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 rmfyb.chinacourt.org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7-12/26/05/2017122605_pdf.pdf ·...

1
2017 12 26 星期二 第五版《采风周刊》第318 总编室主办 周刊 采由木铎 采由木铎 蕴雅颂 蕴雅颂 十年以后 【手 记】 未来法官诞生记 严剑漪 责任编辑 新闻热线 (010)67550710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 报 道稿件或线索 —记参加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遴选的法官助理们 图为 2017 年 12 月 25 日,在初任法官代表上海徐汇法院杨锋的领誓下,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集体宣誓。 仇银根 很多事,只有时间长了才会看出它 的意义。 12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法官 遴选委主任沈国明,沈国明感慨,这是一 次真正意义上的初任法官遴选,最后遴 选出来的157名初任法官都非常优秀,如 果这样的遴选能够坚持下去,相信十年 以后,上海的法官队伍会更加优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份职业 都需要内心的坚守。 在采访众多法官助理的过程中,记 者感受到了一个群体对法律的热爱和 执着。上海二中院法官助理李丽丽对 记者说:“我最喜欢《雨巷》这首 诗,也许你期待的是晴天,但却偏偏 遇上了下雨,那么,在外界因素不那 么遂人愿的时候,你要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去看看哪些是美的,哪些是 你特别喜欢的。” 是啊,如果你在哪里都能看见美, 那怎么会输给人生呢。李丽丽最终入 额了,还有一些被采访者没有入额,但 在记者的心中,他们都已经“入额” 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不在于进 门的早晚,而在于内心的热爱和执着。 十年以后,中国未来的法官将会 如何? 在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集体宣 誓现场,雄壮的国歌奏响,100 多名初 任法官洪亮的歌声在大法庭回荡—我 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进! 让我们一起翘首等待,十年以 后。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 《致橡树》 选择一份职业,就像选择一个爱 人,只有血脉相融,才能彼此坚守。 2017 12 25 日上午 8 30 分,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楼大法庭内, 100 余名初任法官身穿法袍,一起站在 了宣誓仪式的台阶上。 对于旁观者而言,这是上海法院司 法体制改革后第一次从法官助理中遴选 初任法官,这种严格专业的“笔试+审面试+遴选委员会面试”遴选模式将 为中国今后的新型法官选任制度提供经 验借鉴。而对于法官助理们来说,这是 一 次 职 业 心 路 历 程 的 考 验,“临 门 一 脚”的失落、看似遥遥无期的等待、遴 选要求的提高、永不言弃的努力,以及 对法官职业越来越清晰的热爱。 麦田里的守望 2009 年,李丽丽从华东政法大学 硕士毕业,她选择了律所。 在一次聊天中,同事热烈讨论着如 何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去谋篇布局,而 她的第一反应则是考虑如何中立公平地 兼顾各方利益,那一刻,她发现自己似 乎更适合做法官。 2011 年,李丽丽报考上海市第二 中级人民法院,面试官问她:“你已经 是一名职业律师了,律师收入比法官 高,为什么还要考法院?” 是啊,为什么要考法院?李丽丽听 着自己内心的声音,站在一片麦田前。 对于法律人而言,职业的转换意味着未 来事业的重新规划,既然已经明确方 向,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守望,直到麦田 渐渐变成金黄的一刻。 2014 年,在经过一年预备法官的 轮训后,李丽丽欣喜地期待着法官任命 书的到来,然而此时传来消息,根据司 法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她们这一批预 备法官将成为司改后的第一批法官助 理,而不再被任命为初任法官,如果想 要成为法官,今后要通过新的遴选方式 入额。 刚感受到法官职业的真正魅力就戛 然而止,李丽丽心里五味杂陈,但这样 的消息又让她对法官这份职业更加憧憬 和向往。 心情复杂的不止李丽丽一个,其他 的预备法官也经历了心理“缓冲期”。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的沈佩鸥慢 慢接受了“从敲法槌到不能敲法槌,从 即将成为法官又回归到法官助理”的变 化:“就把这个当成继续锻炼的动力 吧,跟着资深法官再多学一点,用更多 时间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魏婷婷 也想通了:“从个人的短期利益来看, 这可能会拉长我进入法官队伍的时间, 但从长远来说,更高的要求可以倒逼我 去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个社会需 要公平和正义,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法官 来实现和保障它。” 