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二: 中古教會

38
1 單單單 單單單單 單單單Gregory, 590-604, 單單單單單單單 1517 單單單單Martin Luther

Upload: garrison-munoz

Post on 03-Jan-2016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至 1517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單元二: 中古教會. 第六世紀未 東方的希臘教會,傳承使徒的道統,帝國的東方,「正統教會 Orthodox Church 」 西方的拉丁教會,強調教會的普世性、大公性,「大公教會 Catholic Church 」 西羅馬帝國覆亡,取而代之是入侵者所建立的王國,這些王國都不甚穩定,羅馬主教成了意大利中部大部份地區的真正統治者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

至 1517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Page 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第六世紀未

東方的希臘教會,傳承使徒的道統,帝國的東方,「正統教會 Orthodox Church 」

西方的拉丁教會,強調教會的普世性、大公性,「大公教會 Catholic Church 」

西羅馬帝國覆亡,取而代之是入侵者所建立的王國,這些王國都不甚穩定,羅馬主教成了意大利中部大部份地區的真正統治者

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無甚關連,統治意大利以東直到土耳其,就是歷史上的拜占庭帝國( Byzantine, 6C-15C )。終亡於回教的奥圖曼帝國。正統教會傳到俄羅斯( Russia )

Page 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

的主教) 非常卓越的羅馬主教 為皇帝服務的公職,至修士,至教宗 具有教宗與神學家背景 集學者、談判者、管理者、靈修輔導

者角色於一身 聲稱他對“基督教世界”擁有‘普世

’管轄權 非常強調羅馬主教高於其他主教 造成與東正教分裂的始作俑者 西羅馬帝國疲弱,羅馬教會成為維繫歐洲的主要力量 成為地方官拉攏的對象 中古社會出現「政教合一」現象

Page 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

教會內部改革 推崇苦修主義、淨化領導層 接納聖本篤修道運動為西方教會的修道院

制度 他本人是非常克苦修道的人 提倡敬拜聖徒,自我犧牲的神贖禮,遵守

禁食節期等傳統天主教信念 留給大公教會:強調聖徒與遺物崇拜、魔鬼研究、苦修德性、教宗職位、教會權威、教階組織

Page 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

教會對外工作 慈惠及宣教計劃 培植西歐日耳曼諸王國君主 派一隊修士前往不列顛島的肯特王國 宣教事工,西至英倫,東至東歐,北面至挪威、瑞典

使英國的異教徒和歐洲的阿里烏主義的野蠻部落,改信大公基督教

Page 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

神學思想: 承傳奧古斯丁神恩獨作論又滲入帕拉糾的神人合作論,亦所謂半帕拉糾主義像奧古斯丁強調神至高無上的主權、恩典與貶低有罪人類

的自我表現像帕拉糾努力虔誠地自我犧牲,不可把恩典看為理所當然安慰受傷者,鞭打安逸者即使全能的神自已安排好預定論,使人可以進入永恆的國

度,但蒙揀選者仍要靠自己的努力才得成行禱告、補贖、彌撒、代求、善行,都是人類努力與神接觸

的方式 人的意志和努力與恩典合作,就可以使這人得蒙保守直到

終點,進入永恆的國度

Page 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貴格利( Gregory, 590-604, 羅馬教會的主教) 神學思想:

