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欣 赏

110
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 法 一。 法法法法 法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Upload: tasha-adams

Post on 02-Jan-2016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书法, 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 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书法 源于汉字,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 汉字的产生,也就 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 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书 法欣 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书法, 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书法源于汉字,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 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Page 2: 书 法欣 赏

  书法美是造型美和书写美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写意艺术传统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古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韩愈曾这样地评价过张旭的书法 :"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 。可见书法艺术表现空间的博大精深。 

Page 3: 书 法欣 赏
Page 4: 书 法欣 赏

Page 5: 书 法欣 赏

钟鼎文(金文)

Page 6: 书 法欣 赏

青銅器上拓下的文字

Page 7: 书 法欣 赏

泽 长

Page 8: 书 法欣 赏

诏版上的小篆

Page 9: 书 法欣 赏

Page 10: 书 法欣 赏

Page 11: 书 法欣 赏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Page 12: 书 法欣 赏

中国特有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书画艺术中国特有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书画艺术

Page 13: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是在一定空间展示运动的徒手线条的时间艺术

中国书法是在一定空间展示运动的徒手线条的时间艺术

凝固的音乐

Page 14: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史概述中国书法史概述汉字的产生汉字的产生

实物记事

结绳记事

图画记事符号

记数

象形符号记写

音节

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系统

Page 15: 书 法欣 赏

汉字形 体的演 变过程

草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

Page 16: 书 法欣 赏

甲骨

小 篆

六国古

楷 书

古 文 字 今 文 字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西

汉東汉 魏晉

以后

Page 17: 书 法欣 赏

甲 骨 文 迄今发现的最早已成

系统的文字 主要通行于殷商时代 用刀刻于龟甲、兽骨

上 笔划纤细、字型像图

Page 18: 书 法欣 赏

金 文 指商、周时代铸刻在

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

叫金文,又叫钟鼎文 因采用铸刻技术,字

型比甲骨文宽、粗

Page 19: 书 法欣 赏

篆书篆是字 体加長、引長的意思

Page 20: 书 法欣 赏

篆书 --- 有大篆、小篆 两种

大篆 --- 又称『籀文』

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

笔划圆匀,结构繁复

Page 21: 书 法欣 赏

篆书 --- 有大篆、小篆 两种

小篆 --- 又称『秦篆』

秦国统一天下后通行的文字

笔划圆匀,粗细一致,结构比大篆简单

Page 22: 书 法欣 赏

隶 书

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

一种字体

发展至汉代,才被却认

为正式字体

隶书摆脱了图画幸而成

为纯粹的符号,为近两

千年来的方块汉字奠定

基础

Page 23: 书 法欣 赏

隶书与小篆的比 较

由圆转绵长的线条演变为平直方折的笔划 字形从竖长方形变为扁长方形 字体结构从繁复变为简省 带有图画性的象形特征大多消失

Page 24: 书 法欣 赏

楷 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 萌芽于汉、魏之际,至

南北朝时成了主要的字体

字形正方或长方,笔划平直、结构方正

流传至今,成为现代汉字的通用字体

Page 25: 书 法欣 赏

草 书

为书写便捷而产生

的一种笔画相连的

字体

有今草、狂草、章

草之分

Page 26: 书 法欣 赏

草书—章草 汉代的草书叫章草 章草命名之说法 1 字体构造彰明 2 认为适用于写奏章 3 汉章帝的爱好 4 因史游 用于写急就章 横画挑法减少,有的笔划连

成一笔,但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

Page 27: 书 法欣 赏

草书—今草

由章草演变而来 笔划更简省,书写更

方便 每一字笔划相连多 字与字也常游丝相连

Page 28: 书 法欣 赏

草书—狂草

草书中最为放纵的

一种

唐代张旭、怀素是

著名的狂草书法家

Page 29: 书 法欣 赏

行 书 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的一种字体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是名闻千古的行书杰作

