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52
2009 2 HUMAN SETTLEMENTS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UN-HABITAT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Upload: un-habitat

Post on 23-Mar-2016

2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Climate change is fast becoming the preeminent development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and this is why we have made it the theme for the cover story of this second issue of our new flagship magazine,Urban World.

TRANSCRIPT

Page 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009 第 2期

HUMAN SETTLEMENTS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UN-HABITAT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 合 国 人 类 住 区 规 划 署合 作 出 版

Page 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本刊物中的见解不一定代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与联合国人居署的观点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United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封一: 日本长崎豪斯登堡 摄影:赵文花

封二: 新疆博州民居 摄影:黄行谦

封底: 日本宫岛大鸟居 摄影:赵文花

Page 3: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009 No.2Total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与 联 合 国 人 居 署 合 作 出 版

RENLEI JUZHU

季 刊No.2 (总 67) 2009

本刊中的见解不一定代表中华人民

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联合国

人类住区规划署的观点

执行主任寄语.......................................3

现在就行动...........................................4

联合国人居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通力合作........................................5

为什么一些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

持错误看法....................................8

城市真是罪魁祸首吗?.......................11

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中... . . . . . . 14

非洲城市的挑战..................................16

为什么可持续的城市执掌着

气候变化的关键............................19

从今以后钱从哪儿来?.......................21

加拿大开辟绿色建筑之路.................. 25

哥伦比亚挑选妇女创业

开展住房改造工作.......................28

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 .. .. .. .. .31

重塑世界经济地理...............................34

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35

世界城市论坛——全球首屈一指

的城市会议...................................37

为亚太地区人民解决居住问题(五)....41

联合国人居署动态..............................46

目 录

主管:

主办:

2009年 6月出版

主 编: 杨学安

副 主 编: 段霞飞

责任编辑: 段霞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

建 设 部 人 居 中 心

信 息 办 公 室

《人类居住》编辑部

北京市三里河路 9号

电话:010-58934750

传真:010-58934749

邮政编码:100835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网址:

http://www.mohurd.gov.cn/habitat

印刷: 北京北林印刷厂

发行: 本刊编辑部

ISSN 1004-6658CN 11-3083/TU

Page 4: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Programme

HUMAN SETTLEMENTS(QUARTERLY)

HU

MA

N S

ETT

LEM

EN

TSC

HIN

ESE

SU

PPLE

MEN

T TO

UR

BAN

WO

RLD 2009 No.2

Total 67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Ministry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 and UN-HABITAT

ContentsA message from the Excutive Director..........3

The time to act is now................................4

UN-HABITAT and UNEP working as one......5

Why governments are wrong

about climate change............................8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11

Our future is in your hands........................14

The challenge for Africa’s cities.............16

Why sustainable cities hold the key

to climate change...............................19

Where will the money come from now?.....21

Canada blazes a trail in green building........25

Colombia recruits female entrepreneurs

to transform housing..........................28

Singapore: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31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34

World Urban Forum 5................................35

The World Urban Forum

—— the world’s premier conference

on cities...........................................37

Accommodating Peopl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art V).................................41

News from UN-HABITAT.......................46

Editor-in-Chief: Yang Xue’anDeputy Editor-in-Chief: Duan XiafeiEditor: Duan Xiafei

Edited byThe Editorial Officeof “Human Settlements”Beijing 100835, China

Published byBeijing Information Officeof UN-HABITATNo.9 Sanlihe RoadBeijing 100835, ChinaTel :010-58934750Fax: 010-58934749E-mail:[email protected] site:http://www.mohurd.gov.cn/habitat

Printed byBeijing Beilin Printing House

June 2009

ISSN 1004-6658CN 11-3083/TU

Page 5: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执行主任寄语A Message from the Executive Director

气候变化正在快速成为 2 1世纪发展的突出挑战。

今天,没有人能够真正地

预见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 0年、20 年或 30 年后,一个城镇或城市将面临的困境。在这个

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镇和城市

的新城市时代中,我们必须记

住,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其

最大的影响始于城市,也终于

城市。城市是气候变化最大的

影响源。

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

筑规范能够极大地提升预防水平,让城市把

其生态足迹降至最小,并确保其居民,特别

是最贫困的人,能在灾难面前尽可能地得到

最好的保护。

有超过十亿的人口潦倒于贫民窟,主要

是在发展中国家,全球贫困正移向城市,我

们把该过程称为“贫困的城市化”。

在应对城市贫困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

我们不得不同时进行全球和局部的思考。我

们需要明白,缓解气候变化灾难的最快途径

是减少城市贫困。

在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发展头号难题

的同时,世界在以同样的速度城市化,这并

不是偶然。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约有

40%的世界人口生活于距海岸不足 60英里的地区内,大多数是在大城镇或城市中。此外,

还有 1亿人生活在海拔不足 1米的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可以预料将会发生海

岸侵蚀、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及潜在的更

为强烈的暴风雨,从而将这些已经受到威胁

的城市和自然环境置于越来越大的压力之

下。

所有的沿海城市都面临着

这些威胁,而对于人口超过一

千万的城市来说,其影响可能

更具毁灭性。不堪重负的水和

环境卫生系统会使数百万人口

面临更大的疾病危险。

在 2008年 11月中国南京举办的联合国人居署第四届世界

城市论坛上,代表们向我们强

有力地表述了城市在应对气候

变化灾害中必须扮演的角色。

论坛强调,在现代世界中,

没有哪个成功的城市可以漠视气候变化的影

响。和谐的城市发展与减轻灾害、降低脆弱

性密切相关。在这一点上,早期预警和更为

完善的监测系统至关重要。城市必须开始削

减垃圾产生及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与气候变化有关的

天气模式使农业生产力下降,这种生产力的

下降以及人口压力正在将数量庞大的农村居

民推向城市。

论坛还告诉我们,快速且混乱的城市化

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对高脆弱人群,尤其

是妇女、孩子和穷人,具有多种影响。因此

强调,需要在规范和实施的层面上共同协作。

在世界城市论坛上,提交和讨论了众多

实践活动,突出强调了城市在减少生态足迹

和碳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行动和可取得的效果。

地方积极性日益高涨,这表明国际和国

家的决策过程有必要整合后京都机制和体制

中的城市和气候变化日程。

实际上,全世界亿万人民的未来取决于

城市(至少排放了 7 5 % 的温室气体)适应气候变化和削减排放的步伐。

Page 6: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

HUMAN SETTLEMENTS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

安娜.蒂拜朱卡

现在就行动The time to act is now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描述气候变化“界定了我们时代的挑战”。在2008年11月于波兰波兹

南举行的气候会谈上,潘基文向联合国系统执行首长协调理事会传达了这个信息,他指出,迫

切需要加快行动,缓解气候变化,避免未来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同时,要加大力度努力适应目

前与未来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中如何管理和使用能源就

成为隐藏于全球变暖这个现象背后的关键所

在。城市消耗了全球 7 5 % 的能源,其中约有一半是城市运输燃烧的化石燃料。就这点而

论,为降低能源消耗而花费的每一个美元都

是当地政府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花费的最划

算的一元钱。

地方政府必须在寻求这些全球挑战的真

正解决方法中起到引领作用。迄今为止,在

地方层面上还没有减排和适应的详尽例证,

很明显,我们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全球性平

台,使大家得以讨论和交流地方政府缓解和

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些好经验以及实践活动。

不管是现在还是直到 2012年或 2012年以后,联合国仍会坚定不移地在地方、国家、地

区和全球层面为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对

口支援。为此,联合国系统正在集合其所有

实体的力量,并将其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挑战

的主体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在以前可

能从未做到。

联合国人居署因此设计了一个名为 SUD-Net 的新项目:城市气候变化项目(CC CI),

该项目由挪威政府慷慨地提供财政支持。它

的设计完全符合我们的 2008-2013年中期战略制度规划。

通过 SUD-Net 气候变化项目,我们将努力使人类住区受到的影响最小化,巩固治理

结构,让私营部门和民间社团加入到实用方

案的制定中来,从而强化地方政府的适应能

力。

项目集中于改善城市管理、在适当层面

上进行地方分权分责和加强环境治理。项目

将努力为城市提供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整

体策略。

城市不能独自进行这场战争。他们必须

拥有政府和商业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

危机时刻。

一直以来,我的目标是集合联合国系统

所有各样的观点、专业技能和优势,以便使

联合国系统在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成为一个

整体。

从(2007年 12月)巴厘岛会议以来,我们发现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了为什么

我们必须现在行动起来。最近,毁灭性的气

候灾害,如缅甸和加勒比海的热带暴风、印

Page 7: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5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度和中国广泛的洪灾、非洲的干旱,突显了

全世界人民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无力。

显然,在日益增多的气候变化迹象中,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贫民。他们对造成这个全

球问题的责任最轻,但遭受的风险却高得不

成比例。

目前,我们正在见证一系列事件的汇合,

这些事件威胁到国际体系的格局以及世界各

地个人的人身安全与生态安全。高昂且变化

不定的食品与能源价格已经迫使至少 1 亿人陷入贫困。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的经济

衰退,这些数字很可能有所增长。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做出努力,旨在实

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减贫,这些努力面临失败

的风险,饥饿和疾病将会卷土重来。

在这样一个时候,风险也带来了机遇。

面对日益加剧的威胁,国际社会必须展示非

凡的意愿,齐心协力为更好的未来奠定基

础。

一项具有远见的气候协议必须成为这一

努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展望哥

本哈根会议,我们必须抓住多重全球危机提

供的机遇,构想低碳经济;这一经济不但要

保障安全的气候,而且要刺激经济持续地增

长。

换言之,着力加大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

术的投资不仅能使地球迈上可持续发展的正

轨,而且能以惊人的规模创造就业与增长。

在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方面极力增大投资可

以带来气候、生态多样性和经济利益,这些

利益相辅相成,增强了我们降低灾害风险的

能力。

我们必须提高集体的志向与承诺。

为了在未来推行这些协议,世界需要建

立有效、高效且合作优良的国际机构。在气

候变化的筹资领域尤为如此,这既涉及制度

安排,也涉及资金投入水平。

联合国系统正在将自身定位为有效的导

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展国际行动。

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举措,处理经济增

长与发展、气候变化、食品与农业、能源等

方面相互联系的问题。全球市场和金融工具

对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旨在复苏经济活动的刺激方案应该

投资于那些带来经济增长红利、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和创造新的绿色就业的基础设施项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照片版权:联合国

利比里亚刚果镇的洪灾——是气候变化的征兆

吗?照片版权:联合国人居署

Page 8: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6

HUMAN SETTLEMENTS

我们必须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赋予真正

的意义,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包容性、公正与

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远见的、公正的气候

协议加上执行气候协议的政治意愿将是全球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2009年 12月)召开下一届哥本哈根缔约方会议前,联合国系统将继续加强努

力,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全部领域开展合作

性更高、更有效的工作。

我们期望,我们在填补当前执行缺陷方

面的坚决行动将促进所有层面开展长期的合

作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通过磋

商取得成果。联合国系统随时准备协助执行

这类协议中规定的新使命。

整个世界都在观望与等待。我们不应该

让他们失望。

栾凤云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联合国人居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通力合作

UN-HABITAT and UNEP working as one

多年来,联合国人居署及其设在内罗毕的姊妹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直在开展合作,保

障环境考虑事项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在本文中,来自联合国人居署的 Karin Buhren对

此做出了阐述。

两个机构正在一道开创城市环境规划与

管理的新时代。

对于当前处境艰难的城市管理人员而言,

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似乎是两个截然相

反的概念。尽管如此,在成功的城市,这两

个目标却融为一体,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这一概念的基础是精心设计的环境规划与管

理(EPM)。20世纪 90年代早期,人们认识到,日益

恶化的环境是一个问题。当时,在里约热内

卢的地球峰会上,这一问题居于核心位置。

二十年来,虽然人们的意识、了解及相关知

识有所增长,但是,由于城市化不断加快,这

个问题也成倍激增。

20世纪 90年代早期,联合国人居署启动

可持续城市计划(SCP),其后不久是地方 21世纪议程(LA21)。该计划旨在帮助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解决办法。

该计划以约 1 0 个城市为开端,开始系统化地审视这些城市的发展行动与环境资源之

间的联系,把各机构与人们聚集起来,确认

并磋商最紧迫问题的解决办法。

不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加入进来,这

些年来,伙伴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多。直至今

日,有 33 个国家的 120 个城市参加。许多地区及国际伙伴机构也在运用可持续城市计

划 / 地方 2 1 世纪议程率先开创的这个举措。虽然要解决的问题与城市自身一样各不

相同,但人们很快认识到,可以在不同的城

市使用一项通用举措作为解决办法。城市处

Page 9: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7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理的各类事务从提供基本城市服务、公路建

设、管理城市增长开始,一直延伸到开放空

间、海岸保护和其他环境目标。

近 20年来我们学到了什么?在地方一级与国家一级开展工作十分重

要。可持续城市计划在城市一级启动。尽管

如此,很快,情况变得显而易见,要提升效

果,国家政府必须承认并通过这项举措。在

国家一级汲取的宝贵经验可以渗透到其他城

市,例如尼日利亚奥约州的经验。

改变城市治理方式需要时间

可持续城市计划 / 地方 2 1 世纪议程的目标是改变做事的方式,使城市治理的参与性

更强、透明度更高、战略性更强。只有多次

开展诚信建设的小行动并取得多次小成功,

才能使之成为可能。

因此,大多数可持续城市计划 /地方 21世纪议程项目比最初预期的三年时间更长,正

如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城市管理支持部

门显示的。

将地方与全球相连

为了更好地执行国际公约,也为了制定

执行力更强的公约,在城市环境领域,地方

一级与全球一级需要联系起来。

国际地方政府环境行动理事会(IC LE I)总干事Konrad Otto-Zimmermann称:“只要国家政府授权市政府针对气候采取行动,那

么,国家政府就能得到大力支持,实现其降

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推荐国家政府在其

国家气候计划中认可地方行动。”

联合国人居署在处理可持续城市发展方

面有着长期经验,尤其是通过这个经验,及

该组织久经考验的能力建设工具,将造福于

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网络(SUD-Net)及其组成部分,即气候变化中的城市行动(CCCI)。

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网络进一步推动了

可持续城市化原则在全球、地区、国家和城

市各级的理解与应用。气候变化中的城市行

合作领域

气候知识是制定针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效举措

的基础。联合国系统在这一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汇

聚了全球资源,观测并分析气候变化发展趋势。联合

国系统致力于加强其努力,提供合理、公正的科学信

息和气候服务,使各级政府都有能力开展循证政策

(evidence-based policy)和决策制定。

联合国人居署与其姊妹机构在下列领域密切合

作:

●支持国家规划,使其适应当地情况,尤其是针

对最不发达国家,做法是通过联合国的国家适

应行动计划(National Adaptation Programmes of

Action)。

●能力发展,针对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者,通过

地方、国家和地区各级的研讨会和座谈会,致

力于处理气候变化相关的挑战。这其中包括提

高意识、提供按地理划分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数

据,尤其是针对城市和涉及城市的数据。

●技术转让,途径是通过手册与培训;在公共与

私营层面向气候友好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供

政策支持和技术援助。

2008年11月中国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

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举行

了城市与气候变化研讨会: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之

路。与会者讨论了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的地方政府

气候路线图进程,目标是加强地方政府在2012年气

候协议到期后的作用。此外,与会者还针对通过城市

环境规划、创新的筹资方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处理气

候变化的实际举措进行了活跃的探讨。

动(CCCI)将更多地制定、调整并提供必要的方法,为城市管理人员与实地工作者提供

指导方针,指导如何处理气候变化才是最

好。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联合国人居署

城市环境规划部门(Urb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ranch),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参见网站www.unhabitat.org/scp。

栾凤云 译自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Page 10: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8

HUMAN SETTLEMENTS

为什么一些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

持错误看法

Why governments are wrong about climate change

这篇经世界报业辛迪加在 2009年允许再次发表的文章中,哥本哈根商学院副教授 BjørnLomborg就气候变化讨论提出了一种与大多数人相反的观点。Lomborg先生是《多疑的环境保护主

义者》(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和《放松下来:多疑环保论者的全球变暖指南》(Cool It:

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s Guide to Global Warming)的作者,是“哥本哈根共识”的组织者。

比约恩·隆伯格教授。照片

版权:Emil Jupin疟疾的根除必须列为重点。

照片版权:Janice Bovankovich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书,《我父亲的梦

想》(Dreams from My Father),揭示了不少我们看待世界各种问题的方式。奥巴马在肯尼

亚的时候,想去野生动物园游玩,而他的肯

尼亚姐妹奥玛指责他举止就像一个新殖民主

义者:

“为什么那块地方能用作农场却被划出

来供游客玩赏?这些白人关心一头死了的大

象甚于关心一百名黑人儿童。”尽管奥巴马

终止了那项活动,但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这则轶闻与全球变暖的先入之见相映成

趣。许多人(包括美国新总统在内)相信,全

球变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削减二

氧化碳排放量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具美德的事情

之一。

把这个比喻延伸一点,看上去类似于建

起空前大的野生动物园而不是创建更多的农

Page 1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9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场去供养饥饿的人们。

毫无疑问:全球变暖是真实的,

而且它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问

题是,即使开展全球性的、严苛的、

耗资巨大的二氧化碳削减运动,实际

上对本世纪中叶的温度值也毫无影

响。

相对于低效而又昂贵的排放削

减,我们必须把远为更多的注意力集

中于急剧增加零碳能源这一良好的气

候意愿上,这种做法能以较低的成本

修正走向世纪中叶的气候状况。但

是,对大多数地球居民来说,更重要

的是,全球变暖只是加剧了已经存在

的问题,即我们如今并未高度重视的

问题。

比如疟疾。模型显示,由于当世

界变得更热蚊子便更容易生存,全球

变暖将使本世纪末的疟疾发生率增加

大约 3%。但比起与温度的联系,疟疾与基础健康

设施和社会整体财富状况的联系更为紧密。

富人极少感染或死于疟疾,而穷人则不然。

大幅度的碳削减可在 1 0 0 年内避免大约0 . 2% 的疟疾发生率。为此类行动加油喝彩的啦啦队声势浩大且人多势众,而这些人绝大

多数来自不感染疟疾的富裕国家。

另一种选择是简单的,优先考虑根除现

有的疟疾。这种做法相对便宜、简单,包括

广泛分发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账,为孕妇采

取更具预防性的处理措施,更多利用有害杀

虫剂 D D T,以及向负担不起最佳新疗法的穷国提供资助等。

解决将近 100%的现有疟疾问题只需要花费“京都议定书”所需代价的 1/60。换句话说,对每一个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得以从疟疾

中挽救出来的人来说,直接的疟疾政策应该

可以节省 36000美元。当然,碳削减并不是仅为处理疟疾而设

计的。但是,对飓风、饥馑、洪水这些将由

于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剧的问题,我们今天都

世界正试目以待,看奥巴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照片版权:Steve Jurvetson

可以通过更便宜、更直接的政策而取得更巨

大的成就。

比如,得到充分维护的堤防和更好的撤

离服务,而不是更低的碳排放,本可以将袭

击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的损害降到最低。

在 2004年的飓风季,海地和多米尼加(两国共处同一座海岛)就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

和教训。多米尼加共和国一直投资于飓风庇

护所和紧急撤离网络,结果死亡人数低于 1 0人。而缺乏这类政策的海地,死亡 2000人。量级相同的暴风雨之下,海地人死亡的概率是

多米尼加人的 100倍。奥巴马的选举获胜使得人们认为美国有

希望在碳削减和耗费巨资用于可更新能源以

拯救世界方面做出重大承诺,尤其是对于发

展中国家。正如奥巴马的肯尼亚姐妹可能声

称的那样,这有可能是一种胡乱烧钱。一些

人相信奥巴马必须效仿欧盟,欧盟自己一直

致力于宏大的目标: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 12年内将碳排放量削减到比 1990年低 20%的水平。

仅此一项将可能花费 GDP的 1%以上。即

Page 1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10

HUMAN SETTLEMENTS

使整个世界都效仿这一要求,净效果也就是

到本世纪末降低全球温度 1 / 2 0 华氏度。而花费将是惊人的十万亿美元。

德国一直在补贴太阳能电池板,一些人

希望奥巴马也能如此。因此,每个人(包括

穷人)要纳税,结果是多数较富裕的受益人

可以感觉更加绿色了。但是,气候模型显示,

德国 1560 亿美元的花费到世纪末将仅能把气候变暖延迟一小时。若有这一花费的 1/50,我们就可以为 20亿到 30亿的人提供必要的微量营养素,因此可能使 100万人免于死亡,使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更强壮。

一而再再而三地,我们似乎总是在选择另一

处野生动物园这种可疑的奢侈品而不是一处

额外的农场所提供的平淡的益处。

大多数经济模型表明,全球变暖造成的

总体损害到世纪末将为 GDP的大约 3%。这并非不重要,但也不是世界末日。到本世纪末,

联合国预期一般人将比今天富裕 1 4 倍。一次非洲野生动物园旅行一度使美国新

总统面对一个他不能回答的问题:比起非洲

儿童,为什么富国更看重大象?

这个问题今天的版本是:在我们可以用

极少的钱为当代人做那么多的好事的时候,

为什么富国 1 0 0 年内将近乎一无所得地在气候变化上烧那么多钱?

世界将关注着,倾听奥巴马的回答。

刘燕君 译自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奥巴马政府将于 200 9 年 10 月 5 日在华盛顿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世界人居日的全球庆典。

一个由 15 个政策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组成的团队将与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联合国人居署一起,组织 2 0 0 9 年世界人居日庆典上的一些高级别活动。

联合国指定每年 1 0 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今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规划我们的城市未来”(Planning our urban future)。联合国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提高对改善城市规划、应对 2 1 世纪新的重大挑战的必要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世界各地的城市住区都正在受到新的强大力量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城镇正在日益感受

到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粮食不安全、人口增长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未来世纪内,这

些因素将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极大改变城镇面貌。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将继续经历快

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最严重的负面影响:拥挤、贫困,还有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

人口服务需求的设备简陋的贫民窟。目前,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到下

一代将上升为三分之二,毫无疑问,“城市议程”将日益成为各地政府、地方当局及其非

政府合作伙伴优先考虑的事情。

不幸的是,目前世界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系统都不足以应对 21 世纪的重大城市挑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认识到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由于没

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有些地区,规划系统加重了快速发展的城市的边缘化和社会排斥

问题。

这就是 2 0 0 9 年世界人居日要给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关注点的原因。毕竟,我们知道问题所在,但我们需要尽可能有效和广泛地分享最佳解决方案,更好、更细致地去规划我

们自己和我们的环境。

2009 年世界人居日庆典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Page 13: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11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城市真是罪魁祸首吗?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据说城市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 摄影:何钧

“克林顿气候行动计划”(Clinton Climate Initiative)称,城市制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

David Dodman和 David Satterthwaite写道。这两位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的杰出研究员质疑我们是

否真正了解确切的情况。

据我们估算,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

委员会(IPCC)的最新数字,城市制造了 30%至 4 1 % 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实际上,没有相关数据来提供精确的数字,这很可能就是为

什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没有估量城

市、其他城市中心和农村地区的相对地位。

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中,要

统计城市排放比例的任何数字,就必须做出

一些大胆的假设。我们明确认为,我们做出

的假设是在 30%至 40%之间。据称来自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占 8 0 %。

这个统计数字常常令人迷惑不解,因为有

3 0 % 的排放来自农业和砍伐森林(几乎所有这些活动都处于城市外)。或许,其余的温室

气体排放都来自城市,这样,城市在排放总

量中占 70%。但是,这个比例肯定不正确,因为还存在其他的排放源,这些排放源不在城

市,而是在农村地区,或者在过于狭小、不

能算作城市的城市中心(urban centres),包括许多煤炭、石油和燃气发电站,许多重工业

和占很大比例的富有的、高消费住户。在高

收入国家,很大一部分的富有人口不住在城

市。这一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高收入国家

的城市,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比该国的平均水

平低很多。

误解与制约因素

高估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

可能是因为把矿物燃料燃烧与温室气体排放

混为一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Page 14: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12

HUMAN SETTLEMENTS

(IPCC)2004年的数字显示,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

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 5 7 %。因此,城市可能会占到矿物燃料

燃烧的 70%,但这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40 %左右。

这些数字夸大了城市在全球

排放中的地位,可能导致了错误

的假设。例如,他们可能假设所

有工业和发电站都位于城市。或

者,他们可能把“城市”与“城

市中心”(相当大一部分的世界

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心,这些

城市中心过于狭小,不能算作城

市)混为一谈。据称,城市消费

了全球 7 5 % 的能源,有趣的是,各类工业和发电站产生的排放

都被假定为发生在“城市”内。

创立可比较的全球排放指数

的任何努力都会由于边界问题而复杂化。由

于界定方法不同,即使是相对简单的数据,

如人口数字,也难以在城市之间进行比较。

人们会问,统计数字针对的是历史行政区、

连成一片的建成区,还是有可能包括大片的

开阔乡村在内的更大的城市或都市区?

从生产分析到消费分析

但是,制造温室气体的不是城市、其他

城市中心或农村地区,而是这些地区发生的

具体活动。把所有这些排放归结于具体地

区,也同样让人困惑。大多数大型煤炭发电

站可能位于城市外,但是他们制造的大量电

力的使用者是城市。大型机场的使用者远远

不止居住在机场所在城市的人口,那么,飞

机使用的燃料是否应该都划分给该城市呢?

如果我们选择不把温室气体划分给制造

它们的地方,而是划分给由于消费产生这些

排放的家庭,那么,整个格局都会变化。就

是说,钢铁厂产生的排放不划分给该厂所在

的地区,而是划分给购买并使用钢铁产品的

家庭。使用这种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意味着,

富有的城市,如伦敦、纽约或东京的人均排

放量会突然之间增高很多,因为它们的居民

消费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在其他地方制造的。

大型制造业城市的排放会降低很多,因

为它们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其工业,

现在,这些排放将划分给购买这些产品的人

们居住的城市。同样,供电也是如此,发电

站的温室气体划分到用电住户或用电的企业

和机构。同样,旅游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划分

给游客(或他们居住的地方)。农业和砍伐森

林产生的气体排放划分给消费食品或木制产

品的个人。根据这个设计,城市造成的温室

气体排放可能占总排放量的 6 0 % 及以上,但是,这一数字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这些气

体排放中,大多数来自世界城市中相对少数

的城市,这些城市是最繁荣的城市,拥有最

多的居民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因此,同样,并非全部城市,而是少数

城市造成了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如

此,就在这些城市,很大一部分消费驱动的

排放来自居住在城市外的富有家庭,即过于

狭小不能算作城市的城市中心和农村地区。

比较城市及其所在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摘自:戴维·杜德曼(2009年),《把气候变化归罪于城市?分析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环境与城市化》21卷第 1期

纽约

哥伦比亚

特区

美国

巴塞罗那

西班牙

格拉斯哥

伦敦

英国

里约热内卢

圣保罗

巴西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Page 15: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13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通常而言,富有的农村住家排放的温室气体

比同等富有的城市住家要多,因为农村的家

庭更多地使用私家车,其住房通常有更高的

供暖和制冷需求。

这种基于消费的核算也制造了城市之间

在人均排放量方面更大的差异。富人聚居、

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城市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量可能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数小城市中心的上

千倍。

城市间和城市内差异

但是,并非全部城市,而是特定城市有

着较高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非洲、亚洲和

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城市人均排放量仍然低

下;最不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城市的人均温室

气体排放量很可能是纽约或伦敦等城市的二

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尽管如此,关注人均数字来衡量城市平

均水平可能具有误导性,因为城市内存在着

巨大差异。由于最贫困的住户人均排放量很

低,最高人均排放量与最低人均排放量之间

的差异肯定很大。

我们把城市视为问题还是解决办法?

