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88
第第第第第

Upload: edolie

Post on 12-Jan-2016

8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一节  - 内酰胺类 抗生素. 1 、 青霉素类抗生素 2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 、新型  -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母核: 6-APA.  - 内酰胺环. ( 一 ) 天然青霉素 【 来源 】 由 青霉菌 培养液提取 获得 , 含有 5 种 ( X 、 F 、 G 、 K 、双氢 F ), 其中 以 青霉素 G 性质较 稳定,作用最强, 低毒价廉, 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 首选药 。. 青霉素 G penicillin G. 青霉素 G. 【 理化性质 】 临床用其钠盐、钾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Page 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一节 - 内酰胺类抗生素

1 、青霉素类抗生素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 、新型 - 内酰胺类抗生素

Page 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一、青霉素类

- 内酰胺环

母核: 6-APA

Page 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一 ) 天然青霉素

【来源】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 5 种( X 、F 、 G 、 K 、双氢 F ),其中以青霉素 G 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首选药。

青霉素 G penicillin G

Page 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青霉素 G【理化性质】 临床用其钠盐、钾盐 水溶液很不稳定 , 不耐热 , 需现用现配,随时用完。 严禁在其水溶液中加入其

他任何药品!

Page 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作用 ]对 G+ 菌作用强,对 G- 菌作用弱,是繁殖期杀

菌药1. 抗菌谱:窄 对 G+ 球菌、 G+ 杆菌、 G- 球菌、螺旋体、放

线菌敏感,对 G- 杆菌不敏感,对立克次体无效。

Page 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Page 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金葡菌 白喉杆菌金葡菌 白喉杆菌

Page 1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放线菌 梅毒螺旋体放线菌 梅毒螺旋体

Page 1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内酰胺环 + 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PBPs ))→→抑制抑制转肽酶转肽酶(粘肽合成酶)活性(粘肽合成酶)活性→抑制粘→抑制粘肽合成→肽合成→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屏菌体失去渗透屏障 障 菌体外水 菌体外水 菌体内菌体内→菌体→菌体膨胀、变形膨胀、变形激活自溶酶激活自溶酶 裂解、死亡裂解、死亡

2. 抗菌机制

Page 1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Page 1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抗菌特点】

1 、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对已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

2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因细胞壁粘肽少,胞浆渗透压低)。

3 、对人和动物无毒性,对真菌无效。

Page 1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1 )产生水解酶 细菌产生‐内酰胺酶(青霉素酶)使‐内酰胺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 2 )改变 PBPs 结构改变或产生新的 PBPs 。( 3 )药物不能到达靶位 ‐内酰胺酶与抗生素迅

速结合,使药物不能达到靶位。

33 、耐药机制、耐药机制

Page 1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临床应用 ] 对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

1.G+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如大叶性肺炎、中耳炎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疖、痈、脓肿、败血症等

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宜与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合用。

Page 1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 G- 球菌:淋球菌:淋病;

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大剂量治疗有效,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常与 SD 合用。

3. G+ 杆菌引起的感染:

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气性坏疽,青霉素 G只对细菌有效,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

Page 1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 ]

1. 过敏反应: 发生率 0.7%-10%。 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发生率 0.004%-0.04%。

常在用药后数秒至 20 分钟内发生,而且发生愈早,死亡率愈高,其症状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循环衰竭。

Page 1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1)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2) 注射前必须做皮试, (反应阳性者禁用);(3)避免饥饿时注射,初次注射后观察 30 分钟;⑷注射用药液应现配现用,并随时用完;⑸用药前应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

:

Page 2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⑹抢救: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皮下或 im 0.1% AD 0.5~1.0ml ,严重者稀释后静注,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Page 2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局部症状加剧等现象。

3. 局部刺激: im 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

Page 2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二 ) 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 G 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

但抗菌谱窄,不耐酸,不耐酶,易过敏。故进行结构改造得到多种耐酸、耐酶、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

Page 2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3. 广谱青霉素 对 G+ 、 G-均有杀菌作用

氨苄西林:①对 G+ 不及青霉素 G ,肠球菌﹥青 G 对 G- 杆菌如伤寒、大肠、变形杆菌感染有效 ( 主要 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呼吸道感染 ) 。②耐酸不耐酶,可口服 (但不完全,仍需注射给药)③易透过血脑屏障: G- 杆菌→脑膜炎 +三代头孢④皮疹发生率高。

Page 2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特点:①耐酸力强,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 ②血药浓度高,易进入支气管分泌液,故对慢支较氨苄西林优。

Page 2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5. 主要用于 G- 菌的青霉素类美西林、匹美西林 主要用于 G- 性菌感染的治疗(如尿路感染),对某些肠球菌有较好作用。

