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12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設計 林翠雲 羅婷 洪瑋婷 戴谷芸 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摘要 Podcast(一般譯為播客)被評估為繼 Blog 之後的個人網路新風潮,其強大 Web2.0 學習及傳播功能已為多所國外知名大學所應用,在華語教與學上的潛 力亦逐漸受到重視。本論文旨在闡明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在華語數位 文化教材的迫切需求下,如何運用自行實驗建置的<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研 發「台灣小吃」生活文化 Podcast 課程,其所因循的數位設計理念以及具體的作 法。本文論述的層次可分為三:(一) Podcast Web2.0 特質(二)「台灣小吃」 Podcast 課程設計與應用示例(三)「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與行動學習模式。 「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由不同小組分別合作編製,製作方式鮮明體現 Podcast 集體共創特色,學習模式則緊扣及時、行動學習特點,未來期望持續研發更多 種類的生活文化課程,並藉由 Podcast 系統的擴建,讓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透過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更邁向國際化,華文學習得以包涵「語言」、「文化」、 「全球化」三要素。 關鍵詞:Podcast、台灣小吃文化、Web2.0 特質 一、前言 2004 年美國杜克大學推動的「鼓勵科技教育上的創新應用」計畫,發給每 位大一新生一部 iPod 和附屬的錄音設備,並鼓勵教授們應用 iPod 於教學中,陸 續更推出系列的 Podcast 課程可供 iPod 收聽。美國企業也將 Podcast 運用到員工 的教育訓練上,並作為訓練後的深化學習。2008 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奧克拉荷馬 基督教大學、艾柏林基督教大學,和菲力哈曼大學四所大學也發送 iPod iPhone 給部 份或所有新生,這些學校都是看重 iPod Podcast 結合的傳播功能以及行動學習無遠 弗屆的效應。Josh Bersin 2006 年提出四種持續成長的新興數位學習型態(New e-Learning Modalities Source : Enterprise Learning 2006 Report, Josh Bersin),包 括:Blogging24%)、Mobile learning29%)、Podcasting22%)、Games32 %)。其中 Podcasting 本質上即具有 Blogging 的特性,又可以結合 Mobile learning 因而被評估為「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 1 」。 1 楊致偉,<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Podcast>, 數位時代雙週刊125 期。文中認 為錄製網路廣播門檻極低、節目內容日趨生活化以及蘋果電腦推波助瀾等因素,促成了 Podcast 的風行。而隨著 Video Podcast 的推出,愈趨多元的表達方式,以及便捷的傳播途徑,「Podcast 現象背後所隱含的社會、文化意義,遠遠超過相關技術議題,正形塑著下一個數位時代的新風貌」。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設計

林翠雲 羅婷 洪瑋婷 戴谷芸

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摘要

Podcast(一般譯為播客)被評估為繼 Blog 之後的個人網路新風潮,其強大

的 Web2.0 學習及傳播功能已為多所國外知名大學所應用,在華語教與學上的潛

力亦逐漸受到重視。本論文旨在闡明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在華語數位

文化教材的迫切需求下,如何運用自行實驗建置的<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研

發「台灣小吃」生活文化 Podcast 課程,其所因循的數位設計理念以及具體的作

法。本文論述的層次可分為三:(一)Podcast 之 Web2.0 特質(二)「台灣小吃」

Podcast 課程設計與應用示例(三)「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與行動學習模式。

「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由不同小組分別合作編製,製作方式鮮明體現 Podcast

集體共創特色,學習模式則緊扣及時、行動學習特點,未來期望持續研發更多

種類的生活文化課程,並藉由 Podcast 系統的擴建,讓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透過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更邁向國際化,華文學習得以包涵「語言」、「文化」、

「全球化」三要素。

關鍵詞:Podcast、台灣小吃文化、Web2.0 特質

一、前言

2004 年美國杜克大學推動的「鼓勵科技教育上的創新應用」計畫,發給每

位大一新生一部 iPod 和附屬的錄音設備,並鼓勵教授們應用 iPod 於教學中,陸

續更推出系列的 Podcast 課程可供 iPod 收聽。美國企業也將 Podcast 運用到員工

的教育訓練上,並作為訓練後的深化學習。2008 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奧克拉荷馬

