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43
主主主 主主主 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 主主2011 主 05 主 -6 主

Upload: melyssa-mosley

Post on 03-Jan-2016

17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李约瑟问题讲义( 3 ).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九、 “ 钱学森之问 ” 与中国教育. (一)钱学森之问与中国人才状况 (二)当前中国教育问题探讨 (三)“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考. (一) “ 钱学森之问 ” 的提出. 1 、 2005 年 温家宝 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 钱学森 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 中国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学森: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主讲人: 马佰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间: 2011 年 05月 -6月

Page 2: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九、 九、 “钱学森之问”与中国教育“钱学森之问”与中国教育

(一)钱学森之问与中国人才状况(二)当前中国教育问题探讨(三)“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考

Page 3: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一)“钱学森之问”的提出1、 2005 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

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中国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学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Page 4: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钱学森与温家宝在 钱学森与温家宝在 20052005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Page 5: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钱学森之问题解钱学森之问题解钱学森之问表达了两个忧虑:

– 一是中国目前的教育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科学大师;

– 二是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在钱老看来,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杰出人才不足,而杰出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钱老之前曾指出,中国没得诺贝尔奖,主要是国家建设的整体方针政策的结果。

Page 6: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相关问题——“陆定一之问”相关问题——“陆定一之问” 在此之前,陆定一也有过对教育的发问。他说的

是:“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难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吗?”

他紧接着就说:“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我国第一本语文教科书,第一课有 8个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课只有一个“人”了。以后,教育学更发达了,第一课一个字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画。再往后,前五课都是一张画,到第六课才教一个字。”这是说,现代的语文教育过分地西化了,抛弃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

Page 7: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赵红州之思赵红州之思 90 年代中期,中国科学学专家赵红州首先提出: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赵红州思考并总结出四点原因: 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 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非全时的科学劳动

不能保证科研时间的连续性; 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 其四,缺乏对青年优秀科学人才识别和遴选机

制。

Page 8: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国内名校大学校长的解答国内名校大学校长的解答

据说,温总理 2006 年曾就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这种回答,是不能让钱老和总理满意的。

Page 9: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直面“钱学森之问”直面“钱学森之问”

2009 年 10 月 31 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 98 岁。

2009 年 11 月 11 日,安徽高校的 11 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Page 10: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这 11 位教授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Page 11: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22 、中国杰出人才状况、中国杰出人才状况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 2000年设立以来,

共有 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 11 个是 1951年前大学毕业。

2)新中国成立 60年,仍然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中国缺乏一批能引导世界科学的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以及缺乏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师;在技术发明方面,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致使我们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处处受制于人。

Page 12: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华人诺贝尔奖华人诺贝尔奖 1957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 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 年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 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 年,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 年钱永健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9 年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Page 13: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他们都是华人,但是接受的教育并不是新中国的教育。

李政道、杨振宁毕业于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求学;

丁肇中的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

崔琦,香港中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李远哲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国柏克利加州大

学就读;朱棣文和钱永健则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出生在美国,所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在美国完成。

他们接受的不是新中国的教育他们接受的不是新中国的教育

Page 14: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中国大陆的学者科学家中国大陆的学者科学家回过头来看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同样很多人是留学归国人员,也就是说接受的是国外的高等教育。– 其中,也包括钱学森。

不仅是老一辈的科学家,现在我们对于出国留学并不陌生。

Page 15: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同样的中国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做出

的成就竟有如此差别。我们应该思考:问题出在了哪里?教育的差别,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才流失。

Page 16: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人才的流失人才的流失

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截至 2008 年,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大约 139万,归国留学人员只有 39万,回国总比例仅仅为 28% 。

Page 17: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2007 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

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 62500 人。截至 2006 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 人。

Page 18: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二)当前中国教育问题探讨(二)当前中国教育问题探讨1、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中国教育问题原因分析3、中国教育问题的出路

Page 19: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 )教育资金投入问题: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 4.9% ,发达国家为 5.1% ,欠发达国家为 4.1% ;十一五发展规划到 2010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 4% 。中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 GDP 的比重: 2004 年 2.79%; 2005 年 2.82% ; 2006 年 3.00 ; 2007 年 3.32 , 2008 年为 3.48% 。

但是文革前 17 年,国家经济的困难程度与现在远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物质条件接近一流。

2 )教育管理体制问题: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 3 )历史的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和科学教育在中国扎根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4 )传统的原因: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

– 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研发总投入占 GDP 比例逐年上升,但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不升反降。

Page 20: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 11 )文化传统方面)文化传统方面

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

儒家本来就不是提倡创新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教育适应中国传统社会,但一向缺乏创新机制和精神。

Page 21: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在中国,学生重视知识并不热爱知识,知识只是某种极其实用的“敲门砖”而已。

在孔子对自己“诲人不倦”,要学生“学而不厌”的背后,在中国教育灌输、作业压人、残酷考试等方式的背后,他们实际上缺乏对人和知识本质的把握,缺乏一种创新精神。

Page 22: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 2)教育体制问题

Page 23: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知识、做人、做事、品德知识、做人、做事、品德哪些对孩子的未来更重要?哪些对孩子的未来更重要?

