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7 中兒小組討論 肉蓯蓉

49
肉肉肉 肉肉肉 肉肉肉肉肉肉

Upload: -

Post on 07-Aug-2015

74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肉蓯蓉肉蓯蓉中醫兒科討論

綱要綱要• 藥源、別名、產地、產源、採製• 性狀、炮製、品質鑑別、儲藏• 通便功用比較• 歷代本草記載• 補腎藥比較• 三能

– 性能– 功能– 效能

• 二用– 應用– 作用

藥源藥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

– 肉蓯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 管花肉蓯蓉 Cistanche tubelosa (Schrenk.) R. Wight – 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 多野生• 藥材以肉質、條粗長、棕褐色、柔嫩滋潤者為佳。

• 飲片分生用和酒製。

別名別名• 又名肉蓯蓉、淡蓯蓉、甜蓯蓉、淡大蕓、沙漠人蔘、查幹告亞、肉鬆容、黑司命 – 古時肉蓯蓉經山西輸入內地,當地口音「蓯蓉」就是「寸芸」,因肉蓯蓉還有大小之分,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寸芸、大芸」之稱。

– 因其補而不峻,「有 從容之號,從容和緩 之貌」,故名

產地產地• 主產於寧夏、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

產源產源• 最早記載產地的是《吳普本草》:「生河西山陰地或代郡雁門」。

– 古河西相當今甘肅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 ; 代郡,雁門漢置,在今山西雁北• 陶弘景曰「今第一出隴西,……次生北國,巴東建平亦有而不如巴」。

– 隴西秦置,在甘肅臨洮南,為古絲綢之路沿線藥材集散地,代郡雁門為古代長城要塞,是內外各民族藥商交易藥材地 。

– 北國應指山西北部,內蒙古東南部及河北等北方省區– 巴東建平在今四川東北部。– 由上可知,本草記載肉蓯蓉的最早產區為甘肅河西 ; 最早集散地為山西北部

( 內蒙古產肉蓯蓉在此交易 ) 。• 唐代以來,其產地不斷擴大

– 《千金翼方》載:原州 ( 甘肅鎮原 ) 、靈州 ( 寧夏中衛、中寧 ) 產蓯蓉 ; 蘭州 ( 甘肅皋蘭 ) 、肅州 ( 甘肅灑泉 ) 產肉蓯蓉。

– 《郡縣志》載:肉蓯蓉渭州 ( 甘肅東南部 ) ,保安郡 ( 陝西志丹縣北 ) ,唐縣、曲陰、行唐、安定 ( 河北保定西南 ) 皆土產。

– 《太平寰宇記》又載:肉蓯蓉朔州 ( 山西朔縣附近 ) ,雲州 ( 山西外長城以南,桑乾河以北 ) 土產。

– 元《一統志》謂肉蓯蓉「崑崙崆峒 ( 甘肅平涼 ) 之間所出。鞏昌府,會州( 甘肅會寧縣一帶 ) 」 。

– 綜上所述,唐以後肉蓯蓉產區較魏晉時代有了很大變化,許多產區已遠遠超出了肉蓯蓉屬 (Cistanche)植物的生境範圍 ,不難看出,古代所載肉蓯蓉尚包括形態很相近的列當屬 (O robsnehe)植物。

採製採製• 春秋均可採收

– 春季採者,稱淡大芸或淡蓯蓉– 秋季採者,因不易晒乾,須投入鹽湖中 1-3 年,取出晒乾,稱鹹大芸或鹹蓯蓉

性狀性狀• 甜蓯蓉

– 呈圓柱狀而稍扁。一端略細,稍彎曲,長 10~ 30厘米,直徑 3 ~ 6 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質鱗片,呈覆狀排列,質堅實,微有韌性,肉質而帶油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色,有花白點或裂隙

– 氣微弱,味微甜 • 鹹蓯蓉

– 形狀較不整齊,黑褐色,質較軟,外面帶有鹽霜,斷面黑色

– 氣微,味鹹

肉蓯蓉與成吉思汗肉蓯蓉與成吉思汗• 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 ( 成吉思汗 ) 統一蒙

古草原各部時的一次重要戰役。• 金明昌元年 (1190年 ) ,鐵木真的結拜兄弟札木合,因嫉恨鐵木真的強大,聯合泰赤烏等十三部共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得報後,集結部眾三萬人,組成十三翼 ( 營 ) 迎敵。

