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12
.弘光學報76 期. 39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楊政議 袁光霞 王守玉 雷若莉 陳淑齡 *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 收到日期:104.2.2 修訂日期:104.3.23 接受日期:104.5.6 摘要 結合學校教學與臨床實習的整合性課程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的臨床實作能力以求未來與職場無縫 銜接的有效策略之一,然其成效與評價仍待檢驗。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 學習經驗,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運用主題分析法,分析102學年中部某科技大學護理系參與急 重症就業學程的參訓四技21位學生所撰寫的學習心得與反思記錄。研究結果發現三個主題,分別為 主題一:職場的震撼與體認;主題二:聽、看、做的學習歷程以及主題三:從挫敗與成功中成長, 整體而言,學生對於參與急重症學程的學習經驗的評價正向,急重症專業知識、臨床環境的工作形 態及學習經驗,有助學生思考及確認後續個人在急重症單位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就業學程、學習經驗、急重症照護 通訊作者:陳淑齡 43302 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六段1018號 電話:093350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Aug-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39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楊政議 袁光霞 王守玉 雷若莉 陳淑齡*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

收到日期:104.2.2  修訂日期:104.3.23  接受日期:104.5.6

摘要

結合學校教學與臨床實習的整合性課程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的臨床實作能力以求未來與職場無縫

銜接的有效策略之一,然其成效與評價仍待檢驗。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

學習經驗,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運用主題分析法,分析102學年中部某科技大學護理系參與急

重症就業學程的參訓四技21位學生所撰寫的學習心得與反思記錄。研究結果發現三個主題,分別為

主題一:職場的震撼與體認;主題二:聽、看、做的學習歷程以及主題三:從挫敗與成功中成長,

整體而言,學生對於參與急重症學程的學習經驗的評價正向,急重症專業知識、臨床環境的工作形

態及學習經驗,有助學生思考及確認後續個人在急重症單位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就業學程、學習經驗、急重症照護

*通訊作者:陳淑齡

43302 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六段1018號

電話:093350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2: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40

