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48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西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西 PK PK

Upload: alodie

Post on 15-Jan-2016

1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引言. PK ,流行词汇,英文 PlayerKilling ,其义为挑战、搞掂、杀死、末位淘汰等,我们这里为比较、对垒。 中西文化比较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展开,如器物的、制度的、精神的等。所谓“基本特质”,主要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特质,精神是文化最内在的因素,是决定其他方面的东西。 中西文化这个词很大,中西文化比较,范围很大,范围很大的东西往往不太容易说清楚;然而,我们认为,抓住一些精神方面最核心的关键的观念来加以对比分析,还是可以做的事。. 比较围绕十大问题展开. 价值信念. 中国:善为价值中心;真溶合于善;求德性的人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PK

Page 2: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4: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引言• PK ,流行词汇,英文 PlayerKilling ,其义为挑

战、搞掂、杀死、末位淘汰等,我们这里为比较、对垒。

• 中西文化比较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展开,如器物的、制度的、精神的等。所谓“基本特质”,主要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特质,精神是文化最内在的因素,是决定其他方面的东西。

• 中西文化这个词很大,中西文化比较,范围很大,范围很大的东西往往不太容易说清楚;然而,我们认为,抓住一些精神方面最核心的关键的观念来加以对比分析,还是可以做的事。

Page 5: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比较围绕十大问题展开

Page 6: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价值信念

Page 7: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善为价值中心;真溶合于善;求德性的人。

• [ 引述与例证 ] 真善美的人类价值中,将善提为第一位,与西方柏拉图(善的理念)和康德(善良王国)的意见一致;

• 善的概念:仁义道德天理良知,仁义礼智信;• 宋明理学由见闻之知上升到德性之知——道德形

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形式。• “ 真”未能成为独立的哲学问题,没有形成求真

的知识论体系,包括求真的形式逻辑;• 求德性的人——君子、贤人、圣人。• 由于真溶合于善,求真不够,是中国文化一个欠

缺。

Page 8: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真为价值中心;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求理性的人。

• [引述与例证 ]:哲学 philosophy即爱智慧,以求知、求真为目的,求知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应如何,前三者是“真”,第四条才包含价值,是善;

• 知识可以导向美德,得到智慧,就有了美德;柏拉图认为,初级理念——中级理念——最高理念(善),知识可以导向善;

• 西方哲学理性主义的源头,巴门尼德“存在”,苏格拉底的“定义”,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理性主义的发展、完善与深化。

• 到十七、十八世纪,发生理性启蒙运动,“理性审判一切”,其地位盖过了上帝,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出现,但理性的地位仍不可动摇。

Page 9: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行为方式

Page 10: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中国:克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

• [ 引述与例证 ]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主要是对统治阶级来说的,要求他们自律;

• 孔子的想法是要建立责任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崇尚道义价值,贬低功利价值,克己与制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从“己”开始,“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但中国人并不乏追逐权力、金钱的行为。

Page 11: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求乐(中庸、忏悔),即追求个体的快乐幸福。

• [ 引述与例证 ]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中产阶级的精神,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 忏悔:基督教提出,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

• 求乐,早期为伊壁鳩鲁提出,快乐主义伦理学,感性要求的满足;尼采《快乐的科学》,近代“避苦求乐”成为社会思潮;

• 对追求快乐以正面肯定,为中国文化所无;穆勒: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理性主体——神学主体——自然主体• 与中国人平安是福,福禄寿禧不同。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幸福哲学》

Page 12: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群己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Page 13: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整体至上,整体是出发点,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从属于整体;“气”的概念。

• 中国人的“角色”观念;• “ 礼”与“面子”;• 排座次,出场的顺序;• 个体与家族的关系,“光宗耀祖”,“有辱门风”;

• 无己的学说,从不说“我是我自己”;• 整体至上与“窝里斗”并行 ;• 评价整体观念至上,不能否定“家”给个人带来

的亲情与慰藉;• 整体至上导致权力滥用的问题。

Page 14: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权利与个性;个体是出发点,个体是社会的基础。“原子论”

• 人(每一个人)的神圣性,权利不可侵犯;• 宪法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家长不能打孩子,否则受法律制裁;监护权问题。•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信仰等自由权

利;• 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潜力,使社会充满活力;• 有个人自由绝对化的倾向,如枪支问题、犯罪问

题、亲情偏少,带来一些问题;西方的夫妻、父子关系有意思。

Page 15: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经验方式(如何获取经验)

Page 16: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以价值判断为主导,以实用实践为目标,现实与理想的整合。

• 以有何用、好不好的应如何引导获取经验,而往往不是首先对“是什么”提出追问;

• 对“真”关注不够,对事实认定究根寻底不足;• 经验围绕实用,着眼于“事”,而不是“物”;经世致用和学术的独立性问题。

• 大同社会的可能性;• 普通人向圣、贤转化的可能性;• 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孟子:“人皆可以

为尧舜”,佛教:普渡众生;• “ 大团圆”的设计与追求:

Page 17: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以事实判断为主导;对事物本质、实体的认识;重视现存事物的独立性质,将想象与现实分开。

• “实体”“存在”“本质”“本身”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求事物之必然和规律;

• 将现象与本质、天国与世俗、现实与理想清清楚楚地分别开来;

•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注重分析方法:分门别类;• 中国是综合、混一、和合、融合;• 真正的悲剧,如奥德赛、罗密欧与朱丽叶

