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8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第二版作者自序 简写一览 导论 Ⅰ 启示录释经派别 Ⅱ 启示录与一般启示文学 Ⅲ 作者 Ⅳ 成书年代 Ⅴ 资料来源 大纲 注释 Ⅰ 前言(一 1~20) Ⅱ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三 22) Ⅲ 天上的异象(四 1~11) Ⅳ 七印(五 1~八 5) Ⅴ 七枝号(八 6~十一 19) Ⅵ 七个预兆(十二 1~十四 20) Ⅶ 最后的七灾(十五 1~十六 21) Ⅷ 全能神的得胜(十七 1~二十 15) Ⅸ 新天新地(二十一 1~二十二 5) 尾声(二十二 6-21) 注: 编者序 原先的丁道尔圣经注释是为了帮助一般的圣经读者而编,著重经文的意义而不涉入学术性的钻研,尽量避 开“过度专业性及蜻蜓点水式两种极端”。许多使用过这套注释书的人都认为它达到了编写的目的。 然而,时代改变了,这套曾经服务优良、造就多人的注释书,似乎已不如以往贴切了。新知识陆续发现, 对圣经批判的讨论不断进行,一般人读经的习惯也改变了。在编写原先的丁道尔注释时,一般人普遍使用钦定 本圣经,因此我们可按钦定本来注释;但是目前情况不复当年。 重修这全套注释并不是项轻易的决定,然而就目前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新的需要得由新书来提升服务 品质,至少需要全然重修旧书。所以我们保留了原先注释的目标,新的注释不致太精简或太冗长,其解经性重 于讲道性。我们不含括全部的圣经批判问题,然而作者对新约学者们一般注意的问题也都留意到。当他们觉得 某些问题必须正式提出时,就会在引言或注脚中予以讨论。 新的注释书其意不在于作批判式的研经,而在于帮助非专业的读者更明白圣经。我们不假设每位读者都具 有希腊文的知识,所以书中讨论的希腊文都有音译;每位作者都必须使用希腊原文圣经作他们注释的根据,但 作者可自由选择他使用的现代译本,我们也要求他们在选用的译本之外注意现行通用的各种译本。我们谨推出 新丁道尔圣经注释,希望它和原先此套注释书一样,蒙神赐福使用,帮助一般读者更完满、更清楚地明白新约 的意义。

Upload: ngoduong

Post on 18-Sep-2018

26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第二版作者自序

简写一览

导论

Ⅰ 启示录释经派别

Ⅱ 启示录与一般启示文学

Ⅲ 作者

Ⅳ 成书年代

Ⅴ 资料来源

大纲

注释

Ⅰ 前言(一 1~20)

Ⅱ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三 22)

Ⅲ 天上的异象(四 1~11)

Ⅳ 七印(五 1~八 5)

Ⅴ 七枝号(八 6~十一 19)

Ⅵ 七个预兆(十二 1~十四 20)

Ⅶ 最后的七灾(十五 1~十六 21)

Ⅷ 全能神的得胜(十七 1~二十 15)

Ⅸ 新天新地(二十一 1~二十二 5)

Ⅹ 尾声(二十二 6-21)

注:

编者序

原先的丁道尔圣经注释是为了帮助一般的圣经读者而编,著重经文的意义而不涉入学术性的钻研,尽量避

开“过度专业性及蜻蜓点水式两种极端”。许多使用过这套注释书的人都认为它达到了编写的目的。

然而,时代改变了,这套曾经服务优良、造就多人的注释书,似乎已不如以往贴切了。新知识陆续发现,

对圣经批判的讨论不断进行,一般人读经的习惯也改变了。在编写原先的丁道尔注释时,一般人普遍使用钦定

本圣经,因此我们可按钦定本来注释;但是目前情况不复当年。

重修这全套注释并不是项轻易的决定,然而就目前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新的需要得由新书来提升服务

品质,至少需要全然重修旧书。所以我们保留了原先注释的目标,新的注释不致太精简或太冗长,其解经性重

于讲道性。我们不含括全部的圣经批判问题,然而作者对新约学者们一般注意的问题也都留意到。当他们觉得

某些问题必须正式提出时,就会在引言或注脚中予以讨论。

新的注释书其意不在于作批判式的研经,而在于帮助非专业的读者更明白圣经。我们不假设每位读者都具

有希腊文的知识,所以书中讨论的希腊文都有音译;每位作者都必须使用希腊原文圣经作他们注释的根据,但

作者可自由选择他使用的现代译本,我们也要求他们在选用的译本之外注意现行通用的各种译本。我们谨推出

新丁道尔圣经注释,希望它和原先此套注释书一样,蒙神赐福使用,帮助一般读者更完满、更清楚地明白新约

的意义。

Page 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主编 莫理斯(LEON MORRIS)

第一版作者自序

启示录是一本很难懂的书。书中象征是属于第一世纪的,自然不易为今人所了解。既不了解,二十世纪的

人索性置之高阁,认为不合时代,启示录因而大受忽略。这真是不幸得很,因为启示录中的权力神学正是合时

不过,权力问题正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这本注释尽力将启示录的象征解释外,更试图以书中扩息应用到今

世的问题。启示录有许多我无法解答的难题,但我希望在我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少能将书中要义向读者阐明。

研究启示录的难题之一,就是解经派系的众多,议论纷纭各执己见,认为只有自己的解释是唯一正确的解

释。我花了不少工夫阅读并衡量各派的理论,但有关启示录的著作真是不可胜数,我不可能全部通晓,只能说

在我努力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实在获益不少。多方研究的结果,我仍无法全心全意的拥护任一主流学派,但

我必须声明,我的异议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轻妄之举。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多方多人协助,除一部分在注脚

中列出外,不可能全数一一列举,只能在此笼统的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筹划历经多年,因此我有机会反复的思考书中各问题,但本书的执笔往往是仓促片断。身为校长,

繁忙的校务缠身,著作只能忙里抽闲,也是无可奈何的,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多多包涵。在此我还得特别向

总编辑和出版社致谢,他们老早已将此书托付于我。因此早有权利向我索稿,但对我的耽延仍一再宽容,我十

分感谢。

莫理斯(Leon Morris)

第二版作者自序

启示录注释第一版出版后,我有机会听取不少读者的意见,并阅读继之而出的有关著作,实在感到幸运。

近年所看过令我得益最多的注释包括 Beasley-Murray,Mounce, Ladd, Sweet 等人的注释。今日欣逢拙著再版,

正好给我机会将所学到的新知加入,并将原版之朦胧欠缺处,澄清并补充。新版中的圣经版本我改用新国际英

译本,因此有不少零碎的改动。新国际译本不够表达希腊原意时,我便用自己的译文,相信不会给读者带来任

何困难。

新版的变动虽不少,但只是为了增进本书的用途,并没有变更原著的基本立场。

莫理斯

简写一览

Abbott Edwin A. Abbott, Johannine Grammar (Black, 1906).

Alford Henry Alford, The Greek Testament, vol. IV (Rivingtons, 1875).

ANF The Ante-Nicene Fathers (Eerdmans reprint of the Edinburgh edition, n. d.).

AS G. Abbott-Smith, A Manual Greek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T. & T. Clark 1954).

Atkinson Basil F. C. Atkinson, The War with Satan (Protestant Truth Society, n. d.).

AV The Authorized (or King James') Version, 1611.

BAGD William F. Arndt and F. Wilbur Gingrich (ed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trans. of W. Baur, Griechisch-Deutsches Worterbuch);

second ed. rev. and augmented by F. Wilbur Gingrich and Frederick W. Dank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Barclay William Barclay, The Revelation of John, 2 vols. (Saint Andrew Press, 1960; Daily

Study Bible).

BDF F. Blass and A. Debrunner, A Greek Grammar of the New Testament, trans. and rev. by R. W.

Funk (Cambridge, 1961).

Beasley-Murray G. R. Beasley-Murray, The Book of Revelation (Oliphants, 1974; New Century

Bible).

Page 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Beckwith Isbon T. Beckwith, The Apocalypse of John (Baker reprint, 1967).

Caird G. B. Caird,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Black, 1966; Black'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Charles R. H. Charles,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2 vols. (T. & T. Clark, 1920;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Colclasure Chuck Colclasure, The Overcomers (Nelson, 1981).

EB Encyclopaedia Biblica (Black, 1914).

ET The Expository Times.

Farrer Austin Farrer,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Oxford, 1964).

Ford J. Massyngberde Ford, Revelation (Doubleday, 1975; Anchor Bible).

Glasson T. F. Glasson, The Revelation of John (Cambridge, 1965; Cambridge Bible Commentary).

Goldsworthy Graeme Goldsworthy, The Gospel in Revelation (Paternoster, 1984).

GNT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being the text translated in The New English Bible,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Textual Notes and Appendix by R. V. G. Tasker (Oxford and Cambridge, 1964).

HDB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5 vols. (T. & T. Clark, 1898-1904).

Hendriksen W. Hendriksen, More than Conquerors (Tyndale Press, 1962).

Hoeksema H. Hoeksema, Behold He Cometh (Kregel, 1974).

Hort F. J. A. Hort, The Apocalypse of St. John I - Ⅲ (Macmillan, 1908).

IB The Interpreter's Bible, vol. 12 (Abingdon, 1957).

IBD The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3 vols. (IVP, 1980).

IBNTG C. F. D. Moule, An Idiom Book of New Testament Greek (Cambridge, 1953).

ISB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aedia, 5 vols.(Howard Severance, 1929; rev.

ed., 4 vols. Eerdmans,1979-).

JB The Jerusalem Bible, 1966.

Jeske Richard L. Jeske, Revelation for Today (Fortress, 1983).

JTS The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Kepler Thomas S. Kepler, The Book of Revelation (Oxford, 1957).

Kiddle Martin Kiddle,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Hodder, 1940; Moffatt New Testatment

Commentary).

Ladd George Eldon Ladd,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John (Eerdmans, 1972).

LB The Living Bible, 1972.

Love J. P. Love, I, Ⅱ, Ⅲ John, Jude, Revelation (SCM, 1960;Layman's Bible Commentaries).

LSJ H. G. Liddell and R.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new ed. rev. by H. S. Jones and

R. McKenzie, 2 vols. (Oxford, 1940).

LXX The Septuagint Version.

M James Hope Moulton, A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vol.l, Prolegomena (T. & T. Clark,

1906); vo1.2, Wilbert Francis Howard (ed.), Accidence and WordFormation (1919) vo1.3, Nigel Turner,

Syntax (1963).

MM James Hope Moulton and George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Hodder,

1914-29).

Moods Ernest de Witt Burton, Syntax of the Moods and Tenses in New Testament Greek (T. & T.

Clark, 1955).

Mounce Robert H. Mounc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Eerdans, 1977;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MS (S) Manuscript (s).

NBD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ed. J. D. Douglas et al. (IVP,1962).

Newell William R. Newell, The Book of the Revelation (Moody,1947).

Niles D.T. Niles, As Seeing the Invisible (SCM, 1962).

Orr Robert Wallace Orr, Victory Pageant (Pickering & Inglis, 1972).

Page 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Preston and Ronald H. Preston and Anthony T. Hanson, The

Hanson Revelation of Saint John the Divine (SCM, 1949; Torch Bible Commentaries).

Rossetti Christina G. Rossetti, The Face of the Deep (SPCK, 1911).

RS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1946-52.

RV Revised Version, 1881.

S Bk Herman L. Strack and Paul Billerbeck, Kommentar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and

Midrasch, 4 vols. (C. H. Beck'sche, 1922-28).

Simcox William Henry Simcox,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Cambridge, 1894; 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

Smith J. B. Smith, A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 (Herald, 1961).

Sweet John Sweet, Revelation (SCM, 1979; Pelican Commentaries).

Swete Henry Barclay Swete, The Apocalypse of St John (Macmillan, 1907).

Stoffel Ernest Lee Stoffel, The Dragon Bound (John Knox, 1981).

TCGNT A Textual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Bruce M. Metzger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71).

TDNT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trans. Geoffrey W. Bromiley of Theologisches

W?rterbuch zum neuen Testament, 10 vols. (Eerdmans, 1964-76).

Tenney Merrill C. Tenney, Interpreting Revelation (Eerdmans, 1957).

TNTC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Torrance Thomas F. Torrance, The Apocalypse Today (James Clarke, 1960).

Turner N. Turner, 'Revelation' in Peak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ed. Matthew Black and H.

H. Rowley (Nelson, 1962).

Walvoord John F. Walvoord, The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1966).

导论

Ⅰ 启示录释经派别

众所公认,整本圣经中最难懂的书卷之一就是启示录,或作启示书(Apocalypse),因 apocalypsis 乃

是希腊原文启示录一书的头一个字。书中充满了奇异的象征,如多头多角的怪兽,以及海水三分之一变成血(八

8)等难以想象的超然现象。现代读者只觉启示录十分奇怪,对解经家们一套套空想的预言理论,更不感兴趣。

这些理论之虚构天才只有其荒诞程度可与之比美。

正因如此,除了个别的章节诸如第七章有关子民得赎的异象,以及末两章的新天新地,绝少有人想到要看

启示录。我们知道要尊敬启示录,因为它是圣经的一部分,但我们对书中神秘色彩的内容却感到局促不安,于

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只有约翰福音或罗马书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这真是遗憾的事,因为启示录中许多教训正是针对着二十世纪的时弊 1。圣经英译者腓力斯(J. B.

Phillips)告诉我们,翻译启示录时使他经历到无比的兴奋。他觉得自己几乎飞离了熟悉的今世时空,而进入

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境界里,那境界不是虚无飘渺的世界,而是充满了神的荣美和公义的永远国度 2。

研究启示录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刻忘记书中一再强调的永恒。启示录的教训对我们这一世代可谓空前的重

要。今日列强的一切决策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市民。我们尽管对所有主义理论都不感兴趣,但我们喜欢也罢,

不喜欢也罢,我们的命运就是无法不受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影响。我们怀疑自己是否就是列强手中的抵押品。世

上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核战的大灾,连执政掌权者几乎也不愿意,但我们是否无法避免成为核战的牺牲品呢?

我们的政治家,权力不管多大,好似也无法控制世上的恶势力,然则这些恶势力真的是魔鬼撒但的力量吗?启

示录的信息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当初启示录的对象就是一小群处境困难、心中充满疑问:“究竟是谁在掌权”

的人,启示录就是向他们解释权势的问题,因此启示录不愧被誉为“权柄的神学,虽然权柄是带着爱的,因为

书中大获全胜的是被杀的羔羊 3。

这个观点不是传统的看法。历代的解经家对启示录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各派的一些摘要:

a. 已过派(The‘preterist’view)

Page 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以第一世纪的教会为启示录之始与终,认为全书是针对当时教会之遭遇,此外别无他指。罗马帝国在这观

点中占极重要的地位。这一派的优点是使启示录与当时的信徒息息相关,在研究初期教会史料上也有不少贡献

4,但缺点是令启示录对后来的信徒完全失去了意义 5。在此我得加上一句,今日的学者多多少少均接受了这

一派系的一些观点。

b. 历史派(The‘historicist’view)

认为启示录是神所默示的全人类历史。书中的象征刻画了整个的西欧历史之纲领,包括未来,直至基督再

来为止 6。这见解使启示录,或最低限度使启示录的一部分,对现世代有深长的意义。人类全部历史掌握在神

手中的确令人信心大增。但启示录若主要是针对未来的世代,那么当时的信徒不会得着什么,只有莫名其妙的

份儿。我们却坚信,当时的收信人对启示录必有一定的了解。再者,还有令人费解的,启示录若是预言世界的

末来,为何绝口不提西欧以外的国家?这一派还有一个弊病,就是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启示录果真默示了人

类全部未来的历史,解经家起码应该可以辨出一个大同小异的历史端貌吧?不然张三李四,各说各的,又有什

么意义?而事实上这派系正是如此,意见众多,协议则没有 7。

c. 将来派(The‘futurist’view)

认为除了前面几章,启示录全部是末世预言。七印等等都是基督再临之前将发生的事。这观点以末世信徒

为启示录之唯一对象,而忽略了初期及其它时代的信徒。若说启示录对这些非末世信徒有何意义的话,就是表

明神有祂永远的计划,如此而已。

d. 象征派(The‘'idealist’view)

认为启示录所记载的不是实在的历史,不是当时之事,也不是后来之事,而是一些概念和原则 8。启示录

是以诗体阐明神学的观念。启示录叙述的不是初期、后期、或来世教会的遭遇,而是神在人类历史中,所作所

为之原则。这个观点无疑使启示录摆脱了时空之限,而对历代信徒有同等意义,但这样完全拒绝承认启示录的

历史根基也绝不是合理之事。

看来以上各派均有利弊,我们必须综合各家的优点,才可以对启示录有一个满意的了解 9。启示录是写给

初期教会信徒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当时教会之情况为出发点;事实上我们若想明白这本深奥的书,先决条件就

是紧记当时的教会情形。

在当时,福音已遍传亚细亚的罗马行省各地。信的人便作了基督徒。信徒们正接受拿撒勒人耶稣是神子,

是基督,这位基督被犹太人厌弃,钉死在十字架上。借着这样的死,祂为祂的子民成全了救恩。在天上,这位

基督是有可能被这样称呼的:“你曾被杀,因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五

9)。基督已为我们受死,死后复活,大获全胜,并要活到永永远远(一 18)。祂已升入了高天,到了时候还

要再来,毁灭世上的国,建立神完全的国度。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而当时的信徒小群正是如此热烈的相

信,他们盼望那应许之日到来,神完全的旨意将在全地上通行无阻。

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教会仍是小小的一群。不错,人数不时有加增,但绝不似行将征服罗马帝国的大军。罗马帝国继续横行,

压迫残暴有加无减,恶人称雄。拜偶像的仍然拜偶像,拜皇帝为神的势力也日见猖獗。基督徒因为不肯屈服而

惹嫌,也有遭受公然的迫害,殉道的殉道,入狱的入狱。

起初令他们成为信徒的信息今日在哪儿?基督再来的应许又在哪儿?一切仍然依旧,与创世以来毫无分别。

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分辨神的作为,实在需要很大的信心。而不论何时,一般信徒都不是大有信心的,他

们会怀疑当初是不是信错了,一切是否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基督教是否只是圣堂里的宗教,在政治舞台上

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信仰是否只是一个美梦,不堪社会现实、政治现实之一击?大权的掌握者其实是皇帝和他

的爪牙。

启示录是写给一群心中充满这些疑问的人。我们切勿以为启示录是个拼图游戏,寄给一个吃饱饭没事干,

且又酷爱猜谜的教会,作为运动脑筋的消遣。不,启示录是写给备受压迫,满腔疑难,彷徨失措的小小教会。

约翰的书信是针对这些人的需要而写的 10。

让我们拿七印封严之书卷的打开为例。这书卷无疑就是人类命运的书卷。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在天上、

地上、地底下,没有能展开能观看那书卷的”(五 3)。未来的奥秘对我们是隐藏的,这书卷是封严的。但见

异象的人获得保证,“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祂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5 节)。

约翰于是又看见“有羔羊站立,是被杀过的”(6 节);这分明是曾被钉死十架的基督耶稣。祂上前来,将书

卷拿过来时,颂赞之声顿起,由宝座旁的长老及活物开始,然后千千万万的天使加入,最后“天上、地上、地

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13节)都同声唱和。

Page 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就这样,约翰指出,未来不是属于罗马大帝,不属于任何掌权者,任何圣品名流,任何一个人或一群人。

未来是属于为我们受死成全救恩的基督,只有祂配揭开人类命运的书卷。我们,和我们的命运全在祂手中,这

个事实是天上的众子和天使所承认的,最后连世上一切凡有气息的都必一同承认。在这段书信中,约翰让我们

一瞥未来,让我们对谁掌管一切的事实有一点点的认识。真正的权柄属于犹大的狮子,基督。虽然由现势看来

似乎刚刚相反,但今生的一切绝不影响神掌握最终的权柄这一个事实。

整本启示录中,约翰一再强调的就是以上这一点。他一再领读者到幕后,使他看见世上一切掌权者不过是

成就神的永远计划。人是永不能叫神败退的。启示录中一幕接一幕的异象,都是再三强调最高主权属于神,神

掌握人类命运的这个事实。启示录利用当时罗马帝国的时事作为实例来表彰神的权柄,所以启示录是扎根在真

实的历史上,然而书中所阐明的真理却是永远不变,历久弥新。今日我们仍一样看见神的权柄在运行 11。约

翰的结论──最终权柄属于神──对今日的我们,与第一世纪受逼迫的小教会是同样的中肯 12。

有人对启示录的象征感到头痛,尤其觉得难以想象一些特别复杂的异象(请问有谁看见过一只十角七头的

怪兽呢?),又有人认为书中的异象前后不大呼应。不错,但我们必须晓得,约翰是一个语法艺术家。每一个

异象的意义应该从那异象本身追寻。异象是否能以想象,异象与异象间是否呼应附会都不是异象的目的。异象

的目的是阐明观念真理 13。

该雅特(G. B. Caird)指出,象征的意义不常是千篇一律的。他以军事司令部中的地图为例,图上小旗

的移动有时是代表已成的事实,有时是代表将要采取的行动。“约翰异象中奇怪和复杂的象征就好比这些小旗,

是以图代表世界的事故。这些小旗亦是有时是描写事实,有时则是决定行动。14”换言之,这些异象有时是将

事实的真相揭露,也有时是将神末来的计划启示。这些异象甚至可能预表推动神计划之重要时局形势。

Ⅱ 启示录与一般启示文学

启示录是启示文学的一个公认例子。“启示文学”是现代的名词,指公元前二百年至公元一百年内所流行

的一组文学著作。这个名词的定义并不太简明,因为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与别类文学也有不少的重复。但一般

来说,启示文学是指历史伟人(例如亚伯拉罕、摩西、或以斯拉)从天上(例如藉天使)所得的启示。启示文

学的信息多是以极生动(有时濒于怪诞)的象征作为传递的媒介。此等信息的出现往往是在苦难之中。作者坚

决的相信,读者所遭的困苦不是一条末路,到了时候,神必施行拯救,必会消灭那恶者;而神的拯救往往又是

与弥赛亚的降临,神国的建立是分不开的。启示文学的作者对其当代是抱悲观态度,不相信人藉己力可以战胜

恶势,只有神才能胜过恶者。也许因为重点在神,所以这一类文学很少涉及道德的教训。恶者的权势不是道德

提高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全凭神大能的干预。启示文学中不乏借先知伟人的口所重述的历史。此等“预言”,

当然,都可以不折不扣的应验,但只是到作者的年代为止,涉及未来的事则是“含糊”的,因此学者们不难以

此破绽断定作者的年代。

将启示录列入启示文学也是不无道理。不错,启示录与其它启示文学一样,也是充满启示性质的象征,这

些象征有时很难解释,还有,启示录也是期望神国的降临,新天新地的建立。启示录且也提及天使,或由天而

来的启示。但有几点,启示录与其它启示文学是分庭抗礼,迥然不同的,简列如下:

1. 启示录作者屡次自称所写的是预言(一 3;二十二 7、10、18~19)。启示文学与预言文学是不同一

类的,而启示录的作者自称属于预言的传统 15。启示录与预言文学一脉相传的就是启示录所传递的是神的话

(一 2)16。

2. 启示录又具有预言文学的另一特色,就是道德公义的坚持。悔改的信息贯通整本启示录,其中尤以七

封信中对教会的警告悔改的要求(二 5、16、21~22,三 3、19)是最典型。

3. 启示文学是以历史名人的名义来写书,因此是半隐名之作。但启示录的作者自道名姓,清清楚楚(一

4)17。

4. 一般启示文学的特色是悲观,启示录则不然。约翰虽然相信撒但在末世将猖獗横行,但他并不认为他

所处的世代是完全掌握在魔鬼手中。历史对约翰而言,正是神成全救赎的舞台。在启示录中,罪恶虽被暴露无

遗,但书信的基本观点是积极乐观的。

5. 一般启示文学的作者是借预言之名回顾历史之实。他们假古人的名义,预言未来之事直至作者自己的

世代为止。启示录却完全两样,乃是承袭先知的传统,以作者的时代为出发点,预言将来之事。

6. 赖德(G. E. Ladd)认为“在启示录中,历史与末世论之间有一种抗衡的关系。书中的兽是罗马帝国,

同时又是末世论中的敌基督;但二者相同却绝不相等。当时亚细亚的教会固然遭受逼迫,但第一世纪的历史却

Page 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没有任何记载是与启示录描绘的逼迫情况完全吻合。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与未世论中敌基督在启示录中阴影相重

相叠,难分难辨。启示录以末世论来解释历史;恶势力在罗马手中正是末世论的具体应验”18。

7. 一般启示文学充满离奇古怪的异象,且有天人天使甚至神自己从旁详加解释。异象的全部信息往往也

会靠这些解释而产生。启示录中间也有类似的讲解(例如天使解释骑朱红色兽,穿朱红色衣服的妇人的奥秘,

十七 7 以下),但一般来说,启示录只记述异象,而将解释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

8. 一般启示文学是仰望弥赛亚之降临,期待这位降临的弥赛亚在人类历史上成就新事。但在启示录中,

新事已经成全,弥赛亚已经来过,而且已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并且还要再来。约翰笔下,自创世以来已被宰杀

之羔羊令人印象至深,这羔羊就是已来的弥赛亚,而这位弥赛亚已奇妙的因着在十字架上的死而大获全胜。羔

羊身上有死的印证,却同时又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Ⅲ 作者

克度尔(Martin Kiddle)认为新约中一切约翰著作的作者究为何人实在极难断定,而且多谈无益,因他

认为凭现有的证据,根本无法得到任何结论云 19。这也未免过度悲观了些,但约翰著作的作者研究诚非易事。

下列是一些要点:

1. 启示录的作者自称“约翰”(一 4)、“仆人”(一 1)、“你们的弟兄”(一 9),且分明是先知

之一(二十二 9)。

2. 作者既自称约翰,很可能就是使徒约翰,因为有人认为所有基督徒中,只有使徒约翰有资格这样简称

约翰,不需加上任何解释,而且书中的权威语调亦是使徒的口吻 20。

3. 一切早期著作,早至游斯丁(Justin Martyr21),谈到启示录,毫无异议的以使徒约翰为其作者。

这一点连克度尔都承认是有力的证据 22。同时诺斯底派的文献“约翰旁经”(Apocryphon Johannis)的年代

不会迟过公元一百五十年;该经引用启示录一 19 时分明以使徒约翰为书信的作者 23。爱任纽(Irenaeus24)

亦支持这一说法。穆拉多新约书目残篇(Muratorian Fragment)两次提到约翰为启示录作者,这约翰分明是

指使徒约翰 25。亚力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26 和特土良(Tertullian)27 亦一致赞同这

一点。事实上在亚历山大之狄尼修出现之前,教会在这一点上从未有过任何异议 28。

不错,东方教会对启示录的承认有过踌躇。优西比乌(Eusebius)就是知名的例子 29。东方教会部分新

约书目不包括启示录。叙利亚新约正典长久不见有启示录,直至斐罗森诺(Philoxenus,约公元五百年)修订

版出现时,启示录才被包括在内。但是其中原因不为别的,乃因当事人不能接受启示录的内容 30。事实上早

期教会传统中没有过任何实据证明启示录的作者不是使徒约翰 31。因此,卑尔根(B. W. Bacon)可以这样断

言:整本新约圣经中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启示录拥有这么众多而清楚确凿的外界凭证 32。

4. 反对派的另一个大理由是启示录的风格。查尔斯(R. H. Charles)说过,启示录的希腊文与任何有

血肉之躯的人所写的都不一样!33 启示录风格之争论源自亚力山大之狄尼修。而且历代以来,学者们都没有

再下真工夫研究,只是不断的重弹狄尼修的老调。以下是优西比乌对这方面理论总结如下:

启示录与约翰福音及约翰一书毫无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绝无关联,绝无契合,连一字之同也没有。尤有甚

者,约翰一书(约翰福音更不在话下)和启示录彼此竟然只字不提,二者之间更没有什么思想上的呼应„„光

就风格而论,我们就可断定约翰福音、约翰一书与启示录不是同出一辙。约翰福音及书信的希腊文不只完美,

其用字、立论,和结构上更表现了高度的文学造诣。在这两卷书中,我们找不到蛮夷字眼或任何违反句法的例

子,或是粗俗的语调。这两卷书的作者分明有神特别的恩赐,精通知识用句,同时也精通日常用语。但我也并

不否认,启示录的作者诚然看见了异象,得到了预言和启示,但当我观察他的风格时,就发现他的希腊文并不

准确,所用成语常常嫌粗俗,有时甚至压根儿违反句法。这些例子在此不必多赘。但请勿误会,我不是有意出

言轻妄,我不过是指出,约翰福音和书信与启示录是有差异的 34。

近代学者对这立论佩服到一个地步,以致卡拉佛(T. W. Crafer)可以这么说:“现代的批判已将西庇太

的儿子扫到一边,大家都比较赞成另一说法(例见 Bousset),也就是优西比乌的看法,认为启示录的作者约

翰是另一个约翰 35。约翰福音和启示录风格不同乃是事实。关于这一点,查尔斯有详细的比较,列出二书希

腊原文风格之不同点 36。其中一例就是,约翰福音常用的句法诸如绝对所有格和关系词等等,在启示录是找

不到的。用字方面,查尔斯复指出,福音书与启示录提到“羊”、“基业”和“直至”等词,均用不同的字,

另方面,有时两书用同样的字,却代表不同的意思。还有,福音书的文法流畅,但启示录的文法则另有其不平

凡的一套,以致查尔斯还为启示录写了一本特别文法书。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查尔斯同时也列出两书许多相关

之处,这些相关处是基于另一列文字风格相仿的地方 37。总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Page 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狄尼修还指出一点:约翰福音和书信的作者绝口不提自己的名字,但是启示录的作者却特别报名道姓,务

必要叫人知道他是谁 38。

即使这样,以下几点我们亦必须考虑。

a. 启示录中违反语法的地方是作者故意的句法。爱德华斯(R. A. Edwards)说:“启示录是本奇异的

书,属诗词多过散文,而诗人,我们都知道,是不被一般句法所限的 39。”,再者我们还应注意,约翰在一

些地方违反某些文法,却又在别的地方,遵守了同样的法则 40。换言之,约翰的希腊文违例之处是故意而非

因无知 41。

该雅特(Caird)认为约翰福音及书信的作者和启示录的作者有可能不同,但却不相信句法之异是个决定

性的因素。启示录的希腊文是希伯来式的希腊文。“能写希伯来式希腊文的人并不等于他就不会写其它样式的

希腊文。在什么场合他喜欢用希伯来式的希腊文,他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路加在述说耶稣出生的故事时,

特别模仿七十士译本(按:希腊文之旧约圣经)的风格。犹太学者,二世纪的本都亚居拉(Aquila)将旧约圣

经翻译时,更是装模作样的特别将希伯来的成语直译。不错,启示录的希腊文是奇特,但绝不是因为无知,因

为全本书的风格极其明朗,带着能力 42。”法拉(Farrer)曾经说过:“我们有时或需猜测约翰为什么这样

写法,却从来不必忖测这些句子的真正意义何在 43。”

b. 启示录的内容说明了作者对启示文学很熟悉,因为书中时有启示文学的典型语句以及典故引用,无形

中增加了启示录的难读性。

c. 启示录是成书于作者被放逐时期。放逐生涯,当然不会有什么工具书在手边,很显明的,也没有机会

悠哉游哉,慢慢的写。

d. 启示录是心情兴奋时之作。作者告诉我们他“被圣灵充满”,我们怎可要求这本书的风格应该冷静、

客观,文字应该工整 44。

e. 大家公认启示录作者的母语是亚兰文,但他分明读过很多希腊著作,且也曾以希腊文写作。

f. 笔录者的影响也不是全无可能。约翰福音有可能是有笔录者之协助而写成,而启示录则是作者自己一

手包办。

g. 有人也曾指出,启示录作者的身分是先知而非使徒。该作者越是隐藏自己,后世越是肯定他就是他们

所知的约翰中最伟大的那一位,因为启示录自称是神的默示(一 10,二十二 18~19)。

h. 启示录文字奇异很可能因为内容是预言与异象的缘故。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证据,证明有些圈子的

人士认为传递圣灵所启示的异象和预言,用语是不应该遵循常规的 45。

5. 若说启示录与约翰福音有异,二者却亦有不少相似之处。全新约书中,唯独这两本书用“道”(logos)

字(约一 1;启十九 13);用“羔羊”、“生命的水”、“得胜者”、“遵守我命令的”;还有“真”(alē

thinos)字这个形容词,在约翰福音用了九次之多,约翰一书四次,启示录十次,而其余的新约书加起来,才

总共用了五次。约翰福音与启示录,均非常明显的同时引用撒迦利亚十二 10所提的,仰望被扎的人(约十九

37;启一 7)。两本书对饥渴的人都有邀请(约七 37;启二十二 17),亦均提到基督从父神所受的命令(约

十 18;启二 27),二者都提到身穿白衣(约二十 12 有穿白衣的天使,启三 4 有穿白衣的“配得过”的人)。

卡拉佛(Crafer)更进一步指出,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均有绝对善恶的强烈对照,二者均强调是在作见证,并一

同指出遵守神命令的重要 46。

6. 有人认为启示录与约翰福音有些思想不协调,甚至认为启示录不属正统基督教,最少部分启示录是有

可疑之处 47。这些人指出约翰福音及书信强调神的爱,启示录却坚持神的震怒。其实,使徒约翰曾有“雷子”

的称号,脾气像雷的人当然可能执笔写神的愤怒。正如爱德华斯所说:“我们必须记住,神的震怒是新约一个

正常的主题。我们必须接受神国与‘今世’是敌对的这个观念 48。”再者,犹太人提到逼迫他们的人时,一

贯是咬牙切齿,不留余地,认定他们就是神的敌人。

此外又有别的人指出,约翰福音注重今生,启示录专讲末世,二书因此大有差异 49。不错,启示录着重

等候基督的再来,而约翰福音着重基督与信徒,信徒与基督的合一;这不过是说明两本书的主题不同而己,更

别说约翰福音内也有提到末世的地方(例如五 25~29)。两书主题不同,内容当然有异。若因此而断定二书

是出自不同的作者,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写两个主题,也未免太牵强了。

7. 还有人说,约翰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福音书的约翰也就是启示录的约翰。但是不

管犹太人中有多少约翰 50,跟随基督的约翰却没有几个。早期教会历史中,除了使徒约翰外,另外只有一个

约翰马可。连采取反对立场的狄尼修,早在三世纪末亦只能这么说:“我想亚洲还有一个名叫约翰的信徒,因

为听说以弗所就有两个坟墓,两个都有人说是约翰的墓 51。”请注意他的语气,“我想”、“听说”是多么

Page 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的不肯定,狄尼修分明没有什么确据。若有,他必已拿出来了。史徒法(E. Stauffer)说,以弗所有两个墓

之说“已被遗址发掘的考古研究所否定了 52。”

两个约翰的论调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爱德华斯说:“自古以来,约翰福音、约翰书信以及启示录都被承

认同出于一位作者,除非我们有确凿证据,否则没有道理推翻这个久被承认的事实 53。”

8. 史徒法认为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对礼拜仪式有相仿的着重,可以证明二书作者都是使徒约翰 54。

史徒法这样说:“约翰福音、书信,及启示录不只是风格相似,神学思想也是相同。这一组作品在早期教

会文献中是异常突出,自成一格的。我们有足够理由将这五本书归在一位富有个人特色,而且地位重要的作者

名下,这作者就是使徒约翰。”史氏接着又说,约翰写书的工作也不是没有可能有门徒的协助。他的结论是: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下这样的定论:新约圣经中的约翰著作是出自使徒约翰之手,不然就是受他的影响而写

成 55。”孔毛尔(Kümmel)同时指出,“约大多数的天主教学者,如 Michaelis, Albertz, Hadorn, de Zwaan,

Klijn, Feine-Behm, Guthrie, E. Stauffer 等人,都是赞同使徒约翰是福音书和启示录的作者 56。

9. 最近有些学者认为约翰早年殉道,所以不可能是启示录的作者。这一说缺乏证据,我已经在别处加以

分析 57,在此只是一提,以免遗漏任何一说。

10. 又有人认为启示录提到天城城墙的十二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二十一 14)与作者是使

徒的观念不协调。为什么不?我不明白此说之理由何在 58。又另有人认为启示录不提耶稣在世的事迹,不似

是与基督同起居过的见证人所写。这又是个很武断的说法:主题关乎天堂的书,为什么非插入其它数据不可

59。

Ⅳ 成书年代

只有两个年代有成立的可能:罗马大帝多米田(Domitian)年间,或是尼禄(Nero)末年前后。早期教会

偏向多米田的年代,亦即公元九十至九十五年 60。

这个主张主要因为启示录似乎多次提到敬拜帝皇之事,而此种敬拜在多米田年间已极普遍。启示录中的兽

代表罗马皇。启示录十三 4、2、15~16,十四 9、11,十五 2,十六 2,十九 20,二十 4 均有记载拜兽的事。

这些经节十分清楚,似不可能不是指敬拜帝皇的命令。

但更确实的推算年代却比较困难。该撒在生时也被拜为神。亚古士督(Augustus)虽然没有那么张狂,但

在某些省份也有他名下的庙宇。提比利亚(Tiberius)不鼓励人民敬拜他,但卡理古拉(Caligula)却连自己

的造像也要人民敬拜(虽然历史上没有推行这命令的记载)。卡理古拉的承继人可罗底亚斯(Claudius)则撤

销了他的命令。而尼禄逼迫基督徒不是因为他自以为是神,而是因罗马大火,他需要找个替死鬼。尼禄以及紧

接他的几个承继人的年间也没有敬拜君皇的事。另外,迦尔巴(Galba),奥图(Otho)和威特留(Vitellius)

三皇的统治期极短,不会有什么问题,而韦斯帕西安(Vespasian)及提多二皇是脚踏实地的人,并不在乎人

民的敬拜。不错,在尼禄之后,敬拜君皇的事在局部地区仍然是流行的,因此启示录某些记载是指尼禄或继尼

禄之后的年间之事这个假设也是有些微可能性。

但是敬拜君皇的鼎盛时期是多米田为皇的年间(公元 81~96 年),乃众所公认的事实,多米田之前的罗

马皇有的接受敬拜,有的反对敬拜,而的的确确自以为神的只有多米田一人 61。因此提到君皇敬拜之事,最

可能是指多米田年间。多米田是最要求人民拜他为神的一个,至于如何拜法,不拜会受什么牢刑或死刑倒没有

记载可考 62。

下一点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启示录是在逼迫之中写成的。写书时,逼迫分明已开始,安提帕已被杀(二 13),

约翰已被放逐拔摩海岛(一 9)。约翰认为这些患难不过是先兆,更大的逼迫还在后头。示每拿教会分明还要

遇到更大的苦难,包括有信徒被下在监中(二 10)。非拉铁非教会亦知道“普天下人(将)受试炼”(三 10),

而约翰所见的异象更包括了“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六 9),和“喝醉了圣徒的血”的女

人(十七 6,十六 6,十八 24,十九 2,二十 4)。

我们可以断定,启示录书写时,信徒已开始受苦,而更大的逼迫还在后面。因此有人认为启示录的记载不

会是指尼禄年间之事,因为尼禄逼迫信徒虽然凶猛,但到底只限于一地,而且为时很短。多米田的治年分明较

为可能,但我们亦找不到证据证明多米田迫罗马以外的人,我们只知道他将一些罗马信徒处死,包括夫拉维

(Flavius Clemens)和其妻杜美替拉(Domitilla)。判死刑的罪名是“无神论”,许多人同意,这是指基督

教,因为基督徒相信一位看不见的神,而弃绝罗马诸神,罪同无神相等。后来的信徒中间提及多米田年间的逼

迫 63,但实据不易找到。当然,如果我们有足够其它理由断定启示录成书在多米田年间,那么启示录的记载

Page 1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就是逼迫的实据。不然,我们只能这么说:启示录中信徒受迫害的记载与我们所知的多米田相谋相合;在第一

世纪中,也没有另一个时期比多米田时期更符合启示录中的记载。

还有,启示录似乎提到尼禄复活的神话(redivivus myth)传说(例见十七 8、11)。尼禄死后,某些圈

子的人认为他会再来。当初此说的引起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尼禄已死 64,是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死后复活的

说法。这种传说的演变是需要一段相当日子的,早过多米田的时期实在是没有可能。

启示录中的教会似乎均已有一段已过的发展史,因此不可能是尼禄逼迫的时代,而唯一的另一个可能就是

多米田时期。启示录中老底嘉教会自称“我是富足的,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三 17)。老底嘉城在公

元六十至六十一年毁于地震,因此富足的自夸必是城市重建多年以后的事 65。还有,示每拿教会在保罗时代

似乎尚未成立 66。启示录第二、第三章中提到的众教会似乎都已有相当的历史,尤其被指责“把起初的爱心

离弃了”(二 4),和“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三 1)那些教会。此外,启示录提到尼哥拉一党的人,

光是指名而未详加解释,分明他们已是众所周知的党派,甚至异端。邪派异端的演变形成亦需一段时期。

主张启示录成书于尼禄年间的理由是书中提到的敬拜君王和信徒受逼害之事符合尼禄年间的情况。还有,

“兽的数目”以 666 代表尼禄云(此说的起因,以及反对者所条陈的理由详见十三 18 注释)。666 果真代表

尼禄吗?爱任纽(Irenaeus)曾讨论这一段经文,并列举 666 可能代表什么的几种主张,尼禄他是连提也没

有提,更谈不上赞成了 67。事实上,德国新约学者查恩(Zahn)指出,以 666 代表尼禄之说是迟至 1831 年

才由费勒兹(Fritzsche)提出的 68。因此以兽的数目来支持启示录成书于尼禄年间之说理由并不确凿。

启示录还有一段经文提到七王,“五位已倾倒,一位还在”(十七 10)。有人认为这也支持尼禄年代。

由亚古士督算起,尼禄排行第五,所以认为启示录是等于尼禄末年和下一王之初年。这一说的困难在于到底谁

算是第八个王(十七 11)。如果我们删去迦尔巴、奥图,和威特留(这三人帝位都未稳,年数总共加起来还

不到一年),那么第八王是多米田。如不删去,威特留就是第八了,但他在位只是瞬间,怎可能是启示录特别

郑重提出的“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第八王。

以上两种排行法都是困难重重的。主张尼禄年代的霍尔特(Hort)特别偏重两点。第一,启示录的记载符

合尼禄末年情况以及尼禄当时之声誉。他说:“照我们所知,尼禄留下的印象远深过多米田。”第二,启示录

“字里行间所显示的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乱世”69,所以非尼禄莫属。历史证明尼禄留下的印象是既深且远,我

们没有理由假定这个印象至多米田年间即已消失。而霍氏的第二点则纯属主观意见:启示录中的乱世为什么不

能是多米田年间而非尼禄不可?总之启示录成书于尼禄年间之说还不能成为定论 70。

此外还有人认为,若然约翰福音和启示录诚然同一作者,两书风格之差异说明其年代必有相当距离。启示

录的希腊文不过尔尔,所以成书必早,约翰福音文字优雅,所以年代偏后,至是约翰的希腊文经已学成,造诣

很深了云云。

这个立论是不可能成立的。约翰福音的年代还是个悬案,据我们所知,可能是在耶路撒冷被毁(公元 70

年)之前。再者,启示录的希腊文绝非初学者水准不够的作品,因为作者不是不知文法规律,而是有意选择性

的遵守。还有支持上说之人没有考虑约翰福音和启示录二者之一有可能是经过誊抄者之手。照我看,要辩护约

翰福音和启示录是出自同一作者,誊抄的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解释;果真如此,两书文字风格之异就不能证明年

代的先后了 71。

又有人认为,启示录某些经文支持成书较早的年代。例如异象中,有一根苇子赐给约翰作为量度之杖,且

有说话吩咐他起来量神的殿(十一 1)。有殿可量,推想圣殿其时尚未被毁,换言之,公元七十年前 72。

也有人提出一些别的年代,例如韦斯帕西安的年代 73,因为十七章 10 节中提到的五位王已倾倒,有一位

还在,这分明是指韦斯帕西安。但即使异象是在韦斯帕西安在位时所见,也不是没有可能是到后来才被收记入

书。启示录的年代虽非肯定,大致而言,以多米田年代(即公元 90~95年)似最可能。

Ⅴ 资料来源

有人建议启示录是犹太文学的一部或数部作品所改写而来,理由是书中记载读来有片片断断之感。又有人

说启示录提到“羔羊”时好似是后来加上去的,例如十五 3,二十一 22~23。所以他们认为启示录是将原来并

非基督教的著作改头换面而变成基督教之作。

这种立论并未解释启示录整本书的风格为何如此完整一致。突出之处不是没有,但却是很少,比起全书恒

有的特殊的希腊文风格,是微不足道的。犹太启示文学是实有其事,约翰使用这些数据也是可能,他甚至可能

将一些适合的段落收入书中,但启示录全书是这样完整一致,约翰果真用了外界数据,我们也没有办法将之滤

出。

Page 1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有人认为启示录的主题和思想十分重复,例如十三和十七章中的叙述,但这并不能证明数据是外来,或是

作者不只一人。七重审判例如七印、七号筒、七碗等之重复也是同此一例。事实上主题的重复似乎是作者特用

的手法 74,那种重复不是纯粹的重复,而是好像一把螺旋梯,级级相仿,但却是渐上视野渐大,所见的启示

也越多。

我们也别忘记,启示文学是犹太人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自然承袭不少其中的惯例。书中有犹太的思想并

不等于抄袭 75。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启示录不可能是一气呵成的作品。书中记载的异象可能是头尾数

年的启示,有时似欠连贯在所难免,却并不因此而证明来源外来 76。

大纲

Ⅰ 前言(一 1~20)

A 序言(一 1~3)

B 问安(一 4~8)

C 第一个异象(一 9~20)

i. 奉命写书(一 9~11)

ii. 威荣之主的异象(一 12~20)

Ⅱ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三 22)

A 致以弗所教会信(二 1~7)

B 致示每拿教会信(二 8~11)

C 致别迦摩教会信(二 12~17)

D 致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 18~29)

E 致撒狄教会信(三 1~6)

F 致非拉铁非教会信(三 7~13)

G 致老底嘉教会信(三 14~22)

Ⅲ 天上的异象(四 1~11)

Ⅳ 七印(五 1~八 5)

A 封严的书卷(五 1~4)

B 犹大支派的狮子(五 5~14)

C 第一印(六 1~2)

D 第二印(六 3~4)

E 第三印(六 5~6)

F 第四印(六 7~8)

G 第五印(六 9~11)

H 第六印(六 12~17)

I 插曲(七 1~17)

i. 神仆接受印记(七 1~8)

ii. 无数的人(七 9~17)

J 第七印(八 1~5)

Ⅴ 七枝号(八 6~十一 19)

A 第一枝号(八 6~7)

B 第二枝号(八 8~9)

C 第三枝号(八 10~11)

D 第四枝号(八 12)

E 飞鹰(八 13)

F 第五枝号(九 1~12)

G 第六枝号(九 13~21)

H 插曲(十 1~十一 14)

i. 小书卷及七雷(十 1~4)

Page 1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ii. 天使的誓言(十 5~7)

iii. 小书卷(十 8~11)

iv. 两个见证人(十一 1~14)

I 第七枝号(十一 15~19)

Ⅵ 七个预兆(十二 1~十四 20)

A 身披日头的妇人(十二 1~6)

B 撒但被摔于地(十二 7~12)

C 撒但与妇人和她儿女争战(十二 13~17)

D 从海上来的兽(十三 1~10)

E 从地中上来的兽(十三 11~18)

F 锡安山上的羔羊(十四 1~5)

G 地上庄稼的收割(十四 6~20)

i. 三天使的宣判(十四 6~12)

ii. 在主里死的人(十四 13)

iii. 云中的收割者(十四 14~16)

iv. 大酒醡(十四 17~20)

Ⅶ 最后的七灾(十五 1~十六 21)

A 前述(十五 1~8)

B 第一碗(十六 1~2)

C 第二碗(十六 3)

D 第三碗(十六 4~7)

E 第四碗(十六 8~9)

F 第五碗(十六 10~11)

G 第六碗(十六 12~16)

H 第七碗(十六 17~21)

Ⅷ 全能神的得胜(十七 1~二十 15)

A 大淫妇的刑罚(十七 1~18)

i. 骑在兽上的女人(十七 1~6)

ii. 骑兽女人的解释(十七 7~14)

iii. 淫妇的刑罚(十七 15~18)

B 巴比伦的审判(十八 1~十九 5)

i. 巴比伦的倾覆(十八 1~3)

ii. 离城的警告(十八 4~5)

iii. 大城的审判(十八 6~8)

iv. 哀城之沦亡(十八 9~19)

v. 大城之倾覆(十八 20~24)

vi. 为巴比伦的报应谢恩(十九 1~5)

C 羔羊的婚筵(十九 6~10)

D 最后的全胜(十九 11~二十 15)

i. 名称为“神之道”者(十九 11~16)

ii. 兽与假先知被擒拿(十九 17~21)

iii. 撒但被捆绑(二十 1~3)

iv. 第一次复活(二十 4~6)

v. 魔鬼被扔在硫磺火湖(二十 7~10)

vi. 末日的审判(二十 11~15)

Ⅸ 新天新地(二十一 1~二十二 5)

A “神„„与他们同在”(二十一 1~4)

B 善恶之别(二十一 5~8)

C 圣城(二十一 9~21)

Page 1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D “在那里没有黑暗”(二十一 22~二十二 5)

Ⅹ 尾声(二十二 6~21)

注释

Ⅰ 前言(一 1~20)

A 序言(一 1~3)

1. 本书的头一个字 apocalypsis(启示)为全书设下了布局。Apocalypsis 就是揭开某些隐藏之事的意

思;这些事,我们靠自己无法寻求,只有藉启示才能知晓。卷首一开头便声明,本书不是记述人的智慧,亦非

讨论哲学或神学问题,书中记载的是启示。神怎么启示,本书就怎么写。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也可以说,这

是基督所作的启示,或是有关基督的启示,也可以说这启示是属于基督的:这三种特征,启示录都兼而有之。

但下一句说:“就是神赐给祂”,分明强调这启示是属于基督的。换言之,我们将要读的不是任何人或天使的

启示,而是基督自己的启示,这启示是父神所赐给祂的。

这启示是有关预言,叫神的仆人知道“必要快成的事”。快字的定义没有阐明,但“快成的事”这一句在

二十二 6 重复了一次,其余在二 16,三 11,二十二 7、10、20都有类似的语气。“快成的事”可以指将应验

于不久的将来,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远景短绌的缩影说法,换言之,将来必成之事。神所预定的事将必一一应验,

但时间在祂而不在我们的手中,这时间是指质而不是指量。在神,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彼后三 8)。“将

成的事”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突然”的意思,亦即“时候到了,必不再耽延”。本书的启示不是神直接指示

约翰,而是藉差遣的使者,晓谕给他。晓谕(signified)这个动词与异象(sign)一词同源。这一点我们点

到为止,不直穿凿过度。约翰自称神的“仆人”(即奴仆。保罗也经常用这个名词自称:例如罗马书一 1 等处)。

2. 约翰为神的道作见证。这见证可能指某次特别的看见(此处所用的希腊文动词是指一次特别的,而非

广义的看见,或见证),更可能是指一段时间(如本书所包括的)的看见。换言之,约翰指出本书是他为神的

道所作的见证,他以道和基督耶稣的见证合二为一(testimony“见证”,martyria 与 testifies “作见证”,

emartyrēsen 同源)。“基督耶稣的见证”可指“有关基督耶稣的见证”。启示录所记载的是神藉天使晓谕约

翰的事,以及基督耶稣亲自告诉他的一切。约翰看见了神的“道”以及基督耶稣的“见证”,二者与书中的种

种异象都是水乳相融不过的。

3. 此处所说的福,是全书七福之中的第一福(一 3,十四 13,十六 15,十九 9,二十 6,二十二 7、14)。

这儿的念字是指“朗诵”,无疑是指念给全教会听,暗示约翰尊此为圣经的一部。约翰更称此书为预言(有些

古卷没有“这书上预言”的这字,即使我们将这字去掉,也毫无疑问是指本书)。还有,约翰警告在这预言上

擅自加减的人将受咒诅(二十二 18~19),而念此书的人却可得福,说明这绝不是人的出品,而是神自己的

启示。

我们要小心不要把启示录当成一般的预言,虽然书中的预言确不少;我们要强调的是启示录是从神而来。

与一般预言家不同的,先知有权说:“神如此说”。约翰不但吩咐大家要念这书,且要遵守上面的话。他目的

不在刺激好奇心,而是要影响读者的行动。圣经是教义,也是行为的标准。请参二十二 10,以及本章 1 节的

批注。

B 问安(一 4~8)

启示录是采用写信方式表达。有人认为这作法有造作之嫌。其实启示录的对象固然不限于几个收信的教会,

但当时的小亚细亚的确有那么七个教会存在,而约翰也是的确企图达信给他们。有关第一世纪的信函表达方式,

详见帖撒罗尼迦前书一 1的注释。

4. 收信人是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即小亚细亚西部的七个教会。当时,那边的教会不只七个(参徒二十 5

以下,西一 2,四 13),为什么只选这七个教会我们不得而知。也许约翰和这些教会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也未可

知。还有本章 11 节列出七个教会,若以出列的次序为游行探访的次序,路线是左弯右曲。“七”是一个完全

的数目,约翰尤其喜欢用这个数目。在一本高度象征性的书中,“七”字不可能没有其特殊的意义。

问安的话中,恩惠平安(参帖前一 1 注释)是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而来(参一 8,四 8,十一 17,十

六 5)。这不平凡的称号是父神的称号。这儿的希腊原文是违反文法的(“从”字 apo 至“今在”之间在文

法上都是反常的),特别加重了神之不变、神之永在的特牲。巴克莱(Barclay)说:“在危难黑暗的日子中,

约翰心中依靠那位永不改变的神,并以反常的句法毅然宣告他的信心。”