壹、前言

目前醫療體系中護理人員占了超過一半的

醫事人力。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

聯合會調查,臺灣103年7月護理領照人數約為

246,921人,執業率卻只有58.4%。前行政院衛生

署報告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護理人力將短缺

8,600人(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2)。

若考量醫院護理人力設置標準提高、護理人員

回歸勞基法等因素,以及因拓增護理角色—如

專科護理師 (Nurse Practitioner¸簡稱NP),導致護

理人力轉移因素,未來護理人力短缺將更趨嚴

重(高,2011)。此現象後續衍生出的負面效應包

含護理人員超時工作及無法休假,醫療疏失及

醫療糾紛風險提高,多家醫院因護理人力不足

而關病房因應,病人待床時間延長等,影響甚

鉅。

造成護理人力短缺的原因多重,其中,新

進護理人員的留任率低是重要原因之一,研究

發現應屆畢業新進護理人員任期低於三個月者

佔55 %(張、盧、林,2010)。馮、陳、吳和

吳(2011) 認為新進護理人員的挫折與壓力來

自環境的不適應、經驗與技術及學理的準備度

不足、臨床表現與成長缺乏肯定、工作負荷量

大等項目,這些都是造成新進護理人員留任率

低的原因,尤其開始輪班與獨立作業時,更是

新進人員最想離職的時刻(Yeh & Yu, 2009)。

此外,近年來業界主管抱怨應屆畢業之新進人

員有工作適應力差、學理與技術無法應用於臨

床等問題。而學校及臨床指導老師也發現學生

專業能力不足、學習意願低,擔心學生畢業後

無法勝任工作,甚至危害病人安全(劉、林、

劉、孫,2006;Oemann & Gavin, 2002),因

此學校端也積極思考各種策略幫助學生提早準

備,以強化準護理人員具備未來職場所需之的

專業知能、減低現實休克及增強面對壓力及挫

折的處理能力。

根據教學經驗,急重症單位是大學護理系

學生畢業後最想服務的熱門單位之一,急重症

加護單位是一個高度壓力的臨床工作環境,護

理人員容易產生高度的情緒及生理壓力(張、

陳、高,2009;黃、陳、胡,2012)。早期研究

即顯示,加護病房新進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感

受與其離職傾向呈現正相關 (陸,2006),資淺或

新進護理人員相較於資深人員更容易感受到工

作壓力,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其離職意願 ( 張等,

2005)。相似的研究也指出年紀較輕之加護單位

護理人員在高壓的工作情境下傾向會有情緒耗

盡(Burnout)之現象(Chen & McMurray, 2001)。因

此,學校教育有必要提供學生急重症相關專業

知識與技能,以及適時介入相關輔導。教育部

政策鼓勵技職院校設計整合性課程,培養學生

的臨床實作能力以求未來與職場無縫銜接,結

合學校教學與臨床見習或實習的就業學程被認

為是有效的策略之一(賴等,2014),然其實質

成效與學生參與就業學程的經驗與評價仍待檢

驗,加上國內相關研究付之闕如。因此,本研

究的動機在於瞭解某科技大學四技護理系學生

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研究結果可

所提供知識有助於護理科系主管後續規劃相關

學程以及政策擬定之參考。

貳、文獻查證

因應急重症單位特性,例如病人病情嚴

重且危急,住院日短,使得護理人員必須在短

時間內迅速且有效地提供病人正確照護,因此

對於急重症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既多且

深。研究發現急診護理人員所需具備的實務知

識包括:(1)急診基本處置流程、常規及症狀

處理;(2)疾病及藥物機轉、藥效學及治療反

應;(3)新急診處置與技能、藥物治療的討論及

Page 3: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41

最近辨識的疾病;及(4)護理價值的認同,包括

護理態度與持續護理(Chu & Hsu, 2011)。而黃

等(2012)研究指出,加護病房護理人員臨床能

力,包括訪談技巧、身體檢查、處理健康問題

之能力、諮商衛教、人道專業、統整效能、臨

床稱職能力等七層面。急重症加護單位是一個

緊張又忙碌、充滿挑戰性的工作環境,長期在

這種狀態下,護理人員遭遇高度的情緒及生理

壓力( 張等,2009;黃等,2012 )。若學生沒有

於在學期間被充分準備,恐讓學生在實際進入

職場時無法面對職場的各項壓力(林,2003;馮

等,2011),最後導致挫折而離職(張等,2010)。

因此,如何開啟學生潛能,發展就業相關

能力,以求將來實際進入職場的減少現實休克

感,並具備職場環境所需的專業能力,是目前

護理教育機構的重要課題(劉等,2010)。學者建

議,為強化學生具備與未來職場銜接之能力,

應開設整合性課程,讓學生有機會統合所學課

程及學習經驗,也讓教師有機會評估學生整體

的學習成果(符,2012)。整合式課程概念融入

護理教學時,可規劃學生在畢業最後一年,選

習校內綜合實作課程以及校外綜合實習形式進

行,以求學生能(1)整合學校所學經驗、(2)學校

學習經驗總結、(3) 反思學校經驗以及(4)從學校

過度到下一階段的職涯準備(賴等,2014)。為培

育學生緊急救護及重症處理照護知能,增強學

生未來就業競爭力,本校護理系與中部某教學

醫院合作,透過實務導向之課程訓練,以提昇

學生在急重症照護領域之知識、技能、態度,

減少臨床時現實休克,進而增加未來職場適應

力、競爭力及與職場無縫接軌。本校急重症就

業學程受訓對象為本校護理系四技學生。以培

育其急重症照護人員所需之專業核心能力,其

學程內容除安排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所規劃之動機職能(Driving Competencies,簡稱

