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rit times w. australia · 信心的修行。心保和尚提醒學佛者...

1
佛光山西澳道場 Fo Guang Shan Temple of WA 280 Guildford Road, Maylands WA 6051 Aust. Tel : 61(8)93710048 Fax : 61(8)93710047 E-mail : [email protected] www.ibawa.org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e Merit Times W. Australia 心保和尚在新馬寺為 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 會2017年理事會議的全 球佛光人,闡釋人間佛 教要義。 圖/人間社記者鄒寶業 早期我創辦佛教學院,雖 然物資艱辛,還是不願收取分 文學雜費,如今在世界各地分 布有十六所佛學院,我也只看 到學子修學的法樂,不去在意 佛光山艱難度日的情況。直至 一九九六年嘉義南華大學開學 啟教,我仍然力排眾議,堅持 四年「不收學雜費」的初衷。 我並不是標新立異,只因為 從小到大,都是別人成就我的 ,因此激勵我要有一顆感恩的 心,回饋社會,報答大眾;也 只是因為懷抱一份理想,希望 青年學子在讀書求學的時候, 和學校之間不是像買賣交易的 關係,期望他們也都能體會到 人間的恩惠情義。 誠如當年副總統夫人連方瑀 女士在啟教典禮上致詞所說,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有大學不 收學雜費。我本人很樂意這麼 做。當然,不收學雜費的結果 ,也使我們的財務吃緊。但是 ,過去有句話說:「寒門出孝 子。」在社會上,確實有很多 成功立業的青壯年,往往年少 時家境貧寒,靠著自己的努力 ,終於闖出一片天地。所以, 為了讓更多優秀的清寒子弟, 不再因為大學學費付不起,而 望學興嘆,我也心甘情願,在 所不惜了。總覺得,在佛法之 前,人人平等;在法律之前, 人人平等;在大學之前,也應 該是人人都有機會就讀。 禪門中有位臨濟禪師,有一 天拿起鋤頭往林園走去,弟子 問他:「老師,您做什麼?」 他回答:「種樹去!」弟子哈 哈大笑,說:「待這棵樹長成 ,老師您已經朽骨一堆,享用 不到大樹的涼蔭了啊!」禪師 :「今日種樹一為留給後人 乘涼,二為山門增添景致。」 我也希望今後的社會,對於 經濟的價值,什麼事值得做、 什麼事不值得做,要給予重新 思考。在我個人,覺得不收學 雜費並沒有損失什麼,反而在 心理上的成就是獲得更多了。 文╱星雲大師 不收學雜費 星雲 法語 一個人待人寬宏大量,不計 別人的小過失,這是厚道之 人,必得人望,自然不會得 罪於人而能遠禍。 【記者妙傑馬來西亞新山報導】 「人間就是修行最好的地方,學佛 會讓你更歡喜!」國際佛光會世界 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日前在馬來西 亞新馬寺,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 總會二○一七年理事會議的全球佛 光人開示。 保和尚問大家:「如果讓你們選 擇,要在天上修行還是在人間修行 ?」大眾異口同聲地回答:「在人 間!」「是的,天上是享樂的地方 ,不是修行的地方,但世間無常, 可淬鍊出更高的智慧。」保和尚肯 定佛光人對世間的正確認識。 「修行,是對生命最好的投資, 不但沒有風險,而且一本萬利,非 常殊勝;而學佛,簡單來說就是為 了歡喜。」 保和尚接著說,修行的法門很多 ,比如布施,就是給人歡喜和給人 信心的修行。心保和尚提醒學佛者 ,在修行的過程中,方向要穩定, 只要把修行當成志向,就會有力量 ,就會有未來。 此外,心保和尚也提到了「改變 」的重要性。 有人問,常聽人說「修行在人間 」,到底是修行還是修業?保和尚 說,其實,修行和學佛都是在改變 自己。而修養,只是讓自己快樂滿 足,並沒有徹底改變自己;如果能 改變自己,就不會跟別人計較,不 會貪無明。 「如果安於現狀,拒絕改變,就 永遠不會進步。戒、定、慧會幫助 我們進步,改變原有的想法。」 