Page 1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七灵可能是指七位天使,但是夹在父神和基督耶稣之间,更可能是代表圣灵(“七重之灵”)。约翰从来

不用“圣灵”这两个字,但“灵”字他是常用的(例如二 7、17等等),且分明是代表“圣灵”。三 1,四 5,

五 6 均有提到“七灵”。大致上我们似乎应该以“七”字作为“完全”的意思,而整个词语是指圣灵。这“七”

的数目可能来自以赛亚书十一 2、3两节中圣灵的七重功效。

5. 恩惠平安的第三个源头是基督耶稣,这也是“前言”中第三次提到基督(全书没有再用这个称号;约

翰较喜欢用“耶稣”的简称)。他是那诚实作见证的(参三 14;诗八十九 37)。在第 2 节中,约翰特别强调

见证,与此处正相呼应。他要我们知道,他所记载的完全是真实的。下面接着称耶稣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

君王元首(参诗八十九 29)。耶稣诚然是可敬可畏,但同时也是罪人的救主。约翰在这儿情不自禁地讴歌颂

赞起来:他先数算基督的爱,进而述说祂救赎的大恩。“脱离”更贴切的用语是“释放”;基督以自己血的重

价将我们从罪中救赎出来。

6. 祂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度,使我们成为国民。神的国是耶稣的主要教训之一,我们在此才发现原来神

国就是我们这些属基督的人。神的国不似世上的国,神国是没有疆界、人口的限制,所有蒙基督救赎,为祂而

活的人就是神国的国民。这次序是重要的:先有救赎,才有国度。因着基督的救赎,信徒越出了自己而成为神

的国。下面一句作祂父神的祭司正与神的国相辅相成。国度中有祭司,这些祭司不是一群特权贵族而是一切普

通的基督徒。祭司的责任是代神向人,和代人向神说话。神将这责任交托每一位基督徒。基督徒有责任为世人

向神祈求,并将神为人所成全的救恩向世人见证,使世人与神和好(林后五 20)。

祭司同时含有献祭的意思:基督徒的活祭就是自己(罗十二 1)。

请注意这节经文所强调的是神与基督的关系(“祂父神”),而不是神与我们的关系(非“我们的神”)。

因为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大事,所以荣耀权能都归给祂。类似的颂赞在启示录中到处都是,约翰以神为荣,经

常满了赞美。

7. 颂赞完毕,继之是殷切的期待基督的再来(参二十二 20)。约翰形容祂驾云降临,这与但以理书七

13 互相呼应。旧约圣经中神向人显现时屡次提到云的出现(例如民十一 25;诗一○四 3;赛十九 1),总之这

是彰表主耶稣再来时的得胜和可畏的荣耀。到时“众目要看见祂”,与祂第一次的降临有天渊之别。以下几句

是回顾撒迦利亚书十二 10:基督荣耀得胜的再临使世人惊讶不已。

“这话是真的。阿们”(前一句是希腊文,后两字是希伯来文赞成的意思,两语并用收加强语气的功效)

跟在“地上万族都要因祂哀哭”一句后面,有人批评这是幸灾乐祸,不应是基督徒的态度(类似的句子全书中

还有不少)。但要知道,当信徒受逼迫时,神的名同时受羞辱。可幸这不过是暂时的,圣善的神终必大获全胜。

在这一切世情的变迁之中,约翰不是一个颇感兴趣的旁观者,而是全心全意的参与为神国的得胜而鞠躬尽瘁的

人,所以当恶人倾覆受刑罚时,也是意味着基督的得胜,受难信徒的伸冤,约翰自是雀跃鼓舞,而不是一种无

稽的幸灾乐祸。

8. 在新约圣经中,主神是耶稣的一个常用的称呼,在启示录中更是常见(十一 8,二十二 20 等等),

但在启示录中,主神往往是指父神。启示录的主题之一是权柄问题,所以一开头即已说明,父神是统管万有的。

阿拉法和俄梅戛是希腊字母首末二字(参二十 6,二十二 13);神是由亘古直到永远都存在的神。昔在今在以

后永在也是说明这个永恒的特性(参 4 节)。全启示录中有九次称呼神为“全能者”(其余新约圣经中只有一

次用这称呼)。神的权能无人能够敌挡,这权能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指统管万有的权柄。

C 第一个异象(一 9~20)

我们可以将第一异象的揭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约翰接受写书的命令(不是他随己意所写);第二,他

如何看见荣耀的主。

i. 奉命写书(一 9~11)

约翰一下笔就强调自己的卑微。他写书不是因为他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只是因为他接受了命令,不能

不写。

9. 约翰先道出自己的卑微身分,称自己为你们的弟兄,是和众人一同受患难的。在希腊文中,患难与国

度、忍耐同列一个冠词之下。“忍耐”在这儿指积极的、大丈夫的坚忍,不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这个“忍耐”

和二 2 的“忍耐”是同一个字,请参该节注释。患难、国度、忍耐是分不开的,试炼与国度是携手并进的。下

面一句“为神的道„„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意味受放逐之刑。当时以一个如此微不足道的传道人身分受

放逐,刑罚是在石矿一类的地方作苦役。“曾”字的意思可能是指已过之事。拔摩是小亚细亚海岸的小岛之一,

是长八哩,宽四哩的半月形海岛。

10. “我被”(egenomēn)意即“我变成”(“I came to be”)。圣灵充满在新约圣经中是常见的句

子,在别处,“圣灵充满”是在祷告,爱心行动,甚至受洗礼时发生。这儿的“圣灵充满”是启示录的独特用

Page 1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法(他处如四 2,十七 3,二十一 10),可能是指一种恍惚的状态,先知的灵向圣灵完全敞开,准备好要接受

异象的情景。

这异象的显现是在主日。新约圣经中这是唯一一处用“主日”的字眼,约翰也没有加上批注。有人认为这

是指审判之日,也有人以为是复活节日,但最可能是指每星期一次为记念救主复活而设的敬拜之日,这日称为

“主日”这是头一次(以七日的头一日为信徒聚集敬拜之日,详见约二十 19;徒二十 7;林前十六 2)。有人

认为约翰是在主日聚会中看见异象,但看上下文不似有别的人在。总之,在一个主日,当他被圣灵所充满的时

候,约翰听见在他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号筒在启示录中时常出现,次数超过其它所有新约书卷的总和;号筒

通常与末日之事联在一起。

11. 约翰受命将所看见的写在书上,达与七个教会。七教会的次序可能是送信者派信的先后。

ii. 威荣之主的异象(一 12~20)

基督本身是第一个异象是十分重要的。信徒当时是少得可怜的一群,备受强敌的逼迫,照人看来,他们所

处的是绝境。只有通过基督,一切处境和本书的启示(参 1 节注释)才有其确实的意义。所以对受逼迫的一群,

基督的尊荣和威严是重要的头一课。约翰以旧约中的神性描述基督的尊荣。他在这儿对基督的尊称在别处,尤

其是二、三两章致教会信中(致老底嘉教会信是唯一例外),不断有重复呼应。

12. 如吹号的大声音是在后面响起,所以约翰便转过身来要看看是谁在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

灯台。有人以为灯台的典故出自旧约(出二十五 31,或是王上七 49,又或是亚四 2),但上列各处没有一处

是提到七座分开的灯台。约翰的言语或者有呼应旧约之处,但思想完全是独特的。

13. 七灯台代表七教会(20 节),而基督在灯台中间,亦即在祂自己的子民中间(参太二十八 20;约十

四 18)。约翰说基督好像“人子”(a son of man),这与耶稣自己所说的“人子”(the son of the man)

不一样:在希腊文中,前者没有冠词,后者有两个冠词。此处的“人子”似乎是直接引用但以理七 13 中驾着

天云而来,得了权柄、荣耀、国度的那位“人子”。约翰异象中的基督分明是至尊至荣的。身穿长衣,直垂到

脚是尊贵人的记号。有人认为长衣和胸间束着金带是祭司的礼服。但是穿长衣的不只是祭司,而且祭司的腰带

虽比常人高,但质料是“捻的细麻”(出三十九 29)而不是金;启示录中的天使(十五 6;天使并非祭司)才

是金带束胸的打扮,而全书亦均没有提到基督的祭司职责。

14. 头发皆白,如白羊毛是但以理书七章 9节中那位“亘古常在者”(神也)的样子。白发意味着老人

的智慧和尊严(史托福尔(Stoffel)认为白发是“圣洁的象征”;赖德(Ladd)认为是神性的表示)。羊毛

当然不都是白色,但白色的羊毛却是非常之白,此处以“雪”形容更可想象白的程度。单看白发有时会给人一

个安静尊严但是没精打采的印象。这儿加了一句眼目如同火焰(参二 18,十九 12;但十 6)立即纠正了可能

的错觉。

15. 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所谓“铜”(chalkolibanon)者实在是一种成份不详的东西。这东西

的名字在启示录之前未曾有过记载,在启示录此处以及二 18 处看上下文亦未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光明的铜”

可能是对的(chalkos 即是“铜”,全个字似乎是一种铜的合金),但不能武断。提到炼“炉”,相信必是一

种金属。

声音如众水的声音呼应以西结四十三 2中神的声音。以水作形容词对放逐拔摩海岛朝夕与海浪为伍的约翰,

更是适当不过的。

16. 七星在 20 节的解释是“七个教会的使者”。右手拿着表示宠爱和保护,这点特别有趣,因为下几章

似刚相反,都是在指责这些教会。不错,教会诚然有许多过错,但神子耶稣还没有丢弃他们,仍然将他们拿在

手中。但是祂口中同时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提醒我们神的严厉。剑是为攻击敌人而用。剑的比喻是贴切的,

“因为罗马的短剑是舌头型状的”(HDB,'Sword’;参赛四十九 2;来四 12)。

约翰接着形容主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参十 1;太十三 43)。光其实应译为“能力”(dynamis),是一

个不寻常的词语(参士五 31)。总之,对祂的仇敌,主的容貌是光辉可畏的。

17. 连祂的仆人约翰看见了也站立不住,立刻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后者说明仆倒之举不是东方

人的敬拜举动,而是被吓得魂不附体。主用右手按着约翰,安慰他不要惧怕。16 节和 20节都告诉我们,基督

的右手拿着七星。约翰是用象征性的言语,我们不必费神去思想为什么已经拿着七星的右手,又可以同时按着

约翰。基督将教会握在祂手中,同时一样可以眷顾到个人的需要,这点真理是十分重要的。约翰时常用表面看

来似是矛盾的双重比喻来说明一些事实(例如六 8,八 7 和九 4,八 12,十四 4,十七 1 和 3,二十 3,二十

13)。

Page 1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不要惧怕(意即“停止惧怕”)这几个字在四福音中耶稣用过许多次来安慰人。“首先的”“末后的”(二

8,二十二 13 重复使用)和 8 节中的“阿拉法、俄梅戛”一样,同是指出神的属性。“首先的和末后的”是神

的又一称号(参赛四十四 6,四十八 12)。

18. 这儿道出复活的意义。我们看使徒行传就知道,基督之战胜死权对早期信徒是意义极深的,所以启

示录一开始便强调这一点。这一节指出基督是活的。且“活到永永远远”(参约一 4,十四 6 等等)。本书四

10,十 6(参但十二 7)也用“活到永永远远”来描写神:基督就是神,此又一例证。

阴间是指死人的所在(新国际译本将徒二 27、31 的“阴间”译为“坟墓”)。这“阴间”不是指受刑罚

痛苦的地方('Gehenna'),但在启示录中,“阴间”总是和“死”相提并论,且被视为仇敌。“钥匙”是权

柄的象征:基督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祂有权叫人入阴间,也有权将人释放出来。基督是万主之主,掌管死

亡也掌管灵界的一切,这样的权柄是逼害约翰的读者的暴君作梦都无法想象的。

19. 写书的命令在这儿又重复了一遍,且比第一次(11 节)的嘱咐更为详细。约翰要详细写下所看见的

(基督的异象),和现在的事(即当时所发生的事,下两章七教会现况之暴露就是一例),以及将来必成的事

(神愿意叫受苦的圣徒对未来之事略知一二;本书大部分是关乎未来)。

20. 奥秘不是一般人的所谓神秘,而是指一些隐秘之事,人凭自己永远无法知晓,只有基督能将之启示

出来(详见林前二 7 注释;TNTC 帖后二 7)。福音的信息常被称为奥秘。在这儿,奥秘指只有基督才能启示

的一些异象的意义。

七星的解释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使者”可以指天使,也可以指人(路七 24,九 52),但以指神的使者

为多。事实上在启示录中,除了头三章的“教会的使者”不详之外,一律是指天使;使者(与“天使”同一个

字)在启示录中共出现六十七次,因此这儿的“使者”是何所指是值得考虑的。有人认为“教会的使者”是指

教会的守护天使(参太十八 10),但在圣经中我们寻不到证据证明教会各有其守护的天使。再者,下几章几

封信的收信人是各教会的“使者”。写信给“守护天使”?有这怪事?因此又有人建议,“使者”是代表各教

会的“灵”:遂特(Swete)说:“教会在这儿神视为灵性的个体。”

又有人主张使者是指教会的代表,人收信似乎要比天使收信合理些。但问题在这个代表是谁?不错,收信

的使者这儿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但为什么要达信与一批“邮差”呢?因为派代表收信,代表不过等于邮差而已。

有人说这些使者是指教会的牧者和会督(Hoeksema 氏称“监督和长老”;LB 称“领袖”)。这说法似颇合理,

可惜当时教会已有会督会牧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若有,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天使”?总而言之,上列各种

主张各有利弊,其中漏洞较少的似乎是以“天使”(或“使者”)作为教会灵性整体的象征。七灯台是七个实

在存在的教会。教会不过是灯台,只有基督是灯台上的光。

Ⅱ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三 22)

有些解经家(例如 Kiddle)认为七封信不过是一种文学形式,信息对象是教会整体,信分七封不过是人

为的分段。又有人认为七教会代表七个时代:以弗所代表第一世纪的教会,示每拿代表教会受逼害时期,别迦

摩指君士坦丁时代,推雅推喇是中世纪,撒狄是宗教改革期,非拉铁非是近代宣教期,老底嘉是末世离教背道

时期(参 Smith),以上的看法都不大可能。

最可能的实情是七封信的确是写给七个教会,尤其因为信中的信息正好针对了那七个城市当时的时弊。这

并非说七封信原先是分开寄给七个教会,每人一封(这是查尔斯的看法)。七封信看来并不是各成独立的单位,

而是自始就是启示录书的一部分,往来传阅于各教会中,而不是只限于被提名的教会。不错,约翰特别针对七

个小教会的需要来提醒他们,但他信息的对象是全个教会,不分地界不分时代。

七封信的要点形式大约如下:

1. 称呼:“„„给„„教会的使者„„”。

2. 复活基督的称号:通常是取自第一章的描写。

3. 以“我知道”为开头的一段称许(除了老底嘉)。

4. 责备(除了示每拿和非拉铁非)。

5. 警告。

6. 以“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作开始的规劝。

7. 以“得胜的,我必将„„给他”为记的应许(在后四封信中,6、7两点刚刚颠倒)。

除上列形式外,七封信合起来还有一个归类法:第一和第七教会形势险危,第二和第六教会光甚好,第三、

四、五几间教会则不太好也不太坏,情况尔尔。

Page 1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A 致以弗所教会信(二 1~7)

七个城市之中,以弗所是最重要的城。别迦摩虽是亚细亚行省的省会,但以弗所名气最大。以弗所不但是

法庭所在,也是地方总督政府所在(徒十九 38)。总督上任,必须由以弗所进入任令管理的行省。以弗所位

于该士特(Cayster)河口附近,虽因海港长期冲积而至离岸远达数哩,却仍是个大商业中心。东方往爱琴的

商品必须经过以弗所。由幼发拉底(Euphrates)来的大路,南方由该士特谷及美安德(Maeander)谷来的路,

统以以弗所为终站。

以弗所又是宗教的中心,敬拜女神亚底米之风尤盛(参徒十九 24以下)。号称世界七奇观之一的大神庙

在此,而以弗所城有神庙看守者(neōkoros 事实上应译为“庙堂扫地者”!)的尊贵头衔。在以弗所,宗教

与魔术经常相混,行邪术之事更是家常便饭(参徒十九 19)。“以弗所书”被视作吉利、可以医病的护符。

保罗曾在以弗所两年有多,建立了以弗所的教会(徒十九 8、10),离开后写信给他们,就是重要的以弗所书。

提摩太也曾在以弗所逗留过(提前一 3),教会传统传说约翰亦在该处度过晚年。

1. 收信人被称为以弗所教会的使者(使者之意详见一 20注释),但无可疑问的,信是写给全教会。信

是来自复活的基督。基督在这儿是手拿七星(这儿“拿”字这动词要比一 16的“拿”字更强,有“紧紧拿着”

的意思),且“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在一 13 处没有提到“行走”(另参利二十六 12;但三 25)。这儿

的“行走”特别指出基督在祂的教会中间,关心并看顾他们。

2. 高高在上的基督却知道地上教会的一切状况。祂特别提到以弗所教会的三种光景(参帖前一 3):“行

为”(指一般而论),“劳碌”(kopos,意即工作至筋疲力尽),“忍耐”(伯克利称这忍耐为“将苦难、

困难与损失变成恩典和荣耀的那种英勇”)。

不能容忍恶人表示以弗所信徒对真道的毫不苟且。他们且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这儿的“使

徒”不是指十二使徒,而是一个较为广泛的称呼(参林后十一 13)。“看出他们是假的来”说明这些假使徒

不光是自欺,而是积极的欺骗别人。保罗在使徒行传二十 29 就已预言他离开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

以弗所教会,至此果然应验了。以弗所有信徒很明显的对他们的信仰十分认真,也甘心付出代价。自称为信徒

的人他们也不掉以轻心,总要试验过真假才断定接纳不接纳。

3. 这儿的忍耐和上一节的“不能容忍恶人”中的“容忍”同一个动词;在此,为着主的缘故,他们“忍

耐”,任劳任怨。同样的,并不乏倦中的“乏倦”与上节的“劳碌”是同一个字根。

约翰在责备教会时总不忘道出他们的好处加以赞扬。以弗所和推雅推喇是两个受责备的教会,但他们所接

受的表扬却比示每拿和非拉铁非两个不受责备的教会为多。

4. 以弗所教会所接受的责备只有一句话,但却是千古名言,令人难忘的一句:“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GNB 的译文是“你失去了起初对我的爱”,以基督为这儿爱的对象。摩法特(Moffatt)译作“你们失去了彼

此相爱的心”。当然这爱还可以指对众人的爱。我个人以为这儿的“爱”是指一般的态度,包括对神、对弟兄、

对众人,正如腓力斯(Phillips)所译:“你失去了当初的爱。”

离弃(aphēkes)是一个很强的字:他们把当初的热爱完全抛弃了。以弗所教会所遭的试探也是历代信徒

最容易受到的试探:我们将全副精神放在维护纯正真道上时,往往便将爱心忘得一干二净。孰不知没有爱心,

一切都是枉然。

5. 以弗所教会所受的责备到此为止。责备虽简单却是极其严重,而悔改也是必要的。回头的步骤有三。

第一,回想是从哪里坠落的。坠落(peptōkas)在原文是个可悲的“完成式”:不知不觉直至完全坠落了,自

己还不晓得。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回想当初。“回想”的原文暗示命令式,意即“不断的回想”,“保存在记

忆里”。当初他们曾经与神有亲密的同行,如今要回想当时的情形。然后第二步就是悔改(原文文法包含与罪

恶一刀两断之意):悔改不能是一种藕断丝连拖泥带水的举动,断然决然的态度是必须的。但基督教不是一个

消极的信仰,所以第三步就是“行起初所行的事”,就是行当初因爱心而产生的行为。

如果他们拒绝悔改,责罚是必然而且绝不耽延。我要临到你那里是现在式,换言之,“我正在来”。在约

翰的异象中,这是在他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若不悔改,基督要把灯台从原处挪去,也就是说,整个教会要被剿

灭。没有爱心的教会只能苟延残喘片时,因为失去爱心,教会根本就不存在了。有悔改的机会证明还有希望,

不悔改的话,绝望是注定了。

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主说: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基督徒虽然

以爱为最根本的态度,但爱善同时必须恨恶。诗篇三十六 4 说明“不憎恶恶事”乃是一件大罪。请注意,我们

恨恶的是恶事,而不是憎恨罪人。

尼哥拉党的事我们知道的不多,启示录是唯一提起这党人的地方。爱任纽认为这异端是由教会初期所选出

的七位执事之一的尼哥拉(徒六 5;Adv. Haer. i. 26.3; iii, 10.7)所开始。亚历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Page 1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of Alexandria)却为执事尼哥拉辩护(Strom. iii. 4.25)认为他是被误解了。这当然全是猜测。启示录的

第一位注释者柏图的维克多(Victorinus of Pettau)说这一党人以尼哥拉为名义制造一异端到处扰乱人,他

们宣称拜过偶像之食物,经赶鬼辟邪后可以进食,犯淫乱者在第八天就可重获平安(ANF,VII,p.346)。这

也是猜测。

由语源学立场看,尼哥拉的名字包含“胜利”和“人”的意思,而巴兰的意义也大致相仿。本章谈及巴兰

(14节)和耶洗别(20 节)两党人的所作所为似是大同小异,说不定尼哥拉党也是与该两党有相关联。当然

我们也没有办法证明确是如此,但我认为将本章提及的三党视作相关而不尽相同似乎是合理的。教会的仇敌不

是外在公然攻击信仰的势力,而是教内的假师傅,他们自称“不是企图摧灭基督教,而是提供一个更好更现代

化的信仰”(Barclay)。教会里面的仇敌是最可怕的仇敌。

7. “凡有耳的„„”这一句在每封信中都有出现,用意在强调圣灵不断的工作,是一个请留意而听的呼

唤。在福音书中,主耶稣也常用这句说话(可四 9 等等),该处用的是复数,启示录这儿的是单数,是对个人

的一个挑战。

“众教会”表示信息的对象不只是当时在亚西亚的信徒,而是凡是有耳的每一个人。虽然每一封信都说:

“圣灵„„说的话„„”。发言人其实是基督。“圣灵的话也就是基督的话”(Beasley-Murray)。

每一封信对得胜的人都有一个小小信息。“得胜”(nikō)与尼哥拉党的“尼哥”虽是同一个字,但是相

同而不相关;反正“得胜”这个动词是约翰常用的,在启示录用了十七次之多。遂特说得好:“约翰常以得胜

为主题,正如保罗以信心为题。或者我们应该说,对约翰来说,信心就是得胜。”基督说,“得胜的”祂要将

“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参二十二 2、14、19)。因着亚当犯罪,通往生命树的路有基路伯把守,无

人能够接近(创三 24)。如今基督要将生命的果子赐给得胜的信徒,这是一件严肃的事,只有一部分人可以

得着(二十二 14),得到之后还可以失去(二十二 19)。乐园是指与神同在的福气。“乐园”之词来自波斯

文,有“公园”(park)的意思(NEB 译本译作“神的园子”),总而言之,是指来世的福气。

B 致示每拿教会信(二 8~11)

示每拿是亚西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与以弗所共争“亚西亚第一城市”的荣衔。示每拿有许多优良的天然

环境,海港尤其得天独厚,是富裕的何密(Hermus)谷一带地区自然的出口商港。公元前五百八十年左右示每

拿被毁,三百年后(公元前二百九十年左右)由李士马赫斯(Lysimachus)全面重建而因此成为古代罕有的有

计划的城市。许多作家都曾赞扬示每拿城的美丽。示每拿又是最早开始敬拜罗马皇的城市之一,其提比利亚区

膺选为罗马皇庙的所在。事实上早在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示每拿已有罗马女神庙(Tacitus, Ann. iv. 56;巴

克莱说这是世上头一间这类的庙宇)。在罗马还未走红之前,示每拿早已是其忠心盟友。

8. 给示每拿教会的信是来自那首先的,末后的(参一 17);正如一 18,这是指死而复活的主,这个称

呼正好与被毁后而重建的示每拿历史呼应。在一 18处的“现在又活了”是延续性的现在式,在此则是叙事式,

重点在事实:“祂死了,后来又活过来”之意。

9. 在示每拿教会中,基督所关注的是个别信徒的处境。患难(thlipsis, 是单数)指难以担当的大苦难。

克度尔说:“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稍微明了早期信徒无限的坚忍。约翰提到肉身的苦难那种轻描淡写不值得

大惊小怪的语气,似乎道出示每拿信徒对苦难的态度也是和他一样,而这也是历代忠勇信徒的典型。对随时可

能遭遇杀身之险的信徒,约翰这短短几字、轻轻的鼓励所蕴藏的坚勇至今读来仍叫人深深感动。”

贫穷(ptōcheia)是个语气极重的字。语言学家特仁赤(Trench)指出,一般的贫穷(penia)是指没有

多余,这儿的“贫穷”是一无所有 77。示每拿信徒的贫穷是穷到了极点,然而主却能说你却是富足的(请与

三 17作对比)。属灵的富足是与今世的财富无关。有人想象示每拿信徒的贫乏是因为犹太人之掠夺。当时基

督教信仰是不合法的,信徒既无法律的保护,犹太人及异教徒对待他们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稍后,坡旅甲

(Polycarp)在示每拿殉道,执刑的犹太人兴高采烈到一个程度,竟在安息日捡柴以便将坡旅甲烧死。犹太人

对基督教这种憎恨敌对的情况很可能在约翰时代已经如此。

“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blasphēmia)”(参罗二 25、28~29)。不是因为生来是犹太族就是

真犹太人。这儿的犹太人其实是撒但一会的人,他们不是神的会众而是撒但的子民,是控告弟兄的人(十二

10)。

10. 约翰告诉示每拿信徒“不用怕”,虽然苦难是必有的。有人将要被魔鬼下在监里,但神统管万有,

魔鬼和恶人亦不能越过祂的计划。下监是神给示每拿信徒的一个试炼,暗示神会扶持他们经过水火。有些解经

家认为监狱只是一个等候死刑的地方(根据徒十六 23;林后十一 23几处经文,此见解似不能成立),即使真

的是这样,死已经成了必然的事实,主仍一样可以扶持祂的儿女安然度过死荫的幽谷。

Page 1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十日(相当于但以理的试炼,参但一 12~15)可能是指苦难的大功告成:“苦难虽极,却仍是有时日的

限度”(Niles)。提到有限度的试炼,约翰通常用“三天半”来表示,这儿看来不只是三天半之事,但即使

是“十”也仍是有限度的,最后结果不是属于撒但,而是属于神。

下面对示每拿教会的几句勉励是叫人永难忘记的几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参

雅一 12)。在此处,人人都怕的“死”却与“生”刚好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死”之终极乃是“生”。这儿

“死”字没有冠词,“生”字却有,指明是独特的“生”,“永生”之意。

冠冕(stephanos)这儿是指花环,头戴的花圈,不是帝王头上的“冠冕”(diadēma)。花环冠冕是运动

大会中得胜者的锦标,也是筵席上客人头上的喜庆装饰。示每拿城的运动会是远近驰名的,以花环冠冕作得胜

的赏赐最恰当不过。至死忠心的人要得着胜者的冠冕,这冠冕就是永生。

11. “凡有耳的„„”这句的注释详见第 7节。“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的死。”第二次之死就是火湖

的永刑(参二十 6、14,二十一 8),即永生的反面。“必不”是肯定、绝无影响的语气,使面对殉道可能的

信徒大得安慰。

C 致别迦摩教会信(二 12~17)

别迦摩本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自亚历山大帝之后,别迦摩所属的地区在亚他乐(Attalus)王朝下成了

独立国,以别迦摩为都,别迦摩城这才慢慢变得重要起来。公元前一百三十三年,亚他乐王国最后一个帝王亚

他乐三世在遗嘱中将王国赐给罗马,至是别迦摩便成了罗马帝国在亚洲之行省的省会。

别迦摩位于内陆,离海岸十五哩,不是一个方便商品进出的海港。但除了其行政地位外,别迦摩还以拥有

藏卷二十万的大图书馆见著。事实上英语的“羊皮书卷”(或“羊皮纸”'parchment')是由“别迦摩”这个

城市的名字演变而来(羊皮书卷的本身却是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八十八年左右由埃及人所始用)78。

此外,别迦摩又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相传希腊医药之神亚克里比阿(Asclepius)在此医病,所以世

界各国的病人都拥来求医。近代有法国小城卢耳德(Lourdes)圣母显灵治病之说,而别迦摩则有“古代卢耳

德”之称。其它的希腊诸神如宙斯(Zeus),戴安尼索(Dionysos),和阿西娜(Athena)在别迦摩都各有著

名的庙宇。

别迦摩又是该撒大帝敬拜的中心,早在公元前二十九年即有庙宇献给罗马,敬拜帝皇非常热心,早在以弗

所和示每拿之前己获得了神庙看守者(或作“清扫者”,详见二 1~7首段注释)的荣衔。献给罗马大帝的庙

堂更不是一间即了,随后还加建第二第三间。别迦摩无疑是帝皇敬拜之最重要的一个中心,但敬拜皇帝并不是

其唯一宗教活动。别迦摩城后面还有一个圆锥形大山,竖满了各式各样的神庙。

12. 说话的人自称是那有两刃利剑的(参一 16)。这剑是佩着备用的(16 节)。别迦摩城不只敬拜罗马

皇,又是地方总督府所在,操生杀权之剑(参罗十三 4)几乎就是其大权的象征。但在这信的开始,神就叫别

迦摩教会的人知道,有一个权柄超乎世上任何政府的权柄之上。

13. 居所(Katoikeis)说明那儿的信徒不是过路客,而是住在该处的居民,他们非面对苦难到底不可。

在他们的住处,有撒但掌权(撒但有“座位”,或作“宝座”,在那儿)。有人认为这“宝座”是指象征医药

之神的那条毒蛇,这毒蛇的记号全城俯拾皆是,对基督徒来说,是个魔鬼的象征(参十二 9,二十 2),但贝

克活兹(Beckwith)不同意此说,因为不只别迦摩一城,许多别的城市诸如爱皮多勒斯(Epidaurus)也是敬

拜毒蛇的中心。另外亦有人赞成这儿的“座位”是指宙斯的祭坛,但反对的理由亦是一样:虽然宙斯的祭坛高

高在别迦摩城山之上,但许多别的城市也同样尊敬宙斯。但是正如我们先前已经说过的,别迦摩在敬拜帝皇的

事上却是锋芒超过众城。据查尔斯称,买提兰尼(Mytilene)的古碑文证明别迦摩是整个行省的君皇敬拜的中

心。而拒绝向君皇下拜亦是基督徒不断受逼害的原因,我们不必怀疑,“撒但的座位”是指君皇的敬拜。

但是逼害和敌对却没有叫信徒灰心退后,所以高高在上的主可以这么说,“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

的道。”这儿“弃绝”是用简单过去式,分明是指一件特别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安提帕的殉道。安提帕的事我

们知道的不多(相传他是在一个铜铸的牛像内被烤至死的),我们只知道他至死忠心,是主基督的“忠心的见

证人”。“忠心的见证人”一词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殉道者的代名词,是一个“以死来见证自己信仰的人”。这

儿“撒但所住的地方”特别指出,逼迫信徒不只是恶人的指使,而是有那恶者在后面不停的怂恿。

14. “然而我有几件事要责备你”,就是有人服从了假教训,真正的敌人是在自己教会里面。我们不知

道这假教训是指什么。但巴兰(参 6 节注释)在旧约中是一个为利不惜咒诅以色列人的先知,神拦阻他之后,

巴兰向摩押王建议唯一可以令神弃绝以色列人的办法就是引诱他们去敬拜偶像(民三十一 16)。

巴兰在毘珥得罪耶和华的事,给后世人很深的印象,从此这件事便成了灵性堕落的代替词。这儿很清楚的

指出,巴兰的教训就是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引诱他们犯罪。JB 译本译作“设陷阱”,较能保存原文

的精意;原文所用的比喻是捕鸟的一种用具,上面有一条放饵用的棒子,鸟儿一动捧子就被捉住了。这是一个

Page 2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很生动的比喻。这儿特别指出放在信徒面前的陷阱有二,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和行淫。前者可能是指市面上出

卖的祭过偶像的食物(参林前八章注释),后者指一般的淫乱之罪。但更可能是指当时敬拜偶像的惯例:不论

在新约或旧约我们都可看见,大吃祭物以及淫乱行为都是经常和祭拜偶像联在一起的。

15. 照样意即跟上一节所形容的相同。“你„„照样”是一种加重的语气,即除了其它的罪,你们还有

假师傅在你们中间。尼哥拉一党的事详见第 6 节注释。凭这一节的承上的语气,我们可以确定,尼哥拉派和巴

兰派虽不是同党,但他们的教训分明是大同小异了。

16. 悔改是一个语气很重的命令,因为那种罪恶是神所憎恶的,没有宽容的余地。“我就快临到你那里”

是约翰常用的又一个斩钉截铁的现在式。拒绝悔改的重价就是招来神的攻击。“攻击”这个动词除了雅各书一

处(四 2)有用外,在新约全书中是启示录的专用语。我口中的剑是指基督口中的话。我们若不以祂的话为安

慰与力量,那话就会是一把可致我们于死地的利剑。

17. “„„凡有耳的„„”请参 7 节注释。“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犹太人有一个传

说:当圣殿被毁时,先知耶利米将留作纪念的吗哪藏在至圣所。据称等到弥赛亚降临时,吗哪便会重现。但我

相信这儿的吗哪只是指天上的食物,乃地上所没有的(参约四 31~34)。

与吗哪相连的是上面写着新名的白石。有关这点,历代解经家众议纷纭,最少可以归纳出七个各自为是的

说法。第一个是涉及法律的典故:陪审员是以一块白石代表无罪释放的投票。第二个是算账的典故:白石是一

种计算的用具。第三说认为白石是快乐日的象征,像我们日历上印红色的喜庆日。第四说亦大同小异,认为白

石是吉祥的东西。第五说没有那么诗意,认为白石是粮票、马戏入场票。第六说源自犹太拉比的猜测传说,吗

哪自天而降之时,同时掺杂着宝石(因为上文刚刚提完吗哪)。最后一说认为那白石是刻着以色列一支派名字

的大祭司胸牌上的一块石;此说的另一版本是以白石为出埃及记(二十八 30)所说的乌陵。以上各理论各有

各的毛病,有些石根本不是白色,有些也并没有刻字。总言之,我们只知道这块白石带着祝福的凭据,此外我

们一无所知。

白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这儿“新”(Kainon)的意义,详见五 9 注释。有

人建议这新名是神或基督的新名;不错,三 12 处也提到基督的新名。但我们找不到任何地方指出那新名是个

秘密;这儿“秘密”的这个观念很重要。我们必须了解,古人名字的含意和今人名字的用途相去很远。今日我

们的名字不过是一种识别的记号,但当时的古人以名字来总结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是整个人的代表。所以这

儿的新名是代表一个新的性情。今人有名字却不为人所知是件倒霉的事;没有人知的名字要来干啥?但古时候

正正相反:秘密的名字是很珍贵的。神将新名赠给得胜的人,这新名不是公有财产,而是神与那人之间的一个

小秘密。

D 致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 18~29)

最长的一封信是写给最不重要之小城中的教会!神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观诚然不同。推雅推喇位于该卡斯

(Caicus)和何密两谷之间,位置是不错的,也算是一个商业中心,事实上推雅推喇的工会组织相当可观。苏

格兰的古典学家兼教会史家蓝赛(Sir William Ramsay)说:“照我们所知,推雅推喇的工会比任何亚洲城市

都多。发掘出来的古碑虽然不算很多,但碑石上刻有下列各行业:羊毛工人、纺麻工人、衣裳制作者、染业、

皮业、制革、陶瓷、烧烤、贩卖奴隶、铜匠。79”在使徒行传(十六 14)我们又知道,在腓立比卖紫色布的

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该城以染羊毛驰名,说不定与吕底亚的行业有关。

不幸我们对推雅推喇的认识很有限,远不如其它城市详细,因此书信中有些地方不易解释,也不宜太过主

观。推雅推喇的教会或者只是一个小小的教会,无论如何,似乎没有什么名见经传的成就。

18. 本书信是全书唯一一处用“神之子”的地方,对神子的描写着重祂的威严(参 27 节,并诗二 6~9

之典故出处)。这儿神子的眼目和脚与一 14~15的描写相仿。“眼目如火焰”表示无所不见,“脚像光铜”

说明必不放过,必定追赶甚至践踏一切罪恶。

19. “你的行为”指教会的优点:爱心是一切美德中之最大者;信心指对神的完全信靠,这是万事之基;

勤劳是主人对仆人的期望;忍耐,不灰心丧志,按部就班的坚忍远胜过轰轰烈烈的五分钟热度。最难得的是末

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教会的灵命蒸蒸日上,与以弗所教会失去起初的爱心成强烈对照(参 4

节)。推雅推喇是个难得的教会。

20. 但仍然逃不过一个然而,很可惜,缺点还是多过好行为。教会中有人容让一个自称先知的妇人耶洗

别。耶洗别在旧约中是亚哈罪恶贯盈的妻子,后世人以她的名字为恶行的代名词,故此犹太人不可能取这个名

字,这儿的“耶洗别”肯定是个象征性名字。有古卷在“妇人”前面加上“你的”,换言之,有“你的妻子”

的含意,故此有人认为该妇是教会监督之妻。该古卷若是不错,“妻子”的翻译是对的。至于监督,教会在当

Page 2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时还没有这个职份名称(参一 20 注释);无论如何,该古卷的正确性极其可疑。另有一派人建议此处之“妇

人”是指推雅推喇的一个看相的妇人沙别特(Sambethe)。这也不可能,这儿的“耶洗别”分明自认是基督徒。

那妇人自称是先知,但她的教训却与道相违,她引诱神的仆人行奸淫,并吃祭偶像之物(参 14 节)。这

儿的问题和保罗提出的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同出一辙(林前八章),但推雅推喇信徒所面对的困难想必比哥林多

的信徒严重得多。工会制度在推雅推喇是如此流行,信徒若不加入为工会之一员,连谋生都会发生问题;加入

工会嘛又必须参加许多社交的宴筵,宴筵上多的是祭偶像之物。信徒真是十分为难,不妥协就要失业。耶洗别

分明告诉他们,偶像本没有什么了不起(参林前八 8),信徒吃祭过偶像之物也是可以通融的。尤有甚者,这

一类宴筵大吃大喝后往往是淫乱以终。我们不难想象,这妇人所传的异端是很受一些信徒所欢迎的,鱼与熊掌

均可兼得,又可继续作基督徒,同时又可以向世俗妥协,方便得很,这样方便之事还有“先知”作后台,更是

难能可贵。

我们切忌因为事不关己而轻看第一世纪信徒的困境,以为只是纸上谈兵。其实每一世代的基督徒都会遇到

同样的考验,都需要自问:“我可以接受多少流行的习俗?可以和一般人打成一片到什么程度?”信徒不能离

群独处,但也不能违背信仰。信徒若以退避现实,古老到底的姿态出现,对福音广传有损无益。他们必须找出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女先知”和她一党的人就是因为跟随抄袭周围的习俗而致失去了基督徒的立场;他

们见利忘义,丧失了原则。如果当初的基督徒全都与这些人同走一路,基督教早已跟随其它东方的异端邪说,

在昙花一现后便销声匿迹了。所以复活的主坚持,信徒生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1. 神的刑罚不是突如其来的,祂给人悔改的机会,但她却不肯悔改,把警告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

素。

22. 刑罚的这一幕生动得很:看哪!加上现在式的我要叫她卧病而不是“将要叫„„”。床(klinˉe)

可作“病床”(RSV 译本),又可作“受苦的床”(NIV 译本)。法拉这样说:“罪罚相配──亵渎爱情之床

的人被针在病床上。”我同意这个解释,虽然另有人建议这儿的床”是指吃筵席时半卧之榻(换言之,正吃祭

偶像之物时便受刑罚),也有一说认为这“床”是指丧礼用的棺架。

与她行淫的人指听从她教训的人;其教训既包括荒宴淫荡,这一句就算以字面解释都不算离谱了。若不悔

改暗示虽然已到这个地步,若是回头还是可蒙怜悯,这是全本启示录经常重复的主题;审判是可怕的,但悔改

的人却仍可免刑罚。“若不悔改所行的”在原文是“„„她所行的”;而“所行的”三个字与 26节之“命令”

是同一个字。换言之,他们应该遵行神的命令,做神的工作,而不是服从耶洗别的命令做耶洗别的工作。

23. 党类原文作儿女。“儿女”最自然的解释该是“跟随她的人”,然而上文经已交待了跟随者的各项。

“儿女”可能进一步代表妇人最亲近的门生(士韦特称这“儿女”为“全心全意归依者”;“与她行淫的人”

则是“跟她的教训媚来眼去的人”)。其它如何士马(Hoeksema)诸人则主张“儿女”确是指骨肉之亲的儿女,

我觉得这不可能。

“„„杀死„„”可能指“瘟疫”(“七十士译本”的用词)。这个刑罚意在叫众教会知道,神是那察看

人肺腑心肠的。“察看”表示没有任何事可以向祂隐藏。“肺腑心肠”原文是“肾和心”;当时的人以“肾”

代表情感,以“心”代表理智(参耶十一 20)。

这封信是写给“教会使者”的(18 节),这儿似应用第二人称单数,但却用了“你们每一个人”,十分

清晰的语气;每人要照自己所行的受各不相等的报应。

24. 对那些未入歧途的真信徒,这儿有对他们说的话。“他们素常所说„„”RSV 译本译作“他们所谓„„

深奥之理„„”。可能是指真信徒看透了自称“深奥之理”的异端,事实上是来自撒但,不是来自神,他们所

洞识的“深奥”是撒但的深奥。换言之,不是他们以“撒但”自称,而是真信徒这样称呼他们。

然而假师傅自称知道“撒但深奥之理”更有可能,所谓知己知彼的意思,如保罗所说“我们不是不晓得牠

(撒但)的诡计”(林后二 11)。他们自称有超人的本领可以胜过试探。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历史上确有

记载(只是年代要比本处迟),有人提倡不论肉体做什么都不打紧,只要保持心灵清洁无瑕就可以了。此等人

放纵情欲任意而为,却认为不要紧,因为那只是身体之事,灵魂仍可保持纯洁云云。说不定早在推雅推喇教会

时代就有这种谬论,而此处正是一例也有可能。

“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的,神应许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他们身上。这儿发生了一个问

题:究竟什么是“已有的担子”?答案可能是“他们已承担的信徒职责”;除了经上明明吩咐的以外,不再加

上别的。这儿的语气和使徒行传十五 28~29 很相似,以致爱尔佛得(Alford)这么说:“对我来说,毫无疑

问,此处的吩咐就是指使徒行传中使徒明文规定什么是必须遵守的了。”

Page 2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25. 这并不是说,因为没有“别的担子”,生活就是轻省容易了。不,他们必须“持守”(紧紧抓住之

意);持守已有的那样东西在全文是单数。爱尔佛得称这一样东西为“信仰内容、盼望、福泽的总和”。直等

到我来:将他们的目光引到主再来的荣耀之日。

26~27. 这儿得胜的与遵守我命令到底连在一起。“遵守我命令”其实是“做我的工”(参 22节注释)。

信徒的生活是要与众不同,勤作主工的。到底指出信徒的争战不是一朝一日而是全盘长久的战争。坚持到底是

最重要不过。

得胜者的赏赐是制服列国的权柄(参诗二 8~9),这对一个弱小的教会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前景,只有凭

信心相信。与“制服列国”连在一起的是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铁杖”是有铁套在末端的杖;“辖管”原文

作“牧养”。提到牧养人,我们总会联想到恩慈,眷顾;然而牧人同时又是独裁的。在羊群之上,牧人的权柄

是绝对的。“以铁杖牧养”在这儿分明不单单指力量和坚定,因为牧人要将被管辖的人“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

粉碎”(参诗二 9;耶五十一 20),像基督“从父领受的权柄一样”。这样看来,得胜的人似乎将有份于最后

的决战,到那时,基督要将所有反对的权势置诸死地。

28. 晨星可能是得胜的人的又一个赏赐(这是 Beasley-Murray 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是信徒复活的象

征。但基督曾被称为“明亮的晨星”(二十二 16),因此晨星代表基督的同在当更合理。信徒最大的赏赐就

是基督的同在。

29.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详见 7节注释。

E 致撒狄教会信(三 1~6)

撒狄是何密谷的要城,有五条大路会聚于此,所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撒狄又是克罗苏斯(Croesus)

的首府,而克罗苏斯正是财富的代名词。金钱既来得容易,市民就懒散。撒狄前后被攻陷两次:第一次陷于波

斯王古列(Cyrus)之手(公元前 549 年),第二次是安提阿哥三世(Antiochus),时为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

两次都因懒散之故。撒狄城建于斜度很大的山上,形势险峻,自信绝无敌人可以攻破。敌军二次入侵都是在黑

夜掩护下登上峭壁,发现撒狄根本并未设防。公元十七年发生一次大地震对撒狄的刺激较大,但因为提比利亚

皇(Tiberius)的慷慨援助,撒狄很快便又重建了。

撒狄最流行的宗教是敬拜象征世界繁荣的女神区伯利(Cybele)。信中约翰不曾提到像示每拿、别迦摩教

会所受的逼迫,也未见尼哥拉党类的异端。撒狄教会的问题似乎不是外来,而是因为太过舒适。风平浪静的结

果往往是懒惰不振。像别迦摩和推雅推喇教会,撒狄的信徒良莠不齐,但前者是良多莠少,撒狄正相反,只有

“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

1. 神的七灵可能代表圣灵(详见一 4 注释)。七星是七教会的“使者”(一 20),在此分明是在神的

掌握之中。本信交待完毕复活之主的威荣,马上开门见山大大指责撒狄教会的罪恶。撒狄有个虚传之名:按名

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参提后三 5;雅二 17),责备没有比这更为严厉的语气,这与保罗所说“似乎要死,却

是活着的”(林后六 9)正好成一对照。

2. 你要儆醒!(参罗十三 11;林前十六 13)AV 译本是用“不断”儆醒的语法。儆醒的警告对一个曾因

昏怠而两次将城送掉的人民应有特别的意义吧。灵性怠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可怕。虽然如此,撒狄教会还有一

线希望,但这希望是衰微,奄奄一息的,死火得赶快复燃,刻不容缓。这一个教会也许得人的喜悦,但在神眼

中没有一样是完全的。为什么犹太人罗马人都不去骚扰这教会而只去逼迫其它的教会呢?很可能因为这教会根

本就没有基督徒的见证和立场。正如该雅特所说的,撒狄教会“自满自足,既无搞异端的热心,也没有引起教

外反对的信仰立场;这样的教会别人根本懒得逼迫。”

3. 回想(mnēmoneue)原文用的是现在命令式,译作“紧记”更为贴切。怎样指当初如何听见和领受福

音。“听见”“领受”是间接式,但遵守是现在命令式,暗示“连续不断”,而悔改则是简单过去式,表示当

立即办成。如果不儆醒,主会临到,如同贼一样,这是一个成语,代表“忽然”(太二十四 43;帖前五 2;彼

后三 10);下面两句;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更是加重“忽然”的程度。这个“临到”不是指基督

之再临,因为基督之再临不管撒狄教会儆醒与否,要来即来。这儿所指的分明是对不悔改之罪人的审判,一种

“有限的临到”,这个“审判”是什么没有说明,正因未说明,更加令人惧怕。

4. 约翰提到几名,NIV 译作“几个人”(参十一 13;徒一 15)。“污秽衣服”的比喻不难想象,只是

其详细的意义则不是那么清楚。摩法特曾提到小亚细亚出土的碑石,证明当时之人认为脏衣服对神有不敬之嫌;

衣着肮脏的人是不准参加敬拜的。

穿白衣与神同行,有人认为是代表无瑕无疵,另说代表庆贺欢乐,也有一说表示得胜。贝克活兹认为白衣

是“蒙福的人,属天的人的一个特性。”以上各说均有可能,均有理由。但正如法拉所指出的:下一节中“白

衣”与生命册上之题名是平行的,“白衣极可能就是代表称义”,“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要与神同行(参约

Page 2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六 66);与神同行正是称义者的地位。配得不是说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得以称义,而是他们未因犯罪而抛弃了

这个身分。

5. 这节再一次提到穿白衣:穿白衣的人,名字不从生命册上被涂抹;基督在神和天使面前要承认他们。

这种种的比喻清楚说明属基督的人在天上的地位。在天上,这些人一无可惧,凡被基督承认的人必被接纳;主

曾说过,凡在人面前承认基督的,祂在天使面前也必承认他(路十二 8~9;不认祂的人,祂在众天使面前也

不认他)。这封给撒狄教会的信虽严厉,却是以盼望和鼓励作结。

6.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详见二 7注释。

F 致非拉铁非教会信(三 7~13)

非拉铁非城建于公元前约一百四十年;位于通往每西亚(Mysia)、吕底亚(Lydia),和法兰叙亚(Phrygia)

的大路之交点,有“东方关口”之称。城的名字得自建城皇帝别迦摩人亚他乐二世(Attalus II)的名字非拉

铁非;亚他乐二世的原意是要非拉铁非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因为位于交通要道,同时因为出产葡萄,非

拉铁非极为富裕,不只是生殖兼酒神戴安尼索的敬拜中心,也有许多其它神殿敬拜各式各样的别神。火山的喷

发给非拉铁非带来不少温泉以及不时的地震。公元十七年大地震后,非拉铁非得到帝皇的援助重建。城中的教

会分明不大(8节),但质素优美。教会没有异端以及分党分派的事情,没有内忧只有外患。非拉铁非与示每

拿教会的情形相似;二者接受的都是赞扬而没有责备;二者均受假犹太人的加害,二者似乎都受罗马人的逼迫,

逼迫均来自那恶者,二者都有冠冕的应许。

7. 向非拉铁非说话的是圣洁、真实的那一位(这是神的称谓,六 10)。圣洁是神的特性之一(参赛四

十 25;来三 3),在新约圣经中屡次提到。真实(alēthinos)不论在新约或其它地方很少用来形容人,而是

独指基督的全然可信。

下几句更证实这个可信可靠的特征:基督拿着大卫的钥匙(赛二十二 22),祂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

就没有人能开(参伯十二 14),不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神的作为是坚定的,无人能拦阻;祂的旨意必定成

全。这儿没有明说神所关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犹太人的会堂,因为基督徒被逐出他们的会堂;神要开的话,

犹太人也不能拦阻。但我以为这儿所指的是大卫的城,新耶路撒冷;城向谁开向谁关,全权在基督。

8.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教会没有随从异端;分明曾

受逼迫但却站立得住,对一个小小教会来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承接上一节对基督的描写,这儿也有一道“敞开的门”(参徒十四 27;林前十六 9;林后二 12),是无

人能关的。这可能是指“传道的门”(Orr 认为此外无其它可指:见前面之参考书简称表);换言之,忠心事

主者的赏赐就是更多的事奉机会。有人反对此说,因为启示录其它地方均未提及宣教事工,而这儿唯一的一处

却将之当作一个赏赐,似乎不太通,所以这些人建议这敞开的门是指进入弥赛亚荣耀国度之门。又有人说门是

指基督自己(正如约十 7、9),又有人说这敞开的门是与犹太会堂向基督徒关闭之门作对比,又有人说这门

是祷告的门。总而言之,众说纷纭。我较能接受弥赛亚荣耀国度之门之说,因为与上节的意思衔接。

9. 这一节说明“撒但一会的”人(参二 9)是“说谎话的”,因他们自称犹太人而其实不是。基督徒才

是真犹太人(参罗二 28、29);逼迫教会的犹太人不是真犹太人。犹太人自以为一切外邦人终要向他们归顺

(基于赛六十 14);与神所说的刚刚相反:神说这些犹太人终要在你脚前下拜。万民,包括犹太人在内,终

必要向神的教会归顺,因为基督在教会之中。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神对属祂的人的爱是显而易见不

容忽略的。

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既字暗示原因、理由。按原文,这儿的“既”字可以指上节的胜过撒但一会

之事,也可以指下文的被保守胜过试炼(译注:中文圣经中的“免去你的试炼”在原文中亦可作“经过试炼”

的意思)。我们无由决定究竟应是何者。遵守我忍耐之道(参二 2 注释)是不易明白的一句,在此似乎是遂特

所说的“我以忍耐的榜样所表彰的教训”(参帖后三 5;来十二 1~2)。这一节中的“遵守”和“保守”在原

文中是同一个动词(tēreō):非拉铁非信徒“遵守„„”,神负责“保守„„”;神是不会亏待祂的儿女。

保守你免去(ek)你的试炼也可作“保守你经过试炼”:两个意思在希腊文都说得通。将临的“试炼”是

范围极广,包括了普天下人,约翰说到“普天下人”通常是指所有不信的人(参六 10 注释)。“普天下人”

不是干脆被定罪被刑罚了事,而是还要经受“试炼”;还有试炼就是还有机会,这是神的怜悯。

11. 在这一节中复活的主再次提到祂的快来,用的是生动的现在式。持守是现在命令式,有很强的“紧

紧握住”的含意。冠冕是不会被人夺去的,但却可以自暴而自弃像以扫弃长子名分给雅各、流便给犹大、扫罗

给大卫。事奉神是很高的权利,不忠心的人神会收回这个权利转交给别人。冠冕是指花环(Stephanos),是

胜利者头上的装饰。

Page 2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2. 得胜的赏赐是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参耶一 18;加二 9;提前三 15)。“我神”这两个字在这一节中

共享了四次,语气不可谓不重。这儿的“神殿”当然是象征式,与二十一 22“我未见城内有殿„„”没有矛

盾。约翰是毫不在乎异象与异象中的细节是否相符。每一个异象有个别不同的重点,我们必须个别的研究,而

不是枉费工夫去将一个异象套入另一个异象。“在神殿中”就是永远与神同在;“柱子”象征安稳牢固,与无

足轻重可被压斜的“钉子”(赛二十二 23~25)恰成对比。

这节提到几个名字“„„写在他上面”;这个“他”字是指“柱子”还是“信徒自己”在文法上似乎都可

以。查尔斯认为是“柱子”因为有这样的典故:当时在帝皇敬拜的仪式中有一个规矩,“地方祭司一年任满行

将离职之前”,会“将自己的塑像竖立在庙中,上面刻着父亲和自己的名字”。“他”字指“柱子”固然可能,

但不是必需。在启示录其它地方(例如十四 1;二十二 4),名字是可以直接写在信徒的额上的。

这儿的三重名字不是父、子、圣灵有点出乎意外。三个名字是父神的名、新耶路撒冷的名,和圣子的名。

我神的名表示得胜的人是属神的。我神城的名表示他们是新耶路撒冷的国民(参加四 26;来十一 10;十二 22;