强调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起到的极

其重大的作用(包括极力夸大其作用),一个

理由是要更多地关注城市。我们迫切需要这

种关注,鉴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们很少

关注城市的作用。但是,夸大城市对温室气

体排放的作用似乎具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样

做会使人们的注意力脱离真正的问题,即世

界人口中相对小部分人群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和生活选择,这些人大多数而非全部居住在

高收入国家。

这样做还使人们的注意力脱离了城市之

间与城市内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差

异。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城

市,把它们视为大型温室气体排放者(其实

它们中大多数不是大型排放者),会制定出

错误的改革日程。遭受全球变暖影响风险最

高的大多数城市位于中低收入国家,通常其

低收入人口的风险最高。所以,正是这些城

市,它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很少,但是对于温

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它们遭受的风

险却远远高出很多。

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和其他城市中心迫切

需要的是将重点放在适应措施上,包括建设

保护性基础设施,这样其人口就不会受到更

极端的气候、海平面上升或淡水供应有限的

严重影响。

但是,或许,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是,把

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归罪于城市会使人们错

过重要的一点,即规划合理及治理优良的城

市对于把高质量的生活与高消费(和大量的

温室气体排放)分隔开来具有核心作用。从

富裕城市之间人均汽油使用量存在的巨大差

异就能看出一部分。大多数美国城市的人均

汽油使用量是大多数欧洲城市的三至五倍,

而底特律的生活质量并非哥本哈根或阿姆斯

特丹的五倍。新加坡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是其

他高收入国家大多数城市的五分之一,而其

人均收入则较后者高。同样显著的是,其实,

高收入国家许多城市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远远低于该国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城市一直是社会、文化、经

济和政治创新的发生地,事实上,在高收入

国家,城市政治家常常比国家政治家更多地

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降低,实现这

个目标依赖于看到城市把高质量的生活与低

温室气体排放量结合起来的潜力并采取相应

的行动。

王瀛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Page 16: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14

HUMAN SETTLEMENTS

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中Our future is in your hands

世界上很少会有比住在小岛屿上的人们更恐惧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了。在此,图瓦卢首

相兼外交部长Apisai Ielemia呼吁全球采取措施控制气候变化。该文由2008年12月在波兹南(波

兰)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4次缔约方大会上的发言稿改编而来。

气候变化正逐步向我们逼近,其影响已

经越来越明显。作为太平洋岛国居民,近几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

威胁。而且,我们一直在呼吁增加应对气候

变化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包括减少全球温室

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冰盖消融和海洋酸化的

科学证据表明,我们必须在气候变化威胁到

像图瓦卢等国家的生存之前,采取更加迅捷

的应对措施。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

中。今年是建立气候变化应对机

制的关键时期。这里我想强调五

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气

候变化引起的问题,这五个问题

非常关键。重要的是,我们要得

到全世界的共同支持,确保我们

能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威

胁。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问

题上,我们认为所有的排放大国

都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减排方

案。我们承认,那些发展中国家

排放量较大主要是基于经济发展

的原因。但我们也需要得到保

证,你们的发展应确保不能损害

像我们这样国家的生存利益。你

们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沉没。

作为一个极端脆弱的低海拔环洋

岛国,我们不能因工业化大国的

发展而沉没。

首先,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京都议定书

的执行力度。这只能依靠工业化国家,在下

一个承诺期内,削减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而且,京都议定书的体系必须保留。

其次,我们必须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的

义务提供应对资金。我们必须利用一部分从

附件一缔约方之间的减排目标分配中得到的

利益来提供新的财政收入流以应对气候变

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像图瓦卢这样极端脆

图瓦卢首相兼外交部长Apisai Ielemia阁下联合国图片,摄影:Marco Castro

Page 17: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15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弱的国家,我们需要得到稳定、充足的资金。

京都议定书中的援助预算配额是不够的。

在这点上,对图瓦卢和许多国家来讲,

应对基金就是生存基金。而且,目前像图瓦

卢这样的弱小岛国正在经受着气候变化带来

的严重威胁,我们需要立即获得这些应对资

金。我们说得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然而,看上去,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

正试图阻碍应对基金进入最需要这些基金的

国家手中。我被迫声明,我们正被一些伙伴

埋没在繁文缛节之中,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失

望。这完全不能接受。

气候变化中最脆弱的国家,必须立即获

得应对基金。我们不希望这项应对基金转变

成像全球环境基金管理下的所有那些其他基

金项目一样,你必须忍受专家和联合国机构

撰写的冗长和无休止的项目建议书,以及那

些繁文缛节的工作方式,并且要经受得起长

期的拖延,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可能通过规

定手续获得基金资助。

我的第三项建议是必须协商成立一个新

的国际法规,约束那些不在京都议定书缔约

国之内的发达国家,使其能切实削减排放指

标。目前,我们尤其期望美国能够走出不作

为时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我

非常希望巴拉克·奥巴马总统能够领导美国

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时期,肩负起全球的职

责。

我们正在寻求美国切实的排放削减目标。

要达到既定的目标,美国必须采取与其他京

都议定书缔约国相当水平的努力。美国已经

落后很多了。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项工作流程,促

使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发展中国家采取有效

措施削减排放量,达到明显低于当前的排放

水平。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共同应对。我们需

要所有的主要排放国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为了最贫穷国家和弱小岛国的生

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协定以保证低碳

水平的未来。我们需要强有力的国际资助,

以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保障

我们的能源安全。我们负担不起价格不断飞

涨的进口燃料的制约。

第五,今年 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第 15次会议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在此会议上将通过

新的法律协议,我们希望能在新的法律协议

下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项新的协定。这项

新的应对协定应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并且在

这方面超越在京都议定书下制定的任何新协

定。我们展望美国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对此

协定贡献力量。在新的应对协定中,我们将

寻求制定一项新的国际保障制度,确保最脆

弱的国家能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中得到恢

复。

作为一个国家,图瓦卢有权永远存在下

去,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人

权。我们不考虑移民。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

族,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不可能移植到其他

任何地方。我们想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永久

的存活下去。我们也必将会永久地存活下

去。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

辛良杰 译自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气候变化与经济危机有所不同,经

济危机主要是由于信息缺乏透明、管制

失败引起的,可以通过反周期的财政刺

激政策进行纠正,而气候变化并没有经

济周期之类的运作方式。疏于应对必将

会导致情况向着不可逆转的恶化方向发

展,导致更多的人受苦受难,而且拖得

越久,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圭亚那共和国总统 Bharrat Jagdeo如是说。

Page 18: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16

HUMAN SETTLEMENTS

非洲城市的挑战The challenge for Africa’s cities

非洲城市面对着各种发展问题,此外,要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危害,这些城市资源不

足、准备欠缺。在本文中,领军专家 David Simon和 Cheikh Guèye阐述了其中的一些挑战。

非洲的低收入住房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 照片版权:David Simon

要采取有效的城市行动,缓解不断变化

的现实带来的影响并做出调整,就要求人们

深刻理解复杂的因果互动关系,目的是确认

风险最大的群体与区域,制定恰当的战略。

主要的优先考虑事项应该是居住在如低

洼地带或陡峭山区等最容易遭受灾害地带的

最弱势(通常是贫困的)人群。目前还有时

间针对全球环境变化制定计划,把适当的变

化融入相关计划与行动中。只是把这些事项

单纯地列入捐款筹资的购物单中是不够的。

Page 19: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17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面对着各种不同的

风险。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洪灾和风暴潮期间

低洼地带的越流,及深层地下水的盐化是典

型的沿海问题。热岛效应和强风暴在内陆城

市地区可能更严重。淡水安全与充足的食品

供应在受到日益上升的气温与日益减少的降

雨影响的各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问题。

例如,在塞内加尔,农业衰败已经加剧

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些挑战还突出了

一点,即要把城市看作更宽泛系统的组成部

分,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实体。

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是约 2 5 0 万人的家园。对于大多数达喀尔人来说,全球环境变

化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遥远是因为广泛

的贫困给他们带来了一大批迫在眉睫的紧急

问题,接近是因为我们看到全球气候变化已

经给一些地区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塞内加尔政府解决任何既定问题的政治

意愿通常是由该问题是否列入了总统阿卜杜

拉耶·瓦德就当前的主题发表的讲话来衡量

的。面对达喀尔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灾,最

近,他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前所未有的计

划,名为“Plan Jaxaay”。这项计划可以使整个郊区的居民重新安置在上千所住房中,这

些住房主要是通过州补贴建造的。

大都市达喀尔的东鲁菲克遭受了未来可

能影响到非洲城市居民的典型灾害。该城市

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墓(位于 T h i a w l è n e 的Lébougui小区)部分毁于巨浪和海水侵蚀,而海水侵蚀已经吞没了小区的清真寺和整片房

屋。

临近鲁菲克的另一个地区Bargny Guedj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更偏南的桑戈玛尔镇由于

连接内陆的大陆桥受侵蚀,已经变成一个岛

屿。在机场外围日益蔓延的准城市边缘,选

址不当的低收入住房也受到威胁。

这些案例显示,将来,在塞内加尔以及

如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和尼日利亚等一些西

Bariga低洼地区的住房受到海平面日益上升的威胁。 照片版权:David Simon

Page 20: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18

HUMAN SETTLEMENTS

非邻国会发生越来越多的此类灾害。能够预

测并管理风险的真正战略尚不存在。在鲁菲

克,真正已经实施的唯一举措是防波堤。

例如,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水道(L a g o sLa goon)入口处的维多利亚岛新近建造的酒吧海滩大水路(Bar Beach promenade)的设计不足以应对很可能将在本世纪发生的 30 至 50厘米的海平面上升。这条大水路也没有保护

诸如 Ba r iga 等浅水区周边人口稠密的大量城市低洼地带,在这些地区,贫困居民最容易

遭受灾害。在整个非洲,都存在类似的例子。

不可避免的是,除了现有的所有发展挑战,

非洲城市还将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一直

以来,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城市都是

资源不足,准备欠缺。

王瀛 译自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戴维·西蒙(David Simon)是发展地理学教授、伦

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系主任、全球气候变化人文因

素计划英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谢赫·盖伊(Ch e i kh

Guèye)是塞内加尔达喀尔非政府组织第三世界环境与

发展行动(ENDA-Tiers Monde)执行秘书处观点与集中

事务负责人。两人都是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项目,即国际人文因素计划(IHDP)科学指导委员会

的现任成员。

城市脆弱性问题登上国际日程

Michai l Fragkias,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项目国际人文因素计划执行官员,汇报了最近举行

的两个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组织者包括国际人文因素计划(IHDP)及其合作伙伴,即联合国人

居署、第三世界环境与行动计划(ENDA-Tiers Monde)、纽约市立大学(CUNY)可持续城市学院、亚

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可持续学院。

各位学者、市长及其顾问的共同结论显示,他们对与地方及国际项目合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要携

手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做斗争,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复原能力。

会议反复提出对旱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土地使用变化等问题的关注。但是,仅仅同意有

必要考虑环境问题是不足的,因为主要的挑战是说服领导人和政治家。

目前需要很好地平衡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各级的责任,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会议发现,在治理权力下放过程中,存在着惊人的不平衡:虽然更多的责任移交给地方政府,但

是,没有为地方政府配套充足的资金。

市长们特别指出人力资源的使用存在困难:没有或缺少一些关键技术,而虽然有其他技术(如环

境管理的基本技术),但受到筹资问题的阻碍。

最终,会议达成前进的使命:市长们同意,即使是小的举措也能帮助开创变革的势头。真正积极

应对的行为者和变化媒介在地方一级。市长们做好准备,一旦得到政策变化的相关资金,就采取行动,

这些政策变化能改善城市的复原能力。

两个研讨会都确认,迫切需要额外强调城市要适应气候变化。地方机构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对于加

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至关重要。

实践者们还建议,需要更好的合作并组织能力建设项目。地方发展计划是把气候变化问题融入地

方规划的一个好的起点。

会议的共识是,针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项目和计划。

Page 2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19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为什么可持续的城市执掌着

气候变化的关键Why sustainable cities hold the key to climate change

城市是文明的基础,驱动着经济、进步和创造活动,实施着政策条令。如果城市走向失败,

文明也会走向失败。本文中,世界银行金融、经济与城市发展处的Daniel Hoornweg和Perinaz Bhada

指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取决于市民与其城市之间、城市与其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并

且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望加强这些关系。

城市越来越多地主导着气候变化

的对话,有时还与国家政府的立场有

分歧。

在 2007年 12月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上,地方政府发起了

“世界市长及地方政府气候保护协议”。

它将在下一轮哥本哈根大会上起到关

键作用。

气候变化、城市及其郊区之间的

关联是纠结繁杂的。农业、土地利用

实践和毁林明显影响了气候变化动

态,而与城市相关的经济生产集中和

住户集中,以及他们对产品和资源越

来越多的需求,则导致了绝大多数的

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上世纪后半

叶。

虽然有大量记录证明,温室气体排放随

着人均收入和城市扩展而增加,但是,城市

也可通过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能源高效建筑

物立法及采用更有效更密集的都市化格局来

有效地抑制排放量。

另一方面,很明显,城市将承受气候变

化的冲击。例如,卡特里娜飓风对墨西哥湾

造成的损害有 80%以上体现在城市;而且,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的绝大多数穷人眼下也

生活在城市中。

许多城市认识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是它们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的确,880座以上的美国城市一直在自动地迎合或超越着

《京都议定书》的目标。

城市需要站在所有政治辩论的最前方,

因为人们呼吁城市在增进了解、倡导绿色政

策及树立典范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因为城市

正在为提供充足的地方服务而奋斗,这些努

眼下,城市必须解决交通堵塞之类的问题。照片版权:Drouu

Page 2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20

HUMAN SETTLEMENTS

力需要纳入到当今城市面临的空前挑战之

中。

因为地方政府在气候变化的全球响应方

面承担着更大的作用,城市居民的拥护和认

可(通过咖啡馆、学校及无数草根计划的讨

论)对定义人类的气候变化响应便是至关重

要的。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有 3 7 个是城市。到2050 年,7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更大比例的污染、资源消耗、革新、资本、高

等教育、经济、文化及艺术将自城市产生。

城市也是世界最大的雇主。城市的经济

份量明显大于全球企业的经济份量,但企业

的领导人和管理层得到的培训和薪酬却远高

于给地方政府的。

由于世界城市增长的大多数发生在发展

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尤其受到气候变

化的挑战。城市对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包括

处于风险中的城市人口以及随着越来越富裕

的新兴城市一起出现的基础设施风险。

气候变化似乎是新“城市世纪”面临的

主要挑战,城市越来越加剧的脆弱性是严峻

的。气候变化将推动城市在国际协商中更加

坚持自己的主张;推动城市相互之间结成网

络;与市民之间建立信任;还有最关键的一

点,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的城市,专注于管

理和加强地方制度。

2008年 2月 4日,大约 200万人在哥伦比亚波哥大进行和平游行,抗议哥伦比亚革命

武装力量(FAR C)游击队。游行是奥斯卡·莫拉雷斯通过 Facebook发起的。当今的社会网络可便捷地连接不同社区的人们,并清楚

地显示市民和城市有力量将个体的呼声迅速

转化为行动和运动,甚至是以越来越快的速

度将其转化为一种文化。

城市需要在一种变化的、具连通性的、

公众即时介入的文化之下运转。如果一场和

平游行可由一个人来发起,那么一小群以更

多基础设施需求或关键政策变化为由煽动对

立的人同样可以发起。在深具连通性的当今

世界,如果没有有效的先期民意咨询,一小

批地方居民就能延迟关键的基础设施计划,

并增加相关的成本。

城市必须将重大经济决策与基础设施决

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社区之间建立信

任。气候变化将迫使城市采取更广泛的管

理,充分将市民结合到服务的提供之中,并

与国家政府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当经济受到温室气体削减计划和天气压

力增强的限制,城市仍然需要应对它们无数

的责任,如土地开发、住房、废弃物管理、污

水处理及交通拥堵。

有效的市政管理是市民走向更加可持续

的解决方案的先决条件。市民需要更加活跃

地参与制定基础设施方案,例如使用费、垃

圾分类、租车之类的共享服务等。

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城市。谋求

“千年发展目标”取得进展的最关键的利益

相关方是诸多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的那些城市。

人们呼唤这些城市现在就去响应

气候变化。今后 30年,城市及其居民将面临更加艰苦的斗争,去削减、去适应

增加了的温室气体排放。人类如何响

应,将决定“城市世纪”其余时段的很

多内容。

刘燕君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卡特里娜飓风给墨西哥湾造成了破坏。 照片版权 :Thomas Bush

Page 23: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1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从今以后钱从哪儿来?Where will the money come from now?

