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地上谱一曲百鸟朝凤 -...

1
08 2016910星期六 09 2016910星期六 本报记者 李睦/文 彭程/三下合阳寻线腔 电影 百鸟朝凤选定由张大龙创作贯穿全片的 音乐故事线绝非偶然早在1999 导演吴天明掌镜 北京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 黄河人》, 作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50 华诞庆典献礼剧目时就委约尚在西安 音乐学院任教的张大龙担当音乐创作吴天明曾说我的艺术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不敢怠慢自己的每一部作品我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 融入了这部 黄河人 。” 而那次合作非常愉快 吴天明导演非常喜欢剧中的音乐以至于他此后不管 在中国还是美国 他车里放的一直是 黄河人 CD一次见面聊天时吴天明告诉张大龙已经和亲 友说过了 等自己去世开追悼会的时候 不用哀乐 就用 黄河人的音乐2014 3 4 吴天明猝逝于工作室办公桌上 还摆着正在修改的电影剧本张大龙在确认信息后仍 久久不敢相信他想起了那次谈话便着手准备好友 的追悼会音乐很快他就接到了导演黄建新吴天 明女儿吴妍妍的电话希望他以 黄河人为蓝本整 理出可以持续播放两个小时的 哀乐 ”。 那一夜 大龙彻夜未眠他找来助手一起把 黄河人的音 乐拼贴起来第二天就送到灵堂而最终在八宝山举 行的追悼会上灵堂按照吴天明的遗愿循环播放着 黄河人的音乐谈起 鸟朝凤的音乐创作张大龙表示离开吴天明的要求和信任吴天明热爱音乐尤其对 西的音乐非常熟悉能唱多陕西的民戏曲。”2012接到任张大龙看完了剧本后剧中 的命运所深深吸引沟通吴天明要写一个 西音乐 风格 鸟朝凤 》, 秦腔 碗碗腔 迷糊道情陕南西音乐为基础尤其 要有 线 ”, 为片 是在 西合 阳县拍 是山陕交界的一个白鹿原婿 等很 多关 西 题材 的电视剧都曾在那里 拍摄 线 音乐 风格 独特 唱腔 在音乐 间歇 中进行 铮子打节奏起来悦耳动听吴导的意思音乐一定要有风格样跟画得更紧但也要单纯的合音乐就是西的又有素材。” 张大龙说就这2012 天开张大龙入合到合阳县和民奏家们交流艺人们吹唢呐拉板胡线张大龙介绍线 腔跟秦腔不一队只间奏或者前奏一开始唱停止他认为这可到山 西戏曲音乐的影晋陕省文化交融的体现探访仅让张大龙掌了大一手的线腔素 更让他了了当奏者们现状班社 半农半 艺的演出 团体 电影 拍摄 就来自当唢呐班子术非常不重要的是他们对物质遗产音乐文化 热爱种执张大龙非常感动电影未公映音乐先拿奖 在电影 鸟朝凤之前首同名唢呐 鸟朝凤闻名全国该曲原行于山的民 十样景 ”。 欢快的曲调描摹鸟和鸣之声歌颂的是大自 然的美 充分发挥 唢呐擅模仿 特长 1953 京第一 全国民 音乐 舞蹈 会演上 唢呐独奏 鸟朝凤 惊艳业界 被誉 为中国民 族器 曲之此次电影 拍摄地点 原著 中的 贵州换 到了 西吴天明特意找到张大龙表示要他创作一个西 鸟朝凤 》。 音乐整 上希望 黄河人 时的 风格 要像徐徐展 开的 画卷 低沉 如低声述 起时汹涌澎湃吴导的言下之意是音乐在片 服务为故事服务能让音乐去争夺 观众 注意 转移 观众 思考 。” 张大龙在 创作中非常注意音乐的节奏情绪控制这部片一个焦三爷喝喝得浪形骸是一段苦中作乐的音乐都是采取慢的曲调 节奏 是张大龙选 了用快 表现 音乐 不是 是吴天明导演在我 焦三爷痛苦醉酒晃晃悠悠边内心的苦涩无处倾……然后 我就 他一 说就是那个 !” 