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刘鹤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3
咚翔目困 持续 速增 年中 , 济实 了世 速增长 , , 国经 开始 速增长, 续了 , 造了 年均 世界 增长奇 剖析国经 增长因和 试图核实 增长率的准 , 的经成为公认 的事 重要 问题 是 , 国经 就此了继保持 速增长的, 常的持续增长 的阶 如 果仍 速 增 长 的客 趋势 , 潜力 动力在哪 不少 的例, 极限是 , , 入正 的增 长 阶段 , 种判断在小 国经 和不 需要经济体制 转轨的 济中 , 能有 一定 的道 理 , 中国 大国 济来, 法是 国经 够保持高速增长 , 增长的结构性 革有关系 , 简单 的 别类 有任然联 系 认为 , 趋势即城市市场的客 需求 给潜, 期高速增长的 年特别 年中 , 城 市化程明 , 拉动往的城本特 是大中 市的平 能的多样化 , 对全 的统计分, 大中 城市的规划 , 城 市功多样也不断推进 , 产业 断补 化功能 , 城市 增加产 , 特大政基 特别 资的 是小 的激 , 年期 , 个小城镇 这些 城镇或 社所 在地 , 业活 , 成长企业 的聚, 分布 广 , , 广 阔的 发 前景 , 些则 走向特点相联系 , 是农 的非农化 前的统计 , 仍然有 的农 , 中小 从事非农 城市 , 会大大 据世界银行统, 能会下 , 也就是, 非农 每年增加 分点的速 城市和从 业机 处于 , 使地 非农 化 , 向不稳定的, 大城 市 中小城市对非农 力也 在 , 城市 般被认为城的热 年代中期 , 它很 大城 市的高就 业机会 和更 好的化职 业培 训过程 果说中 城市化 了大 模的低水平 的数量扩张 的话 , 市化 则进 功能 度集中, 这主 大城市的调整性扩张 小城 现出 来的 市的 张和 功能完善的 尚未 , 派生 对交通讯 供电 圾处 住房 据世行估算 , 大 城 市扩 张 的 投 约为 亿, 是一 低估的数小城市的 过程 持续 市化进 的特殊性 , 使 小城展初 期具 年城个重 , 纳更多的 城市 的调 竟争 过程 , 千个 小城 逐步形 , 大 中城 形成 的城市 , 派生出 次产 市场 趋势 城市 城市化趋 势是中 结构 化最 主要 物理, 业和 题 的根出路 , 较利动的大趋, 逆转的 中国 的增长性, 是由 农业 重不 升的 式所 决定 论在中 , 是在 过程 中的市场化趋但从 , 走着它经然不同, 社会 自我 改革 的 同时 , 促进 增长 总是 约国民经 增长 全局 , 的结 总是极着增 化的 势并 一开 始就 政策员预导 , 一系功的索的结

Upload: sorsorday

Post on 12-Jan-2016

3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About the driver of china growth

TRANSCRIPT

Page 1: 1998 刘鹤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咚翔目困 公 《中国国倩国力》 年第 期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

