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hzsepb.gov.cn · 4...

6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 建设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6 11

Upload: nguyenanh

Post on 29-Sep-2018

3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

建设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目 录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 2 

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 6 

4. 环境质量状况 ....................................................................................................................... 9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7 

6. 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 ......................................................................................................... 18 

7. 评价适用标准 ..................................................................................................................... 19 

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2 

9.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31 

10. 环境影响分析 ................................................................................................................... 33 

1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33 

12. 环境管理及监测 ............................................................................................................... 49 

13. 环保投资估算 ................................................................................................................... 52 

14. 公众参与 ........................................................................................................................... 54 

15. 结论与建议 ....................................................................................................................... 58 

1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

建设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法人代表 / 联系人 /

通讯地址 广西南宁市金浦路 8 号

联系电话 / 传真 / 邮政编码 530028

建设地点 贺州市

立项审批

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号

I63 电信、广播电

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占地面积 (hm2) 0.01 绿化面积

(hm2) 0.002

总投资 (万元) 631.8 环保投资

(万元) 8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27%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

日期 2016 年

2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2.1 与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规划的相符性

(1)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属于信息产业类,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订版)》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规划相符性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章“全

面加快服务业发展”中第五节“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

施网络。”

本项目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

要求,项目广泛征求了当地政府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项目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

要求。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同时用户对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大规模的运营商,经过几年的推进,WCDMA

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网络设备、芯片、终端等方面均有可喜进展。

但受 WCDMA 技术特性、产业链规模能力等的影响,WCDMA 在覆盖成本、传输速率、

无线带宽、用户体验、运营成本方面同竞争对手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中国联通迫

切需要引入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来加强网络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需要。

LTE 作为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技术标准,是 WCDMA 的继承和发展演

进。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联通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推动 LTE 发展。经过多年

的技术实验以及网络规模实验,表明 LTE 网络基本趋于成熟。LTE 终端通过几年的发

展,在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也基本趋于成熟。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当地通讯系统结构,提高移动通讯能力和和移动通讯的

可靠性,改善通讯质量,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本项目不属于严

重污染类项目,不涉及敏感环境区域,因此,建设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

网一期工程(贺州市)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委托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就该项目基站建设开展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我公司在接到环评委托后,认真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资料,对工程周边的

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确定了本工程典型基站以及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同时委

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电磁辐射监测;根据电磁辐射预测和类比监测结果,分析

基站建设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最后根据相应的环影

响评价技术规范及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

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贺州市)。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可知,本工程新建 81 个基站中 18 个典型

基站的功率密度背景值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

值 0.4W/m2的标准限值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容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是可行的,基站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

2016 年 4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研究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建设项

目有关问题的座谈会,会议议定今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均以设区市为

单位,并报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审批。

2.3 建设项目概况

2.3.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2015年中国联通广西LTE FDD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

建设性质:新建LTE基站81个

建设地点:贺州市

工程投资:631.80万元

2.3.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拟在贺州市建设 LTE 基

站,建设规模为新建基站 81 个。本工程属新建项目。

本工程新建站址位于贺州市,覆盖八步区、平桂区、富川县、钟山县和昭平县,建

设地点涉及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风景区、办公区及文教区等。本工程新

4

建设备的主要工作频段为 1710~1785MHz(上行)、1805~1880 MHz(下行)。拟用的发

射机型号均为华为 DBS3900,单扇区额定和实际发射功率均为 20W。配用双极化定向发

射天线,天线增益为 18dBi,馈线损耗为 3.5dB。项目总投资 631.8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8 万元,详细情况见表 2-1。

表 2-1 工程详细情况

建设区、县 建设地点 工作频段 发射机型号 单扇区额定和实

际发射功率

贺州市八步区、

平桂区、富川县、

钟山县和昭平县

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交通区、

风景区、办公区及

文教区等

1710~1785MHz(上行)、

1805~1880 MHz(下行)

华为 DBS3900 20W

天线增益 馈线损耗 机械下倾角 水平半功率角 垂直半功率角

18dBi 3.5dB 2° ~12° 65° 9/9/9

总投资 环保投资

631.80 万元 8 万元

本工程 81 个站点按区县、环境特征分布情况及天线架设方式分布情况详见表 2-2~

表 2-4。

表 2-2 项目站点行政区域分布表

区、县名称 八步区 平桂区 富川县 钟山县 昭平县 合计

设计规模(个) 35 15 10 13 8 81

表 2-3 项目站点环境特征分布表

主要环境特征 居民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办公区 合计

设计规模(个) 40 24 1 2

主要环境特征 交通区 风景区 文教区 81

设计规模(个) 3 1 10

表 2-4 项目站点天线架设方式分布表

技术参数 天线架设方式

楼顶 拉线塔

楼顶 抱杆塔

楼顶 美化天线

楼顶 钢架塔

落地 钢管塔

落地 钢架塔 合计

设计规模

(个) 69 7 2 1 1 1 81

5

2.4 工程分布

本工程基站按照环境区域划分如下:

81 个 LTE 基站中在居民区的有 40 个,占总数的 49.4%;在商业区的基站有 24 个,

占总数的 29.6%;工业区有 1 个,占总数的 1.2%,交通区有 3 个,占总数的 3.7%,风

景区有 1 个,占总数的 1.2%,办公区有 2 个,占总数的 2.5%,文教区有 10 个,占总数

的 12.3%。

图 2-1 LTE 无线网一期工程按环境区域分布图

2.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特性,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

题是指在评价范围内电磁源和电磁环境问题。

贺州市目前电磁源主要有:广播电视台(电视塔)、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此

外还包括雷达、高压输变电工程、通信发射设施等。

6

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3.1.1 地理位置

本工程拟在贺州市新建 81 个基站。

3.1.2 地形、地貌、地质

贺州属南岭山地丘陵区,也是两广丘陵的一部分。境内高大山岭多分布于北部和

东部,自东至北再至西南,山岭连绵,层峰叠嶂。主干姑婆山是萌渚岭的尾闾,从湖

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蜿蜒伸入县境北部,并向东、向南及西南延伸,形成北部、东部

多崇山峻岭的格局。中部有大桂山横贯,向东向西延展,把全境分成南北两个部分。

南部亦多山岭,但海拔一般在 500m 以下。南乡、桂岭、里松、公会、八步、信都 6 个

山间盆地,分布于境内东南西北中。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北部最高为马鞍

山,海拔 1846m,南部最低是扶隆圩,海拔 30m。境内碳酸盐类岩层分布甚广,在亚

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溶强烈发育,其中以裸露岩溶占的面积较大,约 11.4

万亩。岩溶区多属南北向倾斜,有峰林谷地和残峰平原分布。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2010)附录 A 划分,贺州市抗震烈度为 6 度,加速度值 0.05g。

3.1.3 气候

贺州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热量、雨量充沛。

夏长酷热,秋多旱情,冬有霜冻,入春后低温阴雨,且有倒春寒。贺州气象站多年(大

于 20 年)气象统计资料见表 3-1。

表 3-1 区域气候特征值

气象要素 指 标

温度

多年平均气温(℃) 22.4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0.9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3.5

降水量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mm) 1577.4

多年年最大降水量(mm) 2192.9

多年年最小降水量(mm) 1154.8

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多年最小相对湿度(%) 10

7

气压 多年年平均气压(hPa) 1000.2

风向

风速

多年平均风速(m/s) 1.5

多年定时最大风速(m/s) 13.9

多年主导风向及其频率 W,14.7%

日照 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h) 1505.

3.1.4 水文

贺州市内有贺江及其支流马尾河穿过。贺江发源于湘桂交界的都庞岭山脉风源山

麓,从西向北穿城而过,并经广东封开与西江汇合,全长326km,落差182m。据贺街

独山岭水文站资料,贺江八步水轮泵站处,正常流量80.3m3/s,最小流量16.2m3/s(1986

年),最大流量1500m3/s。

马尾河是贺江支流,从城东流过,自北向南流入贺江,位于本项目北面约400m。

马尾河发源于里松镇斧头山,流经里松、黄田、莲塘三镇,最后在莲塘古柏汇入贺江。

河流全长22km,集雨面积473km2,最大流量733m3/s,最小流量7.5m3/s。

3.1.5 动、植物资源

贺州市境内天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混交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

叶季雨林。树种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人工林则以杉木为主。灌木以桃金娘、扫枝群

为主。草坡以中生型的五节芒、铁芒箕群丛和旱生的野古草、黄茅草群为主。砂页岩、

花岗岩山区还有很多灌木、芒草覆盖。评价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现多为人工种植的

杂树,类型和结构均较简单。项目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和

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

贺州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动物有鸟兽 132 种,其中鸟类 100 类,

兽类 32 种,分属 7 个目 16 个科,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和蛤蚧。工程区

域生态环境受人工扰动程度较大,其生境只适宜鼠类、鸟类、昆虫类等常见小型野生

动物生存,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鸟类及保护动物分布。

8

3.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本工程拟在贺州市新建 81 个基站。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东与广东省清远市、肇庆市毗

邻,北与湖南省永州市相连,西与桂林市接壤,南与梧州市相邻,是湘、粤、桂三省

的结合部,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通道。贺州市总面积 11855km2,辖八步区、钟

山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2015 年全市总人口 238.05 万人。贺州市八步区在划