等待的滋味有时就像三毛说的“三 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 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2015 年起,上海法院在全国范围 内第一个启动法官入额工作,看着身边 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在为“入额”不 停地努力,这些年轻的法官助理们也在 默默加油和等待。 2017 8 18 日,根据中央《法 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 案》和《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 制度的意见》的规定,上海高院经过深 入调研、反复论证,终于确定了法官助 理遴选方案,并开始组织报名! 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李丽丽在家接 到了庭里的电话,同事告诉她,遴选已 经正式启动,一共分 8 个步骤,申请报 名、岗位承诺、基本条件审查、业绩考 核、考试面试、遴选委员会遴选、上海 高院党组审议和人大任命法律职务。其 中,考试包括法学理论笔试、文书撰写 笔试和庭审面试,分别对照法官应具备 的法学理论知识、文字表达和庭审驾驭 三大能力。 李丽丽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自 2014 年被任命为法官助理,她一直 在等待这一天,而这一天来临时,她却 发现自己只有短短两周的准备时间。 全市法官助理的报考工作全面展 开,一共有 296 人报名,这些人全部通 过了资格审查和业绩考核。 沈佩鸥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上 班忙着做手头儿事,下班一回家便见缝 插针复习近五年的司法考试真题。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房产庭的沙 莎有一个 3 岁的可爱宝宝,丈夫去年参 加了检察官的入额遴选,这次妻子上 阵,丈夫二话不说在家带宝宝,沙莎专 心看书。 上海浦东法院立案一庭的于淼在接 到笔试通知的第二天,把妻儿送回娘 家,自己白天在立案大厅接待当事人, 晚上回家看书到深夜…… 9 2 日,296 名法官助理走进了上 海法官培训中心的遴选笔试现场,这些 法官助理平均年龄 32.5 岁,其中最大 48 岁,最小 28 岁,全部具有本科以上 学历,85.5%的法官助理具有硕士以上 学历,平均从事司法工作 6.6 年。 你在桥上看风景 9 16 日、17 日,庭审面试的日子 来了,考场设在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 院。 一大早,所有工作人员便忙开了, 为了这次面试的顺利进行,徐汇法院配 备了 100 多名干警,他们有的来回检查 各类工作的衔接落实,有的协助媒体进 行电视拍摄,有的忙着落实考场信息保 障、食堂后勤和物业安保。上海高院干 部处副处长吴炯则带着团队在签到台、 考场忙个不停,这支团队为了确保庭审 面试的顺利进行已连续作战一个月,团 队成员平均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 由于此次的庭审面试是上海法院在 全国首创的面试方式,吸引了各地法院 的高度关注。“庭审面试重点考察考生 对审判程序的熟练度、规范性以及庭审 驾驭的能力,由考生担任办理案件的法 官进行 25 分钟以内的模拟开庭,上海 全市法院资深审委会委员担任面试考 官,部分优秀入额法官担任案件当事 人。”在 9 4 日上海高院召开的新闻发 布会上,上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 处处长张晓立对外正式介绍。 要推进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就要付出 十倍的努力,上海高院对面试的所有环 节进行了周密部署。 首先,考题的选择。考题难度要适 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难 以测试考生的真实水准,而且考题要来 源于真实案例,又能结合法律要点和社 会热点。于是,上海高院成立了一个由 6 名优秀法官和专家组成的筹备组,整 整一个月寻找和编辑案例,然后封闭式 改编、排练、再改编、再排练,民事、 刑事、行政、海事案例,一个个出炉。 其次,“演员”和考官的选择。扮 演当事人的演员必须充分熟悉法律规定 和诉讼程序,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读 “剧本”,必须能够保证庭审流畅,不露 痕迹地根据每个考生的不同表现将庭审 进行完毕。考官则要具备深厚的法学功 底,对考生庭审驾驭的能力、语言的把 握、突发点的处置进行全面清晰的考 量。于是,上海高院从全市法院推荐的 优秀入额法官里精挑演员,从全市法院 资深审委会委员组成的考官库里细选考 官,同时注意调配好跨院报考考生的回 避问题。 然后是微型卷宗的设置。不同群体 拿到的微型卷宗各有不同,考生的卷宗 包括原被告的诉辩称、证据等材料,演 员的卷宗里则又添加了一份庭审笔录, 考官拿到的卷宗最完整,包含了基本案 情、原被告诉辩称、证据材料、庭审笔 录、判决书、考点问题等所有材料。 最后,安全保密的设置。为保证考 题不被泄露,所有演员提前一天进行封 闭式训练,庭审面试的案例直到当天才 向演员公布,同一天中,上下午的案由 各不相同。 整整一个月的细致安排,终于迎来 这场对众多法官助理职业生涯来说具有 重大意义的“庭审面试”。 7 50 分,全体演员到达徐汇法 院。 8 05 分,考官休息室打开,考官 们陆续签到并走入一楼左侧休息室。 8 12 分,吃完早饭的考生们匆匆 进入候考室。 8 20 分,考官搭乘电梯,提前进 入法庭考场。 8 30 分,考生根据叫号,依次走 入分隔的阅卷室,安静地阅读起微型卷 宗。 