• 雙方大戰,鐵木真失利,被圍困於長滿梭梭林的沙山,饑渴難耐,筋疲力盡。札木合當眾殘忍地將俘虜分七十大鍋煮殺,激怒了天神。

• 天神派出神馬,神馬一躍到成吉思汗前面後,仰天長鳴,將精血射向梭梭樹根,然後用蹄子趵出了像神馬生殖器一樣的植物根塊,成吉思汗與部將們吃了根塊。神力涌現,衝下沙山,一舉擊潰了札木合部落,為統一蒙古奠定了基礎。從此,成吉思汗拉開了一個征服歐亞大陸的時代。

肉蓯蓉與繆希雍肉蓯蓉與繆希雍• 明代名醫家繆希雍在臨症中發現肉蓯蓉有潤腸的作用• 一日一個老者有來求見,他對繆希雍說:「胸口悶,大便不暢。」見老人白髮蒼蒼,形體消瘦,容顏憔悴,繆醫生替他切脈察舌之後說:「這個病是因血液枯槁引起的腸燥便結,用肉蓯蓉治之有效。」

• 老者服後,果然大便通暢,胸中快然,精神爽朗。不料不久,老人舊病復發,請另一位醫生診治,並將繆醫生所開的處方拿給那醫生看。那醫生看後搖搖頭說:「蓯蓉乃溫燥之品,有助火卻陰之弊,豈可通便。」於是改用其它藥物治療,結果症狀不僅未有改善,病情反而加重了。

• 老人悟出繆方比此方高一籌,於是重新服之,病去人爽。• 此例證實肉蓯蓉能補靜填虛,滋液而潤燥,是治老人燥結的

良藥。

肉蓯蓉與文學詩詞肉蓯蓉與文學詩詞• 一次北宋著名史學家劉貢父請蘇軾等文人學士喝酒。蘇軾的子弟有事找他回家,蘇便起身告辭,此刻劉貢父正喝得高興,意欲挽留– 劉貢父笑曰:「幸早裡,且從容。」

• 杏、棗、李和蓯蓉– 蘇軾不加思索,答道:「奈這事,須當歸。」

• 柰 ( 蘋果之一種 ) 、蔗、柿和當歸– 在座賓客們聽見這般對答,都紛紛稱讚兩位才智過人,出口成對。

• 此一問一答中皆包含了三味水果和一味中藥

炮製炮製• 淡蓯蓉

– 揀淨雜質,用清水洗淨,潤透,切片,曬乾• 補腎止濁,滑腸通便力強

• 鹽蓯蓉– 揀淨雜質,用清水浸漂 1 ~ 2 天,每日換水 2 次,撈起曬7 ~ 8 成乾,潤透,切片,曬乾•表面有白色鹽霜,味極鹹,有膩膈的副作用,需用清水漂洗以除去鹽雙

• 酒蓯蓉– 酒拌,罐內密閉,蒸至酒盡,曬乾。亦有加黑豆蒸者

• 增強補腎助陽之力• 緩其瀉下通便作用

品質鑑別品質鑑別•淡蓯蓉

–以個大飽滿,鱗細,顏色灰褐色,至黑褐油性大,莖肉質軟者佳,以大小分等

•鹽蓯蓉–以黑質糯,細鱗粗條,體扁圓形者為佳

儲藏儲藏•鹽蓯蓉不必多曬•淡蓯蓉須勤曬•儲於乾燥處,霉蛀後可入燻,燻後再曬,以防發油,夏日易反潮注意檢查

通便功用比較通便功用比較

•火麻仁通便–滋脾潤腸

•肉蓯蓉通便–滋腎潤燥

• 《神農本草經》– 味辛,微溫。主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情氣,多子,婦人癥瘕。

• 《名醫別錄》– 味酸、鹹,無毒。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 《本草拾遺》– 強筋建髓,蓯蓉鮮魚為末,黃精酒丸服之,力可十倍。

• 《藥性論》– 臣。治女人血崩,壯陽日御過倍,大補益,主赤白下。補精敗,面黑勞傷。用蓯蓉

四兩,水煮令爛,薄切細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 《日華子本草》

– 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藏,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 《開寶本草》– 味甘、酸、鹹,微溫,無毒。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 《湯液本草》– 氣溫,味甘鹹酸,無毒。

