天地诗心,习近平的诗词情缘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1b170210_print.pdf ·...

1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了,其 影响却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还在震荡之中。在我看 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获 得高收视率,原因无他,这是利用现代电视和新媒体 手段,创新上演的一场生动形象的寓教于乐的当代 “诗教”课。百人团的大众模式,武亦姝、彭敏等优秀 选手的示范榜样,靓丽的舞台,别致的背景,高雅的 诗词吟诵,让人眼花缭乱的诗词比拼,以及惊心动魄 的“飞花令”环节,将传统诗词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耳目一新,引发了大中小学生的追捧,在校园 里掀起了“诗词热”的高潮,将传统文化重新带入现 代社会,据说,当当网等各大网站的《唐诗三百首》这 些天已出现过抢购一空的盛况。 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传统,《礼记》记载:“入其 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 思是到了一个国家看看他的教育,这个国家的人若 是温柔敦厚,一看就知道这是“诗教”的结果。经过 “诗教”的人就比较文明,可见“诗教”的教化作用不 可小觑。所以,中国历代把“诗教”作为基本的启蒙教 育方式。孔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被孔子列 在六经第一位置,他鼓励儿童从小就读诗,说: “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为什么这 样说?其实就是因为古典诗歌里包含着中国文化的 基本精神和伦理价值,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蕴藏着中 华文化的基本核心价值观。《毛诗序》曾说过:“故正 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如此强调诗歌的力量和作用,可能稍 有一些夸张,但不能否认的是,诗歌形式的短小凝练,语言的生动形象, 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传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因此对其人生产 生深远影响。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就可以理解为诗教对一个人进 行长期的熏陶效果。读诗写诗,无疑就是一种修炼,修心修身,不断提升 超越自我。中国古典诗歌最推崇的是“境界”,强调诗之情趣与意境,有 境界则自高格。境界,是指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层次。那些优秀的 诗人和诗歌,都是有着高境界的。钱穆先生认为即使不写诗,只要读诗 和认真领会, “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也能达到与诗人相当的境 界,从而获得超越。读诗写诗,成为一种人生修养,孔子在《论语》里夸奖 一个人时,常说“可与言诗者也”,而古代对美人的最高评价也是“以玉 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魅力无限,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诸多理念、智 慧、气度、神韵都蕴涵在诗歌里。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古典诗歌 强调情理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理,诗歌里既显现着具体的情境和场 景,也包含着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提供了美学形象和意义世界。林语 堂称:在中国历史上,诗歌除了对于个人而言传递微妙感受、抒发性灵 之外,还在规范伦理、教化人心、慰藉人心方面,起到与西方宗教类似的 作用。可谓“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确实,很多形象化哲理性的 诗歌,具有启迪意义,乃至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比如“天生我材必有 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这样的诗歌里,其实就 包含了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内化成为民族心灵深层的价值伦理、人生 哲学和观念原则。 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种内在价值和美学魅力,发扬光 大必将利于千秋。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中国诗词大 会》作为一档应运而生的寓教于乐的高 品位文化娱乐节目,利用现代传播、创新 手段,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 望这样的好节目越来越多。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报》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解读文学中国 解读文学中国 博览艺术新知 博览艺术新知 活跃理论争鸣 活跃理论争鸣 传承华夏文脉 传承华夏文脉 责任编辑:李晓晨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 com 13 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 2017年2月10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 年 9 月 25 日创刊(总第 4119 期)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93 代号 1-102 星期五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引用 唐代王维诗一般的语言作为开篇,春天的生机活力扑面而 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宋代王安石的 诗句为结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令人为之一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一席话,有诗意, 见真情,也给鸡年春节带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年味,骨子里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刚刚过去的春节,人 们剪窗花、写春联、乐团圆、耍社火、放花灯,红彤彤的中国 年,澎湃着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 节目的热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再次萦绕在人们心 头。即便“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哲理依然鲜活,意境 依然隽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 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解码”中逐渐认识到,对古今中外优 秀文化资源的兼收并蓄,是“习语”的魅力之源。从李杜到苏 辛,从孔夫子到毛主席,对经典诗词的精妙运用,堪称其中 的“神来之笔”。不妨截取几个经典场景来感受下。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责任担当,言简意 赅,掷地有声。此语出自《诗经·召南》。 —2012 年 11 月 29 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时,习近平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 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可谓“观古今 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写一部中国梦“简史”,蕴含着历 史的沉思,激扬起奋斗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的天安门城楼上, 习近平以《诗经·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展望民 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让“正义必 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声振聋发聩。 —2016年9月,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 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化用苏轼的“水光潋 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杭州的江南韵味;引用宋 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中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号召 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很有感染力,为这次盛 会留下了难忘的中国印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 的心灵独白。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不少千古名句“似 曾相识燕归来”,而又激荡起“新声曲度”,讲述的是今天的 中国故事。或庄严,或豪迈,或深沉,或空灵,品读这些句子, 人们品味的是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和平的中国、开放 的中国。 吟咏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 自信何来?首先来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别的 不说,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文艺 星河灿烂,创造力之强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独领风骚。 这份自信,更源于坚信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对今天的中 国与世界的巨大价值。吟咏习近平用过的诗句,人们可以感 悟他治国理政的情怀与智慧、胸怀与自信。 明信仰之坚贞,则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道爱民之情深,则引“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察风气之紧要,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励青年之志向,则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述文明之多元,则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不仅引用古典诗词,习近平还曾亲自填词《念奴娇·追 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 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 真意切、质朴动人,人们纷纷为之点赞,成为当代共产党人 的“明志篇”。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 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诗意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心中。人生自有 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责任 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辛识平) 天地诗心,习近平的诗词情缘 2015 年 ,彭 敏 与 李 剑 章 组 成“PM2.5”组 合 , 斩获了《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冠军,为文化圈增添 了一份清新之气。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 会》第二季比赛中,他又突破重重关卡进入决赛并 获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彭敏现供职于《诗刊》 社,平日里单位的同事还送给彭敏“背诗机”这个 外号,可见他能屡屡在文化类节目中获得优秀成 绩,并非一日之功。 彭敏接触古典文学,是出于偶然的机会。在 他的出生地湖南,也曾经出过几位融现代与古典 于一身的诗人,但彭敏并不认为地域为他汲取传 统文化的营养提供了什么方便。“湖南并不算一 个古典文化传统浓厚的地方,至少在我的出生地 衡阳是这样的。”他的古典文化修养,更多来自于 家庭和个人的努力,“我接触古典文化纯属偶然, 少年时代在闭塞的乡村和小镇,没有更多书籍可 供选择,而周围人对于古典文化也浑然不解且毫 无兴致。我的热爱似乎没有来由,实在要追溯的 话,我爷爷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贤,尽管我出生 时他早已去世,但他或许已经把古典文化的基因 编织进了我的血脉里。” 在彭敏看来,对诗人来说,一个人写诗其实和 一个人喜欢弹吉他喜欢打台球一样,都是人类是 其所是、愉悦自我的方式。所以无论诗歌面临什么 样的外部环境,诗歌的精魂将永存人世。 故乡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像鲁迅笔下那样 是萧瑟的。古典文化和古典文学作为灵魂的故乡 也是如此。彭敏本身是一名诗人,又任职于诗歌 期刊,在他看来,古典文学对当下的诗歌创作是 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变成一味地仿古、泥 古,乍看上去古意盎然,但实际上既写不过古 人,又丢掉了当下性,不伦不类。在当下创作中 融入古典文学因子,应该要有当下的文学视野和 审美再造。今天的作者学习古典文学,应该把古 典文学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去审视,为什么唐人在 那样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写出了那样的诗,宋 人在那样的语境中写出了那样的词。经过这种历 史还原的古典文学,才能不失其有效性。 对于用竞赛类电视节目来推广传统文化的问 题,彭敏谈到,用竞赛答题的形式来推广传统文 化,让传统文化知识更加可亲可感,更加接地 气,也更能调动观众的参与感。那些知识不再是 故纸堆里的古奥文字,而成了让观众心生好奇的 谜题。不过,彭敏也担心,这一波热闹过后,诗 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比赛 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 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 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 敬畏之心的。”经典的现代诗也可能再次进入人 们视野,他觉得,随着现代诗发展的时间越来越 久,不断会有一些典范性诗人和文本涌现,几百 年后的人们用现代诗来做一场中国新诗大会,相 信没有问题。 (丛子钰) 彭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故乡 本报讯 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16年中国当代文学 最新作品排行榜”近日推出,共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 学、散文随笔4类体裁的20篇作品入选,每类体裁各有5篇作品 上榜。 中篇小说可谓情到深处。迟子建的《空色林澡屋》揭示人性 的幽深情愫,虚实相间,手法高妙。张抗抗的《把灯光调亮》对实 体书店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孙频的《万兽之夜》凝视人性尖端。 