张大龙 介绍 音乐写完音乐是面合 想到混录音的时候音乐与包括焦三爷吹 唢呐指法等都对得焦三爷的演陶泽也跟张大龙说音乐好了合人 塑造张大龙告诉 为了进一 步营造 音乐的张 他还找到中 的演 奏家 陈力 特意给挖掘出了一些老版 鸟朝凤的鸟的在吴天明的建音乐中入了交响使鸟朝凤奏曲出一 大的 风格 又让 张大龙 了新的想 —— 美国影片 红色了一部 红色琴协奏曲》, 鸟朝凤这个片子有丰富的音乐全可以创作一部唢呐奏曲吴天明一沟通双方吴天明说这部电影音乐也要后来就唢呐奏曲 鸟朝凤人民音乐出版社给协奏曲总谱CD并且列入了中国当家曲2013 年第15 中国电影华奖评选中张大 龙的作品优秀电影音乐回顾 创作过 张大龙还 介绍 了一个 吴天明音乐创作要求更充了好 他会我的创作什么我说缩谱写完问什么叫缩谱我说就是 钢琴形式记录音乐的架构括配的想再细致写完钢琴出来是不是和 我想 的一 于是 他说 出来后我想来 后来他兴致到我的工作室来了钢琴 鸟朝凤 的片中音乐 。” 张大龙 吴天明导演几乎没有让我改 一个音音时他说 他想 听听 出来的 效果 和在 钢琴 有多 大不 事都兴趣曾在了一天 宿他就是这一个电影艺术音乐艺术着追的导演非常。” 来自黄土地的音乐人 三秦中华地之在这里的喜都可以用歌声无论峻岭还是弯弯曲曲的山或者 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都可以悠扬歌声从关中的秦腔眉户碗碗腔的信天腰鼓榆林脚夫四季 更调歌舞 陕北二人台探家调明的人心的艺术张大龙就是于这块既富有深历史文化 底蕴创新精神1952 张大龙生于西 亲张锡璠祖籍西歌曲 毛主席 比海 者之 亲是山父母口中时时和河街市上的杂耍火红的年里接到的大众歌曲苏联 培养了他音乐的兴趣1966 场史无阶级文化运动作为一个 于接新事物又极富他全身心宣传 轰轰烈烈 的学生大 去了踏遍绿水…… 1968 刚毕的张大龙识青年到 召唤 ”, 奔赴 陕北农 广阔 ”, 信天 和民 秦腔 各类 上的为他零距中国文化宽广课涌动旺盛活 的民 音乐 零碎 粗犷 震撼 人心的 身在 中的 感受者 终生 两年后 返城 西 艺术剧 院任乐奏员兼搞创作自修和等作曲技1977 25 的张大龙像所有 七七参加后的第一由于乐华不他一了那蹉跎岁 ”, 入了音乐的 殿 西 艺术大学 年后 名重 为西安音乐学院 的一 学生当时音乐学院的本新生和音乐学院中的都在一个大院里学一共200多名学生校专师竟400 多名30 多名老培养7 张大龙 业老 学生 想把那 蹉跎岁 的时 授课 为认 曾创作 我的英雄赞的作曲家刘炽更让张大龙影音乐向往从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进修 余燕 屠治九 及陈 杨立青著名音乐张大龙形成了典型 学院 创作 习惯 尤其 是创作 歌曲 习惯 用管 乐的创作 方法 时进行 他认为 写歌 旋律 多声 部中的 写声 部时 曲家 音的色及身定的作品 的作品和 旋律 再配 校期 张大龙 然学 的是 音乐 ”, 当时的行音乐兴趣邓丽君李谷没少李谷一的得意于融会贯 多种形式最终出自我 。” 张大龙 表示 唱歌 规律 张大龙正是在不自民西艺术创作手兼收才逐渐找到了于自己的 艺术“两条腿走路”才走得更远 1981 西安音乐学院作系毕张大龙开 任教的教学张大龙在创作中集中的整却甘之如张大龙学生 一面镜能从学生的作和益启有些学生目追求现音乐中的风格在还未正了生的历史文化其表现适应性时便追仿出一生命的音缺乏根”, 误区此在教学中张大龙学生在基础上开广泛地从和民艺术中取养自己1988居易创作了一部重奏 与四 重唱 动地 》, 曲家 会选中邀参加当年在香港举行的SICM音乐过这个张大龙集中欣赏了世音乐 新作1997应邀赴瑞士国和时举行个人作 品演出访还接瑞士钢琴· 卡伦的委 创作了钢琴独奏曲 》。 