分出平桂管理区后下辖 12 个镇,1 个瑶族乡 1 个街道办事处,185 个行政村、16 个社

区。有汉、壮、瑶、苗等 10 多个民族总人口达 65 万多人。

2015 年,贺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483 亿元;财政收入 47.14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625.9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22.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918 元;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23787 元。

贺州市是贺州地区的主要工业基地。目前拥有化工、机械、建材、陶瓷、造纸、

采矿、电力、医药、染织、冶炼、食品、五金制造等 10 个主要行业,100 多种主要工

业产品。

9

4.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

等)

4.1 水环境现状

根据贺州环境保护局2016年1-6月江河水质监测月报及集中水源地监测月报可知,

贺江的扶隆码头和贺街、桂江的桂花共 3 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龟石水库)水质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总体水质状况良好。

4.2 空气环境现状

根据贺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6 年 8~9 月空气环境质量周报可知,贺州市区空气污染

指数 AQI 均为 I~II 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100%。总体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4.3 声环境现状

根据《贺州市 2015 年环境质量及环境监管执法情况通报会》可知,2015 年贺州市

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均满足相应《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标准要求。

4.4 电磁辐射环境现状

为了解拟建的基站工程周边公众可到达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中国计

量科学研究院于 2015 年 9 月对本工程基站的电磁辐射现状进行了现场抽样监测。本环

评以不少于拟建基站总数 20%的抽测比例,根据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环境特征代表

性及基站类型代表性的抽测原则,抽测 18 个典型基站,占本工程基站(贺州市)总数

22.7%。

4.4.1 典型基站的选取

为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选取具备环境特征代表性和工程特征代表性的典

型基站进行现状监测和评价,典型基站的选取原则如下:

(1)典型基站的选取充分考虑了环境特征的代表性

典型基站应覆盖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政府机关等各种典型环

境,优先选择与居民点等环境保护目标较近、人口较密集、已存在或可能受民众投诉

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基站密度较大)相应提高典型基站的抽

10

样比例。根据环境特征代表性选取典型基站情况见表 4-1:

表 4-1 典型基站选取情况表

主 要 环 境

特征

典型基

站站址

个数

(个)

(1)

典型基

站站址

总数 (个)

(2)

占典型基

站站址总

数的百分

比(%)

区域基站

站址总数

(个)

占该区域

基站站址

总数的百

分比(%)

方案基

站站址

总数

(个)

该区域全部

基站占基站

站址总数的

百分比(%)

(3)=(1)/(2) (4) (5)=(1)

/(4) (6) (7)=(4)/(6)

商业区 2

18

11.1 24 8.3

81

29.6 居民区 11 61.1 40 27.5 49.4 工业区 0 0.0 1 0.0 1.2 风景区 0 0.0 1 0.0 1.2

交通枢纽 0 0.0 3 0.0 3.7 文教区 4 22.2 10 40.0 12.3 办公区 1 5.6 2 50.0 2.5 合计 18 100.0 81 22.2 100.0

(2)从电磁环境容量和电磁辐射的总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应优先选择共址的基站。

本工程基站(贺州市)大部分为共址基站,新建基站仅 2 个,选取的共址典型基站数

为 18 个,占共址基站总数(79 个)的 22.3%。

(3)典型基站应具备工程特征代表性,应尽量覆盖所有的设备类型、发射功率、

天线增益等技术指标。

(4)基站天线主瓣可能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的基站应优先选择。不同架设方

式的基站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不同,落地塔和楼顶拉线塔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相

对较小,而位于楼顶女儿墙上架设的抱杆塔和美化天线影响相对较大,但本工程 81 个

站点中,有 69 个为拉线塔,因此本工程的典型站点选取 17 个楼顶拉线塔和 1 个楼顶

美化天线。不同架设方式的典型基站选取情况详见表 4-2。

11

根据以上典型基站选取原则,典型基站具有区域代表性、环境特征代表性及基站

类型代表性,本项目 18 个典型基站已包括了本工程基站中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的基站。

4.4.2 质量保证

(1)单位资质

本工程的监测单位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于 2010 年 1 月

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证书证书编号为

2012000116Y(有效期至 2015 年 12 月 09 日)。

2015 年 12 月 10 日,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再次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

会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证书证书编号为 150000110116(有效期至 2021 年 12 月 09 日)。

监测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负责本工程的评价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证书编号为国环评证甲字第 2901 号,具有广电

通讯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

(2)监测仪器

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检定合格,并都在合格证的有效期内。本

次测量所用仪器概况见表 4-3。

另外还有一些测量辅助设备,包括:数码照相机、激光测距测高仪、指南针等。

表 4-3 仪器概况

测量仪器/探头 校准证书 编号 仪器编号 探头频响范

围 量程(V/m) 有效期

NBM-520-1 电磁辐射分析仪

EF039 NHem2015-0018 A-1147/C-0359 100kH-3GHz 0.2-320 2015.2.10~

2016.2.10

(3)测量人员

监测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4)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

号)。

(5)监测布点原则

12

本次检测的检测点位布设在以基站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 50m 的范围内可能受到

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

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检测点位。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

线为定向天线时,则检测点位的布设原则上设在天线主瓣方向内,并在一定的间隔内

布设测点,直至测到最大值。

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 0.5m。

在室内检测,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 1m。

在窗口(阳台)位置检测,探头(天线)尖端应在窗框(阳台)界面以内。对于发射

天线架设在楼顶的基站,在楼顶公众可活动范围内布设检测点位。进行检测时,应设

法避免或尽量减少周边偶发的其他辐射源的干扰。

(6)监测项目

监测基站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背景值。

(7)监测状况

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监测。

(8)监测时间和频率

本项目现状监测时间均在所用仪器的检定有效期之内,各台仪器监测的详细时间

见表 4-4。 表 4-4 监测时间表

测量仪器/探头 监测时段 监测地点 仪器有效期

NBM-520-1 电磁辐射分析

仪 EP0391 2015 年 9 月 9 日~2015 年 9 月 11 日 贺州市 2015.2.10-2016.2.10

监测时段:8:00~20:00。

监测频率:每个测点连续测 5 次,每次检测时间不小于 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

最大值。若检测读数起伏较大时,适当延长检测时间。

(9)监测示意图

13

图 4-1 楼顶美化天线或楼顶抱杆塔监测示意图

4.4.3 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及评价

(1) 数据处理

①综合场强

综合场强仪读数是单位为 V/m 的电场强度值,将连续测量值进行算术平均,就可

以计算出该测点的综合场强值

式中:E — 综合场强, V/m

EI — 第 i 次测量的读数, V/m i=1,2,3,4,5

n

E

E

n

ii∑

=

14

n — 测量次数 ②功率密度:

η

2ES =

式中:S —— 功率密度, W/m2

E —— 综合场强, V/m

η ——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波阻抗, Ω≈ 377η

(2)监测过程分析及结果评判流程

依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对典型基站周边电磁辐射

功率密度值进行布点监测。

对于拟建基站,选用宽频带的综合场强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判断宽频带的综合场

强测量仪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

值(≤0.4W/m2)的要求,如不满足则该站址不宜新建移动基站,本项目基站应更换站

址;如综合场强监测值满足公共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则该基站站址周边具有一定的电

磁辐射环境容量。如监测结果偏大(≥0.08W/m2),就在该点使用电磁辐射选频测量系

统进行该基站应用频率范围内的选频测试,了解该应用频率范围内的环境现状本底值。

(3)本工程典型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值监测结果与评价

①监测结果统计

本次抽测的 18 个典型基站周边公众可到达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详见表

4-5。

表 4-5 典型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背景监测结果表

序号 对应监测报

告中序号 基站名称 功率密度背景监测值

(W/m2) 1 2.13.1 GX 贺州灵峰广场_FF 2 2.13.2 GX 贺州技术学院_FF 3 2.13.3 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 4 2.13.4 GX 贺州职工中心职工楼 5 2.13.5 GX 贺州火车站候车室_FF 6 2.13.6 GX 贺州人民医院_FF 7 2.13.7 GX 贺州林业局_FF 8 2.13.8 GX 贺州湖广市场_FF 9 2.13.9 GX 贺州芳林中学路口_FF

15

10 2.13.10 GX 贺州行者酒吧_FF 11 2.13.11 GX 贺州台湾商住城_FF 12 2.13. 2 GX 贺州明华酒店_FF 13 2.13.13 GX 贺州联通大楼_FF 14 2.13.14 GX 贺州钟山农场_FF 15 2.13.15 GX 贺州钟山滨江小区 16 2.13.16 GX 贺州钟山二小_FF 17 .13.17 GX 贺州富川邮政_FF 18 2.13.18 GX 贺州富川高中_FF

由表4-5监测结果可知18个典型基站周边公众可到达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

背景值在(2.5×10-4~7.7×10-2)W/m2之间,均满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同时符合《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

②频数分布统计

使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 18 个典型基站在公众可到达区域的测量结果进行频

数分布统计,结果如表 4-6 所示。

表 4-6 典型基站背景值监测结果频数分布统计表 功率密度

频次 百分数% 累积百分数% (×10-3W/m2)

