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中国交响 年 唱片集 月付梓 月出版 学 70部力作还原中国交响70 … ·...

1
300 》、 · 》、 · 》…… 140 。“ · 5 15 8 15 11 15 +70 70 6 9 70 70 70 ,“ 70 6 9 2017 200 100 70 14 70 70 。《 70 1949 70 》, 》, 》, 》, 》, 》, 》, 80 70 。” ,“ 。” 70 70 ”。 》《 》《 )》 100 ”。 6 · 2019 4 26 www.jfdaily.com 2018 21.6%58 19 KG。” 。“ 。” APP H5 ”。 ;“ 2018 800 2300 APP 400 1 》。 15 。“ 4000 6000 9000 20 6000 ”。 2 109 5900 —— RNA ”, RNA ”—— PKR RNA ”, PKR PKR RNA RNA 》。 ”—— RNA1%2% 98% RNA 2011 RNA RNA RNA ”—— RNA PKR PKR PKR RNase L PKR RNA。“90% RNA !” RNA RNAPKR RNA RNA RNA RNA PKR 。“ 。” RNA PKR ”。 RNA PKR ”。 !” 90%1810 10 。“ RNA RNA 。” RNA RNARNA 。“ 。” 30 560 2400 80 …… …… 6000 2*660 IFCIFC 1 25 950MW …… ”、 2009 7 5 30 30 ), 3 20 57 10 20 10 16 1400 2964 20%”, 580 746 274 ”, RNA 70 C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Oct-2019

8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 中国交响 年 唱片集 月付梓 月出版 学 70部力作还原中国交响70 … · 《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6月付梓9月出版,首次采用编年体形式编辑

上交首站来到肿瘤医院

开启“全城交响”

本报讯 (记者 吴桐)昨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面对 300多位乳腺癌病患和家属,

上海交响乐团东海岸弦乐四重奏带来莫扎特的《小夜曲》、圣·桑的《天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对许多病人和家属来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现场听一场交响音乐会。

这开启了上海交响乐团 140周年团庆“全城交响”计划。“全城交响·上交为你而来”将接受邀约定制音乐会,剩余三批报名截止时间分别为 5月 15日、8月 15日和 11月 15日。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

社区体育探索共享共办本报讯(记者 秦东颖)

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社区体育发展暨联赛活动研讨会昨天在上海体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浙江、江苏、上海三地的与会者围绕社区体育发展等相关项目合作,就社区公共体育配送服务资源共享、社区体育赛事共办、社区体育教练员共同培训、社区一街(镇)一品共同展演赛等

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长三角区域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区域的共同文化母体。充分把握江南文化的时代特征,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融合发展,将为长三角区域一

体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撑。与会代表表示,要立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优势, 共建一批资源共享的开放

性合作平台, 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总结全民健身、体医结合和“体育+”等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交流,把社区体育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示范区。

今日看点在庞大的曲库中挑选出 70部经典绝非易事

《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6月付梓9月出版,首次采用编年体形式编辑

70部力作还原中国交响70年文脉■本报记者 吴桐

新中国成立 70年, 中国交响乐涌现了哪些优秀的作曲家, 创作出了哪些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命题和民族思考?昨日,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宣布,“中国交响 70年” 系统工程将于今年 6月杀青付梓,并将在 9月出版全套唱片集。即日起,唱片开始接受预定。该套唱片集是国内首套采用编年体形式编辑出版的交响乐音响制品。 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项目自 2017年启动,在近 200名工作人员的集体参与下,录制超过 100 小时,最终完成 70部作品的录音编辑, 其中保留上海交响乐团早期录音作品 14部。

《中国交响 70年》的出版将填补中国交响乐作品出版领域的历史空白,还原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历史脉络。

囊括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作要在庞大的曲库中挑选出 70部既带有

浓郁中国味道又能凸显中国实力的经典绝非易事。《中国交响 70年》由全国著名指挥、

作曲家和知名音乐学者组成专家组,遴选出创作于 1949年以后的作品。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70部作品包含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刘天华作曲、黄贻钧改编的《良宵》,马思聪的《山林之歌》,何占豪、陈钢的《梁祝》,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陈其钢的《蝶恋花》,周龙的《山海经交响曲》等,囊括了中国交响乐奠基、开拓、崛起各个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代

表作, 也有近期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的 80后作曲家的新作。

唱片的录制离不开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大力支持。作曲家、指挥家盛宗亮为使其融贯中西的代表作《十二生肖》不留遗憾,特意从美国飞到上海进行指挥, 更是自费请来曾经为梵志登率香港管弦乐团演绎 《尼伯龙根的指环》录音的英国团队。温德清的《痕迹之四》千挑万选指定了指挥家张国勇,为了录音,张国勇专程从福州飞回上海,当天录到晚上,第二天一早再离开。 陈其钢几经斟酌, 才确定把《蝶恋花》作为自己最有分量的代表作放入唱片集。 中国首获格莱美奖的录音师陆晓辛参与了此次录音,其高足王鑫也全程参与。

