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34
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 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佛 佛佛佛佛佛佛 佛佛佛佛佛佛佛佛 佛佛佛 佛佛佛

Upload: uta-winters

Post on 01-Jan-2016

5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佛教身心理論的哲學反思 佛教 慈濟大學 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林建德.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靈、意識及身心理論為當今學界之顯學. 什麼是心?心是什麼?.  心  mind. 腦 /brain 心臟 /heart 認知 /cognition 感覺 /sensation 良知 conscience 靈魂 soul. 「心痛」是什麼在痛? 「用心」在用啥? 「心亂如麻」是什麼亂如麻? 相關例示:  恆心、信心、耐心、操心、憂心、擔心、心情、心力、心得、心聲、心地、心願、心疼、心虛、心寒、心安、心慌 …. 「心」該如何被研究?.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力行學院–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身心理論的哲學反思

 佛教慈濟大學 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林建德

Page 2: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靈、意識及身心理論為當今學界之顯學

Page 3: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什麼是心?心是什麼?

 心  mind

腦 /brain  

心臟 /heart

認知 /cognition

感覺 /sensation

良知 conscience

靈魂 soul

Page 4: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痛」是什麼在痛? 「用心」在用啥? 「心亂如麻」是什麼亂如麻? 相關例示: 恆心、信心、耐心、操心、憂心、擔心、心情、心力、心得、心聲、心地、心願、心疼、心虛、心寒、心安、心慌… ...

Page 5: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該如何被研究?

Page 6: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思想面對現代世界的兩個省思

一、依現今的知識,對佛教經驗作嚴格的檢視(以哲學論證的手法來檢視佛學觀點。)

二、也依佛教之經驗,對現今的知識作嚴格的檢視。

佛教的心理學 ──> 佛教說出了心理學                                                     (心理實相)

Page 7: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達賴喇嘛名言:「如果科學所證明的事實與佛教的理解相衝突,佛教必須隨著作改變。我們應該永遠接受與事實相符的論點。」

達賴喇嘛與科學家、哲學家的對談盛況,可參見: http://www.mindandlife.org/

Page 8: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意識的歧路:達賴喇嘛與六位腦科學家的對話》,台北:立緒文化, 2002年

Page 9: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與夢的解析:達賴喇嘛給西方科學的解答》

《答案:與達賴喇嘛心靈對話》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情緒療癒: 21世紀的醫療挑戰》 《慈悲:與八位精神治療、心理輔導界頂尖人士的對談》

《相對世界的美麗:達賴喇嘛的科學智慧》

Page 10: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靜坐醒腦 - 風靡全球

Page 11: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禪與腦:禪定與意識之理解》 James H. Austin醫師探討佛教禪修經驗與大腦間的關聯。

Page 12: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禪修 走向世界

以「禪」為中心,與西方心理學科結合所作之實務性的心理分析,如禪學家鈴木大拙與心理學家佛洛姆( Erich Fromm)已作過此一嘗試,可見《禪與心理分析》。

結合禪修和醫療的正念減壓法 (MBS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在世界蔓延開…

Page 13: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MBSR 正念減壓課程 最新一季正念減壓 (MBSR)完整課程開始接受報名 ~~ 正念減壓法 (MBS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是 1979年美國卡巴金博士 (Jon Kabat-Zinn, Ph.D.)於麻州大學醫學院所創設之療程,結合西方醫學 /心理學研究與東方禪修傳統,三十多年來西方學界與醫界已發表數以千計的研究文獻,證實其為一套 有效的團體訓練課程。迄今北美已有包括史丹福大學附設醫院在內三百多家醫院及機構開設此MBSR,對象包括一般民眾、企業主、音樂家、運動員等,成效卓 越,深受肯定。

台灣部分自 2011年由陳德中心理師首度引進台灣醫療體系後,歷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台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等多次中文MBSR授課梯次,效果相 當顯著、廣受參加學員好評及醫師肯定,現應要求再度開課。正念課程教您在生命不同際遇中,均可掌握自己、找到力量和智慧,讓您活得更自信、更喜悅。

Page 14: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適合對象: 一、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之專業經理人、上班族群、以及研究生等 二、一般社會大眾,特別是希望改善緊張、焦慮、失眠、長期疲勞或疼痛等困擾者

三、希望改善生活現狀之退休人士 四、有興趣之醫護、心理、社工、教育、人資等專業工作者 報名資格:有意願改善身心現況,並願花時間參與全部八週課程及完成家庭作業者   (將以參加意願及報名繳費順序作為錄取標準)

課程時間: 2013/5/22~  7/17 每週三晚上  6:50~9:20 外加  6/29(週六 )上午 10:00~下午 5:00 一日整日練習 (本完整課程為期八週,每週 2.5小時, 5/22為課程概論說明, 5/29起為連續八週完整課程,加上 6/29一日整日練習,共十次 27小時)