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对普通学生来说,应试制度无疑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机制,然而它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妨碍学生探索精神的开发。

目前的中国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缺陷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制造出很多抑郁症、自闭症患者!

Page 24: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中国高校科研体制的特点中国高校科研体制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资源几乎全部由政府控制,国家科研事业的运行主要是一种以行政管理代替科学系统内部管理的混合体制。

根本原因:– 作为人才培养和新知识生产的高地,大学应该对社

会起引领作用,走在社会前面。但我国大学的目的,只是被动跟着社会需求走。

Page 25: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 3)中国教育的制度问题价值观的单一限制了人的思想解放,观念的变革。(马克思哲学的局限性)儒家思想

育人目标的不清造成了教育的“中性化,非人化,自我化”等不良倾向。

体制的僵化制约了人的潜能的在最大发挥。(人性的特点“用最小代价换取最高回报”) 家长对教育的无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Page 26: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 44 )中国教育的财政问题)中国教育的财政问题 国家教育财政支出比例不够,教育支出不足。 财政支出浪费,过多的资金用来建立形象工程。

科研资金的申请不够自由,管理行政化,人际化,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教育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走,过多的口号和大跃进 .

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老百姓教育负担重。

Page 27: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 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仅为 3.48%,远低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会影响师资队伍的质量、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学生后顾之忧的排除等等方面。

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例,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全球平均水平是 5%左右,一些发达国家超过 10%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 5%- 6% 。

Page 28: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日本近代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 单位:日本近代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 单位: %%

年度 国家负担比例地方负担比例

都道府县 市町村 合计

1881 10.2 14.3 75.5 89.8

1890 9.7 12.4 77.9 90.3

1900 14.2 21.6 64.2 85.8

1910 10.6 18.5 66.8 85.3

1920 14.7 18.5 66.8 85.3

1930 31.6 23.4 45.0 68.4

1940 40.6 29.7 30.0 59.7

Page 29: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历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的途径及其比重历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的途径及其比重 年份 经费总额

(百万美元)

来源途径及比重( % )

联邦 州 学区

1919—1920 970 0.3 16.5 83.2

1929—1930 2089 0.4 16.9 82.7

1939—1940 2261 1.8 30.3 68.0

1949—1950 5437 2.9 39.8 57.3

1959—1960 14747 4.4 39.1 56.5

1969—1970 40267 8.0 39.9 52.1

1979—1980 96881 9.8 46.8 43.4

1989—1990 208548 6.1 47.1 46.8

1990—1991 223340 6.2 47.2 46.7

1991—1992 234581 6.6 46.4 47.0

1992—1993 247626 7.0 45.8 47.2

1993—1994 260159 7.1 45.2 47.8

1994—1995 273149 6.8 46.8 46.4

1995—1996 287702 6.6 47.5 45.9

1996—1997 305065 6.6 48.0 45.4

1997—1998 325976 6.8 48.4 44.8

Page 30: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Page 31: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Page 32: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知多少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知多少 1, 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 9000亿元 全国教育投入的总量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办学资金 (包括社团、

个人、企业办学等 )、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简称国家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 (一)个人投入占六成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

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 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就总量而言,国家投入于小学的经费最多,共 1120亿元,占 36.0% 。以下依次为:大学占 23.6% ,初中占 22.6% ,高中占 12.5% ,中专占 4.0% ,幼儿园占 1.3% 。

(二)教育投入 5 年翻番 分三大投入看, 2002 年的国家投入是 1997 年的 2.1倍,

年递增 16.1% 。社会投入 5 年只增长 4.4% ,年递增 0.9% 。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每年增幅惊人, 5 年增加 3.9倍,年增幅高达 37.3% 。

Page 33: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2,分学级投入量变化,折射教育投资方向 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国家投入理应侧重于义务教

育,正常的状态应该是: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的需要,尽量做到免费教育,减少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国家投入比例。

