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 爬 岩 石

31
組組 陸陸陸 陸陸陸 陸陸陸 陸陸陸 陸陸陸

Upload: herman-carter

Post on 03-Jan-2016

5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攀 爬 岩 石. 組員  陸姿靜 姜宜伶 莊惠茹 張書瑜 潘俊廷. 前言. 經過了工業時代的辛苦,人們開始漸漸地有了休閒的概念,不再只專注在工作上。現代的人亦開始注重起健康,也在追求新經驗和刺激。 而現今運動的項目和方式比起以往更加多元化,甚至更將它變成一種專門的技能或力與美的表現。 極富挑戰性和需要勇氣的攀岩,它是不少喜歡運動的人相當熱愛的一項活動,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卻是一般人較為陌生的。 只要有完好的觀念並且做好安全措施,相信攀岩將會是一個全家大小都可以一同玩樂的愉快活動。. 介紹.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攀 爬 岩 石

組員 陸姿靜 姜宜伶 莊惠茹 張書瑜 潘俊廷

攀爬岩石

Page 2: 攀 爬 岩 石

前言 經過了工業時代的辛苦,

人們開始漸漸地有了休閒的概念,不再只專注在工作上。現代的人亦開始注重起健康,也在追求新經驗和刺激。

而現今運動的項目和方式比起以往更加多元化,甚至更將它變成一種專門的技能或力與美的表現。

極富挑戰性和需要勇氣的攀岩,它是不少喜歡運動的人相當熱愛的一項活動,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卻是一般人較為陌生的。

只要有完好的觀念並且做好安全措施,相信攀岩將會是一個全家大小都可以一同玩樂的愉快活動。

Page 3: 攀 爬 岩 石

介紹

攀岩是一項考驗著體能和心理障礙的極限運動。一方面要承受著地心引力加諸在身上的負荷;另一方面也必須克服人類與生俱來對於高度的恐懼。但種種向極限挑戰的刺激,也正是這種運動的迷人之處。

Page 4: 攀 爬 岩 石

起源與發展

早期的攀岩是發源於登山運動,登山者為了征服歐洲阿爾卑斯的陡峭山峰而發展出攀爬的技術與保護安全的繩索系統。

七十年代初期開始,「運動攀登」在國際間興起,逐漸形成攀岩的主流。現代攀岩運動的蓬勃發展主要是來自兩項重要的突破:人工攀岩場的發明與攀岩比賽的推動。

攀岩比賽源於五十年代的蘇聯。

1989 年在英國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盃攀岩賽吸引了世界各地好手的激烈競爭,使其成為觀眾與媒體的目光焦點。

Page 5: 攀 爬 岩 石

起源與發展

攀岩運動發展至今,因技術及器械的進步與推廣攀岩運動的目的,運動攀登因安全、入門容易等因素,目前已成為攀岩界的主流攀登方式。

從早期攀岩一直發展到後期,部分的攀岩者漸漸離開高山岩場,而成為新興運動。

攀登者攀爬已有永久保護點的岩場,如人工與天然岩場。攀登者的目的不在只是登頂,還有挑戰更難的路線。

Page 6: 攀 爬 岩 石

攀岩技術

Page 7: 攀 爬 岩 石

• 一般登山性質指在登山過程中遇有無法繞越的困難地形時,以人的雙手、雙腳,綜合運用把手點、踏足點及維持身體平衡的技巧。

• 特定目的攀岩針對難度較高且具挑戰性的特定岩壁及地形,或專為攀岩而設的人工岩場。相對的此所需具備的裝備與技術較為複雜,須經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

Page 8: 攀 爬 岩 石

一般登山性質

Page 9: 攀 爬 岩 石

基本把手點 • 拉式把手

– 用手把握岩石的凸出或凹入的部位,而向下用力拉的把手,此種把手點通常使用在肩部以上位置。 拉式把手又叫救命把手,使用最多但也最容易因疏忽而發生脫落,因此使用前必須先行檢查其穩固性。

圖 2—164 拉式把手

Page 10: 攀 爬 岩 石

基本把手點

• 推式把手– 通常使用在腹部以上肩部以下的位置,使用時以手握岩石凸出或凹入部位,而向下用力推壓以支撐身體的把手。 使用時應將手掌置於可支撐身體且不易脫落的適當位置,常與拉式把手併用以求身體平衡。

圖 2—165 推式把手

Page 11: 攀 爬 岩 石

基本把手點• 磨擦把手

– 此種把手是利用手掌按於陡坡或岩石斜面,藉磨擦的阻力而產生短暫附著作用的把手。 此無駐留作用,最難使用且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容易迫使身體靠向岩石以求增加安全感,因此反而增加其不安全的因素。

圖 2—166 磨擦把手

Page 12: 攀 爬 岩 石

基本把手點• 擠住把手點

– 此種把手是利用岩石上縱橫的裂隙,使用時將手插入裂隙內,握手成拳擠緊於裂隙中產生駐留作用,當裂隙太大時,可將手臂插入裂隙,使手掌與手肘分向兩側撐緊以穩固身體。 使用此種把手時,裂隙大小要適宜,使用之前須檢查裂隙內有無蟲、蛇、鳥,以免因動物突然出現,而發生驚惶及咬傷導致危險。