住房信贷误入歧途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联合国人居署区域技术合作司司长 Daniel Biau

写道。

建设部门很少居于经济复苏政策的核心。 照片版权 :Drouu

2008年 9月 7日,美国房贷界两大巨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简称房利美

Fannie Mae)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简称

房地美 Freddie Mac)经美国财政部注资 2000亿美元,实现实际上的国有化。两家公司不

但总贷款额度超过 5 万亿美元,而且负债日

Page 24: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22

HUMAN SETTLEMENTS

益迅速增长、股价日益暴跌。

虽然这两家机构已经是政府赞助企业

(GSE s),但是他们的衰退和强制国有化是当前全球危机的信号和开端。

2008年 11月 25日,美联储宣布将收购这两家机构高达 6000 亿美元的负债和不良抵押贷款证券。2009年 2月,财政部宣布超过 1万亿美元的金融稳定计划(Financial Stabil ityPlan),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资 2000 亿美元。这些数字与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

(ODA)形成很有意思的对照。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数字,2007年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总额为 1035亿美元(美国捐资 218亿,欧洲捐资 670亿,日本捐资 77亿,加拿大捐资 4 0 亿)。

危机的根源

2008年金融动荡是 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是首次真正全球性的危机。在关于 2008年金融动荡的诸多评论中,几乎无人关注危机的

始发点,即美国住房贷款体系的全面溃败。

总结 2001年至 2008年美国发生的变迁,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如英国和西班牙。

其根源是银行部门操控住房贷款体系。

基本上是通过利用利率、首付款和贷款还款

期限来进行操控。

简单来讲: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给中产阶

级借款人,导致过度负债和储蓄能力急剧下

降(低至零点,甚至负数)。同时,银行向低

收入家庭提供高息贷款(臭名昭著的次级贷

款,使用可调利率掩盖实际利率,而实际利

率常常超过 10%)。加上首付款不足、高估预期收入增长,导致大量不良贷款。

这两个做法都旨在促进所有权社会,所

有权社会一直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如

果你不是住房所有者,你就不是一个好公

民,你就没有根基)。人为的低利息率是美国

对中产阶级住房进行补贴的传统方式(因而

限制正式的国家补贴),而新的高息战略不

需要真正的借款偿还担保,看起来像是改善

贫民住房购买力的非凡方式。

失误还是厄运?

为什么银行铤而走险?为什么住户掉进

陷阱?

对于住户来讲,答案相对直接。2 00 1 年至 2006 年期间,房价比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快很多(五年里超过 60%)。因此,购房被看作优异的投资(他们有望以更高的价格

转售,只要上涨趋势持续下去)。中产阶级

(对于低息非常满意)的购房需求很高,社会

中较为贫困人群的购房需求也很高(笃信未

来更好,最终通过住房所有权实现一份美国

梦)。但是,不幸的是,房价无法以高于通货

膨胀的速度永远一路攀升,仅仅因为在某个

程度上需求达到饱和,需求消失,房价下滑

趋势就会开始。

2007年,当美国房价下滑 9%,这种情况就发生了(2008年,房价下滑超过 10%)。这种情况与整体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同时出现,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引发了 2 0 0 8 年 9

西雅图:美国成千上万的人无力偿还抵押贷款。

Page 25: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3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月至 1 0 月的金融崩溃。对于银行部门来说,答案更复杂。确实,

银行家应该聪明睿智。为什么他们要通过次

级抵押贷款,贷款给无力还款的客户(200万至 300万个家庭)? 2007年,在总额达 6万亿美元的抵押债券市场中,次级抵押贷款总计

约 1 万亿美元。对此,世界各国的媒体缄默不言。除了对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不良

贷款或新型贷款的恶性影响的一些相当含糊

的思考,很难理解为什么金融机构开发这些

金融工具。

销售贷款

首先,金融机构资金过多,需要尽可能

多地贷出款项,甚至是承受过高的风险。第

二,他们发现了复杂而不受控制的方式来分

担这些风险。其做法包括转售一揽子住房贷

款,把这些贷款混合起来淡化风险,每阶段

抽取利润,实现风险分担。实际上,这些贷

款在以抵押债券的形式在日益扩张的抵押债

券市场售出。

举例来说,“兄弟银行”向史密斯家提供

20万美元贷款,贷款期限 30年,利率是 7%。总计,史密斯家需要还款 4 8 万美元,每年还款 1 .6 万美元。然后,兄弟银行以 2 2 万美元的价格向姐妹银行或另一家投资商售出贷

款。兄弟银行得到 2 万美元的利润抽身。姐妹银行可以保留这个贷款或者再次售出。如

果他们转售贷款,他们可能获利;如果他们

保留贷款,他们承担不良贷款的风险。降低

这一风险的方式,不是像我们的例子中不停

转售贷款,而是把许多贷款重新组合(称作

证券化,通过这个过程,一家公司,如兄弟

银行,把住房贷款整合成证券或债券,然后

出售给投资人),实际上在金融市场上拍卖,

更确切的说是抵押债券市场。

在这个阶段,银行家很可能收获奇迹

(优良的收益),同时蒙受一定的损失。这正

是市场经济下资本投资的真谛:承担可控风

险。鉴于利率够高,他们当然期望更多的收

益,而非丧失抵押赎回权。许多银行迫不及

待的使用华尔街的权威们研制的新工具,2 0世纪 8 0 年代的垃圾债券就是那些权威想出来的(导致 1987年储蓄和贷款危机)。直到 2007年,这些银行才发现风险过高,损失失控而

且超出了利润。可是为时已晚。

超过一百万美国家庭(精确的数字还未

统计出来)已经面对着被驱逐的风险,因为

他们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房利美和房地美深

陷困境。他们有可能考虑过一旦遇到困难就

会自动受到救助。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把财政部当作最后的依靠加以滥用)。这种手段遭到了《华尔街日报》的

强烈谴责(见 2008年 9月 11日“Bailout forBillionaires”一文)。

纸屋坍塌

2007年 8月,次级贷的次级部门崩溃,宣告着全面金融危机的到来。这场危机一年后

爆发,直接影响了美国所有的纳税人,间接

影响了全球所有人。证券化奇迹没有发生。照片版权:Lars Sundström

Page 26: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24

HUMAN SETTLEMENTS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先生后知后觉

地声明“住房贷款证券化是危机的主要根

源”。2008年夏,银行间的信任消失,信贷变得稀缺(所谓信贷紧缩)且昂贵,整个世界

陷入衰退。金融泡沫破裂。

1 0 月,所有证券交易所崩盘,从华尔街到东京,从伦敦到上海,从圣保罗到约翰内

斯堡。由此,许多政府宣布,他们需要全面

修订经济与金融政策和工具,必须深入评估

和改革国际金融构架,资本主义必须加以管

理。舆论悬疑不定:这场危机是混合了推测

和结构性根源的结果,但是要清楚地区分人

为失误与经济厄运十分困难。

布雷顿森林机构的联合创始人约翰·梅

纳德·凯恩斯重掌大权,但是人们似乎还没

有充分了解住房贷款体系作为最近所有金融

危机最频繁的引发者的地位(2008年 12 月 9日针对发展贷款的《多哈宣言》的 9 0 项条款中无一提及住房贷款)。住房通常是一个家

庭在一生中购置的最昂贵的商品,这个事实

应该给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一点启发。住

房泡沫、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看

似每 10年重复一次(1987年、1997年、2007年)。是时候从头做起打破这个循环了。

建设,经济增长的动力

住房贷款和补贴,作为任何住房政策的

核心,应该是政府的首要责任,如《人居议

程》中指出的,它不应该由投机商、交易人

和不诚信的公司承担。实际上,住房贷款应

该成为一种公共产品或虚拟商品,进行严密

的公共监督。目前的经济衰退和房地产市场

的萎缩提供了机会进行极端的政策改革,这

一改革可能在许多国家成为受欢迎的政治举

措。

改革应该建立在下列至少一项支柱上:

(1)各级政府通过适当地强化体制来发挥领导作用;(2)恢复并鼓励住户储蓄;(3)规范利率和首付款;(4)政府对于扩展出租住房规模采取刺激手段,尤其是针对低收入人

群;(5)更多更好地定向补贴给中产阶级的

下层。

这样的金融政策应该配合妥善的城市发

展政策,旨在使土地价格负担得起,通过提

高密度降低服务成本,打击空间排斥和改善

生活环境。

迄今为止,在美国和欧洲,政府已经设

计了漫无焦点的混合型改革来处理这场危

机。他们似乎缺乏任何战略构想。通过注资

银行和大型公司来挽救就业,或者通过降低

税收来提高消费,他们针对的大多是危机的

后果。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他们甚至承担了

新的风险。虽然 2009 年 2 月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刺激方案得到一些欢迎(2 00 8 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不够),但建设

部门很少居于复兴政策的核心。与其将公共

资金洒向所有方向,使用基础设施和住房投

资作为动力,平衡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动,创

造百万就业机会,加强跨部门协同(著名的

乘数效应),反倒会更加有效。把住房贷款与

储蓄结合起来,向住户和开发商提供定向刺

激手段,既鼓励租赁房屋也鼓励购买住房所

有权,投资所有类型的环境基础设施,这些

做法是雄心勃勃的复兴战略的基本特征,效

仿 50年代和 60年代西欧和近期中国成功的范例。

在美国,2009年 2月 18日,奥巴马总统启动价值 7 5 0 亿美元的房主稳定倡议(Homeowner Stability Initiative),向 300万至400万处于风险中的住房所有者提供月供补贴

(尤其是那些次级贷款和新型贷款的使用

者),与此同时,如果要避免将来出现新的泡

沫,应该全面修整住房贷款体系。

经过 2 5 年的新自由主义和放松管制,当前,应该针对基础设施和住房贷款开展一场

严肃的讨论。在我们的全球经济中,这是最

符合人类利益的做法,因为人人享有适当住

房的梦想已变得日益虚幻了。

王瀛 译自 Urban World 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Page 27: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5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加拿大开辟绿色建筑之路

Canada blazes a trail in green building

环境友好型建筑技术不仅仅是生态活动家所鼓吹的一股风潮;它能节省资金,创造工作

机会,改善居住在绿色建筑中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建

筑为与气候变化作斗争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案,因为绿色建筑项目不止是关注可再生能源的

使用,它们的目标是减少家庭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总量。

由美国的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举办的一

次有关绿色建筑知识的民意调查中有证据显

示,虽然建筑物是更甚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

放源,然而,甚至连从事建筑行业的专业人

员也不知道这一点。作为其建筑能源效率项

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从 2006年下半年至 2007年上半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包

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 8 个国家面试了 1423 名建筑业专业人员。参与者被问及他们认为有多大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

建筑物,平均的回答是 1 9 %,而这个数字其实还不到正确答案 4 0% 的一半。在美国,建筑专业人员普遍相信建筑物只对 1 2 % 的排放负有责任。

幸运的是,他们的北美表亲们看起来对

于建筑物对碳足迹的影响力要清楚得多。

“加拿大 3 5 % 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建筑物,”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会长托马斯·穆

埃勒表示。“人们对于汽车消耗了多少汽油

是如此地关心,但是他们更应该看看为了给

自己的房子保温用掉了多少能源。”

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于 2 0 0 2 年成立,它在向设计、建筑和开发人员宣传如何增加

建筑物的能效、特别是如何把美国的“能源

与环境设计先锋(L E E D)”评级体系适用于加拿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该体系在加拿大建筑施工行业的

各阶层中已经被自愿地奉行为一项建筑标

准。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计划在 2015 年之前在加拿大全境改造 10 万座建筑物和 100 万户居民住房,使其从 2005 年的基础之上经检测确认减少 5 0 % 的能源和水消耗。加拿大城市学院 2008 年 9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宣称加拿大目前在世界绿色建筑运动领域处于领先地

位。

在加拿大应用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的标准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评级系统是作为一

个领先的体系设计的,它的目标对象是市场中 20%

到 25%的占据引领地位的建筑公司,其思路是如果

这 20%的公司采用了这一体系,那么剩余的市场也

将和他们一起被吸引过来。要取得级别证书平均要花

费5万加元,但是一旦能源使用得到削减就可以节省

开支。采用 LEED标准对现有建筑物的运营进行最适

宜的改造可以使其性能提高 16%至 25%。试点项目

的第一阶段签约了500栋建筑物,覆盖面积达300万

平方米。在下一阶段,绿色建筑委员会将和医院、大

学一起合作。“我们的项目中有40%是私营部门的项

目,当问题涉及到私营部门,只要给他们正确的激

励,他们就会主动地采纳这一系统,”绿色建筑委员

会的穆埃勒说。

By Sarah Marks

Page 28: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26

HUMAN SETTLEMENTS

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正在通过如下两

条途径来努力实现其目标:开展三个试点项

目改善现有建筑物群的能耗表现(绿色建筑

性能项目);使用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

(L E E D)建筑标准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认证。

“目前唯一不在我们的工作对象范围之内

的是现有的家庭住房,”穆埃勒先生说。

新型绿色建筑项目及其财务生命力

认识到汽车与工业生产不是人类碳足迹

唯一的罪魁祸首这一点促使加拿大的城市规

划人员开展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绿色建筑新项

目。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温哥华岛首府维多利

亚城的 Dockside Green(水边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开发的生态社区,名为“synergy(协合)”的该项目第一期在新的评级系统下得到了最

高分,创下了一个世界记录。

在富于远见卓识的主管乔·范·贝勒盖

姆(他同时也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创办者之

一)的领导下,该项目的开发商温市信贷联

盟与Windmill West公司计划让开发区中的每栋建筑都达到 L E E D 白金级别,这在北美地区将是第一次。他们对自己项目的成功相当

自信,以至于他们用一百万美元的担保金来

支持自己的承诺,如果他们不能达成既定目

标的话就要将这一百万美金赔付给维多利亚

城。

Dockside Green坐落在临港口的 15英亩工业用地上,被开发用于居民住宅、零售业、办

公楼以及商业建筑。贝勒盖姆承认金融危机

已经影响到了 Dockside Green。“从 2007年 10月到 2008年 3月市场开始变

得冷清,但是我们的销售业绩实际上上涨了

21.5%,”贝勒盖姆说。“从中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一个问题:市场对于其所购买的产品是否

已经变得更加具有选择性?他们真地开始做

出研究了。”贝勒盖姆赞扬了人们在价值观

上的转变:“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

说他们希望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份

子,我想现在就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候。”

政府的数据显示建造一座 L E E D 认证建筑的成本比传统建筑一般要高出二到四个百

分点。

Dockside Green项目中的住房成功地卖给了各式各样有着无数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

从而证实了贝勒盖姆确信绿色建筑是一个上

升中的行业的想法。但是要搞清楚绿色建筑

是否真能腾飞,重要的是要知道你的买主都

是谁——他们是对环保感兴趣的一个单一的

社会群体,还是说新的购买者在源源不断地

加入抢购生态友好型住房的行列?

贝勒盖姆说:“有三分之一的人的购买原

因是看上了房屋的品质,有三分之一的人的

购买原因是当他们把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人的

产品对比时发现了不同。还有三分之一无所

谓的人,我发现这部分人是最有意思的:他

们到了那儿以后就变成了环保鼓吹者!”

