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胶

87
来来来 【】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 、体。

Upload: tasha-blackwell

Post on 01-Jan-2016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阿 胶. 【 来源 】 哺乳纲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 产地 】 主产于山东、浙江等省。 以山东 东阿县 产者最为著名,奉为地道药材。. 【 性状鉴别 】 ① 呈长方块,黑褐色,有光泽。 ②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透视显琥珀色半透明状。 ③气微,味微甘。. 质量要求: 以色匀、质脆、半透明、断面光亮、无腥气者为佳。. 【 成分 】 含 明胶蛋白 及 多种氨基酸 。 1995 年版 《 中国药典 》 规定,阿胶的水分不得超过 15.0% ,总灰分不得超过 1.0% , 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十,含砷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阿 胶 【来源】 哺乳纲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产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等省。

以山东东阿县产者最为著名,奉为地道药材。

【性状鉴别】 ① 呈长方块,黑褐

色,有光泽。 ② 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透视显琥珀色半透明状。

③气微,味微甘。

质量要求: 以色匀、质脆、半透明、断面光亮、无腥气者为佳。

【成分】 含明胶蛋白及多种氨基酸。 1995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阿胶的水分不得超过 15.0%,总灰分不得超过 1.0

% , 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十,含砷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

【理化鉴别】

正品阿胶 10%的胶水溶液呈半透明或不

透明状,淡棕色,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

炽灼残渣疏松,呈片状或团块状,或棉絮

状团块,不与坩锅粘结。灰分入口无异物

感。

而其他伪品胶类的 10%的胶水溶液均无

类白色物析出;炽灼残渣与坩锅粘结,

或颗粒状、粉泥状,质硬,色深,入口

砂感,或有臭味。

经验鉴别: 阿胶:加水适量,加热溶解,溶液红茶色;质硬而脆,易击碎。

伪品:溶解后溶液浑浊或有油状漂浮物,或有特殊气味(臭味、肉汤味等);身潮未干,或虽身干但质地坚硬难敲碎。

鹿 茸 【来源】 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

ppon、马鹿 C. el

aph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前者习称 花鹿茸 ( 黄毛茸 )” ,后者习“称 马鹿茸 (青毛茸 )”。

【商品规格】 花鹿茸: 具 1 “个侧枝者习称 二杠”; 具 2 “个侧枝者习称 三岔”; 具 3 “个侧枝者习称 四岔”; (少见 )

二杠

马鹿茸: 具 1 “个侧枝者习称 单门”; 具 2 “个侧枝者习称 莲花”; 具 3 “个侧枝者习称 三岔”; 具 4 “个侧枝者习称 四岔” 。

【性状鉴别】 1、花鹿茸: ①头茬茸: 二杠茸具圆柱形分枝 1 个,枝顶钝圆, 侧枝较主枝略细。皮红棕色,密布棕黄色细茸毛,上部毛密,下部较疏。

大挺 门庄

虎口

锯口面黄白色,有蜂窝状细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三岔茸主枝略呈弓形,分枝较长,下部有纵棱线。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

②二茬茸:(二杠) 主枝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

无腥气。

③ 砍茸:为带头骨的茸,茸形与锯茸同。

二茸相距约 7cm , 脑骨前端平齐, 后

端有一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习称 虎牙”。

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

质量要求:

均以粗壮、主枝圆、顶端丰满、质嫩、

毛细、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为佳。

2、马鹿茸: 形状与花鹿茸近似,但较粗大,分枝较多。

① 东马鹿茸:外皮棕褐色、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下

部有纵棱。马鹿茸“四岔”内侧面

②西马鹿茸:主枝长,表面有棱,多干瘪,分枝长而弯曲,茸毛粗长,灰色,锯口色较深,常骨质化。

质量要求: 以饱满、体轻、毛色灰褐、下部无棱线者为佳。

【成分】

含脑素约 1.25%,少量雌酮, PGE2等多

种前列腺素, 15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

素。

鹿茸片

【附注】 1、地方习用品:草鹿茸、岩鹿茸、春鹿茸 分别为同科动物白鹿、白唇鹿和水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2、混淆品:驼鹿茸、驯鹿茸、狍茸 分别为同科动物驼鹿、驯鹿和狍的幼角。 3、伪品:近年来发现用塑料、锯末、动物皮毛等加工成假鹿茸。

【附】 鹿角:为马鹿、梅花鹿、驼鹿、驯鹿的骨化角。

鹿角胶:黄棕色,半透明,质脆,断面具玻璃样光泽。

鹿角霜: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残渣。较常用。

鹿筋:鹿的四肢韧带,保留蹄壳及少许皮毛。

鹿鞭:鹿的阴茎及睾丸。 鹿尾巴: 梅花鹿或马鹿的干燥尾巴。

牛 黄 【来源】 哺乳纲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的胆囊结石 (少数为胆管、肝管结石 )。--天然牛黄 (丑宝 )

前者称“蛋黄”,后二“者称 管黄”。

【性状鉴别】 1、蛋黄: ① 形状多样(卵形、球形、三角形等),直径 0.6-3.3cm 。

蛋黄(大)

蛋黄(小)

②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

“具裂纹,习称 龟裂纹” 。 蛋黄(大)

③体轻质松脆,易层层剥离。断面黄色,有整齐的同心层纹。

④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其水液可使指甲染黄,经久不退,

“习称 挂甲”

