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9

Upload: moetve-ntnutvec

Post on 28-Mar-2016

2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9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卷第一期主題:技職教育政策

TRANSCRIPT

Page 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Page 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Page 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出版機關:教育部

地 址:10051 臺北市中山南路5號

電 話:02-7736-6051

發 行 人:吳清基

指導單位: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編輯顧問:(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國明、王鼎銘、杜炯峰、李福登、林三貴

林騰蛟、周談輝、孟繼洛、康自立、張天津

張文雄、張國恩、陳希舜、陳舜田、陳聰勝

馮丹白、黃文雄、楊朝祥、鍾瑞國、戴嘉南

編輯委員:(依姓氏筆畫排列)

田振榮、吳明振、李大偉、李炯三、李隆盛

林尚平、俞克維、柯華葳、洪久賢、胡茹萍

張嘉育、許立人、陳月枝、陳繁興、黃琮琪

蕭錫錡、賴振昌、謝文英、饒達欽

總 編 輯:莊謙本

副總編輯:宋修德

編輯指導:黃啟祐

執行編輯:袁宇熙

數位編輯:彭令儀

文字編輯:林逸棟

美術編輯:徐善品、林容祺

編印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中心地址: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 號

聯絡電話:02-7734-3621

傳真號碼:02-2392-9449

本刊網址:http://tve.ie.ntnu.edu.tw/tvej/

創刊年月:中華民國80年2月

復刊年月:中華民國100年1月

發刊頻率:一年四期 (每年1、4、7、10月)

排版印刷: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100年1月

其他類型版本說明:本期內容同步登載於「技術及職業

教育季刊全球資訊網」(http://tve.ie.ntnu.edu.tw/tvej/)

GPN:2010000016

ISSN:1019-3057

定價:新台幣190元

展售處:

1.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 轉 820、821

2.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電話:(02)2518-0207 轉17

3. 國立教育資料館

地址:臺北市和平東路1段181號

電話:(02)2351-9090 轉173

4. 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5號

電話:(02)7736-6054

5. 三民書局

地址: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61號

電話:(02)2361-7511 轉114

著作財產權人:教育部

本刊著作係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5臺

灣」授權條款釋出。此授權條款的詳細內容請參見:

http://creativecommoms.org/liccnses/by-nc-nd/2.5/tw。「姓名標示」部分請引註該文作者姓名。

本刊內文圖、表、照片之著作權請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

教育研究中心。

中華民國100年1月出版January 2011

第一卷

第一期

◥ 感謝中華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及餐飲管理系協助拍攝封面照片,

感謝國立新竹高工提供教學照片。

Page 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復刊致詞

吳清基

教育部 部長

育、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全民運

動與健康促進、升學制度與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高等教育類型及功

能與發展、多元文化及關懷弱勢與

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兩

岸與國際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社

會等十大中心議題,廣邀社會各界

代表與會提供建言,其構想理念將

具體彙整於行動導向之教育白皮書

中,成為臺灣未來黃金十年新世

紀、新教育的發展主軸。

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研

商過程中,無論是有關教育體制、

教育資源或是有關人才培育的討論

上,每每觸及技職教育的現況與發

展。整體而言,在知識經濟的競爭

態勢下,為培育就業市場所需具創

新能力之專業技術人力,亟須推動

技專校院結合區域資源,發展辦學

重點特色。在規劃上,鼓勵技專校

院透過校際合作與校內整合方式,

配合國家政策之發展,充分結合區

域經濟特色與文化,運用學校既有

團隊、設施、空間、專業知識、專

業技能等條件,發展具有競爭優勢

之特色科系,建立學校特色發展領

域,帶動區域產業與文化之發展。

另技職教育之特質在於產學實務緊

密連結,為求教學上充分導入產業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盛典,

國家一片繁榮昇華景象,實乃前人

篳路藍縷、兢兢業業所致之寶貴成

果,吾人更須格外珍惜與感念。過

去五十年來,臺灣經濟得以快速成

長,產業結構得順利轉型升級,無

不得力於優秀專業人才接續地投入

與努力,其中教育之作用至為關

鍵。尤其在經濟社會全球化、國際

化的發展趨勢下,國際間相互競爭

首重人才之延攬與養成,各國皆將

教育改革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

要政策,積極投入人才建設,期透

過教育培養人才、厚植經濟潛能,

以強化國家整體發展之能量。加以

國人無不殷切期待教育發展能受正

確之引導、國家競爭力從而有效提

升,因此教育工作接續之發展目

標、策略及願景實須審慎規劃並反

覆檢視,俾求契合教育專業理念,

並符應國家整體發展方向。

秉持三E時代追求卓越(Excel-

l ence )、效率(Ef f i c i ency )、公平

(Equity)之教育使命,教育部現階段

工作重點除持續推動優質學習、快

樂成長的教育施政理念,落實各項

既有施政項目外,為擘劃教育未來

發展藍圖與回應國人殷殷期盼,特

於99年8月28日至29日召開第八次

全國教育會議,以現代公民素養培

百年建國 技職登峰

Page 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復刊致詞

吳清基

教育部 部長

育、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全民運

動與健康促進、升學制度與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高等教育類型及功

能與發展、多元文化及關懷弱勢與

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兩

岸與國際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社

會等十大中心議題,廣邀社會各界

代表與會提供建言,其構想理念將

具體彙整於行動導向之教育白皮書

中,成為臺灣未來黃金十年新世

紀、新教育的發展主軸。

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研

商過程中,無論是有關教育體制、

教育資源或是有關人才培育的討論

上,每每觸及技職教育的現況與發

展。整體而言,在知識經濟的競爭

態勢下,為培育就業市場所需具創

新能力之專業技術人力,亟須推動

技專校院結合區域資源,發展辦學

重點特色。在規劃上,鼓勵技專校

院透過校際合作與校內整合方式,

配合國家政策之發展,充分結合區

域經濟特色與文化,運用學校既有

團隊、設施、空間、專業知識、專

業技能等條件,發展具有競爭優勢

之特色科系,建立學校特色發展領

域,帶動區域產業與文化之發展。

另技職教育之特質在於產學實務緊

密連結,為求教學上充分導入產業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盛典,

國家一片繁榮昇華景象,實乃前人

篳路藍縷、兢兢業業所致之寶貴成

果,吾人更須格外珍惜與感念。過

去五十年來,臺灣經濟得以快速成

長,產業結構得順利轉型升級,無

不得力於優秀專業人才接續地投入

與努力,其中教育之作用至為關

鍵。尤其在經濟社會全球化、國際

化的發展趨勢下,國際間相互競爭

首重人才之延攬與養成,各國皆將

教育改革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

要政策,積極投入人才建設,期透

過教育培養人才、厚植經濟潛能,

以強化國家整體發展之能量。加以

國人無不殷切期待教育發展能受正

確之引導、國家競爭力從而有效提

升,因此教育工作接續之發展目

標、策略及願景實須審慎規劃並反

覆檢視,俾求契合教育專業理念,

並符應國家整體發展方向。

秉持三E時代追求卓越(Excel-

l ence )、效率(Ef f i c i ency )、公平

(Equity)之教育使命,教育部現階段

工作重點除持續推動優質學習、快

樂成長的教育施政理念,落實各項

既有施政項目外,為擘劃教育未來

發展藍圖與回應國人殷殷期盼,特

於99年8月28日至29日召開第八次

全國教育會議,以現代公民素養培

百年建國 技職登峰

Page 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復刊致詞

經驗,在執行策略上,須加強與業

界之合作,引進業界資源充實教學

設施及安排學生校外實習,並制度

性規劃引進產業人士協同教學,即

透過「雙師制度」,聘任業界專家參與

課程規劃與教學,讓學校課程充分

符應就業市場之需求,此外,並規

劃推動新聘教師應具備一定年限的

業界實務經驗,學校相關執行成效

將評估納入評鑑以及獎補助指標,

以深化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特色。

教育的本質,是注重教育過

程而非結果,強調動機而非學習成

績,尤其技職教育本質,首重在陶

冶匠心,而非養成匠氣。是故,在

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過程中,除了

關注於學生的技能發展,也要培養

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對工作本身以

及相關機制的尊重,從而涵養出對

職業道德與工作倫理的認同。在

一切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組織運

作往往因為效率而犧牲了對人的關

懷,甚至摒棄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

值觀,影響所及,「專業」一詞,

往往僅剩「技術精良」外在標準,

卻無用心、誠心、關心、愛心的精

神內在,使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徒為

身具精湛技術的匠工,無法成為蘊

含深層氣質的匠師,殊為可惜。因

此,在技職教育精緻化的理念下,

一方面當結合社會中更多的教育資

源,使技職教育之軟硬體條件與

就業市場需求同步發展,獲得更優

質的教育產出與品質;另一方面,

亦應適當的帶給學生心靈的陶冶,

讓技職體系學生在追求專業知識與

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具備同理

心,學習珍愛自己、尊重他人、愛

護生命與保護環境生態,並養成尊

重工作倫理、遵守職業道德的觀

念。此融合專業培育與生活素養、

兼顧「德、智、體、群、美」各方

面均衡發展的教育思維,亦即為

「全人教育」精神的發揮。技職教

育工作者當致力於此精神之推廣與

落實,使技職體系培育之技術人員

於職場上能恰如其分的發展稟賦與

潛能,並在專業領域中恪守道德信

條,以精湛的技術、務實的態度,

用心服務社會、解決問題。如此兼

具匠心內涵與匠師風範的專業技能

者,方能促進整體社會之最大福祉。

回 顧 過 往 , 在 配 合 產 業 升 級

需求與就業市場運作方面,我國技

職教育體系業培育出無數各類型專

業技術人才,為整體經濟社會發

展奠立良好之基礎。然隨著時代

環境之變遷,技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亦須隨之調整,方得因應知識經濟

時代之全球競爭態勢。教育部自99

年起業相應推動「技職教育再造方

案」,而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相關

建言隨即亦將落實於各項行動方案

中。整體而言,未來技職教育各項

策略,應立足於過去奠定的優良根

基上,致力於由點至面深耕落實,

展現務實致用與職業倫理之精神,

強化產學緊密實務連結,縮短學用

落差,增加學生就業機會,儲值就

業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為學校

加分、產業加碼、臺灣加值,讓技

職教育再造臺灣百年經濟榮景。值

此「技職登峰」之發展願景亟需群

策群力方得推動與實現之際,欣見

「技術及職業教育」以季刊之形式

復刊發行,特為文與技職教育工作

者共勉。

◥ 吳清基部長期許技職學生能成為兼具匠心內涵與匠師風範的專業技能者

Page 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復刊致詞

經驗,在執行策略上,須加強與業

界之合作,引進業界資源充實教學

設施及安排學生校外實習,並制度

性規劃引進產業人士協同教學,即

透過「雙師制度」,聘任業界專家參與

課程規劃與教學,讓學校課程充分

符應就業市場之需求,此外,並規

劃推動新聘教師應具備一定年限的

業界實務經驗,學校相關執行成效

將評估納入評鑑以及獎補助指標,

以深化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特色。

教育的本質,是注重教育過

程而非結果,強調動機而非學習成

績,尤其技職教育本質,首重在陶

冶匠心,而非養成匠氣。是故,在

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過程中,除了

關注於學生的技能發展,也要培養

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對工作本身以

及相關機制的尊重,從而涵養出對

職業道德與工作倫理的認同。在

一切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組織運

作往往因為效率而犧牲了對人的關

懷,甚至摒棄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

值觀,影響所及,「專業」一詞,

往往僅剩「技術精良」外在標準,

卻無用心、誠心、關心、愛心的精

神內在,使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徒為

身具精湛技術的匠工,無法成為蘊

含深層氣質的匠師,殊為可惜。因

此,在技職教育精緻化的理念下,

一方面當結合社會中更多的教育資

源,使技職教育之軟硬體條件與

就業市場需求同步發展,獲得更優

質的教育產出與品質;另一方面,

亦應適當的帶給學生心靈的陶冶,

讓技職體系學生在追求專業知識與

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具備同理

心,學習珍愛自己、尊重他人、愛

護生命與保護環境生態,並養成尊

重工作倫理、遵守職業道德的觀

念。此融合專業培育與生活素養、

兼顧「德、智、體、群、美」各方

面均衡發展的教育思維,亦即為

「全人教育」精神的發揮。技職教

育工作者當致力於此精神之推廣與

落實,使技職體系培育之技術人員

於職場上能恰如其分的發展稟賦與

潛能,並在專業領域中恪守道德信

條,以精湛的技術、務實的態度,

用心服務社會、解決問題。如此兼

具匠心內涵與匠師風範的專業技能

者,方能促進整體社會之最大福祉。

回 顧 過 往 , 在 配 合 產 業 升 級

需求與就業市場運作方面,我國技

職教育體系業培育出無數各類型專

業技術人才,為整體經濟社會發

展奠立良好之基礎。然隨著時代

環境之變遷,技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亦須隨之調整,方得因應知識經濟

時代之全球競爭態勢。教育部自99

年起業相應推動「技職教育再造方

案」,而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相關

建言隨即亦將落實於各項行動方案

中。整體而言,未來技職教育各項

策略,應立足於過去奠定的優良根

基上,致力於由點至面深耕落實,

展現務實致用與職業倫理之精神,

強化產學緊密實務連結,縮短學用

落差,增加學生就業機會,儲值就

業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為學校

加分、產業加碼、臺灣加值,讓技

職教育再造臺灣百年經濟榮景。值

此「技職登峰」之發展願景亟需群

策群力方得推動與實現之際,欣見

「技術及職業教育」以季刊之形式

復刊發行,特為文與技職教育工作

者共勉。

◥ 吳清基部長期許技職學生能成為兼具匠心內涵與匠師風範的專業技能者

Page 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林騰蛟

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

前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司長

政策與發展技職教育

李彥儀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司長

政策論述

壹、前言技職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體

制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分支,配合社

會經濟及產業發展,以培育實用人

才為宗旨。臺灣締造了舉世稱羨的

經濟發展奇蹟,總結其關鍵成功因

素,有賴於技職教育長期提供了充

裕的人力資源,促成產業的升級,

居功厥偉。

因應時代環境的變遷和教育發

展的進程,我國技職教育的體系及

政策,亦歷經多次的變革和調整。

八、九○年代,政府推動新設技術

學院、績優專校改制技術學院,及

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等措施,帶

動技職學校辦學的積極性,紛紛投

入軟、硬體資源,提供學生更為優

質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品質,階段性

地達成原先政策的目標,建立了一

貫完整的技職教育體系及第二條的

教育國道,擴增各級技職學生的升

學機會。

99學年度技職學校的校數,

科技大學46校、技術學院31校、專

科學校15校及職業學校156校。技

職教育體系的發展,已由過去以基

層的職業教育、專科教育為主,漸

次轉移至目前以技術學院、科技大

學為重點。但隨著教育觀念的改

變、少子女化的問題、教育競爭的

普遍化、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以及

兩岸關係的開展等新局勢的發展,

技職教育體系正面臨著新一波艱鉅

的挑戰,不容些許或歇。值此關鍵◥ 技職教育提供產業升級所需之人力資源

◥ 社會環境新局勢使技職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各項研討會的討論焦點

Page 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林騰蛟

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

前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司長

政策與發展技職教育

李彥儀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司長

政策論述

壹、前言技職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體

制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分支,配合社

會經濟及產業發展,以培育實用人

才為宗旨。臺灣締造了舉世稱羨的

經濟發展奇蹟,總結其關鍵成功因

素,有賴於技職教育長期提供了充

裕的人力資源,促成產業的升級,

居功厥偉。

因應時代環境的變遷和教育發

展的進程,我國技職教育的體系及

政策,亦歷經多次的變革和調整。

八、九○年代,政府推動新設技術

學院、績優專校改制技術學院,及

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等措施,帶

動技職學校辦學的積極性,紛紛投

入軟、硬體資源,提供學生更為優

質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品質,階段性

地達成原先政策的目標,建立了一

貫完整的技職教育體系及第二條的

教育國道,擴增各級技職學生的升

學機會。

99學年度技職學校的校數,

科技大學46校、技術學院31校、專

科學校15校及職業學校156校。技

職教育體系的發展,已由過去以基

層的職業教育、專科教育為主,漸

次轉移至目前以技術學院、科技大

學為重點。但隨著教育觀念的改

變、少子女化的問題、教育競爭的

普遍化、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以及

兩岸關係的開展等新局勢的發展,

技職教育體系正面臨著新一波艱鉅

的挑戰,不容些許或歇。值此關鍵◥ 技職教育提供產業升級所需之人力資源

◥ 社會環境新局勢使技職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各項研討會的討論焦點

Page 1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政策論述

時刻,如何引領技職教育政策的航

向,追求創新卓越永續發展,實乃

現階段技職教育最重要的課題。

貳、當前技職教育重要

政策面對技職教育體系當前的問題

與挑戰,茲就教育部近期內推動的

技職教育重要政策與發展策略,分

述於下:

一、盤整技職教育體制結構

技職教育的體制複雜,涵蓋

有高職學制和五專、二專等專科學

制,以及四技、二技、研究所等大

學學制(如圖1)。技職教育的體制結

構,一方面固需就學校的立場,考

慮校務的發展規劃和招生來源;另

一方面更需就國家社會的立場,通

盤考量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整體而言,技職體系在養成教

育部分適合以四技、五專等較長學

制及日間正規學制培育人才,在職

教育部分則適合以二專、二技等較

短學制及夜間、週末進修學制提供

進修機會。

近年來,技職教育實施總量管

制,尊重各校自行調整的機制,在

體制結構及學制分布上,五專、二

專及二技等學制人數大量減少,四

技和研究所學制卻是大幅成長,出

現了上下層次結構不和諧、進修學

制萎縮的現象,以及五專學生數占

達三分之一偏重護理科一支獨秀的

情形,實有重新加以盤整的必要。

未來,因應少女子化趨勢,應研議

技專校院整體同步減縮招生規模的

可行性;同時,檢討修訂總量管制

相關規定,導引學校學制布局,兼

顧學校發展及產業用人需求;亦將

進一步擴大辦理五專菁英班紮實人

力培育,以及五專科別均衡適度擴

充,四技酌調為二專加二技進修學

制。同時,將持續檢討試辦4+X方

案,核准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設置

學士後學士學程,招收大學畢業

生,培養跨領域能力及第二專長,

以實務應用為重點,結合證照考試

及企業實習,強化就業能力,修業

一至二年,修滿48學分以上,發給

第二個學士學位。

二、改進技專招生入學制度

考量當前技職學生的生源減

少,以及近年技職學校招生實際報

考的人數情形,二專、二技及夜間

進修學制的招生入學,未來將研議

全面擴大改採申請入學方式,實施

兩階段篩選入學制度,取消或減少

採計技專入學測驗成績,以減輕沉

重的招生負荷;同時,也將研議改

進四技繁星申請入學,以及招收高

中生申請入學方式和配套措施。此

外,自99學年度起,配合高中及高

職擴大免試入學方案的推動,五專

將持續擴大免試入學招生的名額比◥ 通盤規劃技職學制定位俾利學子適性選擇

◥ 結合證照考試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與就業力

Page 1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 �

政策論述

時刻,如何引領技職教育政策的航

向,追求創新卓越永續發展,實乃

現階段技職教育最重要的課題。

貳、當前技職教育重要

政策面對技職教育體系當前的問題

與挑戰,茲就教育部近期內推動的

技職教育重要政策與發展策略,分

述於下:

一、盤整技職教育體制結構

技職教育的體制複雜,涵蓋

有高職學制和五專、二專等專科學

制,以及四技、二技、研究所等大

學學制(如圖1)。技職教育的體制結

構,一方面固需就學校的立場,考

慮校務的發展規劃和招生來源;另

一方面更需就國家社會的立場,通

盤考量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整體而言,技職體系在養成教

育部分適合以四技、五專等較長學

制及日間正規學制培育人才,在職

教育部分則適合以二專、二技等較

短學制及夜間、週末進修學制提供

進修機會。

近年來,技職教育實施總量管

制,尊重各校自行調整的機制,在

體制結構及學制分布上,五專、二

專及二技等學制人數大量減少,四

技和研究所學制卻是大幅成長,出

現了上下層次結構不和諧、進修學

制萎縮的現象,以及五專學生數占

達三分之一偏重護理科一支獨秀的

情形,實有重新加以盤整的必要。

未來,因應少女子化趨勢,應研議

技專校院整體同步減縮招生規模的

可行性;同時,檢討修訂總量管制

相關規定,導引學校學制布局,兼

顧學校發展及產業用人需求;亦將

進一步擴大辦理五專菁英班紮實人

力培育,以及五專科別均衡適度擴

充,四技酌調為二專加二技進修學

制。同時,將持續檢討試辦4+X方

案,核准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設置

學士後學士學程,招收大學畢業

生,培養跨領域能力及第二專長,

以實務應用為重點,結合證照考試

及企業實習,強化就業能力,修業

一至二年,修滿48學分以上,發給

第二個學士學位。

二、改進技專招生入學制度

考量當前技職學生的生源減

少,以及近年技職學校招生實際報

考的人數情形,二專、二技及夜間

進修學制的招生入學,未來將研議

全面擴大改採申請入學方式,實施

兩階段篩選入學制度,取消或減少

採計技專入學測驗成績,以減輕沉

重的招生負荷;同時,也將研議改

進四技繁星申請入學,以及招收高

中生申請入學方式和配套措施。此

外,自99學年度起,配合高中及高

職擴大免試入學方案的推動,五專

將持續擴大免試入學招生的名額比◥ 通盤規劃技職學制定位俾利學子適性選擇

◥ 結合證照考試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與就業力

Page 1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 11

政策論述

例;100學年度,五專招生新增申

請抽籤入學管道,由各校以全國基

測、北北基聯測PR值成績,及國中

在校成績排名百分比,自行訂定門

檻,達門檻以上者,以採公開抽籤

方式入學。

三、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

面對國內教育市場呈現趨近飽

和以及未來國際教育環境開放的高

度競爭態勢,各技職學校必須建立

本身的特色,方有可能吸引學生入

學,永續經營發展。各技職學校要

發展學校的特色,校內必須建立共

識,掌握社會的脈動,確定學校發

展方向,結合相關系科領域教學成

果,強化師資及教學設施,營造學

校重點特色,並發展學校重點系科

成為特色系科。同時,鼓勵發展整

合性學群,進行有系統的模組化教

學及課程規劃,開設具學校特色的

學程課程,培養學生獲得不同領域

的學程專長。另外,也應積極尋求

外界的資源,推動校際間合作,發

展與業界的策略聯盟,建立教育夥

伴關係,共享教學的資源。教育部

亦將持續辦理獎勵教學卓越計畫,

建立競爭性經費補助機制,全面提

升技職教學品質;以及輔導鼓勵技

專校院整併或成立聯合大學系統,

整合技職教學資源並致力於優質

化,以提升學校辦學競爭力。

四、落實技職師生實務教學

技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培育

各級技術人力。技職學校的課程和

教學,應強調學生實務應用技能的

養成,將業界用人需求納入課程發

展的機制,加強學生實務課程學習

(如專題製作等),重視動手操作

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培養產

業所需製程及品管實務應用人才。

未來,亦將落實改進四技及研究所

實務課程,建立務實致用特色;以

及規劃增辦技職校院實務技術競

賽,擴大辦理技職學生實務專題製

作及校園創業競賽,強化學生應用

能力的養成。同時,也將持續辦理

技專教師彈性薪資方案,擴大優秀

師資延攬及鼓勵留任;加強現任技

職教師安排寒暑假赴公民營企業機

構服務及研習,以強化教師實務教

學能力;以及進一步檢討修正技職

師資標準規定,兼重技職師資質量

水準及實務師資特色要求。各校新

進師資,鼓勵優先遴聘具備一定業

界實務工作年資者擔任教學;亦

可引進產業資源協同教學,延聘業

界資深但學歷受限之專業人員(或

專業及技術教師),到校傳授實務

經驗。此外,鼓勵師生通過技能檢

定,取得專業證照,並擴大民間職

業能力鑑定採認,引進國際通用證

照制度,接軌國際教學,以利學生

就業實力的提升。

◥ 推動學生實務學習以培育職場就業能力◥ 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以提升競爭力

Page 1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 11

政策論述

例;100學年度,五專招生新增申

請抽籤入學管道,由各校以全國基

測、北北基聯測PR值成績,及國中

在校成績排名百分比,自行訂定門

檻,達門檻以上者,以採公開抽籤

方式入學。

三、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

面對國內教育市場呈現趨近飽

和以及未來國際教育環境開放的高

度競爭態勢,各技職學校必須建立

本身的特色,方有可能吸引學生入

學,永續經營發展。各技職學校要

發展學校的特色,校內必須建立共

識,掌握社會的脈動,確定學校發

展方向,結合相關系科領域教學成

果,強化師資及教學設施,營造學

校重點特色,並發展學校重點系科

成為特色系科。同時,鼓勵發展整

合性學群,進行有系統的模組化教

學及課程規劃,開設具學校特色的

學程課程,培養學生獲得不同領域

的學程專長。另外,也應積極尋求

外界的資源,推動校際間合作,發

展與業界的策略聯盟,建立教育夥

伴關係,共享教學的資源。教育部

亦將持續辦理獎勵教學卓越計畫,

建立競爭性經費補助機制,全面提

升技職教學品質;以及輔導鼓勵技

專校院整併或成立聯合大學系統,

整合技職教學資源並致力於優質

化,以提升學校辦學競爭力。

四、落實技職師生實務教學

技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培育

各級技術人力。技職學校的課程和

教學,應強調學生實務應用技能的

養成,將業界用人需求納入課程發

展的機制,加強學生實務課程學習

(如專題製作等),重視動手操作

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培養產

業所需製程及品管實務應用人才。

未來,亦將落實改進四技及研究所

實務課程,建立務實致用特色;以

及規劃增辦技職校院實務技術競

賽,擴大辦理技職學生實務專題製

作及校園創業競賽,強化學生應用

能力的養成。同時,也將持續辦理

技專教師彈性薪資方案,擴大優秀

師資延攬及鼓勵留任;加強現任技

職教師安排寒暑假赴公民營企業機

構服務及研習,以強化教師實務教

學能力;以及進一步檢討修正技職

師資標準規定,兼重技職師資質量

水準及實務師資特色要求。各校新

進師資,鼓勵優先遴聘具備一定業

界實務工作年資者擔任教學;亦

可引進產業資源協同教學,延聘業

界資深但學歷受限之專業人員(或

專業及技術教師),到校傳授實務

經驗。此外,鼓勵師生通過技能檢

定,取得專業證照,並擴大民間職

業能力鑑定採認,引進國際通用證

照制度,接軌國際教學,以利學生

就業實力的提升。

◥ 推動學生實務學習以培育職場就業能力◥ 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以提升競爭力

Page 1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2 13

政策論述

五、推動學生校外實習方案

技職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校外實

習,可將產業界生產實境當成學校

教學場所的延伸,印證學校所學理

論和業界實務經驗,有助學生及早

適應就業環境,提升畢業後就業競

爭能力。除護理、餐飲、流通等系

科領域,早已實施校外實習多年之

外,亦將進一步擴大經費補助,積

極鼓勵各校擴及其他系科,開設校

外實習課程。由學校安排學生實習

計畫,選定合宜實習廠家,簽訂合

作契約,組訓參與實習學生,定期

評估巡迴輔導,落實學生實習方案

正常執行。同時,也鼓勵學生負笈

海外實習,接受跨文化訓練,加強

外語能力的學習,以及國外環境的

適應體驗。此外,由教育部出面和

保險公司研議商訂採購學生校外實

習團體保險共同性契約,提供師生

校外實習安全保障;亦將強化技職

學校職業輔導的功能,畢業生的就

業輔導及追蹤調查列入校務評鑑重

要指標之一。

六、普及勞作教育服務學習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企業

徵才的條件首重工作態度、個人品

德、專業知識、學習潛力及外語能

力;最重視的工作能力及態度,包 括積極主動、專業知識、團隊合作

能力、企業忠誠度及學習潛力等。

顯見在職場之中,除專業知識和專

業技術之外,工作態度、職業道

德、應對進退、社交禮儀、熱誠負

責等「軟技能」的素質,更是決勝

的關鍵。技職學生畢業後須投入產

業界服務,在校求學期間除專業知

識和技術的「主學習」之外,應可

加強上述工作態度等軟技能的「副

學習」或「附學習」,透過正式課

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的實

施,發揮境教涵養、潛移默化及形

塑定格的效果。國立高雄餐旅大

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創校以來實施

多年的勞作(動)教育,規定學生

打掃校園的責任區,落實「生活即

教育」的理念,養成隨手服務及勤

勞敬業的良好習性,值得效法學

習;以及鼓勵學校學生以團體、社

團、班級、小組、個人等不同形

式,參與各類服務學習,擔任社區

服務、一日志工、教育志工、社會

志工、國際志工等等,也都和技職

教育的核心價值十分契合,將進一

步鼓勵推廣普及實施;而各校執行

情形,將納入獎補助及評鑑指標,

以及辦理績優學校評選,並公開表

揚表現優良者。

七、強化技職產學合作研發

技職學校必須與產業界充分

配合,共同培育質精適用的技術人

才,達成學校、產業、學生三贏的

目標。目前已辦理的產業碩士專

班、產業二技專班、產學攜手合作

計畫、雙軌訓練旗艦計畫,及高職

產業特殊需求類科招生等和產業攜◥ 透過勞作教育服務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軟技能」

◥ 技專校院研發商品展售活動「2010年產學合作嘉年華會」開幕儀式

Page 1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2 13

政策論述

五、推動學生校外實習方案

技職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校外實

習,可將產業界生產實境當成學校

教學場所的延伸,印證學校所學理

論和業界實務經驗,有助學生及早

適應就業環境,提升畢業後就業競

爭能力。除護理、餐飲、流通等系

科領域,早已實施校外實習多年之

外,亦將進一步擴大經費補助,積

極鼓勵各校擴及其他系科,開設校

外實習課程。由學校安排學生實習

計畫,選定合宜實習廠家,簽訂合

作契約,組訓參與實習學生,定期

評估巡迴輔導,落實學生實習方案

正常執行。同時,也鼓勵學生負笈

海外實習,接受跨文化訓練,加強

外語能力的學習,以及國外環境的

適應體驗。此外,由教育部出面和

保險公司研議商訂採購學生校外實

習團體保險共同性契約,提供師生

校外實習安全保障;亦將強化技職

學校職業輔導的功能,畢業生的就

業輔導及追蹤調查列入校務評鑑重

要指標之一。

六、普及勞作教育服務學習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企業

徵才的條件首重工作態度、個人品

德、專業知識、學習潛力及外語能

力;最重視的工作能力及態度,包 括積極主動、專業知識、團隊合作

能力、企業忠誠度及學習潛力等。

顯見在職場之中,除專業知識和專

業技術之外,工作態度、職業道

德、應對進退、社交禮儀、熱誠負

責等「軟技能」的素質,更是決勝

的關鍵。技職學生畢業後須投入產

業界服務,在校求學期間除專業知

識和技術的「主學習」之外,應可

加強上述工作態度等軟技能的「副

學習」或「附學習」,透過正式課

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的實

施,發揮境教涵養、潛移默化及形

塑定格的效果。國立高雄餐旅大

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創校以來實施

多年的勞作(動)教育,規定學生

打掃校園的責任區,落實「生活即

教育」的理念,養成隨手服務及勤

勞敬業的良好習性,值得效法學

習;以及鼓勵學校學生以團體、社

團、班級、小組、個人等不同形

式,參與各類服務學習,擔任社區

服務、一日志工、教育志工、社會

志工、國際志工等等,也都和技職

教育的核心價值十分契合,將進一

步鼓勵推廣普及實施;而各校執行

情形,將納入獎補助及評鑑指標,

以及辦理績優學校評選,並公開表

揚表現優良者。

七、強化技職產學合作研發

技職學校必須與產業界充分

配合,共同培育質精適用的技術人

才,達成學校、產業、學生三贏的

目標。目前已辦理的產業碩士專

班、產業二技專班、產學攜手合作

計畫、雙軌訓練旗艦計畫,及高職

產業特殊需求類科招生等和產業攜◥ 透過勞作教育服務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軟技能」

◥ 技專校院研發商品展售活動「2010年產學合作嘉年華會」開幕儀式

Page 1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4 15

政策論述

手共同培育人才的科班,將持續擴

大辦理;並將修訂專科以上學校產

學合作辦法,整體涵蓋產學人才培

育及技術研發,規範實習生權益保

障措施。同時,鼓勵技職學校充分

運用高素質師資及充足的研發能

力和設備,積極擴展產學研發成

果;進一步整合6個區域產學合作

中心、12個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和

經濟部創新育成中心、國科會技術

移轉中心等,強化產學聯繫協調平

台,完善產學研發運作機制環境;

統合各校產學研發能量及相關資

源,協助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提供

產業技術研發支援;以及鼓勵研發

成果轉化,擴大專利申請、技術移

轉及商品化;發展產學中介組織,

活絡技術媒合交易,帶動產業升級

創新發展;同步提升學校的教學和

研究,以培養學生創意創業和扎根

實務的能力。

八、改進技專校院評鑑制度

技專校院評鑑實施多年,藉以

達成評等優劣、發掘問題、導引方

向、督促改進及輔導建議等功能。

辦理以來,倍受學校與各界重視,

對提高技職教育水準甚具貢獻。為

使評鑑工作更趨完善,將定期進行

技專後設評鑑,不斷地檢討精進。

未來,亦將齊一科技大學、技術學

院評鑑辦理方式,建立量化和質化

評鑑指標,強化評鑑委員的專業知

能與倫理,力求公正、公平、公開

及客觀程序。同時,將研議降低評

鑑成績的效用,回歸評鑑目的本

◥ 鼓勵學校建立自我評鑑制度以落實學校內控檢核機制

質;改進技專評鑑成績評等認可方

式,鼓勵各校建立自我評鑑制度,

納入自我評鑑及認可協會評鑑結

果,增訂各校自訂彈性特色指標,

尋求自我改進缺失;亦將加強技職

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研議擴大採

計各校畢業生就業成效,列入校務

評鑑重要指標;以及落實教師評鑑

辦法,辦理全校性教學評量。此

外,要求各校落實內控檢核機制,

適時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發揮

行政預警及修正功能。

九、擴大技職師生國際交流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國

際社會的互動日趨密切,各國莫不

重視積極推展教育國際化,加強和

國外學校進行學術合作及交流,放

眼國際培育人才。未來,將結合我

國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資源優勢,

推動教育服務輸出--深耕東南亞計

畫,擴大開設境外專班,招收外籍

生來臺就學;亦將加強兩岸技職教

育交流,籌劃招收陸生來臺就學,

研訂相關配套措施。此外,鑑於技

職學生的外語能力普遍較低,將推

動外語教學改進計畫,強化建置技

專校院外語教學環境,提升技職學

生外語能力;在學生現有的外語能

力基礎下,建立學習能力指標,採

行分級分組教學,進而規劃專業英

文學習,開發外語檢測學習課程,

並推動實施第二外語,逐步提升學

生外語基礎能力。在國際合作及教

育交流的形式上,除最普遍的參訪

考察及學術研討會等交流活動之

外,包括交換教師及學生、雙聯學

位課程、擴大招收外國學生就學,

以及引進國外學校課程及教材、校

際互認學分、國際機構等級證書

認證、開展國際研究及教學合作等

多元的做法,都可以進一步規劃辦

理。同時,亦將結合電腦科技、網

際網路的運用,進行跨國遠距教育

及學習交流。另外,選拔優秀技職

學生代表參加各類國際技藝能競

賽,補助師生往返機票費用,讓技

職學生能有機會和國際好手同台競

技,在國際場合上發光發亮,獲得

榮耀肯定。

十、放寬私校管制自主辦學

私立學校對我國教育的發展貢

獻卓著,尤其在技職教育更是扮演

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社會與

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在學學生人

數急遽的減少、產業界需求人才結

構性的改變,以及當前教育改革步

調明顯地加快等因素下,直接衝擊

影響私校未來的發展,甚至引發可

能的危機。97年1月修正公布的私

立學校法,放寬了私校辦學管制的

項目,賦予其更大的自主彈性;同

時,也規範了私校退場的機制,允

許有整併或停辦的空間。同時,政

府亦已公布,自99年9月起,政府

Page 1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4 15

政策論述

手共同培育人才的科班,將持續擴

大辦理;並將修訂專科以上學校產

學合作辦法,整體涵蓋產學人才培

育及技術研發,規範實習生權益保

障措施。同時,鼓勵技職學校充分

運用高素質師資及充足的研發能

力和設備,積極擴展產學研發成

果;進一步整合6個區域產學合作

中心、12個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和

經濟部創新育成中心、國科會技術

移轉中心等,強化產學聯繫協調平

台,完善產學研發運作機制環境;