十三 14)。我的新名可能指万物得赎,新天新地降临后的事情;到那时,基督要以一个全新的身分向我们显

现。“新名”对非拉铁非信徒会有一个特深的印象,因为非拉铁非城曾经先后易名两次:一次叫新该撒城

(Neocaesarea),纪念大地震后提比利亚皇赐款重建之恩;第二次叫非拉维亚,是韦斯帕西安皇的家族姓氏。

13. 有耳可听的„„;详见二 7注释。

G 致老底嘉教会信(三 14~22)

老底嘉位于莱克斯(Lycus)和美安德之谷中,是三大交通要道之交叉点,掌握着通往法兰叙亚的通道,

是当时最富之商业中心之一。老底嘉的银行业以及土产的黑羊毛织品均甚著名,此外,老底嘉又是法庭所在,

且拥有一所著名的医学院。老底嘉的教会是一个养尊处优、富贵社会中教会的写照。

老底嘉城有七千多犹太成人男丁聚居在那儿,他们得到特许保持自己的信仰风俗,这是老底嘉宗教生活的

一个有趣的侧写。这儿的教会是以巴弗传道的果子(西一 7,四 12~13)。保罗曾写信给这教会(西四 16),

但该信经已失传(除非像有些人说的,该信即是我们的以弗所书)。老底嘉教会的情况至约翰的时代已经堕落

到面目全非,而七个教会亦以老底嘉所受的责备最为严厉。

14. 致老底嘉教会的信是七封信中唯一对神的描写不是出自第一章的。这儿的重点是神的信实和权柄。

阿们就是“真实的神”(照字面即是“阿们的神”,参赛六十五 16)。“真实的神”又加上为诚信真实见证

的(参一 5)语气非常肯定。神的信实与老底嘉信徒之不忠成一强烈对比。

元首(archē)在此有双重意义:基督掌握统管被造万有的权柄,且万有原是借着祂被创造(参约一 3;

西一 15~18)。这几句话与歌罗西书有不少相仿之处。保罗曾吩咐歌罗西教会念完信后交给老底嘉教会,叫

他们也念。相信老底嘉教会珍惜歌罗西书,抄念存记;这儿约翰分明是借用他们所熟悉的歌罗西书的话语。

15. 老底嘉教会的行为以不冷不热短短四个字形容尽至。这个比喻的典故可能出自老底嘉的水。该城水

源供应来自相当距离之外的温泉,泉水远道姗姗而来,到达老底嘉时已经不冷不热。离城不远另有两泉,一个

是海拉坡列(Hierapolis)的温泉,一为歌罗西的冷泉,一是真热一是真冷,相形之下,老底嘉的水令人倒尽

胃口:“温泉有医治的功效,冷水令人精神抖擞,唯有温水既不医治亦不提神,唯一用途是作催吐剂。80”而

此处“不冷不热”的意思极有可能是说,“彻头彻尾的否认还胜过假虔诚”(Orr),这真是惊人的宣判(参

彼后二 21)。但是自认相信,内心却丝毫不为所动的基督徒的境况确是一种绝境。公然反对的人比漠不关心

的人更有希望。“没有人比口信心不信的人离基督的真理更远”(Walvoord)。冷淡的本身就是否认了基督的

一切。

16. 温(原文是 chliaros──只这一处用这一个字)。一个“温”字就是老底嘉信徒的病之所在。下面

“不冷不热”乃是“温”字的解释和重复,加重了语气。我必二字在此“不一定表示是无可改变的最后决定:

19 节可以作证”(Simcox)。不错,这儿的警告非常严厉,但仍然只是一个警告。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表示

了神对老底嘉教会的极之厌恶:不冷不热,神不能忍受。以弗所教会因没有爱心的大发热心受责备,老底嘉的

病症却是热心太少。

17. 你说(现在式,恒常之意)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与示每拿教会的物质贫穷灵里富

足(二 9)刚成对比。老底嘉是个自立自足的城市,公元十七年地震后诚然是得皇府资助而重建,但在公元六

十年的第二次大地震,他们不求助于人。罗马历史家塔西图(Tacitus)提到老底嘉时说“他们没有我们的救

济,全凭自力重建。81”

但这种物质方面的骨气搬到属灵的事上就糟糕了。老底嘉教会自认富足,一样不缺,却不知道其实正是“那”

困苦的一个。“那”字这个冠词说明老底嘉教会是“天字第一号的困苦人”(Charles),其困苦可怜乃群弱

Page 2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之首。可怜(eleeinos)即“需要怜悯”。在一个以银行业、医学院、成衣业见著的城市中,老底嘉教会贫穷、

瞎眼、赤身,这实在是当头一棒吧。贫穷(ptōchos)的意义详见二 9注释。

18. 这种三重缺欠的补救在神。他们应该向神买火炼的金子(参彼前一 7),那才是真正的富足。买白

衣:与老底嘉著名的黑羊毛衣恰成对比,赤身在古时候是最大的羞耻(参撒下十 4;赛二十 4;结十六 37~39;

鸿三 5 等等),正如穿美好的衣裳是大荣耀(创四十一 42;斯六 6~11;但五 29)。擦眼的药膏可能是引用

当时法兰叙亚地区(可能尤其是老底嘉城)驰名世界的治眼痛的药。唯有神能赐下真正的眼聪目明(参约九

39)。

19. 凡(hosous 即“所有”)意即没有例外。所有神疼爱的祂都管教(参箴三 12)。“疼爱”在这儿

“令人感动且诧异。七个教会中最不值得爱的竟蒙疼爱”(Charles)。“我”字是很重的语气:管教不是来

自敌对的势力而是来自教会的主自己。“所以”要发热心(zēleue 是现在继续式,即“有诚意”),要悔改

(简单过去式,即一劳永逸):一次过彻底的悔改行动。

20. “看哪!我„„”非常生动,就在约翰的眼前。神正站在门外叩门:“叩”字原文的语式不是指轻

轻的一叩,而是不断的叩,希望得到响应。到上节为止,这封信的对象是全教会。本节对象转为个人。若有应

为“但凡有人”,任何一个人。即或教会不肯全体全面悔改,个人仍然可以接受警告。这一节的语气带着温柔

的恳求,出于爱的恳求(参歌五 2)。但凡肯开门的,神应许要进到他那里去,不单如此,还要进一步与他一

同坐席(deipnēso,含着亲密交通的意思)。这儿原文的聚餐筵席的用词是一日的主餐,是慢慢享受的一餐,

不是匆匆忙忙的小食(参约十四 23)。他与我即使略去也不影响全句意义,但这三个字之应用为的是使文中

所说亲密无间的情谊加重语气。对一个病入膏肓的教会,这一节的温柔恳求实在令人低回不已。

21. 宝座说出君皇的荣耀:与基督同坐乃是信徒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耀。这儿以“基督与父神同坐”来作

比喻,描写信徒如何与基督同坐(参二十二 1、3):正如我得了胜是其中的关键。基督得胜的路是经过十字

架,跟随祂的人也是一样(参十二 11)。当时的信徒面对黑暗的日子,但切勿忘记,世人所以为的基督的失

败其实是战胜了全世界。苦难不可惧,因为那正是得胜的途径。

22. 凡有耳的„„:详见二 7注释。

Ⅲ 天上的异象(四 1~11)

由这儿开始,约翰将目光由地上的教会转向天上的异象,第四章至末了全部是关于天上的事。天上的事亦

以神自己的异象作为开始。

1. 此后,我观看或是大同小异的语句是今后引进每一个新异象的开首语(七 1、9,十五 5,十八 1,并

见十九 1)。见字原文是 idou,意即“就在我眼前”,是很生动的语气。天上有门开了:通天的门大大的开

着。这儿有一细节应该提出:天字在此是单数(在全书中约翰用“天”字共五十二次,其中只有出现在十二

12 的是复数)。这个单数的“天”字我们解释时应该小心,因为其含意不是固定不变的:约翰有时以“天”

字指神永远的居所(三 12),有时指要被废去的天(二十一 1),有时甚至指争战之所在(十二 7),当然还

有“天”字的一般意思(六 13)。在这一节中,“天”字代表神的居所,神将自己启示的地方,也是神将天

上的实况向约翰显明之处所。

好像吹号的声音是约翰曾经听见过(一 10)的荣耀之主的声音。这声音呼唤约翰上到天上去(约翰自开

始到现在都是在地上),因为主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他。由一至三章,约翰所得的启示都是有关他当时的境

况,到此他的目光被移到天上。“必成的事”之必字十分重要。并不是因为好奇而急欲预知将来之事,而是因

为将来之事是“必成”之事,是神所统管,神永远计划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些偶发的事件。

2. 我立刻被圣灵感动(参一 10 注释),这说明刚才不是在这“圣灵感动”的境况中,换言之,这个状

态是有断有续的。

见字一如在上一节,是“就在我眼前”之意。约翰看见一个宝座。约翰对“宝座”甚有兴趣,尤其神的宝

座,几乎每章都提及。宝座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过六十二次,其中四十七次在启示录;第二多的是马太福音,

只有五次。约翰的读者对地上的宝座分明十分熟悉,罗马皇帝宝座所代表的权柄带给他们的都是祸患。约翰要

他们知道,有一个宝座高于一切宝座。

3. 以西结书(一 26~28)中也有神在宝座上的叙述,与此处相仿,但约翰的叙述较为含蓄。约翰的手

法是提示多过描写,而神的威荣和奥秘却一样表露无遗;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看见神,但却经常看见在神周围敬

拜的人,借着他们,我们可以知道神是怎样的神。

Page 2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约翰以碧玉和红玉形容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因科学词汇的缺乏,古人以什么名字代表什么宝石实在很难

说(JB 译本,把这儿的“碧玉、红玉”译为“钻石和红宝石”。碧玉也可能就是现在的“碧玉”,但也有人

说是翡翠,或绿色的石英(NBD 译本),甚至是钻石,因为这宝石在别处(二十一 11)被形容为“明如水晶”

云云。红玉髓是 NIV 版本的翻译而大多数人也同意,但也有人赞成是“红宝石”。总而言之,两种都是华贵

的宝石,和下文的“绿宝石”一样(这三种宝石在柏拉图的著作:Phaedo 110E 中也一齐出现过)。“红玉髓”

(按:中文圣经用“红宝石”)和“碧玉”是大祭司胸牌上刻着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的宝石之头石和末石(出

二十八 17~21),说不定是有特别意义。宝石的闪亮拿来形容神的同在最恰当不过;细节是含蓄模糊不清,

但其光亮是又明又清。

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这一句所形容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景,“令人百思难得其解”(Caird),

因此便有人建议所谓虹者或应作“光圈”(Phillips 版本译为“绿宝石彩虹的光圈”真可谓一举两得!)此

外更有人认为此处的“虹”是引用以西结书(一 28),是指隐藏耶和华荣耀的“周围光辉”,若然,这又一

次表示约翰的含蓄。但我认为最好的解释还是以“虹”为“虹”,是神立永约的标记(创九 16)。以虹围绕

宝座表明神的约永不改变,永不收回。“绿宝石”的翻译是一般人所赞同的,但所预表的是什么则不太肯定。

若颜色含有特别意义的话,那么“绿”色是代表神的怜悯。

4. 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着二十四位长老:长老可能是指阶高的天使 82“天使”可

称“长老”,参赛二十四 23)。有人却认为二十四的数目是指旧约的十二支派的始祖加上新约“羔羊的十二

使徒”(二十一 12、14)刚好合二为一;“摩西的歌”也等于“羔羊的歌”(十五 3);还有,十二支派的名

字刻在新耶路撒冷十二个门上,而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则刻在城墙的十二根基上(二十一 12、14)。但反对

这一说的人指出,二十四长老的歌(五 9~10)和十二支派被赎的人所唱的歌(七 10)并不一样(Mounce),

而且被赎的人是在万物结局的时候才坐宝座的。

还有一些人更莫名其妙,认为二十四长老来自巴比伦神庙中的二十四星神(请问巴比伦神庙在约翰的天上

干啥?)另外较有理由的一说,是以二十四长老之典故出自大卫所组织的亚伦子孙敬拜的班次,以及在殿中负

责音乐的利未人(代上二十四 4;二十五 9~31)。主张此说的解释就是:长老代表天上的敬拜,而世上不完

全的敬拜顶多只是一个模仿。我本人却认为查尔斯的看法是可取:他认为长老诚然是天使,但他们是“信徒全

体在天上的代表”。“座位”(即“宝座”)指出君皇身分,“白”色是得胜的颜色。金冠冕也是表明尊贵(虽

然这儿之“冠冕”也是希腊文中胜利者所戴的“花环” stephanos;见二 10注释,但既与皇座连在一起,当

然是指皇冠了。)

5. 我们不要误会以为闪电、声音、雷轰是宝座本身所发出。约翰的含蓄手法我们应已熟悉,但凡提到神

时,他总是以间接方式,这儿的宝座乃是坐在宝座上的神之一个恭敬的代替词。“闪电”和“雷轰”是令人生

敬生畏的,在此与这二者一同出现的“声音”(NIV 译作隆隆响声)效果也应该相仿。当然,“声音”可以是

安安静静的轻声,但这儿分明不是此类。在旧约中我们屡次看见,雷声是神的声音,这儿的三个名词应该都是

同此一意(参八 5,十一 19,十六 18)。

除了耳闻宝座的声音,约翰更目睹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点着”是现在进行式,是不断进行的活动;

“前”字原为前置词,表示与神很接近。七盏灯的解释是“神的七灵”,相信是指圣灵(见一 4注释)。

6. 宝座前面究竟是什么东西并不肯定。有人认为约翰引用古时的宇宙论证明天空上的天有海洋存在。有

人建议此处的典故是出自所罗门圣殿中的“铜海”(王上七 23)。这两种说法都是越过了约翰的原意,可以

说是无中生有。约翰并没有说宝座前有海在那儿,只说“好像”,而且这个“好像”还加上了玻璃和水晶两个

形容词。

这又一处证明了约翰提到天上之物时笔法是一贯含蓄,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以象征表达。这儿所提到的“玻

璃”在未作任何解释之前,我们当首先记得,第一世纪的玻璃和今日的玻璃大不相同。古时的玻璃是暗黑色甚

至不是透明。透明如水晶的玻璃是非常名贵的。可兰经记载示巴女皇拜访所罗门时,看见皇座前的透明玻璃铺

的地还以为是水,走过之时拉起自己的裙子以防弄湿(xxvii)。这项传说证明古时透明的玻璃是极贵重,配

在宫廷中铺地之用。“玻璃”在这儿是一个象征。

无论如何,海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托伦斯(Torrance)说这个“海”是个“没有澜涛与神完全和谐的人

海”,但上文根本没有替我们作任何思想准备,怎么忽然在宝座前漂出一个人海呢?该雅特则认为这海是“众

恶累积之池,以后那只十角七头的怪兽就是在此冒出(十三 1)。这海是得赎的人尚待渡过的新埃及,渡过了

才能到达应许之地(十五 2~3)。在新天新地中,海不再存在(二十一 1)”。

约翰固然可以用海来象征将有恶者夺澜而出的大旋涡,这样万恶沸腾的海当然在永世中是不会再存在。但

我并不以为这儿的“玻璃海”就是这个意义。克度尔解释十五 2 时的立场我较能同意。他指出,神的圣洁是绝

Page 2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对的,难以言表──“圣洁的原意是隔开”。没有一个人能够亲近神,因有“闪亮的海洋将神隔开”,换言之,

约翰强调神的威荣和圣洁。

接着约翰又提到四个活物。“活物”在宝座之中:宝座之中在他处乃是羔羊之所在(五 6,七 17),只这

一处有异。在宝座之中表示与神极亲近,在尊位之上,同时可能也代表四个活物与神的旨意合而为一。活物也

在宝座周围,这是一个普通用语,表示他们在侍候神。

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向神向人和一切被造之物他们都有眼可看,换言之,无所不见。有人以这四活

物为基路伯(结十 2、20)但他们有几点与基路伯不同。基路伯每人有四个翅膀,活物有六翅;基路伯扛抬宝

座,活物在宝座周围;基路伯每人有四面,活物只有一面,此外还有其它的不同。我们只能说,因为他们与神

的宝座那么亲近,可见必是被造中最重要的创造,甚至在某方面来说,他们根本就是被造万物的代表。我们的

猜测只可到此为止,再多说就嫌冒失了。总之,活物因为与神的宝座亲近,所以必是重要的(五 6、十四 3)。

他们且不断的赞美神(四 8,五 8、14,七 11,十九 4)。神的震怒倾倒的时候,活物亦在那儿(六 1~7,十

五 7)。

7. 三个活物形状分别似狮子、牛犊、飞鹰;第四个脸面像人(参结一 10;并但七之巨兽)。大约早在

公元三百年(这是有记载的年代,可能早已流传)。犹太拉比之中有以下的说法:“鸟中之最有能力者是鹰,

家禽之最为牛,野兽之最为狮,而人则冠于一切之上”(S Bk)。知道了这个说法对四活物的认识该有助益。

正如遂特说的:“四活物代表自然界生物之中最高贵、最强壮、最智慧,和最敏捷者。整个被造的大自然,包

括人类均在神的永远计划中有份,均围绕着宝座敬拜尊贵荣耀的神。”

8. 四活物各有六个趐膀(正如撒拉弗一样:赛六 2)。这儿第二次提到他们的眼睛,可见他们那无所不

见的能力是重要的。他们不住在赞美神,他们的颂赞也与撒拉弗的相仿:“圣哉!圣哉!圣哉!主神„„全能

者”(赛六 3)。“圣洁”不只排行第一,而且重复三次,令人印象很深。约翰的读者,跟我们一样,是处于

一个罪恶贯盈而且仿佛得胜的世界。相形之下,圣善似乎软弱,无能为力。神是圣洁的,“圣洁”原本是“隔

开”之意,代表完全的纯洁。我们的神是圣善的神,也是全能的神,真正的能力不属于那恶者,而是属于神。

神的全能也不是瞬息即逝,而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这一句在原文是戏剧性而违反文法的,参一 4 注释)。神

的大能和永在向我们保证,祂的圣洁终必完全胜过一切罪恶。

9~10. 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似乎暗示他们的颂赞是有断有续的,但只有非常死板、吃毛

求疵的人才会认为这儿的“每逢”与上节的“不住”是有矛盾。约翰在上一节指出,在天上,神是不住的接受

敬拜。这一节则说明被造万物(“活物”)敬拜神时,必有神子民的代表也参加其中。这儿的颂赞是将荣耀、

尊贵、感谢归给神,内容似乎不全包括在上一节引用的颂词中,所以我们或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天上的赞美诗

歌不是只有一首,而是有许多不同的诗歌。

这两节中描写神的威严(宝座)和永恒(活到永永远远)。四活物歌颂,二十四长老唱和,在宝座前俯伏

敬拜那位永生的神,并将他们头上的冠冕献在神前。这一切都是暗示长老将首位归神。他们站在卑微的地位上

敬拜神。他们将冠冕掷下表示只有神是统管万有,一切权柄都要服在祂权柄之下。

11. 他们的歌颂以„„你是配得,来开头。他们俯伏敬拜,一面称神为我们的主!我们的神!是配接受

荣耀、尊贵、权柄的。“荣耀、尊贵”是重复上一节的颂词;上一节的“感谢”在这儿以“权柄”取代,理由

可能因为下面所提的“万物”乃是神凭权柄所创造。神凭自己的旨意创造万物,众长老也是被造,他们的气息

存留都在乎神。约翰的第一个天上的异象是充满肯定和权能的。这异象紧随小小老底嘉教会的可怜境况,正是

道出一个事实:这是天父的世界,祂没有弃之不顾。神凭己意创造万物,罪恶虽然真实,虽然得胜,神的旨意

却仍然立定。

Ⅳ 七印(五 1~八 5)

第四章记载“神是创造者”的异象。第五章的异象中“神是救赎者”,战胜死权的羔羊。上一章以敬拜“创

造的神”作结;这一章以赞颂“救赎的神”为终。这两章是全书信息的关键。这个世界有许多我们不明白的事,

我们自觉被世间罪恶痛苦所捆缚,无力挣脱。我们被绝望所抓住的时候,往往不少人就会变成宿命论者。罪恶

是真的存在,我们无力逃脱也是事实。这一章中无人能打开的七印正说明了人力的薄弱无能。但这并非就是结

局。羔羊已胜过一切,能以揭开七印,将神的永远计划展开让我们看见。

七印是几个七字系列中之头一系列;每个系列均有象征性的灾难。以后我们还有七个号筒、七碗,以及七

碗连带的最后的七灾。有人认为这几个七字系列所代表的事情是一个接一个的发生,换言之,众系列是相继而

不相重叠。这些系统既没有明显的相同和重复,此说的可能性是的确存在。

Page 2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我却认为这些系列更可能是合为一体的。克度尔以下面的故事为例:当探险家哥特斯(Cortez;按:这是

包尔保亚(Balboa)之误。这一错误源自 Keats 的一首诗词)和随员在巴拿马、大连安(Darien)地区的高

峰首次在新大陆上观望太平洋时,他们在将整片茫茫大海收入眼帘之余,他们的目光必定也会远远近近的移来

移去;时而细看近景,时而省视中间,却总会不断的又回到海洋的整体。约翰的重点在万物最后的结局。每一

个异象所代表的不是整个结局,而是结局的不同层面。几个异象有时是站在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有时是叙述

同一件事的不同细节。换言之,异象或者重叠,但细节总是新鲜而不重复。

启示录中所预言的事,往往与福音书内耶稣论末世的情况相似(太二十二;可十三;路二十一),虽然两

处所用的象征有异。很明显的,约翰落笔是有拘束的。约翰的读者,初期教会的信徒读启示录时必定觉察,书

中所言乃是基督在世时经已讲过的预言;启示录不过是这些预言的另一个重述。

A 封严的书卷(五 1~4)

1. 约翰看见一个书卷在坐宝座者的右手上(“中”字原文是“上”(epi));书卷似应是摊在手上而

不是握在手中。当时的书卷是蒲纸一张接一张连成的一卷书。蒲纸是两层薄薄蒲条横竖相叠,以尼罗河之水调

胶糊所黏压而成 83。横片的一面因为较为方便书写,所以通常只用这一面,但若纸短书长,直条的一面也是

可以使用的。约翰所见的就是两面书写的蒲卷,意即密密麻麻写得满得不能再满。有人说这些书卷是旧约全书,

也有人说是启示录本身。两者都不合情理。书卷所写的是世界未来的命运;书的内容在七印陆续打开的时候,

鱼贯以异象方式展开在我们眼前。书卷是有七印封严。赖德等人认为七个印全包在书卷之外;七印要全部拆掉,

书卷才可以打开。我认为这也不符事实。书卷分明是在七印陆续打开时,一段续一段的展开,也就是说,书卷

共有七段,每段有个别的印封严(参第六章)。

2. 约翰又看见一个大力的天使(参十 1;十八 21);只有力量大于一切的才可以向整个被造宇宙发出挑

战,声音才可响彻天上、地上,和地底下(3 节)。天使问有没有任何人“配得”展开书卷,揭开七印(NIV 译

本是先揭印然后展开书似较合逻辑;但约翰的确是把展开书卷的目的放在前面,如何去打的方法放在后面)。

在此,约翰所强调的不赤裸裸的权力,而是“配得”。书卷所写的是神的审判,是道德的问题。诺克斯(Knox)

将这句译作“谁有权利展开书卷„„?”这失去了原来之精意。天使所关心的不是法权而是良善。

3. 没有能(oudeis edynato)表示一筹莫展。天使的挑战由天上传到地上传到地底下,没有一处有人可

以应战。天上没有一个天使,世人无一圣人,地底下没有一个已故的先知有开卷的资格。托伦斯说:“世界隐

秘之事是属神的,无人能够知晓。有谁可以知道今日今夜将生何事?有谁知道未来一年隐藏着什么?连神的大

力天使也无法得知,无法将书卷打开。只有神自己能揭开七印,展读人类的命运。”

4. 因为没有配展开,配观看的,约翰就大哭(指大声的哭号)。约翰号哭不只是因为无人配得将书卷打

开,可能更是因为书卷的内容。在四章一节处他已经知道神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他,如果书卷无法打开,他

不就无法看见这些启示了吗?神的永远计划不就受了拦阻了?

B 犹大支派的狮子(五 5~14)

约翰的疑虑到此有了答复:称为“犹大支派中的狮子”的基督“配得”开书拆印。基督也被称为“像是被

杀过的”羔羊。十架是一切的关键:基督是因为曾被钉十字架而“配得”开卷。

5. 长老中有一位安慰约翰。和约翰说话的通常是天使(例如十七 7,二十一 9,二十二 6),长老较为

例外,除此处还有七 13一处。长老叫约翰“不要哭”,因为七印都能拆开。

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只此一处使用,其它地方从未看见。创世记称犹大为“小狮子”(四十九 9),犹大家

王族的后裔在以西结书上亦有同一称呼(十九 2、3、5、6),但这个犹大狮子的观念在别处并不多见。在民

数记中(二十三 24,二十四 9),整个以色列民被称狮子,申命记(三十三 20)甚而称迦得支派为狮,连外

邦人如法老亦可称狮(结三十二 2)。在以斯得拉二书(2 Esdras 十二 31~32)狮子是弥赛亚的象征。犹大

狮子的观念虽然使用不广,但分明是一个已被接受的弥赛亚的象征,最少对一部分人,这是一个熟悉的观念。

大卫的根是另一个在旧约未曾出现过的名词,旧约只有“耶西的根”(赛十一 1、10,七十士译本)。旧

约次经传道经(四十七 22)中提到神赐大卫“他之树枝的一条根”('a root of his stock')。以上各种说

法似乎都是指“新芽”多过“根”,指大卫的后裔多过他的始祖。约翰这儿也是以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参二十

二 16),祂已经得胜。“已”字表示已经完成;原文所用简单过去式更表明是一劳永逸,一次过的完全得胜。

6. 约翰举目准备看上文所说的狮子,不料出现的竟是一只羔羊!“羔羊”在启示录中共出现二十九次,

是基督的专用词。启示录的“羔羊”(arnion)一词在别处只用过一次(约二十一 15,耶稣交托彼得所牧养

的“羊”)。圣经其余地方提到“羊”是用另一个字:amnos(约一 29、36;徒八 32;彼前一 19)。两个羊

字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表示了约翰在启示录中的用语是独特的。以“羔羊”代表基督实在是一个异乎

寻常的观念。Love 说:“只有神所默示的作者才会以羔羊代表异象中所见的基督。世人所爱的象征都是强有

Page 2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力的兽和鸟。俄国以熊为记,英国用狮,法国用虎,美国用鹰,无一不是贪婪的野兽。只有天国才敢以羔羊代

表力量。约翰寻找的狮子不是天国的标记,天国的标记是‘羔羊’,且是‘被杀的羔羊’。”

这个解释固然重要,固然不错,但我们必须指出这不是整个故事。在启示文学中,羔羊有时也是战胜者的

象征。例如在以诺书中(I Enoch 九十 9),有角的羊代表犹太爱国家族玛喀比(Maccabees)。我们也不要

忘记,羔羊虽然不是古时唯一的祭物,却是典型的祭牲。当约翰说羔羊像是被杀过的,无可怀疑,必定是指献

祭的典故。但请注意,羔羊不是一只被杀的死羊,而只是“像是被杀过的”,基督是永活的羔羊。“被杀”的

希腊原文是过去完成式:一次被杀,一次受死,赎罪之功永远有效。

羔羊有七角。“角”在旧约中往往代表力量(例如:申三十三 17)。“七”表示完全。七角羊就是全能

的羔羊,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倒祂。羔羊又有七眼;“七眼”在此解释为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参亚

四 10),这有可能是指圣灵(参一 4注释),若然,圣灵与基督的关系十分密切(参徒十六 7:“耶稣的灵”);

基督是圣灵所充满的。但我以为七眼在这儿不是指圣灵,而只是指羔羊的无所不知: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向祂隐

藏。借着七角七眼等象征,约翰要我们知道:犹大支派、大卫子孙的基督是全能全知,且借着救赎的舍命大获

全胜。“全能”和“全舍”是并驾齐驱缺一不可的。

羔羊站立在“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看字面,宝座和活物可能在羔羊的一边,长老在另一边(下一

节说羔羊“前来向坐宝座的拿书卷”)。但我以为这样的咬文嚼字没有什么必要。总之,羔羊是约翰所见异象

的中心。

7. 羔羊前来,从坐宝座的右手拿了书卷。克度尔认为“这个情景难以想象,但却天衣无缝象征了基督的

死以及祂受死所得的功效。约翰叫我们看见神的旨意与基督的旨意是完全合一的。”这是全启示录一个重要的

主题。

8. 羔羊取书卷的动作引起了极大的敬拜和赞美。虽然书卷仍然有七印封严,但是大家都已知道开卷在即,

于是所有天军天使齐声发出赞美。四活物与二十四位长老,“各拿着琴”向羔羊俯伏敬拜。“琴”或作“竖琴”,

在启示录中经常与赞美神相连。

四活物二十四长老又拿着盛满了香的金炉,就是众圣徒的祷告(参诗一一四 2)。圣徒在世上是被藐视的,

但是在天上他们的祷告极宝贵,盛在“金炉”中献给神。约翰最爱描写天上地下刚刚相反的对比。羔羊被敬拜

就是说明羔羊就是神,因为只有神能够接受敬拜(二十二 9)。

9~10. 他们唱新歌(参十四 3;诗三十三 3,四十 3,九十六 1,一四四 9,一四九 1;赛四十二 10)。

“歌”(ōdē)“是个一般用语,包括一切有伴奏、无伴奏、赞美或其它任何题材的歌”84。但是在新约圣经

中,这个歌字是圣歌的专用词。

新是启示录常见的字:新名(二 17,三 12),新耶路撒冷(三 12,二十一 2),新天新地(二十一 1),

还有最后那胜利的呼喊:“„„我将一切都更新了”(二十一 5)。希腊文中“新”可以是 neos(启示录没

有用这一个字),也可以是 kainos。启示录用的是后者,这个字与其说是“新”,不如说“新鲜”还较恰当,

因为其含意不是指时间性的新,而是指亘古常新的新,换言之,是指质不是指年代。天上的新歌究竟是指什么?

莫非天上的歌经常出新版吗?此处的“新歌”看歌词是在七印揭开时所颂唱。羔羊将整个绝境扭转过来,所以

众人同声发出赞美。此情此境没有任何其它诗歌适合借用,必须要有应景专用的新歌。

你配拿书卷„„:这儿的配字是响应第二节的“配”字;两节的意义亦相同。“配”字在教内写作未曾遇

见过 85,可能是当时一般人的一种喝釆欢呼的用语,在这儿是将荣耀归给羔羊。羔羊不是因为祂的能力和威

荣所以被称为“配”,而是因为祂为我们受死。你曾被杀(JB 译为“献在祭坛”)„„买了人来:指加略山

一次过的牺牲。“买„„人”的代价是自己的血;“买”的目的是要使罪人归于神(参林前六 19~20)。

各族各方,各民各国:这一组层叠的名词说明救赎不是为一小群的人,而是为全世界。约翰很喜欢用这组

词句(七 9,十一 9,十三 7,十四 6,并参十 11,十七 15),但有趣的是秩序先后总不一样。“各族各方,

各民各国”与但以理(三 4、7、29等等)的“各方、各国、各族”相仿,有人认为约翰正是引用但以理。不

错,约翰所用的四词不是在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中就是在狄奥多田(Theodotion)译本中可以找

到,但却没有一个译本是四词同时全部包含的。还有,大致上但以理总是只用三词而约翰却惯用四词,所以我

认为约翰虽然呼应旧约的文字,却不是直接的引用,他的用词是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歌的歌词接下去是叙述羔羊叫被赎的人成为国民,作祭司(参一 6 注释)归于神(NIV 译本加上了事奉

的意思)。这是诗歌第二次提醒我们:被赎的人是属神的,可见十分重要。诗歌一面强调被赎者原来的卑微,

同时接着指出被赎后的尊贵:“他们要(NIV 译将要)在地上执掌王权”,他的国度包括全世界(参路二十二

30)。有人认为这是指千禧年国度,但我以为不一定要这样硬性解释。诗歌主要是指出,受苦的圣徒终必得到

Page 3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伸冤,终必得到最后的胜利,细节步骤并不重要。事实上我认为应该保持原来的现在式而不必改成未来式;现

在式更能表示那得胜的荣耀日是千真万确(参太五 3的现在式)。

11. 约翰既然在记述诗歌的歌词,我们以为他会接着说:“我又听见”,但他却说我又看见。启示录毕

竟是一本异象的书,虽然也有不少的“听见”,但全书以“看见”为主。唱歌的人很多,但“声音”却是单数,

指出同心合意。“天使”在宝座的周围,地位虽尊贵但却不是中心人物。“千千万万”(参但七 10)又是另

一个层叠的用语,表示众多。我们切勿在这儿搞加减乘除以拟出一个正式的数目,“无数”才是这句的真意。

12. 天使的话语在此以“说”字引出,和四 8、10,五 13 相仿,但看来这几处都是歌颂。事实上到目前

为止,只有第 9 节提到“唱”,但歌词仍是以“说”字带出,证明“说”字也通用于歌唱。照此看来,上列几

处的词句既都是诗歌的形式,应该是歌唱而非讲话 86。这儿的歌也是以配得做开头。

曾被杀的羔羊详见第 6 节注释。在第 6 节中,羔羊“像是”被杀过,在这儿没有“像是”,“被杀”的事

实清清楚楚。天使以七个词语(完全的数目)来颂赞羔羊:头四个描写祂本身的特质,后三个代表信徒对神的

态度。这句并非引用历代志上(二十九 10~12)但二者确有相似之处。颂赞词中用来形容神的各点,在新约

他处均可找到:能力(林前一 24),丰富(林后八 9;弗三 8),智慧(林前一 24),大能大力(弗六 10;

帖后一 9),尊贵(来二 9;参腓二 11),和荣耀(约一 14;来二 9)。颂赞作为名词来描写基督在他处未见,

但作为动词则有(可十一 9~10;罗十五 29)。

13. 在此,整个宇宙同声唱和。其实一切所有被造之物已经包罗万有,但约翰为着强调不惜重复,不嫌

其烦地再列出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表示这是一个极大的赞美。约翰异象的主角不是个无名小卒;到最

后的那日,没有任何一处,任何一个被造之物不承认羔羊的至尊。

这一段赞词所列出神的特征与上节有异,其中相同的特点列出的秩序也不相同。上节的能力和这一节中的

权势,英文均译作 power;在原文中,前者为 dynamis,后者为 kratos。上一节在原文以一个冠词带出整个

系列的七个特点;在本节则每一个特点均有自己的冠词,语气因此而加强。这一节中没有“配得”一词,因为

颂赞对象不是救恩的成全,而是神的本身。

我们不必吹毛求疵地去比较两节所列神的特征的异同,总而言之,二者都是心中充满了爱与敬拜时所倾倒

出来的赞美,赞美神藉羔羊所成全的救赎。赞词以坐宝座的和羔羊„„为结,坐宝座的与羔羊并列是启示录一

个特征(六 16,七 9、10、17,十四 1、4,二十一 22~23,二十二 1、3)。羔羊就是神,神就是羔羊,是无

可怀疑的。

14. 四活物应声说:阿们。颂赞由四活物开始(四 8),亦由四活物结束。二十四位长老亦一如先前,

“俯伏敬拜”。约翰没有明说他们敬拜神还是羔羊,这个析别并不需要,因为在此神与羔羊是不分彼此的。

第四、五两章活生生地让我们知道:人类的将来不是被盲目的命运操纵,而是掌握在爱我们的父神,为我

们死的主的手中。

C 第一印(六 1~2)

七印陆续揭开,异象的图画一幅一幅的向我们展开时,我们虽不免因这些可怕的画面而惊奇,但这些异象

所描写的事对我们倒算不得是新事。战争、流血、饥荒、瘟疫,在一般启示文学中都有提及。我们不禁奇怪,

这些早已熟悉的事件因七印封严不得揭开,又有什么值得约翰嚎啕大哭的(五 4)?请注意,启示录与其它启

示文学迥然不同的一点:启示录多了一个角色──教会。六 9~11 特别提出为道被杀,即殉道者的灵魂;第七

章全章更是完全关乎千千万万被赎的信徒。神统管万有,神眷顾祂自己的百姓,因此虽然全人类,包括信徒,

均要面临大灾难,但信主的人不必战兢,在一切灾难中他们要蒙保守。

头四印自成一个单位。四印所揭示的是罪恶,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罪人尽管自高自大,丧心病狂又像是无

往不利,神只要让事物顺自然发展,到最后罪人的报应和惩罚是必然的。

随着征战而来的是战争、饥荒,和瘟疫。但我们继续看下去,到四号角的时候就知道,这并不是整个故事,

神并非冷眼旁观不闻不问,而是向罪人施行报应刑罚的;这是后话。在此,四印揭开时,约翰的注意力是集中

在世界的灾难。四印完毕,接着的两印是关乎天上的事,最后一印自成一单位,保留到八 1 时才揭开,是几组

接踵而来的现象的一个引言。继续看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四二一的结构在七号筒、七碗时均一再重复。

1. 异象的开场白是我看见。整本启示录就是约翰所看见的事。羔羊自己将七印中之第一印揭开,引出第

一个审判。基督的救恩是含着审判的因素的。救恩固然将人从罪中拯救出来,但同时也定罪为罪。以如雷之声,

四活物中之一说:你来(原文只有一个“来”字)。这话不是对约翰说的(因此 AV 版本之译文:“来看”是

一个误会),而是对异象中的骑士,命令他开始行动。

2. “我„„观看,见„„”是约翰爱用的语句(四 1,六 5、8,七 9,十四 1、14,十九 11)。NEB 版

本译得更为生动:“„„一匹白马在我眼前„„”。当书卷展开的时候,我们预料约翰或是别的人会将内容宣

Page 3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读。但出乎意料之外,书一打开,书中所描写的异象竟一幕一幕的在约翰眼前上演。头四印揭开时出现的四匹

马颜色与撒迦利亚(六 1~3)的一样,但撒迦利亚的马拉着车,这儿的马被人骑着。骑士在此分明比马重要。

头一匹马白色,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往后(十九 11~13)因为约翰又看见了另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

为“神的道”,所以有许多解经家认为这一节中的骑士是基督。事实上这两处的经文,除了共有一匹同颜色的

马之外,毫无相同之处。如果我们非要把二者混为一谈不可,“约翰整个异象系统就会搞得天翻地覆,混乱无

比”(Beasley-Murray)。我们细读本章,就很清楚,印的揭开等于灾难的来临。还有,基督怎可能是以“四

骑士”之一的身分出现呢?

白马上的骑士是个得胜的战士:手拿着“弓”,又有“冠冕”(“胜利者的花环”(Weymouth);参二

10,十九 12 等处注译;这儿的冠冕是“花环” Stephanos,与“皇冠” diadēma 不同)赐给他。“白”是胜

利的颜色:查尔斯列出许多个骑白马的得胜战士。本节中的骑士不只得胜,且胜了又胜。“胜了又胜”原意含

有专心一意以胜利为他唯一的目的的意思。但我们必注意,“冠冕”是赐给他的。无疑,他自己必定气焰万丈,

以为自己了不起所以百战百胜。只有约翰非常肯定:统管万有的是神;人之所以得胜是因为神的容许。

又有些解经家将白马骑士比作福音的逐渐得胜,我认为这也是牵强。四骑士是一组并排的,其它三个既都

是代表毁灭和恐惧,这一个骑士不会脱题,必也是代表侵战的得胜。

另外有人又将白骑士比作历史上的真人物,一般认为是帕提亚(Parthia)王法洛各斯(Volog?ses),但

为公元六十二年的一次战役,法洛各斯大胜罗马人。但约翰见异象是第一世纪末,怎么会把老早经已发生的事

当作拆印揭书令人屏息等候的启示呢?不错,帕提亚人的箭术是有口皆碑的(时至今日,成语中的“马后箭”

仍然被称为“帕提亚箭”),但是要指白马骑士为帕提亚王,唯一根据是手上一弓是不够的。我们以旧约典故

来解释“弓”的象征还来得贴切些。古列王将敌人“如风吹的碎秸交与他的弓”(赛四十一 2)。以拦和巴比

伦的覆灭也是用类似的比喻(耶四十九 35,五十一 3、56)。神毁灭军权有时又比作“折弓断枪”(诗四十六

9;结三十九 3;何一 5)。战事的结束往往也用“争战的弓„„必除灭”(亚九 10)来比喻。甚至神自己,

当祂以战胜者身分出现时,“弓”也可作为神的象征(哀二 4,三 12;哈三 9)。

第一印揭开时,出现的是一个正在前进的战士。“弓”不是罗马的典型武器,因此战士手上的弓之所指,

超越了罗马帝国的事。约翰所描写的既非帕提亚王,亦非罗马皇帝。这个异象的精意是说,哪儿有战争和侵略

的行为,哪儿就有流血、饥荒、毁灭;这是必然的,现在如是,将来如是,末世更如是。

D 第二印(六 3~4)

3. 这儿约翰没有明说是谁揭开第二印,但很明显的,必定是羔羊了(NIV 译文加上了羔羊一词,这是希

腊原文所没有的)。第一节原文只说“打开了七印之一”,这儿则明说是第二印(以下各印如此类推)。第二

个活物向第二个骑马的呼唤:“你来!”

4. 此时出现了另一匹火红的马;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给字指出权柄是神所掌管

的,神以历史审判历史,施行祂的报应。第一个骑士代表侵略的战争,第二骑士代表内战。根据伯克利,公元

前六十七至三十七年,在巴勒斯坦因反抗起义有十万人死亡;公元六十一年,在不列颠,与波亚第西亚(Boadicea)

有关的战事又有十五万人丧命。这些内战都是启示录的历史背景。第二骑士拿到一把大刀,但却没有说他杀了

什么人。骑士只需将太平夺去,人便自自然然彼此相杀。这儿的“杀”字在原文中含有“屠杀”(NEB 译法)

或“屠手”(Berkeley 版本译法)的意思。

E 第三印(六 5~6)

5. 第三个活物向第三个骑马的呼唤:“你来!”这次约翰所见的是一匹黑马(参亚六 2、6),代表饥

荒。骑士手中拿着反常的天平,可能是代表饥荒中秤面包的秤(五谷是用升斗来计算)。以西结(四 9~10)

提到以秤秤粮;利未记中,神又说:“„„我要断绝你的粮„„按分量秤给你们”(二十六 26)。

6. 在此,约翰再次以含蓄的手法描写神:他不直接地说他听到“一个声音”,而是说:“似乎有声音”,

这声音既发自四活物之中,宝座所在,当然就是神的声音。

这儿的升依原文的量器 choinix,约是一公升(1.5 至 2 品脱)。查尔斯根据希腊史学希罗多德(Herodotus)

等人的记载,证明该量器等于每人每日的食量。整日工作所仅够一天的餬口。大麦较为便宜,有家眷的劳动者

买大麦一家人分着吃。约翰在此所记载的粮价是饥荒,却未达到绝粮的价钱。

糟蹋(原文 adikēsēs,“伤害之意”)油和酒的意思似乎指出油和酒并不缺乏。制油的橄榄和制酒的葡

萄是根深的树,在灾荒之年没有那么容易失收。这句还有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灾荒中受罪的是穷人,富人不

受影响。查尔斯又提到多米田在位的年间,为着鼓励粮产,下令意大利本土不允许再新植葡萄园,而其它行省

中已有的葡萄园要拆毁一半。此命令引起极大的公愤,最后作罢。约翰可能是指这种荒唐农业计划所引起的局

Page 3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部饥荒。还有另一可能:在旧约中,五谷、酒、油往往相提并论,代表人的基本需要。缺粮不缺油和酒,指出

有饥荒的现象,却还不是彻头彻尾的灾荒。生活虽苦,末日却未到。这处境是一项警告。

F 第四印(六 7~8)

7. 一如先前,第四个活物呼唤第四位骑士说:“你来!”

8. 这次出现的是一匹灰马。“灰”字其实原文是 chlōros(英文的氯气──chlorine──由此而来),

一种“黄绿色”(BAGD)。黄绿色的马,可谓怪马一匹。这颜色可能是死尸的颜色。前三个骑士每人各有记号

(弓、大刀、天平),死亡不需特别的标志。

有关“阴府”,详见一 18 注释。我们不必太注重细节,不必去研究为什么“阴府”不骑在马上(参一 17

注释)。遂特说:“作者在匆忙中根本顾不得说,甚至顾不得去想,‘阴府’是与‘死亡’共骑一马、自骑另

一马、还是步行。”总而言之,“阴府”紧随“死亡”,“阴府”之交通工具是什么大可不必去伤脑筋。在启

示录中,“死亡”和“阴府”经常是形影相随的。

这儿又再一次声明:有权柄赐给他们。死亡和阴府虽然可怕,但弱小的教会却不要忘记,他们的权柄也是

神所赐的,只有神是至高者。但死亡和阴府的权柄在这儿的确可畏,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

四分之一人口。有关“刀剑”详见一 16 注释。这儿死亡的四个使者与神在以西结书(十四 21)所差遣的相同。

遂特将头四印的意义总结如下:“第一组经已打开的四印描写约翰异象中所见帝国的情况。一个世界级的

强国,表面上无往不利,百战百胜,前途无可限量,但充满了动荡、凶险、苦难,到处播散战争、饥荒、瘟疫、

死亡。这一系列的图画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古来征战侵略的野心有两个面孔,一方面威风凛凛,另一面令人目

不忍睹,而这一切又都是神所允许,为要预备基督之再来,应验七印封严之书卷中的一切预言。

G 第五印(六 9~11)

头四印描写地上的事,第五印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天上。

9. 这次没有活物召唤说:“你来!”印一打开,异象就在眼前。约翰看见在祭坛底下(有关祭坛,详见

八 3、5,九 13,十一 1,十四 18,十六 7)有殉道者的灵魂。有人建议有两个祭坛,但是赎罪祭经已献上,

今日祭坛仅余一个,就是献上敬拜和祷告的祭坛。殉道者和祭坛连在一起可能代表他们将生命献给神为祭。英

国女诗人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说得好:刀剑“虽然为所欲为,却不过是将殉道者的灵魂送入荣耀里。”

约翰指出,强权历来是与热心的基督徒作对,从前如是,今日如是,将来一直至世界末日都如是。

灵魂在祭坛底下的确异乎寻常。不错,在以色列下葬的人,犹太人称之在“祭坛底下”,但从来未听过有

灵魂在坛下。这儿祭坛相信是代表尊位,代表神的荫庇。约翰更可能是指出,当信徒将生命献给神为祭(参罗

十二 1;腓二 17),最隆重的献礼是在天上举行。

10. 殉道者用大声向神呼喊。“神”这儿称“主”(原文是 ho despōtes,英译 Sovereign Lord,即“统

管万有的主”,这个称呼下列各处均曾使用:作为神的称呼──路二 29;徒四 24;作为基督的称呼──彼后

二 1;犹 4;两用──提后二 21)。这个称呼是奴隶对主人的称呼,重点在指出的全能。神虽全能,却并非一

个极权专制之君,祂同时也是圣洁、真实(参三 7),亦即圣善、可靠。下文的动词“审判”、“伸冤”(参

十九 2,该节几乎就是此处祷告的答复)和上文的“圣洁真实”正好同出一辙,一齐道出了神的性格。审判和

伸冤是“公义”的发挥。殉道者希望看见仇敌遭报,却并不是不择手段地乱肆报仇;他们要求的是公义的伸冤。

住在地上的人这个名词在启示录中屡次可见,看来是代表未曾重生的人类(三 10,八 13,十一 10,十三

8、14,十七 8各节在原文中用完全相同的字眼,在十三 12,十七 2两处大同小异)。

路加福音十八 7 也是一个要求伸冤的祷告,但不是已死的人而是仍活着的人要求伸冤(参罗十二 19)。

路加福音和启示录两处的经文让我们看见一件事:基督徒不可以自己报仇,伸冤是神所掌管。有人说殉道者的

祷告不如司提反(徒七 60)为敌人祷告有信徒风度。但要知道,在整本启示录中,约翰是谈论权柄的神学。

殉道者不是祈求他们个别的仇敌必须遭报,而是祈求整个宇宙善恶扭转,神的公义终于得胜。宇宙的最高权柄

在神手中,而神之用权是全然公义的,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殉道者的呼求意义何在。

11. 这儿的白衣有人认为是代表称义(正如在十九 8)。白衣是“赐给”的,人不能凭己力自救,只有

神能称他为义。但我以为“白衣”更可能是代表得胜;正如第一匹得胜的马是白色。在人看来,殉道者似乎大

败,事实上是神将胜利赐给他们。这儿和第 6 节一样,有人向被杀之人的灵魂讲话,但无明说讲话的是谁,但

是显而易见的,说话的人带着权柄。他告诉殉道者要安息片时„„等„„。等字(anapauomai)可以解作“安

静片时”或“安息在祝福之中”(参十四 13);我认为两个解释都包含在内,但以后者更重要。

殉道者的数目要满足了,末日才会到。这不是说神预定一个特别的数目,一直等,等到人数足够为止;而

是说,神有祂永远的计划,在祂的计划之中,还有其它殉道者的地位。神的永远计划既不加速亦不耽延。早期

信徒有疑问为什么神不在今生今世报应罪恶。他们的疑问在十字架上得到部分的答案。十字架不是废掉审判,

Page 3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而是根据各人肯不肯接受神在各各他所成全的救赎大爱来审判各人。十架同时表明神对罪恶绝不容忍,罪恶终

必为神所灭绝。神等候直到殉道者的数目满足为止,然后必定施行审判。罪恶的末日是无可怀疑的,只是迟早

的问题。

H 第六印(六 12~17)

在以上的经文中我们已可看到,有许多地方与马太、马可、路加福音书中之末世描写有不少相仿之处。第

六印更是如此。这说明约翰异象中末日的境况对当时读者并不陌生。“约翰不过是复述耶稣在世时已经宣讲的

预言。耶稣,那位诚信见证人在世时所见证过的,如今祂在天上再重申一次”(Kiddle)。

12. 第六印的揭开引进天地间许多变化。这节字里行间叫人想起约珥书二 31(参伪经“摩西升天记”X5),

是启示文学的典型用语。

13. 季节末的无花果往往会在一阵大风吹过时纷纷跌落。约翰用此比喻末日时天上星辰坠落的光景。听

来这情景很像流星群落的现象,但我们将 13、14两节一起思想,我认为这是象征性的描写。启示文学经常提

到天上的星辰(见旁经以诺书卷壹二 1,四十一 5,六十九 16、20~21;Test. Naph. 三 2;所罗门诗篇十八

11~14)。星辰的反常状态往往是末日的境况,或是末日将临之征兆(以诺书卷壹八十 4~5;Syb Or 三 801~

802;以斯拉四书五 4~5)。

14. 第一世纪的人似乎认为天是个结实的大圆顶。约翰就着这个观念来形容末日时翻天覆地的灾难。天

好像书卷一般被卷起挪走(参赛三十四 4,并后期的伪经 Syb. Or. 三 82)。地上的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

位。约翰以非常生动的言语描写宇宙规律的大乱,这是象征性描写,因为倘若天地都如字面所说卷走移走,那

还有下一节,世人纷纷躲藏的余地。

15. 地上的人无不恐惧战兢。约翰以完全的数目列出七种不同的人。福特(Ford)认为这是表示包括了

全世界的人:“神的仇敌,不论地位高低,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约翰虽然多以掌权位高的为讨论对象,却

也不忘记最低微的奴仆。总而言之,上至最高权贵,平常活得最安稳的人,下至佣奴,统统束手无策,全都往

山洞、岩石里钻,拼命藏躲(参赛二 10、19)。

16. 向山和岩石说的这个“说”字生动地形容正在发生的事。约翰听见世人向山和岩石呼喊,要它们倒

在其身上,证明没有任何事比他们面临的灾难更加可怕(参何十 8)。羔羊的忿怒是含意极深的字眼,全书只

此一处使用。“请问有谁听见过羔羊发怒?一个多么惊人的思想──神造化中最温柔的动物大发烈怒!这是爱

的忿怒。为我们的救恩付上最大代价的救赎的爱,在此宣告,罪恶必要接受神所降的永刑”(Torrance)。启

示录经常提到“忿怒”。“忿怒”原文用两个不同的字:此处用的是 Orgē(其余参六 17,十一 18,十四 10,

十六 19,十九 15),另一字是 thymos,在启示录中共享十次。约翰毫不怀疑,神的忿怒必然降临,这是我们

迟早必须面对的事实。NEB 版本将“忿怒”译作“报仇”(vengeance),这是自作聪明,不忠于原文。

17. 这儿形容末日为忿怒的大日。到那日,神的忿怒震及全球,一切有罪的必被追讨。“末日”,就是

“忿怒之日”(参珥二 11、13;番一 14、18,二 2)。

谁能站立得住呢?在神震怒之下,人完全没有抵挡的余地。这儿无地自容的人群和七 9,站在羔羊面前的

群众恰成一个鲜明对比。约翰所用的形容许多都是启示文学的典型用语,例如本章 14 节中“挪移的山岭”,

我们若参照以赛亚书的“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五

十四 10),就可知道是代表不论环境恶劣到什么地步,神对祂儿女的爱永不改变。所以与其说启示录将信徒

吓得肝胆消化,不如说启示录是要圣徒得到安慰:世界环境不论多么可怕,甚至连天地都翻腾迁移,我们可以

放心,神仍然统管一切,祂的旨意必定成全。

I 插曲(七 1~17)

i. 神仆接受印记(七 1~8)

第六印完毕,第七印未揭开之前有一段插曲。约翰在其它地方也用过类似的穿插手法。

在此我们看见神保护眷顾祂的仆人,为他们印上印记。这一段不容易解释,尤其有关十四万四千人的解释。

十四万四千人和本章后面所提到的“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所指的是否同一群人?十四万四千是真正

数目呢?还是代表整个属灵的以色列?十四万四千和后面的“许多的人”代不代表殉道者?哪一个代表?还有

两个都代表?这些问题,解经家可谓众议纷纭。书中没有什么凭据证明哪一个意见是对,我们要谨慎的是不要

失去全书的一贯意义就是了。

1. 约翰又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这并不是说约翰以为地球是四方的(就是现在,我们不还是以“四

面八方”代表全世界吗!)。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乃是说他们荫庇着全世界,全世界都在他们控制之下。他

们的任务是执掌地上四方的风。风,除了东南西北风当然还有其它角度的风向,但我们不必吹毛求疵。这儿的

Page 3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意思非常明显:四位天使不让有害的风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树”在这儿似乎是个异数,也许是代表有

生命之种类,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比“树”更怕狂风的。

四方的风也很可能是四印中的四骑士以另一个姿态出现。撒迦利亚书中就明明以“四风”代表“四马”(六

5;参诗六十八 33;赛十九 1,六十六 15 等等)。但是撒迦利亚的是“天的四风”,强调神的掌管,启示录这

儿的“四风”是“地上的风”。风象征毁灭(参耶四 11~12,四十九 36,五十一 1~2)。这一个异象把我们

带回时间的空间里,告诉我们,当上述各灾难降临的时候,信徒的命运如何。

2. 约翰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而来。东方日出之地可能是代表祝福的源头。伊甸园在东方(创

二 8),以西结书中(四十三 2),神的荣光从东方而来,报基督降生的三博士也来自东方(太二 1~2;犹太

人的观念也认为弥赛亚出自东方,参 Syb. Or. 3:652)。

柏图的维克多认为东方天使是以利亚,颇为莫名其妙。天使拿着“永生神的印”。在一个普遍文盲的时

代,“印记”是识别的重复记号,说明物属何主。在此受印记的是属神的人,印记将他们分别出来,当普天下

人受灾难时,他们免受伤害(参结九 1~2;出十二 23 的意思亦大同小异)。在启示录他处(九 4,十四 1,

二十二 4),属神的人均有神的记号,恶人也另有恶人的印记(十三 16~17,十四 9,十六 2,十九 20,二十

4)。四角的四天使以伤害地和海为他们的任务。东方天使向四天使大声呼喊。

3. 日出之地来的天使吩咐其它四天使不得伤害地、海、树木,直至神的仆人接受了印记。仆人在此是奴

隶(doulous),是完全服在主人权柄下的。受印记的人显明没有数目的限制,凡是属神的人全都印上了印。

“不可伤害”这个命令十分重要:托伦斯认为这是全书的关键。宇宙之间的每时每刻都是神救赎计划的差

役。地四角的四风并没有随意怒吼的权柄,只有神吩咐了,它们才能发作,成就神的命令,为基督的教会服役。

4. 约翰听见受印仆人的数目。印记原文是用完成式(esphragismenōn),带有“永远印记”的意思;神

的拣选不会反悔。十四万四千的数目是十二(以色列支派的数目)平方的倍数,又是十(圆满的数目)的立方

的倍数;换言之,包括整个以色列。有人照字面解释(例如 Orr),认为这些人的确就是以色列人(或说信主

的以色列人),总言之,在被赎的人中,有一个完全数目的以色列人。但此说有个严重的问题:以色列人因接

受印记而得到保护,但由各国各方来的被赎子民(9节),没有印记而照样得到了保护。倘若这两组是不同的

人,应该两组均接受印记才对。另有解经家认为以色列代表教会,这个比喻在圣经中屡见不鲜(雅一 1;太十

九 28;路二十二 30)。彼得前书(一 1)的“分散”在外邦各地的“寄居”人也分明是指教会而不是指犹太

人。信徒才是“真以色列人”(罗二 29),教会是“神的以色列民(加六 16)。圣经中经常描写古以色列的

地位和特点,而这些描写更是常常应用在教会身上(彼前二 9;并参弗一 11、14)。只有教会才是神自己的子

民(多二 14),和真“受割礼”(腓三 3)。亚伯拉罕又是众信徒之父(罗四 11),他的子孙就是属神的人

(加三 7)。而哥林多前书(十 18)既有“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就是意味着另有“属灵的以色列人”。

以信徒为真以色列人的比喻十分普遍,更是约翰所惯听。约翰既曾提述“那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

乃是撒但一会的人”(二 9,并参三 9),亦即暗示另有真以色列人。约翰同时又以新耶路撒冷为信徒属灵的

家乡(二十一 2 等等),而新耶路撒冷又有刻着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的城门(二十一 2)。我们实有足够理由

肯定真以色列人是指教会。所以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代表全教会的信众因接受了印记而在大灾难中得蒙保守。后

面所说,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无数的人当是指得胜的教会享受灾难之后的平安。不错,还有些解经家认为这

十四万四千人是指殉道者,这些殉道者因另有更大的使命而免受饥荒瘟疫等大灾难。但这一说拿不出什么支持

的理由,因此难以成立。

5~8. 十二支派的列出本不需要,但一一详列却可强调神的子民一个也不遗漏。十二支派各有一万二千

人。但十二支派的名中没有但这个支派,却有玛拿西和约瑟,而玛拿西又是已经包括在约瑟支派之中;若要列

玛拿西,似乎应该也列出以法莲才合理,因为玛拿西和以法莲是约瑟分出的两支派,这实在有点令人费解。有

人认为这是抄写之误:“但”(Dan),抄成“玛”(Man),而后人便以 Man 为玛拿西的缩写云云。这些猜

测都不大可能,我以为但之所以被删去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支派一贯与拜偶像相连 87,也或者敌基督将出于但

88。

十二支派名列的先后也曾引起很多猜测,因为在圣经他处从未有过这样的次序。弥赛亚,“犹大支派中的

狮子”(五 5)出自王族犹大支派,所以十二支派名列以犹大领先是有特殊意义的。但是至于其它十一个名字

的先先后后,我们却无需去钻牛角尖了,正如葛里(G. B. Gray)早已指出的,圣经中共有二十次左右列出十

二支派的,其中就有十八个不同的次序 89。

ii. 无数的人(七 9~17)

约翰在这一段中所描写的一幕令人触目难忘。许多的人,数不胜数,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不再有痛苦、

忧虑、苦难,和忧伤,在天上享受永远的祝福。

Page 3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9. 我观看,见„„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在约翰眼前,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实在数目没有

人知道。第 4 节的十四万四千不过是代表圆满的数目;没有一个遗漏。这儿的人群表明没有人能数得尽被救赎

的人。他们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这个层层叠叠的形容词表示这群人真是一个大同世界。

在此我们顺便再提。第 4节的十四万四千人一定是指属灵的以色列人而不是指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否则这

儿的无数人群就只是限于外邦人了。若以色列不包括在这“许多的人”中,那又何来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呢?