4. 抗铜绿甲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 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哌拉西林等。特点:除对 G+ 、 G- 菌均有作用外,对铜绿甲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作用强 ;不耐酸不耐酶。

Page 2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是头孢菌素类是 7-7-氨基头孢烷酸氨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的衍生物

与青霉素 G比较:① 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 β内酰胺环,抗菌机制相同。繁殖期杀菌药 ② 优点: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

Page 2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一代:头孢氨苄(先锋Ⅳ)、头孢唑啉(先锋Ⅴ)、 头孢拉定(先锋Ⅵ)、头孢噻吩( I )、头孢噻啶(Ⅱ)。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他定、头孢曲松(菌必治)

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

Page 2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 (除肠球菌 ),革兰氏阳性杆菌 , 革兰氏阴性杆菌 (除绿脓杆菌 )均有效)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抗菌机制抗菌机制 :: 与青霉素相似与青霉素相似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抗青霉素的金葡菌及G主要用于抗青霉素的金葡菌及G -- 杆菌所致的呼吸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重道,泌尿道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感染。

Page 3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作用特点:

对 G+ 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对 G 一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

对酶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 G+ 菌、 G 一菌均有高效,对 β-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Page 3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临床应用 ]

第一代:主要用于 G+ 菌、耐青霉素 G金葡菌感染。常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无效。

第二代:可作为 G- 菌感染的首选药,常用头孢呋辛及头孢孟多。口服用头孢克洛。

Page 3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三代:口服用于 G- 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注射用于耐药的 G- 菌所致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且病情危重者如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等。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为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头孢曲松(治疗各种性病的首选药)

第四代:用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常用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Page 3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过敏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过敏 ,,但发生率低但发生率低

肾损害肾损害 ::肾小管变性坏死(第一代)肾小管变性坏死(第一代)

Page 3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药 物 抗 菌 谱 对 - 内酰胺酶稳定性

肾毒性 临床用途

第一代 ~ 噻吩、 ~ 唑

啉G+ 菌 部分稳定 较大

耐药金葡菌感染

第二代~ 呋辛、 ~ 孟多 ~ 克洛

G+ 菌、 G- 菌厌氧菌

稳定 低 G- 菌感染

第三代~ 噻肟、 ~ 他

定~ 曲松、 ~ 哌

G+ 菌、 G- 菌厌氧菌、绿脓

杆菌较高稳定 无

尿路感染严重感染

第四代~ 吡肟、 ~ 匹

罗 G- 杆菌 较高稳定 无

替代第三代用于 G- 菌感

Page 3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三、新型 -内酰胺类 抗生素

Page 3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一)碳青霉烯类:高效广谱耐酶代表药物: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可单用)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i.v. )+ =

无活性

肾脱氢肽酶抑制剂

等量混合增加亚胺培南在泌尿道

浓度

高效广谱耐酶

易被肾脱氢肽酶水解失活

用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

严重感染

Page 3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四)单环 - 内酰胺类:代表药:氨曲南、卡芦莫南窄谱,需氧 G-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强,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

(二)头霉素类:代表药物,头孢西丁 与二代头孢相似,广谱、耐酶,用于厌氧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三)氧头孢烯类:代表药: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与三代头孢相似,尤其对厌氧菌作用强,用于厌氧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

Page 3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四、 - 内酰胺酶抑制药

克拉维酸 (clavulanic acid) + 阿莫西林 → 奥格门汀; + 替卡西林 → 替门汀

舒巴坦 (sulbactam) +氨苄西林 → 优立新 他唑巴坦 +派拉西林→他唑星 主要用于耐药菌感染

Page 3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思 考 题1. 青霉素 G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2.‐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

3. 头孢菌素的优点,比较每类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

Page 4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Page 4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一、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麦迪霉素

吉他霉素 (kitasamycin) 交沙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乙酰麦迪霉素

Page 4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大环内酯类

OH

O

O

O

O

CH3CH3

CH3

OH

O

CH3

CH3

OH

OCH3

CH3OH

OCH3

H5C2

O

N

CH3

CH3CH3

OR

CH3

红霉素结构式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以 12 ~ 18 元环骨架的大环内酯为母体,通过羟基,以苷键和 1 ~ 3 个分子的糖或二甲氨基糖相联结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抗生物质。

Page 4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红霉素 (erythromycin) 碱性化合物

[ 体内过程 ] 不耐酸、口服需用肠溶片及酯类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 难通过血脑屏障 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

红霉素是由红色链丝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 1952年发现, 1953年首次上市。

Page 4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作用 ] 1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似略广,属窄谱抗生素 2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结合,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快速抑菌剂) 3 、耐药性:靶位结构的改变,细菌合成甲基化

酶, 50S亚基甲基化;产生灭活酶;增强外排机制

Page 4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 ,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