基督教大學、艾柏林基督教大學,和菲力哈曼大學四所大學也發送 iPod 或 iPhone 給部

份或所有新生,這些學校都是看重 iPod 與 Podcast 結合的傳播功能以及行動學習無遠

弗屆的效應。Josh Bersin 在 2006 年提出四種持續成長的新興數位學習型態(New

e-Learning Modalities,Source : Enterprise Learning 2006 Report, Josh Bersin),包

括:Blogging(24%)、Mobile learning(29%)、Podcasting(22%)、Games(32

%)。其中 Podcasting 本質上即具有 Blogging 的特性,又可以結合 Mobile learning,

因而被評估為「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1」。

1 楊致偉,<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Podcast>,《數位時代雙週刊》125 期。文中認

為錄製網路廣播門檻極低、節目內容日趨生活化以及蘋果電腦推波助瀾等因素,促成了 Podcast

的風行。而隨著 Video Podcast 的推出,愈趨多元的表達方式,以及便捷的傳播途徑,「Podcast

現象背後所隱含的社會、文化意義,遠遠超過相關技術議題,正形塑著下一個數位時代的新風貌」。

Page 2: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2

Podcast 在語言學習方面所展示的成效,如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 ESL

Podcast,以法語學習的 podcastfrancaisfacile,以及日語學習的 Japanesepod101,

都展現了 Podcast 的 Web2.0 特質(詳後述),因此,我們深信,在華語文學習的

領域中,Podcast 自然也有其可期待的潛力。重點的具體作法,目前可例舉者有

Chinesepod2與<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3二個實例。Chinesepod 於 2005 年在上海

創設,以外籍人士學華語文的角度來設計內容與服務,利用 iPod 平台傳送免費

內容。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於 2008 年 5 月所建置的<華語 e 起來播客系

統>,則是臺灣首度為華語在國際發聲的 Podcast 系統,希望藉由 Podcast 強大

的傳播功能,將本系所研發的華語數位教材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源,快速而有效地

傳輸至國際。本文所引介的「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為本所研究生分組

設計及製作完成的數位學習課程,以下依論述層次分項闡述。

二、Podcast 之 Web2.0 特質

(一)Podcast(播客)簡介

Podcast 為一合成詞,複合自蘋果電腦的“ipod”和廣播“broadcast”,英文全名

為 Personal Optional Digital casting,其結合 iPod 高度行動性的優點與廣播以聲音

傳播為主的特質,為一種可自由選擇、訂閱、下載及發行的數位化廣播,中國譯

為「播客」,又稱之為「有聲博客」,更標舉了 Podcast 相對於 Blog 能進一步提供

音頻節目的特性。隨著 Podcast 技術的開發,現今的 Podcast 已不限於廣播型態,

它所指涉的是透過網路發佈文件、聲音、影片等多媒體格式。Podcast 與一般網

路節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內容的傳送模式,它必須透過目前極為流行的 RSS2.0

訂閱機制取得節目內容。透過 RSS(通常為 iTunes),閱聽大眾可以自由訂閱任

何 Podcast 頻道內容,每當頻道有所更新,RSS 訂閱機制便會自動將新節目的訊

息顯示在個人電腦的 iTunes 頁面上,閱聽者不必花時間瀏覽網站,只需按下「取

得」紐,便能輕鬆將新節目下載到電腦中,而這也正合乎 Podcasting 的先鋒推動

者 Doc Searls 對 Podcast 的定義:Podcasting 是一種自助式的廣播。除了可以在

個人電腦上隨時聆聽外,也可以透過 iPod、iPhone、MP3 等隨身播放器,隨時聽

閱音樂、廣播或影片的內容。

(二)Podcast 的 Web2.0 特質

網站管理者或網路專家與網路學習者之間的關係,由單向轉為雙向的溝通互

動;網路內容由專家決定轉為共同創造與分享,這樣的現象可稱是 Web 2.0 的本

質精神。對照網路媒體的發展趨勢,便能觀察到 Podcast 系統在設計和使用上的

Web2.0 網路運用新思維,以下嘗詴透過與 Web1.0 之比較,說明 Podcast 所呈現

的 Web2.0 特質,表列於下並擇要陳述於後:

2 Chinesepod 網址:http://www.chinesepod.com,關於 Chinesepod 的詳細介紹可參考劉馨韓,<

Chinesepod 網站使用介紹>一文。 3 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網址:http://chinese.wtuc.edu.tw/, 關於此系統的建置概況,可參考林翠