統合各校產學研發能量及相關資

源,協助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提供

產業技術研發支援;以及鼓勵研發

成果轉化,擴大專利申請、技術移

轉及商品化;發展產學中介組織,

活絡技術媒合交易,帶動產業升級

創新發展;同步提升學校的教學和

研究,以培養學生創意創業和扎根

實務的能力。

八、改進技專校院評鑑制度

技專校院評鑑實施多年,藉以

達成評等優劣、發掘問題、導引方

向、督促改進及輔導建議等功能。

辦理以來,倍受學校與各界重視,

對提高技職教育水準甚具貢獻。為

使評鑑工作更趨完善,將定期進行

技專後設評鑑,不斷地檢討精進。

未來,亦將齊一科技大學、技術學

院評鑑辦理方式,建立量化和質化

評鑑指標,強化評鑑委員的專業知

能與倫理,力求公正、公平、公開

及客觀程序。同時,將研議降低評

鑑成績的效用,回歸評鑑目的本

◥ 鼓勵學校建立自我評鑑制度以落實學校內控檢核機制

質;改進技專評鑑成績評等認可方

式,鼓勵各校建立自我評鑑制度,

納入自我評鑑及認可協會評鑑結

果,增訂各校自訂彈性特色指標,

尋求自我改進缺失;亦將加強技職

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研議擴大採

計各校畢業生就業成效,列入校務

評鑑重要指標;以及落實教師評鑑

辦法,辦理全校性教學評量。此

外,要求各校落實內控檢核機制,

適時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發揮

行政預警及修正功能。

九、擴大技職師生國際交流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國

際社會的互動日趨密切,各國莫不

重視積極推展教育國際化,加強和

國外學校進行學術合作及交流,放

眼國際培育人才。未來,將結合我

國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資源優勢,

推動教育服務輸出--深耕東南亞計

畫,擴大開設境外專班,招收外籍

生來臺就學;亦將加強兩岸技職教

育交流,籌劃招收陸生來臺就學,

研訂相關配套措施。此外,鑑於技

職學生的外語能力普遍較低,將推

動外語教學改進計畫,強化建置技

專校院外語教學環境,提升技職學

生外語能力;在學生現有的外語能

力基礎下,建立學習能力指標,採

行分級分組教學,進而規劃專業英

文學習,開發外語檢測學習課程,

並推動實施第二外語,逐步提升學

生外語基礎能力。在國際合作及教

育交流的形式上,除最普遍的參訪

考察及學術研討會等交流活動之

外,包括交換教師及學生、雙聯學

位課程、擴大招收外國學生就學,

以及引進國外學校課程及教材、校

際互認學分、國際機構等級證書

認證、開展國際研究及教學合作等

多元的做法,都可以進一步規劃辦

理。同時,亦將結合電腦科技、網

際網路的運用,進行跨國遠距教育

及學習交流。另外,選拔優秀技職

學生代表參加各類國際技藝能競

賽,補助師生往返機票費用,讓技

職學生能有機會和國際好手同台競

技,在國際場合上發光發亮,獲得

榮耀肯定。

十、放寬私校管制自主辦學

私立學校對我國教育的發展貢

獻卓著,尤其在技職教育更是扮演

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社會與

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在學學生人

數急遽的減少、產業界需求人才結

構性的改變,以及當前教育改革步

調明顯地加快等因素下,直接衝擊

影響私校未來的發展,甚至引發可

能的危機。97年1月修正公布的私

立學校法,放寬了私校辦學管制的

項目,賦予其更大的自主彈性;同

時,也規範了私校退場的機制,允

許有整併或停辦的空間。同時,政

府亦已公布,自99年9月起,政府

Page 1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6

政策論述

提供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在學

學生的學費補助,齊一公私立學校

學費收費差距,預為籌劃十二年國

教前置作業。未來私校辦學更趨自

主靈活,面對挑戰將更具競爭力。

此外,也將全面檢討獎補助指標,

修訂整體發展獎補助要點及配套作

業,以引導私立技專校院正常辦學

發展。

參、結語我國的技職教育體系,以往在

政府及社會各界深切的體認和重視

之下,已奠定了優良的根基。展望

未來,仍應繼續把握技職教育的核

心價值,以培育符應社會產業需要

的人才,課程及教學強調理論與實

務兼重,養成實用專業技術能力,

並特別重視形塑良好的工作態度及

職業道德。期許每一所技職學校都

能持續不斷地深化改革與精進發

展,讓每一位選擇接受技職教育的

學生,都能學有所長,畢業後為產

業界所樂予接納,成為社會有用的

人才。

Page 1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7

◥ 技職教育再造亟需群策群力

服務與管理人才;而五類技職學

制則是指職校、五專、二專、四技

和二技(李隆盛、賴春金,2007)。

技職教育一向是我國教育體制中最

具特色的一環,除了具有多元學

制、開放自主的特性外,同時,也

是與業界最緊密契合的教育體系,

為我國培育經濟建設人才最重要的

搖籃。但隨著教育環境的改變、

壹、 前言我國現行技職學校可大致分為

三級五類,三級是指:(1)高級職業

學校(簡稱「職校」或「高職」)、

(2)專科學校(簡稱「專科」)、和(3)

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簡稱「科技校

院」;科技校院和專校又合稱「技

專校院」),三級學校主要目標在

分別培育基層、中級和高級技術、

盤整技職教育

技專校院再出發姚立德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校長(2011年2月1日接任)

張仁家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Page 2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8 19

少子女化日趨嚴重、教育競爭愈顯

普遍,同時,國際化以及兩岸互動

頻繁的開展,技職教育體系不得不

重新思索因應之道,以面對環境變

動的艱鉅挑戰。前教育部技職司林

騰蛟司長(現為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於2010年3月8日甫接任技職司司長

一職,旋即以豐厚、熟稔的技職教

育經驗,在考量諸多環境因素後,

提出「盤整技職,再登高峰」的

技職教育藍圖。該藍圖從「盤整技

職教育體制結構」出發(如圖1),

接續「改進技專招生入學制度」、

「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落

實技職師生實務教學」、「推動學

生校外實習方案」、「普及勞作教

育服務學習」、「強化技職產學合

作研發」、「改進技專校院評鑑

制度」、「擴大技職師生國際交

流」、「放寬私校管制自主辦學」

等十項發展策略(林騰蛟,2010),

擘劃了技職教育未來改革與發展的

十個重點方向,可說是為我國技職

教育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這十

大重點方向除了扮演政策的領航舵

手外,也可成為從事技職教育的工

作者推動技職教育再創高峰的重要

參考方向。本文旨在根據上述十大

重點方向中,與技專校院息息相關

的議題加以剖析,就當前技專校院

在學制調整、設系招生、培育定位

等三大方面,提供更進一步思維與

看法。

政策論述

貳、五專由沒落轉而奮起

再現五專榮景五專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

獨特的制度,它橫跨中等和高等教

育兩個層次,在課程上卻是「一體

成型」。五年的課程整體規劃,重

視專業學科的學習,並強調畢業後

的就業能力。綜觀技職教育體系發

展,自1960-1974年間專科學校蓬

勃發展,在1980-1986年達到顛峰

時期,計有77所專科學校。但近年

來,由於技專校院實施總量管制,

各校自行調整機制,五專、二專及

二技等校數及學生數銳減,其中最

重要的轉折即為教育部於1996年訂

定『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

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辦法』

後,為了學制單純化,許多專科學

校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是減少五專

的招生人數,就是完全廢除專科的

學制,以致專科學校逐漸萎縮(林

騰蛟,2010)。從高等技職教育的學

校型態分析如表1所示,顯示結構

上產生很大的變化,技專校院自95

學年度起,一直維持93所的穩定狀

態,但隨著專科學校的升格改制,

已從23所減少至15所;技術學院從

89至91學年度的51所增至56所,又

降至98學年度的37所。科技大學校

數則一路攀升至98學年度的41所(教

育部,2010)。我國大專校院發展

迄2010年已達164所,其中包括科技

大學、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合計93

所。在41所科技大學之中,包含10

所公立及31所私立科技大學;37所

技術學院則由7所公立及30所私立技

術學院組成;專科學校包括3所公

立及12所私立專科學校,總計20所

公立及73所私立的技專校院(教育

部,2010),技專校院的數量已超

過一般大學及學院。

然而,專科教育卻是培育中級

實用技術人力之主要管道,許多國

外的資料顯示,即使是以知識經濟

◥ 圖1 盤整技職教育體制結構係當前技職教育發展策略之一環

Page 2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8 19

少子女化日趨嚴重、教育競爭愈顯

普遍,同時,國際化以及兩岸互動

頻繁的開展,技職教育體系不得不

重新思索因應之道,以面對環境變

動的艱鉅挑戰。前教育部技職司林

騰蛟司長(現為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於2010年3月8日甫接任技職司司長

一職,旋即以豐厚、熟稔的技職教

育經驗,在考量諸多環境因素後,

提出「盤整技職,再登高峰」的

技職教育藍圖。該藍圖從「盤整技

職教育體制結構」出發(如圖1),

接續「改進技專招生入學制度」、

「鼓勵學校發展重點特色」、「落

實技職師生實務教學」、「推動學

生校外實習方案」、「普及勞作教

育服務學習」、「強化技職產學合

作研發」、「改進技專校院評鑑

制度」、「擴大技職師生國際交

流」、「放寬私校管制自主辦學」

等十項發展策略(林騰蛟,2010),

擘劃了技職教育未來改革與發展的

十個重點方向,可說是為我國技職

教育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這十

大重點方向除了扮演政策的領航舵

手外,也可成為從事技職教育的工

作者推動技職教育再創高峰的重要

參考方向。本文旨在根據上述十大

重點方向中,與技專校院息息相關

的議題加以剖析,就當前技專校院

在學制調整、設系招生、培育定位

等三大方面,提供更進一步思維與

看法。

政策論述

貳、五專由沒落轉而奮起

再現五專榮景五專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

獨特的制度,它橫跨中等和高等教

育兩個層次,在課程上卻是「一體

成型」。五年的課程整體規劃,重

視專業學科的學習,並強調畢業後

的就業能力。綜觀技職教育體系發

展,自1960-1974年間專科學校蓬

勃發展,在1980-1986年達到顛峰

時期,計有77所專科學校。但近年

來,由於技專校院實施總量管制,

各校自行調整機制,五專、二專及

二技等校數及學生數銳減,其中最

重要的轉折即為教育部於1996年訂

定『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

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辦法』

後,為了學制單純化,許多專科學

校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是減少五專

的招生人數,就是完全廢除專科的

學制,以致專科學校逐漸萎縮(林

騰蛟,2010)。從高等技職教育的學

校型態分析如表1所示,顯示結構

上產生很大的變化,技專校院自95

學年度起,一直維持93所的穩定狀

態,但隨著專科學校的升格改制,

已從23所減少至15所;技術學院從

89至91學年度的51所增至56所,又

降至98學年度的37所。科技大學校

數則一路攀升至98學年度的41所(教

育部,2010)。我國大專校院發展

迄2010年已達164所,其中包括科技

大學、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合計93

所。在41所科技大學之中,包含10

所公立及31所私立科技大學;37所

技術學院則由7所公立及30所私立技

術學院組成;專科學校包括3所公

立及12所私立專科學校,總計20所

公立及73所私立的技專校院(教育

部,2010),技專校院的數量已超

過一般大學及學院。

然而,專科教育卻是培育中級

實用技術人力之主要管道,許多國

外的資料顯示,即使是以知識經濟

◥ 圖1 盤整技職教育體制結構係當前技職教育發展策略之一環

Page 2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0 21

為主的國家,仍然需要大量的「知

識型技術人力」,而這類型人力的

培育,正是五專辦學的主要目標。

故教育部遂透過各種研究以回應社

會各界對於早期素質優良五專畢業

學生的期待,同時也透過政策的導

引試圖重現五專學制的榮景,以滿

足國家中級技術人力的缺口。相關

論述如下:

一 、 滿 足 技 術 人 力 需 求 的

必 要 性

回顧專科學校的發展,1960年

代後期,我國技職教育積極發展專

科學校;1970年為提升私校品質,

曾停止新設學校,但後來因產業結

構改變,人力需求產生;1985年又

重新開放私立專科學校設立。無論

政策如何轉變,專科學校一直是我

國培育中級技術人力的主要管道之

一。自1978年迄今,由我國的勞動

力參與率即顯示,專科教育程度人

力首居各種教育程度的勞動力參與

佔比,2010年更攀升至76.95%,如

表2所示,但以經建會推估至2015

年資料指出,屆時基層人力平均缺

口將約為31-33萬人,而其中專科即

佔了5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5),顯見若要穩定培育中、基

層人力,專科學制非旦不可貿然廢

政策論述

除,反而應視為人才培育之發源

根基。

根 據 1 1 1 1 人 力 銀 行 對 業 界

在2010年的調查顯示,企業主最

滿意其工作表現,由具「專科」

(43.23%)學歷員工奪得冠,其次為

「大學生」(32.94%),主要包括

「專業能力符合需求」(61.22%)、

「較無身段」(46.94%)等因素。進

一步分析發現,國內技職體系所學

內容,大多朝就業市場規劃,從技

職體系出身的員工,因為擁有紮實

的實務訓練,專業養成備受肯定,

在人事成本和工作能力的雙重考量

下,成為企業最滿意的一群員工

(王怡茹,2010)。在我國專科學校

法中明定,專科學校以教授應用科

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

旨,以目前國家建設發展人力需求

走向與業界深切體認下,專科學校

應有其設置之價值與意義。

二、銜補社會教育與產業訓練

功能的重要性

世界工業先進國家的技職教

育,主要之培育人力層級放在相

當於我國的專校階段(李隆盛、

賴春金,2007)。例如美國並無專

科學校,但其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為大學二年級以下的半專

業性教育機構,相當於我國的二年

制專科學院。課程主要分成轉學

課程(transfer programs)、職業課程

(occupational programs)及社區教育

課程(community education programs)

三種:

(1)轉學課程方面,提供大一大二兩

年的課程,招收對象以高中職畢

業生為主,修業期滿授予副學士

學位,並可取得插班四年制大學

三年級的資格。

(2)職業課程方面,又稱生涯課程,

主要提供社區學生接受各種的職

業課程,強調實務的訓練,經由

不同的職業訓練及在職訓練課

程,以提升就業的能力,與在職

人員的專業水準。

(3)社區教育方面,通常包括繼續教

育、社區服務、社區發展的教

育,個人可經由社區學院滿足

學習的需求,而學院也能運用

社區資源服務(徐明珠,2002;

Vaughan, 2007)。

美國政府在2010年3月30日簽

署了和解保健和教育法(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conciliation Act),

預計投入四年20億美元經費用於社

區學院和職業培訓,預期至2020年

社區學院能增加培訓數量約5萬名

畢業生,以因應迅速多變的世界經

濟競爭,並將社區學院作為全美高

等教育體系教育體訓的一環,與產

業、勞工和政府建立專門的培訓

計畫結合以滿足經濟需要(AACC,

2010),如護理、健康資訊技術、先

進製造及綠色就業機會。美國社區

Page 2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0 21

為主的國家,仍然需要大量的「知

識型技術人力」,而這類型人力的

培育,正是五專辦學的主要目標。

故教育部遂透過各種研究以回應社

會各界對於早期素質優良五專畢業

學生的期待,同時也透過政策的導

引試圖重現五專學制的榮景,以滿

足國家中級技術人力的缺口。相關

論述如下:

一 、 滿 足 技 術 人 力 需 求 的

必 要 性

回顧專科學校的發展,1960年

代後期,我國技職教育積極發展專

科學校;1970年為提升私校品質,

曾停止新設學校,但後來因產業結

構改變,人力需求產生;1985年又

重新開放私立專科學校設立。無論

政策如何轉變,專科學校一直是我

國培育中級技術人力的主要管道之

一。自1978年迄今,由我國的勞動

力參與率即顯示,專科教育程度人

力首居各種教育程度的勞動力參與

佔比,2010年更攀升至76.95%,如

表2所示,但以經建會推估至2015

年資料指出,屆時基層人力平均缺

口將約為31-33萬人,而其中專科即

佔了5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5),顯見若要穩定培育中、基

層人力,專科學制非旦不可貿然廢

政策論述

除,反而應視為人才培育之發源

根基。

根 據 1 1 1 1 人 力 銀 行 對 業 界

在2010年的調查顯示,企業主最

滿意其工作表現,由具「專科」

(43.23%)學歷員工奪得冠,其次為

「大學生」(32.94%),主要包括

「專業能力符合需求」(61.22%)、

「較無身段」(46.94%)等因素。進

一步分析發現,國內技職體系所學

內容,大多朝就業市場規劃,從技

職體系出身的員工,因為擁有紮實

的實務訓練,專業養成備受肯定,

在人事成本和工作能力的雙重考量

下,成為企業最滿意的一群員工

(王怡茹,2010)。在我國專科學校

法中明定,專科學校以教授應用科

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

旨,以目前國家建設發展人力需求

走向與業界深切體認下,專科學校

應有其設置之價值與意義。

二、銜補社會教育與產業訓練

功能的重要性

世界工業先進國家的技職教

育,主要之培育人力層級放在相

當於我國的專校階段(李隆盛、

賴春金,2007)。例如美國並無專

科學校,但其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為大學二年級以下的半專

業性教育機構,相當於我國的二年

制專科學院。課程主要分成轉學

課程(transfer programs)、職業課程

(occupational programs)及社區教育

課程(community education programs)

三種:

(1)轉學課程方面,提供大一大二兩

年的課程,招收對象以高中職畢

業生為主,修業期滿授予副學士

學位,並可取得插班四年制大學

三年級的資格。

(2)職業課程方面,又稱生涯課程,

主要提供社區學生接受各種的職

業課程,強調實務的訓練,經由

不同的職業訓練及在職訓練課

程,以提升就業的能力,與在職

人員的專業水準。

(3)社區教育方面,通常包括繼續教

育、社區服務、社區發展的教

育,個人可經由社區學院滿足

學習的需求,而學院也能運用

社區資源服務(徐明珠,2002;

Vaughan, 2007)。

美國政府在2010年3月30日簽

署了和解保健和教育法(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conciliation Act),

預計投入四年20億美元經費用於社

區學院和職業培訓,預期至2020年

社區學院能增加培訓數量約5萬名

畢業生,以因應迅速多變的世界經

濟競爭,並將社區學院作為全美高

等教育體系教育體訓的一環,與產

業、勞工和政府建立專門的培訓

計畫結合以滿足經濟需要(AACC,

2010),如護理、健康資訊技術、先

進製造及綠色就業機會。美國社區

Page 2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2 23

學院的關鍵作用在於發展國家的人

力資本、提高技能和知識基礎,並

有計畫進行創新和改革。透過與企

業、行業和政府建立專門的培訓計

劃,培訓高技能、高需求的職業,

並讓在職者有機會接受再培訓以提

升技能,並得到產業認可的學歷與

證書(林佳琪,2010)。對當地企業

雇主而言,社區學院是培養技術人

力的搖籃。其所提供的訓練方案,

培養具有競爭性的人力,有助於刺

激當地的經濟發展。雇主可以透過

社區學院,尋得想要的技術人力

(AACC, 2010; Kasper, 2002)。美國社

區學院的功能及目的與我國專科學

校頗為雷同,可為借鏡。過去專科

培養之人才確實為國家經濟發展的

重要基石,任其沒落或否定專科學

校之貢獻實屬可惜,當務之急應強

化其功能與協助適度轉型,重新奠

定中級人才培育之基石。

三、當前五專學制的新政策

五 專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的 錄 取

率,從96學年度的49.13%,降到

了97學年度的37.60%,再降到98學

年度的31.11%,以及99學年度的

20.78%;五專聯合甄選錄取率近

四年也持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技專校院招策總會,2009),從96

學年度的52.80%,降到了97學年

度的47.92%,再降到98學年度的

39.46%,以及99學年度的34.15%(如

表3),其原因可能是報名人數大幅

增加造成錄取率的降低所致。當前

五專人力的培育,除了14所護理類

專科學校外,尚有科大與技術學院

內設置的五專部為大宗,雖然現

政策論述

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恢復五

專建置,但教育部採取漸進、擴大

的策略,已經逐步反應在五專的錄

取率。五專各招生管道報名人數增

加之主要招生類科為護理科,其可

能的原因為(技專校院招策總會,

2009):

(1)因應大環境經濟狀況,復以護理

科同學畢業後之就業機會高,且

五專學制符合畢業即可就業的生

涯規劃,可有效因應大環境經濟

狀況。

(2)教育部近年加強五專學制宣導工

作, 2009年5月宣布的技職教育

再造方案中,首要方案即為推動

五專學制人才培育,加深社會大

眾對於該學制的瞭解與肯定。

原本逐漸萎縮的五專,似乎

又再度受到家長、學生的青睞。

果不其然,99年度高中職五專登

記分發放榜結果顯示,其他高中

職、進修學校招生不足,缺額

高達五萬餘人,唯獨五專一枝獨

秀,招生名額達成率幾乎達到百

分百,高雄地區的高雄餐旅大學

及文藻外語學院的入學門檻甚至

高達基測PR90以上。

此外,教育部亦在99年度首

度試辦五專菁英班,期能提供學

生「5+2五專加二技」的七年一

貫課程,招生門檻訂在基測PR值

85以上,其目標包含:

(1)招收性向明顯且具潛能性之優秀

國中畢業生,投入適合長期培

育、特定或新興領域。

(2)配合專業證照取得或實習經驗累

積,兼顧學生就業能力與適性學

習發展。

修改自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 ◥ 五專學制近來重獲重視

Page 2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2 23

學院的關鍵作用在於發展國家的人

力資本、提高技能和知識基礎,並

有計畫進行創新和改革。透過與企

業、行業和政府建立專門的培訓計

劃,培訓高技能、高需求的職業,

並讓在職者有機會接受再培訓以提

升技能,並得到產業認可的學歷與

證書(林佳琪,2010)。對當地企業

雇主而言,社區學院是培養技術人

力的搖籃。其所提供的訓練方案,

培養具有競爭性的人力,有助於刺

激當地的經濟發展。雇主可以透過

社區學院,尋得想要的技術人力

(AACC, 2010; Kasper, 2002)。美國社

區學院的功能及目的與我國專科學

校頗為雷同,可為借鏡。過去專科

培養之人才確實為國家經濟發展的

重要基石,任其沒落或否定專科學

校之貢獻實屬可惜,當務之急應強

化其功能與協助適度轉型,重新奠

定中級人才培育之基石。

三、當前五專學制的新政策

五 專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的 錄 取

率,從96學年度的49.13%,降到

了97學年度的37.60%,再降到98學

年度的31.11%,以及99學年度的

20.78%;五專聯合甄選錄取率近

四年也持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技專校院招策總會,2009),從96

學年度的52.80%,降到了97學年

度的47.92%,再降到98學年度的

39.46%,以及99學年度的34.15%(如

表3),其原因可能是報名人數大幅

增加造成錄取率的降低所致。當前

五專人力的培育,除了14所護理類

專科學校外,尚有科大與技術學院

內設置的五專部為大宗,雖然現

政策論述

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恢復五

專建置,但教育部採取漸進、擴大

的策略,已經逐步反應在五專的錄

取率。五專各招生管道報名人數增

加之主要招生類科為護理科,其可

能的原因為(技專校院招策總會,

2009):

(1)因應大環境經濟狀況,復以護理

科同學畢業後之就業機會高,且

五專學制符合畢業即可就業的生

涯規劃,可有效因應大環境經濟

狀況。

(2)教育部近年加強五專學制宣導工

作, 2009年5月宣布的技職教育

再造方案中,首要方案即為推動

五專學制人才培育,加深社會大

眾對於該學制的瞭解與肯定。

原本逐漸萎縮的五專,似乎

又再度受到家長、學生的青睞。

果不其然,99年度高中職五專登

記分發放榜結果顯示,其他高中

職、進修學校招生不足,缺額

高達五萬餘人,唯獨五專一枝獨

秀,招生名額達成率幾乎達到百

分百,高雄地區的高雄餐旅大學

及文藻外語學院的入學門檻甚至

高達基測PR90以上。

此外,教育部亦在99年度首

度試辦五專菁英班,期能提供學

生「5+2五專加二技」的七年一

貫課程,招生門檻訂在基測PR值

85以上,其目標包含:

(1)招收性向明顯且具潛能性之優秀

國中畢業生,投入適合長期培

育、特定或新興領域。

(2)配合專業證照取得或實習經驗累

積,兼顧學生就業能力與適性學

習發展。

修改自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 ◥ 五專學制近來重獲重視

Page 2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4 25

(3)彈性銜接高等教育階段學制,以

利學生學習一貫及深化,暢通升

學管道。

(4)滿足務實致用專業人才需求,彌

補產業技術人力需求之缺口。

首辦的五專菁英班其招生學

校、科別包括明志科技大學「工業

設計專班」、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資訊應用專班」、國立臺北商業

技術學院「企業管理專班」、國立

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專班」、

文藻外語學院「雙外語跨領域國

際專業人才專班」等校。其專業

技能與職業導向的課程設計,吸引

不少可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捨明星

學校而選讀五專菁英班(徐如宜,

2010)。

整 體 而 言 , 教 育 部 技 職 司

(2009)為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管道及

產業優質就業人力,於98年9月17日

發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

實施方案」,將分為宣導推動期(99

到100學年度)、擴大辦理期(101學年

度起)及全面實施期等三個期程循序

漸進推動,逐步擴大高中、高職及

五專免試入學比率及名額。同時,

行政院院會在98年通過《技職教育

再造方案》,三年內將投入200億元

強化技職教育,原本逐漸被忽略的

五專成為重點,計劃以免試升學二

技吸引學生回籠(李詠絮,2009)。

教育部規劃100年五專招生分為「免

試入學」、「申請抽籤入學」及

「登記分發入學」等三種入學管

道,免試入學係採計國中應屆畢業

學生在校三學期成績總平均之全校

排名百分比,由各校依招生條件依

序錄取。「申請抽籤」則採計在校

3學期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或第1次

國中基測,抑或是北北基聯測成績

之PR值,學生符合其中一項條件

門檻即可報名申請,由各校採抽籤

方式錄取。「登記分發」則以基本

學力測驗分數為分發依據,依學生

基測成績及志願序依序分發。透過

入學管道之調整,使五專入學方式

更為彈性。相信在教育部積極擴大

五專入學管道後,我們期待能重新

奠定五專培育中級技術人才重要樞

紐的位置,五專將可能再度成為產

業中階主管養成的搖籃。在配合產

業發展方面,五專未來亦朝向長期

培育生技產業、綠色能源、醫療照

護、農業、文化創意及觀光旅遊等

6大新興產業之類科人才的方向規

劃(王彩鸝,2010)。

參、四技的設置過於蓬勃

應有效抑制控管隨著社會繁榮與產業進步,

升學意願日益攀升。教育部順應社

會發展趨勢及學生需求,同意專科

學校轉型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

也由於經濟發展,企業對人力的要

求不斷提升,進而反映在教育改革

需求的聲浪中,促使整個教育制度

政策論述

產生變革,使得高等技職教育數量

驟增(張仁家、李蕙蘭,2006)。技

職體系升學管道通暢後,職業學校

學生升學率提高,使得多數學生選

擇升學而非就業;而高等技職教育

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隔逐漸模糊,

隨四技學制規模的擴充,情況更

加惡化(吳靖國、林騰蛟,2010)。

近十年四技二專錄取人數已由89

學年之4萬9千餘人,劇增至99學年

之9萬9千餘人,錄取率由89學年之

32.82%,提升至99學年之61.62%,

如表4所示。

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為四技

二專日間部後端招生管道,且為其

主要招生管道,即代表四技二專招

生狀況。近年來,因二技生源嚴重

減少,各技專校院多把二技招生名

額調整至四技日間部招生,故招生

名額持續上升,復因少子女化因素

導致生源不斷減少,98學年度已首

度出現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

發報名人數少於招生名額之情形,

其差額達8.19%,如下頁圖2所示。

除衛生與護理類、家政群生活應用

類、外語群日語類及海事類外,其

餘各類別98學年度報名人數均未達

招生名額之1.2倍,生源狀況嚴重惡

化。96學年度報名人數未達招生名

額1.2倍之類別為10類,97學年度增

加為12類,98學年度更增加為15個

群類。

整體而言,技專校院供給面

與學生需求面仍顯示供過於求(吳

天方、費業勳,2010),再加上少

子女化的人口發展趨勢、國外名校

來臺招生及教育部即將承認大陸學

歷,對四技的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Page 2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4 25

(3)彈性銜接高等教育階段學制,以

利學生學習一貫及深化,暢通升

學管道。

(4)滿足務實致用專業人才需求,彌

補產業技術人力需求之缺口。

首辦的五專菁英班其招生學

校、科別包括明志科技大學「工業

設計專班」、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資訊應用專班」、國立臺北商業

技術學院「企業管理專班」、國立

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專班」、

文藻外語學院「雙外語跨領域國

際專業人才專班」等校。其專業

技能與職業導向的課程設計,吸引

不少可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捨明星

學校而選讀五專菁英班(徐如宜,

2010)。

整 體 而 言 , 教 育 部 技 職 司

(2009)為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管道及

產業優質就業人力,於98年9月17日

發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

實施方案」,將分為宣導推動期(99

到100學年度)、擴大辦理期(101學年

度起)及全面實施期等三個期程循序

漸進推動,逐步擴大高中、高職及

五專免試入學比率及名額。同時,

行政院院會在98年通過《技職教育

再造方案》,三年內將投入200億元

強化技職教育,原本逐漸被忽略的

五專成為重點,計劃以免試升學二

技吸引學生回籠(李詠絮,2009)。

教育部規劃100年五專招生分為「免

試入學」、「申請抽籤入學」及

「登記分發入學」等三種入學管

道,免試入學係採計國中應屆畢業

學生在校三學期成績總平均之全校

排名百分比,由各校依招生條件依

序錄取。「申請抽籤」則採計在校

3學期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或第1次

國中基測,抑或是北北基聯測成績

之PR值,學生符合其中一項條件

門檻即可報名申請,由各校採抽籤

方式錄取。「登記分發」則以基本

學力測驗分數為分發依據,依學生

基測成績及志願序依序分發。透過

入學管道之調整,使五專入學方式

更為彈性。相信在教育部積極擴大

五專入學管道後,我們期待能重新

奠定五專培育中級技術人才重要樞

紐的位置,五專將可能再度成為產

業中階主管養成的搖籃。在配合產

業發展方面,五專未來亦朝向長期

培育生技產業、綠色能源、醫療照

護、農業、文化創意及觀光旅遊等

6大新興產業之類科人才的方向規

劃(王彩鸝,2010)。

參、四技的設置過於蓬勃

應有效抑制控管隨著社會繁榮與產業進步,

升學意願日益攀升。教育部順應社

會發展趨勢及學生需求,同意專科

學校轉型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

也由於經濟發展,企業對人力的要

求不斷提升,進而反映在教育改革

需求的聲浪中,促使整個教育制度

政策論述

產生變革,使得高等技職教育數量

驟增(張仁家、李蕙蘭,2006)。技

職體系升學管道通暢後,職業學校

學生升學率提高,使得多數學生選

擇升學而非就業;而高等技職教育

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隔逐漸模糊,

隨四技學制規模的擴充,情況更

加惡化(吳靖國、林騰蛟,2010)。

近十年四技二專錄取人數已由89

學年之4萬9千餘人,劇增至99學年

之9萬9千餘人,錄取率由89學年之

32.82%,提升至99學年之61.62%,

如表4所示。

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為四技

二專日間部後端招生管道,且為其

主要招生管道,即代表四技二專招

生狀況。近年來,因二技生源嚴重

減少,各技專校院多把二技招生名

額調整至四技日間部招生,故招生

名額持續上升,復因少子女化因素

導致生源不斷減少,98學年度已首

度出現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

發報名人數少於招生名額之情形,

其差額達8.19%,如下頁圖2所示。

除衛生與護理類、家政群生活應用

類、外語群日語類及海事類外,其

餘各類別98學年度報名人數均未達

招生名額之1.2倍,生源狀況嚴重惡

化。96學年度報名人數未達招生名

額1.2倍之類別為10類,97學年度增

加為12類,98學年度更增加為15個

群類。

整體而言,技專校院供給面

與學生需求面仍顯示供過於求(吳

天方、費業勳,2010),再加上少

子女化的人口發展趨勢、國外名校

來臺招生及教育部即將承認大陸學

歷,對四技的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Page 2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6 27

因此,各校應審慎考量學制總量調

整方向,以有效抑制控管四技的類

科設置與招生人數,無疑是相當重

要的課題。

肆、二技招生的轉型蛻變

符應多元需求如前所述,技專校院長久以

來受到四技的增設及五專的縮減雙

重壓力,使得二技的招生備受限

制。雖然二技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

錄取率已由91學年度的49.16%大幅

提升到了98學年度的76.27%;進修

部聯合登記分發的錄取率亦從91學

年度的35.59%大幅提升到了98學年

度的71.56%(技專校院招生測進總

會,2010a)。總體而言,99學年度

二技入學各項管道的平均錄取率為

53.74%,如表5所示。從數字上看

來,99學年度二技的錄取率是提高

了,但真正造成錄取率提高的原因

是報名人數驟降所致,98學年度較

97學年度報名人數減少約33.02%;

自95學年度起,二技統一入學測驗

報名人數每年平均減少30%,這是

相當重要的警訊;與97學年度相

較,99學年度二技推薦甄選錄取率

降幅約10%,而99學年二技日間部

聯合登記分發及進修部聯合招生名

額各降低約56%及32%,但報名人

數各降低約67%及41%,凸顯出報

名人數降幅大於招生名額下降幅度

的情況。

二技招生名額「患寡也患不

均」,五專只有商管科、護理科升

二技的名額較多,其他的電機、機

械或語文類,在技職院校總量管制

下,越來越多學校取消或減招二

100,00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

095

86,052

71,889 75,14068,069

74,140

61,85569,640

59,077

45.66% 16.22% 7.90% -8.19%

96 97 98

人數

學年度

報名人數

招生名額

差額比率

◥ 圖 2 95至98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報名人數與招生名額差額比例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b)。

