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10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徐永光 20131

Upload: jacky-yang

Post on 28-Mar-2016

2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jinji,huichao,xuyongguang

TRANSCRIPT

Page 1: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徐永光 2013年1月

Page 2: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渡,已有20多年的历史。

• 在社会事业领域,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开放仍然相对滞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揽过多同时并存,该管的没有管到位,该放的没有真正放下去”。

• 他要求“各项社会事业都应当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非基本’的社会事业交给社会和市场,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政府要履行监管责任”。

• 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社会福利由国家和集体包办,存在资金不足、福利机构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必须从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

• 但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在社会福利事业领域仍然十分严重,且有回潮的倾向。

Page 3: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一方面是国家有钱了,投入多了;一方面是相应的财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的钱政府花,“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被遗忘,遑论推动。

• 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国GDP增长了4.8倍,财政收入增长了7.7倍。

• 国家投入社会服务事业费也在快速增加, 2010年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26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5;2011年该项支出3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26。

• 国家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的投资增长更快,“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中央财政此项投入是“十五”(2001年-2005年)的2.84倍。

Page 4: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国家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除了直接到达城乡困难群体的部分,其余几乎全部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使用或拨给下属事业单位使用,同时投入建设社会服务设施。2011年,政府社会服务事业基本建设投入规模为2004年的7.5倍。

• 残疾人福利设施的建设可谓大干快上。某中等城市建一个残疾人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即投资2.3亿元;某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计划占地150-200亩,一期工程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区一级的投入总量又超过市级。有民间公益机构戏称:“政府给明星级残疾人提供5星级服务”。

• 建了国家设施还要配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来管理,在社会事业领域,吃皇粮的人员数量不断膨胀。

Page 5: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的特点是:

• 资金来源于财政税收;

• 投入模式为强制性、垄断性,难免追求豪华,造成资源浪费;

• 服务主体为国家事业单位,由国家供养的人员,端着“铁饭碗”做服务,缺乏竞争,服务质量堪忧。

• 这种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不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会造成挤压民间社会服务发展的不利后果。一些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项目,被地方政府粗暴地拿去“复制”;国家买单的“零成本”服务,让一些优秀的民间服务机构面临关门风险。

Page 6: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社会事业社会化的特点是:

• 资金来源于民间捐款、社会投资、政府购买和服务收入;

• 投入模式为志愿性、竞争性;

• 服务主体为公益慈善组织、社会企业,需要通过市场选择,差异性服务,优胜劣汰得以发展。

• 这种模式让资金效率提高,社会资本增强,符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原则。

• (对比如图)

Page 7: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事业的社会化体制

资金来源:财政税收 资金来源:民间捐款,社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收入

服务主体:国家事业单位 服务主体:公益慈善组织、社会企业

投入模式:强制性、垄断性 投入模式:志愿性、竞争性

效率:财政供养,粗放服务,浪费惊人 效率:市场选择,差异服务,优胜劣汰

结果:政府包办,监管缺位,效率低下,民间社会服务受挤压

结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加强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资源效率提高,社会资本增强

Page 8: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社会事业的计划经济向社会化的转变,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 应制定和完善政府投入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服务事业、产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

• 国家投入社会服务的资金怎么用,不应该由某个政府部门说了算,应该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 计划经济,全能政府,导致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揽过多同时并存,该管的没有管到位,该放的没有真正放下去—温家宝语”,这种状况在孤残儿童

收养管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兰考孤儿事件已经证明这一点。

Page 9: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 兰考事件发生后,肯定会推动国办儿童福利院建设高潮,这不

仅需要国家巨额资金的直接投入,还要增加大量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对其投入模式应进行认真严肃科学的评估。在

有条件的地方,可否拿出哪怕是国办儿童福利院建设管理成本的一小半,建设和扶持民办孤儿收养机构,看看哪个效率更高,哪个能把服务做得更好?

• 国家责任不等于政府包办。发展民间孤儿收养机构不仅省钱,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可怜的、得不到家庭助养的孤残儿童有一个妈。政府应该出钱,也可以出钱,但不应该剥夺孤儿要一个妈的愿望。民间爱心人士收养了法律上归政府管而政府没有管的孤残儿童,是大善行为,按照现行法律却属于“非法”。应从修法和改革上寻求突破,积极扶持民间孤儿收养机构,让民间献爱,由政府买单。这才是以人为本,符合孤残儿童的最大利益。

• (本文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的概念来自不同文件的表述,意思基本相同)

Page 10: 徐永光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经济回潮不是好事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