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80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我的亲历 卷首语 OPENING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旋即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 李鸿章言:清王朝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急性子的鲁迅言,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怎么才能不做奴隶?许多人不要钱不要命地开始了种种社会试验。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把他想的未来中国政 治蓝图贴在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孙当时极有 名,在一次中小学生民调中,他列中国名人第三位,前两位是孔子和孟子,吴佩孚也位列前十。可见当时叱咤风云的人 较杂,有抱负的人不少。 1946年,国共谈判,毛泽东为共产党要5个省主席的位置,蒋介石不答应。3年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什么? 一个场景:1947年2月15日,山东莱芜朱家宅子是个仅有120户人家的小村子,但就在这一天,全村竟摊了1850斤 煎饼,烙了1200斤白面饼,碾出了2800斤小米,磨出了1800斤面粉,筹集了近6000斤的柴草,男女老少推起小车奔了前 线。他们的土地、粮食,甚至娶上的媳妇生下的娃,都是共产党来了之后才有的。陈粟的57万华东大军打仗根本不用 带辎重、背伤员。如此,老蒋不是输给了共产党,而是输给了小推车和推车的人。 当我们敢于回望历史时,是因为我们有了资本,有了咀嚼苦痛仍心存幸福的猎猎风骨! 中国广播有幸见证了一个民族意气风发的昂扬时代,它是中国现场直播国庆大典次数最多的媒体。每逢大典,广播 人面对排山倒海之国势、军威、民望,总有昔日的怅想和今日的考量:即将70岁的人民广播是同学少年还是垂暮苍茫? 欲问该往何处,先问从何而来。广播来自窑洞,来自山间;来自小米饭,来自战壕前;来自炮火连天,来自瓜果满 园。我们从百姓中来,应当为百姓而歌,为芸芸众生或鼓呼或欢言。可昨天的众生是劳苦大众,今天的众生却不再是 一元的阶层结构、一元的活动空间、一元的获取渠道、一元的思想趣味、一元的听啥信啥、一元的从一而终。过去的 百姓好定义:工农兵。现在的大众不好说:谁敢说自己是听众的代言?追求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令大众传媒再 无居高临下、打盹偷懒之心。为谁服务?又该如何服务? 顺脉而上,可能获得真知。人民广播诞生之时传出的是力量,是光明,是平等,是自由,是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 的心声。无论人群如何纷杂,仍须恪守人间正道,是非曲直。扪心自问,无论何时,众生亦有共识:渴望真理、真诚、 善良、正义、公平、健康、笑容。在人间,这就是共有的阳光和滋养。我们需要清扫一下喇叭里飘浮的一些虚假、媚俗 与拜金的灰尘。广播依此而做,才不枉耳目之职,喉舌之责。 1913年元旦,天安门广场正式开放通行,普通百姓可以自由穿梭这一曾经的皇城禁地。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 说:“它的后面是退位皇帝的腐败朝廷,高墙环绕,晨昏不辨,纸醉金迷,在强横的军阀统治下苟延残喘;它的前面, 成了政治活动家、学生和工人们集会游行的场所……” 2009年10月1日,这里聚集30万人,他们脸上绽放着这个国家终有的尊严之光! 60年前开国大典直播时只有1个国家电台播出;60年后,播出国庆盛况的全国电台总数已达257家! 作家吴晓波言:“如果中国保持7%、美国保持2%的年均增长,通胀都维持在2%。再过20年,也就是2029年,中 国经济总量将超美国。这意味着自1750年(乾隆十五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直苦苦追赶、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 中国,再次重回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宝座。幸运的是,如今我们在世的许多人都会看到那一天。” 吴问:我们好好想想,除了强大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需要追求的目标吗? 也问广播:你准备好了以什么姿态迎接它吗?除了小富即安,除了娱乐无限,除了一些口水闲言,除了一些坐堂大 夫,还能拿出什么才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本文编辑:刘逸帆) 用声音书写信仰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an-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我的亲历卷首语OPENING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旋即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

李鸿章言:清王朝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急性子的鲁迅言,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怎么才能不做奴隶?许多人不要钱不要命地开始了种种社会试验。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把他想的未来中国政

治蓝图贴在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孙当时极有

名,在一次中小学生民调中,他列中国名人第三位,前两位是孔子和孟子,吴佩孚也位列前十。可见当时叱咤风云的人

较杂,有抱负的人不少。

1946年,国共谈判,毛泽东为共产党要5个省主席的位置,蒋介石不答应。3年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什么?

一个场景:1947年2月15日,山东莱芜朱家宅子是个仅有120户人家的小村子,但就在这一天,全村竟摊了1850斤

煎饼,烙了1200斤白面饼,碾出了2800斤小米,磨出了1800斤面粉,筹集了近6000斤的柴草,男女老少推起小车奔了前

线。他们的土地、粮食,甚至娶上的媳妇生下的娃,都是共产党来了之后才有的。陈粟的57万华东大军打仗根本不用

带辎重、背伤员。如此,老蒋不是输给了共产党,而是输给了小推车和推车的人。

当我们敢于回望历史时,是因为我们有了资本,有了咀嚼苦痛仍心存幸福的猎猎风骨!

中国广播有幸见证了一个民族意气风发的昂扬时代,它是中国现场直播国庆大典次数最多的媒体。每逢大典,广播

人面对排山倒海之国势、军威、民望,总有昔日的怅想和今日的考量:即将70岁的人民广播是同学少年还是垂暮苍茫?

欲问该往何处,先问从何而来。广播来自窑洞,来自山间;来自小米饭,来自战壕前;来自炮火连天,来自瓜果满

园。我们从百姓中来,应当为百姓而歌,为芸芸众生或鼓呼或欢言。可昨天的众生是劳苦大众,今天的众生却不再是

一元的阶层结构、一元的活动空间、一元的获取渠道、一元的思想趣味、一元的听啥信啥、一元的从一而终。过去的

百姓好定义:工农兵。现在的大众不好说:谁敢说自己是听众的代言?追求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令大众传媒再

无居高临下、打盹偷懒之心。为谁服务?又该如何服务?

顺脉而上,可能获得真知。人民广播诞生之时传出的是力量,是光明,是平等,是自由,是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

的心声。无论人群如何纷杂,仍须恪守人间正道,是非曲直。扪心自问,无论何时,众生亦有共识:渴望真理、真诚、

善良、正义、公平、健康、笑容。在人间,这就是共有的阳光和滋养。我们需要清扫一下喇叭里飘浮的一些虚假、媚俗

与拜金的灰尘。广播依此而做,才不枉耳目之职,喉舌之责。

1913年元旦,天安门广场正式开放通行,普通百姓可以自由穿梭这一曾经的皇城禁地。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

说:“它的后面是退位皇帝的腐败朝廷,高墙环绕,晨昏不辨,纸醉金迷,在强横的军阀统治下苟延残喘;它的前面,

成了政治活动家、学生和工人们集会游行的场所……”

2009年10月1日,这里聚集30万人,他们脸上绽放着这个国家终有的尊严之光!

60年前开国大典直播时只有1个国家电台播出;60年后,播出国庆盛况的全国电台总数已达257家!

作家吴晓波言:“如果中国保持7%、美国保持2%的年均增长,通胀都维持在2%。再过20年,也就是2029年,中

国经济总量将超美国。这意味着自1750年(乾隆十五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直苦苦追赶、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

中国,再次重回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宝座。幸运的是,如今我们在世的许多人都会看到那一天。”

吴问:我们好好想想,除了强大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需要追求的目标吗?

也问广播:你准备好了以什么姿态迎接它吗?除了小富即安,除了娱乐无限,除了一些口水闲言,除了一些坐堂大

夫,还能拿出什么才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本文编辑:刘逸帆)

用声音书写信仰

Page 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辉煌三十年┃GLORIOUS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NG

2

卷 首 语

1 用声音书写信仰 ......................................... 王晓晖

聚 焦

4 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发展广播影视产业

................................................... 本刊记者 钟 波

透 视

25 彰显主流的力量 展示广播的魅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轮盘式新闻改革浅析

...................................................................傅雪琴

28 河北音乐广播在媒介转型中的经营探索

...................................................... 刘同顺 邢志勇

六十年记忆

30 “三心二意”做记者 ..................................... 刘振敏

33 难忘的细节

——关于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记忆

.................................................................. 金树华

36 难忘的1949年 ............................................ 江 炎

38 寻找声音和图像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视听工具的发展与变化

................................................................... 庞 亮

百 家 言

41 浅谈新闻采编人员的政治训练 ....................张树国

业务研究

43 关于新形势下大陆对台方言广播的思考

.................................................................. 谢治国

46 应用“对象感”理论 创新广播节目的语言样态

.................................................................. 张红力

CONTENTS目录

特别策划

7 盛世华诞 声波远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庆60周年报道纪实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刘园丁

8 盛世聆听“声立方”

——析中国之声国庆60周年报道整体策划思路

..................................................... 钟国声 王巧玲

12 追求新高度 走向更前沿

——经济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回顾

......................................................蔡万麟 方 军

14 从频率定位出发 让国庆宣传报道有声有色

..........................................孟 昕 张 斌 刘京萍

16 增强认同心 共享自豪感

——对台湾广播国庆60周年宣传思路探析

..................................................... 陈东健 黄少辉

19 多思创精品

——谈华夏之声国庆报道

......................................................韩长江 胡 翼

21 维护社会稳定 增进民族团结

——中央电台民族广播中心国庆60周年

系列专题报道综述

......................................................肖玉林 张克清

23 国魂礼赞 大国强音

——中国广播网国庆60周年专题报道

...................................................................伍 刚

Page 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GLORIOUS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NG┃辉煌三十年

3

CHINA BROADCASTS中国广播

49 试论广播剧创作题材的筛选问题.................王诗畅

51 浅析少儿广播频率定位 ................................王小勤

53 翻译的精髓在于语言的准确表达

——浅谈哈萨克语广播的母语化翻译

..................................................... 库兰·俄尔斯拜

55 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作用 ............ 徐红晓

产 业

57 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及原因分析 ................. 杨 帆

学子专页

61 广播广告也可以有体验性

——试论如何增强广播广告的体验性

................................................................... 章 颖

探讨·争鸣

64 后情感主义:能否成就媒介的盛世狂欢?

.................................................................. 李麟霖

67 科学发展:促进广播媒体营利模式创新

.....................................................于 晗 冯 雷

69 《政行风热线》节目的“三种境界”

——关于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 孟祥秋

71 浅析广播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 ........何 平 薛 峰

老曹一席谈

73 记者的提问 ................................................ 曹仁义

交 流

75 地方新闻台如何巧用新闻资源 ........ 那日斯 范 青

77 对农节目如何转型升级 .............................. 曹玲玲

记 录

79 对话意义深远,宣传创新到位

——德州市领导与网友交流活动宣传报道的体会

..................................................................马清水

信 息

37 “甲子杯”纪念新中国广播60周年优秀学术征文

活动圆满落幕

Page 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4

聚 焦┃FOCUSING

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出台对广播影视业

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当前,国

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

响,在此条件下,制定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充

分发挥文化反向调节的功能和逆势而上的特点,抓住机

遇,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扩大文化消费,增加社会就业,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中蕴含了广播影视发展的

重大机遇,但是,如何化“危”为“机”,需要政府的积极

引导和扶持。美国、日本、韩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表

明,广播影视的超常规发展,与政府的积极扶持密不可

分。为应对1929年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出了系列“新

政文化计划”,制定实施了启动重大文化项目、加大政府

资金政策支持、大批雇佣各类文化人才、刺激新的大众

性文化娱乐消费等措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先

后制定出台了多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设立了文

化发展基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韩国颁布了《文化产

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和中长期规划,把文

化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先后设

立了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为影视业的振兴创造了

一个优良的环境,最终迎来了文化产业的飞跃性发展。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继钢铁、汽车、纺织

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极具分量的产业

振兴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次对文化产业发

展做出的规划,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它的制定,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我

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标志着国家把

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发展广播影视产业本刊记者 钟 波

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

的层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

施得当,符合广播影视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

性,对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涉及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每个方面都与广播影

视产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重点任务部分,明确提出了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在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影视制作

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

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

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

内容的需求。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

化动漫形象作品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方面,要继续推进国产动

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等《国

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文化

建设项目,并选择一些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

持。

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方面,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

竞争力强的广播影视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加

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鼓

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在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批

影视制作、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

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与广播影视产

业发展等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Page 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5

FOCUSING┃聚 焦

在扩大文化消费方面,要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造,

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

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要推进有线电视网

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

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

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影

视制作等领域。

在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方面,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

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

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殖业务,

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

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

网建设,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

享,推进“三网融合”。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

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等。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

容、网络技术和安全播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

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在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方面,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

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家

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

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

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通过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

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

影视展等多家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制

定了大的发展思路、原则、纲要和目标,但这些措施的

落实需要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产业

振兴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为贯彻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总局将

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电影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城市数字

影院建设工程,加快全国城市新建、改建现代化影院步

伐,推动国有院线建设和跨区域扩张,追赶世界数字化

放映浪潮,推进电影放映的数字化转换,促进我国电影

产业升级,进而带动社会资本的投资,促进电影产业的

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施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二期

工程建设,形成集创作生产、后电影开发、科学技术研

究、人才培训及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

国际化大型综合影视基地,全面提升我国电影的科技

实力和艺术质量,全面提升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代表广

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着力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示

范网、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等高新技术项目,推

动“三网融合”,创新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

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些高新技术项目都

以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核心,产

业关联性强、成熟度高、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大、实施

见效快,对扩大内需、拉动民族工业、推动广播影视产

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

的核心优势,要采取有力扶持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提

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

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

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形成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生产

全面繁荣的局面。

四是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媒体。要加快发展网络

广播电视,中央三台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

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有条件的

电台电视台也要依托传统的广电媒体,发展网络广播、

网络电视。要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依托现有

无线传输资源加快网络建设,抓紧建立全系统广泛合

作、统一运营的体制,探索走出一条新媒体发展的新路

子,使新媒体成为广电系统继广告、收视费、票房之后的

第四大创收来源。

五是加快开发农村广播影视市场。要加大财政投

入和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

村电影放映工程,在保障农村群众广播影视基本权益,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带动和开发农村

市场,实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有机结

合,相互促进。

六是加快国际一流媒体建设步伐。传播力决定影响

力,要以中央广播电视媒体为重点,大力建设语种多、受

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扩大我国广播影视的国际

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央电视台将以国内发展为主兼顾国

际,向国内、国际并重发展转变,由以电视为主兼顾新媒

体,向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大幅提升中央电

视台的全球传播力,建成国际领先的电视、网络视频现

代传播体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形成以无线广播为基

Page 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6

聚 焦┃FOCUSING

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

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使国际台在

技术装备水平、语种规模、节目制播能力、新媒体发展、

受众覆盖范围、国际舆论影响力等重要指标方面,接近

或达到世界主要国际传播媒体的水平。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制作、翻译能力,将中国

广播网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音频门户网站,搭建全世界华

语广播听众的网络社区和家园,使世界任意可以登入互

联网的地方,都可听到来自中国广播的声音。

七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广

播影视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

国国际动漫节、上海影视节、戛纳电影节和在国外举办

的“电影周”、“电视周”等国内国际重要节展和平台,大

力实施中国影视全球推广战略,探索建立“市场运作、

企业营销、政府补贴”的国产影视节目海外推广营销新

机制,把政府扶持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

企业主体作用,使一大批具有中国视角、亚洲元素、世界

影响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中华文化精品更

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努力改变文化贸易逆差问题。

八是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广播电视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

转企改制步伐,抓好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推动

广播影视管理机构和播出机构管办分开,推进市县广播

电视资源整合,创新广播影视运行体制机制,调动社会

各方面发展广播影视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播

影视生产力。

九是加强法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规范

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为规划实施和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问:重大产业项目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

效应和拉动作用。总局计划实施哪些广播影视重大产业

项目?

答:总局将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确定

一批重大广播影视产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

持,加快实施步伐,带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一是城市数字化影院建设改造。该项目对打破数

字影院数量过少的瓶颈,加快院线制改革和做强做大,

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重点推动国

有院线的建设和跨区域扩张,逐步实现全国所有市县每

个城市都有数字影院,并以此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电影产

业的积极性,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手机电视)。移

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无线覆盖网络,向手机、MP4、

GPS等各类便携接收终端,随时随地提供广播电视、电

子报纸、电子杂志,以及金融、交通、生活等各类媒体信

息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对拉动民族工业、推动文

化内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该项目将在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奥运成功试播和阶段性规模试验

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

术、业务和运营支撑体系,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

市的无线网络,形成惠及亿万群众的新型广播电视服务

方式和产业业态。

三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以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

撑,经双向数字化改造,可提供包括语音业务、宽带高

速数据接入等在内的各种综合信息服务,可以满足“三

网融合”业务发展要求,是最经济、最具内容优势、最

具发展潜力、最能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最宜发挥网络

自主创新优势、最具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该

项目计划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骨干网速率达每

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比现有

用户上网速度快100倍,能提供“三网融合”综合信息业

务的示范网络,为最终建成覆盖城乡3亿以上家庭的中

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奠定基础。

四是中国电影集团数字院线和数字制作基地二期

工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国内电影行业的国有龙头企

业,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领域都承担着以电影弘

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维护影院宣传阵地的重任。

中影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院线和影院建设方面的龙

头和示范作用,加大数字影院建设力度,实现跨区域扩

张;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制作

的整体水平,扩大生产加工能力,带动电影产业地升级

和制作规模扩大,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五是全国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全国农村电

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对创新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

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基础性意义。该平台的建

设,将全面提高我国电影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

化、网络化的水平。

(下转29页)

Page 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7

盛世华诞 声波远扬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刘园丁

编者按: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为了向全国人民做好共

和国60年华诞各项庆祝活动的宣传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专业频率和中心、中国广播网,

立足频率和网络宣传的定位,突出各自频率的特点内容,以宏观和纵深的视角,推出了数十个

创新的专栏和专题,全面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现场直播国

庆招待会、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和盛大阅兵式及群众游行、首都国

庆联欢晚会这三大庆典策划了全新的报道方案。这些策划创新的专栏、专题和报道方案,反

映了广播人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不甘落后,誓以自身优势立于媒体竞争之林的智慧和勇气,

反映了广播人在多媒体时代探索广播转型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本期特别策划将这些探索和

思考收录在案,以广播人为新中国第一个甲子吉日奉献的礼赞为先引,以期得到更多同行对广

播重大事件报道的探讨与推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庆60周年报道纪实

Page 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8

盛世聆听“声立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钟国声 王巧玲

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以其纷繁自由的结构

形式,巧妙简单的规划变异,方正纯净的非凡气质,将

奥林匹克的竞技场升华为世人心目中永远的水上乐园,

成为北京新地标建筑。

2009,新中国60华诞。广播人如何利用媒介自身

特性,梳理神州大地60载沧桑巨变历程,还原中华民族

60年伟大复兴之路,为献礼国庆、见证辉煌留下新的印

记?

历史长河,如奔如泻,非立体交叉、纵横参照不能

达;盛典一刻,天上地下,非多点相融、四面呼应不能

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惟有全力打造出一

个“声立方”,方能扬声震势,在国庆报道中彰显实力!

一、完整架构,缜密布局

(一)备战阶段,早夺先声。

早在今年3月,中国之声就开始为60年国庆报道谋

篇布局,加温预热。全国两会上,记者们已经被提前布

置任务,收集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界别、不同地域的代

表委员们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

识看法,并记录下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之声

以特别策划《人民海军向前进》作为全频率庆祝新中国

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的精彩开篇,借宣传人民海军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渲染新中国

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中国之声又与团中央少

工委联合推出《歌声献给祖国——全国少先队员空中

主题队日》特别直播活动。全国少先队员在同一时间通

过电波同唱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开展“祖

国发展我成长”特色活动,表达孩子们对祖国的无限深

情。

“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

纪念日、“八一”建军节等重要纪念日,中国之声都结合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容制作了相应回顾节目,使得国庆

报道一路高歌,步步挺进。

(二)集中阶段,气势如虹。

8月到9月,国庆报道在中国之声全天重点节目及

新闻轮盘中进入全面展开、集中报道的宣传阶段。在

配合中宣部的“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广播

的“准”、“活”、“精”、“实”。

所谓“准”,就是找准反映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

重大成就,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可靠性、针对性。

所谓“活”,就是把干巴巴的数据还原成生动鲜活

的事例,从人们熟悉的小角度切入,反映社会进步的大

主题,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感染力。

所谓“精”,就是节目精、思想精,有意蕴,有嚼头,

过耳不忘,耐得推敲,值得珍存。

所谓“实”,就是讲事实摆成绩,不拔高、不失真、

不造作,不图一时好听好看,而导致受众怀疑报道的真

实性。

这一阶段,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

闻联播》、《新闻纵横》、《央广新闻》中陆续推出“共

和国从这里走来”、“经典中国辉煌60年”、“我和我

的祖国”、“共和国建设者”、“人民英模”、“新中国档

案”、“共和国部长访谈录”、“祖国大家庭”、“60年巡

礼新中国”等近十个栏目,以大量生动事实、丰富史料

和翔实数据,通过成就回顾、人物专访、资料解密等多

种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繁荣发展、民主

进步、文明开放的新形象,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

继、艰苦卓绝、坚定不移开拓新中国的光荣历史,凸现

了新中国建设者们一代代不懈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中取得的各项经验,为全面报道庆祝新中国成

立60周年的恢弘主题做足文章。

——析中国之声国庆60周年报道整体策划思路

Page 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9

(三)高潮阶段,浓墨重彩。

2009年10月1日,祖国迎来60华诞,举国同庆,一片

欢腾。威武雄壮的世纪大阅兵,激越奔放的群众游行,

壮美辉煌的联欢晚会,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

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舞台。充分报道好新中国成

立60周年各项重大庆典活动,尤其是做好阅兵、群众游

行、联欢晚会三场大活动的直播是中国之声国庆报道的

重中之重。

阅兵——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军事仪式,体现的

是一国国威及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当电波中传来三军

将士踏着正步通过长安街的整齐划一、雷霆万钧;当收

音机里听到先进战机掠过头顶、呼啸长空;当广播用声

音告诉你这就是重型装甲车和新型主战坦克通过时的

巨大轰鸣……不用看见,那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已经伴

你耳畔瞬间迸发,悄然升腾。这是声音的感召!

游行——首都各族群众最热烈隆重的大规模列队

行进。当10万群众高举着爱国条幅、翻板,高呼着“我与

祖国共奋进”等振奋的口号,与数十辆彩车一起在军乐

团、民乐团、合唱团的伴奏伴唱声中,依次通过广场中心

区……那激动人心的盛大场景背后,广播用最浓缩精练

的语言,撬开你的联想,延展你的视线,帮你读懂眼睛

在现场看不到的内容。这是声音的深邃!

联欢——一次美妙绝伦的歌舞、光影、焰火、狂欢

广场盛会。到处弥漫着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

氛,军民老幼同庆祖国生日、各族兄弟共享中华荣光,

所有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此刻自然挥发、

尽情满足……徜徉在“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

心”的快乐海洋里,闭上眼睛倾听一切美好的交响。这

是声音的回荡!

中国之声三场重要直播,各有特色、各具新意。

此外,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首都各界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

兴之路》演出活动等国庆重头报道,中国之声的报道也都

予以浓墨重彩。

(四)收尾阶段,锦上添花。

“十一”过后,中国之声将继续围绕胡锦涛同志在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做文章,

阐释国家举办60年大庆之本义,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深

入理解讲话精神及内涵。比如邀请不同领域专家,从不

同角度解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通过记者连线,了解各

地干部群众如何学习讲话,如何进一步坚持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的具

体做法等,为整个国庆报道画上圆满句号。

二、纵横控引,时空交错互现

在宏观框架明朗之后,如何微观细作,体现中国之

声独特的表达?借鉴“纵横坐标法”,我们将所有散落素

材有序归入时空体系,在国庆报道“自选动作”中有效

施展。

(一)纵。

在时间推移中追寻历史轨迹,从而了解不同时代的

社会背景,探索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及历史事件的过程

和因果关系。这种方法,称其为“纵”。

利用“纵”的表达,我们可以追忆历史的声音,纵观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

各领域的发展变化。“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全球搜寻

大行动,正是这样一次“纵”式表达的创新。

作为国家电台,中央电台60年来一直用声音记录和

呈现着新中国前进发展的脚步,用声音反映着新中国公

民在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许多重要历史的瞬间都通过

中央电台的电波传导过,见证过。如此独特的资源,为什

么不让它更加集中、更加有影响,并以庆祝新中国60华

诞为契机做一充分展示呢?

2009年4月末,“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全球搜寻大

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国家电台首次对历史声音集

中征集展播。

行动共分为三个阶段:5月至8月为征集阶段,这个

阶段通过多种渠道面向海内外受众征集各类声音资

料;6月至9月为展播阶段,编辑们对声音资料进行初选,

并将采集、保存过程润色成一段段声音背后的小故事,

一同呈现给大家;9月至10月为评选阶段,通过大众投票

及评审团意见,评出“60年最难忘的中国之声”,并以一

场独特的视听盛宴作为结束。所有搜集来的声音,在经

过认真地分类整理之后,汇集成声音档案库,作为珍贵

历史资料送入国家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永久留存。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宣布定

都北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标志着社会发展

和历史演进的声音;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辆自主品

Page 1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10

牌汽车下线……这些记录新中国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

的声音;雷锋牺牲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王进喜大声疾

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

代表并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声音;改革开放后

一个普通家庭的热闹聚会,中国第一个家庭自行车环游

队……这些散落在百姓个人手中,有意义、有故事、有深

情的声音都成为串起历史、见证共和国发展变化的一颗

颗珍珠。

当这些丰满、鲜活、真实的声音重在人耳畔响起,

它是那样亲切而熟悉,又是那样动人和震撼!它让听

者在回望、回忆、回味中,重温历史,体味历史,铭记历

史。

(二)横。

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历史

事件、某一类相似经历或相似特征人群做断面处理,进

行类比分析、联系综合。这种方法,谓之为“横”。

利用“横”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一个富有历史意义

的时间延展开去,横观这个节点上不同的故事、不同的

命运、不同的走向。献礼国庆大型系列直播《解放这一

天》和大型专题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都属于典型

在“横”式表达基础上的手法翻新。

《解放这一天》,顾名思义,截取的是60年前某城

解放这一天的关键性历史节点。建国大业绝非一日之

功,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以解放这一天为主题,在各地

选用有代表意义的题材点,从细节入手,强调故事性,用

广播手段重现不同城市解放当天之场面。解放这一天

所要表现的,可以是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一个特别值

得纪念的时间,一个决定战争成败走向的人物或地点。

总之,要呈现的是关于“全国解放”这个共同关注点上

的各方异同,凸显的是我江山难打、建国不易的历史告

白。

《今天是我的生日》,同样在断面上做文章,只不过

将采访对象集中在一群同在国庆节过生日的人身上。单

从这一专题的宣传片花内容上就可看出:

音响1:(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

(人物一):我是1949年10月1日,也就是毛泽东主席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所以取名叫周开

国,我是新中国的公民。

音响2:《我为祖国献石油》歌曲:锦绣河山美如

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渐隐,压

混……)

(人物二):我叫陈井信,1959年10月1日出生。作为一

名油田职工,我深爱着大庆,明天的大庆会更美。

音响3:(邓小平)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

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

(人物三):我叫姜金伟,1979年国庆节出生的。改革

开放30多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音响4:人民大学师生参加国庆游行排练现场音响。

(人物四):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陈瑶函。我的

生日是1989年10月1日。我将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这

是一份送给我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送给祖国的一份生

日礼物。

……

《今天是我的生日》看似只选取了国庆这天过生日

的一群特定人物,其实捕捉的却是60年来普通国人方

方面面的生活片段。感触祖国前进的脉搏,感受时代变

迁的强音,尽在多路记者深入田野、工厂、校园、军营深

入采访的声音中间。

(三)纵横结合。

在距离2009年10月1日最后的60小时,中国之声开设

了国庆倒计时特别直播。从1949到2009,每小时直播分

段都会浓缩一个年轮的记忆,而每个年轮的记忆里都

必将涉及太多的人物、事件和地方。纵横结合、时空转

换,成就了倒计时直播的立体全景呈现。

三、左右相牵,联盟结网共赢

(一)集合优势,打造强势,充分利用全国广播联盟

平台。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试水后,中国广播联盟正

式成立于2009年6月18日。联盟的成立对增强国内广播

界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实现共赢意义重

大,影响深远。今年两会报道中,签约联盟台又联合打造

《两会动车组》,纵横驰骋在十多个最基层的站点,把

各地群众最关心的话题、最实际的问题和最迫切的期待

与两会会场直接连通,成为两会报道中的亮点,使各联

盟成员台在投入最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动车”一样的速

度和效率。

此次国庆报道,联盟成员台再次牵手承办献礼国

庆大型系列直播——《解放这一天》。各成员台负责提

Page 1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1

供资料素材、嘉宾人选及直播主题,并具体承担直播

任务。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则承揽整个直播节目的文案统

筹、包装制作、宣传推介等协调工作,确保各联盟台之

间的统一对接。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共享,广播手段的优

势发挥淋漓尽致。

《解放这一天》从8月1日回顾辽沈战役,解放军从

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第一站开始,按历史的真实顺

序,先后推出了辽宁解放、湖南解放、福州解放、瑞金解

放、兰州解放、西宁解放、呼和浩特解放、银川解放、济

南解放、新疆解放、西藏解放等11场直播。较为全面的

重现了当年各地解放喜讯接连传来、最终促成建国大

业的历史真貌,梳理出各地从解放那天起到新中国成立

60年来发生的重大变迁。

(二)台网互动,与新媒体加强融合。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对广播等传统媒体既是挑

战,更是机会。中国之声作为中央台的旗舰频率,率先行

动,通过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提升频率的收听率、影

响力,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宽阔的空间。

中国广播网是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首要通道。

日常节目中,中国之声已经在中广网建立了网络实时播

出,除了音频在线收听和点播之外,节目的文字、图片也

迅速甚至同步在网上传出。

国庆报道中,所有相关专题及特别策划更是离不

开与中广网及其他门户网站的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全球搜寻大行动:声音征集

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群众登录中国广播网或者相关活动

网站上传;热心听众除了每天多次在中国之声听到声音

展播外,也可随时打开中国广播网、新浪网等网媒链接

点播收听;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自己喜欢的声音

留言、投票,了解更多“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全球搜寻

大行动详情。

网络的快捷也使得中国之声在国庆报道中的诸多

精彩亮点迅速被各门户网站继而各路媒体争相转载,

这个过程使得网络和广播的影响力共同有效提升,内

容相得益彰,也使广播与网络之间的关系更加“唇齿相

依”。

三、多点折射,齐放流光溢彩

新中国60年华诞,中国之声除了在新闻加强对新中

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外,

军事节目、文艺节目、少儿节目也都紧紧围绕各自受众

增加了国庆宣传报道力度。

军事中心在《国防时空》节目中推出了五大国庆系

列:10集大型广播文献专题《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全面

展现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

取得的辉煌成就;《共和国军事家》以讲述30位军事家

的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为主线,生动反映及回顾我党我

军在建国前夕及建国之后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我与共

和国一起成长》通过普通军人口述自己在军队成长和发

展的亲身经历,揭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所取得的系列可

喜成绩;《今日边海防》将记者的亲身体验和边海防军

官的生动讲述联系在一起,共同折射我国边海防事业建

设的崭新风貌;《走进阅兵村》为听众全面介绍阅兵村

里发生的感人故事,真实反映参阅官兵的精神世界,为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

文艺部在《今晚听吧》中大规模安排喜贺国庆相

关内容:《60年金曲回放》,通过选择60年间不同时期

的代表歌曲,邀请著名艺术家进行访谈,回忆当时的

创作经历,表现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为广

泛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爱国主

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

咏展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彰显民族团结为宗旨

的“56个民族同唱一首歌”歌曲展播;为纪念中俄建交

60周年举办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

拔活动,并全力做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

宣传报道工作。

中国之声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策划先行,内

联外合,多点互动,以全新的“声立方”向新中国60年华

诞献上了一份广播人的厚礼!