8 50 分,法庭考场的大门徐徐关 上,考官等待考生的入场。 9 时,庭审考试正式开始。 一个法官一生中的 25 分钟 9 2 日到 9 16 日,王明森每 天都醒得很早,他在上海二中院刑庭担 任法官助理,由于这次笔试成绩有些偏 低,所以庭审面试压力增大,毕竟庭审 面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 40%根据遴选方案规定,这次初任法官 的遴选实行统一平台、统一遴选,高、 中级法院的法官助理一旦被遴选成功, 将统一到基层法院任职。 王明森选了闵行区人民法院,市区 法院的竞争比较激烈,作为郊区法院的 闵行法院员额数相对多一些,而且交通 尚属便利。 在收到遴选初任法官的通知时,王 明森有一种熬出头的感觉,他愿意从中 院到基层法院工作,中院的案件和数量 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基层法院可以给自 己更多的历练。庭长希望王明森能圆法 官梦,但又特别舍不得他离开本院。7 年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在那里。 为充分做好庭审面试的准备工作, 王明森专门搜集了刑事案件的一审开庭 流程,并制作了一套模板,暗暗背熟。 走进阅卷室,他一边翻阅微型卷 宗,一边把庭审环节一一罗列,归纳好 争议焦点,细心地写下庭审发问提纲, 然后,带着两张纸和一支笔从容奔赴考 场。 上海松江法院的李琛也做了充分准 备,之前,她和院里的小伙伴特地从上 海法院内网上搜索了历年的示范庭审, 准备了庭审大纲,每天下班后彼此模拟 演练。每当压力大的时候,她便去游 泳,把自己整个人放空,然后回来继续 奋斗。 每位考生只有 25 分钟的时间进行 庭审,一旦超过时间,将被扣分。庭审 结束后,考官就庭审案例的相关内容进 行提问。 一切都在紧张地进行中。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李 清梅是第四考场的第三名考生,她庭审 面试的案例涉及政府信息公开。 审判席上放着法槌和微型卷宗,计 时器的屏幕正对李清梅,只要她敲响法 槌,坐在书记员座位上的工作人员便会 轻点鼠标,时间便开始一分一秒地倒计 起来。 25 分钟里开完一个庭,对任何 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李清梅 有点儿焦虑,平时的她虽然也参加过庭 前交换,但真枪实弹地坐在审判席上审 案子,还要面对那么多考官,这还是头 一遭。 果然,她发现自己在庭审调查中疏 漏了一个环节,于是,在法庭辩论即将 开始前,她赶紧恢复了法庭调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房产庭的汪 宇婧用了 17 分钟完成了整个庭审,她 不时低头看着手表,根本没有注意到桌 子前方还有一个计时器。每当原、被告 陈述有些冗长时,汪宇婧便犹豫着要不 要打断,所幸时间控制得还行,她对自 己比较满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海高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祥青安静地坐在 下面,认真观察着每位考生的表现。他 是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也是这次刑事庭 审面试的考官之一,多年的审判经验告 诉他,这些未来法官必须要在四个方面 过关:庭审驾驭能力是否熟练?关键问 题能不能及时发现?语言表达是否流 畅?仪表仪态是否恰当? 黄祥青高兴地发现,大部分考生对 法庭审理程序十分熟悉,庭审驾驭符合 程序规范,法律功底也比较好,对突发 性问题具有敏感度。唯一让他遗憾的 是,考生的语速控制能力和仪表仪态方 面有些薄弱。 “法官庭审的语速不能过快或过 慢,要让人感觉到法官自身的中肯和 中立。法庭中的仪表仪态也要恰当, 一些考生只顾在审判席上低头看材 料,全然没有注意倾听当事人陈述, 这说明在平时训练中没有强调倾听, 倾听是庭审的关键要素之一。”黄祥 青觉得,一名合格的法官不仅需要有 业务能力,还必须养成日常行为规范 的气质。 时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刑庭 庭长、现任该院政治部主任的周宜俊 也是考官之一,他对表现良好的考生 印象深刻。“有一位考生对卷宗材料 的掌握非常充分,当被告人陈述的金 额数字出现前后矛盾时,她立即就该 节犯罪事实进行了仔细询问,发问很 专业、很到位。”在周宜俊看来,庭 审面试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他会把 这些元素带回院里,融入法官助理的 培养计划中去。 除了考官,演员对于考生的庭审 水准也是各有感触。 “考生们的表现超出了我对法官 助理的印象,大部分人的驾驭庭审都 很娴熟。”担任辩护人角色的刘华锋 赞不绝口。“在一次庭审中,我的辩 护观点是认为被告人犯有职务侵占 罪,控方认为被告人是盗窃罪,但由 于我的口误,我把自己的观点说成了 盗窃罪。考生很快就把这个问题指出 来,并向我释明,要求我确认自己的 观点。这很关键,如果当庭不讲明, 辩护人的观点就前后矛盾了。” 除了考官和演员,两天的庭审面 试让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充满了信心。 “自从公布要进行庭审面试后,示 范庭审录像的点击率明显上升,法官 助理们还自觉模拟练习,这达到了我 们的最初预想,无论他(她)这次是否 能够入额,法官助理们都在朝这个专 业方向努力。”吴炯内心非常欣慰。 “以前法官培训中心也有庭审环 节的培训,但实战性不强,我们苦于 没有视频素材。这次庭审面试结束 后,我们可以加强针对性的培训,精 选出优秀模拟庭审视频,在课上进行 实况点评。”上海高院干培处副处长 曹渊冰笑着说。 