Page 18: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致思趋向(思想向何处开展)

Page 19: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内倾式、内省式;体验静修,复归内在精神——天人合一境界。

• 中国哲学思维所向不是对客观世界、大自然的认识,而是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 对人的内在世界的认识是关键,将社会问题的解决归结为人本身问题的解决;

• 修身养性,改造人的主观精神;• 儒家:正心诚意,立志求仁;•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天、万物皆备于

我;• 宋明理学:性与天道、天理人欲;佛教:

明心见性;道家:得道成仙;

Page 20: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外向式的思维为主要方式;对大自然的惊诧;求自然之规律;

• 对大自然的探索,以自然为导师,自然法则、自然状态、自然规律、人的自然性等;

• 以自然律作为参照系观察社会、观察人;• 重视人的自然性,避苦求乐,满足人的需

要,求事物的规律;• 人的原罪说;

Page 21: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学习类型(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

Page 22: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综合型,文史哲不分家;经史子集,非逻辑的分类方法。

• 中国传统学术是综合的;• “ 道”无所不包,包罗万象;• 孔子的《论语》包含很广:哲学、政治、

伦理、修养、教育、艺术;• 老子的《道德经》亦如此;• 塑造完全的人格,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很

多方面的;• 对经史子集的解说;

Page 23: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分析型,分门别类,按性质、本质、主题加以划分,分科之学。

• 学科:主题——中心概念——相关概念——相关事实和现象,层层叠叠,逻辑连接,形成体系和理论,体系化的知识;

• 这个工作,亚里士多德就完成了,这是中国人没有做的;

Page 24: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抒情方式(抒发人的情感的方式)

Page 25: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从表现到再现;“文以载道”,“成仁为美”,“情景合一”,意象运用;近现代的“再现”方法;

• 中国人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通过景、物、自然现象作为情的象征;“四君子:梅兰竹菊”、“明月”、“六月飞雪”,“关关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情景交融;《离骚》的象征:芝兰、香花、龙、凤,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诗经》,抒情诗发达;

•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的爱好,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诗;

Page 26: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诗与画的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相反,抒事诗、史诗出现晚,也比较少:《木兰诗》《长恨歌》、《琵琶行》;

• 中国画的特点:气韵生动,以虚写实,生命活力与张力,非形似而求神似,写意与水墨,诗书入画,怡情养性,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Page 27: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由再现到表现;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和意象;

• 上古时代,求真写实特别突出;•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时间、过程、情节,抒情诗少一些,也晚一些;

• 写实,纯粹的悲剧;• 浪漫主义思潮到十七、十八世纪才出现,代表人

物是卢梭、歌德,情溶于景的写作方法;• 最有意思是西洋油画,焦点透视,准确,比照相更逼真,追求真实,学画先要学解剖;焦点透视,远近距离分毫不差;

Page 28: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画的多点透视:远视、平视、俯视、人是动的,气韵生动,人已经融入了自然。

• 西洋画与科学、真实、求真一致;• 思想之画,凡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画;《呐喊》;

• 中国画是性情之画 ;

Page 29: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0: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1: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2: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3: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4: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5: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6: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7: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Page 38: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文字文法(文字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特性)

Page 39: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汉字的特点,“观物取象”,“指物造象”,“书”即是“如”,“如”即“象”

• 六书: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Page 40: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文法:强调空间结构,无时态概念;• 文意由字、词、句的自由联结表达,词汇

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最丰富的语种之一,英语词汇最多,因为科技词汇,也由于用的人多;

• 汉词的词汇靠它的自由联结,如“死”;• 汉语,高度灵活的文字,崇尚简洁,惜墨

如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问题:不够通俗,文言——贵族化,白话

——平民化;

Page 41: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字母化,与物象无关,注重抽象性,强调时态;等

• 希腊文、拉丁文、法文、俄文、英文的共同特点是字母化,由音节、字母多少表达,动词、名词、代词加前缀、后缀组成,如英文 act\_active_\action_reaction;

• 抽象的,又是简单的,汉语,形象的却是复杂的;

• 文法简单、准确、规则为特点;

Page 42: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文化价值评价

Page 43: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静态的、包容的、田园诗的、保守的、复古的、玄想的、谦让的、自然的、出世的、不争的、灵活的、消极的……

• 西方:动态的、迁变的、现世的(宗教的)、浮士德式的、扩张的、进取的、平等的、竞争的、人为的、积极的……

Page 44: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对人类已有的或可能的贡献

Page 45: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中国:宏扬了善作为价值理性的绝对至上性;大同式的理想社会图式;对生命以及宇宙一切存在物的终极关怀;道德、和平、慈爱、谐调、仁义、孝悌、怜悯、信实、合作、温情……;成为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东方文化的支柱,并向世界扩散传播;中国文化的许多因素仍有持续发展潜力;

Page 46: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西方:宏扬了真作为工具理性的至上性;以进取的精神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一个永不停息的躁动的心灵和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人格;开掘人作为个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发展潜能;幸福、快乐、理性、科学、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由欧西一隅扩大到北美、南美、澳洲,并多方面影响东方和整个世界,西方文化还预示着征服地球以外的世界。

Page 47: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 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展开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如此,才能走得稳妥一些,好一些,尽量少走弯路。

Page 48: 中西文化基本特质十大 PK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