Page 1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12

追求新高度 走向更前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蔡万麟 方 军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宣部对中央

各主要媒体都做了全面部署,对中央电台经济之声也提

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如何做好如此宏观的宣传报道,

对于经济之声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中宣部部

署,经济之声结合频率特色,以主动的姿态,积极策划、

组织了《经济新高度》、《数据新中国》、《新中国经济

地理坐标》、《经济新中国》等大型系列报道和直播,为

中央电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写下浓墨重彩的一

笔,对于经济广播在大型主题报道中如何提高经济宣传

水平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立足频率定位 突出经济内容

经济广播是 顺应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广播得以崛

起。专业化使经济广播保持了生命力,同时也使内容范

畴有所收缩,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度与干预度也有

所减弱。全球金融危机给经济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时

代背景和深广视野,经济广播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趋势看,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

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受众对经济的关

注度越来越大,中央对经济报道舆论引导的要求越来越

高。显然,经济广播需要全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需要

立足更高的层次、从更理性的角度去关注我们这个时代

的宏大主题。经济广播也必将由此获得更坚实的生存

基础、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一年来,经济之声追

求报道内容的前沿感,彰显国家电台的权威性,扩大报

道视野,积极引导舆论,经济宣传报道的力度大大增强。

对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经济之声不满足于中宣

部规定好的宣传主题,而是立足频率定位,突出经济内

容,强化经济视角,自主策划了20集系列主题报道《经济

新高度》。它以新中国经济成就为主题,选择重点行业、

重点区域进行立体组合式报道。《经济新高度》在策划

之初即强调“高度”这一核心词。这里的“高度”具有多层

含义,既是经济成就的高度,也是权威报道的高度,还是

资源占有的高度。《经济新高度》开篇之作“经济发展 国

力强盛——综合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即请到国家

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

院长陈东奇做客经济之声直播间。在《科学发展 和谐持

续》、《集约转型 产业升级》等篇目中,国家发改委宏观

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国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韩俊、中国人民大

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志等产业和行业的权

威专家相继走进经济之声直播间,就60年来我国的经济

发展成就,从宏观和高度上为听众梳理了新中国成长的

脉络。

对高端资源的占有,加之传播效能的提高,使经济

之声的60周年国庆报道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令人信服的

权威性和专业性,为经济之声在今后的发展中真正占据

中国经济报道领域主力位置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经济之声还联合国家统计局,特别推出了百集系列

广播特写《数据新中国》。一个是国家最权威的数据统

计发布机构——国家统计局,一个是国家唯一的经济专

业广播——经济之声,携手打造的《数据新中国》显示

出最权威、最准确的国家台风范。其以“数据对比”的方

式最直观、最简洁地展现60年的变迁与成就;数据的选

择则是以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体现成就为原

则,短小精悍,对比强烈,易听易记。节目播出后得到广

泛好评,成为中央电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的点睛之

笔;国家统计局亦将其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的两

大核心工作之一。

巩固提高证券节目,实现两个延伸,即高端向权威

性延伸、低端向服务性延伸,这是经济之声面向未来的

新的战略定位。更权威、更专业、更“经济”是今年以来

——经济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回顾

Page 1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3

经济之声进一步明确定位的核心诉求,这一诉求在经济

之声的60周年宣传报道中得到了全面诠释和准确展现。

通过对中央部委、政府权威部门的高端资源进行目标化

整合,从高端信息源获取第一手信息,借以全面提升报

道的权威性,准确、完整地为受众勾勒中国经济60年的

全景历程和内在脉络,进而使经济之声真正占据中国经

济报道的话语权,更大范围内形成经济之声乃至中央电

台在经济报道上的权威影响力。

二、创新播出形式 增强传播力度

经济广播需要发挥广播特点,更好地担负起经济生

活公共领域价值守望的责任。从传播效果来看,广播的

独特作用和魅力越来越受到认可。广播正在进一步稳定

它的市场地位,重新聚合以移动人群为主的相对稳定的

听众群。人们公认广播不会消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且

不可替代。更何况,广播的特点似乎更适合相对坚硬的

经济内容的传播。广播也比较容易打造相对纯粹的经济

频率,为听众随时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的服务。当越来

越多的人介入经济、关注经济,广播实时伴随、携带便

捷的特点会使广播更具吸引力。在转型国家和转型社会

中,经济领域以及市场的任何波动,尤其是股市、证券、

房地产、能源等市场的波动,都具有极大的社会敏感

性。国家电台的经济广播,由于其快速、便捷、权威和广

泛的社会影响,发挥了引导公众舆论、维护国家公共经

济信息安全的重要功能。因此,经济广播更好地发挥广

播特色,会增强传播效果,提高舆论引导的效能,从而

更好地担负起经济生活公共领域价值守望的责任。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经济之声积极把握

广播传播规律,争取传播效果最大化。《经济新高度》

每一次播出都实现了立体化、组合化。早间黄金段《天

下财经》节目围绕“经济新高度”的核心主题,展开全方

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重点报道和深入分析,内容鲜活、

层次明晰、角度新颖、分析透彻。午间《中国经济报道》

则对早间《天下财经》首推的《经济新高度》进行更新

式重播,并增加互动环节,及时播发听众的反馈和感

受,扩大听众收听面和参与度。晚间高端访谈节目《经

济观点》邀请政府官员和权威智库,就当天的报道做主

题访谈,梳理和解析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力求

深度,对同主题进行细化和拓展。

具体到《天下财经》节目中首播的《经济新高度》,

也依然贯彻了组合式的理念,强调内在逻辑性,形成

三段式报道模式。第一部分以宏观视角点出主题“高

度”:以主持人标准化播报形式,反映某个主题下的成

就亮点,先声夺人,使听众先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第

二部分介入中观展现发展脉络:选择60年发展的关键

节点,全景式的梳理和展开。第三部分拓展深度提炼观

点:专家学者录音点评,把该主题的报道引向深入。在

这种全频率一体化、特别报道标准化的全新模式中,

实现了统一策划、统一实施;实现了早、中、晚全时段

覆盖,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了统一语态、统一包装、统

一流程,形成标准化报道格式。这些做法对于经济之

声来说,是一次播出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使得经济之声

聚合起整体的力量,全方位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年”经济成就的主题展开宣传,有气势、有力度、有层

次,大大增强了广播的传播力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百集系列广播特写《数据新

中国》开创了一种介于节目和片花之间的广播样式,独

具匠心,接受性强,全音响呈现,令人耳目一新。这个系

列以“读60年经济数据,看新中国成长历程”为主题,

以“数据对比”的方式直观、简捷地展现60年的变迁

与成就;以“记忆片断”的方式记录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一个个应当记住、不该忘却的瞬间。每集3分钟,共达

100集,每天播出四次,早晨、午间、下午、晚间时段的点

状分布形成带状效应,播出跨度达四个月。节目在不到

3分钟的容量内集合了历史音响、故事讲述、新闻报道、

数字对比、大事年记、宣传片花等多种元素与形式,内

容精彩、包装精致、数据精确,跨越现有广播节目模式,

是一次成功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为专业经济频率的成就

报道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组合式报道,涵盖全天重点节

目,既有全频率层面的组合,又有节目内部的组合;既有

成就体现,又有历程回顾,还有深度点评;既有丰富的

报道,又有与听众的互动。从宏观到微观,从行业到地

域,从故事到数据,从历程到如今。层次清晰,有点有

面,点面结合,突出了广播的优势,体现了广播的特点,

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高

度,达到了较好的宣传声势和效果。

三、拓展全国视野 整合广播资源

国家电台需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和全国经济广播共

Page 1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14

同发展。国家电台要率先做强经济广播,担负起带动全

国经济广播健康发展的重任。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在全国

拥有收听人口3亿多,在3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调频广

播,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的广播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都

排在前列。目前,以经济之声为龙头,全国40多家地方经

济广播频率已经联合组成全国经济广播协作体,初步实

现了国家经济广播与地方广播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经济之声在拓宽经济报道渠道上坚持走与全国地方

台联合推进的道路,近年来先后推出了《活力城市》、《经

济中国》等与地方台合作的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合作形成

模式,报道形成规模,宣传形成影响。在今年庆祝新中国

成立6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经济之声在业已形成的联合

报道体系上进一步提升,多点多段报道与集中大时段联

合直播相结合,更加丰富了报道形式与宣传内容。

经济之声联合全国30家地方电台,推出多点式大型

系列报道——《新中国经济地理坐标》,集中全国各地

总共60个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来展示,特别强调“60年、

60个坐标、60个点上五星红旗飘起来”的理念。各台以

当地经济建设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两个点为载体,由

点到面、从纵深上来表现祖国各地经济社会的巨变。每

个点制成20多分钟的现场巡访节目。

10月2日,经济之声与49家地方台联合进行长达8小

时的大型直播《经济新中国》,全国各地多点同步联动,

全景式地回顾祖国各地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

就。同时第一时间展现各地人民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普天同庆、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和欢庆场景。

通过这两种节目形式的有机结合,经济之声聚拢起

全国经济广播的资源,构建起从历史到如今、从中央到

地方、从经济到民生的60年发展路线图,形成全国经济

广播同一时刻、同一主题的宣传声势和传播力量。

中央领导提出:新闻报道要能够起到助推经济的

作用。经济广播作为影响巨大的电子传媒,需要重新确

立时代坐标,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为营造有利

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发挥主流媒体应起的

作用。如果说经济广播早期的繁盛所依托的时代坐标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在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

入世界的今天,经济广播要“以助推中国经济为己任”,

再次调整、确立自己的传播内容和形态,追求新高度,

走向更前沿。

立足专业基础,提高权威性、影响力,强调民生化、

服务性,这是经济之声的努力方向。借助新中国成立

60周年的时机,经济之声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实现了自

身的一次超越,宣传内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显示

出一种主动走向更前沿的姿态。探索是初步的,我们将

继续努力,为进一步树立国家电台的权威形象贡献一份

力量。

从频率定位出发 让国庆宣传报道有声有色孟 昕 张 斌 刘京萍

中央电台第四套节目都市之声和第九套节目文艺之

声都是面向北京地区播出的频率。适逢新中国60年华

诞,两频率分别从各自的频率定位出发,设计制作播出

了一系列特别节目。

文艺之声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打破原有编排内容,

推出大型系列节目《辉煌60年》。该节目由五大板块组

成,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讴歌新中国

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

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抒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

感,充分渲染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将新

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推向高潮。

五大板块包括:《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记忆中

的红色经典》、《建国大业》、《飞扬的笑声》、《儿童文

学60年经典回放》。

一、《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是一组系列人物访谈

节目,记者采访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名人和普通劳动

者,其中有大阅兵的参与者、航天英雄、收藏爱好者、音

乐家、电影人等,由他们讲述各自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

事和人生感悟,强调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个人命运

的展现,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的发展与进步。

二、《记忆中的红色经典》是一组文学专题。主持人

与文学评论家、出版社编辑、文学爱好者一起,共同回

Page 1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5

忆、评价60年来影响深远、激励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文

学作品,如《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野火春

风斗古城》等,借助文学演播、电影片段、歌曲等艺术手

段,重温文学经典,回首难忘岁月。

三、长篇连播《建国大业》共16集,是文艺之声的

国庆特别制作。作品是刚刚出版的60周年献礼之作,根

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备受瞩目。作品以细腻的笔

触,感人的细节,描写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联合

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业的历史篇章。

四、系列相声专题节目《飞扬的笑声》,通过马三

立、侯宝林、马季、侯耀文、姜昆、冯巩、郭德刚等老中

青三代相声演员的代表作,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曲艺艺术

的发展、成就,有力烘托节日氛围,为听众送上笑声。

五、《儿童文学60年经典回放》荟萃名家名篇,诵读

美丽佳作。《儿童文学60年经典回放》是《睡前故事》主

持人李佳特意为小朋友们录制的节目,《小猫钓鱼》、《雪

孩子》、《小橘灯》、《宝葫芦的秘密》等精彩名篇不仅是

孩子们的最爱,也唤起了成年人的美好回忆。

此外,文艺之声还安排了新版评书《野火春风斗古

城》以及刘兰芳、田连元、张少佐等人播讲的系列纪实

评书《大爱无垠》,讲述钱学森、袁隆平、王顺友、王乐

义、许海峰等我国各领域优秀人物的感人故事,配合国

庆宣传的节目。

在这次国庆宣传中,文艺之声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节

目“包装”,制作了一系列主题性片花在全频率滚动播

出,营造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祝福版”片花有众多

明星、社会各界人士、文艺之声主持人等表达对祖国的

挚爱和祝愿,“故事版”片花则以简洁、明快的口述实录

再现历史长河中的感人瞬间。

都市之声在2009年7月1日,对节目进行了一次大规

模调整,将节目重新定位到都市生活上,关注生活在首

都北京这座城市里人们的喜怒哀乐,掀起都市生活的新

思潮——告别“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小资情调、人情

淡薄、孤独寂寞”,树立起“不一味传统、不盲目创新、

知人间冷暖、积极面对人生、充满关爱、人性与理解”的

都市新形象,让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深切地感到人

生“都是好时光”。

基于这样的定位,都市之声推出五个音乐单元、两

组特别报道、三个特别节目参与到都市人的“国庆”生

活中。

五个音乐单元:《祝福祖国》,选取社会各界人士

对祖国的祝福话语,配以六十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

煌成就,节目中再送给祖国一首祝福的歌曲。《复兴之

路》,介绍并选播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

国革命之歌》、《东方红》中的20首代表性歌曲。《红色

快车——和歌声一起奔向那美丽的地方》,一组以革命

圣地为旅游目的地,以红歌为主线的音乐单元。通过音

乐,通过对革命圣地的介绍,缅怀那战斗的岁月,追忆那

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让曾经照耀一

代人走上革命道路的红星,永远照亮我们的心。《毛主

席诗词》是一组以毛主席诗词朗读为内容的配乐诗朗

诵。《红歌翻唱》,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脍炙人口、广泛

流传的革命歌曲,主持人介绍歌曲,配合现代年轻歌者

的全新翻唱。旨在体现对革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两组特别报道:1.《北京交通60年——60位交警的

故事》。9月1日下午在中央电台西门广场举行了这一报道

的开播仪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副台长赵忠

颖,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宋建国、副局长

翟双合,以及北京市交管局的交警代表、都市之声的主

创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开播仪式。报道共分60集,每

集5分钟。以北京交通事业60年的变迁为背景,寻找重

大标志性事件的当事人、亲历者和见证者,诉说记忆当

中最深刻的故事。用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变迁,反映首

都北京60年的发展变化。天安门前执勤15年的交警、二

环路上查酒驾的能手、北京第一位女交警、“恰恰舞指

挥交通法”的发明者、网上最帅交警等,都将在节目当中

出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勾勒出北京交通变迁的

历史画卷。2.《蓝天不会忘记——北京民航60年60事》,

以60年来北京民航事业的发展为主要报道对象,通过

记录60年来的大事记,展现60年来北京经济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个特别节目:1.《曾经的阅读》,选取新中国成立

60年来的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以

飨听众。2.《心灵回声》选取新中国成立60年的标志性

事件、人物的历史声音素材,再现历史原音,与听众一

起追忆似水流年,感受那新时代的开始,做勇敢的梦想

者。3.《岁月回眸》选取了在几代中国人成长经历上影响

广泛的七部老电影录音剪辑,让那些好时光从人们的心

底里浮上来。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都市之声)

Page 1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16

增强认同心 共享自豪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 陈东健 黄少辉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央电台对台广

播开播55周年。针对目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和台湾同胞的

情感心理,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在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

年的入岛宣传报道活动(以下简称“60周年报道”)时,

站在两岸和平发展的高度,以我为主,明了思路,既严格

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又主动灵活地配合自选动作,有步

骤分阶段进行宣传报道,在欢乐祥和气氛中确保安全

顺畅,让台湾同胞与大陆民众共享伟大祖国荣光。

一、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为60周年报道铺

垫预热

在胡锦涛主席2008年“12·31”重要讲话精神的主

导下,海峡两岸局势发生历史性的转折,两岸关系步入大

融合、大交流、大合作的和平发展轨道,对台广播宣传

也迎来了关键的历史机遇期,这为60周年报道提供了良

好氛围。

曾几何时,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

一国”言行使两岸关系陷入冰点。一年前,马英九从民

进党手中接过政权,承认“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柳暗

花明。2008年6月,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时隔九年后

再度握手,开启了两岸交流新篇章;未几,第二次、第三

次“陈江会”分别在台北、南京举行,两岸空运、海运直

航和直接通邮随之启动,后又签署了两岸航班、金融合

作和司法互助三项协议并达成了陆资入台的声明……两

岸“大三通”的全面实现,为金融危机下的台湾经济打

了一针“强心剂”。

2008年圣诞节前,大熊猫“团团”“圆圆”落户台

北。今年5月在福建闭幕的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中,来自台

湾25个县市、20多个行业的人士与会,其规模之宏大、

内容之丰富、代表性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同月,台湾

终于得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这是两岸关

系取得的重大积极进展,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极大

善意。同时,大陆观光客到台湾人数已突破每日5100人,

已超过台湾旅馆和游览车的容纳量。8月8日“莫拉克”台

风强袭台湾,造成南台湾50年来最大的水灾后,大陆社

会各界持续踊跃捐款捐物,帮助台湾同胞渡难关。两岸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年上半年,中央电台对

台湾广播中心在做好重大题材和日常宣传报道的基础

上,继续完善厦门、梅州编辑部的建设和“你好台湾”网

站扩容改造,不断推进节目改革与创新,策划了一系列

重点报道分梯次投入运作。这些重点报道项目涵盖两

岸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热点:10集系列政论节

目《两会商谈的历史与现实》;20集系列专题《风雨同

行——两岸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100集系列广播、

电子杂志《涉台文物保护纪实》;10集广播特写:《两

岸故宫博物院交流纪实》;30集系列广播《两岸交流故

事》 ;60集系列专题《大陆台资企业访谈录》;20集闽、

客方言报道《一曲渡台歌 两岸客家源——重走客家迁

台路》;60集系列专题《古早味“古诗词”》(闽南语);

40集系列专题《神山圣水逗阵走(闽南语)》;50集系列

专题《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40集系列专题《古

韵乡愁民歌风——海峡两岸民歌中的共同记忆》等。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对台湾广播以记者实

地采访录音、文字、照片相结合的形式,连续报道了几

个灾后台胞援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反映了灾区经济恢复

的情况,体现出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重点报

道的不断推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不断预热,也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岛内听众,“你好台湾”网站的《两岸

统一论坛》访问人次逐月上升,网民围绕两岸间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话题及社会热点事件,积极

展开讨论,目前论坛达到了平均每天10000人次的访问

量,日均发帖量为1000帖左右。

——对台湾广播国庆60周年宣传思路探析

Page 1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7

二、精心改版对台两套节目,为60周年报道构

筑硬件

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成立于1954年8月15日,今年正

好是55周年。半个多世纪里,台海风云不断变幻,中央电

台对台湾广播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创新。为及时、

充分、全面、准确地报道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

动,今年上半年以来,对台湾广播中心根据两岸最新形

势和听众的收听需求,进一步调整节目布局,改进节目

内容,于2009年8月10日推出了最新升级版的中华之声、

神州之声节目。

此次改版把中华之声定位于“新闻综合频率”,在

保持对台新闻报道权威性的同时,增加整点滚动新闻信

息播报量(改版后新闻信息量占整个频率的60%),进

一步提高与强化新闻的时效性和广播特点,创立独特风

格,以活泼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使岛内听众通过中

华之声的新闻获得大量新鲜资讯。改版后的中华之声每

逢整点播报10分钟的新闻资讯,全天共播报整点新闻

19次。节目采用板块化集中运作模式,新设置早晚两大

新闻板块《早间随身听》和《海峡在线》,创办以岛内年

轻听众为传播对象的新闻节目《资讯达人》,设置以旅

游为主题的午间节目《乐游神州》,另外将专题服务板块

《捷运900》更名为《捷运2009》。

新版神州之声则定位于“方言文艺频率”,重点加

强方言新闻的整点滚动播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对台湾

广播方言节目。新版神州之声方言节目量由原来的6小

时增加至13小时,占整个频率的72%。四个方言板块闽

南话《天风海涌》、《祖地乡音》和客家话《客家乡亲》、

《客家天地》改版后信息更加丰富,贴近性与可听性

进一步增强。另外,整合原有文艺节目为4个文艺板块:

娱乐直播板块《娱乐在线》、音乐直播板块《华语音乐

汇》、夜间音乐录播板块《情歌唱天亮·音乐厅》以及方

言版音乐节目《早安台湾》。

改版后,中华之声、神州之声两套节目总首播时间

由以前的每天19小时增至31小时40分钟。中华之声直播

节目扩展到了610分钟,录播节目为210分钟,神州之声直

播节目扩展到了9小时,录播节目为9小时,大幅度降低了

重播率,提高了时效性,同时为新中国60周年的重大庆

典直播和重点报道开辟了容量更大、速度更为快捷的

报道通道。

三、举办台湾听众联谊会及拓展与台湾媒体的

交流合作,为60周年报道烘托气氛

对台湾广播中心2008年与台湾广播媒体的合作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今年本着“借船出海”的目的,我们在

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入岛落地管道,特别是就两

岸共同关注的题材加强海峡两岸广播媒体的联合制作

播出、节目的交换或交易等,尝试与台湾媒体以不同形

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将中央电台的声音借助岛内广播媒

体更加广泛地传播,最大限度地扩大广播受众覆盖面,

增强对台广播在台湾受众中的影响力。

借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央电台对台广播开播

55周年双喜临门的契机,对台湾广播中心举办了相关纪

念活动。7月20日,对台湾广播在厦门隆重举办了“情动

2009——两岸书画家笔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家和各

界嘉宾近百人出席笔会,书画家写出“功泽两岸有乡音、

中华神州暖人心”的心声,表达了对台广播与岛内听众的

深厚情谊。8月13日,第十一届对台湾广播联谊会在北京

隆重举行,来自台湾的广播媒体、专家学者、听众(网友)

等各界代表和有关方面人士1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自

1998年起,对台中心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台湾听众联谊

会”,云南、内蒙古、新疆、湖南、四川、广西、甘肃等地都

留下了台湾朋友的足迹。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更清晰地了

解了受众的需求,和许多岛内的朋友建立起了牢固的友

谊,在广播与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色彩斑斓的友谊之桥。

台湾嘉乐广播电台台长廖凤彬说,中央电台对台广播已经

走过55年的历程,对台湾广播联谊会也已经成功举办了十

一届,两岸的民众、广播业者通过广播有了亲密的接触,

这与中央电台对台广播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希

望今后两岸的广播业界能携起手来,从交流、联谊逐步

走到结盟,从而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四、浓墨重彩凸显对台特色,把60周年报道推

向高潮

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神州之声两套节目

60周年报道的高潮阶段,无疑是大陆和台湾同胞万众瞩

目、我台各频率并机现场直播的国庆招待会、首都各界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和盛大阅兵式及群众游行、

首都国庆联欢晚会等三场重大庆典报道。对高潮阶段

的报道,各媒体有高度的一致和共性。而对台湾广播的

60周年报道在这一致和共性之外,更要凸显对台湾广播

Page 1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18

的特色。

1.体现总体思路,让台胞进一步认识祖国大陆新时

期新形象。

在10月1日以前,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双管齐鸣,

和“你好台湾”网互动,开辟专题、专栏,通过动态报

道、回顾性报道、系列报道、深度访谈、连线报道等方

式,全面系统地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30年来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祖国民众的民

族精神和时代风貌,展现两岸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趋

势;通过浓墨重彩的集中报道,充分展示喜庆、欢乐、祥

和的节日气氛和各项重大庆典活动的盛大场景,引导和

激励台湾同胞增强民族认同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

重点做好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解

读宣传, 这对台湾同胞进一步认识新中国繁荣发展、民

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闻节目及时全面报道60周年大庆相关动态并进

行深入解读。

中华之声的新闻节目《早间随身听》开设了“新中

国60年成就”系列报道,《海峡在线》开设国庆60年特

别节目“海峡两岸60年“、“新中国体育60年”,及时介

绍祖国大陆60周年大庆筹备情况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展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业

绩,精选60年间对新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大事进行系统

介绍,让听众从中感受到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在系列节

目中,我们请相关专家、学者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

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变化,请知名人士、学者专

家、普通百姓,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国家发展为普通百姓

带来的机遇。另外还结合当前两岸形势,回顾60年来两

岸交流从无到有、从疏到密的历史进程。

神州之声的闽南话和客家话节目《整点资讯》重点

报道了闽南、客家方言区的建设成就,着力关注广东、

福建、江西、广西以及与台港澳交流的动态。

3.专题节目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景展示祖国60年华

诞风采。

对台广播普通话专题直播节目《乐游神州》和《捷运

2009》开辟了“祖国江山美如画”、“惊人的跨越——新

中国60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巨变”等系列专栏;

闽南话专题直播和录播节目《天风海涌》、《祖地乡音》

开辟了“辉煌巨变六十年”、“厦门台湾这30年”等系列

专栏;客家话专题直播和录播节目《客家乡亲》、《客家

天地》开辟了“改造山河60年雄奇华章”、“我和我的祖

国”、“走进客家原乡60年”等系列专栏。这些报道采用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的方式,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

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大陆的沧桑巨变,从社会、文

化、思想、观念等层面报道中国社会生活的进步和人们精

神面貌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层面报道新中国跨越式的成

长——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到农业,从科技到国防等各

地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从民众生活的变化看国家的强

大实力,从不同时期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旅游等

各方面的变化,看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人消费水平的

提升;从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中国与各国的交往看祖国大

陆的繁荣昌盛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4.“你好台湾”网在台网联动基础上版面套红烘托

喜乐气氛。

“你好台湾”网站年初就推出了大型专题“新中

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巡礼”,通过视频、音频、文字、

图片、论坛等多种形式,全面、翔实地展示新中国成立

60年来在各个领域和时期所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成就。

同时发起大型网络互动项目“60人的60年”,追忆与回

顾亲身经历新中国成长历程的老一辈建设者,以及在两

岸经济、文化交流等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

的故事,向两岸网友展现祖国的今与昔。同时,“你好台

湾”网站以网络社区互动及博客的形式推出“台湾人说

大陆”系列报道,通过对大陆改革开放有切身感受的台

胞的真实故事,达到更直观、更具说服力的宣传效果。

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广播电台

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说,促进两岸人民情感融合,增强民

族凝聚力、向心力是对台广播工作的最大价值。我们将

大力开展与岛内广播媒体的合作,扩大在岛内的影响,

把对台湾广播办成台湾同胞的精神家园。

Page 1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9

多 思 创 精 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韩长江 胡 翼

华夏之声充分发挥覆盖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优势,

从新闻、音乐、广播剧三点突破,形成华夏之声新中国

成立60周年报道的立体格局。

一、把策划做细

华夏之声承担着对港澳广播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

60年之际,华夏之声奉献给听众一些什么样的节目,是

华夏之声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破题是在华夏之声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完成的。华夏

之声在全面听取听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两套节目重新定

位,普通话频率定位为以新闻信息传播为主的频率,双

语频率定位为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的频率,由此也明确

了华夏之声新中国成立60年报道的方向。在新闻报道方

面,为了让港澳听众更多地了解60年来祖国内地的发展

变化,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

内地的交流、交往的成果,华夏之声重点规划采制系列

广播节目《腾飞粤港澳》;为了突出60年的文化传播,让

港澳听众更多地感受中华文化,重点规划了广播剧《中

英街》和音乐系列专题《那人那年那首歌》,让听众从

文化的发展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

主题确立以后,策划就是保证节目成功的重要一

环。为了扩大影响,华夏之声决定联合港澳电台和珠三

角地区的多家电台共同制作系列广播《腾飞粤港澳》,

并于5月底在深圳召开了合作台选题策划会,确定这个

系列以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体现

60年发展的元素,注重细节表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广播剧《中英街》以点带面,从中英街衰而盛、盛而平

的变化,让人们重温那段独特的历史。《那人那年那首

歌》选取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人物,从人到歌,展示新中

国音乐发展的脉络。

二、把采访做深

任何一个报道,不深入采访是不会成功的。华夏之

声国庆60年报道的节目,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化专

题,都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把采访作为重中之重。在

下去采访之前,对每一集都规划了采访的重点,做了充

分的案头准备。

《腾飞粤港澳》由于跟香港电台、澳门电台及珠三

角地区电台联合制作,在采访时有了诸多的便利,他们

熟悉当地的人、当地的事,采访到了很多的典型音响和

生活细节,这对节目的后期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在

采访时,各地方电台先寻找各地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具特

点的成就、事件、变化作为该地报道的主题,报道重点

也各有不同。关于香港、澳门的报道,是通过对香港、澳

门回归前后的对比体现展开的,突出展现了港澳人民族

身份认同感的变化及港澳与内地的合作共赢等。深圳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深圳的春天,

从小渔村到现代化都市,清晰地展现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轨迹,通过深圳可以看到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而在

中国的侨乡——江门,侨胞出国、回国、创业、成长的经

历,能很典型地反映60年来祖国的逐步强大对侨胞的

巨大吸引力,对侨乡的采访能反映国家对侨胞的优惠政

策,体现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在这些侨胞心中的地位。

《腾飞粤港澳》的合作采访制作,还让我们从宏观

上审视一个经济区发展的内在联系,报道城市之间、区

域之间、粤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变化。此外,粤

港澳已经在社会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连成一体,只有深刻

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才可以达到联系各地听众情感的

重要作用。

在节目采制过程中,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香港特首

和澳门特首都专门接受了华夏之声专访,珠三角地区地

市级领导也受邀谈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情

况,大大提升了这组报道的内涵质量和视野层次。

《那人那年那首歌》虽然是音乐专题,但仍然在采

访时下了很大的工夫。因为所采访的人物都是名人,尤

其是采访某个时代知名度较高的名人时,想挖出一点新

——谈华夏之声国庆报道

Page 2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20

东西就更难。因此在采访时更需要独辟蹊径,要与他成

名的那个时代紧密相扣,不只是局限于他个人的成功,

而是要展示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并通过这一

个一个时代强音的重现,让听众感受到新中国音乐发展

的轨迹。

广播剧《中英街》的磨砺最艰难。用一个点表现一

段历史,很容易要么流于历史的阐述,要么以偏概全。尤

其是现在的中英街,已经在港澳与内地交往中居于次要

位置,怎么展现、怎么把握,并非易事。既要展示中英街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曾经的辉煌,也不能把现在的中英街

说得破败不堪。因此要求编剧多体验生活,多了解相关

的资料,写出中英街的特点,写出中英街的历史地位,也

要写出中英街未来的发展。

由于采访深入,系列广播《腾飞粤港澳》从9月1日

开始播出以后,反映很好。9月1日,《腾飞粤港澳》刚刚

播出第一期节目《深圳的春天》,就引起了听众共鸣,很

多港澳听众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询问了解后期节目

具体内容及播出事宜等。不少深圳听众表示,节目让他

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深圳的发展轨迹,也让他们对于深

圳的明天更加期待。《那人那年那首歌》也达到了预期

和目的。

三、把影响做大

香港、澳门地区因为历史原因曾长期受西方文化的

影响,回归虽然使港澳地区的政治形态等方面有了很大

变化,但是港澳同胞往往在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观察

问题角度等方面与内地听众有较大区别。珠三角地区由

于地缘等多种因素与港澳之间交流频繁,且在生活习惯

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共性。港澳回归以后,粤港澳更是在

经贸、基建、人才、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

优势互补,切实将大珠三角地区的深化合作提升到了国

家战略层面,打造出一个全中国以至全世界具有较强经

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圈。可以说,港澳和珠三角

地区的受众是处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这些方面

的原因就确定了华夏之声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听众的兴

趣和需要。满足了听众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地扩大华

夏之声的影响力。

多样化的节目形态,成为华夏之声新中国成立60年

报道的一大特色,采用这种灵活自由的方式,可以吸引

不同背景的听众,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华夏之声的国庆节目之所以从新闻、音乐和广播剧

切入,正是基于满足听众多方面需求考虑的。传播效果

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影响力。华夏之声就是要从最能吸引

听众注意的节点上下工夫。

系列广播《腾飞粤港澳》以写实见长,用事实影响

听众,这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与港澳电台和珠三角地

区电台的合作,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新闻资源,同时也扩大

了各台影响,一举多得。

首先,《腾飞粤港澳》在播出之后,受到了广大听众

的热烈好评,达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对于港澳听众而

言,增进了他们对于祖国内地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对于内地听众来说,更是为他们打开了视野,

看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对共和国的明天更有信

心。

其次,通过对不同地域的传媒资源的有效整合,达

到互助共赢的效果。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是资源的合

作,也是情感的交融。当地媒体可以借助华夏之声平台,

完成需要较大人力物力的采访报道,而华夏之声依托地

方主流媒体,则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影响力,也可以

营造出更加贴近当地受众生活的气氛。从根本上说,二

者都可以通过这种大型报道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

自身品牌形象。

华夏之声在这次报道中,积极实践了中央电台“内

合外联”方针,积极拓展了与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电台在

广阔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华夏之声也因此创新了传统报

道形式,内容更丰富,触角更灵活,影响更深远。

广播剧《中英街》以强烈的戏剧冲突为基础,以情

感人,作为适应电台广播需要而产生的特殊艺术形式,

更具有可听性。

音乐作为人们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

一般的广播节目,会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收听兴趣,《那人

那年那首歌》就是通过音乐人的视角为听众展现同一

段历史中的不同风采。广播节目的可听性,从受众角度

来说,是由节目的传播内容和对听众的亲和力决定的。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

二者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同质的。”所以社会文化层次的

多角度延伸将非常有利于传播的有效进行。

华夏之声作为区域性广播,将会通过多种题材、多

种形式的不断创新,思考出智慧,行动出精品,打造出一

个更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Page 2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21

维护社会稳定 增进民族团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中心 肖玉林 张克清

庆 祝 新 中国 成 立6 0 周 年宣传 报 道 是 中央电台

2009年的重大宣传任务,对民族广播中心来说,今年的

国庆报道更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政治任务。为此,民族广

播中心调动民族之声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4种民

族语言节目和藏语广播,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做

了充分准备和策划,以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为

宗旨,组织系列报道、开辟专题专栏、举办征文和演唱

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地区社

会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

大变化,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以成就宣传促稳定,增团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统一播

发一批反映这些巨大成就和变化的稿件,可以形成规模

声势,激发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此,民族中心

推出了一系列节目:

1.从8月起,在民族之声和藏语广播新闻节目里统

一挂牌播出《民族大家庭》专栏,系统介绍新中国成立

60年来55个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

巨大变化。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也是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当前形势,我们加大了对各民族发展变化的宣传报

道力度,让各族群众彼此了解过去的历史,知悉如今的

变化,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各民族群众同属中华民族大家

庭的观念,激发各民族群众珍惜、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

性,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2.从8月下旬起,在民族之声和藏语广播新闻节目里

开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栏,介绍全国扶持人

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4年来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

就,重点介绍一批受益于国家扶持政策而发展迅速的

典型事例。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有

22个民族,称作是人口较少民族。这些民族主要聚居在

西部偏远山区、边境一线,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水

平低,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并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

的发展。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支

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

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出台了《扶

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规划实施

4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于2009年5月

13日、6月13日两次做出重要批示,对扶持规划的实施成

效给予充分肯定,指示要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工作的支持,为“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

开设这个专栏,可以让各民族群众了解国家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为少数民族群众带来的发展变

化,深刻体会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深刻理

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鼓舞各族群众

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在加快建设小康的征程中谱写新

的篇章。

3.从9月中旬起,除及时播发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

结进步表彰大会的相关消息外,重点介绍一批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国务院召开了第五次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经验交流会。介绍宣传这样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

典型经验,充分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

连心的光荣历史和时代风貌,有利于在全社会开展民

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

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

律,也有利于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良好的

社会氛围。

——中央电台民族广播中心国庆6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综述

Page 2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22

4.从9月下旬起,在民族之声和藏语广播新闻节目里

开设《辉煌60年》系列报道,介绍少数民族地区60年来

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大力宣传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

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

民族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

指示,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殊扶持举措,大力宣

传各族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扶持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改善,全面反映各民族在农牧业、民族加工业以及民族

特色产品迈向国内外市场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展示各少

数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以身边事暖人心,稳人心

因为司空见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发生在身边的变

化,然而让身边人说身边事,却可以让人重新审视身边

熟悉的“陌生”。“让身边人说身边事”不仅会拉近广播

与听众的距离,而且能增强节目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

响力,让各族群众从身边的细小变化体会祖国60年的巨

变,感受祖国大家庭中的温暖。

维语部在《中国报道》专题节目中,挂牌推出“辉煌

60年”栏目,采取与地方台合作、约稿、征文等形式,集

中展示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还分期

分批派出记者,在内地以及新疆各地州市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采访

对象60人,进行深入采访,推出“我与祖国一起成长”系

列广播节目,以录音通讯、人物纪实形式,全面展示新

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另外还联合中央台驻新疆记者

站、中央民族大学,组织在北京和新疆各大专院校的学

生,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举办“祖国颂——维

汉双语演讲比赛”活动。9月份,10名优胜选手集中到北

京,举行“祖国—母亲”颁奖文艺晚会,与文艺界名人和

各有关单位的文艺爱好者一起,用歌舞表演、诗歌朗诵

等形式,歌颂祖国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蒙语部在“金桥”栏目里,举办以“说句心里话”为

题的征文活动,让听众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亲身感

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社会的责任、对祖国的

感恩。国庆之前,还与地方台合作举办一台以“温馨的

家园”为题的国庆文艺晚会,歌颂新中国成立60年来,

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地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生

活所发生的新变化,反映蒙古族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

表达蒙古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藏语广播也结合西藏民主改革50年和新中国成立

60年举办“温暖的祖国大家庭”征文,9月中旬开始在藏

语节目中陆续选播优秀征文。同时联合中央电台驻西藏

记者站、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组织记者深入西

藏各地采访、制作、播出系列报道《西藏50年巨变》,让

藏族群众通过记者的话筒讲述自己生活的变化,表达

藏族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心情。

三、传统教育促稳定,增团结

我国民族地区都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传

统,为了用革命历史传统来教育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

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朝鲜语部安排记者深

入到延边、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地区采访,在国

庆节前后播出系列专题《共和国同龄人》,让一批共和

国同龄人通过话筒讲述他们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切身体

会。同时推出广播电视专题《永恒的丰碑——记解放战

争时期的朝鲜族功臣》,重温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

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并在吉林省延吉市举办

革命战争年代创作和流行的朝鲜族革命歌曲演唱会。参

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干部合唱团、延边老干部合唱团、延

边歌舞团、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的几百名演员登台演唱

了这些革命歌曲。

四、以旁观者之声,明稳定团结之道

哈 萨 克 语 部 推 出了由“ 骄 傲 祖 国”、“ 和 谐 祖

国”、“思念祖国”、“歌颂祖国”4个板块组成的系列专

题《祝福祖国》,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我国

56个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地区在经济、社

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变化。这组报道最大的特点是从海

外视角来反映新中国的发展变化,通过在国外听众中举

办征文活动,以旁观者的声音,讲述民族团结对一个国

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歌颂我国的民族政

策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另外,中国民族广播网除了及时刊发上述专题、专

栏内容外,还利用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重点介绍5个

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的巨大成就。

Page 2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SPECIAL REPORT┃特别策划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23

国 魂 礼 赞 大 国 强 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 伍 刚

一条6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

百废待兴的东亚病夫,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

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跃进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

历了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的新中

国,迎来了60年的华诞。这是13亿中国人民的盛事,是

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当代史上的里程碑。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中国广播网有幸在2009年国庆盛典报道中向世界

传播中华文明的魅力,传达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信

心和决心,并用我们手中的新媒体,真实纪录了一个和

平崛起的东方民族挺进在强国之路上的雄健足音。

中国广播网从6月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专栏等系列

主题、专栏,全面启动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的盛典

报道,通过动态报道、回顾性报道、系列报道、深度访

谈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

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进入9月,中国广播网国庆报道全面升温,加强主题

策划和议题设置,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以点带面,

通过贴近群众生活的话题、浓墨重彩的集中报道、现场

直播、专题策划等方式,充分展现各地喜迎国庆、欢乐

祥和的节日气氛,再现各项重大庆典活动隆重热烈、激

动人心的盛大场景,引导和激励广大网友进一步增强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中国广播网国庆报道具体突出了如下重点:

一、突出独家独创,广播、网络、移动手机广播

电视多角度、多媒体、多平台报道,首页刷红铺彩,

形成“网上山河一片红”的浓厚氛围

中国广播网从两会后开始策划,相继推出《经典中

国·辉煌60年》、《网上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爱

国歌曲大家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十多个子专题,营

造浓厚的喜庆氛围。

9月10日,中国广播网隆重推出国庆60周年大型多

媒体专题,首页刷红铺彩,形成“网上山河一片红”的浓

厚氛围。专题设置了“亮阵大阅兵”、“青春60年”、“国

庆新闻汇”、“中国大写意”等若干子主题,下分“图

说阅兵”、“方队巡礼”、“阅兵村新鲜事”、“武器装

备”、“方队军服秀”、“聆听60年”、“青春60年”、“写

意 大中国”、“开天 辟地”、“大国新局”、“开放年

代”、“外交风云”、“经济档案”、“文化历程”、“数字

中国”、“中国年谱”、“60年难忘的中国之声”、“爱国

歌曲大家唱”、“双百评选”、“辉煌60年”、“复兴之

路”、“爱在国庆”、“联盟专区”等若干子栏目,通过

图片、文字、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手段多角度、多媒

体、全方位报道,力图通过细致的采访、生动的事实、丰

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重点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广大人

民群众60年生活的变化。

中国广播网发挥台网互动、台网一体的优势,对台

内各频率、各地记者站独家报道充分整合,如中国之声

的《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档案》、《共和国部长访

谈录》等,经济之声的《经济新高度》、《数据新中国》、

《我与新中国风雨同舟》征文等,音乐之声、文艺之声等

频率推出国庆精彩的专题报道等,皆在中国广播网国庆

专题中精彩呈现,形成放大聚合效应。

中国广播网与中央电台手机广播电视互动,央广视

讯及时推出中国13次大阅兵盛典镜头、新中国成立60周

年辉煌成就纪录片、反映革命战争电影大片等高清视频

内容,吸引网民参与;移动手机广播电视用户可以随时

随地观看国庆直播,点播大阅兵民族盛典、60年辉煌回

顾和红色经典老电影。

中国广播网与中央电台无线调频广播、手机电视广

播共同策划,同步用汉语和藏语直播首都各界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盛大阅兵式及群众游行、

国庆招待会和首都国庆联欢晚会,充分发挥广播、网

站、手机报、WAP网、手机广播电视跨平台传播优势,全

方位呈现国庆盛典,实现从无线电波到在线广播、手机

广播电视广播的三级传播。

——中国广播网国庆60周年专题报道

Page 2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24

二、针对宏大主题精巧设置议程,点、线、面、体

互动,图、文、音视频相得益彰

中国广播网国庆60年大型专题发挥网民互动优势,

通过网络社区汇聚人气、体现“民声”,使互动板块有声

有色,有新意、有亮点。

中国广播网配合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全球

搜寻大行动”,在音频世界、互动社区推出新中国60年难

忘的中国之声在线展播,推出“点听最新闻”频道,让网友

能听音频、读文字、看图片、发表评论、为祖国寄语祝福。

针对新生代网民,中国广播网“青春60年”专栏

推出一系列的独家策划,包括“童蒙”、“找乐”、“思

变”、“奋斗”、“恋曲”、“物语”等不同主题,从不同年

代青年人的价值观、奋斗热点、爱情观念等多角度、多

层次,展示60年来中国发生的欣喜变化,为祖国生日送

上一份独特“礼物”。

在互动社区版,特别开辟了“国庆60年专区”,专区

包括了“60年难忘中国之声”、“60年的记忆”、“我想

对祖国母亲说”以及“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等各种与国

庆主题有关的互动主题板块。广大网友从6月就开始自

发组织“为祖国母亲祝福”主题留言,该主题帖得到网

民的积极响应,截止到目前,点击量近十万。

为方便网友表达爱国心声,中国广播网除了常规的

网民留言板、论坛等形式外,还在博客中通过征文及约

稿等形式吸引网民参与互动;网民也踊跃上传反映历史

的资料和图片,在新旧生活对比中表达珍惜今天、憧憬

明天的真切感受。

中国广播网主推独家音频的同时推出特色视频,

尝试用ME ON TV手机视频直播国庆现场,推出“国庆

60年报道中的央广人 央广事”,反映国庆60周年报道中

广播人眼中的五光十色镜头。

三、全国广播联盟、高校广播联盟和网络广播电

台联盟同台亮相,形成国庆广播在线大合唱

中国广播网承建的中国广播联盟官网是中国广播

联盟的网络共享平台,它全面展示了全国100多家联盟电

台的国庆资讯、录音新闻、广播特写、人物专访,相关栏

目推出了全国优秀国庆广播作品展播;搭建了《广播人

寄语祖国60年华诞》互动平台;与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中

国广播联盟成员台同步推出大型特别直播节目《解放这

一天》,以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相关省份60年前

解放那一天的辉煌历史。

中国广播网全国高校广播联盟与全国60所校台(象

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特色广播活动,如:“我眼中

的60年”、“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等体现高校学生对祖

国热爱之情的主题节目,在全国高校广播联盟页面“麦

动校园”栏目中展示。

中国广播网银河网络电台以60年国庆为大背景,从

音乐、体育、经济等不同角度,回顾新中国60年发展的

故事;开辟“爱在国庆”专题,广泛邀请网友上传照片,

并与搜狐网合作,在搜狐网新闻频道首页、搜狐国庆特

别策划页面做重点推荐。银河台明星频道还邀请各界明

星共同为祖国祝福,发动广大新生代网民开展“爱国歌

曲网上大家唱”活动,在歌声中迎接共和国的生日。

四、内合外联、百网联动,形成中国广播网国庆

报道合作网盟,共奏祝福国庆网络交响曲

中国广播网将中央电台11套广播频率、手机广播电

视等独家资源精心包装,通过创新台网互动合作形式,

内合外联、全面推广,形成联合传播优势,打造国庆主

题报道网络传播长尾效应,吸引网友注意力。

中国广播网对台网互动的重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

以“台网一体、第一时间首播、第一速度互动”的品牌优

势,将中国之声的《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和我的祖

国》,经济之声的《数据新中国》、《经济新高度》,音乐

之声的《百首优秀歌曲推广演唱会》等独家报道面向各

大网站推介,除与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百度、谷歌、

央视国际、国际在线、凤凰网、21CN、中工网、人民网传

媒频道、北青网、法制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青

在线、经济观察网、中播网、飞信、MSN、Tom网、天涯、西

祠、猫扑、淘宝、粉丝网等各大合作伙伴合作外,还新增

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吉林网、东北网、

千龙网、北方网、南方网、大洋网、浙江在线、东方网、大

河网、中原网、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汉网、红网、东南

新闻网、华商网、大公网等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互动,同

时与100多家中国广播联盟电台网站联动。

中国广播网国庆主题按照不同主题、不同类别进行

分众化推广,针对各大综合门户网站、行业门户网友进行

个性化推送;在天涯、西祠、猫扑、粉丝网等合作网站

社区论坛合作引领舆论;在百度贴吧、百度音乐、谷歌音

乐、百度电台联盟这类搜索引擎扩大中国广播网声势;

中国广播网在推出“央广人独家视角报道国庆”系列视

频的同时,还在土豆网、优酷网、激动网、酷6网等视频

分享网站推广,形成一次传播、多级网状辐射效应。

Page 2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25

PERSPECTIVE┃透 视

彰显主流的力量 展示广播的魅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轮盘式新闻改革浅析

傅雪琴

摘 要: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实行轮盘式运作模式。除了《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

《新闻纵横》等节目和《全球华语广播网》外,新闻播报不再有栏目的概念,不再有节目的划分,24小时新闻随时播报。

这一改革促使中国之声收听率快速增长、广告收入迅速攀升。

关键词:轮盘式改革 新闻行进 人文关怀 网台互动 新闻平台

2009年8月25日,中国之声轮盘式改革整整走过了

一年时间。新的运作模式使这一国家电台主频率焕发出

勃勃生机,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中国之声的收听

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不少地方翻倍增长。

一、凸显中国之声的品质。在轮盘制运作中,大

量最快、最新、最好、最及时的第一手资讯在这里播

出,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不断加强

2008年11月,李长春同志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

出:“要把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走

改革创新之路,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形成与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这

对媒体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

广播来说,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道路更为曲折。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2004年实行专

业化改革后,中国之声的定位为新闻综合频率,当时的定

位更重综合。在经历2008年年初南方大雪、“5·12”汶川

特大地震两次特大报道后,中国之声总结成功经验,于

2008年8月25日实行轮盘式改革,将历次重大报道尤其

是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的成功经验固化

下来,实现新闻全天候不间断播出。由于实行车轮战,这

次改革又被形象地称为“轮盘改革”。

在每半小时一小轮盘,每一小时一大轮盘的运作

中,新闻得到空前重视。如半小时轮盘,要求综合新闻

为5分钟,体育/社会/科技新闻1.5分钟,财经新闻2分钟,

天气1分钟。为确保新闻的时新性,频率对各种新闻的品

种、字数等都提出严格要求。这一做法不仅使新闻的快

速、高效得到凸显,还改变了过去新闻重时政、综合,轻

文体、财经,重文字轻录音,重首发轻快发的局面。

人为划分新闻种类和播出时间的做法也得到改

观。过去体育新闻只有在晚间的《体育直播间》播出,

而现在只要是最新的新闻,体育讯息也会在第一时间

播出。财经、文体、社会、科技类新闻同样如此。新闻采

访、播出更符合新闻传播和受众的需要,而非根据采编

部门内部分工机械制定。新闻播出的时效、力度、厚度和

关注度得以加强。北京奥运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

全国两会、各地突发性事件等重大新闻和群众关心的新

闻得到全天候关注。

轮盘播出中,以板块形式出现的重点新闻节目依然

得到了加强。历久弥新的拳头产品《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纵横》是早间的核心,午间是《全球华语广播网》,

晚间是《全国新闻联播》,夜间是《直播中国》、《千里共

良宵》。“轮盘+板块”使中国之声全天节目既重点突出,

又能均衡播出。根据新闻事件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发展

的特点,优质新闻资源能够有效地分布在中国之声全天

各个时段。

二、凸显广播速度快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在轮盘

制运作中,新闻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盘活,自采优质

新闻大量滚动播出,新闻资讯、记者连线、专家评点、

背景解读成为新闻轮盘一个又一个亮点

在初步实验阶段,每半小时轮盘中,综合新闻的录

音已逐步达到1~2条。全天21个轮盘播出,录音新闻的

采用条数达到30~50条。加上早报摘、晚联播、《早知天

下》、《全球华语广播网》等节目的录音,全天录音采用

量可达到100条左右,创历史最高纪录。广播特有的音响

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和体现,中国之声的声音元素

得到优化和加强。

Page 2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26

透 视┃PERSPECTIVE

过去,集合全台和地方电台优势兵力制作的《新闻

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所采用的录音稿件

多是一次性产品。最多播两次,一次联播,一次报摘。

赶不上联播的新闻稿件和录音报道,其常态就是一次性

播出。然而,这些节目资源恰恰是广播的优势所在。轮

盘式新闻播出后,编辑部大量回传、剪辑、处理刚刚播

发过的早《报摘》录音新闻,重新改写、刷新最新的新

闻由头后使用。过去,晚《联播》播出前,大量稿件只能

等到18:30才能播出,而现在不同,新闻随到,随处理,

随播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采访、制作和播出之间

的时间差越来越小,能同步的同步播出,不能同步需要

剪辑处理的也基本实现了第一时间最快播出。轮盘使

广播的音响优势得到不断强化和张扬,中国之声越来越

好听,越来越耐听。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之声还提出了“新闻保

鲜6小时”论。很多新闻改变了过去一个通稿200字,一

个通稿念一天的通病。新闻必须跟随事件的发展变化

不断地更新、改写、跟进。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针对不

同时段,会以不同形式出现。文字快讯、记者口播、连线

新闻、录音报道、深度分析、重点解读,一鱼多吃不仅使

优质新闻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还使得记

者、编辑不断跟进新闻的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精

通新时期广播新闻业务的记者、编辑越来越多。在做大

广播的同时,广播人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除发挥

记者、编辑、主持人的优势外,中国之声还不断请来专

家走进直播间,为听众解读最新的新闻事件。提高了人

的积极性和业务素质,拓展了新闻解析的队伍,新闻的

品质和事业的高度自然会得到强化。

新闻不为快而追求快。及时主动报道的同时,还要

准确把握,正确引导,注重社会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如

2009年2月19日上午的《央广新闻》中,中国之声从手机

平台中获知东北三省部分高速公路出现了长达10个小时

的拥堵情况,当日10:00中国之声在直播国务院新闻发布

会时,插播了东北三省部分高速公路因大暴雪天气出现

汽车拥堵情况,随后新闻连线采访当事人,通过电波安

慰驾驶员不要着急,并根据新闻当事人告知的情况,及

时联系到负责此事的相关部门。对此次插播,听众的评

价是:“中国之声不仅关注事态进展,还亲身参与解决

问题,发挥了媒体的‘社会中枢神经’作用。”

三、凸显广播新闻的“行进感”。记者的“抢

鲜”意识越来越强,一大批符合新时代广播传播特

点的专业采编队伍得到锤炼和成长

行进式报道是广播的长项。每遇突发性新闻事件,

各地记者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与编辑部沟通。经指挥中

心统一部署和审定,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前线记者不

断进行新闻事件最新进展的报道插播。如海南三亚高

速公路隧道塌方事件、重庆武隆县铁矿乡山体滑坡、四

川成都公交车燃烧、乌鲁木齐“7·5”事件等,只要现场

有最新进展需要发稿,前方记者就直接拨打指挥中心电

话。没有最新情况也不长时间沉默,每隔两三个小时,一

线记者就和编辑部联络一次,不停地通过电话沟通事

故现场情况和预报下一阶段的救援目标。这样能使听众

强烈地感受到“新闻的现场”和“现场的记者”。这种针

对突发性新闻和重大新闻而使用的行进式报道,受到

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突出新闻的“行进感”,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

快速、及时、便捷和现场感强的特点,而且记者的“抢

鲜”意识也越来越强,一大批符合新时代广播传播特点

的专业采编队伍得到锤炼和成长。

2009年6月5日下午3点,重庆武隆县铁矿乡山体滑

坡发生后,中央电台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先后派

出5位记者奔赴事故现场,全天候蹲守,从不同角度,全

方位报道此次事故救援情况。由于事发地点非常偏僻,

吃住和补给都非常困难,不断的来回跋涉,使记者们的

脚都肿得穿不进鞋子。

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

件,来自中国之声采访部、特别报道部、中央电台驻陕西

站、驻甘肃站的记者汇合到祖国西部边城乌鲁木齐,与

中央电台驻新疆站的同志并肩作战。事故、现场、抢救、

理赔、通报……各种新闻源源不断地从边城汇总到中国

之声,传遍大江南北。

及时高效的新闻不仅为当地政府及时公开事故原

因和救援救助情况,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满

足了听众的知情权,使我们以最快速度争取到了国内外

的舆论支持和事件处理上的主动权。

胸中有正义,心中有理想。这就是新时代的广播人。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广播曾一度成为弱势传播媒体,

被称为“广小三”。现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既给

广播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事在人为,没有弱势的

媒体,只有弱势的媒体人。只要心系听众,立志做强党的

新闻事业,做大主流媒体,广播就能追上时代的步伐,在

网络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焕发新的活力和风采。

Page 2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27

PERSPECTIVE┃透 视

四、网台互动,充分发挥网络和网站的作用

在发挥广播及时、迅捷、现场感优势的同时,中国

之声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用手机和照相机拍摄大量现

场图片,传给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网直接和中国之声

对接,随时播出,随时整理,审定后再次通过网络发布。

最多的时候,中广网在各大新闻网站中,站到了网络重

点关注“前三甲”的位置。网络的二次、三次传播速度极

快,一次报道,哪怕只在网上领先几分钟,就有可能很快

占领网络传输的制高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点

×分报道”的字样大量出现在新浪、搜狐、新华网等国

内外知名的门户网站上,一次新闻的转载率瞬间可高达

几千次。第一手的新闻在传统广播的重托和新兴网络的

接力下,得到快速传播,占领传播和舆论的制高点。

2009年5月12日晚,山东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初

步确诊,患者未及时隔离失掉良机。在指挥中心安排下,

中国之声编辑部连夜部署采访。在5月13日《新闻和报

纸摘要》中,记者沈剑华和柴安东采写的稿件播出。报

道上传中广网后,其点击率和转载率居高不下。这也为

当地治疗、防控甲型H1N1流感争取到了舆论主动权。否

则,主流声音跟不上,小道消息必然满天飞。

由于网络的影响极大,其相互转载复制的能力能在

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爆发,新闻再次传播能力极强,中国

之声编辑部加强和各地记者站联系,要求记者在一些重

要新闻、突发性新闻、舆论监督报道采写的同时,用手

机、照相机等设备拍摄照片,供中广网使用。这一做法

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各地记者外出采访,抓拍

新闻图片的意识越来越强。

立体化的报道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赢得了网络世界

传输的制高点,在网络传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果主

流媒体不占领这一全新阵地,其他媒体、观点和声音则

会充斥网络。再加上传统媒体会再次使用网络资源,把

握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权威的声音、最新的政策、快速

的报道、深度的解读、鲜活的表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

牢牢占领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传播阵地的制高点。

轮盘式改革中,突发性新闻获得好评,舆论监督、

深度报道等优质新闻资源的挖掘,也在齐头并进中进

行。在历经10多年的风雨后,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再次

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中国新闻界越来越响亮的名字。其

独家新闻一经播出,新华网、搜狐、新浪等国内外主要

华语门户网站不断转载,一次次扩大了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和中国之声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五、提升新闻播出的效率、质量和公正性

目前,中国之声播出的节目和稿件要登录发送到

中国广播新闻平台。从新闻线索的确定到稿件采写、编

辑、审签、处理和播发,全部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更加

规范。关系稿、人情稿很难找到生存空间。同时,技术的

力量使得新闻播出能以最快速度实现三级联审。

在新闻平台上,各类稿件的采用均实现流程化、透

明化运作,稿件必须过硬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被各节

目采用。为此编辑部关口前移,要求记者提前一天报选

题,从记者报题中优中选优,先行选择预发稿件,从源

头上减少记者盲目发稿和无效劳动。目前不少记者站、

地方电台开始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在当日晚

些时报来次日的选题,或者在当日一早报来当日选题。

策划、约稿、选编稿件和审稿等各环节都贯彻落

实时效性,当日新闻、动态新闻多了,杜绝了时效差和静

态性报道。这些工作和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引领效应,

新闻平台上收到的选题和稿件绝大多数是当日新闻。由

于编辑意图更加明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

闻联播》等重要新闻节目播出了一些既有时效性、时新

性,又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轮盘中的综合新闻中,

用稿更是如此,由于单篇稿件的编辑、审签和综合新闻

的采用,并非同一编辑和值班主任,上下各环节相互支

持、互为支撑,同时又兼具制度上的相互监督功能,以

权谋私、以稿谋私的现象从制度上得以避免。

中国广播新闻平台得到很 好 使 用。现在,已有

100多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广播电台注册使用

中国广播新闻平台。虽仍在磨合期,但平台已显示出强

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平台完善后,地方电台

和记者站供稿会更加畅通。平台改变了过去供稿只进不

出,单向流入,无法交流的弊端,合理调动全国广播界

的优势资源成为可能。这一网络建成后,将为中国之声

用稿的质和量带来历史性的飞跃。

广播不能办成报纸和通讯社的有声版,更不能成

为网络信息的中转站。在轮盘运行中,作为一线的广播

工作者,我们深深地感到,唯有改革,广播才有出路;

唯有创新,广播人才能找到自我;也唯有不断的推陈出

新,我们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

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本文编辑:宁黎黎)

Page 2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28

透 视┃PERSPECTIVE

河北音乐广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将自身的

表现力体现于突破原有的资源型媒介的模式上。在经

营思路方面,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思考点,瞄准以需求为

主导的经营价值取向;在经营理念方面,多角度、全方

位服务,改变客户对广播媒体的看法。

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北音乐广

播是河北媒介市场好评度排名第一,收听率排名第二

的省级广播媒体。河北音乐广播在秉承办好听的节目、

办听众喜欢的节目的同时,加大了对媒体经营属性的探

索。经过广告部与客户的沟通后,客户对河北音乐广播

认可度高,口碑好,同时客户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1.广告的开口时间固定,每小时三次固定开口;广告

量密集,听众容易收听疲劳,直接降低广告的传播效果。

2.广播广告的发布形式以固定的15秒、30秒、45秒

等为基准,形式比较单一。

3.广播广告从传播到销售的过程不显著,客户关注

的KPI(关键价值指数)兑现的方式仅依靠媒介公司的

数据,通过广播广告产生的直效销售力不显著。

问题就是挑战,也是机遇。广告部收集到客户的反

馈后,与节目部进行研讨。通过研究河北音乐广播的特

点和音乐节目的流线性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了创新的尝试。

第一,新闻的本地化,信息落地。综合听众对新闻

信息的渴求和客户对信息发布的需要,河北音乐广播在

全天节目时间内以整点作为新闻时间,设置了8个时间段

作为新闻开口,内容包括新闻时讯、本地新闻、交通路

况等等,既丰富了听众对资讯的需求,同时也从新闻角

度,切入传递了客户当季的商业信息。

第二,广告嵌入式融入节目,实现广告信息软传播

的新方式。客户在对河北音乐广播高度认可的同时,也

河北音乐广播在媒介转型中的经营探索刘同顺 邢志勇

摘 要:广播媒体作为四大传统媒体之一,有着传递信息迅捷、贴近性强的特点。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客户的需

求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和定制化,这对广播提振市场竞争力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资源 价值 经营 探索

对音乐广播提出了增加新传播形式的要求。根据客户

的广告需求,我们提出了“无缝化”的新颖传播主张,

也就是将广告内容巧妙嵌入到信息段中,以“润物细无

声”的方式在传播中凸显广告的作用。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音乐流线的节目形态中,设

置了180~240秒的创新内容,其中包括《DIDA讲故事》

+《DIDA生活提示》+《当家DJ强档音乐》的综合模式。

《DIDA讲故事》环节是用孩子的视角对生活中不

文明的行为进行观察并进行反问,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趣

味化方式,强化听众的公德心和文明守纪的社会意识。

《DIDA生活提示》环节是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

提示的方法对听众进行提示,并考虑客户的实际需要,

将消费中需要注重的细节以生活化提示的方法告知听

众,达到了效果“润物细无声”。

《当家DJ强档音乐》环节是将音乐广播主持人个人

偏好的音乐进行讲解和推荐,以个人化的视角为听众提

供音乐的享受。

通过以上三部分的内容,将《DIDA生活提示》的环

节与市场进行结合,以客户为中心的传达理念,再结合

生活化语言的方法,达到了广告在中间环节集中传播的

目的。同时,在广告销售方面,将软传播广告进行了分类

销售,将传统的广告套播与软形式广告传播也进行打包

销售;从销售情况看,购买力强劲。

第三,定制化需求,满足电信用户的增值下载业务

需求。通过音乐广播进行电信的增值业务销售是电信类

企业的常规投放形式。客户设定的商业模式是购买20~

30分钟时间,每天重复播放歌曲,以达到下载的目的。

此商业模式对客户而言,缺点在于只能抓取一个高

峰时段的人群收听习惯,而且广告痕迹重,听众对重复

性下载无太多新意反感。针对此模式弊端,河北音乐广

Page 2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29

PERSPECTIVE┃透 视

播将20~30分钟的整体时段时间分散成5分钟的小段,

并以节目内容方式安排到每日集中收听的高峰时段,通

过主播推荐的形式,给每首歌曲下载提供理由。

在投播时段安排方面,将5分钟的小段安排在节目

编排当中,以音乐+软性音乐下载节目+音乐的构成模式

锁定每日高峰时段的下载量。通过客户反馈,此模式比

原有模式在下载量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节目部分的创新来看,尊重音乐广播的专业化,

同时引入软性信息,将客户的特定需求软引至节目内是

可以将经营与节目的关系处理完美的。

在客户关注的直效销售力方面,河北音乐广播根据

客户的需求,集中针对产品的销售力进行了分析,通过

举办大型活动的方式,以客户多元化产品搭台,媒体与

客户在宽阔舞台上尽情演绎曼妙的舞蹈,以此,解决直

效销售力方面的问题。

针对车主上下班时段的收听习惯,河北音乐广播将

车主赏车与节目听友见面会的形式组合到一起,形成了

车展+媒体宣传的新颖销售模式;与此同时,为了增强节

目与听友的互动,特别将“亲子运动会”——针对1~3岁

车主孩子的活动并联入车展活动中,以儿童+运动的形

式来丰富车展的互动性。

车展在河北最大购物广场的中庭举办。通过两天

两场内容各异的活动,实现了客户的汽车品牌展示的作

用。通过亲子运动会的号召,客户的马自达三系列、速

腾系列轿车都实现了当场签约的成功销售。

在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营销过程中,音乐广播通过“欢

乐校园行”的系列活动,以“主题音乐会”为主题,充分调

动同学的参与性特点,将音乐广播做到学生的身边。

针对学生的特性化需求,音乐广播在校园内将前

卫摇滚风格的《组合地带》和个性化收藏风格的《我的

CD》作为活动的主体;将《组合地带》的校园活动做成了

时髦的摇滚PARTY;与此同时将《我的CD》做成了经典歌

曲演唱会。两个风格迥异的节目,两种截然不同的参与方

式,同样都将同学的参与性融入到了现场活动中。与此同

时,个性化的海报、印有主持人形象的书签、卡片等宣传

品,成为了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的收藏品。校园活动直接拉

近了赞助商与学生群体的距离,同时,各异的宣传品,多

角度、多方位地提升了品牌的销售力。连续15场的校园活

动,极大地拉动了赞助商在校园的销售力。

通过精密统筹、策划、组织及配合,河北音乐广播

在活动中扩大了媒介品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客户通

过缜密的销售环节配合及精密化环节控制,在“媒体

做舞台,产品来见面”的地面推广活动中,经过细致地

推敲和环节的多种应对方式,完成了KPI(关键价值指

数),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河北音乐广播通过对节目的精雕细琢,开拓性创新

的传播形式,并辅助以丰富而多元的地面活动,已经在资

源型到价值型的媒体转型中迈出了第一步。将来的市场

竞争中,河北音乐广播将继续在节目制作和媒介推广两

方面深耕细作,并在跨媒体合作方面展开更新的探索。

(作者单位: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本文编辑:白国良)

问:我注意到,近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

江苏南京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中

召开了广电网络发展专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有线电视数

字化和网络整合发展。这对总局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

划》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是总局近年来一直

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按照国家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

兴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推

动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显

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6亿

户,是世界上拥有有线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网络资产

规模超过一千亿。长期以来,我国广电网络分级管理、

分散运营,运营主体规模小,不适应“三网融合”的基

本要求,也不适应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客观

规律。通过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能够实现

广电网络全程全网,提升网络业务承载力,开发多种业

务,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开发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

务、文化娱乐、政务公开、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

息终端,成为城市现代服务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

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具有

重要意义。据测算,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将有效

带动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

展,形成千亿规模的产值,为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

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发展做

出积极贡献。

(上接6页)

Page 3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30

新中国走过60个春秋,我这个时政记者在广播电视

事业服务了其中一多半的时间,在职时获得的各种奖状

一箩筐。退休后,还得过广电总局老干部局评出的两个

征文一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功于新闻改革春雨的沐浴,各级

领导的支持,编辑的幕后劳动,同行们的鼓励和认可,更

归功于广大听众的支持和鼓励。

我一辈子就干过这一个职业,在新闻岗位上留下许

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有兴奋,有辛酸;有成功,有遗憾;

有欢笑,有泪水;有痛苦,有甘甜。听众朋友们喜欢我做

的现场报道,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背后我付出的努力。

故事一:温家宝说,很好

邓颖超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

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但在我眼里,邓颖超同志更

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妈妈,公开场合我也会称这位德才

兼备的女性为“大姐”。

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到邓大姐居住的中南海西华厅

是 1979年8月 27日 ,采访邓副委员长会见为恢复中日邦交

正常化做出贡献的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最后一

次是1992年7月18日,邓颖超的骨灰运往天津撒入海河。

邓大姐丧事期间,我拌着汗水、泪水、墨水采写了

5篇录音报道。从技术角度讲,这几个报道不难做,但是

我还是碰到了几个棘手问题:一、新闻节目不可能完全

罗列出邓颖超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的丰功

伟绩;二、“功高而不自满,位高而不自居”的邓颖超留

下遗言,她去世后,丧事从简。为此,中宣部规定,新闻

报道不写西华厅,不提吊唁,不讲遗体告别,不组织治丧

活动,不邀请外地同志来京,不通知各国驻华使馆。这

一连串的“不”让我无从下笔。

1992年7月12日,星期日,我背着沉重的录音设备赶

到西华厅,准备写一条张学良委托侄女张闾衡赠送花篮

的简明新闻。

现场沉痛的气氛深深打动了我,我背着录音机站在

“三心二意”做记者刘振敏

遗像左侧,默默凝望邓大姐的巨大遗像,那抹嘴角发自

肺腑的微笑,仿佛在感谢各位来宾,干练的花白短发,

既精神又潇洒,细边眼镜下透出的睿智,凸显出她的人

格魅力。

看到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我早已沉痛的

心情更加悲伤,难以言表。大姐身前没有儿女,可有千

千万万的儿女在怀念她。

前来吊唁的群众中,生动事例很多。冰心一大早写

下“痛悼人生第一知己”条幅托外孙送来。以扮演周总

理形象出名的著名演员王铁成哭得说不出话来。身经百

战戎马一生的陈锡联将军毫无顾忌地嚎啕大哭。全国

政协常委沈其震刚刚做完胆囊手术,坐着轮椅赶到西

华厅……

这样的场景只用一条程式化的简明新闻是交代不

了的,全国人民不答应,我的良心也不答应。激动的心情

促使我决定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一定要用

音响来表现这条新闻。在写播音员连接词时,我想:邓

颖超留下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将永垂千古。想到这,

灵感突然而至。我找出1988年春节邓颖超对前来拜年的

李鹏说的话做结尾,让全国听众再回忆邓大姐的音容笑

貌。那段话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所做的贡献是无止境

的,到他的生命结束。他做的成绩究竟有多少?他不能

自满。别人对他也不能过誉。”

我饿着肚子编完录音报道《邓大姐,人民永远怀念

您》,回到家都半夜了,才草草吃了几口晚饭。

第二天,我又赶到西华厅,默默站在西侧,看见东侧

的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

宝向西侧打招呼。我下意识四周观望,没看见什么。他看

我毫无反应,就径直走到我身边说:“你发的稿子很好,

昨天我听了,今天早上又听一遍。”温主任的一句话,无

异给了我一柄尚方宝剑。1992年7月17日,在北京医院举

行邓大姐遗体告别仪式,7月18日,大姐的骨灰撒向海

河,我又连续发了两篇录音报道。除此之外,还分别给

当时的《午间半小时》和体育节目发了录音报道。

Page 3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MORIES OF SIXTY YEARS┃60年记忆

31

按照规定,中央新闻单位不报道天津市党政领导

的吊唁活动。可天津街头自发吊唁的群众的情绪感染了

我,强烈的责任意识驱使我,先把音响录下来再请示,

免得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自己少吃一顿饭,少睡

一会儿觉也要把客观事实反映出来。事实证明我采制的

《忠骨撒江河》博得了领导、专家、学者、听众的好评。

江西大学教授刘水才评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

响”。该报道当年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故事二:钱学森的三次激动

有价值的新闻,要靠记者敏锐地观察。新闻的精彩

亮点,要靠记者捕捉、筛选。社会效益好的报道,要靠

记者刻苦钻研并用吃苦的精神采取最佳的传播手段。

1991年10月16日下午3点半,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

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

学家”荣誉称号。

我提前到达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原打算采用录音报

道的形式发新闻。可拿到仪式程序后我傻眼了。12项议

程中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主持会;会上宣读中央

决定;念李鹏、聂荣臻、薄一波的贺信;杨尚昆为钱学森

佩戴绶带和勋章;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介绍钱学森在

科学事业上的丰功伟绩;青年科学工作者向钱老学习的

表态;少年儿童向钱老献花;江泽民讲话;钱老讲话。

这么丰富的内容很难在只有半小时的新闻节目中播

出。我临时放弃采用录音报道的打算。安静地坐在位置

上写稿,并等待记录江泽民即席讲话。

下午5点,80岁的钱老红光满面,声音洪亮地开始讲

话。离当晚《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只

有一个多小时,那时,我们没有电脑,没有对讲机,唯一

有的就是现场打电话让台里司机到大会堂接我回电台

发稿。

我犹豫片刻,还是站在扩音机下,手举话筒,录下了

钱老的讲话。谁知这一站就是40分钟。我的胳臂酸了,

腿麻木了。直到听钱老说:“在今天这个隆重的场合,我

的心情到底怎么样?说老实话,我不很激动,那是怎么

回事?”一句问话,立刻使我竖起了耳朵,来了精气神。

接着,钱学森解释说:“因为,我这一辈子已经有过

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第一次我激动的时刻是在1955年夏天,我被允许

可以回国了。我带着一本在美国刚出版的我写的《工程

控制论》,还有一大本我讲物理力学的讲义,送到恩师

冯·卡门老师手里。他感慨地说,‘你呀!现在在学术上

已经超过了我。’我一听他这句话我激动极了。(热烈鼓

掌)

第二次,在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

员了。这个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简直睡不着觉。

(掌声)

第三次心情激动是读了王任重写的《史来贺传》的

序言。序里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录、王进

喜、史来贺与钱学森这5个人作为解放后建国40年在群

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哎呀!我说

我钱学森啊!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我与劳

动人民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我激动得不得了。所

以,有了这三次激动,我今天倒不怎么激动了。”

钱老讲话后,已是下午5点半,我匆匆赶回电台,为

6点半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赶稿,来不及去

洗手间,来不及走到墙根开电灯。

发 完《各地 人 民 广 播电台联 播》,我 对 审 稿 人

说:“钱老的讲话 博得8次掌声,明天早上用讲话录

音。”他说:“够戗!明天要上《报摘》节目的内容很

多。”

我找到同样没吃晚饭的技术人员高洪连帮我剪辑

磁带。高师傅工作认真,技术娴熟,我老是提醒他:“短

点,短点。”高师傅一边复制节目,一边自信地说:“这

样的内容应该多用点。”我心想,这篇报道肯定有戏。用

声音刻画人物性格是广播记者特有的强项。

第二天,1991年10月17日,一大早,时任中共中央书

记处候补书记、中办主任温家宝打电话给广电部说:“早

上《报摘》非常好,应予以表扬。”艾知生部长亲自跑到

新闻部指示,给电视台准备磁带,让他们今晚再补发一

次。他高兴地说:“温家宝表扬了中央电台的报道。”

我早上一上班,在电台的走廊里就被同事们围住,

时任中央电台副台长王德新说:“不错!”总编室夏吉媛

说:“真好!应该搞个专题。”高级编辑朱世瑛笑着嚷嚷

道:“我代表全国听众向你表示感谢!”

