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10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1 / 10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督教 问题研究:冲突与秩序构建 ——以 D 教会为例 讲者:张纯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中心主任、教授 地点:福建师范大学 时间:2014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发言记录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主持人这样的介绍,我参加很多的研讨、培训,这次的感 觉很好。宗教与社会安全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是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宗教是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早期来看,更早就不用说了,我们就来看近代。在近代我 们就可以看到拜上帝会等教案。这些教案都可以看到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影响。所 以无论是在近代还是当代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要回应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回应的就是关于渗透问题。我实际上是在讲民族宗教问题,通过 讲民族宗教问题来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其实从人类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人类 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融合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种融 合当中,可能是一种很平和的融合,也可能是一种带着冲突性的融合。不同的文 化和不同的文化群体会有差异,有差异就会导致冲突。所以这是讲这个课的基调。 尽管我的标题用了一个 D 教会,可能在讲的过程中会带出来一些信息,我也 很抱歉的说,在座的很大一部分同志听了不太舒服,我想我们是在研究,不是做 其他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就只能说很抱歉了。 那第一个我讲问题的提出,我指的是当代,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基督教问题 与宗教组织。如果你注意的话,特别是招远事件后,有关媒体把多少年前的信息

Upload: sand-young

Post on 24-Jan-2018

156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3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1 / 10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督教

问题研究:冲突与秩序构建

——以 D教会为例 讲者:张纯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中心主任、教授

地点:福建师范大学

时间:2014年 11月 25日上午

发言记录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主持人这样的介绍,我参加很多的研讨、培训,这次的感

觉很好。宗教与社会安全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是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宗教是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早期来看,更早就不用说了,我们就来看近代。在近代我

们就可以看到拜上帝会等教案。这些教案都可以看到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影响。所

以无论是在近代还是当代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要回应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回应的就是关于渗透问题。我实际上是在讲民族宗教问题,通过

讲民族宗教问题来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其实从人类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人类

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融合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种融

合当中,可能是一种很平和的融合,也可能是一种带着冲突性的融合。不同的文

化和不同的文化群体会有差异,有差异就会导致冲突。所以这是讲这个课的基调。

尽管我的标题用了一个 D 教会,可能在讲的过程中会带出来一些信息,我也

很抱歉的说,在座的很大一部分同志听了不太舒服,我想我们是在研究,不是做

其他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就只能说很抱歉了。

那第一个我讲问题的提出,我指的是当代,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基督教问题

与宗教组织。如果你注意的话,特别是招远事件后,有关媒体把多少年前的信息

Page 2: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2 / 10

又挑出来了。那我就把媒体挑出来的信息给大家再看一下。这是我们所列出来的

由基督教延伸出来或者文化延伸出来的一批组织。自创的有门徒会、全范围教会、

灵灵教,外传的有 H 派、新约教会、天父儿女、达米宣教会、统一教、世界以利

亚福音宣教会。如果你注意看我们所列的,百分之八十都跟基督教有关。所以说,

为什么基督教这样的文化会成为一种工具,或者说异化了呢?这是我提出的两个

问题。我想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个我要说一下 D 教会和 H 派,虽然我做了一些修饰但大家还是能够看出