陶丽群的《寻暖》则是对亲情的深沉呼唤。钟晶的《流水落花》写 出了对时光之中人物的反感、理解与同情。 短篇小说精彩纷呈。蔡东的《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苏 童的《万用表》、储福金的《棋语·搏杀》、陈世旭的《欢笑夏侯》、弋 舟的《出警》都聚焦于不同的社会世相,对当下或历史有敏锐的 观察。 报告文学聚焦社会热点。陈廷一的《中国之蒿—屠呦呦获 诺贝尔奖之谜》、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分 别关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深海探测试验,艾平的《一个记者的 九年长征》和丁一鹤的《东方白帽子军团》,也都是直面社会直面 人生、关注现实的力作。冯骥才的《地狱一步到天堂》呈现艺术家 韩美林非凡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 散文作品丰富多彩。李敬泽的《精致的肺》以其奇特的形制 和惊艳的笔法取胜,吴亿伟的《软砖头》则以其平淡如水却温情 洋溢拨动人心,阿来的《士与绅的最后遭逢》、鲍鹏山的《儒、道、 —成败之间》、王安忆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都是对中国 文化的宏观思考。 据悉,这一排行榜自1997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举办了28 届,共评选上榜作品563篇。 (辛 雯) 《北京文学》推出 年度作品排行榜 本报讯 近日,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2016 年度 推进工作专家评估会在南京举行。此次评估由江苏省作协作为 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估。江苏省作协主席范 小青,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炜,南京出版 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同芳,以及汪政、叶兆言、储福金、 鲁敏等参与了评估。 2015年,为推进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长,在南京市委宣传 部的牵头下,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实施,《青 春》杂志社具体执行,面向海内外推出“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 划”。2015 年 11 月,该计划共签约扶持创作、评论、翻译、影视编 剧等4大类11名青年人才。他们是青年作家葛亮、曹寇、赵志 明、郑小驴,青年评论家何同彬、黄平、李振,青年翻译家艾瑞克、 陶亦然、安凯德,以及青年导演宋方。 在评估会上,专家评审团谈到, “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的 签约期为3年,第一年,大家就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个别作 家、评论家已经提前完成了规划的任务。其中,葛亮的中篇小说 《海上》、何同彬的评论《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论》 反响良好,安凯德、陶亦然共同翻译的苏童、叶兆言、鲁敏英文版 小说集已在美国出版。今后两年,可以扩大项目的内容,针对签约 人才的创作进度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奖励,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 优秀的作品,为项目的丰富性和厚重性再添新彩。 (黄 柯) 南京扶持青年文学人才 本报讯 2月9日,中国作协机关召开 2017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总结2016 年工作,对2017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部 署。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中央纪委驻中央 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傅自应在会上讲话。中国作 协党组书记处吉狄马加、何建明、李敬泽、白庚 胜、阎晶明、吴义勤,中央纪委驻中宣部纪检组 罗明成等出席会议。 钱小芊讲话时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作 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 作导向,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 责任制,为推动中国作协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做好 2017年中国作协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思想 建党,进一步加强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折 不扣落到实处,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促进作协 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 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傅自应在讲话中就中国作协进一步落实主 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 意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 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 任,严格监督执纪,用好“四种形态”,把纪律和 规矩挺在前面,在中国作协机关和直属单位进 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 中国作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副处、副高以上 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2005 至 2016 年中央财政共投入 5.55 亿元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8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自2005年 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 动,截至 2016 年,中央财政共投入 5.55 亿元,其中 2016 年投 入 7500 万元。 三部门联合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 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取得 显著的效果。 据了解,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有六种形式:国家级 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舞台剧(节)目;专 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组织高 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欣赏演出;组织高校学生参加中央美 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等活动;引导鼓励各省份组织优秀高校学 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赴本地学校和社区演出;支持高 校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何晓源 郁琼源) 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选手与评委 第二季选手与评委主持人合影 主持人合影左一为彭敏 左一为彭敏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Oct-2019

