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17
PCP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1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 E-mail [email protected]

Upload: taiwan-community-living-consortium

Post on 15-Jan-2015

1.807 views

Category:

Health & Medicine


13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0年10月27日德蘭啟智中心主辦社區居住實務工作坊--如何導入PCP? 之【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由晨曦發展中心陳寶珠主任主講

TRANSCRIPT

Page 1: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 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1

如果我沒有夢想,我不可能有美好的人生。

怎樣將毛毛蟲的人生轉變成蝴蝶呢?

講員:陳寶珠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晨曦發展中心 主任E-mail : [email protected]

Page 2: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每天

五年以後 ?

Page 3: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支持概念第一次的接觸與使用

2004年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服務研討會(Dr.Robert L Schalock) ,支持需求的概念導入了成年心智障礙者的服務領域。

2004年在一群熱心社區居住工作者的推動下,內政部訂定<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試辦計畫>

支持的種子開始發芽

Page 4: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2005年運用 SIS評估的開始

2005 年 11 月 SIS中文版出版改變長期以能力訓練為主軸的評估方式仍跳不出想將評估工具當做課程綱要的困境總想在一本冊子裡找到服務對象的目標擬定的目標總是片段,看不到終點SIS 與 ISP有何關係呢?

Page 5: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思考上的衝擊:機構的定位在哪裡

5

服務對象與機構的關係是什麼? 「服務」的意涵是什麼?會是永遠在準備中的陷阱? 服務對象每天來機構的目的是什麼? 5 年、 10年過去了,服務對象有何改變? 如果服務對象有個人想望的目標需要被支持, ISP目標與機構每日的活動內容是否有直接的關係?(機構提供的活動對他的想望有何意義?)

社區的資源在哪裡?個人原生家庭是否重視個人想望的生活?是否能扮演支持的角色?

Page 6: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改變」會讓組織呈現混亂狀態 2009住盟推動用 PCP來規劃心智障礙者個人想望的生活,服務目標的擬定與機構提供服務的方式再次受到衝擊。

改變過程是混亂的、痛苦的,但服務對象的目標卻是越來越顯明、越人性化,似乎可以看到服務對象經過幾年後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組織要謹記住這樣的原則: 唯一可以確定的未來, 是未來將是高度的不確定。 唯一不變的將來, 是將來必將更快速、更激烈的改變。

Page 7: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以個人為本位的規畫( PCP)

包含三個階段 產生個人未來的願景 (Creating a vision) ( 可先說明個人興趣、希望、夢想,可用相片、圖畫放在剪貼簿上來傳達、說明個人未來想要的、期待的生活 )

做出計畫 (Making a plan)執行計畫 (Implementing the plan)

Page 8: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 -以個人為中心的規劃

8

Pcp 是一個過程:幫助服務使用者及其家人為其計畫未來的過程( to plan with a person - not for them )

是一個具結構性、價值觀分享與討論的過程,焦點放在服務使用者的天賦 (gifts) 、優勢( strengths )、喜好( preferences )、興趣( interests )、期待( desires )、夢想( dreams )

建立在「融合」( inclusion )的價值觀,看一個成年心智障礙者想要融入社區中扮演想望的角色,會需要哪些支持?

Page 9: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以個人為中心的規劃

9

幫助服務使用者思考:目前生活中什麼是重要的?未來美好的生活會是怎樣的情景?

計畫應建立個人的支持圈,及包含在他生活中對他很重要的人

確認可能增進融入社區 /且可執行的「機會」 發展個人達到目標需要的「技能」 經由團隊的努力,將個人的願景轉換到現實的計畫

Page 10: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 規劃過程

10

人員參與:包含 一位中立、沒有偏見的引談員( a trained facilit

ator ),可以清楚的引導參與者瞭解個人需要及對未來的期待,經腦力激盪,創造其可能性。

記錄:分享過程的記錄者( recorder)、家長( 屬 ) 、專業人員及重要親友。

何時規劃: 個人生命中的任何時間,在個人重要轉銜時刻更顯得重要。

Page 11: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11

Life picture

Preferences and Choices你還想要做的選擇有哪些?喜歡的事 /可改變的事

Work/day activity有哪些工

作 /活動會令人更滿意的?工作價值感

Physical/Behavioral Health為促進社區融合,哪些健康與行為要再增進?醫療選擇與使用

Home你想要的家是怎樣的?居家生活的狀況?參與家事機會的提升

參與家事個人隱私空間

Respect還可以發展哪些有價值的社區角色?怎樣能讓人稱讚?怎樣讓自己有成就?個人貢獻

Places想像你還想哪些地方?做什麼?進出社區場所

Competence哪些技能可以再發展,以提升融入社區的可能?社區能力

Relationships可以再增進或發展的人際關係?對喜歡與不喜歡的人

參考自 Person-centered planning made easy ( Steve Holburn , Anne gordon & Peter Vietze )

Page 12: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規劃步驟

12

1.回顧個人檔案:分享個人背景、重要事件、醫療 議題、重要關係 ..等2.回顧在環境中的趨勢:確定有可能影響個人焦點 生活的進行事件。

3.分享未來願景:通過集思廣益,建立個人的景願。4. 確認可能的限制/障礙和機會:讓理想變為現實。 5. 確認策略:實踐願景的行動步驟。 6.啟動:確定可以在短期內完成的行動步驟 7. 確認需要提供的服務:以進一步滿足個人需要。

Page 13: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執行上的困難中立、沒有偏見的引談員需要訓練家長 ( 屬 )從沒有被問過 / 想過對子女可以有這樣的期待

要家長 ( 屬 )放手在一旁陪伴,減少對子女的保護,是不容易的事。

家長 ( 屬 ) 不想改變現況家長 ( 屬 ) 不想參與子女目標的行動計畫高密度支持之服務使用者不容易表達個人的想望

13

Page 14: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PCP執行上的困難 ( 續 )社區資源仍然不足規劃過程很花時間權威的角色不易去除行動計畫將會是支持者的挑戰:個別化作息的時間增多,團體式的作息時間減少

機構原設計的活動內容需要依照服務對象的需要去修改

組織制度與規範要隨著需要修改14

Page 15: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個人參與 PCP 可能的反應缺乏經驗缺乏信任溝通限制取悅權威害怕已經滿足

15

Page 16: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16

PCP 要大家「換個腦袋思考」請不要再說:「對不起!我們機構和社區無法提供這樣的服務」

現在要說:「這是合理且正向的目標,讓我們一起想想看要如何讓目標實現?」

Page 17: pcp的導入與運用策略

謝謝聆聽!要跟上腳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