来。D 教会是 N(一个同工)创立的一个基督教新教教会运动,早期团体名为 D

教会,其实他的名字很多。1922 年在福州建立,1925 年马来西亚建立,1949 年

到了台湾,1960 年代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有三十万人数。我觉得这样一个

群体非常有特点。在近代我们说基督教对中国是有冲突,无论是外来的差会还是

西方的宗教。但是这次 D 教会和境外传入的宗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自己创立的

宗教出去了,然后又回来了!这个影响,他是同文化、同民族、同语言。那么这

样的回来我感觉到很多的是中国元素,就是有一家人的感觉。那么就带来一些问

题了。

在这里然后我们再说 H 派,最早打击 H 派就是在 1983 年,H 派与 D 教会有

关,于是这个群体就很愤怒。因为这个 H 派又演化出来被立王、实际神(东方闪

电)、三班仆人、常受教。关于这一些我们没有时间再讲了,如果有时间看个小视

频也行。那么这一些确实是非常邪,我指的是被立王、常受教、中华大陆职事站、

全能神。大家可以感觉到这一些都非常神。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D 教会的人是

这样说的,分裂和拉出去的是两回事,这个群体是分裂出去的,这个群体是已经

拉出去的,拉出去的这个群体不应该和我们在一块儿,反正他们用很多词汇用来

Page 3: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3 / 10

界定。

第三个我要说的就是机缘了,为什么我要研究这样一个群体?其实也有一些

条件的具备,2011 年我是研究另一个问题,我到浙江去考察,那个时候我到浙江

的苍南,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在苍南这个地方 D 教会或者说是 H 派比较盛行,

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找个人见一见,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一接触以后我就感觉跟我

想象的不太一样,然后我还看到一个小册子。然后紧接着就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份,

他们的信息很灵通的,他们就派人找到我,很正式的和我说,政府在认识上与他

们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别。希望我能够对他们具体研究,他们拿了这样一本书《考

察调查旅游日记辑要》,这本书是当时来界定这个群体的统战部部长江平所著。我

也没有看过这本书,我打开仔细一看,时间、地点、人物,谈了什么话全在这本

书上面。那我就说行,既然这么公开了,我就顺着作者所去的地方,他所谈的人

我都去走一遍。

于是我就做了一个研究设计,确实对这样一个组织做一些研究就必须十分严

谨,为了避免像刚才何教授说的,都是片面的,于是我就做了这样一个设计。要

研究他,官方的信息我必须了解,再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群体本身我要去接

触。再一个就是相邻群体我要接触,所谓的相邻群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自教会群

体。再一个就是普通的群体,也就是说和这个群体没有关系,在那里生存的人,

我也要接触。再一个就是国外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是从国

内创建了之后到国外,到国外之后又返回来,所以我就必须到国外去考察。再有

的就是学术群体我也要接触。同时,我也发现对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现象的

研究,必须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因为他不是发生在一个时段的事情。

另一个是地域的维度,我必须跨地区去研究。

Page 4: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4 / 10

所以我做了这样的设计以后我就开始具体研究。从这几年,如果说正式的研

究是从 2011 年开始,我就去了这样一些地方,我就尽可能的介入式的去调查。这

些年我走了浙江、福建、河南、安徽、江苏、东北吉林、河北、四川、甘肃,当

然每个地方接触的层面不一样,这是国内的情况。国外的我去了一下,这次香港

也去了,我到了英国伦敦,美国芝加哥、洛杉矶,尽管时间很有限,我想至少我

最直观的也要去看一看,不是坐在屋里看着文献想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越

发感觉到,我在做的事情是在还原一个事情。我跟他们交流也说,我说做这个事

情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我就发现每个人至摸到了一部分,有的人摸到了耳朵,认

为耳朵就是一头大象;有的摸到一条腿,认为就是一头大象;有人摸到了一条腿,

认为是一头大象。那么我的工作就是要摸耳朵、腿、身子、尾巴,就从我的出发

点来说,我希望把这个现象还原过来。

所以第二个方面我就来谈一下三十年前事件的还原。说到这个时间不得不说

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方一个是中国方。因为我们从看到的资料看是,在 1979 年