他提到,佛陀已經給了所有學佛 者一幅經典地圖,當我們有煩惱痛 苦時,也要看看學佛者自己要不要 看這幅經典地圖。如果能懂得這個 道理,修行便能很快看到效果。 「學佛並不容易,學佛者要隨時 觀照自己,隨時隨地接受考驗。」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面對『 考試』,唯有腳踏實地的去實踐佛 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才能一步一 腳印的前進和面對考驗。」 學一個不掛礙 人生圓滿 保和尚接著說明:「世間的煩惱 ,往往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需要佛 法。」 保和尚提醒大眾,眾中修行,如 果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就會活在別 人的煩惱中;如果看到別人的優點 ,進而去學習他的優點,修行會更 快。 很多事情其實並非我們想的那個 樣子,但人往往容易把事情想得太 嚴重,就會產生人與我、人與物的 不協調。「因此,所謂的悟道,就 是讓心裡的世界和在外在的世界相 契合,把自己的想法完全放下,讓 內心與外在成為一體。」 「我們要用法眼看世間,肉眼看 不完整,而法眼看見『有』,也看 到『空』,看到世間的完整性。」 人間的修行,就在生活之間。保和 尚勉勵大眾,學佛,就是要學一個 不掛礙,心無掛礙,一切的事情就 可以迎刃而解,得到圓滿人生。 保和尚 人間好修行 學佛得歡喜 時間 活動名稱 20/10 周五 光明燈消災法會 (農曆九月初一) 11:00 am 22/10 周日 共修法會(心經、午供) 10.30 am 佛學講座 11:00 am 29/10 周日 念佛共修暨隨堂超荐 《阿彌陀經》 10:30 am 3/11 周五 光明燈消災法會 (農曆九月十五) 11:00 am 西澳道場活動看板 文╱星雲大師 佛陀本懷 第一章 總說 參禪參纏 文與圖/尤俠 開悟的總開關 如何才能開悟? 要先找到總開關 哪種總開關? 一種能讓過去 現在未來同步的 時空裝置 有這種東西? 它更是串聯一切 生命型態的6D平台 這個開關的 位置在哪裡 無始以來從未 關掉過,你找它 幹嘛? 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也是「 人要的」,因此人間佛教既要符合 「佛說的」,還要順應「人要的」 。人在世間生存,不能沒有國家的 保護,也不能缺少社會大眾的因緣 成就。可以說,人從出生那一刻開 始,就離不開衣食住行等各種資生 用物的物質生活,這就有賴士農工 商等社會大眾的相互幫助。有了吃 穿日用,精神方面還要有親情、愛 情、友情、恩情等各種淨化的感情 生活,乃至提升人格、性靈的藝術 生活;更重要的是,人有生死問題 ,所以不能沒有信仰的生活;因此 ,我提出「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 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 信徒」,我也曾為人間佛教提出四 個宗要:「家國為尊、生活合理、 人間因緣、心意和樂」,我認為讓 大家共同接受的佛教,才是人間佛 教。 佛法指導 豐富生活意義 人間的生活,需要有佛法的指導 ,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 花便不同」;有了佛法,生活的意 義就不一樣。 在中國民間有「第一經」之稱的 《金剛經》,開頭序文就說:「爾 時,世尊食時,著衣、持,入舍 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洗 足已,敷座而坐。……」(待續)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Dec-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The Merit Times W. Australia · 信心的修行。心保和尚提醒學佛者 ,在修行的過程中,方向要穩定, 只要把修行當成志向,就會有力量 ,就會有未來。