政策論述

技,改收四技學生。其多僅從經營

成本考量(王彩鸝,2008),而忽略

了國家產業技術人力真正需求的質

與量。二技除電機類、土木類、化

工類、管理類(二)、管理類(四)、護

理類(一)、語文類(一)及語文類(二)

外,其餘各類別98學年度報名人數

均未達招生名額之1.2倍。96學年度

報名人數未達招生名額1.2倍之類別

有12類;97學年度減少為9類,應是

在報名人數持續下降的狀況下,各

技專校院快速調降招生名額且幅度

大於報名人數下降比例所致;到了

98學年度則增加為12類,生源減少

狀況更為嚴重,其減少比例已大於

招生名額調降比例。

就二技日間部的入學管道中,

如表5所示,推薦甄選的招生名額

與報名人數以及錄取人數與登記分

發的管道有逐年接近的趨勢,表示

兩項入學管道的整併或調整以及減

輕學生報名費用的負擔上可以思考

改善。另外在日間部的總錄取率來

看,仍有五成的學生未能順利錄

取。為提高學生就讀意願以及廣招

社會賢達有返回校園再進修的意

表5 91至99學年度二技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率一覽表

Page 2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6 27

因此,各校應審慎考量學制總量調

整方向,以有效抑制控管四技的類

科設置與招生人數,無疑是相當重

要的課題。

肆、二技招生的轉型蛻變

符應多元需求如前所述,技專校院長久以

來受到四技的增設及五專的縮減雙

重壓力,使得二技的招生備受限

制。雖然二技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

錄取率已由91學年度的49.16%大幅

提升到了98學年度的76.27%;進修

部聯合登記分發的錄取率亦從91學

年度的35.59%大幅提升到了98學年

度的71.56%(技專校院招生測進總

會,2010a)。總體而言,99學年度

二技入學各項管道的平均錄取率為

53.74%,如表5所示。從數字上看

來,99學年度二技的錄取率是提高

了,但真正造成錄取率提高的原因

是報名人數驟降所致,98學年度較

97學年度報名人數減少約33.02%;

自95學年度起,二技統一入學測驗

報名人數每年平均減少30%,這是

相當重要的警訊;與97學年度相

較,99學年度二技推薦甄選錄取率

降幅約10%,而99學年二技日間部

聯合登記分發及進修部聯合招生名

額各降低約56%及32%,但報名人

數各降低約67%及41%,凸顯出報

名人數降幅大於招生名額下降幅度

的情況。

二技招生名額「患寡也患不

均」,五專只有商管科、護理科升

二技的名額較多,其他的電機、機

械或語文類,在技職院校總量管制

下,越來越多學校取消或減招二

100,00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

095

86,052

71,889 75,14068,069

74,140

61,85569,640

59,077

45.66% 16.22% 7.90% -8.19%

96 97 98

人數

學年度

報名人數

招生名額

差額比率

◥ 圖 2 95至98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報名人數與招生名額差額比例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b)。

政策論述

技,改收四技學生。其多僅從經營

成本考量(王彩鸝,2008),而忽略

了國家產業技術人力真正需求的質

與量。二技除電機類、土木類、化

工類、管理類(二)、管理類(四)、護

理類(一)、語文類(一)及語文類(二)

外,其餘各類別98學年度報名人數

均未達招生名額之1.2倍。96學年度

報名人數未達招生名額1.2倍之類別

有12類;97學年度減少為9類,應是

在報名人數持續下降的狀況下,各

技專校院快速調降招生名額且幅度

大於報名人數下降比例所致;到了

98學年度則增加為12類,生源減少

狀況更為嚴重,其減少比例已大於

招生名額調降比例。

就二技日間部的入學管道中,

如表5所示,推薦甄選的招生名額

與報名人數以及錄取人數與登記分

發的管道有逐年接近的趨勢,表示

兩項入學管道的整併或調整以及減

輕學生報名費用的負擔上可以思考

改善。另外在日間部的總錄取率來

看,仍有五成的學生未能順利錄

取。為提高學生就讀意願以及廣招

社會賢達有返回校園再進修的意

表5 91至99學年度二技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率一覽表

Page 3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8 29

願,管道的暢通與便利更是值得檢

討與改進。

進修部的狀況也類似,從近三

年資料來看仍有近三至四成的學生

未能順利考取二技,因此如果要持

續推動二技學制,在入學管道與門

檻的部分可以加以檢討放寬,以鼓

勵有意願進修社會人士能順利返校

進修,並活化教學場域互動關係,

亦有助於終身學習的奠基。

教育部為顧及專科學生學習與

選擇、協助二技校院特色發展與招

生自主,及提升專科學校適性教學

品質等目標,試圖讓二技能夠透過

招生入學方式的改變與轉型,解決

二技招生不足的窘境,於是著手研

議二技的多元入學方案。該方案提

供了五種招生方式:(1)技優入學-

提供技藝技能優良的學生入學;(2)

直升入學-提供對原就讀學校有繼續

升學意願之學生入學;(3)申請入學-

提供學生依其性向與興趣入學;(4)

登記分發入學-提供非經由前各款方

式或其他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

之入學者,依其成績及志願分發入

學;(5)其他方式入學-提供運動績優

生、身心障礙生及其他特定招生對

象之學生入學。為落實該方案,教

育部正研議多元入學方案的相關配

套措施。

另從2012年起,二技除護理

類科外,其他類科將不必考統測,

全面改採申請入學,入學標準由

招生學校自訂(郭美瑜、楊惠琪,

◥ 技職教育強調結合產業實務而二技學制即為專業進 修與就業間適切之連結

2010)。希望透過補助鼓勵學校逐步

推動二技免試入學,讓學生能透過

非紙筆測驗的方式進入二技,取得

大專學歷。

針對二技招生入學考試方面,

2009年報名2萬1000人,歷年最高峰

時期有15萬人,兩者相距懸殊;考

生當中以護理類最多約7000人,其

次為餐旅類793人,其他各類別大

多在300-700人之間。因應報名人數

減少,研議除人數較多的護理類延

續招生考試外,其他則取消採計二

技統測成績,改採申請入學。

當前技專校院的院所系科設置

是依據「技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系

科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發展審

查作業要點」進行規劃(教育部,

2008),當中明列應:

(1)考量國家建設及地方產業需求,

注重學生未來就業發展。

(2)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發展

具前瞻性、實務性系科。

(3)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

學校特色,考量軟硬體教學設

施、專任師資素質水準、學生就

業情形、招生情況等辦學資源條

件,以及整合現有規模及資源。

但各校大多是依生師比基準、

專任師資結構、及校舍建築面積之

計算規定的最低門檻作為進行系科

規劃與設置,導致技術人力的培

育形成偏廢(側重某類科)或浪費

(類科重覆設置),對於稀有類科

或設置成本較高的類科則培育過

少,導致學生在畢業後求職的困

難。因此,蕭錫錡、張仁家及陳甦

彰(2006)建議技專校院系科在發

展時應考慮:

(1)國家產業發展與地區產業特色,

包括我國產業發展情形、地方產

業結構與人力需求、我國產業結

構的變遷、臺灣地區產業分佈情

形等。

(2)現有培育人力現況,欲設立相關

系科宜了解目前各校該系科及相

關系科之供需,及整體就業市場

的發展情況等。因此,除了多元

入學方案及相關配套之思索,在

設立相關科系以及課程內容之設

計時,應進行相關評估,才能使

二技轉型蛻變成功。

伍、 結語我國技職教育發展過程與國家

整體經濟建設密不可分。近年產界

結構驟變,大幅改變產業人力結構

(張仁家、李蕙蘭,2006),因應社

會潮流及高等技職教育盤整號角響

起之際,建議可以從幾個面向整裝

再出發:

(1)審慎評估學制調整及相關政策制

訂之適切性:學制調整與相關政

策制訂,需要更多實徵研究做

為基礎,例如:廖年淼及劉玲慧

(2009)即從就業市場表現析論臺

灣專科學制調整政策的研究中而

政策論述

Page 3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28 29

願,管道的暢通與便利更是值得檢

討與改進。

進修部的狀況也類似,從近三

年資料來看仍有近三至四成的學生

未能順利考取二技,因此如果要持

續推動二技學制,在入學管道與門

檻的部分可以加以檢討放寬,以鼓

勵有意願進修社會人士能順利返校

進修,並活化教學場域互動關係,

亦有助於終身學習的奠基。

教育部為顧及專科學生學習與

選擇、協助二技校院特色發展與招

生自主,及提升專科學校適性教學

品質等目標,試圖讓二技能夠透過

招生入學方式的改變與轉型,解決

二技招生不足的窘境,於是著手研

議二技的多元入學方案。該方案提

供了五種招生方式:(1)技優入學-

提供技藝技能優良的學生入學;(2)

直升入學-提供對原就讀學校有繼續

升學意願之學生入學;(3)申請入學-

提供學生依其性向與興趣入學;(4)

登記分發入學-提供非經由前各款方

式或其他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

之入學者,依其成績及志願分發入

學;(5)其他方式入學-提供運動績優

生、身心障礙生及其他特定招生對

象之學生入學。為落實該方案,教

育部正研議多元入學方案的相關配

套措施。

另從2012年起,二技除護理

類科外,其他類科將不必考統測,

全面改採申請入學,入學標準由

招生學校自訂(郭美瑜、楊惠琪,

◥ 技職教育強調結合產業實務而二技學制即為專業進 修與就業間適切之連結

2010)。希望透過補助鼓勵學校逐步

推動二技免試入學,讓學生能透過

非紙筆測驗的方式進入二技,取得

大專學歷。

針對二技招生入學考試方面,

2009年報名2萬1000人,歷年最高峰

時期有15萬人,兩者相距懸殊;考

生當中以護理類最多約7000人,其

次為餐旅類793人,其他各類別大

多在300-700人之間。因應報名人數

減少,研議除人數較多的護理類延

續招生考試外,其他則取消採計二

技統測成績,改採申請入學。

當前技專校院的院所系科設置

是依據「技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系

科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發展審

查作業要點」進行規劃(教育部,

2008),當中明列應:

(1)考量國家建設及地方產業需求,

注重學生未來就業發展。

(2)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發展

具前瞻性、實務性系科。

(3)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

學校特色,考量軟硬體教學設

施、專任師資素質水準、學生就

業情形、招生情況等辦學資源條

件,以及整合現有規模及資源。

但各校大多是依生師比基準、

專任師資結構、及校舍建築面積之

計算規定的最低門檻作為進行系科

規劃與設置,導致技術人力的培

育形成偏廢(側重某類科)或浪費

(類科重覆設置),對於稀有類科

或設置成本較高的類科則培育過

少,導致學生在畢業後求職的困

難。因此,蕭錫錡、張仁家及陳甦

彰(2006)建議技專校院系科在發

展時應考慮:

(1)國家產業發展與地區產業特色,

包括我國產業發展情形、地方產

業結構與人力需求、我國產業結

構的變遷、臺灣地區產業分佈情

形等。

(2)現有培育人力現況,欲設立相關

系科宜了解目前各校該系科及相

關系科之供需,及整體就業市場

的發展情況等。因此,除了多元

入學方案及相關配套之思索,在

設立相關科系以及課程內容之設

計時,應進行相關評估,才能使

二技轉型蛻變成功。

伍、 結語我國技職教育發展過程與國家

整體經濟建設密不可分。近年產界

結構驟變,大幅改變產業人力結構

(張仁家、李蕙蘭,2006),因應社

會潮流及高等技職教育盤整號角響

起之際,建議可以從幾個面向整裝

再出發:

(1)審慎評估學制調整及相關政策制

訂之適切性:學制調整與相關政

策制訂,需要更多實徵研究做

為基礎,例如:廖年淼及劉玲慧

(2009)即從就業市場表現析論臺

灣專科學制調整政策的研究中而

政策論述

Page 3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0 31

提出,若由主計處長期的勞動市

場調查資料並不支持大幅縮小專

科學制規模政策之見解。

(2)系科設立應呼應產業需求,招生

入學方式彈性且多元:技專校院

系科課程發展,應依職場需求

為導向,並給予其深化之協助機

制,五專菁英班的試辦無疑是最

好的風向球。另外,經建會產業

人力評估亦是值得參考的重要指

標之一。在招生入學部分以申請

入學方式取代傳統僅用紙筆測驗

成績判定之機制,彈性順暢的管

道可加速二技的轉型蛻變。

(3)培育新興產業人力,掌握脈動與

國際接軌:近來綠能產業發展與

全球暖化議題備受關注,而大幅

開放觀光,也使得相關人力因政

策改變而產生大量需求,為保有

競爭力且符合國際趨勢,應積極

孕育新興產業人才。

政策論述

【參考文獻】

王怡茹(2010)。高學歷光環已褪色企業最愛專科生。卡優網新聞。

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

htm?nt_pk=28&ns_pk=9628

王彩鸝(2008)。五專生年年苦擠二技窄門。聯合晚報。2010年11月25日,

取自http://210.244.31.158/mag/campus/storypage.

jsp?fMAINID =12&fSUBID= 1756&f_ART_ID=139907

王彩鸝(2010)。新選擇五專菁英班。聯合晚報。2010年11月25日,

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4948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新世紀第二期人力發展計畫-民國94至

97年。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我國勞動率人口:依教育背景分析。

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天方、費業勳(2010)。臺灣高等技職教育經營管理核心議題與決策。

教育資料集刊,47,25-49。

吳靖國、林騰蛟(2010)。臺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理論性反思。

教育資料集刊,47,1-24。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09)。98學年度技專校院招生狀況簡報。

臺北: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a)。99學年度二技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

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b)。99學年度四技二專各聯合招生委員會

錄取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c)。99學年度五專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

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李詠絮(2009)。教育部擴大高中職免試升學,提供弱勢學生圓夢機會。

教育資料與研究,91,175。

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

3(1),35-46。

林佳琪(2010)。美國強化社區學院的功能培養未來技能。2010年12月19

日,取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31.html

◥ 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以培育新興產業所需之人力

(圖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發展太陽能車技術教學成果)

Page 3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0 31

提出,若由主計處長期的勞動市

場調查資料並不支持大幅縮小專

科學制規模政策之見解。

(2)系科設立應呼應產業需求,招生

入學方式彈性且多元:技專校院

系科課程發展,應依職場需求

為導向,並給予其深化之協助機

制,五專菁英班的試辦無疑是最

好的風向球。另外,經建會產業

人力評估亦是值得參考的重要指

標之一。在招生入學部分以申請

入學方式取代傳統僅用紙筆測驗

成績判定之機制,彈性順暢的管

道可加速二技的轉型蛻變。

(3)培育新興產業人力,掌握脈動與

國際接軌:近來綠能產業發展與

全球暖化議題備受關注,而大幅

開放觀光,也使得相關人力因政

策改變而產生大量需求,為保有

競爭力且符合國際趨勢,應積極

孕育新興產業人才。

政策論述

【參考文獻】

王怡茹(2010)。高學歷光環已褪色企業最愛專科生。卡優網新聞。

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

htm?nt_pk=28&ns_pk=9628

王彩鸝(2008)。五專生年年苦擠二技窄門。聯合晚報。2010年11月25日,

取自http://210.244.31.158/mag/campus/storypage.

jsp?fMAINID =12&fSUBID= 1756&f_ART_ID=139907

王彩鸝(2010)。新選擇五專菁英班。聯合晚報。2010年11月25日,

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4948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新世紀第二期人力發展計畫-民國94至

97年。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我國勞動率人口:依教育背景分析。

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天方、費業勳(2010)。臺灣高等技職教育經營管理核心議題與決策。

教育資料集刊,47,25-49。

吳靖國、林騰蛟(2010)。臺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理論性反思。

教育資料集刊,47,1-24。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09)。98學年度技專校院招生狀況簡報。

臺北: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a)。99學年度二技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

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b)。99學年度四技二專各聯合招生委員會

錄取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2010c)。99學年度五專各聯合招生委員會錄取

率一覽表。2010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

李詠絮(2009)。教育部擴大高中職免試升學,提供弱勢學生圓夢機會。

教育資料與研究,91,175。

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

3(1),35-46。

林佳琪(2010)。美國強化社區學院的功能培養未來技能。2010年12月19

日,取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31.html

◥ 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以培育新興產業所需之人力

(圖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發展太陽能車技術教學成果)

Page 3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2

林騰蛟(2010)。盤整技職,再登高峰。高教技職簡訊,40。2010年11月

25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40/2010040901.

asp?c=0100&vers= 040

徐如宜(2010)。放棄名校菁英生寧選五專加二技。2010年12月1日,

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

_ID= 1756&f_ART_ID=253739

徐明珠(2002)。社區學院開啟知識平民化契機。國政研究報告,教文

(析)091-049號。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年12月19日,

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49.htm

張仁家、李蕙蘭(2006)。我國技職教育所之發展及其論文分析。教育資

料與研究雙月刊,69,213-226。

教育部(2008)。技專校院增設調整院所系科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發

展審查作業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高等教育簡介2010。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2009)。教育部技職司業務報告。教育部九十七學年度技

職專校院教務主管會議,臺中市。

教育部統計處(2010)。重要教育統計資訊。2010 年11月25 日,

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郭美瑜、楊惠琪(2010)。後年起二技二專免試入學。蘋果日報。2010年

12月1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70337/

IssueID/20100428

廖年淼、劉玲慧(2009)。從就業市場表現析論臺灣專科學制調整政策。

教育資料集刊,43,37-52。

蕭錫錡、張仁家、陳甦彰(2006)。技專校院系科課程發展參考架構之研

究--職場需求導向。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9(1),229-250。

AACC(2010). About community colleges, American Associate of Community

College (AACC). Retrieved on December 3, 2010, from http://www.aacc.

nche.edu/AboutCC/ Pages/ default.aspx

Kasper, H. T. (2002). The changing role of community college.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46(4), 14-21.

Vaughan, G. B. (2007). The community college's role in the community.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54(9), 67.

Page 3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3

落實課程規劃 強化技職校院

務實致用教育目標蕭錫錡 正修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 實務經驗之傳授實為技職體系學生寶貴的學習經驗

校、技術學院37校、專科學校15校

及高級職業學校156校。技職教育

體系的發展,已由過去的高職教

育、專科教育為主,逐漸轉移至以

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為重點(林騰

蛟,2010)。在技職體系的教育目

標方面,教育政策上定位高職、專

科、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分別為培

壹、前言自1974年國立臺灣工業技術

學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前身)成立

以後,我國逐漸發展出從高職銜接

至技職校院之完整技職教育體系,

形成我國有別於其他國家之雙軌制

教育制度。至98學年度,技職教育

體系學校的校數,包含科技大學41

專題探討

Page 3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4 35

將逐漸發揮其功效,但是檢視其根

本問題,則在於技職校院各系所教

師對技職學生特質不了解,並對培

育目標之高等技術人力定位不明,

以致並未依學生能力特質,定位適

切之高等技術人力培育目標來發展

課程,因而產生學生學用落差,缺

乏技術實務能力的問題。基於上述

緣由,本文首先就技職學生特質、

高等技術人力的定位加以探討,其

次說明在培育此類人力時適切之教

學模式,並就課程發展理論中探討

適切之課程發展模式,說明如何從

學生特質、培育目標規劃符合技職

教育體系需求之課程,以達技職校

院務實致用培育技術人力之教育

目標。

養基層技術人力、中層技術人力及

高層技術人力等。此一教育目標不

論從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及科技進

步的需求,皆符合雙軌教育體系人

力培育之需求。因此,務實致用乃

成為技職教育各層級學校追求之共

同教育目標。但是在從專科轉型至

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的過程中,由

於重視文憑、升學之價值觀以及師

資實務工作經驗不足等因素,造成

技職體系定位不明的現象(教育部,

2009)。儘管,教育當局了解這個

問題,但是基於尊重大學自主之原

則,只能透過各種方案,嘗試扭轉

這種現象。近年來這些方案包括最

後一哩計畫、雙軌旗艦計畫、系科

本位課程、以及2009年推出的技職

教育再造方案等等。儘管這些方案

◥ 適切的課程設計是培育優質技術人力的重要環節

專題探討

貳、技職學生特質

許多技職學生或多或少都有

學習挫折感。此一挫折感不盡然是

資質問題,其實絕大部分來自課程

規劃或是教學策略的問題。換句話

說,是以理論或學術導向為主要學

習模式造成的學習挫折。而此一挫

折卻也使學習者喪失學習信心。

Gardner (1983)認為人有多元智慧,

這些智慧包括:語文智慧(verbal/

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

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視 覺 / 空 間 智 慧 ( v i s u a l / s p a t i a l

intelligence)、肢體/運作智慧 (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韻律

智慧(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

等。課程的規劃如果以語言、邏輯

/數學或是自然觀察為學習重心,

且教學模式採傳統教學方式,將不

利於非以這些智慧為強項者的學

習。換句話說,每個人的學習風格

不同,以理論或學術導向為主要學

習模式,並不完全適合每個學習

者。其次,假如課程規劃者能拋棄

軟性課程的錯誤概念,了解到學習

者具有多元能力,採用適合學習者

特質的課程組成及教學模式,我們

將能培養出各行各業的達人。俗語

說「行行出狀元」,正說明多元社

會需要各種不同人才,而教育者更

應該以不同課程與教學模式來協助

◥ 讓淬煉後的技職體系學生能在國際競技舞台上綻放光芒

(圖為2010微軟世界電腦技能競賽冠軍楊喬鈞)

Page 3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4 35

將逐漸發揮其功效,但是檢視其根

本問題,則在於技職校院各系所教

師對技職學生特質不了解,並對培

育目標之高等技術人力定位不明,

以致並未依學生能力特質,定位適

切之高等技術人力培育目標來發展

課程,因而產生學生學用落差,缺

乏技術實務能力的問題。基於上述

緣由,本文首先就技職學生特質、

高等技術人力的定位加以探討,其

次說明在培育此類人力時適切之教

學模式,並就課程發展理論中探討

適切之課程發展模式,說明如何從

學生特質、培育目標規劃符合技職

教育體系需求之課程,以達技職校

院務實致用培育技術人力之教育

目標。

養基層技術人力、中層技術人力及

高層技術人力等。此一教育目標不

論從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及科技進

步的需求,皆符合雙軌教育體系人

力培育之需求。因此,務實致用乃

成為技職教育各層級學校追求之共

同教育目標。但是在從專科轉型至

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的過程中,由

於重視文憑、升學之價值觀以及師

資實務工作經驗不足等因素,造成

技職體系定位不明的現象(教育部,

2009)。儘管,教育當局了解這個

問題,但是基於尊重大學自主之原

則,只能透過各種方案,嘗試扭轉

這種現象。近年來這些方案包括最

後一哩計畫、雙軌旗艦計畫、系科

本位課程、以及2009年推出的技職

教育再造方案等等。儘管這些方案

◥ 適切的課程設計是培育優質技術人力的重要環節

專題探討

貳、技職學生特質

許多技職學生或多或少都有

學習挫折感。此一挫折感不盡然是

資質問題,其實絕大部分來自課程

規劃或是教學策略的問題。換句話

說,是以理論或學術導向為主要學

習模式造成的學習挫折。而此一挫

折卻也使學習者喪失學習信心。

Gardner (1983)認為人有多元智慧,

這些智慧包括:語文智慧(verbal/

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

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視 覺 / 空 間 智 慧 ( v i s u a l / s p a t i a l

intelligence)、肢體/運作智慧 (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韻律

智慧(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

等。課程的規劃如果以語言、邏輯

/數學或是自然觀察為學習重心,

且教學模式採傳統教學方式,將不

利於非以這些智慧為強項者的學

習。換句話說,每個人的學習風格

不同,以理論或學術導向為主要學

習模式,並不完全適合每個學習

者。其次,假如課程規劃者能拋棄

軟性課程的錯誤概念,了解到學習

者具有多元能力,採用適合學習者

特質的課程組成及教學模式,我們

將能培養出各行各業的達人。俗語

說「行行出狀元」,正說明多元社

會需要各種不同人才,而教育者更

應該以不同課程與教學模式來協助

◥ 讓淬煉後的技職體系學生能在國際競技舞台上綻放光芒

(圖為2010微軟世界電腦技能競賽冠軍楊喬鈞)

Page 3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6 37

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通常我

們認為技職體系培育的學生須具有

實務能力,於是我們安排學生至業

界實習,或者利用產學合作方案促

使學生具備實務能力。但是,如

此並未回答最基本的問題:到底是

哪些工作特別需要實務能力,以致

我們必須使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再

者,所謂實務能力指的是什麼?由

於這些問題並未釐清,以致高等技

職教育體系仍以各高等專業通才人

力為培育目標,未加以明確定位,

而產生高等技職教育「一般高等教

育化」的危機。

首先我們從產業人力需求來

觀察,以工程為例,其主要工程

師類別包括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

師、測試工程師、品管工程師、維

護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等等。這些

學生學習,為社會培育所需之人

才,以符合多元社會需要多元人力

的目標。多元智慧的理念給予教育

者如下的概念:配合每位學生的獨

特智慧之組型,建立學生自己的學

習目標與學習方案,藉用學生強項

智慧發展多元智慧並兼顧八種智慧

的整體發展(蕭錫錡,2009)。從技

職教育的觀點而言,既然技職教育

以培養技術能力為目標,因此以肢體

/運作智慧、視覺/空間智慧,甚至某

些領域以音樂/韻律智慧為課程規劃

主軸,將能使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成

就,進而建立其學習信心,並帶動

其他智慧的成長。

參、高等技術人力定位高等技職教育培育的人力與一

般高等教育培育的人力有何不同?

◥ 高等技職教育係以培育實務取向之精密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

專題探討

工程師有些是較理論取向的,有些

則是較實務取向的。例如,研發工

程師係以研發新產品為重心,應用

科學原理成功的使自然資源轉化為

結構、機械、產品、系統和過程來

造福人類。因此,此類人力培育注

重基礎學科的養成,理論為主,本

質傾向研發。至於製程工程師及測

試工程師主要從事產品製程及測試

(ETC, 1992)。因此,此類人力培育

以應用科學為基礎,實務為主,本

質傾向技術能力應用。顯然的,這

兩類人力的能力內涵有所不同,培

育的策略亦須有所區隔。在我國雙

軌體制之教育制度及考量上述技職

學生之特質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可

以培育研發人才為取向,因為研發

取向之工程學門注重理論科學,課

程偏重複雜的數學與科學科目;高

等技職教育則以培育實務應用人才

為取向較適宜,因為實務取向之工

程學門注重應用科學,課程植基於

基礎的數學與科學,偏重學生的實

務(hands-on)經驗(NSPE, 2008)。簡

單的說,一般高等教育培育理論導

向的研發工程師,高等技職教育則

培育實務導向的製程工程師、測試

工程師、品管工程師、維護工程

師、銷售工程師等等。上述的產業

人力需求觀察讓我們了解到,高等

教育與技職教育培育的人力確實可

以不相同,且對產業的發展都屬必

需的人力,同時也是為什麼技職教

育體系必須使學生具備實務能力的

緣由。其次,就我國產業規模再做

更進一步的觀察,臺灣中小企業一

◥ 實務能力包含知識應用能力與實際操作經驗

Page 3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6 37

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通常我

們認為技職體系培育的學生須具有

實務能力,於是我們安排學生至業

界實習,或者利用產學合作方案促

使學生具備實務能力。但是,如

此並未回答最基本的問題:到底是

哪些工作特別需要實務能力,以致

我們必須使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再

者,所謂實務能力指的是什麼?由

於這些問題並未釐清,以致高等技

職教育體系仍以各高等專業通才人

力為培育目標,未加以明確定位,

而產生高等技職教育「一般高等教

育化」的危機。

首先我們從產業人力需求來

觀察,以工程為例,其主要工程

師類別包括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

師、測試工程師、品管工程師、維

護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等等。這些

學生學習,為社會培育所需之人

才,以符合多元社會需要多元人力

的目標。多元智慧的理念給予教育

者如下的概念:配合每位學生的獨

特智慧之組型,建立學生自己的學

習目標與學習方案,藉用學生強項

智慧發展多元智慧並兼顧八種智慧

的整體發展(蕭錫錡,2009)。從技

職教育的觀點而言,既然技職教育

以培養技術能力為目標,因此以肢體

/運作智慧、視覺/空間智慧,甚至某

些領域以音樂/韻律智慧為課程規劃

主軸,將能使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成

就,進而建立其學習信心,並帶動

其他智慧的成長。

參、高等技術人力定位高等技職教育培育的人力與一

般高等教育培育的人力有何不同?

◥ 高等技職教育係以培育實務取向之精密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

專題探討

工程師有些是較理論取向的,有些

則是較實務取向的。例如,研發工

程師係以研發新產品為重心,應用

科學原理成功的使自然資源轉化為

結構、機械、產品、系統和過程來

造福人類。因此,此類人力培育注

重基礎學科的養成,理論為主,本

質傾向研發。至於製程工程師及測

試工程師主要從事產品製程及測試

(ETC, 1992)。因此,此類人力培育

以應用科學為基礎,實務為主,本

質傾向技術能力應用。顯然的,這

兩類人力的能力內涵有所不同,培

育的策略亦須有所區隔。在我國雙

軌體制之教育制度及考量上述技職

學生之特質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可

以培育研發人才為取向,因為研發

取向之工程學門注重理論科學,課

程偏重複雜的數學與科學科目;高

等技職教育則以培育實務應用人才

為取向較適宜,因為實務取向之工

程學門注重應用科學,課程植基於

基礎的數學與科學,偏重學生的實

務(hands-on)經驗(NSPE, 2008)。簡

單的說,一般高等教育培育理論導

向的研發工程師,高等技職教育則

培育實務導向的製程工程師、測試

工程師、品管工程師、維護工程

師、銷售工程師等等。上述的產業

人力需求觀察讓我們了解到,高等

教育與技職教育培育的人力確實可

以不相同,且對產業的發展都屬必

需的人力,同時也是為什麼技職教

育體系必須使學生具備實務能力的

緣由。其次,就我國產業規模再做

更進一步的觀察,臺灣中小企業一

◥ 實務能力包含知識應用能力與實際操作經驗

Page 4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8 39

直以來都佔了全體企業97%以上,

凸顯出製程工程師、測試工程師、

維護工程師等人力的需求多於研發

工程師的需求,這更說明了技職教

育體系以實務應用工程師為培育對

象是正確的定位。接著,我們應該

回答什麼是實務能力。實務能力並

不代表只是動作或是操作的能力,

雖然動作或操作的能力可能是實務

能力的核心,其實實務能力還包括

技術知識、規格知識、甚至安全知

識。換句話說,實務能力係現場工

作者透過理論之應用,以產業之技

術知識、規格知識來完成其工作與

解決問題。例如,製程工程師主要

工作包括制訂生產作業規範,並落

實執行,遇到生產線異常時能針對

問題加以解決與改善,同時,須具

備改善生產作業製程,使產能有效

提升及強化原物料之控管,避免成

本浪費之能力。顯然的,製程工程

師必須應用設備技術知識、技術生

產流程知識、產品規格知識等以從

事製程之規劃與改善。

肆、技職學生學習模式從上述技職學生特質可知,技

職學生的學習模式如以學術或理論

導向來規劃課程,並以傳統教學策

略來教學,恐不易使學生獲得好的

學習成就。換句話說,課程規劃宜

考量學生特質及學習內涵以適合學

生學習風格的方式來發展,才能提

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就以實

務工程課程為例,以肢體/運作技能

導向為課程設計主軸,將更能符合

技職學生特質及學習內涵需求,一

旦學生在肢體運作的學習獲得成就

感,將能藉此一強項智慧學習的需

求,帶動其他智慧的學習,進而強

化其八種智慧的整體發展。從上述

多元智慧的觀點,我們也可以推論

抽象虛擬的學習策略也較不利於技

職學生的學習。概括而言,技職學

校的教育目標既然以培育技術人力

為主要教育目標,則應將學生未來

將從事的工作所需的能力移入學校

情境來學習,即使只是一種模擬學

習情境系統,但是此模擬系統仍屬

必需,因為此一模擬系統係經過嚴

格的篩選,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系統

化與有效化。只是在模擬情境學習

後,為使學生具有實務能力,仍須

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演練與應用,

以彌補模擬情境之不足。因此,強

化實境學習將是一種有利於技職學

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換句話說,透

過校外實習使學生了解未來工作之

情境與所學知能之實際用途,將有

利於學生知道何者該學及為何而

學,進而確立職涯發展。其次,以

產業問題為導向之實務專題,將使

其能應用所學解決實務問題,除強

化其所學知能之統整外,並讓學生

擁有透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實

務經驗。由此可見,校外實習及實

專題探討

務專題等課程應是技職學生學習的

重要方式。

伍 、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的

選 擇課程是學生學習經驗的總和,

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經驗能與產業需

求及職涯發展相符是技職教育的主

要目標。因此慎選課程發展模式,

作為課程發展的指引是技職教育課

程發展的重要課題。課程學者提供

甚多的發展模式供我們思考。概括

而言,課程發展策略可分為技術科

學導向與非技術科學導向兩種。技

術科學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強調客

觀性、邏輯性及通用性,課程規劃

可以線性發展;非技術科學導向的

課程發展則強調主觀性、個人性及

整體性,課程規劃強調學習者,是

展開的而非精確計畫的(Ornstein &

Hunkins, 2009),這兩種課程發展模

式均值得我們在技職校院課程發展

時做為參考。就技職教育目標導向

的本質而言,採用技術科學導向的

課程發展模式為主,間接考量非技

術科學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的觀點

可能是技職校院發展課程時可採行

的模式,畢竟技術科學導向具有邏

輯性及可操作性。例如,泰勒模式

是一個最典型的技術科學導向的課

程發展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確

立目標」、「確認與目標有關之學

習經驗」、「將學習經驗加以組

織」及「評鑑教學後這些學習經驗

是否能達成所選定的目標」。雖然

◥ 經由適性的課程規劃使技職學生展現豐碩的學習成果

Page 4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38 39

直以來都佔了全體企業97%以上,

凸顯出製程工程師、測試工程師、

維護工程師等人力的需求多於研發

工程師的需求,這更說明了技職教

育體系以實務應用工程師為培育對

象是正確的定位。接著,我們應該

回答什麼是實務能力。實務能力並

不代表只是動作或是操作的能力,

雖然動作或操作的能力可能是實務

能力的核心,其實實務能力還包括

技術知識、規格知識、甚至安全知

識。換句話說,實務能力係現場工

作者透過理論之應用,以產業之技

術知識、規格知識來完成其工作與

解決問題。例如,製程工程師主要

工作包括制訂生產作業規範,並落

實執行,遇到生產線異常時能針對

問題加以解決與改善,同時,須具

備改善生產作業製程,使產能有效

提升及強化原物料之控管,避免成

本浪費之能力。顯然的,製程工程

師必須應用設備技術知識、技術生

產流程知識、產品規格知識等以從

事製程之規劃與改善。

肆、技職學生學習模式從上述技職學生特質可知,技

職學生的學習模式如以學術或理論

導向來規劃課程,並以傳統教學策

略來教學,恐不易使學生獲得好的

學習成就。換句話說,課程規劃宜

考量學生特質及學習內涵以適合學

生學習風格的方式來發展,才能提

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就以實

務工程課程為例,以肢體/運作技能

導向為課程設計主軸,將更能符合

技職學生特質及學習內涵需求,一

旦學生在肢體運作的學習獲得成就

感,將能藉此一強項智慧學習的需

求,帶動其他智慧的學習,進而強

化其八種智慧的整體發展。從上述

多元智慧的觀點,我們也可以推論

抽象虛擬的學習策略也較不利於技

職學生的學習。概括而言,技職學

校的教育目標既然以培育技術人力

為主要教育目標,則應將學生未來

將從事的工作所需的能力移入學校

情境來學習,即使只是一種模擬學

習情境系統,但是此模擬系統仍屬

必需,因為此一模擬系統係經過嚴

格的篩選,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系統

化與有效化。只是在模擬情境學習

後,為使學生具有實務能力,仍須

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演練與應用,

以彌補模擬情境之不足。因此,強

化實境學習將是一種有利於技職學

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換句話說,透

過校外實習使學生了解未來工作之

情境與所學知能之實際用途,將有

利於學生知道何者該學及為何而

學,進而確立職涯發展。其次,以

產業問題為導向之實務專題,將使

其能應用所學解決實務問題,除強

化其所學知能之統整外,並讓學生

擁有透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實

務經驗。由此可見,校外實習及實

專題探討

務專題等課程應是技職學生學習的

重要方式。

伍 、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的

選 擇課程是學生學習經驗的總和,

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經驗能與產業需

求及職涯發展相符是技職教育的主

要目標。因此慎選課程發展模式,

作為課程發展的指引是技職教育課

程發展的重要課題。課程學者提供

甚多的發展模式供我們思考。概括

而言,課程發展策略可分為技術科

學導向與非技術科學導向兩種。技

術科學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強調客

觀性、邏輯性及通用性,課程規劃

可以線性發展;非技術科學導向的

課程發展則強調主觀性、個人性及

整體性,課程規劃強調學習者,是

展開的而非精確計畫的(Ornstein &

Hunkins, 2009),這兩種課程發展模

式均值得我們在技職校院課程發展

時做為參考。就技職教育目標導向

的本質而言,採用技術科學導向的

課程發展模式為主,間接考量非技

術科學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的觀點

可能是技職校院發展課程時可採行

的模式,畢竟技術科學導向具有邏

輯性及可操作性。例如,泰勒模式

是一個最典型的技術科學導向的課

程發展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確

立目標」、「確認與目標有關之學

習經驗」、「將學習經驗加以組

織」及「評鑑教學後這些學習經驗

是否能達成所選定的目標」。雖然

◥ 經由適性的課程規劃使技職學生展現豐碩的學習成果

Page 4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0 41

泰勒的模式被批評太為線性且多少

植基於因果關係的假設,但是因為

它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仍然受美

國各學區及大學所喜好而應用於課

程發展(Ornstein & Hunkins, 2009)。

另一個技術科學導向的課程設計模

式則為工作分析模式,此一模式的

課程發展重心在於從真實工作世界

中探討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包

括知識、技能與態度。工作分析包

括兩個層面:內容分析與學習分

析。內容分析是指從專業相關人士

獲得執行特定專業所需具備的專業

知能。學習分析則強調學習活動與

學習歷程的分析,探討透過何種活

動學生可學到課程內容,及是否有

特定的時程可讓學生學到相關的技

能,以使學生能有效的學習。諸多

工作分析模式中,有一種稱為逆向

設計(Backward-design)模式,此一

模式源自於工程與建築領域,其最

大特點為從學生必須獲得的能力

逆向回來設計課程內涵。常用於

技職教育與訓練的能力本位課程

設計模式,俗稱蝶勘法(DACUM,

Developing a Curriculum),亦屬於工

作分析模式,該模式探討從業人員

中,執行該特定工作應執行的職責

與任務,進而發展成為課程,經由

分析職責任務能力方式,設定應達

成之標準,故亦常被稱為「能力本

位課程設計模式」。基於上述,技

職校院課程發展可融合工作分析模

式、逆向課程設計模式及能力本位

課程設計模式來發展技職教育之課

程。在內容分析方面,以設定之培

育工作人力為目標,分析該項工作

需具備之能力,並以能力本位方

◥ 技職體系之課程設計須以學生強項智慧發展為骨架來帶動其他智慧的學習

專題探討

式分析之,分析時宜以不同工作的

特質決定採用視覺/空間、肢體/運

作,甚至音樂/韻律為分析主軸,作

為課程發展的主要骨架,並以此主

要骨架來分析從事此項工作所需具

備之語文智慧、邏輯/數學智慧、人

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

等。然而在學習分析時,應該設計

偏向實務的課程活動。學習的歷程

宜從基礎技術開始,接著強化特定

工作的專業技術,此兩項技術可以

產業相關技術來設計教學活動,在

學校模擬情境中實施。在學生具備

專業技術後,則須讓學生進入產業

界實習,學習產業現場技術,最後

則將產業實習中所發現的問題帶入

校園,在老師與產業相關人員的協

助指導下完成實務專題,以統整實

務技術與理論知識。

陸、技職課程發展實務從上述技職學生特質、高等技

術人力之定位、技職學生學習模式

及課程發展模式的選擇中,我們可

以知道,技職課程發展必須特別注

重下列事項:

一、定位明確的系科培育之人

力職稱

以工業類的學生為例,適合

從事製程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品

管工程師、維護工程師及銷售工程

師等工作。培育人力的定位宜特定◥ 系科實務課程須對焦於職場實際之職責與任務

化,避免模糊化,例如不光是籠統

的以機械工程師來界定系科培育目

標,而應該進一步區分為機械製程

工程師、機械銷售工程師等等。其

次,也須對這些工作人力的供需、

前瞻性加以研究分析,使系科培育

Page 4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0 41

泰勒的模式被批評太為線性且多少

植基於因果關係的假設,但是因為

它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仍然受美

國各學區及大學所喜好而應用於課

程發展(Ornstein & Hunkins, 2009)。

另一個技術科學導向的課程設計模

式則為工作分析模式,此一模式的

課程發展重心在於從真實工作世界

中探討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包

括知識、技能與態度。工作分析包

括兩個層面:內容分析與學習分

析。內容分析是指從專業相關人士

獲得執行特定專業所需具備的專業

知能。學習分析則強調學習活動與

學習歷程的分析,探討透過何種活

動學生可學到課程內容,及是否有

特定的時程可讓學生學到相關的技

能,以使學生能有效的學習。諸多

工作分析模式中,有一種稱為逆向

設計(Backward-design)模式,此一

模式源自於工程與建築領域,其最

大特點為從學生必須獲得的能力

逆向回來設計課程內涵。常用於

技職教育與訓練的能力本位課程

設計模式,俗稱蝶勘法(DACUM,

Developing a Curriculum),亦屬於工

作分析模式,該模式探討從業人員

中,執行該特定工作應執行的職責

與任務,進而發展成為課程,經由

分析職責任務能力方式,設定應達

成之標準,故亦常被稱為「能力本

位課程設計模式」。基於上述,技

職校院課程發展可融合工作分析模

式、逆向課程設計模式及能力本位

課程設計模式來發展技職教育之課

程。在內容分析方面,以設定之培

育工作人力為目標,分析該項工作

需具備之能力,並以能力本位方

◥ 技職體系之課程設計須以學生強項智慧發展為骨架來帶動其他智慧的學習

專題探討

式分析之,分析時宜以不同工作的

特質決定採用視覺/空間、肢體/運

作,甚至音樂/韻律為分析主軸,作

為課程發展的主要骨架,並以此主

要骨架來分析從事此項工作所需具

備之語文智慧、邏輯/數學智慧、人

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

等。然而在學習分析時,應該設計

偏向實務的課程活動。學習的歷程

宜從基礎技術開始,接著強化特定

工作的專業技術,此兩項技術可以

產業相關技術來設計教學活動,在

學校模擬情境中實施。在學生具備

專業技術後,則須讓學生進入產業

界實習,學習產業現場技術,最後

則將產業實習中所發現的問題帶入

校園,在老師與產業相關人員的協

助指導下完成實務專題,以統整實

務技術與理論知識。

陸、技職課程發展實務從上述技職學生特質、高等技

術人力之定位、技職學生學習模式

及課程發展模式的選擇中,我們可

以知道,技職課程發展必須特別注

重下列事項:

一、定位明確的系科培育之人

力職稱

以工業類的學生為例,適合

從事製程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品

管工程師、維護工程師及銷售工程

師等工作。培育人力的定位宜特定◥ 系科實務課程須對焦於職場實際之職責與任務

化,避免模糊化,例如不光是籠統

的以機械工程師來界定系科培育目

標,而應該進一步區分為機械製程

工程師、機械銷售工程師等等。其

次,也須對這些工作人力的供需、

前瞻性加以研究分析,使系科培育

Page 4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2 43

人力能符合社會及產業的需求。

二、採用能力本位方式分析培

育工作人力在工作崗位上

執行的職責與任務

採用能力本位方式係因對工

作的描述是以行為的、可觀察的及

可評量的能力來說明工作的內涵,

更著重在工作者的描述,而非僅在

說明工作的內涵,有利於教育的實

施與成果的評量。常用的描述方式

是在職責分析時,採工作內涵加上

動詞來描述,例如製程改善。至於

任務,則常以動詞開始加上工作內

涵,以說明是在執行某項工作,例

如,排定工作程序。

三、相關知能分析務必對焦於

職責與任務

一旦分析工作執行的職責與任

務後,必須對職責與任務分析其相

關技術知識、規格知識、安全知

識,以利職責任務之執行,其次也

須分析執行這些職責與任務所必須

具備之理論知識,且理論知識的分

析應著重於實際應用到的理論,而

非廣泛的理論基礎。

四、技術課程對準職責與任務

分析所獲得的職責與任務為現

場工作必須具備的實務能力,技術

課程必須以培育這些能力為學習活

動選擇的依歸,學習活動設計也需

配合任務執行的步驟,及其相關的

技術知識、規格知識、安全知識,

以利學生技能的學習。

五、理論課程以原理的應用為

主要原則

過度廣泛的學理基礎可能造成

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相對的減少學

生技能學習的時間,因此理論課程

應以執行工作必須具備為主。但是

在規劃理論課程時,該原理之基礎

原理仍須插補於課程中,以利學生

之學習與了解。

六、課程實施宜強化實際情境

學習與應用

模擬情境學習的優點在於系統

化學習的活動,使學習有效率,但

是,仍與實際情境有差異,為使學

生能運用所學於實際情境,以解決

實務問題。因此,校外參訪、校外

實習、實務專題乃是課程實施的必

要教學活動。課程的實施宜先建立

學生的基礎技術,接著針對特定工

作培養其專業技術,然後透過校外

實習,使其具有產業的技術,最後

透過實務專題的學習使其獲得統整

的技術。

柒、結語本文首先探討技職學生特質及

定位技職教育培育目標,然後繼而

就學生特質及培育目標探究學生學

專題探討

習模式,並建立技職教育課程發展

途徑,最後就技職課程發展之實務

提出數點建議,供技職教育課程發

展實際運作之參考,冀望本文對技

職教育課程發展與技術人力培育有

所助益。

【參考文獻】

林騰蛟(2010)。盤整技職,再登高峰。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培育優質專業人力。臺北:教育部。

蕭錫錡(2009年10月)。提升技職校院教學品質達成務實致用目標。

2009年度技職院校教育品質提昇研討會,臺中:修平技術學院。

ETC (1992). Definition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trieved on August 18,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sinclair.edu/academics/sme/pub/etli/

def_eng_tech.htm.

Gardner, H. (1983). Frame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Y:

Basic Books.

NSPE (2008).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trieved on April 17,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spe.org/GovernmentRelations/TakeAction/

IssueBriefs/ ib_eng_tech.html.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2009).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 San Francisco, CA: Pearson.

Page 4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2 43

人力能符合社會及產業的需求。

二、採用能力本位方式分析培

育工作人力在工作崗位上

執行的職責與任務

採用能力本位方式係因對工

作的描述是以行為的、可觀察的及

可評量的能力來說明工作的內涵,

更著重在工作者的描述,而非僅在

說明工作的內涵,有利於教育的實

施與成果的評量。常用的描述方式

是在職責分析時,採工作內涵加上

動詞來描述,例如製程改善。至於

任務,則常以動詞開始加上工作內

涵,以說明是在執行某項工作,例

如,排定工作程序。

三、相關知能分析務必對焦於

職責與任務

一旦分析工作執行的職責與任

務後,必須對職責與任務分析其相

關技術知識、規格知識、安全知

識,以利職責任務之執行,其次也

須分析執行這些職責與任務所必須

具備之理論知識,且理論知識的分

析應著重於實際應用到的理論,而

非廣泛的理論基礎。

四、技術課程對準職責與任務

分析所獲得的職責與任務為現

場工作必須具備的實務能力,技術

課程必須以培育這些能力為學習活

動選擇的依歸,學習活動設計也需

配合任務執行的步驟,及其相關的

技術知識、規格知識、安全知識,

以利學生技能的學習。

五、理論課程以原理的應用為

主要原則

過度廣泛的學理基礎可能造成

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相對的減少學

生技能學習的時間,因此理論課程

應以執行工作必須具備為主。但是

在規劃理論課程時,該原理之基礎

原理仍須插補於課程中,以利學生

之學習與了解。

六、課程實施宜強化實際情境

學習與應用

模擬情境學習的優點在於系統

化學習的活動,使學習有效率,但

是,仍與實際情境有差異,為使學

生能運用所學於實際情境,以解決

實務問題。因此,校外參訪、校外

實習、實務專題乃是課程實施的必

要教學活動。課程的實施宜先建立

學生的基礎技術,接著針對特定工

作培養其專業技術,然後透過校外

實習,使其具有產業的技術,最後

透過實務專題的學習使其獲得統整

的技術。

柒、結語本文首先探討技職學生特質及

定位技職教育培育目標,然後繼而

就學生特質及培育目標探究學生學

專題探討

習模式,並建立技職教育課程發展

途徑,最後就技職課程發展之實務

提出數點建議,供技職教育課程發

展實際運作之參考,冀望本文對技

職教育課程發展與技術人力培育有

所助益。

【參考文獻】

林騰蛟(2010)。盤整技職,再登高峰。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培育優質專業人力。臺北:教育部。

蕭錫錡(2009年10月)。提升技職校院教學品質達成務實致用目標。

2009年度技職院校教育品質提昇研討會,臺中:修平技術學院。

ETC (1992). Definition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trieved on August 18,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sinclair.edu/academics/sme/pub/etli/

def_eng_tech.htm.

Gardner, H. (1983). Frame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Y:

Basic Books.

NSPE (2008).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trieved on April 17,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spe.org/GovernmentRelations/TakeAction/

IssueBriefs/ ib_eng_tech.html.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2009).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 San Francisco, CA: Pearson.

Page 4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4 45

壹、前言教育部為輔導各技專校院開

發各校特有重點領域,發展成特色

典範學校,並推動學校與產業相結

合,達到資源共享永續經營之目

的,特設置「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

建立特色典範計畫」,提供經費補

助各校發展特色,達到提升教學品

質培育優質技術人才,並配合國家

政策發展重點產業。

「安全」為現代社會大眾生活

基本需求,亦為政府應提供民眾之

基本作為。唯有安全無虞,始能快

樂過生活達到樂活人生(陳弘毅,

2005)。吳鳳科技大學為一所以「安

全」為核心之科技大學。本校設有

消防研究所、消防學系、安全科技

與管理系等安全相關系所,為全國

唯一以安全領域為教育重心之技專

校院。

植基於此,本校99年提出「安

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之

申請,並蒙教育部通過獲得補助。

本計畫主要目的旨在透過「社區安

全照顧教育屋」、「安全創意開發

中心」、與「樂活中心」之建置,

開發安全照顧相關課程學程與教

材,並舉辦全國社區安全創意專題

競賽、國際安全研討會、社區安全

教育推廣等活動,使學校與社區相

結合,並在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生活

享受生活。

本計畫內所述及之安全照顧,

係指居民日常生活與安全有關之照

顧與保護,包括人身安全保護與災

害防制,和幼老之居家安全照顧。

計畫執行期間自99年至101年止全程

三年。

第一年著重於硬體機制之建

立,包括社區安全照顧教育屋、安

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與樂活休閒

優質環境之建置。

第二年主要在各教育屋、中心

與工作坊等之課程學程開發、教材

設計與軟硬體提升;並選擇二社區

進行安全照顧軟硬體建置與連線,

使學校與社區安全相結合。

第三年工作重點在於安全領域

教學品質之提升,包括社區與居家

安全技術教育推動、安全照顧教育

推廣等。

期望透過本計畫初衷之實現,

以有效提升我國安全照顧科技,使

學校和社區相結合分享資源,並建

立學校特色達到學校與社區雙贏之

目的。

貳、計畫目標與架構本計畫主要在整合本校各種資

源並與社區相結合,發展社區安全

照顧科技,提供社區安全照顧教育

學習優質環境,並落實技職體系發

揮創意與培養學生實作能力之教育

特質,培育社區安全照顧優質技術

技專校院建立重點特色之

理念與實務

專題探討

蘇銘宏吳鳳科技大學 校長

以吳鳳科技大學「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為例

◥ 吳鳳科技大學辦理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賽

Page 4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4 45

壹、前言教育部為輔導各技專校院開

發各校特有重點領域,發展成特色

典範學校,並推動學校與產業相結

合,達到資源共享永續經營之目

的,特設置「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

建立特色典範計畫」,提供經費補

助各校發展特色,達到提升教學品

質培育優質技術人才,並配合國家

政策發展重點產業。

「安全」為現代社會大眾生活

基本需求,亦為政府應提供民眾之

基本作為。唯有安全無虞,始能快

樂過生活達到樂活人生(陳弘毅,

2005)。吳鳳科技大學為一所以「安

全」為核心之科技大學。本校設有

消防研究所、消防學系、安全科技

與管理系等安全相關系所,為全國

唯一以安全領域為教育重心之技專

校院。

植基於此,本校99年提出「安

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之

申請,並蒙教育部通過獲得補助。

本計畫主要目的旨在透過「社區安

全照顧教育屋」、「安全創意開發

中心」、與「樂活中心」之建置,

開發安全照顧相關課程學程與教

材,並舉辦全國社區安全創意專題

競賽、國際安全研討會、社區安全

教育推廣等活動,使學校與社區相

結合,並在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生活

享受生活。

本計畫內所述及之安全照顧,

係指居民日常生活與安全有關之照

顧與保護,包括人身安全保護與災

害防制,和幼老之居家安全照顧。

計畫執行期間自99年至101年止全程

三年。

第一年著重於硬體機制之建

立,包括社區安全照顧教育屋、安

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與樂活休閒

優質環境之建置。

第二年主要在各教育屋、中心

與工作坊等之課程學程開發、教材

設計與軟硬體提升;並選擇二社區

進行安全照顧軟硬體建置與連線,

使學校與社區安全相結合。

第三年工作重點在於安全領域

教學品質之提升,包括社區與居家

安全技術教育推動、安全照顧教育

推廣等。

期望透過本計畫初衷之實現,

以有效提升我國安全照顧科技,使

學校和社區相結合分享資源,並建

立學校特色達到學校與社區雙贏之

目的。

貳、計畫目標與架構本計畫主要在整合本校各種資

源並與社區相結合,發展社區安全

照顧科技,提供社區安全照顧教育

學習優質環境,並落實技職體系發

揮創意與培養學生實作能力之教育

特質,培育社區安全照顧優質技術

技專校院建立重點特色之

理念與實務

專題探討

蘇銘宏吳鳳科技大學 校長

以吳鳳科技大學「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為例

◥ 吳鳳科技大學辦理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賽

Page 4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6 47

施,確保居家之安全。

電力線通訊安全監控系統可將

終端設備直接經由電源連線,並透

過橋接器形成高速寬頻網路系統。

電力線通訊網路可避免重新佈線,

達到省時省事之效果。本計畫建置

之系統連接攝影機和電力線橋接

器,透過電力線通訊將監視影像與

各感測信號,傳送至系統伺服器,

以進行安全監控。

系統亦透過ZigBee無線通訊

與GSM/GPRS系統(如圖2所示),

使 社 區 與 有 線 / 無 線 網 路 相 連 結

核心實驗室與安全照顧示範中心,

本子計畫包含下列次系統:

(一) 社區安全聯防系統

本 系 統 透 過 電 力 線 通 訊 、

ZigBee無線安全感測網路、E-home

智慧家庭系統等,完成社區安全聯

防機制之建置。社區安全聯防機制

能隨時監控居家或社區安全情況,

提供遠端使用者參考;系統亦可透

過網路或無線通信,自動將緊急訊

息通知家人或緊急救護單位;遠端

使用者亦可透過網路或手機等,遙

控居家相關安全設備或其他相關設

◥ 電力線通訊監控系統網路攝影機和橋接器

◥ 圖 2 社區安全監控系統

專題探討

人力。計畫擬定之目標如下:

1. 培育學生與社區民眾安全照顧技

術,提升居家安全與安全照顧成

效。並使學校與社區結合,建立

技專校院與地方結合之教育特性。

2. 結合本校安全相關系所專業教學

設備與資源,建置「安全照顧教

育屋」,並開發安全照顧課程與教

材,提供安全照顧領域各界參考。

3. 成立「社區安全創意開發中心」

,訓練學生安全創意之理念與實

作技術,開發學生創意經濟觀

念,並養成學生尊重智慧財產權。

4. 運用本校休閒育樂相關設備資源,

建置「樂活休閒中心」,藉由樂

活休閒活動之推動,提供社區居

民眾樂活環境與活動學習;並經

由教育推廣,讓社區民眾學習尊

重生命與關懷他人,達到樂活人

生之目標。

計畫架構如圖1所示,包括下

列三項子計畫:

(1)子計畫一為:「社區安全照顧

教育屋」;

(2)子計畫二為:「安全創意開發

中心」;

(3)子計畫三為:「樂活休閒中心」。

參、計畫執行成果第一年著重在硬體機制之建

立,執行具體成果說明如下:

一、社區安全照顧教育屋子計

畫部分

建置完成社區安全照顧教育

屋。本教育屋內設置居家與社區安

全照顧相關系統,成為安全教育之

◥ 圖 1 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架構

◥ 電力線通訊監控系統網路攝影機和橋接器

◥ 圖 2 社區安全監控系統

Page 4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6 47

施,確保居家之安全。

電力線通訊安全監控系統可將

終端設備直接經由電源連線,並透

過橋接器形成高速寬頻網路系統。

電力線通訊網路可避免重新佈線,

達到省時省事之效果。本計畫建置

之系統連接攝影機和電力線橋接

器,透過電力線通訊將監視影像與

各感測信號,傳送至系統伺服器,

以進行安全監控。

系統亦透過ZigBee無線通訊

與GSM/GPRS系統(如圖2所示),

使 社 區 與 有 線 / 無 線 網 路 相 連 結

核心實驗室與安全照顧示範中心,

本子計畫包含下列次系統:

(一) 社區安全聯防系統

本 系 統 透 過 電 力 線 通 訊 、

ZigBee無線安全感測網路、E-home

智慧家庭系統等,完成社區安全聯

防機制之建置。社區安全聯防機制

能隨時監控居家或社區安全情況,

提供遠端使用者參考;系統亦可透

過網路或無線通信,自動將緊急訊

息通知家人或緊急救護單位;遠端

使用者亦可透過網路或手機等,遙

控居家相關安全設備或其他相關設

◥ 電力線通訊監控系統網路攝影機和橋接器

◥ 圖 2 社區安全監控系統

專題探討

人力。計畫擬定之目標如下:

1. 培育學生與社區民眾安全照顧技

術,提升居家安全與安全照顧成

效。並使學校與社區結合,建立

技專校院與地方結合之教育特性。

2. 結合本校安全相關系所專業教學

設備與資源,建置「安全照顧教

育屋」,並開發安全照顧課程與教

材,提供安全照顧領域各界參考。

3. 成立「社區安全創意開發中心」

,訓練學生安全創意之理念與實

作技術,開發學生創意經濟觀

念,並養成學生尊重智慧財產權。

4. 運用本校休閒育樂相關設備資源,

建置「樂活休閒中心」,藉由樂

活休閒活動之推動,提供社區居

民眾樂活環境與活動學習;並經

由教育推廣,讓社區民眾學習尊

重生命與關懷他人,達到樂活人

生之目標。

計畫架構如圖1所示,包括下

列三項子計畫:

(1)子計畫一為:「社區安全照顧

教育屋」;

(2)子計畫二為:「安全創意開發

中心」;

(3)子計畫三為:「樂活休閒中心」。

參、計畫執行成果第一年著重在硬體機制之建

立,執行具體成果說明如下:

一、社區安全照顧教育屋子計

畫部分

建置完成社區安全照顧教育

屋。本教育屋內設置居家與社區安

全照顧相關系統,成為安全教育之

◥ 圖 1 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典範計畫架構

◥ 電力線通訊監控系統網路攝影機和橋接器

◥ 圖 2 社區安全監控系統

Page 5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8 49

系統並找出最佳逃生路線,提供人

員緊急逃生指示。緊急時家中幼老

亦可透過智慧標籤,按下求助按鈕

通知系統監控人員提供即時救援。

其中畫面會顯示災害情形與人員位

置,及災害逃生路徑。

(三) 多功能安全機器人系統

安全機器人可全年無休提供安

全防護,提高社區與居家安全效果

(Birk and Kenn,2002;王立權等,

2007)。尤其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

人力短缺,本計畫建置之智慧型多

功能安全機器人可解決人力不足之

問題。系統含火災偵測與防盜、安

全聯防等功能。機器人裝置於天花

板下L型管道中,並於管道中自行

來回運動巡邏。機器人於巡邏運動

中,若感測到安全威脅相關信號,

立即透過簡訊通報相關人員處理,

將可能之災害降至最低。本系統可

應用於無人巡邏系統如廠房與隧道

等,能自動巡邏執行防災偵測與通

報作業。

二、安全創意專題開發子計畫

二十一世紀是創意知識時代,

透過創意思考使科技再進步生活

更方便(Ray and Anderson,2001;

范榮靖,2009;易湘雲、周卓明,

2009)。在安全創意專題開發部分,

第一年著重在創意課程開發;第二

年主要工作在創意環境建置和創意

專利申請與參賽,包括完成「社區

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之建置;

第三年則著重於成果育成,與行銷

推廣。

◥ 圖 3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置於軌道上之多功能安全機器人

專題探討

(ZigBee,2009)。並透過各種感

測器,傳送消防及保全信號,進行

災害即時通知與處理。系統建置之

Zigbee無線安全感測環境,使用戶

無論在何處均可透過網路或手機監

控家中各種家電與其他電子保全設

備(Gislason,2008)。計畫並透過

E-home智慧家庭系統,提供居家用

戶整合安全與科技家電產品,將所

有居家設備操作數位化、智慧化與

人性化,使居家更安全舒適。社區

安全監控系統架構。

在居家幼老照顧方面,可透過

建置之無線安全感測系統,進行遠

端監控。裝置於社區或居家之感測

系統,接收到生理或環境各種信號

後,透過ZigBee通訊傳送到系統基

地臺,再透過GPRS連接至公眾交換

網路,傳輸到監控中心進行遠端監

控。系統亦可透過GSM與GPRS系

統,在外地進行遠距監控;並將異

常狀態透過GSM/SMS簡訊系統,發

送至指定單位或人員手機。

(二)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在消防防災方面,本計畫具

體結合防災避難與安全科技專業知

識與技術,透過智慧型防災偵測回

報逃生系統之建置,教育學生與民

眾防災知識與技術(如圖3所示)。系

統結合各種防災感測裝置與無線通

信技術,感測火災煙霧與其他緊急

狀況,並利用ZigBee智慧標籤感測

人員所在位置,將訊號傳回監控系

統;系統判斷災害種類與嚴重程

度,並計算出人員所在位置,提供

消防單位與救護人進行緊急救援。

◥ 圖 3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置於軌道上之多功能安全機器人

Page 5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48 49

系統並找出最佳逃生路線,提供人

員緊急逃生指示。緊急時家中幼老

亦可透過智慧標籤,按下求助按鈕

通知系統監控人員提供即時救援。

其中畫面會顯示災害情形與人員位

置,及災害逃生路徑。

(三) 多功能安全機器人系統

安全機器人可全年無休提供安

全防護,提高社區與居家安全效果

(Birk and Kenn,2002;王立權等,

2007)。尤其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

人力短缺,本計畫建置之智慧型多

功能安全機器人可解決人力不足之

問題。系統含火災偵測與防盜、安

全聯防等功能。機器人裝置於天花

板下L型管道中,並於管道中自行

來回運動巡邏。機器人於巡邏運動

中,若感測到安全威脅相關信號,

立即透過簡訊通報相關人員處理,

將可能之災害降至最低。本系統可

應用於無人巡邏系統如廠房與隧道

等,能自動巡邏執行防災偵測與通

報作業。

二、安全創意專題開發子計畫

二十一世紀是創意知識時代,

透過創意思考使科技再進步生活

更方便(Ray and Anderson,2001;

范榮靖,2009;易湘雲、周卓明,

2009)。在安全創意專題開發部分,

第一年著重在創意課程開發;第二

年主要工作在創意環境建置和創意

專利申請與參賽,包括完成「社區

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之建置;

第三年則著重於成果育成,與行銷

推廣。

◥ 圖 3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置於軌道上之多功能安全機器人

專題探討

(ZigBee,2009)。並透過各種感

測器,傳送消防及保全信號,進行

災害即時通知與處理。系統建置之

Zigbee無線安全感測環境,使用戶

無論在何處均可透過網路或手機監

控家中各種家電與其他電子保全設

備(Gislason,2008)。計畫並透過

E-home智慧家庭系統,提供居家用

戶整合安全與科技家電產品,將所

有居家設備操作數位化、智慧化與

人性化,使居家更安全舒適。社區

安全監控系統架構。

在居家幼老照顧方面,可透過

建置之無線安全感測系統,進行遠

端監控。裝置於社區或居家之感測

系統,接收到生理或環境各種信號

後,透過ZigBee通訊傳送到系統基

地臺,再透過GPRS連接至公眾交換

網路,傳輸到監控中心進行遠端監

控。系統亦可透過GSM與GPRS系

統,在外地進行遠距監控;並將異

常狀態透過GSM/SMS簡訊系統,發

送至指定單位或人員手機。

(二)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在消防防災方面,本計畫具

體結合防災避難與安全科技專業知

識與技術,透過智慧型防災偵測回

報逃生系統之建置,教育學生與民

眾防災知識與技術(如圖3所示)。系

統結合各種防災感測裝置與無線通

信技術,感測火災煙霧與其他緊急

狀況,並利用ZigBee智慧標籤感測

人員所在位置,將訊號傳回監控系

統;系統判斷災害種類與嚴重程

度,並計算出人員所在位置,提供

消防單位與救護人進行緊急救援。

◥ 圖 3 智慧型防災偵測回報逃生系統◥ 置於軌道上之多功能安全機器人

Page 5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0 51

技職校院之教學,首重實務技

術與創意之教學。本計畫現已透過

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開設之課程

與舉辦之活動,鼓勵與激起學生創

意實作之動機,配合專利寫作與申

請費用之補助,與優秀學生國外參

展之經驗,使學生達到專題實務與

創意發揮相結合。未來透過育成中

心之媒合,將與產業界合作行銷創

意作品。

三、樂活社區子計畫

樂活 (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一詞原意指

人在做消費決策時,考慮自己與家

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李毓昌譯,

2007)。植基於此,本乃計畫建置

安全永續之環境,提供學生與社區

民眾增進樂活人生。

99年度已建置完成「樂活中

心」軟硬體設備,其中之安全照顧

監控系統並與安全照顧教育屋已相

結合,透過此安全監控系統,可遠

端監控樂活中心人員與環境如餐飲

製備教室之安全。中心並辦理各類

型之安全照護工作坊與育樂休閒活

動,如樂活99新主張、大手小手玩

創意活動、樂活攀岩活動等多場活

動,並提供行政院客委會客語能力

認證中級及中高級考試優質客語認

證場地。並推廣終身學習與全人教

育理念,包括樂活養生、樂活健康

休閒、幸福家庭、遊戲安全、居家

安全照顧等主題。在辦理各類型之

育樂休閒活動時,均融入本校安全

相關知識與技術,結合樂活中心

專題探討

第一年開設安全創意相關課

程,包括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相關課

程30門,修課人數達1013人;舉辦

5場創意論壇,包括創意機器人技

術研討會、高科技專利取得與攻防

教學研習會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

班。開設之「工業發明與智慧財產

權」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發明和專

利的概念。進階選修課程「發明與

專利實務」,傳授專利申請與專利

品製作技術,完成創新思維與實務

能力相結合。課程之特色為採用啟

發式教學,並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

親自完成專利申請書撰寫,培養學生

紮實的創新發明和專利實務技術。

由學生的專利和國際發明參賽

獲獎,可知創意教學成果豐碩。99

年度申請專利件數達171件,通過

80件。在專利作品國際發明展參展

方面,共計榮獲三金三銀一銅一特

別獎的佳績,其中金牌獎如下圖所

示。得獎內容包括:

1. 2010年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

創 新發明科技展榮獲金牌獎

一面。

2. 2010年韓國國際發明展榮獲二

金三銀一銅一泰皇特別獎。

3. 二件作品入選2010年臺北國際

發明展暨技術交易展教育部館

展出。

安全創意在社區推廣方面,

設置之「創意教室」參訪人次已

逾4000人;並協助社區進行創意推

廣,包括劍湖山王子大飯店、嘉義

市政府、童年渡假飯店、高雄慈善

園遊會、美國喬治亞州官方國際民

俗文化博覽會青少年發明展等。在

硬體方面,99年度已完成中心的規

劃與創意教具的建置。100年將繼

續完成安全創意中心硬體建置。

◥ 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

◥ 透過安全創意課程與專題製作競賽以激發學生創意實作

◥ 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

Page 5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0 51

技職校院之教學,首重實務技

術與創意之教學。本計畫現已透過

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開設之課程

與舉辦之活動,鼓勵與激起學生創

意實作之動機,配合專利寫作與申

請費用之補助,與優秀學生國外參

展之經驗,使學生達到專題實務與

創意發揮相結合。未來透過育成中

心之媒合,將與產業界合作行銷創

意作品。

三、樂活社區子計畫

樂活 (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一詞原意指

人在做消費決策時,考慮自己與家

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李毓昌譯,

2007)。植基於此,本乃計畫建置

安全永續之環境,提供學生與社區

民眾增進樂活人生。

99年度已建置完成「樂活中

心」軟硬體設備,其中之安全照顧

監控系統並與安全照顧教育屋已相

結合,透過此安全監控系統,可遠

端監控樂活中心人員與環境如餐飲

製備教室之安全。中心並辦理各類

型之安全照護工作坊與育樂休閒活

動,如樂活99新主張、大手小手玩

創意活動、樂活攀岩活動等多場活

動,並提供行政院客委會客語能力

認證中級及中高級考試優質客語認

證場地。並推廣終身學習與全人教

育理念,包括樂活養生、樂活健康

休閒、幸福家庭、遊戲安全、居家

安全照顧等主題。在辦理各類型之

育樂休閒活動時,均融入本校安全

相關知識與技術,結合樂活中心

專題探討

第一年開設安全創意相關課

程,包括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相關課

程30門,修課人數達1013人;舉辦

5場創意論壇,包括創意機器人技

術研討會、高科技專利取得與攻防

教學研習會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

班。開設之「工業發明與智慧財產

權」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發明和專

利的概念。進階選修課程「發明與

專利實務」,傳授專利申請與專利

品製作技術,完成創新思維與實務

能力相結合。課程之特色為採用啟

發式教學,並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

親自完成專利申請書撰寫,培養學生

紮實的創新發明和專利實務技術。

由學生的專利和國際發明參賽

獲獎,可知創意教學成果豐碩。99

年度申請專利件數達171件,通過

80件。在專利作品國際發明展參展

方面,共計榮獲三金三銀一銅一特

別獎的佳績,其中金牌獎如下圖所

示。得獎內容包括:

1. 2010年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

創 新發明科技展榮獲金牌獎

一面。

2. 2010年韓國國際發明展榮獲二

金三銀一銅一泰皇特別獎。

3. 二件作品入選2010年臺北國際

發明展暨技術交易展教育部館

展出。

安全創意在社區推廣方面,

設置之「創意教室」參訪人次已

逾4000人;並協助社區進行創意推

廣,包括劍湖山王子大飯店、嘉義

市政府、童年渡假飯店、高雄慈善

園遊會、美國喬治亞州官方國際民

俗文化博覽會青少年發明展等。在

硬體方面,99年度已完成中心的規

劃與創意教具的建置。100年將繼

續完成安全創意中心硬體建置。

◥ 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

◥ 透過安全創意課程與專題製作競賽以激發學生創意實作

◥ 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2010年吳鳳科技大學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競賽榮獲三金獎牌

Page 5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2 53

◥ 2010全國安全創意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會場實況

表共計21場次。共有本校及19所外

校及2政府與民間單位投稿,參加

會議人數超過300人。

(二) 辦理「2010全國安全專題製作

競賽」

為培養學生創新思考能力,

提升實務技術水準,並提供國內高

中職與大專院校師生安全創意實務

專題交流平臺,本計畫於99年11月

舉辦「2010年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

賽」。本次競賽共計有全國公私立

大專院校、高中職學生70隊參加。

經兩天初賽與決賽專家評審,共計

選出優秀隊伍20隊頒發獎狀與獎金。

本項競賽使學生對安全專題製

作產生興趣,並能在互相切磋與競

爭下,提升安全創意實作水準。尤

其參賽者將本競賽視為其參加國外

競賽之試金石,透過此競賽能改善

其缺點,提升國外參賽獲獎之自信

心。98年參賽獲獎之隊伍,作品經

參賽調整後,99年在國外參賽大放

異彩榮獲金牌。

(三) 安全教育推廣與觀摩活動

本計畫觀摩活動為重要的教

育推廣活動,業已於99年12月3日

辦理全國性安全照顧樂活人生觀摩

會。展現本計畫之辦理成效與推廣

成果,提供全國安全照顧領域之產

官學各界參考。會議邀請產業界與

學界專家學者20餘人蒞臨指導。活

動參加對象包括學校師生與社區人

專題探討

團隊專業師資,提供安全照顧樂活

人生的相關知能,展現本校以「安

全」為核心之教學特色理念。

四、安全教育推廣與活動舉辦

除上述三個子計畫外,本計畫

亦辦理安全教育推廣與舉辦相關活

動如下:

(一) 辦理「2010安全管理與工程技

術國際研討會」

為提供國內產官學研各界瞭

解安全管理與現代工程科技,本

計畫於99年11月25日至26日舉辦

「2010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

討會」。藉由研討會,提供國內外

工程先進溝通與切磋最新科技的

平臺,提升我國安全科技研究水平

與落實安全管理;另外亦使大家瞭

解在工程科技、居家保全、商務安

全、幼老照護、救災防災與社區安

全等不同領域的安全需求與其相關

技術,讓安全科技與管理能在我國

扎根,提供國人更高的安全。

研討會共計舉行兩天,會中邀

請4位國內外專家演講,包括美國

奧克拉荷馬大學消防專家Anthony E.

