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img1.xinmin.cn博 本版编辑:徐婉青 新民网: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1
1200 15% 15% 80 1994 1925 1943 1947 1965 1971 119 155 185 211 329 211 329 13 29 329 36 200 1994 , , 11 13 5 92 90 3 93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卖早点的夫妇仔细地刮干净每只鸡蛋里剩余的丁点蛋清……

    十日谈惜食如金责编:郭影

    本版编辑:徐婉青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112020 年 9月 6日 星期日/

    巧心思 真光盘黄 斌

    兴国宾馆是一家比较高档的酒店。到这里来用餐或宴请的客人,相对来说对价格不很敏感,点菜用餐,一般以是否有腔调为首要考虑对象。于是,我们不难看到各种铺张浪费的现象:客人点菜掼派头,多多益善;剩菜随意丢弃,羞于打包……作为经营者,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让

    客人收敛一些或增强一点惜食意识,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客人往往没有自觉性,而我们的员工当着客人的面指手画脚、强行命令,显然也不妥。于是,我们想出不少办法,力图婉转地让客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给出的建议。

    在我们自助餐厅内的取餐区域,用餐台面上,员工都放置了“文明用餐、俭以养德”的温馨提示。不管客人是不是当它一回事,至少,提示醒目,让他们一眼就能看到,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总比没有任何提示要好。

    比较困难的是,每周的婚宴,是食物消耗的主战场,通常比较难以掌握和控制。怎么办?我们群策群力,想出了攻坚之道。

    婚博会上,一对老夫妻对兴国宾馆的花园环境格外青睐,而他们的女儿则对陆家嘴的高楼大厦比较向往。正当两代人犹豫不决时,他们在我们展台看到“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的宣传海报,老夫妻随口说了一句“每次

    婚宴结束,大家吃不完,都浪费了很多好菜”。听到老婆婆的感叹,我们的参展人员告诉她:“兴国宾馆的婚宴今年四月起已经升级为分餐制了,从冷菜拼盘到每一道热菜都是按位上的,菜量适中精致,宾客既不会浪费食物,也有很好的用餐体验。”女儿立马赞许地说:“我还没在其他地方吃到过分餐制婚宴呢!”最终她们预订了兴国宾馆婚宴。

    宾馆餐厅还要求员工必须对客人点餐过量作出温馨提示:建议每位客人的用餐量控制在 1200克之内。

    一天晚上,有位老客人来到丽宫中餐厅用餐,他看到我们最近在办美食节,新推了很多江苏名菜,很感兴趣。他跟服务人员说:“江苏菜很有特色,你们的三套鸭、金陵盐水鸭、鸽蛋炖生敲都是经典,我都想尝一尝。”服务人员听后,当即提示他:“您点的菜单里已有两款鸭肉了,肯定吃不了,是不是下次再来品尝?”客人觉得很有道理,随后开玩笑地问:“下次再来,你们给我什么优惠呀?”服

    务员告诉他:“每次来都有优惠,现在中餐厅定下规矩:只要全部吃完或者吃不完打包带走,就免掉 15%的服务费。”老客人听了很高兴,表示会多来几次,这样既能品尝到不同的菜,也响应不浪费粮食的号召。

    15%服务费,听上去好像无足轻重,仔细算算,三四千元一桌,该省多少?好几百元啦!为了鼓励客人不浪费,员工们也是够拼的。

    许多人也许觉得不可思议:每日营业结束,我们有关部门会对所有餐厨垃圾进行称重,监管湿垃圾总重量,以此检验合理用材、光盘用餐的总成效。原来,这是管理层要求厨师对菜单上的菜品重新设计和规划、合理运用食材的每一个部分,把一个食材做精做透,避免原材料的损耗的一项措施。

    作为产品提供方,我们清楚:提升用餐品质、给客人更好体验,让他们自觉地在用餐时做到“光盘”,这才是关键。为此,我们聘请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对厨师进行指导,力图精益求精———你把菜做得美味可口,别出

    心裁,客人胃口大开,兴致勃勃,怎么会浪费呢?