DC)、行為職能(Behavioral Competencies,簡

稱BC)和知識職能(Knowledge Competencies,

簡稱KC)共48小時之共通核心職能課程外,

另包含「急重症照護學( I )」、「急重症照護

學(II)」、「急重症照護學( III )」、和「高級心

臟救命術(ACLS)初訓 Provider Course」等四

門專精課程,共計168小時課程教學,以及80

小時之急診以及內外科加護病房見習之職場體

驗活動。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實質成效與學生參

與學程的經驗與評價仍待檢驗,目前國內外研

究中,缺乏探討這方面的議題,引發本研究動

機,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

學程的學習經驗與歷程。

參、研究方法

為深入了解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

習經驗與歷程,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

資料之收集與分析,詳述如下:

肆、資料收集

本研究採取方便取樣方式進行資料之收

集,研究對象為99學年入學就讀中部某科技大

學日間部四年級之護理系學生,於102學年第

一學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之21位學生(3男18

女),平均年齡22歲,整體資料收集期間介於民

國102年8月至 102年10月之間。在原本課程設計

中,學生被要求每天需撰寫實習日誌,並提出

問題和業界督導員討論,並在每一站的見習與

參訪活動中,撰寫其學習心得及反思作業。心

得的內容主要收集其對所觀察到的臨床事件以

及後續的反思,了解學生在急重症臨床情境的

所見、所聞、所做引發之思考,學習到的內容

以及意義,這些經驗對未來照護病人面對家屬

有何影響等。本研究的主要分析內容為參與學

生在參與本課程中的所有書寫作業資料,共計

Page 4: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42

21份。

伍、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獲得的資料(21份學生作業)採用

主題分析法進行彙整 (Braun & Clarke, 2006),

其程序如下:(1)熟悉資料:重複閱讀學生的作

業,包括學習心得與反思紀錄,並初步寫下對

資料的相關想法,(2)初級編碼:系統性的審視

所有學生學習心得與反思記錄內容,並將有意

義的內容編碼,把相關的編碼放在一起,(3)尋

找主題: 將相關的編碼,歸類成潛在或暫時性的

主題,(4)重複閱讀主題:歸併相關主題,試將

所分析出來的所有主題,並釐清其關連性,(5)

主題命名:整理出資料整體性的故事以及摘錄

個案的實際經驗內容,之後進行各項主題的命

名,以及(6)撰寫報告。

陸、嚴謹度

本文研究的嚴謹度採取Lincoln 與 Guba 在

1985所建議的四項原則進行,分別是:確實

性(credibility)、轉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

性 (dependability)以及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過程中不斷的驗證與解釋,以確保本研究的