治疗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白喉带菌者、弯曲杆菌肺炎或肠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首选药。

Page 4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性 :po 胃肠道反应 ;ivgtt<0.1%,缓慢滴注,否则引起血栓性

静脉炎;2 、肝损害:酯化红霉素更易引起;3 、少数出现过敏反应

Page 4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严迪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 诺邦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舒美特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Page 4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特点 抗菌谱较广 抗菌作用明显增强 口服吸收好,耐酸、血药浓度高

体内 t1/2延长,均属长效制剂

有良好的抗菌后效应

Page 4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临床用于敏感菌致呼吸道、软组织、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感染,可替代 - 内酰胺类和红霉素进行治疗。

不良反应少

临床应用

Page 5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分布广泛 , 特别是骨组织浓度高

克林霉素 clindymycin

林可霉素 lincomycin

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抗菌作用更强

[ 药动学 ]

Page 5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 1 )有效: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大多数金葡菌、大多数厌氧菌、衣原体。

( 2 )无效: G- 杆菌、肺炎支原体。

[ 抗菌谱 ]

Page 5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而抑制 蛋白质合成 克林霉素 红霉素 氯霉素

作用靶位完全相同,不宜同时使用,竞争同一部位 呈拮抗作用。

细菌对三种药物有交叉耐药性。

[ 作用机制 ]

Page 5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盆腔感染。需、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 敏感的 G+引发的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胆道等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慢性骨髓炎• 厌氧菌感染。 

首选药

[ 临床应用 ]

Page 5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出现伪膜性肠炎( po万古霉素、甲硝唑可防治)

Page 5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三、万古霉素类

• 口服不吸收• 肌注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 需稀释后缓慢滴注给药

[ 药动学 ]

Page 5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仅对 G+ 球菌高度敏感

近年发现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 ),有强大杀菌作用,得到重视。

[ 抗菌谱 ]

Page 5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小资料:

• 英国 1961年首次发现。• 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耐药性强,近年来感染发病率、致死率均有所增加,位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首。上海 1978 年 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只占 5%, 1988 年上升至 24%, 1996 年激增至 72%。

• 目前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被认为世界上最难解决三大感染性难题

•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抗生素前景可观。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Page 5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作用机制 ]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繁殖期杀菌药

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敏感

几乎所有的 G- 菌及分枝菌属对其耐药。

与其他抗生素尚无交叉耐药。

[ 耐药性 ]

Page 5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严重感染: 肺炎、脓胸、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 对万古霉素敏感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感染• 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 临床应用 ]

毒性较大:耳毒性、肾毒性,血浆浓度过高 可致耳聋和肾衰竭。

[ 不良反应 ]

Page 6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 三 节 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类

抗 生 素

Page 6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等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具有氨基糖分子与非糖部分的苷元结构而成的苷 , 因此统称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Page 6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一) 氨基糖苷类共性

为有机碱,制剂均为硫酸盐

Page 6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 1. 口服难吸收

肌注注射吸收迅速,治疗全身感染 ; 2.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 在肾皮质及内耳淋巴液浓度较高 ; 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慎用;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效; 3. 在体内不被代谢 , 主要以原形从肾排泄 尿中浓度高,治疗泌尿系感染。

治疗肠道感染:肠炎、菌痢(庆大)

用于胃肠道消毒:肠道手术前消毒

Page 6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 抗菌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而杀菌。始动阶段:抑制 70s 始动复合物的形成。肽链形成阶段:与 30s亚基结合,使mRNA密码错译。

终止阶段:抑制肽链的释放。②增加胞浆膜通透性 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合成 离子吸附作用

【抗菌作用】1. 抗菌谱:主要对需氧 G- 杆菌、耐药金葡菌、结

核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Page 6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特点:• ①为静止期速效杀菌剂。• ② 对需氧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 ③抗生素后效应( PAE)长。• ④首次接触效应( FEE),即首次接触药

物,细菌被迅速杀死。• ⑤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3 、耐药性:细菌产生钝化酶,改变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结构,使药物灭活。钝化酶包括乙酰化酶、磷酸化酶、腺苷化酶

Page 6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①敏感 G- 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②对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需合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③口服用于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

④局部感染:用外用制剂(软膏、眼膏或冲洗液)。

【临床应用】

Page 6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1.耳毒性 (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

①前庭神经损害 :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 共济失调

②耳蜗听神经损害 :耳鸣、听力下降、耳聋

【不良反应】

耳毒性机制: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过高 , 导致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膜钾钠离子泵障碍 , 使毛细胞功能受损。

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

Page 6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 肾毒性:

出现蛋白尿、管形尿、尿红细胞 , 严重可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药物在肾中浓度高,造成肾小管坏死。 预防:定期检查肾功能;疗程不超过 10 天;避免与有肾损害的药物合用(一代头孢、万古霉素等);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Page 6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3.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①与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

②静注快 , 合用肌松剂、全麻药时明显

机理 :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合 , 使 Ca2

+下降 ,阻止 Ach释放 ,引起呼吸肌麻痹。

抢救:可用钙剂或新斯的明抢救 .