• 《本草》– 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1- 1

• 《液》– 命門相火不足,以此補之。

• 《本草衍義補遺》– 屬土而有水與火。峻補精血,驟用反致動大便滑。

• 《本草經疏》– 肉蓯蓉得地之陰氣、天之陽氣以生,故味甘酸鹹,微溫無毒。入腎,入心包絡、命門。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為土化,酸為木化,鹹為水化,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鹹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癥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癥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軟而肥厚,大如臂者良。

• 《本草蒙筌》– 味甘、酸、鹹,氣微溫。無毒。忌經鐵器,切勿犯之。治男子絕陽不興,泄精尿血遺瀝;療女人絕陰不產,血崩帶下陰疼。助相火補益勞傷,暖腰膝堅強筋骨。丹溪云:雖能峻補精血,驟用反動大便。

• 《本草乘雅》– 柔紅美滿,膏釋脂凝,肉之體也。燕休受盛,外發夫容,肉之用也。具體及用,名肉蓯蓉。喜生西地,外被鱗甲,藉土金相生,誠培形藏之上品藥也。故主藏室傾頹,致藏形之勞與傷者。用強體陰之精,以益陽生之用,則凝者釋,釋者凝矣。何患症瘕寒熱者哉。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2- 2

• 《藥性解》– 肉蓯蓉,味甘酸鹹,性微溫,無毒,入命門經。興陽道,益精髓,補勞傷,強筋骨,主男子精泄尿血,溺有遺瀝,女子癥瘕崩帶、營寒不孕。潤而肥大者佳。

– 按:蓯蓉性溫,為濁中之濁,故入命門而補火,惟尺脈弱者宜之,相火旺者忌用。多服令人大便滑。

• 《藥鑒》– 氣溫,味甘酸鹹。屬土而有水與火。峻補精血,驟用反致動大便,脾泄者不宜用。酒洗用之。陽事不舉,必須用之,不可缺也。

• 《景岳全書》– 味甘鹹,微辛酸,氣微溫。味重陰也,降也,其性滑。以其味重而甘溫,故助相火,補精與陽,益於嗣,治女人血虛不孕,暖腰膝,堅筋骨,除下焦寒痛;以其補陰助陽,故禁虛寒遺瀝泄精,止血崩尿血;以其性滑,故可除莖中寒熱澀痛,但驟服反動大便。若虛不可攻而大便閉結不通者,洗淡。暫用三四錢,一劑即通,神效。

• 《本草備要》– 補腎命,滑腸。– 甘酸鹹溫,入腎經血分。補命門相火,滋潤五臟,益髓強筋。治五勞七傷,絕陽不興,絕陰不產,腰膝冷痛,崩帶遺精。峻補精血。時珍曰:補而不峻,故有蓯蓉之號。驟用恐妨心,滑大便。

• 《本經逢原》– 甘鹹微溫,無毒。– 肉蓯蓉與鎖陽,總是一類,味厚性降,命門相火不足者宜之。峻補精血,驟用反動大便滑泄。《本經》主勞傷補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氣之本虛也。治婦人癥瘕者,鹹能軟堅而走血分也。又蓯蓉止泄精遺瀝,除莖中熱痛,以其能下導虛火也。鎖陽治腰膝軟弱,以其能溫補精血也。總皆滋益相火之驗,老人燥結,宜煮粥食之。但胃氣虛者服之,令人嘔吐泄瀉。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3- 3

• 《本草崇原》– 馬為火畜,精屬水陰,蓯蓉感馬精而生,其形似肉,氣味甘溫,蓋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於太陰坤土之藥也。土性柔和,故有蓯蓉之名。五勞者,志勞、思勞、煩勞、憂勞、恚勞也。七傷者,喜、怒、憂、悲、思、恐、驚,七情所傷也。水火陰陽之氣,會歸中土,則五勞七傷可治矣。得太陰坤土之精,故補中,得少陰水火之氣,故除莖中寒熱痛。陰陽水火之氣,歸於太陰坤土之中,故養五臟。強陰者,火氣盛也。益精者,水氣盛也。多子者,水火陰陽皆盛也。婦人癥瘕,乃血精留聚於郛郭之中,土氣盛,則癥瘕自消。