某某人在菲律宾开了一个会,会议之后,某某人潜入到中国来------显然,他与中

国就发生关系了,于是又回去了美国。我们要回过头来看当时美国的背景,美国

在七十年代搞了一个“属灵的复苏”,也就在 1967 年 D 教会 L 在那里搞了一个改

革。客观来说,在美国一个弱势的群体想要站稳脚跟是很不容易的,我到美国的

感觉也是这样的,对美国来说一个另外创办的基督教到美国想要站稳脚跟很不容

易,所以在过去是比较艰难的。在 1967 年他自己做了一个改革叫做“呼求主名、

祷读主话”。我说的美国方面的背景是这样的。我们再回头来看同时的中国,中国

在 70 年代的后期开始了宗教的复苏,基督教在那个时候一下子发展的非常快。在

70 年代末,我刚才说那个人进来了,进来以后他就开始传播圣经,还有一个新的

Page 5: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5 / 10

文化读本叫做《生命读经》,类似这样的传入,都是一些小册子。

于是第一个人我就开始访谈了,我就问,我说你传达了这么多书以外你还传

达了什么理念,他想了想,他说有两个理念。一个是呼求主名,第二个是反对宗

教。那我就说那我没有办法,我说我们国内的宗教刚刚恢复,你来一个反对宗教

是什么意思。他说反对宗教不是那个意思,我说的反对宗教是------当时在 70 年代

后期,对于美国来说是出现了一种宗教发展倾向,就是比较偏向发展仪式化的宗

教,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些改革,就是让自己更属灵化,所以他们就反对仪式化的

宗教。那我说好,这样一种理念在美国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

条件下理解就会不一样了。

那么事实恰恰就是这样的,就引发了失序的现象。那么在这样一个文化传播

当中,就发生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信息的失真。也就是他本来说的意思和他想

表达的意思出现了差异。这个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我们这方面的资料来看是

贬低基督的身位,基督是受造者,我用原话来说。还有一个是贬低圣经的权威,

我们必须听活基督的,不听字句圣经;还有就是没有天堂,要神人相互调和;还

有要捣整个基督教的乱;还有不用头脑当用灵。这些话客观来说,我也到美国去

核对一下,这一些的发表是不是他们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我到了美国他们也很配

合的找,他们说,单独的话是有的,这些话不能这么理解,要看前后、整体的来

理解!后来我就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文本的来源很有限,当时在传的时候很

多都是手抄本,得到一本书以后很多人就把书分散了。客观来说在那个历史条件,

读者不具备完整的理解一个话。其实这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写,这句话我也很难理

解,叫做:基督是我,我是基督。我听了这个话以后,我有一次在浙江考察他们

的聚会,刚好他们在讲这个教义,“基督是我、我是基督”,我听了半天才听明白

Page 6: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6 / 10

原来是这个意思,基督是我,我是基督。但是你要知道,自称为基督的当时就很

乱,都说我是基督,信我,我是基督。这样的话语脱开了一定的语境你去理解就

很容易偏差。

所以说在那个年代,就出现了扰乱社会秩序的,比如说在不同的地区他们的

突出点不一样。有的地方体现为教堂聚会点之争;有的地区就比较狂热,流行布

道,集体操练,一下子几百人;有的搞三天三夜的升天聚会,我说的还是很少的,

当时还有很多。通过类比我们可以想象,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很热情。当时我

问那个人,我说你在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说失真、变异。他说,

我怎么能想到这个,我们呼喊也就两分贝,谁知道你们呼喊十分贝;我们说反对

宗教是这个意思,谁想到你们是占教堂------那我就问,我说,在你了解的这种传

播当中在世界那个地区会有,他说,在非洲的那个部落里面或许会有。只能说文

化的差异吧!这是当时表现出来的差异。

你要知道,在当时不光是这一点,当时在中国的基督教有四支,其实每一支

都有不同的影响!当时我也跟他们说,你想想为什么其他三支就没有挑出来,怎

么就单挑你们这一支呢!在当时其实也有一个哭派,哭的也很厉害,哭的死去活

来!还有的危害到生命,危害生命可能是他喊的缺氧了!当时他们的声音炒得很

厉害,就像一个广场舞,广场舞最后能架着大炮。因为不喜欢的人就觉得这个太

噪音了。于是当时就引起冲突了,对于不信的人就觉得,怎么跟你们说了不要这

样,你们还是这样,情况比较激烈!当时的农村居住的密度比较大。居住密度比

较大,他们很热情,很投入,一天有五次,多少次的,从五点钟开始的。那时候

居住密度比较大,相互联系比较多。不像现在都出来打工了,从 1992 年开始就出

来打工。所以在当时这个群体有的人了他们就自觉搬到山里去了,山里我也去看

Page 7: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7 / 10

了,还集中在一块。我说你们在一块干嘛呀,他说我们在一块学习。学习可紧张

了,先讲一段,讨论一段,自己再出外自学,自学出来,还要学下一半。我说你

们喊吗?他说我们早上起来在山里喊啊,心情非常好。我问喊什么呢?哈利路亚!