Page 7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4. 过敏反应 :

皮疹 ,发热 ,偶见过敏性休克 (尤以链霉素易引起,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 G)

Page 7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二)常用药物链霉素( Streptomycin , SM)

1944 年从链霉菌培养液中获得,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

【抗菌谱】对结核杆菌、 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耐药性】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应用】( 1)兔热病、鼠疫——首选 ( 2)结核病: + 异烟肼 ( 3)细菌性心内膜炎: + 青霉素 【不良反应】耳毒性最常见(前庭损害为主),其次为肌毒性

过敏性休克,亦有肾毒性,已少用

Page 7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作用】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有抗菌后效应。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 临床应用 ]

1. 需氧 G- 菌感染:败血症、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2. 绿脓杆菌感染如烧伤,常与羧苄青霉素合用,但两药不可混合滴注。 3. 口服作胃肠道术前消毒与治疗肠道感染。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19691969年)年)

Page 7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1. 抗菌作用和不良反应与庆大霉素相似 , 对绿脓杆菌作用 >庆大 2-5倍

2.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

妥布霉素

Page 7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抗菌谱最广 , 对各种需氧 G- 杆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优点是: 对钝化酶稳定。对氨基苷类耐药菌仍有抗菌作用 , 主要用于耐药菌株的感染。

阿米卡星(阿米卡星( amikacinamikacin ,,丁胺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Page 7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 、抗菌谱同庆大霉素 :耐青霉素的革兰氏阴性菌、金葡菌有效

3 、耳毒性、肾损害在本类中最低

奈替米星

11 、疗效高、毒性低、对钝化酶稳、疗效高、毒性低、对钝化酶稳定定

Page 7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二、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 E窄谱, G- 杆菌(绿脓杆菌);破坏细菌胞浆膜,增加通透性,杀菌药。口服治疗肠炎,肠道术前准备;注射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主要局部用于创面感染。

Page 7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第四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第四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Page 7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由链霉菌培养液提得,性质稳定。

【体内过程】

1. 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吸收后各组织分布广泛,能沉积于骨及牙组织中。

2. 能与多价阳离子形成难溶难吸收的络合物,故如抗酸药、乳制品、抗贫血药或食物中的 Ca2+ 、 Mg2+ 、 Al3+ 、 Fe2+等金属阳离子发生络合而妨碍其吸收。

四 环 素四 环 素

Page 79: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谱 ] 抗菌谱广1. 革兰氏阳性菌: <青霉素、先锋霉素2. 革兰氏阴性菌: <氨基甙类3. 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4. 放线菌5.阿米巴原虫

Page 80: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抗菌机制: 四环素是速效抑菌剂主要是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 30S亚基 ,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

Page 81: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布鲁病

和霍乱弧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支原体属感染—肺炎

【临床应用】

Page 82: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 ]

1. 胃肠道反应: 2.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概念: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真菌、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常见①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等。②假膜性肠炎,即由细菌产生一种毒性较强的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腹泻,导致脱水或休克,危及生命。须立即停药,并选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3. 影响骨、牙的生长

四环素与新形成的骨、牙组织中沉积的钙结合,造成牙齿黄染、龋齿或发育不全,抑制婴儿骨骼生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 6岁以下儿童禁用。

4.其他:长期大量 iv可造成严重肝、肾毒性

Page 83: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二、氯霉素分子量小、脂溶性大吸收良好 , 分布全身,脑脊液浓度高

[ 抗菌机制 ]为速效抑菌剂主要与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 , 阻止肽链的延伸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Page 84: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抗菌作用及应用 ]

1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强 治疗伤寒、副伤寒为首选药2 、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有效 治疗立克次氏体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病和沙眼 毒性较大,临床应用受限制

Page 85: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 不良反应 ]

1.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1)可逆性骨髓抑制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严重的)

Page 86: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2.灰婴综合症 新生儿、早产儿肝解毒功能低 , 加之 肾脏排泄功能差 , 易引起氯霉素蓄积 中毒 .3. 其它( 1 )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2 )过敏反应( 3 )二重感染

表现:腹胀、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灰白、紫绀,最后循环衰竭、休克。 40%病人在症状出现 2~3 天内可死亡。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两周内禁用氯霉素或每日量不超过 25mg/Kg。

Page 87: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

复习思考题1 、红霉素、林可霉素的抗菌机制和临床应用(首选药)。

2 、氨基糖苷类的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Page 88: 第二十九章  抗  生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