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9
我們已經是全世界最多小孩學琴的國家; 然而,有誰看過孩子們呼朋引伴以琴會友? 或者我們的許多小孩,也並不是沒有音樂的感動: 只是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把自己的感動封存起來! 即使在最枯燥無聊的技巧磨練之中,也要「注入」某種感動; 然後,手指或手臂,甚至腰身的肌肉,就會讓音樂帶著走! 到底為什麼非得被音樂感動? 難道不能只做一個鐵石心腸的硬漢或硬女? 如果我們希望小孩能對家人、對社會、對土地、對台灣 特別是對他自己有那麼一份心; 他就需要心智的「感知力」和心靈的「敏銳度」還有什麼會比「讓音樂感動」更好的「心的敏感」的練習呢? 【隨團顧問】林玉凰(留奧美鋼琴家/台藝大音樂系) 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帶隊老師】森林小學教師及基金會資深同仁、特聘人員 【活動日期】2014/8/02(六)- 8/11(一) 【報名電話】02-2367-0151轉分機688 林先生 【活動費用】新台幣10萬6千元整(不含護照費用) 【住 宿】青年旅館 【活動訊息網址】人本網站 http://hef.yam.org.tw/ 讓音樂感動每一個純真的心靈 8/02 8/11 維也納&薩爾斯堡 VIENNA SALZBURG

Upload: frank-lin

Post on 15-Mar-2016

2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我們已經是全世界最多小孩學琴的國家;然而,有誰看過孩子們呼朋引伴以琴會友?

或者我們的許多小孩,也並不是沒有音樂的感動:只是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把自己的感動封存起來!

即使在最枯燥無聊的技巧磨練之中,也要「注入」某種感動;然後,手指或手臂,甚至腰身的肌肉,就會讓音樂帶著走!

到底為什麼非得被音樂感動?難道不能只做一個鐵石心腸的硬漢或硬女?

如果我們希望小孩能對家人、對社會、對土地、對台灣—特別是對他自己—有那麼一份心;他就需要心智的「感知力」和心靈的「敏銳度」—還有什麼會比「讓音樂感動」更好的「心的敏感」的練習呢?

【隨團顧問】林玉凰(留奧美鋼琴家/台藝大音樂系) 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帶隊老師】森林小學教師及基金會資深同仁、特聘人員【活動日期】2014/8/02(六)- 8/11(一)【報名電話】02-2367-0151轉分機688 林先生【活動費用】新台幣10萬6千元整(不含護照費用)【住 宿】青年旅館【活動訊息網址】人本網站 http://hef.yam.org.tw/

讓音樂感動每一個純真的心靈8/02∼8/11維也納&薩爾斯堡VIENNA SALZBURG

Page 2: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維也納愛智

小男生和小女生,總是彼此厭惡;但到了一個時候,一個sensor (感應器)打開了,他們就相互愛慕。人的心裡,還有許多sensors:打開某個之前,他永遠不能體諒別人;某個打開之後,他才能顧到自己的未來;如果啟動了對的那個,他或者竟然能夠掌握某些偉大思想(例如一個數學定理?)的奧妙,並以之做為通往這個世界的橋樑! 那麼,除了大自然能預設開啟的時間,誰還能有什麼辦法嗎?我們相信,只有小孩他自己。然而,就像所有的本事都需要練習;啟動一個sensor,讓自己對某項事物有所「感動」的能力,也需要練習。我們覺得,選擇偉大的音樂來做「感動的練習」,是非常妥當的:它足夠抽象,又蘊涵豐富的感情;它有相當理性的成份,正足以節制感情的泛濫!所以這一梯的愛智之旅,就是維也納的音樂感動之旅!

● 弦歌不輟一般認為流行歌曲之所以廣受年輕人的喜愛,是因為通俗易懂,但很少人注意到,新人或新專輯不斷地在綜藝節目裡「打歌」才是事情的關鍵;換言之,任何曲調都要先讓人耳熟能詳了,才談得到是否真有感人的力量,或是否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變成「古典」。

所以,我們的這一場音樂課,從行前課開始,就要用各種手法,把貝多芬和貝多芬們的「歌」,好好「打」進年輕人的心裡;一開始的時候,也許只能得個「聽不懂」的評語,然而,真正偉大的音樂,是由不得你聽不懂的,它們有自己的魔力。到了「繞樑三日,揮之不去」的時候,就由不得你不肯感動。