    新华路上的面包店关门了

    沈琦华

    新华路上的上海最后一家马哥孛罗面包店关门了。据说面包店的老板是一对台湾老夫妻,80多岁,没有子女可以接班,也担心其他人把面包店牌子做坍塌,索性关门落锁。在我印象中,马哥孛罗是最早一批进入上海的台资企业。1994年,马哥孛罗面包店在新华路开张,当时我追求生活的作风还是有点庸俗,专赶时髦,花费一个上午穿越整个城市,走进面包店,买一根法式长棍,然后再穿越整个城市带回家。长长的法棍露出纸袋,走在新华路上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前卫得很了。

    其实,这一半的前卫,大约是因为走在新华路上而来的。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美誉,东起淮海西路,西至中山西路。该路辟筑于 1925年,从淮海西路筑至凯旋路。初名安和寺路,1943年,改名察哈尔路,1947年以上海法华古镇命名为法华路,1965年正式改名为新华路。1971年,新华路从凯旋路延伸至中山西路。

    新华路上有众多著名的花园别墅和联体别墅,形成今天上海中心城区特有的景观,新华路 119弄、155弄、185弄、211弄和 329弄,因靠近与新华路相交的番禺路(旧名“哥伦比亚路”)而得名“哥伦比亚圈”。特别是其中的新华路 211 弄和329 弄两条弄堂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规整的马蹄形,被老百姓称为“外国弄堂”。彼时在上海炙手可热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为“外国弄堂”设计了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总共 13种风格29 幢花园住宅。这些花园住宅中最有特色的要数新华路 329弄 36号,极为罕见的两层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因其外形颇似一个圆形蛋糕,也被叫作“蛋糕房子”。据说,邬达克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于那句著名的欧洲谚语:蛋糕掉下去,先着地的总是涂着奶油的那一面。灵感无处考证,不过可以知道的是,邬达克对“外国弄堂”颇为留恋,设计完了“蛋糕房子”后,居然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离“外国弄堂”仅 200米距离的新华路番禺路路口。

    马哥孛罗面包店也在“外国弄堂”的旁边。1994年,窄窄的,小小的马哥孛罗面包店,甫一开张,便成为媒体的焦点,据说面包店那条吧台,号称是全上海的最长。面包店关门那天,我坐在了那条吧台后,透过窗户欣赏绿树葱茏的新华路,忽然觉得有点寂寞:蛋糕掉下去,先着地的真会是涂着奶油的那一面吗?窗外日落西山,暮色很浓,其实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总是来不及好好告别。

    美味鲜白蟹黄培传

    经过“休渔期”之后,东海开渔了。备受沪上人家青睐的梭子蟹又回到了我们的餐桌。梭子蟹,有些地方俗

    称“白蟹”,我这个祖籍宁波的阿拉上海人为了凸现“白蟹”的鲜美美味,又习惯叫伊“鲜白蟹”。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白蟹,在八大菜系名特代表菜肴中也排不上号,然而在人们日常家常菜中却占有一定的地位。

    我对白蟹情有独钟。如今菜市场上货源充足的鲜白蟹,肉质饱满、膏黄丰厚、味道鲜美、价廉物美。在日常家常菜中,白蟹的烧法蛮多,因人口味、花样繁多,或是清淡可口、或是浓油赤酱、或是原汁原味、或是重辣香浓;白蟹的烹调工艺与要求也比较简单,葱姜白蟹、红烧白蟹、油炸白蟹、毛豆烧蟹、香辣白蟹、酱爆白蟹等;用白蟹肉制作点心更是脍炙人口,蟹肉馄饨、蟹肉饺子,汁多味鲜、堪称上品;白蟹的炝、醉、腌在民间广为流行,尽管饭店销售明令禁止,而中华老字号“邵万生”的醉蟹、蟹糊、蟹股,依然家喻户晓、名扬四海。白蟹的家常菜是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的大众菜肴。白蟹,是我们家时令

    季节的家常菜。夫人的烹调一直以来是她的拿手好戏,“星级”般的厨艺,快速、敏捷、考究、娴熟,能做一手好菜。比如:回民风味的青椒牛柳、晶莹饱满的清炒虾仁、醇厚酸甜的糖醋大排、香滑肥嫩的响油鳝丝、浓郁鲜美的高汤草鸭、鲜糯可口的双菇

