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wu 版 “ 最才的女 ” 杨绛逝世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

1
RENWU 人物 6 RENWU 2016 年 6 月 2 日 星期四 编辑/版式:谭 E-mail:[email protected] 杨绛 (1911-2016年)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名的作家,戏 剧家、翻译家,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 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 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 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 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 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 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样:“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 气,不肯依附贵人。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 道 。” 她 不 求 名 位 , 一 生 只 靠 写 作 谋 生 。 从 2001 年 起 , 杨 绛 将 个人及钱钟书稿费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累计已达 2000多万元。 张充和 (1914-2015年) 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 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著名汉学家、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傅汉思的夫人。 1949年,她随丈夫到美国,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 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 一生,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代表作有《桃花鱼》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浪花集》《多情人不老》 等。 早在三十年代,张充和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她在书法、 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享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 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被誉为“当代小楷第 一人”。她一生醉心艺术,却始终保持着老派文人游于艺的态 度,书法、诗词都是写了就写了,随写随丢,从未想过要结集 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她曾说,“我 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 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 张兆和 (1910-2003年)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张充和的姐姐,“合肥四 姐妹”中排行第三。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 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 张兆和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费家的二 小》《小 还 的 悲 哀》《湖 畔》《招 弟 和 她 的 马》 等 , 曾 任 北 京 师 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张兆和的小说创作量少质优,她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以及心 理的刻画上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贡献。张兆和小说的清新素 朴风格足以与沈从文媲美,与后起的萧红,构成了描写儿童寂 寞主题的重镇。有人评价张兆和的小说“风格颇具京派,在自 然的纯粹与童心的真趣中徜徉,捕捉那生命的本色与美的忧 伤。那一份对年少情愁的特殊体验,那一份对青春爱恨的适意 感知,独具旖旎温婉的风致与意蕴,犹如荷香一缕,清幽无 限。” 冰心 (1900-1999年) 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中国诗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其 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 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之后她创作了《斯人独 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1921 年,她出版小说集《超 人》、诗集《繁星》等;1929 年至 1933 年,她不仅创作了《分》《南 归》《冬儿姑娘》等作品,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 知》;1980 年 6 月,她年近八旬,身体状况不佳,但她仍坚持创作, 发表小说《空巢》《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年近九旬时发 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在散文方 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还有《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 《伏枥杂记》等。 冰心是一个有风骨、有爱心、有感情的人。她曾直言,要 讴歌“理想的”,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1938 年,抗战期间,她在昆明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为当时 苦难中的学生送去知识的温暖;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先后为家 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 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著名作家巴金曾表示“希 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星 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张爱玲 (1920-1995年) 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张爱玲系 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 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 (字廷众)、母黄素琼 (字逸梵)。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 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 以研究,代表作品有 《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 玫瑰与白玫瑰》等。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 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 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张爱玲文 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 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 凉。其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 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法。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 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1961 年,夏志清发表其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发掘并论 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 位,影响深远,尤其对张爱玲倍加推崇。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 予张爱玲的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他甚至认为张爱玲的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凌叔华 (1900-1990年) 她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 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她学养丰厚、文才 画禀皆长,她的才情及艺术实践,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重 要的篇章。 凌叔华善画,被宫廷画家缪素筠收为弟子,辜鸿铭曾教过 她英语与古诗词。1925年1月,凌叔华在《现代评论》周刊发 表短篇小说《酒后》,因描写女性心理细腻大胆而一举成名。 之后,接连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不少小说,被鲁迅称为发 祥于《现代评论》的作家。1947年,凌叔华与丈夫陈源(陈 西滢)赴法国,后在英国定居。1956年后在新加坡南洋大 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文学。凌叔华还与绘画 艺术结缘尤长尤深,是一位出色的中国画艺术家。她的书画艺 术传承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之精神,传情达意,自然天成。侨 居海外期间,凌叔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藏画展,有较大影 响。 凌叔华的小说,无论是与冯沅君、丁玲、白薇等追求个性 解放的“新女性派”的创作相比,还是对照冰心、苏雪林、庐 隐等“闺秀”派作品看,都有着明晰的特点,因而也有人称之 为“新闺秀派”。 鲁迅曾评价:“凌叔华的小说使我们看见和 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 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朱光潜先生曾对凌叔华 的绘画艺术给予过这样的评价:“在这里我所认识的是一个继 承元明诸大家的文人画师,在向往古典的规模法度之中,流露 她所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她的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 诗人心灵中荡漾涵泳的自然。” 林徽因 (1904-1955年) 原 名 林 徽 音 , 福 建 闽 县 (今 福 州) 人 , 出 生 于 浙 江 杭 州 。 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著名设计师、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 任妻子。 20世纪 30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 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 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 代表作 《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 等。其 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出身名门,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不仅有美丽的外 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才华横 溢的诗人,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 与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成为后世道不 完说不尽的传奇。 吕碧城 (1883-1943年) 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 1903年,吕碧城任《大公报》第一个女编辑,成为中国 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开创中国新 闻界先河。1904年,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师范学 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 中国史上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 执掌校政先例。吕碧城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 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1912年 3月,吕碧城受聘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成为中 国史上女子任此高职的第一人。1928年,吕碧城参加世界动 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 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 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先锋。吕碧城的诗词 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 生很大的影响。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词学 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 女词人”。她还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是诗人、政论 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 20年间,中国文坛、女 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 城”的一大景观。 萧红 (1911-1942年)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33年,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 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在东北引起了很 大轰动,受到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萧红的代表作有 《呼兰河传》、《生死场》 等,她的 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 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 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以她特 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鲁迅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 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 的时间早得多”。 鲁迅还评价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写的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 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 和新鲜。”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 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没有在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 忽’。《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 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石评梅 (1902-1928年) 原名汝壁,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 贞,自取笔名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 石评梅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 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 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 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 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 《涛语》、《偶然草》 两个集子。 石评梅才气过人,经历坎坷。她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 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也表现得脆 弱和哀苦;但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 和社会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满着柔弱女性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 真理的执著精神。她与“五四健将”高君宇之间曲折而坚定的 爱情,犹如天空中的烟火,在短暂的生命中演绎了绚丽灿烂的 绝世之恋。 (欧兴荣、王鹤瑾、陈灿)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杨绛逝世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编者按: “最后一个民国才女”杨绛的仙逝,让人不禁怀 念起那些与她一样有才华、有情怀的民国才女。她们才华横 溢,拥有机智幽默的谈吐;她们气质优雅,似“荷香一缕,清 幽无限”;她们的文字有灵魂,她们的灵魂有香气。 时光不老,情怀永在。下面,小编带您领略那些灵魂有香 气的民国才女,感受她们的内涵与传奇。 杨绛 冰心 张充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 萧红 林徽因 凌叔华 吕碧城 石评梅 张爱玲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Nov-2019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RENWU人 物版6 RENWU2016年 6月2 日 星期四

