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15
第三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全民健身活动相关法规的内容, 理解《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体育的内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的意义 等相关知识, 掌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了解 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 地方有关体育行政法规及“入世” 与完善我国体育 法规的关系。 全民健身法规是国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为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秩 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程序制定发布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的总称全民健身法规来源于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全民 健身理论与实践全民健身法规突出反映国家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多由全民健身政策发展演变而成而比全民健身政策更具规范性威性和稳定性全民健身法规有利于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保证 全民 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正当权利和权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最终实现全民健身的根本目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三章 87

Upload: king-stone

Post on 06-Mar-2016

24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等相关知识, 掌握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了解 的总称。 全民健身法规来源于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并反过来指导全民 序, 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程序制定发布, 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健身理论与实践。 全民健身法规突出反映国家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 大 全民健身法规是国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 为保障公民权利, 维护秩 法规的关系。 系越来越多。 发生在体育领域内、 行政管理部门间以及管理部门与公民 明确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性质, 强调了体育的本质功能, 确立了群众 从我国已经出台的全民健身法规来看, 在内容和形式上, 表现出不 的规定。 《宪法》 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大法, 其层次 目前, 我国全民健身相关法规均由全国人大、 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 88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TRANSCRIPT

Page 1: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全民健身活动相关法规的内容, 理解 《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中有关体育的内容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的意义

等相关知识, 掌握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了解

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 地方有关体育行政法规及“入世” 与完善我国体育

法规的关系。

全民健身法规是国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 为保障公民权利, 维护秩

序, 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程序制定发布, 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的总称。 全民健身法规来源于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并反过来指导全民

健身理论与实践。 全民健身法规突出反映国家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 大

多由全民健身政策发展、 演变而成, 而比全民健身政策更具规范性、 权

威性和稳定性。 全民健身法规有利于规范各方面的行为, 以保证 《全民

健身计划纲要》 的落实,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正当权利和权

益,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 最终实现全民健身的根本目的。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三章

87

Page 2: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第一节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

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从我国已经出台的全民健身法规来看, 在内容和形式上, 表现出不

同的层次。 不同层次的法规对全民健身活动具有不同层次规范要求, 上

位法规对下位法规有规定和指导作用, 下位法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越

是随着下位法律法规的层次下移, 越是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目前, 我国全民健身相关法规均由全国人大、 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

府) 及其部门和地方人大、 政府制定发布, 大致分为以下层次: ①宪

法; ②法律 (狭义的); ③国务院行政法规; ④国务院法规性文件; ⑤

国务院部门规章; ⑥地方行政法规; ⑦地方部门规章。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的有关规定

专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 《宪法》) 中关于全民健身

的规定。 《宪法》 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大法, 其层次

高于法律 (狭义的)、 法规、 法规性文件、 规章。

《宪法》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保障公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 充分体

现了国家对体育工作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关心。 《宪法》 第二十一条

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增强人民体质。”

明确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性质, 强调了体育的本质功能, 确立了群众

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宪法》 中关于公民体育健身活动的

法律规定, 既是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开展全民健身活

动的法律依据, 又是法律赋予全体公民依法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

各级政府必须依法维护公民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以下简称 《体育法》) 的产生是我国加

强法制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体育法制

建设一直是体育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体育行政工作中, 没有一部体

育基本大法。 随着体育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体育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联

系越来越多。 发生在体育领域内、 行政管理部门间以及管理部门与公民

间的经济问题、 法律问题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 1980

年, 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拟定 《体育法》。 1983年, 国务院

88

Page 3: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在批转国家体委 《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请示》 中, 再次提

出着手制定 《体育法》。 1988年国家体委正式成立 《体育法》 起草领导

小组和工作小组, 开始了 《体育法》 的研究工作。 在1992年我国明确提

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逐渐成了

全社会的共识, 《体育法》 的制定工作也加快了步伐。 经过多年的反复论

证和修改, 《体育法》 在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 于1995年10月1日起执行。 目前, 在体育法

规中, 称之为法律 (狭义的) 的只有 《体育法》。 《体育法》 中有了关于

全民健身的规定。

《体育法》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体育法

律, 它明确了公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基

本纲领和总章程, 是我国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 法律仅次于宪

法, 也是高层次立法。

《体育法》 中关于全民健身的规定是根据宪法要求, 结合全民健身

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所有人员, 都必须依法进行

健身和锻炼活动, 依法享有健身和锻炼的权利;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都必

须依法保证对群众健身活动的场地、 设施等物质条件的投入, 依法维护

群众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

《体育法》 作为体育的基本法, 是整个体育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

础。 在 《体育法》 颁布和实施后, 与之配套的体育法规会逐步建立, 整

个体育法规体系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起来。 《体育法》 的颁布,

对全民健身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基础性促进作用。

实施 《体育法》 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为贯彻落实 《宪法》 原则, 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提供了重要