Brown教授、日本京香織股份有限

公司富田伸明社長、日本青森中央

學院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內山清教

授、與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張真

誠講座教授等,並發表口頭論文與

壁報論文共計198篇。其中口頭發

◥ 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 ◥ 2010全國安全創意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會場實況◥ 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

Page 5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2 53

◥ 2010全國安全創意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會場實況

表共計21場次。共有本校及19所外

校及2政府與民間單位投稿,參加

會議人數超過300人。

(二) 辦理「2010全國安全專題製作

競賽」

為培養學生創新思考能力,

提升實務技術水準,並提供國內高

中職與大專院校師生安全創意實務

專題交流平臺,本計畫於99年11月

舉辦「2010年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

賽」。本次競賽共計有全國公私立

大專院校、高中職學生70隊參加。

經兩天初賽與決賽專家評審,共計

選出優秀隊伍20隊頒發獎狀與獎金。

本項競賽使學生對安全專題製

作產生興趣,並能在互相切磋與競

爭下,提升安全創意實作水準。尤

其參賽者將本競賽視為其參加國外

競賽之試金石,透過此競賽能改善

其缺點,提升國外參賽獲獎之自信

心。98年參賽獲獎之隊伍,作品經

參賽調整後,99年在國外參賽大放

異彩榮獲金牌。

(三) 安全教育推廣與觀摩活動

本計畫觀摩活動為重要的教

育推廣活動,業已於99年12月3日

辦理全國性安全照顧樂活人生觀摩

會。展現本計畫之辦理成效與推廣

成果,提供全國安全照顧領域之產

官學各界參考。會議邀請產業界與

學界專家學者20餘人蒞臨指導。活

動參加對象包括學校師生與社區人

專題探討

團隊專業師資,提供安全照顧樂活

人生的相關知能,展現本校以「安

全」為核心之教學特色理念。

四、安全教育推廣與活動舉辦

除上述三個子計畫外,本計畫

亦辦理安全教育推廣與舉辦相關活

動如下:

(一) 辦理「2010安全管理與工程技

術國際研討會」

為提供國內產官學研各界瞭

解安全管理與現代工程科技,本

計畫於99年11月25日至26日舉辦

「2010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

討會」。藉由研討會,提供國內外

工程先進溝通與切磋最新科技的

平臺,提升我國安全科技研究水平

與落實安全管理;另外亦使大家瞭

解在工程科技、居家保全、商務安

全、幼老照護、救災防災與社區安

全等不同領域的安全需求與其相關

技術,讓安全科技與管理能在我國

扎根,提供國人更高的安全。

研討會共計舉行兩天,會中邀

請4位國內外專家演講,包括美國

奧克拉荷馬大學消防專家Anthony E.

Brown教授、日本京香織股份有限

公司富田伸明社長、日本青森中央

學院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內山清教

授、與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張真

誠講座教授等,並發表口頭論文與

壁報論文共計198篇。其中口頭發

◥ 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 ◥ 2010全國安全創意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會場實況◥ 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吳鳳科技大學蘇銘宏校長於安全管理與工程技術國際研討會中致詞

Page 5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4 55

【參考文獻】

王立權、陳東良、陳凱雲(2007)。機器人創新設計與製作。北京:新華。

李毓昌(2007)。全球樂活潮。臺北:晨星出版。

易湘雲、周卓明(2009)。專利寫作。臺北:全華科技。

范榮靖(2009)。創意特刊:教出創造力。臺北:遠見雜誌。

陳弘毅(2005)。防災與避難。臺北:鼎茂圖書。

Birk, A., & Kenn, H. (2002). Robot Guard, a teleoperated mobile security robot.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10(11), 1259-1264.

Gislason, D. (2008). ZigBee wireless networking. NY: Elsevier.

Ray, P. H., & Anderson, S. R. (2001). The cultural creatives: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 . NY: Three Rivers Press.

ZigBee, A. (2009). ZigBee wireless sensor applications for health, wellness

and fitness .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 2009, from http://www.zigbee.org

專題探討

士,約250人參加。觀摩主題包括

「安全照顧」、「創意研發」、

「樂活休閒」等。藉此觀摩活動進

行教育推廣,並在於建立回饋機制

改進缺失,作為計畫繼續執行之重

要參考依據。

本計畫為求理念之推廣,並同

時至社區與學校舉行多場教育推廣

活動,參加人數達500人次,期望

透過此教育推廣,能有效提升居家

安全概念與相關技術之介紹,並能

傳達享受樂活人生的理念。

肆、結論「安全」為大眾生活基本需

求,亦為政府應提供民眾之基本作

為。唯有安全永續,始能達到樂活

人生!吳鳳科技大學99年度特色典

範計畫-「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

典範計畫」,建置社區安全照顧教

育屋、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與樂

活中心,開發安全照顧相關課程學

程與教材,舉辦全國安全創意專題

競賽、國際安全研討會、國際創意

發明競賽,與社區安全教育推廣活

動等活動。透過建置之安全照顧與

創意開發平臺,使民眾與學生瞭解

安全照顧與創意開發技術;樂活休

閒中心提供師生豐富生活的園地,

使師生與社區民眾身心靈獲得抒

解,啟發再進步的動力,為更好的

明天而奮鬥。

技職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各類

專業技術人才為社會服務。學校應

在有限資源下,整合全校師資與設

備,發揮特色服務產業與社區。透

過本計畫軟硬體機制之建立,與各

教育屋、中心與工作坊等之課程與

教材開發,和居家安全科技之教育

推廣,提升學生與民眾之居家安全

理念與安全照顧技術,並使學校與

社區結合,建立技職校院特色共創

雙贏!

◥ 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賽模型

Page 5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4 55

【參考文獻】

王立權、陳東良、陳凱雲(2007)。機器人創新設計與製作。北京:新華。

李毓昌(2007)。全球樂活潮。臺北:晨星出版。

易湘雲、周卓明(2009)。專利寫作。臺北:全華科技。

范榮靖(2009)。創意特刊:教出創造力。臺北:遠見雜誌。

陳弘毅(2005)。防災與避難。臺北:鼎茂圖書。

Birk, A., & Kenn, H. (2002). Robot Guard, a teleoperated mobile security robot.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10(11), 1259-1264.

Gislason, D. (2008). ZigBee wireless networking. NY: Elsevier.

Ray, P. H., & Anderson, S. R. (2001). The cultural creatives: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 . NY: Three Rivers Press.

ZigBee, A. (2009). ZigBee wireless sensor applications for health, wellness

and fitness .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 2009, from http://www.zigbee.org

專題探討

士,約250人參加。觀摩主題包括

「安全照顧」、「創意研發」、

「樂活休閒」等。藉此觀摩活動進

行教育推廣,並在於建立回饋機制

改進缺失,作為計畫繼續執行之重

要參考依據。

本計畫為求理念之推廣,並同

時至社區與學校舉行多場教育推廣

活動,參加人數達500人次,期望

透過此教育推廣,能有效提升居家

安全概念與相關技術之介紹,並能

傳達享受樂活人生的理念。

肆、結論「安全」為大眾生活基本需

求,亦為政府應提供民眾之基本作

為。唯有安全永續,始能達到樂活

人生!吳鳳科技大學99年度特色典

範計畫-「安全照顧樂活人生特色

典範計畫」,建置社區安全照顧教

育屋、安全創意專題開發中心與樂

活中心,開發安全照顧相關課程學

程與教材,舉辦全國安全創意專題

競賽、國際安全研討會、國際創意

發明競賽,與社區安全教育推廣活

動等活動。透過建置之安全照顧與

創意開發平臺,使民眾與學生瞭解

安全照顧與創意開發技術;樂活休

閒中心提供師生豐富生活的園地,

使師生與社區民眾身心靈獲得抒

解,啟發再進步的動力,為更好的

明天而奮鬥。

技職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各類

專業技術人才為社會服務。學校應

在有限資源下,整合全校師資與設

備,發揮特色服務產業與社區。透

過本計畫軟硬體機制之建立,與各

教育屋、中心與工作坊等之課程與

教材開發,和居家安全科技之教育

推廣,提升學生與民眾之居家安全

理念與安全照顧技術,並使學校與

社區結合,建立技職校院特色共創

雙贏!

◥ 全國安全專題製作競賽模型

Page 5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6 57

課程規劃 師資培訓 創意教學

創意競賽

專利申請

創業競賽

產學合作

創業輔導

規劃期 行動期 整合發展期

◥ 圖 1 創造力教育推廣流程圖

技職校院創造力教育

推廣策略之探討

專題探討

鐘明吉遠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 遠東科技大學將所有獲得的專利與發明彙集成象徵榮譽的發明樹

景,亦為國內各大學院校提供一個

發展重點特色的具體方向。

本文的重點在找出創造力教育

的出口,並探討如何連結現行各種

重點教育政策。本文以遠東科技大

學過去十年來推廣創造力教育的經

驗為基礎,以規劃、行動及整合發

展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藉以探討

技職院校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有

效提升師生之的創造力,進而成為

學校發展特色。

壹、前言教育部有鑑於創造力培養對國

家競爭力的重要性,自民國89年開

始陸續提出五年「創造力教育」改

革計畫六項具體措施,推動「創造

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訓計畫」

及「創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發

展計畫」,並於91年公布「創造力

教育白皮書」之六個行動政策,期

望能更持續與有效的推動創造力

教育,達到實現「創造力國度」

(Republic of Creativity,ROC)之願

貳、規劃期在規劃階段需要通盤性的考

量,首先要確定的是推動架構及組

織。校方應有明確的宣示,並確定

發展之目標,最好有一個專責且獨

立的單位來負責推動,因此該單位

需要負責課程規劃及師資培訓,並

要同時具有規劃學生參賽及舉辦各

式競賽的能力。

一、在課程規劃方面

課程規劃可分為兩部分,在

通識課程方面至少需有一門基礎課

程,讓全校所有的學生學習如何去

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此課程

中,教材需包含各種綜合創意訓

練,以啟發學生創意視野,培養其

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之能力。第二

階段則開設與創造力相關的「延伸

課程」,例如:智慧財產權概論、

專利寫作與專利申請實務等,可使

有興趣於發明創作之學生結合其專

業能力更上一層樓。這是一個全校

性的運動,因此師資的培訓是成功

與否的最大關鍵。

Page 5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6 57

課程規劃 師資培訓 創意教學

創意競賽

專利申請

創業競賽

產學合作

創業輔導

規劃期 行動期 整合發展期

◥ 圖 1 創造力教育推廣流程圖

技職校院創造力教育

推廣策略之探討

專題探討

鐘明吉遠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 遠東科技大學將所有獲得的專利與發明彙集成象徵榮譽的發明樹

景,亦為國內各大學院校提供一個

發展重點特色的具體方向。

本文的重點在找出創造力教育

的出口,並探討如何連結現行各種

重點教育政策。本文以遠東科技大

學過去十年來推廣創造力教育的經

驗為基礎,以規劃、行動及整合發

展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藉以探討

技職院校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有

效提升師生之的創造力,進而成為

學校發展特色。

壹、前言教育部有鑑於創造力培養對國

家競爭力的重要性,自民國89年開

始陸續提出五年「創造力教育」改

革計畫六項具體措施,推動「創造

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訓計畫」

及「創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發

展計畫」,並於91年公布「創造力

教育白皮書」之六個行動政策,期

望能更持續與有效的推動創造力

教育,達到實現「創造力國度」

(Republic of Creativity,ROC)之願

貳、規劃期在規劃階段需要通盤性的考

量,首先要確定的是推動架構及組

織。校方應有明確的宣示,並確定

發展之目標,最好有一個專責且獨

立的單位來負責推動,因此該單位

需要負責課程規劃及師資培訓,並

要同時具有規劃學生參賽及舉辦各

式競賽的能力。

一、在課程規劃方面

課程規劃可分為兩部分,在

通識課程方面至少需有一門基礎課

程,讓全校所有的學生學習如何去

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此課程

中,教材需包含各種綜合創意訓

練,以啟發學生創意視野,培養其

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之能力。第二

階段則開設與創造力相關的「延伸

課程」,例如:智慧財產權概論、

專利寫作與專利申請實務等,可使

有興趣於發明創作之學生結合其專

業能力更上一層樓。這是一個全校

性的運動,因此師資的培訓是成功

與否的最大關鍵。

Page 6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8 59

◥ 遠東科技大學於2010年馬來西亞發明展得獎之團隊與 馬英九總統合照

口。參與創意競賽可有效提升學生

對創意發明的認知和參與感,是一

個提升參賽者腦力激盪及增進創造

力的絕佳機會。在此階段,可藉由

申請專利、舉辦與參加各種校內、

國內與國外之創意及發明競賽,來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其創意

之質量。

一、舉辦系所特色創意競賽

比賽是驗收教學成果的一個好

方法,亦是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成果

的好舞臺。因此,可提供適當經費

給全校各系所,依各系之屬性舉辦

具有特色之創意競賽,將創意競賽

融入專業課程中,以擴展學生創意

與創業構思舞臺。例如:工學院可

舉辦「步行機器設計競賽」及「自

動化省力機構競賽」、管理學院可

舉辦「商品行銷手法創意競賽」、

電資學院可舉辦「LED應用與設計

競賽」等。

二、舉辦校內創意與創業競賽

舉辦傳統的全校性創意競賽是

凝聚學生向心力的方法之一,以簡

單的方式來呈現學生之創意發明,

藉由校外專家的評比,可以找出

專題探討

二、在師資培訓方面

創意教學師資培訓並不容易,

創意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啟發學生

的創意,因此在遴選對象時,需了

解教師是否有熱忱與創意,否則一

開始即給學生不好的印象,會造

成後續創意教學實施的困難。在基

礎的課程方面,可以通識教育中心

的教師為主力,但需有經驗的教師

來引導,或者藉由外來師資的支援

才易達到全面實施的初步目標。在

此階段,教材之編撰及教授方式之

改善是創意教學師資培訓的重點,

當然適當的教學觀摩也是進步的動

力。在進階課程方面,需要與專業

結合以達到「創意實踐」的目標,

因此,需要依靠說服或制度,以吸

引具有專業背景的教師投入創意教

學,將許多實際案例融入教學,才

可把創造力教育之成果具體化並普

及至各專業領域。

參、行動期當學生在接受基礎及進階的

創意課程訓練後,有系統的鼓勵學

生參與創意競賽是必要的下一個出

◥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韓國國際發明展

Page 6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58 59

◥ 遠東科技大學於2010年馬來西亞發明展得獎之團隊與 馬英九總統合照

口。參與創意競賽可有效提升學生

對創意發明的認知和參與感,是一

個提升參賽者腦力激盪及增進創造

力的絕佳機會。在此階段,可藉由

申請專利、舉辦與參加各種校內、

國內與國外之創意及發明競賽,來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其創意

之質量。

一、舉辦系所特色創意競賽

比賽是驗收教學成果的一個好

方法,亦是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成果

的好舞臺。因此,可提供適當經費

給全校各系所,依各系之屬性舉辦

具有特色之創意競賽,將創意競賽

融入專業課程中,以擴展學生創意

與創業構思舞臺。例如:工學院可

舉辦「步行機器設計競賽」及「自

動化省力機構競賽」、管理學院可

舉辦「商品行銷手法創意競賽」、

電資學院可舉辦「LED應用與設計

競賽」等。

二、舉辦校內創意與創業競賽

舉辦傳統的全校性創意競賽是

凝聚學生向心力的方法之一,以簡

單的方式來呈現學生之創意發明,

藉由校外專家的評比,可以找出

專題探討

二、在師資培訓方面

創意教學師資培訓並不容易,

創意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啟發學生

的創意,因此在遴選對象時,需了

解教師是否有熱忱與創意,否則一

開始即給學生不好的印象,會造

成後續創意教學實施的困難。在基

礎的課程方面,可以通識教育中心

的教師為主力,但需有經驗的教師

來引導,或者藉由外來師資的支援

才易達到全面實施的初步目標。在

此階段,教材之編撰及教授方式之

改善是創意教學師資培訓的重點,

當然適當的教學觀摩也是進步的動

力。在進階課程方面,需要與專業

結合以達到「創意實踐」的目標,

因此,需要依靠說服或制度,以吸

引具有專業背景的教師投入創意教

學,將許多實際案例融入教學,才

可把創造力教育之成果具體化並普

及至各專業領域。

參、行動期當學生在接受基礎及進階的

創意課程訓練後,有系統的鼓勵學

生參與創意競賽是必要的下一個出

◥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韓國國際發明展

Page 6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0 61

學創意實作競賽等。經由全國性之

競賽除可以試煉學校創造力教育之

成效外,亦可訓練學生撰寫報告、

製作簡報、上臺報告之能力,惟有

走出校門,才會更上一層樓。至於

創業競賽包含的範圍更廣,比賽往

往需要幾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創作

技術,也要學習分析專利、製造成

本、行銷成本及行銷管道。一本厚

厚的營業計畫書,結合學生的創

意、技術與行銷策略,具體呈現長

時間努力的成果,對於學生就業力

之提升大有助益。

五、參加國際發明展

學生在國內競賽之優良創意

作品,可以在更進一步參加國際性

之創意競賽與國際發明展。此舉可

展現臺灣學界之優良創造力,參與

之師生亦可拓展國際視野,藉以培

養具有國際觀之人才。此措施之花

費甚高,且各國際發明展之屬性亦

有所區別,因此事先參賽資料之收

集、作品之製作及參賽之人選皆需

有長期的規劃,方可有佳績。教

育部鼓勵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

加國際性發明展,因此在今年擬定

「補助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加國

專題探討

◥ 遠東科技大學獲2010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商業類首獎

具有潛力的作品。獲獎之同學可輔

導其作品申請專利、製作模型與參

加國內比賽,甚至是參與國際發明

展。當然,在執行一段時間後也可

嘗試舉辦難度較高的創業競賽,藉

以訓練學生之就業力。

三、申請專利 保護創意

創造力的成果可以表現在各

種創意與創新方面,當學生有不錯

的創意構想形成之後,可協助其申

請專利以保護創意。可提供適度經

費,讓學生將創意構想實作原型,

以印證創意,並檢討創意構想與實

作之差異,再予檢討改善修正,如

此可讓創意點子落實,也才是真正

有用的創意。此項措施需有大量經

費的投入,且短期內不會有回收。

因此,適當的專利申請審查機制及

教師的深度投入是必需的。

四、參加國內創意與創業競賽

學生在校內創意競賽之優良

作品可以進一步參加國內之各項創

意競賽,在全國性競賽中,觀摩切

磋創意,以知己知彼,從而增加自

信並肯定自己之創意,如:全國專

題競賽、臺北國際發明展、全國大 ◥ 遠東科技大學參與2010年臺北國際發明展

Page 6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0 61

學創意實作競賽等。經由全國性之

競賽除可以試煉學校創造力教育之

成效外,亦可訓練學生撰寫報告、

製作簡報、上臺報告之能力,惟有

走出校門,才會更上一層樓。至於

創業競賽包含的範圍更廣,比賽往

往需要幾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創作

技術,也要學習分析專利、製造成

本、行銷成本及行銷管道。一本厚

厚的營業計畫書,結合學生的創

意、技術與行銷策略,具體呈現長

時間努力的成果,對於學生就業力

之提升大有助益。

五、參加國際發明展

學生在國內競賽之優良創意

作品,可以在更進一步參加國際性

之創意競賽與國際發明展。此舉可

展現臺灣學界之優良創造力,參與

之師生亦可拓展國際視野,藉以培

養具有國際觀之人才。此措施之花

費甚高,且各國際發明展之屬性亦

有所區別,因此事先參賽資料之收

集、作品之製作及參賽之人選皆需

有長期的規劃,方可有佳績。教

育部鼓勵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

加國際性發明展,因此在今年擬定

「補助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加國

專題探討

◥ 遠東科技大學獲2010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商業類首獎

具有潛力的作品。獲獎之同學可輔

導其作品申請專利、製作模型與參

加國內比賽,甚至是參與國際發明

展。當然,在執行一段時間後也可

嘗試舉辦難度較高的創業競賽,藉

以訓練學生之就業力。

三、申請專利 保護創意

創造力的成果可以表現在各

種創意與創新方面,當學生有不錯

的創意構想形成之後,可協助其申

請專利以保護創意。可提供適度經

費,讓學生將創意構想實作原型,

以印證創意,並檢討創意構想與實

作之差異,再予檢討改善修正,如

此可讓創意點子落實,也才是真正

有用的創意。此項措施需有大量經

費的投入,且短期內不會有回收。

因此,適當的專利申請審查機制及

教師的深度投入是必需的。

四、參加國內創意與創業競賽

學生在校內創意競賽之優良

作品可以進一步參加國內之各項創

意競賽,在全國性競賽中,觀摩切

磋創意,以知己知彼,從而增加自

信並肯定自己之創意,如:全國專

題競賽、臺北國際發明展、全國大 ◥ 遠東科技大學參與2010年臺北國際發明展

Page 6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2 63

專題探討

技術為主,招聘具實務經驗之師資

以組成研發團隊即是重要的工作。

其中,提高創新科技之技術深度是

重要指標,持續深化創新科技之技

術可強化教師之研發能量,可將科

技技術研發成果反饋至教學,並鼓

勵學生參與專題製作與研究計畫,

以提升學生技術研發之能力。

二、技術開發

鼓勵學生參與產學合作計畫,

以增加其實務經驗,藉以縮短學生

進入職場的適應期。在取得核心技

術與關鍵專利的基礎下,技術開發

的重點在於將技術轉換成產品,結

合產品行銷與管理之師資來行銷產

品,使之成為暢銷商品。此舉可以

縮短產學間的落差,藉以增強產學

合作之深度,學生可增進其實務能

力,而學校亦可成為師生創業或協

助傳統產業轉型的技術研發及人才

培育基地。

三、輔導創業

在此階段,可鼓勵師生組成創

業團隊,並在校內成立育成公司,

再向學校爭取授權已經開發成熟之

量產技術,藉以實踐三創(創意、

創新、創業)的目標。創業團隊需

與學校訂定適當的回饋機制,以利

際性技藝能競賽及發明展作業要

點」,有助於創造力教育之推廣。

在此階段,循序漸進及充分的

準備是重點,需要的是經費及組織

性的支持。當學生親自參與競賽且

得獎後,對其信心的建立有莫大的

幫助。一旦有了信心,學習的動力

自然倍增;一旦學長姐得了獎,學

弟妹不再視得獎為偶然;一旦得獎

成為常態,即是「人人有機會;人

人會成功」,如此發明校園的風氣

於焉成形。

肆、整合發展期師生獲得眾多專利及獎項並不

是創造力教育的終點,結合產學合

作將創意商品化及輔導學生創業是

另一個重要的出口。學校是企業發

展的重要資源,其中除了培養企業

所需之人才外,利用學校既有的資

源,師資及技術為企業研發技術或

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在此階段

結合產學合作、技術研發、技術開

發及創業輔導是重點,而校園永續

發展的觀念則是重要的支柱。

一、技術研發

技術研發是創意實踐的重要步

驟,從學生來源及獲得的資源來分

析,技職院校的研發方向應以應用

◥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Page 6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2 63

專題探討

技術為主,招聘具實務經驗之師資

以組成研發團隊即是重要的工作。

其中,提高創新科技之技術深度是

重要指標,持續深化創新科技之技

術可強化教師之研發能量,可將科

技技術研發成果反饋至教學,並鼓

勵學生參與專題製作與研究計畫,

以提升學生技術研發之能力。

二、技術開發

鼓勵學生參與產學合作計畫,

以增加其實務經驗,藉以縮短學生

進入職場的適應期。在取得核心技

術與關鍵專利的基礎下,技術開發

的重點在於將技術轉換成產品,結

合產品行銷與管理之師資來行銷產

品,使之成為暢銷商品。此舉可以

縮短產學間的落差,藉以增強產學

合作之深度,學生可增進其實務能

力,而學校亦可成為師生創業或協

助傳統產業轉型的技術研發及人才

培育基地。

三、輔導創業

在此階段,可鼓勵師生組成創

業團隊,並在校內成立育成公司,

再向學校爭取授權已經開發成熟之

量產技術,藉以實踐三創(創意、

創新、創業)的目標。創業團隊需

與學校訂定適當的回饋機制,以利

際性技藝能競賽及發明展作業要

點」,有助於創造力教育之推廣。

在此階段,循序漸進及充分的

準備是重點,需要的是經費及組織

性的支持。當學生親自參與競賽且

得獎後,對其信心的建立有莫大的

幫助。一旦有了信心,學習的動力

自然倍增;一旦學長姐得了獎,學

弟妹不再視得獎為偶然;一旦得獎

成為常態,即是「人人有機會;人

人會成功」,如此發明校園的風氣

於焉成形。

肆、整合發展期師生獲得眾多專利及獎項並不

是創造力教育的終點,結合產學合

作將創意商品化及輔導學生創業是

另一個重要的出口。學校是企業發

展的重要資源,其中除了培養企業

所需之人才外,利用學校既有的資

源,師資及技術為企業研發技術或

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在此階段

結合產學合作、技術研發、技術開

發及創業輔導是重點,而校園永續

發展的觀念則是重要的支柱。

一、技術研發

技術研發是創意實踐的重要步

驟,從學生來源及獲得的資源來分

析,技職院校的研發方向應以應用

◥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遠東科技大學參加2010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Page 6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4 65

專題探討

日後可以實質回饋學校。藉由學校

技術研發中心及育成中心的協助,

透過技術開發及行銷策略之執行,

可將具有市場潛力之技術商品化;

一旦育成公司成長茁壯後,不但會

有一定比例的盈餘長期回饋學校,

亦可成為學生就業的最佳企業,如

此即可達到學校自給自足的永續發

展目標。

伍、創造力教育推廣之

成果遠東科技大學自從民國90年全

面實施創造力教育起,以創造力課

程、舉辦競賽、參加競賽、參加國

際發明展、獎勵專利申請、設立發

明教育館等方法,推行師生創意發

明活動,重要得獎紀錄如下:

一、自91至96年及98年共七年榮獲

全國大學院校「專利申請」第

一名,申請件數即將到達1900

件;92-98年則連續七年榮獲

全國大學院校「專利核准」第

一名,核准件數已經超過1300

件,如表1所示。

二、94年至今,參加瑞士日內瓦、

德國紐倫堡、美國匹茲堡、俄

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法國

波 爾 多 、 法 國 巴 黎 、 韓 國 首

爾、韓國婦女、馬來西亞吉隆

坡、泰國曼谷及臺北國際發明

展等世界各大國際發明展,總

計榮獲69面金牌、48面銀牌、

55面銅牌、39面特別獎及其他

獎項14面,共計榮獲225面獎

牌,成績為全國第一,如表2

所示。

三、94年至97年連續四年榮獲國家

發明創作獎銀牌。

四、 97年榮獲宏 集團所舉辦之

「第三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

首獎,獎金200萬元,為全國

第一個榮獲首獎之技職院校,

且在99年度則獲得第2名及獎金

100萬元。

五、97年榮獲經濟部所頒發之「大

學產 業 經 濟 貢 獻 獎 之 產 業 紮

根 獎 」 , 是 第 一 個 獲 獎 之 技

職院校。

六、創造力中心獲選遠見雜誌2010

年「新臺灣之光100」,並拍攝

成「紀錄臺灣」紀錄片,報導

遠東科技大學致力推行創意發

明教學與國際發明展得獎的成

功故事。

◥ 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推動創意發明之教學與推廣而獲選為遠見雜誌2010年「新臺灣之光100」殊榮 (右三為創造力中心陳玉崗主任)

Page 6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4 65

專題探討

日後可以實質回饋學校。藉由學校

技術研發中心及育成中心的協助,

透過技術開發及行銷策略之執行,

可將具有市場潛力之技術商品化;

一旦育成公司成長茁壯後,不但會

有一定比例的盈餘長期回饋學校,

亦可成為學生就業的最佳企業,如

此即可達到學校自給自足的永續發

展目標。

伍、創造力教育推廣之

成果遠東科技大學自從民國90年全

面實施創造力教育起,以創造力課

程、舉辦競賽、參加競賽、參加國

際發明展、獎勵專利申請、設立發

明教育館等方法,推行師生創意發

明活動,重要得獎紀錄如下:

一、自91至96年及98年共七年榮獲

全國大學院校「專利申請」第

一名,申請件數即將到達1900

件;92-98年則連續七年榮獲

全國大學院校「專利核准」第

一名,核准件數已經超過1300

件,如表1所示。

二、94年至今,參加瑞士日內瓦、

德國紐倫堡、美國匹茲堡、俄

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法國

波 爾 多 、 法 國 巴 黎 、 韓 國 首

爾、韓國婦女、馬來西亞吉隆

坡、泰國曼谷及臺北國際發明

展等世界各大國際發明展,總

計榮獲69面金牌、48面銀牌、

55面銅牌、39面特別獎及其他

獎項14面,共計榮獲225面獎

牌,成績為全國第一,如表2

所示。

三、94年至97年連續四年榮獲國家

發明創作獎銀牌。

四、 97年榮獲宏 集團所舉辦之

「第三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

首獎,獎金200萬元,為全國

第一個榮獲首獎之技職院校,

且在99年度則獲得第2名及獎金

100萬元。

五、97年榮獲經濟部所頒發之「大

學產 業 經 濟 貢 獻 獎 之 產 業 紮

根 獎 」 , 是 第 一 個 獲 獎 之 技

職院校。

六、創造力中心獲選遠見雜誌2010

年「新臺灣之光100」,並拍攝

成「紀錄臺灣」紀錄片,報導

遠東科技大學致力推行創意發

明教學與國際發明展得獎的成

功故事。

◥ 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推動創意發明之教學與推廣而獲選為遠見雜誌2010年「新臺灣之光100」殊榮 (右三為創造力中心陳玉崗主任)

Page 6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6

◥ 遠東科技大學榮獲宏 集團所舉辦之「第三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首獎

專題探討

陸、結論本校戮力深耕學生的創造力

教育,業已獲得豐碩成果,更印證

創造力教育成功的主要關鍵在於實

踐。經由長年培育之經驗,精粹出

創造力教育推廣三階段模式,使技

職院校能夠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極

致,藉以激發師生的創造力,進而

展現學校的特色與活力。在執行方

面,組成優質且有效率的創意團

隊,再透過競賽過程以提升學生的

信心與競爭力,是直接有效的重要

方法之一。再者,技職教育之核心

乃以技術專精為務,所以技職院校

的學生應以應用技術之學習為主,

而要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非

依賴具備實務經驗之教師莫屬,藉

由業界教師提供符合業界需求之教

材與實習機會,更是技職院校達成

教學卓越的關鍵。除了教學面的提

升外,支援教學與研發工作的行政

體系也必須同時提升,行政效能的

要求與人員配合度更是不可偏廢,

以求整體實力的發揮。綜言之,要

能夠突破技職院校所面臨的少子女

化挑戰與國際競爭態勢,應以創造

力教育為基礎,以專利申請與產學

合作為介面,將技術研發成果回饋

至課程規劃與教學,最後,讓學生

的成就極大化,而學生的成就,更

是學校最好的宣傳。

Page 6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7

壹、要臺灣更好  我天生就是一個擁有無可救藥

熱忱的人,不管在美國運通時期

或後來到了亞都麗緻皆然。1971年

臺灣退出聯合國,臺灣頓時成為世

界的孤兒,在國家失去政治舞臺的

時刻,本人正好有機會以傳達者的

角色進入旅遊業,在這個行業中看

了到許多歐美、日本客人來臺灣旅

遊,發現觀光正是與世界聯繫的最

好橋樑,這個觀念讓我激發自己去

學好英文、補強學歷不足的動力。

經過五年的努力之後,順利升任為

總經理,有機會參與總公司許多國

際性會議,更從中學會如何從其他

視野看臺灣在國際間的定位;也因

國際領隊的經驗,而能夠從世界每

一個角落去比較與臺灣物質生活的

( 本文係整理自嚴長壽先生 2010年12月7日

於蘭陽技術學院對全國技專校院教務主管演講內容 )