(一)大学投入,国家与个人主宾易位 在 2000 年之前,国家投入尚占多数,但自 2001 年开始,个人投入达

50.7% , 2002 年增至 56.7% 。在各学级中,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增加最快, 2002 年国家投入 733亿元,比 1997 年增加 485亿元,年递增24.2% 。但与个人投入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1999 年随着并轨令的下达,公费上大学划上句号,学杂费陡涨 65.2% 。

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快于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增速,因此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悄然削减。

(二)中专,一个渐被冷落的群体 受追求文凭的大气候影响,读中专已成无奈的选择,毕业后的就业也

相当困难,故而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中专学生数也于 1999 年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渐渐减小,每年的增加额只有区区几个亿。因此,中专成为小学以上各学级中投入总量最小、比重最低、增长最慢的学级。

Page 34: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三)高中投入,个人占七成 高中的教育投入增幅仅次于大学,但国家的投入要小

得多,其经费来源更依赖于个人。 (四)初中投入,早无“义务”之实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特别是占总数 3/4 的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公用经费也以财政为主,不足部分才向学生收取少量杂费予以补充。然而现实情况是: 2002 年初中生均国家投入 1062元,尚不及个人投入 2147元的一半,“义务”二字早已名存实亡。

(五)小学投入,国家正在加码 小学的情形稍好于初中, 2002 年生均国家投入 921元,平均每年增长 17.7% ,生均个人投入 1142元,虽然比国家投入多,但增速相对缓慢,年增幅仅 9.3% ,是所有学级中个人投入增速最慢的。

(六)幼儿教育,个人投入唱主角

Page 35: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 55 )社会文化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环境问题市场经济下,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之风蔓延中国人口众多,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学生求学很多是为了毕业后能更好的就业,能安心搞学术的人少之又少……

学术氛围淡薄:近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甚至有些畸形,使得经济利益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使很多学者、学生功利化观念很重,学术氛围被冲淡,甚至学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Page 36: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

创造与维护良好的学术氛围

教育体制改革

3、中国教育问题的出路

理念为先,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Page 37: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名人眼中的大学教育名人眼中的大学教育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陈裕光:要使国家富强,必须重视教育,建立起一支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蔡元培: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

胡适:政府必须实行宪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在市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之百分之三十五。

Page 38: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是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是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 朱清时提出: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就是不用官僚行政那套体系来管理,而是教授自己管理自己,大学自治。

如果推行教授治校,排斥行政干预,即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教授来做,也存在着缺陷:– 教授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规律,但易于追求其相关学科发展的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整体发展。

– 行政人员不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规律,而且受限于遵命于上级的“行政文化” ,但不易受学科的限制,易从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方面思考问题。

– 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校内两种力量的相互协调。

Page 39: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教授治学:大学教授和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大

学教授的职责是良好地履行学术责任,为此,高校应该创造条件,为教授们保留尽可能大的自治天地,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实施研究方法,使他们献身于自己的学科领域。

对于教授,要求做到理智上的彻底性和精细的正确性。

Page 40: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1 )将所有责任推给学校的教育是不公平的,还有我们的体制风俗。中国讲究尊师重道,这就可能使我们潜意识里对老师的话没有质疑,不管老师讲的对错,全部奉为真理,自己不加思考,只是被动的复制。不注重个性培养。

2)改革面临的困境 上面所提到的改革每一项都是牵一发而动其身,牵扯复杂的

社会背景,不仅在教育与科研方面改革,而是触动了整个社会的改革,乃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这一涉及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就业、工资、待遇、住房、机遇、特权、灰色收入等敏感问题的举措能不能实施,人民又能否承受 ?

22 、仅有教育体制改革是不够的、仅有教育体制改革是不够的

Page 41: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33 、净化科研环境、净化科研环境引入以支持人为主的科研支持方式,而不是完全以项目为唯一选择

提高科研人员正式工资,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项目收入开放透明,改变科研等同于申请项目竞争

的现象。当研究工作变为赶项目报告,研究者怎么会精力心无旁骛地发展钻研他 /她真正赶兴趣的专业知识,也无法保障其研究成果的质量

严惩学术造假与抄袭加大对科研资金投入

Page 42: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

课程结课作业选题课程结课作业选题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本人的解答 二、国内学者在“李约瑟难题”问题上存在哪些观点? 三、古代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特点 四、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特点 五、试述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六、《周易》、儒家、道家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 七、试述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八、科学文化在中国体制化的演变历程 九、 20世纪国内外学界关于科学文化的论战有哪些 十、如何看中医药的科学性 十一、 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八、“李约瑟问题”与“钱学森”之问之异同

Page 43: 主讲人:  马佰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11 年 05 月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