1995 1998 应邀赴来西艺术学院学和区参加裔青年作曲家研讨使海外华人的音乐创作 了进一的了年来几乎每年张大龙 都会他国音乐切磋互鉴些交流动也让会将自己的创作 于一个 广阔 的天 里进行 视和使他进一树立扎根 的信心在创作理上的自2003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张大龙开了生 工作了51 年的 都西安 搬往 此后 背井的生对离去亲人的张大龙 入了 惆怅 也引 了创作 熊熊 他将自己的感受化为音在乐里行到一个月了一竹笛奏曲张大龙将》。作品作为中乐国庆60京献礼 演出的广新中国60艺作品评奖’”。 典音乐突破张大龙还 认为作曲家将自己锁闭牙塔关注体对音乐生的影条腿”。他已为部影视作品:《背靠背》《 》《 黄河人》《 牛玉等等屡屡在国内获奖去年应邀为中院创作兰辉 》, 广泛 还为 中乐创作室黄河的故事》。 中国剧院委约创作二奏曲陕北记忆张大龙认为影视音乐一都是为情景写音乐 表现有 音乐 情节 合的艺术手 观众能直接音乐的表现作用影视 音乐 的艺术 形式 一部影视音乐 常是由 若干 对独 段落 段落 凝聚 了作 的创作灵 是一 可以用来 生创 的宝 创作 定了艺术上 基础 可见,“ 条腿走路可以音乐的创作吹唢呐是个”“ 唢呐自己”…… 鸟朝凤 焦三爷感 人至 的话 徒弟 叮嘱自己着一生的告吴天明导演在自中曾说,“ 命里 我一生都在 。” 出来的音乐 张大龙来说 鸟朝凤 为新 的起 音乐艺术的 ”, 是他融进 血液 使在黄土地上谱一曲百鸟朝凤 —— 访著名曲家大音乐学院教张大龙 张大龙 和演员陶泽如 百鸟声中凤凰音, 千年秦川满怀情。 近日,一代“电影教父”吴天明先生匠心独具的遗作《百鸟朝凤》,以电影的形式把唢呐这门久违的民间艺术以及引人思索的“匠人精神”推到 了公众面前。 在这部以陕西音乐为主题的电影中, 新老两代“唢呐匠” 在现实冲突中挣扎、 无奈、 坚守的匠人精神, 令人动容。 作曲家张大龙先生为 这部电影创作的音乐获得了第十五届华表奖的优秀电影音乐奖。 张大龙, 现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博士生导师、 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 务理事。 《兰花花传奇》 《雪》 《渔阳鼙鼓动地来》 《堡子梦》 《白鹿原》 (舞剧) 等作品在中国内地、 台湾、 香港, 以及法国、 英国、 瑞士、 比利 时等国家和地区公演, 屡屡获奖并广受好评。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为《寡妇村》 《残酷的夏日》 《五魁》 《背靠背,脸对脸》 《站直了,别 趴下》 《埋伏》 《山顶上的钟声》 《没事偷着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关中往事》 《诺尔曼·白求恩 》 等百部影剧作品乐, 生了广会影张大龙 和制片人方励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Oct-2019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责任编辑