Page 30: 书 法欣 赏

字体比较—楷书、行书、草书

楷书—如人的端坐

印相心我

Page 31: 书 法欣 赏

字体比较—楷书、行书、草书

行书—如人的行走

Page 32: 书 法欣 赏

字体比较—楷书、行书、草书

草书—如人的跑步

Page 33: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

嶧山刻石

(释文)

皇帝立国維初

在者

嗣世称王

字体:小篆

Page 34: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

东汉漢曹全碑

(釋文)

等恤民之

高年抚育

家钱糶米

字体:隶书

Page 35: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

黃庭坚黃州寒食诗跋

(释文)

東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悲太白有未

楚此书兼颜魯

公杨少师李西

台 字体:行书

Page 36: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

王羲之十七帖

(释文)

天鼠膏治耳聋有验

不有验者乃

是要药

朱楚人今所

在往得

字体:草书

Page 37: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

字体:楷书

Page 38: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字体:

字体:

隶书

草书

印相心我 ( 文释 )

Page 39: 书 法欣 赏

书法欣赏与字体辨认

字体:

字体:

字体:

行书

小篆

楷书

Page 40: 书 法欣 赏
Page 41: 书 法欣 赏

石门颂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为《杨孟文颂》。隶书,东汉建和二年刻。 此颂结字大小不一,洒落自然,纵横劲拔,字里行间颇饶趣味。 

Page 42: 书 法欣 赏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或《孔龢碑》。清方朔跋此碑云 : “ 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 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 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何绍基跋云 : “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Page 43: 书 法欣 赏

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为《韩敕碑》。郭宗昌评此碑云 : “ 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神助,弗由人造,所谓 流星电转、纤踰植发 ,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 意皆可髣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接也。”

Page 44: 书 法欣 赏

孔宙碑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清杨守敬跋此碑云 : “ 波擎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颂》之开合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极其妙,未易轩轾也。碑阴亦淳厚。” 

Page 45: 书 法欣 赏

史晨碑 史晨碑有二碑,并刻于一石,都汉建宁二年立。碑正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为《史晨前碑》,碑阴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俗称为《史晨后碑》。清万经评此碑云 : “ 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凌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敕》之右。” 

Page 46: 书 法欣 赏

西狭颂

西狭颂亦称《李翕颂》,清杨守敬评此碑云 : “ 方整雄伟。”

Page 47: 书 法欣 赏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清万经评此碑云 : “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Page 48: 书 法欣 赏

张迁碑张迁碑亦称《张迁表》,清方朔评此碑云 : “雄浑朴茂。” 

Page 49: 书 法欣 赏

 文徵明  文征明的隶书,在结体

上极为平正,这是因为自唐朝以降,隶书笔法渐渐失传之故,由此可看出在清朝复兴篆隶风气之前,隶书的 风格。

Page 50: 书 法欣 赏

邓石如 四 体帖之一邓石如的四体帖中,波砾发露,刚劲浑厚,可以称得上是其代表之作品。

Page 51: 书 法欣 赏

何绍基隶书联

讲道毓德立诚垂范,研书赏理敷文奏怀。

Page 52: 书 法欣 赏

赵之谦 隶书 五言联 

赵之谦 融合北魏时期碑刻中,雄浑豪迈的精神与变化,将之融入隶书之中,使得其隶书 充满刚劲的姿态。

Page 53: 书 法欣 赏

晋朝

王羲之频有哀祸

字体:章草

明朝

文徵明 阿房宮

字体:行草

Page 54: 书 法欣 赏

唐太宗

温泉銘

字体:行书

宋高宗

字体:行书

Page 55: 书 法欣 赏

秦朝

石鼓文

字体:篆书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字体:楷书

Page 56: 书 法欣 赏
Page 57: 书 法欣 赏
Page 58: 书 法欣 赏
Page 59: 书 法欣 赏
Page 60: 书 法欣 赏
Page 61: 书 法欣 赏
Page 62: 书 法欣 赏
Page 63: 书 法欣 赏