有效数据

<0.11 0 0 0

0.11~10.0 115 74.2 74.2

10.0-20.0 25 16.1 90.3

20.0-80. 15 9.7 100.00

80.0-400.0 0 0 100.00

Total 155 100.0 100.00

对 18个典型基站周边的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背景值测量结果进行频数分布

统计可知,共计 155 个测点中 74.2%的测点测得的功率密度小于 0.01 W/m2,90.3%的

测点测得的功率密度小于 0.02W/m2,100%的测点测得的功率密度小于 0.08W/m2 的管

理约束值,符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中单个基站功率密度 0.08W/m2 的要求。

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背景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

4.4.4 小结

16

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的功率密度背景值最大为 7.7×10-2W/m2,满足《辐射环境保

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基站功率密

度 0.08W/m2 的要求,将背景检测最大值与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 叠加后为

0.157W/m2,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标准限值要求,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容量。

4.5 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现状

贺州市境内天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混交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

叶季雨林。树种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人工林则以杉木为主。灌木以桃金娘、扫枝群

为主。草坡以中生型的五节芒、铁芒箕群丛和旱生的野古草、黄茅草群为主。砂页岩、

花岗岩山区还有很多灌木、芒草覆盖。贺州市有林地面积 303 万亩,覆盖率 43.22%,

绿化程度 61.2%。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面积 166.8 万亩。农作物植被以水稻、甘蔗、

花生、薯类为主。植物有 178 科、512 属、1046 种(包括变种和变型)。评价区域

内人类活动频繁,现多为人工种植的杂树,类型和结构均较简单。项目评价区域内未

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和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

贺州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动物有鸟兽 132 种,其中鸟类 100 类,

兽类 32 种,分属 7 个目 16 个科,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和蛤蚧。工程区

域生态环境受人工扰动程度较大,其生境只适宜鼠类、鸟类、昆虫类等常见小型野生

动物生存,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鸟类及保护动物分布。

17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特性,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是指在评价范围内的以

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垂直高差是指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建筑物)的顶部与天线之间的高差,“-”表示天线

高度低于敏感点建筑物的高度。选取 18 个典型基站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了居民楼、

教学楼及商业楼,而本工程的中其余基站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均与典型基站具有相

似性和可比性,可见所选取的典型基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所选取的典型基站在所评

价的全部基站中,多数属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密集或对周围环境较敏感的基站,因而通

过对这些典型基站的调查和评价,可以预测本工程其余基站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程度。

18

6. 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

评 价 范 围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中第 3.1.2 规定:发射机功率 P≤100kW 时,评价范围应为以

天线为中心,半径 500m 的区域。对于有方向性天线,按照天线辐射主瓣的半

功率角内评价到 0.5km,如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

以内时,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场强测量。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 5.3 监测点位的

选择规定: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 50m 的范围内可能受到

影响的保护目标。

根据上述规定,本工程基站的标称功率(20W)远小于 100kW,同时结合

移动通讯基站的大量监测结果,确定基站的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 500m 的

范围,重点关注 50m 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

评 价 因 子

(1)现状监测与分析评价

电磁环境:电磁辐射;

(2)施工期

声环境:施工噪声,连续等效 A 声级 LAeq;

其它因子:废水、扬尘、固体废弃物、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3)运行期

电磁环境:电磁辐射;

声环境:基站空调设备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连续等效 A 声级 LAeq;

其它因子:景观影响、环境风险、固体废弃物等。

19

7.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

质量

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

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第 4.2 节的要求,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

的管理约束值取场强限值的 5/1 ,或功率密度的 l/5 作为评价标准,即:

表 7-1 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功率密度(W/m2)

30-3000 12/ 5 =5.4 0.4/5=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32-201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规定。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工程现状评价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

控制限值,详见表 7-2。

表 7-2 公共曝露控制限值(GB8702—2014)

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

Seq(W/m2)

30-3000 12 0.4

20

编制

依据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条例及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 年 11 月 29 日起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 33 号令,2015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18 号令,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4 年 12 月 29 日实施,

2013 年 6 月 29 日修正);

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

[2006]28 号);

9)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 号;

10)《关于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3]75 号);

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2012 年 7 月 3 日发布);

12)《关于无线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桂环辐函

[2009]96 号;

13)《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

作的通知》(桂环发[2014]26 号)。

(2) 相关的标准、导则及资料

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

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

21

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文件,环发[2007]114 号);

6)《通信工程建设环保技术暂行规定》(YD5039-2009);

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提供的项目相关设

计材料。

(3)项目有关文件及批复

1)委托书;

2)《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内容的说明》;

3)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关于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

网一期工程可研批复单》。

22

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8.1 移动通信原理与电磁波传播原理

8.1.1 移动通信原理

每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移动交换中心主要用来处

理信息的交换和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通过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就可以实现在整

个服务区任意两个移动客户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线与公众电话局连接,实现

移动客户和有线电话客户之间的通信,从而构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公众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

当移动用户拨号呼叫其他用户后,基站将收到的无线呼叫信号送给移动交换中

心,由网络子系统鉴别、判断是否为网内用户,如果是,交换中心则会选择一条语音

通道,并通过基站发送信号告诉移动用户。当移动用户收到信号并调谐到指定信道后,

通过基站告诉移动交换中心做好通话准备。如果被叫用户线路或信道空闲,移动用户

即可接到回铃声,用户之间便可开始通话。

8.1.2 电磁环境污染分析

基站室外部分主要设备有馈线和收、发天线。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

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因此,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电设备。通常基站的接收和发射共用同

一副天线。基站正常运行时,天线向周围发射电磁波导致周围环境电磁环境增高。

由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可知,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强度将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基站电

磁环境的影响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基站室内部分主要设备有基带控制单元(其中包

括收信机、发信机)、射频拉远单元、开关电源模块、备用电池、动力环境监控设

备等,这些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已采取了较好屏蔽措施,即金属机箱,且设备放置

在机房内,再经过墙体和机房门的屏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环境污染。

8.1.3 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采取避让的方法,使环境敏感目标避开发射天线的主射方向或主瓣范围;

(2)规划布局调整,加大天线与环境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使环境敏感目标处

于电磁环境达标区。

8.2 LTE 移动通信系统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 组织制定的UMTS 技术标准

23

的长期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

络演进的唯一标准。LTE 按照双工方式可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两种,分别称为LTE-FDD 和T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

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都领先于TD-LTE。

本项目采用LTE-FDD技术。

LTE-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送,用

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上下行异频。LTE-FDD模式的优点是采用包交换等

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

容量,适合广域覆盖。在抗干扰性、移动性支持和覆盖半径等方面均优于TDD技术。

8.2.1 工作频段

表 8-1 LTE FDD 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分配表

上行 (移动台发)

下行 (基站发)

LTE FDD 1710MHz~1785 MHz 1805 MHz~1880MHz

8.2.2 LTE FDD 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及技术参数

根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提供的技术参数,本期

基站工程选用的发射机型号均为华为DBS3900,其单扇区的实际发射功率为20W。

本期工程单扇区均为8通道,单扇区馈线、接头等损耗合计约为3.5dB,天线增益均

为18dBi。

8.3 移动通信基站和天线

8.3.1 基站天线发射方式

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

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天线辐射电磁波是有方向性的,它表示天线向一定

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反之作为接收天线的方向性表示了它接收不同方向来的电

磁波的能力。通常用垂直平面及水平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辐射电磁波功率大小的曲

线来表示天线的方向性,并称为天线辐射的方向图。同时用半功率点之间的夹角表

示天线方向图中的水平波束宽度和垂直波束宽度,方向性示意图见图 8-1。

类别

频段

设备

24

图 8-1 定向天线方向性模拟三维图

在天线辐射的方向性图中,处于主射方向的方向叶称为主瓣,处于主瓣反方向

位置的方向叶称为后瓣,其他方向统称副瓣。主瓣宽度越窄,说明天线的方向性越

好,后瓣和副瓣越小,则天线可能出现的窜扰就越小。天线的水平波束宽度决定了

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水平覆盖范围;天线辐射的垂直波束宽度则决定了天线传输距离

及纵向覆盖范围。

8.3.2 发射机及天线型号及工作原理

8.3.2.1 移动通信基站组成

本期工程基站一般由基站机房、基站设备、传输设备、动力设备、馈线、天线

和天线支架等设备组成,基站建设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室内部分即基站机房内,主要有基带处理单元(BBU)、配电柜、蓄电池组、

空调设备等。机房结构包括砖混和活动机房两种,其中砖混结构机房一般为租用机

房,机房面积约为 20m²。

室外部分有远端射频单元(RRU)、馈线、天线支架和收、发天线(本项目基

站均采用双极化天线,即收、发信号为一副天线)。

25

图 8-2 LTE FDD 基站设备组成

8.3.2.2 基站发射机类型

本期基站工程使用的基站发射机均为宏蜂窝基站(均为华为 DBS3900)。

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macro cell)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

1km~25km。宏蜂窝小区的基站的天线尽可能做得很高,基站之间的间距也很大,

以满足大范围覆盖的需求。因为小区的覆盖面积较大,所以在覆盖区域内往往存在

“盲区”、“忙区”微小区域。为了解决盲区和忙区的问题,就出现了微蜂窝和微微蜂窝

的技术。

本期基站采用 BBU(Baseband Unit,基带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射