基督並沒有為了我們把一切工作都完成。他透過十架拯救所有人類,但他留下那些努力作成得救的功夫及與他一同掌權的人,必須與他同釘十架

同釘十架—極度懊悔,自我犧牲的補贖行為,全面合理地自我棄絕妨礙靈性的肉體娛樂,積極地參加教會的禮儀敬拜,以及愛心的行動,確信神的揀選並逃避煉獄的痛苦

肉體的娛樂,即使不是犯罪,也是一種罪的誘惑婚姻裏的性行為,若不是為了生育,也是一種罪。即使為

了生育,如果包括慾望與肉體娛樂在內,仍然含有罪惡感 大貴格利的救恩神學把大多數中世紀的基督徒對救恩的任何確據與安全感都徹底破壞

SCHo
补赎 bǔshúSATISFACTION参阅: 99本罪 325皈依 455救恩 247和好圣事 (一)概念说明:补赎satisfac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包含两部份:satis足够、满全,及facere作。补赎的基本意思是满足一些因某些行为而产生的合理的要求:1)广义而言,凡一切为赔补所犯的罪过或错误而做的事工总称为补赎。传统神学把因罪而赔补天主所做的善工或满全天主正义的要求称为「补赎」,因此,凡补赎藉其内在价值能完全弥补罪过的严重性且符合正义的要求,皆称为义理补赎;而无法弥补此严重性,又因对方(如天主)的宽恕而蒙接纳的补赎,则称为情谊补赎。2)狭义而言,传统神学的补赎是在告解圣事内(参 247),给予忏悔者的赔补善行。
SCHo
炼狱 liànyùPURGATORY参阅: 90末世论 154死亡 25大赦 659审判 142有始无终之境(一)概念说明:炼狱purgatory一词来自拉丁文动词purgare,有精炼之意。在教会的传统中,炼狱是指人死后的精炼的过程,是将人身上的罪污加以净化,是一种人经过死亡而达到圆满的境界(天堂)过程中被净炼的体验。在非基督宗教中,也用了许多拟人化的说法来表达炼狱的思想,如轮回或灵魂在阴府中的情况等。(二)圣经:圣经中并未清楚地论到炼狱,只有旧约晚期犹太宗教才采用了阴府的概念。耶稣时代则将阴府现为赏报之处,所以炼狱不但含有阴府的概念,也和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有关,此外,在阴府之后又有死人复活事件:旧约只有一处好似提到炼狱(加下十二40~45),里面记载犹大为死者献赎罪祭,以帮助亡者和已亡的义人平等地站在雅威面前。但并不表示此处含有狭义的炼狱之意。新约中有三处像似提到了炼狱:1)玛十二32,干犯人子的,可能有机会被净化而得赦免。2)玛五25~26,教父们认为此处有炼狱意味,但现今的释经学却将此处用于地狱之说。3)格前三10~15,此处上下文中都不提到炼狱,只提到末日的审判,或基督来临时审判的庄严现象。这三处综合来说,形成了教父时代炼狱思想的一种来源。(三)炼狱观念简史:教父时代,因为面对神学和牧灵上所产生的问题而发挥了炼狱的思想:1)圣经中所强调的是救恩为改造人内在生活的过程;这救恩过程一方面将结束,但这结束并不一定在死亡中已完成。2)在牧灵工作上,救会自第二世纪起就开始为亡者代祷。3)从第三世纪时,教会在感恩礼中为亡者代祷。4)直到第六世纪,教会准许信友一生只有一次可以领受和好圣事并做补赎。但在和好圣事之后所犯的罪以及应做的补赎,既然此事在生前无法交清,只有在死后才得到完整的答案。其实,在第四世纪时的宗徒宪章中已含有相当清楚的炼狱道理,教会向爱人的天主祈求着,希望祂宽恕人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罪。
Page 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054 東西方教會正式決裂

事源當時羅馬教會派遣使者到君士坦丁堡卻備受冷落,即被冠予『藐視羅馬教會的最高領導人(教皇)』的罪名,揚言將君士坦丁堡主教逐出教會。君士坦丁堡主教即以「驅逐教皇出教會」來回應

Leo IX

Page 9: 單元二: 中古教會

9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思想:為什麼東西方教會決裂?

西羅馬帝國轉弱,東西羅馬帝國分裂 羅馬教會變成政治實體,出現政教合一 羅馬教會以普世教會自居,聲稱擁有普世基督教

會的統治權 羅馬教會單方修改《尼西亞信經》 互不承認教會領導人

Leo IX

Page 1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會也出現素質下滑 「圖像之爭」:一些與殉道者之類的偉大信

徒相關的紀念性物品,如畫像、遺物等 認為對信仰有幫助,因而珍視,供奉 有人珍惜,有人認為拜偶像 整個事件從 8C初至 9C 中葉,才在容許圖像存在的結論下結束

Page 1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修道主義

傳統追塑至猶太教愛色尼派 (Essene) 大量出現,堅守單純的信仰生活 承擔教育任務,保衛了歐洲文明 從事耕作 避免涉及教會內權力鬥爭 追求個人修道理想,同時胸懷教會改革 最著名有本篤派 Order of St. Benedict(529) 維持了西方社會宗教生活的道德、學術和信仰風貌