信賴度(trustworthiness),簡述如下:(1)確實

性(credibility):本研究所有的分析內容都是個案

經過咀嚼與思考其學習經驗後所親自撰寫,能

精準傳達個案在參與本學程的課程學習以及臨

床見習所見、所學、所做之現象,其反思記錄

亦能顯現學生對於所發生事件的思考與詮釋,

具有高度之可信度。此外,本研究小組成員為

多年的質性研究者,實際參與學校行政工作以

及就業學程課程之規劃與運作,上述經驗有助

理解學生所陳述的內容與相關經驗。此外,資

料分析都透過本文作者團體討論以及同儕辯

證方式,以確保過於個人主觀偏見。(2)轉移

性(transferability):本研究透過具體的資料呈現

以及厚實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並與其他文

獻做比較檢視研究成果,依此對未來就業學程

之推行做出建言。(3)可靠性(dependability):本

研究之資料分析,主要由第一作者進行,所獲

得的階段性成果,例如編碼、主體與分析架構

都與研究小組共同討論,並加以重複檢視,遇

有觀點不一致時,則研究小組重複閱讀文本,

從脈絡中釐清,以達資料處理過程中的分析與

歸類之一致性。(4)可確認性(conformability):在

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研究者是以敏感度及溝通

能力與受訪者互動,過程中反思自己的主觀價

值對研究的影響,以避免詮釋過程產生偏差。

在倫理考量方面,本研究獲得中部某科技

大學護理系認可與支持,提供本研究所需之行

政以及教學相關資源。參與研究的學生與過去

參與學程的其他同學相同,都需依據課程的要

求撰寫報告,但不需要因參與本研究而增加功

課要求。此外,本研究學生皆知情並同意其作

業將被進一步分析成報告,本報告之撰寫時間

在學生完成受訓且畢業之後,學生知悉撰寫的

作業心得內容不影響課程成績。此外,為保障

參與學生之權益,本研究的資料處理過程中採

取匿名處理,報告撰寫內容中若涉及個人資料

亦以不可辨識之代號取代,避免學生可辨認之

資料外露,影響其權益。

柒、研究發現

本研究主要發現三個主題,十個次主題,

三個主題分別為一、職場的震撼與體認,二、

聽、看、做的學習歷程,以及三、從挫敗與成

功中成長,分述如下,引述學生經驗部分則用S

表示,例如編號1學生以(S1)表示。

一、職場的震撼與體認

Page 5: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43

1. 急、重與複雜之單位特性

學生進入急重症單位後,透過觀察,逐漸

見識與體認到急重症單位特性,例如病人的危

急,以及醫護人員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多且複雜,如何能迅速且正確的處理病患健康

問題是一大挑戰。

當我第一天到ICU有看到很多的技術與不

同的個案,因為ICU單位收置的個案都是不穩定

的個案,所以都很緊急(S12)。

一開始血液氣體分析與判讀就深深的了解

到急重症這條路真的不好走,你必須在病人為

急之下迅速的做出處置,然後針對病人所需給

予護理照護,如果腦筋不夠清楚真的很難(S3)。

正因在急重症單位的病人病情危急,需高

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也學習到任何細節

都須更加謹慎。

來到單位看到學姐都很忙,雖然學姐很忙

只要有要做檢查或技術都很熱心叫我過來 ,也

告訴我很多相關的技術,如ON CVP、ON double

Lumen、On chest tube、On foly 與On endo 等相關

的技術,也看到如何協助更換氣切、做胃鏡與

支氣管鏡,另外也介紹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與應

該注意的事項 (S11)。

在加護病房連翻身都是一門學問,看似簡

單的動作,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像是身

上有很多管路的病人,就必須非常小心,不能

拉扯到管路(S5)。

2. 醫護團隊合作

學生在急診以及加護單位的臨床見習,觀

察醫護人員如何團隊合作,共同協助病人穩定

病情,或讓工作更有效率,印象深刻。

雖然ICU很忙,可是學姐都會相互合作,

例如翻身學姐會協助翻身自己負責的個案,再

協助另一學姐的個案,我覺得很好,也學到很

多(S11)。

今天親自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每個

人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要執行哪個部分,喜歡團

隊合作的氣氛(S9)。

3. 專業知識與能力不足的體認

學生也許在已經在課堂學習過急重症相關

的照護知識與技術,但是實際進入臨床情境,

一時無法適應,害怕、不知所措缺乏自信是常

見的最初反應,學生表示:

見習當下,一開始害怕不敢跨出第一步,

覺得自己會做錯就不敢去執行 (S1)。

因為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個案,第一時

間並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只記得以前在學

校有教過,要評估病患的意識,做身體評估與

傷口處理等,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去

做(S5)。

見習過程也認學生深刻的體認到自己對

於急重症病患照護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

足,包含英文專業術語以及藥物等,需要不斷

的補強。

這些經驗讓我對於自己的知識不足感到害

怕,因為實在有太多不懂的東西,短時間又無

法完全了解(S6)。

今天看到學姐交班,才發現自己的英文

有多爛,有些學姐與醫師說的專有名詞都聽不

懂,才發現在ICU英文也必須很強(S8)。

學長問起NTG藥物時,我雖能回答出答案

卻沒有辦法完整,即使學過還是有些忘記,表

示自己對藥物還未完全記住,希望自己能在藥

物上準備更充足(S10)。

4. 面對死亡的震撼與省思

急重症的單位特性,學生有較多機會碰到

病人病重死亡情況,部分學生感到心理衝擊,

Page 6: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44

特別是個人面對病人死亡的態度,提供學生反

思與成長的機會。

最讓我難忘的是宣布死亡的那個病人,其

實不是沒看過,只是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

過這麼大的變化,其實對內心的衝擊多多少少

還是會有,這部分自己的心情還是要再去調適

原本在見習之前,我的觀念是接受讓病人早

點解脫,但是這事件後,我覺得我無法像學理

所說的,就讓病人解脫,尤其是自己有在照顧

她,其實還是有點捨不得(S3)。

二、聽、看、做的學習歷程

本課程設計為整合課程,學生在學校先

學習急重症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然後再實

際到急診以及內外科加護病房見習,學生在單

位護理同仁的帶領下也實際進行護理照護。學

生經驗呈現出對於急重症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堆

疊,歷經聽(課程或臨床情境聽講)、看(觀察醫

護人員如何照護)以及做(在指導下實際進行照護

病人)的三階段歷程,學生認為學習成效良好,

收穫豐碩。

在學校上課的內容都只有聽過而已,但在

實際看到實物之後,在加上學姐的講解,讓我

們學習到不少(S5)。

很多東西是書上看過,不過在這裡可以真

正的看到用品,並且真正摸到的感覺就是不一

樣(S4)。

1. 專業知識的堆疊

因為病人的疾病屬性以及對急重症單位護

理人員的要求,學生所需學習的的專業知識與

技能既多且複雜,在課堂授課時,學生往往無

法一次聽就能理解,須不斷的重複學習,以加

深印象,學生表示

內分泌急重症之處置與護理、胸腔創傷與

腹部創傷照護、急性肺損傷與呼吸窘迫病患之

照護等課程,因為之前有上過內外科護理學的

課,所以覺得學起來就像是在複習一樣,且學

得更深入(S2)。

最熟悉的莫過媞心電圖判讀,因為之前已

經接觸過了,這次課程的再次學習,讓我對心

電圖的判讀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另外在準確

度也有所提升(S6)。

2. 觀察與學習

學生掌握在臨床見習的機會,仔細觀察醫

護人員如何照護病人,特別是護理學姐如何執

行單一特定技術,學習護理人員的不同角色與