频部分)的形式。通常情况下, BBU 与 RRU 之间通过光纤相连,RRU 与智能天线

之间通过跳线相连,BBU 可安置在机房内,RRU 可安装在桅杆上,由于 BBU 与 RRU

之间是光纤连接,BBU 与 RRU 可以分开放置,一个 BBU 可以支持多个 RRU。根据

配置光模块的不同,BBU 与 RRU 最大距离可达 40km。

26

8.3.2.3 天线类型及工作原理

根据基站天线的架设方式可将通信基站分为全向站和定向站,本工程天线类型

全部为定向天线,定向天线全部为双极化天线。

定向站通常建于覆盖范围的顶点,采用定向天线,这种方式系统容量高,目前,

本工程(贺州市)中 81 个基站均为定向站。定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

度范围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

束,同全向天线一样,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定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

用于城区小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小,用户密度大,频率利用率高。

8.3.2.4 天线架设方式

基站天线通常建于覆盖范围的顶点,这种方式容量高。为使天线位于覆盖范围

的顶点,移动基站的架设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落地塔,即铁塔架设在地面或

山头上,包括落地钢架塔、落地钢管塔、落地拉线塔、落地美化树、落地抱杆塔等,

这类基站周围的建筑物较低,而天线挂高较高,因此基站对周围公众活动范围的辐

射影响较小。另一种是楼顶塔,即铁塔或天线架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较高层,包括

楼顶钢架塔、楼顶拉线塔、楼顶美化天线、楼顶抱杆塔。本项目天线架设方式详见

见图 8-3、图 8-4。

表 8-2 不同天线架设方式使用情况

天线架

设方式

楼顶塔 落地塔

拉线塔 抱杆

塔 美化

天线钢架塔 钢管塔 钢架塔

数量 69 7 2 1 1 1

合计 79 2

本工程基站采用楼顶塔的基站有 79 个,约占基站总数的 97.5%,采用落地塔的

基站有 2 个,约占基站总数的 2.5%。

27

落地钢管塔

落地钢架塔

图 8-3 基站主要天线架设类型图(落地塔)

楼顶美化天线

楼顶抱杆塔

楼顶拉线塔

楼顶钢架塔

图 8-4 基站主要天线架设类型图(楼顶塔)

28

8.4 主要污染工序

8.4.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过程主要包括建设机房、架设天线和安装调试设备等内容。

其中机房的建设一般分为租用和自建两种方式。租用基站利用已有建筑的房间

或电梯间作为机房,自建机房则需要建设一定面积的简易房,机房的面积约为 20m2,

采用砖混结构或者预置板房。也有少量基站采用室外机柜,不需建设机房。

天线架设方式主要有楼面的抱杆、铁塔和拉线塔,地面的铁塔和钢管塔等。若

租用楼房已满足天线挂高要求的,则考虑在楼房顶上的女儿墙周围安装 6 米以下的

短桅杆(或抱杆)。若天线挂高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以建拉线塔为主。站址

附近没有架设天线的建筑,则需要建设地面的钢架塔、钢管塔和拉线塔。本工程有

79 个站点均在原有的杆塔上加设支臂和挂设天线,对原用户无影响,其余 2 个为新

建落地塔,详见表 8-3。

表 8-3 落地塔架设方式及建设方式统计表

杆塔类型 落地钢管塔 落地钢架塔 合计 建设方式

设计规模(个) 1 1 2 新建

安装调试内容主要有设备安装、性能调试和网上测试。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

等施工活动,由于施工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 2 周),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的前提

下,对周围公众的影响较小。

(2)废水

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时少量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由于机房

建筑面积约 20m2,一般产生的水量很少,约为 1m3/d,施工场地清理后,其影响可

以忽略;二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而临时租用

当地民房居住,生活污水约为 0.5m3/d,纳入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29

(3)固体废弃物

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期间施

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 4kg/d,纳入当地环

卫处理。建筑垃圾应由专业单位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4)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

楼顶拉线塔、楼顶抱杆塔和楼顶美化天线的建设不产生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

问题。

落地钢架塔选址在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时,机房和铁塔的建设将损坏原有植被,

施工面积一般在 50~80m2 左右,施工期需要进行场地平整的挖方和填方作业,改建

材料场及施工临时道路,会产生少量的水土流失。落地钢管塔仅需建设简易机房或

室外机柜,占地面积一般为 20m2 左右,对土地扰动较小。

本工程新建落地钢管塔和落地钢架塔各 1 基,工程弃土主要来源于杆塔塔基和

机房建设,工程挖方量 30m3(其中表土剥离 6m3),填方量 30m3(其中表土回覆

6m3),无临时弃土和永久弃渣。开挖出来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在预留空地上,并做好

临时水土防护措施。

表 8-4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3

序号 项目名称 挖方 填方

表土 剥离

其它 挖方 小计 表土

回覆 其它 回填 小计

1 塔基施工区 4 18 22 4 18 22 2 机房建设区 2 6 8 2 6 8

合 计 6 24 30 6 24 30

8.4.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电磁辐射污染因子分析

移动通信系统运行时,利用射频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信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

行无线通信,而无线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电磁波来实现。移动

通信中的电磁辐射即由此产生。

根据基站工作原理可知:基站接收天线接收来自环境的上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

发射天线向环境发射下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因此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下

30

行频段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所产生的。

根据 LTE FDD 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

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关于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内容

的说明》,本期工程基站 RRU 的额定发射功率为 20W,实际发射功率也为 20W,

单扇区馈线、接头等损耗合计约为 3.5 dB,天线增益为 18 dBi。

(2)基站其他污染因子分析

为保证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不间断工作,各类机房除市电供电外,都配备蓄电池

组作为备用电源。每组蓄电池一般由 2 组(每组 10 个)电池组成,蓄电池使用寿命

为 5 年,一般由市公司每年检测,将不能满足蓄电要求的电池单个换出暂时置于仓

库中,做好相关的防渗措施并加强管理,不得随意丢弃。根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

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 年 12 月废旧物资处置项目中标通知书,本项目

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见附件 4。

基站为无人值守,因此没有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产生。

运行期室外天线不会产生噪声污染。室内部分的各种设备包括基站、电源、空

调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各种设备在选型时就注意选择了优质低噪声的设备,

而基站采用的空调为一般的家用分体式空调,运行噪声在出厂时已符合新产品标准,

故只要空调室外机安装时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特别是离室外机较近居民点的影响,

安装位置合理,基本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强度分析详见表 8-5。

表 8-5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影响要素 影响行为及污染源分析 源强估算

电磁环境

基站天线向环境发射下行频段

的电磁波信号,产生电磁辐射。

在满足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对公

众健康无影响。

一个扇区实际输出功率为 Pout =20W,

经过馈线传送的过程中衰减约为

3.5dB。

声环境 基站采用的家用分体式空 室

外挂机运行噪音。 影响轻微。

固体废弃物 基站使用的蓄电池报废。 报废后交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

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31

9.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 容

类型 污染物名称 产生时间 处理前产生量 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运输车辆尾

气、扬尘

(TSP)

施工期 极少量 极少量

运行期 无 无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COD 及

NH3-N、SS、

石油类)

施工期 0.5m3/d 0

运行期 无 无

生产废水

(SS)

施工期 1m3/d 0

运行期 无 无

固体废物

施工弃渣 施工期 30m3 建筑垃圾应由专业单位运至

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生活垃圾

施工期 4kg/d 0(无害化处理)

运行期 无 无

报废蓄电池 运行期 少量 0(报废后交由具备相应危废

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

置。)

噪声

施工期:

运输车辆 :70~85dB(A);

杆塔施工:60~80dB(A)

机房搭建:60~80dB(A);

营运期:机房空调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40~58dB(A);

电磁场

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功率密度(W/m2) <0.08 W/m2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功率密度(W/m2) <0.4 W/m2

32

主要生态影响

楼顶拉线塔、楼顶抱杆塔和楼顶美化天线型式的基站的建设不会产生植被破坏和

水土流失等问题。落地型基站选址在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时,机房和杆塔的建设将损坏

原有植被,施工期需要进行场地平整的挖方和填方作业,改建材料场及施工临时道路,

会产生少量的水土流失。落地钢架塔施工面积一般在 50~80m2 左右,落地钢管塔仅需

建设简易机房或室外机柜,占地面积一般为 20m2左右,对土地扰动较小。

本工程新建落地钢管塔和钢架塔各 1 个,施工内容较少,施工面积较小且比较分

散,周期较短,故在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下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3

10. 环境影响分析

10.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过程主要包括建设机房、架设天线和安装调试设备等内容。天

线架设方式主要有楼面的抱杆、美化天线和拉线塔,地面的拉线塔、抱杆、钢架塔和钢

管塔等;机房建设方式主要有租用现有房间或电梯间,楼顶搭建轻体房或地面搭建简易

房;安装调试内容主要有设备安装、性能调试和网上测试。

10.1.1 声环境影响分析

在移动通信基站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噪声,基站建设的施工期噪声排放

标准须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于楼顶拉线塔、

楼顶抱杆塔和楼顶美化天线的施工建设,由于施工时间较短,且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等措施,对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较小;对于落地拉线塔、落地钢架塔、落地抱

杆塔等大多建在远离人员密集区域,施工噪声经过一段距离的衰减,对附近居民的不利

影响较小。

10.1.2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

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环卫处理。建筑垃圾主要

是少量的建筑废材及设备的包装纸等,少量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清运,设备包装纸等

可回收利用。

10.1.3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时少量的混凝土搅拌废水,二是施工人员

的生活污水。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机房施工,由于机房建筑面积约 20m2,配套机