5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天地诗心,习近平的诗词情缘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1B170210_Print.pdf · 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中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号召 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很有感染力,为这次盛

寓教于乐的当代﹃诗教﹄

□李少君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了,其

影响却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还在震荡之中。在我看

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获

得高收视率,原因无他,这是利用现代电视和新媒体

手段,创新上演的一场生动形象的寓教于乐的当代

“诗教”课。百人团的大众模式,武亦姝、彭敏等优秀

选手的示范榜样,靓丽的舞台,别致的背景,高雅的

诗词吟诵,让人眼花缭乱的诗词比拼,以及惊心动魄

的“飞花令”环节,将传统诗词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耳目一新,引发了大中小学生的追捧,在校园

里掀起了“诗词热”的高潮,将传统文化重新带入现

代社会,据说,当当网等各大网站的《唐诗三百首》这

些天已出现过抢购一空的盛况。

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传统,《礼记》记载:“入其

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

思是到了一个国家看看他的教育,这个国家的人若

是温柔敦厚,一看就知道这是“诗教”的结果。经过

“诗教”的人就比较文明,可见“诗教”的教化作用不

可小觑。所以,中国历代把“诗教”作为基本的启蒙教

育方式。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被孔子列

在六经第一位置,他鼓励儿童从小就读诗,说:“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为什么这

样说?其实就是因为古典诗歌里包含着中国文化的

基本精神和伦理价值,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蕴藏着中

华文化的基本核心价值观。《毛诗序》曾说过:“故正

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如此强调诗歌的力量和作用,可能稍

有一些夸张,但不能否认的是,诗歌形式的短小凝练,语言的生动形象,

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传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因此对其人生产

生深远影响。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就可以理解为诗教对一个人进

行长期的熏陶效果。读诗写诗,无疑就是一种修炼,修心修身,不断提升

超越自我。中国古典诗歌最推崇的是“境界”,强调诗之情趣与意境,有

境界则自高格。境界,是指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层次。那些优秀的

诗人和诗歌,都是有着高境界的。钱穆先生认为即使不写诗,只要读诗

和认真领会,“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也能达到与诗人相当的境

界,从而获得超越。读诗写诗,成为一种人生修养,孔子在《论语》里夸奖

一个人时,常说“可与言诗者也”,而古代对美人的最高评价也是“以玉

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魅力无限,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诸多理念、智

慧、气度、神韵都蕴涵在诗歌里。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古典诗歌

强调情理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理,诗歌里既显现着具体的情境和场

景,也包含着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提供了美学形象和意义世界。林语

堂称:在中国历史上,诗歌除了对于个人而言传递微妙感受、抒发性灵

之外,还在规范伦理、教化人心、慰藉人心方面,起到与西方宗教类似的

作用。可谓“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确实,很多形象化哲理性的

诗歌,具有启迪意义,乃至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比如“天生我材必有

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这样的诗歌里,其实就

包含了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内化成为民族心灵深层的价值伦理、人生

哲学和观念原则。

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种内在价值和美学魅力,发扬光

大必将利于千秋。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中国诗词大

会》作为一档应运而生的寓教于乐的高

品位文化娱乐节目,利用现代传播、创新

手段,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

望这样的好节目越来越多。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报》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解读文学中国解读文学中国 博览艺术新知博览艺术新知活跃理论争鸣活跃理论争鸣 传承华夏文脉传承华夏文脉

责任编辑:李晓晨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com

13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2017年2月10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年9月25日创刊(总第4119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93 代号1-102

星期五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引用

唐代王维诗一般的语言作为开篇,春天的生机活力扑面而

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宋代王安石的

诗句为结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令人为之一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一席话,有诗意,

见真情,也给鸡年春节带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年味,骨子里是一种文化的味道。刚刚过去的春节,人

们剪窗花、写春联、乐团圆、耍社火、放花灯,红彤彤的中国

年,澎湃着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

节目的热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再次萦绕在人们心

头。即便“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哲理依然鲜活,意境

依然隽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

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解码”中逐渐认识到,对古今中外优

秀文化资源的兼收并蓄,是“习语”的魅力之源。从李杜到苏

辛,从孔夫子到毛主席,对经典诗词的精妙运用,堪称其中

的“神来之笔”。不妨截取几个经典场景来感受下。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责任担当,言简意