未来优秀法官的诞生 11 4 日至 5 日,天气渐渐变 凉,上海检察官培训中心迎来了最后 一轮面试—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 选(惩戒)委员会遴选面试。经过前 期报名、资格审查、业绩考核、笔试 面试等程序,197 名法官助理进入了 这一环节。 上午 8 时,培训中心大门前、林 荫大道上、教学楼和综合楼里,身着 制服、胸挂证件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 到位。 8 40 分,工作人员带领候考的 考生鱼贯而出,从综合楼休息区经过 湖心桥,前往教学楼考试区。 9 时,面试正式开始,每位考生 15 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和案例 分析,其中,自我介绍主要围绕工作 实绩进行陈述,案例分析则要求考生 针对一个案例,给出司法意见、阐述 理由并回答面试小组成员的提问。这 场遴选委员会的面试主要测试考生在 基础理论、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分 析表达等方面与法官的匹配程度,考 题类型分为刑事、民事、行政三个专 业,根据考前所选专业,考生在若干 考题中抽取一题作答。 沙莎胸前红色的领带是自己庭里 的审判长在下班前手把手教她打的, 审判长的话让她眼眶湿润:“我马上 就要退休了,你是我的关门弟子,去 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气场 来!” 李丽丽进入了遴选委员会面试的 最后竞争,虽说自己报考了浦东法 院,但她对上海二中院充满了留恋。 面对考官,她娓娓讲述着自己在法院 的成长:“进入二中院的 6 年,我写 40 多篇论文,其中发表 20 篇,有 3 篇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的二等 奖,1 篇获得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 奖和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不紧张,不紧张,遴选的考官 挺慈祥,带着和蔼的微笑,让我觉得 心情放松!”走出考场的于淼犹如笑 傲江湖。 “自我介绍和案例分析题结束 后,考官还问了我一些行政诉讼方面 的题目,我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有的 题回答得不太全面。”崇明法院的李 改华对自己的表现稍有不满。 11 月的冬天出奇的美,阳光安 安静静地洒在上海检察官培训中心的 湖面上,不断有人从湖心桥上走过, 有考生因前期不慎骨折,在工作人员 的小心陪护下拄着拐杖走进教学楼, 有考生因突发眼疾,在医院进行检查 后,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继续参加面 试……无论成功与否,每个人都在努 力。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湖面上的倒影轻轻念着《致橡树》, 念出每位考生心中对法律炙热的爱。 未来的你将会是怎样一个法官? 当考生一个个走出考场时,记者问他 们。 “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官。” “我想成为一位平易近人的法 官。” “我想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 对得起自己的案件,对得起当事人的 法官。” “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对证据审查 清楚、把案件审理清楚的法官。” 优秀的未来法官,诞生在自己的 心里。 2017 11 15 日,上海法院内 网贴出一份公示,根据上海市法官、 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建议名 单,经上海高院党组研究,157 名法 官助理最终被确定遴选为法官并纳入 法官员额管理。 12 25 日上午 9 时,100 余名初 任法官站在宣誓仪式的台阶上,台阶 两旁站满了上海高院领导、全市各中 基层法院院长和政治部负责人,上海 市法官遴选委、上海市人大内司委、 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 督员、特邀咨询员、律师代表以及媒 体代表。 在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 亚东的监誓下,站在最前方的领誓 —上海徐汇法院年轻的初任法 官杨锋,带领 100 余名初任法官庄严 宣誓,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法庭: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 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 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国家努力奋斗!”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Feb-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周刊 - rmfyb.chinacourt.org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7-12/26/05/2017122605_pdf.pdf · 100余名初任法官身穿法袍,一起站在 了宣誓仪式的台阶上。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第五版 《采风周刊》第318期 总编室主办