这数不尽的人群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再一次,基督与神同等。

被赎的人身穿白衣。衣字原文是 stolas,长袍,不是日常的工作衣,而是荣耀的盛装。“白色”可能是

代表称义。得救的人因基督所赐的义在神面前是完全人。白色也是得胜的颜色;棕树枝更是胜利的标记。因为

这些胜利的记号,有人便认为这白衣人群是殉道者。但是其它地方提到殉道者时,总有说明,例如“„„为神

的道„„被杀„„”(六 9),或“为神之道被斩„„”(二十 4),这儿却没有。而且这儿的得胜不是殉道

者的死而是基督的死所换来的胜利。白衣是神的救恩所赐。当时的信徒终日所面对的是以剑以弓取胜的暴君,

想到平静安稳倚靠神的人必获得最后胜利是多大的安慰。

10. 这群人大声喊着(现在式),将救恩归于神和羔羊(参五 13 注释)。神和羔羊缺一不可。这儿的神

是坐宝座统管万有的神。救恩,通过基督来自父神。

11~12. 这两节关乎众天使。他们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被救赎的人一呼喊,他们就向神

俯伏敬拜,应声说阿们,因着救恩的成全欢欣赞美。然后他们将七样美善性能归给神,每一样性能在原文中都

有自己的冠词,在译文中不易看出。换言之,“颂赞、荣耀„„”等等是“最高无上”,而不是一般人人可有

的“颂赞、荣耀„„”,“the blessing„„”,不是“a blessing„„”。

这儿所列出的七样神性与五 12 的相同(请参该节注释)。除了“感谢”;“感谢”在此取代了五 12 的“丰

富”。直到永永远远是一个响亮的结语;神的美善权能亘古永存。最后又是一声阿们,道出上述一切的诚信可

靠。

13~14. 长老之中有一位特别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群白衣人群身上,他问约翰,这些人是哪里来的?约翰

反过来回敬他一句说:我主!你知道!(“你”字原文是语气很强的 su 字,就是“知道的是‘你’”之意)。

长老答道,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现在式)的。“大患难”原文亦有冠词,似乎是指末日的大灾难(参三

10),但同时也包括一般的苦难(参约十六 33;徒十四 22),因为不是所有信徒都经过末日之灾。Niles 说:

“大患难该是指我们所受的逼害,但同时也包括我们每日所面对,罪恶与神之争战。这些争战磨难,造就了一

批神所救赎的人,而他们最终也要从大患难中结业出来”(Ladd 的见解亦与此类同)。

接着,长老告诉约翰,这些得胜的人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这句子中的动词都是用简单过去式,

包含着一劳永逸的意思。用血将衣裳洗白净是个鲜明的比对,我们不要因唱赞美诗唱得太熟了而忘记了这是一

个多么荣耀的事实(有关以血洗罪的主题,请参出十九 10、14;赛一 16、18;林前六 11;来九 14)。长老的

回答无疑是肯定了基督的死有绝对的救赎功效。只有藉着祂的死,我们才能穿着白衣站立在宝座之前。这又再

一次证明,站在宝座前的人群是一切得救的人而不只是殉道者,因为救法只有一个,一切相信的人都是靠基督

的血得着拯救。

15. 因着基督的救赎,这一群人才能站立在神的宝座前。Beasley-Murray 指出,宝座前这个地位说明他

们可直接与神交通,与神同住,昼夜地事奉神(参历上九 33)。约翰所见的天堂不是个圣洁而没有动静的地

方。

本节中的殿(naos──“圣所”之意)引起一些疑问,尤其因为二十一 22 说“未见城内有殿”。很可能

这“殿”的意思是指整个天堂乃是神所在的圣所,在那儿,神的子民是祭司(一 6,五 10)享受神的同在。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坐宝座的就是作王的神。“用帐幕覆庇”(skēnōsei)这个动词令人想起以

色列人在旷野中的会幕(skēnē)。我们可以这样翻译:“祂竖立自己的 shekinah 与他们同在”:古犹太人

常以“shekinah”为“神直接的同在”。“用帐幕覆庇”一词是将来式,是那荣耀之日的盼望。

16. 这儿所列出的祝福是一连串的否定词(大多引自赛四十九 10)。到那日,被赎的人得到真正的满足,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kauma,参诗一二一 6)也必不伤害他们。肉体的饥渴苦难是象征性:总

言之,不论是什么痛楚,到那时都必止息,不能再伤害他们。

17. 为什么呢?因为在宝座中(与神一起作王之意)的羔羊必牧养他们。“羔羊”要“牧养”:这又是

一个天旋地转的颠倒。基督以自己为祭献上,供给了祂子民一切的需要。祂又要把他们领到生命水的泉源:这

表明上节的不再渴是因心灵得到了满足,是满足,不是饱滞。蒙救赎的人永远渴慕神,而这渴慕必得饱足。最

后,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参赛二十五 8)。神的子民必要从一切苦难中释放出来,并要享受神的同在,

神又必以慈爱满足他们一切的需要。

Page 3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J 第七印(八 1~5)

约翰再次回到七印。最后一印终于打开。接着是天上寂静约有二刻,我们必定以为这是末日的降临了。不

料,有手拿七号的七天使出现,接着又是一连串的异象。这是约翰常用的手法。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述

同样的事。末世的情况实在不简单,我们无法一听即明;每一系列的异象都带给我们一些新领悟。

1. 第六印早在六 12就已打开了,与第七印相差好一段时间。第七印打开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即半小时;这个寂静的时间无疑是十分严肃的。为什么寂静呢?是不是因为众圣徒正在祷告(3~4;这是

Beasley-Murray 的建议)?好比七 3 的灾难暂且延迟片刻直到神的仆人受完印记为止。对世人来说,圣徒轻

如鸿毛,但在神的眼中,他们举足轻重。圣徒祷告的时候,连大灾难都要等候,连正在颂赞的天使都要肃静,

使祷告被听得清清楚楚。当然,这寂静的时刻也可能是在神面前一种敬畏的肃静(参哈二 20)。神马上就要

严厉地刑罚世人,整个宇宙屏息等候。

2. 第七印一打开,第一个异象就是有七位天使站在神面前。“七”字前面在原文中有冠词,是指七个特

别的天使。犹太人的旧约旁经多比书(Tobit 十二 15)记载七个特别的天使是专门将圣徒的祈祷带到神面前

的。这七天使名字是 Uriel(乌利珥),Raphael(拉法勒),Raguel(拉古珥),Michael(米迦勒),Saraqael

(色拉加珥),Gabriel(加百列)和 Remiel(雷米珥)(以诺壹书二十 1~2;据 Turner 称,每个名字都

以 -el 作结,表示与神十分亲密。El 是希伯来列祖所敬拜的神)。约翰在其它地方也屡次提到七个天使(6,

十五 1、6~8,十六 1,十七 1,二十一 9)。但由第九章开始,所有七天使都是指拿着七碗与末日七大灾难相

连的天使,该七个天使与本章的七天使是否相同,不得而知。

“站在神面前”和“事奉神”是同义语(参王上十七 1,十八 15;王下三 14,五 16;在原文中上列各节

都是“站在神面前”,英译中译多翻成“事奉神”)。

这七位天使有七枝号(Schonfield 译“战争号角”)赐给他们。启示文学中,号角经常与末日相连(参

太二十四 31;林前十五 52;帖前四 16)。

3. 天使吹号筒之前,先有圣徒的祷告献上。这些祷告在此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穿插。约翰要我们看见,

神子民的祷告重要不过,连大灾难也因此而暂不动弹,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大灾难是由这些祷告所牵动(5

节)。

每次有一个新天使出现,约翰往往都用另有一位天使来作引介。我们不知道这个天使是哪一位,也不知是

谁给他许多香。“香”许多时是与圣徒的祷告相连(五 8的“香”根本就是圣徒的祷告)。“香”,在此是与

圣徒的祷告一齐献上,可能是象征敬拜神时,天人之合一。

金香炉和金坛代表祷告的宝贵。有人认为和圣徒的祈祷(tais proseuchais)应译作“代替圣徒的祈祷”,

因为我们的祷告是不完全的,要经过天使加工才能献到神面前云云。不错,我们的祷告是不完全,但圣经中没

有任何地方告诉我们,天使可以将之修饰妥当才献给神。“和圣徒的祈祷”是正确的翻译。

“一同献上”中的“献”字有不少人译作“相混”(RSV, Goodspeed, LB, Amplified, Twentieth Century

五种译本均如此翻译),这是令人费解的事。该字在原文中是“给”的意思,译作“献”是很适当的(AV, NEB,

JB, Knox, Schonfield 是译“献”)。有关坛的解释,请参六 9 批注。“金”表示贵重;“在宝座前”强调

神对圣徒的祷告是多么的重视。

4. 香的烟和圣徒的祷告一同升到神面前,其所以是从天使的手中升上,可能又是象征天人合一,一同敬

拜神。在此我们看见,祷告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孤单,在天上我们有帮手,而且祷告是的的确确可以到达神面

前。

“祭坛”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真正的祷告都是有献祭的性质。天使当然不是我们的中保,他们只是与我们

一同服役的神的仆人(十九 10,二十二 9)。我们成为基督徒是因为基督将生命为祭献上,而我们一切的事奉,

包括祷告,都是回献给神的祭物,含着牺牲的意义。

5. 在第 3节中,天使已经拿着香炉,此处又再说一次,他拿香炉,这个重复不易明白;也许第一次拿香

炉的目的是为代求,第二次为审判。

天使替香炉盛满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即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参四 4 注释)。火乃是由献圣徒

祷告的祭坛发出;神子民的祷告分明有份于神审判的施行。“世上最大的权力何在?人类命运最深的奥秘是什

么?答案实在令人惊奇:圣徒的祷告和神的火。比一切横行世上的黑暗势力更有力,没有任何人能敌挡的竟然

是祷告的力量;祷告,以神的火燃烧,然后倾倒在地上”(Torrance)。

Page 3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Ⅴ 七枝号(八 6~十一 19)

七枝号角和其它系列之间的关系详见第五章注释。七号的组合和七印相似,也是头四号成一组,后三号另

成一组,前一组有关大自然,后一组关乎人类。后一组又可再分成两号再加一号,最后一号格外受重视,因为

先有插曲作为准备,最后的号筒才吹响。第一组四号角与第二组三号角之间又有一个分界,就是飞鹰,为将要

来临的大灾呼喊:“祸哉!祸哉!祸哉!”

七号的审判是关乎世人,不关乎教会。审判占了启示录的大部分,说明人的恶行神是监察的,神有祂报应

的时辰和方法。在七号系列中,约翰套用不少启示文学的传统,强调神统管万有,祂的旨意必定成全。在七印

系列中,审判多多少少像是紧随罪恶而来的必然结果,但七号系列则强调神主动地在工作,是神自己亲自向罪

恶施行审判。我们还要提醒自己,七号中的审判还不是最后的审判,因为每种灾难只临到人类的三分之一,这

还不是末日,而是严重的警告,事实上号角的响声主要就是发出警告(结三十三 3)。

A 第一枝号(八 6~7)

6. 我们又回到第 2节的七号角,天使正预备要吹。怎样预备没有解释。

7. 第一枝号吹响,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这是一个极大的毁灭。“火”一般公认是随大雷雨而

来的闪电或因电产生的火球(参出九 24)。“血”可能是形容颜色(参珥二 30),也可能指天灾所带来的毁

灭和流血。另有人说“血”是指雨的红色,因为地中海一带,大气有时充满了撒哈拉沙漠刮来的红沙,下起雨

来便成红色。但是以此为灾又似太过薄弱。

约翰所描写的是极大的毁灭,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毁灭虽大却仍

未包括全球,但作为一个警告,却是非常严厉了。有人问:这儿说,一切青草都烧掉了,为什么九 4 又说“不

可伤害地上的草”?这不是矛盾吗?首先,这儿所说的“一切青草”有可能是指那被毁的三分之一地上一切的

草。但这些问题和解释都是多余,根本违背了读诗词歌赋的原则。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诗意描写,不是科学论

文,所注重的是景物印象之生动而不是细节的量量度度(详见一 17注释)。

约翰没有明说是谁将火和雹抛下,大概是天上的使者吧,究竟是哪一个使者也并不要紧;总之,降在恶人

身上的灾祸是从神而来,历来如是,直至末日都如是。

B 第二枝号(八 8~9)

8. 第二枝号吹响时,我们不知道事实上是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儿是用间接的描写。在我们眼前不是一

个烧着的山,而是“仿佛”一个烧着的山(伯克利说他只能断定是一个大山而已)。跟上一节一样,我们也不

知是谁将山扔在海中。不错,我们知道这些报应是神而来,但神究竟委托什么人去成就这些事,我们不清楚,

也不需要知道。第一枝号的对象是地,第二枝号的对象是海。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这可能是呼应出埃及记(七

20~21)海水变血之灾,反正这一段启示录许多处都令人想起埃及的灾疫。相信不只要我们想起埃及,同时也

要我们不忘诗篇(四十六 2~3)中的话:“„„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我们也不害怕。”山被扔入

海诚然可怕,而作恶的人也必惊骇,但属神的人却无需因神对恶人的审判而惧怕。

9. 海中之灾杀死了海中活物三分之一。请注意这不是海水污染的结果,因为“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

这不是自然结局而是神的报应。

C 第三枝号(八 10~11)

10. 在此,注意力由海转移到陆上的江河(埃及的第一灾发生在尼罗河)。第三枝号吹响,就有烧着的

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又再一次,“三分之一”受到影响,这次是轮到江河和水泉的三分之一。查尔

斯指出,这儿所描写的形像是犹太启示文学中找不到的。约翰提到江河之灾,可能因为当时流行水神的敬拜;

在全能的神面前,一切邪神邪灵都是无能为力的。但照我看,这段的主要对象是人:约翰主要是写出恶人之遭

报。

11. 上述的“大星”名叫茵陈,是极苦的一种东西(参耶九 15;哀三 19;RSV 版本)。众水的三分之一

“变为茵陈”(NIV 译“苦”),以致许多人因此而死亡。照我们所知,茵陈是没有毒的。约翰可能是指与茵

陈相仿的东西,也可能是以茵陈的苦味象征其毒。

D 第四枝号(八 12)

12. 第四号角吹响时,轮到天上星体大改变(参埃及第九灾,黑暗之灾)。日头、月亮、星宿都被击打;

三分之一的比例又再出现,但如何三分之一法却不大清楚。这一节的前半似乎说日月星辰的三分之一不灵了,

换言之,其光度降低了三分之一。但下半节却说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似和前者不大协调。我认为这种吹毛

求疵是超过约翰的原意;约翰所强调的只是三分之一的光源的消没。

Page 3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此外又有人提出,本节与六 13 有矛盾。六 13 提到“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怎么这儿又说星辰失去三分

之一的光辉呢?我们固然可以指出,六 13处并没有说全体星辰,无一例外,均坠落地上,因此不算矛盾。但

这都不重要,让我再次强调,在启示录中,约翰是描绘画面,不是写科学论文(参一 17注释)。

E 飞鹰(八 13)

13. 本节是号角系列中的一个插曲。约翰看见并且听见(参五 11,六 1)“一个”飞鹰。“一个”可能

是指“一只孤独的飞鹰”(伯克利)、“伶伶仃仃一飞鹰”(Schonfield)。“鹰”(也可作“兀鹰”)是只

猛禽,圣经多处用作灾难的预兆(参太二十四 28;鹰在启示文学中之应用,见 2 Bar. 77:19~20;

Beasley-Murray 复指出,发自鹰的警告是其它启示文学中史无前例的事)。鹰飞翔在“空中”。空中指天空

最高点,午正的太阳所达的顶点。在这高空顶点处,飞鹰大声宣告,灾祸将临地上的民(参六 10注释)。三

重祸哉关乎下三枝号角吹响时,将要降临之灾。九 12宣告第一样灾过去了;十一 14 处第二灾也完毕;第三灾

是什么却未见明说,可能是指十二 12 处,撒但的降临。飞鹰的宣言十分严肃,说明将临之灾比先前的更加可

怕。气氛的紧张步步加深。

F 第五枝号(九 1~12)

和前面的最后三印一样,最后三枝号亦是关乎灵界。但最后三印提到天和天上的实况,最后三号却是关乎

无底坑和鬼魔。最后三号的情况比头四号所形容的来得详尽。这儿所描写的蝗灾既可怕又奇怪,难怪解经家们

意见纷纭。武断是不智的,但我们要以福音为解释的出发点。当人拒绝接受神的邀请,定意抗拒父神的旨意,

无形中就是将自己交给撒但的权势,自吃自己选择所招致的苦果。他们不是将神击败;神是轻慢不得的。约翰

深知神是统管万有,连魔鬼的猖獗都可以被神利用来成全祂的旨意。但选择与魔鬼同伙的人仍必须为他们的行

动负责,承受应有的报应;这事实现在如是,到末日仍如是,不会更改。

托伦斯解释本段如下:“约翰的异象以星预表神的话;星从天落到地上,打开了一个无底坑,这无底坑就

是人性„„我们尽管努力传扬福音,听者自会选择如何反应,知罪的自会悔改接受,抗拒的有无底坑为他打开。

这情况上至西方国家、文明欧洲,下至毛毛(Mau Mau)土人都没有例外。基督的十架引起强烈的反抗,这反

抗唤起人性中的丑恶,结果就是难以想象的罪恶和流血。无底坑在我们中间打开,天地都被坑中冒出的烟熏得

乌天黑地,宇宙都中了其毒。”我同意托伦斯的解释。我们每人心中都潜在着罪恶的倾向,我们现今每日所见,

不就是人性丑恶的具体表现?

还有比这更甚者。除了人性原有的丑恶,还有魔鬼的势力,能在反对神的人心中掌权。“这是人生中一个

极可怕的真理:当人越过人性去犯罪,将自己交给魔鬼,魔鬼既占据了他,他所犯的罪能够超过人性所能犯的

罪,罪大到一个地步简直人不是人,而是与禽兽一家,这样的人所受的审判和重刑也是极尽可怕的能事”(Love)。

但不要忘记,在审判报应之中,仍包含着悔改的可能(20 节)。神用我们罪恶的报应呼唤我们来悔改。

不错,魔鬼势力的猖獗是人犯罪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审判报应乃是神的管教,神的管教绝不是无的放

矢。谦卑接受神的鞭打可以引至悔改。约翰要我们清楚知道,掌管宇宙的不是魔鬼,乃是神。

1. 第五位天使吹号,我就看见一个星从天落到地上。这儿的星与八 10的星不一样,这儿的星似乎带有

位格。天使有时被称为星(参一 20),此处的星极可能也是一个天使。有人甚至认为这就是“堕落的天使”,

这又未免太字面化了。查尔斯告诉我们,启示文学中提到星的时候,“跌落”("falling";以诺书卷壹 86:1,

88:1)和“降落”(descending;以诺书卷壹 86:3)两个动词是不分彼此的,所以本节的含意与二十 1 相同。

至于这个星究竟代表什么,真是众议纷纭:Weymouth 说是尼禄,Simcox, Love 说是一个堕落的天使,Orr 认

为是“无底坑的天使”,Kiddle 建议是个恶者的灵,Swete 认为“可能就是撒但”。另一方面,托伦斯称这

星为“神的话”,查尔斯又建议这是个天使,更可能是天使长乌利尔(Uriel),而伯克利则认为这是主自己。

专家们既都莫衷一是,我们更不宜太主观。我们不知道这星是谁,因为约翰没有告诉我们。

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他。“他”字依文法也可以是“第五位天使”,的确也有人这样想。但我以为不对,

因为这不是约翰的一贯风格:约翰的吹号天使只管吹号,如此而已,所以这位第五个天使应该也是一样。因此,

“他”是指那位“星天使”(NIV 的译法)。“赐给”又再一次强调,天使并无独立权柄,权柄乃在神手中。

这儿的无底坑分明是上小下大的渊坑。顶上有窄井式的通道(英译 shaft;中文未曾译出),开口处有锁锁着。

钥匙交给了“星天使”。

“无底坑”一词在启示录中出现多次(九 1、2、11,十一 7,十七 8,二十 1、3),但在圣经其它地方只

有两处。第一处在路加福音(八 31);附在格拉森猪群身上的鬼群,央求耶稣不要把牠们打入“无底坑”。

另一处在罗马书(十 7),是死人的住处,中文译作“阴间”。此处的“无底坑”是与神对敌的灵界居所,但

是绝对在神掌握之下(关键在“赐”字;二十 1 虽未明言,但含意分明和此处相同)。这“无底坑”不是刑罚

所在,因为刑罚是在“火湖”(二十 10,十四 15)。查尔斯称这“无底坑”为“刑罚第一关”,但是综览约

Page 3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翰在启示录各处使用这一词时,无一处是含有刑罚的意思。“无底坑”是撒但被禁闭的地方,但没有暗示刑罚。

与神为敌的诸灵居住在这里,但他们是在神掌管之下。

2. “星天使”将坑口打开,就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参创十九 28;出十九 18);日头

和天空(应译为“空中”)都因这烟昏黑了(参出十 22)。上一章(八 12)告诉我们三分之一的光消失了,

连日光都被掩盖了。“空中”(此词在十六 17 处再出现)是魔鬼的住处(参弗二 2),但这儿没有特别着重

这一点。

3. 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请注意不是虫多如烟云,而是虫由烟中出来。蝗祸是出埃及记(十 12~

20)中之第八灾;约珥书的背景也是蝗灾 90。“有能力赐给”这些蝗虫;再一次,请注意“赐”字这个动词:

一切凶恶的本身是没有权柄的。“能力”(往往是指“权柄”)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

4. 蝗虫接受一个命令。下命令的是何人,约翰很少明说;下命令的任务交给谁并不重要,归根结柢,这

是神的命令。蝗虫接受吩咐,不可伤害地上的草(有人认为此处与八 7 有矛盾;详见八 7 注释),和各样青物,

并一切树木;换言之,植物界全部──蝗虫的自然食物(请与出十 15作对照)。不准伤害植物,只准伤害“额

上没有神印记的人”(七 3~4)。正如同系列的其它灾害,蝗灾的对象是不属神的人。神的子民不在蝗害之

列(参出八 22~23等处)。魔鬼在属神的人身上毫无权柄。

5. 这儿的“许”字又再一次说明魔鬼的权柄是有限的,允许他们有多少权柄,他们就有多少权柄。这儿,

蝗虫只许叫人受苦,却不许将他们害死。这与蝎子之害正吻合:蝎子咬人很痛,但很少致命。五个月的期限可

能是蝗虫的自然寿命,也可能是不完全的意思。五个月是十二分之五年(与上几灾的“三分之一”相仿)。S Bk

一书特别讨论“五”字的意义:圣经中有“五只麻雀”(路十二 6),“一家五个人”(路十二 52),“五对

半”(路十四 19),“五千银子”(太二十五 15),“五个聪明的童女”“五个愚拙的童女”(太二十五 2),

“五天”(可能是指“几天”;徒二十 6,二十四 1),“五个丈夫”(约四 18),“财主有五个兄弟”(路

十六 28),“五个饼”(太十四 17),保罗被鞭打“五次”(林后十一 24)。以上各处的“五”字,有些当

然不能随便加减:比如五个麻雀的确是卖二分银子。但其它多处的“五”字似乎含意是“几个”的意思。倘若

这儿的“五个月”也是同此一例的话,意思就是说,蝗灾是有限期的,但期限长短没有明言。

6. 人(hoi anthrōpoi 即人类)因痛极而求死,却不得死。“愿意死,死却远避他们(“远避”这动词

是现在式,意即他们抓不着死,因为死跑离他们)”。这与保罗的“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但为信徒的缘故,

愿意仍住在世间(腓一 23一 26)成为一个有趣的对比。

7. 蝗虫的形状十分可怕,像战马(珥二 4也将蝗虫比马,其它细节也和此处的描写相仿)。以蝗虫比马

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蝗虫的头真的是马形,这是许多人所公认的。第二,蝗群的飞行更是形如骑兵冲锋陷

阵的队伍。当然,将蝗虫比马也可能是指蝗虫反常的巨型而非指其形状,但字里行间找不到这个意思。在约珥

书中,蝗虫比马也是指形状而非指大小。

蝗虫头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这又是形状的描写,而不是像启示录其它地方(四 4,六 2)提到冠冕时是真

的冠冕。我们不必因为这些描写,就认定这必定是某某种类的蝗虫。这儿约翰所形容的不是自然灾虫,而是一

些魔鬼的形状。下面继续说,他们的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这绝不是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8. 他们的头发很长,像女人的头发。有解经家认为这是指蝗虫的触角,且引阿拉伯的成语为证,我认为

有离谱之嫌。蝗虫的牙齿又像“狮子的牙齿”,我相信不是指形状,而是比喻其凶猛,和毁坏的程度。

9. 他们身上有鳞甲如同护胸的铁甲,换言之,他们有很好的保护。这样的仇敌甚难打倒。“铁甲”原文

是“胸盔”(thōrax),但这儿是指保护全身的盔甲。蝗虫的翅膀声音,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可见

是密密麻麻,不计其数(参珥二 5)。

10. “有尾巴”的“有”字是现在式。先前约翰用的是过去式,这儿改用现在式,说明这情景越来越生

证明是有特别意义。

11. 这儿的蝗虫不像一般蝗虫,不是群虫无首的乌合之众(箴三十 27),他们有(又是现在式)王,就

是无底坑的使者(这个称呼只此一处,他处有“撒但的使者”:十二 9;太二十五 41;另参林后十二 7)。S Bk

一书特别提及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天使长乌利尔(Uriel)是管地狱,而耶利米尔是管无底坑和阴间。但本处

的“使者”分明不是一个执行神命令的好天使,而是群魔之首。这儿用两种语言写出他的名字,希伯来话叫做

亚巴顿(Abaddon),“毁灭”之意(伯二十六 6,二十八 22;诗八十八 11;箴十五 11);希腊文名亚坡伦(Apollyon),

“剿灭者”的意思。此处特用亚坡伦代表使者的名字,很可能是有意侮辱希腊神亚波罗(Apollo);希腊人敬

拜之神者,不过是一个魔鬼。Beasley-Murray 更进一步指出罗马皇多米田自称是亚波罗化身。

Page 4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2. 飞鹰曾经宣告,末三枝号角吹响时,将有灾难临到地上的人(八 13)。这些灾难是那么的重大以致

这三枝号吹响时所发生的事不再是平铺直叙就了,而是明明加上灾祸的大题。“第一样灾祸过去了”,完结了,

但人类的灾难却并未止息。“看阿(NIV 以及中文译本都删去了这字),还有两样灾祸要来”(“要来”又是

生动的现在式)。

G 第六枝号(九 13~21)

第五枝号吹响时,蜂涌而出的毁灭势力好比蝗虫。第六号所带出的是“使者”,其可怕尤胜蝗虫。蝗虫只

是伤人,使者是杀人。“三分之一”再次表示数目很大,但仍未超过半数。这是一个警告,要人悔改。约翰沉

痛的记载,这些人并不悔改。此处描写的境况与上一异象相仿,只是变本加厉。上次是蝗虫,今次是身骑怪马

的大军,不只是出来伤人,而是击杀。

这个异象稍微偏重不肯悔改的主题。神在恶人身上施行审判,目的不是为报应而报应,而是带着爱。神要

罪人知道恶行是有严厉的后果。神的鞭打是要人离开罪归向祂以致得救。但当罪人拒绝悔改时,他们别以为是

向神夸胜。神是统管一切的,违背祂的人只是自讨苦吃。

还有更深入的一点:启示录的对象不是外邦人,而是神的教会。信徒不是活在一个幻想境地,而是活在这

个世界。约翰要那一小群受逼迫的信徒知道得清清楚楚,他们不能期望世人了解他们,欢迎他们。不论神的审

判是多么的严厉,世人仍照样敬拜偶像,犯罪滔天。信徒不要存任何幻想。约翰要他们知道他们没有其它的选

择,他们必须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这个世界的人不论多少报应、天灾人祸,仍照样不肯悔改的。

13~14. 第六位天使吹号,不像先前立刻有剿灭的势力汹涌而出。约翰只是听见有声音(直译是“一个

声音”;Berkeley 版本译:“一个孤独的声音”)。六 10 提到殉道者在祭坛底下求神伸吟,八 3~5 又说圣

徒的祷告献在坛上,神的审判即被释放出来。这儿再次有“金坛”的出现,相信仍是指圣徒的祷告。若然,约

翰就是要我们知道祷告的能力多么大。以上的各个灾难都是圣徒的呼求所引起,下面的灾难仍是一样。这儿的

“金坛”还明说是在“神面前”。一如往例,约翰没有交待声音是谁的声音。有可能是“拿着金坛”的天使(八

3~5)的声音。无论是谁发声,总是由神授权。

声音吩咐第六位吹号的天使说„„。这一句也可以译作:声音说道:“手上拿着号角的天使,你释放„„。”

但这释法与约翰希腊文的一贯风格相违。NIV 版本(中文版本也一样)的译法是对的。声音吩咐天使将“那捆

绑在伯拉大河的四个使者释放了”。四天使前面有冠词,证明是一组特别的天使。这伯拉河的四天使只此一处

提到。有人把他们和七 1 中的四天使混为一谈,但两组天使,一在伯拉河,一在“地的四角”,怎可能是一样。

而且伯拉河的天使是被捆绑的,证明不是好家伙,不是甘心乐意行神旨意的天使,而是恶天使,被制止行动直

到现在。还有,本段启示录全部都在讲魔鬼的作为,此处当不会例外。在以诺书(卷壹四十 7,五十三 3,五

十六 1,六十二 11 等)等文献固然也有多处提到施行惩罚的天使,但我认为伯拉河的四天使也不属此类。我

们只能说,这四天个恶天使,但他们不能动弹,直到神允许他们。

伯拉被称为大河,旧约多处(创十五 18;申一 7;书一 4;并参启十六 12)也用同样的称谓。伯拉大河是

应许地的理想边界,而这四天使就在界限外的边缘。在第一世纪,这也是罗马帝国的边疆,提到疆外之民,当

时的人会立刻想到拥有最可怕的骑兵的帕提亚人;提到帕提亚人,无人不肝胆消化。

15. 四个天使被释放了。释放的人没有明说,看去大约是第六位天使。这四个天使特别是为此刻所预备

的,约翰清清楚楚的说明,那一刻是年、月、日,连时辰都定好了的。旧约圣经中提过预定年、月、日(例如

民一 1;该二 10),但从未见过连时辰都定好了的(次经《以诺书》下卷三十三 2有提到时辰,但只说是“一

个不能计算,无穷无尽之中的时刻”)。

希腊原文中,年、月、日、时前面有冠词领头:约翰分明是在述说神一个特别的计划。这计划是审判世界,

而这一次的方式是将人类杀掉三分之一。又再一次,三分之一表示数目可观,但仍不是多数,这是个极严厉的

警告,但还未至于将人类全数剿灭。

四个天使被释放是专为这个大屠杀的目的,但他们的特别职责没有明说。再往下看我们发现有马军二万万,

而施行屠杀的是马(17~18节)。最合理的推测应是,四个天使是领队,率领屠杀的大军。

16. 马军的数目是二万万(参诗六十八 17)。他们的数目我听见了表示这数目是一定的,而不只是无千

无万、不计其数(五 11)的一个代表词。约翰没说马军来自何处,或者是伯拉河(参十六 12)外,又或许是

由无底坑出来。

17. 约翰再次提醒我们,这一切现象是他在异象中看见的,他的叙述是高度象征化。骑马者的胸甲颜色

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NIV 将颜色译作“火红、深蓝和黄色”(其中“深蓝”原文是一种宝石的颜色──

"Jacinth"。"Jacinth"可以是一种鲜橙红色的宝石,有的解经家也赞成这颜色,但“红”色才刚刚讲完,马上

Page 4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又重复似不合理。"Jacinth"也可以是另一种宝石,就是中文圣经译的“紫玛瑙”,“是一种硫磺烟似的乌蓝”,

MM)。这儿未明说胸甲是三色,抑或是有三种不同颜色的胸甲。

马头像狮子头,即是极其凶猛,杀气腾腾;马口中甚而有火、有烟、有硫磺喷出。

18. “火,与烟,并硫磺”是三种不同的灾,三灾共杀了三分之一人口(参 15 节注释)。口中所出几个

字再次提醒读者,这些灾不是自然的天灾,而是恶魔的作为。

19. 这些可怕的马,头尾均能伤人。除了口喷火、烟、硫磺外,尾巴又像蛇,能咬伤人。“尾巴”之灾

正是接续着“口”出之灾,并且变本加厉。以“蛇”形容尾巴,象征是魔鬼的作为;古时魔鬼与蛇是相连的。

也有人认为这儿蛇的典故出自帕提亚人的习惯:他们喜欢将马尾卷作蛇状。“尾巴”之灾同时也叫人想起帕提

亚人著名的马后箭。这一切典故可能都在约翰的脑中,但他所叙述的都不是这些枝节,而是撒但的汹汹来势。

20. 这儿的约翰把我们的注意力由灾难和灾民转到“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你满以为这些人会

接受警告而悔改作神忠心的仆人了。不料,他们根本不悔改。约翰将这些“不悔改”的行为详细叙述:他们依

然故我,照样“去拜鬼魔”和“偶像”(这两样东西在林前十 20 也是连袂而出)。提到“偶像”,圣经往往

同时道出其制作原料如金、银、铜、木等等,并屡次指出偶像既不能看、不能听,也不能走(参诗一一五 4~

7,一三五 15~17;但五 23)。约翰将偶像详加形容正是指出不悔改的人之愚不可及,竟然恋栈于这些无能力

的鬼神。

21. 这儿的约翰由这些人所拜的神转入他们所犯的罪。在新约圣经中时常有罪列的出现(参二十一 8,

二十二 15;可七 21~22;加五 19~21),但没有一列是包括这儿所提的四种罪。“邪术”有人(例如 Ferrar

Fenton)认为是“毒害”。但我认为缺乏理由。不错,原文用语是包括用药物和行迷魂术,间中也可以指毒药

的使用,但我认为这儿的重点应在“邪术”91。

奸淫在此用单数(新约圣经的一般用法),其它三罪是众数。这并非说奸淫的罪为数较少,而是“奸淫”

一词是个概括用语,包罗一切性罪行。

H 插曲(十 1~十一 14)

i. 小书卷及七雷(十 1~4)

启示录中的事件有些比一般的记叙更加神秘。这儿的七雷就是一例,七雷所说的话,约翰连写也不准写下。

1. 另一位大力的天使是上承五 2 的头一位“大力的天使”(参八 3,十八 21)。约翰看见天使从天降下

(现在分词)。类似的天使下降的情况,参十八 1,二十 1。约翰既见天使由天降下,似乎暗示他如今是身在

地上;先前所见所写是身在天上(例见九 13)。Ladd 指出,“启示式的思想是不受时空限制,是很自由的,

忽而在天,忽而在地,并不需要交待”。

到此为止,约翰从未告诉我们天使的外表,只告诉我们,他们做什么说什么。但此处这位(大力的天使)

有颇为详细的描写。每一点有关这位天使的事实均与神或基督有所呼应,可见这位天使之重要。有人(例如史

托福尔)甚至认为这天使就是基督,但我不以为然。启示录从来未曾称呼过基督为天使,更别说是“另一位天

使”了。这位天使也没有得到神所应得的尊荣;比方说,接受敬拜。

还有,指着那“活到永永远远的”来起誓(6节)不似是基督所作的事。天使披着云彩(诗一○四 3以云

彩为神的车辇),头上有虹(四 3 宝座周围有虹环绕),脸面像日头(参一 16),两脚像火柱(火柱是以色

列民在旷野行走时,神与他们同在的记号,见出十三 21~22)。有些解经家认为彩虹是天使如日光之脸,倒

映在云中而产生的。

2. 五 2 的“大力天使”与一卷书卷一起出现,该书卷(biblivon)里里外外都写满了字。本节中的天使

也手拿小书卷(biblarivdion)。Biblarivdion 一字没有什么前例可考,因此我们不知道“小书卷”实意为

何,事实上 biblivon 已经有“小书卷”的含意。书卷的所谓大小或许只是指内容的长短,若然,体积的大小

就不重要。如果这儿的“小书卷”是指体积,那么其喻意可能就是说,这只是神永远计划中的一部分。

书卷是“展开的”(原文用完成分词式,可能暗示永远都是如此;书卷现在不是隐藏的,将来也不会隐藏)。

天使右脚踏海,左脚踏地。左与右的分别在此有何特别意义不得而知,只是踏海踏地分明表示掌管的权柄

(参诗六十 8)。天使渡海如夷。踏海踏地也表示这信息是关乎陆地海洋,换言之,全世界。

天使站立的姿势也暗示了天使的巨大。世人轻视信徒和他们微不足道的教会,并他们微不足道的信仰。然

而这信仰的基础是神的道。神是大而可畏掌握宇宙的神。目前虽有云彩遮盖,我们不能毫无阻碍的看见神,但

我们能够辨出祂是横跨陆海,大而可畏。没有什么比神的话更加重要,神的话高于一切,统管世上万事。

3. 和第一个大力天使(五 2)一样,这个天使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吼叫”这名词来自动词

mykaomai,此动词一般是用来形容牛叫;但其同源名词当“狮吼”来使用也是有案可考的)。天使呼喊完毕,

Page 4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接着是七雷发声。“七雷”之前在原文中有冠词,说明是一组特指的雷,不是随便的七雷。有人认为这是指神

的七重声音,因为诗篇中(二十九 3)以雷形容耶和华的声音。这只是猜测,没有什么具体的解释。

4. 七雷不只发声,而且说出有意义的话。约翰正要录下七雷所言,却被禁止。谁禁止,我们不知道,但

禁止的声音由神而来(声音从天上来)。“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在新约圣经中,这封字(sphragizō)用

来形容“隐藏”只有此处和二十二 10。“封”在古代经常拿来作识别以及作证之用。但用在启示文学中,“封”

是指“隐藏不宜”(参但十二 4)。查尔斯说,“封”指“隐藏”是启示文学中的专用语。此处以“封”字用

在说话,而非用在文字上,倒是空前绝后。但以“隐藏”解释这个“封”字是没有疑问的,因为下面又加重语

气说:不可写出来。

猜测是人之常性;七雷说的是什么真是众议纷纭。多数人认为是有关审判,但有人不同意,因为七印七号

所叙述的审判已经够多了云云,再审就是多余,而且这段话的对象是教会而不是世人。这种解释把七雷归在毫

无意义之列。既是多余,为什么神还要启示?照我看,七雷的启示是特别给约翰自己的(他分明听得清楚明白),

但他不能将之传递给别人。保罗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林后十二 4)。神的事不是张三李四随便可以知道的

(Coclasure 书中这样说:“神的永远计划不知有多少是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在此我们正好提醒自己,

神的计划有一部分向约翰这一种人显明,而向我们这些一般信徒是隐藏的。七雷所说的话不向我们公开,更是

警告我们,不可拿启示录搞年月日的猜测,正如某些解经派最喜欢做的。这儿约翰明明白白的指出,我们不是

什么都知道。神有些计划是向我们隐藏的,我们不可自欺以为神的启示我们已经全部在手。

ii. 天使的誓言(十 5~7)

天使严肃的宣告,“神的奥秘”就要成全了(7 节),这是指神永远计划的全部,要约翰的读者可以放心,

历史上一切令人困惑的事至终必有答案。天使以宣誓郑重保证,神的奥秘要成全,预言必都一一应验。

5. 这个天使与 1节的天使是同一人,就是那踏海踏地的那个。他举起右手来郑重宣誓。向天举手乃是古

时发誓的规矩习惯(创十四 22;申三十二 40;但十二 7)。

6. 发誓是指着神来发誓。这神是怎样的一位神又有相当详尽的描写,因此誓言更加郑重庄严。这儿特别

指出,神是活到永永远远,且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叫我们知道,下面所发生的事,不是神给魔鬼、恶人搞得惊

惶失措而作出的手忙脚乱的反应。神是统管时间,统管万有的神,祂的计划必按部就班的逐一应验。“末日,

和创造之初的日子同样是在祂手中”(Kiddle)。天使誓言的内容是“不再有时日了”(AV 版本的译法);

NIV 译“不再耽延”。有人以前者为依据说,在永世里将不再有时间的存在,我们将活在永恒的现在。但我看

这儿的天使不是在比较今生的时日和永恒,而只是郑重的宣布,第七位天使吹号的时候,将临之事必要速速的

来临。NIV 译“不再耽延”是对的。

查尔斯认为约翰这儿所讲的“时日”是指敌基督掌权,亦即但以理书(十二 7,七 25)已经提过的“一载、

二载、半载”,而在此还属未来的事件,是第七枝号吹响时才会发生的事。这见解甚有可能,尤其因为这天使

的讲话是介乎第六和第七枝号之间。在这优越的时空位置上,天使向约翰保证,当一切条件成熟时,要临的事

即会来临,末日将到。第七枝号直等到十一 15 才吹响也不产生矛盾:由这儿至十一章所描写的事,不是第六

和第七枝号中间按时间之先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是两号之间的一个括号。这括号中所描写的是历代教会的

工作。

7. 但字在原文是语气很强的反词 alla,意即“但是,正正相反”。这又可以证明,上一节中的“时日”

确是指“耽延”,而不是指“时间”。至于耽延到何时?下面就说明了,乃是到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

“奥秘”的意义请参一 20 注释。“奥秘”一词是新约中常见的,与这儿用字全同的地方就有哥林多前书

二 1 和歌罗西书二 2;另外“奥秘”用众数而不加冠词的有哥林多前书四 1,此外,请参以弗所书一 9。摩法

特将奥秘译为“神隐藏的计划”。“奥秘”在圣经中往往是和福音相连。下面的动词“传”字原文中是 euēngelisen,

通常用意是“传福音”的意思,因此约翰用“奥秘”一词时,的确是福音。福音的奥秘是我们用尽理智也无法

自创的。神救恩的奥秘除非神亲自启示,否则人永远无法想象和了解。

“佳音”是传给神的仆人和众先知(参摩三 7)。这儿的“先知”应该不是单指旧约知名的先知,也包括

了新约的先知。神的计划亘古以来就有一个目的,这目的到此达到高潮。神救赎的计划马上就要成全,包括罪

恶的审判,和神子民的拯救和伸冤。约翰要他的读者知道,世上的强权不只得不到胜利,而且马上就要被推翻,

永无东山再起之日。神在创世以前即已拟定的计划在历代渐趋成熟。神的奥秘的确是必然成全的。

iii. 小书卷(十 8~11)

约翰将书卷从天使手中接过来吃掉了,吃掉后便得了信息,可向万民预言、传播。查尔斯认为这书卷是敌

基督(见第 1节注释)统治期情况的预言。我却以为不必这样主观。书卷所写的是神向约翰所说的话。约翰既

不明言这些话的内容是什么,猜测便是多余。

Page 4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8. 约翰又再次听见那先前的声音(4节)。再一次,我们不知讲话的是谁,总之说话是带着权柄的。声

音吩咐约翰从天使手中接过书卷。天使“踏海踏地”:这个形容词是第三次出现,可见是有特别意义(参 2

节注释),“书卷”只此一处原文用 biblion,其余几处用 biblaridion(2、9、10),字都是大同小异;约

翰为何此处破例用 biblion,不得而知。书卷是“展开”的,这就重要了,说明这些启示不是隐藏而是公开的。

9. 约翰于是“走到天使那里把小书接过来”。天使对约翰说,你拿着吃尽了。“吃尽”原文是 kataphage,

即“吞吃”,“吃下去”之意,换言之,“使书卷内容完全变为你所有”,“把书记在心坎里”。天使并且告

诉约翰,书卷吃尽后,他会肚子发苦,但口中要甜如蜜。耶利米也曾吃过神的话(耶十五 16),以西结吃过

书卷(结三 1~3),吃后均口甜如蜜,但却没有约翰记载的“肚子发苦”。神的话对信徒自然是甜的(参诗

十九 9~10,一一九 103),但若含有严厉责备和刑罚时当然也是苦的。我们要留意,苦的是约翰自己的肚子,

而约翰是笃信耶稣基督的。读 11 节便知道,书卷上是约翰必须传讲的信息。神忠心的传道人,不论信息对作

恶的人是责骂多厉害,他仍不能不说,但态度绝不是幸灾乐祸。心中越是充满神的爱,以口报灾越是苦涩的经

历。

不少解经家就是忽略了这一点。例如 Hendriksen,他以为这苦味是指信徒所受的逼迫。信徒固然要受苦,

但却是与这儿的苦无关。这儿的苦是肚中自发的,而不是由外面而来。Kepler 也一样误会了约翰的意思:他

说,书卷是苦的,因为预言逼迫和死亡,但当卷中的信息消化后就由苦变甜了,因为殉道者有“新耶路撒冷”

的赏赐等待着他云云。这又奇了,约翰的叙述刚刚相反,是吃时甜,消化时苦。人的罪恶叫神忧伤(创六 6),

真传神话的人多多少少会体会到神的伤痛。

10. 约翰曾两次被吩咐将书卷拿过来。他走到天使面前,请天使将书卷给他,天使却吩咐他自己将书取

过去,而他终于也照吩咐做了。传信息的人不能站在被动的地位,必须直接领受神的启示。约翰将书卷取过来,

吃了,果如上一节天使所言,口甜如蜜,但肚子发苦。

11. 天使对我说原文是“他们对我说”。这是很奇怪的,因为讲话的人一直都是单数。NIV 将这句译为

被动式:“我被告诉”是较合理的。

再说预言的“再”字有点奇怪,因为到此为止,约翰还未曾说过预言,而只是听见声音,看见异象而已。

但他将所闻所见写下,且很明显的,他将要将这些记载宣讲。在一 3 处,他称本书为预言,是以他的书写记录

本身就是预言了。所以这儿约翰被吩咐“再”说预言,这预言内容包罗更广,关乎多民多国多方多王(有关“王”,

请参五 9注释;启示录中共有七次类似这儿“多民多国„„”的字组,但这是唯一一处包括了“多王”)。约

翰的预言不只是关乎一组人,不是只对教会,某国,或某更大的帝国,而是关乎多国多民。历代预言的应验证

明了这一个事实。这儿提到“多王”更是提醒我们,神藉先知所讲的话是超乎世上最有权势的人,就是君王(参

耶一 10)。

iv. 两个见证人(十一 1~14)

约翰继续述说神子民历代都要面对的反对势力,尤其是在末世。约翰提到两个见证人,为神的话作忠勇无

惧的见证,也提到可怕的敌基督,但敌基督不论有多可怕,至终亦无法胜过神的子民。

本章的讲解实在不易,解经家们的意见最是分歧。有人认为本章是多余的题外话,是约翰用手上偶有的资

料信口开河穿插进来的枝节,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有不少人甚至还说 1~2 节、3~13 节是分别来自两份犹