在以往 年中

,

中国经济实

现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

年改革以来,

中国经

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的进程,

这一进程

一直延续了 年,

创造了 年均

达到 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

还在

国外经济学家剖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试图核实 的增长率的准确性

时,

中国的经济奇迹已成为公认的事

实。

目前重要的问题是,

中国经济是

否就此结束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阶

段,

今后将进入一个正常的持续增长

的阶段 如果仍然存在高速增长的客

观趋势,

潜力和动力在哪里

不少人引用日本和韩国的例子,

证明高速增长的极限是 年,

此后,

经济将进入正常速度的增长阶段,

种判断在小国经济和不需要经济体制

转轨的经济中,

可能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中国这种处于转轨阶段的大国经

济来说,

这种看法是值得推敲的。

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

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需求因素及其体

制变革有直接关系,

而与简单的国别类

比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我们认为,

三个

趋势即城市化、

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创造

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

无疑是中国经

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

的。

前 年特别是前 年中,

中国的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并对经济增 长

发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以往的城市化

进程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大中型城

市的平面扩张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

对全国 个城市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中型城市的规划面积扩展了,

城市功能的多样化也不断推进,

产业

城市不断补充商业、

金融和文化功能,

文化城市正增加产业功能,

特大都市

国际功能的强化导致了市政基础设施

特别是交通、

通信和环保设施投资的

急剧扩张 二是 小型城市的激增,

一 年 年期旬,

中国出现

了近 万个小城镇。

这些小城镇或是

计划体制下人民公社所在地,

或是新

兴商业活动的结节点,

或是新成长的

乡镇企业的聚集地,

其分布广、

规模

小,

本身也存在区别,

有些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有些则正走向衰落。

与这两

个特点相联系,

是农业 人口 的非农化

进程。

按 目前的官方统计,

中国仍然有

肠的农业人 口,

但若把居住在中小

城市并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人口算为

城市人 口的话,

这个 比例会大大降

低。

据世界银行统计,

农业人口 比例

可能会下降到,

也就是说,

非农

从业人 口以每年增加 个百分点的速

度变化。

由于城市进入条件和从业机

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使农业人口快

速地非农化,

具有流向不稳定的特点,

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对非农人口的吸引

力也在相对变化。

在 年之前,

城市一般被认为是农民进城的热点。

但从 年代中期以后,

它很快为大城

市的高就业机会、

高收入和更好的市

场化职业培训过程所取代。

如果说中国城市化已经完成了大

规模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张阶段的话,

那么今后中国的城市化则进入了一个

调整功能、

适度集中的新阶段,

这主要

是由现存大城市的调整性扩张和小城

市的适度集中体现出来的。

大城市的

扩张和功能完善的过程尚未完成,

此派生出对交通、

通讯、

供电、

供水、

气、

垃圾处理、

住房及其它公共设施的

需求也十分巨大。

据世行估算,

未来

年大城市扩张的投资需求约为 。

亿美元,

这显然是一个低估的数字。

小城市的整组过程也会持续下去。

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

使小城市的

发展初期具有极大的自发性。

今后 。

年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很可能是

小城市为吸纳更多的人口进城而实现

城市规模经济的调整和竟争过程,

万 一 万 人 口 的 上千个小城市会

逐步形成气候,

与大中城市形成互补

的城市网络,

这必然将派生出来巨额

的投资需求并相应对三次产业构成发

生影响。

二、

市场化趋势

一、

城市化趋势

城市化趋势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变化最主要的物理特征,

是解决中国

农民、

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是由比较利益驱动的大趋势,

是不可

逆转的。

中国经济的增长性特征,

是由于农业人口 比重不断下降和城市

人 口逐步上升的速度和模式所决定

无论在中国,

还是在前苏联、

东欧

国家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化趋势

都非常明显。

但从改革一开始,

中国就

走着与其它经济转轨国家截然不同的

道路,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前提下推进改革的同时,

改革一直就

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总是从那

些制约国民经济增长全局的瓶颈环节

开始,

而改革的结果又总是极大地促

进着增长。

市场化的趋势并不是一开

始就由政策制定人员预导的,

而往往

是一系列成功的实验和摸索的结果。

一 一

Page 2: 1998 刘鹤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中国国惰国力》 年第 期

动力源何在文 刘 鹤

农业产权改革和价格机制的引入,

费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带来的竞争,

墓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

多样化和建设经营方式的社会化,

年代初期中央政府宣布全面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都建立在

务实和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于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