周刊 采由木铎采由木铎蕴雅颂蕴雅颂

十年以后【手 记】

未来法官诞生记严剑漪

责任编辑 陈 冰新闻热线 (010)67550710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报道稿件或线索

——记参加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遴选的法官助理们

图为2017年12月25日,在初任法官代表上海徐汇法院杨锋的领誓下,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集体宣誓。 仇银根 摄

很多事,只有时间长了才会看出它的意义。

12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法官遴选委主任沈国明,沈国明感慨,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初任法官遴选,最后遴选出来的157名初任法官都非常优秀,如果这样的遴选能够坚持下去,相信十年以后,上海的法官队伍会更加优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份职业都需要内心的坚守。

在采访众多法官助理的过程中,记

者感受到了一个群体对法律的热爱和执着。上海二中院法官助理李丽丽对记者说:“我最喜欢 《雨巷》 这首诗,也许你期待的是晴天,但却偏偏遇上了下雨,那么,在外界因素不那么遂人愿的时候,你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看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你特别喜欢的。”

是啊,如果你在哪里都能看见美,那怎么会输给人生呢。李丽丽最终入额了,还有一些被采访者没有入额,但

在记者的心中,他们都已经“入额”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不在于进门的早晚,而在于内心的热爱和执着。

十年以后,中国未来的法官将会如何?

在上海法院首批初任法官集体宣誓现场,雄壮的国歌奏响,100多名初任法官洪亮的歌声在大法庭回荡——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进!

让我们一起翘首等待,十年以后。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致橡树》

选择一份职业,就像选择一个爱人,只有血脉相融,才能彼此坚守。

2017 年 12 月 25 日上午 8 时 30 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楼大法庭内,100余名初任法官身穿法袍,一起站在了宣誓仪式的台阶上。

对于旁观者而言,这是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后第一次从法官助理中遴选初任法官,这种严格专业的“笔试+庭审面试+遴选委员会面试”遴选模式将为中国今后的新型法官选任制度提供经验借鉴。而对于法官助理们来说,这是一次职业心路历程的考验,“临门一脚”的失落、看似遥遥无期的等待、遴选要求的提高、永不言弃的努力,以及对法官职业越来越清晰的热爱。

麦田里的守望

2009 年,李丽丽从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她选择了律所。

在一次聊天中,同事热烈讨论着如何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去谋篇布局,而她的第一反应则是考虑如何中立公平地兼顾各方利益,那一刻,她发现自己似乎更适合做法官。

2011 年,李丽丽报考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面试官问她:“你已经是一名职业律师了,律师收入比法官高,为什么还要考法院?”

是啊,为什么要考法院?李丽丽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站在一片麦田前。对于法律人而言,职业的转换意味着未来事业的重新规划,既然已经明确方向,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守望,直到麦田渐渐变成金黄的一刻。

2014 年,在经过一年预备法官的轮训后,李丽丽欣喜地期待着法官任命书的到来,然而此时传来消息,根据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她们这一批预备法官将成为司改后的第一批法官助理,而不再被任命为初任法官,如果想要成为法官,今后要通过新的遴选方式入额。