蛋黄(小)

2、管黄: 管状或碎块,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层纹较少,有的中空,色较深(若胆汁渗入则色黑)。

质量要求:

均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

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用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成分】 含胆色素 72-76%,其中胆红素及其钙盐含量为 25-70% ;胆酸类 7-10% ,去氧胆酸 0.45%,等等。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 0.1g,加 60%醋酸 4ml研磨,滤过,取滤液 1ml,加新制的糠醛 (新蒸馏至无色 )溶液 (1→100)1ml与硫酸溶液( 硫酸 50ml+ 水 65ml 混合 )10ml ,置 70

℃水浴中加热 10分钟,即显蓝紫色 (检查胆酸 )。

②取粉末少许,加氯仿 1ml,摇匀,再加硫酸与 30%过氧化氢溶液各 2滴,振摇,即显绿色 (检查胆红素 )。

③红外吸收光谱: 正品牛黄在 745-755cm-1 、 980-990cm-1 、

1240-1250cm-1 、 1565-1570cm-1 、 1620-16

30cm-1 、 1655-1665cm-1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

【附注】 1、动物水牛、牦牛及犏牛的胆囊结石,亦有入药。

2、吃胆牛黄:宰牛后未检查,牛黄在胆囊内时间过长,胆汁渗入黄内而成。

多呈暗红棕色或黑色。质较硬,不松脆,断面似胶状,显黑色或墨绿色,同心层纹

不明显或隐约可见。无清香气,味苦。

3 、人工牛黄: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

配制而成。 多呈粉状,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无清凉感,水溶液亦能“ ”挂甲 。

4 、培植牛黄:在牛的活体胆囊内培植的胆结石。

与牛黄碎片相似,不同点是断面无同心层纹,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

和乌黑硬块。

培植牛黄

培植牛黄粉

5、牛黄为贵重药材,除国产外,尚有进口品。在商品中发现有不少伪品:

①鸡蛋黄+胆汁浸泡,用印度黄染色伪造而成。

无同心层纹, IR : λmax = 1740cm-1

(真牛黄无 )。 ②植物类药粉末 (大黄、黄连、黄柏、

姜黄、 栀子等 )+鸡蛋清+牛胆汁伪造(一层一层滚粘而成 )。

土黄色,质坚硬,环纹厚且不自然,无清香气和清凉感,味苦为主。

③淀粉 (马铃薯粉等 )+铁粉伪造而成。 吸铁石检查,淀粉检查。 ④牛黄掺糖,甚至用牛羊等结石伪充等等。 ⑤用骆驼黄、熊胆黄伪充。 性状和显微特征均不同。

6 、猪黄、马黄的药用价值应进一步分析研究。如马黄药材外形极似牛黄,成分亦较类似。

猪 黄 人 黄

羚羊角 【来源】 哺乳纲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

tarica的雄兽角。

【产地】 主产于原苏联,新疆西北部亦产。

羚羊角(双

角)

【性状鉴别】 ①长圆锥形,长 15-40cm,基部直径 2-4cm。下部较粗,灰白色;上部渐细并稍弯曲,黄

白玉色,光润。

一等羚羊

角二等羚羊角

②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习称 通天眼”。嫩者角尖多为黑棕色,其内部常有红色斑纹。

③全体有 10-20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为2cm 。

④ 锯口面类圆形,“内有骨塞,习称 羚

羊塞”,槽合或锯齿状吻合,长约占全角的 1/2至 1/3。除去骨塞后,角的下

半段成空筒。

⑤质坚硬,气无,味淡。

质量要求:以质嫩、色白、光润、内含红

色斑纹、无裂纹者为佳。

饮片:镑片多折曲,白色半透明,纹丝直而微呈波状。质坚韧,不易拉断。

羚羊角粉羚羊角丝

【附注】 1、羚羊角国产不多,主要靠进口。因价格昂贵,市面上发现有用鹅喉羚羊、藏羚羊、黄羊等的角混充,注意鉴别。

其他伪品 2、进口羚羊角曾发现角内灌有铅粒,以增加重量。

可检查骨塞是否活动,或用 X光检查。

梅花鹿茸片

梅花鹿茸“蛋黄片”

梅花鹿茸“血片”

马鹿茸“血片”

鹿角片充“鹿茸片”

蛋清加工的伪制品“蛋白片”

蛋清加色素的伪制品“血片”

骨块加工的伪制品“血片”

鹿角裹毛的伪制品“骨片”

水鹿茸

驼鹿茸

驯鹿茸

狍 茸

羊头骨和胶伪制的“砍茸”

用骨架伪制的“砍茸”

伪制牛黄

伪制牛黄

伪制牛黄:块状地板黄

淀粉伪制的牛黄及其显微特征

蜡伪制的牛黄及其显微特征

树脂伪制的假牛黄

塑料伪制的假牛黄

掺入黄连素的假牛黄粉

涂料伪制的假牛黄粉

一等羚羊

二等羚羊角

三等羚羊角

四等羚羊角

五等羚羊

羚羊角“大头鬼”

藏羚羊角

藏羚羊角(带头骨)

黄羊角

长尾黄羊角

西藏小羚羊角

黄牛角伪制的羚羊角块

他种动物角加工伪制的羚羊角

他种动物角加工伪制的羚羊角

他种动物角加工伪制的羚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