佛光山西澳道場Fo Guang Shan Temple of WA280 Guildford Road, Maylands WA 6051 Aust.

Tel : 61(8)93710048 Fax : 61(8)93710047E-mail : [email protected] www.ibawa.org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The Merit TimesW. Australia

⬆心保和尚在新馬寺為

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

會2017年理事會議的全

球佛光人,闡釋人間佛

教要義。

圖/人間社記者鄒寶業

早期我創辦佛教學院,雖

然物資艱辛,還是不願收取分

文學雜費,如今在世界各地分

布有十六所佛學院,我也只看

到學子修學的法樂,不去在意

佛光山艱難度日的情況。直至

一九九六年嘉義南華大學開學

啟教,我仍然力排眾議,堅持

四年「不收學雜費」的初衷。

我並不是標新立異,只因為

從小到大,都是別人成就我的

,因此激勵我要有一顆感恩的

心,回饋社會,報答大眾;也

只是因為懷抱一份理想,希望

青年學子在讀書求學的時候,

和學校之間不是像買賣交易的

關係,期望他們也都能體會到

人間的恩惠情義。

誠如當年副總統夫人連方瑀

女士在啟教典禮上致詞所說,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有大學不

收學雜費。我本人很樂意這麼

做。當然,不收學雜費的結果

,也使我們的財務吃緊。但是

,過去有句話說:「寒門出孝

子。」在社會上,確實有很多

成功立業的青壯年,往往年少

時家境貧寒,靠著自己的努力

,終於闖出一片天地。所以,

為了讓更多優秀的清寒子弟,

不再因為大學學費付不起,而

望學興嘆,我也心甘情願,在

所不惜了。總覺得,在佛法之

前,人人平等;在法律之前,

人人平等;在大學之前,也應

該是人人都有機會就讀。

禪門中有位臨濟禪師,有一

天拿起鋤頭往林園走去,弟子

問他:「老師,您做什麼?」

他回答:「種樹去!」弟子哈

哈大笑,說:「待這棵樹長成

,老師您已經朽骨一堆,享用

不到大樹的涼蔭了啊!」禪師

答:「今日種樹,一為留給後人

乘涼,二為山門增添景致。」

我也希望今後的社會,對於

經濟的價值,什麼事值得做、

什麼事不值得做,要給予重新

思考。在我個人,覺得不收學

雜費並沒有損失什麼,反而在

心理上的成就是獲得更多了。

文╱星雲大師

不收學雜費

星雲 法語

一個人待人寬宏大量,不計

別人的小過失,這是厚道之

人,必得人望,自然不會得

罪於人而能遠禍。

【記者妙傑馬來西亞新山報導】

「人間就是修行最好的地方,學佛

會讓你更歡喜!」國際佛光會世界

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日前在馬來西

亞新馬寺,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

總會二○一七年理事會議的全球佛

光人開示。

保和尚問大家:「如果讓你們選

擇,要在天上修行還是在人間修行

?」大眾異口同聲地回答:「在人

間!」「是的,天上是享樂的地方

,不是修行的地方,但世間無常,

可淬鍊出更高的智慧。」保和尚肯

定佛光人對世間的正確認識。

「修行,是對生命最好的投資,

不但沒有風險,而且一本萬利,非

常殊勝;而學佛,簡單來說就是為

了歡喜。」

保和尚接著說,修行的法門很多

,比如布施,就是給人歡喜和給人

信心的修行。心保和尚提醒學佛者

,在修行的過程中,方向要穩定,

只要把修行當成志向,就會有力量

,就會有未來。

此外,心保和尚也提到了「改變

」的重要性。

有人問,常聽人說「修行在人間

」,到底是修行還是修業?保和尚

說,其實,修行和學佛都是在改變

自己。而修養,只是讓自己快樂滿

足,並沒有徹底改變自己;如果能

改變自己,就不會跟別人計較,不

會貪瞋無明。

「如果安於現狀,拒絕改變,就

永遠不會進步。戒、定、慧會幫助

我們進步,改變原有的想法。」

他提到,佛陀已經給了所有學佛

者一幅經典地圖,當我們有煩惱痛

苦時,也要看看學佛者自己要不要

看這幅經典地圖。如果能懂得這個

道理,修行便能很快看到效果。

「學佛並不容易,學佛者要隨時

觀照自己,隨時隨地接受考驗。」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面對『

考試』,唯有腳踏實地的去實踐佛

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才能一步一

腳印的前進和面對考驗。」

學一個不掛礙 人生圓滿

保和尚接著說明:「世間的煩惱

,往往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需要佛

法。」

保和尚提醒大眾,眾中修行,如

果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就會活在別

人的煩惱中;如果看到別人的優點

,進而去學習他的優點,修行會更

快。

很多事情其實並非我們想的那個

樣子,但人往往容易把事情想得太

嚴重,就會產生人與我、人與物的

不協調。「因此,所謂的悟道,就

是讓心裡的世界和在外在的世界相

契合,把自己的想法完全放下,讓

內心與外在成為一體。」

「我們要用法眼看世間,肉眼看

不完整,而法眼看見『有』,也看

到『空』,看到世間的完整性。」

人間的修行,就在生活之間。保和

尚勉勵大眾,學佛,就是要學一個

不掛礙,心無掛礙,一切的事情就

可以迎刃而解,得到圓滿人生。

保和尚:人間好修行 學佛得歡喜

時間 活動名稱

20/10

周五

光明燈消災法會

(農曆九月初一) 11:00 am

22/10

周日

共修法會(心經、午供)

10.30 am

佛學講座 11:00 am

29/10

周日

念佛共修暨隨堂超荐

《阿彌陀經》 10:30 am

3/11

周五

光明燈消災法會

(農曆九月十五) 11:00 am

西澳道場活動看板

文╱星雲大師

佛陀本懷

第一章 總說

參禪參纏 文與圖/尤俠開悟的總開關如何才能開悟?

要先找到總開關

哪種總開關?一種能讓過去現在未來同步的

時空裝置

有這種東西?

它更是串聯一切生命型態的6D平台

這個開關的位置在哪裡

無始以來從未關掉過,你找它

幹嘛?

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也是「

人要的」,因此人間佛教既要符合

「佛說的」,還要順應「人要的」

。人在世間生存,不能沒有國家的

保護,也不能缺少社會大眾的因緣

成就。可以說,人從出生那一刻開

始,就離不開衣食住行等各種資生

用物的物質生活,這就有賴士農工

商等社會大眾的相互幫助。有了吃

穿日用,精神方面還要有親情、愛

情、友情、恩情等各種淨化的感情

生活,乃至提升人格、性靈的藝術

生活;更重要的是,人有生死問題

,所以不能沒有信仰的生活;因此

,我提出「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

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

信徒」,我也曾為人間佛教提出四

個宗要:「家國為尊、生活合理、

人間因緣、心意和樂」,我認為讓

大家共同接受的佛教,才是人間佛

教。

佛法指導 豐富生活意義

人間的生活,需要有佛法的指導

,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

花便不同」;有了佛法,生活的意

義就不一樣。

在中國民間有「第一經」之稱的

《金剛經》,開頭序文就說:「爾

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

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

足已,敷座而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