◥ 嚴長壽總裁透過國際觀點呼籲各界應正視學用落差現象

嚴長壽

亞都麗緻總裁

張依寰 撰稿

談學用落差學用落差

實務分享

Page 7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8 69

動舉辦當時,所做的規劃往往以能

容納大量客源為目標,但活動結束

後,旅館馬上就會面臨大量空房的

困境。以歐美其他舉辦過奧運的國

家來說,假如這個市場將有兩百萬

人湧入,但目前可納客量為一百萬

人,此時准許旅館營業的執照會控

制在能接待一百五十萬人左右,政

府並與學校、社區合作核發建築許

可,建物可能是學校公寓、青年公

寓,但在奧運期間與政府簽約做為

選手村,讓活動期間可以達到容

納兩百萬人的需求卻不會過度發

展,並且在奧運結束之後還能做其

他利用,這是歐美國家採行的方

式。反觀大陸的情況,若即將產生

兩百萬人次的需求,他們卻開發到

兩百五十萬人次,甚至更多,最後

必將面臨非常嚴酷的挑戰。之所以

會造成上述狀況,一方面是大陸先

前沒有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經驗,

另一方面則因房地產的炒作變成了

政府和民間共同指標,認為旅館必

須具備高檔次的硬體設施,故現在

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充斥許多國

際品牌旅館,甚至有一些在國外不

曾具備經營五星級飯店經驗的三星

級旅館,跨海到大陸掛牌,卻搖身

一變成了五星級飯店,形成好大喜

功、崇洋媚外的態度,進而掩蓋過

了市場經營的理性思維,造成奧運

過後佔房率便因而大幅下降的情

形。上海也同樣面臨類似的情形,

上海固然是大陸首要的商業中心,

69

實務分享

差距,以及國際間文化的高度,多

年以來自己從未改變的初衷就是–

「要臺灣能更好」。因此,以下將

以較為直率的態度,來談論臺灣技

職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貳、從亞都經驗看大陸

旅館業的發展  首先,先與大家分享亞都麗緻

的經驗。亞都麗緻飯店於七年前到

大陸發展,當時在蘇州成立了亞緻

酒店,公司規劃在五年內於大陸拓

展三家飯店、十年內拓展十家飯

店,並期望能達成在全大陸設立連

鎖飯店的規模。從管理經營的角度

來看,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教導員

工的正確心態,員工有正確態度才

能帶給顧客完整的服務;臺灣企業

在大陸最大的優勢就是「語言」,

不同於一般外資企業進入大陸。外

籍人士進入大陸首先必須先花時間

融入當地文化環境,然後再去找出

自身企業發展的方向,即使他們能

複製一些標準作業流程,卻無法複

製如何深入瞭解基層想法,以及真

正瞭解本身經營管理的問題所在。

當亞都麗緻與蘇州的飯店簽

約後,無錫、上海都要求亞都前往

開設,但在看過一些數據後,發現

上海將會面臨一個無法改變旅館過

剩的局勢,所以作罷。為何會造成

旅館過剩?以北京為例,自奧運舉

辦後,即產生了大量旅館供過於求

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旅館在大型活

68

Page 7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68 69

動舉辦當時,所做的規劃往往以能

容納大量客源為目標,但活動結束

後,旅館馬上就會面臨大量空房的

困境。以歐美其他舉辦過奧運的國

家來說,假如這個市場將有兩百萬

人湧入,但目前可納客量為一百萬

人,此時准許旅館營業的執照會控

制在能接待一百五十萬人左右,政

府並與學校、社區合作核發建築許

可,建物可能是學校公寓、青年公

寓,但在奧運期間與政府簽約做為

選手村,讓活動期間可以達到容

納兩百萬人的需求卻不會過度發

展,並且在奧運結束之後還能做其

他利用,這是歐美國家採行的方

式。反觀大陸的情況,若即將產生

兩百萬人次的需求,他們卻開發到

兩百五十萬人次,甚至更多,最後

必將面臨非常嚴酷的挑戰。之所以

會造成上述狀況,一方面是大陸先

前沒有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經驗,

另一方面則因房地產的炒作變成了

政府和民間共同指標,認為旅館必

須具備高檔次的硬體設施,故現在

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充斥許多國

際品牌旅館,甚至有一些在國外不

曾具備經營五星級飯店經驗的三星

級旅館,跨海到大陸掛牌,卻搖身

一變成了五星級飯店,形成好大喜

功、崇洋媚外的態度,進而掩蓋過

了市場經營的理性思維,造成奧運

過後佔房率便因而大幅下降的情

形。上海也同樣面臨類似的情形,

上海固然是大陸首要的商業中心,

69

實務分享

差距,以及國際間文化的高度,多

年以來自己從未改變的初衷就是–

「要臺灣能更好」。因此,以下將

以較為直率的態度,來談論臺灣技

職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貳、從亞都經驗看大陸

旅館業的發展  首先,先與大家分享亞都麗緻

的經驗。亞都麗緻飯店於七年前到

大陸發展,當時在蘇州成立了亞緻

酒店,公司規劃在五年內於大陸拓

展三家飯店、十年內拓展十家飯

店,並期望能達成在全大陸設立連

鎖飯店的規模。從管理經營的角度

來看,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教導員

工的正確心態,員工有正確態度才

能帶給顧客完整的服務;臺灣企業

在大陸最大的優勢就是「語言」,

不同於一般外資企業進入大陸。外

籍人士進入大陸首先必須先花時間

融入當地文化環境,然後再去找出

自身企業發展的方向,即使他們能

複製一些標準作業流程,卻無法複

製如何深入瞭解基層想法,以及真

正瞭解本身經營管理的問題所在。

當亞都麗緻與蘇州的飯店簽

約後,無錫、上海都要求亞都前往

開設,但在看過一些數據後,發現

上海將會面臨一個無法改變旅館過

剩的局勢,所以作罷。為何會造成

旅館過剩?以北京為例,自奧運舉

辦後,即產生了大量旅館供過於求

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旅館在大型活

68

Page 7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0 71

總公司的主管。不少世界級的五星

級旅館如four seasons,並沒有在臺

灣設立據點,但他們卻在大陸各城

市都開設飯店,許多米其林三星級

的餐廳也紛紛在上海、北京擴點,

這些餐廳目前所擁有的服務人員已

有大部分為大陸畢業生,而不是純

粹仰賴海外人才,這些例子在在反

映出大陸人才即將大量湧現。

二、採取積極策略解決少子女

化危機

當面對大陸人才的衝擊時,臺

灣學生的競爭力受到非常嚴酷的考

驗,臺灣技職教育現今的困境在於

還處於閉門造車階段,以旅館餐飲

行業為例,假設仍以老師傅進入技

職體系任教,或由學術界人士教授

純粹理論課程這些方式培養學生,

這些做法已不足以提升學生在國際

舞臺間的競爭力。目前全臺大專校

院都面臨招生危機,原本碩、博士

班是窄門,現在卻廣開大門招生,

當這樣的結構形成以後,雖暫時解

決了學校招生不足的問題,卻將產

生「近親繁殖」的情形,也就是說,

許多學生的碩、博士班都跟隨同一

個老師學習,能夠成長、進步的空

間因此變得狹窄。以上是透過經營

者的角度,所看見的臺灣教育界亟

需面對的嚴峻問題。要如何才能解

決?這需要大家共同以更前瞻的觀

點來看待,以儘速找出臺灣教育未

來的優勢。

◥ 以精緻化教育的積極策略因應少子女化情況

實務分享

但當房間數量多於紐約曼哈頓時,

這就反映出供應無限制擴張的情

況,因為上海實際的人口數量並沒

有曼哈頓來得多。

參 、 當 前 臺 灣 教 育 所

遭 遇 的 問 題  以上談到大陸旅館業的現況,

並類比臺灣教育環境,凸顯出現正

面對的正是一個失控的教育環境。

這並非教育首長應獨自面對的問

題,而是家長、學校、老師、媒

體、民意代表所形成的共犯結構,

連帶使得臺灣的競爭力受到嚴重的

威脅。全臺灣的飯店容納量就像全

臺學校的容納量一樣;目前全臺大

專校院每學年可收滿三十萬名學

生,去年大專畢業人數為二十二萬

人,出生人口為十九萬人,假設這

個數字是正確的,其中所透露的訊

息就是──臺灣即將面對一個黑暗

的時期。將來出生人口若繼續往下

降低,教育內容再不做改變的話,

整體情況只會更加惡化。有人說提

高陸生招收比例可以彌補臺灣學校

招生不足的問題,但大陸看待學校

開設的態度就像開旅館一樣,採取

大量的繁殖以及品牌策略,只要有

錢,想要入學都沒有問題,除此之

外,大陸的師資也正在快速的進步

中,臺灣學校如何從中展現競爭力

是應該正視的問題。

一、競爭力的衝擊

  相較於大陸,臺灣學校所聘請

的專業教師比例相當少,目前教育

部採行的大學評鑑制度是以學術角

度檢視各大學的教學成果及辦學績

效,長壽在七年前即已針對此政策

的漏洞而大聲疾呼–當評鑑制度是

針對國際發表學術論文數量、校內

教師博士學位比例為主要評比標準

時,又怎麼會真正的客觀?我自己

收了許多來自洛桑學院的學生,他

們的校長曾在飯店當過總經理,其

背景是能夠與產業密切結合的,而

非優先去檢視是否擁有博士學位。

當職業學校大量容納來自學術界的

教師,學校的導向就會學術化,學

生找不到自己未來的時候,這個結

構的問題依舊會回到家長身上,現

今社會慣於從士大夫的觀點來看教

育,政策無法改變所有的問題,必

須從家長的觀點來扭轉。

近年有許多國際名牌紛紛湧

入,雖然一部分來自過度炒作,但

不可否認的,也因此為大陸帶來不

少一流的世界級師資,這些師資的

匯集無疑對人才素質提升有正面幫

助。以廣告人孫大偉為例,若當初

奧美廣告沒有進入臺灣,就不會培

養出像孫大偉這樣的人才;奧美廣

告現在的總部轉往大陸了,雖然目

前仍採用臺灣幹部擔任主管,但將

來可以預見的是,會更多優秀的大

陸人才正準備取而代之,成為大陸

Page 7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0 71

總公司的主管。不少世界級的五星

級旅館如four seasons,並沒有在臺

灣設立據點,但他們卻在大陸各城

市都開設飯店,許多米其林三星級

的餐廳也紛紛在上海、北京擴點,

這些餐廳目前所擁有的服務人員已

有大部分為大陸畢業生,而不是純

粹仰賴海外人才,這些例子在在反

映出大陸人才即將大量湧現。

二、採取積極策略解決少子女

化危機

當面對大陸人才的衝擊時,臺

灣學生的競爭力受到非常嚴酷的考

驗,臺灣技職教育現今的困境在於

還處於閉門造車階段,以旅館餐飲

行業為例,假設仍以老師傅進入技

職體系任教,或由學術界人士教授

純粹理論課程這些方式培養學生,

這些做法已不足以提升學生在國際

舞臺間的競爭力。目前全臺大專校

院都面臨招生危機,原本碩、博士

班是窄門,現在卻廣開大門招生,

當這樣的結構形成以後,雖暫時解

決了學校招生不足的問題,卻將產

生「近親繁殖」的情形,也就是說,

許多學生的碩、博士班都跟隨同一

個老師學習,能夠成長、進步的空

間因此變得狹窄。以上是透過經營

者的角度,所看見的臺灣教育界亟

需面對的嚴峻問題。要如何才能解

決?這需要大家共同以更前瞻的觀

點來看待,以儘速找出臺灣教育未

來的優勢。

◥ 以精緻化教育的積極策略因應少子女化情況

實務分享

但當房間數量多於紐約曼哈頓時,

這就反映出供應無限制擴張的情

況,因為上海實際的人口數量並沒

有曼哈頓來得多。

參 、 當 前 臺 灣 教 育 所

遭 遇 的 問 題  以上談到大陸旅館業的現況,

並類比臺灣教育環境,凸顯出現正

面對的正是一個失控的教育環境。

這並非教育首長應獨自面對的問

題,而是家長、學校、老師、媒

體、民意代表所形成的共犯結構,

連帶使得臺灣的競爭力受到嚴重的

威脅。全臺灣的飯店容納量就像全

臺學校的容納量一樣;目前全臺大

專校院每學年可收滿三十萬名學

生,去年大專畢業人數為二十二萬

人,出生人口為十九萬人,假設這

個數字是正確的,其中所透露的訊

息就是──臺灣即將面對一個黑暗

的時期。將來出生人口若繼續往下

降低,教育內容再不做改變的話,

整體情況只會更加惡化。有人說提

高陸生招收比例可以彌補臺灣學校

招生不足的問題,但大陸看待學校

開設的態度就像開旅館一樣,採取

大量的繁殖以及品牌策略,只要有

錢,想要入學都沒有問題,除此之

外,大陸的師資也正在快速的進步

中,臺灣學校如何從中展現競爭力

是應該正視的問題。

一、競爭力的衝擊

  相較於大陸,臺灣學校所聘請

的專業教師比例相當少,目前教育

部採行的大學評鑑制度是以學術角

度檢視各大學的教學成果及辦學績

效,長壽在七年前即已針對此政策

的漏洞而大聲疾呼–當評鑑制度是

針對國際發表學術論文數量、校內

教師博士學位比例為主要評比標準

時,又怎麼會真正的客觀?我自己

收了許多來自洛桑學院的學生,他

們的校長曾在飯店當過總經理,其

背景是能夠與產業密切結合的,而

非優先去檢視是否擁有博士學位。

當職業學校大量容納來自學術界的

教師,學校的導向就會學術化,學

生找不到自己未來的時候,這個結

構的問題依舊會回到家長身上,現

今社會慣於從士大夫的觀點來看教

育,政策無法改變所有的問題,必

須從家長的觀點來扭轉。

近年有許多國際名牌紛紛湧

入,雖然一部分來自過度炒作,但

不可否認的,也因此為大陸帶來不

少一流的世界級師資,這些師資的

匯集無疑對人才素質提升有正面幫

助。以廣告人孫大偉為例,若當初

奧美廣告沒有進入臺灣,就不會培

養出像孫大偉這樣的人才;奧美廣

告現在的總部轉往大陸了,雖然目

前仍採用臺灣幹部擔任主管,但將

來可以預見的是,會更多優秀的大

陸人才正準備取而代之,成為大陸

Page 7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2 73

少子女化問題雖然影響到當前

學校招生,但少子女化並非是只有

臺灣教育界會面臨到的問題,而是

早在英、法等文明國家已經發生。

英國每年在臺灣舉辦兩次教育展,

推廣他們的學校,可見英國已經採

取由國際全面招生策略發揮其優

勢。臺灣留學英國的學生人數自多

年前僅數百人,至今已有上萬人,

可見此趨勢已然形成。由英國甚或

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的學校

在臺招生情形來看,可知這些國家

對於少子女化衝擊已有了較為長遠

的規劃來因應。臺灣教育當局必須

思考如何強化學校招生優勢,才能

進而解決少子女化使學校招生不足

的困難。

肆、臺灣優勢所在

一、成熟的經濟背景

談過了臺灣教育環境所面臨

的威脅,現在回過頭來談談我們的

優勢何在。個人從兩岸接觸的經驗

及觀光型態來觀察,從政局穩定程

度、從自由民主、從文明、以至整

體社會均富的角度來說,臺灣已是

個先進的國家。

從建國百年回頭省思,除了

放煙火大肆慶祝之外,大家更應去

瞭解的是,國家在這一百年中學到

了什麼教訓?第一個五十年是「不

堪回首」的年代,經過軍閥統治、

北伐、抗日、國共內戰的蹂躪,真

可謂顛沛流離,所以雖然當時大陸

有許多文化人、學者、宗教家,卻

無法讓他們的學生安定下來;當時

的西南聯大結合了七個大學,學

生們一邊逃難一邊讀書,許多學生

後來都放棄學業投入抗日戰爭,實

為無奈。同樣地,臺灣早年為日本

統治,日人統治第一件事就是去除

本土文化,強迫臺灣人接受日本文

化、說日語,後來又將臺灣人派到

南洋參與戰役,臺灣人光復之前可

以說不曾過好日子。國民政府遷臺

的前十年,政局也是風雨飄搖,到

後來的五十年才漸漸獲得安定,在

農業方面制定三七五減租等政策,

讓農民獲得屬於自己的耕地及聯合

國農業技術上的協助,進而發展食

品研究,農業於焉開始進步,隨之

進出口產業開始起飛,臺灣成為出

口事業的大宗。當食品出口漸式微

之時,臺灣又轉型走向代工,從聖

誕燈、家具、球鞋、雨傘等製造

業,慢慢發展到高科技的時代,至

今臺灣已然成為半導體產業製造體

系的佼佼者。

二、文化的保存與再發揚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臺灣這麼

小的國家能達到如此進步的發展已

經非常難得,但臺灣真正的成長並

不只在經濟上,而是源自於大陸的

文化得以在此延續及保存,過去如

實務分享

殷海光、雷震、胡適、傅心畬等文

化人來到臺灣,這些知識份子教育

他們的學生應秉持批判的精神,及

站在上位者對岸的勇氣,學習如何

判斷是非、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

當時的知識份子扮演了當世的棟

樑,絕非金錢能買動,如白先勇、

林懷民、蔣勳等人都受到當時知識

份子的薰陶。

另一個影響臺灣的力量則是宗

教,例如印順法師,早年從大陸、

香港一路顛沛流離來到臺灣,他的

一位女弟子用臺灣話傳播了他的宗

教理念與生命價值觀,印順法師的

理念得以在此發揚。臺灣在經濟起

飛的時候,社會大眾開始需要心靈

上的寄託,「宗教」在這個關鍵時

期扮演重要的教育角色,教育社會

認知「你想要的太多,你需要的不

多」、「歡喜做,甘願受」的觀念

於焉生根,臺灣數百萬的信眾被教

育應該去關懷這個社會,應該懂得

環保、不要浪費、學習謙卑,這些

都是臺灣重要的無形價值。

三、創新多元文化價值

除了文化與宗教外,臺灣近年

也創造了不少藝術資產,例如知名

舞蹈家林懷民,他到美國學習現代

舞之後回到臺灣,開始的時候遇到

非常多困難,宗教在他停下來思考

的那三年中賦予他許多靈感,當林

懷民內心靜下來時,在印度看過各

◥ 嚴長壽表達對提昇學子們競爭力的期待

Page 7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2 73

少子女化問題雖然影響到當前

學校招生,但少子女化並非是只有

臺灣教育界會面臨到的問題,而是

早在英、法等文明國家已經發生。

英國每年在臺灣舉辦兩次教育展,

推廣他們的學校,可見英國已經採

取由國際全面招生策略發揮其優

勢。臺灣留學英國的學生人數自多

年前僅數百人,至今已有上萬人,

可見此趨勢已然形成。由英國甚或

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的學校

在臺招生情形來看,可知這些國家

對於少子女化衝擊已有了較為長遠

的規劃來因應。臺灣教育當局必須

思考如何強化學校招生優勢,才能

進而解決少子女化使學校招生不足

的困難。

肆、臺灣優勢所在

一、成熟的經濟背景

談過了臺灣教育環境所面臨

的威脅,現在回過頭來談談我們的

優勢何在。個人從兩岸接觸的經驗

及觀光型態來觀察,從政局穩定程

度、從自由民主、從文明、以至整

體社會均富的角度來說,臺灣已是

個先進的國家。

從建國百年回頭省思,除了

放煙火大肆慶祝之外,大家更應去

瞭解的是,國家在這一百年中學到

了什麼教訓?第一個五十年是「不

堪回首」的年代,經過軍閥統治、

北伐、抗日、國共內戰的蹂躪,真

可謂顛沛流離,所以雖然當時大陸

有許多文化人、學者、宗教家,卻

無法讓他們的學生安定下來;當時

的西南聯大結合了七個大學,學

生們一邊逃難一邊讀書,許多學生

後來都放棄學業投入抗日戰爭,實

為無奈。同樣地,臺灣早年為日本

統治,日人統治第一件事就是去除

本土文化,強迫臺灣人接受日本文

化、說日語,後來又將臺灣人派到

南洋參與戰役,臺灣人光復之前可

以說不曾過好日子。國民政府遷臺

的前十年,政局也是風雨飄搖,到

後來的五十年才漸漸獲得安定,在

農業方面制定三七五減租等政策,

讓農民獲得屬於自己的耕地及聯合

國農業技術上的協助,進而發展食

品研究,農業於焉開始進步,隨之

進出口產業開始起飛,臺灣成為出

口事業的大宗。當食品出口漸式微

之時,臺灣又轉型走向代工,從聖

誕燈、家具、球鞋、雨傘等製造

業,慢慢發展到高科技的時代,至

今臺灣已然成為半導體產業製造體

系的佼佼者。

二、文化的保存與再發揚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臺灣這麼

小的國家能達到如此進步的發展已

經非常難得,但臺灣真正的成長並

不只在經濟上,而是源自於大陸的

文化得以在此延續及保存,過去如

實務分享

殷海光、雷震、胡適、傅心畬等文

化人來到臺灣,這些知識份子教育

他們的學生應秉持批判的精神,及

站在上位者對岸的勇氣,學習如何

判斷是非、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

當時的知識份子扮演了當世的棟

樑,絕非金錢能買動,如白先勇、

林懷民、蔣勳等人都受到當時知識

份子的薰陶。

另一個影響臺灣的力量則是宗

教,例如印順法師,早年從大陸、

香港一路顛沛流離來到臺灣,他的

一位女弟子用臺灣話傳播了他的宗

教理念與生命價值觀,印順法師的

理念得以在此發揚。臺灣在經濟起

飛的時候,社會大眾開始需要心靈

上的寄託,「宗教」在這個關鍵時

期扮演重要的教育角色,教育社會

認知「你想要的太多,你需要的不

多」、「歡喜做,甘願受」的觀念

於焉生根,臺灣數百萬的信眾被教

育應該去關懷這個社會,應該懂得

環保、不要浪費、學習謙卑,這些

都是臺灣重要的無形價值。

三、創新多元文化價值

除了文化與宗教外,臺灣近年

也創造了不少藝術資產,例如知名

舞蹈家林懷民,他到美國學習現代

舞之後回到臺灣,開始的時候遇到

非常多困難,宗教在他停下來思考

的那三年中賦予他許多靈感,當林

懷民內心靜下來時,在印度看過各

◥ 嚴長壽表達對提昇學子們競爭力的期待

Page 7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4 75

文底蘊正是與其他華人地區產生區

隔之處,為觀光客帶來的不僅是秀

麗的風光,更重要的是饒富更深一

層的旅遊體驗。

伍 、 臺 灣 教 育 應 有 的

省 思以上舉出種種臺灣能與大陸、

世界其他國家有所區隔領先潮流的

優勢,但這些長處卻未能見於在教

育中呈現,反之,卻發現臺灣的教

育是從培養工程師的方法栽培著未

來的人才,小學中可以犧牲藝術教

育課程屈就考試,間而造成富者愈

富、貧者愈貧的現象。當前教師考

試錄取率跌破新低,已經低於1%,

據我所知,花蓮、臺東的師範專校

已紛紛被當地大學合併,過去當地

家境清寒的學生可以利用公費讀師

範學校而成為老師,現在這些學生

卻失去了這條途徑。目前的公職考

試制度無法考驗出個人的責任感、

使命感,以及對自我遠景的期許。

現代人只求考上公職求取安定的生

活,補習班的爭相崛起便反映出這

個扭曲的現象,若每種證照都需要

靠補習教育才能取得,那麼貧窮者

的受教權利必將因此受到影響。當

社會的結構如此時,教育的制度就

必須改變,從現實面或生存面來

說,技職學校更應該進行改變,包

括教育內容、教育態度甚至重新學

習等皆是。

◥ 嚴長壽總裁透過自身經歷闡釋多元文化價值

實務分享

種生老病死樣貌,又去過世界各不

同角落後,回到國內創作了「流浪

者之歌」,這個舞碼的改變乃自炫

技式表演轉而放慢了舞蹈的速度,

並融合禪修、中國文化等元素於其

中,舞蹈中的「慢」,萃取宗教的

元素進而融為文化中不同的風景。

林懷民率領舞團到北京表演時,大

陸的領導說:「如果舞者的高矮再

整齊一點、臉蛋兒再漂亮一點就更

好了。」各位由此就能領略出兩岸

文化的差異了,臺灣的文化已然兼

融其他各種藝術元素,走向另一個

新境界,在無形中牽引著臺灣社會

的氛圍,創造出臺灣獨特的文化價

值觀。

另以「茶」為例,華人地區

都有飲茶風氣,不論新加坡、或舊

金山的china town皆然;但在臺灣

的「茶文化」中,「茶」是很不一

樣的,茶可以聞香、可以與禪修發

生關聯、是為與其他藝術元素整合

而成的新藝術。茶文化的內涵有一

部分受到日本茶道影響,但臺灣茶

文化獨到之處在於擁有特殊的文化

氛圍,這是融萃其他文化於其中,

最後演化出了自己的特色。茶道在

臺灣發展,匯合各種大膽的改造融

合,於是「喝茶」在此成為生活的

美學、代表著生活的品味,也變成

安定心靈的一種方式。臺灣如何吸

引陸客前來觀光?如何從風景之外

衍生出其他的特色?臺灣特有的人

臺灣的文化優勢高於其他華

人地區,大家更應去思考如何去保

持並且提升這樣的優勢,藝術家、

老師、技術專門人員這些教育資源

被大陸大量挖角,是非常危險的現

象。對人才延攬的態度,例如近年

政府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不見其

中有聘請國際級知名校長、學者

的,相對於香港大學秉持「find the

best available person」理念進行徵

才,自臺灣聘請了三位優秀校長前

往任職,並以優厚條件邀請臺灣知

名作家龍應台到香港講學,提供其

優渥的待遇、資源,為何臺灣的大

學卻無法跟進?從中反映出的現實

是花費了高額的教育經費,臺灣教

育的未來卻不會因此改變,這是讓

我感到很痛心的。

2010年法國有百萬青年為了政

府宣布法定退休年齡為60~62歲,

故集體上街頭抗議; 反觀臺灣在

2009年金融風暴最嚴重時,政府通

過法令規定法定退休年齡由60歲延

長為65歲,卻不見有任何民眾對此

法令提出抗議,此法將扼殺年輕人

就業機會、工作權,竟然沒有年輕

人或民意代表出面發聲,這實在令

我這個旁觀者非常驚訝。這個意思

並非反對延緩退休,而是在這個經

濟發生危機的時刻,讓應該退休的

人退場,讓年輕人有機會進入職場

才是。

之 前 曾 投 書 平 面 媒 體 , 標

題為「金融風暴下文化世界誰來

救?」,文中談到臺灣學生最大的

問題,在於國際觀培養的不足。

Page 7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4 75

文底蘊正是與其他華人地區產生區

隔之處,為觀光客帶來的不僅是秀

麗的風光,更重要的是饒富更深一

層的旅遊體驗。

伍 、 臺 灣 教 育 應 有 的

省 思以上舉出種種臺灣能與大陸、

世界其他國家有所區隔領先潮流的

優勢,但這些長處卻未能見於在教

育中呈現,反之,卻發現臺灣的教

育是從培養工程師的方法栽培著未

來的人才,小學中可以犧牲藝術教

育課程屈就考試,間而造成富者愈

富、貧者愈貧的現象。當前教師考

試錄取率跌破新低,已經低於1%,

據我所知,花蓮、臺東的師範專校

已紛紛被當地大學合併,過去當地

家境清寒的學生可以利用公費讀師

範學校而成為老師,現在這些學生

卻失去了這條途徑。目前的公職考

試制度無法考驗出個人的責任感、

使命感,以及對自我遠景的期許。

現代人只求考上公職求取安定的生

活,補習班的爭相崛起便反映出這

個扭曲的現象,若每種證照都需要

靠補習教育才能取得,那麼貧窮者

的受教權利必將因此受到影響。當

社會的結構如此時,教育的制度就

必須改變,從現實面或生存面來

說,技職學校更應該進行改變,包

括教育內容、教育態度甚至重新學

習等皆是。

◥ 嚴長壽總裁透過自身經歷闡釋多元文化價值

實務分享

種生老病死樣貌,又去過世界各不

同角落後,回到國內創作了「流浪

者之歌」,這個舞碼的改變乃自炫

技式表演轉而放慢了舞蹈的速度,

並融合禪修、中國文化等元素於其

中,舞蹈中的「慢」,萃取宗教的

元素進而融為文化中不同的風景。

林懷民率領舞團到北京表演時,大

陸的領導說:「如果舞者的高矮再

整齊一點、臉蛋兒再漂亮一點就更

好了。」各位由此就能領略出兩岸

文化的差異了,臺灣的文化已然兼

融其他各種藝術元素,走向另一個

新境界,在無形中牽引著臺灣社會

的氛圍,創造出臺灣獨特的文化價

值觀。

另以「茶」為例,華人地區

都有飲茶風氣,不論新加坡、或舊

金山的china town皆然;但在臺灣

的「茶文化」中,「茶」是很不一

樣的,茶可以聞香、可以與禪修發

生關聯、是為與其他藝術元素整合

而成的新藝術。茶文化的內涵有一

部分受到日本茶道影響,但臺灣茶

文化獨到之處在於擁有特殊的文化

氛圍,這是融萃其他文化於其中,

最後演化出了自己的特色。茶道在

臺灣發展,匯合各種大膽的改造融

合,於是「喝茶」在此成為生活的

美學、代表著生活的品味,也變成

安定心靈的一種方式。臺灣如何吸

引陸客前來觀光?如何從風景之外

衍生出其他的特色?臺灣特有的人

臺灣的文化優勢高於其他華

人地區,大家更應去思考如何去保

持並且提升這樣的優勢,藝術家、

老師、技術專門人員這些教育資源

被大陸大量挖角,是非常危險的現

象。對人才延攬的態度,例如近年

政府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不見其

中有聘請國際級知名校長、學者

的,相對於香港大學秉持「find the

best available person」理念進行徵

才,自臺灣聘請了三位優秀校長前

往任職,並以優厚條件邀請臺灣知

名作家龍應台到香港講學,提供其

優渥的待遇、資源,為何臺灣的大

學卻無法跟進?從中反映出的現實

是花費了高額的教育經費,臺灣教

育的未來卻不會因此改變,這是讓

我感到很痛心的。

2010年法國有百萬青年為了政

府宣布法定退休年齡為60~62歲,

故集體上街頭抗議; 反觀臺灣在

2009年金融風暴最嚴重時,政府通

過法令規定法定退休年齡由60歲延

長為65歲,卻不見有任何民眾對此

法令提出抗議,此法將扼殺年輕人

就業機會、工作權,竟然沒有年輕

人或民意代表出面發聲,這實在令

我這個旁觀者非常驚訝。這個意思

並非反對延緩退休,而是在這個經

濟發生危機的時刻,讓應該退休的

人退場,讓年輕人有機會進入職場

才是。

之 前 曾 投 書 平 面 媒 體 , 標

題為「金融風暴下文化世界誰來

救?」,文中談到臺灣學生最大的

問題,在於國際觀培養的不足。

Page 7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6

實務分享

◥ 嚴長壽總裁於會場與時任教育部技職司司長之現新北市教育局林騰蛟局長交換意見

校老師來校任教是件光榮的事,因

為若徵聘到名校教授卻只能教導學

生理論,卻無法提供結合產業的實

質概念,這樣的教師是不能提供實

際教學上協助的。專業學校應該有

其專業門檻,當教師能融匯理論而

兼具實務經驗時,才能落實技職教

育的觀念,教給學生他們真正需要

的知識和技術。

早期臺灣並沒有餐飲專門學

校,當時本人即向教育廳建議,後

來首先成立的「淡水商工」就是由

亞都的廚師去幫忙輔導。為什麼我

會願意帶團體到世界各地推廣,因

為現在的廚師都在抱怨收不到徒

弟,專門的技術無法與九年國教下

1935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在任時便採

取了青年下鄉的政策,使學生與在

地文化結合,若臺灣能利用類似的

策略輔助清寒學子跟隨文化團體下

鄉學習,到各地進行文化考察,對

其學習經驗及建立與土地間情感方

面,勢必會發生深刻的影響,使其

一生受用。以上是我觀察到的問

題,但這並非一人能改變,而是需

要整個社會一起改變。

陸、技職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忽視幾年前個人曾對餐飲相關學校

校長演講,其中談到;不要認為名

Page 7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7

的教育體系銜接,於是淡水商工在

個人的建議下成立了;開平商工的

校長向個人尋求建議之後,現在學

校專門以餐飲為主題經營,完全沒

有招生不足的困擾,已經找到適合

的方向。到了高雄餐旅學校演講

時,面對許多技職學校校長,透過

演講告訴他們,請千萬記得技職是

臺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骨幹,應該

告訴自己「我要我的學生能真正學

得到東西、真正有國際競爭力」,

假如一個學生學廚藝到了高職又進

入學院,不應該讓他跟念普通高中

考上學院的學生比賽,若以考試成

績來評比,有技術的學生沒有機會

出頭,反而會讓這些高中畢業的學

生去補習後把他的位置搶走,無疑

埋沒身懷技術的學生的天才。名烘

焙師傅吳寶春可曾畢業於哪一個名

校?沒有!現在於國際間米其林三

星餐廳任職的臺灣主廚,大多是淡

水商工、開平商工畢業的,反觀那

些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卻放棄了

自己在學院學到的,紛紛轉而去考

公務員。

我個人絕對不同意把一個廚師

硬變成碩士、博士。學術型的老師

可以灌輸科學的觀念,而技術型老

師可以與產業合作,這樣學校才能

永遠與產業界維持密切的關係。舉

個簡單例子,臺灣餐飲界學生最喜

歡學的是花式調酒,但試問全世界

哪幾個酒吧在耍花式調酒?期許自

我做一個好的廚師,必須要有好的

品味能力,就像畫家不能有色盲是

相同的道理。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做

完性向測驗便開始替學生分班,在

臺灣可能會認為程度低的就是放牛

班了,但德國人卻認為職業不分貴

賤,最重要的是適才而教。日前華

航董座向我提到,現在想要找修飛

機引擎的技術員卻找不到人,每一

個人都走進學院,都想管理別人,

但這個社會依然需要鎖匠、需要修

機車、修汽車的專業人員,事實上

卻沒有辦法讓學生知道,若認真找

到自己最棒的天份,一定可以在那

個行業中出狀元;我們讓學生懷有

幻想,卻讓他找到一個空洞的未

來,等到他過了那個年齡再回過頭

來學技術,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假如現在真正開始重新看到

市場需要、重新認識臺灣社會正三

角的市場需求,創造出反三角的教

育基礎,現實的社會中只有讓青年

人認知到應該安於所擇,臺灣已具

備良好的教育知識,已是全華人社

會教育資源最豐沛的環境,唯一所

缺乏的只是最扎實的教育內容而

已。我常告訴學生,要期許自己做

個「廚師」而非「廚匠」,我們要

培養學生做個「廚藝達人」,也就

是教育內容在「術」以外能教給學

生「藝」的養分,從美學、色彩等

的角度賦予學生新的視野,這正是

臺灣未來的競爭力,假如忽略了這

方面,這將會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所以學校往後必須要走出自己的優

Page 8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8

◥ 嚴長壽總裁以謙卑的態度分享務實的寶貴經驗

實務分享

勢、瞭解臺灣的優勢,然後找到正

確的方向。最後舉泡湯為例,為什

麼臺灣一樣有溫泉,每年卻有三百

萬人去日本泡湯?因為去日本泡湯

可以享受那裡的文化氛圍、美食。

臺灣遊客最受日本歡迎,因為臺灣

人有興趣到日本的每一個鄉鎮,探

索其中特有的文化風貌,大陸遊客

卻未必。相對日本,臺灣對大陸遊

客的吸引力同樣來自於文化特色,

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產生文化斷

層,後來的瓊瑤小說、鄧麗君、或

今天的周杰倫流行歌曲進入大陸民

眾的生活,可見臺灣文化早已對大

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事教育者,最後應回到內心

最原始的感情,捫心自問:「為什麼

我要加入這個行業?」,臺灣教育

最大問題在於「存在價值」,老師

必須要捨棄「自己身為權威」這個

觀念,引導學生從學習中找到自己

真正的價值。龍應台在清大教書的

時候,她發現當時的學生對當地漠

不關心,於是她出了一個作業,請

學生去作田野調查。學生從中發現

了當地有一個寡婦村、進而發掘出

「黑蝙蝠中隊」的故事;龍應台也

因此得到啟發,回頭去訪問長輩耆

老,後來推出了「大江大海1949」

這本書。有自信的老師,更應該鼓

勵學生去尋找答案,學生才會更認

同他所學習的科目,進而找到自己

的優點。由上述龍應台及其學生的

例子可知,原來教育可以扮演這麼

重要的工作,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影

響,回到師資本身,教育人更應該

不要失去信心。

Page 8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79

◥ 技專校院當以職場實務需求來管控學生畢業能力的品質

學生畢業能力品質管控

Page 8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0 81

壹、前言

整體而言,技職教育在升格

改制的風潮下,辦學體質已經有了

很大變化,加上近年少子女化因素

影響之下,學校之間競爭激烈,資

源投入相較以往可謂有過之而無不

及。隨之,教育部自95年起更以教

學卓越計畫針對提升技職教育教學

品質做徹底性的變革與提升。幾年

下來,確實可從技職學生在國際上

的發光發熱看到豐碩成果。茲就個

人觀察與經驗,對於技專校院學生

畢業能力品質管控問題可從影響因

素與控管機制來談,學生畢業能力

影響因素包含教師、學生、課程三

面向,教師教學知能影響學生學習

品質,學生的生活輔導、學習輔導

及生涯輔導,影響其未來就業競爭

力,而課程規劃直接影響學生專業

養成是否能與就業接軌,雖然學生

畢業能力養成牽涉問題廣泛,每一

所學校都有不同的校園文化、學生