“这是对中国交响 70年文脉的重要回顾,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海

交响音乐博物馆馆长杨燕迪说,“西方古典音乐积累了丰厚的保留曲目,具有强大的经典储备。中国交响乐作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作品, 需要系统性的梳理,以推动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

工程庞大,版权问题首当其冲“中国交响 70 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70

部作品的甄选、版权协商、乐谱沟通、艺术家确认、录音版本确认、录音档期协调、艺术家接待、合同签署、资金落实等都至关重要。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首当其冲的困难是版权问题。在入选的作曲家中,除去已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登记的, 超过三分之二的作曲家都需要出版社逐一联系、 沟通、 取得授权。 能联系到作曲家本人拿到版权许可已算幸运,还有许多“无处寻觅”。对于已经故世的作曲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们的继承人,其过程一波三折。此外,旅居海外的作曲家因不少作品在国外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与美国、英国、

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出版社逐一进行洽谈。

而上海交响乐团则注重在作品录音时, 与指挥及独奏家的版权签订。

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季版图中包含了极大比重的中国原创作品,也通过委约等形式推出一批具有国际艺术水准、饱含中国元素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出版社之一,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敦煌乐舞》《神奇秘谱》《朱践耳管弦乐曲集总谱 (手稿版)》

《华乐大典》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未来,双方有意继续合作,出版“中国交响 100年”。

6 上海·专题2019年 4月 26日 星期五

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编辑:田瑾

盗版造成网络文学行业一年损失超五十八亿元

打击网文盗版不能靠﹃猫鼠游戏﹄

■本报记者 张熠

据艾瑞咨询集团评估, 得益于持续大规模的反盗版行动, 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逐年下降,2018

年降幅为21.6%,但去年行业仍有超过 58 亿元的损失。在第 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如何更有效抵制网络盗版,依旧是网络文学面临的难题。

盗版行为趋向隐蔽技术门槛低是网络文

学盗版猖狂的原因之一。

“文字作品的文件存储介质占用空间小, 基本上没有服务器带宽的压力,一部知名作品也就几百K,换成影视要几个G,盗版平台只要租一台极小的服务器,就能实施盗版行为。”阅文集团高级法律顾问朱睿龙说。“体系化规模化的利益链条,如中小型盗版网站与广告联盟、 甚至搜索引擎一直以来所形成的坚实的利益链, 使得盗版行为有利可图,难以根除。”

随着技术发展,网文盗版花样不断翻新, 盗版行为朝隐蔽化、 地下化发展。网络文学作品盗链、聚合转码类盗版网文 APP

等, 使得对网络文学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和追责更加困难。 诸多侵权盗版者还将主要人员及服务器设置于境外,逃避国内监管。

社交平台、 自媒体、 公众号、H5等近年来也成为传播盗版内容的渠道。

最好的抵制从阅读正版开始对于原创内容平台方而言,打击盗版像一场

“猫鼠游戏”。网文盗版行为定性较为困难,比如“拼接法”把三四部小说拼成一部,再起个新的篇名和作者名;“中译中”照着正版小说的文字,

把每一句换成别的表述,很难认定其为抄袭。

目前, 原创内容平台主要通过监测投诉、

民事诉讼、行政举报等方式打击侵权盗版。2018

年, 阅文集团处置下架侵权盗版链接近 800万条, 促成 2300余款侵权 APP或侵权商品下架或完成整改。即便如此,下架后或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重新上架的也不在少数。

在新技术的包裹下,网文盗版手段、形式出现新变化, 成为版权维护新的难点与痛点。

业内人士呼吁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也希望读者自觉抵制盗版。其实,最好的抵制,就是从阅读正版开始。

中国语言学研究成果首登︽自然︾

汉语源起何处

中国北方

■本报记者 彭德倩实 习 生 吴口天

汉语、藏语、羌语、缅语等400多种东亚语言被认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 合称为汉藏语系。一直以来,不论是学界还是民间都很好奇,汉藏语系究竟源起何处?复旦大学金力院士的科研团队综合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给出答案: 中国北方。 昨天凌晨 1

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

这也是中国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首次在该刊发表科研成果。

曾有两种假说汉藏语系是世界第二大语

系,母语使用人数达 15亿左右,

仅次于印欧语系。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对汉藏语系内部各语支亲缘关系、分化时间以及起源地点长期存在争议。“北方起源假说 ” 认为它起源于大约 4000