    面筋,这些选料精巧、烧炒精湛的美味佳肴,颇具特色、老少咸宜、交替轮换、百吃不厌。白蟹的制作更是花样百出、炉火纯青。“白蟹炒蛋”就是夫人推陈出新的一道家庭特色菜。

    又是一个双休日早晨,我和夫人一起去兜了

    一次菜场,时逢一年四季中白蟹最旺盛的时节,肉肥膏黄、新鲜价廉,我们欣然挑选了三个,中午,一道我家特有的传统家常菜“白蟹炒蛋”闪亮登场。

    三个白蟹,清水洗净,大个一斩六、中个一斩四、小个一斩二,备好料酒、姜葱等辅助料理,白蟹下锅炒至七分熟时,再加入打碎的鸡蛋和捻碎

    的咸蛋黄,炒熟撒点白葱末即可。之后,盛入碗碟,似白、似红、似黄、似绿,一道鲜美可

    口、饱满剔透的“白蟹炒蛋”大告成功。“白蟹炒蛋”是从“豆

    腐蟹煲”和“银鱼炒蛋”中演变过来的,是本帮菜系、宁波菜系和广东菜系的完美结合,听我老娘说:这道菜肴是解放初期我们家老邻居,老广东“吴师母”的绝活儿,“白蟹炒蛋”在我家也已经有了“悠久历史”,这个菜肴能够传承至今,并且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夫人确实功不可没啊。

    沪上 ,以“梭子蟹”为招牌菜的饭店还真不少。龙之梦长宁店弄堂里的“梭子蟹炒年糕”,食客们总是赞不绝口,厚重的浓酱令人食欲大增,口感甜而不腻、白蟹饱满入味、年糕嚼劲十足。杨浦区老板娘海鲜的“清蒸梭子蟹”,野生梭子蟹肥美肉嫩,丝

    丝滑滑、鲜里带甜、原汁原味,蟹钳蟹脚、蟹肉满满,蘸着姜汁原醋,味道真是无与伦比。宝燕壹号、舟山渔村海鲜加工坊、威海渔村、象山海鲜等等,上海品尝白蟹的大小饭店还真是数不胜数。前几天,几个朋友相

    约到蟹尊苑巨庐店小聚。这是一家以大闸蟹为主题的特色饭店,全部菜肴均以大闸蟹为原料,清炒蟹柳、清炒蟹粉、清炒蟹黄、清炒蟹壳黄、清蒸大闸蟹以及黄金蟹饭、金汤蟹粉面、蟹粉虾仁大馄饨。“蟹”味菜肴,令人流连忘返。就目前来说,沪上还缺少一家类似这样以“白蟹”为主题的特色饭店,也略有遗憾。

    我曾经读到过一句佚名诗“通体红红增食欲,秋时蟹肉特新鲜”,虽然作者赞美的是再过段时间的螃蟹,不过我想借用来描绘开海的白蟹,也合适。

    我们为什么不需要完美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怎么总是气急败坏的。对哦,为什么?我就是脾气不好,所以见到性格绵

    软风度优雅的人,无论男女都好羡慕,会张着嘴呆呆地看着人家,内心升起修炼自己的万丈雄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

    的人什么都懂一点,满嘴跑着新名词,但是什么都不精通,然后一事无成徒生抱怨。这不就是年轻时希望自己活得完美埋下的祸根吗。

    现在的鸡汤也好,教我们如何成功的课程也好,甚至包括精化到如何兼顾职场和家庭的女子平衡术,我都可以负责任地说,统统是骗人的,相信就是傻瓜。我们会要求董明珠和蔼可亲吗?会要求贾玲纤细窈窕吗?

    有人会说我又不想成为她们,我想成为吉娜。我个人审美不太喜欢这一类

    的女性,她们会让我想到芭比娃娃。当然也不妨碍众票喜欢,我现在想说的是你无法成为吉娜的原因。先天条件要拼父母,这本身就是人

    力不可抗拒哈。然后我们后天努力,我是非常赞同

    后天努力的,但是目标不可以定得太高。我有一个女朋友有健身习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教练就大喊一声霹雳娇娃,她就继续挥汗如雨,但不等于她就真的变成了美丽的芭比。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每个方面都是

    六十分,像学历啊,身体素质啊,谈吐品位啊等等不能在水平线以下。

    之后呢,直接划重点,就是必须有一个专长,这个也不用定太高,像日本

    的寿司大师天妇罗大师煮米饭大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总之只要有一件事你做得比别人好,哪怕只好一点点,相信我,就会给你带来无穷快乐。快乐本身就是人生之本。目标订得太高就根本达不

    到,就会责备甚至嫌弃自己直接导致不快乐。再说你的人生目标不是取悦自己而是等着嫁郎朗吗?如是这样那我们就不用讨论了,毕竟靠梦想也能活一辈子。后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可