太文献;前者云云,是预期耶路撒冷将在公元六十六至七十年之战中被毁,但圣殿会被保存,后者则假设耶路

撒冷不会被灭。至于约翰为何在迟至第一世纪末书写启示录时,还捡来一些不曾应验的假预言加在自己的书中,

却无人解释。解经学派的另一极端则有克度尔的主张,认为这一章在许多方面都是启示录主题的关键,这个主

张较诸上述的论调有道理得多了。至今还没有人能证明这一章是约翰由别处搬来的;即使假设本章的确取材外

界数据,我以为约翰之所以如此做,也必定是因为这些数据正好表达他所要说的话。

这一段(1~13节)的象征性我们最要注意。第一节中的圣殿是预表是谁都看得出。但许多以圣殿为象征

的人,却照字面解释两个见证人和圣城。问题就出在这里。倘若我们将整段看为预表,不少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会(灵意的圣殿)虽被外邦人践踏压迫,但约翰指出,教会是必蒙保守的(信徒受印记参七 1~8)。

在他处(一 20)约翰曾以灯台预表教会。我们亦应照样以见证人预表传福音的教会(或是教会的一部份)。

前面约翰曾提出七个教会,其中只有示每拿和非拉铁非两个未受责备。以教会的忠心信徒代表两个见证人,实

在是个容易的解释。另外,约翰心目中的见证人也可能是指殉道的信徒。此外“两个”的数目也可能涉及旧约

律法(申十七 6)的规定:见证要凭两人的口才可接受。换言之,神差遣了足够的见证人。

克度尔又提出另一个“启示录老主题的新解释”:有预言说末世之时,以利亚要回来向外邦传悔改的道:

间中以利亚会和摩西或是以诺一起同工。但是叫外邦人悔改的这个重任不是区区两人可以胜任的,所以“约翰

认为殉道的信徒能够加入这见证的阵容,因为与大先知们同在的灵亦一样与殉道者同在。殉道者所面对的敌人

Page 4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和先知所面对的是一样的,而且也同样凶猛,所以他们也需要神赐特别的保护,也需要有摩西和以利亚的能力”

(见 Kiddle, pp.183f)。

“大城”往往被认作耶路撒冷,主要是基于第 8 节的“主钉十字架之处”。但在同一节中,“大城”又被

称所多玛和埃及。此外,“大城”还出现在十六 19,十七 18,十八 10、16、18、19、21。我认为较合理的解

释是以“大城”代表敌对新天新地(见二十一、二十二章)的地上之城,亦即与神为敌的世界。

这儿约翰所做的就是将神教会的使命一一列出。教会将多有苦难,但是最终必然得胜。对在苦难中的读者,

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1. 谁将一根苇子赐给约翰,这儿没有明说,但总是从神而来是显而易见的。这儿的“苇子”(原文 Kalamos)

通常是指在风中摇摆的苇子(路七 24),但是此苇子可作量度的杖,分明是相当硬朗的。

“且有话说”跟其它地方一样,我们不知说话的人是谁,但知命令是带着能力的。声音吩咐约翰将神的殿

量一量(参结四十 3节以下)。在此之前,约翰一直是异象的旁观者(除了十 11 处声明他要说预言外),到

此他首次有所行动,不过这行动亦是很短暂的。说话的声音吩咐他量一量神的殿(应作“圣所”)、祭坛,和

在殿中礼拜的人。在启示录他处(七 15、十一 19)有提到“天上的殿”。但照上文看,约翰是站在地,而且

殿外的院子要被外邦人所践踏(2 节),可知是指地上的殿。若是地上的建殿,当然最合理的是耶路撒冷的圣

殿。但我以为这殿是预表教会。在圣经它处(林前三 16;林后三 16;弗二 21),这殿又称为“神的殿”。

祭坛是圣殿中最重要的设备,道出基督教仪式中“代死”的主题。礼拜的人就是神的子民。人怎样用苇子

来量颇难想象。“量”字 NIV 译作数算比较容易了解。量度的目的若非为毁灭(撒下八 2)就是为保存,这

儿分明是为保存。神吩咐量度的人直接归在神的掌管和保守之下。在行将来临的大灾难中,教会要被保守(参

信徒受印记:七 3)。这并非说全部信徒都不遭害。殉道必定有人,但教会不会被毁灭。

2. 殿外的院子不受苇子的量度,因为已经给了外邦人。这一句不易解释。一开始时约翰是用耶路撒冷的

圣殿做比喻。圣殿的外院本来就是归外邦人所用;只有神的选民以色列人才可进入内院,包括圣所。在约翰异

象中的圣所就是教会(真以色列)。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颠倒过来的情况:犹太教被拒于外邦人掌管的外院中。

但更合理的解释就是约翰把世人分为信徒和外邦人两种(参林前五 1;帖前四 5)。

还有,不论圣殿、外院、圣城,约翰似乎均有用来预表教会的不同层面。教会的某些部分交给了外邦人,

受他们的管辖。但那权柄是神所允许的,神所交给的。外邦人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圣城的践踏参赛六十三

18;但八 13;亚十二 3,七十二译本;路二十一 24)。神不容许外邦人消灭教会,只允许他们在有限时期之

内压迫教会。礼拜的内殿圣所和外院有区分,证明外邦人践踏的区域是有限制的。践踏的程度和践踏的时间均

有限制。

四十二个月(十三 5又出现一次)等于 1260 日(十一 3、十二 6),又即“一载二载半载”(十二 14;

但七 25,十二 7)。换言之,这儿践踏圣城的时限和但以理所讲的一样,这时限又等于两个见证人见证的时间,

妇人在旷野的日子,并但以理书中圣民交在兽手中的时期。这四十二月的期限也正好相当于公元前安提阿哥四

世暴虐耶路撒冷的时间。安提阿哥四世苦待敬虔的犹太人的惊人程度难以想象,但迫害终于也有个结束。约翰

要信徒知道,神子民受试炼是有限度的,最后他们会蒙拯救。或者,我们也应在此一提,四十二又是以色列人

在旷野中安营的次数(民三十三 5 节以下)。约翰经常使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作预表(参十 3注译),所

以当他叙述时限的时候,也甚有可能隐藏着旷野故事的典故。

3. 没有任何前奏,这儿忽然出现了我那两个见证人。因为有神特别的恩赐,两个证人传道 1260 天(参

上节注译)。这两个见证人是谁不太明显。有人凭 5~6节的叙述认为他们是摩西和以利亚。而且旧约圣经结

束处的一个展望预言(玛四 4~5)也提到这两人;福音书中(太十七 3)耶稣在山上变形时也出现了摩西和以

利亚。此外也有人主张是以利亚和以利沙、以诺和以利亚(两人均被接升天)、律法和先知、律法和福音、旧

约和新约,等等。但这儿的上下文看来是讲教会,尤其第 7节的叙述更叫我们想起殉道的信徒。

见证人之所以有两个可能只是表示见证的可信(申十七 6),也或者是指二、三两章中提到的两个忠心的

教会,特别是指至死忠心为道殉难的信徒。两个见证人穿的毛衣(应作“粗麻衣”)代表丧服。他们所预言的

是灾难,外表自然也是相应的悲戚忧悔。教会必须是为罪忧伤的教会才有能力。养尊处优、悠哉游哉的教会既

不能激动人悔改接受救恩,也不会引起世人反对。

4. 两个见证人被比作两棵橄榄树;撒迦利亚书四 3也有类似的比喻,两处的喻意都是盛备榄油。撒迦利

亚将油和神的灵相连,所以信息就是“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 6),

这信息对约翰读者的处境再适宜不过了。撒迦利亚将两棵橄榄树比作“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亚

四 14),和约翰的比喻非常相似。约翰也正是指出两个见证人与神非常亲近,他们所倚靠的是神的灵。

Page 4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两个见证人又好比两个灯台。撒迦利亚只提到一个灯台。约翰两个灯台的意义其实也是整体的:在启示录

头两章中,约翰共享“灯台”六次,全部是代表教会,这儿也是一样,教会的见证是整体的多于个人的。在一

12 处提到七个灯台,此处只有两个,仅代表教会的一部分。两个见证人的死叫人觉得不可能不是指殉道的信

徒。本节提到的世界之主含意亦不可忽略:约翰提醒我们,神掌管地上的一切。

5. 神的见证人在他们任务未完成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加害于他们(参路十 19);欲尝试害他们的人,

到头来只有自己害自己。

见证人口中出来的“火”不是一般的火,他们的目的不在杀灭敌人的身体。“火”乃是代表他们所传的信

息有如焚烧的烈火(耶五 14)。在此约翰可能也想起神答应以利亚的呼求,降火烧尽他所献的燔祭(王上十

八 24、28)。烧灭原文是 katesthiei,“吞吃”之意,亦即灭尽。必原文是 dei,极为肯定之意,表示神旨

不可抗拒,这些人必定被杀。

6. 在他们传道的日子,两个见证人有特权。他们可以叫天闭塞不下雨(参王上十七 1 以利亚的神迹;雅

五 17)。他们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参八 8;出七 20;撒上四 8)。以上是与水有关,下面是地:随时随意用

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earth)。圣经其它地方也提到神的仆人有神迹奇事随着他们;只有信心的缺乏能拦阻

限制神的作为(例见可十一 23;约十五 7)。还有,教会圣徒忠心的事奉本身就是一个审判世界的办法,正如

八 5 处所暗示的:神的审判因着圣徒的祷告就倾倒出来。约翰在这一节中所描写的惊人神迹叫我们看见,在恩

典时代的神仆大有权能,和古时的摩西、以利亚没有两样。

7. 但他们的权能是有期限的。他们作完见证时,所向无敌的能力便告结束。作完(telesōsin)意即到

了终点,或达到目的(telos)。见证人不是死于非命;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此时,“兽”便出来与他们交

战。这兽是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见九 1 注释),可见与魔鬼的势力有关。启示录下半卷中,此兽猖狂得很。

两个见证人分明不是孤零零两个人,而是大军,因为兽不是一刀就将他们杀掉,而是要先与他们“交战”(potesei

polemon;参但七 21)。争战结果是兽得了胜,见证人全部被杀。为主而死的人完成了任务便离去了。这个信

息的对象虽然主要是末世的信徒,却一样可以应用在一切受苦的教会。Hendriksen 书中解释下一节时以信仰

受禁制的教会,诸如苏联教会为例:“在主再来之前,这些教会的公开见证因被扼杀而沉默,好似一具尸体倒

在大城的街上。”

8. 他们的尸首中的“尸首”原文是单数,可能意味着见证人的不分彼此。这一句原文中没有动词,所以

“倒在”是加上去的。见证人分明是在街上被杀,而尸首就被遗在街上。

见证人受死的城有两个提示。第一,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两个名字素来都是万恶与苛

制的代表(有关所多玛,见赛一 9~10;结十六 46、55;以色列人曾在埃及为奴;所多玛和埃及在所罗门智训

十九 14~15中相提并论;埃及在 Gn. Rabbah 十六 4 中代表逼迫别人的国家)。所多玛和埃及均受神的审判。

力盛一时的所多玛被神所毁灭了。大有能力的埃及仆倒在神所降的灾祸中(出十 7)。见证人受死的城另一个

提示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所以有人说,那么该是耶路撒冷了。但如果我们以整段为预表,正如我当初所

主张的,那么见证人受死的地方不是限于某一个真正的城。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是,也都不是“这城”。“这

城”就是任何社团组织中的任何人。

9. 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见五 9 注释),有人观看:即每组中都有人,换言之,包罗甚广,亦即全人

类都有代表,如此看来,约翰更不可能是在说一个特别的城市。这些人观看见证人的尸首三天半(第 3 节有三

年半)。这儿没有明说为什么尸首不许埋葬。死者的安葬对犹太人是十分重要的,不许葬埋即是要增加死者的

羞辱。在此更有可能是胜利者陈尸示众,幸基督徒之灾乐基督徒之祸。

10. 住在地上的人(见六 10 注释),就为他们欢喜快乐。兽的出现使罪恶有空前的胜利。大家欢天喜地

乃因两个见证人(这儿被称“先知”)曾使他们受苦。对不悔改的人,福音信息总是令人苦恼,所以一个大传

道人被剿,真是大快人心的事。这节经文引起托伦斯这样问:“今日基督的教会为什么和周围环境这么协调?

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中,为什么信徒可以活得那么舒适平静?理由必是因为我们未将神的话不折不扣的遵

行。”

11. 过了这三天半,有生气从神那里进入他们里面(参结三十七 10),他们就站起来。经文到这儿变为

叙事的过去式。肇事时间并未改变,但异象越来越生动确凿,使约翰用起叙事的过去式来。见证人站起来,看

见他们的人甚是害怕。历代不知多少次教会被压迫至奄奄一息,但在野火烧尽的边缘,教会总是春风吹又生。

每次教会的复活总叫压迫教会的人心惊胆战。

12. 这儿没有明说两位先知所听见的声音别的人是否也听得见。正如启示录的一贯作风,这儿也未明言

从天上来的声音发自谁的口,总之声音对见证人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这个景象到保罗所说

的使徒被提时(帖前四 17)就要完全应验了。在信徒被提以先,“世人已可预见这景象的一斑:历尽逼害的

Page 4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人蒙羞被杀,有时过了不到几年„„世人又看见他们所恨恶所害死的人被推崇,在他们眼前复活升天了”

(Swete)。

13. 见证人升天时,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全本启示录中只此一处用十分之一的比例,别处

多是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分之一相信是表示数目不小,但也还不算大到不可收拾。七千的数目,克度尔认

为是十分之一的另一说法,因为七万是全人类的代表数字云。但我们仍不能不觉得异常,为什么约翰在此处要

给我们一个固定的数目,在他处却只给一个比例(三分之一最常见)。无论如何,这一切事的发生,叫其余未

死的人都恐惧。他们不只恐惧,还归荣耀给天上的神。这是新鲜的一点,一贯以来,约翰只提到世人对神的审

判硬着颈项,无动于衷(例如九 21)。但这儿所发生的事是这样的令人惊奇,这样明显的是神的作为,连罪

人也不得不归荣耀给神。这是和六 15~17所说的人态度有所不同;那儿的人知道是神的审判,但反应只限于

逃避。

14. 第一灾到九 12结束。第二灾到此为止,外加第三灾之将临的警告。

I 第七枝号(十一 15~19)

当第七印打开时,我们以为审判的高峰就在眼前了,不料,天上有半小时的寂静,而这寂静插入了七枝号

的系列。七号系列在此已达高潮,我们仍然不知将要发生何事。第七印打开时,天上寂静,这儿第七枝号响起,

却有大声音说话。我们满以为最后的审判来到了,不料,审判不只未到,反而有天上众口同声的向神赞美。这

些声音宣布高潮并未真的已到。正如第七印之揭开,引进了七号的系列,此处第七枝号响起,亦引来了一系列

的异象。又再一次,约翰把我们带到最后审判的边缘,却又替我们打开了另一组异象和教训。

15. 第六位天使吹号(九 13)已有相当时间了。第七位天使姗姗来迟但最终也出现了,也吹了号。号角

响声没有引进可怕的审判,却带来了由天而来的大声音。正如启示录一贯作风,是谁的声音没有明说,但很明

显的是天军之声(参十二 10,十八 4,十九 1)。声音宣告世上的国要被主和主基督的国(参诗二 2)所取代。

“世上的国”NEB 译本译作“世上的统治权”,单数,把一切与神对立权柄归为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为兽已在

世上建立了统一的治权。不错,神一直都是统管万有的,祂的计划无人能阻止,但到此时,一切反抗神的恶势

力终被赶尽杀绝,“主”的称呼在新约中多指基督,只有在启示录一书内是多指父神(参一 8 注释)。这个甄

别可能因为此处的颂赞是包括全人类而不只限于教会。对不接受救恩的人,“主”单是父神,只有对教会,主

是“主基督”(这是 Swete 的见解)。“成了”是过去式,说明此事的肯定必成。不只要成全,基督的王权

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直到永永远远。

16. 二十四位长老上次出现时是在第六、第七印之间(七 11)。此处当神的国度宣告建立的时候,二十

四位长老俯伏敬拜。

17. 长老一边敬拜一边赞颂说:昔在今在的神(参一 4 注释),全能者(参一 8注释)啊,我们感谢你,

因你执掌大权作王了。这儿“昔在今在”没有前面的“以后永在”,因为“永在”就是现在了,万物结局已经

临到。祢执掌大权作王了是完成式,似乎暗示神已执权到永远。这个句子以下的动词全部是简单过去式,唯独

此一处是完成式,因此是很突出的。“执掌大权作王了”是指最紧急关头的一剎那,在这剎那中,神将罪恶由

宝座上推下,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18. 外邦发怒(参诗二 1,九十八 1,七十士译本),神也发怒。罪恶得到应得的报应。神的忿怒不是乱

发没有理性的,而是刚刚适合外邦所应得的刑罚。“审判犯人的时候也到了”;“时候”含有最适当之时辰的

意思;时日满足,审判才到,善恶神都有赏罚。赏赐(misthos)意即“给所应得”;行善是有赏赐的。这儿

提到三类人: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祢名的人连大带小„„;第三类似乎包罗了头两类,也就

是包罗所有神的子民。“连大带小”是启示录的一个口头禅(十三 16,十九 5,二十 12)。“你败坏那些败

坏世界之人”再次表明刑罚与恶行相等,神的审判不是随随便便的(参林前三 17)。

19. 此时,神天上的殿(naos)开了,殿中现出祂的约柜。在旧约中,约柜是神同在的象征。自从约西

亚吩咐利未人将之置放在圣殿中(代下三十五 3)之后,约柜的踪迹不再为人所知,耶利米企望有一天神的选

民对神熟悉亲密到一个地步,连约柜也不需要了(耶三 15~17)。看了耶利米这段经文,实在令人觉得奇怪,

为什么可能生出一个传说,说是耶利米将约柜(还有会幕和烧香用的金坛)藏起来,藏在哪儿没有人知道,要

等“神再次招聚祂的选民时才会揭晓”(玛喀比传下十 19)。无论如何,这个传说证明以色列人对约柜兴趣

一直未减;本节提到约柜也是另一例证。然而,这儿的约柜不是以色列人的那个约柜,而是天上的真体。天上

的殿打开,现出了神的约柜,表明通到神面前的路为我们大开(来十 19)。在地上的殿中,约柜永远被隐藏

在幕幔后面,一般人是没有权利进入幔内的(参来九 8)。但自从基督为我们开路之后,我们可以坦然进到神

面前。

Page 4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这儿提到约的“约”也是很重要的。神的约柜存到永远。亘古以来,神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成全,到此高潮

顶点,神信实的约的象征向众人显现,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刻,怪不得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等超

常的现象随着(四 5也提到一些类似的现象,请参该节注释)。

Ⅵ 七个预兆(十二 1~十四 20)

七枝号的异象是继第七印打开而发生的,事实上可说是因第七印打开而引起。我们照样预料第七枝号将引

进最后的七灾。事实不是这样,跟着第七枝号而出现的是一系列的异象,我们且称之为“七个重要的预兆”。

这七预兆没有什么共通点,像七印、七号、七碗之类,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不算是个系列。但我觉得互不相干的

异象不多,凑巧刚有七个似不合理,我认为约翰是把这七个预兆当为一个系列的。

这一组异象是关乎教会的苦难。不错,整本启示录都是写给受逼迫的教会,全书各段除各有目的之外,均

有一个基本的共同使命,就是为受难信徒打气,其中以本段尤甚。

本段特别强调一个重要的真理,就是神早已大败魔鬼。魔鬼自始即图谋将基督消灭,但所谋完全徒劳无功。

那恶者已被逐出天堂。不错,在世上魔鬼大有逞凶之机会,但那并不是因为魔鬼得胜了,而是牠自知已经失败

而且可以横行的时日亦不多了。所以教会应当刚强壮胆。虽然有人要为道献上生命,但最后的胜利是肯定属于

教会的。这个信息再明白不过了,可是这一段并不因此而容易解释。事实上整本启示录中就数这一段的细节最

难讲解。我们自信大前提没有问题,但这一系列异象的细节相当难捉摸。我们不能期望太高。

有些解经家在十二、十四章中觉得有些典故是出自异教神话(Beasley-Murray 书中有表列出)。这些比

较没有一个是完全吻合,但约翰也是有可能取材自那些神话。若然的话,他的目的是要我们知道,只有基督能

解决人的问题,其它异教是毫无用处的。“道成肉身的神子是出自弥赛亚的选民;神子之母是选民而不是利土

(Leto),或其它异教中的女神。真神的儿子是基督而不是阿波罗。唯有基督的见证与争战最后能战胜那龙。

基督和祂的忠心仆人是光明与黑暗之争中的真角色”(Kiddle)。

要解释启示录中的神话典故,立场是要站在启示录的立场来看这些典故的应用,而不是以神话为解释的依

归。例如要解释“身披日头”的妇人,我们应将之与“大淫妇”(十七 1)比较,至于这些女人叫我们想起那

一个神话中的太阳女神那完全是偶然的事。约翰在传递神的信息上,是个文字的巧手,我们不能将他贬为异教

神话食古不化的抄袭者。况且整本启示录中我们清楚看到,约翰对异教深恨痛绝,他又怎可能大量取材自他们

的神话?至于以异教神话为启示录解释之钥更不可能。我们要以约翰的一贯思想为我们的引导。

A 身披日头的妇人(十二 1~6)

1. 异象(sēmeion)一词在约翰福音中经常用来代表耶稣所行的神迹。此处的“异象”是指一个重要的

人物而不是一件事(本章 3 节及十五 1 亦同此例)。NIV 译本将“天上”译为 heaven,没有 GNB 译本的 in the

sky 来得贴切;在第 3 节中也是一样。

约翰所叙述的事似是发生在地上,但他首先看见的是天上的角色。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

二星的冠冕(参歌六 10),这当然是代表神的选民以色列了。“以色列脚踏旧约启示反映的月光,身披新约

启示日头自发的光辉”(Torrance)。十二星代表十二支派的始祖,或是十二支派。这儿用的象征是出自约瑟

的梦(创三十七 9;并参 Test. Naph. 五 3~4)。既然旧约有这现成的典故,跑到异教神话去找寻线索实在

是多此一举。

2. 将以色列比作难产的妇人在圣经中有好几次(赛六十六 7~8;太四 10,五 3 等等)。其中最重要的

一段在以赛亚书,如下:

妇人怀孕,临产疼痛,在痛苦中喊叫,耶和华啊,我们在祢面前,也是如此。我们也曾怀孕疼痛,所产的

竟像风一样。我们在地上未曾行什么拯救的事。世上的居民,也未曾败落。*

*此句 NIV 译作“也未曾生产世上的居民”(译者按)。

(赛二十六 17~18)

古以色列未能为世人带来救恩,只有神的儿子才能成全这救法。约翰确信这救恩已成全。他的描写十分生

动。“呼叫”他用希腊文的现在式,“生产”与“疼痛”(此“疼痛”的用字在新约中拿来形容生产只此一处,

原意是指受刑之痛)用的是分词,给人以就在眼前的感觉。生产的时候到了,以色列将要诞生弥赛亚。对早期

信徒来说,旧约的以色列与新约的教会(真以色列)有很重要的连贯。这儿的妇人无可怀疑是诞生弥赛亚的以

色列,但到下半章,这妇人便进而代表为信仰受逼迫的教会了。

3. 另一个异象又出现在天上。大红龙肯定是撒但。本书的象征有不少是呼应出埃及记的,因此我们不妨

提一提,法老多处被称为龙(结二十九 3,三十二 2 RSV 译本)。我们已看见,七号带来的灾也多令人想起出

Page 4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埃及记的灾。而那大城又叫所多玛和“埃及”(十一 8)。后面灾难过后,得胜的人所唱的又是摩西(将以色

列人带离埃及)的歌,和羔羊的歌(十五 3)。埃及乃是万恶的象征,尤其代表对神子民的迫害。所以埃及之

内有龙的地位自是必然。

我们也要记得,旧约有许多处提到龙,且往往是和鳄鱼及拉哈伯(伯二十六 12~13;诗七十四 13~14;

赛二十七 1,五十一 9)等恶者相提并论。对旧约熟悉的人一提到龙,自然而然联想到魔鬼。

龙为什么是“红色”没有显著的线索,但大淫妇所骑的兽是红色,她穿的衣服也是红色(十七 3~4),

相信不是偶然。这红龙极为狰狞,有七头十角。角代表力量,所以十角是大有力量。魔鬼势力很大(参但七 7、

24 的头有十角之兽)。“七头”作何解释也不是很明显。无论如何,古时有好几只可怖的兽(例如百斩不死

的“九头蛇”──Hydra)也是许多头的。多头可能喻意大有活力,极难杀绝。与教会对敌的势力正是这样,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没完没了。请注意撒但的侍从兽也是十角七头(十三 1,十七 3),且也是红色(十七

3):世上之恶都是物似主人形。

大红龙所戴的七个冠冕是皇者之冕(diadēmata),而 1节中妇人所戴的是 stephanos,是胜利的冠冕(两

种冠冕的讨论参二 10 注释)。摩法特将 1节的冠冕译为 tiara,将本节的译作 diadems,以资识别。约翰所

描写的撒但拥有大力,且在行使(或是自以为行使)统治之权。

4. 大龙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参但八 10)。正如号角之灾的好几处,三分之

一代表可观却仍是少数的数目(八 7、8、9 等等)。这一句可能喻意恶者在其它天体的捣乱能影响到地上的局

势;有不少人认为此处是指堕落的天使。魔鬼虽然来势汹汹,但仍不过只是个下马小威风,好戏还在后头,牠

的至终目的是要吞吃行将生产的孩子。早在耶稣诞生之初,撒但已经千方百计想将祂杀灭(例如希律之企图谋

杀圣婴基督,太二 13~18)。或者有人会问,那龙为什么不干脆把妇人连未生的婴儿一起吃掉,那不就大功

告成了吗?请注意,约翰在此处是以图画来解释属灵的事,而不是在写龙的生命史。

5. “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孩子”这名词在原文中已是男性,再加上一个“男”字来形容,因此孩子

的性别是颇为强调的。这孩子生来是要管辖万国的。“管辖”原文作“牧养”,反正是代表了绝对的权柄(参

二 27注释)。铁杖的“杖”字 NIV 译作皇帝用的“笏”,表示有权威,而不是“铁杖”所喻意的暴君强权。

约翰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将孩子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也未描写如何提法,以致大龙也无法阻止。但在启示录中,

神是统管万有的;祂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总而言之,神保守道成肉身的儿子,免受撒但的毁灭,祂怎样保守

法并不要紧。“宝座”进一步指出神的权柄。

有人因为这段未曾提到基督生平的任何事迹而感困惑,孩子由出生到升天,中间是一片空白,所以有人说,

这不是约翰自己写,而是抄来的异教神话。这实在是忽略了约翰的笔法,约翰往往只集中在一个重点而将与行

文无关的枝节(不管这些枝节是多么重要)删去不提。例如在第四章,约翰描写天上境况,却未提到基督;但

在第七章,他所强调的却是以羔羊为一切的中心。本节的主题不是基督,而是教会,他描写的是道成肉身的基

督如何叫信徒得到鼓励。撒但虽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将基督杀灭,但始终没有成功。在大危大难之中,基督立

刻超越环境,升上高天(祂的生平在此便是题外话)。信徒不要灰心,神的美旨必能成全。

6. 妇人逃到旷野,孩子被保护,妇人也被保护不遭大红龙之害。有人认为这是指耶路撒冷被围困时,基

督徒逃难到马其顿的珀拉(Pella)。不错,两者都是逃难之举,但这样解释法有嫌见树不见林。“对犹太人

而言,旷野是代表神的供应,和神人亲密的交通”(Mounce)。在旷野中,妇人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神早已

知道她要逃难,也早已为她作了准备(其它例子如以色列人在旷野时神供给吗哪;以利亚接受乌鸦的供应:王

上十七 4)。神借着什么来供应妇人的需要并不重要,这儿也没有详述(正如启示录其它多处的叙述也是略去

细节)。一千二百六十天的意义详见十一 2注释。妇人在旷野的日子与两个见证人传道的日子(十一 3)一模

一样,同是 1260天,相信不是偶然:信徒传道作证的日子,神一直保护他们。

B 撒但被摔于地(十二 7~12)

这一段的小异象主旨是要我们知道,我们的争战乃是善恶之争大局中的一小部分。保罗提到与“天空属灵

气的恶魔争战”(弗六 12)。约翰所讲的还不只此,除了人与恶魔的争战外,还有天军天使也加入抗战。我

们的遭遇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善恶大斗争之中的一部分。

7. 米迦勒是天军的领袖;他们是他的差役,这与犹大书(9 节)中米迦被称天使长之事吻合。米迦勒分

明是个战斗的天使(但十 13、21,十二 1;犹 9节)。他的敌人是龙和龙的部下。龙辖下的“使者”和“天使”

是同一个字。“天使”其实就是“使者”之意;“使者”分明有好的也有恶的。

8. 争战的结果,龙和牠使者失败了,以致天上再没有牠们的地方。龙本来是在天上控告神子民的人(伯

一 6~9,二 1~6;亚三 1节以下),如今牠已失去在天上立足的地位。

Page 4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9. 大龙被摔在地上。在这关键时刻,龙的一切头衔别字都列出来了。牠是那大龙、古蛇(可能是呼应创

世记三章),又叫魔鬼(“魔鬼”即“毁谤者”)、撒但。“撒但”一词来历较古,是希伯来文“仇敌”的声

译。人间“敌人”当初也称“撒但”并无特殊指魔鬼的意思,例如耶和华为所罗门兴起的“敌人”(王上十一

14、23),非利士人称大卫为“敌人”(撒上二十九 4),这两处的“敌人”均用“撒但”一词。还有在路上

敌挡巴兰的“耶和华的使者”(民二十二 22)也称“撒但”;“敌挡”巴兰,就是巴兰的“撒但”者也。但

久而久之,“撒但”一词变成了人类的仇敌魔鬼的专用词,代表在神面前专门控告人的恶灵,例如约伯(一 6)

和大祭司约书亚(亚三 1)的控告者。“撒但”(“控告者”)也就成了魔鬼的专用词。

“撒但”一词用在第一世纪会引起特别强烈的反应,因为当时有一个众人恨之切骨的著名角色,称为

delator,即受酬的告密者。这等人专以向当权的人打小报告为糊口的职业。“控告者”(“撒但”)和“毁

谤者”(“魔鬼”)只差一步,因此撒但往往亦称魔鬼。除了控告和毁谤,那恶者还行欺骗,欺骗的规模大到

一个地步,以致约翰称牠为迷惑普天下的。伯克利说:“撒但代表那不懈不眠的卫恶抗善者。”但约翰又再一

次重复,撒但被摔下去了(参路十 18;约十二 31),连牠的使者也和牠一同摔落地上。

10. 约翰又听见有大声音;讲话的人,一如惯例,未加说明,但声音自称“我们”,证明不是个人而是

团体。有人根据我们弟兄几个字,推论这团体不是天使。但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在二十二 9,天使称人为“弟

兄”。我认为自称“我们”的声音甚有可能发自天使,不过这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重点。声音所唱的是一首得

胜之歌。歌词中一连串的颂词令人肃然起敬:我神的救恩、能力、国度,并祂基督的权柄。这儿的“能力”(exousia)

指“权柄”而不是九 3、10、19 中指体力的“能力”。“祂基督”几个字强调神的至尊权柄,同时道出基督与

神密切的关系。

歌颂的理由是因为撒但已经被摔下去了。这撒但就是控告我们弟兄的,且殷勤之至,在神面前昼夜不断地

控告。这儿所描绘的图画是一个凶狠之极的撒但,和一位全胜的神。撒但在最高法庭上控告弟兄,但如今牠已

被完全制服,再无丝毫能力加害于弟兄们。基督徒不是朝着胜利而努力,而是在已经得胜的地位上努力作工

(Bewes, p.66)。

11. 弟兄胜过牠:“胜”字是简单过去式,说明胜利已经完成。但殉道的人得胜不是靠自己,而是因羔

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羔羊劳苦成全的,信徒可以取用。被救赎的人所见证的就是他们的救赎主。在苦

难逼害之前退缩的就是失去基督,失去一切,反之,站立得稳的终必打败撒但,大获全胜。无可怀疑的,约翰

此处所指的是殉道的信徒: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生命,这也是一切跟随羔羊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路十四

26;约十二 25)。

12. 因着基督所成全的,又因祂的得胜成为“弟兄”的得胜,所以由天上来的那声音呼唤“诸天和住在

其中的”都要欢喜快乐。天(ouranos),这一个字在启示录中出现五十二次,其中只此一处用众数“诸天”,

理由不详。住(skenoō)这个动词最初是指暂时的居住(住帐棚,skēnē 也),但这儿的用法已不再有原来“暂

住”的意思,而是指永久的居住。

欢喜快乐是在天上,但仍在地上的信徒也一样可以欢欣,因为他们是天上的子民。他们在地上虽有大苦难,

但这都是暂时的,天上已经预祝他们的胜利了。但目前他们在“地”上“海”上都还会受“祸”,“因为魔鬼

知道自己时候不多”了,基督就要再临,所以“就气忿忿的下到他们那里去”。时候(英文是 time,原文 kairos)

在此可能是指“适当的时候”(参一 3,十一 18)。但时候无多确也是魔鬼的活动之写照。魔鬼攻击义人不是

因为牠大有能力,而是因为牠已经注定失败,因此要抓着不多的时间,极尽其毁坏的能事,但魔鬼的时间的确

不多了。

C 撒但与妇人和她儿女争战(十二 13~17)

在这段中,撒但对神子民的逼迫继续发展。因为“那男孩子”被提到天上,魔鬼鞭长莫及,所以便全力集

中逼迫妇人和她其余的儿女。

13. “天上的争战”(7 节)分明是撒但企图消灭“那男孩”。天上之战既一败涂地,那龙便转向孩子

的母亲。教会的逼迫不是由人而来的,而是撒但在天上大败,恼羞成怒的结果。牠的战场既只剩下地上,牠击

打的目标就是与打败牠的神同伙的人。

14. 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赐翅膀的人是谁没有明说。“两个翅膀”可能是表示速度及轻而易举。

有了翅膀,妇人便能逃到旷野(参 6 节),在那里有为她预备的地方(NIV 译本)。旷野是敌挡神和神子民的

“大城”“所多玛和埃及”(十一 8)的反面。古时候,神的选民由埃及逃至旷野;埃及的预表在本章中层出

不穷。信徒肉身虽然居住在世上,在大城,但他们不属这世界,他们在大城之外有避难所,就是旷野。

“大鹰的翅膀”叫人想起出埃及记的经文:“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

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出十九 4;另参申三十二 11;赛四十 31)。妇人在旷野里“被养活”。谁养活

Page 5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未明说,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为妇人作了供应。妇人在旷野里有一载二载半载(见十一 2 注释)。这四十

二个月的时间可能是呼应以色列人旷野路程的四十二阶段(民三十三 5 以下)。在旷野的日子,妇人被隐藏,

得以躲过撒但的魔掌。撒但在此被称为那蛇,但分明与“那龙”(13节)同出一辙,没有分别。

15. 那蛇使出浑身解数,“在妇人身后,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我们不知道这些

事是发生在上一节之后,还是只是妇人蒙保守的一个例子。这一节中的“冲”字即“在河中漂起”(英文是

riverborne,原文 potamophorēton)。这个形容词不是约翰发明的,而是在公元前一百一十年的一个蒲纸古

卷中已见用(MM),但用来形容人则这还是首次看见。遂特认为这幅图画是“表达属神的人与罪恶洪流摔角斗

争”的意思。这又叫我们再次想起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时,也是有红海之险。

16. “地却帮助妇人,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古代文学从未见过有这样的事发生,但有人说,

这句话是指河流忽然流入地底下(歌罗西附近便有这么一条河)。我认为这些都是离题之谈,摩西的歌这样说:

“你伸出右手,地便吞灭他们”(出十五 12)。在危难之中,神有祂的方法解救祂的仆人。还有一些解经家

说,约翰以这个地吞水的图画暗示世界的自然道德律是对教会有利的云云。这怎么讲得通?整本启示录都是世

界与神的教会对敌。世界逼迫教会还来不及,怎么会反转过来帮助教会。教会的帮忙唯独从神而来。

17. 龙既伤害不了妇人,便迁怒于她“其余的儿女”(参创三 15)。这些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参十四

12),为耶稣作见证的(参一 2注释)。撒但与所有的信徒争战;牠胜不了祂,所以便进攻神的儿女。

D 从海上来的兽(十三 1~10)

整本新约圣经有个一贯的思想,就是在末世的时候,魔鬼的势力将会空前的张狂。名叫“敌基督”(约壹

二 18)或“大罪人”(帖后二 3)的这个人可能就在这时候应运而出。本章一开头便出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敌基

督的人物,约翰称他为“兽”。这兽形状狰狞,罪恶齐天,与撒但关系密切,甚至可称为魔鬼的化身。有人认

为这兽代表罗马帝国,未免过度简化了这个异象。罗马帝国固然可以稍微预表末世将要到来的敌基督,但兽所

代表的绝对不只限于古罗马帝国。

1. 当约翰看见那兽从海中上来时(参但七 3),兽的主人那龙,站在海边的沙上。古时候,海往往被视

为恶之所在,因为有谁可以测透海之深渊的秘密呢?变化万千、波浪翻腾的海,正好比“一个大锅子。国事的

变化,社会的变迁就像锅中之物沸腾不已,冒出来的就是历史上的各种大运动”(Swete;并参十七 15;赛十

七 12)。有关兽的解释,详见十一 7 注释。这兽的形状叫人想起但以理书(七 2~7)中的四兽,但比那四兽

更加恐怖,因为是集四兽可怕的大成。这兽像撒但(十二 3)一样,有十角七头:可能是说明,世上的罪恶,

乃是那恶者魔鬼的一个影印。

在这一章中,龙出现得不多,只是站在背后。魔鬼很少是光明磊落,公开作恶的,牠只是在后面主使别人。

这儿约翰所讲的恶,是超过了一般人类的恶,但这超然的恶仍然是通过人类的恶行来发挥。历史上不论古今,

这些例子比比皆是。Hendriksen 一书中,以兽代表“逼迫教会的政府”,兽的多头代表历代不同的政权,诸

如巴比伦、亚述、罗马等等。

兽“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角上挂冕(撒但的冠冕戴在头上,十二 3),确是古怪。相信这是强调兽的

统治是靠强权(角代表力量,见十二 3注释)。角上冠冕是皇权的冠冕(diadēmata,参注如上)。角戴冠冕

还有一个理由,因为头要留下来戴亵渎的名号。名号是单数还是众数,古卷并不一致,如是单数,七头戴同一

名号,否则各不同名,但总而言之,单名或七名,同是亵渎之名(参 6节)。

2. 兽的形状又像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口”是单数,有点奇怪,因为头共有七个。无论如

何,我们要记得,约翰的描写不是为兽的刻画,而是为兽的预表。事实上要将所有约翰列出的特征归在同一兽

上已是不可能,而他也不是要我们这样去做。他把但以理四兽的特征拿过来,总结成为一兽,集四兽可怕之大

成,结果是一只恐怖得难以形容的动物。但以理书中四兽是代表不同的帝国。这儿的兽可能也是一样,若然,

这兽是代表最后一个帝国,这帝国集历代可怕帝国之恐怖于一身。但这兽本身分明没有权力,是那龙将自己的

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牠。龙所给的总结起来,权势非常可观;与善斗争之恶势力绝不是微不足道。

3. 约翰又看见兽的七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那死伤却医好了。兽是如何受的伤(14节说“刀伤”),

伤是否上到陆地后才得到的,以后又是如何医好的,我们全不知道。约翰唯一要着重的有两点:第一,伤是致

命的伤;第二,复原也是个事实。“受了死伤”和五6形容羔羊“像是被杀过的”用字相同,原文都是 hōs esphagmen

ēn。兽的复原也可能意味着死而复活。在圣经中有好几处叙述魔鬼可以用模仿来讽刺基督教;此处是其中之一。

以兽代表罗马帝国的学派,将头解释为罗马皇,而受伤后复原的那一头则认为是指尼禄复生的神话。尼禄

的罪行深重到一个地步,许多人不相信他就此一死了结,而认为他还会带尸还魂、重现世间。也另有人说这个

死伤复原的头是指卡理古拉,因他曾患大病几乎至死但却又好了。这样解经的人都忽略了一点,死伤复原的不

是兽的头而是兽本身:兽受了死伤,伤口在七头中的一头,但后来又医好了。医好的是兽。没有任何地方说兽

Page 5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的头也复了原。我们只可以这样去思想:有从那龙来的大恶,这恶住在人心,也运行在人之间。这恶是百杀不

死的,虽受重伤,仍会卷土重来,令人惊讶(全地的人,都希奇);这情况会持续到世界的末了。

4. 与兽抗战分明是徒劳无功,世人于是转过来敬拜那龙(因为“兽”的权柄是从龙而来),也敬拜“那

兽”。“龙”与“兽”甚为密切,不分彼此。

主张兽是代表罗马帝国的遂特这样说:“罗马不是以德感人,而是以力叫所有的行省朝拜臣服。罗马帝皇,

即使是最可憎可鄙的人,也能藉强权而嬴得上帝之尊的敬拜”(Swete)。虽然我们不必将解释局限于罗马帝

国,遂特这一番话还是值得我们深省。

全地的人一面拜兽一面说:“谁能比这兽?”这可能是旧约圣经中“耶和华啊„„谁能像祢?”(出十五

11;诗三十五 10)的一个反讽。还有,天使长米迦勒(“米迦勒”即“谁能与神相比?”)在上一章中曾在

空中领战,将魔鬼和牠使者摔到地上。如今世人向在地上夸胜的兽颂赞:“谁能比这兽?”也有可能是讥笑米

迦勒的名字。

5. „„又有权柄赐给牠„„,说明兽本身并无权柄,乃是牠的主人“那龙”给牠的。约翰的读者更深知

道,最后的主权是在神;神有祂划定的界限,恶者不得越过。5~7 节中共有四个赐给(NIV 译本中,第 5 节

在权柄前面略去一次。中文圣经第 7 节中的“任凭”原来也是“赐给”),强调主权在神。再者,兽任意而行

的日子也有四十二个月(参十一 2 注释)的限制。最可怕,最难抗战的兽也不能越过神允许的期限。圣徒不可

灰心,他们受苦的日子也是神所计算好,而不是兽所能控制的。兽虽然满口夸大亵渎的话,但牠的权能是有限

的。

6. 兽到底亵渎些什么,这儿列出来了。牠“亵渎神的名”,这和亵渎神没有两样,因为“名”就是代表

全人(参二 3 注释)。兽亵渎神的名,并祂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以及一词是许多古卷中没有的。如

果我们将之保留,那么兽亵渎的是神、天,和住在天上的。如果依照较好的古本,删去“以及”,神的居所(译

者按:“帐幕”在英译本中均为 dwelling,“居所”之意)就等于神的子民了。也就是说,兽亵渎的是神,

和有神居于心内的天上子民。以国家为最高权威(因而把帝皇当神来敬拜,例如第一世纪时,罗马皇所要求的)

不但不是一个可以通融的立场,而是彻头彻尾的亵渎。这个讲法对约翰当时的读者必有很大的震撼。

7. 又再一次,任凭、赐给(原文中,二者同用“赐给”)这些字眼表明兽的附庸地位。即使敌基督也要

得神的允许才可以活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刚刚我们才看见人把兽当神来拜,而这兽又非得到小小教会

所敬拜的神的允许,不能活动!

此刻,有权柄赐给兽“与圣徒争战”(参但七 21)。有些古卷略去这一句,其实是应该保留的(理由见 GNT

的批注)。兽争战得胜,得到了权柄,制服各族各方各国(参五 9 注释),换言之,全世界,所以实不可能只

是预表罗马皇尼禄的逼迫。

8. 这儿文法改用将来式;将有一天,凡住在地上(参六 10 注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

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那兽(参帖后二 4)。这是一个必有的现象。“历代屡次出现令人陶醉迷惑的国家,

有魔鬼的势力由这些国家崛起,使世人希奇。除了名字从创世以来,记在被杀之羔生命册上的人,大家都一同

敬拜那兽”(Torrance)。

不错,世人都起来要敌挡神,都甘心乐意的去拜兽。但请注意:这些人的名字是“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

(参三 5,二十一 27)。约翰要那一小撮备受逼迫的信徒知道,统管万有的不是罪恶的权势,而是神。名字在

生命册上的,神不会忘记,神会保守。

生命册和“在创世以前被杀的羔羊”是相提并论的:救恩是由被杀的羔羊基督而来。这儿的要点有二:第

一、基督赎罪的死是一切的关键;第二、救赎的计划不是临时拼凑,而是早已预备。“创世以前”在此不是指

信徒的拣选(例如在弗一 4),不应该与“名字”相连,而是应该与“被杀之羔羊”放在一起(参彼前一 19~

20)。无论如何,神的计划是一贯的、永远的,与昙花一现的魔鬼势力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9.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这一句在四福音中常见(参二 7,并该节注释);在此似是应用在以下将

要讲述之事。

10. “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这两对句子有结构上的疑问。AV 译本,如上,将

句子引用在逼迫人的人身上;但 NIV 译本刚刚相反,认为是指被逼迫的人之从容就义。我认为 RSV 的译法最

好:“被人掳掠的便接受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第一句是指接受现实,换言之,倘若神的旨意是要

信徒被掳掠,那么信徒便坦然受掳(参耶十五 2)。第二句则是指报应: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参太二十六 52)。

信徒如果动刀,不只对信仰无益,因为基督的真理不是用暴力来维护的,动刀的人反会自食其果,倒在刀下。

但是受逼迫的人可以放心,仇敌不会永远夸胜,伸冤在神。这不是宿命论,而是确信神是统管万有,祂的旨意

必定成全。在患难逼迫的日子中,这是何等大的安慰。

Page 5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信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AV 的译法(与中文圣经相仿),较 NIV 的更忠于原文,但“忍耐”

一词译为“坚固不动摇”会更加贴切(参十一 2 注释)。信徒因为知道神是如何一位神,所以不会失去信心。

E 从地中上来的兽(十三 11~18)

以上所讲的兽不是唯一的兽。约翰至此又看见另一兽,是前者之帮凶。这兽似是一种祭司,叫地和住在地

上的人都拜先前的那兽。若前兽是代表罗马皇帝的话,此兽就是祭拜皇帝的皇家祭师。国权与假宗教朋比为奸,

结果总是凶多吉少。有人认为这第二只兽是圣灵的讽刺,因为牠也模仿圣灵行神迹,并由天降火(63节)。

11. 第二只兽从地中上来。地是大家所熟悉的,从地上来的兽自然就没有前一只从海上来的兽那般神秘

莫测了。这兽也没有那兽可怕,那兽七头十角,这兽只有两角。两角又像羔羊的角,极可能是模仿基督,下面

(十六 13,十九 20,二十 10)更称此兽为假先知,更可证明这一点。这两个角又可和两个见证人(十一章)

对比。总而言之,这头两角兽是可怕的冒充真理。牠的说话好像龙,与魔鬼同出一辙。

12. 这兽凶险得很,能施行头一兽所有的权柄,但分明不是该兽的竞敌,因为牠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

向头一兽下拜。“地”和“地上的人”有何分别不易看出,可能两词并用乃是表示“全体”之意。普天下人都

敬拜那死伤医好的兽。死伤复原分明叫人惊讶得五体投地。

13. 头一世纪的异教祭师广行魔术以愚无知之民。这兽就是这样广行大奇事:“行”字是现在式,即惯

性的广行“奇事”。“奇事”这一个名词在启示录中间用来形容约翰所见的异象(十二 1、3,十五 1),别处

“神迹”也称“奇事”。但在启示录中,以“奇事”来形容的“神迹”是清一色出于魔鬼(除此处还有本章

14 节,十六 14,十九 20)。这一点是启示录与约翰福音很不同的地方:在约翰福音中,耶稣的神迹亦用此处

“奇事”的这个名词。这可能又是进一步证明魔鬼精于假冒。“奇事”一词非指兴到而乱行的奇迹,而是行者

有意,撒但有牠一贯的计划(参可十三 22;帖后二 9)。这儿举出一个“奇事”的例,就是叫火从天降在地上。

这火不是用来吞吃仇敌,而纯粹是要叫人惊讶叹服。

14. 因此所行的奇事,地上的人便受了迷惑,而兽的势力也就巩固了。“地上的人”在启示录中似乎是

指不信主的人(参六 10 注释)。兽能够欺骗的只是非信徒。这是一点重要的属灵真理:尽心事奉神的人是不

会被虚空的神迹所欺骗;但离弃神的人则最易上这第二只兽的当。这兽的权柄也是“赐给”,而非自有的。他

行奇事是在第一只兽“面前”行的,是代该兽行事。“面前”(原文 enōpion)一词与两个见证人立在主面前

(十一 4)的“面前”是同一字,有随时听候使唤的喻意。这一幕很可能又是一个讽刺的模仿。第二只兽吩咐

跟随牠的人为第一只兽造像,该兽的特征又再重复一次,就是受刀伤还活着。

15. 约翰不容许我们一刻忘记,兽的权柄是赐给的。第二只兽“有权柄”给牠叫第一只兽的造像“有生

气”,可以说话。古代故事常有记载造像开口讲话。克度尔提醒我们,生气是表示神的创造,“当敌基督的祭

司将生气赐给他们的偶像,他们所犯的是空前的亵渎之罪;行邪术的罪莫大于窃取神创造之权”。这一节在文

法上看,杀不肯拜像的人似乎是兽像,但我觉得主词应是第二只兽:是第二只兽叫兽像开口讲话,也是牠杀害

拒绝拜兽的人。

16. 第二只兽又叫众人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所谓大小贫富,自主为奴(参十一 18 注释)

就是包罗所有人之意,没有一人可免。“右手”和“额”大约是旨在一目了然,无法隐藏。也可能是讥笑犹太

人在左手(或前臂)和头上佩戴经文小盒。又可能是讽刺模仿神的子民接受印记(七 3,十四 1)。到底兽的

印记意义何在实不易肯定。

关于兽的印记,伯克利还列出下面几个可能的意义。印记若是出自家奴烙印的典故,意思就是“拜兽的人

就是兽的奴隶,兽的私产”。典故若是出自兵丁以深爱的将军的名字为自己的烙印,那么“拜兽的人就是兽忠

心的跟随者”。另一个典故是契约的印记:接受兽印记,“拜兽的人,就是接受兽的法律和权柄”。钱币上也

有印记:“有兽记号的人就是兽的财产”。此外还有敬拜证的典故:肯向罗马皇献祭的人可获得敬拜证。“兽

的印记可能是敬拜的证明。要得到这样的证书,信徒必须出卖信仰,出卖他的主。手持证书的人表示是否认基

督,敬拜该撒”。

17. 印记的目的是,除非有此记号,没有人能作买卖。能字(原文 dynˉetai)不是光指“拦阻”,而

是喻意完全的禁止。换言之,没有印记的人连粮食等必需品也买不到,也就是束手待毙了。印记此处解释作兽

名或兽的数目,详见下一节。

18. 在这里有智慧:这几个字构成片刻的沉寂,是为加重语气(参十七 9)。下面接着供给一些细节,

让聪明(有洞察能力)的读者可以计算出兽的数目。约翰所给的唯一提示就是,兽的数目就是人的数目,该数

目是 666(有古卷作 616)。一般解经者均以古代的字母与数字的关系作为这 666 的解释。古人没有我们今

日非常方便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那时他们是用字母来代表数目。希腊字母中,头九个字母代表个位,次九个字

母是十位,如此类推 92。所以秘诀就在拿到一个名字,其字母所代表的数目加起来刚是 666。

Page 5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这一来,可能的猜测真是无穷无尽。近代比较多人赞成的是“尼禄该撒”('Nero Caesar',即尼禄皇)。

如果我们采取“尼禄该撒”拉丁的拼音,就是说,将最后一个字母删去,其余字母所代表之数目的总和是 616;

616 是一些古卷所给的人的数目。但要达到这个结果,第一,我们必须用这个拉丁名字的希腊写法;其次,又

要将之音译成希伯来字母,而希伯来的拼音中又得删除 y 这个字母(这也是该名字的另一个通行的拼法)。

这一连串的巧合是相当诱人的,但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一个比较少用的希伯来名字的拼音法要出现在希腊写作

之中。还有,在古代世界,尼禄虽是个知名的人(许多解经家还认为启示录某些部分是涉及尼禄复活的神话),

却分明没有人想过 616 的数目是指尼禄。第二世纪的爱任纽提过,这个数目是指“拉丁人”(Lateinos),

也可能是 euanthas,又更可能是 teitan(译注:即提坦 pitan,希腊神话中之巨人。这三个名词的字母若换

成数值,总和都是六百六十六)。但他的建议都没有被正式接受。

此外,其它还有种种的推测,但都缺乏赞成的人。事实上这类猜想恐怕都是错误徒劳,而数目的解释应在

其预表的意义上着眼才是明智之举。在希腊文中,耶稣(Iēsous)这个名字的字母总和是 888,每个数字都超

乎圣经中代表完全的 7 字之上。如此推论,人的数目 666 就是表示不完全。也许 666 不是代表某一个人,

而是代表人的亏欠。如果我们将“这是一个人的数目”这一句译成“这是人的数目”(译者按:这正是中文圣

经的译法),这个预表的意义就更加合情合理了。换言之,约翰所说的是,不重生的人是罪恶的,凡他所作的

都带着兽的印记。没有基督的文化必然是那恶者所管辖的文化。

F 锡安山上的羔羊(十四 1~5)

上两章的异象都是关于魔鬼和牠的帮凶,由本章开始,约翰的注意力又转回圣善的神,得胜的羔羊。有的

解经家认为本章记载的是七个短短的预言,我却以为将七个天使的异象(6~20)视作一个七重的预言更为恰

当。

1. “我又观看,见„„”这是一个生动的画面。约翰见到“羔羊”站在锡安山上,同祂又有“十四万四

千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写在额上。这些有神印记的人,与跟随兽,右手和额头印有兽印记的人(十