St. Benedict Medal

Page 1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修道主義

英國和歐洲的修道主義以本篤派為主流 興起於愛爾蘭 6C 貴族把年幼子女“奉獻”給修道院作修士 修士的體力勞動減少,為禮儀文化活動取代 擁有大量藏書、古代文學抄寫 修道院與貴族社羣出現密切關係 得到土地餽贈,因而在經濟和政治地位 修士再不是逃離社會過簡樸生活的人,而是有社會一定功能的宗

教組織

Page 1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修道主義

修士的義務是不斷的讚美與祈禱,為全人類禱告 無止境的與邪惡爭戰,代人補贖和代求,增加人得救的機會,精神方面的武士

《 11 世紀後期,出現教會革新和新的修道會。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包括 1097年在法國創立的熙篤會、奧斯定會, 13 世紀的托缽僧團體方濟各會和道明會等。他們主張過苦修生活,強調靜默禱告,教堂簡陋,沒有私人財產。瘟疫橫行時期,還興建醫院醫治和照顧病人。》 維基百科

Page 1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4

Page 1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5

Page 1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7C外族入侵

維京人與回教徒 維京人

Norman (北方人) Normandy, France 入侵英倫與西歐沿岸地區 相互文化影響

Page 1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回教徒 北非、小亞細亞甚至西班牙 以色列、埃及 回教徒採用政教合一 原先信奉基督教的人被迫改信回教 歐洲基督徒往耶路撤冷朝聖之路受阻 拜占庭帝國備受威脅

Page 1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回教‧伊斯蘭教‧清真教 Islam 意「順從真主」和「獲得平安」 Moslem 意「服從者」

Wikipedia: 伊斯蘭教(阿拉伯語: �م َال �ْس� ِإ , islām),

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 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

Page 19: 單元二: 中古教會

19

Page 2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源起 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氏族社會由

部落到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時期。 因氏族制解體而形成的貧富分化和

對立,各部落間長期的仇殺,波斯和拜占廷帝國為爭奪東西商路的激烈衝突,激發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使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前提漸趨成熟。

Page 2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源起

同時,因部落宗教的崩潰,猶太教、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使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觀念的人轉而探求真正的民族信仰。

伊斯蘭教的興起,正是這些社會經濟變動和政治統一要求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Page 2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2

單元二: 中古教會基本信仰是: 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實的主宰; 信仰吉卜利勒為首的眾天使; 信仰《古蘭經》和以前的諸經典為天啟; 信仰眾先知和穆罕默德為封印先知; 信仰死者復活和審判、後世的獎懲。 有的還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宗教義務就是稱為信仰支柱的五功:

信仰作證(念清真言),謹守拜功(每日五次); 完納天課(法定施捨),封齋節慾(每年一月),朝覲天房(有條件者一生至少一次);

為主道而奮鬥,即聖戰,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義務。

Page 2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3

單元二: 中古教會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 三教都確認聖經舊約部份的真確性; 基督教相信耶穌為神的兒子,即舊約裡提及的彌賽亞,新約是上帝與人們重新訂立的約。猶太教對新約不給予承認,認為彌賽亞還未降臨。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為先知,與亞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持同樣地位,上帝每隔一段時間要挑選一位先知,並賜予經卷,

但穆罕默德為「封印至聖」,即上帝挑選的最後一位先知,伊斯蘭教相信聖經的神聖,但認為聖經的內容在歷史的進程中已被修改,各種聖經的不同處一律要以上帝最後賜予穆罕默德的古蘭經為準。

Page 2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4

單元二: 中古教會可蘭經 穆罕默德去世後不久,《古蘭經》被整理並規範。這部伊

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被視為真主的言語。經文強調的主旨是真主獨一。他超絕萬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義上以物配主,則是不可寬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導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脈還接近於他」。

僅次於《古蘭經》的經典是聖訓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認的聖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錄。收集聖訓的活動始於早期,至 9 世紀下半葉,隨着聖訓學的發展,出現六大聖訓集,被遜尼派奉為權威的聖訓實錄,與《古蘭經》同為教義、教法、社會倫理和學說思潮的經典依據。