阿们! 这是他们当时跟我说的话,他们对这件事很热情。我说你们老是到河那边

干什么去啊,他们说,冬天河里没有水,冬天闲着没有事情走过去走过来。很多

事情在一个群体、情景当中------

八十年代在美国,这个群体吃了一个官司。《弯曲心思者》、《神人》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定 D 教会为邪教。这两本书 1983 年就传入了中国,客观来说一般人看不

到。传给谁了呢,就传给,当时中国的三自 T。应该说政府最开始关注的还不知

道理论上的这一个分析。因为政府是注意到了你们的行为,因为你们有了行为政

府需要反应。好这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了,就是给他们定义为是邪教的这两

本书。就是《弯曲心思者》和《神人》这两本书,在 1983 年就传过来了,于是 T

和另外一个 R 两人就写了一个反对异端的书。这个书就是在神学上,批判 D 教是

问题的组织。那么有神学的理论来支撑,首先有行为的表现,客观来说我看来这

样一个资料。我是看了这本书,但是不知道神人和这本书的关系。他们也很头疼。

到底这两本书有什么关系?就发现引用的话甚至出处来源都是英文。那么他们就

认定这本书,就是问题的起源。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说中国,前期不是说政府反应

了吗? 于是就到了 1987 年。从 1987 年开始,在外头的人,就开始有拜常受主、

拜李常受。这个常受主,就拜李常受,中华大陆职事站也是,他们自己拜。因为

------教会中的负责人相对的真空。我们了解的人都不在了,有些人就活跃起来了。

我看到这样一些情形,中华大陆执事站和 D 有点关系,那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中华大陆执事站他们本身没有自己独立的教义,于是他们就派人,就到 D 有活动

Page 8: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8 / 10

的群体去取经。就把那个材料还有圣经拿回来,于是把圣经当中有耶稣的都改成

L。那就说,现在宇宙的主 L 怎么怎么。这个话语,这个活动,后来就真的拜了,

非常邪的而且搞灵堂,这个话语之后就传到美国去了。L 不相信,怎么会有这样一

个事情,我怎么会被这些人来拜呢?他也很气愤。这里有一个 L 的录音就传递到

国内。录音里面就说了,录音也不是很长“------我得到确实的消息,说你们弟兄

姊妹在你们那里把我当作神拜,称我为主为王。这话我觉得极为不妥。照着圣经

的教训,你们决不可把任何人当作神来拜------”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于是我就到河南那里去了。我就说你们这里怎么就这么乱啊,他们就带我到