年—6000 年前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 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

20世纪初,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及同事就已经开展对汉藏语系人群的研究。当时,他们得出约6000年前,汉藏人群分开的结论。十几年过去了,

原先的数据有些“单薄”站不住脚。金力将研究目标转向语言学,希望从语言学的材料中,对汉藏语系的起源和各个语言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分析研究。

这也是金力的科研团队第一次系统地分析语言学的材料。基于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分析,又参考了考古、文化、历史、农业等相关数据。

这些庞大的信息数据,将研究推向“白热化”。

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历时 2年多,科研团队通过对 109种汉藏语系

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进行系统发生学建模分析, 重构了汉藏语系诸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并以此推算了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

得出最终结论是:该研究支持了东亚地区汉藏语系诸多语言的同源关系;证实了汉语从原始汉藏语分离成独立语族(支)的观点,并且汉藏语系中的其余语言构成一个单系语言群, 即为藏缅语族;估计了原始汉藏语分化成现代语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约 5900年前,地点可能在中国北方,因此该语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发现与“北方起源假说”相符,也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而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此前的考古证据揭示出独特建筑形式和陶器类型向南扩散的特征。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汉藏语系语言演化研究。这一探索, 让东亚语言从广度和新度上更上了一个台阶,也将为科研团队后面做汉藏语、中国语言人群的演化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了大体上的理论框架。

上海科学家合作揭示环形 RNA在天然免疫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红斑狼疮临床治疗有了新思路■本报记者 黄海华

还记得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吗?女主角患有“红斑狼疮”,注定了这是一个悲情故事。红斑狼疮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故障的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尚无根治手段。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发现, 环形 RNA

(核糖核酸)管理着抗病毒“卫士”———

天然免疫因子 PKR的活性。在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环形 RNA会被大规模“清除”,从而释放 PKR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而在 PKR过度激活的红斑狼疮病人体内, 环形 RNA含量显著降低。该研究不仅为环形 RNA代谢和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也为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昨天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

生命体中也有“暗物质”

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生命体中也存在着“暗物质”———非编码 RNA。

人类基因组序列中仅 1%—2%为蛋白质编码序列,98%为非编码序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重大疾病与非编码 RNA 调控失衡相关。

2011年以前, 人们以为 RNA只有线形结构,近年来,隐身于细胞中数以万计的非编码环形 RNA逐渐浮出水面,但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在之前的研究中,陈玲玲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发现环形RNA “生得曲折”———生成速度特别缓慢。 他们在近期研究环形 RNA的二级结构过程中发现,它们能够被天然免疫因子 PKR 识别并结合,PKR

活性因此受到抑制,这样可以避免体

内因 PKR 过度激活引起的免疫反应。

而细胞中的核糖核酸酶 RNase L 则可以让 PKR恢复自由身, 这类酶在细胞受病毒刺激下可作用于环形 RNA,将其“切割” 降解。“90%以上的环形 RNA会被降解,算是‘死得其所’吧!”陈玲玲说,环形 RNA由于生成速度特别缓慢,

不足以回补这些被降解的环形 RNA,天然免疫因子 PKR因此得以释放, 参与细胞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环形 RNA过少会怎样显而易见,过多的环形 RNA不利于

细胞天然免疫应答, 如果环形 RNA过少会怎样?研究人员发现,当环形 RNA含量显著降低, 天然免疫因子 PKR则会被过度激活。“对于这一结果,我们猜想这一异常情况是否会与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带着这样的疑问,陈玲玲开始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沈南教授的合作。

他们检测红斑狼疮病人体内免疫细胞发现, 环形 RNA含量相对正常人明显降低,PKR免疫因子一直处于过度

激活状态,从而引发体内免疫应答系统过度“运转”。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让环形 RNA在病人来源的免疫细胞内数量增多,可以观察到过度激活“运转”

的 PKR 及其下游免疫信号通路被显著“控制”。

“这一发现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真是激动人心!”沈南连声赞叹。红斑狼疮会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受损,致死率在自身免疫病中居高不下。亚洲人的发病率较高, 其中女性患者占 90%。我国红斑狼疮的发病率为 1‰, 是西方白种人群的 8—10倍,发病人群高达数百万。尽管在 10多年前人们已经知道,抗病毒相关的先天免疫反应在病人身上过度被激活,但究竟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直不清楚, 因此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