博雅

08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劳动者周末

足迹

版式设计

李媛

版式校对

刘芳

09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劳动者周末

足迹

责任编辑

博雅

版式设计

李媛

版式校对

刘芳

□本报记者 李睦/文 彭程/摄

三下合阳寻线腔

电影 《百鸟朝凤》 选定由张大龙创作贯穿全片的音乐故事线绝非偶然。 早在1999年, 导演吴天明掌镜北京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 《黄河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庆典献礼剧目时, 就委约尚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的张大龙担当音乐创作。

吴天明曾说: “我的艺术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我不敢怠慢自己的每一部作品, 我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这部 《黄河人 》 中 。” 而那次合作非常愉快 ,吴天明导演非常喜欢剧中的音乐, 以至于他此后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 , 他车里放的一直是 《黄河人 》 的CD。 一次见面聊天时, 吴天明告诉张大龙, 已经和亲友说过了, 等自己去世开追悼会的时候, 不用哀乐,就用 《黄河人》 的音乐。

2014年3月4日, 吴天明猝逝于工作室, 办公桌上还摆着正在修改的电影剧本。 张大龙在确认信息后仍久久不敢相信, 他想起了那次谈话, 便着手准备好友的追悼会音乐。 很快, 他就接到了导演黄建新、 吴天明女儿吴妍妍的电话, 希望他以 《黄河人》 为蓝本整理出可以持续播放两个小时的 “哀乐”。 那一夜, 张大龙彻夜未眠, 他找来助手, 一起把 《黄河人》 的音乐拼贴起来, 第二天就送到灵堂。 而最终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上, 灵堂按照吴天明的遗愿, 循环播放着《黄河人》 的音乐。

谈起 《百鸟朝凤》 的音乐创作, 张大龙表示离不开吴天明的要求和信任。 “吴天明热爱音乐, 尤其对陕西的音乐非常熟悉, 他甚至能唱好多陕西的民歌和

戏曲。 ”2012年,接到任务,张大龙看完了剧本后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深深吸引。 沟通时,吴天明提出要写一个陕西音乐风格的 《百鸟朝凤》, 以秦腔、 碗碗腔、 老腔、迷糊、关中道情、陕南民歌等陕西音乐为基础,尤其是要有合阳的 “线腔”, 因为片子是在陕西合阳县拍摄的。

合阳是山陕交界的一个县, 《白鹿原》 《上门女婿》 等很多关于陕西题材的电视剧都曾在那里拍摄。合阳线腔音乐风格很独特, 唱腔在音乐间歇中进行,只以铮子打节奏, 听起来悦耳动听。 “吴导的意思是音乐一定要有当地的风格, 这样跟画面能贴得更紧一些。 但也不要单纯的合阳音乐, 要一听就是陕西的风格, 又有合阳的素材。” 张大龙说。

就这样, 从2012年秋天开始, 张大龙前后三次深入合阳当地, 到合阳县剧团和民间演奏家们交流, 听艺人们吹唢呐、 拉板胡、 唱线腔。 据张大龙介绍, 线腔跟秦腔不一样, 乐队只在间奏或者前奏出现, 演员一开始唱, 乐队就停止演奏。 他认为这可能是受到山西戏曲音乐的影响, 是晋陕两省文化交融的体现。

三次探访不仅让张大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线腔素材, 更让他了解了当地民间演奏者们的现状。 当地演出班社大多是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 。 电影拍摄时, 一些演员就来自当地的唢呐班子。 他们演奏的技术非常不错, 最重要的是他们对非物质遗产音乐文化的热爱, 这种执着, 让张大龙非常感动。

电影未公映音乐先拿奖

在电影 《百鸟朝凤》 之前, 就有一首同名的唢呐

曲 《百鸟朝凤》 闻名全国, 该曲原是流行于山东、 河南、 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名为 “十样景”。 它以热闹欢快的曲调, 描摹了百鸟和鸣之声, 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美景, 充分发挥了唢呐擅模仿的特长。 1953年,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 ,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惊艳业界, 被誉为中国民族器乐十大名曲之一。