這第一條計策,就是孔夫子心目中的學堂的最高境界,從早到晚都是音樂,那就叫做:弦歌不輟。

● 星火燎原感動這種事情,雖然不可能經由上課而「學到」,但可以透過人和人的心靈交會,而從旁人身上「感染」到,這也是流行歌曲在年輕人之間很快就能流行起來的原因。

這一次帶團的每一位老師,在幾個月的籌備期裡,都曾刻意地讓自己被某幾首沒聽過的樂曲感動 (每天帶著耳機讓自己「被打歌」);無論之前是否喜愛古典音樂,老師都要有一些記憶猶新的「從沒感覺到被感動」的經驗,以便能和她或他所帶的孩子們分享。

整個行程裡,老師和學生沒有一刻分離;在這全天候的緊密相處之中,老師們的「星星之火」,總有一個時候能發揮燎原的效果,將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熱情點燃起來。這便是第二計。

一場「絕非凡響」的音樂課這次的維也納愛智之旅,基本上是一場音樂課;說「一場」,是相對於一般的「幾堂」課而言的:從行前課開始,一直到離開維也納,我們都要沉浸在偉大的音樂裡,從其中汲取感動的精華。

不錯,這場音樂課的宗旨,正是「感動」二字;如果沒有感動,所謂音樂,其實就是酷刑!

與一般的音樂課不同:樂曲介紹,曲式分析,名人掌故,歷史文獻,乃至於演奏的技巧,指揮的眉角,等等—也都是有的—卻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那一無所感的(即使已經練琴多年)有所感動,要讓那已有感動的(即使只因為配合了電影情節),還能被「純粹」的音樂感動涕零,以致於手舞足蹈不能自已!

然而,「感動」是可以教的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雖無錦囊,卻有妙計:

Page 3: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 現身說法如果能夠現身,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莫札特正要掙脫宮廷的束縛,貝多芬正在對拿破崙生氣,布拉姆斯正急著要去看克拉拉,所以,大概都不會理我們吧。我們的第三條計策,就是找來替身:一位隨團顧問,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將為孩子們「現身說法」。

在行前課裡,要透過現場演奏的方式,讓孩子們見識音樂和人的關係。當交響樂的總譜在鍵盤上呈現,當著名的旋律可以在小提琴上「隨傳隨到」,或者孩子們就可以體會,為什麼只是一些單純的音符就能「直教人生死相許」!

● 古都魅影 上述的一切,若是想要在短時間內發揮效力,那就還需要「場域」的支持與配合。如果真的沒有人能教人如何感動,我們想,或者維也納就能。

這古都的幽靈,從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幾百年來創造了一種「呼吸音樂」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今天,從堂皇大廳,到城垣巷尾,那種「空氣」仍然充盈其間。就像克萊斯勒「維也納綺想曲(Caprice Viennois)」給人的感覺,那古都的魅影真的是無所不在。

無所不在的古都魅影,應該無所不能。這本是此行的原始目的,也便是我們的第四條計策。

● 鹽城樂揚不過停個幾分鐘等候披薩的功夫,站在店外的孩子們,拿出不起眼的直笛,竟分部吹奏起來;回到旅館的庭園,原本也只想吹風,聊聊當日的見聞,一旦有人開了頭,合唱團就立即組成──這是前次去到薩爾斯堡的實情,還有哪兒比它更特別,偏僻、自然、浪漫,能讓人有所「感應」!

這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城,不僅是莫札特的出生地,也是卡拉揚揮灑三十年的舞台。此行安排的時機,是它精彩的夏季音樂節;我們將加入愛樂人的聚集,在街頭聆聽高水準的演奏,進廳堂品味歌劇「後宮誘逃」的妙趣──並鼓勵孩子自己來創造樂音。鹽城樂揚,心領神動,這就是我們的第五計。

● 移花接木然而,「以人為本」的主張向來認為:在進入新境界的當兒,絕不應該忽視人既有的舊經驗。我們的孩子,雖然年紀還輕,但總是曾經心動過,也許曾為一隻狗而落淚,也許曾為一首歌而感傷—或歡躍;那麼,這些向來被認為「孩子氣」的表現,難道不正是「真正的感動」的前兆?