• 《本草求真》– 滋腎潤燥。– 肉蓯蓉專入腎,兼入大腸。甘酸鹹溫,體潤色黑。諸書既言峻補精血,又言力能興陽助火,是明因其氣溫,力專滋陰,得此陽隨陰附而陽自見興耳。惟其力能滋補,故凡癥瘕積塊,得此而堅即消。惟其滋補而陽得助,故凡遺精莖痛,寒熱時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謂火衰至極,用此甘潤之品,同於附桂,力能補陽,其失遠矣。況此既言補陰,而補陰又以蓯蓉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驟,氣專潤燥,是以宜於便閉,而不宜於胃虛之人也。謂之滋陰則可,謂之補火正未必然。

• 《得配本草》– 忌銅、鐵。– 味鹹,性溫。入命門,兼入足少陰經血分。壯陽強陰,除莖中虛痛,腰膝寒疼,陰冷不孕。同鱔魚為末,黃精汁為丸服之,力增十倍。

– 得山萸肉、北五味,治善食中消;得沉香,治汗多虛秘。合菟絲子,治尿血泄精;佐精羊肉,治精敗面黑。腎中無火精亦敗。

– 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閉,陽道易舉,心虛氣脹,皆禁用。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4- 4

• 《本草經解》– 肉蓯蓉氣溫,溫秉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氣,入足太陰脾經;色黑而潤,制過味鹹,兼入足少陰腎經。氣味俱濁,降多於升,陰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令。五勞者,傷勞五臟之真氣也;七傷者,食傷、飲傷、憂傷、房室傷、喜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之七傷也,七者皆傷真陰,肉蓯蓉甘溫滑潤,能滋元陰之不足,所以主之也。

– 中者陰之守也,甘溫益陰,所以補中。– 莖,玉莖也。寒熱痛者,陰虛火盛,或寒或熱而結痛也。蓯蓉滑潤,滑以去著,所以主之也。

– 氣溫潤陰,故養五臟。– 陰者宗筋也,宗筋為肝,肝得血則強,蓯蓉甘溫益肝血,所以強陰也。

– 黑入腎,補益精髓,精足則氣充,故益精氣。精氣足則頻御女,所以多子也。

– 婦人症瘕,皆由血成,肉蓯蓉潤而鹹,鹹以軟堅,滑以去著,溫以散結,所以主之也。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5- 5

• 《神農本草經讀》– 肉蓯蓉是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虛者,同氣相求之義也。凡五勞七傷,久而不愈,未有不傷其陰也,蓯蓉補五臟之精,精足則陰足矣。莖中者,精之道路,精虛則寒熱而痛,精足則痛止矣,又滑以去著。

– 精生於五臟,而藏之於腎,精足陽舉精堅,令人多子矣。– 婦人症瘕,皆由血瘀,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瘀行矣。葉天士注症瘕之治,謂其鹹以軟堅,滑以去著,溫以散結,猶淺之乎測蓯蓉也。

•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陶隱居云:是馬精落地所生,後有此種則蔓延者也。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補諸精虛之證。除莖中寒熱痛,莖中者,精之道路也。精虛則有此痛,補精則其病自己矣。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五臟各有精,精足則陰足,而腎者又藏精之所也,精足則多子矣。婦人癥瘕。精充則邪氣消,且鹹能軟堅也。久服輕身。精足之功。

– 此以形質為治也,蓯蓉象人之陰,而滋潤黏膩,故能治前陰諸疾,而補精氣。如地黃色質象血,則補血也。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6- 6

• 《本經疏證》– 陽翳於陰,其氣終伸,陽蠱於陰,其氣則撓,何也?翳陽之陰,冽而易摧,蠱陽之陰,柔而難破也,然蠱於陰而不化於陰,則其性常欲伸,惟伸者自伸,蠱者自蠱,故推其源為陰蠱陽,究其實已陰隨陽矣。於此而有物似焉,其入於人身,能不伸陰中之陽,而撓陽以毓陰耶。河西(今甘肅)最寒,八月已冰,二月未泮,大木間及土塹垣中,又日光所不屆。適當其時,在地之陽奮然欲出,上無所引,旁有所撓,於是生蓯蓉,質柔而屬陽,氣溫而主降,乃火為水制,故色紫黑而味甘酸鹹,陽不遂其升,陰方幸其固,乃不直伸而橫溢,故形廣扁而皮有鱗甲,須陰乾者,炙之以火,恐陰消於陽也,必浸去酸鹹味者,欲全陽之用也,夫然故味酸可去鹹可去,而甘不可去,色紫可去黑可去,而殷不可去,遂可知其義,取於陰蠱,其用,惟在陽伸,去其陰之蠱,正以佐其陽之伸。五勞七傷者,或因用力而劫陽於外,或因用心而耗陰於內,俾陽就陰范,陽供陰使,是為補中,因其衰而彰之之治也。莖中陽盛,而陰為所迫,則熱且遣,陰盛而陽不相下,則寒且痛,助其陽即以和其陰,而痛自除,因其重而減之之治也。陰陽相浹,精氣相抱,斯藏精而不瀉之五臟自安,五臟既安,而精何能不充,陰何能不強,而施化遂非浪舉矣,婦人症瘕亦陰不柔而陽遭困者方宜。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 77