进了办公室,电话不断。当时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英语组、中央电台科教部、中央电视台时政部纷纷来电

话要录音。时任科教部主任宋广礼说:“听着不过瘾,还

嫌短。”

上午我到钓鱼台采访,同行们见到我谈的也是这个

话题。中国新闻社李伟说:“广播讲话很实在。”新华社

外事记者杨国强说:“早上的新闻广播,我从来不听两

Page 3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32

遍,这次我听了两遍。然后到办公室找报纸,看我们社

发的稿子一点也激动不起来。”中央电视台17日晚上,按

照我写的《钱学森的三次激动》重新编排播出。由于不

是同期声,钱老是即席讲话,而配的画面是坐在沙发上

的,所有人都在一页页翻阅丁衡高的稿子,而且在钱老

讲的每个故事后,没有留下掌声。所以,我也没激动起

来。可见,声音对人的情绪影响有多大。

晚上,我到军事博物馆采访中国航天事业创建35周

年成果展,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键说:“你

为我们科技界立了一功。”站在旁边的航天部的同志竖

起大拇指说:“真棒,真棒!”后来还陆续收到不少听

众来信。

参加评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告诉我,当时,给《钱学

森的三次激动》打分时,有的专家提出:“这是人家讲话

本身精彩。”有的教授则说:“独家新闻才能看出记者

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其实,我当时只发一条文字

新闻也算完成任务,但我们是广播记者,充分发挥自己

的音响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故事三:光着脚的女记者

我知道听众最喜欢听创新节目,最喜欢听带广播特

点的节目;最讨厌官话、套话。在繁多的时政新闻中,我

尽量去发现,去淘宝。其实那时候台里并没有明确的硬

性指标,让我们做多少现场或录音报道,但我想挑战自

己,也想满足听众,其结果是把自己搞得很辛苦。

1985年4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

新西兰奥克兰出席毛利人的欢迎仪式。

贵宾到毛利人村落时,一个毛利武士手持刀剑乱

舞,地上放一根棍棒。如果来的是朋友就拣起棍棒交给

头人,以示友好。

我提前到震亚尼威提提毛利会堂。趁胡耀邦、胡启

立没到来前,先解说现场情况,但毛利人不让近距离录

音,怕棍棒伤到我。我站到青年人面前,配着轻轻的鼓

点解说。

当中国贵宾从用木板搭成的篱笆墙和塔型的小门

进来时,天下起了雨。欢迎仪式改在大会堂里举行。木

制地板锃光瓦亮,墙上镶嵌着木雕画。所有人都脱鞋而

入,盘腿席地而坐。

毛利人男士光着膀子,皮肤黝黑,穿着草裙,佩带

着古铜色的刀,以足顿地,踩得地板嘭嘭响,嘴里还发

出“嗨吆、嗨吆”声。女子头戴花环,长发飘逸,上身穿

着红、白、黑三色交错的菱形、几何图案组成的披肩,下

身穿着大红色的短裙,耳朵和脖子上戴着用贝壳和绿玉

做的耳坠、项链。

这铿镪有力的声源正是广播记者求之不得的。这

独特的服饰和毛利人豪放的性格也是记者描述的基本

要素。

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场景中,主观音响和背景音

响相互“打架”,记者很难作解说。无奈,我只好到院子

里,借窗户传出的欢呼声解说。

新闻转播是现在进行时,会堂里的主要领导要致

辞,而院子外没有扩音设备。我需要及时跑到屋里录人

物讲话。

新闻节目的时间短,不可能老在屋里录音,又需要

到院子里做概括转述。我来不及穿鞋,在那么庄重的场

合,只见一个瘦小的中国女记者光着脚丫子,泥里水里,

屋中屋外来回跑。

这篇报道面对的是中国听众。录音时,我必须把外

语的翻译声卡掉。只能一手举话筒,一手按电钮,两只

泥脚翘得老高,那滋味比上刑还难受。这样才录下了胡

耀邦清晰的讲话声“我向当代的毛利族人民表示良好

的祝愿。”我跑到院子里解说:“胡耀邦称赞毛利独特

的民族文化闻名于全世界,他把中国景泰蓝花瓶送给毛

利长者,学生唱起欢乐的歌曲表示感谢。”胡总书记用

毛利人土语说:“吉亚哇啦!”我又跑到院子里补上“意

思是向毛利人问好。”

这三个小故事不过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几个小片段,

曾经有不少人问我:“做广播记者有什么意思啊?尤其是

时政记者更没意思,责任重大,不能有任何自由发挥的

余地,更不能像电视记者那样上镜头、出名。”

我不是名人,但一直为自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时政记者而骄傲。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多媒

体技术的发展,广播已经不像1980年代以前占传媒的主

导地位,但还有广大的、固定的听众群,而且节目的内容

和形式发展与时俱进。

新闻需要客观报道,就内容而言,我确实没有自

由发挥的余地,但新闻报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好

的记者就应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工作中应该

三“心”二“意”:有责任心,有好奇心,抓听众的心,有

创意,有新意。

许多听众朋友虽然没见过我的面,但通过书信往

来或电话交往,和我成了忘年交。有些人专门从外地赶

Page 3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MORIES OF SIXTY YEARS┃60年记忆

33

难 忘的 细 节——关于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记忆

金树华

我从事新闻工作36年,在36年的记者生涯中,我亲

身经历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来,我们破除了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

制,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确立了

以人为本,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发展观,使人民群众真

切地感受到幸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笔者离开新闻采访第一线已经10个年头了,但自己

20多次采访党和国家十几位领导人的一幕幕感人情景

仍然历历在目。

把历史时针拨回到1982年5月1日上午,时任中共中

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来到天津市干部俱乐部,与劳动

模范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我有幸目睹了那一个个激动

人心的场面,聆听了耀邦同志关于《中国工人阶级要肩

负起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使命》的讲话。如今,

耀邦同志虽已与世长辞了,但27年前他和归侨劳模叶迪

生、青年女劳模王玉霞、曾受毛主席接见过的老劳模张

士珍、著名歌唱家于淑珍、老艺人骆玉笙等10名津门先

进人物亲切交谈的动人情景,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耀邦同志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的精辟论述,

至今仍在我心中留下激荡的波澜。

这次采访,天津市委规定不许录音。为了准确及时

地把这次重要活动报道出去,那天我早早来到现场,选

择了一个理想的角落。这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音箱,能

听清讲话,视野也比较开阔,能够摄取全景镜头。大约

是上午10点50分,10位劳模发言才结束。这时,胡耀邦

同志站了起来,开始了他那深刻而又风趣横生的讲话。

我全神贯注地边听边记录。开始精神上有点紧张,生怕

记错了,但随着他那奔放的语言的展开,我紧张的心情

渐渐放松下了,并很快随着那有力的话语而共鸣,我受

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

大约上午11点15分,耀邦同志结束了他的讲话,会

场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我为了抢新闻时效,

不得不紧张地把采访本上的重要段落抄录在稿纸上。

当我草就成500多字的消息稿站起身时,会场里的人还

没散尽,许多人还站在那里目送远去的耀邦同志,我赶

紧把稿子送到市委秘书长手上。中午12点多,市委方面

传来信息:耀邦同志乘直升飞机去新港视察了,新闻稿

得等他晚上回来审定。于是,我从天津干部俱乐部返回

记者站等候消息。当时中央电台驻天津记者站还没有传

真机,急稿要靠电话传送。我想,如果拖到晚上六七点

钟拿回审定稿再用电话传回北京,就赶不上当天的《各

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了。所以我决定先传个预发

稿给中央电台工商部,等稿子审回来再把改动告诉编

辑,以便赶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的首播。

那天下午,我和北京广播学院实习生小杨等人一直呆在

记者站办公室里,个把小时跟市委联系一次,询问审稿

情况,每次对方都说“中央领导还没回来”。听到这句

话,真叫人心里急得慌。晚上6点45分,电话铃终于响了,

市委值班室通知:“稿件已通过,请马上来取。”放下电

话,我跨上自行车直奔市委,仅20多分钟就赶到那里,

接过稿子当即在值班室拨通了中央电台新闻部的电话,

更改了预发稿。走出天津市委大院时,突然感觉肚子叽

里咕噜直叫,我这才想起来,快一天没吃饭了。当时针指

向20点,从《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提要”里听

到“胡耀邦主席在天津说:中国工人阶级要肩负起开创

四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使命”这句话时,我那悬着的心

来和我见面。只要节目得到认可,我付出再大的努力也

是值得的。

我到采访现场不爱扎堆,不爱闲聊。只考虑站在什

么位置上能录最好的声音,什么场景应该怎样描述。我

时刻想到我的听众口味。他们需要有声有色的鲜活作

品。他们希望有可听性的、带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因此,

我的名片背后写着:“我是听众的学生。”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Page 3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34

才落了地,并香甜地在办公室里啃起了面包。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36个年头,有28年是在新闻采访

一线当记者,那些年里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有2/3是在

采访中度过的。其中,有的是在工厂车间采访,有的是在

敬老院采访,有的是在居民家里采访。但是最令人难忘

的是1983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我采访了国务院副

总理万里在引滦入津工地与施工部队指战员共度新春

佳节的活动,并取得了新闻的首发权。

1983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早上6点多钟,我

和同事郑凯及兄弟新闻单位的记者登上天津市委的面

包车,奔赴2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县引滦入津隧道

工地,采访万里副总理慰问施工部队指战员的活动。这

天,塞外的长城脚下十分寒冷,大雾笼罩大地,能见度

很低,汽车跑不起来。当我们和中央领导一起抵达目的

地时,已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在有关领导的安排下,我们

走进一座大帐篷里与干部战士共进午餐。我在一个最

不起眼的桌子旁坐下来,和几名年轻干部一起吃饺子。

这时万里同志不顾一路的劳累,在李瑞环等同志陪同

下,一桌一桌地给指战员们拜年,举杯同饮,共度新春

佳节。当万里同志走近我们这桌时高声说道:“啊,年轻

人都在这里,小伙子们干一杯!”他老人家的杯子和我

的杯子轻轻碰在一起时,他说:“年轻人,干杯!中国的

希望在你们这一代,未来属于你们!”

下午1点半左右,在驻津某师施工指挥部会议室里,

万里同志会见了立功人员和团以上干部,并讲了话。他高

指战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意识到,这次采访又是一场硬

仗。广播、报纸、电视、通讯社等几大新闻媒介的20多名

记者聚集在这里,有中央新闻单位的,有地方报刊电台

电视台的,也有部队新闻单位的,谁能第一个把消息发

出去,夺得首发权呢?这可要较量较量了。我想,写稿并

不难,关键就是把握好时机,必须在慰问活动结束前,

把稿子送上去,争取先审稿,然后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

把稿子传回编辑部。于是,领导接见一结束,在去大黑汀

水库的路上,我和郑凯就在车上写起了稿子,车到了水库

我们也写好了消息,并立即交给天津市委秘书长审稿。

下午4点零5分,慰问活动行将结束时,稿件获得

了“出线权”。我马上拉着部队的一位连长,在附近的帐

篷里要通了铁道部北京总部的电话总机,把电话转接到

中央电台新闻中心,迅速把300多字的消息传给了正在

值班的曹仁义同志。当我走出帐篷时,万里等领导刚从

最后一个隧洞——15号隧洞走出来,到此慰问活动全

部结束。此时,一些新闻单位因稿子没有写好,失去了在

现场一线审稿的机会,只好继续跟随中央领导在返津的

路上伺机审稿了。

返津的路上,汽车收音机一直接收着中央电台的节

目,晚上6点的新闻节目里播发了这条消息,20点的《各地

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及次日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

目也都播发了这条消息。

1985年3月18日至20日,国务院在天津召开了港口

体制改革座谈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主持了会

议。会议肯定了天津港下放地方实行“双重领导,以地

方为主”的管理体制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天津

港的经验是我国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留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经过李鹏同志的特许,我才有机会采访

了这次会议。

事情是这样的:这次会议是个内部座谈会,不公开

报道,因此也不请记者采访。我听说这个会议后,把电

话打到市委第一招待所港口座谈会会务组,表示希望旁

听,但被会务组拒绝了。可我不死心,几经周折找到了李

鹏同志的秘书,他很热情地说:“这事我得请示李鹏同

志。”没想到,当李鹏同志听说中央台和报社的两个记者

想来听情况,当即说:“可以啊,叫他们来吧。”有了李鹏

同志的特许,我们便堂堂正正地进入了会场,坐在后排

听天津、上海、青岛、广州等5大港口及所在城市的负责

同志、国家交通部长及中央有关部委负责同志的座谈。

1983年2月13日作者(二排左三)在引滦入津工程隧洞采访万里副总理(前排左)慰问施工部队指战员。

度赞扬了施工部队指战员吃大苦、耐大劳、勤学苦干的

精神,指出天津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劳。万里同志

说:“实践的结果表明,我们解放军不仅会打天下,而且

会建天下,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会见结束后,万里同

志在时任天津市市长、引滦入津工程指挥部指挥李瑞环

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引滦工地,看望节日里坚持施工的

Page 3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MORIES OF SIXTY YEARS┃60年记忆

35

3月19日,李鹏同志和会议代表一起视察了天津新

港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也跟着去了。经有关领

导同意,采写了一条《李鹏视察天津港和开发区》的消

息,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3月20日下

午,李鹏同志做会议总结,概括总结了天津港下放10个

月里显示出的6大变化。但他明确指出,会议内容不要公

开报道。可是一天后,天津市政府五处辛处长突然给我

打电话说:“刚刚接到李鹏同志办公室的电话,港口座

谈会的内容可以公开报道了,审稿权委托给李岚清副市

长。请你们赶紧到市政府来写稿,李副市长在等着看稿

呢。”放下电话,我便委托同事通知报社记者,自己先行

到市政府写稿。一个小时后,我在天津市政府五处处长

办公室赶出一条1000多字的消息。李岚清同志审定后复

印多份,分别送给了新华社天津分社、人民日报社驻天

津记者站、天津日报、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等多家新闻

单位发表。中央电台第二天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播发了《天津港下放10个月显示出6大好处,国务院在津

召开港口体改座谈会,李鹏讲话肯定天津港经验》这条

消息。同一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天津日报》

等多家媒体也都刊发了这篇报道。

经过努力和争取,我参加了这个重要会议,并在《新

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发了两条消息,收获可谓大矣。但我

觉得,发不发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新闻工作者,

尤其是一个中央媒体驻地方的记者,必须具备敢和大人

物打交道的素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我借助会议和大型经济活动

的采访机会,有幸采访过吴邦国、彭真、邓颖超、乌兰夫、

李瑞环、谷牧、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至今,老一代

革命家的风范,仍历历在目,铭刻在我的心坎上。

1987年春天,我参加了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的报

道,负责采访天津、内蒙古及河北省3个代表团。4月1日

上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同志,在参加六届人大

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联组会议时,就民族区域自治问

题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

他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了一段民族

问题,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和民族团

结的教育,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加

强对民族地区的帮助和支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

自治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我

们国家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乌兰夫非常关心牧区的畜牧业发展。他说:“牧区

第一任务就是发展畜牧业,千条万条,发展畜牧是第一

条。牧区改革成绩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看畜牧和皮毛

增加了没有。没有增加,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他说,“内

蒙古自治区有13亿亩草原,发展畜牧业有很大潜力,这

是内蒙古的优势。”他希望内蒙古的干部、群众要充分

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脱离中央政策前提下,把内蒙古

建设成为我国畜牧、皮毛取之不尽的基地。

正当我忙于综合摘录乌兰夫副主席讲话内容时,内

蒙古自治区委一位副秘书长通知说,今天下午3点钟到

乌主席家送审稿件。听到这儿,我长长舒了口气,不用

玩命赶稿子了。

中午饭后,我把报道稿件又仔细修改一遍,并工工

整整用大格稿纸誊写一遍。下午3时,我与新华社记者

姜在忠、小武3个人,乘坐大会会务组的专车来到乌兰夫

副主席家审稿。半个小时后,秘书拿着审定稿回来了。他

说:“乌主席谢谢你们,辛苦了!”我们接过稿子时想,

乌老年龄那么大,工作效率如此之高,真不愧是老革命

家啊!当看到老人家在我们带去的全国两会首日封上签

下的乌兰夫三个字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在我撰写本文翻阅文稿时,乌兰夫同志那一

段段讲话,字里行间闪烁着大智慧、大思路、大手笔的

光彩,仍然令我情不自禁,感慨万千。

在我36年记者生涯中,我先后采写发表过近千万字

新闻稿件,所记录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太多了。在采访的

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新的挑战和锻炼。我认

为有一点体会对自己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无论什么时

候,作为一个记者,永远都要有一股勃勃向上、不断探

索、不断追求的劲头。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1987年4月1日作者(二排左一)在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采访乌兰夫(前排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Page 3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36

往事如烟,六十年漫长的岁月不知不觉

地过去,许多往事我已记不清楚了。但一些

激动人心的重大事件,我永远难忘。特别是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的一段历史,我亲身经

历过并且直接参加报道,整个过程我始终牢

记在心。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然历

历在目。

1949年前夕,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

平津战役开始打响。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

发展,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发起了平津战役。

华北野战军首先打下了北平的外围重要据

点新保安和张家口,接着东北野战军入关向

平津挺进,平津战役全面展开。为了及时报

道平津战役,新华社口播部(即陕北新华广

播电台)投入全力,日夜全程连续报道前线战况。新华

社编委吴冷西亲自挂帅,直接领导这项报道工作。陕北

新华广播电台的主要领导梅益和温济泽,都坐镇编辑部

跟全体编辑一起,全天投入紧张的报道工作。在那段时

间,编辑部的发报机和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从前线

不断传来战报,编辑忙于接收和编发战报。当时我们编

辑部和播音室距离比较远,传送战报主要靠电话,但电

话线路经常不灵,杂音比较大,通话时往往要提高嗓门

呼喊。由于前线传来的战报越来越多,报道任务越来越

重。正当我们编辑部工作非常紧张、人手很缺的时候,

从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新近并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

一批同志赶来参加支援,这批生力军解决了燃眉之急。

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

经过激烈地战斗,全歼敌军13万多人,活捉天津警备司令

陈长捷,1月15日天津解放。这时,平津战役最后一个攻

击目标就是北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兵临城下,紧紧

包围这座历史名城。为了使这个文化古都免遭战火破坏,

保护百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毛主席党中央提出力争

通过谈判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多方努力和通过各种渠

道,北平国民党驻军总司令傅作义迫于形势终于接受和

平谈判的条件,实现北平的和平解放。1月22日,傅作义

所辖的国民党军全部开出城外,接受改编。1月31日人民

难 忘的19 4 9 年江 炎

解放军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决定从西柏坡迁到北平。

新华社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随着迁到北平。从此陕

北新华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单位,由党中央直接领导。

1949年3月的一个早晨,我们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从西柏

坡附近的通江口迁到北平。我们编辑部几十位同志连同

家属,乘坐几辆大卡车到达北平西直门进城,最后到达

我们的目的地——西长安街3号大院,在那里站着欢迎

我们的人群,特别令我们高兴的是,中央派来领导我们

广播工作的廖承志同志,他站在欢迎人群的前面和我们

每个同志热烈握手,他热情地说:“好了,你们到家了,今

后你们的任务更重了,党中央非常重视广播工作,你们要

好好干”。廖承志同志热情洋溢的一番话,使我们非常

感动,深受鼓舞。从此我和我的爱人郑宁同志一直在广

播电视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直到离休。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领导与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局长与台领导:梅益(后排左二), 温济泽(后排左一) 徐迈进(后二排一),左漠野(后排右一)部主任:赵斯金(前排右一) ,吴克泰(前排左一) 江炎(二排右三),胡懋德(二排左三),于莳(二排中)记者编辑:陈寰(前排中),鹿野(后排中),陈葦(二排左一)编辑及资料员:向阳(二排右四),张煜(二排左四) 娄才杰(二排右二),杨龙飞(二排左三) 余大陶(二排五),佘世明(二排右一) 李义武(二排右五)*注:前排两位年轻的是勤务员,姓名不详。

Page 3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MORIES OF SIXTY YEARS┃60年记忆

3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大喜的日

子,我和郑宁非常荣幸地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

观礼。我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下面金水桥的旁边,可以看

见城楼上站着的中央领导同志。下午三点钟,当毛主席、

朱总司令、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等出现在城楼上时,全

场热烈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

共和国万岁!”我们跟群众一起跳跃欢呼。我们听到毛

主席发出的洪亮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全场热烈欢呼,响彻天安门上空。毛主席

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

军乐声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徐徐升起,这时候我禁不住热

泪盈眶,我想起我和我爱人的亲密战友潘琰同志,她在

学生运动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果她能活到今天看到

眼前的情景该多好啊!接着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

聂荣臻司令员的陪同下,乘敞篷车检阅三军部队,受检

阅的部队喊着雄壮的口号,向建立丰功伟绩的最高统帅

敬礼致敬。朱总司令随后又登上天安门城楼,庄严宣读

对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的命令,号召全军“把革命进

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领土”。然后,各兵种进行分列式,

陆续进入广场。最先入场的是新中国刚建成的人民海

军队伍,他们穿着白色的海军服,背着三八步枪,迈着

整齐有力的步伐进入广场,观礼的人们都向他们热烈鼓

掌,祝贺新中国新生的人民海军。接着入场的是步兵队

伍,这是我们党建立以来最早的主力军。他们在各个革

命战争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

了不朽功绩。随后,一个个兵种精神抖擞,迈着雄壮的

步伐通过主席台。特别引人注目的炮兵、坦克兵、装甲

兵开着各种重型武器滚滚而来。那是解放军从敌人手里

缴获的战利品,有力的证明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彻底

打败拥有新式重型武器的敌人。正当受检阅的部队在

广场上行进的时候,从东方天空上传来震耳的轰鸣声,

一架架涂着“八一”军徽的飞机凌空而过。全场观众都

热烈鼓掌,向天空招手,为新中国有自己的空军感到欢

欣鼓舞,令人惊喜的是驾驶这些飞机的还有几位女飞行

员。

当分列式的最后一个方队走出广场时,群众游行队

伍举着大旗.鲜花,欢呼进场,其中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

学生队伍,我们高兴地看见打着“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人民大学”的旗帜的学生,他们是我们母校的青年

一代,我们为他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感到自豪。

整个开国大典一直持续到傍晚。正当夜幕来临,天

安门广场上空放射出五颜六色的焰火。人们欢呼着拥向

金水桥边,向城楼上的人民爱戴的领袖招手欢呼,毛主

席和几位领导人一起走到城楼边两侧向群众亲切招手,

毛主席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城楼下的观

众欢呼声更高昂,楼上楼下,互相呼应,经久不息。

当时,新中国还没有电视台,广大群众只能靠收听

广播了解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开国大典的实况。我

们广播电台的两位播音员丁一岚和齐越站在天安门城

楼上现场转播这一盛典的整个过程,他们激动人心的声

音,传遍了全中国,传遍了全世界。

(作者江炎,85岁,系中央电视台离休干部)

(本文编辑:刘逸帆)

由上海广电学会和中广协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

的“甲子杯”纪念新中国广播60周年优秀学术征文活动,

8月25日在上海完成终评工作。评委会从参评的58篇论文

中,评选出18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

等奖9篇。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分别是:《广播深层改革路

径之探微》(陈乾年著,上海广电学会)、《从音乐+新闻

+谈话的节目形态谈音乐节目的创新发展》(袁雪峰、马莉

著,南京广电集团)、《广播产业发展的思考》(李伦著,北

方传媒研究中心)。

本次活动旨在以学术活动方式纪念新中国广播创立

60周年,推动广播改革深入发展,活跃广播学术研究空气,

丰富理论库藏。活动自今年2月份启动,截止到7月底,收到

来自上海广电界和高校的参评论文24篇,来自江苏的13篇,

福建9篇,吉林4篇,江西、安徽各3篇,浙江2篇,作者遍布各

个层次,除了高校教师、研究人员,还有来自一线的管理者

和编辑、记者、主持人,其中区县级单位提供论文26篇,从

一个侧面反映出基层学术气氛的活跃。一些获奖论文不仅

全面反映了中国广播60年来的发展轨迹,还提出了进一步

改革创新的真知灼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广协会学术委员会)

“甲子杯”纪念新中国广播60周年优秀学术征文活动圆满落幕

Page 3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38

寻找声音和图像的足迹

庞 亮

以收音机为代表的视听工具是广播电视媒介生存与

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发展与变化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变

迁的重要见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

的突飞猛进,视听工具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与变化。从

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视听工具的革新属于传播技术的演

进,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范畴之内。因此,传播技术

的进步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进步。

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视听工具发生巨变

的决定力量。回顾这60年,视听工具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

一、广播弱国的蹒跚起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收音机总体上数量少,质

量差,地域分布不均。从技术上看,不能自主生产和制

造,只能依赖进口和组装。据当时统计,全国有近50座

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调幅广播,有收音机约100万架,其

中半数以上是日本制造的三灯或四灯中波收音机,主

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一带的城市家庭中,乡村普

通百姓所有的只是一小部分。按人均拥有量来计算,

每400人才有一架收音机。从全球范围看,1954年,美

国里吉西公司生产出第一架晶体管收音机后,德国、日

本、苏联、荷兰等国,都相继研制和大规模生产晶体管

收音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

是2.37亿架,我国约占到0.42%,与国家人口、地位等

都不相匹配。从这个角度看,当时我国的确是个广播

弱国。

为解决人民群众收听广播的工具问题,新闻总署于

1950年4月22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规定各县市人民政府、部队政治机关都应设置收音员;

各机关、团体、工厂、学校也酌量设置收音员。此后,各

地城乡、工矿企业、部队和学校迅速建立广播收音站。

到1952年底,共建广播收音站2.37万多个,收音小组数以

万计,专职或兼职的收音员两万多名。在执行党的过渡

时期总路线时期,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又成为广播事业

的重要政治任务。1953年,广播收音网在全国大体普及

并进入巩固阶段。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

域范围的广播站——吉林省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为

在全国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网提供了范例。在中央广播事

业局的倡导下,各省都到九台县学习经验,并建立各自

的有线广播站。经过两年的努力,大部分省都办起了一

批县广播站。同时,在不宜建立有线广播的地区,继续

建立收音站。在大城市和工矿区,积极推广收音机,大

量发展个体收听。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研制晶体管收

音机,并在70年代形成生产高潮。晶体管收音机以其耗

电少、不需交流电源、小巧玲珑、使用方便等特点赢得

人民的喜爱,并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上

海、南京、北京、广州等地,是我国最早和大量生产晶体

管收音机的城市。如今还有人家收藏有德国根德、日本

索尼、荷兰菲利普以及国产的红灯、牡丹、熊猫等著名

品牌的老收音机,就是这段历史的佐证。

二、电视在“大跃进”中兴起

从一定意义上说,电视的成功研制是“大跃进”的

产物。但是,更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在于,它显示了中国人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使得我们在

非常简陋的条件下自行成功研制出电视机,并办起了电

视台。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电视事业的成功创办

可以说是“大跃进”时期最大的亮点。

创办电视的动议来自中央,1957年8月,北京广播器

材厂受命试制电视发射和播出系统设备。1958年春,中

国第一套黑白电视广播设备试制成功。从摄像机到发

射机,除某些关键器件外,都是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坚

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技术上的种种难关生产的。特

别是1千瓦黑白电视图像发射机的研制成功,在我国广

播电视技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1958年5月1日,中国的

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

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北京电视台开播后,为了解决

收看问题,最先从苏联进口了200架黑白电视机应急。

不久,天津广播器材厂生产出第一批“北京牌”黑白电

视机投放市场。继北京电视台之后,许多省、市也纷纷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视听工具的发展与变化

Page 3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MORIES OF SIXTY YEARS┃60年记忆

39

建立电视台。1961年底,全国已建立电视台、实验电视台

和转播台26座。据统计,50年代末全国拥有电视机1.7万

架,大多数是安装在公共场所供集体收看。而20世纪

60年代,世界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是1.77亿万架次,两

相比较,我国的电视机数量就显得更少。此外值得一提

的是,1959年广播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广播器材厂及有

关院校合作,开始进行彩色电视广播的研究。一年多以

后,研制出了全套国产的彩色电视演播设备和发射机。

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建成了第一座彩色电视实验台,使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进行彩色电视试播的国家。但

是,后来因为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终止了试验。这可以

说是我国视听工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遗憾。

三、经济调整带来广播事业的新发展

受“大跃进”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1960年,我

国国民经济开始面临严重困难。为扭转困难形势,中共

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召开有关会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

和措施,首先对工农业生产进行初步调整。从1963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广

播电视事业也得到新的发展。

196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地方宣传

工作的需要,又恢复了一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与此同

时,全国的有线广播网也得到修复和整顿。1966年春,全

国广播网的全面调整工作基本结束,逐步恢复到1962年

调整前的规模并有所发展。据统计,当时全国有县级广

播站2000多座,放大站和公社广播站8435座,广播喇叭

872万只,都超过了农村有线广播网的历史最高水平。有

线广播喇叭普及到77%的人民公社、54%的生产大队和

26%的生产队。从各种角度看,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

社会政治对广播电视的影响都不无关系。另外,这一时

期在广播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是开始了调频广播的试验。

此前,各地广播电台都是用长、中、短波广播发射机进行

调幅广播,收听效果不佳。196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调

频广播网试验会议。1964年,广播科学研究所开始在河

北省进行调频广播中间试验。不久,国家科委为支持山

东广播局进行调频广播试验,专门拨给经费15万元,使

调频广播在为有线广播站和中波转播台传送节目方面的

试验取得成功。1960年代末,各省都开始在省内进行调

频广播网的建设。调频广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调频收

音机的研制和生产,为广大听众带来更为清晰的收听享

受。

四、“文革”中的有线广播和彩色电视

“文革”爆发前后,农村有线广播正处于大发展的

初期。1966年,全国县级广播站、放大站和公社广播站

以及广播喇叭的拥有量,均达到了农村广播网的历史最

高水平。在“文革”中期,建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很多省、

自治区开始把建设广播事业列入工作日程,农村广播网

曾一度发展迅猛。这种政治性的大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效

果。到1973年,全国有线广播网已基本普及。全国95%的

生产大队和91.4%的生产队通了广播,61.5%的农户有了

广播喇叭。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建立了15.4万

多个小片广播网。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喇叭已达9900万

只,比“文革”前的870万只增加10倍以上。1973年9月,

在全国广播事业规划座谈会上,有关部门制定了巩固提

高和积极发展农村广播网的方针。到1976年底,全国已

建成县有线广播站2503座,安装有线喇叭1.13亿只。而有

线广播网路建设的质量也较以往大有进步。在有线广播

急剧发展的同时,无线广播在技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

一定的突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更是成倍增长,价格

大幅度下降(1974年半导体收音机产量和销售量,较之

1965年均增加千倍以上,同期售价下降60%),这无疑十

分有利于广播在边远城区及农村的普及。

这一时期彩色电视的成功推出也是一大收获。

1970年1月至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四机部等单位联合

召开全国电视专业会议,决定集中国内主要技术力量

研制彩色电视,同时发展黑白电视。1973年5月1日,北京

电视台正式宣布彩色电视试播。8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

始试播彩色电视。8月7日,北京电视台的彩色电视节目

开始通过京津、京沪微波线路向外地传送。到1975年,

北京电视台通过微波向外地传送的节目已由黑白、彩色

交替播出改为全部彩色播出。据1979年底的统计:当时

对国内的无线广播,已建成中央和地方各级广播电台

99座,发射台和转播台502座,调频台99座。对国外广播

已办有38种外国语言节目,以及对华侨、华人广播的普

通话和4种方言节目。电视台全国有38座,1千瓦以上的

电视发射台和电视转播台238座,小功率(50瓦以下)电

视差转台2000多座。全国2300多个县、旗、市建立了农

村有线广播站。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得益于收音机

和电视机的快速发展,从统计数字看,1979年开始我国

广播喇叭的数量就开始大幅下降,到上个世纪末,对广

播喇叭的统计数字已经很难见到。事业建设规模的不

断扩大,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工具也不断普

Page 4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0年记忆┃MEMORIES OF SIXTY YEARS

40

及,使我国广播电视宣传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但

从总体看,视听工具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设备的质量差、

效率低,还不如某些发展中国家。因此,70年代末提出

广播电视事业面临的基本任务就是:努力办好广播,加

速发展电视事业,在本世纪末,要使我国的广播电视在

事业规模、技术设施、覆盖指标等方面都具有相当水

平,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五、改革开放30年来视听工具的全面革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社会

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这30年是

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行列的30年。国民经济连上

几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

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

元,在世界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

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2007年,

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

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

均增长3.0%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

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①经济总量居世界位

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

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

也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与此相适应,视听工具30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

化。1978年前后,我国广播电视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目

前已建立了广播、电视并重,无线、有线、卫星、互联

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模拟与数字

并存的多层次、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传输新体系。广播

从单一的调幅发展到数字广播、卫星广播和网络广播,

晶体管收音机也由分立元件发展出集成电路收音机、数

字显示、数字调谐收音机和最新的无线网络收音机。电

视机也从最初的模拟黑白电视发展到如今的数字、高

清、等离子、手机及网络电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成果直接体现到了视听工具的革新历程当中。最重要的

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变化后面蕴涵着很多幸福的变迁。

据保守估计,我国收音机、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已经从

1978年的7546万架和304万架分别增加到目前的5亿架

和4亿架,千人平均拥有量居世界首位。②到2007年底,全

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43%和96.58%,分

别比1982年增长了48.88%和68.55%。我们也注意到,从

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统计部门发布的年度产品生产情况

中很少能看到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产量数据。这也反映了

收音机、电视机等视听工具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已经极

大丰富,无须给予格外关注了。

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是视听工具得以不断推陈出

新的强大动力。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迅

猛发展,把世界带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和创

新带给科技传播的变化,最明显的体现是传播科技的发

展。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传播媒介一步步向前发展,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使科技传播呈现出新的特性,展现出

新的魅力。技术的不断创新把视听工具推进到一个前所

未有的新境界,真正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的需

要。如今,移动多媒体广播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为了

让这一新兴媒体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广电总局

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③这种技术通过无

线广播电视覆盖网传输。各种小型便携终端,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视、数码相机、Mp4等,只要内置了

CMMB芯片,就可以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各种信息。北京

奥运会期间,全国37个城市的人们通过该技术可以随时

随地收看收听广播电视节目,画面、声音清晰、流畅。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着手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上

大力推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目标,使我国广播电

视网成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2008年

12月,科技部与广电总局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协议旨

在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成果为基础,

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开

发适合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

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体系,突破相关核心技

术,开发成套装备,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示范网。④2009年7月31日,科技部、广电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

举行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启动暨上海示范网

部局市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以我国

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有线

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等

重大科技成果为基础,以“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中国

互动新媒体网络与新业务科技工程”和863计划“新一

代高可信网络”等重大项目为支撑,开发适合我国国情,

Page 4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41

VOICES┃百家言

国家主流媒体把握 正确舆论导向,不但要有一

个“智囊团”做主脑,还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经验很丰富

的采编队伍,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也存在

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同志不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浅

薄,更缺乏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仅凭

书本知识和热情去应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显然是不适

宜的。知识素养太低、政治经验缺乏是难以担当国家赋

予的大任的。政治上糊涂会给工作带来粗糙和无序;政

治观念淡薄,会把新闻工作拖入炫奇斗胜的漩涡,搅乱

社会风尚。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

作时指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

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

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

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

浅谈新闻采编人员的政治训练张树国

摘 要:本文认为,新闻采编人员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新闻队

伍的根本条件,是新闻队伍拒腐防变的根本保证。训练采编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高尚政治品格,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

要任务。文章阐述了新闻媒体采编人员的政治训练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手段,强调只有不断加强政治训练,才能保证

导向始终正确,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引导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政治训练 舆论导向 新闻事业 采编人员

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

好主动仗,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

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总书记的讲话给当前及今后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

向,我们要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

规律,要解决好提高政治能力以抵御各种新闻风险这一

历史性课题。

采编人员手中的笔,就像战士手中的枪,既要把握

住,又要关好保险。新闻工作要出问题,就出在我们的

内部。过去有过痛心的教训。做好内保工作是防患未然

的关键。采编人员的工作特征和品格集中表现于记者

编辑的平时作风上。加强采编人员的政治训练,提高采

编人员的政治素质,首先要从工作作风抓起。作风的好

坏,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兴衰成败。不良的作风,会使

采编队伍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受损。采编人员的作

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政

注释①《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十位升至第四》,http://

www.xinhuanet.com/ 2008.10.28②《广播 影视:从数字看 3 0 年发 展 历程》,载《光明日报》,

2008.10.16(另,据新华社1995年的公开报道,当时我国收音机和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已经分别达到了5亿和2.5亿架。此后,一直没有这一数据的统计数字。具体可参考赵玉明教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的附录三。此处为研究需要,暂以引文所用数字为准)。

③《国家广电总局向奥组委赠CMMB接收终端》,http://www.enet.com.cn/.2008.07.01

④《科技部与广电总局共同签署〈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载《广播电视信息》,2008.12.08

具有“三网融合”、有线无线相结合、天地一体、全程全

网、“可管、可控、可信”等特点的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技术体系,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宽带信息网

基础设施。NGB启动和上海示范网签字仪式的举办,标

志着开发建设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进入了实质性推进

阶段。未来2至3年内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1000万户的

示范网,预计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下一代

广播电视网络,使之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

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

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繁荣经济和文化、推动社

会和谐和国家安全做出切实贡献。

可以预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和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视听工具会不断迎来更新换代,它

带给我们的将是一场几近奢华的视听盛宴。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本文编辑:吕晓红)

Page 4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42

百家言┃VOICES

治过硬、业务过硬新闻队伍的根本条件,是新闻队伍气

清风廉、防止腐败的有力保证。采编人员作风的好坏又

直接关系到主流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关

系到党的形象。采编人员的作风建设是衡量新闻队伍

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承担“大任”的重要标志。人民群

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多是从主流媒体上获得

的,人民群众听到的、看到的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和国

家建设成就也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新闻媒体释放的巨

大能量作用于千家万户,影响着整个社会。

在我们的采编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对

他们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同志平时缺少理论学

习,不重视个人品质的修养,世界观出了问题,法律观念

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为个人谋利,

有人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中央主流媒体为什么在人民群众中信任度高,因为

中央主流媒体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而人民群众对共产

党有深厚的感情。主流媒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群众

也把中央媒体发出的声音看成是党中央的声音。这就决

定了中央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采编人员政治水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