在目前的经济气候下绿色建筑领域仍然

保持了增长势头,这一事实预示了 Docks ideG r e en 项目的开发商为未来的发展碰巧找到了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模板。

升级现有的建筑物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不仅仅只是和建造

新房屋有关。加拿大正在进行翻新改造项

目,以提高现有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其中

一个例子是 2 0 0 4 年建成的紧急医疗服务队(EMS)总部和车队中心。它是安大略省达到L E E D 金级标准的第一座建筑物,其能源消耗比按建筑规范能源标准设计的同类建筑物

要低 57%。根据沃特卢地区的一份报表计算,这就意味着每年节省大约 21800加元(16895美元)的天然气和电。

尽管在获取资金方面相对容易,以及在

减少能源使用的同时相应地节省了开支,在

规划和建造紧急医疗服务队总部大楼时遇到

的一些问题显示了绿色建筑为何没有能实现

更广泛的普及。不过,当地政府已经正式采

纳了 L E E D 银级标准,将其应用于政府兴建的所有新设施。

Page 29: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7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政府的支持

加拿大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私营部门得到

了政府的支持。加拿大政府在其 2000 年预算中建立了绿色市政基金,其目的是刺激在开

拓型的城市环境项目方面的投资,投资对象

是那些能够推进加拿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

程的项目。

加拿大城市联合会(FCM)是市政府的代言人,由他们来管理和支配绿色市政基金。

加拿大城市联合会的公关经理雷·沙利

文说:“加拿大城市联合会的绿色市政基金

既能向市政府也能向市政府在私营部门和非

营利部门的合作伙伴提供拨款和贷款。不

过,在每个申请项目中都必须有市政府作为

项目合作伙伴的一员。”另外,还有一项额外

的激励:“目前,我们能够以大约百分之一的

利率向市政府发放贷款,”沙利文表示。

一项资金申请一旦提交,通常需要四到

五个月来等待决定。把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

的标准纳入考虑是增加资金获批机会的一个

好方法。“目前,绿色建筑项目的申请至少也

要以 L E E D 银级标准为目标,和加拿大国家建筑节能规范(规定了能源效率的最低要

求)相比,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改善度要达到

4 0 % 以上。对于那些为了翻新改造而申请补助或贷款的申请者,他们的项目必须要减少

至少 3 0 % 的能源消耗。虽然绿色市政基金使用 L E E D 评级系统作为一项标准,但是我们也接受等效的其他标准,”沙利文说。

全球透视

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建筑施工的必要性

已经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 O)的认可。今年一月份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布了一项新的

I S O 标准,通过为建筑部门提供详细而又精确的设计指南,该标准将帮助建筑部门为节

省能源做出贡献。

“当前全世界在理性地使用自然资源方面

越来越大的投入正在扩大节能建筑和节能建

筑设备的市场,”I S O 工作组的领导人斯蒂芬·特纳说。“建筑业有望通过改善保温性

能、提高机械设备效率等建筑设计极大地节

省能源,当然还有通过对建筑物整个生命周

期的管理。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其

他国家没有在绿色建筑项目上跟上加拿大的

步伐。答案可能是无知。正如世界可持续发

展工商理事会在其报告中指出的,甚至建筑

专业人员也不了解建筑物是很大一部分二氧

化碳排放的源头。这种无知很可能是由于不

熟悉造成的:参加调查的人员中只有 1 3% 的人曾经参与过绿色建筑项目。

在开发商决定建筑施工的绿色环保程度

时成本因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

能效较低的供热设备和空气调节系统安装起

来往往更加便宜,开发商因此而得以按更低

的价格卖房。

开发商总是会动力十足地回应市场的需

求,所以,开发商会一直选择建造能效较低

但价格也较为低廉的建筑,直到高能效建筑

成为消费者的需求。幸运的是,在加拿大,不

管是消费者需求还是 L E E D 之类的标准都促使天平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倾斜。政府公开表

示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事实也对这一进程起

到了鞭策作用,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包括先进

的教育和培训,制定扶持性法规,先进的研

究和开发,以及承诺建设高能效、高成本效

益、对生态负责的社区。

绿色建筑要真正地产生影响就必须在全

球范围内开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发

展建筑业计划(SBCI)2007年发布的一份有关建筑和气候变化的报告中认为,发展中国

家不总是拥有建造更绿色的建筑所需的资金

和工具。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据保守估

计,全球的建筑部门能够做到将二氧化碳排

放量减少 1 8 亿吨。更加积极的节能政策可能使这个数字超过 2 0 亿吨,或者接近京都议定书中约定减排数量的三倍。

爨逢春 译自 Urban World March 2009 Vol. 1 No. 2

Page 30: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28

HUMAN SETTLEMENTS

哥伦比亚挑选妇女创业

开展住房改造工作

Colombia recruits female entrepreneurs to transform housing

By Richard Forster

两年以来,多边及私营机构对哥伦比亚的投资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而且在社区中

培养了一个新的创业阶层。

一家北美企业正在运筹下一步的商业行

动,即打入哪一个市场,推出哪一个品牌,并

购哪一家竞争对手,董事们面临着艰难的选

择。加气矿泉水依次递到每个人面前,大家

各抒己见。“诺米斯公司收购建议看起来比

较可行,我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

开支。”“研发投资是什么情况?我们正在使

用的新型防渗溢包装材料使利润提高了 7.2%”。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多数居民,约

3.6亿人,面对的是更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完全没有选择的机会。他们不被正规金融系统

认可,因此无法使用银行服务;他们甚至可

能没有身份证件,因而无法在银行开户或申

请贷款。事实上,他们连选择居住地点的权

力都没有,因为他们不能获得抵押贷款,甚

至没有合法产权,进而无法出售现有的所谓

住房。他们还奢望矿泉水?简直是天方夜

谭。

这些民众似乎与大企业的经理们毫不相

干,让这两部分人的利益产生契合点的想法

听起来不着边际,但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使他

们双方进行合作。

这一想法源自密歇根大学教授 C·K·普拉哈拉德的理论,他认为,通过鼓励企业向

给泥地铺上地砖提高了健康和教育水平。摄影:Alvaro Reyes

Page 3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29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社会的最贫困人群提供所需物品和服务,同

时帮助这些人凭借自身能力创业,可以减轻

贫困。这一理论并不一定适用所有商业领

域。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缺少服务设施的人口

占绝大多数,这部分人群被称为“投资金字

塔的底层”,作为企业战略构想的一部分,某

些企业可能愿意考虑将这部分人列为潜在客

户。该用语为普拉哈拉德首创,系指社会中

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群体。仅在拉丁美洲地

区,这就是一个拥有 3.6亿人的潜在市场,根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测算,

该市场价值 5 万亿美元。如果要为该群体服务,董事们不仅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客户,而

且要重新审视整个商业模式。用普拉哈拉德

的话说,你必须重新考虑成本结构、经销网

络、以及核心能力等问题。

美洲开发银行站在了推广这一理论的前

沿,推出了“为大多数人提供机会”项目。美

洲开发银行投资官员弗朗西斯科·美吉亚一

直努力推动这个项目,他介绍说,“如果让你

想出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已破解了进入低收

入市场的密码,并已在其中找到了发展和赢

利的真正商机,我想,你应该注意一下移动

电话业。”“来了解一下移动电话业采取的措

施。他们改变了商业模式,由后付款变为先

付款,由签订复杂的合同变为不签合同,但

高收入市场中依然需要签订。他们制订了一

整套新的商业程序,使人们消费得起。”这

样,利用新服务的人增加了收入,其他效益

也随之而来,在印度、菲律宾和南非,移动

电话提供的金融服务第一次把最贫困人口带

入了金融系统。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果

移动电话业能够找到秘诀,其他行业,如住

房、医疗和建筑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

达到同样的效果?

仅仅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可以减少成本,

降低价格,但它不只是推出特制产品,以降

低质量换取低价位。重要的是,创新意味着

在社区内发展一项商业,让社区成员凭借自

身能力进行创业,这样,供应链扩大,消费

增长。

希望向这些社区推销产品的私营企业明

白,仅有低价产品是不够的,还需有覆盖该

社区的经销网络。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

着社区成为分销链。雀巢公司在巴西推出了

针对低收入社区的产品,公司依靠社区居民

上门推销产品。雀巢产品给人的印象是价格

昂贵,甚至有假冒现象,如果没有这些社区

妇女的推销,计划会半途而废,因为在这些

社区中,信任不是一件可以由营销学校制造

的商品。

在住房领域,哥伦比亚的科萨拉米卡公

司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公司希望打开低收入

市场,但正常销售渠道不能办到。作为一家

瓷砖和卫浴产品公司,在 2006 年之前,其产品一直面向中高收入阶层,在超过 1 0 年的时间里,其瓷砖生产和销售处于主导地位。但

是,一次削减成本的措施使公司开始生产适

合低收入消费者的特种瓷砖,公司视其为一

次机会,可以借此为约 150万户未铺地砖、只有泥土地面的家庭提供帮助。

为打开新的市场,公司需建立新的分销

链,特别要调动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使

哥伦比亚

城市化水平

总人口:4300万

城市人口:76%

贫民窟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重:22%

人口年增长率:

城市:3%

贫民窟:1%

贫民窟指标

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

安全的水源:98%

改善的卫生设施:94%

足够的居住面积:86%

耐用的住房:97%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

Page 3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30

HUMAN SETTLEMENTS

社区中的女户主(或日托女看护)成为销售

人员。这些销售队伍由科萨拉米卡公司的人

员负责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在一家小型服务

中心办公。这些女性推销员如为邻居设计房

屋地板并销售了产品,她们会得到提成奖

励。不仅如此,她们还事先了解了在泥地上

铺设地砖对健康的益处,对日托看护工作来

讲,这样的措施是必要的。

受雇在科萨拉米卡公司工作的妇女是靠

佣金来获得收入的,佣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负

责管理女推销员和展示砖产品的社区组织。

通过鼓励妇女销售产品,当地商业繁荣起

来,同时,由于卫生达标,日托设施可以继

续经营,日托女看护也因此增加了收入。从

长远角度看,由此而来的健康受益也孕育着

成功机遇: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永久

性房屋地面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病率,提高认

知测试成绩。此外,铺了地砖的房屋价值也

会平均增加约 15%~20%。美吉亚为此有这样的评论,“人人从这种经销模式中受益。”

基层企业

大公司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模式,由于选

对了产品和经销策略而取得了成功。在分析

这种成功案例时,要强调的一点是,还有一

种同等重要的模式,即成长于基层的中小企

业模式。这些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那些对国家

有影响的大型企业不同。当地小企业已有与

社区共同开发的产品,产品在社区中得到认

可,并在其中销售,但缺少资金成为这些企

业发展和扩大经营的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多边机构可以提供资金

帮助,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取得经营的成功。

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世界银行与联合国

人居署和当地银行合作,共同开展一个 37 万美元的项目,为低收入住房提供更多的获得

小额贷款的渠道。该项目通过建设推广住房

信贷必需的金融和法规制度,为缺少正规住

房信贷渠道的占人口 4 0 % 的居民提供可持续的小额住房贷款。

美洲开发银行在哥伦比亚住房领域也一

直积极帮助非政府组织从社区模式向全国或

区域模式转变。银行与哥伦比亚的米努托迪

奥斯组织合作,为流离失所和无家可归者提

供长期小额抵押贷款。美洲开发银行的美吉

亚介绍说,“3 年期的小额抵押贷款与 15 年期的差别有可能相当于一份最低工资,因此十

分重要,可以真正让某人有可能拥有一所住

房。”美洲开发银行与哥伦比亚非政府组织

马里奥圣多明各还有一个类似项目,这一项

目让参与的居民自建住房。这两个项目的费

用为 8000 万美元,美洲开发银行提供了其中的 1700万。美吉亚还谈到,“美洲开发银行资助的部分技术援助项目的内容是培训当地居

民制造石砖、砂浆和水泥,以及组织有关活

动,使他们能够在建筑活动中做到自给自

足。”因此,这不仅仅是使人们有机会获得住

房,也是通过鼓励人们成为小业主,支持了

发展。

利用私营资本进行投资,满足大多数人

口的需求,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墨西

哥赢利最大的银行康帕特莫斯银行已成立了

拉丁美洲第一个社会风险基金——英格尼亚

基金,该基金将投资于那些以改变穷人命运

为战略目标的企业。到 2008 年底,基金已募集了 3400 万美元股本,并将承担地区投资渠道的角色。康帕特莫斯银行联合首席执行官

卡洛斯·拉巴特介绍说,“成立英格尼亚基金

背后的通盘考虑是让基金成为一个投资工

具,为社会创业服务。这不是有关捐赠的事,

这是对社会企业进行社会投资的概念,社会

企业需要经济支持,同时也需要指点。”

这种社区创业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是否采

取依靠基层的方式,以及将重点放在从社区

发展起来的业务上。那些欣赏这种做法的坐

在美国某个董事会会议室里的董事们也许会

发现一个全新的增长点,这是他们以前不曾

想到的。

林晓南 译自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Page 33: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1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范例?Singapore: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新加坡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世界银行向新加坡提议,对其邻国的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援

助。本文作者 Vicente Carbona分析了新加坡成功的发展,展示了这个城市国家的最新项目。

很早以前,新加坡就明白,作为一个水

资源、能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活

跃的工业化城市中心,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

大胆的城市规划和雄心勃勃的环境控制。最

近的一个新动向是对新加坡在发展方面的美

名给予的认可,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

克与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于去年 1 2 月签署了一项协议,要联合创建世界银行 -新加坡城市中心(World Bank-Singapore Urban Hub)。这

一中心的任务将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

要城市挑战,提供专业技能与技术援助。

“通过其独特的发展经验,新加坡建立了

宏大的知识库来应对各种挑战,”世界银行

的佐利克说道。“把这些知识与世界银行集

团在东亚及世界各地的发展业务结合起来,

可以创造具有针对性的、历经考验的专业技

能的重要源泉,我们相信许多国家都会从中

受益。”

温室建筑的艺术印象。 照片版权:新加坡国家公园局

Page 34: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32

HUMAN SETTLEMENTS

这一中心将把新加坡在城市发展、教育

和公共管理方面公认的专业技能与世界银行

的全球发展知识和运营经验结合起来。目标

是向东南亚国家提供建议与技术服务,并计

划拓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最

终延伸至非洲,真正实现全球化。

新跨部门委员会

从 1965 年成立独立共和国以来,新加坡一直是城市发展方面的关键行为者。新加坡

最近的一个项目是,去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

跨部门委员会(IMCSD),提出国家战略并保障新加坡作为一个活跃且更适宜居住的城市

有所发展,制定今后 10至 15年的总体规划和具有 40至 50年远景的更宽泛的概念规划。主要的挑战是持续增长不能以牺牲公民生活质

量为代价。

“我们希望把新加坡定位为领先的、杰出

的生态城市国家,不只是经济活跃,还要做

到环境可持续,”可持续发展跨部门委员会

(IMCSD)联合主席、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说道。“这意味着尽可能快的增长,同时保障我

们优良的生活环境和未来的经济增长潜能不

受影响。”