编辑/版式:谭 山

E-mail:[email protected]

杨绛 (1911-2016年)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名的作家,戏

剧家、翻译家,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 《唐·吉诃

德》 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 2014 年已累计发行 70 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 《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 60 多年;杨绛 93 岁出版散文随笔 《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 《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 250万字的 《杨绛文集》 八卷。

杨绛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 《吉尔·布拉斯》 的著者勒萨日一样:“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她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从 2001 年起,杨绛将个人及钱钟书稿费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累计已达 2000多万元。

张充和 (1914-2015年)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

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傅汉思的夫人。

1949 年,她随丈夫到美国,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代表作有 《桃花鱼》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浪花集》《多情人不老》 等。早在三十年代,张充和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她在书法、

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享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她一生醉心艺术,却始终保持着老派文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诗词都是写了就写了,随写随丢,从未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她曾说,“我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

张兆和 (1910-2003年)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张充和的姐姐,“合肥四

姐妹”中排行第三。1932 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

张兆和 1941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 《费家的二小》《小还的悲哀》《湖畔》《招弟和她的马》 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 《人民文学》 编辑。

张兆和的小说创作量少质优,她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以及心理的刻画上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贡献。张兆和小说的清新素朴风格足以与沈从文媲美,与后起的萧红,构成了描写儿童寂寞主题的重镇。有人评价张兆和的小说“风格颇具京派,在自然的纯粹与童心的真趣中徜徉,捕捉那生命的本色与美的忧伤。那一份对年少情愁的特殊体验,那一份对青春爱恨的适意感知,独具旖旎温婉的风致与意蕴,犹如荷香一缕,清幽无限。”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中国诗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 年 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之后她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1921 年,她出版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9 年至 1933 年,她不仅创作了《分》《南归》《冬儿姑娘》等作品,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80 年 6月,她年近八旬,身体状况不佳,但她仍坚持创作,发表小说《空巢》《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在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还有《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