專業功能。

觀察學姐們在打靜脈留置針,都能很快速

的完成,心裡覺得好佩服,我會看學姐如何找

尋適合下針的部位以及適合注射的血管(S5)。

學生在見習過程中,對學長姊所展現出來

的急重症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印細深刻,將之

當成角色模範。

學姐真的很迅速的處理,On Line、抽血、

接Lead,做12導程心電圖,還邊跟病患溝通了解

他所發生的經過,過程中快速且井然有序的處

理,令人佩服(S1)。

會客過程中,看到學姐將專業的知識與

照護過程告訴家屬,使家屬安心,也與醫師的

互動中展現了專業的護理能力,讓我感到佩

服(S8)。

3. 從做中學

從做的過程中熟能生巧的過程中減少害怕

的感覺,例如個案6說: 這幾天的見習下來,讓

我覺得不管是甚麼狀況,唯有多做就會熟悉,

這樣一來害怕的感覺也會漸漸消失(S6)。

從做中學除了熟練度,以及知道各項技術

Page 7: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45

執行時候,面對不同臨床情境,調整或應變,

以順利達成任務

一開始量EKG不太順手,但是多做幾次之

後就比較熟練(S7)。

上課時未曾實際操作過12導程心電圖,到

急診建習終於可以學習以及操作,擺放的位置

仍然要實際執行過才會比較清楚(S10)。

今天第一次實際幫病人做心電圖,發現

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簡單,因未來急診病患

有各種不同的年齡和體型,年紀大或較瘦小的

病患身上比較沒有肉,在裝設胸導程時容易滑

脫,學姐就告訴我要找肉比較多的地方會比較

好吸附(S5)。

4. 思考、驗證與整合

身處於臨床情境,實際觀察或參與照護急

重症病人的經驗,提供學生批判性思考機會,

印證臨床情境與學理,與整合個人之前所學的

專業知識。

我覺得現在重要的是多看不同的個案,思

考每位個案進入急診後我們該如何去幫助他,

醫師的醫囑為什麼要這樣開,為什麼要做這項

檢查,背後的學理意義為何? (S4)。

今天單位也幫我們安排了個案,讓我們從

個案表現出的症狀,印證書本上所說的,和病

歷上所呈現的東西(S6)。

聽學姊講解檢傷評估的幾個重點後,覺得

不管學理或評估,都要能夠融會貫通的運用在

臨床上,利用每環節的聯想,去串連各個病徵

的相關性,這是我在這週的最寶貴收穫(S1)。

三、從挫敗與成功中成長

因為學生所見習的臨床環境是急重症單

位,因為單位屬性,病人情況又急又嚴重,涉

及的高度的醫療照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

無法在急診以及ICU單位各5天的見習過程中學

得全部,學期過程中有挫敗的部份,也有感到

成就感的部份,個案分享其經驗:

在這裡的步調比較快,自己也很努力的要

把所有的東西都學起來,可是在臨床有太多狀

況是自己沒遇到過的,甚至也沒有辦法很完整

的去完成,所以自己只能在失敗或成功中學習

(S2)。

1. 挫敗與成功

挫敗經驗主要跟學生學習進度以及知識與

技能不符自己期待有關,例如

覺得自己的臨床反應很慢,別人在思考下

一步時,自己卻還停留在原地,不知道自己要

做甚麼?要別人推我一下我才知道下一個動作我

可以協助甚麼?其實會覺有挫敗感(S1)。

中午打IC針失敗,感覺非常挫折,希望自

己的技術以後能夠純熟些,否則若遇到緊急病

患,可能會延遲病人的治療時間(S10)。

成功的經驗則與可以融入團隊中的一份

子,像急重症單位專業護理人員一樣或亦起執

行照護,即便只是簡單的、不侵入人體的照

護,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成就,例

如:

一聽到有人訂床後,我們就開始去準備新

病人所需的東西,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學姐

的工作量,對我們也有正向的幫助,讓我們覺

得我們是有學到東西也能夠幫上忙,不會待在

那裏甚麼都不會做(S6)。

我覺得我漸漸的能夠了解病人的需要、看

到病患測量出來的體溫偏低,會詢問病人會不

會冷,幫她加被子,看病人喘,會主動問他需

不需要將床頭搖高(S7)。

2. 期許與展望

Page 8: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46

學生經由臨床見習,觀察學長姐所展現的

專業護理人員角色,期許自己能在專業知識與

技能成長,並且進一步思索或者也更加確定自

己未來的工作方向。

希望未來在臨床工作上,我們能跟學長姐

一樣,擁有好的學理與迅速的反應以幫助更多

病人(S4)。

在加護單位中可以看到學姐們的平日的例

行工作,醫師學姐和家屬及病人的互動,也發

現到自己有很多藥加強的地方,促使自己思考

未來是否適合加護病房這單位的工作(S1)。

很喜歡重症單位的工作氛圍,期許自己

也能到重症單位,成為一位SMART的護理人

員(S9)。

捌、討論

本研究發現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

業學程的學習經驗與歷程,主要有三,分別為

一、職場的震撼與體認,二、聽、看、做的學

習的歷程以及三、從挫敗與成功中成長。學生

對進入職場印象深刻且震撼,真實觀察到臨床

情境以及觀察學長姐的表現讓學生深刻體認在

急重症單位工作,需要具備多樣且複雜的專業

知識與技能(黃等,2012),且需要照護細節,

學生的見習經驗,也讓其深刻體認到,做為一

個好護理人員,不是單純把個人的病人照護

好,或者將技術執行正確,單位內醫護人員的

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因為單位特性,面對病人

病情變化快速甚至死亡都需要再調整(何等,

2010)。個案的經驗也呈現出在急診以及加護單

位的見習經驗中,會將學長姐當成角色模範(role

model),學習他人如何照護病人,期許未來能

跟學長姐的表現一樣專業(Perry, 2009)。同時

也反思自己的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足,並釐

清個人與是否適合在及急重症單位工作(Price,

2008)。

在學習歷程與成長經驗部分,個案在本

課程歷經聽、看、做的學習歷程,重複的學習

有助於學生對急重症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堆疊,

這部分可提供課程設計之參考,此外。學生可

觀察醫護人員如何照護病人,並從臨床見習過

程中,實際參與照護病人,體驗成功與挫敗的

感覺,感覺自己的不足,此部分有助於為學生

預先體驗現實環境,為將來就業預作心理準

備(Duchscher, 2009; Price, 2008)。整體而言,

本研究,學生多肯定從做中學的價值,學生對

實際參與照護病人,覺得收穫最大,建議學校

課程加入更多學生可以從做中學的課程內容設

計,將有助於加速學生適應臨床環境。

玖、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深入瞭解某科

技大學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

經驗,研究發現對於護理教育界如何協助學生

銜接臨床照護的現象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因本

研究的收案樣本為中部的某科技大學護理系學

生,學生對於參與就業學程的經驗可能受限於

課程規劃、授課老師的教學方式與經驗,實習

醫院的軟硬體教學環境等。因此研究結果可能

無法推估到其他學校所有參與就業學程學生。

拾、結論

學生認為學習成效良好,收穫豐碩。雖然

學生的經驗顯現在急重症學程的臨床見習,整

體而言,學生對於參與急重症學生的學習經驗

是正向,本研究顯示完整的課程安排以及臨床

見習,提供學生有效整合其專業知識與技能,

臨床實習經驗也經由觀察與參與,深刻瞭解到

Page 9: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47

急重症單位的單位特性與工作型態,體認到如

果自己要在急重症單位就業,自己在專業知識

與技能之不足,需要再成長的地方。

本研究學生所顯現之經驗,有助於提供護

理教育者後續辦理就業學程相關課程之參考。

具體建議有四:

一、 建議邀請實際參與就業學程之學長或

學姐與即將參與學程的學弟妹座談,

分享其參與經驗,以求即將參與學程

的同學在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心理層

面均可預做準備。

二、 辦理就業學程之學校端的護理科系主

管應與業界單位的主管共同合作,安

排優質的臨床教育訓練人員以及規劃

適宜的教育訓練課程與內容,以促進

學生對急重症臨床單位的深入理解,

並藉由與角色模範的近身學習,增加

學習成效。

三、 本就業學程為急重症學程,學習場所

包含急診以及加護病房,然實際進入

臨床單位體驗的時間均不夠長(各五

天),未來規劃也許可考慮將學程的課

程分開辦理,學生選擇進入急症或重

症學程,有充分的時間,專精的學習

單一課程,減少因短時間轉換學習環

境所產生的焦慮與適應。

四、 本研究顯現就業學程之學習效益,建

議未來之學程宜更為多元,其他特殊

單位例如精神科或者慢性病或者長期

照護學程皆可列入考量,提供學生更

多元選擇。

參考文獻

中 華 民 國 護 理 師 護 士 公 會 全 國 聯 合

會(2012).「101年提升住院護理照護

品質方案」已核定公告.全聯護訊,87,

1-3。

何雪華、劉佩芬、胡曉珍、黃素菲、陳小

蓮(2010).新進護理人員角色轉換與

工作適應歷程之質性研究.護理雜誌,57

(6),31-41。

林佑樺(2003).新進護理人員感受臨床護理

工作挫折之探討.慈濟護理雜誌,2(4),

83-94。

吳月香、陳慧琪、吳秀芳、賴芊孝 ﹙2013﹚.