法律依据

我国的 《宪法》 赋予国务院与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体育工作的

职权, 对依法保障公民体育权利进行了总体性的原则概括。 《宪法》 中有

关的体育规定, 是开展体育工作和发展体育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性法律

原则。 然而, 《宪法》 只是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以及公民基本权

利义务的总体规定。 要贯彻 《宪法》 规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精神,

落实 《宪法》 体现的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根本原则, 还必须依靠一系列

配套的体育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使这些原则精神得以具体化和操作运

行。 所以, 《体育法》 是为贯彻落实 《宪法》 的体育工作原则, 为保障公

89

Page 4: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民体育权利提供了最重要的专门性体育工作的法律依据。

(2) 为以法治体和落实体育工作依法行政创立了直接的法律规范

《体育法》 对于体育工作依法行政, 依法治体, 具有其他法规无法

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 在体育行政管理工作中, 按照依法治国、 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的法制化要求, 体育行政

管理要不断地从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 从主要依靠行政手

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 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所以, 以法治体, 依

法行政, 是建立新型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

(3) 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巩固扩大体育改革开放成果建立了全

面的法律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体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国家整体改

革的推动下, 体育战线先后推出了一列重大改革措施, 已在许多方面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持续、 稳定、 健康地发展。 要

巩固体育改革成果, 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 离不开法律保障。 因此, 坚

持体育改革开放和体育法制建设的统一, 是新时期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

指导思想。 实施 《体育法》 必将极大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健全

体育法律制度,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 已经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体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然而, 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国际

体育交往, 需要建立有序的交往规则和良好的交往秩序, 需要解决好交

往中各种纠纷问题。 为此, 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都十分注重以法律

来调整体育对外交往的关系。 所以, 制定与实施 《体育法》, 有利于我

国更加积极、 主动地进行对外交流, 巩固和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

的地位, 同时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4) 为建立健全体育法规体系, 进行配套的体育立法奠定了坚实

的法律基础

由于我国体育领域层次多, 体育工作又分门别类, 需要建立健全覆

盖面广、 调整力度强、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法规体

系。 这就要求在建立体育法规体系时, 不但在立法内容上要全面协调,

而且在法规层次上要衔接配套。 因此, 《体育法》 的颁布, 对整个体育立

法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5) 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

法律内容

随着体育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加强, 体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已经成为我

90

Page 5: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国法制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法制建设应与国家整个法制

建设同步。 《体育法》 的颁布实施, 是体育战线的一件大事, 也是国家法

制建设和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制定和实施 《体育法》, 不

但在体育法制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 在国家法制的整体建设上也是一项

重要的基础工程。 《体育法》 的诞生,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又增添了新的法

律门类, 扩充了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内容和手段, 填补了国家立法在体

育领域的空白, 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更全面地发挥

了法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体育法》 颁布实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1年12月, 全国人大

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的执法检查组, 对北京市、 湖南省、 四川省贯彻实

施 《体育法》 情况进行检查后认为, 各地重视体育法制建设与实施工

作, 普及 《体育法》 的宣传取得初步成效; 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配套性

体育法规逐步完善; 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的资金得到保障; 体育设施逐步

得到改善。 同时还认为执行 《体育法》 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体育工

作重点放在了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这项基本任务上; 竞技

体育屡创佳绩;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积极探索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

新路子; 我国体育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和北京申奥成功。

三 国务院的有关行政法规

与全民健身有关的国务院行政法规主要有两个: 《学校体育工作条

例》、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一)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条例》 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法规, 于1990年2月20日经国

务院批准,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90年3月12日联合

发布施行。 该 《条例》 共9章31条。 《条例》 规定,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

任务是,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

识,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为国家培

养体育后备人才;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勇

敢、 顽强、 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工作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体育

与卫生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

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普通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条例》 还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 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训

练与竞赛, 体育教师的编制、 待遇, 各类学校体育场地、 器材、 设备标

91

Page 6: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准要求, 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为了确保 《条例》

的贯彻执行, 还明确规定了奖励和处罚的条款。

(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是国家体育制度之一。 1954年国家体委公布

试行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后经多次修改, 1964年改名为 《青

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试行条例》, 在重点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1975

年改称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试行4年后, 于1979年至1981年进行了修

改, 经国务院1982年7月12日批准, 国家体委1982年9月1日公布, 在全

国普遍推行。 1989年对评分评级标准及个别项目作了调整。 《国家体育锻

炼标准》 是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基本体能要求, 目的在于鼓励广大儿童

青少年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 促使身体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 增强体