采编人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胡锦涛同志说:“必须坚

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

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

意统一起来,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

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

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创造

良好的舆论氛围。因为良好的舆论氛围会给社会带来

安定,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

才能够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

围是一项伟大的过程,需要我们精心的营造。选好采编

人员,用好采编人员,培养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培

养采编人员对人民的感情需要做好实际的工作。这两

年,中央电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他们组织了年轻

的编辑记者同志到三北地区、黄河流域,边采访边培

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采写了“穿越三北风

沙源”、“黄河日记”重大报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编辑

记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天

天都在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看看农民天天都在干

什么,想什么,和农民成了朋友,农民也把心窝子的话

讲给他们听,他们的灵魂在沙滩上得到了净化,在黄河

里受到了洗礼。有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穿越三北风沙

源,使我经历了最难忘的人生体验。深入群众、深入生

活、深入实际,建立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记录他们

的劳动和生活,记录他们的感情和追求,这是采编人员

永恒的课题。我们的采编人员要树立信心,要有百倍的

热情,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创造的火热生活中去。在党的

领导下,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新闻媒体,才会永

远立于不败之地。

培训采编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政治品格,

除了强化学习、强化训练、加强制度建设以外,还要广

泛接受社会监督。采编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也是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记

者在社会上采访,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人民群众都看在

眼里。例如,某省发生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责任人想掩

盖事实真相,逃避法律的制裁,就千方百计封锁消息,

给知情的记者发封口费,个别政治素质较差的记者就收

了钱,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上级领导接到了群众

举报,把这件事披露出来,收受贿赂的记者受到了严肃

处理。这件事,给新闻界敲了警钟。2008年,中央电台等

中央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在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

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报道采访中表现突出,群众反应

强烈,充分表现了中央主流媒体采编人员良好的政治素

质和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

中央主流媒体严格遵守新闻宣传党性原则和真实

性原则,讲真话,讲实话和心里话,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事关党和国家大局。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敢讲实

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我们要大兴调

查研究之风,客观准确反映社会真实情况,“一是一,

二是二”,不得虚假浮夸。空泛的虚假报道,不但失信于

民,还会误导领导决策,给社会带来混乱。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从国家大局出发,针对新闻宣传报道中新要求、

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管理,强化责任

意识、狠抓细节管理、重修规章制度、督察岗位落实,健

全宣传管理新机制,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央主流媒体的引

导力和社会影响力。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监察室主任)

(本文编辑:刘逸帆)

Page 4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43

20 08年3月以来,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岛

内“台独”势力得到遏制,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

题,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两岸之间的交流越来

越广泛、直接和深入。因应两岸间的可喜变化,对台方

言(闽南话、客家话)广播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加深两

岸同胞的互相了解,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上更加有所作

为,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作用。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

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

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

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

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

2009年7月11日,贾庆林主席在长沙举行的第五届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致辞说:“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

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

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做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

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

利用。”

中央领导的这些对台讲话,高屋建瓴,对于我们进

一步认识对台方言广播的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

过去的三四百年时间里,闽粤先民陆续渡海到台湾,他

们所带去的以闽南话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和以客家话为

代表的客家文化在宝岛落地生根,成为了今天台湾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的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一脉相

承,花开两岸。五十多年来,对台方言广播以亲切熟悉

的乡音乡调向岛内听众传递信息,以真挚朴实的乡情联

关于新形势下大陆对台方言广播的思考谢治国

摘 要:中央台对台方言广播在对台宣传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年多来,虽然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对

台方言广播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结合近年来对台方言广播的实际情况,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对

台方言广播要在立足方言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对台方言广播的新天地;要有一批不但懂方言,了解台情并且具有其他专业

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岛内方言听众心理、收听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要注重节目包装和

品牌建设。

关键词:对台 方言广播 思考

络沟通台湾乡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岛内局势的演变,方言在岛内社会生

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独尊“国语”到当下

方言地位的回归与强化。毋庸置疑,这其中有岛内别有

用心的政治人物的操弄,他们是为了达到所谓“去中国

化”而有意为之和鼓噪,试图割裂历史,通过鼓吹“本

土意识”做“台独”文章,根本不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另

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岛内普通民众在自身文化受到外

来强势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他们有危机意识,对自身地

域文化的保护有一种使命感,这是很自然的反应,有其

非常合理的一面,这与祖国大陆各地也十分重视保护本

地地方文化传统是一致的。

历史将证明,我们强调把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

区别看待,是十分正确和有远见的。这对孤立那些死

硬“台独”分子,更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具有重要的意

义,对对台方言广播的发展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办好

对台方言广播不但是沟通两岸,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需

要,也可以起到保护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正如贾庆林

主席在长沙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谈到的

那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

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

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

基。”传承保护各个地方的区域文化,与弘扬中华文化

是一体的,互相之间并不矛盾。我们辩证地分析岛内的

各种情况,因势利导,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两岸间闽南

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互动交流,正本清源,以此戳穿“台

Page 4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44

独”分子割裂历史、割裂文化的险恶用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台方言广播的采编播队伍越

来越壮大,随着2009年8月节目的改版和扩充,每天首播

的节目时间达到了13个小时,中央电台对台方言广播事

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形势下对台方言广播平台的扩

大,对对台方言广播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

新的挑战。

一、要突破既有思维和行为模式,努力拓展新

空间

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台方言广播限于当时的历史条

件,每天首播的节目时间比较少,节目内容也比较单一,

更多是局限于介绍方言文化、地方建设、健康旅游及少

量的新闻消息,属于小专题性质的节目形态。近年来随

着对台方言广播节目时间的不断扩充,采编播人员的进

一步充实,对台方言广播逐渐走出原来的局限,节目内

容和节目形态朝着现代广播发展的方向努力,内容选取

更加广泛丰富,视野也更为开阔,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践证明,对台方言广播要勇于突破固有的传统思

维,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既要立足方言文化,

更要登高望远,及时介绍祖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发

展,以及两岸交流和世界动态等主流话题,只有这样对

台方言广播才能有朝气、有活力,才能提供丰富有用的

信息,满足岛内听众的需求,真正成为他们信息的提供

者、生活的好伴侣。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达到春风化

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当今社会,各类资讯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广

泛深入,尤其台湾岛内,广播电视等各个媒体间竞争激

烈,各类型节目丰富多元。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对台方言

广播的自身定位,如何办好方言评论节目应该当做一个

重点来研究。传媒竞争,内容为王,媒体的作用不但是

提供信息,提供娱乐,而更重要的是展示媒体自身的观

点。媒体对信息的解读,说人所未说,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而方言评论节目就

是要在这方面努力,用生动活泼、听众所熟悉的语言来

表达观点,发表意见。针对岛内听众的心理习惯,在表

达观点的时候,避免简单地下结论,而要善于用举例来

说明,用事实来说话,“四两拨千斤”,巧妙地提出一些

建设性的意见。

另外,在不涉及两岸政治敏感话题的情况下,选择

一些两岸间的社会问题、生活话题,在节目中进行见

仁见智的探讨,请各方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过去凡事

都“一言堂”、一种观点、一种结论的节目形态,提高节

目的可听性、贴近性、趣味性。比如“中小学生应不应该

带手机上学”这样的话题,采访两岸不同的家长、老师、

学生及专家等,既可以丰富节目的内容,形式上也给两

岸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民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

台。事实上,透过对这些开放性话题的讨论,增加了与

岛内听众互动的机会,又能提高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度,

从而增强节目在岛内的影响力,更好地赢得听众的信

赖,在两岸关系互动中掌握话语权,发挥水到渠成、引

导舆论的作用。

二、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业务精湛的复

合型人才

随着对台方言广播节目时间的大幅度增加,平台的

扩大,对从事对台方言广播人员的专业要求标准也更高

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发展。

对台方言广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台方言广播的采

编播人员要懂方言,懂方言文化,并且要比较专深。但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是远远不够

的,对其他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

懂方言、懂方言文化是指能够熟练自如地运用方言

表达思想,沟通感情,对方言文化有亲身的体会,对其

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台情,就是对台

湾历史、现状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全面的掌握,全面理

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把握分寸。

同时,要全面掌握现代广播发展潮流和新闻传播理

念,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改进新闻传播报道方式。随着

社会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节目内容所涉及的

专业性知识也势必会不断地增加,这要求采编播人员的

知识结构要更精深,更广博,如对经济、教育、法律等专

业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为专家型的采编播人员。这样

才能使节目的内容深入浅出,介绍点评到位,言之有理,

不说外行话。

为此要大力加强对采编播人员的培训,做到“术业

有专攻”,各有所长,人才知识结构搭配合理。此外,需

要探索出一套“开门”办对台方言广播的机制,一套借

助“外脑”、“外力”办对台方言广播的方法。长期以来

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和自身的特殊性,对台方言广播比较

Page 4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45

封闭,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现在应该想方设

法改变这种局面。比如,通过加强与各相关学术机构的

联系,请专家学者来讲课,请他们一起来策划选题等方

式,促进整个对台方言广播队伍的建设,以此提高节目

的制作水平。

三、加强受众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优化传播

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与岛内听众的联系并不容易,要做

到深入交流更是有很多实际的困难。现在,随着两岸关

系的改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两岸间新闻交流的

一步步向前推进,给我们了解岛内方言听众心理、收听

习惯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有计划、有系统地做些专

题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情况掌握得更充分,更全面。

由于岛内民众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以来

形成的历史心结,造成了岛内民众的思维方式复杂而多

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方式

方法上更应该讲究技巧,要真诚平等,善于倾听,懂得

换位思考,在良性互动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

想,做到沟通流畅,来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为我们制作

适合岛内听众口味的节目提供参考,增强节目内容的针

对性,切实做到有的放失,只有如此才能增强节目的传

播效果。

对台中心多年来一直举办听众联谊会,通过这样的

活动联络听众的感情,了解他们的需求,为我们改进节

目提供参考意见。今后,还需要拓展更多渠道来加强与

听众的交流与联系。比如搭建好主持人与岛内听众的网

上互动平台,以网上互动的方式与岛内听众进行交流,

通过网台联动,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了解情况,在节目

中及时反映,提高节目的质量。

四、加强节目包装,注重品牌建设

台湾岛内各种电波交织,要在其中脱颖而出,除了

提高节目本身质量以外,节目的包装,品牌的建设,自身

形象的塑造等等,也是对台方言广播需要重视的问题。

节目的包装,品牌的建设以及自身形象的塑造就是

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让听众对节目的定位和内容有

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好的节目包装包含几个层面:整体节目的包装、具

体栏目的包装、重大系列报道的包装以及个体节目的

包装。应该下大力气研究对台方言节目如何才能突出特

色,发挥方言优势,结合听众的习惯来做包装等,如制

作出一系列能拉近听众距离的片花来包装节目。

笔者在台湾驻点采访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

台湾经常能见到各种劝善的小广告以及很有哲理的俗

语标语,如“心安平安”、“感恩惜福”等字句。我们也

可以多做些这样的片花,内容是提倡向善、修心,就像

是内地广播中常用的公益广告,在节目中滚动播出,这

些东西比较符合岛内听众口味,能够消除岛内听众心中

被“统战”的心理暗示,拉近听众与我们的距离,让他们

感觉很贴心,同声同气,从而在岛内听众中树立起方言

节目的良好形象。

另外,积极参与两岸各类活动特别是大型活动的

报道,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高质量并有对台方言

广播特点的活动,打响对台方言广播的品牌,扩大影响

力,最大限度发挥对台方言广播贴近台湾普通听众的优

势,并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保持在听众中的能见度和

热度。

同时,加强与岛内相关电台的交流和合作,引入文

化创意的理念,做好对台方言广播上下游系列产品的研

究开发工作,比如充分利用每年制作的一批有分量的节

目,播出后结集出版,以便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对台方言广播,在两岸走

向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台方言

广播可谓任重道远,需要不断传承创新,才能完成好所

承担的历史责任。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逸帆)

更正启事

《中国广播》杂志2009年第9期(总第195期)第

32页“老曹一席谈”栏目中刊登的文章标题有误,误

作“新闻与宣传”,应为“新闻与信息”。特此更正,

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中国广播杂志社

Page 4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46

“对象感”是播音基础理论中较早提出的一个理

论概念,在今天,依然被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普遍接受认

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

重视。

笔者认为,“对象感”对于以语言为主的广播节目

来说,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理论概念,是播音

作品获得听众认可、广播产品夺取市场份额始终要考虑

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结合对北京电台名牌栏目《资讯早八点》①节

目语言样态,阐述如何应用“对象感”理论对广播节目

的语言样态持续改进和创新。

一、传统播音理论中“对象感”的表述与实践

在传统的播音教材中,对对象感的描述是这样

的:“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

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

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

态。”②

在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他们也是这样

做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齐越同志就提出:“写的

稿子和讲话需要不是在大会讲的,而是尽可能的简单、

平静,好像你是在跟你的一个亲近的人亲切谈天。”

早年派往莫斯科电台帮助工作的林如同志在自己的

回忆录中,就谈到了她的老师、原苏联功勋播音员托别

士的教诲:播稿件时要善于运用谈话的方式。他很强调

播讲时的视像和对象感。③

如今各种样式的“说新闻”依然是一种时尚。可是,

说给谁听?为什么要这样说?对听众有什么价值?满足

了听众的什么需求?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是否合适?用

应用“对象感”理论创新广播节目的语言样态

张红力

摘 要:“对象感”的概念对于以语言为主的广播节目来说,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概念,是播音作品获得听

众认可、广播产品夺取市场份额始终要考虑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对象感 口语化

什么顺序说更容易被听众理解、记忆、传播?是不是别

的节目也都这样说?听众听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类似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被所有播音员、主持人和节目制

作人摆在重要位置来认真调查、思考和设计的。而对

于广播节目的发展甚至生存来说,能否准确回答上述关

于“对象感”的种种问题,越来越重要。

二、“对象感”之于广播媒体的意义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听众就是“广播产品的消费

者”,而我们是广播产品的生产者。这一观念已经被从

业者普遍接受。广播产品的内容也因此有了很多变化。

但是,具体到播音这一环节,似乎并没有像对待内容那

样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对象感”理论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从感觉上意

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而笔者认为,

如今的播音不仅要“意识”到,而且要对这些“要求、愿

望、情绪等”,进行专门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对

象感理论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如今我们必须把它转

变成心理感觉加理性设计。

三、如何应用“对象感”的理论改进和创新广

播语言样态

1.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对消费群体的研究;其二,对

消费时间的研究;其三,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这些实际

上都是传播学“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

过去我们一直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现在中心变化

了,所以语态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消费者和市场研

究越透彻,语言样态的设计和行之于声的表达就越有针

Page 4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47

对性和特色。

2.节目语言样态的设计重在创新。

通过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研究,确定总体基调和节

奏之后,还应当考虑特色,考虑创新。《资讯早八点》

从两个方面做了探索,一个是播音样式的变化,一个是

把“对象感”提前到稿件编辑阶段。

播音样式的变化:过去,以有稿新闻播音为主的新闻

节目,基本上都是两位播音员各播各的,每条新闻都由一

位播音员完整播出,有交流也是体现在两条新闻之间的

串联。在这方面《资讯早八点》做了一个突破,每条新闻

的播报都由两位播音员合作以类似交谈的方式完成。

这样可以带来四点好处:

⑴通过这种转换可以自然地区分稿件的层次,有利

于听众接收“快节奏、大容量”的信息。

⑵男女播音员共同完成一条新闻的播报,需要两人

对全部新闻都熟悉了解,这样有利于语义更明确地传

达。

⑶获得了一种交谈式的感觉,弱化了新闻传播者的

身份,更接近交流者,易于听众接受和参与。

⑷通过男女声的转换,可以获得节奏上的变化,有

效改善听众的听觉疲劳。

其实,在有稿播音中,类似的男女交谈方式早已有

之。不过,以前大多出现在服务性专题节目中,所有内

容都设计成对话式,有些不适合交谈的内容也被生硬纳

入对话,那时的男女对播更像是表演。

而《资讯早八点》节目并不强调两位主持人之间一

定要实实在在地沟通对话,而是要有对话之意,并不一

定要有对话之实。要求播音员进行三人谈、四人谈,两

位播音员是甲方、乙方,听众是丙方、丁方,寻求这样的

谈话感觉更容易把听众拉近广播,融进节目,同时,也

利于对稿件内容的表达。这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交谈,

使得播音员可以宜播则播、宜说则说。而且“说”或沟通

交流的感觉绝非加一些“啊吧呢吗”之类的语气词,而

是干净利落地说。这样一个形式上的变化,不仅没有把

早间新闻板块的节奏拖慢,反而使听众感觉更加亲切,

新闻播报的层次更加清晰。

把对象感提前到编辑阶段:有稿播音是依据稿件

表达,所以稿件形式是表达的基础,把一篇文言文按

照“说”的方式播出来,估计很难。所以,《资讯早八

点》从基础入手,提出把“对象感”提前到编辑阶段,从

编稿开始就和听众交谈。这就像是电影中的剧本和演

员、台词与演员的关系。

电影导演冯小刚谈到演员葛优时说:“别的导演找

他演戏,都以为不管什么词拿去给葛优,他一说,肯定就

有意思。其实不是,你必须给他准备好了台词。片子里

的葛优等于是我的一个化身,他在替我说话,他要是不

说我写的台词他也没意思,反过来,我的台词不是他说

也没意思”。④

基于同样的道理,《资讯早八点》把“对象感”提前

到编辑阶段,进行口语化编辑,为主持人提供一份具有

良好口语表达基础的“剧本”。为此,对编辑提出了四个

层面的要求:

其一,字面口语化。

例如把“将”改成“会”,把“首次”改成“第一

次”,把“该”改成“这个”,把书面语改称口语,长句改

成短句,等等。考虑到早晨时段生活节奏快,干净利落

的语言更为受听,所以,《资讯早八点》摒弃了“嗯、吧、

吗、呢”等口语中的助词。

其二,结构上的口语化。

在稿件结构语言感觉上按照人际交流的方式,也就

是人们说话的习惯和逻辑来编辑。结构口语化方式有很

多种,如用串联、把背景资料提前等,这样会使得播音员

播报时说话不绕弯子、干脆利落,和整体风格相协调。

同样一条新闻,报纸是书面体的表达,广播就应该

有广播的语言特点。对于报纸新闻的背景,读者可以反

复浏览、回味,广播线形传播,稍纵即逝,有些新闻在不

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听起来可能就感觉索然无味。所以,

编辑广播新闻,对于有些消息要把背景提前,这符合人

际交流特点,符合说话的习惯。

比如,对于这样一条关于“三农”的新闻,就可以这

样操作: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昨天正式公布。这份文件

名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

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一般来讲,接下来是消息的主体,也就是这份文件

涉及的具体措施,然后是一些评价。对于报纸等纸媒来

说,读者可以反复看,品味其中的意义。但是,对于广播

来说,听众如果在第一时间听不懂或者感觉事情离自己

很远,就会因不喜欢听或听不进去而换台。

Page 4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48

以人际交流的模式来编辑新闻,就是要在第一时

间告知听众这条消息的价值所在。这条消息对于城市

听众的价值在于,它传达出了中央通过解决“三农”问题

而拉动内需改善国内经济的具体措施。要让城市人去真

正关注一份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就要求

编辑搜寻相关背景,把能体现出拉动内需改善国家总体

经济状况的内容前置。于是这条消息是这样编辑的:

“今天的各大报纸不少都把这条消息放在了第一

版重要位置。

新 华 社的分析 说: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

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专家指出,只有

多方努力把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让农

村市场‘火’起来,才能带动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拉

动经济增长。

所以新华社评论说: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在

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村。

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方面,这份约一万字的文件提

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农村土地流转、简化信

贷流程等内容。

对此,今天出版的《北京日报》以‘春回大地,万物

复苏,这是一份送给亿万农民的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

礼’开篇作了评论。”

这样的编辑过程,就像编辑和朋友聊天:

编辑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三农’的。”

朋友说:“‘三农’跟我有什么关系嘛?”

编辑说:“当然啦,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

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

朋友感兴趣了:“真的,再细说说。”

带着这样的心理状态,就可以编辑出符合说话习惯

和交谈思维的稿件,从结构上、从语言上,为播音员的口

语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讲究分寸的口语化。

这一层面是要求编辑要考虑收听对象的心理,话

怎么说能让对方听着舒服、易于接受。例如把“您应

该,改成“您可以”,把“请一定要”改成“建议您这

样”等。

从编辑阶段就完全进入一种人际交流的状态、传播

者与听众平等的心态,语态上就会借鉴与人交往时考虑

对方心理的语言状态。根据节目确定的目标对象的心理

需求、信息需求及接受习惯,来选择说话的方式、语气、

分寸。这样就为播音员创造了一个有声语言分寸得当的

基础。

其四,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口语化。

一项产品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特色,对节

目来说就是个性,这是最难以复制和替代的,是最具有

生命力的元素。

1981年5月14日,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

访华期间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时曾说:“他们(编辑)写

的稿件送给我之后,我还要编辑。每条新闻都是细心编

写的。我用铅笔修改、重新改写,主要是这里改几个字,

那里改几个字,不是说我比别人写得好,而是用我的风

格改写,改用我的口气播出。我还经常向他们提出一些

问题,我经常把稿件退给他们,我说这条新闻没有用我

讲话的方式进行编写,这条新闻没有讲这一部分或那一

部分,这一问题或那一问题,他们还要重写……”⑤

《资讯早八点》要求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口语化,要

考虑两位主持人的性格特征。比如,对于串联的写作,就

不能只考虑它的精辟、文采,还要考虑是否符合主持人的

表达习惯;不适合的串联,说出来生硬干涩,反而减色。

当然,在磨合过程中,对于成熟严谨同时语言具有

鲜明个性的优秀编辑,主持人也要虚心学习,及时调整

自己的语言表达,把编辑的优良个性转化成主持人的表

述习惯,相互配合,最大限度丰富节目语言特色。

经过这些工序生产出来的播音产品,变得简洁明

快、亲切自然而且分寸得当;既充分考虑了听众的需求,

又带有编辑和主持人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一款服务贴

切而又不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时代在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

求无论是广播节目的内容还是语言样态,都需要随着这

些变化而不断调整,强化“对象感”,持续改进创新,进

而获得听众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本文编辑:刘园丁)

注释①《资讯早八点》是北京新闻广播早8:00~9:00一档以类似交谈方

式进行播报的新闻节目,以实用信息为主。2008年该节目播音作品

获得金话筒奖。

②张颂:《播音创作基础》,1990年3月第1版,第61页。

③⑤陈鑫:《关于“说新闻”的几点思考》,北京电台《宣传业务》总第

348期。

④《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2期,第38页。

Page 4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49

众所周知,剧本是“一剧之本”,是广播剧创作的基

础,而题材是构成基础的重要基石。题材直接关系着广

播剧反映生活的容量、广播剧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要想获得一个“好本子”,题材的选择与驾驭是根本。

题材对广播剧而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在广义题材和狭

义题材之间,还应有原始素材和创作素材两个层次。这

样从创作角度研究题材,可分为广义题材、原始素材、创

作素材、狭义题材四个层次。下面依次分别加以论述。

一、广义题材

广义题材是指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类型。这一概

念多用于作品完成之后对作品的宏观分析。如,工业题

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教育题材、现代题材、历史题

材,儿童题材、妇女题材,中国题材、外国题材等。不同

的研究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儿童题材还

可分为幼儿题材、儿童题材和少儿题材。这种分类,有

利于把握创作大局,调整宏观创作规划,指导具体创作

方向。

我们再来看广播剧生产现状:从2000年度广播剧

政府奖参评剧目看,儿童剧仅有16部,远远低于连续

剧、单本剧的数量,有一半省份没有报送儿童剧。这说

明广播剧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亟待拓宽题材视野和领

域,更加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以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宏观创作题材的分析,对于指导创作规划和引导题材方

向具有一定意义。

二、原始素材

素材是指作者以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搜集、积

聚的各种生活现象。结合广播剧的创作实践,可把素材

分为原始素材和创作素材两个层次。

原始素材。在广播剧创作选材初始阶段,常常会出

试论广播剧创作题材的筛选问题王诗畅

摘 要:题材直接关系着广播剧反映生活的容量、广播剧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题材把握的基本尺度应为:广播

剧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写人的性格,写人的情感,写人的命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引导听众对人类生存状态、

生存方式的关注和思索,对人类生活的再体验,从而激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广义题材 原始素材 创作素材 选材 驾驭题材

现这样一种状况:许多原始生活积累已经进入我们的视

野,但尚未做出具体作品的定位,在若干故事、若干类

作品、若干戏剧线索、若干生活现象、若干生活细节中,

反复进行积累、比较、论证以逐步选定一个“落脚点”,

框定剧目方向的目的。这是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

由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的聚合和筛选过程。在这纷纭的原

始生活现象比较论证中,确定广播剧的“落脚点”,是选

材的第一个步骤。

选材“落脚点”的框定,可依据三个方面:一是创作

主体的感受;二是创作客体的特征;三是创作对象的生

命力。所谓创作主体的感受,即创作主体对独特的生活

现象或故事线索的创作激情、创作欲望、创作动机以及

现实素材与创作主体原始生活积累的创作支点的一致

性。所谓创作客体的特征,即广播剧的基本特征:①广

播剧是精神产品,属上层建筑范畴,这是它的社会属

性;②广播剧是戏剧艺术,具有戏剧冲突,这是它的本

质特征;③广播剧是以广播为载体的“声音艺术”,这是

它的形式特征;④广播剧是“想象艺术”,这是它的审美

特征。所谓创作对象的生命力,即生活素材或生活细节

的独特性、生动性、感染力、延伸力,换句话说,即素材

或细节可感的或可预感的艺术价值。

具体说,广播剧创作选材第一层面应把握以下原

则:

1.是否可能塑造鲜活、逼真、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

象,特别是主人公形象,即“人”的问题。

2.是否可能蕴涵积极的思想意义、情感内涵和现实意

义,是否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即“意”的问题。

3.是否可能构成戏剧冲突,包括外在冲突和内在心

理冲突及两者的统一,是否可能创造一个比较完整的、

新鲜的故事,即“戏”的问题。

4.是否可能具备作为声音艺术的创作条件和创作空

Page 5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50

间, 即“声”的问题。

5.是否可能具有创新意义和创新空间,是否能别出

心裁,如选材领域扩大、选材角度新奇、表现题材方法

独特等,还是图解精神,配合宣传,或重复别人的故事。

即“新”的问题。

以上五点要做综合思考,当然创作者也可能在某一

点上产生灵感,爆发“火花”,连动出其他。不管怎样,

其核心是“人”的问题,从进入构思开始就必须十分明

确:广播剧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写人的性格,写人的

情感,写人的命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引导听众

对人类生存状态、生存方式的关注和思索,对人类生活

的再体验,从而激起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既是创作选材

的基本原则,也是创作的根本目的。

三、创作素材

创作素材。根据构思的需要,经过创作者筛选和

提炼,尚未进入具体作品的所有材料。创作素材与原始

素材比较应做到更集中、更丰实、更有目的性、更带有

主观色彩。如果说第一层面是筛选素材、框定目标的过

程,那么第二层面则是提炼素材、驾驭题材的过程, 以

实现由生活原型转化为艺术典型的升华。

提炼素材、驾驭题材必须十分讲究。在认真构思

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四个要点”,实现“三个转

变”。为表述方便,这里举成品剧目做分析,从中体悟作

者在精心提炼素材、准确驾驭题材方面的良苦用心:

1.观照时代大背景。

一个剧目的时代背景,关系到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剧

目分量。

黑龙江台制作的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讲述

的是某发电厂女技工乔师傅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环

境里顽强挣扎的故事。乔师傅的痛苦传达的是一大批

有良知的工人的痛苦,是老一代工人艺无所授的困惑与

迷茫,更是我们对消费时代人们价值观异化现象的隐隐

担忧和无声针砭。该剧引发听者进行深度思考,是她的

魅力所在。同样,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也要站在时代高

度给以审美观照。

现代题材的广播剧都依托于与其生活相对应的时

代背景,但背景在每个具体剧目中的地位却不尽相同。

就背景与人物的关系而言大致可分两类:一是我们经常

使用的传统的将社会背景“前置”,将人物形象“后推”,

社会大背景左右着人物命运,此称“外向型叙述方式”;

二是我们探索使用的将社会大背景“后置”,将人物形

象“前推”,侧重心理体验,核心是探索人生,此称“内

向型叙述方式”。因此,对背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2.设计贯穿全剧的戏线。

广播剧要有戏线。戏线就是关系主人公人物命运

的主要戏剧冲突线,也就是说,“让主人公面对一个难

题,用纠葛加强这一难题,让难题达到最难程度,解决

这一难题”,这是戏剧情节,而其中“难题”是戏线。黑

龙江台制作的广播剧《旗袍》,通过湘绣旗袍的一代名

师薛师傅和女儿薛蓝两代人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

展的理念冲突,通过两代人对艺德、操守的不同行为和

态度,反映了一个普通民众对诚信的坚守,对尊严的敬

畏,对荣誉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从一件湘

绣旗袍遗失、神秘女顾客登门带来旗袍图样、到最后新

品完成与真品一起完璧归赵,湘绣旗袍始终贯穿其中,

唯美自然,气韵天成。听众透过主人公薛师傅的人格魅

力和神采,能深切感受到一位老工匠对旗袍至死不移

的等待和终身不变的守护。  

3.选择独特新颖的角度。

广播剧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怎样塑造人物,选

材需十分讲究,要努力做到角度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切忌面面俱到、循规蹈矩。 广播剧《那个春天的故事》

是写邓小平的,但没有写他的雄才大略、非凡气度,没

有写他从政生涯和三次磨难,也没有写他病逝前的坦荡

人生,而是写他退休后的平凡生活。这样独特的选材角

度,就使邓小平这一人物从概念化、神化走向了真实化、

平民化,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这一独特角度足见作者

取材的胆识。

4.开掘生动感人的细节。

一个剧必须有生动感人的细节,没有细节,人物往

往是干瘪的,而没有鲜活的人物,戏则立不起来。经验

告诉我们,有些好戏就是从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扩展开

来的。那样的细节,作者在发现的瞬间,便引起了强烈

的直觉性美感反应,并随之展开了多种联想升发,或向

着某一趋向深入开掘,结果成了一部好的广播剧。艺术

细节最适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再来看广播剧《咱们

工人有力量》,在崇尚技术的60年代,主人公乔师傅为

了学会直大轴的绝活儿,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名誉并承受

失恋的巨大打击,而用如此代价换来的手艺在世风日下

的今天却派不上用场。她痛苦、失落,她几次请战,痴迷

于手艺,最后惨烈地倒在了直大轴的现场。温情感伤中

Page 5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51

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一些电视台、

电台相继开办了少儿频道、频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

来看,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并不多。

2007年6月1日,武汉电台少儿广播正式开播,从诞生之日

起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通过两

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培育少儿广

播市场的发展思路。

一、受众定位

按照传统的和大多数人的观点,少儿广播的目标受

众是少儿,这是天经地义的基本定位。在筹建武汉少儿

广播的初期,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的实践证明,

仅有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武汉市有170多万未成年人,面对这样庞大的人群

开办一个少儿广播,按理说应该拥有相当数量的小听

众,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少年

儿童很少收听广播,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少

儿喜欢电视的程度甚于广播,尤其痴迷网络。其次,现

在孩子的生活基本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日常活动

都由家长和老师安排。如果家长、学校不听广播,他们

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广播。对广播缺少基本的了解,也无

法切身体会广播的魅力。另外,现在的广播频率,一般

浅析少儿广播频率定位王小勤

摘 要:频率定位是办好少儿广播的前提和关键,武汉电台少儿广播打破传统的少儿广播只面向少儿的观念,努力开

拓少儿广播市场,为少儿广播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少儿广播的受众定位,是以少儿为圆心,以他们周围的成年人为半

径组成的无数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就是少儿广播服务对象的基本面和频率的受众定位。

关键词:频率定位 目标受众 少儿广播市场 有效到达率 传播功能

全天播出时间都在20小时左右,少儿广播也是如此。但

因少儿全天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课堂里

度过,尤其在白天的时段中,他们几乎不可能听到广播。

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少儿广播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就是怎样让孩子能够听到广播。

孩子在学校以外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家长的陪伴和监

护下度过的,孩子是否收听广播,受到家长很大的影响。

比如,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现在移动收听广播的人群在不

断增加,很多孩子都是在私家车上听到广播的,而掌握车

载广播的正是那些年轻有为的孩子家长,只要家长在车

上听广播,孩子必定也听。可见,少儿是否收听广播完全

取决于孩子的家长,要想抓住孩子的心,先要抓住家长的

耳朵。因此,我们在确定少儿广播的受众定位时,除了要

考虑少儿外,还要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要知道家长一般

在什么时候收听广播,要想方设法吸引少儿周围的成年人

收听广播,利用与少儿密切接触的成年人的收听行为去影

响孩子,培养孩子对广播的兴趣爱好和收听习惯。

少儿广播的目标受众是少儿,也包括家长以及少儿

生活圈周围的成年人。少儿广播的受众定位,是以少儿

为圆心,以他们周围的成年人为半径组成的无数同心

圆,这些同心圆,就是少儿广播服务对象的基本面和频

率的受众定位。

把家长和成人也作为少儿广播的目标受众,还有一

迸发出豪迈和激情,同时真挚地表达了对激情岁月美好

情感的深深怀念,喻意深远,耐人寻味。

以上谈到的真实可感的时代背景、清晰明了的戏剧

线索、独特新颖的审美角度、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亲

切感人的艺术细节这些特点,无疑是作为好的广播剧所

应该体现和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进行创作选材必须明

确的思路和标准。有了这种明晰的思路和标准,我们在

选取创作素材并进行创作构思时就有了一个准确和具

体的把握,可以使我们对创作素材的整理达到一个较为

理想的高度,以实现从创作素材到作品题材的飞跃。

(作者单位: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Page 5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52

个重要原因,我们现在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开办少

儿广播,少儿广播的终极目的是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良

好的经济基础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基本保证。孩子是家庭

的消费重心,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代表了家长的消费趋

向,但孩子毕竟不具备消费的决定权,具有消费能力和

水平的是家长,少儿广播要增加广告收入必须努力开发

家长市场,让广告客户在这里发现商机,而把家长作为

少儿广播的目标受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节目定位

这里所说的节目定位,是指全天的节目安排。既然

少儿广播的目标受众有孩子也有成人,那节目定位就不

能只是“小儿科”、“小喇叭”。单个的少儿节目,可专门针

对少儿量身定做,全天的节目安排,则要根据频率的受

众定位来谋篇布局。

我们根据全天各播出时段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收

听时间、收听习惯和需求,将全天的节目划分成若干时

间板块,根据各时段目标受众的收听状态,有针对性地

安排节目。在少儿能听到广播的时间,比如晚上和双休

时间,多安排直接服务少儿的节目。在少儿听不到广播

的时间,多安排家长收听的节目。

早上7点到8点,是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我们安

排了《亲子小教室》、《大名人小故事》、《英语美文》等

小栏目。中午12点到13点,是孩子和家人在一起吃饭的

时间,我们安排了面向家庭的小栏目《家人》、《家事》、

《家教》、《家居》等。晚上8点半,是孩子们上床睡觉的

时间,从频率开播时起,我们就特意开办了一档陪伴孩

子入睡的幼儿故事节目《上床听故事》,栏目不仅深受孩

子喜爱,很多家长和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这档节目已经

陪伴孩子及其家长们度过了700多个美妙的夜晚。双休

日,是孩子们收听广播相对比较多的时间,我们特意安

排了《玩转周末》、《冠军在我家》和《广播课堂》等寓

教于乐的节目,深受孩子们欢迎。

广播节目有三大元素:语言、音乐和音效,这三大

元素既是内容也是一种形式。我们把语言类的故事节目

和一些文化生活小栏目作为节目的基本骨干,把音乐作

为全天节目的衬托,因为故事类节目和音乐类节目都具

有较大的年龄包容性,容易被家长和孩子同时接受,所

以,故事类节目和音乐类节目是我台基本的节目形态。

除了在时间安排上根据受众定位来考虑以外,少儿

广播在具体的节目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并不是所

有栏目都直接为孩子服务。有些内容是说给孩子听的,

有些内容是说给家长听的,有些内容是适合孩子和家

长一起听的,还有一些内容基本没有年龄限制,也不需

要听众马上就能理解,只是用来感受的。之所以有以上

这些做法和区分,是希望赋予少儿广播一个新的含义,

那就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少儿广播不仅仅是孩子的广

播,准确地说,它是帮助少儿成长的广播,是所有关注少

儿成长的人的广播。

三、形象定位

广播的特点是以声音取悦于人,只闻其声、不见其

人的神秘感是广播吸引受众的魅力所在。但在媒体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也逐步走出幕后。打造看