以最後一哩選習制度方式應聘新進人員及

留任之歷程.領導護理,14(1),23-34。

陸雅美(2006).內外科病房新進護理人員工

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未發表

碩士論文,台南: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護

理組。

符碧真﹙2012﹚.整合式課程.台大電子報,

取自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

detail php?nid=82

高靖秋﹙2011﹚.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

醫護管理雜誌,7(3),41-46。

張和美、陳昭惠、藍麗美﹙2005﹚.新生兒加

護病房預期醫護人員流動與工作壓力之研

究.榮總護理,22(2),139-148。

張露娜、陳麗梅、高婷婷﹙2009﹚.運用產

學合作模式創造臨床急重症護理人才培

訓及教師雙贏之成效.秀傳醫學雜誌,

9(1,2),21-27。

張慧蘭、盧美秀、林秋芬﹙2010﹚

.應屆畢業新進護理人員離職相關因素之探

討.醫護科技期刊,12(3),161–172。

黃淑芸、陳夏蓮、胡庭禎﹙2012﹚.探討加護

病房護理人員應具備的臨床能力.榮總護

理,29(3),243-254。

馮明珠、陳幼梅、吳玲琨、吳鈴珠﹙2011﹚.

Page 10: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48

三個月內新進護理人員感受護理臨床工作

之壓力與因應經驗.護理暨健康照護研

究,7(2),98-107。

劉棻、林梅香、劉雪娥、孫淑惠 ﹙2006﹚.五

專應屆畢業護生、單位主管及護理教師對

護理能力滿意度之調查.新臺北護理期

刊,8(2),43- 52。

劉杏元、張家臻、于桂蘭、何英奇、曾銀貞、

吳曉明﹙2010﹚.最後一哩課程對四技護

生學習成效之探討.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55(4),131-155。

賴維淑、洪玉珠、曾明月、許淑敏、陳春香、

黃美凰、黃秀梨﹙2014﹚.深耕職涯護理

能力養成教育新趨勢.領導護理,15(3),

2-13。

Braun, V., & Clarke, V. (2006)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3 (2), 77-101.

Chen, S. M., & McMurray, A. (2001). Burnout in

intensive care nurses.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9(5), 152-164.

Chu, W., & Hsu, L. L. (2011). Developing practical

knowledge conten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9(2), 112-118.

Duchscher, J. E. B.(2009). Transition shock: the

initial stage of role adaptation for newly

graduated Registered Nurs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5(5), 1103-1113.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Oermann, M. H., & Garvin, M. F. (2002). Stresses

and challenges for new graduates in hospital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2(3), 225-230.

Perry, B. (2009). Role modeling excellence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9, 36–44.

Price, S. L. (2008). Becoming a nurse: a meta

study of early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nd career choice in nursing.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5(1), 11-19.

Yeh, M. C., & Yu, S. (2009). Job stress and

intention to quit in newly- graduated nurse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work in

Taiw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8(24),

3450-3460.

Page 11: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

.弘光學報76期.

49*Corresponding author

Growing up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Frustration and Success-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Nursing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to the ER and ICU School-to-Work Program

Cheng-I Yang Kuang-Hsia Yuan Shou-Yu Wang Ruoh-Lih Lei Shu-Ling Chen*

Department of Nursing, Hung Kuang University

Received 2 February 2015 ; accepted 6 May 2015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ng into the

emergency room (ER)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chool-to-Work program.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was used and the data, 21 students´ narratives, assignment and reflecting record of this program wer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Three themes and 10 subthemes were founded, There

are (1) The shock experience in the clinical, (2) A learning process of listening, observing and doing, and (3)

Growing up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frustration and success. Basically, students´ experiences are positive.

In this program,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what

does is like to work in the ER or ICU provide they with a chance to aware of their knowledge and ability

may be insufficient. It also helps them to think and assure to be an ER or ICU nurs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chool-to-Work program, learning experience, critical and emergency care.

Page 12: 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 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 ...web.hk.edu.tw/~gas/main/download/journal/76/039-050.pdf.從挫敗和成功經驗中成長-四技護理系學生參與急重症就業學程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