雲,<Podcast 的傳播與學習功能>,台灣華語文教學,第四期。

Page 3: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3

表 1 CHARACTERISTICS OF WEB 1.0 AND WEB 2.0

WEB 1.0 WEB 2.0(Podcast)

Publishing 網站單向的發佈內容 Participation 使用者多向的參與網站內容

Individual, large-scale Web sites 個人的,

大規模的網站

Blogs, wikis 部落格、維基

Users observe, “listen to” Web sites 使用者

單向奉行,接收網站資訊

Users add value, co-create 使用者共同創

造價值

They, the media (control held by a few)

他們,「少數人掌控」的媒體

We, the media (we create the media)

我們,「我們創造」的媒體

Authority is key 權威是關鍵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集體決定

Versions and major releases 大量發行 Continuous micro-enhancement 少量但持

續性的更新

Creator defines content, design 創設者設定

內容

User defines content, design 使用者定義

內容

Value indifferent to amount of usage 多次

使用無關乎網站價值

Value increases the more it is used 使用次

數越多網站價值隨之提升

In author we trust 信任作者 In users we trust 信任使用者

Harnessing of authority’s intelligence 個人

智慧經營網站

Harnessing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結合

眾人智慧經營網站

Control 支配 控制 Cooperation 協力合作

1. 使用者多向的參與:相較於 Web1.0 網站直線、單向的資訊提供,溝通僅能透

過電子信箱,而討論區之功能亦僅止於文字檔案的發佈,並無上傳影音電子檔案

的功能,使用者參與究竟有限。Podcast 則透過 RSS 訂閱機制,使閱聽者可隨時

吸收、更新資訊,並能共同參與建構內容,此皆符合 Web2.0「以使用者為中心」、

「讀者即作者」之核心概念。以其特質導入華語數位學習,便能充分發揮華語教

學「學習者導向」的趨勢。

2. 內容可重複播放:相對於 Web1.0 網頁內容的不可分享性,Podcast 能讓學生

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地下載,反覆聆聽觀看,符合個人的語言學習需求,顛

覆了傳統的作者本位主義。在華語學習上,Podcast 可作為一「學習支援工具」,

極有助於語言的學習。

3. 小型平台,維持少量但持續的更新:相對於 Web1.0 網站龐大的規模,更新速

度緩慢,Podcast 與部落格、維基百科一樣,屬於個人主持的小型平台,能夠維

持少量但不間斷的節目發行。對於華語學習者而言,少量的新學習材料不致造成

太大負擔,行動學習輕鬆方便;而不間斷的發行也較容易維持語言學習的習慣,

提升語言能力。

4. 集體決定,共創媒體價值:相對於 Web1.0 使用者單向的訊息接收,媒體的

Page 4: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4

發聲權掌控在少數人的權威中,Podcast 則屬於 Web2.0「使用者為本位」的特質,

以使用次數的多寡客觀決定網站的價值,讓使用者定義內容,共同創造網站價值。

更明確地說,符合「Web1.0 概念的專家由建置者來定義,而 Web2.0 概念的專家

則是由社群來定義」的精神。

5. 協力合作,分享共創:相對於 Web1.0 以作者個人之力掌控網站管理權,Podcast

最大的特質在於分享共創。所有的頻道內容皆向世界開放,提供人們上傳、下載

使用,形成知識上良好的交流合作模式。華語的學習者除了下載有助語言學習的

節目,亦可透過建立自己的頻道,上傳文字、圖像、影音內容,分享教/學華語

的資源、心得與經驗。

Web2.0 的網路概念賦予使用者更多的主導權,中國方面即掌握了此種媒體

優勢,開發出以 Podcast 為主要教學模式的 Chinesepod 華語學習網站,具體發揮

此種新興媒體的特點,課程廣為訂閱,成為 Podcast 在華語教學中運用極為成功

的實例。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也在華語數位學習的時勢需求下,實驗

建製<華語 e起來播客系統>,並自行研發一系列「台灣小吃」生活文化 Podcast

課程。以下將說明其課程設計內涵及示例相關教材。

三、「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設計與應用示例

(一)學習者分析

比較於傳統教學,現今華語教學更強調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的重要性。

而在教材的設計中,對學習者充分的認識與分析,亦有助於課程內容的安排與教

學流程的設計,藉以增進教學效果。「台灣小吃」課程結合 Podcast「行動學習」、

「節目產生的快速性」、「內容的多元性」等特質,考慮學習者需求、學習興趣、

行動學習工具使用模式及時間調配等,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就學習內容層面,可

分為以下五點:

1. 符合學習者日常生活需要:台灣小吃為華語學習領域中的文化課程。飲食,

則為文化中最貼近日常生活的項目,教授著名而平價的台灣小吃,除了使學

生透過飲食深入了解台灣文化,更符合學習者生活中「食」方面的實際需求。

2. 學習者興趣濃厚:根據常志斌(2007)的調查,華語學習者普遍對華人文化

抱持著相當大的興趣4。台灣小吃以其豐富多元及平價美味的面貌,極富台灣

本土特色,亦廣為外籍人士好評。本 Podcast 課程目前實驗設計出四種著名

的台灣小吃學習主題,符合學習者興趣及需求。

3. 能擴大詞彙量,補充語法點:詞彙和語法皆為語言學習中重要的技能,語言

4 常志斌針對留學生對漢語新詞語的興趣度、認知度所做調查。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學習目標都

是文化學習取向大於語言學習取向」。引自常志斌(2007),留學生漢語新詞語課的建設問題初探,

上海: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板)。

Page 5: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5

能力之提升也多所依賴此二項技巧的進步。本 Podcast 課程於正文之後皆附

生詞表及語法點,並附造句,引導學習者使用。

4. 增進不同文體的聽讀技能:欲全面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熟悉多種語體的呈

現方式。本課程定位以「聽」、「讀」為主要的訓練(詳述於後),提供對話及

短文閱讀兩種文體,增進學生的語言技巧。

5. 習得與飲食情境相關的用語:本課程配合影音短片,以對話方式提供用餐點

餐的情境,讓學習者在觀賞影片的同時,習得台灣小吃詞彙、點餐、以及食

物口感形容語句等生活華語。

(二)課程定位及其應用例舉

1. 課程定位:非正式學習

實體課程中若要使用整套完整的數位教材法來進行多媒體華語教學,通常需

要培訓華語教師熟識嚴謹的系統化華語數位教材設計的模式(如 ADDIE 模式),

然而此模式的完整研發往往需要較多的資源以及頗長的開發時程,還有華語教學

專家、資訊技術人員、美工設計等之間的密切合作,總是有其實踐上的難度與困

境,快速數位學習(Rapid elearning)遂因求快求多之時勢應運而生,而與實體

課程之正式學習相對應或互補搭配的課程設計則是所謂的「非正式學習」。「台灣

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定位為非正式學習的輔助課程,意即不同於教師在課堂

教室中使用正規教材進行的正式課程,而是學習者可於課後的任何時間、任何地

點,依照個人的需求或興趣,自我補充增進語言知識的一種課程形式。

課程分級方面,參考歐盟體系之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定位的華

語文總體能力指標,將本課程的能力指標設定為「進階 B1 級」。作為非正式學

習之輔助教材,本 Podcast 文化課程具備的內容,由母語者錄製清晰標準的發音,

並進行實景之影像錄製,以及相關對話編寫,教材核心乃著重於「聽」和「讀」

兩方面技能訓練,「讀」與「寫」則可透過教師之教學設計加以搭配(可參考以

下例舉作法)。

2. 課程應用例舉(與正式學習之混成設計)及學習頻道分類

我們將本課程定位為非正式學習的補充教材,其與正式的教學,能有多種互

動搭配的可能,極具彈性。例舉導入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加以應用本課程之教學設計如下:

(1) 結合正式課堂主題,作為課後補充教材:

教師可於正式課程中的飲食相關主題之後,提供學生「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自行下載練習,作為學生的課外延伸學習。教師亦可以指定的方式,

要求學生聆聽閱讀,並於下一堂上課時,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項小吃,

介紹其食材、滋味,訓練口語表達或寫作等語言輸出的能力。

(2) 結合正式課堂主題,於課前引起學習動機:

教師可在正式課程開始前,播放本文化課程中的影片部分,讓學生藉由生

動真實的情境,具體觀看每一項台灣小吃的面貌,啟發情意,引起正式課

程的學習動機。

Page 6: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6

(3) 就簡易的台灣小吃,進行實際製作:

以製作較為簡易的珍珠奶茶為例,若課堂時間及硬體設備允許,教師可將

學生分組,事先指派觀看珍珠奶茶的影片內容,於下一節課堂中實際製作

小吃。此方法能讓學生透過實做的目標,專心觀看課程影片、仔細聆聽,

在理解製作方法與記錄材料的過程中,對華語及台灣小吃都能有更深入的

認識5。

以上的教學形式,可說是運用了『內容導向教學觀』中的浸淫法(language

immersion),在學習的主題與食物有關的內容時,大量提供學生真實的目標語語

言素材、教材和情境欣賞,以學習內容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促使學生以口

說、書寫等輸出方式,運用目標語的語言能力和技巧表達所學的內容。教師的設

計課程中,讓學生必須自行理解影片中小吃的製作流程和方法後,進而照著理解

的內容,實際做出影片中的台灣小吃。就如同在『全語言教學觀』(Whole Language

Approach)中,要求學習者以完整、全面地角度去看待語言,而非將語言拆成零

碎的字彙、文法、發音等學習物件。學生與其苛求於各個語言片段的意涵,不如

先「由上而下」(top-down)詴著去理解全文或整段篇章的意思,進而再學習組

成文章的各種語言形式。在上述的教學設計中,指定學生觀看 Podcast 教材內容,

並實際製作出食物,在課堂或作業中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觀感,使學生的語言學

習具有目的性,需要真實理解目標語言內容,而非為了語言形式而學習,結合了

豐富的目標語言和有意義的內容,因此可達到較好的由上而下理解的學習效果。

(4) 請學生實際詴吃小吃,與同學分享心得:

教師可將台灣小吃帶到課堂,邀請學生詴吃,並練習以口說的方式向其他

同學表達感想、形容滋味,之後再觀看教材之 PPT 或影片進行解說;針

對教材的影片主題或對話內容,教師也可以設計題目,請學生寫下短短的

小文章,訓練書寫能力。

CLT 認為,語言的學習是以溝通為目標的,並且更進一步指出:「學生應該

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將此種教學觀落實於本課程中,老師擔任負責

引發課堂溝通的角色,設計情境將台灣小吃帶入課堂中,請部分學生詴吃,並於

課堂中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想法。於是在『吃過小吃的學生』和『沒有吃過小吃的

學生』之間就形成了溝通時所需具備的特徵之一:資訊隔閡(information gap)。

之後再請『吃過小吃的學生』運用由自己選擇(choice)的語言形式或說話內容,

進行協商語意的動作,努力表達自己的體驗,而其他『沒有吃過小吃的學生』也

需要努力理解說話者所表達的內容,並且可以給予回應(feedback)問題,或是

自己也去體驗之後,分享不同的感覺和喜惡。藉由表現自己的獨特性(表達自我

想法),以及實用的學習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主題),增強學生學習意願。

「台灣小吃」Podcast 結合 RSS2.0 格式的訂閱方式,從 2008 年 9 月開始逐

5 此項教學設計原初概念來自任務導向教學觀(Task-based):強調語言的學習來自溝通的過程及

完成任務的目標。要求學生就影片內容實際進行小吃製作,不僅適於作為課堂活動,更符合真實

情境中的任務活動。

Page 7: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7

步建置課程內容,以及陸續申請放上國際頻道,其各頻道內容及訂閱率如下表。

表 2 <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台灣小吃」各頻道節目及訂閱次數(2009.05.03 止)

頻道名稱 頻道各集內容(1-5集) 頻道各集內容(6集-) 訂閱次數

蚵仔煎

1.台灣小吃─字詞表及語

法(PDF)

2.延伸閱讀(PDF)

3.對話-PART I (mp3)

4.對話-PART II (mp3)

5.字詞表及語法(mp3)

6.特別鳴謝鼎山錦記蚵仔

煎(PDF)

7.蚵仔煎的製作過程

(mp4)

8.對話-PART I (PDF)

9.對話-PART II (PDF)

10.台灣小吃蚵仔煎影片

檔(mp4)

11.蚵仔煎 PPT檔案教學

(mp4)

1001次

台灣小吃---

珍珠奶茶

1.台灣小吃─珍珠奶茶

(PDF)

2.暖身活動(mp3)

3.課文內容(mp3)

4.生詞解釋(mp3)

5.句型練習(mp3)