• 黃帝問五勞七傷於高陽負。負曰: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消,五曰囊下濕,六曰腰(一作胸)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蒸,遠視淚出,口乾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尤勞,五曰疲勞,此為五勞(見千金石韋丸下)。孫真人曰,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想勞,三曰尤勞,四曰心勞,五曰疲勞。七傷者,一曰肝傷善夢,二曰心傷善忘,三曰脾傷善飲,四曰肺傷善痿,五曰腎傷善唾,六曰骨傷善饑,七曰脈傷善嗽。凡遠思強慮,傷人;尤恚悲哀,傷人;喜樂過渡,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顧,傷人;憾憾所患,傷人;寒暄失節,傷人,故曰五勞七傷也(千金腎臟門補腎論),其述五勞略同,七傷則有異。即孫真人之論,亦有兩端,蓯蓉所主,究以何者為是。夫此固不必深求其合,第別其用力用心可矣。且蓯蓉須補中者乃可用,設中氣自旺而不必補,則非所宜,如善飲善饑等候,何嘗不蒸騰有力,運化不權,猶可以味甘性溫之物與之乎?與之是使渴者益渴,饑者益饑也。然則宜補中者果安在,夫蓯蓉之生精固優,故能撓夫氣,氣固旺故不致汨於精。

• 五勞七傷,名目雖多,約其歸不越傷氣傷精二種。傷氣者如燭之然,芯盡而膏亦竭也;傷精者如舟之行,水涸而棹難鼓也。是故或精枯於下,而火浮於上,或火熾於上,而引精自資,中央者須火下畜,其氣乃生,生乃固,火既違順,容納自拙,得此以氣致精,藉精行氣之蓯蓉,使火迥精聚,則在中之生氣,又何能不受益耶?就使善飲善饑亦難保無精竭火離,仍須補中者。是故謂補中於五勞七傷,僅得治法之一節則可,謂蓯蓉於補中猶有所隔閡則不可;謂蓯蓉之補中,僅得施於五勞七傷則可,謂凡補中者皆得用蓯蓉則不可。以本經固雲主五勞七傷補中,不云補中主五勞七傷也。蓯蓉之用,以陰涵陽,則陽不僭,以陽聚陰,則陰不離,是其旨一近乎滑潤,一近乎固攝,別錄所謂止利者為取其滑潤耶,抑取其固攝耶。夫別錄固不但云止利,而云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是亦可識其故矣。誠分而言之,則利有泄瀉腸澼,腰痛有氣血痺阻,膀胱邪氣有淋濁畜血,為寒為濕為熱,均無不可,若遽與蓯蓉,是使陽錮而終難伸,陰敞而終難化,可治之疾不反致難治歟。惟合而言之,則因其氣之本相連屬,欲就陰而陰不容,遂轉橚於陽而還攻夫陰,陰復不受,則或乘勢累墜下迫,或痛甚不止,故曰除膀胱除氣腰痛止利,不曰除膀胱邪氣腰痛下利也。此病不常有,惟久病久利始見之,千金方冷利增損健脾,凡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腥穢者,中用蓯蓉,可證矣。其不利者亦必腰痛而小便有,故方與之宜。