課程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10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南棟二樓團體室 收費標準:新台幣 $5600元(內已含學費及教材光碟等所有費用)      (備註: a) 5/5前完成報名繳費者享九折優待 ($5040元 )

                                   

Page 15: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意識理論是佛教的優勢與強項

初期佛教的《四部阿含》或《五尼柯耶》之思想,強調觀照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無常、苦、空、無我而得解脫,到阿毘達摩中對於身、心細緻的解析,以及大乘瑜伽行派的唯識理論,乃至後期佛教(如禪宗)的心性論及如來藏思想,再再都與身心或心識問題相關。

Page 16: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意識理論是佛教的優勢與強項

以「識」為例,由於「識」的貪喜攀緣,使得不斷地生死輪迴;意即,凡夫因無明覆、愛緣繫而得此識身,以「識」為首而構成生死流轉的開端。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見真實而得解脫」)

Page 17: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身心理論的哲學反思

佛教是否是身心二元論( mind-body dualism)?

《阿含經》說:「身苦患,心不苦患」,佛典也常以名 (nāma)和色 (rūpa),代表有情整體,而接近於身心之二分。

Page 18: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身心」之二分=「靈肉」之二分?

佛教之「無我」 (anātman)說以及對「靈魂」( ātman)之觀點

Page 19: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實體二元論(SUBSTANCE DUALISM)

心與物為兩個獨立存在之實體,心是一種有別物理實體 (physical substance)的實體(substance)。 

此派的代表思想家為笛卡兒( Rene Descartes),笛卡兒的主張稱為心物二元論( mind-body dualism),該二元論將有限存在的事物劃分為兩類:心( res cogitans)與物( res extensa)。

Page 20: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笛卡兒的劇場:                           腦內松果腺為身心交界                       圖

佛教如何回應呢 ?

Page 21: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一、身心二分在佛教中僅是暫時性的區別

佛教身心二分僅是語言層次的暫時區分,涉及到「假名」、「俗諦」等義理的理解;在此語言方便的使用過程中,佛教對身心其他的表述方式,還包括「五蘊」、「六根」;另外,在《阿含經》也曾以識、名、色三束蘆之相依相待說明身心。

Page 22: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有情身心不同區分方式

Page 23: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假名”二元論

身心二分在佛教中並不是絕對的、固著的或實體性的,而具有語言表達使用的方便性特質,以助於理解「人」此一個體。也因此,有學者用「慣俗的(假名的)二元論」( conventional dualism)。

Page 24: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二、佛教對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一)否定笛卡兒式的二元論以及無身的心( disembodied mind )

Gilbert Ryle「範疇錯置」( category-mistake),佛教《彌蘭王問經》中,佛陀論證「無我」 (non-self/anātman),也用了相似的論點。(「馬車」之例)

Page 25: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二、佛教對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二)否定物理一元論以及無心的身( mindless body )

佛教如何回應唯物論( materialism)或物理主義( physicalism)?心腦同一論( mind-brain identity theory)

Page 26: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二、佛教對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Page 27: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二、佛教對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笛卡兒的身心觀點承認獨立的靈魂實體存在,容易形成「常見」;相對的,唯物論認為心腦、身心或心物乃是等同的,則又易產生「斷見」,而認定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也不存在。

Page 28: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三、業力之心:為什麼佛教視「心」不僅僅是身或腦?

(一)心識和業力之關聯 《中阿含經》說:「我施設意業為最重也。」 「經中佛說:心為法本,心尊心導,心念善惡,即言即行,故知意業為重。」《成實論》                

《成實論》:「問曰:何故名為業道?答曰:意即是業,於此中行故名業道。」

《中論》:「大聖說二業,思與從思生;是業別相中,種種分別說。佛所說思者,所謂意業是;所從思生者,即是身口業。」

Page 29: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三、業力之心:為什麼佛教視「心」不僅僅是身或腦?

(二)心的修煉以達滅苦之境 身心以及業力間的關係,或可借用「藉假修真」或「以身載道」等詞彙略作比擬。(藉「畫」表「美」,「不即不離」)

Page 30: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三、業力之心:為什麼佛教視「心」不僅僅是身或腦?

Page 31: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心意識所扮演的中介功能

Page 32: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結論

一、佛教對身心二分只時暫時性的區分,不代表其一定支持二元論,特別是笛卡兒式二元論。

二、佛教對身心問題所持為一「中道」立場,既不接受靈肉二分的二元論、也不贊成心腦同一的一元論。

Page 33: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結論

三、佛教探究心意識問題,主要是道德和價值問題的關懷;把心意識活動緊密關聯到「業」的造作,以及輪迴流轉和涅槃解脫的問題。如此,可視心意識為聯結物理世界和價值世界的一個中介。如此,佛教此觀點和目前主流學界頗不相同,值得吾人之重視,以助於完整掌握身心暨心意識問題的全貌。

Page 34: 佛教力行學院 – 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