得见的广播,已经成为各广播电台的共识。所谓“看得

见”,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形象,是受众

对媒体的一种认可,也是媒体社会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树立广播的社会形象,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尽

可能地扩大覆盖,因为,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是相关联

的,良好的社会形象,一定要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做基

础。二是举办各种户外社会活动,让听众真正看得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每天的节目中坚守自

己的文化品位。

广播现有的传播手段主要是无线发射,由于频点

和功率大小的限制,要扩大覆盖,只有另辟蹊径。武汉

少儿广播开播初期,我们采取学校转播的方式来提高广

播的实际到达率。武汉地区共有普通中小学1500多所,

每个学校都有校广播台,我们特别开辟《我们的校园》

节目,每天播出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在适当的时

间让学校转播我们的节目。通过转播,大大提高了节目

的实际到达率。

除了无线广播,我们还通过数字电视传送有线广

播。有线广播的信号清楚、音质良好,可以弥补无线传

播在某些地区信号衰减的不足。另外,通过网络实时播

出,我台的节目实现覆盖最大化,现在,在全球任何地

方都可以从网上实时收听武汉少儿广播的节目。

在尽可能扩大覆盖的情况下,举办各种户外社会活

动也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办法。开播两年来,我

们举办了各种科技夏令营、“学之旅”冬令营、亲子自驾

游夏令营、“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在听众中赢得了良

好的口碑。另外,我们将日常节目结集出版,做成音像制

品面向市场出版发行,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张

故事专辑《新月姐姐讲故事》的首发式盛况空前,通过

孩子和家长在活动现场和主持人的互动,使武汉少儿广

Page 5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53

作为国家电台的哈萨克语广播(下简称哈 语广

播),我们几乎每天都从事着各种新闻稿件的翻译工

作。众所周知,翻译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经济、政

治和文化交流的产物,推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使异

国民族或一国之内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别国民族或一国

内其他民族所共享、借鉴,从而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发

展,促进一国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推进社会

进步,促进人类发展。哈语广播中的汉哈翻译则是把汉

语新闻的信息,即思想内容,用哈语忠实地表达出来,使

哈语广播听众能得到和汉语听众相同的新闻信息。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再次创

作,甚至有可能会超过原创作。广播工作中的汉哈翻

译,就是把汉语新闻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内容意思完全

不变的前提下,把原新闻的内容、风格和语意以哈语形

式再现出来。而要做到准确、形象的翻译,既要体现原

文的语意、逻辑和风格,又要符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

点,并且还要努力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这需要翻译

者调动各种翻译手段。

翻译的精髓在于语言的准确表达

库兰·俄尔斯拜

——浅谈哈萨克语广播的母语化翻译

哈语广播翻译的特殊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语部每天需要翻译的新闻稿

件内容极其丰富,囊括了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技

等各行各业,涉及面特别广。需要翻译的稿件不单单包

括新闻报道,还会有社论、评论、特写、通讯、新闻分析

等内容。就拿我本人做的《媒体荟萃》栏目来说,主要

报道除每日时政要闻之外,还有社会、人文、体育、娱

乐、国际趣闻、科技新发现、新事件等,是一档综合性

栏目。我在做每天工作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首先是要

对筛选出来的稿件进行理解,此阶段的工作就是要理

解和分析原文,准确地掌握原文所表达的信息;其次是

进行转换,即运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运用对

各类符号系统进行选择、组合、引申、浓缩等翻译技巧,

将原文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哈萨克语中的等值信息;再

次,要通过哈萨克语的语言习惯和口头语言风格,对翻

译出来的文章进行编辑和校对;最后,要以通俗易懂、

丰富形象的语言将其播报出去。

播的形象深入人心。

少儿广播与其他广播媒体一样都是党的喉舌,但其

传播功能有所不同,其他广播媒体注重的是新闻宣传,

是以新闻立台,而少儿广播的目的更多的是要对收听对

象进行文化教育。新闻传播注重事实与时效,文化教育

则注重审美与格调。文化教育的内容可以是显性的,直

抒胸臆、直接说教,也可以是隐性的,寓教于乐、潜移默

化的熏陶,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目前武

汉少儿广播的节目,直接说教的比较少,更多的是注重

聆听和欣赏,单个栏目的时间虽不长,但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地理、世界风情、中国传

统文化、世界音乐鉴赏等许多领域。过去,少儿广播比较

注重突出栏目和主持人个性,现在,武汉少儿广播比较

注重频率的整体形象、整体风格和整体的文化内涵,也

就是频率的整体社会形象。

同是少儿广播,社会形象的打造和建立可以有不同

风格,可以像严肃的老师,可以像慈爱的父母,也可以像

亲密无间的伙伴。武汉少儿广播目前的社会形象,可以

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与听众保持一定距离的、有文

化、有教养、有品位、有思想的朋友。之所以要保持一定

距离,是因为我们希望用高雅文化来影响、引领听众,

而不是一味迎合听众。既然是引领,就要保持一定的高

度。现在,武汉少儿广播不流俗、不媚俗,追求高雅格

调、高雅品位、高雅文化内涵,坚持优秀文化价值取向

的形象定位,已经被听众接受和认可。

少儿广播的频率定位,并无一定之规,也没有现成

的范例可以照搬。武汉少儿广播目前的频率定位,是根

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无

论怎样,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频率正确定位的前提,

也是少儿广播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范国平)

Page 5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54

我每天的工作都会涉及到很多翻译工作,且会根据

翻译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进行反复校正。翻译也是一

种艺术。翻译工作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好像只要

通晓两种语言,翻译工作就易如反掌,随随便便地通过对

原文字、词的理解而进行一段一段的文字翻译即可。

理想的翻译,或者说符合标准的翻译不是每个人都

可以轻松做到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并且要对

本民族语言和汉语都十分精通才行。例如,我国清末翻

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就曾提出翻译的“信、达、雅”三原

则,而以“信”置首位。在我们电台广播工作中,这一说

法固然不错,但如果“信”不与“达”并重,则译出来的

不是地道的哈萨克语,播音员读起来别扭,而听众更会

觉得费解,不知所云,甚至会造成误解,最终反而会影

响到翻译中最基础的“信”,即忠实的要求。

哈语广播的听众除了部分城市居民以外,绝大部分

是农民,其中也包括在广阔草原、牧区上的牧民。对于

偏远落后山区或远在夏牧场的牧民来说,广播是其唯一

的信息来源和生活的娱乐消遣。对于这些听众就要充

分考虑到他的文化水平和民族语言习惯,不能出现过多

的“汉语化”语句,即将哈语译文直接用汉语的语言习

惯和语言逻辑加以呈现,此种翻译可能对城市中懂汉语

的居民不会构成很大障碍,但对于广大牧民听众却会成

为“难以理解的母语”。

哈语广播的母语化翻译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当今发明创造日新月异,人类交往日益频繁,新

词语的产生如雨后春笋。哈萨克语广播稿件的翻译也

经常会遇到疑难、费解的一批又一批的新词、新语。例

如,“作秀”、“人肉搜索”、“山寨”、“灰色收入”、“黑

匣子”、“黑客”、“软着陆”、“蓝牙”等等,这些新生词

语在汉哈词典中是无法查到的。新闻稿件中常常出现的

名词术语和简称也使新闻广播的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

这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者和作家一

样,也应当从生活中发觉适合的词汇,或者提炼出新的

语汇,而并非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翻译人员在做广播翻译时既要保证译文质量,做到译

文忠实于原文,又要努力做到译文的逻辑清晰、文字简洁、

表达准确、语法规范。例如,翻译新术语、简称并不是件

容易的事情,要遵守其原文内容和原则,并要根据情况通

过意译、音译、直译等方法细致地进行翻译。例如,“穆斯

林礼拜日”这个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直译的

话就变成了“穆斯林的星期日”,这样译文内容就大错特

错了,也是要贻笑大方的。而按照意译方法翻译的话,“穆

斯林的礼拜日”指的是穆斯林教徒向信奉的神行礼的日

子,而这个日子被称为“主麻日”,为每星期的第五天。所

以,“穆斯林礼拜日”可以翻译为“穆斯林的主麻日”,或

者在需要时也可以直接翻译为“星期五”,其意思内容就

准确无误了。另外如“减灾”这个词,如果直接按照汉语词

语字面意义进行翻译的话就变成“减掉灾难”的意思了,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怎么可能将其减少、抑或是将其减掉让

其没有发生呢?所以在做哈语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把灾

难损失降到最低”。这样,虽然句子冗长了一些,但内容表

达却准确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广播新闻稿件所反映的内

容包罗万象,所以在翻译时对专业术语、新兴名词、简称

的处理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译文,进而会直接影

响到宣传的效果。比如人名、地名等可以直接音译,而例

如“两级教育”、“三通”、“三个代表”等简称,由于这类

数目简称法在哈萨克语中是很少有的,所以在处理时需要

一个一个地意译。各民族语言本身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的这一规律普遍存在,所以

对于哈译汉中出现的一些汉化现象要避免、杜绝。

在翻译时不能仅注重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而

忽略了文化间的不同点,否则经常会导致译文在语意、

美感、风格上的流失。哈萨克族是语言最丰富的民族之

一,哈语中的谚语、成语、歇后语、顺口溜、警句等极其

丰富。如果能把这些哈萨克语中精练、形象而又体现哈

萨克民俗风情、文化风格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翻

译稿件中,则会达到语言流畅、贴切形象的效果。这样

准确、顺达的广播语言能够做到句句入耳,易于被听众

接受和记住,播音员自己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可以达

到锦上添花的节目播出效果。

为此,我们的广播翻译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读

文学作品,注重修辞、词汇、民间语言、格言、谚语等方

面的积累,这些对我们改进新闻翻译的风格,提高新闻

翻译水平很有帮助。

总之,翻译的内容在于知识的正确传达,而精髓则

在于语言的贴切表达。如何将译文用纯粹的母语准确表

达是对翻译者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翻译者所应达到的

最高境界。我们要把翻译的广播稿变成活生生的口语、

母语,增强广播节目的可听性。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

(本文编辑:刘逸帆)

Page 5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PROFESSIONAL STUDY┃业务研究

55

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作用徐红晓

摘 要:近年来,广播媒体因在突发事件中彰显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媒介

特征到喉舌属性,从责任意识到应急机制,再到突发事件报道不可缺失的人文关怀,对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作

用进行了透彻地论证和论述。

关键词:广播媒体 突发事件 独特作用

近年来,在“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

震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广播媒体反应神速、报道迅

捷,发挥着通讯中枢、心灵抚慰、知识普及、舆论引导

的特殊功能,显示出电视、报纸等媒体无可替代的独特

作用,以至于政府和社会对这一相对“弱势”、“不太看

好”的传统媒体刮目相看,广播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与

认知自身的媒体特性与独特优势。

一、在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体独特优势和作用的

发挥由媒介自身特性所决定

发生在2008年初的那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

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连日大雪和低温冰冻,致使河

南、湖南等省的多条高速公路严重堵塞,造成交通瘫

痪,电力设施被冻雪压毁,电力、通讯中断,数百万计的

司乘人员和受灾群众在严寒和饥饿中等待救助。河南、

湖南等省的广播媒体以及中央电台危难之时显身手,搭

建起空中强大的交通通讯指挥中心,电波传向四面八

方,指引救援人员给冰冻的受灾群众送来食品、水、油

料,更送来温暖的问候和战胜灾害的信心。在突发事件

的危急时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由于受传播手段、接

收渠道等的限制,其传播时效和舆论引导功效大打折

扣,痛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广播媒体则依靠自身传

播灵活、便捷、互动等优势,功能得到空前发挥,在突发

事件报道中“大显身手”。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为何

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出独特作用?笔者认为,从根源上

看,这是广播媒体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广播媒体最显著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速度快(即时性)。电子媒介可以在突发性新

闻事件发生时同步进行报道,在这一点上,广播比电视

更快捷。电视进行现场直播时必须配备各种录像录音

设备,还需要考虑灯光、音响等条件;而广播的直播却

极为方便,甚至一只话筒就能搞定。

2.传播范围广(跨空间性)。广播拥有电子媒介的优

势,穿透能力强,能够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把信息即时

地传到四面八方,其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为其他大众

媒介望尘莫及。

3.接收方便(易接受性)。对广播的接受不需要识

字能力,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而且

接收设备简单,易携带,车载广播更为便捷。

4.互动性强。广播媒体将线性传播发挥到了极致,

现场直播、两方通话、三方通话等传播方式极易实现,

而且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听众可以及时互动,越是紧急

状况、越是特殊时刻广播的互动性作用表现越出色。

所有以上的这些特点,都为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

展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二、在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体独特作用的发挥根

源和动力来自媒体自身的喉舌属性和责任意识

突发公共事件要么是重大自然灾害,要么是重大疫

情病情或者突发社会事件,无不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秩

序、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和政府高

度重视,新闻媒体也责无旁贷。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

拥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那么,这种优势能否在

危急时刻发挥出来呢,而且能否发挥得淋漓尽致?笔者

分析,广播媒体的属性与责任是两个关键因素。

我们知道,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

Page 5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业务研究┃PROFESSIONAL STUDY

56

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媒体应始终坚持对党负责和对

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视“党和人民都满意”为己任,并将

这一宗旨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新闻媒体不仅要

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

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同时也要关注民生,收集社情

民意,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所思、所想反映给党

和政府,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新闻媒体的属

性和职责要求在遇到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时,既要第一

时间把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爱传达到千家万户,同

时也要把灾区的受灾情况公开报道出来,以帮助党和政

府及时采取施救措施,积极挽救受困群众的生命和财

产。这是媒体的应尽之责,也是媒体的属性使然。

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灾

区数以万计的生命财产顷刻化为乌有,交通、电力和通

讯完全中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

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灾区群众伤亡到底怎样?财产损

失到哪种程度?需要哪些救助物资? 党中央、国务院急

需知道灾区最新情况,全国人民密切关注灾区最新情

况。在这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在其他媒体因客观情况

不便报道的时候,四川、重庆的广播媒体以及中央电台

记者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灾区一线采访报道,将灾区

的最新情况通过电波传遍神州大地,同时,通过电波将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坚强支持传递给处于

绝境中的灾区群众。这个时候,广播媒体充当的是党、

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所以,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无

论情况多么紧急和危险,无论距离是近还是远,广播媒

体的记者都要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

时间将最新情况报道出来,这是广播媒体义不容辞的

职责和使命。

三、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的逐步建立并日益完

善,令长于突发事件报道的广播媒体“如虎添翼”

突发事件往往不可预见而且社会危害大。广播媒

体要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行动快、报道准、效

果好,迅速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并抢占突发事件中的舆

论制高点,仅靠媒体的喉舌属性和社会责任还远远不

够,广播媒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和

完善,为突发事件报道出声势、出效果起到了很重要的

体制和机制保障作用。

近年来,面对新闻报道的越来越公开、透明和党委

政府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高度重视,中央电台和各省级、

省会城市广播媒体逐步探索并纷纷建立突发事件应急

报道机制、体制,以此提高广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报

道效果和能力。河南电台在做大做强新闻宣传和事业产

业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对媒体公信

力、知名度、影响力方面的强大提升作用,并从2005年

开始逐步建立了应急情况下重大宣传报道的快速反应

机制,专门成立了应急科,统筹负责突发事件的采访报

道事宜,确定由骨干记者编辑组成应急采访报道小组,

平时按部就班搞好日常采访报道工作,如遇突发事件

则能在最短时间内集合采访队伍、形成报道方案、奔

赴事发一线、后勤保障到位,保证整个采访报道有序进

行。在诸如“河南陕县矿难报道”、“冰冻自然灾害报

道”、“抗旱报道”、“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救助

小王冉”等突发事件的成功报道中,河南电台的应急报

道快速反应机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展示了广播

媒体在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广

播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但使广

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牢牢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而且

将这种独特作用发挥得更快、更大、更强。

四、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起到的通讯中枢、心

灵抚慰、知识普及、舆论引导作用独特而不可替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5·12”汶川特大地

震抗震救灾一线看望新闻媒体工作者时的一段话,至今

我们还记忆犹新:“在重大灾情的情况下,广播的作用

是非常大的,不管各种多媒体怎么发展,广播的作用是

别的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广播媒体

在突发事件中能发挥出独特作用,喉舌属性、社会责任

和快速反应报道机制促使广播媒体独特作用的发挥拥

有“思想”、“组织”等外力保障,那么,广播媒体在突发

事件中到底能发挥什么独特作用呢?笔者认为,不外乎

通讯中枢、心灵抚慰、知识普及、舆论引导等几个方面。

1.通讯中枢作用。地震台风、暴风暴雨、雷电冰雪等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顷刻间交通、电力和通讯中断,灾区

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时广播媒体搭建起了灾区与外界

联络的唯一“通讯中枢”,借助传播迅速、接收方便的媒

体优势,将灾区的受灾情况报道给“外界”的党委政府

和干部群众,并将党委政府的无限牵挂和施救措施传

送给灾区群众。在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广播媒体独有

(下转80页)

Page 5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DIA INDUSTRY┃产业

57

一、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原因分析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这

种文化现象一方面作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伴随

物而呈现出全世界的共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广告总是针

对特定的地域、人群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呈现出鲜

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广告面对的每一个消费

者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并生活的,这种特定的

文化环境赋予了消费者不同的文化性格。背景文化在语

言形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三个层面构造人的文化性

格,并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审美感受

和价值判断。广告要想对目标消费者产生实效传播,就

不得不深入研究广告受众的文化背景,发掘出深藏在一

个民族、一个地域内的文化基因。

一个人的文化性格由个人的语言形式、思维习惯和

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来构造,而一个群体、一个地域的整

体文化性格则由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形式、约

定并遵循的思维习惯和认可并信奉的价值观念来构造。

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引发了中西方广告创意中广告语言、

广告思维和广告伦理上的差异。

二、广告语言差异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元素,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逐渐积淀下许多使用习惯和接受标准,尤其是许多符号

之外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

的表达,广告语言则蕴涵或反映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所包

含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

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都对广告语言产生

作用,而那种能很好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广告语言往往更

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及原因分析杨 帆

摘 要: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广告作为社会新生代的文化形态更是深深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出国门,向国际品牌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品牌自身所根植土壤的地

域特征与国际化的大环境必然产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方广告创意的差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

者和业内人士开始关注这种由于文化基因不同而引起的差异,继而探讨如何正视差异带来的沟通和传达上的理解障碍,

引导中西方的广告创意走“国际品牌、本土认识”的道路,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互补。

关键词:广告差异 文化 思维 伦理

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中西方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产

生了许多在广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下面试做一比较。

中国的广告语言篇幅较长,表意性强;注重解说

词的声音造型;创作风格上讲求以情动人,从感性认

识出发。

比如:友之友牛奶广告中,一家三口在餐桌前喝着

友之友牛奶,父母的眼中满是对孩子的关切,三个人组

成一幅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广告语是“关注您家人的

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句广告语真挚动人,

感情的表露自然而朴素,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家庭的和乐

感觉。

西方的广告语言通常篇幅精短,说理性强;语言造

型上简洁而精练;强调精准的表达,广告语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比如:Begott奶油广告中,画面上首先出现一队陆续

走过草地的奶牛,接着又出现迎面走来的另一队奶牛,

这时出现广告语“奶油加工厂的交接班”,画外音是“我

们的奶油来自自然”。不难看出,这则广告的广告语着重

强调事实本来的面貌,需要观众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联想

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中国的广告语走螺旋式路线,讲究背景的交代和气

氛的烘托,最后切题。比如:雕牌牙膏《新妈妈》篇中,

用了大段的独白来叙述二人感情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接

下来才出现与产品相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

雕牌牙膏”。这样的表达非常切合中国广告语的表达特

征,先为整个广告的发展烘托出一种带有暗示性质的氛

围,然后观众将这种暗示转化成一种理解背景,最后获

得对产品的认识。

西方的广告语走直线型路线,在一瞬间将最精髓的

Page 5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产业┃MEDIA INDUSTRY

58

部分呈现出来,直切主题。比如:Store-byand保险公司的

广告中,一栋楼的二层某窗户不断扔出旧家具,正好落在

楼下一辆送旧家具的车上。搬家具的车开走后,一辆小汽

车停在了这个位置,忽然从那扇窗户里又扔出来一件旧

家具把小汽车砸得面目全非。这时出现广告语“Life is full

of surprise”(生活中充满了意外的事情)这句广告语一语

中的,将画面表达的关键意思用最精练的文字予以概括,

给观众一个最直接的获取广告信息的途径。

中国的广告语言常用正面虚设的手法,直接从产品

的功效或能产生的正向作用入手进行创意,将观众的理

解思路引导向一个积极、正面的角度。中国目前大多数

的广告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例如,洗发水的广告语会

强调使用此种洗发水可以带来的去屑、柔顺、滋养等功

效;药品广告会直接向观众传达使用此药品后身体健康

和心情愉悦的良好状态;洗衣粉广告则会着重强调洗衣

粉的去污能力。

西方的广告在语言上追求正话反说、直话曲说、言

此意彼的效果,注重语言的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

推理和联想,给观众留足思考的空间。

英国著名的Stella Artois啤酒广告在宣传品牌时,其

定位的核心点是保证很贵,以此来加深观众对产品质量

的信赖,反而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还有美国不粘

锅广告,只在画面上显示煎蛋在锅中逐渐成形的过程,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此锅的商标,画外音是:“这种最好

的不粘锅,只能粘住银石商标。”虽然在表达上转了一

个弯,使观众在理解上要进行思维的转换,但却能留下

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广告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

化的最高凝聚,更是人类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

也就是说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是文

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

素。思维方式不仅指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更是与每个时

代实践活动的对象、目标相一致的思维的内容与形式、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由一系列基本观念所规定和

制约的,被模式化了的思维的整体形式,是特定的思维

活动形式、方法和秩序的总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生存

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的不同,对问题的反应方式也就不

同,由此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引起

广告创意中西方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广告重视直觉思维。中国的先哲们早在几千年

前就提出了关于直觉思维的精辟论断。庄子认为,穷竭

思虑充其量不过是获得“小知”,而神秘直觉能获得“大

知”(即道体合一)。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是以“不

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著称的,是

以“顿悟成佛”为精髓的。由此可见,直觉思维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在广告创意中直觉思

维的运用也非常广泛。例如中国电信为了传达“电信沟

通,心意互通”这个理念,用了五个不同的生活片段:沟

通就是关怀(父与子篇),沟通就是爱(矿工相亲篇),

沟通就是分担(夫妻吵架篇),沟通就是理解(父与子

篇),沟通就是尊敬(老师与学生篇),很直接、明白地

传达了电信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理念。这些生活片段

的生活感和画面感非常强,不需要理性的思考,就可以

从广告中得到中国电信要传达的信息。这种方式既符

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符合中国受众的文化习

惯,在“传情达意”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西方广告重视逻辑思维,讲求概念的准确和思维的

理性。爱因斯坦在总结西方文化成就时曾说:“西方科

学成就应归功于两大因素,即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

辑和近代兴起的科学实验活动。”逻辑学在西方文化中

是一支耀眼的奇葩,逻辑思维则是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

位的思维方式。

同样是电信的广告,美国一则广告巧妙采用了一个

生活细节:打呵欠。一名男子走在街上不经意间打了一

个呵欠,不远处一个女子跟着也打了一个呵欠,接着一

个老人也受感染似的打了一个呵欠,更为有趣的是连老

人手中牵着的宠物狗也不例外地打了一个呵欠。当一时

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则广告要表达的意思时,一句文案道

破天机“Communicating Is Simple(沟通其实很简单)”。

打呵欠本是一种平常的生理现象,通过逻辑思维加工,

由个别引出一般,一个人打呵欠会感染周围的许多人,

甚至连动物也不会幸免,沟通就像打呵欠一样的简单。

要理解到广告的精髓必须经过逻辑思维去推理和联

想,这样的表达正是西方人思维方式的最好体现。

中国古代学问与西方学术相比最大的特色之一就

是“致用”原则。中国人潜心学问的最终目的不是建立

抽象的知识体系,而是为了追求知识和学问的结果——

实际的使用价值,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这种知识论

上的功利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实惠的功利主义价值

观。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比较容易

Page 5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MEDIA INDUSTRY┃产业

59

接受一种小恩小惠的、琐碎的、相对节俭和实利型的推

销宣传。

西方人探求世界最大的目的是好奇,他们有一种对

思维和理性的爱好,对智慧本身的热情,而不太注重学

术成果的功利价值。因而在广告的宣传上对产品的新技

术、新包装、使用的新体验比较注重。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尼康相机的平面广告,没有

任何说辞和夸张的画面技巧,仅仅是自信地将相机所有

的零件都解构在消费者面前,让人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产品的独特之处。从产品本身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了一

个发现和探索的途径,用事实说话。

中国人习惯于一种非逻辑的通感直接把握事物的

本质,这种具象性思维不需要对事物进行概念的提取和

抽象,只借助于对具体事物的整体性把握,从而获得一

种高于逻辑的直觉体验。因此,中国人更容易对一种非

抽象的经验事实发生兴趣,并直接推出判断。

西方人比较愿意进行希腊式永无止境的纯粹的概

念推理,这种理性的智慧冲击直接深入人们的内心,与

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生活逻辑相契合,从而产生一种从

未有过的感觉。

奥格威为劳斯莱斯所做的第一个广告用了719个字

讲了一个事实,没有一句类似“高雅的享受”这类夸张

的承诺,只有缜密严谨的介绍,但广告却获得了非常大

的成功。这正是契合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用理性、抽

象的概念来获得对某一产品和服务的认识。

中国的广告是一种直线思维,喜欢直奔主题。例如

洗衣粉广告中,中国往往走的是“幸福妈妈”的模式,通

过贤惠的妈妈洗的一叠干净漂亮的衣服来向大家推荐

某种洗衣粉的去污效果好。没有任何悬念,直接把观众

的注意力引导到产品本身来。

西方的广告讲求曲线思维,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同样是洗衣粉的广告,西方的创意是让两个小孩在山坡

雪地上打闹追逐,被追的孩子跑着跑着突然凭空摔倒。

镜头拉近,原来是他撞上了雪地里晾着的一张白床单。

这时候,画面右下角淡入产品的包装和名称。利用一层

又一层的暗示来接近产品,最后在揭晓结局的时候往往

可以给人惊讶的感觉,引人入胜。

四、广告伦理差异

由于各民族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

面有着差异,这些差异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逐渐内

化为一种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由于观念不同,

对事物的理解和反应方式也就不同,作为大众传媒手段

的广告一旦跨越了文化圈,就可能引发不同的价值和意

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一些看似极其微小的事情也可能导

致大相径庭的理解,尤其是在伦理范畴内的中西方差异

更应引起广告业内人士的关注。

中国人对家有着特殊的感情,极重视家族人伦,偏

爱情感广告。中国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仁”,中国社会结

构的基础是“家”,“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标示了中国人通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由格

物——修身以达到“仁”,并以此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

到小家与群体大家(国家)的理想统一。因此,国内一些

广告往往利用这一点来满足消费者在文化心理上的需

求,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徽高炉家酒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高炉家酒“情

满中秋、家好月圆”篇和“徽文化篇”广告给人的印象极

其深刻。高炉家酒的市场定位主要是象征着家的亲情,而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高炉家酒的市场定位非

常融合。画面选取远山和明月做背景,黄色的月亮象征着

安逸、祥和的氛围;“情满中秋,家好月圆”的广告语不仅

融合了中秋的意境,还巧妙地把产品的特征——家与团

圆的关系也融合进去,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共鸣;在产品

的外包装上取意于徽居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徽文化底蕴

是创作的源泉,整个背景的基调是清淡素雅的,符合徽

州民居黛瓦粉墙的风格。该广告没有停留在对产品本身

特质的表达,而是对产品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挖掘,很精心

地给“酒”赋予了一个“家”的更深刻的主题,在广大消费

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西方的广告创意强调的是个人的突出和冒尖,偏爱

英雄主义氛围的营造。从中世纪到近代再到现代,西方

世界始终在团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冲突和斗争。在西方,

个人主义是近代文化的主流,它是集团化生活下激起的

反抗,整个社会弥漫着尊重个人自由的气氛。作为西方

社会生活现象之一的广告当然无法摆脱与文化本身的粘

着关系,并受制于所属的民族文化。

例如耐克的广告,单是一句“Just Do It”(想做就做)

就似乎可以感觉到西方世界迎面刮来的强风。正是这股

时尚、反叛、进取和充分展示个性的劲风创造了耐克的

神话。可以说,耐克广告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

极致,它把品牌忠诚度演变成一种新的信仰,把运动明

星“神化”,使得耐克品牌不单是代表运动鞋,更代表体

Page 6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产业┃MEDIA INDUSTRY

60

育运动,代表运动文化,代表勇于挑战的运动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尚敬。因此,中国的广告文化偏重

尊敬,敬是自上而下的。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中国文化崇

尚尊敬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家庭偏大,亲属众多,相互

之间也容易产生猜忌,所以必须用礼法来维护秩序,子

辈视父母如严君,夫妻之间则相敬如宾。在中国的广告

中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尚敬的观念。

今日洋参保健品电视广告中,画面上由影星黄日华

扮演的儿子因为关心父亲的身体,给他买了整盒的今日

洋参,但可能因为平时慑于父亲的威严而与父亲的沟通

较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把洋参送给父亲,也不知

道对父亲说什么好。正当儿子小心、紧张地面对父亲紧

闭的房门练习说“爸爸,我爱你”时,房门突然打开了,露

出父亲惊讶而又迷惑不解的脸孔,儿子终于把洋参递到

父亲的面前,大胆地说:“爸爸,我爱你。”父亲的眼里闪

烁着激动的泪花。这则广告展现了中国家庭中,孩子对

父亲首先是敬,然后才是爱,广告片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中

的敬,达到了洋参不仅仅只是保健品,而且还是父子之

间传递“爱”的信物的广告效果。

西方广告与中国广告相比,更倚重“爱”的主题,爱

是平等的、不分高低和上下。这是因为西方家庭一般都

比较小,家人父子之间没有太多的礼仪约束,因而其亲

子夫妇相爱之情都大大方方地展现出来,不似中国人之

含蓄而蕴藉。

国外有一则Adalat Oros预防心血管病的药品广告:

画面上一个白发苍苍但是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和他年轻

漂亮的穿着婚纱的新婚妻子站在教堂的前面,脸上露

出自信迷人的笑容。广告语是“他比他期待的活得要

长。”这则广告利用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一老一少年龄

相差悬殊的两个人结为夫妇,略带调侃的广告语轻松而

又率真地传达了品牌的理念:“爱”使你珍惜健康,珍惜

生命!从自信的女士高昂的头和小老头狡黠的笑容,我

们分明看到爱与生命的较量。

五、如何看待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

引起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

上文提到的最为根本的背景文化差异之外还有商品的消

费环境、公众的文化层次、广告的发展阶段等社会原因。

这些原因不仅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且是客观的,在历史

中形成的,不会以人们的意志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既

然差异的存在是既定的事实,就要承认它的客观性,不

能忽视这种差异在广告创意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它直接

关系到传播效果,甚至是广告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西方的广告经过二战以来的六十多年时间的发展,

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经验,在广告创意上完美地整合了信息、娱乐、艺术三种

成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广告人在对待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创意思路上

既要摆脱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心态,也要克服对国外

模式的生搬硬套。科学的方法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

粕”,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差

异,以达到更好地为中国广告业服务的目的。正确的做

法应当是:认真学习国外的作品,仔细体会其思路是从

哪个角度切入,它组合或者转换了哪些旧的元素,它的

原创性是如何从生活中巧妙看到的,它的天生的戏剧性

是如何从产品元素上来发掘的。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

从中发现适合中国消费者接受习惯和能引起广大受众共

鸣的形式,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要有关于文化的正确认识:以文化全球化来取

代本土化只能导致本国文化特征的丧失;但过分强调文

化本土化,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容易滋长狭隘的文化

民族主义而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滞与退化。因此,注重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效利用。

六、如何利用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

万宝路的广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毋庸质疑的经典,

但万宝路香烟在香港却出现碰壁的情况,被称之为外

烟对民族心理的水土不服。由于香港人的文化心理和观

念,再加之纯商业的机制,使风度翩翩的绅士豪客成为

港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而不是囊中无物、不修边幅的西

部牛仔。所以,香港人对于牛仔的形象不认可,自然对万

宝路香烟的印象也会打折扣。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

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考虑别国文化背景

而导致宣传失效的案例,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孔府家酒以“家国”为宣传核

心的广告,就不被西方人所认可,产生不了在中国本土

所能引起的强烈共鸣。又如我们的广告中经常借助权威

的言论来证明自己的产品的可信程度,洁肤产品广告中

的“中华预防医学会鉴定”,牙膏广告中的“全国牙防组

认可”等,这类广告在西方市场很难有认同感。

从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由于跨文化差异而造成的

(下转66页)

Page 6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1

CAMPUS & PAGES┃学子专页

广播广告也可以有体验性

章 颖

摘 要:体验营销将重心放在消费者身上,从生活与情境出发,注重消费者的内心感受和个性需要,塑造感官体验及

思维认同,努力创造个人心境和事件的互动,借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体验式营销理论中,伯恩德·H·施

密特的战略经验模块(SEMs)系统地论述了体验式营销的五大模块,即感觉营销、感受营销、思维营销、行动营销、关系

营销。本文在战略经验模块的框架下,从虚拟体验和真实体验两个层面论述如何增强广播广告的听众体验性,同时促进

企业的商品销售和品牌塑造。

关键词:体验式营销 广播广告 体验性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1970年在《未来冲击》一书最

早将体验与经济产出联系起来。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经济生活发

展阶段。体验经济将重心放到了消费者身上,从生活与

情境出发,注重消费者的内心感受和个性需要,塑造感

官体验及思维认同,努力创造个人心境和事件的互动,

借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

体验式营销理论中,伯恩德·H·施密特在《体验式

营销》(1999)一书中提出的战略经验模块(SEMs)从心

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理论出发,描述了体验在人的心理

和行动层面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即体验式

营销的五大模块,亦即感觉营销、感受营销、思维营销、

行动营销、关系营销。

体验式营销理论被大量运用在体验中心设计、主

题商店设计、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以及线下促销和售

后服务之中。

但目前的广播广告中,缺乏对体验性的重视。目前

的广播广告大多流于平淡,缺乏创新性和记忆点,无法

营造耐人寻味的听众体验。目前的广播广告研究中,也

缺乏针对如何加强广播广告体验性的研究。

广播广告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广播同别的媒体

相比,还具有如下的明显优势:

1.具有想象空间。广播只用听觉传达信息,而电视

的直观画面反而使人的想象力受限。

2.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广播节目制作技术

较简单,制作成本低,方便进行直播。

3.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广播基本上都是以覆盖某一

——试论如何增强广播广告的体验性

块局部地区为主。同时,由于缺少全国性广播的竞争,

再加之广播节目制作技术较简单,不同地区之间的制作

水平差异不大,人们也倾向于收听地方性的广播。

所以本文以施密特体验营销的战略经验模块结构

为框架,结合广播的特性,从虚拟体验和真实体验这两

个纬度来谈如何增强广播广告的体验性。

一、广播广告的感觉营销

感觉营销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

立感官上的体验来营销。感觉营销的目的就是要迎合顾

客的五种感觉,从而给顾客美的享受或兴奋的心情。①广

播广告只能通过声音来传达感觉,而无法直接地展现产

品或品牌的Logo、外包装、色彩、触感、味觉等。但想象

力能够使人们在头脑中加工合成听觉所捕获的信息,形

成全方位的感觉。人们还具有通感的能力,能够将不同的

感官感受沟通起来,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

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因此,在广播广告中,我们应当尽量地使广告能够

多感官地给予消费者的感觉体验。

第一种方式是使用影响感官的形容词,尽量避免在广

播广告中使用单纯枯燥的词句,不妨加上一些形容词。

比第一种方式更好的办法是努力在广告中营造具

体的情境,使人们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这种体验。比如

说将“某某牌香水的味道好像一阵清新的风”改成“某

某牌香水的味道好像夏日清晨穿过露珠的第一缕风”,

这句话中并没有直接使用诉之嗅觉的形容词,而是通

过“夏日”、“清晨”、“露珠”等词营造出一种具体的情

Page 6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62

学子专页┃CAMPUS & PAGES

境,使人产生通感,从而更好地体验这种香水带来的感

觉。此外,一些模拟真实声音的音响和契合感觉的音乐

也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如品客薯片的广播广告就直接播

出咬下薯片所发出的一声声脆裂声,以这种直接的感官

刺激诱发消费者对品客薯片爽脆的体验。

因为广播广告的地域性,所以一些以联办节目和直播

热线形式出现的广告,可以带给消费者更真实的体验。

比如有的当地餐馆的广播广告中,通过与消费者的

热线或短信互动送餐券,消费者在互动中描绘餐馆的食

物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广告形式同企业已经录制好的

每日重复播出的广告相比,更具有真实性,听众更容易

把它当作一种真实的体验。同时,通过餐券,消费者可以

在餐馆实地体验,当他再次听到广告时,这种体验性就

会变得更加真实。

所以,当企业在广播上投放广告时,可以考虑这种

试用服务,尽量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产品带

给客户的感觉体验。

二、广播广告的感受营销

感受营销是通过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喜好

的体验进行营销。感受是感觉的更高层次,是把感觉同

感情相融合的一种升华。

在广播广告中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或音响,比如笑声、愉快的歌声等,或者在广告营造出