三 16)恰成一个对照。锡安山有时是预表释放(珥二 32),这正是此处的意思。神的子民终于得胜了。有人

说,这儿的锡安是指世上的锡安,若然,这就必须是指千禧年了。但我觉得不可能。第一、羔羊是何时由天上

落到地上并没有任何交待。第二、约翰在这儿所提到的分明是最后的全胜,而不是插在中间的小胜。还有一点

请注意:羔羊是立在山上,兽是站在沙土(十三 1)。

十四万四千的解释详见七 4 注释。此处与七 4 相同,这数目不是代表一群属灵的精英,例如殉道者。这一

个完全的数目是代表耶稣基督的全教会。请注意,“受印记者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得着拯救的也是十四万四

千”(Kiddle)。受印记的时候,这些人是在世上,正面临仇敌的攻击,如今他们已到了天下,没有一个失落。

2.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这是约翰常用的笔法。声音是从天上来,但没有明说是神自己的声音、

天使的声音,或是其它。这声音给约翰很深的印象,他足足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这声音像众水的声音(参一

15),换言之,是基督的声音。又像“大雷的声音”(参六 1),声大之极。又像弹琴的所弹的琴声。声音不

只是大,而且十分动听,很有可能是那十四万四千人的声音。

3. 新歌的意义详见五 9 注释歌是在宝座前唱的。虽然未曾提神的名,歌却分明是在神面前唱。“宝座”

一词很可能是强调神的统治。为什么只有这十四万四千人才能学所唱之歌,这里没有说。但看下文便知道这些

人是从人间买来的。我们不难猜测,所唱的歌是与救赎有关。未曾经历过救赎之恩的人就无法唱出这歌。“从

地上买来”表示由世事世人中赎来归神所有。

4. 这一群人有三个特色。第一、他们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若照字面看,这一句不免令人诧异。

这十四万四千人果真代表全教会的话,那自然是包括了妇女,那么这句子的前半却不适用于女性,而下半句也

不适合男性。再者,新约圣经也并没有将婚嫁列在污秽之列。禁止婚嫁保持童身在古代是教外先有,后来才逐

渐在教会中流行起来的。然而在新约中,婚姻是蒙祝福的,而男女关系自然也是婚姻的一部分(林前七 3以下)。

圣经顶多只是说,有些事奉是没有家累的人会做得更好(林前七 32~34),如是而已。有人说,“沾染”或

应解作“淫乱”(例如 BAGD)。但这一段明明是说这十四万四千人从未亲近过妇女,乃是童身。

这种咬文嚼字的矛盾、困难,正如许多其它段落,只要我们记得约翰在启示录中是用预表的手法,问题就

会迎刃而解。处女童身在旧约中是用来形容神的选民(例见王下十九 21;耶十八 13;哀二 13 等等);对神不

忠也是用淫乱作比喻(结十六;何五 4 等等)。在新约中,保罗以教会比作基督的新妇。他说:“我曾把你们

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十一 2)。到启示录卷末(二十一 9),约翰看

见“新妇、羔羊的妻”,这是后话。行文至此,羔羊的婚姻还是将来的事,但无论如何,新妇必须保持贞洁,

没有肉体的沾染。换言之,这十四万四千人向他们的主一直忠贞,他们以自己的身子荣耀神(林前六 20)。

Page 5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沾染”一词在此以“童身”加重语气。未曾沾染妇女几字难以应用在妇女身上,而以“童身”形容男人

也是不寻常。以“童身”用在男性身上,在古文中固然有好几处,但没有一处的年代比启示录早。新约圣经原

文用“童身”共十五次,只此一次是形容男性,意义当然也是预表了。这群人与异邦世界没有丝毫的交合。他

们完全忠于许配基督的契约。就这样,约翰以两句话(一句适合男性,另一句到此为止是属于女性,两句形成

平行的一对)带出了属灵的真理。

这一群人第二个特色是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祂。他们不自己选择,也不能自己选择他们要在何

地服侍神。祂领导;他们只顾跟随。

第三个特点是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归与” NIV 译作“献与”,这是原

文所没有的意思。“买赎”的解释详见五 9注释。“从人间买来”就是说不再属于世界。“初熟的果子”是头

造新收的出产,是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不能作世俗之用(出二十三 19;尼十 35;箴三 9)。“初熟果子”有

时不一定要指新的出产,总言之是献给神的礼物(参 MM);“归神所有”是“初熟果子”的主要意思。雅各

(一 18)将教会比作神创造之中的“初熟果子”。教会是属神的,教会的托负就是为神所用。神与羔羊在这

一节,正如其它多处,都是相提并论,不分彼此(参五 13注释)。

5. 这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全然诚实,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参番三 13)。今日的世界,讲实

话的人真是寥若晨星,所以不说谎言的基督徒特别明显(参旧约次经便西拉智训二十 24),尤其在他们拒绝

接受敌基督的谎言上,更引人注目。总而言之,这些人是没有瑕疵的。“无瑕疵”经常是用来形容献祭的牲口,

意味着信徒的事奉是带着牺牲的。

G 地上庄稼的收割(十四 6~20)

这第七个预兆虽没有格外着重的语气,这一个预兆的本身却分成七层,共有七位天使出现,宣布或施行审

判。这系列的最后高潮十分可怕;遍地浴血。我们可以把前三个天使和“天上的声音”当作第六与第七预兆之

间的插曲(参第六与第七印之间,七 17;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十 1~十一 14的插曲)。

i. 三天使的宣判(十四 6~12)

三位天使鱼贯宣布审判,信徒再一次得着保证,罪恶的得胜是短暂的,神到了祂的时间,必要追讨恶人。

6.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这儿的“另一位天使”颇为费解,因为自十二 7之后就没有天使出现过。

或者这“另一位”是为与下面各天使识别。反正“另一位”在这一章内几乎是个口头禅(在原文中出现在以下

各节:8、9、15、17、18)。

上文(八 13 注释)曾出现过一只飞鹰“在空中”,向地上的居民宣布三个“祸哉!”此处的天使,也飞

在空中,向世人宣扬“一个(原文在此用不定冠词 "a",而不是 "the")永远的福音”。这是全启示录中唯一

一处用“福音”一词。

骤听之,这天使所宣布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若仔细思想,审判确是福音的一个先决条件(参罗二

16)。天使乃是向行将受审的人作最后一次悔改的呼吁(参可一 15;徒十四 15 等)。其次,罪恶将要被倾覆,

这是“好消息”(“神掌权的福音”──Hoeksema)。第三,启示录是写给受逼迫的信徒。世人,包括逼迫信

徒的人,将一一要在神面前交账;罪恶夸胜的期限是有了结的,这当然是好消息。托伦斯说:“在任何的时期,

教会和当权势力总不容易和谐„„十字架和永远福音传到之处,神的爱必定审判国家、社会、历史的罪恶。这

些罪恶的产生乃是由于世人联合起来,敌挡神的旨意和神的话”。

永远的福音即永不失效。住在地上的人详见六 10注释。各国各族„„参五 9注释。

7. 天使用大声说话,因为信息是向普天下人宣扬。他呼吁世人应当敬畏神。罪恶之辈应大大畏惧(参六

15~17;十一 11、13)。但天使的信息基本上不是消极的,他呼吁世人“将荣耀归”神,敬拜神。神是万物

的创造主;这儿特别提出祂所造的天地海和众水泉源。凡受造的都受神手所造创。与神敌对是没有前途的。兽

的敬拜者曾经佩服其权能至五体投地(十三 3,7~8、13、15),如今这些人却被逼面对真真正正的权柄。“这

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这些人曾因不肯面对真理而将自己永远定罪;但有一天,他们却再无选择,非面对真理不

可。他们有自由选择时曾拒绝‘归给’创造者的‘荣耀’,迟早有一日神的忿怒使他们不能不归荣耀于祂”(Kiddle)。

8. 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参十八 2)。“倾

倒”这个动词在原文句中放在重要的位置,再加上两次重复,更见举足轻重。动词形式是用简单过去式,暗示

动作的完成。这一切意味着肯定、不可避免,城必要倾倒。

“巴比伦”在启示录中这是头一次出现(以下还有,在十六 19,十七 5,十八 2、10、21),每次均被称

为“大城”。约翰虽可能联想起耶五十一 7~8,但这儿的巴比伦分明不是米所波大米的巴比伦城。巴比伦在

圣经中首次出现是在大洪水之后;众人聚在一起要建造高塔,塔顶通天,塔所在亡城后称“巴别”(创十一 9,

十 10)。从此“巴比伦”(“巴别”)就代表了人的高傲,和目中无神的城市帝国。对约翰来说,巴比伦是

Page 5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那大城,代表了联合起来敌挡神的人群。在同时代的其它文献中,巴比伦又代表当时的罗马(2 Bar.十一 1;

西比喇神谕记五 143、159、434;彼前五 13 也可能是暗示罗马)。约翰不至于以巴比伦喻意罗马,但对第一

世纪的人,实在找不到比当时罗马代表巴比伦更为切当的比喻。约翰仰望有那么一天,巴比伦所代表的恶要全

然倾覆。

巴比伦之所以倾覆是因为她影响万民,与她同流合污,叫万民喝她邪淫大怒之酒(又见十八 3)。这句的

要点有二:一、巴比伦叫万民喝她邪淫的酒,换言之,以其恶行败坏万民;二、这邪淫激动神倾下震怒(参耶

二十五 15)。“万民喝巴比伦邪淫之酒,也就等于喝神忿怒的酒”(Charles)。

9~10. 又有第三位天使„„大声说,对象是“拜兽和兽像,并受了兽印记的人”(十三 16),他们要

受神的忿怒。

约翰用两个不同的字来形容神的怒气:第一个大怒原文是 thymos,第二个“忿怒”原文是 orgē(参六

16 注释)。两字的分别不是太大,除了前者是冲动的暴怒,而后者是脾气稳定的人所发的怒。新约圣经绝大

多数以后者形容神的忿怒;事实上除了启示录之外,只有一处用 thymos 称神所发的怒。两字比较,形容“暴

怒”的 thymos 字当然更为生动,正合启示录的内容,因此在启示录也甚常见(十二 12,十四 8、10、19,十

五 1、7,十六 1、19,十八 3、十九 15)。史特令(St?hlin)说:“冲动的烈怒 thymos 正好应用在启示录

中的异象,但却不适用于保罗笔下的神怒气”93。

“这些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这儿的“斟”字其实是“调合”之意,

是配酒的专用语,即饮酒前加入的调味品、水等等。“调合”和“纯一不杂”相提并论似是自相矛盾,但这儿

的意思只是,此大怒的酒绝对不折不扣。神的忿怒倾倒在这些罪人的身上,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参诗七十五

8;所罗门诗篇八 15)。喝尽神大怒的酒,结果是“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火与硫磺当然是预表,但却是

绝对严肃的事。现代流行的否定地狱观,在启示录是找不到根据的。约翰绝对肯定,罪的结果必跟随罪人到永

世里。在今生,作孽的人尽管欢喜,但等到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他们必要受报应之苦。信徒为道受苦是在众

人围观之下;最后,那些使他们受苦的人要在更威严的观众前接受刑罚。“这一幕异象和本书其它异象相仿:

苦毒良心将受的最深痛刺就是在绝对圣洁的观众前受刑罚之苦”(Love)。

11. 上节所提的痛苦是永远的痛苦(遂特认为这是全书“最可怕”的一幕)。拜兽的人昼夜不得安宁。

四活物敬拜神的那一幕也是用“昼夜不住”来形容(四 8)。完全相同的描写,却是天渊之别的对照。约翰在

此又再提名解释,受苦的人就是那些拜兽和兽像受牠名之印记的。

有人批评,约翰不应该这么尽情地描写这个报应的主题。但请注意,约翰在此没有因恶人遭报而大喜;幸

灾乐祸的态度是后世的一些信徒所表现的,与约翰的初衷无关。约翰也不是为描写痛苦而描写痛苦,像一些恐

怖小说的作者。他的目的是严肃的。当时许多信徒因各种自私的动机而欲放弃信仰,避免殉道,苟且偷安。约

翰要他们知道永世的一切事实,以致不会苟存幻想。现代人对永世之事或有踌躇,但我们也不能不面对事实。

闭上眼睛并不能将事实驱除。

12. 想到永世的事实,神的子民便得着扶持。不错,他们要经过水火,但这些苦难都是暂时的,而逼害

他们的人的刑罚却是永远。这一个价值观使他们安心,叫他们能够忍耐(参二 2 注释)。这些圣徒是守神诫命,

和耶稣真道的。圣徒的特色有二:道德方面行为端正,信仰方面全心信靠救主。

ii. 在主里死的人(十四 13)

这儿插入一段,详述在基督里死的人有何等的福气。我们的自然倾向是注意今生的福。在一个苦难逼迫的

环境中,约翰要我们清楚知道,有许多事比今生今世重要得多。

13. 再一次,约翰又听见天上有声音。声音来自神或神的使者,不得而知,总之是带着权柄。声音宣告

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启示录中的七福,详见一 3 注释)。在圣徒为信仰持守、忍受苦难的环境下,这是

一个很大的鼓励。神的子民受凌辱甚至被处死,但到头来,蒙福的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的人。

从今以后这几个字是承上或接下,是指“从今以后在主里面死”,还是“从今以后息了劳苦”,不易决定。

原文文法是两者都可能。鉴于“圣灵说,是的”这一句不易与“从今以后”配合,大多数的译本都将“从今以

后”归在“在主里面而死”的句子。但困难在于意思不合,因为从来在主里面死的人都是有福的,不是以后死

的才蒙福,因此有人就建议“从今以后”应指“息了劳苦”。倘若不是因为中间有“圣灵说,是的”几个挥之

不去的字隔开,以上这个提议实在是诱人。不错,间中有古卷删去这几个字(详参 GNT, TCGNT 注释),但大

多数版本却保留了这句,NIV 是一例。以上都撇开不说,我们倒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原文的 ap′arti (“从

今以后”)可以是 aparti (“保证”,“无可怀疑”),若然,译文可以如下:“无可怀疑的,”圣灵说:

“他们息了劳苦„„”(参 NEB mg.)。话是出自圣灵的口,因而更见严肃。在启示录中,圣灵很少讲话,除

了卷首写信给众教会时,和卷末的邀请,叫口渴的人来取水(二十二 17)。

Page 5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劳苦(kopos)的意思有二:指工作至筋疲力倦;kopos 也可指“疼痛”。这儿其实是“疼痛”的意思才

合。天堂不是一个闲懒无工可做,而是一个不再有痛苦的地方。信主的人息了劳苦,作工(erga)的果效却跟

随他们到永世里。信徒在世所作的工多么尊贵,没有任何工作是卑贱的。

iii. 云中的收割者(十四 14~16)

约翰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上拿着快镰刀”。世界的庄

稼已熟,也被收割了。以秋收比喻世界末日,古时较熟悉农事的人听起来是十分生动的。农事的高峰就是收割。

三位天使已先后宣布审判,最后这位坐在云上的,终于向世间举起收割的镰刀。这举动既戏剧化,也喻意大结

局之到临。

14. “我又观看,见„„”:详见六 2 注释。出现在约翰眼前是十分生动的一幕。一位好像人子的坐在

云上。许多人认为这是基督,因为这一位不只名称“人子”,坐在云上(参但七 13),更是头戴金冠冕,当

然手拿镰刀也未尝不可。但希腊原文中,这儿的“人子”不是福音书中专称基督用的那“人子”("the son of

man"),而是“一位人子”("a son of man")。在 15节中,又有天使向这人子下严令,实在很难想象接受

命令的是基督。我们可以自圆其说,认为命令是由神而来,使者不过传命而已,但命令又为什么要这么重的吩

咐语气?再者神与使者的关系,比神与已经得着荣耀的基督的关系更密切也是费解。不错,耶稣在世时,并不

知道末日的日子和时辰(可十三 32),这日子只有父知道(徒一 7)。即使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仍不能解释为

何天使可以向高高在上的基督用这样的语气下这样的命令。还有,在神宝座中的羔羊在整本启示录中都是与父

神不分彼此的亲密,又何需天使将神的旨意传与祂呢?道成肉身的耶稣不知道末日的日子不希奇,但是在宝座

中的羔羊仍不知道(需要天使告诉祂“时候已经到了”)就奇怪之极了。

还有,荣耀的基督和天使做的工无大分别(19 节)与约翰的一贯描写并不协调。此外另有一个小节:若

这位坐在云中的是基督,那么这一系列只有六个天使。启示录一贯都是以七为各系列的数目,为何这次忽然破

例也不对劲,因此我认为坐在云中的虽然重要,却仍是一位天使。我们还须记得,对现代信徒来说,“一位好

像人子”的人似乎必是基督,但要知道在古代启示文学中,“人子”往往是指天使,而人则以动物来预表。

15~16. 又有一位天使:这是另一段落开始时惯见的引言。天使从殿(亦作“圣所”)中出来,即由神

面前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话虽是只向一人说,但天使的声音总是雄亮的。时候(最值接的翻译

是“钟点”)到了:这句话在约翰福音中也是常见的,指耶稣钉十字架、受难的时候将到,这儿则是指万物的

结局已到,已经无可逃避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等候收割,末日就在当前。

熟透(exēranthē)指庄稼成熟时,禾秸的枯干。手拿镰刀的人不是胡乱举刀,而是早已预定好收割的时

刻,下刀不迟不早,正适其时。受苦的信徒可以知道,如果神的伸冤未到,只是因为时机未成熟。庄稼熟透时,

收割必临到。有人将这段收割当成义人的麦收(参太十三 30、38;可四 29),认为下一段的葡萄收割,酒醡

被踹才是恶人的审判。这是有可能。但义人如麦收被接去,收割的人一般必是基督自己,但这坐在云上的不大

可能是基督,我们已在上面讨论过了。再者,这一段字里行间根本没有义人出现,比方说,代表义人的麦子连

提也不见提。我认为这个收割是一般的收割。

在云中的天使遵命而行,“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这句何意?没有下文解释,我们可自己去思想。

iv. 大酒醡(十四 17~20)

17. 又有一位天使,这是第六位,像先前的一样,也拿着镰刀,也是“从天上的殿中出来”,“镰刀”

且亦是快镰刀。

18. 第七位天使从祭坛中出来(见六 9注释)。在八 3~5(见该段注释),审判是和圣徒的祷告连在一

起,相信此处亦有同样的含意。约翰看见神最后以审判来答应受苦圣徒的呼求。这第七位天使有权柄管火,这

是何意不太清楚,但火经常是与审判相连。这天使吩咐拿镰刀的天使收取地上葡萄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参

15 节)。这儿的“镰刀”(drepanon)也可以是修剪的剪刀,但不论如何,其意味都是可怕。约翰甚有可能

是在呼应约珥书(三 13)的典故:“开镰罢,因为庄稼熟了,践踏罢,因为酒醡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

恶甚大。”

19. 天使遵命,收割了地上的葡萄,并将之丢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参十九 15):这是恶人受审判的一

个生动描写。

20. 谁将那酒醡踹在城外,“城”是那一个城,约翰既都未明说,我们便假定这些都不是重要的细节。

有关踹踏酒醡,可参以赛亚书六十三 3;关于“城外”,可和希伯来书(十三 12)的“城门外”作比较。总言

之,约翰要我们知道,在世界末日时,人类将受巨大的毁灭。血泉汹涌(参以诺壹书一○○3:“马将走在罪

人的血中。血高至马的胸膛”),说明全人类的灭绝。世界末日已到:这是后话,约翰在此只先提一提,以后

有更详尽的描写。

Page 5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血从酒醡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中文的“六百里”在原文其实是 1600 stadia,相

当于 184 英里(300 公里)。但约翰在此所强调的不是距离的量度,而是 1600 这个数目。有关这数目的解

释不少,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以 1600 为 16 和 100 的延伸。100 是 10 的平方;10 是代表完全的数目。1600

又是 40 的平方;40 是刑罚的数目。总而言之,1600 stadia 表全世界受审判,一切恶人的灭绝。

Ⅶ 最后的七灾(十五 1~十六 21)

至此约翰将神全部的审判指示我们已不止一次。我们看过了七印和七枝号的异象(参第五章注释)。在每

一系列的异象中,约翰除讨论人类历史的进程,也稍提到末日将要发生的事。现在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另一系列,

就是七位天使倒出七个金碗所盛之物。在这一系列中,约翰讨论的内容仍一如以往,唯一不同者,这一系列不

再只是轻描淡写,而是非常强调末日之事。最后的七灾将临,审判将大功告成。我们别以为这系列的异象既是

讨论末日,所以跟我们目前处境无甚关连。不错,七灾是指末日之灾,但要知道,“什么时候恶人不因初步、

局部的审判而悔改,神‘最后’的震怒必要临到,这是历史上的事实”(Hendriksen)。

A 前述(十五 1~8)

每一系列开始之前先有一段序言,这是约翰的一贯手法(第五章是七印的序言,八 1~5 是七枝号的前述)。

在这一段序言中,约翰强调神的威荣,神是掌管历史的神。

1. 我又看见在天上有异象,大而且奇:有关异象的解释,详见十二 1注释。以大而且奇来形容一个异象,

这还属首次,可见这一系列的事不寻常。平常“大而且奇”是用来形容神的作为(3 节)的。这儿“大而且奇”

的异象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灾(“灾”之解释详见九 18、20,十一 6)。“灾”的原意是“打击”,后来

渐渐发展成为一切不幸事故的普通用语。但这儿的“灾”却非寻常,而是末日之灾,是世界最后的灾难;在这

七灾中,神完结(etelesthē,即达到了终点或目的──telos)了祂的忿怒(参十四 10注释)。

2. 作为一个记述异象的人,约翰的语气往往是趋于保守的,他不说:“我看见玻璃海”,而说:我看见

仿佛有玻璃海(参四 6 注释)。“玻璃海”中有火搀杂:这两个比喻夹在一起颇不寻常:“火”的出现可能因

为这一段是关乎神的忿怒和审判。“海上的红光代表了殉道士所蹈过之火,更是预表将要临到定他们罪的世界

的震怒”(Swete)。克度尔则认为这是出埃及记的典故:“一个天上的红海!„„殉道士们经已渡到彼岸,

追赶的敌人将要淹灭在其中”。

约翰又看见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他名字数目的人(参十三 18注释)。没有任何罪恶能胜过神的子民。

在早期教会中,圣徒的殉难日往往被称为他的胜利日。伯克利说:“真正的得胜不是安稳度日,躲避苦难,小

心翼翼的保存生命;真得胜是面对恶者最大的陷害,必要时,忠心至死。”这些得胜的人站在玻璃海边、或海

上(原文 epi,可作“旁边”,也可作“其中”),拿着神的琴(这是 NIV 的译法,意即神所赐的琴。Beasley-Murray

译作敬拜的琴)。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琴着实不凡(参帖前四 16 之“神的号”),乃是表示圣徒的得胜是神

为他们成全的。

3. 他们唱(想必是自弹自唱)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启示录的各层各面都是协调的:摩西和基督,律

法和福音都不冲突。在加拉太书中(三 24),保罗称律法为我们训蒙的师傅,这也是此段的喻意。这儿摩西

被称为神仆人。“神仆人”乃是先知书,尤其是以赛亚的主题。也许约翰要我们看见,不只律法,连先知也同

唱此颂赞之歌。此外,这一段也包含了出埃及记的象征:摩西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捆绑中出来正预表了羔羊所

成全的救恩。

“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看去可能是两支不同的歌。有些解经家甚至认为这儿的歌是“羔羊的歌”摩西

的歌则在出埃及记十五章。但我认为更合宜的解释是歌名虽双重,歌却只有一首。

这首歌的内容几乎全部出自旧约。这也是启示录中一首具有平行特色的希伯来诗歌。歌词一开始便称赞神

的作为(参诗九十二 5,一三九 14)。世人曾因兽和牠的作为惊讶,其实只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真正令人叹

服的是神的作为,因此神被称为全能者,因为祂的作为宇宙无双。

再下去,我们由神的作为进到神的公义:祂的道途“义哉!诚哉!”(参诗一四五 17)。“诚”字叫人

想起约翰福音(三 21),以及约翰一书(一 6)中的“行真理”。神被称为万世之王(或作“万国之王”;参

GNT,TCGNT),指出神是统管万有(参耶十 6~7),这一点是约翰一再强调的,因为对当时正在水深火热中

的信徒,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4. 神既是至大至尊,因此谁敢不敬畏,谁敢不将荣耀归与祂的名(参诗八十六 9;玛一 11)?“名”代

表全人(二 17 注释)。最后,这首歌以三个句子作结,每句均用因字(NIV 和中文译文删去了第二个“因”

字)托出一个颂赞的理由。第一句说,虽独神是至圣(参撒上二 2)。“圣”字原文是 hosios,在启示录中

Page 5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共享两次(另一次在十六 5),两次都是指神,意即完全圣洁。第二句预言万民都要来,在神面前敬拜(参诗

八十六 9)。第三句提及神的 dikaiōmata;许多版本,包括 NIV,将这字译作“公义的作为”,但 AV 版本

的“审判”更为忠于原文,包含着司法行为,换言之,“神对万民的法律裁判,或是施恩、或是定罪”(Charles)

94。最后,神的审判结果,终于案情大白。

这有一点请注意,这首歌是得胜者在唱,但歌词却完全不提自己,不提他们如何得胜。靠基督得胜的人唯

注目在基督身上。“天堂之所以为天堂因为所有的自己和自大,终于在神的至大至尊中完全消踪灭迹”(Barclay)。

5. “此后,我看见在天上那存法柜的殿开了”;“法柜”应为“见证幕”(tent of witness),出现

只此一处(但请参十一 19;出四十 34)。然而希腊文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是以“见证幕”翻译“会幕”

的。看来约翰要我们再一次想起旷野的典故。“见证幕”不只是神同在的象征,“见证人”更是殉道者的一个

称呼。这个双重相关的意义对当时的教会实在语重心长。

6. “有见证幕的殿”打开后,出现了施行七灾的那七位天使。七灾是由从神面前出来的七位天使所施行,

证明完完全全是出于神的允许。一反常例,这儿告诉我们天使的外表。他们穿着洁白光明的细麻衣。原文的细

麻(linon)一字绝少拿来形容衣裳,因此有人主张是另一古卷的宝石(lithon)之说。以西结(二十八 13)

书中以“佩戴各种宝石”来招呼推罗王,所以拿“宝石”来形容衣装大约也无不可,但也是罕见。“细麻”形

容衣裳虽不寻常,却也是史有前例(BAGD),所以我认为应该保留“细麻衣”的版本。天使们除穿细麻衣外,

胸间还束着腰带。有人认为天使的装束是祭司打扮多过军装打扮,但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一 13注释)。无

论如何,天使的外表最少象征了洁白无瑕,强调了倾倒在世界的忿怒的来源是圣洁的,这不是兽性发出的烈怒,

而是基于圣洁,以公义为怀的结果。

7. 四活物中有一个把盛着七灾的七碗给了那七位天使。七位天使是从殿中(6 节),神宝座出来的,证

明七碗是得神完全的允许,而且说得明明白白,七碗是盛满了神的大怒(十四 10 注释)。这位神又是活到永

永远远的,与受时间限制的世人恰成对照。对这些世人,那七灾将是他们“最后”之灾(1节)。

七碗之碗原文是 phialas,与盛满了圣徒祷告的金“炉”(五 8)同一个字。这不是偶然的,约翰屡次让

我们看到,神子民的祷告不是无足轻重,而是十分重要,可以发动神的大审判,甚至直接影响到末日的形势。

8. 因神的荣耀,和能力,殿中充满了烟(参出四十 34;王上八 10;赛六 4;结十 4,四十四 4)。在这

极为严肃的一剎那,神的荣耀特别彰显。神的荣耀与神的能力是相连的。启示录是充满了神的大能大力;所以

神的荣耀在此刻彰显是再切当不过。约翰告诉我们,没有人能以进殿(即“圣所”)直到那七灾“完毕了”,

这固然可能是因为烟幕迷漫的结果,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七灾的必然性。当神的时间来到,绝无任何事物可以拦

阻神最后的审判。

B. 第一碗(十六 1~2)

七位天使将七碗倒在地上,七灾便接踵而至。这七灾像七印和七号一样,也是分成四、三两组:前四灾关

系大自然;第六第七灾之间亦有一段穿插,虽然不是太明显(见 15 节)。这末七灾的灾情描写比七印七号之

灾简洁。

七碗之灾与埃及之灾有明显的呼应;与七号的审判亦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也不少;正如遂特所指出的:

“第四灾是前面从未有过的,其它六灾虽有重复却是与从前的迥然不同。其不同之处十分发人深省。埃及之灾

的前五灾,以及七号之灾的前四灾都没有灾及人身,但七碗之灾一开始,人身便受到击打。再者,七号之灾的

前四灾只祸及、海、水源、日月星辰之三分之一,七碗之灾却没有此局限。这末七灾不再是志在管教,而是最

后的刑罚。”

1. 与先前一样,约翰听见有大声,是何人之声没有明说。声音很大,正适合宣布末日之灾。大声音在希

腊原文中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约翰平常的习惯是形容词殿后),因此大字是颇为强调。声音是从殿中出

来,由神而来者也,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这声音是神自己的声音,因为前面曾说过,在七灾完结之前,没有任何

人可进圣所(十五 8),任何人自是包括了天使及其它。这个解释果是正确的话,约翰就是告诉我们,这最后

之灾是神亲手释放。神的大怒详见十四 10注释。

2. 第一位天使便去(apēlthen,即“走开”),把碗倒在地上。“走开”一字的选择给人的印象是,天

使并非前踏一步,将碗倒出,再踏后归回原位,而是完成任务后即离去。第一碗倒在地上,结果就有恶而且毒

的疮生在跟随兽的人身上,这叫我们想起埃及的疮灾(出九 10~11;并参申二十八 35)。长疮的人这儿称之

为有兽印记,拜兽像的人;这是他们的记号,他们与其它人不同的特点,说明有些灾是专为恶人,而不影响到

其他人。

C 第二碗(十六 3)

Page 5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3. “第二位天使转移目标向海,海就变成血,好像死人的血(参出七 17~21)”。当第二枝号吹起时,

有仿佛火烧着的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的活物也死了三分之一(八 8~9)。但在这里,我

们再也看不见局部的毁灭,一切灾害是全面之灾:海中的活物都死了,无一幸免,这是最后之灾。

D 第三碗(十六 4~7)

4. 第三号吹响时,受祸的是江河、水源,第三碗之灾也是一样,但变本加厉。三号之灾只影响三分之一

的河海,三碗之灾祸及全部的江河。三号之灾使江河变苦,三碗之灾却令众水成血。这儿没有说人都死光,大

约只因为其它灾害连连接踵而到,否则没有食水,全人类也不可能再活下去。

5. 约翰又听见掌管众水的天使:操掌众水之职的天使全本圣经只有这一处提到。但犹太人是相信宇宙各

部是派有特别的天使负责掌管的(见 Charles 氏著 Apocrypha and Pseudepigrapha of the Old Testament 一

书下册的索引),所以约翰此处说法不会令人诧异。事实上以诺书(I 46:2)上也提到过“掌管众水”的天使

(众数),但这在圣经中倒是史无前例。

掌管众水的天使深感这些刑罚正与罪恶相符,所以他指出神的公义。七碗倾灾不是随便乱倒的,而是神公

义判断的结果。天使称呼神为昔在今在的圣者,特别指出神的永恒(参一 4 注释),但略去了以往惯用的以后

永在,因为万物的结局已到,不必再提到主的再来。代替“以后永在”一词的是圣者的称呼。原文在圣者前有

冠词("the" Holy One),是称呼的格式,所以圣者阿的翻译是再切当不过。有关圣者,请参十五 4注释。

6. “罪罚相符”,罪有应得的主题在这节中更为明显。被刑罚者的罪行是“他们曾流圣徒与先知的血,

现在你给他们血喝”。好流人血者应罚他饮血(参所罗门智训 11:1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曾流

圣徒血的人,如今自相残杀彼此流血。罪恶的势力不是团结的(十七 16),恶人也彼此相恨相争。本节末句

是他们所该受的,清楚地点出他们是罪有应得。克度尔特别提醒我们:“经验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让有

识之国可作前车之鉴:人群社会所受的刑罚往往与他们的恶行成正比,不只如此,刑罚的方式往往更明显的是

自食其果,恰到好处。” Preston and Hanson 一书中论调亦大同小异,但更现代化:“你给他们血喝这一句

正似今人讨论原子弹时的用语。神让我们发现自然之中的一个大秘密,看来我们将要以血来庆祝这个大发明。”

7. 我又听见祭坛中有声音(“声音”几个字是原文所无)说„„。祭坛的意义见六 9 注释。九 13提到

有声音从“金坛的四角”出来;但祭坛说话这还是第一次。祭坛与圣徒的祷告特别相连(八 3),而圣徒的祷

告又是神审判的引发(八 5)。下命令收割地上葡萄的天使亦“从祭坛中出来”(十四 18),更可见祭坛是与

审判相关。这儿祭坛发声响应天使说:“是的,主神,全能者啊!你的判断义哉!诚哉!”这样的称呼对正在

以公义审判世界的神实在再恰当不过。这儿称神的判断义哉诚哉,十五 3 称神的道途也是“义哉诚哉”(原文

此处是倒过来:“诚哉义哉”)。

E 第四碗(十六 8~9)

8. 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叫字(或作允许,即赐予权柄,再次提醒我们,神

掌管一切。日头并无独立的权柄:日头之所以热能烤人,是因神叫它如此。启示录前面也曾多次提到日头变化

的征兆,但都是日头威力的限制(六 12,八 12,九 2)。相反的,这次日头大发威风,烤人如火(参七 16)。

9. 人被大热所烤(原文是“被大烤所烤”),说明是空前非同小可的灼热。罪人却并不悔改,只出这亵

渎„„神的名。“不悔改”和“不将荣耀归给神”是因果相连的;若是悔改,自然会将荣耀归给神,正如 Colclasure

书中所说:“逃避神的唯一方法就是逃到祂那里去。”掌管这些灾的是神:约翰再次强调这一点,自始至终,

神统管万有。

F 第五碗(十六 10~11)

灾情至此有新的变化。前四碗之灾关系大自然,地、海、河、众水、日头。后三碗却是“直接与政治相连”

(Swete)。我们开始观看恶势力的运行。

10. 第五位天使直接进攻兽的保垒,将碗倒在兽的座位上。结果十分出奇:兽的国就黑暗了(参九 2;

出十 21~23),人(自是指跟随兽的人了)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头。黑暗是什么所引起,疼痛又从何而来,

我们都不知道(当然有可能是前几灾所引起,例如第一灾带来伤烂,第四灾引起灼伤)。约翰不是给我们一个

流水账般的报告,而只是提纲挈领记述一些要点,例如这儿的黑暗,和疼痛。前面第五号之灾也与此灾相仿:

烟从无底坑往上冒,日头和天空就昏暗了,同时又有蝗虫出来,伤害世人(九 1~6)。本节中的黑暗可能是

象征兽权之衰落衰微,再往下看我们便清楚了。

11. 和上一灾一样,罪人并不悔改,而是因痛更亵渎神。这儿约翰称神为天上的神,为神的尊严加重语

气。但地上人并不尊天为天,只全神贯注在自己的疼痛上(前一节的疼痛是单数,本节的是多数)。疼痛的种

类中,特别提名的是疮(与本 2节同,唯前处是单数,本处是众数)。约翰又重复指出,罪人并不因痛苦而觉

醒,并不悔改。

Page 6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G 第六碗(十六 12~16)

第六碗的灾比前五碗的详细,为末日作准备(只是准备,不是引进)。

12.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这河先前已经提过(九 3~15),就是在第七号角响起时,捆绑

在河上的四个使者被释放,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第六碗倒出来时,伯拉大河的河水则变干涸,要给那从日出

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在旧约之中,神的权能曾多次使河水干涸,例如红海(出十四 21),约但河(书

三 16~17),及其它(赛十一 15;耶五十一 36;亚十 11)。“约翰很可能同时想到希腊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

i.191)所提到,古列王统治下之巴比伦覆亡之时,敌人也是踏伯拉大河的干涸河床而来。在这儿,另一个新

巴比伦将会惊讶,因为最后的防线伯拉大河竟然干涸,敌人将可长驱直入,覆灭是无可避免的了”(Swete)。

罗马帝国时代,伯拉河是边疆,城外对约翰的读者是个陌生世界,没有谁可猜测有何王埋伏在那儿。善战

的帕提亚人就是居于该处,第一世纪的人经常提心吊胆,怕这些人会入他们的帝疆。尤其在尼禄复活的神话传

开后,大家更怕尼禄会率领帕提亚人卷土重来。

约翰示意,在末日时候,这一切的恐惧,和比此更甚的恐慌都会一一应验。我们要记得,在尼禄的神话传

说中,尼禄和他的军队不是罗马帝国的同盟,而是她的敌人。约翰藉此说明恶势力是彼此冲突(参十七 16),

而不是一个联合阵线。约翰利用当时的传说来托出这一个思想;我们不要误以为他只是笔录时人的看法,他所

强调的是,在末后的日子,罪恶的势力将彼此自相残杀。这一节经文中奇怪的是,约翰记载大河河水干涸,给

由东来西的众王预备道路,却没有告诉我们,众王用了这条道路没有。事实上约翰以下没有再提这些王。

13. 约翰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由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出来。这兽分明就是从地中上来的那兽(十

三 11,十九 20,十三 14)。污秽的灵好像青蛙;青蛙可能是提醒我们埃及之灾(出八 3)的典故。Love 书中

这样说:“青蛙是恶势力无能为力最可笑的一个象征。来势汹汹为人所惧,又似乎是永不能推翻的力量最后原

形毕露时,原来只是一堆可笑复软弱的夜行兽。”青蛙是种倒胃口的动物,又滑又丑,只会叫嚷,却一事无成。

当然这些都是相连的象征,这儿的要点乃是,这些污秽的灵,正像当日引诱亚哈上阵打仗的“谎言之灵”(王

上二十二 21 始)。但这儿的灵不只是引诱一个人,而是全世界,叫他们争战。

14. 这些灵是“鬼魔的灵”(请注意,这是指“鬼魔主使之灵”而不是魔鬼本身的灵,因为魔鬼本来就

是灵,既是灵就不可能灵外又另有灵)。这些灵施行奇事(原文 sēmeia;请参十三 13 注释)。他们行奇事有

一个目的,就是要集合普天下人作最后的争战。他们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他们直接影响的是执政掌权者,

但间接是影响到普天下(参三 10,十二 9)。

这一切大功告成的那日,不是污秽之灵的大日,也不是众王的大日,而是神全能者的大日(参彼后三 12)。

世界末日以“神全能者的大日”来形容,意义是多么深长贴切。那日不是平常的日子,而是大日。大日且不是

人的日、亦非敌基督之日,而是神的大日。神永远的计划终于大功告成。全能者提醒我们,全世界的能力都要

屈服在神最高无上的大能之下。

15. 七碗的故事行文至此,插入了耶稣亲口的感叹,这感叹与本书三 3的用字相似,其背景是上节所叙

述过的末日恶人大会战。在万恶联合来敌挡神之际,主自己亲自提醒我们这局势的真相。

主将自己的再来比作贼的偷袭,换言之,没有人迎接,没有人期待(参帖前五 2)。然后祂宣称,儆醒等

候的人有福了(参一 3 注释):“儆醒”一语我们了解,但出奇的是下面一句,看守衣服为的是避免赤身的羞

耻。我们不必在这一句上过度吹毛求疵。衣服在圣经其它地方是象征在神面前称义。若不称义,我们就不是神

的子民。换言之,这儿的意思是说,当那大日来临时,信徒若没有准备好,必将蒙羞,其羞耻有如神国以外的

人。

16. 至此,约翰又言归正传,重提那几个污秽的灵。那三个鬼魔叫众王聚集在一处(众王当然包括他们

所率领的人),这地方名叫哈米吉多顿。哈米吉多顿不是一个真地方,这必然是个象征,但象征什么却不易确

定。约翰告诉我们哈米吉多顿是希伯来文。有两个较多人赞成的说法是“米吉多顿山”(harmegidd?),或“米

吉多城”(?rmegˉiddo),前者的发音与希伯来文是更接近,但不幸的是,我们也找不到一个叫米吉多的山。

根据历史记载,米吉多附近发生过不少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这些事与米吉多或某个别的山均无甚相连,反而是

巴勒斯坦中部的平原以斯德伦(Esdraelon)有关。事实上旧约圣经中(士五 19;王下二十三 29;代下三十五

22)的米吉多甚少与战争相连。旧约中是有大战争发生在一些山的附近(结三十九 1 以下;又或者但十一 45),

但我们均没法根据这些记载推断本节的哈米吉多顿究指何处。

还有可能,所谓“山”者不一定就是字面之山,而是指有城建在其上的山岗,这样的话,以上的两说就没

有什么分别了。这城的附近既多有大战,在约翰的心目中,这城可能意味着一个大决战(Beasley-Murray 一

书说:“象征着基督国度降临之前,敌挡神的势力最后的反抗。”)若是如此,这城就是全能的神最后灭绝一

切恶势力的象征。旧约中,女先知底波拉拯救以色列人的事迹正好作为这一段的借镜。当时敌人西西拉的军队

Page 6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有铁车九百辆(士四 13),而以色列四万人中竟连一藤牌一枪矛也没有(士五 8),其必败可想而知。但当战

争开始,神使西西拉的人和车辆全军覆灭(士四 15)。末日的时候也是一样,恶人的努力不论多么庞大,善

的一方不论多么无望,神却必大获全胜,恶人必被灭绝。

H 第七碗(十六 17~21)

第七碗乃是全系列的高峰。这儿所叙述的是全然的毁灭,但没有说人类全被杀尽,剩下的人还继续要面对

神全能者的审判。虽是这样,第七碗所形容的是世上生命的全面拆毁。

17. 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空中乃是魔鬼的住所(参九 2 注释),换言之,魔鬼在自己的领域中被

攻击。约翰又听见有大声音。一如以往的惯例,是谁的声音并无明说。但约翰告诉我们,这声音是从殿的宝座

上出来,说明是神完全同意允许的。这声音以成了二字(希腊原文是一个字;参二十一 6)打开高潮。

18. 高潮的宣布引起很大的兴奋,正如七号所引起的一样(十一 19)。关于闪电雷轰等等,请参四 5 注

释。雷轰闪电为那一刻增加肃穆。大地震尤其强调是空前的大地震;大地震在原文中共形容三次,先是反面描

写,是自从地上有人以来,从未有过的地震;然后又正面强调两次:这地震是“这样的巨(tēlikoutos)”,

和“这样的大(megas;这一个字在七碗中用了七次,说明神这最后作为的惊天动地,无可比疑)”。

19. 大城这个主题我们先前已经遇见过了(见十一 8 注释),乃是代表文明人,有组织而与神隔离的人

类团体,也象征人的优越成就感,以及目中无神的人对人的信赖。这大城如今倒塌了,裂为三段,换言之,全

部崩溃。那大城崩裂时,列国的城也都倒塌了:前者分明包含了后者。约翰接着说,“神也想起”巴比伦大城

来;我们又重新回到大城的主题。“神也想起”在原文中是被动式的“在神面前被记念”(正如 Sweet 一书

中所指出的,这句法“避免将神人物化”)。神想起巴比伦大城,要将祂的盛怒倾在她身上(参十四 10 注释)。

全本启示录我们找不到有比这一句的说法更为强烈的:神将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巴比伦。约翰要我们无可

怀疑,巴比伦要从圣洁全能的神手中接受最大的报应。

20. 各海岛都逃避了:在此约翰又转到地球的变动。众山也不见了。山与海岛相提并论,请参六 14;山

的消失见撒迦利亚书(四 7),该处预言全地都要变为平原。

21. 又有大雹子从天落下,每一个约重一他连得,这究竟是多重不得而知,有由四十五至一百磅(或更

重)各种不等的推测,总言之,大雹子是巨型之至。本章之中,第三次我们读到,人因灾难就亵渎(咒诅)神。

为着强调这灾的厉害,约翰用了一个只此一处的字眼:极大(原文 sphodra),这灾是个决定性的大事。

Ⅷ 全能神的得胜(十七 1~二十 15)

行文至此,约翰全心全意叙述神大败仇敌的胜利。在这之先,约翰所强调的是神统管万有的权柄,劝慰软

弱的信徒,可以深信神是轻慢不得的;他一再的指出,罪恶最后必全然被覆灭。罪恶虽然好像所往无敌,而信

徒似乎完全无能为力,事实上罪恶之所以能逞凶也不过是在神许可的范围之内。约翰一直在努力和解这个矛盾:

为什么神是全能,而神的子民都备受压迫。他以好几个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他的答案:恶人的作为是有神所定的

限度,他们不得越过。到此为止,约翰所挣扎的都是今生今世的矛盾。

由这一节开始,约翰转眼定睛看未来的末日,他不再问为什么罪恶分明得胜,而是看见了罪恶在最后全然

的倾覆。他看见了神将恶人的堡垒拆毁,将报应倾倒在他们头上,他们再丝毫动弹不得,神终于大获全胜。

A 大淫妇的刑罚(十七 1~18)

末日审判最后一幕的头一景是关乎所谓“大淫妇”这个角色的命运。显而易见的,这个女人也即是大巴比

伦,这一点到下一章就更清楚了。大淫妇代表目中无神社团中目中无神的文明人(见十一章序言并十一 8,十

四 8 注释)大淫妇受审判的一段共分三小段:一、大淫妇出现在约翰眼前;二、约翰听讲大淫妇的预表;三、

大淫妇之刑罚。

i. 骑在兽上的女人(十七 1~6)

一开始我们便知道,这女人穿戴辉煌,穷奢极侈,性情恶毒,是神子民的死对头。要明白这女人的解释,

我们得参考和她恰成对照的另两个女角:十二章中的妇人和二十一、二十二章中的新妇。

1. 大淫妇出现的这一幕是由拿七碗的七天使中之一位引导的;往后羔羊新妇出现时亦是一样(二十一 9)。

这不是偶然的。神最后的审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灭绝罪恶和建立新耶路撒冷。神的旨意贯彻始终永不更改,

结局有异乃因审判对象之不同,是义人还是恶人。

天使吩咐约翰到这里来,祂要将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他看。事实上淫妇的刑罚下一章才看到,刑罚之

前还有好些开场白。但无论如何,这总是整个刑罚大段的开始。异象中的女人被称为大淫妇,其外表金碧辉煌

(见 4 节注释),约翰却视之为娼妓式的俗艳,遮盖着的是一个与神为敌和嗜好勾引人离正道的性格。

Page 6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以淫乱为比喻旧约中很常见。神的子民有时比作神的新妇,而不忠之罪就是行淫之罪了(耶三 9;结十六

32)。但旧约先知有时视缺乏忠贞为一种惯性和买卖行为:例如以赛亚所说的:“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

(赛一 21;参耶二 20,三 1;结十六 15~16;何二 5 等等)。这是一个生动又可怕的比喻,向我们指出,罪

恶基本上是爱情的背弃。

妓女还有被比作骄矜拜偶像的强权,例如推罗(赛二十三 16~17)和尼尼微(鸿三 4)。推罗和尼尼微不

是神的选民,神的新妇,所以不能被指为行淫乱之罪。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本段所用的字其实是妓女(NIV 英

译 prostitute),而不是“淫妇”(adulteress)。约翰在这儿所讲的不是神的子民,而是教外之强权。这

些世上的强权道德低落,自己罪恶滔天并且勾引别人和他一齐犯罪。

这大妓女„„坐在众水上:妓女既象征一个城,众水可能暗示城位于河海之处,甚至是指海航商业的发达。

旧约称巴比伦为“住在众水之上”(耶五十一 13),正好描写了巴比伦城有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流经,

且是一个运河网的中心。但旧约同时也用江河水流比作人民(例见赛八 7~8,二十三 10;耶四十六 7,四十

七 2;结二十九 10),这正是此段的用法(参 15节)。约翰以古巴比伦著名的特点,透过旧约圣经的比喻来

预表他异象中的巴比伦,这巴比伦亦即奴役许多附庸国的强大帝国。

2. 地上的君王无疑将自己与那城的交易视作可喜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但约翰却将他们比作与妓女行淫,

与该城朋比为奸一同得罪神。他们之间的商业交流促使他们臭味相投,对神的事看法一致。下一句提到住在地

上的人(参六 10 注释)喝醉了(参耶五十一 7)他淫乱的酒(十四 8):这个比喻虽转了个弯,但主题仍然是

淫乱的主题。众王领头,罪恶由上而下染及全民,而人民也是甘心乐意受那娼妓的勾引。

3. 上两节是天使对大淫妇的描写,到此约翰才开始亲睹其风貌。要见到淫妇的异象,约翰得先被圣灵感

动(有关受圣灵的支配而进入异象境界,详见一 10 注释)。约翰见异象时所站之地──旷野──有特别的意

义。旷野在全本启示录中都是神子民对抗那大城的地方(参十二 6、14)。旷野是城市的反面,旷野可以保护

人不受都市的沾染,只有旷野中,站在旁观者的地位,神的子民才会认识那大城的真面目。换言之,神的子民

若与大城随波逐流,自然就无法对她有真正的认识了。

站在旷野的角度,约翰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我们不必见怪为什么女人刚才“坐在众水上”(1

节),如今忽然又骑在兽身。约翰并不是在叙述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参一 17 注释),而是在指出有关女人

的两点真理,分别以“众水上”和“骑兽身”来预表。这个兽与十三 1 的相同。女人骑兽表示与兽不分彼此,

其恶行有兽的全力支持。罪恶虽有各式不同的面目,归根结抵,却都是出于同一恶兽。

朱红是“大红龙”(十二 3,并请参该节注释)的颜色,虽然两个“红”字不是同一个字。这儿用的“红”

字(kokkinon)是源自一种挂在橡树叶子上的有鳞的雌虫 kokkos。古人用这些虫的干骸来制造一种紫红色颜

料(BAGD)。这是美丽堂皇的色彩,但在圣经中却是罪的颜色(赛一 18)。女人所骑之兽不只是朱红,且遍

体(“满盖着”)有亵渎的名号(GNB:“侮慢神”)。亵渎素来是该兽的特点(十三 1、5、6),但只有此

处有“遍体”的字眼,表示极尽了亵渎的能事。七头十角详见十二 3注释。

4. 女人衣着堂皇:紫色和朱红色,均是穷人所买不起的贵重颜料。“朱红色”见上节注释。紫色是一种

贝类海生物(murex)所产生的颜色。这两个色彩因为来处不易所以代表贵重辉煌还胜过指真正的色泽。尤有

甚者,女人有金子宝石珍珠为饰。“金子”其实是“镀金”(英文 'gilded',原文 kechrysōmenē),意即用

大量的贵金属。

女人手拿金杯(参耶五十一 7)。金杯所载的想象应是最可口的饮品,因为内容不是应与外表相配吗?岂

料所装的却是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可憎之物这几个字本来是包罗一切可厌的东西,但在旧约圣经中

却特指拜偶像之罪,这正是此节的意思。原来金杯不过是用来诱惑人,使他们与金光闪耀的淫妇同流合污,这

是她勾引他们远离神的办法。这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雍容华贵与道德沦亡、宗教沦亡互相并行。

5. 在启示录中,名字往往刻在额上。神的仆人在额上接受印记(七 3、九 4),跟随羔羊的人也是一样

(十四 1,二十二 4)。敌方亦是如此,跟随兽的人也是额有印记(十三 16,十四 9,二十 4)。在此,大淫

妇也有额记,在大众之前宣布她是何许人物。查尔斯告诉我们,根据当时的罗马文献,罗马妓女有额上贴上名

牌的风俗。所以这儿的淫妇确是地道得很。

奥秘哉(参一 20 注释)表示淫妇名字的意义不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有特别的启示,所以天使将有进一步

的解释(7节)。NIV 将“奥秘哉”列为淫妇名字的一部分是不对的。Moffatt 译本将“奥秘哉”翻为“象征”,

NEB 译“秘密意义”,JB 译“秘密名字”。这几个译法固然指出淫妇的名字是有特别意义,但却未表明这个

名字非有启示无人能明白。这启示由天使传给约翰,然后由约翰传与众信徒;一般人是永不能明白的。

女人名字头一部分是巴比伦(参 十四 8 注释)。上面提过,巴比伦是勾引众民犯罪的大城,是神震怒的

对象(四 8,十六 19)。到这儿,巴比伦又多了一个独特称号:淫妇之母。她不只身为淫妇,且生养不息,散

Page 6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布罪恶。淫妇之母的称呼又与一切可憎之物相连:正如在上一节,巴比伦的罪恶不是只有一样,而是包了一切

可憎之物。根据伯克利,当时的罗马作家对时弊亦有十分生动的描写,例如诗人犹文拿里(Juvenal)告诉我

们,皇后玛撒莲娜本来是个妓院中的妓女;辛尼加(Seneca)称罗马为“臭气冲天的下水道”。伯克利告诉我

们,约翰对罗马的描写绝无夸大,事实上与当时罗马作家对自己文化的讽刺比较起来,约翰还算含蓄呢。

6. 约翰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就是“殉道者”(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参赛三十四 5、7;

七十士译本)。这个比喻说明了血如泉涌;淫妇不是只杀个把两个人,而是大量的杀害许多的圣徒,且是杀得

兴高采烈,不是忍辱负重,而是大快其心,如痴如醉。喝醉一词在原文是现在分词式,表示不是已过的历史,

而是正在进行的事情。在本节中,圣徒和“殉道者”没有分别,但两词并用更加严肃地指出淫妇的罪大恶极。

“殉道者”原意就是“见证人”,所以淫妇的罪加一等:她不是无知而犯罪,因为见证人已作了见证,所以是

明知故犯。

约翰看见就大大的希奇,可能因为所期望的和所看见的刚刚相反。在第一节中,天使说要领他去看大城的

刑罚,不料所见的是金碧辉煌的淫妇,令他大惑不解。又或者约翰希奇因为他首次认清罗马帝国(大城当时的

代表)的真面目。

ii. 骑兽女人的解释(十七 7~14)