质, 为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为提高我国

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儿

童组9岁~12岁、 少年乙组13岁~15岁、 少年甲组16岁~17岁、 成年组18

岁以上), 各组测验项目和标准均有不同。 在规定期限内, 参加者达

到所属年龄组的测验标准时, 由批准机关授予国家统一颁发的证书和

证章。

四 国务院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法规性文件是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具有一定法规性质的文件, 其在效

力和规范性方面略低于法规。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是介于国务院行政法

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之间的、 专门对全民健身活动作出规定的文件。

1995年6月20日, 国务院颁发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这是一项国

家领导、 社会支持、 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出了我

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确立了到2010年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奋斗

目标和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明确全民健身运动是全体人民的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的重点是青少年儿童; 要挖掘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 保健、

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 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健身方法; 要运用科学的医

学手段, 对不同年龄、 性别、 职业、 体质状况的人以及残疾人制定体质

测定标准并进行体质测定, 定期公布全民健身状况。

全民健身计划从1995年至2010年的16年中分为两期工程。 第一期工

程为1995年至2000年, 相当于 “九五” 时期。 第二期工程为2001年至

92

Page 7: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2010年即 “十五”、 “十一五” 时期。 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 再经过10

年的努力, 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

的全民健身体系, 实现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确定的到2010年的奋斗目

标。

全民健身计划是政府颁布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 任何单位和个

人的行为都不能与之违背。 比如, 不得侵占体育场地、 设施或挪做他

用; 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 为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健身提

供条件; 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的等级制度。 这些都要在实施中逐步

落实。

在全国人们的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的时候, 动员全国人民和整个社会

积极参与和支持全民健身活动, 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对于国家繁荣富强、 民族兴旺

发达、 子孙后代强健幸福, 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 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体育健身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 余暇时间的增多, 健康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

点问题。 同时, 我国国民的体质状况还存在一定问题。 据有关调查, 我

国中小学生耐力素质、 柔韧性素质处于停滞并有下降趋势, 肥胖和超体

重儿童比例增加; 中年知识分子体质水平下降, 健康状况欠佳; 企业家

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等。 这些情况都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将更加有效地、 普遍地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健康

水平。

(二)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劳动者素质, 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而且还包括

身体素质。 身体是 “载知识之车, 寓道德之舍”。 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只有身体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 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体育锻炼是提高身

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最有效的手段。 在全体人民中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国家造就大批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是有机联

系在一起的。 竞技体育搞好了, 不仅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鼓舞人民斗

志, 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群众体育搞好

93

Page 8: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了, 不仅可以普遍增强全民体质, 而且可以使竞技体育深深扎根于广大

民众之中。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是全部体育工作的

基础。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正是要有力地保证群众体育真正成为体育工作

重点, 落实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 促进体育事业不断自

我完善和全面健康发展。

(四)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承担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

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不仅对提高中国人民的

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而且占

世界人口20%的中国人民体质增强了, 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了, 对于

世界大众体育的发展, 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将产生重

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 应该对人类社

会共同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五 国务院部门的有关规章

国务院的直属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有关全民健身的行政规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关于公共体育场向群众开放的通知》、

《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施行办法 (试行)》、 《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

办法》、 《健身气功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 《农村

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等。

六 地方的有关行政法规

地方行政法规由地方人大制定发布, 如 《太原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

办法》、《甘肃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办法》、《湖北省体育市场

管理条例》、 《贵州省体育条例》、 《四川省体育条例》、 《重庆市体育市场管

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若干规定》、《沈阳市体育设施管理

条例》 等, 对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地方的有关行政法规较多, 如: 2005年9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体育发展条例》; 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

会议批准2001年12月27日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

《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 2004年9月23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 2000年1月

26日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 《西

94

Page 9: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

资料来源: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www.sport.gov.cn/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地区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 但它

对各地区具体实施中的许多问题不可能作出详细的、 操作性的规定。 所

以, 要使 《体育法》 得以全面贯彻执行, 使每个条款具有更大的可操作

性, 还需要通过体育配套立法加以解决。 加强地方体育立法工作, 是落

实 《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等体育法律法规的关键。

近年来, 我国体育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有了较大的进展, 主要表

现在: 第一,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

的人民政府, 已经陆续制定了关于体育设施、 体育场馆、 体育市场、 体育

竞赛等各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它们是整个全民健身法律法规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体育法律、 体育行政法规的具体化和重要补充。 同

时, 地方体育立法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 199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