具体而真实的情感感受。比如,为一家宠物医院做广播

广告,可以在广告中通过人物焦虑的声音、小狗细微衰

弱的叫声、匆忙的关门声、急促的下楼梯声等营造出一

种紧张痛苦的情绪,到达宠物医院后将背景音乐变得轻

快,脚步变平缓、医生关心的问候、小狗活泼的叫声等

营造出一种安心愉快的情绪,使听众经历一种从紧张情

绪转化到愉快情绪的体验。当听众在以后经历这种紧张

情绪时,就容易联想起这家宠物医院。

广播广告可以通过互动性使听众感受到这种真实

层面的感受体验。比如,我们可以为一家巧克力企业设

计出如下的感受体验广告:在每一次15秒的常规性巧克

力广告之后,听众可以拨打广告热线,最先打进热线的

听众,电台可以当场帮忙接通这位听众的女友、爱人或

者暗恋对象的电话,让听众在电波中表白自己的深深爱

意,同时该巧克力企业会专程向她送出一大盒巧克力。

在这则互动广播广告中,不仅当事人有了一个很好的感

受体验,其他听众也陪同经历了一次比常规广告更真实

的感受体验。同时,因为每次广告的特殊性,消费者在

购买巧克力时说不定会忽然记起某次让他印象特别深

刻的表白,这种被感动的情感体验在消费者决策时会起

到关键的影响力。

三、广播广告的思维营销

思维营销能够启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顾客获

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对相关公司及产品重新

加以认识。在这种体验中,人们不仅在感觉或情感上产生

触动,而且在思维系统上开始卷入相关的信息。人们开始

不是被动地被影响,而是主动地感兴趣、思考和探究。

作为广告创作者,必须努力挖掘产品或服务中能够

引发人兴趣和思考的部分。在广播广告中,公益广告比

较适合和容易采用这种思维体验。

一则关于文明用语的公益广播广告就是这种类型

的广告。广告开头一个非常稚嫩的童声在问:“妈妈,妈

妈,我是你养大的吗?”顿时让听众心生疑惑,略有惊

讶,思维开始卷入这则广告。“可是爸爸说不是。我今天

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的花瓶,爸爸就说,狗娘养的,怎么

这么不小心。”这句出乎意料的话语回答了听众的疑问,

似乎给人猛然一击,并让人开始思索这种不文明的现

象。最后一句话“为了孩子,请文明用语”点出了这则广

告的主题。这就是一则很好的思维体验广告。

在广播广告中也可以通过互动式广告带给消费者

真实的思维体验。比如,就一家海鲜餐馆可以播出这样

的广告:“一种鱼有几种吃法?告诉我们你最具创意的

吃法,赢得免费海鲜大餐。详情请登录某某论坛。”听众

可以在相关的论坛中描述自己最具创意的吃法,再由听

众进行投票。通过这种互动广告,使得消费者积极投入

到思维体验中,引发消费者创造性思维,从而加深消费

者的体验性。

四、广播广告的行动营销

行动营销意在影响人们的身体体验、生活方式和相

互作用,是让顾客有这样的经历:与他们的身体有关;

长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他人接触后获得的

经历。②行动体验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这种

生活方式是由态度、信仰或思维在行为上的表现,但这

种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潜意识决定的,而不是有意

Page 6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3

CAMPUS & PAGES┃学子专页

图的行为。所以,广告主可以通过一系列广告运动或事

件营销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塑造人们的生活态度。

在广播广告中,广告不再是对产品的具体描述也不

再是仅仅营造某种情感的具体情境,而是宣扬一种生

活态度。如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动感地带的广告

语“我的地盘我做主”等就是一种行动营销,通过宣传

某种行动来形成这一品牌独特的生活态度,吸引处于叛

逆期和喜欢展现个性的年轻人。

广播广告中,为了让听众有更好的行动体验,单纯

的一句广告语显然是不够的。一个能让听众获得虚拟行

动体验的办法是讲故事。可以描述一些有关产品的品牌

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带给听众行动体验。

比如,要为某品牌的手机做广告,我们可以设计这

样的故事情节。一位女生在生日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

部某品牌的手机,但她不知道是谁送的。每天,手机在

下午5:20的时候会收到一条每日不同的充满爱意的短

信。每天的30秒广告都会讲这个故事的一个片段,念一

条短信,30天后这个故事的结局终于揭晓。听众通过这

种广告,可以了解到如何通过行动,向自己爱的人表示爱

意和关心。这种广告需要在30天内每天变动广告内容,

因此特别适合在广播中播出。

通过故事的方式,听众可以体验别人的经历,获得

一种虚拟的带入感。同时,广播也可以通过现场直播某

些促销活动,使人们获得更真实的行动体验。比如,在

某广场上举行啤酒节,广播电台可以在现场设置一个播

音台,向听众传播现场情况,同时邀请收音机前的听众

到广场来参加啤酒节,采访现场的观众等等。

五、广播广告的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包含上述四种营销方式的成分,把个人与

他理想中的自我、他人和文化联系了起来,是同一种更

广阔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相关联,从而建立起个人对

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进而形成一

个群体。③

在广播广告中,要让消费者体验这种关系,就要在

广告中表现产品与一种群体或者更大的社会背景相联

系,进而让人们体验得到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就成为

这种群体中的一部分。

比如,给某美容机构做广播广告,可以在广告中播

放这家美容机构主要顾客的生活宣言,同时透露这些顾

客的社会身份,如“又到了我们的美丽时间了。今天发

表宣言的VIP客户是陈小姐,28岁,外企白领。她的生活

宣言是:生活在于细节。让我们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15秒采访录音。”在广告中力图营造出该美容机构与这

类群体的关联性,从而使听众体验到,如果到该美容院

做护理,自己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是一个注重生

活的品位、注重细节和品质的人。

真实性体验一般来自线下的真实交流,但广播广告

可以成为辅助的手段。比如,在广告中允诺听众可以发

短信报名获得参加某品牌时尚派对的门票,并在事后的

广告中描述派对的情景,让参加的听众来谈谈感受,等

等,努力创造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消费者真实地接触某

种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而形成围绕在品牌之下的特

定群体,创造特定的群体文化和紧密的社会关系。

以上的这五种加强广播广告体验性的方式并不是

独立的,在体验式营销活动中,应当尽力创造混合式的

体验,从五种层次上创造顾客体验,营造一种整体体验

的效果。通过加强广播广告的体验性,不仅能够使消费

者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对于体验经济下的企业来

说,也是销售产品、推广服务,塑造品牌的一大利器。

(作者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刘逸帆)

注释①【美】伯恩德·H·施密特著、张愉等译:《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

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②【美】伯恩德·H·施密特著、张愉等译:《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

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③曾凌峰编著:《挑逗人们的购买欲望:体验式营销》,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4版,第74页。

参考文献1.[美]伯恩德·H·施密特著、张愉等译:《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出

版社,2001年版。

2.舒咏华、陈少华、鲍立泉:《新媒体与广告互动传播》,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曾凌峰编著:《挑逗人们的购买欲望:体验式营销》,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4年版。

4.汪东明:《从广播媒体的特点看广播广告的优势》,载《安徽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3期,第36-39页。

5.黄孟芳、乒乓:《试析热线广播广告存在的合理性》,载《新闻知

识》,2004年第4期,第36页。

6.杨叶青:《弱势媒体强势竞争——广播广告现状、经营特征及空

间》,载《中国广播》2007年第3期,第 页。

7.史鸿涛、张敏:《让声音插上想象的翅膀——浅析广播广告的创

意》,载《中国广播》2007年第1期,第39-41页。

8.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从广告主视角看2009年广播广告市

场特征、趋势与经营对策》,2009年6月,http://www.chinasigns.

cn/news/zxyw/200906/30273.html

Page 6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64

探讨·争鸣┃DEBATING

驻足回望近十多年来的文化景观,我们发现,情感

的变化已经赫然醒目。这种情感的变化在广播、电视、

广告、电影、流行音乐等领域中,正悄无声息又声势浩荡

地进行。说它悄无声息,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变化并没有

什么宣言、旗帜或纲领;说它声势浩荡,是因为这种变

化一触即发,迅速蔓延扩张,甚至不惜将之前的情感逐

出人们的意愿视野。

社会学者梅斯罗维奇在他的著作《后情感社会》

中,把这样的一种情感变化称为“后情感”(postemo-

tion)与“后情感主义”(postemotionalism)。在他看

来,“后情感社会”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全社会已经和正

在导向“一种新的束缚形式,在当代走向精心制作的情

感”。也就是说,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被文化产业普

遍地操纵了,“不仅认知性内容被操纵了,而且情感也被

文化产业操纵了,并且由此转换成为后情感。”在后情感

社会,后情感主义成了人们生活的一条基本原则。“后情

感主义是一种情感操纵,是指情感被自我和他者操纵

成为柔和的、机械性的、大量生产的然而又是压抑性的

快适伦理(ethic of nice-ness)。”“快适伦理”显现出后

情感社会的日常生活的伦理状况。它追求的不再是美、

审美、本真、纯粹等情感主义时代的“伦理”,而是强调

日常生活的快乐与舒适,即使是虚拟和包装的情感,只

要快适就好。

当前全球文化中已经形成“后情感”与“后情感主

义”潮流,从而呈现出一种“后情感”文化现象。这既是

一种“后情感文艺”,也是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后情感

文化”。以“后情感现象”为主要标志的新生活方式奔腾

而来,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即便是在崇尚个

性创造和形式实验的高雅文化领域也已暴露出踪迹。

后情感主义:能否成就媒介的盛世狂欢?李麟霖

摘 要:现代社会,传媒的力量无处不在。传媒在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受众

带来种种误导。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媒介在物质消费、情色消费、游戏消费方面大做文章,不惜采用夸张、变形、

煽情、刺激等手法吸引受众,从而达到高视听率、高发行量、高广告收入之目的。因此,对于媒介在后情感主义到来时的

狂欢,媒体从业人员理应保持警觉,也应该从商业化的迷雾中走出,回归正常理性,重建社会责任。

关键词:后情感主义 传媒现象 社会责任

“后情感”可以理解为一种替代、虚拟或构拟的

情感。在这个“后情感时代”,并非不要情感,而是需要

消解后再生的、被再度包装供观赏的情感;同时,“后

情感”中并非没有情感,而是在虚拟的情感中再生的情

感残片。作为一种虚拟的情感形态,“后情感”在当前

有其适合的表现方式,比如媒介开辟了大量休闲与娱

乐节目,公众也似乎早已与过去情感主义时代习惯的深

情“注视”告别,转而不停地“闪听”、“闪视”一幅幅快

速移动的听觉或者视觉碎片。这样大量的休闲与娱乐节

目,还涉及到一整套的商业运作机制,正是这些商业机

制操纵着这种私人化的情感问题,使它成为一种被包装

和操纵起来的消费品。而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是,能否

满足情感欲望上的愉悦和快适。人们不追问这种情感

的意义价值,商业机制也不会关心这一点。即便是这种

情感具有意义或者价值的潜质,商业也会从赢利的角度

对其进行包装,人们感兴趣的是经过商业包装后的情

感形象,奢华而空洞。这种文化情感是被架空了的物美

价廉的消费品。人们所需要的就是这种被包装起来的

情感,它易于把握,能迅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

们消遣的、炫目的情感形象。它是人们在商业社会中感

觉自身日益渺小的补偿性力量,正如崇高在康德那里是

优美的补偿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是从现实世界走

向了鲍德里亚所说的“符号世界”。我们的情感体验通

过媒介被商业生产经营控制着。这种情感被操纵的状

态是“后情感主义”的典型特征之一。它强调情感的快

适度,即使是被媒介虚拟、营造和包装的情感,也是着

意于快适就好。在这一社会镜像中,人们乐于在对媒介

的关注或参与中感受被营造和操纵的夸张情感。因为这

种极度快适的情感比人们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更能满

Page 6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5

DEBATING┃探讨·争鸣

足其对生活的想象性建构。真实,反而会让人们沉重得

难以承受。人们并不因它的虚幻去唾弃它,反而愿意被

这种“后情感”操纵,且乐在其中。情感被营造,就意味

着情感是受人控制和支配的。这与我们之前对情感的预

想出入很大。当然,从某种角度说,后情感也会塑造一

些高尚的形象——比如广播剧《缉毒先锋》中的光辉形

象、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主义等。但

是,这种“后情感”只是一种想象性的消费品,它往往不

会对人们的德性品质产生实质影响。人们有时越是消费

这些情感形象,就越是会变得平庸而萎靡。因为德性的

培养,需要努力和艰辛,而就目前的大众来说,更多的只

是要感官的快适。

客观地看,媒体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具有事业性

的一面,还具有商业属性。马克思早就指出“报纸是作

为舆论纸币流通的”,同时又是“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

业”。这恰好揭示了媒介具有社会和经济两重属性,媒

体除了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外,还具有经营性质,既然

是一个经营单位就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市场

与受众,是媒体经营的关键因素。经济效益在现代媒体

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普遍受到人们重视。汤姆森报业

集团的总裁肯耐·汤姆森更直言:“我们经营的是一个

生意集团,只不过碰巧是在做报纸的生意罢了。”意思很

明白,媒体在他眼中只不过是生意的一种,与其他生意

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媒体在赚钱的过程中始终体现

着自己的意识形态。现在看来,马克思讲的两重属性,

已扩展到多元发展的大众传播媒介上。广播、电视、报

纸、期刊、互联网都具有这两重属性,当代传媒业随着

社会的转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原来单一的事业属性现

在不可避免地赋予了企业属性。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

剑,媒体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运

行规则和利益原则,从发行量到收听、收视率,大家都

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于是,一些媒体颠倒了社会效益

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正常关系,为了赢利,以片面的娱

乐化争夺受众,利用人性的弱点,生产纵欲和狂欢的精

神鸦片。一方面,媒体满足最大受众群的共同“需求”,

刺激受众消费媒介产品,另一方面,媒介产品对受众消

费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受众的消费动力,有

时也会瓦解人们的精神世界。

追求高级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

特征,因为消费本身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

精神意义的。现代社会的消费更多是一种符号和身份的

象征。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基础上,

揭示了消费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认为随着日新月异

的技术进步,现代人越来越成为贪得无厌、永无止境的

消费狂。于是,现代传媒也积极围绕人们的消费欲望大

做文章:购物、娱乐、旅游、房产、汽车、服饰、美容、保

健、美食等等节目铺天盖地,如此广阔的传播范围、强

劲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度,有时甚至能形成虚无的但却

是媒体预设操纵的时尚消费风潮。这使受众在满目眩晕

之下,不断对高品位、高消费产品诉求,高涨的消费欲望

导致了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广告信息的刺激更是“坦率直白”。例如方便面电视

广告,以视觉触动受众嗅觉、味觉,面条、肉屑、葱料,缕

缕香气的数倍夸大,让人忽略了“以实物为准”的理解,

只求视觉和情感上的满足;媒体上出现的舒适典雅、几

近完美的家居图景,不仅勾起了受众的购房欲望,而且

在心里产生固执的选择参照,哪怕实景并不像媒体上展

示的那样完美。媒体对生活消费的信息挖掘,根植于生

活方式,又反作用于生活方式。媒体一味推销高消费、跟

风消费、盲目消费的内容,只会把人的情感、幸福、快乐

都化作世俗的商品符号,重塑人们对生命意义、生存价

值的理解,一切都带有商品色彩。有感于马克思的一句

话:“物的世界增值,同人的世界贬值成正比。”

今天,还有一些媒体走上了以纵欲为卖点的道路。

为了吸引受众,不健康的情色内容公然走上大众媒体。

2003年5月末,某电视台推出的另类天气预报栏目《星气

象》,引起哗然一片。节目中怂恿的无限幻想似乎掩盖了

气象信息本身。事实上,“美女经济”与“暧昧情色”已

成为太多大众媒体借以吸引受众眼球的泛滥招数,无奈

至极又不得不用。

人是情感的动物,除了亲情、友情、爱情之外,还

表现为喜欢、向往、怨愤、仇恨等,这些都是人们关注

的“兴奋点”。某些媒体正是利用了人的这种天性,使受

众陷入虚假感情的陷阱,通过操纵大众的感情消费,获

取纯粹商业上的利益。近几年,各级广播媒体都出现了

情感对话类节目,还有电视中数量递增的以婚恋为题材

的影视剧作品,这些无不在操纵着大众情感。很多时

候,在话筒前发问的一瞬间,那些“被解剖者们”可能

已经陷入感情的停滞而口是心非;在记者或主持人的引

导下,受众主动地跌入了“温柔陷阱”。

再说说现在正“时髦”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在很

大程度上满足了新闻的贴近性、时效性,增强了新闻的

Page 6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66

探讨·争鸣┃DEBATING

亲和力和感染力,它聚焦民情、反映民意,有助于“公共

领域”的建构。然而,如今的一些民生新闻已经渐渐走

进误区,程式化,刻板僵硬,没有纵深拓展,流于世俗、

庸俗、媚俗,走上了与“民生”精神相悖的道路,倒是给

受众找足了“乐子”,不过此时的媒体,倒有了“小广播

站”的味道。

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资源”。影响

力是一种控制能力,一方面,“后情感主义”策略并不

能长时间维系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另一方面,媒介产品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无论从自

身责任还是长远利益,媒体都应努力使自己从低俗、拜

物、调情的品位回归,真正收获受众的情感忠诚度,提

高传播内容的有用性,强化受众对媒体的价值认同,

这,才是媒体长期生存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逸帆)

文化冲突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广告的传播效果造成

很大的影响,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

对外广告传播中,应该考虑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心理

因素,对于那些在文化群体中很难得到认同的事物和观

念必须予以谨慎的对待。我们研究广告文化或者广告中

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其目的还是为了使广告更加有效地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任何不顾文化价值而只顾广告

本身的广告策略必将失败。

“国际品牌、本土认识”是一种解决跨文化差异的

有效途径,辩证地对待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是解决问

题的核心理念。“国际品牌、本土认识”既是广告策略问

题,也是一个文化对补,形成了人类广告文化的核心。一

个品牌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的时候,首先要考察目标市

场的文化背景和大众的接受习惯,再结合自己品牌的内

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品牌固有内涵体现和目标市

场的文化背景迎合中寻求平衡,将二者有机整合,力求产

生全新的视听感受。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一种对目标

市场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理解和尊重的信念,以这种信念

来指导整个广告策划和创意的过程。

在“国际品牌、本土认识”策略的指导下,出现了

很多国外品牌在本土传播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可口

可乐在中国进行市场的推广时,选取春节这一中华民

族的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将黄瓦红墙的闽南建筑,身穿

蓝色长衫的胖男孩,远方归来的游子,巨幅红布上斗大

的“福”字,可乐在杯中泛起的泡沫,以及同时叠化出

贴春联、烧菜肴、亲朋团聚的场面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构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农村风俗画,给每一个在电视

机前欢度良宵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正如法

国学者热拉尔·拉尼奥所说的,其全部目的就是使“大

规模生产的商品独特化,使商品带上被炫耀的和炫耀

性的形象。”

七、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对广告创意的要

求不仅是巧妙和生动,更重要的是对目标受众产生良好

的沟通效果,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创意的准确

性和针对性。文化始终贯穿并影响着创意的酝酿和实施

过程,因此对广告创意的中西方差异要提升到背景文化

差异的高度上来,重视差异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充

分利用差异创造更为有效的沟通。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

(本文编辑:刘逸帆)

参考文献1.高云芳:《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融合规律浅探》,载《北华大学学

报》,2001年第1期,第60~72页。2.胡晓云:《世界广告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

58~69页。3.李文龙 穆红:《广告案例实战——创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45~60页。4.卢泰勇 李世丁:《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年版,第110~135。5.冷松:《中外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载http://med ia.iwxo.con/

info/2005-10-25/84188-1.htm6.沈景春 林剑:《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载《汉江论坛》2004第1期,第

91~105页。7.孙慧英:《广告传播中的跨文化思考》,载《当代传播》2004第2期,

第49~68页。8.铁翠香 徐啸寒:《中西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体现》,载《当代传

播》,2003第1期,第45~50页。9.王健:《广告创意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36~59页。10.赵林《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载《人文杂志》2003第

4期,第79~110页。11.张品良:《经济全球化与广告传播的民族化》,载《当代传播》

2003第2期,第58~65页。12.Andre Laurent.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Western Conceptions

of Management. Internat iona l Stud 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13,no.1-2.1983.P75~96.

13.Linda Beamer,Iris Varn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81页。

14.Ir i s Varner. The Theoret ica l Foundat ion for Intercu ltura 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37,no.1.2000.

(上接60页)

Page 6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7

DEBATING┃探讨·争鸣

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

术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深化改革,信息产业结构

加速调整,这些因素使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正经受着历史

变革的重要转折。在复杂的经济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广

播媒体要适时抓住机会,探索科学发展的最优路径。作

为政府喉舌,广播媒体首先必须确保新闻宣传功能,在

做好主业的前提下,要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营利模式

的创新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何谓广播的营利模式

营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

的赖以营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广播媒体

二重属性中的产业属性要求其在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中

拥有自己的营利模式,即广播媒体赖以营利的商务结构

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营利模式分为自发的营利模式和

自觉的营利模式两种,前者是自发形成的,虽然营利,但

营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其营利模式具有隐蔽性、模糊

性,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营利模式,

是通过对营利实践的总结,对营利模式加以自觉调整和

设计而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

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就目前我国广播媒体发展的阶

段和实际来看,大部分是处于无营利模式状态,而少数

经济发达地区的广播媒体虽然在营利水平上有了较大幅

度的跨越,但是基本缺乏清晰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自发

营利模式。因此,实现我国广播媒体营利模式的创新,形

成适当稳定的自觉营利模式是我国广播媒体突破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广播媒体的营利模式创新

对一个企业营利模式的探讨有必要借助有效的分

析手段。我们在长期研究成功企业的营利模式时,归纳

科学发展:促进广播媒体营利模式创新于 晗 冯 雷

摘 要:在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丰富的今天,广播媒体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这要求广播媒体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路径。本文运用营利模式五要素分析了广播媒体在创新和设计营利模式时应

该遵循的原则、抓住的关键和注意的问题,并结合电台实例为广播媒体营利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广播 营利模式 五要素 创新

和总结了企业营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即:利

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几乎所有

企业的利润模式都是以某一个或两个要素为核心的各

要素不同形式的组合。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广播媒

体营利模式的分析和探索上,虽然广播作为大众媒体

无论产品还是售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构建自觉营

利模式的前提仍然是要从五个要素的分析入手。

1.利润源是指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和使

用者群体,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在传统的广播营利模式

中,广播媒体的利润源是广告主,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利

润源,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广

播媒体的广告客户规模在不断地被蚕食。而广播直播的

特点使许多电台成为医疗广告所青睐的首选媒体,导致

不少电台在广告收入构成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来自医

疗广告。然而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无论在经营层面还是

政策层面都给广播媒体带来了很高的风险。因此在创新

营利模式的过程中,在巩固已有广告客户的同时开发新

的利润源是当务之急。而较好的利润源的标准是:要有

足够的规模;要对利润源的需求和偏好有比较深的认识

和了解;同时在挖掘利润源时与竞争者比较而言有一定

的竞争优势。众所周知,广播是各种媒体中与受众沟通

最直接的,可以实现实时的互动。另外,广播的伴随性、

便携性和即时性也是其他媒体所不完全具备的。

综上,广播媒体潜在的利润源是稳定的受众资源,

以各种形式与受众建立充分而广泛的联系,并得到受众

的信任和关注是广播媒体营利模式创新的基础。

2.利润点是指企业可以赖以获取利润的产品或服

务。作为广播媒体,生产的是以新闻、资讯为主的广播

节目,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听众不用为收听广播而

付费。现阶段广播媒体的主要利润点是向广告主出售听

众的注意力。这也是当前我国广播媒体最主要的创收方

Page 6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68

探讨·争鸣┃DEBATING

式。但是广播媒体的利润点并不仅局限于此,作为政府

喉舌和百姓知音,它具有很多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社会

公信力和影响力,如果依托这种优势资源开展多元化经

营,必将转化成为更多具有价值的利润点。

例如:河北电台新闻广播开办了新广教育学校,开

设了播音主持等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还有的交通

广播参股出租车公司,旅游频率开办旅行社,农村频率

自办农用产品生产厂,建立农村听友俱乐部,向农民销

售种子化肥,以及近两年新兴的广播购物等,都是依

靠广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并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找到的

新的利润点。

另外,随着广播节目制作的专业化,制播分离也将

是广播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由此优秀广播节目也会成

为利润点。利用节目交易平台,可将广播节目出售给其他

广播电台、网站等,也可以制成CD等电子音像制品销售

给听众。而现阶段,我国广播媒体在节目交易上所实现

的收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造成了巨大的节目资源浪费。

优秀的广播节目还没有成为广播媒体的直接利润源。

总之,找到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并难以被复制的利润

点,是广播媒体营利模式创新的关键。

3.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以及吸

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利润而

采取的防范措施。简言之,利润杠杆是撬动“奶酪”为

我所有,利润屏障是保护“奶酪”不为他人所动。

在找到稳定的利润源和新的利润点以后,广播电台

更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营利,也

就是所谓的利润杠杆。以广播购物服务为例,首先电台

要选择真正质优价廉的商品,而且可以通过语言将该商

品的性能表述清楚。这就对商品的种类有了比较苛刻的

要求。另外在时段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收听

习惯和接受程度。上海是开办广播购物比较早的地区,

2006年即突破了4500万元的销售额。但也有听众反映,电

台把购物广告放在很多节目的最后五分钟,每个时段都

能听到这类广告,让大家很反感。最后,还要做好售后服

务,因为广播购物商品都是一般耐用消费品,售后服务显

得尤为重要,也是树立品牌赢得用户口碑的重要保证。

4.广播电台和其他企业竞争的最重要优势即媒体

的公信力、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这就是广播媒体的利润

屏障。因此,广播媒体在寻找新的营利模式时一定要有

选择地在能够结合自身优势的产业中实现多元化,而不

能盲目涉足自身不熟悉的领域。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

闻广播为例,依靠自己的公信力涉足教育领域,开办了新

广教育学校,并结合电台自身资源优势,开设了播音主

持等专业,由电台的知名主持人担任教师。目前学校的

生源稳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已经有望成为河北广播

电台新的营利增长点。该学校的成功条件是其他社会企

业所不具备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广播媒体保证自身利

润不被他人所动的利润屏障。

综上所述,行之有效的利润杠杆和不可复制的利润

屏障是广播媒体营利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5.利润家是企业内对企业如何赢利具有极强的敏

感和预见性的人。这一角色在广播媒体营利模式的构建

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我国广播媒体的经营者往往是从业

务骨干提拔上来的,大部分具有新闻记者的从业背景,

因此产业化运作经验相对缺乏,在开创新的营利模式时

思路不够清晰,眼界不够开阔。这也是导致我国广播媒

体在涉足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的原因之一。

总之,创新广播媒体的营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

个广播媒体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

现在利润家如何找到稳定的利润源和利润点,充分了解

客户需求和偏好,以行之有效的业务活动和服务为利润

杠杆,并将竞争者阻挡在利润屏障之外,以实现媒体资

源的价值最大化。

三、结束语

作为宣传喉舌的大众传播媒体,广播在体制上还

会受到很多政策限制,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彻底产业

化。多年的事业单位形态使广播电台内部的各项机制缺

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广播媒体在营利模式创新的

道路上难免遇到复杂的环境和诸多的困难,如投融资

渠道狭窄;项目审批环节复杂,效率低下;以至于错过

最好的商机。另外,电台内部冗员众多,却在产业经营上

没有可用之人,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

重重困难和挑战面前广播媒体不能甘愿成为弱势媒体,

应该另辟蹊径,迎难而上,寻找切实可行的新的营利模

式。相信广播媒体一定会找到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讲师)

(本文编辑:刘逸帆)

参考文献1.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0年版。

2. 董天策、汪睿婷:《内合外联:探寻广播多元发展之路》,载《中国广

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期。

Page 6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69

DEBATING┃探讨·争鸣

《政行风热线》节目的“三种境界”——关于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孟祥秋

摘 要:本文探讨广播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借鉴了王国维提出的艺术创作“三种境界”说,深入分析了行风热线类

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电台《政行风热线》节目几年来的创新举措,从机制保障、务实态度、敢于碰触难点敏感

问题等多方面,探讨了行风热线类节目创新的思路,提出应以建设性的思考、举措和方法解决问题,使行风热线类节目走

上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行风热线 创新

在众多门类的广播节目中,行风热线节目以其充分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受众,将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窗

口单位紧密联系起来,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于一体,

显示政府工作实效,在听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为

广播赢得了尊重,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节目形态和媒体

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媒体自身和政务环境

的不断变化,如何做大做强行风热线类节目,让它拥有

持久常新的生命力,这给广播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和思考。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十年来发展壮大的历程已经

说明,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创新是媒体永恒不变的课题,

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创新则是这一课题中的重点、难点。

王国维《人 间词 话》中提 出了著 名的“三 种 境

界”说:“‘昨 夜西风凋碧 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描绘了

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也是对人生奋斗的概述与

总括。回顾行风热线类节目一路走来、不断创新求变的

历程,展望它实践创新、谋求深化发展的未来,笔者认

为,不妨尝试借鉴“三种境界”说,来帮助我们冷静分析

和深入思考,并努力付诸行动。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行风热线类节目成功的开端,辉煌的十年

行风热线类节目十年前的“横空出世”,恰逢其

时。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行风热线》节目开播于

2003年,作为国内创办较早的行风热线类节目,和其他

省份的同类节目一样,也采取了政府职能部门走入直播

间与听众直接交流、受理电话投诉的主要形式;对于受

理的问题,除政策咨询类问题在直播节目中解答外,其

他问题在节目后由职能部门调查处理并向听众反馈。这

样的节目样式,今天看来虽然已经很普遍,但在当时,却

是一个新的尝试,将来自纪委和媒体两方面的监督作用

融为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读政策、传递信息,并

迅速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职能部门的重视。六年中,有

两万人次走进直播间,解决4000多件疑难问题,为群众

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这一组数字说明了它的成功

和辉煌。当然,这成功和辉煌的背后凝结着编播人员和

有关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很多努力和辛劳也许至今

不足为外人道。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愈演愈烈的

媒体大战中,行风热线类节目的样式是独一无二的,的

确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态势。

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民生、民情状况的不断变

化,行风热线类节目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各种问题:

如内容和形式受到局限,上线部门热情降低、被动参与

等,节目在围绕和服务大局、发掘综合功能方面的能量

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责任落实、规范运作、高效

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还相对缺乏,部分部门

上线节目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工作宣传、轻问题处

理,重汇报、轻交流的倾向。“热线”活力衰减,信息量

与可听性下降,节目流于琐碎,一些敏感尖锐的重大问

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都可能导致听众产生不信任

感,从而使节目出现“瓶颈”。这种种问题,既是政府转

Page 7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70

探讨·争鸣┃DEBATING

变职能,营造科学、民主、实效的政风行风过程中的阵

痛,也是听众期望值不断升高,媒体自身发展要求不断

超越自我的规律所在。怎样让“热线”继续“热”下去?