特質、學校屬性等因素,因此,各

校也會因應前述因素,而有不同考

量與作法。但總體來說,影響因素

還是可歸類成教師、學生、課程三

面向。因此,學校對於教師、學

生、課程三面向能擬定策略與具體

作法是管控學生畢業能力的第一

步,接下來才能進一步落實管控機

制。本文後續將先從三面向的策略

與作法談起,接著再深入說明管控

機制。

上可由引導、精進、檢視、獎汰歷

程,來達到協助教師精進教學品質

之目標,其歷程如圖1所示。對於

新進教師給予協助引導,辦理教師

專業成長活動、協助教師產學合作

之媒合、推動教師帶職帶薪赴企業

深耕服務等策略精進教師知能,透

過週期性教學反應調查與教師評鑑

檢視教師的整體成效,對於優秀的

教師給予獎勵,對於待改善的教

師,依其需求給予輔導協助。

在教師面的推動策略及具體作

法上,彙整如表1所示。

二、 學生面

目前高等技職教育最為人詬

病之處,就是與企業界脫節,導致

技職體系缺乏特色。歸究其原因包

括:學生未能掌握企業所需就業能

貳、影響學生畢業能力

品質的三個面向

一、 教師面

「不要只講課本內容,連實

例也只是課本的,可以多講些老師

的實際經驗…」,「教學熱忱不容

置疑,但溝通技巧需再加強,上課

並非演講…」,「感覺都沒學到東

西,老師總是照著課本唸過一遍,

毫無重點可言,有上課跟沒上課差

不多,一點收穫都沒有,只能靠自

己研讀內容…」,從上述學生對教

師教學之反應調查結果顯示:學

生希望老師對於授課內容的表達,

能與學生互動產生共鳴;學生希望

老師能多舉實例或相關實務說明。

因此,教師教學知能深深影響學生

的學習,對於精進教師知能,基本

◥ 圖 1 教師教學精進歷程示意圖

Page 8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0 81

壹、前言

整體而言,技職教育在升格

改制的風潮下,辦學體質已經有了

很大變化,加上近年少子女化因素

影響之下,學校之間競爭激烈,資

源投入相較以往可謂有過之而無不

及。隨之,教育部自95年起更以教

學卓越計畫針對提升技職教育教學

品質做徹底性的變革與提升。幾年

下來,確實可從技職學生在國際上

的發光發熱看到豐碩成果。茲就個

人觀察與經驗,對於技專校院學生

畢業能力品質管控問題可從影響因

素與控管機制來談,學生畢業能力

影響因素包含教師、學生、課程三

面向,教師教學知能影響學生學習

品質,學生的生活輔導、學習輔導

及生涯輔導,影響其未來就業競爭

力,而課程規劃直接影響學生專業

養成是否能與就業接軌,雖然學生

畢業能力養成牽涉問題廣泛,每一

所學校都有不同的校園文化、學生

特質、學校屬性等因素,因此,各

校也會因應前述因素,而有不同考

量與作法。但總體來說,影響因素

還是可歸類成教師、學生、課程三

面向。因此,學校對於教師、學

生、課程三面向能擬定策略與具體

作法是管控學生畢業能力的第一

步,接下來才能進一步落實管控機

制。本文後續將先從三面向的策略

與作法談起,接著再深入說明管控

機制。

上可由引導、精進、檢視、獎汰歷

程,來達到協助教師精進教學品質

之目標,其歷程如圖1所示。對於

新進教師給予協助引導,辦理教師

專業成長活動、協助教師產學合作

之媒合、推動教師帶職帶薪赴企業

深耕服務等策略精進教師知能,透

過週期性教學反應調查與教師評鑑

檢視教師的整體成效,對於優秀的

教師給予獎勵,對於待改善的教

師,依其需求給予輔導協助。

在教師面的推動策略及具體作

法上,彙整如表1所示。

二、 學生面

目前高等技職教育最為人詬

病之處,就是與企業界脫節,導致

技職體系缺乏特色。歸究其原因包

括:學生未能掌握企業所需就業能

貳、影響學生畢業能力

品質的三個面向

一、 教師面

「不要只講課本內容,連實

例也只是課本的,可以多講些老師

的實際經驗…」,「教學熱忱不容

置疑,但溝通技巧需再加強,上課

並非演講…」,「感覺都沒學到東

西,老師總是照著課本唸過一遍,

毫無重點可言,有上課跟沒上課差

不多,一點收穫都沒有,只能靠自

己研讀內容…」,從上述學生對教

師教學之反應調查結果顯示:學

生希望老師對於授課內容的表達,

能與學生互動產生共鳴;學生希望

老師能多舉實例或相關實務說明。

因此,教師教學知能深深影響學生

的學習,對於精進教師知能,基本

◥ 圖 1 教師教學精進歷程示意圖

Page 8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2 83

實務分享

一專長的培養,且未與企業需求密

切接軌,造成學生畢業無法立即就

業。因此,課程規劃應以學生就業

需求為依歸,從深化課程產業化及

國際化、建立校外實習典範模式、

落實學生跨領域學習,再整合包括

社團活動等非正式課程,以培育具

多元就業職能之務實致用人才。

基本上課程規劃應包括正式

課程與非正式課程,正式課程以學

程化規劃為核心,非正式課程部分

包含融滲式服務學習、大一服務學

習、及志工服務等,在課程面的

推動策略及具體作法彙整如表3所

示。另外,為培育學生具備第二專

長技能,亦宜規劃跨領域學分學

程。近期教育部推動技職再造方

案,落實學生就業接軌,校外實習

課程亦應列為課程規劃重點。

力、學生未落實就業能力的培養、

學校未提供適當的職涯輔導等。

因此,學校有義務讓學生瞭解

企業需要何種就業能力、落實就業

能力之培養、提供有效的生活、學

習與職涯輔導。以適性化輔導及個

別化啟發之理念,推動深化學生生

活、學習、職涯輔導、增進學生實

務與創業能力、提升學生基礎能力

與人文素養等策略,讓學生就業力

加值,以達成學生畢業即能就業之

目標。

在學生面的推動策略及具體作

法彙整,如表2所示。

三、 課程面

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

學生必須具備多元的就業職能,而

學生職能的養成與課程規劃有密切

的關係。以往課程規劃較偏重於單

Page 8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2 83

實務分享

一專長的培養,且未與企業需求密

切接軌,造成學生畢業無法立即就

業。因此,課程規劃應以學生就業

需求為依歸,從深化課程產業化及

國際化、建立校外實習典範模式、

落實學生跨領域學習,再整合包括

社團活動等非正式課程,以培育具

多元就業職能之務實致用人才。

基本上課程規劃應包括正式

課程與非正式課程,正式課程以學

程化規劃為核心,非正式課程部分

包含融滲式服務學習、大一服務學

習、及志工服務等,在課程面的

推動策略及具體作法彙整如表3所

示。另外,為培育學生具備第二專

長技能,亦宜規劃跨領域學分學

程。近期教育部推動技職再造方

案,落實學生就業接軌,校外實習

課程亦應列為課程規劃重點。

力、學生未落實就業能力的培養、

學校未提供適當的職涯輔導等。

因此,學校有義務讓學生瞭解

企業需要何種就業能力、落實就業

能力之培養、提供有效的生活、學

習與職涯輔導。以適性化輔導及個

別化啟發之理念,推動深化學生生

活、學習、職涯輔導、增進學生實

務與創業能力、提升學生基礎能力

與人文素養等策略,讓學生就業力

加值,以達成學生畢業即能就業之

目標。

在學生面的推動策略及具體作

法彙整,如表2所示。

三、 課程面

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

學生必須具備多元的就業職能,而

學生職能的養成與課程規劃有密切

的關係。以往課程規劃較偏重於單

Page 8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4 85

為使課程與國際接軌,諸如

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與AACSB

國際商管教育認證,也是各校在課

程面推動努力的方向。

參、學生畢業能力品質

控管機制在學生畢業能力品質控管機

制中,除了精進教師之教學職能、

妥善的課程規劃外,最重要的是評

估學生畢業能力的養成與畢業門檻

的設定,以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基

本就業技能,有關評估學生畢業能

力,需要訂定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建置「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做

為評估學生能力的工具。「學生就

業力指標系統」以「能力本位」、

「課程統整」、「生涯導航」為目

標,實施課程能力化,進而引導學

習具體化,暢通教學與學習管道。

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為本位課程注

入新概念,配合課程設計、調整教

育內容,融入能力式課程之學習,

以多面向就業能力呈現學習成果。

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是一套就業能

力導向的成績評量與展現系統,將

傳統單一面向的學習成績依就業所

需的各項核心能力,切分成多面向

能力指標,強調就業能力、課程規

劃、職業輔導三合一體制,透過多

元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效。將

學生課業成績,轉化為「能力導

◥ 做好學生畢業能力品質控管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實務分享

專畢業生優先考量能力之市場調查

報告等資料,來制訂校核心就業力

指標。例如,可將就業力指標規劃

為「專業能力」及「通識能力」兩

大面向共10項能力指標,如圖2所

示,涵蓋校園中課程及相關教育學

習活動所蘊育之學生就業力。「專

業能力」的內涵包括: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資訊能力、整合創新及

外語能力,其可視為課業上所欲培

育之核心能力;「通識能力」的內

涵包括:熱誠抗壓、表達溝通、敬

業合群、人文素養及服務關懷。該

等能力可藉由修習通識課程、其他

課堂相關學習活動,或課外社團活

動等加以提升。

向」(skill-based)的直覺式參考,

引導學子「目標導向」(objective-

based)的思考。就業力地圖可作為

評估學生能力的工具,以下將說明

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之制訂與執行。

一、 以業界需求能力為主軸來

建立培育學生能力指標

有關就業力指標的訂定,可

參考教育部的八項核心就業力(溝

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問題解決

技能、原創與進取技能、規劃與組

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技能

及科技技能)、IEET工程與技術

教育認證能力指標,以及青輔會及

104人力銀行對於臺灣企業僱用大

◤ 圖 2 核心就業力指標

Page 8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4 85

為使課程與國際接軌,諸如

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與AACSB

國際商管教育認證,也是各校在課

程面推動努力的方向。

參、學生畢業能力品質

控管機制在學生畢業能力品質控管機

制中,除了精進教師之教學職能、

妥善的課程規劃外,最重要的是評

估學生畢業能力的養成與畢業門檻

的設定,以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基

本就業技能,有關評估學生畢業能

力,需要訂定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建置「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做

為評估學生能力的工具。「學生就

業力指標系統」以「能力本位」、

「課程統整」、「生涯導航」為目

標,實施課程能力化,進而引導學

習具體化,暢通教學與學習管道。

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為本位課程注

入新概念,配合課程設計、調整教

育內容,融入能力式課程之學習,

以多面向就業能力呈現學習成果。

學生就業力指標系統是一套就業能

力導向的成績評量與展現系統,將

傳統單一面向的學習成績依就業所

需的各項核心能力,切分成多面向

能力指標,強調就業能力、課程規

劃、職業輔導三合一體制,透過多

元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效。將

學生課業成績,轉化為「能力導

◥ 做好學生畢業能力品質控管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實務分享

專畢業生優先考量能力之市場調查

報告等資料,來制訂校核心就業力

指標。例如,可將就業力指標規劃

為「專業能力」及「通識能力」兩

大面向共10項能力指標,如圖2所

示,涵蓋校園中課程及相關教育學

習活動所蘊育之學生就業力。「專

業能力」的內涵包括:專業知識、

實務技能、資訊能力、整合創新及

外語能力,其可視為課業上所欲培

育之核心能力;「通識能力」的內

涵包括:熱誠抗壓、表達溝通、敬

業合群、人文素養及服務關懷。該

等能力可藉由修習通識課程、其他

課堂相關學習活動,或課外社團活

動等加以提升。

向」(skill-based)的直覺式參考,

引導學子「目標導向」(objective-

based)的思考。就業力地圖可作為

評估學生能力的工具,以下將說明

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之制訂與執行。

一、 以業界需求能力為主軸來

建立培育學生能力指標

有關就業力指標的訂定,可

參考教育部的八項核心就業力(溝

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問題解決

技能、原創與進取技能、規劃與組

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技能

及科技技能)、IEET工程與技術

教育認證能力指標,以及青輔會及

104人力銀行對於臺灣企業僱用大

◤ 圖 2 核心就業力指標

Page 8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6 87

二、 建立課程與能力指標的

對應關係

就業力指標制訂完成後,各系

必須為每門科目依教學內涵設定適

當的對應指標,並客觀設計每門科

目在教學過程中授予學生各種能力

的比重,即其所佔之權重。經各系

課程規劃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彙整

成全系課程所培育之就業力指標資

料庫,並以雷達圖展現系上每位學

生的各項就業力培養狀況,如圖3

所示。

所有歷年課程對應的各項指標

及其權重,都依此模式記錄在課程

指標資料庫中,因此,就業力指標

系統不僅能結合學生修課成績以統

計各項核心就業能力的學習成效,

同時亦能協助教學單位回顧及檢視

歷年來的教學歷程是否朝預期之教

◥ 圖 3 透過雷達圖可明確掌握學生就業力現況以便進行品質管控

育目標前進,達到持續精進之回饋

效用。

三、 將指標轉化為圖像,提供

學生直覺式的參考資訊

就業力指標系統除了提供各種

正規制式化的統計圖表外,亦可採

雷達圖方式來呈現學生依其修課成

績所累積之就業力指標成績。希望

學生能於就學期間,明瞭業界對人

力需求並非僅考量專業能力,諸如

熱誠抗壓、表達溝通及敬業合群等

能力之養成更為企業所重視,也列

為企業取才之重要參考。就業力指

標之推動,可以打破傳統追求分數

之迷失,體會從學習中建立個人多

元能力的真實意涵,激發學生主動

學習。

實務分享

另外,為使學生畢業時能具備

業界所需能力,畢業門檻的制訂也

是另一項管控機制,以技專校院學

生而言,「外語能力檢定」及「專

業證照」等二項畢業門檻最為適

切,分述如下:

一、 外語能力檢定

為提升學生之外語能力,使學

生在地球村的時代,具有更堅實的

就業競爭力,學生需提出外語能力

檢定成績,做為「外語能力檢定」

門檻通過與否之評定依據。

至於外語能力採計之檢定類

別及標準,各校可依學生特性做

適度考量,例如檢定類別有「托

福」(TOEFL)、「多益」(TOEIC)、

全民英檢(GEPT)、國際英語測驗

(IELTS)、大學校院英語能力測驗

(CSEPT)、日本語能力測驗(JLPT)

等。標準則依學生未來就業市場對

外語要求高低,而採不同標準。

二、 專業證照

技專校院大部分學生畢業後

即投入就業市場,因此鼓勵學生取

得就業所需之專業證照,做為增加

就業競爭力的利基。為推動學生取

得專業證照,學校應開設「專業證

照」培訓課程,並要求學生於畢業

前必須取得至少一張各系認可之專

業證照。至於證照等級,應以單一

級或乙級以上為標準。

◥ 透過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並培養國際觀

Page 8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6 87

二、 建立課程與能力指標的

對應關係

就業力指標制訂完成後,各系

必須為每門科目依教學內涵設定適

當的對應指標,並客觀設計每門科

目在教學過程中授予學生各種能力

的比重,即其所佔之權重。經各系

課程規劃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彙整

成全系課程所培育之就業力指標資

料庫,並以雷達圖展現系上每位學

生的各項就業力培養狀況,如圖3

所示。

所有歷年課程對應的各項指標

及其權重,都依此模式記錄在課程

指標資料庫中,因此,就業力指標

系統不僅能結合學生修課成績以統

計各項核心就業能力的學習成效,

同時亦能協助教學單位回顧及檢視

歷年來的教學歷程是否朝預期之教

◥ 圖 3 透過雷達圖可明確掌握學生就業力現況以便進行品質管控

育目標前進,達到持續精進之回饋

效用。

三、 將指標轉化為圖像,提供

學生直覺式的參考資訊

就業力指標系統除了提供各種

正規制式化的統計圖表外,亦可採

雷達圖方式來呈現學生依其修課成

績所累積之就業力指標成績。希望

學生能於就學期間,明瞭業界對人

力需求並非僅考量專業能力,諸如

熱誠抗壓、表達溝通及敬業合群等

能力之養成更為企業所重視,也列

為企業取才之重要參考。就業力指

標之推動,可以打破傳統追求分數

之迷失,體會從學習中建立個人多

元能力的真實意涵,激發學生主動

學習。

實務分享

另外,為使學生畢業時能具備

業界所需能力,畢業門檻的制訂也

是另一項管控機制,以技專校院學

生而言,「外語能力檢定」及「專

業證照」等二項畢業門檻最為適

切,分述如下:

一、 外語能力檢定

為提升學生之外語能力,使學

生在地球村的時代,具有更堅實的

就業競爭力,學生需提出外語能力

檢定成績,做為「外語能力檢定」

門檻通過與否之評定依據。

至於外語能力採計之檢定類

別及標準,各校可依學生特性做

適度考量,例如檢定類別有「托

福」(TOEFL)、「多益」(TOEIC)、

全民英檢(GEPT)、國際英語測驗

(IELTS)、大學校院英語能力測驗

(CSEPT)、日本語能力測驗(JLPT)

等。標準則依學生未來就業市場對

外語要求高低,而採不同標準。

二、 專業證照

技專校院大部分學生畢業後

即投入就業市場,因此鼓勵學生取

得就業所需之專業證照,做為增加

就業競爭力的利基。為推動學生取

得專業證照,學校應開設「專業證

照」培訓課程,並要求學生於畢業

前必須取得至少一張各系認可之專

業證照。至於證照等級,應以單一

級或乙級以上為標準。

◥ 透過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並培養國際觀

Page 9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8

肆、結論整體技專校院所提供入學名額

已可滿足學生需求,加上整個社會

環境的改變,就業市場對人力的要

求更為嚴苛,以往憑著大學畢業資

格就能順利就業的時代已經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身為職場新鮮人的自

己是否具備企業所要的能力,以及

能否為企業有所貢獻等現實考量。

因此,學校對人才的培育也應與時

俱進,控管學生畢業品質不僅是大

學評鑑指標,也已成為學校辦學重

點工作。

學生畢業能力品質的提升,過

程最為重要,就像果樹其生長的果

實品質優劣,完全取決於過程中是

否提供充足的養分,是否適當的防

治病蟲害,而不是等到最後果熟時

才來評斷其品質。同樣的道理,優

質的課程規劃與教學就像是果樹的

養分,而適切的生活與課業輔導機

制就像病蟲害防治,這些基本工作

的落實,就是管控學生畢業能力品

質的最佳良方。

至於畢業門檻的設定,應定

位為部分能力養成檢視。古諺云:

「木非歲歲有新芽之茁,則其枯可

立待;井非息息有新泉之湧,則其

涸可預見」。對於人才培育策略與

作法,要隨時因應社會需求,快速

調整並能提出創新作法,勇於突破

以往守舊的框架,則學用落差才能

縮短,學生畢業能力品質控管才算

落實。

◥ 取得專業能力證明是學生打開職場大門最好的敲門磚

實務分享

Page 9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89

不該只限於教育知識,更應該著重

在態度上的培養。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企業徵

才的條件中最重視的工作能力及態

度,包括積極主動、專業知識、團

隊合作能力、企業忠誠度及學習潛

力等。在職場中,本身所具備的專

業知識與技術,雖能幫助自身能得

到一份好的工作,並能在短期之內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前往鄰近社區及社會福利機構進行服務學習

壹、大學為就業前的小

型職場社會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的群體社

會;接受學校教育,除了學習書本

上的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

何去生活。而大學,更是邁入社會

前最重要的階段,雖然可以選擇再

往上進修,但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在

畢業後直接就業,因此,大學生涯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前往鄰近社區及社會福利機構進行服務學習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前往鄰近社區及社會福利機構進行服務學習

Page 9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0 91

上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於

工作的態度是否有責任心、個人品

格與職業道德方面的涵養、與上司

同事間應對進退是否得宜、對於任

務與命令是否能服從與有效執行等

『軟技能』,更是決定在職場上獲

得升遷或存留的重要關鍵。

有鑑於此,現任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前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林騰蛟

先生,在99年4月10日的高教技職簡

訊中提到:「技職學生畢業後須投

入產業界服務,在校求學期間除專

業知識和技術的『主學習』之外,

應可加強上述工作態度等軟技能的

『副學習』或『附學習』,透過正

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的

實施,發揮境教涵養、潛移默化及

型塑定格的效果。」

貳、從勞作教育到組織

奉獻的職場哲學現今的大學教育多偏向專業學

習,忽略對於態度、品德與責任之

教育,造成學生只願意動腦卻不願

意動手的習性。本校有鑑於生活勤

惰的重要性,自建校起,即創科技

大學首例,建立勞作教育制度,安

排學生參與校園環境打掃、社區敦

親睦鄰等活動,來培養學生刻苦耐

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生活習

慣,以及能為學校與校內師生們,

達到服務奉獻的無私精神。

為使勞作教育能順利推行,

本校成立了「服務學習組」以執行

勞作教育方面的相關業務。經過多

年來的努力與不斷的嘗試、要求、

改善及傳承,不管無論在制度、組

◥ 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務觀摩暨研討會

實務分享

織架構、規定事宜與人才甄選及培

育訓練的課程上,都已有最為完善

的規劃。其細目包括全校的環境維

護、各棟大樓內每一樓層工作分

配,以及早上、中午與傍晚的施做

重點與人力該如何協調、各組之間

如何配合,以及如何領導同學來完

成勞作教育課程等。

從每日半個小時的勞作教育課

程中,雖然看似無異於國、高中的

校園打掃,其實蘊含著許多職場上

的哲學。我們可以把學校比喻成一

間公司,維護校園環境整潔好比一

個公司的使命,分布於不同大樓、

不同時段的每一小組,就像是公司

內大大小小的部門,這些部門的主

管們就好比是勞作教育的小組長,

所屬職員乃為施做勞作教育的學生

們。透過每日半小時、為期一年的

施做期,除了維護校園整潔與完成

勞作教育課程之外,還能為施做的

同學與勞作教育小組長們帶來些哪

些助益,是值得我們一再省思與琢

磨的。

透過勞作教育的施行,以培

育學生刻苦耐勞、認真負責的工作

態度與生活習慣、正向思考的抗壓

力性、樂觀積極的態度、對事情的

規劃能力、務實有效的執行力以及

圓融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而這些能

◥ 朝陽科技大學學務長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朝陽科技大學學務長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Page 9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0 91

上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於

工作的態度是否有責任心、個人品

格與職業道德方面的涵養、與上司

同事間應對進退是否得宜、對於任

務與命令是否能服從與有效執行等

『軟技能』,更是決定在職場上獲

得升遷或存留的重要關鍵。

有鑑於此,現任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前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林騰蛟

先生,在99年4月10日的高教技職簡

訊中提到:「技職學生畢業後須投

入產業界服務,在校求學期間除專

業知識和技術的『主學習』之外,

應可加強上述工作態度等軟技能的

『副學習』或『附學習』,透過正

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的

實施,發揮境教涵養、潛移默化及

型塑定格的效果。」

貳、從勞作教育到組織

奉獻的職場哲學現今的大學教育多偏向專業學

習,忽略對於態度、品德與責任之

教育,造成學生只願意動腦卻不願

意動手的習性。本校有鑑於生活勤

惰的重要性,自建校起,即創科技

大學首例,建立勞作教育制度,安

排學生參與校園環境打掃、社區敦

親睦鄰等活動,來培養學生刻苦耐

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生活習

慣,以及能為學校與校內師生們,

達到服務奉獻的無私精神。

為使勞作教育能順利推行,

本校成立了「服務學習組」以執行

勞作教育方面的相關業務。經過多

年來的努力與不斷的嘗試、要求、

改善及傳承,不管無論在制度、組

◥ 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務觀摩暨研討會

實務分享

織架構、規定事宜與人才甄選及培

育訓練的課程上,都已有最為完善

的規劃。其細目包括全校的環境維

護、各棟大樓內每一樓層工作分

配,以及早上、中午與傍晚的施做

重點與人力該如何協調、各組之間

如何配合,以及如何領導同學來完

成勞作教育課程等。

從每日半個小時的勞作教育課

程中,雖然看似無異於國、高中的

校園打掃,其實蘊含著許多職場上

的哲學。我們可以把學校比喻成一

間公司,維護校園環境整潔好比一

個公司的使命,分布於不同大樓、

不同時段的每一小組,就像是公司

內大大小小的部門,這些部門的主

管們就好比是勞作教育的小組長,

所屬職員乃為施做勞作教育的學生

們。透過每日半小時、為期一年的

施做期,除了維護校園整潔與完成

勞作教育課程之外,還能為施做的

同學與勞作教育小組長們帶來些哪

些助益,是值得我們一再省思與琢

磨的。

透過勞作教育的施行,以培

育學生刻苦耐勞、認真負責的工作

態度與生活習慣、正向思考的抗壓

力性、樂觀積極的態度、對事情的

規劃能力、務實有效的執行力以及

圓融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而這些能

◥ 朝陽科技大學學務長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朝陽科技大學學務長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Page 9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2 93

力不僅有助於施做勞作教育的同學

們,更有助於勞作教育小組長們。

因為他們不再是初次施做的新人,

而是以領導者的角度,再一次深入

的進修與學習。

所以當同學們在施做勞作教育

時,常會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家庭、

系級、個性的小組長與同學。這些

問題就像是在職場上,常要和各類

形形色色的上司、同仁相處。有些

上司、同仁們為人寬厚、隨和,所

以在工作處事上便無需戰戰兢兢;

而有些上司、同仁則較為嚴謹、要

求度高,面對這一類型的人,在工

作上自然較會有壓力。從小組長的

角度來看,身為各組領導人的他們

立足在師長、同仁與施做同學之

間,所承受的壓力更來自許多層

面,例如師長在校園整潔上的要

求、同仁間提出的協助,以及設法

解決同學在施做勞作教育上千奇百

怪的問題。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

小組長與施做同學們,總是能保持

樂觀正向的心態,不畏困難與挑戰

並且積極設法解決,進而培養出超

乎一般同學的抗壓力與樂觀積極的

上進心。

在職場上,具備抗壓力與樂

觀積極的心態固然重要,但回歸到

「工作」上,對於「事」的規劃、

執行,及對「人」的溝通協調又顯

得格外重要。所以在每日施做前,

勞作教育小組長們,常常得在施做

時間前到達工作區域做準備,如先

◥ 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實務分享

與人溝通協調的重要性。在職場生

活中,身邊的工作夥伴皆由公司指

派,我們皆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合

作對象,所以當彼此在工作上的理

念、處事有所不同,甚至磨擦時,

如何與之溝通協調並達成共識,是

一門非常深的學問。透過勞作教

育,不論是施做的同學或是小組長

們,也是每日透過不斷的溝通協

調,來了解施做同學對於勞作教育

有什麼感想、曾遭遇到什麼困難,

或是對於勞作教育有什麼樣的建

議;由聆聽心聲到設身處地,從發

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面對許多形形

色色的人,如何去領導管理、應對

進退、溝通協調,這些都在考驗著

一個小組長是否能擔當大任,因為

巡視區域,以了解今日哪些部分需

要加強;檢視請假同學之清潔區

域,以便於指派其他同學遞補工

作;有沒有師長交待要宣布的事

項,或是交辦的任務需要執行,以

及預想該如何完成今日的施做等。

而施做的同學們,則應該要先預想

好今日該如何去進行打掃,如昨天

小組長是否有交待何處需要再加

強,或是今天該找時間把牆壁擦一

下。反省自己對工作、夥伴、小組

長的態度是否良好,對於小組長交

辦的工作是否盡力去完成等。透過

每日不斷重複的施做,長期之下已

養成對於事前的規劃與該如何有效

率的去執行工作的習慣。

而在職場上不得不談的,還有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勞作教育小組長培訓活動◥ 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勞作教育小組長培訓活動

Page 9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2 93

力不僅有助於施做勞作教育的同學

們,更有助於勞作教育小組長們。

因為他們不再是初次施做的新人,

而是以領導者的角度,再一次深入

的進修與學習。

所以當同學們在施做勞作教育

時,常會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家庭、

系級、個性的小組長與同學。這些

問題就像是在職場上,常要和各類

形形色色的上司、同仁相處。有些

上司、同仁們為人寬厚、隨和,所

以在工作處事上便無需戰戰兢兢;

而有些上司、同仁則較為嚴謹、要

求度高,面對這一類型的人,在工

作上自然較會有壓力。從小組長的

角度來看,身為各組領導人的他們

立足在師長、同仁與施做同學之

間,所承受的壓力更來自許多層

面,例如師長在校園整潔上的要

求、同仁間提出的協助,以及設法

解決同學在施做勞作教育上千奇百

怪的問題。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

小組長與施做同學們,總是能保持

樂觀正向的心態,不畏困難與挑戰

並且積極設法解決,進而培養出超

乎一般同學的抗壓力與樂觀積極的

上進心。

在職場上,具備抗壓力與樂

觀積極的心態固然重要,但回歸到

「工作」上,對於「事」的規劃、

執行,及對「人」的溝通協調又顯

得格外重要。所以在每日施做前,

勞作教育小組長們,常常得在施做

時間前到達工作區域做準備,如先

◥ 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實務分享

與人溝通協調的重要性。在職場生

活中,身邊的工作夥伴皆由公司指

派,我們皆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合

作對象,所以當彼此在工作上的理

念、處事有所不同,甚至磨擦時,

如何與之溝通協調並達成共識,是

一門非常深的學問。透過勞作教

育,不論是施做的同學或是小組長

們,也是每日透過不斷的溝通協

調,來了解施做同學對於勞作教育

有什麼感想、曾遭遇到什麼困難,

或是對於勞作教育有什麼樣的建

議;由聆聽心聲到設身處地,從發

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面對許多形形

色色的人,如何去領導管理、應對

進退、溝通協調,這些都在考驗著

一個小組長是否能擔當大任,因為

巡視區域,以了解今日哪些部分需

要加強;檢視請假同學之清潔區

域,以便於指派其他同學遞補工

作;有沒有師長交待要宣布的事

項,或是交辦的任務需要執行,以

及預想該如何完成今日的施做等。

而施做的同學們,則應該要先預想

好今日該如何去進行打掃,如昨天

小組長是否有交待何處需要再加

強,或是今天該找時間把牆壁擦一

下。反省自己對工作、夥伴、小組

長的態度是否良好,對於小組長交

辦的工作是否盡力去完成等。透過

每日不斷重複的施做,長期之下已

養成對於事前的規劃與該如何有效

率的去執行工作的習慣。

而在職場上不得不談的,還有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勞作教育小組長培訓活動◥ 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於勞作教育日從事清潔打掃工作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勞作教育小組長培訓活動