     王羲之,字逸少   (307年一 365年 ) ,他曾做过右军将军的官,所以后世又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一门皆善书法。他从小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以后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楷书、行书、草书都取得极大的成就,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对后世影响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九年  ( 公元 353年 ) 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聚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醉意朦胧,当场铺开蚕茧纸,手执鼠须笔,一 气呵成写下了《兰亭序》。酒醒以后,他又重复写了好几本,但都没有原作好。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宇。笔力遒劲秀逸,结字章法浑然天成,完全是心手相得之作。全篇二十个  " 之 " 字, 七个  " 不 " 字各具特点而不雷同,可以看出行草书的特点,每个字都 须依上下字的笔 势而定,避免  " 状如算子 " , " 一字万同 " 。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名士的精神写照,骨气内敛,文采斐然,达到了行草书法的极致。

Page 64: 书 法欣 赏

王羲之兰̇亭序

Page 65: 书 法欣 赏

天下第一行书

Page 66: 书 法欣 赏
Page 67: 书 法欣 赏

王羲之:爽爽有一种风气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 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 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棨,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 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晋人的书法是这种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 当的艺术表现。

王羲之是尚韵时代孕育出的大家,他远离世俗去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而逐渐达到无滞于物,天人合一的境界,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他用闲瑕和从容来挥洒《兰亭》,笔迹轻盈妍美,格调清新高洁,形态静若秀女,穆若清风,行云流水,而顾盼生姿。

Page 68: 书 法欣 赏
Page 69: 书 法欣 赏
Page 70: 书 法欣 赏
Page 71: 书 法欣 赏

张旭草书使书法成为抒情的艺术张旭草书使书法成为抒情的艺术  张旭( 658 ? -724 )字伯高,吴郡(今苏州)人。自认师承先从二王,但其实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楷书曾有创新,但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草书作为抒情的手段的艺术精神。其以书法宣泄情感,达到心手两忘,使草书完全摆脱了实用的羁绊,成为了纯抒情的艺术。他的草书创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其后的怀素( 725-785 ),作为和尚,也以书法宣泄情感,但与张旭又不尽相同,其起伏变化不如张,而有着超尘脱俗,以书法为佛事而求解脱的意味。

  张旭( 658 ? -724 )字伯高,吴郡(今苏州)人。自认师承先从二王,但其实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楷书曾有创新,但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草书作为抒情的手段的艺术精神。其以书法宣泄情感,达到心手两忘,使草书完全摆脱了实用的羁绊,成为了纯抒情的艺术。他的草书创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其后的怀素( 725-785 ),作为和尚,也以书法宣泄情感,但与张旭又不尽相同,其起伏变化不如张,而有着超尘脱俗,以书法为佛事而求解脱的意味。

Page 72: 书 法欣 赏

張旭古̇詩四帖

Page 73: 书 法欣 赏
Page 74: 书 法欣 赏
Page 75: 书 法欣 赏

看张旭的草书作品,以静观之,如雕塑,结字物体大 气磅礴,浑厚雄强 ; 以动观之则如音乐,取势运笔,连绵跌宕,金声玉振。

Page 76: 书 法欣 赏

集古今楷书之大成的颜真卿集古今楷书之大成的颜真卿

  颜真卿( 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因曾被封为鲁郡公,世称为“颜 鲁公”。初学王,又曾转师褚遂良,更多汲取营养于北朝碑刻,终集古今楷书之大成,创造了影响百代的“颜体”。其风格大致是:点画浑厚饱满、转折多变、提按分明,字形显得端庄雄伟,章法茂密丰实。

  颜真卿( 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因曾被封为鲁郡公,世称为“颜 鲁公”。初学王,又曾转师褚遂良,更多汲取营养于北朝碑刻,终集古今楷书之大成,创造了影响百代的“颜体”。其风格大致是:点画浑厚饱满、转折多变、提按分明,字形显得端庄雄伟,章法茂密丰实。

Page 77: 书 法欣 赏

颜真卿

千福多宝塔碑

Page 78: 书 法欣 赏
Page 79: 书 法欣 赏

《祭侄稿》作为一篇祭文,作者书写时的心绪可想而知,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时时可见。 正因为 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祭侄稿》辉耀千古的 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 “天下第二行书”。