房的施工废水量很小,施工场地清理后,其影响可以忽略,一般情况下施工废水经沉淀

后可重复利用。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而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

污水纳入当地原有设施处理。

10.1.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由新建落地塔的基坑及机房基础的开挖施工引起的。此外

按照落地塔杆塔型式的不同,对土地的扰动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34

本期工程共址的站点有 79 个,新建的站点有 2 个。79 个共址基站仅在平台挂线,

不新建杆塔,仅新建相应室外机柜,无水土流失影响。本期新建站点均为落地杆塔,其

中新建落地钢架塔及落地钢管塔各 1 个。新建落地钢架塔落地钢架塔施工面积一般在

50~80m2左右,落地钢管塔仅需建设简易机房或室外机柜,占地面积一般为 20m2左右,

对土地扰动较小。

针对可能产生的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基站和铁塔应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以减少水土流失;

(2)开挖基坑时,临时弃土应分层分区堆放,以便保留上层肥沃土壤;

(3)基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和时采用钢板垫底,以减少混凝土浆残留原地,

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

(4)施工结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对塔基施工基面遗留的废弃碎石等进行清理,

对硬化地面进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以及原种植经济作物的恢复;

(5)建设所需施工临时道路,均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土地原来用途。

本工程的施工内容较少,施工面积较小且比较分散,周期较短,故在加强施工管理

的前提下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0.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0.2.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本环评将采取理论预测和类比分析的方法,对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预

测及评价。

10.2.1.1 理论预测

移动通信基站的在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天线与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

系,保证其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基站对环境的电磁辐射贡献是随距

离的增大而减小的,基站选址和建设时天线架设满足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时,环境保护

目标处由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将满足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

本环评报告通过理论预测,说明在远场区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的电磁辐射贡献随距

离的增大而减小,同时计算本项目各类型基站天线主瓣方向的轴向约束距离,对基站的

选址和建设提出距离防护的环保措施。

35

本工程基站选址和建设时天线架设满足天线主瓣方向的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时,

其区域范围外由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将满足 0.08W/m2的要求。根据理论计算模式,可

计算得到满足管理约束值要求(功率密度为 0.08W/m2)的轴向距离值为 23.7m,考虑级

差取 24m。

表 10-1 满足管理约束值的轴向距离计算结果

每扇区实际发射功率(W) 天线增益(dBi) 馈线损耗(dB) 满足管理约束值 的轴向距离 d(m)

20 18 3.5 24

在单扇区天线增益为 18 dBi 的条件下,在距离天线主瓣方向 24m 外的区域,单个

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场的贡献将小于规定的管理约束值 0.08W/m2。

从安全保守的角度考虑,本环评以理论预测值为依据,针对本期基站工程提出天线

主瓣方向约束距离要求,并逐一核实典型基站是否满足约束距离要求。

③典型基站约束距离符合性分析

根据计算得到的轴向约束距离对 18 个典型基站进行核对,18 个抽测基站拟选站址

天线轴向约束距离范围内均没有环境保护目标,符合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

在基站建设前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对本期工程全部基站的天线架设方案进行现场

核查,发现不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的,需及时调整基站建设方案,以确保基站环保目

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

④电磁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理论预测结果,远场区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的电磁辐射贡献随距离的增大而减

小,在距离天线 5m 至 20 m 远处,其贡献呈急剧下降趋势,在 40 m 以外处呈平缓下降,

直至趋于环境本底值。基站选址和建设时在天线架设满足天线主瓣方向轴向约束距离要

求的前提下,轴向约束距离范围外由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将满足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 的要求。

在基站建设前通过对本期工程全部基站的天线架设方案进行现场核查,确保基站天

线的环保目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则可确保基站环境保护目标处的选频监测值符合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

36

W/m2的要求。

根据电磁辐射背景值监测结果,本工程典型基站周边环境公众可到达区域(人员可

活动或滞留的区域)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背景最大值为 7.7×10-2W/ m2,将背景检测最大值

与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 叠加后为 0.157W/m2,能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0.4W/m2的要求。由于典型基站选取了一些对周

边电磁环境贡献较大、处于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与其他基站共址的基站,典型基站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工程基站站址周边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本工程所

选站址基本合理。

10.2.1.2 类比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本项目基站建成开通后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本次

环评从本期工程中抽取 3 个已建成但未开通基站进行试验性运行,并同时进行电磁环境

现场监测。通过对类似的试验基站周边电磁环境的监测,了解其电磁波水平的空间、时

间分布变化情况,从而类比分析新建基站所产生的电磁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验证模

式估算的合理性。

(1)类比基站的选取

本次环评选取了 GX 南宁同兴路西二里、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GX 南宁仙葫开

发区等 3 个试验基站作为类比分析对象,说明基站建成后公众活动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情

况。

新建工程和类比基站的技术参数对比见表 10-2。

表 10-2 新建工程和类比基站的技术参数对比表

基站名称

单个扇区

的实际发

射功率

(W)

天线增

益(dBi)

馈线损

耗 (dB)

垂直半

功率角(°)

天线

下倾

角(°)

天线方向角(°)

杆塔架

设方式 共站共址

情况

GX 南宁同兴路

西二里 / / / / / / / /

GX 贺州学院实

验楼_FF / / / / / / / /

GX 南宁仙葫开

发区 / / / / / / / /

本期 LTE 工程 / / / / / / / /

37

(2)类比基站可比性分析

1)本期工程网络类型为 LTE-FDD,类比对象与本期工程是一致的。

2)本期工程实际发射功率为 20W,选取的类比对象通过将基站模拟加载至实际运行

功率相当,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

3)类比监测基站选取下倾角范围 0~10°,可以较好反映本工程大多数基站天线下倾

角特点。

4)本期工程杆塔架设方式包括拉线塔、抱杆塔、美化天线、钢管塔及钢塔架,类比

监测对象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楼顶美化天线及楼顶拉线塔,类比监测对象包括新建站

和共址两种基站。

5)本期工程天线增益与类比监测基站一样。

(3)类比监测分析

1)GX 南宁同兴路西二里基站

GX 南宁同兴路西二里基站周边 50m 范围内没有其他基站。类比基站天线离地高度

27m,天线架设类型为楼顶水罐型美化天线。该基站发信机型号为华为 DBS3900,每扇

区实际发射功率为 20W,天线增益为 18dBi,垂直面半功率角为 9°,下倾角约 0°。于 2015

年 9 月 14 日采用 NBM-520-2 进行了类比检测。

监测可知,GX 南宁同兴路西二里基站周围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测值为

6.0×10-3~1.3×10-2W/m2。由此可知,新建站点建成运行后,周围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一般

较小,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

束值的目标管理值 0.08 W/m2的要求。

38

2)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 基站(与联通 GSM、WCDMA 共天面)

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 基站同一天面有联通 GSM 和 WCDMA 天线,类比基站天线

离地高度 19m,天线架设类型为楼顶美化排气管。该基站发信机型号为华为 DBS3900,

每扇区实际发射功率为 20W,天线增益为 18dBi,垂直面半功率角为 9°,下倾角约 6°。

于 2015 年 9 月 9 日采用 NBM-520-1 进行了类比检测。

监测可知,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 基站周围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测值为

2.5×10-4~1.6×10-2W/m2。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的目标管理值 0.08 W/m2的要求。

由以上实测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同运营商共址基站由于电磁环境影响的叠加造成其

电磁环境背景值与新建站相比较大,但总体上同运营商共址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

值仍然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

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管理约束值 0.08

W/m2的要求。

3)GX 南宁仙葫开发区基站(与联通 GSM、WCDMA 和电信天线共杆塔、同一天

面有已建移动天线)

GX 南宁仙葫开发区基站位于南宁市仙葫开天路 52 号 6 楼,同一杆塔有联通 GSM、

WCDMA 和电信天线,同一天面还有移动天线杆塔。类比基站天线离地高度 24m,天线

架设类型为楼顶拉线塔。该基站发信机型号为华为 DBS3900,每扇区实际发射功率为

20W,天线增益为 18dBi,垂直面半功率角为 9°,下倾角为 5~10°。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

采用 NBM-520-2 进行了类比检测。

监测可知, GX 南宁仙葫开发区基站周围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测值为

1.9×10-2~5.2×10-2W/m2,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 W/m2的要求。

由实测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多运营商多网络共址基站由于电磁波影响的叠加造成其

电磁环境背景值与新建站和同运营商共址基站相比较大,但总体上其周边电磁环境功率

39

密度值仍然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公众照

射导出限值的目标管理值 0.08 W/m2的要求。

10.2.1.3 小结

根据理论预测结果,远场区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的电磁波贡献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基站选址和建设时在天线架设满足天线主瓣方向轴向约束距离要求的前提下,轴向约束

距离范围外由基站引起的电磁波将小于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

本次环评选取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的 3 个试验基站 GX 南宁同兴路西二里、GX 贺州

学院实验楼_FF 和 GX 南宁仙葫开发区基站作为类比工程,说明本工程基站建成运行后

公众活动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情况。类比工程中试验基站的实际监测结果表明:新建站、

同运营商共址/共塔基站、多运营商共址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小于《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的管理约束值 0.08 W/m2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由基站引起的电磁波