Page 2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5

單元二: 中古教會可蘭經 對經、訓的理解差異,曾引起長期的教義爭論,並興起不同的學派或教派。唯理主義的穆爾太齊賴派一度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學派,但遭到正統派的反對。而後出現維護正統教義的艾什爾里學派、馬圖裡迪學派和塔哈維學派共同奠定遜尼派的教義學基礎。

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實際,伊斯蘭教對信徒順從真主而規定的宗教信仰和義務,樸實而易行。

Page 2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教皇權勢與政教之爭

11C 教皇權勢達至頂峰 中古早期,教皇自認是彼得的代表 中古後期,教皇自認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 如基督是萬有主宰,教皇權力自然高於地上所有政權 流傳《君士坦丁的封贈》,羅馬主教高於其他主教 君士坦丁把國土封贈與羅馬教會 羅馬教會擁有治理國土的權柄 15C發現《君士坦丁的封贈》竟是偽造文件!

Page 2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教皇權勢與政教之爭

民族主義興起,挑戰教皇權力,教會為什麼有權干涉政治?

但所有百姓都是「教會信徒」,因此教會和政府之間糾纏不清,磨擦日深

到馬丁路德推行宗教改革,許多王侯執意支持

Page 2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十字軍東征

1095首次十字軍東征 1270最後十字軍東征 歐洲基督徒號召解救聖地脫離異教 拜占庭帝國積弱,土耳其回教徒壓

制當地基督徒 往聖地朝聖的需要 回教勢力入侵歐洲 信仰為名,殺戮為實,竟由教會最

高領袖發起!

Page 29: 單元二: 中古教會

29

單元二: 中古教會 十字軍東征

短暫在耶路撤冷地區建立拉丁色彩的王國

烏合之眾 逃避家鄉債務 靠打仗為生 燒殺擄掠 加深基督教與回教之間的仇恨

Page 3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0

單元二: 中古教會 宗教迫害與異端裁判

異端一直困擾教會 12C 教會反應越發激烈 統治者與教區當局打壓淨化派和分裂派

異端裁判所1184 教宗路西三世設立主教裁判所

疑犯被定為異端,即須交世俗當局處置

Page 3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1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思想: 有什麼偏差和腐敗? 為什麼出現偏差和腐敗?

Page 3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2

單元二: 中古教會

教會作為信仰群體的特質逐漸模糊 加上文化倒退,信仰生活逐漸出現疆化和迷信色彩

神職人員執迷於鎖碎問題而忽略重大議題 「補罪」觀:在清楚顯出悔改的行為後,由神職

人員宣告其罪從此得到「補贖」 補罪的觀念很容易助長生活放縱 16C補罪概念衍生贖罪券,帶動了宗教改革浪潮

Page 3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3

單元二: 中古教會 什麼在侵蝕中古教會?

在無兵權下… 奢華揮霍… 財政依賴王候… 沒有反思教會的屬靈角色

反而… 聖職買賣 simony 在委任重要職位時,教庭與執政者妥協 價高者得 得位者盡快斂財,取得回報 聖職兼任,神職人員出缺

Page 3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4

單元二: 中古教會

經院學派抬頭

Page 3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5

單元二: 中古教會 經院學派抬頭

11C 枯木逢春又發芽 平信徒學者,未發誓修道,未受按立承接聖職 發展出經院哲學 信奉人類的理智是取得知識的途徑 運用方法論和哲學,証明基督教神學固有的理性

與一致性 非基督教哲學 <>神聖啟示間 的正確關係 信仰尋求理解 相對於神秘主義

Page 36: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6

單元二: 中古教會經院哲學學派偉大神學家

Anselm of CanterburyThomas Aquinas

他們辯證法、邏輯思維,

對羅馬天主教的信仰產生巨大影響

Page 3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7

單元二: 中古教會 經院學派抬頭

修道院辦的學校聚合成學術團體 12C促成著名大學的成立

Universite de Paris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e of Cambridge

醫學、法律、神學 啟動學術研究 相信所有真實的知識、學問都是從神而來 修道院保存了歐文化、基督宗教、學問

Page 3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38

單元二: 中古教會 人文主義

渡過混亂的西羅馬時期 文藝復興 - 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體 取代中世紀集體意識 懷勉古代文明:建築、古典學術、語言學 人文主義是一場致力研究古典時代的學術運

動 目標是提升當代寫作與說話能力(修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