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3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2 第第 第第第第第

Upload: iris-jensen

Post on 02-Jan-2016

10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 2 课时 意识的作用.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普通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合作探究一. 国家体育场总设计师李兴刚. “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 它的构思恰恰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内部是借鉴古罗马竞技场的理念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便于比赛与观赛;外部一开始是为符合通风、透气、 采光的需要,找到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后来一步步按照它的 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 完成设计。. 材料体现了意识活动哪个特性?. ②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 2 课时 意识的作用

Page 2: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Page 3: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国家体育场

普通的鸟巢

①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Page 4: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国家体育场总设计师李兴刚

它的构思恰恰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内部是借鉴古罗马竞技场的理念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便于比赛与观赛;外部一开始是为符合通风、透气、 采光的需要,找到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后来一步步按照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完成设计。

“ 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

②②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Page 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Page 6: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③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注意:为什么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的无限发展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Page 7: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区别动物的本能

区别动物的适应性

Page 8: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典例 1 】 2011 年 1 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成绩和经验,全面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提出建议。这体现了 (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 .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解析 ]C 。广东省委全面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和广东经济社

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建议,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选 C 。

Page 9: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 .宋朝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他种竹又观竹。在他动笔作画之前,心中就有了轮廓。正如诗曰:“与可画竹时,胸中

有成竹”。“胸有成竹”说明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 .意识的产生可以离开客观存在D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没有选择的[ 答案 ]B[ 解析 ]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而种竹、观竹,体现了意识活动

的目的性;“在他动笔作画之前,心中就有了轮廓”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B 项符合题意。 A 项错在“正确反映”。 C 、D 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Page 10: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

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

出现的东西。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

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Page 11: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①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Page 12: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典例 2】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 )

A .意识决定物质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 ]D 。“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体现

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 A 项说法错误。 B 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可见 C 项说法错误。

Page 13: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 .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 199 枚金牌和总奖牌数 416 枚的好成绩,创历史新高。但某些具有夺冠实力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因思想压力过重,导致发挥失常,最终与奖牌无缘。这表明 ( )

A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C .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取得成功D .意识决定物质[ 答案 ]A[ 解析 ] 某些运动员因为思想压力过重,导致发挥失常,说

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 A 。 B 、C 、 D 三项表述错误。

Page 14: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 .含义 ( 是什么 )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

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

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注: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

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Page 1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 .必要性 ( 为什么 )

Page 16: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 .要求 ( 怎么办 )

(1)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

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Page 17: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区别

理论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

侧重点侧重于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即侧重于物质是本原的

侧重研究规律,即侧重于规律的客观性

对立面从主观出发 (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

①夸大主观能动性 ( 唯心主义 )②否定主观能动性 ( 形而上学 )

联系①都是方法论。②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Page 18: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Page 19: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Page 20: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Page 21: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内容

Page 22: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误区: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

得成功

注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取得

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想问题、办事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只有在尊重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有可

能取得成功。

Page 23: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典例 3 】 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1 年我国宏

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一方面,面临

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

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

)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这启示我们 (

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客观规律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C .要充分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

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Page 24: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解析 ]D 。本题以我国经济政策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理解、

分析问题能力。“一方面……另一方面”强调面对不同的经济

形势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选 D 。

A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 B 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项错在“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Page 2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 .基于破解珠三角面临的发展难题,适应珠三角发展阶段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借鉴国外绿道网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委计划以珠三角地区绿道网为依托,逐步构建全省互联互通的绿道网,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A[ 解析 ] 广东省政府基于本省实际情况,计划逐步构建全省

互联互通的绿道网,体现了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选 A 。

Page 26: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 .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这次航天壮举,我国科学

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

和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

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 .①②

C .②③

B .③④

D .①④

Page 27: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答案 ]D

[ 解析 ]“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方案”,

这句话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①入选。在这

一准备下,我国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的壮举,体现了我国科

技人员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故④入选。②是错误的,意识不

能独立于物质之外。③是错误的,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改造世

界具有促进作用。

Page 28: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 . (2011 年江西模拟 )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

生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比

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

)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这段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Page 29: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答案 ]B

[ 解析 ] 罗默和比尔·盖茨的话,都强调了创新能带来巨大经

济利益,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意识的作用。创新之所以能够

产生裂变效应,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关键在于把这一创意通

过实践,变成物质的形式或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进而形

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乃至产业链,可见 B 项正确。 A 、 C 两项与

题意无关。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 D 项说法错误。

Page 30: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 .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 .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起正确的指导作用C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 .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 答案 ]A

阅读后面的“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故选 A 。

[ 解析 ] 本题表面看似复杂,其实题干“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告诉了我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本不用

Page 31: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4 .高三的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有的同学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譬如,当自己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属于很有修养的人,也许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此以往地进行心理暗示,真的会成为很有修养的人。

这启示我们 ( )A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人生B .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C .意识决定物质D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答案 ]B

[ 解析 ] 材料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故 B 项正确。

Page 32: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5 . (2011 年福建厦门模拟 )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小,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

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这个要求是 ( )

B .世界的统一性D .一切从实用出发

A .世界的多样性C .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C

[ 解析 ]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应选 C 。

Page 33: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调节 控制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科学态度

唯意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