Page 80: 书 法欣 赏

唐人尚法:法度森严,筋骨强健, 端庄凝整,雄秀劲媚。 

颜真卿是唐楷的集大成者,尽管王羲之自唐以降被尊称为 "  书圣 "  ,颜真卿却以天 纵的格力变古法,立新法,改变二王柔媚的习气,以雄强之风取而代之,成为一代楷则。在唐代,艺术与精神相通最为典型的书家就是颜真卿,被誉为 " 颜真卿现象 ".他抗敌卫国,大义凛然的气质为历代所敬仰。他那坚挺的主导性格和刚毅的生命气质,影响着他对笔法、字体和 风格的审美选择,而且具备 "  正面全向 " 着刚正不 屈的伦理人格。由此可断言,他那刚健雄浑、大气磅礴的独创审美风格,同他的气质、性格和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Page 81: 书 法欣 赏

欧阳询( 557-641 ),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后人评之为“ 唐人楷法第一”。创造了“欧体”,其风格笔划瘦硬端直,字形平稳清秀,结体疏朗。

柳公权( 778-865 )字诚恳,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二王,取法欧最多,“柳体”与欧同属瘦硬端直疏朗一类,但转折犹为顿挫有力。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世称“颜 筋柳骨”。

Page 82: 书 法欣 赏
Page 83: 书 法欣 赏
Page 84: 书 法欣 赏
Page 85: 书 法欣 赏

  宋代书法 产生了著名的宋四家,以 苏轼为首,黄庭坚、米芾、蔡襄推波助澜,形成追求意趣的宋代文人书法。  

  苏轼 (1037 一 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他能书善画, 说自己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 。可见他重在 " 意趣 " 。他被贬黄州时遭遇困顿,满怀怨愤地写下《黄州寒食诗帖》,真可以说是笔随意转,跌宕起伏,高潮处可听见悲鸣之声。

Page 86: 书 法欣 赏

苏轼黄庭坚的“尚意”

苏轼黄庭坚的“尚意”

米芾的“尚法”和风格的创新

米芾的“尚法”和风格的创新

宋徽宗的“瘦金体”

宋徽宗的“瘦金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唯推求”——苏轼

黄山谷不计较点画是否合乎法度,而注重其中表现出的感情。

运笔迅疾自称“刷字”,中锋侧锋同用挥洒自如,笔画高低向背,跌宕变化,结字大小欹侧,通篇布局又呼应得体。

笔画极其细瘦疏硬,

似于刀刻,有明显的顿收。字体亦狭长,略向右上斜。

Page 87: 书 法欣 赏

《寒食帖》与王羲之 《兰亭序》、唐代 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Page 88: 书 法欣 赏
Page 89: 书 法欣 赏
Page 90: 书 法欣 赏
Page 91: 书 法欣 赏

书法艺术期待创新的阶段

书法艺术期待创新的阶段

从米芾的“

尚法”

以降,

宋代书法家们渐失去了创新的

锐气。“

尚法”

本身即已意味

着追求谨严的法度,这直接导

致了元代赵孟頫结体精工、用

笔柔媚、字只端秀,而意蕴浅

薄的,集古今楷书妍美之大成

的风格出现。

从米芾的“

尚法”

以降,

宋代书法家们渐失去了创新的

锐气。“

尚法”

本身即已意味

着追求谨严的法度,这直接导

致了元代赵孟頫结体精工、用

笔柔媚、字只端秀,而意蕴浅

薄的,集古今楷书妍美之大成

的风格出现。

赵孟頫

  ( 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其楷书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欧赵”。

赵孟頫

  ( 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其楷书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欧赵”。

Page 92: 书 法欣 赏
Page 93: 书 法欣 赏
Page 94: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欣赏要素 一、始于用笔 书法是线条艺术,毛笔是软毫,运转极具

变化,行笔如舞者旋飞舞池,轻重提按间,让线条飞动自如为上。

Page 95: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欣赏要素

二、基于结构 字由一笔一画到结成完整的字,无论笔画

多寡,总有基本原则,古人有谓:疏可容马、密不透风。结构要能稳当妥贴,再求险峻。

Page 96: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欣赏要素三、成于章法 章法是经营书法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的