赅,掷地有声。此语出自《诗经·召南》。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时,习近平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

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可谓“观古今

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写一部中国梦“简史”,蕴含着历

史的沉思,激扬起奋斗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的天安门城楼上,

习近平以《诗经·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展望民

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让“正义必

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声振聋发聩。

——2016年9月,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

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化用苏轼的“水光潋

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杭州的江南韵味;引用宋

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中名句“弄潮儿向涛头立”,号召

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很有感染力,为这次盛

会留下了难忘的中国印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

的心灵独白。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不少千古名句“似

曾相识燕归来”,而又激荡起“新声曲度”,讲述的是今天的

中国故事。或庄严,或豪迈,或深沉,或空灵,品读这些句子,

人们品味的是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和平的中国、开放

的中国。

吟咏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

自信何来?首先来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别的

不说,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文艺

星河灿烂,创造力之强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独领风骚。

这份自信,更源于坚信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对今天的中

国与世界的巨大价值。吟咏习近平用过的诗句,人们可以感

悟他治国理政的情怀与智慧、胸怀与自信。

明信仰之坚贞,则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道爱民之情深,则引“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察风气之紧要,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励青年之志向,则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述文明之多元,则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不仅引用古典诗词,习近平还曾亲自填词《念奴娇·追

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

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

真意切、质朴动人,人们纷纷为之点赞,成为当代共产党人

的“明志篇”。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

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诗意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心中。人生自有

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责任

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辛识平)

天地诗心,习近平的诗词情缘

2015年,彭敏与李剑章组成“PM2.5”组合,

斩获了《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冠军,为文化圈增添

了一份清新之气。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

会》第二季比赛中,他又突破重重关卡进入决赛并

获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彭敏现供职于《诗刊》

社,平日里单位的同事还送给彭敏“背诗机”这个

外号,可见他能屡屡在文化类节目中获得优秀成

绩,并非一日之功。

彭敏接触古典文学,是出于偶然的机会。在

他的出生地湖南,也曾经出过几位融现代与古典

于一身的诗人,但彭敏并不认为地域为他汲取传

统文化的营养提供了什么方便。“湖南并不算一

个古典文化传统浓厚的地方,至少在我的出生地

衡阳是这样的。”他的古典文化修养,更多来自于

家庭和个人的努力,“我接触古典文化纯属偶然,

少年时代在闭塞的乡村和小镇,没有更多书籍可

供选择,而周围人对于古典文化也浑然不解且毫

无兴致。我的热爱似乎没有来由,实在要追溯的

话,我爷爷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贤,尽管我出生

时他早已去世,但他或许已经把古典文化的基因

编织进了我的血脉里。”

在彭敏看来,对诗人来说,一个人写诗其实和

一个人喜欢弹吉他喜欢打台球一样,都是人类是

其所是、愉悦自我的方式。所以无论诗歌面临什么

样的外部环境,诗歌的精魂将永存人世。

故乡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像鲁迅笔下那样

是萧瑟的。古典文化和古典文学作为灵魂的故乡

也是如此。彭敏本身是一名诗人,又任职于诗歌

期刊,在他看来,古典文学对当下的诗歌创作是

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变成一味地仿古、泥

古,乍看上去古意盎然,但实际上既写不过古

人,又丢掉了当下性,不伦不类。在当下创作中

融入古典文学因子,应该要有当下的文学视野和

审美再造。今天的作者学习古典文学,应该把古

典文学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去审视,为什么唐人在

那样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写出了那样的诗,宋

人在那样的语境中写出了那样的词。经过这种历

史还原的古典文学,才能不失其有效性。

对于用竞赛类电视节目来推广传统文化的问

题,彭敏谈到,用竞赛答题的形式来推广传统文

化,让传统文化知识更加可亲可感,更加接地

气,也更能调动观众的参与感。那些知识不再是

故纸堆里的古奥文字,而成了让观众心生好奇的

谜题。不过,彭敏也担心,这一波热闹过后,诗

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比赛

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

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

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

敬畏之心的。”经典的现代诗也可能再次进入人

们视野,他觉得,随着现代诗发展的时间越来越

久,不断会有一些典范性诗人和文本涌现,几百

年后的人们用现代诗来做一场中国新诗大会,相

信没有问题。

(丛子钰)