一个村子的桥上。他们以桥为界,他们说,河这边是很正统的,河那边是很邪的,

我想一个村里面还有这样分的。河那边影响安徽的,我们这边很正统。如果我不

是来做研究的,谁知道河这边河那边的,全都混在一起。

应该说后来就改变了。其中有一个人物在国内也有一定影响,今年已经 98 岁

了。他就开始改变:不要老是躲政府,和政府要沟通,你又没做什么坏事你跑什

么呢?这个时候他们也逐渐做了一些工作,他们也很自觉。他们自己概括说,回

想起来我们是“四糊涂”的基督徒,自己生命没有长大,对真理认识不清。糊涂

热、糊涂信、糊涂阿门、糊涂跟随。我们是童工,是儿童的童,不是同工。这是

他们自己的原话,我们要装备真理十年。我一看这真是很喜乐么! 我看见生命的

成长过程。而且他们自己也介绍,我们要活出一种生活:我们要融入社会;我们

要和社会各方面搞好关系;我们不会被社会其它团体定罪了;我们要建立与政府

的良好关系,所以就有这样一种改变的理念了。

那么回顾这三十年变化,我想之所以这个问题有这样一个冲突是在特定的历

史、一个特定的文化里产生的。我们来看一下特定的历史是什么意思,这个前提

Page 9: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9 / 10

是 D 教会他跨越了两个个历史时期,1949 年的新旧政府交替。后来我就跟他说,

你们这个理念是要顺服权柄,那当时你们就要顺服国民党。那么政府交替之后你

们顺服他(国民党),那另一个(共产党)呢,另一个就会很不舒服吧!客观来说

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时期。那么改革开放之初可以说那是一种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刚一开始 D 教会的历史就有问题。还有一个就是 D 教会手里拿着的小册子,小册

子里面含有敏感的词。后来跟他们沟通后才知道,这个小册子是到台湾后重新修

订的,这个小册子给台湾人看的。一方面他们有历史的背景,另一方面他们-------

他们说我们有能力,就像吃鱼翅一样,我们有吐鱼刺的能力。我说,你有这个能

力别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就说,这个有时候是很难去超越历史的。

我们再来看当时的传统文化,客观的说有些话是圣经的话:“经过死阴的幽

谷, 在战场上享受,在仇敌面前为我们摆设宴席。”这个话还有那个行为,这让人

怎么解读。然后还有些话说到大红龙,在宗教里面说的那个大红龙是负面的。在

中国的文化里面龙是正面的,那个红是红色政权,你这个大红龙会让人想到什么

样的关系?你要扯一个大红龙干嘛?做王啊等等。当时政府就让大家到三自教会

去,然后他们就不去,在乡政府门口唱赞美诗。我在调研时我就问了一个当事人,

当事人回答说,三十年后回头来看,三十年前的事情就是到现在去做也不妥。我

说你在乡政府门口这么多人在那里干嘛?

第二就是文化冲突和其他团体的冲突,当时就老是觉得我这个最好,其他都

是大淫妇类似这些的话。 这些话语都出来了,那个是共产党工具之类的,这是对

其他团体。对于自身而言,那是老派的,我这是新派的,老派的又不接受新派的,

老派的说你们不要那么张狂。新派说你们老道的,我们是与时俱进,比较现代,

这就出现了自身的冲突。这是我到一个村里去考察得到的。

Page 10: Written document of zhang's presentation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基督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多学科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 10 / 10

第三就是他们的自身文化。我说你们自身文化传播也有问题。第一个,什么

呢,我没去英国、美国之前,一直以为 D 教很排他,其他书都不看,就我这书最

好。我到英国,看到中国人创办的教会------我再一看发现他们还读 N 的书,我还

看到很多 N 的书。我到芝加哥一看,你们还在读这么多圣经读本?很多圣经读本

都在那里。我就到他那个中心去,我说你们还有图书馆,还在研究不同的文化。

以前凭我的感觉认为,你们这几个人老是在屋里揣着两本书,自认为别人的没有

我好,就我的最好,我说你们的信息的传递是有问题的,给人的感觉很排他、很

自我。

最后一个是秩序的构建。你要知道你所处的环境,有政治文化、有其他的不

同的文化,你更要注意,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起码你要有这样的意识。

通过文化能建立关系。有时候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们关系不错。

再有一个就是建立规则意识,这一个在芝加哥非常有感觉。在芝加哥当时他

们给我介绍,他说这个人也很多,我说训练中心只有一个,你们再建一个。他说

我们也申请,芝加哥当地有规定,他说我们要建一个点,必须要有什么社区代表

要在一个会议里面通过,所以我心想在没有建是应该没有通过。如果是在我们国

内,管你通不通过先建了再说。我说这个规则意识就很不一样。现在他们很有规

则意识,知道要到家庭里面敲门要敲多少下,停多少秒再敲一下,要给人一个缓

冲的时间,这种关系就建立得非常好。

在台湾方面,他们跟国内的三自教会就沟通的非常好,还到我们国内来访问,

大家一看照片就知道了。

好了,最后下结论是:文化在彼此尊敬中生存,权力在秩序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