要件 ,泼墨落纸,字里行间要能金生玉润,或跌宕、或攲侧、或低吟、或长啸‧‧‧它是书家个性 、气质 、胆识、修养、审美、情趣的总体表现 。

Page 97: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欣赏要素四、美于气韵 气韵 之美从风格方面看,有遒劲 、

雄 强,有婉丽、醇美,有拙朴、浑厚,有骨秀、飘逸、跌宕、潇散 …… . 以展 现书家的个性、气质 与艺术风格 。

Page 98: 书 法欣 赏

就汉字的历史而言分为三个层次

书写 书法 书道

Page 99: 书 法欣 赏

书写是第一层次

有文字就有书写,书写和文字同时产生,其目的为着记录语言。

Page 100: 书 法欣 赏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第二层次 在法度的范畴内,它是一种视觉艺术,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精神美、气质美。

Page 101: 书 法欣 赏

书道是汉字书写的最高层次

「道」是人生的根本真理,通过书法来悟道,寻求人格的锻炼和提升,它是一种静功,一种哲学。

Page 102: 书 法欣 赏

      深秋之际,寒气逼人。览汉简文字,观 寒字以美则而并省笔画, 甚为有趣也。以大篆笔法而为之,别有气象。 

Page 103: 书 法欣 赏

中国书法线条的基本特点 :一波三折“一波三折”,日常指事情发生中的曲折多端,这一

成语最早却源于 论书法,见于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中国书法的线条是在矛盾中运行的,任何一笔运行中都有无数“力”的折冲,中国书法线条的基本特点可以表达为“一波三折”:无垂不缩,无往不复 ,逆笔落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藏头蓄势,行中有留。。“一波三折”的美学意义在于自觉追求统一物的对立面在矛盾中转化,达到艺术上的深厚、隽永,回味无穷。 

Page 104: 书 法欣 赏

书画同源  贵在笔法 笔墨形式本身的审美趣味,抒情写意的宗旨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由的体 验,是书画艺术共同的三味之境。

书法在用笔方面有:点、线、面、皴、擦,以及方圆正侧、转折顿挫来表现 物象的结构,即和国画六法中的所谓「骨法用笔」相似。 在用墨方面则有:黑、白、干、湿、浓、淡等等来表现各种不 同的面对光的反射,从而体现 出物象的形体和 质感,大致和国画六法 中的所谓「应物象形和随类敷彩」相似。 

Page 105: 书 法欣 赏

赵无极,法籍华人画家,作品充满东方的 精神意象与神秘的象征意味。《无题》( 1985 年 ) :画面上流动的是大片的色块、 自由的笔 触与偶发般的肌理,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赵无极创作时自由放任的状态。 

Page 107: 书 法欣 赏

《 14.7.61/28.1.71 》赵无极1961-1971   油彩画布    200X160

画面色彩变幻无常,浮动于若隐若无的空间,似于无形的世界自在游走、抒情吟唱。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西方技 巧,来抒发飘逸玄远的东方心性已是得心应手,绘画中洋溢着神秘的东方气息,如行云流水,气韵十足。 

Page 108: 书 法欣 赏

书法为他造就了与西方画 家不同的基础  “我画油画时用笔的方式 得益于中国的毛笔字,我

的手指和手腕是自由灵活的,不像外国人那样握笔;而且我在画中力求自由的 空间关系,我的视点是像国画中那样移动的多视点,我绝不在画中运用定点透视。我希望在画中表现虚空、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表现一种气韵……我喜欢心手相应的那种自发效果。”                                                                ——赵无极

Page 109: 书 法欣 赏

   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揖一让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和思想内涵以及书者个性个化的情怀,儒家的“中庸” ,道家的“自然”,释家的“渐修” 在书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我们看一块石碑,一帧法帖,透过那石花斑剥,墨色依稀的笔画,首先先感悟到的是中华文化历史的浑厚气息。所以中华文化思想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Page 110: 书 法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