《伏枥杂记》等。冰心是一个有风骨、有爱心、有感情的人。她曾直言,要

讴歌“理想的”,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1938年,抗战期间,她在昆明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为当时苦难中的学生送去知识的温暖;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著名作家巴金曾表示“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张爱玲 (1920-1995年)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张爱玲系

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 (字廷众)、母黄素琼 (字逸梵)。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代表作品有 《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 等。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其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法。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1961年,夏志清发表其英文代表作 《中国现代小说史》,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影响深远,尤其对张爱玲倍加推崇。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他甚至认为张爱玲的

《金锁记》 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凌叔华 (1900-1990年)她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

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她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她的才情及艺术实践,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重

要的篇章。凌叔华善画,被宫廷画家缪素筠收为弟子,辜鸿铭曾教过

她英语与古诗词。1925 年 1 月,凌叔华在 《现代评论》 周刊发表短篇小说 《酒后》,因描写女性心理细腻大胆而一举成名。之后,接连在 《现代评论》 上发表了不少小说,被鲁迅称为发祥于 《现代评论》 的作家。1947 年,凌叔华与丈夫陈源 (陈西滢) 赴法国,后在英国定居。1956 年后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文学。凌叔华还与绘画艺术结缘尤长尤深,是一位出色的中国画艺术家。她的书画艺术传承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之精神,传情达意,自然天成。侨居海外期间,凌叔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藏画展,有较大影响。

凌叔华的小说,无论是与冯沅君、丁玲、白薇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派”的创作相比,还是对照冰心、苏雪林、庐隐等“闺秀”派作品看,都有着明晰的特点,因而也有人称之为“新闺秀派”。 鲁迅曾评价:“凌叔华的小说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朱光潜先生曾对凌叔华的绘画艺术给予过这样的评价:“在这里我所认识的是一个继承元明诸大家的文人画师,在向往古典的规模法度之中,流露她所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她的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诗人心灵中荡漾涵泳的自然。”

林徽因 (1904-1955年)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县 (今福州) 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著名设计师、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20 世纪 30 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 《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 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 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出身名门,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与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成为后世道不完说不尽的传奇。

吕碧城 (1883-1943年)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1903 年,吕碧城任 《大公报》 第一个女编辑,成为中国

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开创中国新闻界先河。1904 年,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 (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中国史上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吕碧城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912 年 3月,吕碧城受聘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成为中国史上女子任此高职的第一人。1928 年,吕碧城参加世界动

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先锋。吕碧城的诗词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生很大的影响。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还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 ,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 世纪头 20 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萧红 (1911-1942年)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年代的文学洛神”。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3 年,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 《跋涉》 自费在

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萧红的代表作有 《呼兰河传》、《生死场》 等,她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鲁迅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鲁迅还评价萧红在 《生死场》 中所描写的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茅盾评价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没有在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呼兰河传》 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石评梅 (1902-1928年)原名汝壁,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

贞,自取笔名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

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 《红鬃马》、《匹马嘶风录》 为代表。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 《涛语》、《偶然草》 两个集子。

石评梅才气过人,经历坎坷。她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也表现得脆弱和哀苦;但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满着柔弱女性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她与“五四健将”高君宇之间曲折而坚定的爱情,犹如天空中的烟火,在短暂的生命中演绎了绚丽灿烂的绝世之恋。

(欧兴荣、王鹤瑾、陈灿)

““““““““““““““““““““““““““““““““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最才的女””””””””””””””””””””””””””””””””杨绛逝世 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细数那些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才女

编者按:“最后一个民国才女”杨绛的仙逝,让人不禁怀

念起那些与她一样有才华、有情怀的民国才女。她们才华横

溢,拥有机智幽默的谈吐;她们气质优雅,似“荷香一缕,清

幽无限”;她们的文字有灵魂,她们的灵魂有香气。

时光不老,情怀永在。下面,小编带您领略那些灵魂有香

气的民国才女,感受她们的内涵与传奇。

杨绛

冰心

张充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

萧红

林徽因凌叔华

吕碧城

石评梅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