将小于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

10.2.2 声环境影响分析

基站建成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房,主要是空调产生的噪声。空调产生的

噪声一般都能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对家用空调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实测分析,在机组背面

水平距离 1.5m 处测量,最大噪声值不大于 58dB(A)。空调噪声通过结构传播至居民房

内,噪声得到迅速衰减,最大噪声值不大于 45dB(A)。因此,在机房建设时应注意对设

备的选型,尽可能选取低噪声的设备,空调应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对容易产生噪声的

设备在座落楼板的底部衬上隔振垫,以保证对周围公众的影响较小。

10.2.3 水环境影响分析

基站为无人值守,因此没有生活污水产生。

10.2.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基站为无人值守,因此没有生活垃圾产生。

为保证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不间断工作,除市电供电外,铅酸蓄电池作为备用的直流

40

供电单元广泛应用于维持通信基站的不间断供电。每组蓄电池一般由 2 组(每组 10 个)

电池组成,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 5 年,由各市公司每年检测,将不能满足蓄电要求的

电池单个换出。铅酸蓄电池的组成中,属于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占据了较大比例,蓄电池

使用或废弃处置不当对环境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铅酸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其贮存、处

置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进行分类管理、

存放、运输和处理处置。根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

年 12 月废旧物资处置项目中标通知书,本项目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

收处置,见附件 4。因此,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较小且可控的。

10.2.5 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和运行将对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基站所处的环境,可

以把本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分为自然和城市两类:

10.2.5.1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处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站,该类基站架设方式主要为落地塔,其景观影响主要为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落地塔基站由于外观比较高大,通常较为引人注目,对人的视觉感

官冲击比较强烈。因此该类基站要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旅游度

假区等较为敏感区域,尽量不破坏自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的形式美、

功能美和生态美。对于因满足通信需求而无法避让,必须在旅游度假区或自然风景区里

建设的基站,应采用遮掩和美化的办法,尽量使之和环境相协调。

位于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的基站建设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

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工程基站有 1 个基站位于风景区和旅游区,相关基站信息见表 10-3。

表 10-3 本期工程位于旅游景点的基站相关信息

基站名称 站址 旅游景点/风景区名称

杆塔型

天线对

地高度

(m) 建设方式

GX 贺州昭平

黄姚新屋_FF 贺州昭平黄姚新

屋前的民房 黄姚古镇 楼顶拉

线塔 27 利用原有

杆塔

本工程有 1 个基站站址位于风景区,且为共址基站,利用原有的杆塔建设,总体

上,基站对周边景区的景观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1

10.2.5.2 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处于城市和乡镇的基站,该类基站架设方式主要为楼顶塔,建于已经存在的建筑

物顶,充分利用了现有建筑物的高度,其景观影响主要为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楼顶塔基

站外观并不高大,但由于其建于建筑物顶,造型突兀,通常和周围环境并不十分协调。

因此该类型基站应采用遮掩和美化的办法,尽量使之和环境相协调,降低对人视觉的冲

击,减轻对周围人员的心理影响。

本工程新建基站 81 个,其中楼顶塔 79 个,落地塔 2 个。在 79 个楼顶塔中楼顶美

化天线数为 2 个。

综上所述,本工程由于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产生的景观影响虽然不是主要环境影响,

但建设单位仍应根据具体的景观特点、环境特点、功能要求,在保证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的同时对基站采取美化措施,对当地的景观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达到本工程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3 环境事故风险分析

10.3.1 环境风险分析

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是指人类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确定危害,或自然作用对

项目建设、周边环境造成的不确定危害。环境风险具有随机性、事故性,发生几率极小

或几乎为零,但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必须对风险种类、危害程

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危险化学品和爆炸物,施工期无风险源,产生环境风

险的可能性很小。

运行期间产生的风险事故为杆塔倒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设备运行时由于设备屏

蔽不够完善造成电磁波泄漏和不必要的损耗,对设备安装维护人员以及周围居民造成危

害;废旧蓄电池处置不当对环境的危害以及防雷设施安装或设计不完善造成雷击事故对

基站周围居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由于本工程落地塔基站距离居民经常活动的区域较远,基站天线桅杆倒塌对周边

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很小。在基站的设计过程中,已采取措施来保证天线桅杆的稳固,

防止桅杆倒塌。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加强基站巡视,可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加强移动通

42

讯保护宣传,避免人为破坏事件发生。

10.3.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在基站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天线杆塔的稳固,防止杆塔倒

塌;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蓄电池报废后交由有蓄电池专业回收处理资质

的单位回收处置,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进行分类管理、存放、运输和处

理处置,可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环境风险;基站安装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或措施,防

止雷击事件的发生。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基站的日常维护和巡视,及时消除隐患,同时

加强通讯保护宣传,避免人为破坏。

具体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1)流程管理

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属流程化项目,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多个环

节。电磁环境的风险管理应渗透到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

①规划设计

电磁波风险的触发往往是由于前期预防措施不到位,而将矛盾积累到了基站的运

营阶段,因此,流程管理中对规划设计阶段电磁环境规划和沟通尤其重要。在以后基站

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对各个规划站址的电磁环境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方能建设。同时,

还需根据基站周边的环境来确定基站的社会风险。

②运营

基站运营后,须由具备有资质的单位对站址进行电磁环境验收监测,并出具监测

报告。监测结果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公示。

(2)技术管理

① 定期检查基站馈线系统,防止馈线因老化、人为或其他原因造成破损而产生额

外的电磁环境污染;

② 在建筑物上架设机房、天线时,应保证机房、天线不影响原建筑的结构、防雷

安全,同时也要在设计上保证自身结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③ 做好基站自身防雷设施。对基站进行自身全方位、综合的雷击防护,同时考虑

基站所在地及周边建筑物内电气、电子设备因基站遭受雷击而引起的间接雷击防护。

(3)沟通管理

43

通过对社区、学校等进行宣传讲解、张贴公示、新闻媒体宣传等措施进行沟通并

在基站天线上贴出警示标志,建立相互信任制度。

10.3.3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管理办公室下设置环境应急机构,对机构人员进行定职定岗,设置应急机构管理

人员。其中一名人员为专职管理人员,对风险源进行常规巡视、管理和监测。环境机构

专职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

在环境风险应急机构设置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系统,完善与当地环保、林业、水利、

消防、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的电话专线,一旦发生风险事故,环境应急机构人员应立

即向管理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44

1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施 工 期

机动车尾气、 地面扬尘

NO2、SO2、

CO、TSP

1)车辆和设备应安装尾气处理器; 2)汽车运输经过居民点时应减速

通过,避免引起扬尘。

尾气达标

排放,有

效抑制扬

尘产生。

营 运 期

/ / / /

水 污

染 物

施 工 期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SS BOD5

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

而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

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

系统。

对水环境

不会产生

影响。 施工废水 SS

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用人工拌和,

配套机房的施工废水量很小,施工

废水经沉淀后可重复利用。

营 运 期

/ / /

固 体

废 物

施 工 期

弃土、建筑垃

圾及生活垃圾

弃土、废建

材、设备包

装纸、饭盒

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

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当

地环卫处理。建筑垃圾应由施工单

位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设备包

装纸等可回收利用。 达到垃圾

无害化

营 运 期

基站使用的蓄

电池报废。 报废蓄电池

报废后交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

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施 工 期

施工机械设备

及运输车辆 连续等效 A声级 LAeq

选择合理的施工期间,控制施工噪

声,减少对周围公众正常工作和休

息的影响。

声环境保

持良好

45

营 运 期

机房空调 运行噪声

连续等效 A声级 LAeq

工程机房的空调应选择合理的安

装位置,做好机房内设备的防震减

震措施。

声环境保

持良好

施 工 期

项目施工期需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1)基站选址应优先选择资源消耗少的方案,尤其是减少永久占地;

(2)基站和铁塔应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以减少水土流失;

(3)在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开挖基坑作业时,避免树林的砍

伐,开挖基坑时,临时弃土应分层分区堆放,以便保留上层肥沃土壤,做好

堆土的围护,按照原有土层顺序依次回填,并恢复原有植被;

(4)施工结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对塔基施工基面遗留的废弃碎石等

进行清理,对硬化地面进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以及原种植经济作物的恢复;

(5)建设所需施工临时道路,均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土地原

来用途。

46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对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落地塔选址在在山区

或丘陵地区时,机房和杆塔的建设将损坏原有植被,针对可能产生的植被和水土流

失的影响,施工期间对于机房和杆塔基础开挖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1)通过采取优化选址和基站方案设计,减少永久占地;

(2)加强施工管理措施,开挖基坑时,临时弃土应分层分区堆放,以便保留上

层肥沃土壤;

(3)塔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和时采用钢板垫底,以减少混凝土浆残留原地,

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

(4)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基坑表土,清理施工场地,及时对裸露地进行植被

恢复。

通过以上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的流失,较好地保护水土资源。

本工程的施工内容较少,施工面积较小且比较分散,周期较短,故在加强施工管理

的前提下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7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措施:

(1)选址阶段

①根据移动通信客户的需求和网络信号的覆盖情况,合理规划站点数量,合理

选择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

②贯彻工信部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公司或

其他通信企业已有的移动通信设施,新建塔杆应预留共享条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建设。