但此次电影拍摄地点由原著中的贵州换到了陕西, 吴天明特意找到张大龙, 表示要他创作一个陕西版的 《百鸟朝凤 》。 音乐整体上希望延续 《黄河人 》时的风格 , 要像徐徐展开的画卷 , 低沉时如低声述说、 迭起时汹涌澎湃。 “吴导的言下之意是音乐在片子里要为画面服务、 为故事服务, 不能让音乐去争夺观众的注意, 转移了观众的思考。” 因此, 张大龙在创作中非常注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的控制。

这部片子里有一个焦三爷喝酒喝得放浪形骸的段落, 是一段苦中作乐的音乐。 一般都是采取慢的、 深沉的曲调和节奏, 但是张大龙选择了用快板来表现。“这段音乐真不是对着画面写的, 是吴天明导演在我屋里, 像跳舞一样给我表演焦三爷在痛苦时, 一边在醉酒的晃晃悠悠, 一边内心的苦涩无处倾诉……然后我就写了, 他一听, 说就是那个感觉!” 张大龙介绍说, 这段音乐写完后, 他也不知道音乐是否和画面合拍, 没想到混录音的时候, 这段音乐与包括焦三爷吹唢呐的指法等都对得上。 饰演焦三爷的演员陶泽如后来也跟张大龙说, 这段音乐实在太好了, 完全吻合人物塑造的需要。

张大龙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营造音乐的张力,谱曲过程中 , 他还找到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陈力

宝, 特意请他给挖掘出了一些老版 《百鸟朝凤》 中没有的鸟的鸣叫。 此外, 在吴天明的建议下, 音乐中引入了交响乐伴奏, 使得 《百鸟朝凤协奏曲》 呈现出一种宏大的叙事风格 。 这又让张大龙萌发了新的想法———美国影片 《红色小提琴》 的热映, 留下了一部《红色小提琴协奏曲》, 《百鸟朝凤》 这个片子有这么丰富的音乐, 完全可以创作一部唢呐协奏曲。

与吴天明一沟通, 双方心有灵犀。 吴天明说, 不光这部电影要留下来, 音乐也要留下来。 后来就有了唢呐协奏曲 《百鸟朝凤》 的录制, 人民音乐出版社还给协奏曲出版了总谱和CD, 并且列入了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 2013年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中, 张大龙的作品获得了优秀电影音乐奖。

回顾创作过程 , 张大龙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吴天明对音乐创作要求严格的同时, 更充满了好奇。 “比如他会问我的创作流程是什么? 我说先写缩谱, 缩谱写完再去配器。 他问什么叫缩谱, 我说就是用钢琴曲的形式来记录音乐的架构、 合声、 复调, 包括配器的想法。 他又问有没有再细致一点的流程? 我说趴桌子上先写, 写完在钢琴上弹出来, 看是不是和我想象的一致 。 于是 , 他说你写出来后我想来听一听。 后来他饶有兴致地到我的工作室来了三趟, 听我在钢琴上弹奏 《百鸟朝凤》 的片中音乐。” 张大龙回忆说。 “我特别感谢吴天明导演, 他几乎没有让我改动任何一个音符。 录音时, 他也去录音棚里听, 他说他想听听乐队演奏出来的效果和在钢琴上有多大不同, 他对很多事都有兴趣。 我们俩曾在棚里呆了一天一宿。 他就是这样, 一个对电影艺术、 对音乐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导演, 非常难得。”

来自黄土地的音乐人

三秦大地, 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 人们的喜、 怒、 哀、 乐, 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 无论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巅, 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 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从关中的秦腔、 眉户戏、 碗碗腔, 到陕北的信天游、 秧歌、 腰鼓、 榆林小曲、 脚夫调、 四季歌、 五更调、 揽工调、 酒歌、 秧歌、 劳动号子、 歌舞曲、 陕北套曲、 二人台、 风俗歌和探家调等, 无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摄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张大龙, 就是成长于这块既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土地。 1952年, 张大龙生于西安, 父亲张锡璠祖籍河北安平, 是陕西省音协创始人之一、 歌曲 《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 的词作者之一。母亲是山东德州人。 自幼, 父母口中时时哼唱的家乡地方小戏和河北梆子, 街市上的秧歌和杂耍, 以及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接触到的大量革命群众歌曲和前苏联民歌, 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 1966年, 一场史无前例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运动爆发了, 作为一个敏于接受新事物又极富乐感的少年, 他全身心地投入“文革 ” 宣传队和轰轰烈烈的学生大串联的洪流中 ,去了北京、 韶山、 杭州、 上海、 延安, 踏遍祖国青山绿水……