约翰看过淫妇与兽的异象后,天使便将解释指示给他,原来兽所代表的比女人更为重要。

7. 天使问约翰为何惊奇,接着便将女人和她所骑之兽的奥秘(奥秘的解释详见一 20注释)告诉约翰。

女人与兽不分彼此,二者之间只有一个奥秘。兽的特征亦和先前(十二 3,十三 1)一样,七头十角。

8. 天使首先解释兽,因为兽比较重要。解释的话不易完全明白,因为兽的象征重重叠叠不只一个:兽有

时是统治者,有时又是个皇国(参 9节),归根结抵,总之就是大红龙撒但的主要侍从。撒但的工作形形色色,

在不同的时地,随机应变。

兽先前有,如今没有:这可能是用来对照一 4 的“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还有一个可能:在十三 3

中我们看见兽受了死伤但却复原了;人类的恶有时似乎消失片时,但终必卷土重来。许多人认为这一节是喻意

当时的尼禄复活的神话;尼禄神话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节,但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尼禄犯罪作恶之后便死了,

另一个恶皇多米田又出现,其恶与尼禄比美,可称为尼禄第二。兽先前有,即曾在世间出现;如今没有,即目

前不见了踪迹。

但这并不等于从此消踪灭迹。兽还要从无底坑里上来(参九 1 注释)。无底坑说明这兽与魔鬼恶势是同出

一辙,而兽由坑中最后的出击乃是恶势力逞强的高峰。但兽成功不了,将要归于沉沦。约翰片刻不容自己忘记,

罪恶的终被灭绝是不容置疑的。但一般世人并没有这个认识。凡住在地上(参九 1 注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

有记在生命册上的,并不明白神的永远计划,看见经已消失的兽重新出现,惊奇不已。世人对兽,趣味甚浓。

9. 兽的解释有一个关键,就是只有智能的心才能揣摩(参十三 18 注释)。约翰所讲的真理不是显然易

见的,但智慧的人可以明白。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这是指罗马无疑,因为古代文献之中,罗马是以建

在七个山上见著(Ladd 书中的七山代表七个帝国及其帝皇,但绝大多数人赞成七山是指罗马)。七山固然是

指罗马,但其象征不止于此。正如我们先前已经说过的,大城不是任何一个城,而同时又是每一个城;大城者

就是与神隔绝的文明人所组成的团体,在任一世代中都可以找到。如此说来,“何时世界成为众欲所恋的地方,

何时就有巴比伦出现,在已过的世代如此,在现世代尤然。大淫妇巴比伦是新妇和新耶路撒冷的死对头(参启

二十一 9以下)”(Hendriksen)。第一世纪的罗马正是约翰笔下之巴比伦的写照。罗马亵渎神,敌挡神不遗

余力,胜过任何其他人所组合的城市。七头代表七山,也代表七王。以下我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大城的统治者。

10. 五位已经倾倒了,换言之,已经死了,不能再有所作为。写书之时在位的是第六个王(一位还在)。

第七位还没有来到,他的统治是以后的事。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少学者认为我们应从罗马帝国当时的历史找寻解释的线索。若然,王者就是罗马皇。

多数人赞成第一个王应是阿古士督而非该撒大帝犹流(Julius Caesar),如是者,五王就是阿古士督、提比

利亚、卡里古拉、可罗底亚斯,和尼禄。至于第六位是谁,得看我们承不承认迦尔巴、奥图,和韦多里亚斯三

人的皇位 95。若是承认,那么第六王是迦尔巴;若不承认,第六王则是韦斯帕西安,而第七王就是在位期很

短的提多了。大多数人赞成略去上述之三王,但没有人解释为什么约翰和当时的读者会同意这个做法。

另有一派解经家认为“王”非指个别的罗马皇,而是指不同的帝国,赞成这说法的有 Hendriksen 和 Ladd

等人。已过之五王者是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玛代波斯,和希腊马其顿五帝国。还在的第六王是罗马帝

国,“而未来之第七王则代表了罗马倾覆后至末日敌基督帝国之间,所有敌基督的政权。”第八位王既“和那

七位同列”,末日的敌基督国度很有可能是出自以上古帝国地区中之一。

Page 6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以上两派的解释各有道理,各有可能,但我认为更好是用象征法来看这些数目。七是完全的数目,代表整

体的数目,而七王者则是指罗马帝国的历史整体。五王已过,约翰的是第六王时代,意即高潮的前一刻(参第

六号和第六碗)。

11. 象征越来越复杂。第八王原来就是那兽(这兽又再一次以先前有,如今没有来描写;请参 8 节注释),

且又是和那七位并列。若我们略去上述之迦尔巴、奥图,和威特留三王,第八王就是多米田。遂特提醒我们,

不论异教和基督教作者均将多米田比作尼禄。约翰也可能将多米田比“尼禄再世”(参太十一 14处将以利亚

比施洗约翰)。这样的解释有一个困难:先前有,如今没有又当如何应用在多米田身上呢?或者在某些地方多

米田确如尼禄,在另方面他却异于尼禄?如果我们采取象征的解释法,第八王则象征了敌基督之自以为与众不

同,事实上不过是与七王同出一辙。

不论第八王代表的是一个帝皇、帝国、或其它,总之是与七王同等的,而七王依前文又是兽的七头,换言

之,约翰告诉我们,七王的根源是兽,也就是罪恶之基的化身。每一个王,尤其第八王,都是那兽本身。但在

这儿约翰所关心的不是兽的履历,这正是困难之所在,约翰没有供给细节,我们也因此难以辨别兽之所指。约

翰所着重的不是兽的作为和能力,而是牠之至终必归沉沦。一切罪恶最终必然灭绝。

12. 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到兽的十角,也就是十王(参但七 24)。部分学者将十王解作罗马皇帝,有时

包括了上述在位只短短数月的三皇迦尔巴、奥图、和韦多里亚斯;有时不包括,则将十王之名列推下三个。这

样的解释忽略了天使明文之指出,这些王还没有得国。既未得国,十王的政权还是未来之事,因此分明与上两

节之七王不同人选,因为七王中有五王已经倾倒了(10 节)。另有学者在此提出尼禄再世之说;这个传说认

为尼禄将率领大军(通常认为是指帕提亚人)由东归来。但不论尼禄复起之细节如何,传说中的尼禄再世不是

孤军作战,而是有众多的统治者拥护合作。

照我推断,约翰的意思如下。末日之时,兽兴起的除上述八王外,又另有十王。这些王可能是地上之王诸

如各自为政的帕提亚太守,又或可能是魔君人物。他们与“地上的君王”(十八 9)不同;“地上的君王”为

巴比伦大城之倾哀哭,而十王却“恨这淫妇”(16 节)。十王是敌基督的助手,在末世时将出现。十可能是

真实数目,但更可能是象征整数、全部之意。

十王的统治有两个特点。第一,他们得权柄是在一时之间;这可能是指世界的时间,但更可能是指神的时

间。在我们眼中,这些王不可一世,但在神面前,他们瞬息即逝,微不足道。他们与敌基督联合,他们的时日

亦必短暂如敌基督的日子。十王的统治还有另一个特点,他们和兽同得权柄,他们的政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

兽息息相关,不分彼此。

13. 这一点十分重要。十王并不独立自主。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没有人强迫他们,

是他们甘心乐意与兽合作。

14. 约翰将未来的末日显示给我们。到那时,十王要与羔羊争战,但徒劳无功,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

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参十九 16;申十 17),至高无上,在祂之前,兽和牠的党羽绝无立锥之地。与

羔羊同在的有蒙召被选和忠心的,他们不是羔羊的军械来源,而是祂的跟从者。羔羊不需要任何帮助,正好相

反,“蒙召、被选、忠心”正说明了这些人乃是依赖羔羊而活,即使这样,祂还是和他们分享胜利。

iii. 淫妇的刑罚(十七 15~18)

在这末了的一段中,我们看见魔鬼势力的分化和神的话语之必然应验。

15. 天使为我们解释淫妇所坐的众水(1 节)是什么,就是听她主使的多民多人多国多方(参五 9 注释)。

淫妇拥有一个大帝国。

16. 我们经常有一个错觉,以为恶势力是一个联合阵线,其实魔鬼的阵容是乌合之众,是自相残杀的。

恶人之间并不是一团和气、称兄道弟。既是恶人,他们的举手投足都是出于嫉妒和憎恨。高潮来临时,他们彼

此间的仇恨促使他们互相残杀。十角恨恶淫妇,使她冷落赤身,换言之,夺去她的一切,叫她一无所有(参结

二十三 25~30中,淫妇阿荷利巴的恶报)。他们又要吃她的肉,又用火将她烧尽。淫妇被他们赶尽杀绝。

17. 因为这一切都在神的旨意之中。“与神为敌的兽和牠的同盟,因魔鬼的主使而联合,不料却是在神

掌握之中成全祂的旨意”(Beasley-Murray)。神使他们同心合意,不争不吵,一同对付淫妇,使她欲逃无由。

他们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直到神的话都应验了(“话”字在此是众数,参十九 9,二十一 5,二十二 6,

可能是指神的多元计划。)本来支持淫妇,被她骑的兽(3 节),最后将她出卖。兽可使拥护自己的人一败涂

地,但牠永远无法向神夸胜。神的计划永不能被推翻。

18. 女人的身分到此渐趋明朗,虽然还不是完全曝露。有关她的事,约翰知道两点:她就是大城,又是

管辖地上众王的。后者在当时是指罗马,但在末日则是代表敌挡神的人类团体(参十一 8注释)。

B 巴比伦的审判(十八 1~十九 5)

Page 6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约翰用生动难忘的言语为我们刻划大城的报应,并这些报应对其党羽之影响。他的语气叫人想起推罗(结

二十六~二十八)和巴比伦(赛十三、十四、二十一;耶五十、五十一)的覆灭。事实上不只语气相仿,约翰

连古先知为预言末日而唱哀歌的那种精神也深深感染上了。正如 Kiddle 书中说的:“我们必须十分熟悉文中

的典故,我们不能体会到约翰用字的有力。启示录之歌深深的响应着大先知们热烈不移的信心以及他们所唱慷

慨激昂的审判的哀歌„„但同时第十八章又可称为‘新歌’,是预言者想象之火所铸造出来,也是一切恶人遭

报之预言所集的大成。”

我们若是像一些解经家那样,以为约翰所指只是当时的罗马,我们便大错了。诗人拜伦说:罗马竞技场倾

覆,罗马亦将倾覆;罗马倾覆──世界亦归无有。

这正是约翰的意思。他将众先知宣告推罗、巴比伦,或是尼尼微倾覆的预言总结起来,但他所指的却不是

一城一国,而是整个文化。末日的审判包含一切与神为敌的人之覆灭。

i. 巴比伦的倾覆(十八 1~3)

一位天使宣告大城的倾倒。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叫大城倾倒的是恶人,在此便不多赘,天使只集中精神

讲论城倾的结果。

1. 一如往例,另一位天使出现了,这天使是有大权柄的。在全书中,只有少数的几处,形容天使为“有

大权柄”(恶势力倒是常有“有权柄赐给他”的注明,说明他们本身没有权柄)。这位天使分明极不寻常,不

只有权柄,且有大荣耀如光照耀大地(参结四十三 2)。天使从天降下,暗示约翰是立在地上。

2. 天使大声喊着说,这儿的“大”字原文是 ischyros;这是唯一一处用这一个字来形容声音(十九 6

处的雷声也用此字),其它地方(五 2,十 1,十八 21),天使发出大声时的“大”字是 megalē。这声音又

再一次宣告,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一词见十四 8,请参该节注释并赛二十一 9)。大城的倾倒虽仍是将来

之事,但其命运是已经注定,所以这儿用的是已经完成的语气。巴比伦的解释,见十四 8注释;“大城”的含

意参十一 8 批注。

天使以三重景况来形容已倾之城的荒凉惨状。第一,大城废墟成了鬼魔的住处,是无人之地的鬼域。其次,

又是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专门滋生污秽之灵。第三,且是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污秽之鸟通常是找寻

无人之地作巢筑穴。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是,旧约里也提过巴比伦要成为一些离奇古怪的鸟聚集之处(赛十三

21~22,耶五十一 37,并参阅赛三十四 10~15)。

3. 大城荒凉的结局是因为她不只自己犯罪,且引诱别人和她同流合污,以她邪淫大怒的酒使列国倾倒(参

十四 8 注释)。地上的君王该是包括了他们所统治的人民。这节的含意相信是指列王列国因与淫妇通商而发了

财,因为下面特别提到地上的客商。此节语气极重:列王与她行淫、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奢华”(原

文 Strēnous)据 Beckwith 书中的提示是含着自我放肆和傲慢的意思。

ii. 离城的警告(十八 4~5)

信徒虽受苦受压,心中同时必免不了极大的争战,希望可与大城妥协,这样不只逼迫可以止息,且有发财、

养尊处优的机会。但深知所涉及的都是极重要的原则问题,与污秽可憎之物是没有妥协余地的,所以神的子民

被呼召要那城出来。类似的呼召在圣经中层出不穷(旧约中例如创十二 1,十九 12 以下;民十六 23 以下;赛

四十八 20,五十二 11;耶五十 8、五十一 6、45;亚二 6~7。新约:林后六 14~15;弗五 11;提前五 22)。

与世俗妥协是致命之举。神的子民在社会团体中固然要尽责,但同时得十分谨慎不沾染世俗。

4. 约翰又一次听见从天上有另一个声音(another voice),讲话的人不知是谁,但总不是先前说话的

天使了。下面我的民哪一句似乎暗示话是出自神的口,但看到下一节却确知不是神自己在说话了。查尔斯提议,

是基督在讲话。但我以为另一个看法更加合理,就是话是出自一位替神传令的天使(详见 Beasley-Murray 书

中之讨论)。无论如何,这声音是呼召神的子民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参弗五 11;提前五 22),

只有离城,他们才能逃脱她所受的灾殃(参耶五十 8~9,五十一 6、45)。

有些评论者因第 2 节之“巴比伦倾倒了”而大做文章,认为城既已倾倒,为何到了第 4 节城又仍旧存在,

根据这一点,他们指控约翰若非搜集之资料互相矛盾,就是自己下笔不小心。这种假设是莫需有的。这些评论

者没有注意到,谈论到巴比伦倾覆的事,约翰是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均一齐使用。这是一首歌,不是一篇

按时日先后仔细排列的历代志,2节和 4节这样穿插是再自然不过。神对自己子民的呼吁万分的重要。约翰的

读者是信徒,其中有些人并不觉察所处地位的危急,正预备要向巴比伦的罪恶妥协。第 4 节中的呼吁实在是全

章的关键。约翰不是因巴比伦之倾覆而幸灾乐祸,而是恳求信徒们洞察危机,赶快逃命。

5. 约翰描写巴比伦的滔天罪恶用字十分生动。原文意思是罪上叠罪,堆达穹苍(参耶五十一 9;“堆”

字原意是“胶在一起”)。接着下一句转移了文思,提到神不会忘记罪人的罪恶(参十六 19)。对受逼迫的

教会来说,罪人节节得胜。但由天上看下来,很明显的,神是轻慢不得的,祂必追讨。

Page 6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iii. 大城的审判(十八 6~8)

说话的声音报告大城的必然彻底倾覆,而大城根本不知道自己将临的命运。

6. 由本节开始,讲话的人是有可能又换了一个,但约翰既无明说,我们还是当是同一个声音在说话。无

论如何,说话的对象是改变了:上两节是针对信徒,而这儿是转向施行审判的使者,命令他们按大城所行的恶

去报应她,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参耶五十 29)、待(原文 apodote)含着报偿的意思,不是报仇,

只是回报。加倍的意思是结结实实的报应。大城所引起的愤恨极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不足以报应其罪。

巴比伦文化极高知识开明,所以报应也更严。她曾调酒给别人喝(调在十四 10 处译“斟”,参该节注释),

审判使者如今接受命令,要用她的杯“加倍的调给她喝”(Phillips 译本翻“酒的烈度加倍”)。

7. 讲话的声音继续宣告大城应得的刑罚。她的痛苦悲哀要与她先前的荣耀和奢华成比例(奢华原文

ester{niasen;这动词在新约中除此处外,只在同章 9节出现过;此字之同源名词参 3 节,并详见该节注释)。

大城的行为一向不负责任。她心里说指出其态度之根深柢固,且可能全不自觉。她以皇后自居,以为自己的富

贵永不会改变。又自称不是寡妇:这有点奇怪,但可能是出自古巴比伦自以为永不会寡居的典故(赛四十七 7~

8)。她更非常肯定决不至于悲哀:这正是历代物质丰富者一贯的错觉。参老底嘉教会的境况(三 17)。

8. 这种态度正是她受横祸突击的理由(所以)。没有警告,亦不能延迟,在一天之内(参赛四十七 9),

大难临头。这儿特别提出四种灾殃。第一样是死亡:死应是一了百了之事;这儿的意思可能是城中部分人死亡,

城却仍苟延残喘;又或者“死亡”一词应像 RSV 版本译作“瘟疫”(pestilence)。无论如何,接踵而至的

是悲哀、饥荒,和火。灾难四面夹攻,大城之景况可想而知。这一切灾殃必不能幸免,因为审判她的主神大有

能力。大有能力语气极重;神的大能不可疏忽。审判一词说明灾殃不是神随意在表演大能,乃是将大城应得的

报应加诸其身。

iv. 哀城之沦亡(十八 9~19)

约翰继续描写亡城的景况:因城倾而损失惨重的人,诸如君王、客商,一切有份于水运通商的人,都一同

举哀。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爱城,大家爱的只是藉城而得的利益。大城虽然百般妩媚,又使多人致富,却没有可

爱的地方。正如 Swete 一书所言:“约翰幽默又讽刺:他描写大家为城哭泣哀号时,都是安安全全隔岸观火

站得远远的”。

罗马是全世界的商业中心;其装模作样、穷奢极侈在第一世纪时可谓举世无双。巴克莱曾列出当时异教文

献中一些实例,足可证明罗马的极度浪费(例如作皇不及一年的威特留竟有本领花上七百万英镑光为吃。巴克

莱的书一九五九年出版,加上多年的通货膨胀,时至今日早已大大不止此数,但无论如何,七百万镑仍是一笔

骇人听闻的巨款)。因此当时的罗马实在替约翰笔下的巴比伦提供了最佳的现身说法,证明约翰是放矢有的,

而非疯狂的自说自话。这一段也说明了罗马的重要,举世都依赖这一个商业的中心。

9.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朋比为奸,奢华与共(见 7 节注释),见城倾覆,就都哭号。城焚烧时,大家

在旁观看。

10. 围观时大家保持距离,唯恐沾染她的痛苦,祸及己身。哀哉!哀哉(原文 ouai, ouai):这句重复

语是加强可悲的语气。“哀哉”其实应译作“祸哉”(参赛五 8、11、20 等处),原意是“祸哉大城”而不是

哀叹。巴比伦大且强有势力,这是当时小小的教会所深深体会到的。约翰却要信徒知道没有任何权势可与神较

力。他一面描写巴比伦的势派一面已经预言她的毁灭。巴比伦的灾祸是突然其来,“一天之内”,百殃齐到。

不但如此,其灾祸越来越浓缩,先前的“一天之内”至此变成一时之间。围观的众王称这些灾殃为刑罚,可见

他们承认这是当得的审判。

11. 地上的客商加入了哀哭的队伍。他们哭泣(原文 klaiousin,非饮泣,而是号啕大哭),悲哀(几

个动词都是现在式),什么原因?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是为自己荷包的损失而哭,不是因为同情大

城的苦难。

12. 约翰将不再有市的货物列出。金、银最易明白。宝石可能是指昂贵的花岗石;又可能是我们今日之

所谓宝石的宝石。若然,珍珠特别被提名大约因为比较重要。接下去是各种贵重布料(紫色料、朱红色料详见

十七 3~4 注释)。香木“坚硬而芳香,且纹路极美,为柜匠所特好„„罗马人„„极之喜爱。96”各样者可

能是指香木纹路之形态万千。再接下去是象牙,并各种昂贵的木制器皿等。

13. 还有各种香料,以及饮料与食物。罗马的麦子多来自埃及,自然被列在海上通商的货物中。再往下

是牲畜,最后是人口。奴仆字面是“身体”,正生动的道出贩卖奴隶者把人看成什么东西。人口字面是人的灵

魂(和结二十七 13中的希伯来文“人口”同一个字),亦是奴隶的另一称呼。罗马的罪恶包括了极端的蔑视

人身(和太十六 26对照)。形式或许不一,世界上的大帝国无不以买卖“人的灵魂”为能事。

Page 6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4. 天上的声音直接告诉巴比伦,她的一切奢华已成过去了。她所贪爱的果子已离她而去。珍馐美味指

舶来的稀珍食品。华美的物件指衣着及饰物。巴比伦不再有这些贵重的货物供应世人。当时罗马的富贵是有口

皆碑的。犹太的他勒目法典这样说:“十分财富降临人间,九分被罗马先人所占去,剩下的一分全世界分享”

(kidd 49b)。

15. 藉大城得利的人为大城的倾覆而悲哀,因为失去了生财之路。这类人士之中,首先是客商们为城哭

泣悲哀(与 11节动词相同),正如先前的君王一般,客商也是保持距离,怕沾到大城的痛苦。

16. 客商的哀歌也和君王的一样,以双重哀哉为开头为大城哀哭。君王哭大城的坚固、能力已成过去,

客商则哀其美衣与富贵的化为乌有。

17. 大城灾祸的突然其来叫客商们和君王一样的惊奇:一时之间,这么大的财富就归于无有。商人所哀

的是财富的消失,不是民的遭殃。

其次轮到航海的人(参结二十七 28 以下)哀哭。先被提名的是船主,接着是坐船往各处去的。后者是何

所指不易确定,也许包括一切水路旅行的人,也许限于押运货物到商港交易的商人。如是后者,这一节所提的

人是船主、商人,和水手,并所有靠海为业的;最后一句更是一网打尽前三类,包罗万有了。这一切靠大城维

生的人为大城的倾覆而哀哭。但是正如前几种人,这些靠海为业的人也是远远的站着,无人伸手帮助。大城曾

使许多人发财,但并未赢得任何人的关爱。

18. 在原文中,为大城举哀的哀哭有君王的未来式(9 节)、有客商的现在式(11 节)和未来式(15 节)。

在此航海的人站着(17节)是未完成式。在这一段诗词中,约翰包括了各种时式。

航海者的头一句叹息是大城曾经是举世无双:有何城可比这大城呢(参结二十七 32)?

19. 航海者的举哀比先前君王和客商的更进一步,他们把尘土撒在头上(参结二十七 30),哭泣悲哀这

是第三次出现(前两次:11、15节)。哀哉!哀哉!(10、16节)以及一时之间(10、17 节)也是出现第三

次。又再一次,跟先前的客商一样,这群人叹息的是自己利益的消失。

v. 大城之倾覆(十八 20~24)

到此我们的注意力由恶转到善,首先,义人受吩咐要欢喜快乐,因为大城彻底毁灭。最后是说明毁灭是罪

有应得。NIV 和 RSV 等译本将第 20节归在上一段,但该节的话语分明不是出自航海者的口,而是最可能是约

翰自己的感叹。

20. 有些现代读者见众圣徒因大城被毁而欢欣,大大不以为然。但请注意这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呼喊,

而是渴望公义之伸张。其次,约翰和他的读者并不是风凉学者,不关痛痒的在讨论着对与不对。他们乃是局中

之人,他们因信仰浇奠了整个生命。诚如保罗所说的,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是比众人都可怜了

(林前十五 19)。

约翰热切的确信,信徒不需要人可怜,因为他们是在神的一边。因为属神,今生多有苦难,备受蔑视和逼

迫,然而最后公理必得伸张。而约翰所遥望的正是公义的得胜。这一节中的欢呼乃是出自坚决的相信,正义必

然得胜,而信徒殷切地等候的也就是这样的一天。

欢喜和上几节的举哀构成一个强烈的对照。欢喜的范围非常广泛,包罗了天、众圣徒、众使徒和众先知。

很奇怪,天使一直是那么重要的角色,这儿却没有被提名,也许天已经包括了天使。欢喜,因为神已在大城身

上为他们伸了冤。圣徒曾遭苦待,而苦待他们的人得了报应。不是报仇成功,而是公义得胜。

21. 大力的天使是独特而不寻常的称号。启示录既是关乎权力的一本书,这位上天来的代表便特别的强

调为大有能力。天使举起一块石头,扔在海里,这个象征性的举动在先知书中曾多次出现。耶利米将一块石头

拴在一本书上,扔在伯拉河中,以象征巴比伦的毁灭(耶五十一 63)。这儿也一样,石头扔海也是代表大城

突然其来的彻底毁灭。决不能再见强调这是最后的毁灭,大城绝无希望东山再起(参结二十六 21)。

22. 这儿列出大城中今后再也不能听见的声音,再也不能举行的盛事。先前的哀号是叹息外忧、经商和

政治,这儿约翰进一步描写到内患。所列举的各种乐器在原文语法中暗示著作乐的人。大城一向爱好文化活动,

但这一切都止息了。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意味着末日之已到。正如文化的活动,手艺也曾在大城中盛极一时,

然而这也要成为过去了。推磨的声音也消踪灭迹,说明日常生活诸如粮食的制造也一一停止。约翰替我们逐一

指出,大城的一切生活都要静止消灭。

23. 灯光也不能再照耀,婚嫁也一一止息(参耶七 34 等等)。客商原来是尊贵人,一切以物质财富挂帅,

将神忘得一干二净。财富来,邪术等等可憎的风俗亦接踵而到。万国都被大城的邪术所迷惑了。

24. 在 21 节中,巴比伦是第三人称,22~23 节变成第二人称,到本节又重新回到第三人称。在城中有

神子民的血,特别提名的殉难者是先知和圣徒,其次是地上一切被杀的人。大城可见是一个象征,因为事实上

Page 6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城载着全地上一切被杀的人的血。巴比伦乃是代表世上的众城(耶路撒冷的预表与此亦雷同,

参太二十三 35)。

vi. 为巴比伦的报应谢恩(十九 1~5)

巴比伦的审判以天上的大感谢赞美作结。

1. 约翰告诉我们,他听见一个大声。我们会觉得奇怪,这大声分明是天军歌唱的声音,为什么约翰不直

说呢?这正是约翰的一贯作风,但凡描写天上的事,他都是很含蓄。他不明说是谁在歌唱,也许是天使,就是

五 11 中的那一群人(也有人赞成是教会在歌唱,参 Mounce 书中之讨论)。

歌词头一句是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赞美耶和华”之意。这一语句在此共出现四次(1、3、4、6 节)。

在新约中再没有别的地方用哈利路亚。希伯来原文旧约圣经中的一些诗篇也用此语,但在英文译本中均是意译;

音译只此一处。赞美的歌词救恩、荣耀、权能都归给神,因为这三样在巴比伦的审判中都表露出来了。

2. 这一节解释上节的赞美。赞美,因为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大城的倾覆就是一个实例。此处又再一

次指出:大城之毁灭不光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神审断的彰显。审断原文是 ekrinen,可惜 Moffatt 和 NIV 英

文版本都疏忽了这字的意义,只译成判决,其实远不止判决,而是罪有应得的审判,大淫妇用她的淫行败坏全

世界,如今她受审判,天上讴歌欢腾。

在此我们要提醒自己,我们是非常容易被败坏的,“世人都喜欢一个自满又合理的宗教,他们都不介意崇

敬一个柔弱的加利利人耶稣,一个贫血的弥赛亚,献给祂中庸而合理的敬拜„„我们身为信徒的也乐意向各种

外邦的主义思想献媚,像淫妇卖身一般。福音因而混杂了各种自然宗教,沾染了异教邪说、假信条,和虚伪的

行径。我们歪曲神的旨意来迁就人的目的,我们更改福音,改换教会形象以适应时代”(Torrance)。

当然,这样做法是徒劳无功的。大淫妇必被审判。“道德律是不能被破坏的,正如地心吸力之不能违反。

违反只有叫道德律的牢不可破更加彰显!”(Kepler)。在此我们或许还应加上几句话:“提起哈利路亚,我

们总爱想到韩德尔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大家奏着凯歌向统管天地的神教拜。启示录中最后也有这样的凯歌,但

约翰却深知在凯歌之前必须先有另一种胜利的欢呼,欢呼罪恶在神面前一败涂地永不再起”(Love)。大淫妇

不止败坏全地,且流神仆人的血,怎么可以不接受神的审判。

3. 歌颂团第二次赞美神。我们不知道他们所唱的歌只有一句哈利路亚,然后跟着解说赞美是因为烧淫妇

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参赛三十四 10),还是三句全部是歌词。无论如何,我们别以为这是幸灾乐祸。

他们的神是一位创造者。大淫妇的毁灭不过是新纪元的前奏,“他们的哈利路亚除旧,同时也迎新”(kiddle)。

4. 与神最亲近的天君众圣加入了颂赞之列。二十四位长老与四活物(这是本书最后一次提到他们)俯伏

敬拜。宝座指出神的威荣。他们的歌词是两个字:阿们,即完全同意前面所说的;哈利路亚,颂赞之词(与此

相同的颂赞参诗一○六 48)。

5. 又一次,约翰听见不明告讲者是谁的声音。声音既由宝座出来,必是出于神的话语。话中之一句说主

我们的神又证明不是神或基督自己在说话。话中之一句说主我们的神又证明不是神或基督自己在说话。声音呼

唤神的众子民来加入颂赞的行列。神的众仆人(原文 douloi,即“奴隶”)和凡敬畏祂的两句,说明人在神

面前是多么的卑微。无论大小亦即包罗万有。

C 羔羊的婚筵(十九 6~10)

神仆人的得胜以天上的婚宴象征。教会是基督的新妇。

6. 约翰又一次听见声音。他特别用三个比喻来描写,这声音好像群众的声音,亦即不是群众,不过好像

而已。其次又像众水的声音(参一 15注释),且又似大雷的声音(参十八 2注释),可见这声音既强大又悦

耳(参十四 2)。和本章其它的声音一样,一开口就是哈利路亚,这次的赞美雄壮又持续。赞美的理由不是巴

比伦的毁灭(当然这是在字里行间),而是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这次的颂赞是正面的。全能者

的解释见一 8 注释。

7. 声音呼召大家要欢喜快乐(参太五 12)。将荣耀归神应该是因为祂行了大事,施展大能将大城毁灭

吧?但我们看下去就知道,这次的颂赞不是为已过之事,而是为未来,荣耀归神,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

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新妇的预表在圣经中相当普遍。以色列时常被比作耶和华的妻室(赛五十四 6;结十六

8 以下;何二 14 以下等等),而婚宴的象征在福音书中也颇常见(太二十二 2以下,二十五 1 以下;可二 19;

约三 29)。启示录中的婚娶比喻见十九 9,二十一 2、9,二十二 17;有人认为三 20中的坐席也是指婚宴。这

儿的新妇在原文中是“妻”,这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8. 赞歌的结尾是新妇有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赐给她穿(与十七 4,十八 16 淫妇的服装作对比)。约翰为

我们加上批注,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一般的译本都以义行为这句的含意。但原文用的 dikaiōma 一

字,在别处从来未有过“义行”的含意(或者 Baruch 二 19 除外?),而是“法令”(ordinance)的意思。

Page 6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称义”(“被判为义”)应该是更合适的翻译,与新约圣经一贯的用词比较协调(参十五 4注释)。圣徒是

众数,说明是许多许多的人。蒙恩得穿在原文中是“被赐给”(was given),是被动式,因此“称义的法令”

是赐给众圣徒,而非他们自己赚来的。在七 9、14 处,信众所穿的白衣不是自己配备,而是“羔羊的血”洗净

的结果。这儿应是同此一例。

9. 天使吩咐约翰,要写上,这是预告读者,下述的是重要的事。前面约翰曾接受吩咐写下本书(一 11、

19),也被命令过要写信给七个教会(二、三章),但七雷发声时,他却被禁止笔录,只可以写下在主里面而

死的人的结局(十四 13)。到二十一 5 处,约翰又再次被吩咐要写上。有福了见一 3 注释。赴羔羊婚筵的人

是被请的,可见主动是在神。

讲话的天使又加上一句,这是神真实的话,这是一个严肃的加重语。有人觉得奇怪,本处所叙不见得特别

的了不起,为什么要加重其词呢。也有人认为,这是神真实的话不是单指此处,而是包括了十七、十八章。但

我们要提醒自己,对当时的读者,苦难中的教会,这几句是了不起的恩言,必须加重其词,因为将要蒙福的不

是逼迫的人,而是被逼迫的圣徒。

10. 约翰俯伏在地要拜讲话的天使,证明约翰以他为神圣(旧约有两处──民二十二 31,代上二十一 16

──记载人俯伏在天使脚前,但那只是敬重之礼,而不是敬拜)。

基督教不拜任何人物,唯独敬拜神。因此当约翰要拜天使时,立刻被毅然决然的阻止。早期信徒中有人想

拜天使(西二 18)。看这节经文就可知道那是神所不许可的。

天使自称是与约翰同作仆人。人和天使有很大的区分,但重要的是二者均是神的“仆人”(原文 douloi),

同事奉一个主。天使又自称是属于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而“耶稣的见证”又进一步解释为“预言之灵”(本

句 NIV 英译 For the testimony of Jesus is the spirit of prophesy。中译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

见证,与原意稍有出入)。这句是什么意思不容易确定。耶稣的见证是指“耶稣所作的见证”(如今见证的任

务交托了祂的仆人)吗?还是诚如中文译本的翻译,是指“为耶稣所作的见证”?如是前者,意思就是,耶稣

所传的信息乃是灵,而灵乃是一切预言的中心:“众先知预言的内容就是基督并基督所彰显的神性,亦即保罗

之所谓‘基督的心思’。约翰接受吩咐写下启示录的原意也是一样”(Preston and Hanson)。或者我们又可

以说,默示众先知之灵有负担要将耶稣所作的见证传出。

若果第二个意思,亦即“为耶稣所作的见证”才是这儿的含意,那就是说预言的真义就是彰显基督,为基

督作见证。不论旧约的先知,还是新约的先知诸如约翰和天使,大家同有一个任务,就是为神的儿子作证。

两个意思孰对,不易取舍,可能作者故意如此写法,使两个解释都有可能,因为两个意思都是真理。本节

还有另一要点就是天使吩咐约翰唯独要敬拜神。

D 最后的全胜(十九 11~二十 15)

神已得胜,魔鬼的权势已经败坏,还有一些善后需要料理的就是使万事各归本位。恶人永被除灭,义人进

入天庭。上面一段似乎是新郎出现的前奏,但约翰又再一次给读者一个措手不及,出来的竟是一个战士。

i. 名称为“神之道”者(十九 11~16)

名为“神之道”的骑士以全副辉煌武装出现,叫我们清楚知道我们已踏入了复活之主已作王的境界。

11. 约翰见天开了(参四 1),有一匹白马出现。白是胜利的颜色(参六 2 注释)。以下有关基督的各

种描写几乎通通在别处已经出现过。此处最瞩目的特点是这匹白马,意味着基督正在走向最后的胜利。有人认

为本处的骑士和六章的骑士是同一个人,因为大家都骑白马,但光这一点是不够立论的。

下面接着是细节的叙述。先是名称,恰当不过,因为名即其人。他名称为诚信真实(参三 14),名符其

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NIV 译公正。参赛十一 4)。文法是现在式,表示不是指某件事实,而是指一贯

作风。公义是不含报仇乐祸的恶毒,也没有征服的欲心。“审判”和“争战”是两个重要的动词。对约翰的读

者,神是审判的神是意义重大的,因为他们讨不到公道;神又是“争战”的神,强权不会永远夺去公理,他们

不会永远任人宰割,他们的帮助者是大有能力的。

12. 祂的眼睛如火焰(正如在一 14)。祂监察万物,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向祂隐藏。祂又是尊荣的,头上

戴着许多冠冕(原文 diadēmata,指皇冠),统治万方。又有写着的名字(没有明言写在那儿),除了祂自己

没有人知道。古时名字的意义详见二 17 注释。11、13 节告诉我们神可知晓的特牲,这儿却提醒我们,神还有

隐秘的一面,受造的人永远不能完全了解创造者,还有一个可能的意义:行魔术的人认为知道其人的名字便可

以制服其人。那么约翰的意思就是说,神是高于一切,祂的名字只有祂自己知道,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制服祂。

13. 祂穿着(完成式)溅了血(也是完成式)的衣服,表示永恒是如此。“血”肯定是指加略山上基督

的流血舍身。但近年不少解经家认为这血是败敌的血,查尔斯甚而说绝不可能是指基督自己的血。两个讲法都

有可能,但我以为整本启示录中,基督既都是以“被杀羔羊”的身分出战,祂得胜不是因为祂流别人的血,而

Page 7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是因为祂流了自己的血,因此这儿的“血”是指十字架上的血似是更加切题。还有,末日的大战到这儿尚未交

锋(直至 19~20 节才开战),酒醡还未被践踏。又还有,祂的名称为神的道。约翰的意思肯定是:“借着受

苦之爱的力量,基督所往无敌,战无不胜”(Stoffel)。

祂名称为神的道(参约一 1)是第三次提到祂的名字。“道”对当时的人不论是什么背景都充满意义。希

腊哲学家例如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及斯多亚派(Stoics)人士惯用“道”这个名词来代表宇宙中一个理

性的原则,有点像宇宙的灵魂。希伯来人则以“道”代表神的名,是一个尊敬的婉曲词。因此不论希腊人、希

伯来人,“神的道”都是代表了意义最重最尊的东西 97。这儿是全本圣经唯一一处详称基督为“神的道”(参

约一 1;约壹一 1)。

14. 天上的众军跟随着祂,也骑着白马。众军的衣着──洁白的细麻衣──和新妇的衣裳(8 节。这儿

以“白”代 8节的“光明”,其它大同小异)相似。但他们可能是天使而不是圣徒,因为圣徒是 7 节中的新妇。

遂特也同意这看法。他认为天使之所以穿白衣而他们的元首基督却穿溅血之衣,说明“只有基督有过肉体的争

战。天使是不知流血也不识死亡的。”他们虽称“众军”,但不见他们有任何武器装备,也从未看见提及天使

参战交锋。打败魔鬼的战争唯靠元首基督一人。

15. 众军一瞥之后,注意力又重回“道”本身。有利剑从祂口中出来表明基督是有严厉的一面。祂的“道”

是大有能力的(参创一),祂击杀列国非靠众军,而是靠祂的“道”(参赛十一 4),众军不过是背景衬托而

已,不是战力所在。祂必用铁杖(参二 27,十二 5)辖管他们,表明祂掌握全权,无人能反抗。辖管和踹踏的

主词原文都是一个加重语气的祂(autos),表示这是祂一个人担任的事。踹踏神烈怒的酒榨(参赛六十三 1

以下;全能者详见一 8注释)是指敌挡神之人最终的彻底覆灭。

16. 这儿第四次提到基督的名字,这名写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查尔斯解释:“当他们声势浩大的奔腾时,

衣裳往后飞扬,而领头的大腿因此外露将名字显露出来。”又另有些人认为名字是写在腿部的衣裳上。但希腊

原文似乎是说名字是写在两个地方。在衣裳上的名字当是人人可见的,在大腿上的就比较难解。诗四十五 3

提到腰间佩刀(“腰”字和此处之“大腿”是同一个字),因此意思可能是指腰间的剑(“刀”同一字)是代

表“神的道”(13、15、21 节)。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参十七 14)指基督统管万有,与上文的战胜和大能

是承上启下,约翰要我们没有怀疑的余地,谁是最高的主宰。

ii. 兽与假先知被擒拿(十九 17~21)

约翰花一小段的工夫来描写兽与其爪牙的覆灭,他们曾经暂时得势,但终于大势已去,归回本位了。

17. 约翰又看见“一位天使”(参十八 21)站在日头中。站立的地位分明是便于向天空所飞的鸟,大声

喊。天空的解释详见八 13、十四 6 注释。天使召呼飞鸟聚集来赴神的大筵席,这筵席与 9 节的婚宴成强烈对

照。

18. 接着是筵席的讲解,吃的是地上各类居民的尸体(参结三十九 4、17~20),上至君王、将军、壮

士,下至马和骑马者,并一切人类(除了跟随基督的人)不论是自主的、为奴的、大小人民无一幸免,是彻头

彻尾的覆灭。

19. 战阵已摆好,恶人的阵容已准备好作最后的战斗:兽领头,然后是君王和他们的众军,排列整齐要

与骑白马的并祂的军兵争战。

20. 约翰没有叙述争战的情形,马上就跳到兽被擒拿了。也许根本没有战争:魔鬼的势力虽然看去大有

力量,但面对基督时却完全无能为力。于是兽被擒拿(原文 epiasthē),连带假先知亦遭同一命运(参十六

13 注释)。假先知仍然是以行奇事为特征;奇事使受印记的人大受迷惑,这正是假先知的拿手好戏。但时至

如今,兽与假先知都失去了能力,二人双双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火湖以下再出现在二十 10、14、15;

二十一 8)。被扔入火湖意味着彻底的消灭。兽的权势从此消踪灭迹。

21. 兽其余的党羽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换言之,口中的话(“道”)将之杀灭(参赛十一 4)。

毁灭的图以肉被鸟吃作结,这是形容大灾难惯用的比喻。

iii. 撒但被捆绑(二十 1~3)

兽交待完毕,就轮到牠的主子撒但。撒但魔鬼被天使捉拿,在无底坑中被监禁一千年。接下去是全书中最

难懂的一段。有关本章的解释众议纷纭,间中更有一些誓不两立的争论。福音派学者也有不同的派系,彼此不

容不让,主观异常。其实研究这一章最重要的是一个谦卑忍让的态度 98。

千禧年前说如下:基督再来时,在主里面死的人要复活,地上的信徒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帖前四 17),

然后与基督同在地上掌权一千年(千禧年)。千禧年完毕,撒但要暂时被释放。此后,其他死人将要复活,换

言之,前后共两次复活。最后就是白色宝座前的大审判。

Page 7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千禧年后说则认为基督的再来是在千禧年之后。又有人视千禧年为现世里福音的得胜,也有的人赞成是末

世的一千年。

此外还有非千禧年派,主张千禧是一个象征,包括了基督降生至基督再来的整段时间。而第一次复活者是

指信徒之重生得救,出死入生。

弥赛亚掌权之说在犹太人思想中不算希奇。犹太文献(以斯拉四书 7:28)中提过弥赛亚要与祂的子民同

在四百年。Strack-Billerbeck 又列出其它由四十年(R. Akiba)至七千年(R. Abbahu)不等的各种说法,

其中有犹太拉比,以利亚撒(Rabbi Eliezer,活跃于公元 90 年前后)所建议的一千年。(S. Bk, iii, p.824)。

有些犹太人认为世界的历史年日将相当于创造的六天,就是说,以一日为一千年(诗九十 4;彼后三 8),人

类历史将有六千年。继六千年而来的是一千年的安息,然后真正蒙福的时日才临到(以诺二书 32:2~33:2;

参 Sanh, 97a),但这些推测中均未提到弥赛亚。

可见约翰不是只在重复前人之说,他所记载的启示是空前的记录,是必须独立研究,而不能穿凿附会犹太

文献中的臆测。倘若他真的是在引伸当时犹太人流行的弥赛亚国度说,他可能的意思就是说犹太人所仰望的弥

赛亚在基督身上已经应验。但这个解释也实在可疑,看去不可能是约翰的原意。在本章中,他根本未提及圣徒

的掌权,是讲到殉道者的作王,亦未提到是在地上,其实是在天上也大有可能(见 4 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约翰没有把这个国度和基督再来相连,本章根本绝口未提基督再来,这一点往往被疏忽了。

看情形约翰只是又一次领我们到幕后:信徒虽受逼迫,基督却没有失败,为道而死的人也没有失败。幕后

的一瞥叫我们看见殉道者作王,撒但被捆绑。殉道者之死不过是表面的死,他们事实上是活的(第一次复活)。

不错,本章后半提到撒但被释放,出来迷惑地上列国,叫他们作最后的激战。但本章开始只提及现今的事实─

─殉道者似乎失败,而其实是得胜的。

1. 约翰没有提示本章事件的时间排列,他只说又看见一位天使。天使除了从天降下之外,没有其它特征。

约翰只集中描写天使的动静而不提其外表。撒但最后的微不足道在此可见一斑:末日对付撒但的不是神自己,

也不是基督,只不过是一个无名的天使。天使有无底坑的钥匙(见九 1注释),和一条大链子。两者显然都是

象征,因为无底坑不可能有钥匙,锁炼也不可能锁住属灵界的魔鬼。总言之,天使有权柄管理无底坑,也能制

止魔鬼的行动。

2. 天使捉住那恶者。恶者在启示录中共有四个别名,在此全部出列:龙、古蛇、魔鬼、撒但(参十二 3、

9 注释)。天使接着将魔鬼捆绑一千年。一千是十的立方倍数,预表完完全全,这个预表的数目在本书中我们

已看见约翰用过多次。撒但在神所定的完全时限中受捆绑。

3. 天使将撒但扔在无底坑里,并将坑关闭,用印封上。撒但是完全动弹不得了(参赛二十四 22)。这

次的关闭不是为了刑罚,而是使牠不得在这一千年中迷惑列国。主张本章是谈论末日的人认为撒但今已被捆绑

之说荒谬不经,因为撒但分明还生猛得很,且看十二 12,魔鬼不是怒气腾腾吗?

我们必须记住,约翰的一贯风格都是,当他聚精会神描写一件事时,他的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绝不分心去

提旁的事的(例如在第四章中,他集中描写天堂的情况,羔羊那么重要的角色他却连提也未提!)此外,他也

绝少花工夫去使每一幕异象与异象间前后呼应(参一 17注释)。不错,他能够将世界的罪恶与活跃的撒但相

连,但他却从来没有视撒但为拥有主权。凡是恶势力要行恶的时候,约翰总是指出,有权柄“赐”给他去作恶。

此处撒但被绑,牠的恶行并不因此完全杜绝,牠只是不能在一千年内迷惑列国,使列国聚集争战而已(参 8

节)。末日不是掌握在撒但手中,而是在神掌管之下。这段另一个含意是:撒但来来往往马不停蹄,但却不能

消灭教会,甚至连殉道者也未消灭,因为殉道者和基督一同作王了。但撒但受约束的日子是有期限的,时候到

了,撒但必须被释放,但也只是暂时的释放。这是神对末日的计划,因为是神的计划,所艾萨克但必须被释。

此处或有人问,众人都被毁灭了(十九 18、21),怎么还有列国余下呢?答案也许是:兽和假先知的党羽已

经大败,而撒但的同伙至此才消灭。

iv. 第一次复活(二十 4~6)

注意力至此集中在为道而死的人身上。这些人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可见本段记载之事是与上段的同时

发生。我们期盼基督的国度要开始了,但这儿统治的角色却是神的子民。

4. 约翰又看见几个宝座(但七 9)。宝座何在没有明言。赞成照字面解释千禧年的人认为宝座是在地上

(参 1 节),但约翰没有这么说。启示录中提到宝座共四十七次,除了撒但的宝座(二 13)和兽的宝座(十

三 2,十六 10),其它似乎全部在天上。此处看去也不例外。约翰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有几个宝座,也没有说是

谁坐在上面。但接下去他就提到为神之道被斩者,可能就是他们坐在宝座上吧。

有审判的权柄赐给这些殉道者。这处希腊原文也可译作“公平的审判为他们成就。”启示录全书(其实整

本新约也是如此)充满了切望公理得着伸张的热情,这点我们要牢记。

Page 7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约翰先看见宝座,然后是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灵魂而不是复活的身体(林前十五),可能意味着一种

暂时的形态。一千年之久,殉道之人的灵魂与基督在恩福中一同作王。永恒不朽的身体还得等到众人一同复活

的那日。

被斩(英文 beheaded,原文 pepelekismenōn)指“斧斩”,用斧斩头是罗马共和时代的死刑,至帝国时

代,剑替代了斧头。不论用的是什么器械,这“被斩”一词是指“死刑”,我们不能限制是斩头才算。

下面几句有人(遂特是其中之一)认为是讲另一组人(中文圣经也是这样翻译)。若这译意是对的话,这

另一组人就是指受逼迫但未曾被杀,只被监禁或受其它刑罚的人。但 NIV 的译法才是合宜的:下面几句乃是

接上文,仍是在描写上文的殉道者(Charles 和 Beasley-Murray 等人也同意),因为追溯十三 15~17,不

肯受兽印记的人都被杀害了。约翰在这儿一直都是在谈殉道的人。给耶稣作见证见一 2 注释(一 2中的耶稣基

督的见证在原文中与此处全同)。神之道可能指传道作证,也可以是指基督本身(十九 13)。

谈论殉道者,约翰先谈正面,次谈反面。消极方面,这些人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受牠的印记。这些

人都活过来了(原文 ezēsan,就是“活”)。“复活”通常不用此字(约翰十一 25是一个例外)。这儿的意

思显然是指殉道的人虽然带着羞辱而死,在天上却是与基督同活,不只同活,且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你以

为他们是失去了一切吗?不,他们得胜了,而且作王了。

5. 殉道者的待遇分明与众不同,其余的人必须等到千禧年完毕才复活。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在文法上可指

千禧年结束时的死人复活。但文意似乎更可能是指殉道者与基督在荣耀里的活着。千禧年前说学派之主要论调

就是,既有头一次的复活,分明有第二次的复活。其它派别认为两次的复活是有区别,但千禧年前说认为两次

是同类。而事实上约翰提到的也只是一类型的复活。我们找不到与头一次呼应的“第二次复活”。这是头一次

的复活,其实可以解释为“头一组享受复活的人”(Ford)。

6. 有福了等等详见一 3注释。在头一次复活有份是有福,且圣洁的经历。这些人特有的福气被指出三样:

一个反面,两个正面。第一,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参 14节注释)。其次,积极方面,他们必作

神和基督的祭司(参五 10;赛六十一 6;并请注意神与基督关系的密切)。并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这些格

外蒙福的人最高的喜乐就是有份于基督的祭司职份以及祂的王权。

v. 魔鬼被扔在硫磺火湖(二十 7~10)

这儿约翰再一次复述以前已经提过好几次的主题。就是在末日,恶势力将全体齐集共同和神争战。这个叙

述十分简单,瞬息即完;神的得胜是既肯定又迅速。

7. 一千年完了,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撒但被监禁时,是由天使经手,释放时大约也是假手天使吧,

但约翰却没有明说。这节开头,在原文是:“当那一千年完了。”“当”字原文是 hotan(英上 'whenever'),

是时间没有一定的,换言之,“不论那一千年是何时结束。”我认为这点足以证明“一千年”是一个象征说法。

8. 被释放之后,撒但重拾迷惑各国的活动,活动范围比前更大了。正如上述(十六 13~16)的状似青

蛙的“污秽之灵”所作的,撒但将列国集合作最后一次的争战。歌革和玛各似乎是代表所有的人。歌革出现过

三次:在族谱中(代上五 4),先知书内(结三十八,三十九)和此处。玛各亦一样:在族谱中(创十 2),

上述以西结段落,及此处。看以西结书(二十八 2),歌革似乎是玛各的一部份,但在“七十士译本内,玛各

又好像是个贵人。后世犹太教又认为歌革和玛各是两个领袖,例如在他们的启示文学中,这两个名字是恶势力

的象征。在这儿,约翰也是以此二名代表一切恶人。他脑中所想的是恶魔对神最后一次的攻击。撒但召集牠的

全军,人数多如海沙与神对阵。这是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争(参十七 14,十九 19)。

9. 这些人上来(这个动词虽由前文的现在式改成过去式,文意却是承上的),遍满全地,军势汹汹,围

住圣徒(NIV 译神的子民)的营,和蒙爱的城。营和城看来都是神子民的代名词。“营”意味着“神的士兵”,

也可能是指神选民在旷野游荡时的扎营。“蒙爱城”当是“大城”的对比了。“大城”代表与神为敌的,有组

织的人类。“蒙爱城”自然是象征属灵,肯让神掌管的人。约翰所看见的是魔鬼的大军,向神的仆人列队摆阵,

预备作生死之战。我们正等候战事的开始,却不见有争战,正如在十九 19~21 处,仗还没有打,我们马上便

看见恶人的烧灭,这次是因为火从天降(参结三十八 22)。约翰的描写每次都是一样:神的权能是如此的可

畏,神要消灭恶势的时候,是绝不需要任何的争战。

10. 魔鬼在此处之特色是迷惑人(参 8节)。他们指 8 节的列国。但终于,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

就是兽和假先知之所在。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vi. 末日的审判(二十 11~15)

大而可畏的审判要开始了,所有死了的人都要受审。终于,不只恶人,连死亡和阴间都要倾覆。

Beasley-Murray 指出:六至十九章描写神在历史中施行审判;在此,神所审判的是历史本身。

Page 7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1. 出现在约翰眼前的是无比尊荣的一幕。他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是神或是基督坐

在其上不得而知,但“坐宝座的”通常指神(例如五 1、7、13),所以这儿很可能也是父神坐在宝座上。有

好几处圣经(太二十五 31~46;约五 22)曾告诉我们,基督将审判万人。保罗提到基督的审判台前(林后五

10),却也讲到神的审判台前(罗十四 10)。我们应该晓得,父神是审判者,但祂通过基督施行审判(“将

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五 22)。

Kiddle 书中讨论这节经文如下:“一切不直接相关的事物统统销声灭迹,留下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主题赤

裸裸的披露。在眼前的只有审判者和被审判者,此外空无一人空无一物。没有形容词,没有解释,只有一个基

本的真理,带着能力显现出来,这是约翰难能可贵的手法,也是为什么连基督也未提到。”约翰以极度的尊严

描写这最后审判的一幕:坐在宝座上者可畏到一个地步,在祂面前连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换言之,彻

底毁灭。

12. 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没有一个例外。案卷展开了(参但七 10)。什么案卷,没有

明言,但显然是记载各人所行的书卷。另有一卷,分明是与其它不同的,名叫生命册,列出已接受神所赐永生

的人的名字。Sweet 书中指出,NEB 译本将生命册译成“活人的名单”('the roll of the living')是忽略

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含意:这书册包含了(羔羊的)救赎计划,以赛亚书第四章又有这样的写法:一切住耶路撒

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死了的人,都凭着案卷的记载,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新约圣经的教训是以行为