6.珍珠奶茶之預告片

(mp4)

7.珍珠奶茶之正式片

(mp4)

8.錄製教學 PPT(1) (mp4)

9.錄製教學 PPT(2) (mp4)

906 次

台灣小吃---粽子

1.台灣小吃─粽子(PDF)

2.暖身活動(mp3)

3.課文對話一(mp3)

4.課文對話二(mp3)

5.課文對話三(mp3)

6.課文對話四(mp3)

7.延伸閱讀(mp3)

8.課文生詞一(mp3)

9.課文生詞二(mp3)

10.課文語法(mp3)

11.粽子介紹影片(mp4)

12.吃粽子囉!體驗影片

(mp4)

13.粽子教學 PPT影片檔

701 次

台灣小吃---臭豆腐

1.台灣小吃─臭豆腐,暖身活

動(mp3)

2.課文內容(mp3)

3.延伸閱讀(mp3)

4.生字解釋(mp3)

5.句型練習─例句(mp3)

6.台灣小吃─臭豆腐(pdf)

7.教學影片 1生字筆順與發

音(mp4)

8.教學影片 2課文內容與對

話練習(mp4)

9.教學影片 3生詞,例句,

發音,影片解釋(mp4)

10.教學影片 4生詞,例句,

發音,影片解釋(mp4)

11.介紹影片─臭豆腐製作

過程到裝盤(mp4)

252 次

Page 8: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8

(三)課程內容設計

「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內容包含四項著名的台灣小吃:臭豆腐、

粽子、蚵仔煎及珍珠奶茶。每一種小吃主題皆設計以下項目:引導對話、主題對

話、延伸閱讀、生字解釋及例句、句型練習及例句、小吃影片觀賞,透過不同的

語體──以對話為主,延伸閱讀為輔;不同的數位呈現方式──PDF 文件格式、

MP3 聲音檔、MP4 影音檔、PPT 簡報之影音檔,提供華語學習者多元的學習媒

體,以下分項敘述本課程內容。

台灣小吃主題課程各學習項目內容大要如下:

1. 導引對話─各組自行設定角色人物,以一段輕鬆的聊天對話暖身,導入學習

主題。例舉二項小吃導引對話大意如下:

粽子

雖未於課文中明確劃分引導對話及正文,但於課文一開

始,即以主角光頁和毓琳的生活華語,展開對話,而後引

入端午節話題,進一步帶入粽子主題。

珍珠奶茶

於課文開頭提供人物介紹及劇情大綱。暖身活動透過台灣

特有的颱風,以颱風天要去看電影的計畫,逐步導入珍珠

奶茶的正題。

2. 主題對話─在輕鬆的日常對話中導引、介紹出主題,並附加對話中重要的「生

詞解釋」以及「句型練習」供學習者參考。

臭豆腐

課文情境設定於夜市中,並簡短提出台灣的夜市文化特

色。而後以美娟絕對好吃的保證,玟君的臭豆腐初體驗,

於對話中引出臭豆腐的色香味相關形容詞,及臭豆腐的配

料和特殊醬汁,提供此項著名的台灣小吃的相關介紹。

粽子

從端午節連結到屈原的故事,最後導入粽子主題。以對話

的方式說明粽子的形狀、內含的食材、各種粽子的口味及

不同的醬料與不同的吃法。

蚵仔煎

父親帶著女兒實際體驗蚵仔煎的風味,在點菜的過程中,

提及常用的「內用」、「外帶」的用法。以父親向女兒解釋

蚵仔煎的食材、製作方法,和女兒詴吃蚵仔煎後的感想與

形容,提供學習者對蚵仔煎的認識。

珍珠奶茶

對話場景設定於電影院裡,由開演前,小瑋想買一杯珍珠

奶茶而展開話題。對話中自然帶出珍珠奶茶的滋味與口

感,伴隨精彩的視覺和味覺的描寫,呈現珍珠奶茶的風貌。

3. 延伸閱讀─提供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文字,作為小吃主題的延伸學習。例舉二

項小吃延伸閱讀主題如下:

臭豆腐 提供臭豆腐製作的歷史緣由。清朝讀書人王致和無意間使

罈中的臭豆腐發酵,意外發現了豆腐的新吃法,臭豆腐於

Page 9: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9

焉誕生。另提及豆腐乳的吃法。

粽子 延伸介紹台灣南部粽與北部粽不同的風味,以及比較其製

作方式的不同。

4. 生字解釋及例句、句型練習及例句

延伸閱讀後,皆整理出本課程對話中的重要生字及句型,並提供例句,幫助學

習者掌握詞彙及語法的使用。

5. 小吃影片觀賞-拍攝主題影片,讓學習者可以透過小吃製作過程之影像呈

現,更具體了解台灣小吃的真實樣貌,鮮明小吃印象。例舉影片內容如下:

臭豆腐

實地走訪臭豆腐攤,拍攝臭豆腐從下鍋開始到裝盤的製作

過程。配合老闆的介紹,使學習者實際觀看臭豆腐的油炸、

起鍋、裝盤,加上泡菜、蒜泥、辣醬和特製的醬料,而至

上桌的整個過程。

珍珠奶茶

分為兩集。預告片,以一分鐘內的有趣短片為珍珠奶茶正

片預留伏筆,引起學習者的好奇心。正片介紹珍珠奶茶的

製作,從煮沸、放入電鍋、起鍋、沖冷水到與奶茶完美融

合,仔細介紹珍珠奶茶的製作過程。

四、「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與行動學習模式

自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將講課內容製成 Podcast 節目後,美國許多大學也紛紛

跟進,2006 年史丹佛大學及柏克萊大學可供下載的 Podcast 課程已高達 70%,

接下來的兩三年不只美國的學校陸續效法,日本的學校也跟上腳步。杜克大學在

2007 年發給 1800 名新生一人一台 iPod,iPod 預裝了一些內容,如學意大利語的

學生可以聽意大利媒體的 Podcast,讓學生藉由 Podcast 學習6;台灣地區雖然不

如美國蓬勃發展,但也逐漸蔚為風潮,未來 Podcast 課程在教育方面勢必有更大

的發展。本所自行研發的「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實驗課程,希望藉由 Podcast

提供外籍人士另一種華語學習管道,尤其在行動學習的新潮模式,更是台灣華語

教學界的嶄新嘗詴,以下就此層面及訂閱步驟陳述之。

(一)「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訂閱步驟

<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可經由兩種途徑來訂

閱:(需事先安裝好 iTunes 軟體,可至蘋果公司官方網站下載)

1. 首先進入<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網頁(http://chinese.wtuc.edu.tw/)後,左

方有一「Podcast 分類」列表,點選其中的「華研所研究生專區」,右邊就會

出現臭豆腐、粽子、蚵仔煎、珍珠奶茶四種台灣小吃文化課程的頻道,接著

點選頻道內的「訂閱」後,iTunes 即自動開啟,並開始下載節目到 iTunes,

6 參考艾及第資訊有限公司網頁:http://igt.com.tw/page13/page15/page15.html

Page 10: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10

節目下載完成後就可在 iTunes 的 Podcast 列表中點選觀看。經由<華語 e 起

來播客系統>訂閱「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畫面如下圖:

圖 1 訂閱「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步驟圖

1. 開啟 iTunes,點選「iTunes store」後,即出現 iTunes store 的頁面,將頁面拉

到底後在「My Store」選擇非台灣地區,接著在「搜尋 iTunes store」搜尋「華

語」就會跳出「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點選「訂閱」後,就可以在 iTune

中的 podcast 裡觀看「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經由「iTunes store」訂閱「台

灣小吃」Podcast 課程畫面如下圖:

圖 2 經 iTunes 訂閱「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步驟圖

(二)「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傳輸至行動影音播放器 iPod 步驟

點選「華研所研究生

專區」,右邊介面就

出現了台灣小吃文

化課程頻道

1.

2. 點選「訂閱」,iTunes

即自動開啟,並開始

下載節目到 iTunes

1.

.

在非台灣地區的 iTunes

store 頁面上,搜尋關鍵字

「華語」,頁面下方就會

出現「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

2.