只有创新才是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遵循传播规律,动用一切可动用的手段,让媒体优势

通过行风热线类节目实现最大化

在广播界,可能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行风热线类节目

这样,形成全国统一、不可替代的品牌,也没有哪个节

目能像行风热线类节目这样,容纳如此丰富的广播元

素,把广播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从常规节目运作机制上,建立起了一套完备

的部门上线节目工作流程。其次,利用三个“三”的节目

元素,发挥《政行风热线》受理和监督功能,促成政府

工作大幅“提速”。省市县“三级收听”,节目中领导与基

层负责人及听众“三方通话”,受理问题最快三小时反

馈,这是目前吉林电台《政行风热线》节目的三个重要

元素。第三,针对一些节目中出现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嘉宾泛泛而谈、听众投诉问题过于琐碎、节目信息量与

吸引力下降的情况,加大节目策划力度,选择听众关心

的民生问题,配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纠风专项

治理确定的主题和社会热点、焦点、亮点问题,策划和

播出“政行风论坛”栏目,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

年,共播出了40余期。《吉林再现“卖粮难”》、《聚焦

2009我省大学生就业》、《酸甜苦辣说水保》、《中小企

业如何突破金融危机困局》、《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副厅

长范强谈吉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王卫东再谈长春

交通》、《“政行风”五一报告》等节目均引起了听众的

共鸣,多数节目热线火爆,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在日常节目的策划播出机制逐渐建成并完善的同

时,也为《政行风热线》走出直播间、吸引更多听众参与

节目、扩大节目影响力奠定了基础。2009年5月26日,由

吉林省政府纠风办、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政

行风热线市州行”首次户外直播活动在长春市双阳区成

功举办,围绕“请农民说话”主题进行了长达1小时40分

钟的现场直播。当地政府领导及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

直面数百位农民的公开咨询和投诉,受理问题83件,发

放“政行风热线咨询投诉卡”300张,当天活动中受理的

全部问题,在两周内全部办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机制是保障,务实是关键,行风热

线类节目的综合效应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

大提升

创新行风热线类节目,不断提升节目的综合效应,

是政府纠风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广播人新闻监督

实践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目前还有很多问

题已经显现,亟待解决。

目前,吉林电台《政行风热线》节目固定上线的已有

近50家省直政府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另外一些与群众

利益息息相关的部门如供水、燃气、学校、医院、公交、

铁路等系统还没有被吸纳进来,这对节目的长远发展

很不利。2009年8月,节目组经过努力,联手中国保险监

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策划了“保险专题月”活动,

邀请省内七大保险公司走进直播间,接受听众质询和

投诉,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与其他省份上线单位已达

到七八十家的情况相比,吉林《政行风热线》上线单位

的“扩容”目前还是一个难题。

在推动部门上线节目“三级收听”、“三方通话”的

基础上,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

落”,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在实际运作中,还

是不能避免小事易处理、大事不敢碰,问题涉及单一部

门反馈快、涉及部门职能交叉的事件则迟迟没有回音

等现象。怎样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下工夫,敢

于“碰硬”,处理一些社会影响面大,群众关注度高的

敏感,难点问题?恐怕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

里,行风热线类节目生存所要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由于上线频率高、产生厌倦心理,部分领导干部在

参加节目时显得随便、不注重公众形象,长期存在于政

府机关中的痼疾在节目中暴露出来。如面对公众交流能

力较差,业务掌握不熟练,与听众对话“官气”十足,受

理问题时强调部门立场;有的部门负责人在直播节目中

公开推卸责任,与群众发生争执,更是极大地影响了政

府形象。吉林电台《政行风热线》节目直播时,曾发生

过一起“不差钱儿”事件: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理赔部负

责人在回答听众要求赔偿问题的热线时,脱口而出一句

话,“我们公司不差钱儿,该赔则赔,可能你这个不该赔

呗……”引起了听众的强烈不满,连续几天该公司做节

目时,都有听众就此打进电话直接这样发问,“各位不

差钱儿的保险公司领导……”行风热线类节目做出了笑

Page 71: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71

DEBATING┃探讨·争鸣

当今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广播既不同于电视,

又与纸质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和优势。广播要想在竞争中适应和满足听众的需要,就

必须充分发挥广播媒介自身的优势。

一、“快”是广播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广播是以电波来传送信息的,“快”是广播的一大

特点和优势,这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通讯技术

借助多媒体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广播利用新

技术要立足于充分发挥“快”的特点和优势。报刊要经

过写稿、排版、印刷、发行等多个过程才能与读者见面,

比广播要慢许多;电视要摄像、编辑、剪接、制作后才

能与观众见面,它是一个对环境、设备、投入依赖性较

高的传媒,也远没有广播这样便捷;最便捷的广播只要

一通电话就可以发出报道了,发布的信息几乎可以和发

生的事件同时。

二、连线报道机动灵活

广播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异地连线播报。与

浅析广播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何 平 薛 峰

摘 要:广播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快”、互动性、伴随性强、现场直播、连线

报道、网络广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广播 媒体竞争 优势

报纸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与电视相比,广播可以在最

短的时间内插播或直播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

件;与网络相比,广播不受接收工具和空间的限制;与其

他所有媒体相比,广播更便于听众随时参与。汶川特大

地震发生后,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分几路奔赴四川抗

震抢险第一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采取以

电话直接连线播报为主的方式,通过电波向广大听众传

递信息,用现场录音报道的形式记录了解放军以及来自

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在近一个月的

抗震抢险报道中,记者们在完成连线报道的同时,还配

合中央电台、北京电台、四川电台等十几个台完成连线报

道,据不完全统计,异地连线播报的新闻就有500多条。

三、广播具有双向互动性、伴随性强的特点

广播具有双向互动性、伴随性强等优势,也是其他

媒体不可取代的。人际传播与交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最基本形式,人与人之间相互表达情感,交流外界信

息,都离不开人际传播。特别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

需要更为迫切,而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为这种交流提

话,不无讽刺意味。从目前来看,此类问题要想根除,也

将是一个漫长而任重道远的工程。

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哪一条都离不开创新。而创

新,离不开机制的保障,离不开务实的态度。只有坚持

完善行风热线类节目运作机制与建立政府纠风工作长

效机制相结合,注重实效,敢于碰触政府工作中长期存

在的难点和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推动源头上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举措和方法

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扎扎实实地办好节目,使

其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不断提升

行风热线类节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应。从这个

意义上说,创新这个永恒的课题,将在今后的节目运行

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我们正处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漫漫征程中,苦

苦求索着“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境界。我相信,富

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广播人,将紧密把握时代脉搏,紧

紧贴近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充分挖掘媒体的潜能,发

挥出最大的广播优势,在行风热线类节目的探索和实践

中,一路执著前行。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吕晓红)

Page 72: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72

探讨·争鸣┃DEBATING

供了理想平台,家中有电话就可参与。这种交流既有信

息的交流,也有话题的讨论,更有大受欢迎的晚间情感

类谈心节目。它使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拉近到了前所未有

的程度,广播真正走到了老百姓中间,实现了真正的双

向和多向互动交流,不仅拓宽和丰富了广播的社会内

容,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而且激发了活力。

广播是大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性媒体,是最能

适应在移动状态中接受信息的媒体。例如乘汽车、坐火

车、散步等,只要有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或打开手机的收

音功能,都可以毫无障碍地收听广播。它不但能起到沟

通的作用,同时更是一座小小的桥梁,架设在听众和主

持人之间。同电视、报纸等视觉媒体相比,广播这一特

性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同时也给了广播媒体的发展

机会,使广播这个非视觉性媒体有了巨大的发挥自己独

家优势的空间。

四、广播发挥音响的优势,能增强新闻的真实

性、“可视性”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最突出的优势及其独到之处

就在于音响。广播的录音报道往往比文字报道来得更

真切,更能调动受众的情绪,更能真实地传达新闻事件

的现场气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发生的新闻

事件。

前苏联广播专家巴宾科说过,录音报道是记者运

用广播手段重现某一事物的一种音响图画。这种音响

图画,能表现事物所处的环境,再现新闻现场的情景,

使报道更加真实,起到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作

用。广播新闻可以发挥声音之长,恰当地运用音响来反

映客观事实,使报道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新闻人物的

报道让新闻人物现身说法,使听众更加感到真实可信。

以再现客观世界各种声音为特征的新闻现场实况音响,

所产生的听觉效果远比文字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无穷

的魅力。

五、现场直播与现场活动的同步性,也是吸引

听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场直播是广播记者或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事件

发生的现场,即时访问、即时观察、即时解说、同步播出

的报道形式。直播是广播的一大优势。通过直播,听众

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实现受众对

新闻事件的近距离观察;借助短信等互动手段,听众可

以与直播嘉宾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使广播更贴近受众。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没有哪种方式能比现场直播更令受

众有身临其境、真实亲切的感受。现在我们运用的直播

形式基本是两种,一种是主持人在直播间,由现场记者

发回报道,介绍现场情况;另外一种是主持人在现场。

主持人精心准备的解说词加上现场情景的描述概括,会

给听众鲜明的现场画面感和身临其境感。对于听众来

说听觉上也更加生动真切。

另外,广播现场直播内容的扩充性、广阔的信息库

容,也为兼容多种播出手段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增强节

目的可听性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包括现场主持人的主

持、记者的远距离报道、现场嘉宾访谈、录音回放、电话

采访甚至短信平台和网络视讯系统的运用等,这些手段

的兼收并用为广播现场直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六、网络音视频手段的介入,从根本上弥补了传

统广播的不足:不仅闻其声,更能见其人

网络广播是21世纪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鲜

事物。广播与网络传播优势相结合是媒体发展的重要

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10套广播节目已实现

在线直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

纵横》等270多个重点节目实现在线点播。当然,广播不

是电视,广播节目视频化也不是将所有的广播节目都做

成视频播出。目前,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已经选择部分收

听率高、互动性强、在受众中有一定影响的节目,利用网

络视频手段,进行音视频的同步直播,使受众可以一睹

主持人的“庐山真面目”,与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广播节目视频化是广播与网络传播优势相结合后

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对传统广播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为

传统广播提供了一个展示能量的新空间和新平台。其目

的是借助网络多媒体特性,弥补广播单一依靠声音传播

的不足,通过“有声有影”的视频手段,扩大广播节目的

影响,放大广播优势。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白国良)

Page 73: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CAO'S VIEWPOINT┃老曹一席谈

73

记者的提问,是新闻采访的中心环节。个别访问、

开座谈会、参加记者招待会,都要提问。提问的目的是

获取信息。如果一个提问,没有问出一点新东西,那就

意味着提问失败。

除了记者偶遇突发事件,现场即兴采访提问外,其

余大部分采访,记者提问都可以做充分的准备。意大

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来京之前,光是提问

她就准备了两周时间,先是列出100个问题,后筛选为

50个,再后筛选为20个,到北京后又经筛选,最后剩10个

问题。每个问题都很有个性而且信息含量特别大。例如,

她问的第一个问题:“你们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还

能挂多久?”这个看似尖锐的问题,实际是想了解我们党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邓小平按照《关于建国

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准确地谈了毛泽东的功和

过,谈了毛泽东思想是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

智慧的结晶。法拉奇所提10个问题,都得到了圆满回答,

她满载而归。提问,有准备无准备,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某年轻记者采访电影演员姜文。问:“姜文先生,听说您

最近又拍了一部电影?”答:“是的,叫《本命年》。”记者

又问:“什么叫本命年?”姜说:“连这你都不知道,还采

什么访!”姜文说完转身走了,不接受采访了。这就是无

准备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一位老记者到上海采访一位参加过“五

四”运动的老先生。老先生住在医院,躺在病床上。

护士通报后,老先生说:“采访可以,但我只能说一句

话。”护士将老先生的意思告诉了记者,记者说:“让我

进去吧,他不会只说一句的。”记者来到老先生病床前,

问候之后的第一个问题是:“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游

行的时候,您跑丢了一只皮鞋,这双鞋是您新买的,您

当时特心疼。”老先生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并坐了起来,

说:“连这事你都知道。好,咱们接着谈。”于是,两人谈

了两个小时,采访成功。这就是有准备的提问。

以上两例,无准备的提问,采访失败;有准备的提

新闻实用业务系列谈之三

记 者 的 提 问曹仁义

问,采访成功。 两例共同说明记者提问的重要性。

记者提问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开放型问

题,仅提示某一个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

发挥随便说,也就是比较宽泛的大问题;另一类是闭合

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也

就是专门有所指的小问题。

不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也不论是即兴的现场提

问还是有准备的专访提问,提问时记者都要遵守三条原

则,注意十条技巧。

要遵守的三条原则是:

1.礼貌原则。记者提问时或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

语,体现出文明礼貌来,不要用粗俗的词语;要落落大

方,不要猥琐小气;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文雅;

要尊重他人,入乡随俗。

2.平等原则。只要对方是公民,哪怕是犯了错误的

公民,甚至是监狱里的犯人,他与记者之间在人格上都

是平等的关系,提问或交谈时,都要尊重对方的人格,

使用平等语气,不使被访者感到你是在居高临下的质

问。同样,如果被访问者身份显赫,是一国总统,他与记

者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关系。记者提问或与他交谈时也

要使用平等的语气,不要觉得自己地位低下,做出过于

谦卑的点头哈腰动作。

3.热情原则。提问或交谈中,记者要始终保持热

情态度。对方的回答不切题或者扯远了时,记者应热

情而自然地加以引导,而不要显出不耐烦。记者要注意

营造亲切的交谈气氛,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掏材

料”、“公事公办”。

以上这三条原则和下面要讲的提问技巧,也完全适

用于主持人在演播室对嘉宾的提问。

提问技巧,我归纳了十条:

第一,要问得准确。所谓准确,就是便于被访者回

答。一般情况下,不要使被访者为难。

第二,以闭合型问题为主,适当结合归结性的开放

Page 74: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老曹一席谈┃CAO'S VIEWPOINT

74

型问题。采访开始,不宜问开放型问题。谈到一个段落

时,问开放型问题,可有利于谈话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但一开始就问开放型问题,对方容易谈得宽泛或无实质

性内容。某记者在采访刚从汶川地震灾区归来的志愿者

时,第一句就问:“感觉怎么样?”对方一愣,觉得不好

回答,停了一会儿,说:“很激动。”这个回答有点不着边

际。什么事让你很激动?你激动什么?不能怪被访者,而

是记者的提问太突兀、太不着边际了。

第三,提问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的可开门见山问

正题,比如记者已经熟悉的采访对象;有的可先问问一

般情况或聊聊家常,比如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互不

认识,先聊聊,营造一个融洽的气氛;还有的可用互相

讨论的办法,把话题展开……等等。

第四,不要明知故问。问题的答案,记者已经知晓,

却还要提出这个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这种提问,不

仅是在做无用功,而且也会叫人觉得记者无知。例如,

北京残奥会期间,某记者采访中国残奥代表团团长王

新宪。这位记者的提问,总的看还可以,但其中有一个

问题是:“残疾运动员训练时的付出要比健全人运动员

大吧?”王回答:“那当然。”这个提问,就是明知故问。

有时候,在特定情绪和环境下,明知故问可以理解,也

不致影响整个采访的质量。在抗震救灾报道中,一位记

者采访在简易房屋内恢复上课的小学生们。她问:“孩

子们,复课了,高兴吗?”小学生们一起大声回答:“高

兴!”像这种明知故问就没什么不可,孩子们的回答表

现了自己的心情,也活跃了节目的气氛。可是,这位记者

紧接着又问:“为什么?”把孩子们问愣了,谁也不知道

怎么回答。是啊,不是告诉你“复课了,高兴”嘛,怎么还

问“为什么”?像这种明知故问就完全是多余的了。

第五,一次提一个问题为宜。如果一次提两个或多

个问题,被访者回答了一个,可能疏忽另外的问题。在

电视上看嘉宾访谈类节目,常看到这种情况:主持人一

次问了两个问题,嘉宾用了十来分钟很周密地回答了头

一个问题之后,问主持人:“你刚才问的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他集中精力思考和回答第一个问题,忘了第二

个问题,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回答之后,再提第二个问题,就不会有这种忘题情况发

生。

第六,提问时记者说话不要太多,更不要自问自答,

炫耀自己,置被访者于无话可说的境地。广播电视作品

中,这种情况比较多。某电视台记者有一年采访人大会

开幕式,当时李鹏任总理。李鹏同志做完政府工作报告

后,他想采访李鹏同志,做一个新闻特写。经同意后,

他向李鹏同志提问:“您刚才报告中讲反腐倡廉一段,

代表们鼓掌长达一分多钟,我理解这段话意义有三,一

是……二是……三是……李鹏同志,您认为呢?”“你都

说了,我还说什么呢?”李鹏同志起身走了。还有一位电

视记者前年采访重庆大旱,他来到郊区菜地一边看一边

和菜农交谈。菜农顺手拔起一棵旱死的倭瓜秧。记者

便对这棵秧发起议论来:“真是旱得厉害,要是在往年

不旱的时候,这么大的秧,一拔都能带出倭瓜来了。”菜

农哈哈大笑,说:“倭瓜结在秧上,不在地下。你说的那

是土豆。”这位记者说话太多,露了怯。另有一些记者提

问之后,喜欢自己先说说对这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然后

让对方认可。有人把这种做法叫诱导式,有人戏称这种

做法为“请君入瓮”。这种做法有喧宾夺主之嫌,不可

取。

第七,让被访者讲完话,没讲完时,记者不要抢话。

广播电视作品中,记者提问和与对方交谈,常常要作为

内容的一部分播出去。受众听到或看到记者、主持人抢

话,感觉是记者、主持人没礼貌。有时被访者正说得起

劲,记者突然说“我插一句啊”,一下子打断了人家的思

路;有时被访者正完整地叙述一件事,主持人突然质疑

一句“这不可能吧”?显得很不尊重人。

第八,要尽量少提那种只用一个词“是”或“不

是”,来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属于印证性的问题,多数

答案记者已知。如果需要受众了解,当然可以问一下,对

方回答后,节目内容显得圆满。但如果也是以搜集情况

为目的的采访,就不要多问这种印证性问题,因为这种

问题问完之后,得不到信息。

第九,要尽量 少问那 种只表明情 绪的问题。例

如“你激动不激动?”“你高兴不高兴?”这类问题即使

对方回答你了,你得到信息也少之又少;如果你就一件

全民振奋的事,比如申奥成功,你采访了上百人,你总是

问“你激动不激动”这类问题,最后你收获的信息就衰

减为零。当然,特定的环境下,这种表明情绪的问题也可

以问一下,此点前面已讲过。

第十,要尊重个人隐私和习俗,不该问的不要问。

(作者系中国广电协会专家组成员、高级编辑)

Page 75: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75

GRASS-ROOT STATIONS┃交流

地方新闻台如何巧用新闻资源那日斯 范 青

摘 要: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本文从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巧用新闻信

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入手,阐述了地方广播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巧用新闻资源,做好

做强新闻广播。

关键词:新闻资源 包头新闻广播

作为地市级新闻广播如何巧用新闻资源,尊重新闻

规律与原则,为广大听众烹制一桌精美的新闻大餐,借

此想和各位同仁探讨。

巧用新闻信息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是新闻媒介所拥

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

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作为主流媒

体的电台新闻广播,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党和政府的声

音,关注民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是我们天然的新闻

线索集散地,文山会海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新闻资源,这

为我们获取各类新闻信息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中我们能挖掘有价值的新闻。2007年全国稀土会在

包头召开,包头电台记者除报道会议议程外,发现本次

会议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国稀土行业的价格问题,进一步

深入采访,采写了“中国稀土有了定价权”的新闻报道。

此报道除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重点节目《新闻

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外,还获得了2007年度内蒙古广

播奖一等奖。每年召开的全国和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

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里边也有着丰富的新

闻线索,记者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涉及民生、百姓关注的

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

能。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集纳性思维方式挖掘新

闻,就会发现,旗县区有新闻、社区有新闻、农牧区有新

闻,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有新闻。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

像汶川特大地震、冰雪灾害等,我们没有被动只转中央

媒体一种声音,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中央媒体延伸不到的

地方。中央媒体是点对面的对接,地方媒体应是点对点

对接,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具体。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

尝试。比如2008年初南方遭遇冰雪灾害,包头电台推出

6小时元宵节特别节目《和爱在一起》直播活动,分为三

个篇章:温暖篇、祝福篇、团圆篇。在第一篇里我们首先

报道了包头铁路和煤炭部门昼夜会战抢运煤炭,支援南

方受灾省份,接着连线了受灾最严重的湖南省的郴州电

台,拉近了灾区与我们的距离,市民积极与我们互动捐

款捐物,不到一小时捐款捐物达5万多元。为了将活动做

得更立体,我们没有只局限于包头本地,在团圆篇里,将

视角延伸到有民族特色的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的呼和浩

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看看那里的蒙汉民族如何

欢度元宵节。整组节目既有人文关怀,又有民族地域特

色,不仅锻炼了队伍,也开阔了我们办节目的思路。

巧用新闻环境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是新闻媒介所

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

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

作为地市级媒体在环境资源方面有优势也有劣势。中

央电台与省级电台,一个顶天掌握全国以至全世界最好

的环境资源,另一个汇集了整个地区的优势资源。有一

句话说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土的、地域的信息

更受听众欢迎。我们地方台不能顶天但我们可以立地。

你做天上的视野开阔,我们专注做地域的、本土的、个

性的,同时还可以揽天上的月亮,让“日月同辉”为我所

用,及时将最新最快的国际、国内新闻资源通过多种手

段与本土的新闻资源嫁接起来。如前一阶段发生的甲型

H1N1型流感的报道,我们的新闻是这样连接的:本市的

疫情情况——市政府采取的防范措施和预防疫情的小

常识——国内疫情最新通报——国际疫情状况。整组

新闻既有最新的疫情通报又有人文关怀,有文字也有

电话连线,听觉效果也很好,像一位老朋友第一时间将

Page 76: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76

交流┃GRASS-ROOT STATIONS

他所知道的情况告知你,从根本上建构起和谐的媒体

与受众关系。关注身边热点也是设计整组新闻板块最

重要的一环,位置根据整组节目内容来定。前头中间尾

部都可以,热点问题要有别于国家台,受资源限制搞大

选题不切合实际,人员素质专家水准也无法与国家台相

比。地市级电台新闻广播是当地主流媒体,对国家和地

域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信息占有量有绝

对优势,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为受众服务。近几年,包头

在公用事业、住宅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保护走在全国

同等城市的前面,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批文

明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

进城市”等称号。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2008年包

头市首次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全国仅有的“赛汗塔拉城

中草原”,这在包头人大立法史上是第一次。以此为话

题,我们在主要新闻节目里解读《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

草原保护条例》,将条例中关键词挑选出来与听众进行

互动,使包头的百姓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城市感到

自豪,也更加关心爱护包头这座美丽的城市。“赛汗塔

拉城中草原”成为包头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

巧用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媒介资源是新闻媒介自身

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

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2009年6月18日是中国

广播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广播联盟成立,为全国的联盟

电台互通信息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地方媒体除了充分利

用广播媒介资源外,还应将触角延伸到其他领域,如:

电视、报纸及新华社等媒介。包头日报社、包头电台、

包头电视台成立了“同城媒体”,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5·12汶川特大地震,作为地方媒体如何报道?中央电台

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报道,地方媒体要抓地域特色,

包头电台新闻广播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成都台、都江堰

台、德阳台、绵阳台,用电话连线的方式将灾区受灾情况

直播给广大听众,让包头听众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

同时电话连线包头参与救援的情况,在广大听众情绪高

涨的时候,包头电台四套频率联动,搞了一场大型赈灾

募捐直播活动,现场募得现金124万元,场面壮观感人。

我们频率每年搞大型社会活动三到五场,从年初开始策

划,根据全年的特点来设计活动,力求新颖独特,影响

力大。让听众留下难忘记忆的活动有:包头市首届魅力

社区评选,包头市十大酒店评选,包头市首届万人相亲

会,包头市少儿故事大王比赛。所有的活动我们不是独

家搞,而是借助电视报纸为我们造声势,以包头市首届

魅力社区的评选为例,此项活动历时两个多月,从基层

推荐80多个社区入围角逐,在综合了听众短信投票、热

线投票、专家评审、百姓评议、记者探访等多方面意见

后,最终评出六个特色社区,三个魅力社区。为了将活

动推向高潮,我们又精心策划组织了“包头市首届魅力

社区”评选活动电视颁奖晚会,包头电视台全程录制播

出,社会反响很大。活动除扩大频率影响外,办活动的

过程也是新闻资源的二次挖掘过程,将资源有效再利

用,名篇佳作就此产生。

巧用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是新闻媒介的受

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但对新闻传播

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

会公众,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吸引力依此存在。随

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社区文化成为时尚文

化,千姿百态的生活状态在社区得到充分体现,加强社

区新闻也是扩大受众资源的有效途径,我台年轻记者

的培养就是从社区记者开始的,效果很好。如前一阶段

本市一位彩民用三元钱买了一张体育彩票,中800万元

大奖,大家议论纷纷。本台得到这条信息后及时引导,

放在话题新闻里进行讨论:如果你有800万元你会怎么

做?有人说建一所希望小学,有的说周游世界,总之五

花八门。经过讨论听众的思维也清晰起来,一夜暴富只

是偶然,勤劳致富是我们人生的正确选择,靠劳动结出

的果实才能品出甘甜。经过全频率采编播人员的共同努

力,我们在资源的利用、节目的设计与编排上,力求广纳

信息巧妙编排,提出:第一时间第一新闻。频率化运作

两年多来,我们频率的节目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台

四套频率节目排名,新闻频率有五档节目进入前十名,

九档节目进入前二十名。频率化运作为我们办新闻广播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频率更加注重公益的推广、名

牌栏目的推广、频率特色的推广,同时对频率的龙头作

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用两年多的时间按专业广

播的模式对新闻频率的结构布局和资源进行了重新整

合,塑造全新频率形象,决定打新闻牌,精办专题和文

艺节目,构建了一条大容量、时效强、立体式新闻传播通

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逸帆)

Page 77: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77

GRASS-ROOT STATIONS┃交流

对农节目如何转型升级曹玲玲

摘 要:本文分析了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农村听众群体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对农节目如何适应新的

形势、实现转型升级这一问题。通过拓展内容生产、转移关注视角、加强人文关怀等阐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新型农民 对农节目 转型升级

对农广播节目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

传阵地。在全社会合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

下,对农节目如何转型升级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重

要课题。对农节目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把节目定位在春播

秋耕、农业指导上已远远不够。以浙江嘉兴为例,作为

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城市,嘉兴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战略目标锁定在: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传统农业向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传统民居向农村新社区发展,传统

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645个,带动农户77万户,建成产业化基

地95万亩,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元。近年来,嘉兴百

万农民培训工程共培训农业劳动力40万人次,劳动力转

移培训60万人次,占全市适龄劳动力的80%。新农村建

设促进农村人口的构成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农村

主体人群对对农广播节目呈现新的需求。因此,对农广

播节目如何适应新的需求,这是对农节目需要积极探索

的。本文结合嘉兴广播电视总台对农广播的实践,谈谈

对对农节目转型升级的认识和体会。

一、农业产业化需要对农节目更具科学性、实用性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促进农业和相关人口向现代农

业新型主体即新农民转变,迫切需要对农广播节目为其

提供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掌握的种养、加工、

营销乃至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等更具专业性、前瞻性、科

学性、实用性的信息咨询服务。

每个地区总会有自己的优势产业,结合本地的产业

特色,介绍高效、生态的种养殖技术、农业科技攻关和

示范推广项目,这些既有实用性又有引导性的内容是对

农节目的主要选题。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的《阿秀嫂的

家常话》是一档服务“三农”的对农广播节目。节目主

持人“阿秀嫂”以拉家常的形式和农民朋友谈心,谈农

民身边事,说农民心里话,帮农民解难题。节目开播7年

多来,“阿秀嫂”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农民的自家人。

据统计,2007年全年播出的365组节目中,有近三分之一

的稿件涉及现代农业生产内容。例如《禇大姐甜瓜叫得

响》说的是一位姓禇的种瓜妇女为自己生产的甜瓜注册

了“禇大姐”商标,成立甜瓜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的事。

《生猪住进“小区”里》、《新埭“新三宝”,芦笋前景不

得了》、《爱花爱出了财富,养鱼变成了明星》、《利用产

业优势,开辟增收渠道》、《外出“淘金”路》等,都是向

农民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鲜事。

随着农村听众阶层的分化和收听心理的变化,他

们对节目需求发生了变化,迫切希望对农广播节目突破

原来“传统农业”、“小农业”的狭义框框,跟踪当地相

关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和信息

服务,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对策指导。

2007年,生猪市场价格一路高扬,为保障市场供给,国

家出台政策积极扶持养猪业发展。这既为养猪大市的嘉

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提供了良机,同时又给各地如何

有效治理养殖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出了难题。于是《阿

秀嫂的家常话》节目记者通过走村入户的深入采访和调

查,用大量的事例和具体故事,对“肉要吃,猪要养,环

境保护更莫忘”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细致、

生动地分析和引导。农民的现身说法和典型引导具有较

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性,节目播出后广受听众好评。

实践证明,如果节目内容能够在指导农业增收、引

导农民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能够结

合农时播出,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也更受

农民的欢迎。客观地说,对农节目的对象性相当强,养

猪的农民对种菜技术不感兴趣,养对虾的农民对养鸡

的市场行情也不见得关心,这就需要记者深入了解“三

农”实情,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节目内容,同时也要

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增加服务面,在保证重点的同时兼

顾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Page 78: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78

交流┃GRASS-ROOT STATIONS

二、城乡一体化需要对农节目更具生活化、时

代性

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传统的仅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对农节目,所指向的目标受众

已经大量流失。“农民”的内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他

们更多的不再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只是生

活在农村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快速地走向社

区化和城镇化。因此,对农广播节目应该从单一的“生

产视角”,转向更加关注全面的“生活视角”,使其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与广大农民及其他农居人口提

高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包

括环保、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

加快向农村延伸,这些都给对农广播节目提供了丰富素

材。2006年,嘉兴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快

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建立农民信箱系统,打造“百里休

闲长廊”,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也随之发生

了很大变化。《阿秀嫂的家常话》节目记者通过做客凤

桥镇三星村,夜访了既种水果又开设“农家乐”的多种经

营户,还采访了利用“农民信箱”做生意的水果经纪人,

以及在家办厂、成功创业的失地农民,这些报道都直观

地反映了嘉兴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另外《医疗保险

我也来参加》、《4万垃圾桶让垃圾遍地成为历史》、《公

交车通到村里来》、《村里文化活动室人气旺》、《社区

卫生服务真方便》等不少反映新农村、新变化的节目,

不仅展示了新农村农民的生活,对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

念、生活方式也起到了引导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听众的休闲意识也在增

强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只从广播当中获取信息,同时

也希望通过收听节目来娱乐身心。于是《阿秀嫂的家常

话》注重从生活中找这样的题材,如《农村大妈唱响农

家幸福曲》、《村嫂玩转照相机》等反映新农民丰富文

化生活;《非法游医信不得》,善意提醒农民不要上当;

针对少数农民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制作了《都是麻将

惹的祸》、《迁坟风波》、《真实的谎言》、《奶奶该由谁

来养》,引导农民群众认识自身的不文明行为,并进行善

意的提醒和批评。节目组还与嘉兴市南湖区司法局联办

了一档《阿秀嫂给你说法》节目,内容都是针对农民生

活中经常碰到的法律问题,如家庭暴力、经济纠纷、邻里

纠纷、赡养纠纷、劳资纠纷等,选择农村生活中的真实

事件,结合使用的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对话、小品

等形式普及法律常识。

三、农村弱势群体需要对农节目更具人文关怀

社会经济发展使农村人口发生前所未有的流动和

结构的变化。据统计,到2007年底,嘉兴市共有外来人

员180万人,占嘉兴户籍人口的一半以上,成为浙江省外

来人员比例最高的地区。这个庞大的外来人群,大部分

居住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他们随之带来了就业、医疗、

子女教育、情感等方面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

否,直接关系到这一群体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

发展。外来人员是对农广播不容忽视的受众群,这个人

群也是最需要关怀、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外来人员在文化水平、创业能力等方面相对处于弱

势,迫切需要对农广播节目对其潜在的需求进行引导。

2006年嘉兴广电总台对农广播开办了《异乡新嘉园》节

目,这是一档专对外来人员的对象性节目,栏目为来嘉

兴寻梦的朋友打造就业、维权、倾诉的平台。

新嘉兴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创业故事各种各

样。《异乡新嘉园》的“新嘉兴人故事”栏目就像是一部

真实的青春励志系列广播剧,一个个故事感动、激励着

广大的新嘉兴人在嘉兴奋斗、拼搏。

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基本以低技术劳动、流动就业

为主,工资水平偏低、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子女教育、住

房、权益保障等方面碰到种种困难,他们处于城市生活

边缘,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和精神压

力。他们比城市居民对广播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更高。因

此《异乡新嘉园》用真情聆听农民工的心声,用爱心向他

们伸出援助之手。一位来自安徽的听众打来电话说自己

在嘉善某物业公司做保安,因为要求一位业主按规定停

车,被对方纠集数人打伤住院,对方还拒绝承担责任。

接到电话后,节目组马上赶赴嘉善了解情况,并从魏塘

派出所证实了此事,当天节目就此事展开讨论。节目播

出后,迫于舆论压力,打人者赔付了一千多元的医药费外

加误工费,还做了书面道歉。

情感问题一直是外来人员的盲区,因此,能够满足

其情感需求的节目特别受欢迎。《异乡新嘉园》节目每周

五、六开设了“婚恋俱乐部”,每当热线开通,听众电话不

断,节目成了外来人员空中交友,诉说情感烦恼的平台。

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动平台。广播节目不仅要将

关注点定位在社会转型时期大量出现的弱势群体,选

Page 79: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DOCUMENTS┃记录

79

取他们真、善、美的动人故事为内容,呼唤社会真情;

更重要的是,通过节目搭建起互助平台,用媒介行动诠

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农村生活进入多元化、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

天,作为对农节目必须关注农村听众收听需求的变化,

及时刷新自己的节目内容。从一般信息到实用信息,从

传统信息到休闲信息,从提供信息到互动帮忙,只有随

时了解听众的动向,才能准确把握节目的走向。

(作者:浙江省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对话意义深远,宣传创新到位

马清水

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

的“自选动作”,2009年4月7日至12日,德州市委书记、市

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及多

位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别通过德州新闻网,与广大网友

进行在线交流,回答网友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16场

在线交流活动中,德州新闻网在线交流平台累计访问量

达到15万人次,网友累计跟帖提问3500多条,市领导回

答问题近500个。这是德州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实践活

动中积极探索,听民声聚民智的创新之举。作为市级主

流媒体,4月份至今,德州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认真

策划,把握导向,创新性地完成了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

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一、“面对面”地交流,心与心地对话,活动受到

广泛关注,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

长,网民的声音越来越成为代表社会舆论、民情、民意

的重要部分。

在2009年3月份召开的德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雷建国要求,开展学习实践

活动,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

础上,发挥优势,借鉴先进经验,形成一系列富有鲜明地方

特色、行业特色、发展特色的“自选动作”,增强活动的效

果。市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正是一次这样的有益尝试。

4月7日晚,市委书记首先与网友在线交流。当晚,网

友提出各类问题、建议、意见近千条。雷建国书记现场

回答了53个网友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重大政策和市

委的重要决策部署进行了解析。8日晚,市委副书记、市

——德州市领导与网友交流活动宣传报道的体会

长吴翠云走进德州新闻网直播间,征求广大群众对学习

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两个小时的交流活动中,现

场气氛热烈,网友提出了近800个问题、建议、意见。9日

至12日,14位副书记、常委、副市长分别在预定的时间上

线,与网友进行交流。

市领导耐心解答,展示为民、亲民、爱民形象,有关

方面认真解决问题,活动取得很大成功。对网友关注的

德州市经济文化发展、城建、环保、教育等重大政策和市

委的重要决策部署,书记、市长进行了认真的解析。对事

关群众利益的就业、上学、就医、劳动保险问题,领导们

解释到位、具体,有的随即得到解决。一位网友问到大学

转系费的问题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马上责成有关

人员与当事学校联系,并于当晚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线交

流结束后,对网友提出当时未能答复或者一时难解决的

问题,有关方面继续给予认真解决,并及时在网络公布,

广播等媒体也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得到群众的好评。

二、策划到位,宣传到位,为交流活动提供舆论

保障和支持

对于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专

门召开宣传协调会进行部署。为做好在线交流宣传报道,

电台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专门的宣传策划会,由总编辑直

接指挥、调度,选定骨干记者、编辑,确定了宣传报道方

案,主要包括对活动的提前宣传预热,时政新闻、民生新

闻不同角度报道,新闻频率栏目及时全方位宣传、跟进,

报道活动情况与追踪报道问题解决相结合,在做好本地

宣传的同时,积极向上级台供稿、做好外宣工作,等等。

4月7日开始的两个多月时间,各项宣传报道紧张有

Page 80: OPE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 卷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1 OPENING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RADIO卷首语 我的亲历 王晓晖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

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记录┃DOCUMENTS

80

序、分阶段进行。一是对活动进行预热宣传。《德州新

闻》对领导上线时间及时预告,新闻频率相关节目有意

识地对温家宝总理及南方省市有关领导与网友交流等

背景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二是新闻报道及时到

位。《德州新闻》将播出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及

时播发新闻,采用特写、评论等报道方式,结合开设的

《记者视线》专栏,全方位报道交流情况。《民生新闻》

多次整档节目播发交流情况及交流问题,对社会各界

与百姓的反应持续进行报道。另外,新闻频率《新闻全

接触》节目、整点新闻也从不同侧面报道网友交流的相

关情况。三是进一步对网友交流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了

一系列的追踪报道。四是报道中注意与各家媒体互相配

合,形成宣传合力。在市委宣传部门统一组织下,与电视

台、报纸、新闻网站共享资源,共同研究新闻报道方案,

互相宣传兄弟媒体的报道情况,形成宣传整体优势。

三、突出特色,力求创新,努力提高广播宣传的

舆论引导力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

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次活动报道中,围

绕着努力发挥特色和优势、应对媒体之间的竞争,广播

也进行了必要的探索。首先,通过领导访谈、各阶层群

众采访,大量采用录音报道形式,突出广播特色。其次,

利用采访快、编辑制作快、播出快的特点,记者加班写

作,多次抢在第一时间播出。第三,深度挖掘,进行一系

列的延伸性报道。对网友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当场解决

的部分,及时报道群众反应,对后续解决或者较难解决

的,如城建问题,市区垃圾处理场改造、农村市场建设

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的开展等等,追踪报道

并深度分析症结所在。对网友交流方式,就部分网友将

这种形式制度化、长期化的建议进行及时分析,结合网

络发展与网民快速增长的现实,提出记者观点。通过与

网友交流宣传,对新形势下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决策

方式、关注民生的深刻内涵进行反思。第四,利用广播

电视新媒体,在广播网站上及时报道活动情况,同时开

通论坛,部分网友在广播电视网站进行互动交流,网管

及时引导,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吕晓红)

的“通讯中枢”对于帮助政府尽快掌握灾情进行紧急救

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心灵抚慰作用。重大突发事件和灾情发生后,灾区

群众身心受到较大摧残和伤害,精神紧张、敏感而脆弱,

急需心灵的抚慰和疗伤,广播媒体依靠其他媒体无法做

到的信息传输平台,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关心和关注,以

及希望灾民要坚强面对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等信息,及

时传递到广大灾民,让他们坚定应有的信心。这样的心灵

抚慰能有效医治灾害造成的创伤,尽快战胜灾害。

3.知识普及作用。灾害发生后,如何防灾减灾,社会

各界格外关注,而且,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医疗卫生防疫

知识也是媒体急需向灾区群众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广

播媒体利用新闻、专题等节目播发减灾防灾和卫生防疫

的知识信息,不但时机最佳而且效果也最为明显。

4.舆论引导作用。灾情突发之后,广播媒体在充分

发挥通讯中枢、心灵抚慰和知识普及作用的同时,通过

新闻宣传报道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也是其十分重要的

作用。灾区的受灾情况、伤亡人数,政府的救援措施等

都需要广播媒体及时向外界报道,最为重要的是,灾害

之后也是谣言四起的时候,这时需要广播媒体发布政府

部门的权威信息进行辟谣,以真实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保

持正确导向。

五、广播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往往引发

公众对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事件信息的极度渴求。广

播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突发事件真相,发布“澄清性

新闻”和权威信息,来满足政府和民众对信息的双重需

求。同时,在具体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避免“适度恐

慌”和“表达过度”。这既是宣传艺术,也能够提高报道

的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广播媒的功效。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各种灾难、悲剧和伤

亡,广播媒体在报道中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

念,对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的表达要特别细心、谨

慎,要处处体现出关心、同情,尽快详细通报救助方案、

具体措施和目前的工作进展,鼓励公众勇敢而理性地面

对灾难和悲剧。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本文编辑:刘逸帆)

(上接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