在一系列的论坛与会议过后,通过在线

磋商项目筹集了 1300 多个建议,可持续发展跨部门委员会(IM CS D)和其他公共官员非常乐见公众的积极响应。这些建议和意见涉

及面广泛,从回收、能效、循环和清洁能源,

到海洋自然保护区、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的

使用、及使用更可持续的建筑材料。目前,该

委员会的公共磋商告一段落,今后几个月,

将致力于研究提出的各项建议的可行性并对

主要的观点做出回应。新加坡政府最近宣

布,今后 5 年将拨款 1 0 亿美元,用于执行该委员会的各项建议。

创新的传统

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着三个优先考

虑领域: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和改善实体环

境质量。在人口稠密的高层城市中心,可持

续发展要通过使现有建筑和新建筑提高资源

和能源效率,并且在工业、商业和交通服务

中积极促成这些目标来实现。

“在新加坡,高密度不但意味着最切实的

住房解决方案,而且还给形成可持续发展方

面一些最具创意的想法创造了机会,”新加

坡建筑师学会会长戴礼祥说道。“由此带来

的一个最佳做法是把高层绿化融入高密度住

房。这种做法不但营造了额外的社会互动空

间以取代失地,而且带来了建筑环境与自然

环境独特的平衡。绿化的做法还降低了屋顶

的热增量,收集了天然雨水。”

这一新焦点的部分内容包括重拾优秀设

计与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如新建筑南北朝向

以便使日光暴晒最小化,利用自然通风降低

对空调的依赖性。“这种观念转变使许多建

筑做到环境友好,而不用重金投资于技术,”

戴说。

促进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资源项目要求全

球商界锐意创新,新加坡已经着手发展这个

部门的领先投资战略。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

(REC)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之一。该公司最近致力于在新加坡建立设想中世界最

大的完全一体化的太阳能制造厂,投资 63 亿新加坡元(41亿美元)稳步生产 15亿瓦太阳能产品。2 00 8 年年初,制造太阳能电池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欧瑞康太阳能公司(O er l i k o nSola r)选择新加坡作为其亚洲制造和研发中心。最近,挪威诺尔信公司(NorSun AS)宣布,在这个城市国家斥资 3 亿新加坡元建造先进的太阳能晶圆制造厂。

去年 3月,清洁能源一举成为新加坡关键的增长领域,其目标是在 2015 年前,通过在公共基金中投入 3.5亿新加坡元,创造 7000个工作岗位。除了太阳能这个主要焦点领域,

新加坡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工业发展还涵盖燃

料电池、风力发电、潮汐发电、能效和碳服

务。在相关发展中,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

长傅海燕(Grace Fu)女士最近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今后 5年中,为 8000 份新的、高技术绿领工作提供培训机会。

为监督这一工业的增长,机构间清洁能

Page 35: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3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源计划办事处(C E P O)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投资 5000万新加坡元(3270万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研究计划(C E R P)的研发工作,25 00 万新加坡元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用于培养清洁能源工业的高级人才,以及为寻找清

洁能源解决方案和协助私营部门参与者抵消

在新建筑项目中使用太阳能技术的资金成本

而进行的各种激励项目。

长期以来,新加坡非常成功地开展了供

水需求管理和废水管理,把量与质、公共与

私营部门参与、公平与效率、战略与经济问

题考虑在内,为世界做出了榜样。通过减少

生活用水和未计量水,新加坡成功地实现了

自给自足。在 2006年的一份报告中,(墨西哥)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的 Cecilia Tortajada陈述道:

“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来确保其有限的水资

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采用最新的科技发展制

造新的水源,凭借妥善的集水管理加强储水

能力,施行节水措施,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

因素的同时考虑,新加坡的一体化水管理达

到了一定的水平,值得其他城市中心效仿。”

增加城市绿地的努力也取得了出色的成

果。过去十年来,尽管需要足够的实体开发

来安置 7 0 % 的新增人口,但这个城市国家的绿色覆盖率(根据卫星图片观测到的有植被

覆盖的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还是增长了 10%,因此,目前,新加坡主岛几乎半数领土已经

被植被覆盖。从 1986年至 2007年,虽然新加坡的人口在事实上增长了 68%,从 270万增至460万,但是新加坡的绿色覆盖率却从 35.7%增至 46.5%。

新加坡回收可回收物质,在先进的工厂

将剩余物质焚化。除了降低填埋的需求,这

个城市国家还开始变废为宝,通过垃圾焚化

过程发电,目前,焚化发电提供总供电需求

的 3%,同时,新加坡稳定了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在处理焚化垃圾方面,新加坡再创成功

经验。

生态旅游业的崛起

1997年,新加坡斥资 6.1亿新加坡元建造

了周长 7 公里的石壁,把两个南部岛屿之间的洋面环绕在内,从而创建了实马高垃圾填

埋场(Semakau Landfill),该填埋场覆盖水体容积达到 6300万立方吨。1999年,当这个近海垃圾填埋场开始运营,主岛的最后一个垃

圾填埋场就关闭了。填埋场把海水用水槽分

隔开,然后抽空海水,在海底铺设厚塑料层,

然后把焚化灰渣倾倒进水槽中。最后,用土

壤覆盖焚化灰渣,在土壤中撒下草种。每月

进行水质抽样检测,以防渗漏。

这种做法带来了崭新的、繁荣的生态系

统,发展成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景点。

2005年年中以来,实马高岛对公众开放,游客在导游带领下参观红树林、潮间带和珊瑚礁。

这里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典范,代表了新加坡

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独特、富于创意的方式。

在审议下一轮的优先考虑事项和项目过

程中,跨部门委员会承认,有效地执行一些

新举措意味着短期内额外的支出,而更长期

的个体利益和商业利益可以抵消这些费用。

新加坡政府声明,在研究各项新建议的同

时,它将考虑日益增大的费用。

“可持续发展跨部门委员会(IMCSD)将务实并侧重结果,”财政部长尚达曼说道。

“委员会将根据商业与消费者的支出,评估

各项选择的有效性与利益。我们将制定有意

义的目标,但是逐步推动变化,这样所有人

都能顺利调整适应。”

新加坡正在所有这些领域前进,政府官

员们的态度很乐观。他们积极鼓励人民和工

业采用长期、可持续的做法,发展新能力来

优化资源,进一步改善环境。人们普遍认识

到,还必须利用新技术以提高绩效并缓解当

前限制增长的因素,鉴于在仅仅 7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平衡并容纳整个国家基础设

施,包括住房、休闲、商业、国防、垃圾和

水处理、交通和机场十分困难,这可能是这

个城市国家主要的制约因素。

栾凤云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Page 36: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34

HUMAN SETTLEMENTS

书 评

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By Daniel Biau

世界银行《2 00 9 年世界发展报告》是一部杰作。通过建议重塑世界经济地理,该报

告虽然不是始终政治正确,但提供了大量引

人深思的内容,尤其是针对城市化在发展中

的作用。

报告开篇从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这三个维度(三维发展)与地方、国家和国际三个地理层面分析了地理经

济转变。报告声明,密度是地方一级最重要

的维度,距离是国家层次最重要的维度,而

分割是国际层级最重要的维度(或者实际上

是障碍)。

因此,该报告倡导,应该鼓励城市化、灵

活性和地区交流,其总体目标是促进市场服

务。这一点基于一个事实,即“在过去的两

个世纪中,城市、迁移和贸易是发达世界进

步的主要催化剂。”报告一方面指出,“经济

发展一个惊人的特征是空间的不均衡,”同

时还痛惜,“政治家普遍不赞成这种经济不

平衡现象。”报告作者们谴责“经济增长必须

更均衡分布的陈规”,并肯定:“各国政府通

常无法在促进经济生产的同时使经济增长均

衡分布。”放缓城市化速度构成了一项效率

低下的政策举措:这种观点或许并非政治正

确,但是根据大量记录,世界各地都有实例。

在第三部分,报告阐述了政策建议,这

些政策建议宣称对于如何把经济增长与社会

发展结合起来具有普遍意义。报告讨论了国

家要有所发展,必须进行空间转变。

报告承认,在许多国家,如印度和尼日

利亚,应对措施必须是不考虑空间差异的政

策、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的政策和有空间针对

性的政策的混合体。确实,许多国家面对着

立体的挑战,目标明确的干预措施(如贫民

窟改造)应该仅仅限于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的

这种想法过于天真。

不论城市化水平如何,一体化的基石当

然是对于制度与相互连接的基础设施的公共

投资。《世界发展报告》要求连续开展三个阶

段的工作。这个要求听上去比较理论化且过

度规范化:如果承认更高的人口密度和更短

的距离能带来转变,那么,目标明确的干预

手段可以成为有效的工具,对这两个空间因

素造成影响。

分割维度(第三维)造成的问题更大,因

为分割指的是边界与国家法规差异的不可穿

透性。报告在最后一章中建议进行系统化的

Page 37: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5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地区一体化,因为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和资本

的运动。但是,报告没有谴责国际移民的阻

碍。地区一体化当然是件好事,尤其是对于

非洲,但是全球一体化与合作仍然是经济挑

战,尤其是对于世界大型市场附近的发展中

区域。

最后,书中一些令人慰藉的陈述,鉴于

其源自世界银行,值得特别强调,如“当今

世界能令我们最准确地预测收入的不是你知

道什么,认识谁,而是你在哪里工作”,或 “更迅速的扶贫很可能需要的是更迅速的城市

化,而非更缓慢的城市化”,“气候变化呼唤

不同的城市形式,而不是更缓慢的城市化”,

甚至是“没有贫民窟的城市对于发展中国家

而言不是现实性的构想”!

对于所有人类住区专家而言,由诸多研

究人员草拟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是大受

欢迎、引人深思的必读之作。

王瀛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

地理》。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2009年。丹尼尔·比

奥撰写书评。

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城市权利:缩小城市差距

World Urban Forum 5

The Right to the City: bridging the urban gap

1 99 6 年,第二次人居大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住房权得到明文昭示,

城市权利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开展。世

界城市论坛在伊斯坦布尔会议后开始举办,

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人口向城市移民,论坛

的主题聚焦在了城市。但在那时,城市还不

能完全接纳这些移民,为他们提供住房、服

务和参加经济活动的机会。

如今,我们需要反思和讨论理想城市的

基本要素。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消耗

着全球产品,我们以相同方式来往于世界各

地,使用着相同的自然资源。世界城市论坛

旨在解决在我们各自生活的城市所重复出现

的相同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共享现代化和人

类发展所创造的利益。

我们认为,城市是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多样性的集体空间,属于居住于此的所

有居民,其社会职能必须保证财富、服务、物

品和机会分配的普遍性、公正性、民主性和

可持续性。城市权利应理解为,在可持续、民

主和社会公正原则下享有公平使用权的权

利。市民通过感情与文化纽带相联系,通过

生活方式和身份体现多样性和多元性,而人

民的城市是社会经验的主要舞台,它因充满

版图和权利之争而变得生动无比。

作为促成建设更加仁爱、民主和可持续

的城市的参考坐标,巴西已将第五届世界城

市论坛的战略与概念主题定为“城市权利”,

并将在联合国人居署第 22 届理事会会议期间,提交到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秘书处审批。

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将于 2010 年 3 月在里约热内卢举办,论坛将鼓励人们讨论如何

Page 38: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36

HUMAN SETTLEMENTS

在其他国家开展“城市权利”活动,如何通

过适当的法规、计划、活动、项目及政策等

方式确保其有效实施。各国感兴趣的代表将

就此交流经验,包括总结尚未在政策和公共

行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利。

本届论坛的目标之一是,承认这些权利

应该得到确立,政府、私营部门以及广大民

众能够也必须行动起来,使这些权利具体

化,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当我们维

护城市权利时,也就是维护了民主权利,挑

战了至今仍存在于城市中的排斥和分裂。

为了体现这些观念,第五届世界城市论

坛将设六个分议题展开讨论和媒体辩论。论

坛的每一天都会对当天的议题进行总结,小

组会议和合作伙伴的交流活动将使总结的内

容更加丰富。

六个分议题是:

●城市权利

●城市投资

●广泛参与的民主

●包容性城市

●城市中的文化多样性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活动与研讨议程将由来自六个分议题所

涉及领域的国际专家设计,写入“活动概念

书”。其出发点是提高论坛讨论效果,这不仅

要考虑正式会议部分与会者的利益,也要考

虑合作伙伴活动参与者的利益。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第五届世界

城市论坛将为解决城市问题而促进对话并达

成共识。反思我们的城市乌托邦是一项主要

任务。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向世界其他地

方学习,考虑我们的合作伙伴的需要,好让

那些最佳的做法和行动在所有城市成倍出

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每个人都能享受

公民的职责和权利,过有尊严、受尊重的生

活。

赵文花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上海市长韩正于 6月初访问了日内瓦,推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并会见了负责上海世博会大联合国展区的高级官员。

在欢迎晚宴上,联合国总代表奥尼·贝楠博士评价了关于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展区准备工作的最新进展。

贝楠博士在晚宴上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非常适合上海。联合国人居署是负责联合国展区的牵头机构。

“在市长先生和上海市政府的努力下,在如何应对城市化、城市改造和现代化的挑战,尤其是

如何满足人民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上海已经成为一个杰出典范。”他说。

他补充说,可与 2010年上海世博会媲美的世博会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用‘发展的奥运会’来形容本届世博会是很恰当的,因为它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让我们

藉此寻求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对策,而城市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包容和发展

的动力。它将扩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城市是怎样缓解自然灾害、处理疫情的,怎样成

为创新、教育、文化、和谐的中心及所有人体面劳动的中心。”贝楠博士在他的讲话中说。

韩先生表示上海会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参会成员。他说,中国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促成国际

组织参会。其后,参会者观看了本届世博会的一个简短视频。韩市长与贝楠博士进行了单独讨论,

简单介绍了联合国展区的进展情况。

联合国展区将举办长期展览展示这个世界性组织中各机构所做的工作。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

Page 39: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7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世界城市论坛——全球首屈一指

的城市会议领导者们警告:日益膨胀的城市给全球带来新的挑战

The World Urban Forum – the world’s premier conference on cities

Swelling cities pose fresh global challenges, leaders warn

By Paul Okunlola

联合国人居署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在中

国城市南京举办,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带来的

最强烈的讯息是,城市的膨胀每天正给世界

带来新的挑战。

2008年 11月 3日 -6日举行的城市论坛吸引了来自约 155个国家的近 8000 名代表。仅仅展览一项就在短短 4 天内吸引了两万多名观众前来参观。

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每两年举行一次

的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论坛现在已经无疑

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城市大会。来自世界各

地的代表在新落成的南京大型会议和展览中

心交换意见。在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上,每

个人嘴边的流行语是 “和谐的城市化”。几乎没有一位发言者在联合国人居署两

年一度的会议上错过讨论和谐城市意义的机

会,

南京市长蒋宏坤首先致开幕词并定下基

调:“构建和谐城市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本届

论坛主题,和谐的城镇化,将促进中国和世

界城市新的建设方式。”