目前的临床治疗副作用危害极大,已成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天免疫反应就像是一匹马, 脱缰了就会横冲直撞, 而环形 RNA就像是套在马上的缰绳。这为解决一直以来困扰我们临床医生的发病机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年以来, 国际上已有多个基于 RNA治疗的药物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尽管这一发现还是个基础研究工作,但给红斑狼疮的新药开发带来了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认为,该工作把环形 RNA与天然免疫应答调控机制以及红斑狼疮发病机制联系在一起开展研究,为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未来的干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潜在靶点。

论文的插图是一盆盛开的铜钱草,艺术化地展现了如铜钱草叶般的环形 RNA,

借用铜钱草的药用价值暗示环形 RNA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如果能够服务人们的健康,我会欢呼雀跃,但免疫应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未来的路还很长。”陈玲玲说,目前的研究还在细胞水平,接下来将会利用小鼠模型做进一步的尝试。

为 3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提供授信约 56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2400亿元、 累计承销相关债券 80亿元……

这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一带一路”倡议交出的成绩单。依托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该行业务领域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项目, 业务产品涵盖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租赁融资、跨境并购、

境外发债和贸易融资……

金融“输血”,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

土耳其南部的阿达纳,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000 年,

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过。

如今,距离这里不远的土地上计划建造一座 2*660兆瓦的燃煤电站。

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参与筹组的银团正式签署该项目融资协议,以实际行动促成中土两国建交以来中资企业在土耳其金额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

类似的项目不胜枚举。 近年来,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前期与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就非洲加纳特马港建设项目签署跨境银团协议,实现 IFC 最大金额的非洲项目融资银团贷款;今年 1 月,又作为高级债务联合牵头行, 签署融资总额逾 25亿美元的迪拜 950M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综合体项目,以及全球已开工电价最低光热电站项目, 因其规模大、技术先进、且富含丰富的“中国元素”受到广泛关注……

一个个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益的重大项目在助力中资企业顺利“走出去”、不断深化与他国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为该行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优良口碑。

多边“纽带”,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 7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

项, 标志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起步。

十年来,伴随着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作为扎根于上海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把握机遇, 积极与同在上海的多边机构、外资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人民币在投融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近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为新开发银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5年期 3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定价发行 30亿元熊猫债券 (债券通),协助大华银行发行 3年 20亿元熊猫债券,均为当时细分领域的首单,在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时,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全球 57个国家和地区。 而作为中国银行主要的路演中心之一,过去三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协助包括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债券路演、菲律宾主权债路演、沙迦路演、德国安萨省路演等在内的国家、地区和机构开展上海场路演活动超 10场, 并积极为我国的发债国家寻找投资人。在大华银行、瑞穗银行发债,菲律宾人民币债券、 沙迦人民币债发行期间,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累计询问投资人超 20家, 最终中标量超 10亿元,

助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使用范围。

互联互通,为金融要素市场开放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相配套的货币体系、金融要素市场体系与之相呼应。 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支持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开放和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项目。

近年来,该行先后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首批境内境外保证金存管银行,助力首单原油期货合约交割,

完整实现原油期货全流程金融服务;

成为外汇交易中心 “人民币对卢布同步交收业务”独家代理结算银行。

此外, 该行作为主要合作银行深入参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联合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

联合收购孟加拉达卡证券交易所等多个交易所“走出去”项目,为交易所提供包括外汇政策咨询、货币兑换、跨境清算、

海外路演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搭建桥梁,促进深层次交流合作

去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的首届进博会,推动了中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唯一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中国银行集全行之力投入到进博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先后在 16

个国家举办推介活动,营销海外客户超过 1400家。 其中, 上海市分行邀请了2964家采购商注册参展,占上海交易团参展企业总数的近 20%。

为探索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中国银行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 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进博会期间,由进口博览局主办、中国银行承办的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上,上海市分行依托这一撮合平台,助力 580

余家企业参与现场 746 轮对接, 达成274个合作意向。每张洽谈桌的“桌长”

都是中行的员工, 他们细致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展会现场和跨境撮合交易系统中牵线搭桥,寻找信息匹配,促成客商达成交易,被亲切地称为海量交易背后的“红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除了撮合经贸往来,在增强人文交流和人才培训交流的纽带作用方面,中行也亮点频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承办了中总行六期“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上海段的组织工作,从金融文化的角度,有力助推了交流合作。

开放的上海,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将在更多领域与“一带一路”产生共振。未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继续围绕集团战略,在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以及进口博览会的平台背景下,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以金融之笔精心勾绘“工笔画”,推动上海市国际化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绘好“工笔画”,助力“走出去”

论文插图是一盆盛开的铜钱草,艺术化地展现了环形RNA的形态。 (资料)

《中国交响70年》图书和CD唱片集。蒋迪雯 摄

上海交响乐团东海岸弦乐四重奏在肿瘤医院为乳腺癌病友演奏。本报见习记者 赖鑫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