正是由于这种

务实和渐进的改革方式,

使中国改革

棋式最终走到了全面实现市场化的道

路上,

因为后者是最有利于实现高速

增长的方式。

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已经起到了

基础性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框架已初

步建立,

下一阶段的中心议题是国有

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广义

命题,

推进这项改革,

实际是对中国社

会经济结构进行全面重组和对市场经

济体制的全面建立。

下一步改革的重

点领域包括 加快政府与企业分开,

定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和国有财产的

实现形式 确定企业公有制的实现形

式,

随着确认股份制作为一种实现形

式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发育,

要进一步

确立私人和机构持股人的法律地位

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

系的变革,

调整政府公共支出方向 加

快债务问题的清理,

防范金融风险,

使

银行体系朝有竞争力的市场结构发

展,

非国有成份进入金融体系 为缓解

呆帐和坏帐压力,

调整国有银行贷款

方向转到最有活力的产业、

产品和项

目上去,

以降低真实利率水平,

创造更

多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

弱化国有企

业社会职能,

加快住房、

教育、

医疗民

曹化的步伐。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

进,

价格、

利率、

汇率、

工资将更真实地

反映实际供求的边际变化,

从而为投

资者计算回报率和政府进行宏观经济

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居民储蓄率也

会进一步上升,

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

源泉。

毫无疑问,

市场取向的改革对

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

创新作用和创

造新需求体系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

虽然很难把市场化改革与高速增长必

然联系起来,

但如果考虑到中国推进

市场化的城市化加速背景,

考虑到在

诸多有巨大增长潜力部门因体制改革

不到位而无法发挥的潜力,

考虑到流动

性差而引起的资源巨大损失及可能改

变的现实,

则不能不把在一个人口走向

亿的经济大国实现经济体制全面转

轨与高速增长的命题联结在一起。

三、

国际化趋势

众所周知,

经过前 年的开放改

革实践,

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大大

提高,

目前,

其贸易依存度已高达

。,

外国投资占国内总投资比重已

达 写,

中国 的地区己全面对

外开放,

在统计的 个行业中,

外资

已进入的领域占 写。

开放引入了资

本、

技术和新的市场消费观点,

并创造

了使开放政策继续实行下去的坚实的

社会、

经济和文化基础。

今后的开放将以中国经济全面实

现与世界经济接轨,

并逐步与其一体

化而稳步推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

成为这一过程的切入点而产生重要作

用。

重要的间题不在于中国何时以何

种条件加入,

中国加入

已是大势所趋,

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

即使中国尚未加入

这一组织,

国际化过程也在不断推进

即使中国加入,

其最终承诺的

实现也要经过必须的过渡期。

首先是对增长效果的判断。

加入

的最直接的效果有两个,

一是

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及游戏规则更接近

国际惯例,

这使竞争和价格机制在更

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使扭曲减少、

效率

提高从而促进增长 二是结构性资源

配置的扭曲将进一步被校正。

中国经

济的真正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发挥,

一机会不只相对于劳动密集的经济产

业,

对其它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发

展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果按比

较优势原则进行合理分工,

在工艺阶

段性明显、

产品可分性强的机械、

子、

汽车等产业中,

中国完全可能找到

自己有利的竟争位置。

届时,

中国在众

多产业的竞争力将充分显现出来。

新兴的金融、

保险等产业中,

维系产业

生存的是信用制度和好的服务,

而不

是高技术。

虽然国人对这个领域的竞

争有畏难之感,

但一旦信用制度建立

起来,

服务质量随竞争而改善 产权关

系得到界定,

中国完全有可能接受挑

战 总之,

国际市场机会的增加和比较

优势产业的形成,

将对增长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对分配 效果的判断。

即使

在外资长驱直入的产业,

就业机会、

一 一

Page 3: 1998 刘鹤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中国国摘国力》 年第 期

府税收、

个人的消费剩余都会增加,

这已为前 年的实践证明。

这些产

业中对部分企业的影响,

特别是国有

病态企业的影响要具体分析,

这就是

对生产者利益的分配性影响。

即使不

加入,

这个问题也仍然存在,

主要压力来自国内竞争力强的企业,

加入 只是增加了解决间题的

迫切性。

这就要求我们更快地解决国

有企业的改革问题,

创造好的环境,

使

有限的资撅更快更多地转到有竞争力

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中去。