Page 9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4 95

◥ 朝陽科技大學連續三年獲得「2010年企業最愛進用新鮮人

校系排行」第一名

他們不僅僅只是一組之長,更是推

動朝陽科技大學勞作教育課程的指

標人物。

朝陽科技大學多年來致力於

勞作教育的推動,其成效便是使學

生在團隊與受服務的互動與體驗過

程中,對於自身工作態度與責任的

認知。透過此一生活情境教育除能

增進學生、學校與社區的認同,並

強化學生在未來職場競爭的「軟實

力」,趁未就業之前,先為自己打

下了深厚的「軟實力」基礎。

教育部技職司於99學年度起,

更是積極推動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

作教育課程,作為技職教育學生未

來就業所憑藉最有利之軟技能,

並指定朝陽科技大學為全國勞作

教育課程的典範學校;根據1111人

力銀行所公布的「2010年企業最愛

進用新鮮人校系排行」調查中,朝

陽科技大學更是在私立技職校院部

分,連續三年排行第一(黃玉燕,

2010)。此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朝陽科

技大學推行勞作教育的肯定,更一

再顯示出工作態度、道德品格、責

任心與溝通力等「軟實力」,在企

業界徵聘新人時的重要性。

參 、 結 合 專 業 與 服 務

學 習 課 程 來 達 到

學 以 致 用 與 服 務

的 心 智 養 成「服務學習」,就是在「服

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機會,

進而達到學習的效果,相當於美國

實務分享

與社區的關係更加密切;另一方面

也能了解社區人士對於自己所學的

看法,讓自己聽到的聲音,不再受

限於同領域之內的看法。如此透過

多方的專業、知識與資源的分享,

不僅能拉近自身、學校與社區的關

係,更能帶動彼此的進步與交流,

最終得以改善社區的環境與營造和

諧的理想社會。

一個專案的成立,需要一些

專案資訊、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一

連串執行的程序。一個服務學習的

活動,或是一門服務學習的課程要

推行,就好比是公司一個專案的執

行。我們希望在服務的過程中,除

教育家杜威(Dewey)所提的「從做中

學」(learning by doing)。在我國,服

務學習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為:「由

學校與社區結合,共同協助學生應

用所學知能去服務他人,並且在服

務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成長。所以服

務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一環。」

服務學習的目的,除了能提供

學生獲得實際的操作經驗,更能達

到真正的學以致用。透過實際的服

務與專業技能的融合,除了讓自己

有一個磨練的機會外,經由服務社

區,可以更貼近人群,與校外人士

做多元的交流,一方面能真正了解

並極力滿足社區之需求,使得學校

◥ 朝陽科技大學服務學習學生進行工作任務分派說明

◥ 朝陽科技大學連續三年獲得「2010年企業最愛進用新鮮人

◥◥ 朝陽科技大學服務學習學生進行工作任務分派說明

Page 9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4 95

◥ 朝陽科技大學連續三年獲得「2010年企業最愛進用新鮮人

校系排行」第一名

他們不僅僅只是一組之長,更是推

動朝陽科技大學勞作教育課程的指

標人物。

朝陽科技大學多年來致力於

勞作教育的推動,其成效便是使學

生在團隊與受服務的互動與體驗過

程中,對於自身工作態度與責任的

認知。透過此一生活情境教育除能

增進學生、學校與社區的認同,並

強化學生在未來職場競爭的「軟實

力」,趁未就業之前,先為自己打

下了深厚的「軟實力」基礎。

教育部技職司於99學年度起,

更是積極推動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

作教育課程,作為技職教育學生未

來就業所憑藉最有利之軟技能,

並指定朝陽科技大學為全國勞作

教育課程的典範學校;根據1111人

力銀行所公布的「2010年企業最愛

進用新鮮人校系排行」調查中,朝

陽科技大學更是在私立技職校院部

分,連續三年排行第一(黃玉燕,

2010)。此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朝陽科

技大學推行勞作教育的肯定,更一

再顯示出工作態度、道德品格、責

任心與溝通力等「軟實力」,在企

業界徵聘新人時的重要性。

參 、 結 合 專 業 與 服 務

學 習 課 程 來 達 到

學 以 致 用 與 服 務

的 心 智 養 成「服務學習」,就是在「服

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機會,

進而達到學習的效果,相當於美國

實務分享

與社區的關係更加密切;另一方面

也能了解社區人士對於自己所學的

看法,讓自己聽到的聲音,不再受

限於同領域之內的看法。如此透過

多方的專業、知識與資源的分享,

不僅能拉近自身、學校與社區的關

係,更能帶動彼此的進步與交流,

最終得以改善社區的環境與營造和

諧的理想社會。

一個專案的成立,需要一些

專案資訊、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一

連串執行的程序。一個服務學習的

活動,或是一門服務學習的課程要

推行,就好比是公司一個專案的執

行。我們希望在服務的過程中,除

教育家杜威(Dewey)所提的「從做中

學」(learning by doing)。在我國,服

務學習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為:「由

學校與社區結合,共同協助學生應

用所學知能去服務他人,並且在服

務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成長。所以服

務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一環。」

服務學習的目的,除了能提供

學生獲得實際的操作經驗,更能達

到真正的學以致用。透過實際的服

務與專業技能的融合,除了讓自己

有一個磨練的機會外,經由服務社

區,可以更貼近人群,與校外人士

做多元的交流,一方面能真正了解

並極力滿足社區之需求,使得學校

◥ 朝陽科技大學服務學習學生進行工作任務分派說明

◥ 朝陽科技大學連續三年獲得「2010年企業最愛進用新鮮人

◥◥ 朝陽科技大學服務學習學生進行工作任務分派說明

Page 9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6 97

了結合專業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之外,更希望同學們能在參與此課

程中,皆能具備深厚的企劃能力與

務實的執行能力,再經由反覆的省

思、討論與分享,而使組織整體不

斷的改革、進步,以達到學習型組

織的精神。

在服務學習的歷程中共有四大

階段,分別是:

1. 準備/構思階段(preparation)、

2. 服務/行動階段(service/action)、

3. 反省/檢討階段(reflection)、

4. 發表/慶賀階段(celebration) 。

在準備/構思階段,講求的是

服務團隊的企劃與前置能力。從服

務單位的接洽、整體課程的規劃、

服務的主軸與目標為何、推動時

間的長短、活動規模的大小、參與

人數與資金投入的多寡,以及在當

日前往服務時該如何運作,這些都

是執行服務學習前所需注意的。正

如同一個專案在運作一般,往往前

置的企劃作業一稍有所差池,將會

導致之後的階段寸步難行。而在服

務學習的過程中要確實有效率的去

執行,並且嘗試去思考此次服務學

習背後的意義與價值,而不是讓每

一次的行動所付出時間與辛勞都僅

是服務,而失去學習的意義(胡憶

蓓,2008)。

而在每一次的服務學習之後,

事後的反省與檢討都是他日再上陣

時的寶貴教材。透過每一次省思來

了解在服務的過程中,哪些事情是

實務分享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

自己能力所及的?哪些問題是值得

提出探討並改善的?哪些制度是得

以保留沿用?以及之後我們又可以

做些什麼?會議所提及的議題要分

別記錄,以供日後所需時參閱,也

同時為每一次的服務學習心得做保

存,而不是每次省思活動一結束後

就不見下文,這便失去省思檢討的

意義。

服務學習課程結束之後,可藉

由報告、活動等不同呈現方式,來

闡述並分享此次對於服務學習課程

的心得感想,並感謝所有師長同仁

的協助,如此才能使服務學習課程

顯得有意義、有收穫,也是服務學

習精神的核心價值所在。

朝陽科技大學近年來致力於服

務學習的推動,其成效便是藉由一

次次的服務學習課程,使社區增進

對於學校與學生認同,並使得學生

的專業能有發揮的機會,以達到學

以致用與熱心服務的心智養成。

中央社在2010年7月8日的報導

中表示,朝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

管理系為落實服務學習,將教學課

程中加入服務學習體驗,讓學生在

課堂吸收知識之餘,也能將所學的

知識概念運用在實際的案例,藉由

同學們分組進行競賽,並且邀請福

田社區發展協會的人員給予同學們

建議與指教(中央社,2010)。

肆 、 深 耕 勞 作 教 育 以

致 力 服 務 學 習 為

就 業 前 的 致 勝

方 程 式透過勞作教育的施做,在過

程中培養自己「動手做」、「隨手

做」習慣,進而體認「做中學」的

奧妙與真諦,使施做勞作教育的同

學們,由最初遵奉學程而施做勞作

教育,到最後是發自內心去維護以

造就這片美麗的歐風校園。在勞作

教育的基礎上,可以有助於服務學

習課程的推動。不論服務學生們的

專業能力是否有一定的水準,至

少在心態上,會比其他人更願意努

力去付出,而不是為了通過課程而

隨意敷衍了事。在服務的過程中,

可以讓自己得到就業之前磨練的機

會,並獲得來自師長、同伴、被服

務者的感謝與建議,以創造自己在

專業領域外新的自我肯定的價值

等。如此化被動為主動,由接受服

務學習到自願服務與學習,使自

己常保有終身學習、終身服務的熱

忱,這一切皆因在施做勞作教育

時,為「大我」而願意服務奉獻的

熱忱,早已深植於心。

深耕勞作教育,為全國各大專

校院樹立典範;致力服務學習,使

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就職前便得以磨

練,進而達成改善社區的環境與營

造和諧的理想社會。在全校師生共

同的支持下,朝陽科技大學的畢業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

Page 9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6 97

了結合專業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之外,更希望同學們能在參與此課

程中,皆能具備深厚的企劃能力與

務實的執行能力,再經由反覆的省

思、討論與分享,而使組織整體不

斷的改革、進步,以達到學習型組

織的精神。

在服務學習的歷程中共有四大

階段,分別是:

1. 準備/構思階段(preparation)、

2. 服務/行動階段(service/action)、

3. 反省/檢討階段(reflection)、

4. 發表/慶賀階段(celebration) 。

在準備/構思階段,講求的是

服務團隊的企劃與前置能力。從服

務單位的接洽、整體課程的規劃、

服務的主軸與目標為何、推動時

間的長短、活動規模的大小、參與

人數與資金投入的多寡,以及在當

日前往服務時該如何運作,這些都

是執行服務學習前所需注意的。正

如同一個專案在運作一般,往往前

置的企劃作業一稍有所差池,將會

導致之後的階段寸步難行。而在服

務學習的過程中要確實有效率的去

執行,並且嘗試去思考此次服務學

習背後的意義與價值,而不是讓每

一次的行動所付出時間與辛勞都僅

是服務,而失去學習的意義(胡憶

蓓,2008)。

而在每一次的服務學習之後,

事後的反省與檢討都是他日再上陣

時的寶貴教材。透過每一次省思來

了解在服務的過程中,哪些事情是

實務分享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

自己能力所及的?哪些問題是值得

提出探討並改善的?哪些制度是得

以保留沿用?以及之後我們又可以

做些什麼?會議所提及的議題要分

別記錄,以供日後所需時參閱,也

同時為每一次的服務學習心得做保

存,而不是每次省思活動一結束後

就不見下文,這便失去省思檢討的

意義。

服務學習課程結束之後,可藉

由報告、活動等不同呈現方式,來

闡述並分享此次對於服務學習課程

的心得感想,並感謝所有師長同仁

的協助,如此才能使服務學習課程

顯得有意義、有收穫,也是服務學

習精神的核心價值所在。

朝陽科技大學近年來致力於服

務學習的推動,其成效便是藉由一

次次的服務學習課程,使社區增進

對於學校與學生認同,並使得學生

的專業能有發揮的機會,以達到學

以致用與熱心服務的心智養成。

中央社在2010年7月8日的報導

中表示,朝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

管理系為落實服務學習,將教學課

程中加入服務學習體驗,讓學生在

課堂吸收知識之餘,也能將所學的

知識概念運用在實際的案例,藉由

同學們分組進行競賽,並且邀請福

田社區發展協會的人員給予同學們

建議與指教(中央社,2010)。

肆 、 深 耕 勞 作 教 育 以

致 力 服 務 學 習 為

就 業 前 的 致 勝

方 程 式透過勞作教育的施做,在過

程中培養自己「動手做」、「隨手

做」習慣,進而體認「做中學」的

奧妙與真諦,使施做勞作教育的同

學們,由最初遵奉學程而施做勞作

教育,到最後是發自內心去維護以

造就這片美麗的歐風校園。在勞作

教育的基礎上,可以有助於服務學

習課程的推動。不論服務學生們的

專業能力是否有一定的水準,至

少在心態上,會比其他人更願意努

力去付出,而不是為了通過課程而

隨意敷衍了事。在服務的過程中,

可以讓自己得到就業之前磨練的機

會,並獲得來自師長、同伴、被服

務者的感謝與建議,以創造自己在

專業領域外新的自我肯定的價值

等。如此化被動為主動,由接受服

務學習到自願服務與學習,使自

己常保有終身學習、終身服務的熱

忱,這一切皆因在施做勞作教育

時,為「大我」而願意服務奉獻的

熱忱,早已深植於心。

深耕勞作教育,為全國各大專

校院樹立典範;致力服務學習,使

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就職前便得以磨

練,進而達成改善社區的環境與營

造和諧的理想社會。在全校師生共

同的支持下,朝陽科技大學的畢業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協助當地圖書館進行圖書整理服務

Page 100: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8 99

生們能擁有較高於一般應屆畢業生

的抗壓力、樂觀積極的上進心,認

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堅若磐石的規

劃能力與務實效率的執行力,以及

圓融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自動自發

的精神,樂在其中的做事。此等生

活小事皆能養成習慣去做,那麼將

來在職場生活上,必能無往不利、

使命必達。

教育部吳清基部長常說,學

生進入技職體系讀書多數不是第一

選擇,雖然技職生可能輸在「起」

點,但他希望學生畢業以後出社會

可以贏在「重」點,贏什麼呢?絕

不只是專業知識和技術,而是企業

對職場新鮮人要求的工作態度、職

業道德、專業和能力、學習潛力和

人際溝通能力。然而,工作態度和

職業道德不是一般學校的普通課程

就能夠培養的,勞作教育與服務學

習正足以提供學生們適當的訓練。

現新北市教育局林騰蛟局長在擔任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時,即指出勞作

教育和服務學習是技職教育的核心

價值之一,它可以是一個正式課程

或非正式課程,也可能是一個潛在

的課程,應加以重視。由此可知勞

作教育和服務學習與技職教育的關

係是非常密切的,技職教育強調務

實致用,學生能實實在在做人、做

事,然後把理論和知識結合運用,

絕不是靠嘴巴,而是願意為別人

服務、願意把事情做好,進而養成

勤勞動手的習慣(教育部技職司,

實務分享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

2010)。

目前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的觀

念已經慢慢推向各個校園。國內最

早落實勞作教育的是東海大學,自

1952年創校以來即實施勞作教育,

把勞作教育列為重要的課程推動。

經驗顯示,雖然在課程的安排上並

不容易,但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

學習核心價值。因為勞作教育基本

上不只是單純的勞動而已,更希望

透過行動去勞作,讓學生養成勤勞

動手的好習慣,以及願意服務且服

從團隊合作的價值觀,從勞作教育

而養成學生生活涵養。推動勞作教

育和服務學習要下定決心,如果一

件對的事不堅持去做,那麼,所培

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學習機

器,大學的教育就不完整。目前許

多學校投注很多心力與資源結合勞

作教育與服務學習於課程中,希望

學生們能夠從實施的過程中實際經

驗展現愛心,藉由師長與學生之間

的相互影響,以達到提升精神層

次,增加學生學習的經驗(高敏

璘,2007)。實施勞作教育與服務

學習課程,學生們必須在育幼院、

社區裡擔任志工或認養偏遠地區中

小學,完整的記錄下自己的服務過

程與心得,藉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

繼而了解並體驗個人的生命價值。

在臺灣,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已經

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將會有更

多的學校和社會團體以多元化的方

式,來落實以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

為教育核心的理念。

【參考文獻】

中央社(2010)。落實做中學:朝陽科大行銷系透過服務學習服務社區

(2010年7月8日)。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times.

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3441842&option=society&isGraphArticle=true

胡憶蓓(2008)。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臺北:教育 部。

高毓璘(2007年6月9日)。由教育帶動服務學習。生命力新聞。2010年12月

21日,取自: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2413

黃玉燕(2010年7月21日)。企業愛用朝陽科大 :態度是關鍵。大紀元電

子報。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tw.epochtimes.com/10/7/27/144124.

htm

教育部技職司(2010)。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務

觀摩暨研討會(2010年10月28日)。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即時新

聞。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011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

Page 101: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98 99

生們能擁有較高於一般應屆畢業生

的抗壓力、樂觀積極的上進心,認

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堅若磐石的規

劃能力與務實效率的執行力,以及

圓融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自動自發

的精神,樂在其中的做事。此等生

活小事皆能養成習慣去做,那麼將

來在職場生活上,必能無往不利、

使命必達。

教育部吳清基部長常說,學

生進入技職體系讀書多數不是第一

選擇,雖然技職生可能輸在「起」

點,但他希望學生畢業以後出社會

可以贏在「重」點,贏什麼呢?絕

不只是專業知識和技術,而是企業

對職場新鮮人要求的工作態度、職

業道德、專業和能力、學習潛力和

人際溝通能力。然而,工作態度和

職業道德不是一般學校的普通課程

就能夠培養的,勞作教育與服務學

習正足以提供學生們適當的訓練。

現新北市教育局林騰蛟局長在擔任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時,即指出勞作

教育和服務學習是技職教育的核心

價值之一,它可以是一個正式課程

或非正式課程,也可能是一個潛在

的課程,應加以重視。由此可知勞

作教育和服務學習與技職教育的關

係是非常密切的,技職教育強調務

實致用,學生能實實在在做人、做

事,然後把理論和知識結合運用,

絕不是靠嘴巴,而是願意為別人

服務、願意把事情做好,進而養成

勤勞動手的習慣(教育部技職司,

實務分享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

2010)。

目前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的觀

念已經慢慢推向各個校園。國內最

早落實勞作教育的是東海大學,自

1952年創校以來即實施勞作教育,

把勞作教育列為重要的課程推動。

經驗顯示,雖然在課程的安排上並

不容易,但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

學習核心價值。因為勞作教育基本

上不只是單純的勞動而已,更希望

透過行動去勞作,讓學生養成勤勞

動手的好習慣,以及願意服務且服

從團隊合作的價值觀,從勞作教育

而養成學生生活涵養。推動勞作教

育和服務學習要下定決心,如果一

件對的事不堅持去做,那麼,所培

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學習機

器,大學的教育就不完整。目前許

多學校投注很多心力與資源結合勞

作教育與服務學習於課程中,希望

學生們能夠從實施的過程中實際經

驗展現愛心,藉由師長與學生之間

的相互影響,以達到提升精神層

次,增加學生學習的經驗(高敏

璘,2007)。實施勞作教育與服務

學習課程,學生們必須在育幼院、

社區裡擔任志工或認養偏遠地區中

小學,完整的記錄下自己的服務過

程與心得,藉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

繼而了解並體驗個人的生命價值。

在臺灣,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已經

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將會有更

多的學校和社會團體以多元化的方

式,來落實以勞作教育與服務學習

為教育核心的理念。

【參考文獻】

中央社(2010)。落實做中學:朝陽科大行銷系透過服務學習服務社區

(2010年7月8日)。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times.

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3441842&option=society&isGraphArticle=true

胡憶蓓(2008)。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臺北:教育 部。

高毓璘(2007年6月9日)。由教育帶動服務學習。生命力新聞。2010年12月

21日,取自: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2413

黃玉燕(2010年7月21日)。企業愛用朝陽科大 :態度是關鍵。大紀元電

子報。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tw.epochtimes.com/10/7/27/144124.

htm

教育部技職司(2010)。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務

觀摩暨研討會(2010年10月28日)。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即時新

聞。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011

◥ 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朝陽科技大學學生從事環境整潔維護

Page 102: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0 101

技、二技)、科技大學(四技、二

技、碩士班、博士班)的一貫體

系,其整體體系如圖1所示。

在國民中學階段有技藝教育方

案,提供國中生試探職業性向與培

養興趣,畢業後可就讀高級職業學

校、普通高中附設職業類科或是綜

合高中的職業學程、以及實用技能

學程。其中各級技職學校又分別設

置農、工、商、水產、海事、家

事、醫護、藝術、餐飲服務及外語

等各類專業,其定位在於主導學生

未來進入工作世界而實施的教育,

提供個人成長和發展才能的機會、

培育社會所需技術人力、增進社會

變遷、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等功

能。高職畢業後可以藉由多元入學

管道升學進入四年制科技大學或技

術學院,更可進入研究所就讀。目

前升學管道已達暢通階段,惟仍需

強調技術特色。

貳、聯合國對技職教育之

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職教育

的特色與範圍已逐漸更新,我國技

職教育在世界潮流中亦不斷受其衝

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

年對技職教育廣義的定義為「在普

通教育之外,研習科技與有關科

學,以習得和經濟與社會生活各部

門職業有關的實用技能、態度、理

解與知識之教育歷程」(UNESCO,

2005),並將技職教育界定為下列三

種範疇:

一、職業生活教育(普通教育

中的技職教育)

以啟發小學至中學前期所有學

生對科技世界及工作世界的廣泛認

識為重點。

二、職業準備教育

旨在協助中學至大專階段的學

生習得走入工作職場所需的能力為

主。換句話說,指進入某一行、職

業領域就業前的準備教育,通常著

重該領域的專業理論與工作技能的

學習。

三、職業繼續教育

以促進成人學員在終身教育體

系 下 繼 續 增 進 職 業 能 力 的 發 展

為主。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技職教

育的定義觀之,顯見技職教育一詞

所涵蓋的面向甚廣,更可延伸至終

身教育理念下繼續精進職業能力之

意涵,深值我國技職教育師法與借鏡。

【參考文獻】

UNESCO (2005) . Normative

instruments concer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aris: UNESCO.

◥ 圖 1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

技職新知

壹 、 我 國 技 職 教 育 之

體 系 我國技職教育的範疇涵蓋了培

養學生自我概念及了解個人的職業

興趣與發展、培養進入某個專業領

域的就業前準備教育、充實技術能

力及提升專業素養並因應市場需求

而儲備轉換工作的能力,其類型

包括職業學校、綜合高中、專科學

校(五專、二專)、技術學院(四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編輯小組

◥◥ 圖 1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

5

學年

技專校院產業碩士專班 技專校院碩士班1817

1615

1413

121110

987

高級

中等

教育

國 中

國民教育

2 2

4

2

3 3

產業二技專班

雙軌旗艦

二技班

一般

二技班

一般

二專班雙軌旗艦

二專班一般五專班

產學攜手班

建教

合作

專班

實用

技能

學程

重點

產業

專班

雙軌旗艦高職專班

產業特殊需求類科

一般高職

(日間部)

(進修學校)

雙軌旗艦四技班

一般四技

(日間部)

(進修學校)

一般大學

(日間部)

(進修學校)

綜合高中

普通高中

高等教育

一般大學碩士班

一般大學產碩專班

國 中

技專校院博士班 一般大學博士班高等教育

學術學程

專門學程

Page 10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0 101

技、二技)、科技大學(四技、二

技、碩士班、博士班)的一貫體

系,其整體體系如圖1所示。

在國民中學階段有技藝教育方

案,提供國中生試探職業性向與培

養興趣,畢業後可就讀高級職業學

校、普通高中附設職業類科或是綜

合高中的職業學程、以及實用技能

學程。其中各級技職學校又分別設

置農、工、商、水產、海事、家

事、醫護、藝術、餐飲服務及外語

等各類專業,其定位在於主導學生

未來進入工作世界而實施的教育,

提供個人成長和發展才能的機會、

培育社會所需技術人力、增進社會

變遷、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等功

能。高職畢業後可以藉由多元入學

管道升學進入四年制科技大學或技

術學院,更可進入研究所就讀。目

前升學管道已達暢通階段,惟仍需

強調技術特色。

貳、聯合國對技職教育之

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職教育

的特色與範圍已逐漸更新,我國技

職教育在世界潮流中亦不斷受其衝

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

年對技職教育廣義的定義為「在普

通教育之外,研習科技與有關科

學,以習得和經濟與社會生活各部

門職業有關的實用技能、態度、理

解與知識之教育歷程」(UNESCO,

2005),並將技職教育界定為下列三

種範疇:

一、職業生活教育(普通教育

中的技職教育)

以啟發小學至中學前期所有學

生對科技世界及工作世界的廣泛認

識為重點。

二、職業準備教育

旨在協助中學至大專階段的學

生習得走入工作職場所需的能力為

主。換句話說,指進入某一行、職

業領域就業前的準備教育,通常著

重該領域的專業理論與工作技能的

學習。

三、職業繼續教育

以促進成人學員在終身教育體

系 下 繼 續 增 進 職 業 能 力 的 發 展

為主。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技職教

育的定義觀之,顯見技職教育一詞

所涵蓋的面向甚廣,更可延伸至終

身教育理念下繼續精進職業能力之

意涵,深值我國技職教育師法與借鏡。

【參考文獻】

UNESCO (2005) . Normative

instruments concer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aris: UNESCO.

◥ 圖 1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

技職新知

壹 、 我 國 技 職 教 育 之

體 系 我國技職教育的範疇涵蓋了培

養學生自我概念及了解個人的職業

興趣與發展、培養進入某個專業領

域的就業前準備教育、充實技術能

力及提升專業素養並因應市場需求

而儲備轉換工作的能力,其類型

包括職業學校、綜合高中、專科學

校(五專、二專)、技術學院(四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編輯小組

◥◥ 圖 1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宋修德教授提供)

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圖

5

學年

技專校院產業碩士專班 技專校院碩士班1817

1615

1413

121110

987

高級

中等

教育

國 中

國民教育

2 2

4

2

3 3

產業二技專班

雙軌旗艦

二技班

一般

二技班

一般

二專班雙軌旗艦

二專班一般五專班

產學攜手班

建教

合作

專班

實用

技能

學程

重點

產業

專班

雙軌旗艦高職專班

產業特殊需求類科

一般高職

(日間部)

(進修學校)

雙軌旗艦四技班

一般四技

(日間部)

(進修學校)

一般大學

(日間部)

(進修學校)

綜合高中

普通高中

高等教育

一般大學碩士班

一般大學產碩專班

國 中

技專校院博士班 一般大學博士班高等教育

學術學程

專門學程

Page 104: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2 103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教

育部技職司有感於「建國百年、技

職登峰」與「盤整技職教育再出

發」而對技職教育寄與厚望,乃籌

劃恢復睽違六年的「技術及職業教

育」雙月刊,重新以「技術及職業

教育」季刊提供技職教育專家、學

者、行政人員交流分享的園地。99

學年度全國164所大專校院中,技

專校院佔有92所,學生人數727,140

人,佔54.2%。而高職156校的學生

人數415,648人,佔全國477所高中

的57.2%。可見技職體系仍為我國

整體教育系統的大宗。尤其技職教

育品質攸關國家未來人力素質的良

窳,更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鑑於歷

來甚少學術期刊提供技職教育有關

人士發表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本季

刊在恢復之初即冀望學者專家能對

技職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學實

務,各項革新創建多有闡述以裨益

技職教育的推動。

本刊第一期以「技職教育政

策」為主軸,承蒙教育部有關行政

主管惠賜稿件,宣示技職教育政

策。同時感謝多位科大校長與教授

鼎力賜稿,闡明教育理念與實施成

果。另獲得業界代表嚴總裁的首

肯,刊登其專題演講稿件,作為對

技職教育的啟示。

此外,本季刊每期均會為讀者

介紹一「技職教育專有名詞」,以

供參考。本期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UNESCO)對於「技職教育」的

定義。限於篇幅,部份稿件未能在

本期刊出,敬請投稿作者見諒。

期望海內外關心技職教育的專

家學者,能惠賜稿件共襄盛舉,使

我國技職教育品質再造,更上一層

樓。投稿時請依「徵稿啟事」所載

規格繕寫。敬祝各位兔年鴻圖大展,

更熱誠期盼您的稿件到來。

總編輯的話莊謙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授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總編輯的話

Page 105: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2 103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教

育部技職司有感於「建國百年、技

職登峰」與「盤整技職教育再出

發」而對技職教育寄與厚望,乃籌

劃恢復睽違六年的「技術及職業教

育」雙月刊,重新以「技術及職業

教育」季刊提供技職教育專家、學

者、行政人員交流分享的園地。99

學年度全國164所大專校院中,技

專校院佔有92所,學生人數727,140

人,佔54.2%。而高職156校的學生

人數415,648人,佔全國477所高中

的57.2%。可見技職體系仍為我國

整體教育系統的大宗。尤其技職教

育品質攸關國家未來人力素質的良

窳,更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鑑於歷

來甚少學術期刊提供技職教育有關

人士發表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本季

刊在恢復之初即冀望學者專家能對

技職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學實

務,各項革新創建多有闡述以裨益

技職教育的推動。

本刊第一期以「技職教育政

策」為主軸,承蒙教育部有關行政

主管惠賜稿件,宣示技職教育政

策。同時感謝多位科大校長與教授

鼎力賜稿,闡明教育理念與實施成

果。另獲得業界代表嚴總裁的首

肯,刊登其專題演講稿件,作為對

技職教育的啟示。

此外,本季刊每期均會為讀者

介紹一「技職教育專有名詞」,以

供參考。本期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UNESCO)對於「技職教育」的

定義。限於篇幅,部份稿件未能在

本期刊出,敬請投稿作者見諒。

期望海內外關心技職教育的專

家學者,能惠賜稿件共襄盛舉,使

我國技職教育品質再造,更上一層

樓。投稿時請依「徵稿啟事」所載

規格繕寫。敬祝各位兔年鴻圖大展,

更熱誠期盼您的稿件到來。

總編輯的話莊謙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授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總編輯的話

Page 106: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4

徵稿啟事

壹、主旨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接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發

行,旨在提供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內涵與相關學理與理論論述之平台,藉以提升國內技術及職業教育水準。本

季刊以論文徵稿方式,邀請國內外技術及職業教育領域之專家與學者,就公告之主題進行撰稿與投稿,使季刊

發揮技職教育交流平台之功能。

貳、出刊日期與徵稿時間一、出刊期間為每年一、四、七、十月。

二、本刊全年徵稿,稿件隨到隨審。

參、各期徵稿主題民國100年 出刊時間 各期主題

春季( 1月) 技職教育政策

夏季( 4月) 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

秋季( 7月) 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

冬季(10月) 技職教育國際化

肆、徵稿須知1. 徵稿範圍:歡迎符合上述當期主題(但不拘限),且具有原創性之論文投稿。對於翻譯文稿、報導性文章、

整篇學位論文、進修研究報告者,恕不予刊登。

2. 稿件字數:投稿文章中英文皆可。含摘要(五百字內)、圖表及參考文獻,全文以八千字為限。

3. 稿件格式

(1) 本刊稿件規格為A4尺寸,請投稿人依A4規格進行電腦打字;

(2) 請使用 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格式存檔,內文中請勿使用任何編輯指令;

(3) 文稿寫作規範採APA第五版,請參閱網站http://tve.ie.ntnu.edu.tw/tvej/format.htm《文稿撰寫體例說明》。

4. 審查方式︰由本刊編輯委員會遴聘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進行審查工作。

5. 文責版權

(1) 文章請勿一稿兩投,若有疑義,概由投稿人自負全責。

(2) 凡經錄取之文章作者不得要求撤,特殊狀況須經本刊編輯委員會依決議處理之。

(3) 投稿人須授權本刊以紙本、光碟或上網型式刊載、出版或發行所錄取之文章。

6. 文稿遞送

(1) 一律採線上投稿,投稿網址:http://tve.ie.ntnu.edu.tw/tvej/submitandreivew.htm

(2) 線上投稿完成後,敬請將全文與投稿文章相關內容之相片5張至7張(內含三份書面稿件並附電子檔),

以掛號郵寄至:10610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技術及職

業教育》季刊編審小組收。

(3) 稿件請自備副本,本刊恕不退還稿件。

(4) 寄送投稿文章時,請一併寄送「投稿者資料表」、「著作授權同意書」等資料,並請來稿作者注意表單內

容填寫的完整性,以利稿件處理作業。

7. 結果通知

(1) 審查結果將以電子郵件通知,稿件將依收件日期進行編號與建檔,並於收稿後儘速回覆審查結果。

(2) 投稿人接獲通知後,請將論文審查意見回覆書連同修正稿件全文,以電子郵件寄交本刊信箱

[email protected],並請透過電話聯繫02-7734-3621或02-7734-3622,以確認稿件是否正確傳送。

(3) 獲得錄取文稿的刊登期別由本刊編輯委員會決定之。

8. 其他事項

(1) 來稿經錄取後,將致贈作者當期期刊一本,不另奉稿酬。

(2) 錄取之稿件為因應編輯需求,本刊保有文字刪修權,業經排版後,將送請作者進行內容之校對,並自負

校對之責。

(3) 相關訊息及表格,請至網址查詢或下載 http://tve.ie.ntnu.edu.tw/tvej/ 。

伍、其他相關訊息 主管單位:教育部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季刊網址:http://tve.ie.ntnu.edu.tw/tvej/

聯絡人:袁宇熙先生/ 彭令儀小姐

電話:02-7734-3621 或 02-7734-3622

傳真:02-2392-9449

E-mail:[email protected]

徵稿啟事

Page 10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104

徵稿啟事

壹、主旨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接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發

行,旨在提供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內涵與相關學理與理論論述之平台,藉以提升國內技術及職業教育水準。本

季刊以論文徵稿方式,邀請國內外技術及職業教育領域之專家與學者,就公告之主題進行撰稿與投稿,使季刊

發揮技職教育交流平台之功能。

貳、出刊日期與徵稿時間一、出刊期間為每年一、四、七、十月。

二、本刊全年徵稿,稿件隨到隨審。

參、各期徵稿主題民國100年 出刊時間 各期主題

春季( 1月) 技職教育政策

夏季( 4月) 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

秋季( 7月) 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

冬季(10月) 技職教育國際化

肆、徵稿須知1. 徵稿範圍:歡迎符合上述當期主題(但不拘限),且具有原創性之論文投稿。對於翻譯文稿、報導性文章、

整篇學位論文、進修研究報告者,恕不予刊登。

2. 稿件字數:投稿文章中英文皆可。含摘要(五百字內)、圖表及參考文獻,全文以八千字為限。

3. 稿件格式

(1) 本刊稿件規格為A4尺寸,請投稿人依A4規格進行電腦打字;

(2) 請使用 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格式存檔,內文中請勿使用任何編輯指令;

(3) 文稿寫作規範採APA第五版,請參閱網站http://tve.ie.ntnu.edu.tw/tvej/format.htm《文稿撰寫體例說明》。

4. 審查方式︰由本刊編輯委員會遴聘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進行審查工作。

5. 文責版權

(1) 文章請勿一稿兩投,若有疑義,概由投稿人自負全責。

(2) 凡經錄取之文章作者不得要求撤,特殊狀況須經本刊編輯委員會依決議處理之。

(3) 投稿人須授權本刊以紙本、光碟或上網型式刊載、出版或發行所錄取之文章。

6. 文稿遞送

(1) 一律採線上投稿,投稿網址:http://tve.ie.ntnu.edu.tw/tvej/submitandreivew.htm

(2) 線上投稿完成後,敬請將全文與投稿文章相關內容之相片5張至7張(內含三份書面稿件並附電子檔),

以掛號郵寄至:10610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技術及職

業教育》季刊編審小組收。

(3) 稿件請自備副本,本刊恕不退還稿件。

(4) 寄送投稿文章時,請一併寄送「投稿者資料表」、「著作授權同意書」等資料,並請來稿作者注意表單內

容填寫的完整性,以利稿件處理作業。

7. 結果通知

(1) 審查結果將以電子郵件通知,稿件將依收件日期進行編號與建檔,並於收稿後儘速回覆審查結果。

(2) 投稿人接獲通知後,請將論文審查意見回覆書連同修正稿件全文,以電子郵件寄交本刊信箱

[email protected],並請透過電話聯繫02-7734-3621或02-7734-3622,以確認稿件是否正確傳送。

(3) 獲得錄取文稿的刊登期別由本刊編輯委員會決定之。

8. 其他事項

(1) 來稿經錄取後,將致贈作者當期期刊一本,不另奉稿酬。

(2) 錄取之稿件為因應編輯需求,本刊保有文字刪修權,業經排版後,將送請作者進行內容之校對,並自負

校對之責。

(3) 相關訊息及表格,請至網址查詢或下載 http://tve.ie.ntnu.edu.tw/tvej/ 。

伍、其他相關訊息 主管單位:教育部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季刊網址:http://tve.ie.ntnu.edu.tw/tvej/

聯絡人:袁宇熙先生/ 彭令儀小姐

電話:02-7734-3621 或 02-7734-3622

傳真:02-2392-9449

E-mail:[email protected]

徵稿啟事

Page 108: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Page 109: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