• 《神農本草經義理探要》– 性味

• 甘溫– 作用機理

• 去其陰之蠱,正以佐陽之伸– 甘溫可入脾益氣生陰使陽氣就範,陽氣得用又可讓陰被使用

– 作用特性• 蓯蓉之用,以陰涵陽,則陽不僭,以陽聚陰,則陰不離

– 甘味入脾益氣養陰,使陽不亢,陰生陽長可散陰盛亦可使陰不離而強陰益精

– 總結• 肉蓯蓉入脾去陰之蠱,使陰液得以敷布而陽氣可用

– 陰液得敷,故知其可治精血不足– 陽氣可用,故治腎陽不足

• 現多用於潤腸治便燥閉結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 7.17.1

• 《本草新編》– 肉蓯蓉,味甘溫而鹹、酸,無毒。入腎。最善興陽,止崩漏。久用令男女有子,暖腰膝。但專補腎中之水火,余無他用。若多用之,能滑大腸。古人所以治虛人大便結者,用蓯蓉一兩,水洗出鹽味,另用淨水煮服,即下大便,正取其補虛而滑腸也。然雖補腎,而不可專用,佐人蔘、白術、熟地、山茱萸諸補陰陽之藥,實有利益。使人陽道修偉,與驢鞭同用更奇,但不可用瑣陽。蓋瑣陽非蓯蓉可比,蓯蓉,乃馬精所化,故功效能神;瑣陽,非馬精所化之物,雖能補陰興陽,而功效甚薄,故神農薄而不取。近人舍蓯蓉,而用瑣陽,余所以分辨之也。至於草蓯蓉,尤不可用。凡用肉蓯蓉,必須揀其肥大而有鱗甲者,始可用。否則,皆草蓯蓉而假充之者,買時必宜詳察。

– 或問肉蓯蓉既大補,又性溫無毒,多用之正足補腎,何以反動大便?不知肉蓯蓉肉,乃馬精所化之物,馬性最淫,故能興陽。馬精原系腎中所出,故又益陰。然而馬性又最動,故驟用之多,易動大便,非其味滑也。

– 或問肉蓯蓉之動大便,恐是攻劑,而非補藥也?夫蓯蓉,乃有形之精所生,實補而非瀉。試觀老人不能大便者,用之以通大便。夫老人之閉結,乃精血之不足,非邪火之有餘也,不可以悟其是補而非攻乎。

– 或疑肉蓯蓉性滑而動大便,凡大腸滑者,可用乎,抑不可用乎?夫大腸滑者,多由於腎中之無火,肉蓯蓉興陽,是補火之物也,補火而獨不能堅大腸乎。故驟用之而滑者,久用之而自澀矣。

– 或疑肉蓯蓉,未必是馬精所生,此物出之邊塞沙土中,歲歲如草之生,安得如許之馬精耶?曰:肉蓯蓉,是馬精所生,非馬精所生,吾何由定。但此說,實出於神農之《本草》,非後人之私臆也。肉蓯蓉不得馬精之氣,而生於苦寒邊塞之外,又何能興陽而補水火哉。

– 或問王好古曾云:「服蓯蓉以治腎,必妨於心」,何子未識也?曰:此好古不知蓯蓉,而妄誡之也。凡補腎之藥,必上通於心,心得腎之精,而後無焦枯之患。蓯蓉大補腎之精,即補心之氣也,又何妨之有。

• 《本草分經》– 甘、酸、鹹,溫。入腎經血分。補命門相火,潤五臟,益精血,滑腸。功用與鎖陽相仿。

歷代本草記載 歷代本草記載 - 8- 8

補腎藥比較補腎藥比較藥名 相同點 不同點

淫羊藿主入腎經,功能補腎陽強筋骨、袪風濕。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尿頻、遺尿、筋骨痿軟、步履艱難及風濕痹痛等証。

又入肝經,補腎陽、強筋骨之功較強,溫散風濕而通痹之力尤佳,長於治風濕痹痛寒濕較重者。兼能止咳喘、治腎虛之喘咳。

仙茅辛熱燥烈,功似淫羊藿、為補腎陽之崚劑。兼能溫運脾腸,又善治脾腎陽虛之食少泠瀉,脘腹冷痛之証。

巴戟天功似淫羊藿,但質軟柔潤,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補腎之力不如上二者,但強筋骨、逐寒濕之功較佳。善於治腎虛濕困於下焦之腰膝風濕痹痛、筋骨萎軟及尿頻白濁等証。