刚感受到法官职业的真正魅力就戛然而止,李丽丽心里五味杂陈,但这样的消息又让她对法官这份职业更加憧憬和向往。

心情复杂的不止李丽丽一个,其他的预备法官也经历了心理“缓冲期”。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的沈佩鸥慢慢接受了“从敲法槌到不能敲法槌,从即将成为法官又回归到法官助理”的变化:“就把这个当成继续锻炼的动力吧,跟着资深法官再多学一点,用更多时间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魏婷婷也想通了:“从个人的短期利益来看,这可能会拉长我进入法官队伍的时间,但从长远来说,更高的要求可以倒逼我去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公平和正义,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法官来实现和保障它。”

等待的滋味有时就像三毛说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2015 年起,上海法院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启动法官入额工作,看着身边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在为“入额”不停地努力,这些年轻的法官助理们也在默默加油和等待。

2017 年 8 月 18 日,根据中央 《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的意见》的规定,上海高院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终于确定了法官助理遴选方案,并开始组织报名!

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李丽丽在家接到了庭里的电话,同事告诉她,遴选已经正式启动,一共分8个步骤,申请报名、岗位承诺、基本条件审查、业绩考核、考试面试、遴选委员会遴选、上海高院党组审议和人大任命法律职务。其中,考试包括法学理论笔试、文书撰写笔试和庭审面试,分别对照法官应具备的法学理论知识、文字表达和庭审驾驭三大能力。

李丽丽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自从 2014 年被任命为法官助理,她一直在等待这一天,而这一天来临时,她却发现自己只有短短两周的准备时间。

全市法官助理的报考工作全面展开,一共有296人报名,这些人全部通

过了资格审查和业绩考核。沈佩鸥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上

班忙着做手头儿事,下班一回家便见缝插针复习近五年的司法考试真题。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房产庭的沙莎有一个3岁的可爱宝宝,丈夫去年参加了检察官的入额遴选,这次妻子上阵,丈夫二话不说在家带宝宝,沙莎专心看书。

上海浦东法院立案一庭的于淼在接到笔试通知的第二天,把妻儿送回娘家,自己白天在立案大厅接待当事人,晚上回家看书到深夜……

9月2日,296名法官助理走进了上海法官培训中心的遴选笔试现场,这些法官助理平均年龄 32.5 岁,其中最大48岁,最小 28岁,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5.5%的法官助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平均从事司法工作6.6年。

你在桥上看风景

9月16日、17日,庭审面试的日子来了,考场设在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一大早,所有工作人员便忙开了,为了这次面试的顺利进行,徐汇法院配备了100多名干警,他们有的来回检查各类工作的衔接落实,有的协助媒体进行电视拍摄,有的忙着落实考场信息保障、食堂后勤和物业安保。上海高院干部处副处长吴炯则带着团队在签到台、考场忙个不停,这支团队为了确保庭审面试的顺利进行已连续作战一个月,团队成员平均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

由于此次的庭审面试是上海法院在全国首创的面试方式,吸引了各地法院的高度关注。“庭审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对审判程序的熟练度、规范性以及庭审驾驭的能力,由考生担任办理案件的法官进行 25 分钟以内的模拟开庭,上海全市法院资深审委会委员担任面试考官,部分优秀入额法官担任案件当事人。”在9月4日上海高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处处长张晓立对外正式介绍。

要推进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上海高院对面试的所有环节进行了周密部署。

首先,考题的选择。考题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难以测试考生的真实水准,而且考题要来源于真实案例,又能结合法律要点和社会热点。于是,上海高院成立了一个由6名优秀法官和专家组成的筹备组,整整一个月寻找和编辑案例,然后封闭式改编、排练、再改编、再排练,民事、刑事、行政、海事案例,一个个出炉。

其次,“演员”和考官的选择。扮演当事人的演员必须充分熟悉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读

“剧本”,必须能够保证庭审流畅,不露痕迹地根据每个考生的不同表现将庭审进行完毕。考官则要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对考生庭审驾驭的能力、语言的把握、突发点的处置进行全面清晰的考量。于是,上海高院从全市法院推荐的优秀入额法官里精挑演员,从全市法院资深审委会委员组成的考官库里细选考官,同时注意调配好跨院报考考生的回避问题。

然后是微型卷宗的设置。不同群体拿到的微型卷宗各有不同,考生的卷宗包括原被告的诉辩称、证据等材料,演员的卷宗里则又添加了一份庭审笔录,考官拿到的卷宗最完整,包含了基本案情、原被告诉辩称、证据材料、庭审笔录、判决书、考点问题等所有材料。

最后,安全保密的设置。为保证考题不被泄露,所有演员提前一天进行封闭式训练,庭审面试的案例直到当天才向演员公布,同一天中,上下午的案由各不相同。

整整一个月的细致安排,终于迎来这场对众多法官助理职业生涯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庭审面试”。