1968年, 初中刚毕业的张大龙响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的 “时代召唤”, 毅然决然奔赴陕北农村的广阔天地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听信天游和民间小曲 , 看龙灯社火和秦腔 、 晋剧 , 参与各类民俗活动, 黄土地上的淳厚民风和悠远传统成为他零距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广课堂, 那涌动着旺盛活力的民间音乐也许是感性的 、 零碎的 、 粗犷的 , 但却是鲜活的 、 震撼人心的 , 令身在其中的感受者终生难忘 。 两年后 , 他返城到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任乐队演奏员, 兼搞创作, 业余时间自修和声、 配器等作曲技法。

1977年, 25岁的张大龙像所有 “七七级” 幸运儿一样参加了 “文革” 后的第一届高考招生, 由于乐感良好、 才华不凡, 他一考即中。 告别了那段 “蹉跎岁月”, 踏入了音乐的殿堂, 成为陕西省五七艺术大学(半年后, 校名重新恢复为西安音乐学院) 的一名作曲专业学生。

当时音乐学院的本科新生和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都在一个大院里学习, 一共200多名学生, 全校专业授课老师竟有400多名, 作曲系是30多名老师培养7名本科生 。 张大龙感到 , 授业老师们比学生更想把那段“蹉跎岁月” 浪费的时间找回来, 授课极为认真。 尤其是有幸跟随曾创作 《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的作曲家刘炽学习, 更让张大龙对电影音乐充满了向往。

从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到被选派前往上海进修 , 师从饶余燕 、 屠治九 、 石夫 、 蒋祖馨以及陈刚、 杨立青等著名音乐家学习, 让张大龙形成了典型的 “学院派” 创作习惯。 尤其是创作歌曲 , 他习惯用管弦乐及室内乐的创作方法来构思 , 和声与旋律同时进行 。 他认为 , 写歌不能光看旋律 , 它应该是多声部中的组成部分 , 写声部时 , 作曲家需要掌握好歌手嗓音的类型、 特色及音域, 量身定做出不同的作品 。 这样的作品和先写旋律再配和声的歌曲, 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校期间 , 张大龙虽然学习的是 “严肃音乐 ”,但他对当时的流行音乐也很有兴趣, 邓丽君、 李谷一的转录磁带也没少听。 “李谷一的成功得意于融会贯通了多种演唱形式后, 不断表达个性和特色, 最终唱出自我。” 张大龙表示。 显然, 作曲与唱歌的规律是共通的。 张大龙正是在不断对源自民族的、 西方的优

秀艺术创作手法兼收并蓄, 才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两条腿走路”才走得更远

1981年,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张大龙开始在母校任教。 繁重的教学压力让张大龙在创作中难有集中的整块时间,但他却甘之如饴。张大龙觉得学生就像一面镜子, 他能从学生的习作和成长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比如,有些学生盲目追求现代音乐中的无调性风格, 在还未真正了解这类技法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表现的适应性之时便追随仿造,生硬地排列堆砌出一些毫无生命的音符。这种缺乏根底的“求新”,只会陷入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张大龙又强调学生在打好传统写作技法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广泛地从古人、今人和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充实自己。