肉蓯蓉均具有補腎陽、益精血之功,兼能潤腸通便。主治﹕腎陽虛所致的陽痿、遺精、早泄、尿頻、腰膝酸及腸燥便秘等証。

補腎陽、益腎精、溫而不燥、補而不崚。又治肝腎不足之筋骨痿軟、腰膝冷痛及老年虛弱、產後津傷燥煩便秘。

鎖陽 補腎陽、益精血、潤燥養陰。又治肝腎不足之筋骨痿軟、步履艱難等証。

三能三能•性能

–藥物原來之偏性–性、味、經、毒

•功能–隨偏性而來的作用,與效能有因果關系–功能是因,效能是果

•效能–因功能所致的效應(作用),與功能有因果關系

肉蓯蓉肉蓯蓉• 1.性:寒、熱、温、凉、平。• 2.味:酸、苦、甘、辛、咸、淡、澀。• 3.氣:香、焦、腥、腐、臊、清、濁。• 4.位:歸腎大腸命門心包經、臟腑、三焦、氣血。

• 5.勢:升、降、浮、沉、走、守、緩、急。• 6.量:有毒、無毒。

性性•微溫

–本經,景岳全書,開寶本草,藥性解藥鑑,本經逢原,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溫–湯液本草,本草經疏,本草蒙筌,本草備要,本草崇原,本草求真,得配本草,本草經解,本經疏證,本草新編

•未提及–名醫別錄,本草拾遺,日華子本草,藥性錄,本草乘雅

  酸 苦 甘 辛 鹹 升 降本經       ㊣      

名醫別錄 ㊣       ㊣    

開寶本草 ㊣   ㊣   ㊣    

湯液本草 ㊣   ㊣   ㊣    

本草經疏 ㊣   ㊣   ㊣    

本草蒙筌 ㊣   ㊣   ㊣    

藥性解 ㊣   ㊣   ㊣    

藥鑑 ㊣   ㊣   ㊣    

景岳全書 ㊣   ㊣ ㊣ ( 微辛 ) ㊣ ㊣  

本草備要 ㊣   ㊣   ㊣    

本經逢原     ㊣   ㊣   ㊣

本草求真 ㊣   ㊣   ㊣    

得配本草         ㊣    

本草經解     ㊣       ㊣ ( 降多於升 )

本經疏證 ㊣   ㊣   ㊣   ㊣

味味

功能功能 (( 藥品化義藥品化義 ))•辛

–散結,驅風,橫行,利竅,潤燥•甘

–緩急,上行,發升,潤腸,補氣 ( 補中 ) ,補陽( 助相火補精 )

•酸–收澀 ( 止痢 ) ,收緩,斂散,斂熱,束表

•鹹–軟堅 ( 婦女癥瘕 ) ,凝結,沈下

•滑–利竅 ( 莖中寒熱 ) ,養竅

功能總結功能總結•氣味溫而酸甘鹹味。

–甘能補中–酸能入肝,助肝強筋–鹹能滋腎,補益精氣,益髓;軟堅–辛能散邪–溫以行血氣,補命門相火

功能總結功能總結

•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補命門相火,滋潤五臟,益髓強筋

效能效能功能 效能

補中 治五勞七傷助肝氣 強筋滋腎 強陰,腰痛,益情氣,多子,主赤

白下軟堅 婦女癥瘕補命門相火 暖腰膝,絕陽不興,絕陰不產,遺

瀝散邪 莖中寒熱痛,除膀胱邪氣入血分,性滑 溫補精血,,女人血崩,多用滑腸

效能效能•《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藥性本草》:益髓‥大補壯陽‥治女人血崩

•《湯液本草》:腎經血分藥也。•《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 :肉蓯蓉味甘、酸鹹、微溫 , 無毒主五勞七傷 , 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藏 , 強陰益精氣 , 多子婦人癥瘕, 除膀胱邪氣 , 腰痛止痢, 久服輕身。

效能效能•《别錄 》 :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藥性論 》 :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阳,大補益,主赤白下。

•《日華子本草 》 :治男絕陽不興,女绝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带下陰痛。

•《本草經疏》 :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本草備要 》 : 治五勞七傷,絕陽不興,絕陰不產,腰膝冷痛,崩帶遺精,峻補精血。

歸經歸經  腎 大腸 脾 肝 心包 命門 血

本草經疏 ㊣       ㊣ ㊣  

藥性解           ㊣  

本草備要 ㊣           ㊣

本草求真 ㊣ ㊣          

得配本草 ㊣         ㊣ ㊣

本草經解 ㊣   ㊣ ㊣      

玉揪藥解 ㊣ ㊣   ㊣      

本草分經 ㊣           ㊣

肉蓯蓉肉蓯蓉 -- 作用作用 (1)(1)