南京市到处被欢迎参加论坛的标语和海

报所点缀。在这个新的现代化城市中,高楼

上的激光照亮了整个夜空。

世界领导人警告快速城市化问题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世界首脑们越来越多的人们蜂拥到城市,造成过度拥挤

照片版权:Cécile Geng

城市中最贫穷的人正面对恶劣的城市居住环境

照片版权:Alex Balint

Page 40: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38

HUMAN SETTLEMENTS

在会议上警告说,新的威胁已经出现并影响

世界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正在紧急应对越

来越多蜂拥到城市寻求美好生活的人潮。

肯尼亚总理奥廷加说,就他本人而言,

现在发展中世界所面临的城市化挑战已经像

滚雪球一样,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危机”。

联合国官员警告说,全球 1 2 亿贫民窟居民可能由于目前的经济形势被推向更加贫困的深

渊。

联合国人居署在城市论坛上新公布的研

究结果表明,每周至少有超过 300万人或者每月大约 500万人成为城市人口,今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已使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

人口中占主导地位。

奥廷加先生说:“联合国预测,到 2030年,城市的居民将超过 5 0 亿,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有人已经警告我们,除非决策者进

行一次彻底的反思,否则我们将面临灾难。

当我们看到多年来人类向城市中心迁移的进

展情况时,我们都知道,时

间不站在我们一边。就算

不是当成下周,我们也要

把 2030年或 2050当成明年一样来对待。”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

任安娜·蒂拜朱卡夫人在

她的讲话中指出, 当今时代正检测着世界各地的发展

规划师应对当前经济危机

后果的做法。 “自从去年年底,我们已经目睹了一系

列危机,其规模和发展使

我们所有人感到吃惊。这

一年先是出现石油和粮食

危机,后来气候变化已被

确认成为我们必须适应或

者毁灭我们的一个事实。

正当我们对付这些严重问

题的时候,发生在美国的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

其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

大,以至于整个世界都受其影响。”

“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商品价格和

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所带来的威胁进一步威

胁着过去十年全球化经济的基础。我们正在

全世界的贫民窟居民正被推进更加深度的贫困

照片版权:Vivek Chug

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将达到50亿照片版权:Cararr

Page 4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39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目睹信贷紧缩和保护主义的再度抬头,它们

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衰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警告各位代表,

如果不有效地缓解城市化危机,实现千年发

展目标可能受到威胁。

“由于缺少负担得起的住房和体面的生活

设施,数十亿人民正陷入痛苦当中,”秘书长

说。“为顺利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共

同努力并带着政治意愿进行比以往更加密切

的合作。”

中国副总理张德江告诉与会者,中国面

临着人口挑战,他的国家正进行城市和地区

间的统筹发展,并且将重点放在节约能源和

缓解气候变化方面。

用数字表达的城市化故事

在世界城市论坛上刚刚首发的联合国人

居署的报告《世界城市状况》中显示,在收

入和获得适当的住房方面日益增加的不平等

现象已造成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产

生了诸如社会动乱,经济

效率降低,投资水平下降,

治安资金的转移带来治安

问题等威胁。在非洲,至少

有 2 5 0 0 万人处于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的

危险之中,在这些城市中,

最脆弱的城市有亚历山大

(埃及)、达喀尔(塞内加

尔)、拉各斯(尼日利亚)、

阿比让(科特迪瓦)、科托

努(喀麦隆)、突尼斯市(突

尼斯)、蒙巴萨(肯尼亚)、

弗里敦(塞拉利昂)和马普

托(莫桑比克)等。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预

测,在我们的下一代,三分

之二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

城市中,对于一些民间社

会团体所代表的穷人,青

年团体所代表的青年或妇

女组织来说,在城市化速度如此之快的世界

中,这一概念承载着显而易见的希望讯息。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执行主任安东

尼奥·马里亚·科斯塔先生警告说,在一个

新的城市时代,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城市

犯罪可能会增加。

向城市中心的人口迁移仍在继续

照片版权:Sofia Henriques

在城市中心中寻找空间难上加难

照片版权:C2 Ringo

Page 4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0

HUMAN SETTLEMENTS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特别是在非洲和加

勒比地区,犯罪案件注定要继续发生并增

多。这不光影响地区性安全,更重要的是影

响全球的安全”他说。

他引述了犯罪问题已经影响了发展的那

些地区的报告中的内容,例如,在非洲,巴

尔干,加勒比和中美洲的犯罪情况。他的办

公室向人们展示了其中的联系:欠发达使防

止犯罪的能力减弱,而犯罪又妨害了发展。

论坛的成功举办

2 00 8 年论坛的成功,归功于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会伙伴对快速城市化世界中的现代生

活的浓厚兴趣和关注。同时,论坛的成功举

办还归功于中方的巨大努力,尽管此前在中

国四川省发生了当代人们记忆中的一次最具

破坏性的地震,而且此次论坛还紧跟在 2 00 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方仍确保在南京的筹

备工作一切顺利。

“为表达我们的衷心感谢,我们一定要在

这里提到中国副总理张德江,中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江苏省省长罗志军,

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感谢他们热情地欢迎我

们和与会代表,另外,我们还要感谢中国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齐骥副部长,论坛主席南京

市副市长陆冰”,安娜·蒂拜朱卡说。

“我们还要将感谢之词献给他们的助手,

同事以及在每一个会场提供多种语言服务

的、笑脸常开的年轻志愿者。

“如果我们再回首,回想当时论坛的情

景,充满我们记忆的是笑容和友善。”她说。

她还感谢挪威政府为民间团体参加论坛

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感谢巴林王国发起哈利

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奖。该奖项从

现在开始将固定成为两年一度的重要活动。

喆李 译自 Urban WorldVol. 1 Issue 2 March 2009

论坛的其它亮点

世界城市青年论坛

来自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多名青年积极分

子,聚集在南京,参加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青年论

坛开幕式。该项活动为期两天,由中国共青团南京市

委员会主办。此会已举办过三届,并按惯例在世界城

市论坛的前夜开幕。今年,该论坛的主题是:“和谐

的城镇化:统筹国土发展的挑战。”

非洲市长活动

来自维多利亚湖地区的非洲市长们与上海杨浦区

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加强相互合作和交流。这项

协议是在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期间签署的。

在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的见证

下,杨浦区区长宗明女士与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

达这三个与非洲最大的湖比邻的国家的21座城市的

市长一起,进行了富于特色的签字仪式。

商界精英活动

私营企业的领导者就如何建造绿色的城市集思广

益,即使这会将他们经济利益降到最低限度。商界代

表们允诺将致力于改善生活条件和构建和谐城市。他

们探讨了如何确保实施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以实现可持

续的城市化以及能够为此奠定基础的核心原则。为使

城镇更加安全、更加公平、更加和谐,同时营造更好

的经商环境,他们还讨论了可用于生活在经济金字塔

底层的城市贫民身上的负担得起的技术和商业模型。

新青年基金

联合国人居署在2008年11月推出了创新性的基

金,以资助由青年人领导的世界各地的发展项目。在

论坛上宣布成立的“城市青年发展机遇基金”旨在使

青年人参与到可持续的城市化中来。该基金由挪威政

府提供资金,总共二百万美元,为期两年。其他国家

政府和捐助者也被邀请为基金提供捐款。

Page 43: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41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为亚太地区人民解决居住问题(五)

Accommodating Peopl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art V)

十一、 千年发展目标在亚太地区的本地化

千年发展目标代表着一个全球性的伙伴关系,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峰会上提出的承

诺和目标。千年发展目标应对世界上主要的发展挑战,响应公民社会的号召,促进扶贫、教

育、母亲健康、两性平等,旨在对抗儿童死亡、艾滋病和其他疾病。千年发展目标是一套各方

一致同意的目标,以2015年作为其实现的最后期限,只要所有行为者齐心协力、各尽其职,就

能实现这些目标。穷国承诺,进行更好的治理,通过卫生保健和教育投资于人民。富国承诺,

通过发展援助、债务减免和更公正的贸易,支持较为贫困的国家。

当《千年发展宣言》于 2000年 9月签订,联合国 191个成员国同意,在 2015 年之前尽力实现下列目标: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实现普遍初等教育

●促进两性平等并授权于妇女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母亲健康

●抗击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

●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创建致力于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

联合国人居署的使命是扶贫并促进人类

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使命能促进人类福

祉,不论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对于这项长

期滞后的全球工作,联合国人居署显然已经

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人居署尤其注重第 11 条目标:

“在 2020年前,对至少 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做出重大改善,这也是‘没有贫民窟的

城市’计划中建议的。”

认识到千年发展目标(MDGs)是 2000年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以“自上而下”的方式

制定的,联合国人居署一直在努力把千年发

展目标转变为相关地方的优先实现目标,这

对约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做出重大改善,需要大量资金。

Page 44: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2

HUMAN SETTLEMENTS

是因为,千年发展目标最终只能在地方一级

实现,即世界各地人民生活和工作的乡村、

城镇和城市。

作为与地方当局共事的联合国机构,联

合国人居署一直在开展一个试点项目,即千

年发展目标本地化(LMDGs)。该项目让地方政府、社区领导、民间社团参与制定本地行

动计划,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在亚洲,联合国人居署的试点项

目一直注重三个国家,即越南、

菲律宾和斯里兰卡。

这个项目的“本地化”从根

本上承认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

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创造核心

的关键地位,将通过把 8 个一套的全球目标转变成为本地的实

际行动,带领人们共同努力,实

现千年发展目标。从战略上讲,

该项目对亚太地区一些城市的

典范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以便在

对于该项目来说意义最重大的

贫困的地方社区逐步实现千年

发展目标。

该项目还促进来自刚刚开始本地化过程

的其他城市的多种相关利益团体对这些城市

进行互访。在正在制定或评估扶贫和住区改

造政策的国家,该项目还让政府政策制定者

感知并了解千年发展目标,以保障当地的新

政策对千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社区领导人讨论如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1996年人居二会议颁布的《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和《人居议程》是全球性的合约,致力于改善

世界各城市、城镇和乡村的生活状况。这两份文件共同赋予联合国人居署一个使命,即协调并援助所

有国家做出一致的、持续的努力,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另一个目标是使人类住区变得更安

全、更健康、更适宜居住,公正且可持续。《人居议程》要求联合国人居署“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在

所有层面调动技术合作,促进综合、一贯的政策,旨在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

认识到实施《人居议程》显然直接促进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几项具体目标的实现,亚太地区办事处

能够利用在城市贫困方面的详尽知识及其丰富的经验,与各层面的合作伙伴一道,确认执行活动的方

式、方法,以便一并实现《人居议程》和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具体目标。同时,严格的地方数据收集和

城市数据发布是亚太地区办事处在《人居议程》和千年发展目标监督活动中的独特特征。

要对至少 1 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做出重大改善,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亚太地区办事处的资助战

略注重千年发展目标的本地化,激励人们找到创新性的方法为投资和项目做好事先准备,以便利用杠

杆作用筹集国际和国内资源,在亚太地区扩展并加快贫民窟改造活动。

亚太地区办事处对千年发展目标的支持

Page 45: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43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十二、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伙伴关系在促进可持续城市化方面的地位

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建立旨在使联合国人居署能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加强技术合

作,促进该地区就人类住区总体特别是城市如何以利民的、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发展而形成一个

共同的构想。在它运营的第一个十年里,亚太地区办事处加深了对于该地区各国面对的多样而

复杂的挑战的认识。由于就在这一地区,亚太地区办事处还能够以更加及时、高效和具成本效

益的方式应对国家和城市的需求。结果,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一揽子援助项目的年预算从 1997

年的 1240万美元增至了 2006年的 5810万美元。

十年来,动荡的经济、政治和环境事件

形象地突出了亚太地区对于亚太地区办事处

的专业技能和援助的需求。1 99 7 年东南亚金融崩溃蔓延到世界各地;美国的“九一一”事

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入侵;2 00 4 年1 2 月印度洋海啸:这些事件只是众多激变事件中的几件。激变事件带来了对于亚太地区

办事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援助巨大的、不可

预期的需求。

在上述情况下,每一次,亚太地区办事

处都能够做出有效的反应,其做法是通过与

地方社区、地方民间社团成员、地方城市和

国家政府的创造性伙伴关系,帮助人们重新

获得住房、基本服务和生计。

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办事处在该地区存在十年,使

联合国人居署能深化并巩固与各级合作伙伴

的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中有国家政府、研究

机构、地方政府及其全国和地区协会、以及

城市社区及其城市和全国联合会。这一伙伴

关系建设,很大部分是通过直接与各种合作

伙伴一道开展项目、计划及其他工程来实现

的。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一个主要合作伙伴是

位于泰国曼谷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

社会委员会(UN ESCAP)。两个联合国地区

亚太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扬·梅维森(J a nMeeuwissen)在缅甸的一个乡村庆典上。

贫困仍然是亚太地区较贫穷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主要障碍。

Page 46: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4

HUMAN SETTLEMENTS

性机构共同开展项目和计划,就亚太地区的

经济、社会与环境事务举办广泛的研讨会和

座谈会。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联合国发展账户(UNDevelopment Account)资助的“向城市贫民提供住房(Housing the Urban Poor)”项目。这个

项目在四个国家开展(柬埔寨、蒙古、尼泊

尔和东帝汶),正在筹备一套指南,以帮助政

策制定者、国家和地方政府官员更好地理解

低收入住房和城市化问题。

亚太地区办事处还在地区层面与非政府

组织密切合作。亚洲住房权利联盟 (AC HR )

是一个由社区网络、非政府组织和专业人员

组成的广泛联盟,在各类社区项目中及在宣

传运动中,一直是一个发挥激励作用的合作

伙伴。其中,宣传运动包括合作开展居住权

保障全球运动,合作开展社区交流项目以便

相互学习,合作开展联合项目,如在海啸后

支持泰国的以人民为核心的复兴进程。

在城市事务上,以千年发展目标为核心,

设在日本横滨的城市网络(CityNet)和亚太地区办事处一直一道致力于亚太地区地方政

府的能力建设。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千年发展

目标本地化项目,该项目在亚太地区的 50 个城市开展。

与亚洲开发银行(A D B)的伙伴关系随着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的

联合活动而日益加深。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

开展的主要项目是亚洲城市水计划,目前,

该计划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尼泊尔和越南开展。

在国家层面,通过在发展项目和灾后项

目中开展宣传和运营活动,亚太地区办事处

对社区、地方和国家政府提供支持,并与许

多国家和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展开合作。这些

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硕果累累,使所有相

关方面对人居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

收集、管理和分享知识

通过积极地、持续地与

目前扩展中的合作伙伴网接

触,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始了

解在一个特定的城市或国家

谁在做什么、什么有效、什么

无效。这一点大大增强了亚

太地区办事处在本地区的意

义和价值。

2004年,亚太地区办事处启动了“更佳城市知识共享:

亚太地区办事处在亚太的知

识资源优化战略”。在对该地

区的项目与活动做出系统而

关键的评估后,其知识管理

亚太地区办事处前工作人员佐藤(Mariko Sato)在柬埔寨金边边缘的一个贫民窟与孩子们在一起。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地区办事处项目管理数量发展趋势