7 时 50 分,全体演员到达徐汇法院。

8时05分,考官休息室打开,考官们陆续签到并走入一楼左侧休息室。

8时12分,吃完早饭的考生们匆匆进入候考室。

8时20分,考官搭乘电梯,提前进入法庭考场。

8时30分,考生根据叫号,依次走入分隔的阅卷室,安静地阅读起微型卷宗。

8时50分,法庭考场的大门徐徐关上,考官等待考生的入场。

9时,庭审考试正式开始。

一个法官一生中的25分钟

从 9月 2日到 9月 16日,王明森每天都醒得很早,他在上海二中院刑庭担任法官助理,由于这次笔试成绩有些偏低,所以庭审面试压力增大,毕竟庭审面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40%。

根据遴选方案规定,这次初任法官的遴选实行统一平台、统一遴选,高、中级法院的法官助理一旦被遴选成功,将统一到基层法院任职。

王明森选了闵行区人民法院,市区法院的竞争比较激烈,作为郊区法院的闵行法院员额数相对多一些,而且交通尚属便利。

在收到遴选初任法官的通知时,王明森有一种熬出头的感觉,他愿意从中院到基层法院工作,中院的案件和数量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基层法院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历练。庭长希望王明森能圆法官梦,但又特别舍不得他离开本院。7

年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在那里。为充分做好庭审面试的准备工作,

王明森专门搜集了刑事案件的一审开庭流程,并制作了一套模板,暗暗背熟。

走进阅卷室,他一边翻阅微型卷宗,一边把庭审环节一一罗列,归纳好争议焦点,细心地写下庭审发问提纲,然后,带着两张纸和一支笔从容奔赴考场。

上海松江法院的李琛也做了充分准备,之前,她和院里的小伙伴特地从上海法院内网上搜索了历年的示范庭审,准备了庭审大纲,每天下班后彼此模拟演练。每当压力大的时候,她便去游泳,把自己整个人放空,然后回来继续奋斗。

每位考生只有 25 分钟的时间进行庭审,一旦超过时间,将被扣分。庭审结束后,考官就庭审案例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

一切都在紧张地进行中。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李

清梅是第四考场的第三名考生,她庭审面试的案例涉及政府信息公开。

审判席上放着法槌和微型卷宗,计时器的屏幕正对李清梅,只要她敲响法槌,坐在书记员座位上的工作人员便会轻点鼠标,时间便开始一分一秒地倒计起来。

在 25 分钟里开完一个庭,对任何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李清梅有点儿焦虑,平时的她虽然也参加过庭前交换,但真枪实弹地坐在审判席上审案子,还要面对那么多考官,这还是头一遭。

果然,她发现自己在庭审调查中疏漏了一个环节,于是,在法庭辩论即将开始前,她赶紧恢复了法庭调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房产庭的汪宇婧用了 17 分钟完成了整个庭审,她不时低头看着手表,根本没有注意到桌子前方还有一个计时器。每当原、被告陈述有些冗长时,汪宇婧便犹豫着要不要打断,所幸时间控制得还行,她对自己比较满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祥青安静地坐在下面,认真观察着每位考生的表现。他是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也是这次刑事庭审面试的考官之一,多年的审判经验告诉他,这些未来法官必须要在四个方面过关:庭审驾驭能力是否熟练?关键问题能不能及时发现?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仪表仪态是否恰当?

黄祥青高兴地发现,大部分考生对法庭审理程序十分熟悉,庭审驾驭符合程序规范,法律功底也比较好,对突发性问题具有敏感度。唯一让他遗憾的是,考生的语速控制能力和仪表仪态方面有些薄弱。

“法官庭审的语速不能过快或过

慢,要让人感觉到法官自身的中肯和中立。法庭中的仪表仪态也要恰当,一些考生只顾在审判席上低头看材料,全然没有注意倾听当事人陈述,这说明在平时训练中没有强调倾听,倾听是庭审的关键要素之一。”黄祥青觉得,一名合格的法官不仅需要有业务能力,还必须养成日常行为规范的气质。

时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现任该院政治部主任的周宜俊也是考官之一,他对表现良好的考生印象深刻。“有一位考生对卷宗材料的掌握非常充分,当被告人陈述的金额数字出现前后矛盾时,她立即就该节犯罪事实进行了仔细询问,发问很专业、很到位。”在周宜俊看来,庭审面试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他会把这些元素带回院里,融入法官助理的培养计划中去。