    以气急败坏,但是不要发火。然后努力做到这一点。至于兼顾什么的我压根没想过,因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那反而是人要克服的执念,人只有不完美才能达到某一方面的完美。

    再说一遍,人是不可能完美的,就像我不喜欢吉娜一样,总觉得她不够自然,有表演成分。那就放弃完美。我有一个朋友离婚了,说到另一半,

    她淡淡道,他希望我和孩子完美,永远在我们刚迈过的那个坎上面再加一码,令人生厌。比如孩子考上了华师大,他一定要说为什么不能再好一点上中大或者北大。

    我说那他非常完美吗。当然不是。她说。

    温情北外滩简 平

    上海北外滩的大开发为世人所瞩目,如今,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已耸立在黄浦江北岸,与对面

    的浦东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隔江相望。未来,还会有更多更高的摩天大楼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从金融到高科技,众多企业总部也都将集聚于此。我乘电梯直上二十层楼,这里是北外滩街道面向楼宇企业和白领的党群服务站,就是在这里,我看到了电视幕墙上正在滚动播出的有关“微心愿”认领公益活动的字幕。“微心愿”是一个个小心愿,发自住在北外滩片区的

    居民:低保老人郭大妈血压不稳,她希望有一只电子血压计;身患重病的沈先生生活不便,他希望有一台洗衣机;特困孤老葛大伯腿脚不利索,但经常要去医院,他希望能有一辆轮椅车……看着这些小心愿,我心想,对他们而言,这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有质量的生活的盼望和向往。在我看来,北外滩的开发不仅是建造一栋栋现代化大楼,还是一座城市精神层面的开拓和抬升,定位成“世界会客厅”的北外滩,理应有属于普通百姓的窗口。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中,能推出“微心愿”认领这样的公益活动,足见开发者的宽阔胸怀。

    如今,已有不少企业进驻北外滩,那些富有活力又心怀理想的白领跃跃欲试,他们希冀能在这里既实现个人价值,也实现社会价值,所以,“微心愿”活动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他们的积极响应。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总部一下子认领了涉及 11个居民区的 13个小心愿;上海芯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第一时间认领了 5位听力障碍老人想要助听器的“微心愿”。去年年底,外面刮着大风,气温骤降,芯翌智能公司人员带着助听器来到塘汉居民区,见到了那几位有听力障碍的老人。先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这些老人没有能力自行购买助听器,可现在,他们埋在心底的一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都说又听到了一个清晰的世界。此刻,融融的暖意荡漾开来。

    前几天,我冒着大雨去了一趟唐山居民区,想去看望住在那里的俞福厚老伯。俞老伯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把自己和所住的房间都打理得干干净净。他告诉我说,他今年 92岁了。陪我去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任佳伟听后,满脸狐疑地问,那你怎会没喝上 90岁以上老人的免费牛奶呢,是不是我们没做好这件事啊。俞老伯笑了,说是当年报户口时,不知怎么会写错了他的出生年份,写小了 3岁,后来也就将错就错了。俞老伯没有子女,是一位特困孤老,但他说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因为他住的独门独户的房子是街道租给他的,看病全额报销,不用花一分钱,虽然没有养老金,但每月都可领一笔固定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费。当然,他也只能勤俭节约,尽管房间里装有陈旧的老空调,可他不舍得用,他的小心愿是有一台电风扇。其实,俞老伯并没有自己提出来,而是那天居民区干部上门探望,发现他大热天不开空调,这才趁着“微心愿”公益活动的开启,帮他申报的。很快,上海源鑫集团认领了俞老伯的小心愿,他们考虑得相当周到,觉得台扇置放可能不稳,还担心风扇转动的叶片万一会伤了手,于是,决定为俞老伯购买落地的无叶风扇。风力匀和、时尚美观的电扇静静地吹着,俞老伯一脸满足。

    听说目前已有 93个小心愿实现了,而公益活动还在继续中。有一个小心愿让我为之感动,这是蕃兴居民区一位低收入残疾居民缪先生的,他希望有一台烤箱,这样他就能为邻居们烘焙糕点了,以此来回馈帮助过他的人们。我想,如果能帮着他实现这么一个小心愿,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站在白玉兰广场的楼顶上,看着逐渐凸显的新的城市天际线,我不禁感叹起具有人文高度的温情北外滩。

    金秋大地(油画)

    徐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