③根据已有电磁环境监测数据和电磁辐射源调查情况,避免在电场强度背景值

较高处选址建设,减少电磁辐射叠加影响。

④基站选址和定点阶段,设计单位应依据环评报告所提出的基站天线主瓣方向

轴向约束距离(24m)的要求,确保本工程 81 个基站的站址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均

满足环评提出的轴向约束距离要求,且站址应尽量远离学校、医院、风景名胜区核

心区等敏感区域。

⑤对于旅游城市则需考虑天线的高度与城市规划的符合性、与当地景观的符合

性。

(2)设计阶段

①距离防护措施

在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需在确定基站建设方案后、在基站建设前应对本期工程

全部基站自查以确保基站天线主瓣方向环保目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24m),发

现不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的基站应调整建设方案,且在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下应

尽量架高天线。另外,对于人员活动频繁的基站天面,应采取调整天线方向角或抬

高天线高度的措施,避免天线主瓣方向落在楼面上。环评阶段抽查发现本期工程基

站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要求。

②基站选址(或优化)时,应避免在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较高区域建设基站。

③架设天线时在保持天线增益、俯角、方位角等技术参数不变和高度不降低的

条件下,基站天线及其支架形式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建设阶段

①选择合理的施工期间,控制施工噪声,减少对周围公众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影

48

响。

②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机房施工,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用人工拌和,配

套机房的施工废水量很小,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可重复利用。

③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少量的建筑垃圾和设备的包装纸等,少量的

建筑垃圾、设备包装纸等由施工单位清运,设备包装纸等可回收利用。

④工程机房的空调应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做好机房内设备的防震减震措施。

(4)运行阶段

①建设单位应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由公司设立环保人员,全面负责移

动通信基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制度并

组织实施。

②建设运行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并接受监

督管理和检查。

③基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要求时,运营单位

须采取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或选取天线增益小的天线、调整天线方向、高度和天线倾

角等措施,确保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要求。

④加强移动通信基站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基站设备及附属设施的性能,发现

隐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⑤本工程产生的废旧电池交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并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进行分类管理、存放、运输和处理处置。

⑥建设单位应配备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仪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电磁辐射监测人

员,将电磁辐射监测纳入移动公司例行工作。当发现电磁环境问题及时对基站进行

调整。如需对外公布电磁环境数值,需委托有相关资质监测能力的单位负责监测并

使用该单位的数据对外发布。

⑦建设单位应加强公众宣传,争取公众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及

时做好公众投诉的解释和协调工作。

通过以上的环保措施可有效降低基站在建设、运行各个阶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9

12. 环境管理及监测

12.1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建设

项目的环境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使工程的建设对环境

的不利影响得以减免,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促进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

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

12.1.1 环境管理计划

施工期应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理。

营运期应配置环保人员,在公司环保部门的领导下,对基站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

管理。

12.1.2 环境管理内容

(1)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运行期的环保措施,落实环保经费,实施环

保对策措施。

(2)协调政府环境部门与工程部门之间的环境管理关系,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汇

报本基站的环保工作情况。

(3)负责对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知识的宣传育工作,以提高民众对基站电磁波的知

晓率和正确的认知。

(4)对主要电磁环境进行不定期的监测,掌握电磁波的变化过程,为具体实施环

保措施和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和基本数据。

12.1.3 环境管理机构

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业主)负责;设计单位提供技术咨询;监理单位

监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各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见表 12-1。

50

表 12-1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一览表 环境管理机构 职责 主要工作内容

建设单位环保

机构

代表设计单位行使环

境管理的有关职能,

具体负责基站从开始

施工至投产运行后的

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

工作。

(1)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经费; (3)同其它部门协调工作关系,安排环境监测工作; (4)对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建设项目的

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5)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运行状况。

设计单位环保

机构 受建设单位委托负责

设计环保措施。

(1)解释基站工程设计文件中有关环评和环境保护措施

设计; (2)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

监理单位环保

机构

受建设单位委托,对

环境工程施工质量进

行现场监理。

(1)对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

(2)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12.2 运行期环境监测

鉴于基站电磁辐射特点,不能对其电磁波进行防护屏蔽,只能采取通过合理选址、

优化区域内基站布局、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提高天线高度、调整方向角等措施来满足

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以达到在完善网络覆盖的同时,满足保护环境和保护公众的目

的。因此,在基站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对基站周围的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尤其应对环

境保护目标进行相关的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基站电磁辐射对

周围环境和保护目标的影响。

表12-2 运行期监测计划 名称 内容

监测依据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监测点位

选择

①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 50m 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

目标,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监测中可根据现场

情况适当扩大监测范围;

②基站发射天线为定向天线时,监测点位原则上设在天线主瓣方向内最近敏感点

及四周其他可能受影响的敏感点处;

③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0.5m;

④对于发射天线架设在楼顶的基站,在楼顶公众可活动范围内布设监测点位;

⑤在室内监测,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

1m;在窗口(阳台)位置监测,探头(天线)尖端应在窗框(阳台)界面以内。

监测项目 电场强度

51

监测方法

①在移动通信基站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监测。每个测点连续测 5 次,每次监测时

间不小于 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若监测读数起伏较大时,适当延长监

测时间;

②测量仪器探头(天线)尖端距地面(或立足点)1.7m。

监测频次 基站试运行后验收监测 1 次,正式运行后每年 1 次。

监测单位应为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监测技术人员应以电磁专业并持证

上岗。

12.3 竣工验收

为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投产、同时使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等相关文件要求,建

设单位应积极作好本期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

“三同时”竣工环保验收清单见表 12-2。

表12-2 “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 编号 分类 治理措施 预计处理效果 验收标准

1 电磁

环境

①在满足正常通信网络覆盖的前提下,应

尽量降低基站输出功率,降低天线的增

益;提升天线的高度或调整天线的下倾

角、方向角等方式降低电磁辐射强度;

②加强与基站周边群众的解释和沟通工

作,定期通过广播、报纸、新闻等主流媒

体宣传基站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降低基站对周边的

电磁环境影响,使

其满足国家相关标

准要求;降低群众

对基站的误解

《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

(GB8702-2014

)中管理限值要

2 噪声

加强空调设备运行期的管理,减少因空调

室外机设备陈旧产生的噪声影响,严禁将

空调室外机主机排风正对较近居民窗口。

降低机房空调噪

声,满足国家相关

标准要求

基站所在声功

能区相关排放

标准要求

3 固体

废物

加强机房内铅酸蓄电池的保养,定期对铅

酸蓄电池蓄电容量进行检测,提高铅酸蓄

电池使用年限,如容量不能满足要求需更

换时,应将更换下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交由

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置。

减少废旧铅酸蓄电

池产生量,废旧铅

酸蓄电池交由具有

危废经营许可证的

单位进行处置

废旧铅酸蓄电

池零排放

4

生态

及景

观保

①加强地面塔基站周边绿化;

②在基站选型及设计施工阶段,位于城区

及景观较为敏感区内基站采取美化天线

方式。

减少基站建设对生

态环境及景观的影

基站与周边景

观相协调

52

13. 环保投资估算

13.1 环保投资估算

环境保护投资是实现本工程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保证。本工程共建设基站 81

个,其中共址的站点有 79 个,新建的站点有 2 个,新建基站占基站总数(81 个)的 2.5%。

由于新建基站站点数比较少,新建基站产生的环保投资也相应减少。本工程环境保护投

资估算见表 13-1。本项目总投资 631.8 万元,环保投资 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27%。

13.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2.1 社会经济效益

本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

在以下方面:

(1)营造良好的移动通信市场环境

本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移动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满

足可视电话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WAP 业务、通信下载业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创

造良好的通信市场环境。

(2)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通信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本工程的实施可以为社会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提供

保证,将提高国内设备制造商的实力,推动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3)维护和提高国家宏观经济效益

通信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为社会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用事业。本工程的建设

将发挥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有利于增加当地和国家税收收

入,而且可以促进和带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方便人民生活。从国民经济角度

来看,本工程在增加税收收入、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所带来的社会宏观经济效益十分可

观。

(4)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

LTE-FDD 移动通信网络是国际通用标准,完全符合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发

展趋势。本工程的实施可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竞争

力。此外,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在政策、市场、业务、技术、财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风险,需要在实际建设和运营中规避。

5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建成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

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13.2.2 环境损益

本工程在运行期间将不会对声、水、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产生固体废物。

本工程在运行期间将会产生一定的电磁环境影响,经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预测分析,只

要本工程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基站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

响水平将不会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

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基站的运行将导致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有不同

程度的升高,但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此外部分居民因担心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而引

发一些误解,甚至纠纷,因此运营商除了重视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多做沟通外,还应结

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配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公众的心

理负担。

总体来说环境代价是有限的,利益远大于代价。

13.3 小结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的移动通信业务,为广西移动通

信事业的发展、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信基站在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利益的

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污染。随着基站的不断建设运行,基站周围的电磁辐

射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绝大部分的基站仍处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其环境代价是

有限的,利益远大于代价。

54

14. 公众参与

14.1 调查目的

1)工程建设前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是为了使项目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充分了解项目

建设的目的、规模、工艺、环保设施和排污情况,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对项目建

设发表意见和建议,以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2)通过当地人对长期居住、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的征询结果,可了解

公众对项目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最关注的方面,可使环评报告着重分析该方面的内容,