彭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故乡

本报讯 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16年中国当代文学

最新作品排行榜”近日推出,共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

学、散文随笔4类体裁的20篇作品入选,每类体裁各有5篇作品

上榜。

中篇小说可谓情到深处。迟子建的《空色林澡屋》揭示人性

的幽深情愫,虚实相间,手法高妙。张抗抗的《把灯光调亮》对实

体书店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孙频的《万兽之夜》凝视人性尖端。

陶丽群的《寻暖》则是对亲情的深沉呼唤。钟晶的《流水落花》写

出了对时光之中人物的反感、理解与同情。

短篇小说精彩纷呈。蔡东的《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苏

童的《万用表》、储福金的《棋语·搏杀》、陈世旭的《欢笑夏侯》、弋

舟的《出警》都聚焦于不同的社会世相,对当下或历史有敏锐的

观察。

报告文学聚焦社会热点。陈廷一的《中国之蒿——屠呦呦获

诺贝尔奖之谜》、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分

别关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深海探测试验,艾平的《一个记者的

九年长征》和丁一鹤的《东方白帽子军团》,也都是直面社会直面

人生、关注现实的力作。冯骥才的《地狱一步到天堂》呈现艺术家

韩美林非凡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

散文作品丰富多彩。李敬泽的《精致的肺》以其奇特的形制

和惊艳的笔法取胜,吴亿伟的《软砖头》则以其平淡如水却温情

洋溢拨动人心,阿来的《士与绅的最后遭逢》、鲍鹏山的《儒、道、

法——成败之间》、王安忆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都是对中国

文化的宏观思考。

据悉,这一排行榜自1997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举办了28

届,共评选上榜作品563篇。 (辛 雯)

《北京文学》推出年度作品排行榜

本报讯 近日,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2016年度

推进工作专家评估会在南京举行。此次评估由江苏省作协作为

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估。江苏省作协主席范

小青,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炜,南京出版

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同芳,以及汪政、叶兆言、储福金、

鲁敏等参与了评估。

2015年,为推进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长,在南京市委宣传

部的牵头下,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实施,《青

春》杂志社具体执行,面向海内外推出“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

划”。2015年11月,该计划共签约扶持创作、评论、翻译、影视编

剧等4大类11名青年人才。他们是青年作家葛亮、曹寇、赵志

明、郑小驴,青年评论家何同彬、黄平、李振,青年翻译家艾瑞克、

陶亦然、安凯德,以及青年导演宋方。

在评估会上,专家评审团谈到,“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的

签约期为3年,第一年,大家就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个别作

家、评论家已经提前完成了规划的任务。其中,葛亮的中篇小说

《海上》、何同彬的评论《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论》

反响良好,安凯德、陶亦然共同翻译的苏童、叶兆言、鲁敏英文版

小说集已在美国出版。今后两年,可以扩大项目的内容,针对签约

人才的创作进度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奖励,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

优秀的作品,为项目的丰富性和厚重性再添新彩。 (黄 柯)

南京扶持青年文学人才

本报讯 2 月 9 日,中国作协机关召开

2017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总结2016

年工作,对2017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部

署。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中央纪委驻中央

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傅自应在会上讲话。中国作

协党组书记处吉狄马加、何建明、李敬泽、白庚

胜、阎晶明、吴义勤,中央纪委驻中宣部纪检组

罗明成等出席会议。

钱小芊讲话时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作

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

作导向,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

责任制,为推动中国作协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做好

2017年中国作协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思想

建党,进一步加强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折

不扣落到实处,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促进作协

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

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傅自应在讲话中就中国作协进一步落实主

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

意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

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

任,严格监督执纪,用好“四种形态”,把纪律和

规矩挺在前面,在中国作协机关和直属单位进

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

中国作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副处、副高以上

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中国作协机关召开二〇一七年度

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2005至201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5.55亿元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8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自2005年

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

动,截至201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5.55亿元,其中2016年投

入7500万元。

三部门联合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

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取得

显著的效果。

据了解,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有六种形式:国家级

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舞台剧(节)目;专

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组织高

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欣赏演出;组织高校学生参加中央美

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等活动;引导鼓励各省份组织优秀高校学

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赴本地学校和社区演出;支持高

校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何晓源 郁琼源)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选手与评委第二季选手与评委、、主持人合影主持人合影,,左一为彭敏左一为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