工作委员会编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 收录了1950年至

1994年现行有效法律法规。 从该书收入的地方性法规来看, 共有教育类

57项, 文化类37项, 卫生类53项, 技术类22项, 而体育没有一项, 这反

映出地方体育法制建设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这种情况现已有了很大

的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

体育法规, 1995年至1996年共21项, 1997年至1999年共65项。 这些地方

法规的出台, 为进一步贯彻 《体育法》 精神提供了具体依据和条件。 各

地方人大和政府在体育立法工作中加强联系, 密切合作, 基本做到了全

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立法配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立法配合, 体育

部门与人大有关部门、 政府法制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立法配合。 据

统计, 在1995年至1996年只有山西省、 陕西省、 湖北省、 云南省、 甘肃

省、 贵州省、 西藏自治区, 共7个省、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体育有关方

面进行了立法。 到了1997年至1999年共有21个省市人大常委会对体育有

关方面进行了立法。 第二, 地方体育立法的针对性强。 比如, 关于体育

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和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法规, 它们都从体育场地设施

的规划建设、 开放、 利用和保护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规范。 同时, 在内

容上还有些突破, 比如, 明确了体育部门作为体育经营活动的业务主管

部门, 明确了主要的或有争议的体育项目 (例如保龄球、 台球、 轮滑

95

Page 10: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等) 的管理权限, 明确了体育部门的业务管理权, 明确了体育部门行业

管理的范围和方法, 进一步理顺了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体制, 规定了违

法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三, 地方体育立法区域覆盖面日渐广泛。

地方体育立法不仅限于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某些省会城市、 特区城市

和大的城市也开始走进了地方体育立法的行列。 目前河北、 内蒙古、 辽

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西、 陕西、 山东、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浙

江、 四川、 云南、 贵州、 甘肃、 西藏、 北京、 上海、 重庆等省市以及大

连、 深圳、 厦门、 沈阳、 武汉、 成都等地, 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体

育法规。 例如, 第一部由省会城市人大制定, 并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的地方性体育法规是 《太原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1996年8月30

日); 第一部为实施体育法而专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 《甘肃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办法》 (1996年9月25日); 第一部体育市场管

理的地方性法规是 《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1996年11月22日); 第

一部全面规范本地区体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是 《贵州省体育条例》 (1997年3

月27日)。

七 地方部门的有关规章

地方行政规章由地方政府制定发布, 如 《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

活动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健身气功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

竞赛管理办法》 等。

地方性规章中关于全民健身的规定是全民健身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

层次, 它是为了执行 《宪法》、 《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结合本

行政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为确保把全民健身落到实处, 必

须制定符合实际的各类相关配套规章和细则, 使每个条款具有较好的可

操作性。

第二节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执行、

执法监督和完善

一 全民健身法规的执法和执法监督

全民健身法规的执法和执法监督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各级体育

行政部门要坚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体育执

法和监督制度。 1997年1月22日原国家体委发布 《关于加强体育法制

96

Page 11: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建设的决定》 的文件指出: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贯彻执行体育法律法

规的主要执法部门, 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是主要的执法人员。” 各

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制定行政执法年度工作计划, 负责行政执法组织、

协调工作, 负责向政府法制部门报告年度行政执法情况, 负责行政执

法人员资格、 证件的执法检查, 对执法工作情况评估奖励等工作。

全民健身法规的执法主要包括 《体育法》 和 《全民健身计划纲

要》 规定的内容、 要求, 如是否坚持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 是否将

全民健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费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体

育场馆是否被挪用、 侵占和破坏, 是否向社会开放等。

在体育行政执法过程中, 要做到依法行政, 为人民服务, 并接受社

会监督, 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推行体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 体育行政部门是实施体

育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机关。 因此, 加强体育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是各

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要注意与公安、 工商、 教育、 文化等

部门的协作, 搞好联合执法监督, 维护体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

性。 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 依法行政是各级地方体育行政部门

依法管理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在行政执法检查的

过程, 要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北京市体育局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体育行政许可行

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及

《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行为行政处分若干试行规定》, 结合市体育

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体育局负责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 谈话、 告诫;

(二) 作出检查;

(三) 通报批评;

(四) 向申请人赔礼道歉;

97

Page 12: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五) 停职离岗或调离工作岗位;

(六) 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条 行政许可过错按情节轻重、 危害后果和影响大小分为一般

过错和严重过错。

(一) 在办理行政许可中, 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或申请人不符合规定

条件予以批准的, 属于一般过错。

(二) 在办理行政许可中, 违反法定程序或对申请人提出不正当要

求, 导致申请人向有关机关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 属于严重过错。

第五条 责任追究的适用:

(一) 对于一般过错的责任人, 单独或者合并给予第三条第 (一)、

(二)、(三)、(四) 项行政处理。

(二) 对于严重过错的责任人, 单独或者合并给予第三条第 (五)、

(六) 项行政处理。

第六条 市体育局建立责任追究联系会议制度, 成员由监察处、 办

公室、 人事处、 法规宣传处负责人组成, 负责审议调查的违规行为和提出

处理意见。 监察处负责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日常工作, 其主要职责:

(一) 办理投诉、 举报事宜;

(二) 调查违规行为;

(三) 草拟调查报告。

第七条 被追究行政许可过错的工作人员对处理决定有陈述权和申

辩权。 被追究行政许可过错的工作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可自收到处

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申诉。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在申诉人提出申诉之日起15日内作出。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体育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市体育局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举报投诉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了维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提高实施行

政许可工作的透明度, 增强局机关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国家公务员的社

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依据 《北京市人事系统受理举报投诉公务员案件

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北京市公务员违法行政行为处分试行

98

Page 13: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规定》 及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体育局负责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受理的举报、 投诉范围:

(一) 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和批准的;

(二) 对所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 在法定条件和标准之外擅自增加

其他条件, 对申请人人为设置障碍的;

(三) 无正当理由延长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时限的;

(四) 办事推诿、 扯皮或行政不作为的;

(五) 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的;

(六) 违反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的。

第四条 在实施行政许可中, 申请人对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

员违反有关规定的举报、 投诉应当实名, 所列主要问题、 时间、 地点、

事实经过及举报、 投诉人的联系方式必须客观、 真实。 举报、 投诉的方

式可以口头也可以书面提出。

第五条 市体育局对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存在问题的举报、 投诉的处

理决定, 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

第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七条 本办法由市体育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举报、 投诉的途径:

市体育局举报、 投诉电话: 87244873

市体育局举报、 投诉网址: www.bjsports.gov.cn/

市体育局地址: 丰台区光彩北路10号

邮政编码: 100075

资料来源: 北京市体育局网站, www.bjsports.gov.cn/

� � 二 完善全民健身法规的建议

我国全民健身法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存在着立法空白、 执

法不严、 监督不力等问题,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法规体系还需作出更多努

力。

(一) 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

《宪法》、 《体育法》 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法, 但它们的条款还

比较宏观和原则。 因此, 为了使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依法开展体育

99

Page 14: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执法工作时更具有可操作性,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司法解

释和实施细则。 同时, 还要加紧制定体育娱乐业管理、 运动场所的安全

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或规章;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

实际情况, 依法制定出相应的体育行政管理规定。 这样, 才能保证国家

的法律法规得到正确的贯彻和执行。

(二) 建立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行政执法制度

确定领导和公务员岗位, 明确全民健身执法工作责任和内容,

不断探索全民健身体育执法工作方法; 依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赋予

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公务员进行体育行政管理的权力, 处理和纠正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 维护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

的合法权利。

(三) 制定入世后体育服务的规则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服务行业将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 世界

贸易组织成员国已向我国提出了体育服务贸易的最初要价, 如澳大利

亚、 日本要求中国在体育服务领域作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 新西

兰的要价包括健身活动中的团体与个人指导服务、 健身设施的维护等,

我们必须抓紧这方面法规的研究、 制定和发布, 以适应全民健身事业发

展的需要。

(四) 加强体育法制队伍建设

体育执法工作具有政策性、 规范性、 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加强

体育执法队伍的建设, 就要有一批既懂体育又懂法律的专门人才, 就必

须加强体育法制队伍的建设。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体育法制学习

和培训制度, 每年定期举办体育法制学习和培训, 增强体育干部的思想

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

(五) 加强体育法学理论的建设和研究

体育法学理论的建设和研究包括: 加强适应实践需要的体育法规制

度研究; 加强国外体育法和国际体育法的信息与比较研究; 体育法学基

础理论研究; 对一些具有显著体育行业特点的特殊问题的法理研究。 然

而, 当前应加强对 “公民体育权利的地位和保护问题”、 “体育管理体制

改革中的体育组织规范化问题”、 “体育伤害事故的纠纷处理与法律责任

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使用和保护的法律问题”、“体育纠纷解决和

法律救济体系完善问题” 、 “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法制管理问题” 进行

关注和研究, 以指导体育工作。

100

Page 15: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第 三 章

复习思考题

1. 简析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2. 阐述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颁布和实施的意义。

3. 分析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还需做哪些工作。

4. 简析“入世” 与完善我国体育法规的关系。

5. 如何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执行和执法监督?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