(1998-2007)

项目总预算(百万美元) 项目数量

Page 47: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45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系统(KMU)记录了涵盖各类事务的最佳范例,从印度尼西亚住

房建设的小额贷款到斯里兰卡的

沼气生产。此外,该知识管理系

统还开展调查研究,内容涉及亚

太地区的城乡关系,欧洲、美国

和亚洲无家可归的城市人口政策

的对比调查,亚洲城市的可持续

性指标。目前在亚太地区办事处

所有的业务项目中,知识获取和

知识共享是重要的元素。

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一个至关

重要且日益显著的作用是听取并

了解贫民的问题和他们社区解决问题的做

法。然后,亚太地区办事处会把信息传播给

其他方面,如面对类似问题且不明白如何处

理该问题的其他国家的其他社区或地方政

府。在某些情况下,“其他方面”是提供资助

的各机构或政府,这些机构或政府并不完全

明白此类问题,也没有全面认识到贫困社区

有潜力自己解决问题。一旦提供给贫困社区

充足的法律和行政便利、资金支持,这些社

区就有潜力自己解决问题。

亚太地区办事处的战略作用之一是改善

地区、国家、城市、地方能力建设和合作,使

可持续地方解决方案成为可能,使各类利益

相关方网络内和网络间能达成建设性伙伴关

系。为了支持这一伙伴关系举措,亚太地区

办事处还推动适当的政策和法律体制,使这

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主流化并得到广泛运用。

亚太地区办事处认为,系统化的知识管

理、及时的信息流动、一致的宣传运动、高

效的资金来源以及地方化的发展行动的相关

诀窍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对于应对亚

太地区当前面临的为当代人和后代人解决居

住问题这一挑战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亚太地区办事处项目的范畴与规模

在第一个 1 0 年里,亚太地区办事处为了满足该地区各国的需求,拓宽了项目的范

围,提高了项目的规模。亚太地区办事处项

目管理数量除了在 2004 年急剧增多外(因为当时亚太地区办事处参与了帮助当地人民在

印度洋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后重建他们的住

房的行动)一直稳步增长。

1997年底,亚太地区办事处有 19个项目,总预算计 3180万美元,而 2007年年初,项目数量增至 57个,总预算达 1.318亿美元。

在福冈的十年运营也标志着联合国人居

署项目的资助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二十

世纪七、八十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

是联合国系统的大多数发展项目的资助机

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联合国人居

署为其技术合作项目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时,

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亚太地区办事处在寻找新资金方面取得

了非凡的成功。1997年,19个项目中有 15个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占 79%,在 1230万美元的年预算中约占 970 万美元。200 6 年底,在 5 7 个项目中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只有 14个,占 25%,达 370万美元,在 5810万美元的年预算中仅占 6%。其他所有项目经过亚太地区办事处人员协商,由双边或多边

资源资助。

(全文完)

王瀛 译自Accommodating Peopl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地区办事处供稿

亚太地区办事处拓宽资金来源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多边、双边

Page 48: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6

HUMAN SETTLEMENTS

联合国人居署动态News from UN-HABITAT

蒂拜朱卡夫人荣获环境大奖

Mrs. Tibaijuka wins prestigious environmental award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

夫人被确定为 2009 哥德堡奖——最高“环境诺贝尔奖”三名获奖者之一。

哥德堡奖设立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奖金

额为 100万瑞典克朗(合 126,775美元)的十周年大奖由蒂拜朱卡夫人、哥伦比亚波哥大

前市长恩里克·潘纳罗萨先生和丹麦萨姆索

的索赫恩·赫尔曼森(《时代周刊》将其称为

20 08 环境英雄)均分。去年的获奖者包括美国前副总统、全球环保事业支持者阿尔·戈

尔先生。

“我们为将十周年奖颁发给这些卓越的梦

想家、战略家和体制改革家们而感到激动和

兴奋。”评委会主席史蒂芬先生说。该奖项由

瑞典哥德堡市和几个有兴趣的公司于 1999 年发起,旨在“促进进一步的积极发展,表彰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安娜·蒂拜朱卡夫人向史蒂芬先生及评

委会成员表示感谢。“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

十分荣幸。我怀着谦卑的心情,代表我所有

的同事接受它。这个褒奖来得恰逢其时。目

前有 5 0 %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这个奖项突显了未来地球可持续城市化的迫切需

求。”蒂拜朱卡夫人说。当她得知此消息时,

她正在发起联合国人居署在太平洋地区的可

持续城市化运动。

评委会在宣布 2009年获奖者时说:“每一位获奖者都来自不同的大陆,不论是在当地

还是在全球,他们都是博学、繁忙和急切的

实干家。他们是全球城镇可持续发展之战的

使者。”

颁奖仪式将于 11 月 26 日在哥德堡举行。

联合国人居署和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反对暴力侵害妇女

UN-HABITAT and UNIFEM figh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联合国人居署和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近

期签署了一个全球协议,以解决全世界城市

中暴力侵害妇女和少女的问题。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

夫人和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执行主任印斯·

阿尔贝迪夫人于 6月 3日(星期三)在纽约签署了该项协议。

城市犯罪中至少有 25~30%是暴力犯罪,在暴力侵犯(包括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中,妇

女的数量很可能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在发

展中国家。

“地方政府和城市管理在防止公共场合和

私人空间中暴力侵害妇女方面都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不论是户外骚扰或攻击,还是紧

闭大门后的家庭虐待。” 蒂拜朱卡夫人说。在过去的 1 0 年中,联合国人居署已经为

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提供了援助,通过项

目、培训和城市层面的活动来防止犯罪和暴

力。联合国人居署主张,要对妇女安全给予

特殊注意,因为妇女所面临的大量暴力侵害

限制了她们流动、受教育、工作、娱乐和参

与公共及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Page 49: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47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人类居住 2009年第 2期

在本周签署的协议下,联合国人居署在

以前关于促进拉丁美洲城市安全的合作基础

上,作为主要的全球伙伴,加入了联合国妇

女发展基金新的“消除暴力侵害妇女和少女

的城市安全全球计划”。

该联合计划的亮点是基于全世界不同城

市中可复制的经过验证的策略和最佳经验,

开发、检验和交付一个新的城市安全全球模

型。该计划力争找到一个平衡的途径,来解

决公共和私人空间内暴力侵害妇女的问题。

他们提到,需要开展运动,来改变宽容

对妇女的暴力或使对妇女的暴力得以长期存

在下去的态度或行为。这些也包括地方政府

打造安全的城市自然环境的实际措施。

阿尔贝迪夫人说,大多数消除暴力侵害

妇女的计划都关注于公平、照料及援助等生

存需求,“在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的计划范畴

内,最不受重视但却最紧急和战略性的领域

是预防,“安全的城市”方针将对此起到极为

显著的作用。”

新的谅解备忘录也包括了良好治理、城

市规划、妇女赋权、政治参与、性别平等、性

别预算和基本服务的普及等更为丰富的议

题。

专家审议亚洲城市状况报告

Experts review State of Asian Cities Report

2009年 6月 1日至 3日,来自主要的四家国际机构的专家们在泰国会面,审议首份亚

洲城市国家报告的准备进程。

在亚太区的联合城市与地方政府组织和

联合国环境署的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合作下,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地区办事处与联合国亚太

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正在起草这份报告。

这份报告是联合国人居署地区与技术合

作部发起的一系列地区城市状况报告中的一

部分。人居署亚太地区办事处是报告起草工

作的牵头机构,该报告的目标是审视亚太地

区的城市中有关人口统计、经济、贫困与不

平等、城市环境与城市治理的现状。

为审议报告草案、丰富报告内容以及接

收更多建议,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地区办事处

和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组织了一次

专家组会议,会议于 2009年 6月 1~3日在泰国的清迈召开。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技术合作司司长丹尼

尔·比奥先生与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

会社会发展部主管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事务

的主任 Kioe Sheng Yap先生联合主持了专家组会议。首席顾问Dinesh Mehta博士介绍了报告草案的主要特点。

来自学术、金融与培训机构的一组专家

团连同人居署、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

会、亚太地区联合城市与地方政府组织、联

合国环境署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主要代表们对

报告草案进行了审阅。专家组提供了具体的

数据、案例和相关的研究,为丰富报告的内

容提供了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下一步工作包括:完成报告草案内容;

大量的语言编辑和图片设计;2 00 9 年底之前出版;在 2010 年 3 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发行。

东刚果设立新的联合国人居署办事处

A new UN-HABITAT office in eastern Congo

联合国人居署 5 月在东刚果边境戈马市 设立了一家办事处。作为联合国联合项目中

Page 50: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 June 2009 No.248

HUMAN SETTLEMENTS

的一部分,办事处将协助基伍湖区多年战乱

逃亡的人民,帮助其解决土地纷争。

此项目是联合国安全与稳定战略规划中

的一部分,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公

室及联合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维和部队共

同工作,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调停机制,

解决在北基伍与伊图里区的土地纷争问题,

并计划尽可能地向南基伍扩展。

土地问题是北基伍与南基伍两个省份发

生的多数暴力事件的核心问题。战争一结

束,获得土地就成为国内外难民返乡的主要

障碍。1 97 3 年的土地法并没有广泛普及,事实是大多数的土地交易或纠纷都是通过习惯

法解决的,这也同样加剧了紧张状态。

近期目标是要为预计四万人返乡创造条

件,第一阶段是通过在北基伍和伊图里建立

起住房、土地和房产调停方面的机制,随后

发展到南基伍奥利恩塔莱和卡丹加。

长期目标是帮助土地事务部在土地管理

及城市空间开发上制定出可持续的发展政策

与立法框架。

伊朗的新办事处

A new office in Iran

联合国人居署一个新的减灾办事处正式

于 2009年 5月 2日周六在伊朗首都成立。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提供了开幕典礼的准备工作和

召开的地点。

在传统的剪彩仪式后,出席的主要人士

向到场的嘉宾发表了讲话,其中包括伊朗外

长穆塔基先生、住房与城建部部长赛义迪·

齐亚先生。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夫

人对住房与城市建设部表示了祝贺,称赞其

当‘灾难正给全世界制造越来越多的毁灭及

伤亡’的时候主动要求成立这个新的办事

处。

她表示办事处成立的目的将集中在抗震

房屋方面的能力建设。她强调说,有必要将

减灾与可持续救助和重建联系起来,并请求

伊朗政府对联合国灾难管理方面的活动提供

不间断的支持。

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国家人居委员会

主席哈杰达卢伊先生、人居署技术合作主管

丹尼尔比奥先生、联合国在德黑兰的常驻协

调员那鲁拉先生。

比奥说,办事处将于 200 9 年中旬在国家与地区一级开始它的运作。

联合国人居署北京信息办公室供稿

Page 51: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联合国人居署在世界各地的办事机构

UN-HABITAT OFFICES

总部

HEADQUARTERS

联合国人居署

UN-HABITATP.O. Box 30030, GPO,Nairobi, 00100, KenyaTel: +254 (20) 762 3120Fax: +254 (20) 762 4266/4267/4264/3477/4060

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unhabitat.org

地区办事处

REGIONAL OFFICES

非洲和阿拉伯地区

Africa and the Arab StatesUN-HABITAT Regional Office for Africaand the Arab StatesP.O.Box 30030, GPO,Nairobi, 00100, Kenya

Tel: +254 (20) 762 3221Fax: +254 (20) 762 3904/3228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unhabitat.org/roaas/

亚太地区

Asia and the PacificUN-HABITAT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and the PacificACROS Fukuoka Building, 8th Floor1-1-1 Tenjin Chuo-kuFukuoka 810-0001, Japan

Tel: +81 (92) 724 7121Fax: +81 (92) 724 7124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fukuoka.unhabitat.org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UN-HABITAT Regional Office for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OLAC)Rua Rumânia 20, 22240-140 LaranjeirasRio de Janeiro RJ, BrazilTel: +55 (21) 22659960/9946

Fax: +55 (21) 22058777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unhabitat-rolac.org

联络办事处LIAISON OFFICES

纽约办事处New York OfficeUN-HABITAT New York OfficeTwo United Nations PlazaRoom DC2-0943New York, N.Y. 10017, U.S.A.Tel: +1 (212) 963 4200Fax: +1 (212) 963 8721E-mail: [email protected]

日内瓦办事处Geneva OfficeUN-HABITAT Geneva OfficeONU-HABITAT Bureau de GenèveMaison Internationale deI’Environnement 2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use 27, Chemin de Balexert, 5th FloorCH-1219 Châtelaine, GenèveTel: +41 (22) 917 8646/7Fax: +41 (22) 917 8046E-mail: [email protected]

欧盟办事处European Union OfficeUN-HABITAT Liaison Officewith the European Union and Belgium14 rue MontoyerB-1000 Brussels, BelgiumTel: +32 (2) 503 3572/1004Fax: +32 (2) 503 4624E-mail: [email protected]

信息办公室及其他办事处INFORMATION AND OTHER OFFICES

匈牙利HungaryUN-HABITAT Information OfficeH-1124 Budapest1077 Budapest, Vll. Kéthly Anna tér 1.ll.38.HungaryTel./Fax: +36 (1) 441 7737E-Mail: [email protected]

印度IndiaUN-HABITAT Information Office5th Floor (East Wing)Thalamuthu Natarajan Building(CMDA Building)Egmore, Chennai 600 008, IndiaTel: +91 (44) 2841 1302Fax: +91 (44) 2851 6273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国

China联合国人居署北京信息办公室

北京市三里河路 9号(100835)UN-HABITAT Beijing Information OfficeNo. 9 Sanlihe RoadBeijing 100835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l: +86 (10) 5893 4750/6835 0647Fax: +86 (10) 5893 4749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mohurd.gov.cn/habitat

俄罗斯联邦

Russian FederationUN-HABITAT Executive Bureau in Moscow7 Building, 13, 1-st Magistralnaja str.Moscow, 123007Russian FederationTel: +7 95 930 62 64Fax: +7 95 930 03 79E-mail: [email protected]

约旦

JordanUN-HABITAT Office in AmmanNo 4, Abdallah Al-Jazzar Street, Zahran,North Abdoun, Amman, JordanTel: +96 (26) 592 4889Fax: +96 (26) 593 1448

塞尔维亚

SerbiaUN-HABITAT Office in BelgradeRK Beograd Building,Makenzijeva 57, office 30311000 Beograd, SerbiaTel: +381 (11) 34 04 162Fax: +381 (11) 34 04 162E-mail: [email protected]

波兰

PolandUN-HABITAT Warsaw Office,UI. Chalubinskiego 4, 00-928 Warsaw,PolandTel: +48 (22) 630 1720Fax: +48 (22) 630 1722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unhabitat.org.pl

Page 52: Urban World: Climate Change: Are cities really to blame? (Chinese)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UN-HABITAT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 合 国 人 类 住 区 规 划 署合 作 出 版

2009 第 2期

《人类居住》编辑部

北京市三里河路 9 号

邮政编码:1 0 0 8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