1988年,他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了一部九重奏与四重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被国际作曲家联合会选中,受邀参加当年在香港举行的SICM国际音乐节。通过这个窗口张大龙集中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现代音乐新作。1997年,他应邀赴瑞士、法国和比利时举行个人作品演出及访问,还接受瑞士钢琴家英格丽德·卡伦的委约, 为她创作了钢琴独奏曲 《雪》。 1995年及1998年,他应邀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和赴台湾地区参加华裔青年作曲家研讨会, 又使他对海外华人的音乐创作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几十年来, 几乎每年张大龙都会与他国音乐家切磋互鉴。 这些交流活动也让他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进行检验、 审视和调整, 通过比较, 使他进一步树立了扎根传统的信心, 以及在创作理念上的自觉意识。 2003年,随着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筹建, 张大龙离开了生活、 工作了51年的古都西安, 举家搬往京城。 此后,背井离乡的生存体验与对离去亲人的思念, 让张大龙陷入了无尽的惆怅, 也引燃了创作激情的熊熊之火。他将自己的感受化为音符挥洒在乐谱的字里行间, 不到一个月, 就完成了一首竹笛协奏曲, 张大龙将之命名为《飘》。该作品作为澳门中乐团国庆60周年赴京献礼演出的曲目广受好评,并荣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佳作奖’”。

在古典音乐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 张大龙还认为作曲家不应将自己锁闭在象牙塔里, 而应关注传播媒体对大众音乐生活的影响, 他称之为 “两条腿走路”。目前,他已为百余部影视作品谱曲,其中有许多作品如:《背靠背, 脸对脸》《秦川牛》《黄河人》《牛玉琴的树》等等,屡屡在国际、国内获奖。去年应邀为中央歌剧院创作歌剧《北川兰辉》,获得广泛好评;另外,还为香港中乐团创作室内乐《黄河边的故事》。今年,受中国歌剧舞剧院委约创作二胡协奏曲《陕北记忆》等。

张大龙认为, 影视音乐一般都是为规定情景写作的, 音乐表现有很强的针对性: 音乐与人物、 情节、场景可有各种不同的结合关系 , 通过综合的艺术手段, 观众能直接地领悟音乐的表现作用。 因此, 影视是让音乐更好地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之一 。 同时 ,一部影视音乐通常是由若干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的 , 这些短小精练的段落凝聚了作曲家霎时间的创作灵感, 是一些可以用来 “再生创造 ”的宝贵创作资源, 从而奠定了艺术上再创造的基础 。可见,“两条腿走路” 可以让音乐家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相得益彰。

“吹唢呐是个匠活儿”“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百鸟朝凤》中焦三爷感人至深的话语,既是对徒弟的叮嘱,更是对自己执着一生的告慰。吴天明导演在自传中曾说,“命里注定,我一生都在寻求梦想。”对于从黄土地走出来的音乐家张大龙来说,以《百鸟朝凤》为新的起点“寻求音乐艺术的梦想”,无疑是他融进血液的不变的使命。

在黄土地上谱一曲百鸟朝凤———访著名作曲家、首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张大龙

张大龙 (左) 和演员陶泽如 (右)

百鸟声中凤凰音, 千年秦川满怀情。近日, 一代“电影教父” 吴天明先生匠心独具的遗作 《百鸟朝凤》, 以电影的形式把唢呐这门久违的民间艺术以及引人思索的“匠人精神” 推到

了公众面前。 在这部以陕西音乐为主题的电影中, 新老两代“唢呐匠” 在现实冲突中挣扎、 无奈、 坚守的匠人精神, 令人动容。 作曲家张大龙先生为这部电影创作的音乐获得了第十五届华表奖的优秀电影音乐奖。

张大龙, 现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博士生导师、 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兰花花传奇》 《雪》 《渔阳鼙鼓动地来》 《堡子梦》 《白鹿原》 (舞剧) 等作品在中国内地、 台湾、 香港, 以及法国、 英国、 瑞士、 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公演, 屡屡获奖并广受好评。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为 《寡妇村》 《残酷的夏日》 《五魁》 《背靠背, 脸对脸》 《站直了, 别趴下》 《埋伏》 《山顶上的钟声》 《没事偷着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关中往事》 《诺尔曼·白求恩》 等百余部影视剧作品配乐,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张大龙 (右) 和制片人方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