點選「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後方的「訂閱」,就

可在 iTunes 學習該課程

Page 1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11

使用者皆可以透過 RSS 訂閱自己所需的網頁,不再需要每天逛網頁,就能

自動「拉進」新訊息,這就是前面不斷論及之 Podcast「及時性」特質,除此之

外,Podcast 另一項魅力則是「行動性」。Podcast 系統之行動學習模式對於學習

者具有莫大吸引力,據 Chinesepod 的統計,其最主要的客戶來自美國,與中國

有業務上的聯繫,由於沒有時間進行實體課堂學習,選擇以 Podcast 學習華語。

Podcast 可以將教材內容同步下載到行動載具實踐行動學習,極適合化整為零的

數位學習方式。<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的課程設計,在質(學習內容)與量(學

習時間)上也都依行動學習的實際需求而考量。

以下示範如何利用 iPod 訂閱「台灣小吃」課程。

首先將 iPod 連上 iTunes 後,接著選取「同步」功能,並勾選想要的「台灣

小吃」podcast 課程,即可將這些課程下載至 iPod,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學習。

「台灣小吃-珍珠奶茶」、「台灣小吃-臭豆腐」、「台灣小吃-粽子」、「台灣小吃-蚵

仔煎」頻道分集節目同步下載畫面如下圖:

圖 3 頻道分集節目同步下載步驟

五、具體成效與展望

(一)Podcast 具有 Web2.0 以「使用者為中心、共享共創」的精神,在語言學習

上的潛力已為多種語言所開發,但屬於華語學習的 Podcast 課程仍為少數,<華

語 e 起來播客系統>是台灣首度為華語發聲的 Podcast 系統,於 2008 年 5 月通過

iTunes store 的國際認可,正式與國際接軌發佈各類華語教學節目,目前已建置

45 個相關頻道,展現新媒體在華語教與學上的不凡面貌。

點選「Podcast」選項,畫面即出

現可勾選的 Podcast 課程

勾選「同步」後,

再點選「所選的

podcast」,就可以

勾選「台灣小吃-

珍珠奶茶」等多種

課程

1.

2.

3.

最後按「同步」即可

下載至 ipod

Page 12: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 文化課程設計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12.pdf · 1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應用實例:「台灣小吃」Podcast

12

(二)「台灣小吃」Podcast 文化課程是<華語 e 起來播客系統>發揮集體共創

的實驗成果,並使華語數位教材能內蘊台灣文化元素,滿足學習者對台灣生活文

化抱持著高度興趣的心理。

(三)「台灣小吃」Podcast課程中各式多媒體影音格式,透過該 系 統 行 動 學 習

模 式 , 可 利 用 各 種 行 動 載 具 , 如 MP3、 MP4、 iPod、 iPhone、 PDA下

載 華 語 課 程 , 使 華 語 學 習 者 能 超 越 時 空 限 制 , 隨 時 隨 地 學 習 華 語 。

(四)「台灣小吃」Podcast 課程定位屬於「learning2.0」範疇中的「非正式學

習」(in-formal)特質,亦非系統性的語言自學課程,與系統化教學設計(如 ADDIE

模式)的「正式學習」課程有所區隔,教師或學生可以根據所需擇選教材輔助

教學或學習。以教學資源而言,適合教師自由選擇可混搭實體課程的教材,實施

所謂的「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

(五)未來期望持續研發更多種類的「台灣小吃」以及食衣住行娛樂等生活文

化課程,並藉由 Podcast 系統的擴建,包括會員評分及評論機制、頻道排行的分

佈顯示、全文檢索、提供頻道分享與程式碼轉貼等,讓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透

過 Web2.0 華語數位學習更能邁向全球化,華文學習得以包涵「語言」、「文化」、

「全球化」三要素。

六、參考書目

1. 專書

Diane Larsen-Freeman(2000).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期刊論文

楊致偉(2006)。<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Podcast>。《數位時代雙

週刊》 125。

徐晶晶 黎加厚(2007)。<播客 Podcasting 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遠程教育

雜誌》6

常志斌(2007)。留學生漢語新詞語課的建設問題初探。上海:上海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板)。

林翠雲(2008)。<Podcast 系統的華語傳播與學習功能-文藻應華系之播客為例>

。《台灣華語文教學》4:85-92

3. 網頁

Josh Bersin(2006),Enterprise Learning 2006 Report,http://www.go2school.com.tw

教育技術資訊:http://blog.donews.com/zhyujiang/

劉馨韓(2008)。Chinesepod 網站使用介紹。

http://elearning.iiiedu.org.tw/blog/term/4/20080509/58

Podcast 在華語文學習上的潛力。http://tw.echinesenet.com/node/1874

艾及第資訊有限公司:http://igt.com.tw/

Chinesepod:http://chinesepo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