•補命門相火•滋潤五臟•益髓強筋

•肉蓯蓉性味甘酸鹹溫,入腎經血分。甘能補中,酸能入肝,鹹能滋腎,鹹入腎入血,溫以行氣血,故能入腎經血分,補命門相火。

肉蓯蓉肉蓯蓉 -- 作用作用 (2)(2)

•肉蓯蓉味酸鹹,酸能入肝,鹹能滋腎,而腎肝為陰,肉蓯蓉能益陰氣,進而滋潤五臟。而腎主骨肝主筋,所以肉蓯蓉能補腎則益精髓。

肉蓯蓉肉蓯蓉 -- 作用作用 (3)(3)

•五勞七傷•絶陽不興,絶陰不產•腰膝冷痛•崩帶遺精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1)(1)

• 五勞七傷– 肉蓯蓉入腎經血分,陰氣滋長,滋潤五臟,

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 七傷者皆傷陰真陰,肉蓯蓉入腎補命門相火,能滋元陰之不足,故能治七傷。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2)(2)

•外傷性頭痛–《傷科大成》補腎活血湯用於外傷性頭痛,是指腦部受到損傷、腦震盪後遺症之頭痛。其特徵是頭痛時間長久,伴有頭暈、失眠、多夢、健忘、耳鳴、腰膝酸軟等一系列症狀。

–補腎活血湯組成•熟地、山萸肉、杜仲、菟絲子、肉蓯蓉、歸尾、沒藥、補骨脂、紅花、獨活、枸杞 。

•肉蓯蓉,甘、鹹、溫,入腎經 ,既可補陰,又可補陽,使腎中陰陽平衡,腎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骨賴髓以充養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3)(3)

•絶陽不興,絶陰不產–肉蓯蓉入腎,補益精髓,強陰益精,精氣足則陽氣壯,治絶陽不興。滋陰,陰氣滋長,治絶陰不產。

–無論腎陽虧虛、腎陰虧虛引起的性功能障 礙,均可應用肉蓯蓉,而關鍵在於配伍應用。

–《醫心方》肉蓯蓉丸、《千金要方》蓯蓉散、陳士鐸扶命生火丹和壯火丹,以上各方均含肉蓯蓉。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4)(4)

•腰膝冷痛–腎主骨,腎虛冷則腰膝冷痛無力。肉蓯蓉補腎,故能堅筋骨。

–固本遐齡酒《萬病回春》配方中含當歸、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等,主治腎陽不足,氣血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5)(5)

• 崩帶遺精,峻補精血 - 腎藏精,精生血,婦人腎虛冷則崩漏帶下 不止,男人遺精。肉蓯蓉補腎命門,峻補 精血,理崩止遺。 - 三才封髓丹,出自丹溪心法,方由黨參、 砂仁、黃柏 ( 酒炒 ) 、肉蓯蓉 ( 酒浸 ) 、天

冬、甘草 ( 炙 ) 、熟地等組成。功能益腎固 精。主治腎氣虛弱 , 夢遺失精。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6)(6)

•鎖陽固金丸出自濟生方,由鹿角霜、鎖陽、肉蓯蓉、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黃等組成。鎖陽固金丸可以溫補腎氣,調攝中氣,舉宮固脫可用於婦女子宮下垂。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7)(7)

•更年期綜合症–腎為先天之本,《素問.上古天真論》云 :“七七任脈虛 , 太沖脈衰少 , 天癸竭 , 地道不通 , 故形壞而無子也。”是腎氣衰退、沖任二脈虧損、精血不足、天癸將竭的生理變化時期。鎖陽固金丸有養陰補腎,滋水涵木之效。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8)(8)

•老人性便秘–《景岳全書.秘結》曰 “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此陽虛而陰結也。” 可用濟川煎加減,具有溫腎益精、潤腸通便之功,主治腎虛便秘。方中肉蓯蓉、胡桃肉、制何首烏、當歸、枸杞子補腎填精,養血通便 。

–張介賓《景岳全書》云: “產後大便秘澀,以其失血亡陰,津液不足而然,宜濟川煎加減主之。”

肉蓯蓉肉蓯蓉 -- 應用應用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