作为审判的根据 99。

13. 海、以及死亡和阴间分开来说,意在强调全部死人都包括在内,一个也不漏。吹毛求疵的人会说,

在 11 节中,海已消灭,为什么这儿又有海?我们已曾多次看见,约翰是不讲究顺序呼应的(参一 17注释)。

11 节中,他所想的是末日来临,宇宙都要废去。在此他是在强调,已死的,不论死在何处,都不能逃过审判。

两点均写得清晰明了,手法也正是见异象者将一幕一幕异象记下的手法。

有人说,死人是指死了的恶人,认为启示录中的阴间不是一个中立不分善恶的地方,而是恶人死后的去处。

克度尔这样反驳:“倘若‘阴间’是如此可憎以至义人是不可能去,那么‘死’也是一样可憎,义人也不可能

死。死和阴间在此分明是连在一起。我们不要作此无稽之谈。‘死’诚然是一切人类的命运,信徒与异教徒均

没有分别;而‘阴间’也是众人的去处,直等到审判日带来释放。”又有人说,因为海和阴间分开来说,可见

死在海中的人不去阴间。但约翰并非在详列死人归宿的细节,而只是强调,不论死者何在,都不能逃脱审判。

他且再一次重述: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14. 正如先前兽和假先知以及魔鬼被扔入火湖(十九 20,二十 10),现在死和阴间也被扔在湖里。这真

不容易解释。约翰大约就是要我们知道,死和阴间最终也必如一切恶势,完全失去权势,再也无能为力。最后

唯独神是全能,其它一切都必再一无所能。这节末句又解释,扔在湖里就是第二次的死。

15. 本章末节又再一次重申,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到火湖里。得救与沉沦的人在此泾

渭分明。到那日,若不是在天堂享福就是被烧在火湖里。

Ⅸ 新天新地(二十一 1~二十二 5)

约翰的异象接近尾声时,荣耀的一幕呈现眼前,他看见了新天新地。新天新地的描写非常生动,间中甚至

于相当的物质化。但当约翰提及黄金街珍珠门等等,我们不要误以为天城是和今世城邑一样的形体。约翰只是

要我们晓得,神为祂子民预备的是何等的珍贵,这儿着重的是属灵状况而不是物质形体的领域。

Caird 认为在许多方面,这一段是全书最重要的一段,他说:“这是约翰预言的信心根源,因为只有和‘新

耶路撒冷’相迎之下,巴比伦那皇后一般的辉煌才显出原来不过是老妖精淫妇为勾引人而穿戴的俗艳逼人的珠

光宝气。” Preston and Hanson 又说,新天新地的理想当然有可能,“这理想且是基督徒不辞劳苦为人类谋

幸福的灵感所在。新天新地如果不是事实,那么这几章圣经就是一反全书常态,只不过是一种导向手册而不是

在申述讲解神在人类历史中的心意。”我不相信约翰认为新天新地是人类在地上能够实现的理想。但天城却肯

定是摆在信徒前面的一个憧憬,且是他们为神劳苦,在地上努力行善的灵感所在。

A “神„„与他们同在”(二十一 1~4)

1. 恶人的命运告一段落,下面讨论义人的结局。约翰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参赛六十五 17,六十六 22;

彼后三 13)。新的意义详见五 9注释:“新是全新的种类”,不只是“另一个”而已(Sweet)。约翰在描写

一个万象完全改变更新的景象,苦于言语之限,只好又用天地来形容。他强调新天新地与目前的天地有天壤之

别;他看见的不只是天地的一个新版。先前的地要过去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先前的天亦要归于无有就奇怪了。

Page 74: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这含意可能是说,以上所看见过的先前的天上,还有不少将神分隔开的预表,例如“玻璃海”(四 6)。但当

新天新地到临,一切都要改变,新情况的特点就是神的亲近。

约翰接着说,海也不再有了。海是动荡川流永不静止的,预表变化无常,且是恶的源头,因为兽自海而出

(十三 1)。“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赛五十七 20)。我们且应记

得,古时候航业原始,海是凶险反常的区域,是风浪与危险的所在。“在一个不分彼此,没有死亡,永远太平

的世界,动荡翻腾、令人毁灭、叫人死亡、使国家对敌,使教会分裂的因素是没有插足之地的”(Swete)。

到那日,凶险翻腾,能涌出无尽的恶的海必要消灭。海是不住人的,海只是一个到目的地所要经过的路而已,

海不是永恒之域。约翰提到七恶,海是其一,其余六样是死亡、悲哀、哭号、疼痛(4 节),咒诅(二十二 3),

和黑夜(二十二 5)。

2. 约翰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新和圣是新世界的特点,耶路撒冷则代表源来有自。耶路撒冷城以及近

郊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大事,神的救赎大功也是在该处完成。新城由神那里来是很自然的事,但从天而降

到地上就有点难解。其实异象中有新地这回事根本就费解。新地不可能是新天的对比吧?新天若是神的居所,

难道新地就是人的乐土?但第 3 节却说,神要与人同住。再看看清楚,我们会发现,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之后,

新天新地似乎是不再有区分了。约翰的描写之所以有天地之称很可能是为预表即使在今世里,神的子民在世事

繁琐,困难重重的景况中,已可预尝一点天城(耶路撒冷)的滋味。但有一天,天城要完完全全的实现,换言

之,天国临到人间。约翰见圣城像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参赛六十一 10)。婚礼在即的少妇当然是会穿

戴妥当预备迎婚,基督的“新妇”也是一样。

3. 又再一次,约翰听见一个大声音。讲者照一贯往例,没有指明。约翰一共二十次听见大声,这是末了

的一次。声音之雄壮,且是发自宝座,正好配合了庄重的宣言:“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帐幕”在此不

可能是指一个暂时的居所,而是代表了神的同在(参利二十六 11;结三十七 27)。这个“帐幕”(有时译为

“居所”)一词,在希伯来文中意味着神同在的荣耀。约翰的重点有二:神的同在,和神的荣耀。(他用祂要

与人同住来加重语气。)他们要作祂的子民(较好的古卷子民是众数),祂的子民来自各国各方,在基督里将

要合而为一(加三 28)。第三次,约翰说,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祂要作他们的神(参结三十六 28;来十一

16),彼此有亲密的联系。在以西结的异象中,城的名字叫“耶和华的所在”(结四十八 35)。约翰看见了

先知预言的应验。

4. 神要安慰祂的子民,祂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祂的慈爱没有限量,接着约翰列出一些将要过去的痛

苦。劈头第一样就是死亡。约翰的语气是特别的强调:死亡得不到最后的胜利,神的子民该知道,死亡最终必

被消灭,这是创世记三章(参林前十五 54)的咒诅被反转过来了。照样,悲哀、哭号、疼痛也都要止息。理

由就: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先前的天地完全被废去。我们所熟识的人生要被取代。早在第五章(五 4),约翰

大哭,因为没有人配展开书卷。现世罪恶的问题真的是没有办法解答吗?在这些异象中,约翰终于得到了答案。

羔羊已经得胜。他发现,连眼泪都要成为过去。

B 善恶之别(二十一 5~8)

5. 神开口说话:这是启示录中罕有的几次中的一次,明明写出神在说话(其余一处,一 8,或者十六 1、

17 也可算入)。通常说话的大多是天使,或是一个来历没有明言的声音(例如 3 节)。约翰在此告诉我们,

神在说话,却又没说是向谁说。是向天军们讲的吗?但天军为何需要听这句话也是费解。相信这句话的对象肯

定是当时的弱小教会;受逼迫受威胁的信徒需要这样的盼望。我将一切更新了(赛六十五 17)当然是指末日

的更新蜕变。这儿的动词是现在式,我们不妨思想一下,即使在如今的时空里,神也不断的进行更新(参林后

三 18,四 16~18,五 16~17;西三 1~4 等等)。又说在原文中是于是祂说,仿佛是别人的插嘴。可能约翰

因惊讶而忘了记录,于是一位在旁的天使提醒他,你要写上,因为这些话(可以指下面的话,也可指以上万象

更新的描写)是可信的,是真实的,所以必须记下。

6. 看来是神又继续说话了。祂说:都成了。原文包含众数,亦即“万事都成了”,一切的一切都按部就

班的成就了。对困苦的信徒,将来是充满疑虑。神坚定的话使他们安心。神掌管一切,到最后,万事都必按祂

的意指成全。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希腊字母中之头一个和末一个字母),我是初,我是终(参一 8,二

十二 13),神是创始成终的神。我字之多次重复是使语气加重。我要将生命的水(参赛五十五 1;约四 10、

14)白白赐给(白白 NIV 译不用代价)那口渴的人喝。口渴是人灵性中最深的需要。神的恩典虽是丰富不吝,

但除非人自己先感觉到口渴,否则他也不会去寻求滋润。

7. 得胜的使我们回顾写给七个教会的信息(二、三章)。得胜的人在此得到保证,最后大获全胜的那日,

他必要承受这些为业,一无所缺。还有,神自己要作他的神,他要作神的儿子(参撒下七 14):得胜的和掌

管万有的有特殊的亲密关系。

Page 75: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8. 反面来看,罪人的结局是可怕的,约翰插入简短但严肃的警告。罪人的罪状单以胆怯领头。在约翰读

者的处境中,勇气非常重要,尤其到了末日那归根结抵的时候,在仇敌面前胆怯就是失去神所赐的基业。这儿

的胆怯不是指天生的胆小,而是在紧急关头时,把自己和安全放在基督之上,害怕兽的淫威多过信靠神的爱。

神赐给我们的不是一个胆怯的心(提后一 7)。

不信(原文 apistois)的意思大有可能是“不可靠”之意,换言之,在试炼中屈服的。“不信”当然也

可以是指没有信心,但整列罪状都含着不信之心,所以将“不信”另立名目似欠道理。可憎的定义不是很清晰,

这是一个广义之词,包罗颇广,主要含意可能是指接受邪教的思想和他们的教规仪式,将自己玷污(十七 4~

5)。

杀人的当是特指逼迫人的人,但自相残杀的当然也在此列。淫乱原文字面上是指男妓,但在新约圣经中,

这一词包括一切的淫行之罪。在此除指性罪行之外,可能还指拜偶像的属灵淫行。下面的行邪术的也是类同,

说不定“行邪术”包含一个特例,就是叫兽像有生气,能以开口说话(十三 15)。我们不要以为邪术离我们

已远,君不见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竟然相信幸运符,相信一些什么对象可以替他们带来好运等等。这些人的

基本态度与古时行邪术的没有分别。拜偶像的在当时不容许,就是如今我们还要十分留神,不要让任何东西取

代了真神的地位。最后提到的是说谎话的。我们要切求真实,因为说谎的人的分是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约翰

称此为第二次的死(二十 14),这是他第二次描写第二次的死。

C 圣城(二十一 9~21)

本章绝大部分是描写圣城。约翰以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将来世的重要真理向我们陈明。

9. 拿着七个金碗,盛满末后七灾的七位天使中的一位又出场了;这是七位中的哪一位没有明说。天使对

约翰说:“来(原文 deuro,英译 come,中文加长了,译作你到这里来)。”原文中这是个命令,不是邀请。

天使接着说:“我要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羔羊的妻表示时候已到,婚娶在即,而不再是长久

以来望眼欲穿的未来喜庆。在新耶路撒冷中羔羊是极重要的角色;在启示录最后这两章中羔羊只出现了七次。

请注意,将新妇指给约翰看的天使,和将淫妇的审判(十七 1)指给他看的天使是以同一个姿态出现。这

绝不是偶然,说不定两天使根本是同一个天使。或者约翰要我们知道,正如 Barclay 书中所说:神仆的差使

不是由自己选择的。神可以差他去施行审判,也可差他去报喜,或是两者都由他去做。总之神差他们何往,他

们便听命;要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作者约翰也可能在告诉我们:神的目的只有一个,审判和恩典是并行的。

羔羊新妇的出现是神的计划,而同时不可少的是淫妇的审判。我们不能住在巴比伦又住在新耶路撒冷。选择耶

路撒冷就等于抛弃巴比伦。罪受审判是建立天城必经的前奏。英国女诗人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这样

说:“时时刻刻,我经历到怜悯和管教。管教是怜悯的化身,是戴着面纱的天使。我称之为管教的怜悯和我熟

知为怜悯的怜悯,不相上下。”怜悯与审判是经纬相织,相辅相成的。

10. 约翰被圣灵感动(见一 10注释),天使带他到一座高大的山。这当然是异象,笔者不是真的被运到

山上去。在山上约翰看见了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这句颇似本章 2 节(见该节注释),唯一不同

的是上节多一个“新”字。有人因为两次提到同一件事而感到难明。但我们不必以为这是一个健忘的编辑将几

个不同的故事编在一起,迟钝到一个地步,8 节之前讲述的事,8 节之后又再重复而不自觉。我们亦不需要解

释说,圣城降下之后又被提上去,然后又再一次下降。Caird 说得好:“世界末日临到时,耶路撒冷不可能不

仿佛‘从天而降’,因为非人手所建,而纯粹是来自神的恩典怜悯。”另还有一件事颇值得留心:约翰看大巴

比伦时,身在“旷野”(十七 3);见新耶路撒冷却是立在一座高大的山上。只有在高处,在信心的高峰,才

能看到天城。

11. 城中有神的荣耀。如何荣耀法,未加解释,但神的荣耀诚然是圣城最瞩目的特征。约翰接着告诉我

们,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新约只此一处用这几个字)。“明如水晶”者可能指“光

亮如水晶”,也可能是“透明如水晶”。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碧玉(英译 jasper)并不透明,因此我们怀疑约

翰心目中的碧玉很有可能不是我们的碧玉,有人认为或者是指钻石。古时的宝石究竟相当于今日的哪些宝石往

往不容易断定(参四 3 注释)。无论如何我们只能肯定一点:约翰看新耶路撒冷的光辉有如极贵的宝石;而极

贵的宝石在上句又是拿来形容神的荣耀,可见城的光辉来自神自己。

12. 圣城周围有高大的墙,换言之,十分牢固,无人能侵犯。这当然不是为自卫了,因为所有仇敌已经

毁灭,而且城门是永不关闭的(25 节)。城墙又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天使看守。以天使守门可谓极不寻常,

该是一个庄严的标志吧。另一个含意可能是城门的进出由天使管理。进入神城的权利是神所赐的,不是任何闲

人可擅自进出。城门上又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参结四十八 31~34)。天城是以色列最高的成全。

在永世里,神未曾忘记祂当初的选民。

Page 76: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3. 十二个门各有位置,东、北、南、西各有三门。每一个方向都有三道门是很自然的事,但方向的次

序却是奇怪。在以西结书四十二 16~19,也有相同的序列,有人因此认为这节是源自以西结书,且认定本处

的十二个名字亦和先知书的相同(结四十八 31~34)。Smith 一书的看法就是这样,且更进一步指出,第七

章中但支派不在名列之上,在圣城里却出现在“荣耀的一边”,且因此感觉惊讶。其实这都是猜测。约翰也并

未提到但支派。本处的十二支派可能就是七章中出列的十二支派。

14. 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十二支派(12节)与十二使徒相提并论是表示古

时的以色列和基督的教会在神永远的国度里合而为一。这一个真理在尾声的几幕屡次出现。羔羊(代替耶稣的

名字)指出救恩的凭借。

15. 天使拿着金苇子当尺,目的是为量度那城,和城门城墙。量度是表示安稳和保护(十一 2 中,交给

外邦人的殿外院子是在量度范围之外的)。

16. 城是四方的。天使量出共有四千里,长宽高完全相等,是个立方形。神所居住的至圣所也是个立方

形。圣城之中,神人同居和谐无间。四千里原文是 12000 个赛跑场。12000 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 12 乘 10 的

立方。十是完全的数目,因此一万二千代表神的全民。一万二千个赛跑场长度大约相当于一千五百英里,是伦

敦与雅典的距离、纽约至休斯敦的距离、新德里至仰光、澳州阿得雷德至达尔文的距离。圣城之大难以想象,

宏伟之外,更重要的,足够容纳神的全民。

17. 天使继续量度,发现城墙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即七十二码左右。这个数目颇难明白,若是指城墙的

高度则矮得出奇,因为城高达四千里(见上节),且上文(12 节)又曾称城墙为高大。若这一百四十四肘是

指城墙厚度,非建筑行家也都知道,四千里(1500 英里)高的墙,根基阔度必超过七十二码。可见这数目必

是一个象征的说法。遂特认为 144 肘是墙长,“表示不为防卫,因为不再有敌人往来,城墙只是一个界限。”

相信这个解释是对的。还有一点就是,144 是 12(以色列支派数目)的平方。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

尺寸”意即天使所用的不是什么超常的尺寸,而是用一般人的度量衡。

18. 墙是碧玉造的。碧玉曾经用以象征神(四 3),因此我们可以说城墙是出于神而彰显神。还有一个

意思就是,神自己是城的防卫。神是祂子民周围的城墙。约翰接着说: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这真

颇为费解,金怎会透明的呢?可能这是指金之闪亮有若玻璃,还更有可能,明净玻璃的比喻乃是表示极其贵重。

古代的玻璃多为黑暗不清,明亮的玻璃非常难得,只有王帝的宫庭可用(参四 6 注释)。总而言之,约翰所强

调的一点就是,天城是用极贵重的材料建成。

19~20. 城墙的根基是用各种宝石修饰的(参赛五十四 11~12)100。这儿的宝石似乎跟出埃及记中(二

十八 17~20),大祭司的胸牌上的宝石相同。宝石的名称虽有些出入,但不少解经家认为那是因为约翰将旧

约希伯来原文意译成希腊文时用字的不划一所引起而已。

这儿约翰所列出的第一样宝石是碧玉(详见四 3 注释)。第二种是蓝宝石,这或者就是今日我们所知道的

透明蓝石,但大多数解经权威认为蓝宝石是琉璃(英文 lapis lazuli)的古称。第三是绿玛瑙:这是否就是

今日的绿玛瑙还是其它,没有人知道。第四是绿宝石(详见四 3注释)。第五是红玛瑙: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有

纹的宝石,也许就是今日的玛瑙。第六是红宝石(详见四 3 注释)。第七是黄壁玺(直译“金宝石”);Hillyer

认为可能是贵橄榄石,一种金黄色的石英。第八样是水苍玉,一种“水青色的宝石”(BAGD)。第九是红壁玺,

这也许是黄色的石晶(这是 Myres 的意见,详参 EB, pp.4803f),也或者是黄玉(Hillyer)。第十样是翡

翠,“一种苹果绿色,杂有氧化镍颜色,半透明的石英”(BAGD)。第十一样是紫玛瑙,有人说这是一种蓝石

(BAGD, IBD),也有人说是红色(EB);详参九 17注释。最后是紫晶。

21. 十二道门非常辉煌,每门是一颗珍珠(参赛五十四 12)。犹太文献中有这样的一段:“有福的圣者

有日会降临,带着各种宝石珍珠。珠宝长三十肘阔三十肘,其上有十肘乘二十肘的见方开口,在耶路撒冷的众

城门被竖立起来”(Baba Bathra 75a)。当时的人便已相信天城中有巨型的珍珠。新耶路撒冷相迎之下也毫

不逊色。由城门约翰移到城内街道。街道是精金造成,好像明透的玻璃(参 18 节注释。原文中“明透的玻璃”

似是形容“精”(“纯”也)字而不是形容“金”。玻璃若是透明,杂质必显;没有瑕疵才是真正明透,金之

精纯亦是同一道理。

D.“在那里没有黑暗”(二十一 22-二十二 5)

约翰进一步以明亮描写天城的荣耀。天城中没有黑暗,神是其中的光,换言之,天城中没有黑暗的行为,

且是充满生气的。

22. 约翰说,他未见城内有殿(“圣所”,原文 naos),神就是城的圣所(圣所一切成员都是祭司,二

十 6)。主神全能者,和羔羊:这一连串的尊称可谓瞩目之至。到那日,唯一不可缺的是神的所在。神不是只

在城中一部分,而是充满全城。和羔羊这几个字是约翰的典型用语,全书的中心就是羔羊。

Page 77: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23. 神在的地方不需圣殿,神在的地方,连光也是多余。蒙福的人,神的荣耀就是他们的光(参赛六十

20),日头月亮都是多余,圣城不需要它们的光,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并不是说灯和光有

什么不相同的意思;灯与光同是天城之光的来源,二者并排是说明羔羊与神同等。

24. 列国和地上的君王是表示圣城的包罗万有,和高高在上。众人都仰望它,将自己的荣耀归於那城(赛

六十)。约翰让我们看见,沉沦的不是绝大多数的人类,得救的也不只是寥寥几人。神使万邦流归圣城,神为

世人所定的计划必要成全。

25. 世上的城门当黑夜将临时都要关上,圣城却不需要关闭。约翰说:圣城白昼总不关闭,其次,在那

里原没有黑夜,换言之,城门不可能关闭。

26-27. 约翰所描写的圣城是如此的佳美,实在叫人难以想象列国还有什么荣耀尊贵可以替圣城锦上添花。

我猜这儿的实意乃是列国向圣城俯伏称臣。

有些东西是禁止入城的。凡不洁净的是个笼统之词。约翰接着举了两个个别的例,就是那行可憎与虚谎之

事的(参 8 节注释〉。可憎大约特别是指拜偶像。虚谎在他处已讨论过。言行真实非常重要,正如 Smith书中

所说:“说谎不一定是用嘴巴。一言不出的人一样也可以犯虚谎之罪,因为他的行为可能就是一个谎言。”圣

城之中没有虚谎可以立锥之地。能进圣城的只有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又再一次,这儿的重点就是,救恩

乃是基督所成全。

22:1. 天使又指示约翰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参七 17,二十一 6,二十二 17)。由诗篇四十

六 4 处,我们得知这河不是条小小溪流。创世记中,这河发源自伊甸(创二 9-10);撒迦利亚又看见有活水

从耶路撒冷出来(亚十四 8);以西结(四十七)又见有水由殿往下流至死海,水势越流越涨,所到之处,百

物生活,欣欣向荣。这一切异象都是预表;约翰所见的生命的河乃是预表的应验。

明亮如水晶,光辉闪闪,从神的宝座流出来:生命是由神而来。和羔羊这几个字在这一段中这是第三次出

现:约翰要我们谨记,神的永远计划中,最重要的主角是羔羊。形容羔羊在宝座上是颇不寻常的,遂特觉得“惊

奇异常”,因为羔羊通常是在宝座之中(五 6,七 17)。但羔羊和神同坐宝座上除此一处外,也还有另一处(三

21)。

2. 以西结书中的河由殿发源,向外流出,这儿的河,流在街道当中,不流到圣城之外,因为所有得赎的

人都在城中,而这条河乃是供给这些人的所需。河的两边有生命树。Preston and Hanson 一书认为这是指伊

甸园中,人没有份的生命树(创三 22-24);“最後,在圣经的结尾,人终於归回乐园。他们终於可以光明正

大的享受当初因非份的渴望而被逐出乐园的那祝福。”河是生命的河,树是生命的树,但二者之间有何关连不

见提及。我们不要太钻牛角尖。约翰强调,生命是由神而来。河和树不过是一个象征。

生命树按月份的交替,结十二样果子,每月一样,这是象征丰盛的比喻,因为日头月亮都没有,当然也不

会有十二个月的交替。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参结四十七 12)。我们会问,“医治什么?”罪恶的创伤

吗?但圣城已经没有罪恶了(二十一 27)Walvoord 认为“医治”是“康健”之意:“树叶促进新耶路撒冷中

生活的乐趣,并不是为治疗恶疾,因为恶疾已经不再存在了。”万民的解释详见二十一 24注释。

3. 再没有咒诅(希腊原文 Katathema,只此一处使用,是指“可咒诅的事”,非指“咒诅的行为”)。

这是先知预言“不再有咒诅”(亚十四 11)的应验。有的是神和羔羊的宝座(参 1 节)。以西结预言的结尾

称城的名字为“耶和华的所在”(结四十八 35)。神和羔羊管治的地方是没有可咒诅的事物的。正正相反,

在那里有神仆人的事奉(原文用动词 latreuousin,意味着敬拜之意)。NEB直译“祂的仆人敬拜祂。”Glasson

说:“这句可与下节之额上名字相连。”出埃及记二十八 36-38中,大祭司的额上写着“归耶和华为圣”。如

今圣城全体居民都献上祭司的敬拜。天堂不是个闲懒的地方,那儿有事奉,事奉的中心是神。

4. 从前连摩西也不能面对面见神(出三十三 20、23),现在圣城中神的子民就有这个福气,他们蒙恩

的高峰就是与神不再有间隔,可以亲与神见面。再者,神的名字都写在他们的额上,正如在十四 1 中的一样,

他们与神紧密相连,以神的名字为记。

5. 又再一次,我们接受保证,圣城中不再有黑夜(二十一 23、25;参亚十四 7),因为神要光照一切。

全段以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的保证作结,至于统治的是谁则不见有提及。事实上我们也不能想象他们的属

民是谁。作王的意思乃是指一个蒙福和超越的境界:他们得以分享王福。

Ⅹ 尾声(二十二 6-21)

这末一段是些零零碎碎的杂感,结构相当松散,以致有些解经家认为约翰修正初稿时,必是漏掉了这一段。

不论如何,这末尾一段一再的告诉我们,启示录一书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向我们保证,主必快来。

Page 78: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6. 天使又对约翰说,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在原文中,这几个字是第三次出现;其他两处是三 14,十

九 11)。“真实可信的”是上面的话,下面的话,还是如遂特所认为的,是全书的话?没有明言。但这段既

是全书的尾声,遂特的意见应该是最合理:整本启示录都是真实可信。接下去约翰称神为主,就是众先知被感

之灵的神,这一句称呼颇不寻常(参十九 10,另先知的灵见林前十四 32),神与众先知竟然相提并论。约翰

的意思可能是说,感动旧约众先知的神,也就是感动我,将异象启示给我的神。

但我认为“众先知”更有可能是指新约中的先知,提醒他们,在逼迫困苦之中,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

为耻。在患难中,神差遣祂的使者将快成的事指示他们(参一 1)。周围所发生的事没有一样不是在祂的掌管

之中,而且还有必要快成的事。这并不是说异象中的一切马上就要发生,而是说,这一连串顺序之事很快便要

开始。Torrance 书中对逼切的语气有特别的讨论:“新约圣经看今生今世与我们同在的基督,和第二次再来

的基督,不是一个时间相隔的分别,而是隐藏与眼见的分别。这也就是为什麽整本新约全书因着信,将主再来

的日子看作就在眼前。”

7. 再一次重复;主快再来。接着是祝福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请参一 3 注释。约翰明明的告诉我

们,本书是预言。如有人想将启示录排到别的分类去,请极小心。

8. 我,约翰是一个加重的语气。上几节已向我们保证,本书有神的担保,如今告诉我们,在作为工具的

人的这方面,约翰慎重保证这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启示,不是人云亦云的二手货。接着约翰要在指示他

的天使脚前俯伏敬拜。十九 10 处约翰敬拜天使已遭拒绝,这儿重蹈覆辙似乎奇怪。大约启示录的读者有敬拜

天使的倾向,约翰再一次以现身说法,指出敬拜天使的确是个吸引人的观念,但这个作法是严严被禁止的。

9. 天使绝对拒绝接受敬拜,语气和十九 10 一样。拒绝的理由乃是,天使和约翰都是同作仆人(原文

Syndoulos =“奴隶同人”),不只如此,他们又都是与众先知和那些写这书上言语的人同是仆人。天使说预

言像先知一样,也和他们一样,要遵守像启示录所记载的预言,实在是个引人臆测的思想。但这几句最重要的

含意是指出先知的庄严;作为神的仆人,他们与天使同等。但不论神如何重用的仆人,我们都不能敬拜。唯一

可敬拜的是神。还有,我们看见连看过那么多异象的约翰都会犯错,我们岂不更要加倍警惕,以免落在诱惑之

中。

10. 天使又加上另一个命令: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封意思是“不要隐藏”;参十 4 注释)。这书不

是隐藏的智慧(赛八 16;但八 26,十二 4、9),而是公开宣扬的话语。又再一次,约翰称本书为预言;又再

一次,约翰宣称,日期近了(参一 7,并本章 6节注释)。

11. 天使告诉大家,人人都照着老样子继续生活:一方面不义(参但十二 10)的仍旧不义,污秽的仍旧

污秽,另一方面为义的仍旧为义,圣洁的仍旧圣洁。这含意可能是说,主来的日子是迅雷不及掩耳,要想改变

都来不及,到其时,本来是何面目就是何面目了。这是对信徒的一个鼓励:恶人行恶吗?由他们去好了,主马

上便要再来,最后决定不在他们。这几句同时也是一个悔改的挑战:主必快来,到时最後一分钟想要悔改也没

有机会,当趁如今还有机会的时候,赶快悔改。

12. 看哪!我必快来是 7 节的又一次重复(参 20 节,三 11)。到那日主必要照各人应得的报应他。赏

罚或作“工价”(原文 misthos,“应得的待遇”之意),含有“报酬”的意思。各人都包括在内,无一人能

幸免。主来的日子带来各人的赏罚。我们又一次看到,整本新约圣经都是强调按行为受审判的。

13. 在一 8中(参该节注释),神已经说过,祂是阿拉法,是俄梅戛;在二十一 6 处又加上,我是初,

我是终。在此处复活的基督用同样的字眼自称,并加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参一 17,二 8)。这几处的

称呼都是大同小异,说明基督与受造者的大别。除非基督是神,否则绝不可能分享神的名号。

14. 这儿换了一个说话的人,分别是约翰自己。他为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祝福(参一 3 注释;又三 4,

七 14;林前六 11)。洗是现在式,是继续不断之意。当然,得救的人一次过被洗净(例如七 14 用的是简单过

去式)是救恩的真理,但置身在世界多方压力之下,我们极容易受到沾染,因此神的子民必须不断的接受洁净

(约壹一 7),我们不会忘记撒狄教会的污秽衣服吧。约翰以两个比喻道出洗净自己衣服的好处:可得权柄能

到生命树那里(参 2节),也能从门进城(参二十一 27)。

15. 在城外的是一个鲜明的对照。犬类是指恶人(参诗二十二 16、20;腓三 2),但什么种类的恶人没

有明言。遂特建议是指“可憎的”(二十一 8),但史韦特认为是“假犹太人”(腓三 2)。至於其他各种罪

人,详见二十一 8 注释。若将喜好说谎言和编造虚谎分为两类的话,此处共列七种罪人,正是约翰典型的风格。

将喜爱谎言的“态度”与编造虚谎的“行为”相连是很有趣的(参耶八 10)。到底这些罪人在城外何处我们

不知道;事实上罪恶既被剿灭,很难想象罪人何在。约翰要强调的一点乃是,这一切的罪恶在圣城中是找不到

的,读者们当自思想警惕吧。

Page 79: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16. 我字是很强的语调,声明讲话的人乃是耶稣自己,天使所讲的也是出于祂的吩附(参一 1)。能随

意差遣天使证明权柄之大。天使受差遣是要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证明,或作见证乃是全书的一个重要主题。

说话的对象是约翰一人,但用众数你们确是有点反常,然而天使的信息不是授予私人的,而是向众教会全体信

徒宣讲。

大卫的根详见五 5注释。根在此与后裔相连,意在加重语气,说明基督是大卫的后代,这一点是全书由头

至尾都一再强调的。明亮的晨星引进新的一天,这是约翰苦难中的读者所梦寐以求的。Beckwith 书中又说:

明亮的晨星“似是指带来神完全之日的那一位。”也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出自雅各的星”民二十四 17),

这个观念是犹太文献中常见的(例如 Test. Levi 18:3;Test. Judah 24:1)。

17. 圣灵在此是藉先知讲话;新妇是教会。Farrer 一书觉得将圣灵和新妇相联,意义深长:“圣灵和新

妇异口同声——圣灵感动,身体发言。”他们说:“来!”可是这“来”字的对象是谁呢?下句也该说来的那

些听见的人又是谁?听见的人应该是非信徒吧,因为全体信众已包括在新妇之内。倘是这样,他们的回答应该

是:“我来”,而不是转请基督,或是其他信徒说:“来”。另一个可能,就是听见的人是指个别信徒,而他

们的“来”的请求是向基督发出。这看法的好处是文思与下面协调,因为结尾几节是求基督早日再来(20 节),

但困难则在同一句中,说话的对象突然又由基督转到不信的人,因为下半节毫无疑问,对象必是未信主者。

因此我认为较妥当是将“来”字看为教会以及每一位信徒对外的邀请。接下去是邀请的内容:口渴的人也

当来(参约六 35,七 37);还有,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水喝。只要觉察到自己的需要,这需要不论有多大多

深都能够被满足。

18-19. 接下去是一个严厉的警告,这书上的预言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请注意,这书是预言,不是人凭

天才所虚构,而是由神而来。有人说,不可更改的警告是向抄写的人说的。这样的警告也是常见,一个著名的

例是在 Letter of Aristeas,论到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有这一段警告:“倘有人擅自作任何更

改,任何增删,当局全体人员均同意的话,应该向犯者宣布咒诅。这样做法是保证圣经世代相传,没有更改的

好办法”(311)。

但我们应注意,约翰在此不是向抄写的人说话,而是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人发出警告,警告的对象和

上节的听者是一样的。这书上的一切话要严格保守,不可修改或规避(参申四 2,十二 32;箴三十 6;耶二十

六 2)。若有人在这书上加添什么,约翰说,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写在这书上的“写”字原

文是 gegrammenas,是个完成式,有最后定本不可更改之意。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删去他的份,叫他失

去这书上所描写一切荣耀的祝福。他“删去”神的话,神就“删去”他的份。两个“删去”是同一个动词:过

犯和刑罚完全相称。

20. 又再一次声明,本书是一个见证。见证的主题,不只在启示录,在约翰其他著作中都占重要地位。

这儿的见证人分明是主耶稣,因为祂说祂必要快来,而听见祂说话的人也热切祈祷:但愿如是。阿们是希伯来

或亚兰文中一个分词的音译,是同意先前讲话的人所说之话的意思。下面更进一步重述一次听者的心愿:主耶

稣啊!我愿你来。Charles 书上指出,这句请求的希腊原文即是林前十六 22 中“主必快来”的亚兰语音译

maranatha。这是一句肯定而热切的祷告,确知主必快来。主耶稣这个名词在全书中只此处和下一节使用。

Preston and Hanson 书中特别讨论本书以渴望主之再来作结的重要,这个主题也是贯彻全本新约的。最

后,约翰的信心不是在人的努力如何可使人类更加幸福,而是在“一位工作的神,活神身上。在人类历史中,

这位神向我们启示了祂的爱,也显明了祂的震怒。在差遣基督耶稣来到世间这事上,这位神以决定性的角色加

入历史之中。”“只有把握这样一个信心的信仰才能在原子恐怖笼罩之世代中,坚定不移。”

21.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作为一本启示书的结尾颇不寻常,但作为第一世纪基督徒书信之

结语倒是常见。这最后一句原本应是怎样颇有版本的差异。有古卷用“与圣徒”,有的用“与众人”,有的用

“与众圣徒”,也有“与你们众人”等等。大致看来,“与众人”似最合宜,将重点放在大众。约翰为神所有

的子民寻求恩惠。在全书结束之时,他再一次提醒我们,不只部分信徒,全体信徒都是倚靠神白白的恩典。

注:

1 参 A. M. Hunter:“圣经众书卷之中,没有其它一卷像启示录那样将天堂描写得如此真切实在;正因

为这个有福的盼望,使我们有力量一再与世界和其上的一切罪恶争战。”(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SCM, 1945, p.113)

2 J. B. Phillips, The Book of Revelation (Collins, 1960), p.9。

Page 80: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3 新约书卷中无任何一卷像启示录那样惊天动地而带着能力的宣告神的权柄统管万有。而这个权柄又是

以爱为依归的:狮子同时又是羔羊(五 5、6)(Ralph P. Martin, New Testament Foundations, ii, Paternoster,

1978, p.379)。

4 参 Merrill C. Tenney:“过去派者的解经法可说是有坚固的基础石座,但石座上没有完整的雕像。”

(p.144)

5 E. g. W. G. Kümmel:“启示录是为应时而作,是本当时之书,而不是为将来的世代,甚至亦非为末

世而写。正如新约中其它的书信,启示录的讲解原则应以当时历史为依归。”(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SCM, 1966, p.324)

6 Beatrice S. Neall 持“史观”派立场,因为“启示录包括了人类全部历史,由约翰的时代直至世界

末日。”但她认为书中所讲的是西方世界及教会的历史潮流和史事。The Concept of Character in the

Apocalypse with Implications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Univ. of America., 1983, pp.10, 15)。

7 Samuel A. Cartledge 指出,这一派的解经家有一个特色,就是总将自己的世代当作他们预言纲领的

末代;又云:“任何一人研究过这一派的历史之后,甚少会有加入行列的,因为此派历代的解经家都是各有各

的结论,这些结论往往所差甚远,叫人难以信服以今世为末世的预言解经法。”(A Conserv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Zondervan, 1957, p.206)。Jeske 将启示录中的象征列出,并指明是预表现代的那

些事件(pp.3f)。

8 参 W. Milligan:“启示录涵盖整个基督教时代,但不是记叙个别的史实,而是记载一些大原则”:

“我们看启示录,不是要寻找特别的史事,而是找寻掌管人类历史,教会历史的原则。”(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Macmillan, 1886, pp.153, 154f.)

9 G. T. Manley 列出启示录各派解经法后之结论是奉劝读者保持虚心,研读启示录时要注意上下文,以

及该段与圣经他处的关系(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IVF, n. d., p.11)。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好教

训。我们读经不能抽离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来支持一个既定的解经法。

10 参 W. C. van Unnik:“启示录不是写给等闲之辈,为他们揭开人类未来命运的面纱,满足他们的好

奇心。过去不少人将启示录当作一本谜语书。启示录不是谜语书,但的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远景,让我们看

见神的作为,向我们宣布神的国度,这国度如今已在,完全的国度将来还要降临,降临时一切敌对势力必要毁

灭净尽”(The New Testament, Collins, 1964, p.161)。

11 F. B. Clogg:“作者虽以当代为依归,为全书的范围,但其异象所缮明的真理已经在历史上屡次应验。

这真理就是人类历史掌握在神手中。”(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Hodder, 1940. p.293)。

12 A. M. Hunter 认为启示录所指出的大原则包括“神操纵人类的历史。世界是善恶斗争的所在。基督是

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在祂身上我们可以明白神的性格,和神在历史上的作为。神至终必要胜过魔鬼,彻底铲

除一切恶的权势。天堂乃是最真不过的地方”(Interpreting the New Testament 1900~1950, SCM, 1951,

p.103)。

13 参 M. E. Boismard:“作者描述所见的异象时,总是设法将神所默示的思想以象征来说明,因此免不

了颜色加上颜色,数字垒上数字等等,并不注意最后笼统的果效。作者最大的目的是将神所启示的意念讲明,

而不是志在描述一个合乎想象的异象。读者若想跟随约翰走到他所带领的路的终点,就必须以约翰的规则为规

则,必须找出象征背后的实意,而不是专去追寻象征与象征之间的呼应。”(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ed. A. Robert and A. Feuillet, Desclée, 1965, p.697)。 14 Caird, p.61。

15 参 M. Dibelius:“启示录一个绝无仅有的特色就是启示的知识与逼切的预言完美的配合,这是别处

所找不到的。”(A Fresh Approach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Ivor Nicholson

and Watson, 1936, p.124)

16 A. Wikenhauser 认为启示录并非研究时兆、默想时兆而写成的作品,启示录乃是震撼心灵的先知经历,

“作者是个纯正的先知;先知的意识情怀贯通全书”(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Herder, 1958, p.545)。

17 参 Wikenhauser:“启示录乃一本纯先知书的最大证明就是作者敢用自己的真名,写毫不留情的信,

指责当时真正的教会。这种做法是希伯来启示文学中绝无仅有的例子。”(如上)

18 Walter A. Elwell (ed.).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Baker, 1984), P.65。 19

Kiddle, p.xxxiii。

20 E. Stauffer 认为启示录作者与以弗所及其在亚细亚的分支教会之间的关系,正如约翰福音作者与其

门徒及教会间的关系。他引用启一 4,二 1、5 及二十一 22、24 为例。(New Testament Theology, SCM, 1955,

p.264, n.75)

Page 8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21 游斯丁提到启示录二十章时说:“我们中间有一个人名叫约翰,是基督的使徒之一。这人以一个特别

的启示讲说预言„„”(Dial. Try. Lxxxi, ANF, 1, p.240)查理认为游斯丁有错误,但亦承认他的见证实

在是年代极早的见证,甚至早至公元 135年上下(I, p.xxxvii, n.2)。 22 Kiddle, p.xxxv。

23 S. Giversen, Apocryphon Johannis (Copenhagen, 1963), p.49 (plate 48, 16~17)。并参 Andrew

Helmbold, NTS, 8, 1961~62, pp.77-79。

24 在 Adv. Haer. iv. 20. 11; iv. 30. 4; v.26.1 (ANF, I, pp.491, 504, 554)上,爱任纽提到启

示录作者是“约翰,主的门徒”;绝大多数人同意,这就是使徒约翰。

25 见 J. Stevenson, A New Eusebius (SPCK, 1963), P.146。

26 革利免提到“使徒约翰”曾居拔摩海岛直至“暴君之死”(Who is the Rich Man„„?, xlii, ANF, II,

p.603)。这分明是引用启示录一章九节。

27 Adv. Marc. iii.14 (ANF, III, p.333)。

28 Epiphanius 说,反孟他努派人士 Alogoi 以克林妥(Cerinthus)为启示录作者(Haer. li. 3; Pan-arion,

51)。根据 Kümmel,罗马的反孟他努派人士 Gaius (c.210),也赞同此一说(Introduction, p.330)。

29 参 H. E. iii.25。优氏将圣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认的圣书;第二类是尚有争论的圣书;第三类是

伪书。他认为,启示录果真是使徒约翰所写的话,列入第一类,否则,打入第三类。证明优氏等人所忌是启示

录的内容,因为倘若启示录的问题只在作者悬案未定的话,理应列入第二类才对。

30 L. Pullan 指出,孟他奴派“对基督再临统治千禧年国度的事有很复杂的教义。这教义除根据启示录

二十章之外,还加上许多假做的预言。为此正统基督徒对教内先知的预言有矫枉过正的戒心,这戒心很可能影

响到他们对启示录之翻译及传递不大热烈”(The Books of the New Testament, Rivingtons, 1926, p.271)。

31 Donald Guthrie 特别列出古代作者以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证据。他接着说:“要想这些学者们不

约而同的犯同一个错误,简直是违反常理的„„所以吾人不能不承认,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和使徒约翰是同一个

人,因为证据实在确凿”(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3rd ed., IVP, 1970, p.935)。

32 B. W. Bacon, The Making of the New Testament (Williams and Norgate, n.d.), pp.190f。贝

氏日后又说:“使徒约翰乃启示录作者的证据实在确凿不过”(p.191)。但我们在此不能不加上一句,贝氏

仍不接受这个观点。也正因为他站的是反对立场,他对启示录作者为使徒约翰之证据的承认更是值得注意。

33 Charles, I, p.xliv。

34 Eusebius, H. E. vii.25, Loeb edn., II, pp.207f. James Orr 将这反对理论总结如下:“约翰福

音语气文静、属灵、奥妙,典型字眼诸如‘生命’、‘光’、和‘爱’等等随处可见,整本书的文法也是纯熟

的;启示录则风格唐突,神秘离奇,描述的形象都是属于物质界,用语不准确兼粗俗,有时甚至违反句法。反

对派认为这样不同的两本书,不可能出自同一作者(ISBE, IV, p.2583)。

35 见 C. Gore et al. (eds.), A New Commentary on Holy Scripture (SPCK, 1937), p.681。

36 Charles, I, pp.xxix ff. R. H. Preston 和 A. T. Hanson 指出,约翰福音和启示录的字汇约为九

百字,而其中相同的不到半数(p.24)。

37 Charles, I, pp.xxxii f。 38 Eusebius, H. E. vii.25, Loeb edn., II, p.199。

39 R. A. Edward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Eyre & Spottiswoode, 1954), pp.26f。

40 参 Sweet:“启示录作者对希腊文文法中时式的熟悉胜过任何一位新约的作者。”(p.16)

41 C. F. D. Moule 说,启示录“是全本新约中唯一一本文法有不少差错的书,但其完整的效果却是深具

感动的力量”。(The Birth of the New Testament, Black, 1962, p.162) 42 Caird, p.5。 43 Farrer,

p.50.

44 “被圣灵所感正在看见异象的人”,怎可能用“约翰福音那种冷静、沉思回顾的风格”。(J. Orr, ISBE,

IV, p.2548)

45 A. S. Peake 引用 Heinrici,如此说:“希腊文学提到神谕之时亦喜用格外粗犷的风格,认为超越常

规的格调能收更高的效果(The Revelation of John, Holborn, n.d., pp.59f)。此外亦有 A. Harnack,之

引句如下:“只有神秘笔调才能表现出神圣的特质。”(同上 p.60.n.1)

46 A New Commentary, p.681。此外,请进一步参阅 F. L. Godet,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John,

I (Zondervan, n.d.), pp.182-190; Alford, pp.224-228; G. Salmon,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Books of the New Testament (John Murray, 1892). pp.211-221。

47 参本人的记念集 Reconciliation and Hope, ed. Robert Banks (Paternoster and Eerdmans, 1974,

pp.275-284) 中 G. R. Beasley-Murray 的论文‘How Christian is the Book Revelation?’

Page 82: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48 R. A. Edward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P.26。

49 Boismard 说:“一般来说,约翰福音与启示录最大的分歧在其末世观”(Introduction, p.720)。

50 T. Zahn 说:“在希腊罗马散居时期,本人找不出任何一个名叫约翰的犹太人。而在同一个时期中,

罗马文献却有犹大、约瑟、约拿单、撒母尔、米利暗、撒罗米等名字,”作者接着又说:“基督徒采用使徒的

名字是启示录写成许久之后才开始的习惯。”(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III, T, & T. Clark,

1909, p.433, n.1)。

51 Eusebius, H. E. vii.25, Loeb edn., II, p.203。

52 E. Stauffer, Theology, pp.262f., n.66 引用 V. Schultze, Kleinasien, II, pp.104ff., 450。

另参 W. Marxsen 所说:“有另外一个约翰”之说是无甚把握的论点(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Fortress, 1974, p.277)。

53 R. A. Edward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p.2。

54 E. Stauffer, Theology, p.41。 55 同上。

56 W. G. Kümme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331。

57 Leon Morris, Studies in the Fourth Gospel (Eerdmans, 1969), pp.280ff。

58 路加二十二 30 的资料必是来自使徒之一。还有,倘若我们接受保罗是以弗所书的作者,保罗在该书内

也称自己是使徒,进而提到教会是建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一 1,二 20,并参三 5,四 11)。

59 Ford 辩论说,启示录四至二十二章是施洗约翰和其门生所写。一至三章是后来的信徒加上去的(Ford,

pp.28ff.)。但这看法极少人同意。

60 爱任纽提到“启示录的异象”不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乃是罗马大帝多米田末年,几乎是爱任纽时代

的事(Adv. Haer. v.30.3, ANF, I, pp.559-560)。后来的传统看法亦多与此相同。 61 参 Suetonius,

Domit.13。

62 我们应该指出,最少在多米田之前,并不是皇帝自己下命令强人敬拜他,而是民众因为国家太平,政

治贤良而自动自发的敬拜。换句话说,敬拜君皇是很流行之事,基督徒拒绝妥协,当是难上加难。 63 例见

Eusebius, H. E. iii.18.4; iii20.5; Tertullian, Apol. v. ANF, III, p.22。

64 参 Syb. Or. v.93ff., 137ff:传说尼禄将会在波斯重现。冒充尼禄在该处出现的确有好几个人。

65 Tacitus, Ann. xiv. 27。

66 圣坡旅甲写信给腓立比教会说:“保罗在已认识主的众教会夸奖你们。当时我们尚未认识主”(xi.3 Loeb

trans.)。坡旅甲是示每拿教会的监督,他的“我们”假设是代表了整个教会,因此可以说明示每拿教会在保

罗的时期尚未建立。

67 Adv. Haer. v.30.3。爱氏列出三个可能 Euanthas, Lateinos 和 Teitan;他个人较为主张最后一个。

68 T. Zah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III, p.447, n.4。 69 Hort, p.xxvi。

70 R. M. Grant 分析此说之根据所得的结论是:“我们只能说,公元 68至 70年间不是没有可能就是了”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ollins, 1963, p.237)。

71 C. F. Burney 认为:“约翰福音原是用亚兰文写成。作者晚年来到以弗所后,因情况所需才学习希腊

文,因此启示录的文字生硬是必然的事。”(The Aramaic Origin of the Fourth Gospel, Oxford, 1922, p.149)

这个说法当然不是绝无可能,但肯赞成约翰福音的原文是亚兰文的人真是绝无仅有。

72 查恩却认为,启示录以所多玛称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料想经已被毁(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438)。

73 A. S. Peake 引用 Mommsen, J. V. Bartlet and C. A. Scott (Revelation, pp.96f.)。除了启示

录十七 10 支持此说外,尼禄将与帕提亚人一同回来之说符合韦斯帕西安末年而不适合其登位之初的情况。末

年之说对第八王、敬拜君王、及尼禄起死回生的传说都有较满意的交代。韦斯帕西安初年的年代是没有历史传

统支持的。

74 Boismard 记载,Victorinus of Pettau(死于 Diocletian 年间 284~305)。早已发现这个事实:

他说“启示录不是一系列连续性的将来之事,而是以几种不同的方式描写同几件事(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702)。

75 参 J. Moffatt:“犹太传统不是很纯,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框框。早期基督徒的思想形态不可能离开他

们的犹太传统,所以在一本像启示录讨论末世的书中企图分辨犹太和基督教思想的分界是很冒险的。一段缺乏

基督教述语的经文并不等于就是犹太产品。”(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Testament,

T. & T. Clark, 1927, p.492)

Page 83: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 edzxup.u.qiniudn.comedzxup.u.qiniudn.com/doc/2015/01/23/51474a74af9c9d2a7e87811724…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目录 编者序 第一版作者自序

76 K. and S. Lake 指出:“将书中所有基督教内容删掉就可以显出原来的犹太来源。问题在我们凭什么

标准删削?这个假设标准是否无误?当然不可能无误。我们相信,启示录虽然采用犹太文学的形式,但却是彻

头彻尾一本基督教的书。”(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Christophers, 1938, p.178)

79 Sir W. M. Ramsay, The Letters to the Seven Churches of Asia (Hodder, 1904), pp.324f。

80 M. J. S. Rudwick and E. M. B. Green, ET, Ixix, 1957~58, p.178. 本文题为“老底嘉的不冷不

热”,值得一读。

81 Ann. xiv.27 (cited from The Modern Library edn. 1942), p.335。

82 参 N. B. Stonehouse, Paul before the Areopagus (Eerdmans, 1957), Chapter IV; Beasley-Murray,

“阶级很高的一群天使”。

83 详见 Sir Frederic Kenyon, Our Bible and the Ancient Manuscripts (Eyre & Spottiswoode, 1939),

pp.10f。

84 J. B. Lightfoot,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 (Macmillan, 1876),

p.225。

85 Gerhard Delling, Worship in the New Testament (Darton, Longman and Todd, 1962), pp.68f。

86 Atkinson 有另一个有趣的看法;他说:“天使不能唱新歌,因为他们从未堕落过,因此也不曾有过重

生的经历。事实上圣经中从未记载过天使会唱歌。”

87 参士十八 30;王上十二 29。希伯来的拉比传统教训也是这样说。因此 R. Johanan 认为亚伯拉罕预知

“他的后裔在但敬拜偶像”(Sanh. 96a)。

88 根据耶八 16“听见从但那里敌人的马喷鼻气„„”爱任纽认为敌基督出自但支派(Adv. Har. v.30.2)。

根据遂特,第三世纪的教内作者希坡律陀(Hippolytus)这样说:“基督出自犹大支派,敌基督则出自但支派”

(De Ant. 14)。撒但又被称为“但支派之君”(Test. Dan, v.6)。但支派的恶名源来已久,因为但和希布

仑两支派的名字在历代志上前几章中均被删除。

89 The Expositor, VI, v.1902, pp.225-240。

90 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 的附录有 S. R. Driver 执笔的约珥书注释,详细讨论

巴勒斯坦特有的蝗虫,值得一读。

91 参 J. B. Lightfoot, Saint Paul's Epistle to the Galatians (Macmillan, 1902), p.211。

92 因为希腊字母不够使用,所以要加进其它几个符号,详见 W. Gunion Rutherford, First Greek Grammar

(Macmillan, 1891), pp.143-145。希伯来文也有类似,以字母代数目的系统,详见 Gesenius' Hebrew Grammar

ed. E. Kautzsch, rev. A. E. Cowley (Oxford, 1910), p.30。

93 TDNT, V, p.422。并参拙著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of the Cross3, pp.180ff。

94 有关这一个字的讨论,详见拙著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of the Cross3, pp.287 ff。

95 尼禄死后由迦尔巴继位,时为公元 68 年六月,但次年正月,迦尔巴即被刺杀,奥图继位。但奥图之继

位引起许多反对,同年四月十七日,奥图自杀身亡,由威特留继位。但七月一日,韦斯帕西安又向威特留宣战。

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威特留即被杀,总而言之,以上三人都曾称“皇”,但实际上未曾真正作皇。

96 W. E. Shewell-Cooper, Plants and Fruits of the Bible (Darton, Longman and Todd, 1962). pp.

121f。

97 参约一 1 注释,及拙著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Eerdmans, 1971),附录 A。

98 各派览观,详见 Walvoord, pp.282-290。Walvoord 本人赞成千禧年前说。

99 按行为受审说,与因信称义两说之间的关系,见拙著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Judgment (Tyndale

Press 1960), pp.66f。Mounce 一书中也这样说:“问题不是在靠行为得救,而是行为乃是个人与神实有关系

的证据。”

100 这些宝石的讨论,详见 J. L. Myres, EB pp.4799-4812; I. H. Marshall, IBD, ii, pp.781-788;

Eleanor F. Jourdain, ET xx ii, 1910~11, pp.448-450; N. Hillyer, NIDNTT, iii, pp.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