以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

3)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生活物资价值等资源较为熟

悉,用公众参与的形式,征询他们对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要求,可使

本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更加切实可行,更加有效。

4)使公众有机会参与决策项目建设的可行与否。

14.2 公众参与工作过程

本次公众参与工作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

步规范和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桂环发[2014]26 号)进行。

14.2.1 第一次公示

2016年8月15日~8月26日,在基站所在地补充发布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次公示

(见图14-1),此次公告为书面公告,主要张贴在人群比较密集的站点(GX贺州灵峰广

场_FF、GX贺州明华酒店_FF 、GX贺州湖广市场_FF 、GX贺州行者酒吧_FF)附近,

公示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及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名称及联系方

式、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及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

见的主要方式等内容,并确定了重点调查的范围。

14.2.2 第二次公示

2016年8月22日和9月2日,在贺州市环保局网站(http://202.103.223.248:8080/govinf

o/documentAction.do?method=toDocView&docId=47d491cd-eb5b-4082-ad7e-6dcb37d1af0b

&moduleId=624ae2b5-9e21-46c8-ba02-c7878c801f2e&orgId=4921)补充发布了环评公众

参与二次公示及简本(见图14-2),简本可供公众下载查阅。公示内容包括:(一)建

55

设项目情况简述;(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三)主要环保措施;(四)

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图 14-2 本工程第二次信息公示(贺州市环保局网站)

在一次现场公示及二次公示的10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联系人均没有收

到关于本建设项目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4.3 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

2015 年 9 月,我公司组织工作人员选取部分周围居民较密集的基站,对其附近地区

的居民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

调查方式:主要为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在我公司调查人员介绍工程概况后,由被

调查者自主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

调查对象:基站周边的居民,调查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了被调查人员的职业、文

56

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1)统计结果

公众参与调查表一共发放 70 份,回收 64 份。

表 14-1 公众参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表

调查内容 选项 回答人数 所占比例(%)

您是否知道或了解移动基站项

目?

很了解 6 9.4 不了解 33 51.6

知道一点 25 39.1

您对您所在地的手机信号是否

满意

满意 32 50.0 一般 27 42.2 不满意 5 7.8

您认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否对

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是 57 89.1 否 0 0.0

不知道 7 10.9

您认为基站建设期间会对周围

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施工噪声 17 26.6

施工废水 2 3.1

土地占用 6 9.4

不知道 39 60.9

基站运行期间,您所关心的环境

问题是:

电磁环境 38 59.4 噪声 6 9.4

景观改变 4 6.3 不知道 16 25.0

基站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已采

取或拟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如果其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环

境影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您是

否支持您附近基站的建设?

支持 64 100.0

不支持 0 0.0

①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 9.4%的被调查者很了解移动基站项目,51.6%的被调者知

道一点;39.1%的被调查者不了解移动基站项目。

②对调查者所在地的手机信号问题,有50.0%的被调查者满意当地的手机信号,42.2%

的调查者认为当地的手机信号一般,7.8%的调查者不满意当地的手机信号。

③89.1%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其余 10.9%的

被调查者不知道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④对基站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26.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施工噪声影响,3.1%被

57

调查者认为有施工废水的问题,9.4%被调查者认为土地占有影响周围环境,其余 60.9%

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基站建设会造成哪些环境影响。

⑤调查基站运行期间人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59.4%被调查者担心电磁环境,有9.4%

被调查者担心噪声问题,有 6.3%的人认为有景观改变的影响,25.0%被调查者不清楚基

站运行期间会带来何种环境问题。

⑥100%的被调查者支持基站建设;无人反对基站建设。

14.4 公众参与小结

在公众参与调查中,100%的被调查者(64 人)对本工程基站的建设持支持的态度,

无人反对基站建设。

通过实际监测、理论预测及类比分析可知,本期工程基站运行后应能满足《辐射环

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基站管理

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并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

控制限值 0.4W/m2的要求,因此基站建设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很小,不会造成电磁环境

污染。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一系列电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基站电磁波对环境敏感点的影

响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公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及时做好公

众投诉的解释和协调工作,减少公众对电磁辐射的误解和不必要的担心,争取公众对移

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58

15. 结论与建议

15.1 工程建设规模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程(贺州市)属新建项目,建设规模

为拟在贺州市范围内建设 LTE 基站 81 个。本工程 LTE 设备的主要工作频段为 1710~

1785MHz(上行)、1705~1880MHz(下行)。拟用的发射机型号为华为 DBS3900,单

扇区额定和实际发射功率均为 20W。配用双极化定向发射天线,天线增益为 18dBi,馈

线损耗为 3.5dB。

15.2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

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的功率密度背景值最大为 7.7×10-2W/m2,满足《电磁辐射环

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

同时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的标

准限值要求,具有一定的电磁环境容量。

15.3 环境影响分析

(1)电磁影响

根据理论预测结果,远场区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的电磁波贡献随距离的增大而减

小,基站选址和建设时在天线架设满足天线主瓣方向轴向约束距离要求的前提下,轴

向约束距离范围外由基站引起的电磁波将满足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参数,本报告计算得到基站天线主瓣方向上满足管理约束

值的轴向约束距离为 24m。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典型基

站选址均符合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由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将满足单个基站管理约束值

0.08W/m2 的要求。

本工程抽测的典型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人员可活动或滞留的区域)电磁环境

的功率密度背景最大值为 7.7×10-2W/m2,将其与 0.08W/m2叠加后为 0.157W/m2,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对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的要求。

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FDD 无线网一期无线通信工程试验基站 GX 南宁同兴路

西二里基站、GX 贺州学院实验楼_FF 基站、GX 南宁仙葫开发区基站作为类比工程,说

明单个基站建成运行后公众活动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情况。类比工程中试验基站的实际监

59

测结果表明:新建站、同运营商共址/共塔、多运营商共址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

小于《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 W/m2 的要求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

的要求。

(2)噪声影响:工程机房的空调可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做好机房内设备的防震

减震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固体废弃物影响: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

筑垃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纳入当地环卫处理,少量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

清运,设备包装纸等可回收利用;基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备用的铅酸蓄

电池,废弃的铅酸蓄电池交由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且可控。

(4)环境风险影响:本工程的风险事故主要为运行时杆塔倒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设备屏蔽不完善造成电磁波泄漏对设备安装维护人员以及周围居民造成危害、废旧蓄

电池处置不当对环境的危害以及防雷设施安装或设计不完善造成雷击事故对基站周围

居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采取措施来保证天线杆塔的稳固并

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查基站馈线系统、产生的蓄电池报废后交由有蓄电池专业回收

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等措施,可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环境风险。

(5)景观影响:本工程有 1 个基站(GX 贺州昭平黄姚新屋_FF)位于黄姚古镇风

景区,但作为共址基站,仅利用原有平台挂线,不新建杆塔,总体上,基站建成后与周

边景观冲突不大,基站对周边景区的景观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本项目基站已根据景

观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天线美化技术,减少对景观的影响,使其与周围环境和

谐统一。

(6)施工影响: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内容较少,在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落

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5.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在基站选址和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根据环评单位的距离防护要

求,确保基站环保目标满足轴向约束距离的要求,且站址应尽量远离学校、医院等较

60

敏感区域。

(2)基站天线主瓣方向上满足管理约束值的轴向约束距离为 24m,建设单位在基

站建设前应对本期工程全部基站的天线架设方案进行现场核查,发现不满足天线主瓣

方向轴向约束距离要求的基站应调整建设方案,且在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下应尽量架

高天线。

(3)对于室外发射天线低于或等于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站,天线在轴向约束距

离范围内不能出现高于天线的居民住宅等环境保护敏感建筑物,定向天线电磁波主瓣

应尽量避开周围高层建筑;对于人员活动频繁的基站天面,应避免天线主瓣方向落在

楼面上。

(4)基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时,运营单位须采

取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或选取天线增益小的天线、调整天线方向、高度和天线倾角等措

施,确保基站电磁波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加强公众宣传,及时做好公众投诉的解释和协调工作。

(5)工程机房的空调应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做好机房内设备的防震减震措施,

废旧蓄电池交由具备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15.5 公众参与

在公众参与调查中,100%的被调查者(64 人)对本工程基站的建设持支持的态度,

无人反对基站建设。

15.6 评价总结论

(1)本期工程建设基站 81 个。基站分布于贺州市,工程总投资 631.8 万元。本项

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本工程 18 个典型基站的功率密度背景值最大为 7.7×10-2W/m2,满足《电磁辐

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单个项目的管理约束值 0.08W/m2的

要求,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的标

准限值要求,具有一定的电磁环境容量。

(3)预计本期 LTE 基站工程投入运行后,基站周围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较低,建

成运行基站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电磁辐射场功率密度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

61

值》(GB8702-2014)中公共曝露控制限值 0.4W/m2的标准限值要求。若基站周围环境

敏感点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时,运营单位须采取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或

选取天线增益小的天线、调整天线方向、高度和天线倾角等措施,确保基站电磁辐射

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要求。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2015 年中国联通广西 LTE FDD 无线网一期工

程(贺州市)是可行的,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

15.7 建议

建设单位应按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

切实落实电磁防治措施及本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做好基站的环境

管理工作,使电磁波和其它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并为下期基站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积累

有益的经验。

同时,应加强电磁知识的宣传,使群众对基站电磁场有正确的认识。在施工期、

运营期,建设单位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对公众提出的合理的环保诉求及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