从宏

观上看,

分配效果的影响将会是积极

的,

政府收益、

消费者收益和就业收益

之和大于部分生产者的报失。

最后是对宏砚经济的影响。

这可

能是政府最需要加以关注的重大间

题。

在国际资本特别是长期资本相对

于高回报的投资机会相对过剩,

而中

国经济又充满希望的条件下,

宏观管

理的视野可能要转向引导国际大量

资本流入方向和防止风险等问题上,

只要可以控制宏观格局和有效管理

国际收支项目,

资本流入总是伴随对

国内储蓄的补充、

竞争的引进和新技

术的扩散等现象,

没有必要对此产生

悲观情绪。

综上所述,

城市化、

市场化和国

际化这三大趋势,

为中国经济实现高

速增长提供机会,

积聚着潜能。

城市

化提供着高速增长的空间,

市场化使

坟补这一空间的效率更高,

而国际化

则使上述两 个过程按现 代标准运

作。

机会和潜能主要在于 第一,

需求

体系的结构性变动,

包括基础结构充

实的巨大需求,

新支柱产业特别是住

宅业发展带动的需求 专业化操作和

国际化分工而引起的结构调整需求 ,

新兴产业崛起特别是金融、

保险及其

它市场服务业发展引起的孺求及随

人均收入正常提高而产生的其它结

构性需求变化 第二,

供给体系的新

组合,

由于产权受到保护,

个人财产

要保值增值,

亿万人将成为直接投资

者。

市场取向的改革,

则使居民进一

步提高储蓄倾向,

使投资获得充实的

供给来源 , 第三,

新的激励机制的形

成。

近年来

,

经济合同纠纷案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

问题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同标题的拟定不严密。

方面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奉人为

了图省事,

仅以“经济合同

为标题,

样一旦发生纠纷,

就只能从合同内容

来判断其性质 另一种则是合同的名

称与内容不一致。

比如,

有的当事人因

自身概念不清或对经济合同标题拟定

的重视程度不够,

草率行事,

突出表现

为将实为代销或加工承揽性质 的合同

以“

购销合同”

名之 , 还有的法人为了

规避有关金融法规,

故意签订联曹合

同,

以联营之名行借贷之实

二是合同主要条款不完备。

《经济

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应具备以下

主要条款 一、

标的 二、

数 和质

三、

价款或者酬金 四、

履行的期限、

点和方式 五、

违约贵任。

根据法律规

定的或按经济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

款,

以及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

款,

也是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

在实践

中,

容易被忽略的是履行的期限、

地点

和方式,

有的当本人误将合同有效期作

为履行期以至双方纠纷成讼,

不约定履

行地点或方式的情况也很普遗

三是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 在订

立合同时,

因当事人双方在条款的表

述上未能做到明确详尽,

一旦进入履

行过程,

造成双方的重大误解,

致使预

期的经济目的无法实现,

反而带来不

必要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四是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不规范

《仲裁法》第 条规定,

仲裁协议必须

具备仲裁意愿、

仲裁本项和选定的仲

裁机构 个要件,

缺一不可,

而且仲裁

机构必须是一个明确的仲裁委员会,

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双方又

就此达成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但是从

目前来看,

很少有人能考虑周全。

五是合同担保不严肃 许多市场

经济的主体对担保行为严肃性缺乏全

面估计,

总觉得担保不过是一种形式,

一般不会出现恶性后果,

所以不珍主

合同内容即签字担保者有之,

非职务

人员偷盖印章担保者有之,

接受行政

指令担保者有之,

其他如人情担保、

费担保等情况也大 存在,

结果是一

些单位或个人没有与担保行为相适应

的财产作为承担代偿债务贵任的物质

墓础而盲目为人作保,

一 旦债务人不

能清偿债务,

债权即无法实现。

六是合 同的违约贵任约定不合

法。

一些当事人为防止出现违法行为,

将滞纳金、

违约金的比例格度定得过

高,

并认为只要对方签字认可就行,

是“

周琦打黄盖,

一个愿打,

一个愿袂。 ”

不知,

法律对滞纳金、

违约金的比例规

定有最高及最低限度,

根据最高院司法

解释 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如在法定比例

幅度内的,

应承认其为有效 , 超出的,

出部分应确定为无效 低于法定比例福

度的,

应按法定最低限执行。

七是对合同中签字、

盖幸的法律

效力不明了 在经济合同纠纷中,

有时

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当事人以合同

上只有乙方法人代表的签字而无公幸

为由,

坚持签订该合同系个人行为而

非法人行为,

或以合同上只有公章却

无法人代表签字为由认为合同系盗用

公幸所签,

拒不承担贵任。

本实上,

济合同经下列三种手续中任意一种都

可视为生效 法定代表人签字,

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加盖公 章后才

生效的,

由双方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

公幸。

加盖了公章。

这时只要合同

本身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事由,

已发生效力,

受到法律的保护

此外,

合同中约定了不合法条教

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