圖 2—167 擠住把手

Page 13: 攀 爬 岩 石

應用把手點 • 挾緊把手

– 以姆指及其餘四指挾緊岩石凸出部,用力向下拉或推壓的把手。

• 橫向壓力把手– 向外係將兩手插入縱向的岩縫內,使兩手以反方向同時用力向外拉,而產生駐留作用。

– 向內用兩手抱住或壓住岩石的突出部,使兩手相對同時用力向內壓,以產生駐留作用。

圖 2—168 挾緊把手

向內橫向壓力 向外橫向壓力

圖 2—169 橫向壓力把手

Page 14: 攀 爬 岩 石

應用把手點

• 倒拉把手 – 以手掌反握岩石凸出部下方或凹入部的上方,向上用力倒拉的把手。 使用此種把手時,手腳用力的方向通常相反,並利用腳掌向下撐緊及雙手向上倒拉而產生駐留作用。

圖 2—170 倒拉把手

Page 15: 攀 爬 岩 石

應用把手點• 倒推把手

– 以手掌向上撐緊在岩石上的把手。 手與腳掌用力的方向相反,形成上下反向壓力而產生駐留作用。

圖 2—171倒推把手

Page 16: 攀 爬 岩 石

特地目的攀岩

Page 17: 攀 爬 岩 石

依地點分類 • 戶外攀登

在戶外的天然岩壁上攀登 • 室內攀登

在室內人工岩場攀登 • 抱石

在不利用繩索,在一定的高度下進行路線的攀登。

Page 18: 攀 爬 岩 石

依地點分類• 冰雪攀利用冰斧 (冰鎬 )、冰鎚、冰爪等冰攀工具在冰雪地上、結冰的瀑布或是冰牆上,使用冰攀工具攀登。

• 繩隊攀登因路線過長,需要多繩距的攀登,常為大岩壁攀登或是冰岩攀登。

Page 19: 攀 爬 岩 石

依攀登方式分類

• 傳統攀登攀登者沿路自行架設保護點,而目標為完攀。因沿路沒有永久保護點,所以通常為沿著裂隙攀爬。– 人工攀登使用人工工具攀爬,攀登過程中會藉助繩梯、固定點、岩釘…等。

– 徒手攀登攀爬時只靠身體的四肢抓踩天然的把手點或踏足點。

Page 20: 攀 爬 岩 石

依攀登方式分類

• 運動攀登攀爬路線已預先設置保護點,攀登者並不須要自行放置保護點。

• 抱石不利用繩索,而是使用抱石墊在安全的高度進行的攀登。注意抱石須與獨攀有所區別。

Page 21: 攀 爬 岩 石

依確保方法分類 • 先鋒攀登

在岩牆上的保護點尚未架設前,攀岩者沿路掛上快扣,再把繩子掛入快扣內作為確保。

• 上方確保事先將保護點架好在攀登路線的上方以懸掛繩索,攀爬者以該繩索作為保護進行攀登。

• 後繼者攀登為先鋒後攀登,沿路解開快扣或回收先鋒所留下的快扣前進

Page 22: 攀 爬 岩 石

所需裝備

• 攀岩鞋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合腳,為了讓腳能用腳尖在很小的點上施力。設計良好的岩鞋不但能幫助攀岩,也能保護腳。 (圖 1)

• 吊帶此設計用以分散衝擊力、人體舒適、安全為要點,可分為攀登用與多功能用兩種。 (圖 2)

     

         

 

圖1

圖2

Page 23: 攀 爬 岩 石

所需裝備• 確保器

安全確保使確保者用之來連接攀登繩,以增加摩擦力達到制動目的的方式來確保攀登者安全。 (圖 3)

• 快扣組 用來連接攀登繩與岩面上的確保點,確保點為岩楔或點。將快扣掛入確保點後,將繩子掛入快扣中,可保護確保者在意外墜落。 (圖 4)

 

圖 3

圖 4

Page 24: 攀 爬 岩 石

所需裝備 • 頭盔

保護頭部,防止小落石等東西及墜落時的意外撞擊。(圖 5)

• 主繩主要作用是當攀登者不管任何因素墜落時,保護攀登者用。 (圖 6)

 

圖5

圖 6

Page 25: 攀 爬 岩 石

所需裝備

• 確保鍊長度 140公分 + 兩個手動帶鎖大 D 。 (圖 7)

• 手動帶鎖大 D架設系統用。 (圖 8)

• 扁帶環 (圖9)三條 100公分 +三條 60公分

圖7

圖8

圖 9

Page 26: 攀 爬 岩 石

可攀岩地點 • 室內

– 台北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台北市萬華運動中心攀岩館、台北市文山運動中心攀岩館、台北市北投運動中心攀岩館、信義運動中心攀岩館 ( 主要是抱石場 )STONE 攀岩場 ( 高度 5.8M,佔地 100坪抱石場 )

– 新竹Climb風城攀岩館

– 高雄義大世界攀岩場

Page 27: 攀 爬 岩 石

可攀岩地點• 室外

– 台北內湖運動中心 ( 主要攀岩設備依附於建築物外牆,室內部份僅有抱石場 )、內湖運動公園 ( 主要是抱石場)、政治大學、樹林極限運動場、新店瑠公公園、 STONE 攀岩場 ( 高度 5.8M,佔地 100坪抱石場 )

– 新竹清華大學、中央大學

– 台南成功大學

– 高雄壽山國中攀岩場

Page 28: 攀 爬 岩 石

安全性現代的攀岩已非如一

般人想像中的危險,藉由繩索、吊帶、確保器、鉤環、固定點等組成的安全系統,以及同伴正確的確保操作下,運動攀登幾乎將過去傳統攀岩的風險完全濾除。攀爬者僅須專注於技巧的施展與體能的發揮,不必顧慮落石、墜落等危險。

Page 29: 攀 爬 岩 石

相關協會及組織

• 相關協會– 中華民國攀登協會– 中華民國攀岩協會 –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 組織– 台北市攀岩運動協會– 新竹縣體育會攀岩委員會

Page 31: 攀 爬 岩 石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