除了考官,演员对于考生的庭审水准也是各有感触。

“考生们的表现超出了我对法官助理的印象,大部分人的驾驭庭审都很娴熟。”担任辩护人角色的刘华锋赞不绝口。“在一次庭审中,我的辩护观点是认为被告人犯有职务侵占罪,控方认为被告人是盗窃罪,但由于我的口误,我把自己的观点说成了盗窃罪。考生很快就把这个问题指出来,并向我释明,要求我确认自己的观点。这很关键,如果当庭不讲明,辩护人的观点就前后矛盾了。”

除了考官和演员,两天的庭审面试让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充满了信心。

“自从公布要进行庭审面试后,示范庭审录像的点击率明显上升,法官助理们还自觉模拟练习,这达到了我们的最初预想,无论他(她)这次是否能够入额,法官助理们都在朝这个专业方向努力。”吴炯内心非常欣慰。

“以前法官培训中心也有庭审环节的培训,但实战性不强,我们苦于没有视频素材。这次庭审面试结束后,我们可以加强针对性的培训,精选出优秀模拟庭审视频,在课上进行实况点评。”上海高院干培处副处长曹渊冰笑着说。

未来优秀法官的诞生

11 月 4 日至 5 日,天气渐渐变凉,上海检察官培训中心迎来了最后一轮面试——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遴选面试。经过前期报名、资格审查、业绩考核、笔试面试等程序,197名法官助理进入了这一环节。

上午8时,培训中心大门前、林荫大道上、教学楼和综合楼里,身着制服、胸挂证件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

到位。8时40分,工作人员带领候考的

考生鱼贯而出,从综合楼休息区经过湖心桥,前往教学楼考试区。

9时,面试正式开始,每位考生用 15 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和案例分析,其中,自我介绍主要围绕工作实绩进行陈述,案例分析则要求考生针对一个案例,给出司法意见、阐述理由并回答面试小组成员的提问。这场遴选委员会的面试主要测试考生在基础理论、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分析表达等方面与法官的匹配程度,考题类型分为刑事、民事、行政三个专业,根据考前所选专业,考生在若干考题中抽取一题作答。

沙莎胸前红色的领带是自己庭里的审判长在下班前手把手教她打的,审判长的话让她眼眶湿润:“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你是我的关门弟子,去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气场来!”

李丽丽进入了遴选委员会面试的最后竞争,虽说自己报考了浦东法院,但她对上海二中院充满了留恋。面对考官,她娓娓讲述着自己在法院的成长:“进入二中院的 6 年,我写了 40多篇论文,其中发表 20篇,有3篇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的二等奖,1篇获得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和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不紧张,不紧张,遴选的考官挺慈祥,带着和蔼的微笑,让我觉得心情放松!”走出考场的于淼犹如笑傲江湖。

“自我介绍和案例分析题结束后,考官还问了我一些行政诉讼方面的题目,我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有的题回答得不太全面。”崇明法院的李改华对自己的表现稍有不满。

11 月的冬天出奇的美,阳光安安静静地洒在上海检察官培训中心的湖面上,不断有人从湖心桥上走过,有考生因前期不慎骨折,在工作人员的小心陪护下拄着拐杖走进教学楼,有考生因突发眼疾,在医院进行检查后,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继续参加面试……无论成功与否,每个人都在努力。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湖面上的倒影轻轻念着 《致橡树》,念出每位考生心中对法律炙热的爱。

未来的你将会是怎样一个法官?当考生一个个走出考场时,记者问他们。

“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官。”“我想成为一位平易近人的法

官。”“我想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

对得起自己的案件,对得起当事人的法官。”

“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对证据审查清楚、把案件审理清楚的法官。”

优秀的未来法官,诞生在自己的心里。

2017年 11月 15日,上海法院内网贴出一份公示,根据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 (惩戒) 委员会建议名单,经上海高院党组研究,157名法官助理最终被确定遴选为法官并纳入法官员额管理。

12月 25日上午 9时,100余名初任法官站在宣誓仪式的台阶上,台阶两旁站满了上海高院领导、全市各中基层法院院长和政治部负责人,上海市法官遴选委、上海市人大内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律师代表以及媒体代表。

在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的监誓下,站在最前方的领誓人——上海徐汇法院年轻的初任法官杨锋,带领 100 余名初任法官庄严宣誓,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法庭: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