在這一場音樂課裡,我們將召喚每一個孩子的「心動」的記憶,交換彼此的感受,討論其中的異同,並試著將這些都「平移」到音樂的情境裡。這樣的交流與討論,將會是一種非常深入內心的心靈對話。

如果心動的經驗是花,那麼,偉大的音樂就是木;把花移過來接在木上,這木便從此繁榮開展,在孩子們的心裡。這就是第五條計策。

● 主題變奏無論多麼美好的事物,總也需要一點改變;所幸,維也納及其近郊絕對不是只有音樂而已。經過聯合國大廈的時候,我們要討論「維也納宣言(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進到維也納大學,我們要談論薛丁格(Schrödinger)怎樣創建了量子力學,哥德爾 (Gödel)如何挑戰了數學的基礎,還有許多重要人物如何供獻其心智於人類的文明;在歐洲最大的維也納綜合醫院,我們要講述青年醫生Semmelweis曾在這兒推行「手術前要洗手消毒」(在巴斯德發現細菌之前)而毀掉自己的一生(聽過「家裡的森林小學」的孩子,也許還記得這個「洗手」的故事);而去到薩爾斯堡的鹽礦,無疑地,將有一堂地質學的課…

還有許多其它的內容,就像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維也納這個城市的興衰輪替等等,都是「感動」這個主題的變奏;在各式各樣的變奏之間,主題將一再重現;這種主題再現的手法,讓主題在各變奏的烘托之下,更能進入人的內心,本是偉大樂章的通則,卻也正是我們這場以「感動」主題的音樂課的—又一條計策!

Page 4: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維也納愛智

我們會進行的課程:◎ 耳朵聽不到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貝多芬如何在完全耳聾的情況下,迸

發心靈最深處的能量,寫下他最圓融的不朽之作 ?他在寫「海利根遺書」時,真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連加法都算不好的貝多芬,如何譜寫出結構嚴謹,「算無遺策 ( 包括節奏、和聲、對位等等,都是要算的 )」的樂曲?

◎ 舒伯特說:「我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要作曲。」他的作品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被村上春樹形容為「一種讓人上癮的溫柔麻醉」?他留下六百多首藝術歌曲,讓我們試著哼唱、例如野玫瑰、或菩提樹,是否能體會裡頭的感情?

◎ 馬勒說:「一首交響曲是一個世界,無所不包。」在他的世界裡,深情沈鬱,那無盡的糾結,從何而來?

◎ 二戰後的維也納重建,為什麼第一件工程是修復國家歌劇院 ?演奏者如何能進入維也納愛樂樂團?聽音樂,看歌劇,在音樂之都是哪些人的喜好?

我們會去:國立歌劇院(Staatsoper) /帕斯夸拉提館(Pasqualati Haus)貝多芬遺囑之家(Heiligenstadter Testament Haus)中央墓園(Zentralfriedhof)音樂博物館(Haus der Musik Wien)維也納北邊森林的卡倫山(Kahlenberg)、格林欽(Grinzing)

〔維也納〕愛智之旅的主題及行程

以下列出重點行程、和主題課程;至於最主要的「讓音樂感動」的課,則會穿插其間,包括在每天出發前、或返回旅館後。

配合每一行程的主題,特別安排了「主題樂曲」做為背景音樂、或各個話題的「背景話題」;也許在行走之間,大家要回顧哼唱其主要旋律,我們就把它稱為「點播」。

主題一 音樂和戲劇的維也納(點播: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

維也納素以「音樂之都」著稱:起先,作曲家要得到王室貴族的贊助,否則無法安身立命,後來才慢慢有了自由作曲家發揮的空間,依靠的是廣大市民的支持。其中佼佼者從海頓(1732-1809)、莫札特(1756-91)、貝多芬(1770-1827),到舒伯特(1797-1828)、小約翰史特勞斯(1825-99)、布魯克納(1824-96)、布拉姆斯(1833-97)、馬勒(1860-1911)、理察史特勞斯(1864-1949)、等等──他們或者土生土長,或者工作久居,都曾在維也納譜出不朽的樂章。 位在維也納北郊的森林,格林欽這個出產葡萄酒的小鎮,不只是酒好,讓舒伯特在小酒館間流連忘返,那裡的明媚風光,更激發貝多芬譜出了「田園交響曲」;當我們走出維也納,可以漫步於貝多芬的散步小徑,也將拜訪他寫下遺囑的小屋。

Page 5: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我們會進行的課程:◎ 從藝術史博物館的館藏,選幾幅名畫仔細瞧一瞧,尤其是老布勒哲爾 ( 1525- 69)、這位

文藝復興時期的農夫畫家的作品:例如,在「通天塔(The Tower of Bable)」裡頭,他運用了哪些手法,描繪出這聖經故事的寓意 ?而在「前往耶穌受難地 (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之中,他是如何藉古喻今,以畫面對時局提出控訴?

◎ 在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什麼是分離派(青年風格)運動 ? 可以怎麼看克林姆(Gustav Klimt)的畫?如早慧流星般的席勒(Egon Schiele),他在畫中表達出強烈的晦暗不安,這和當時的社會脈動有何關連 ?又,美術和音樂的發展之間,有什麼相通呼應之處?

我們會去: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彼得教堂(Peterskirche)/卡爾教堂(Karlskirche)安卡時鐘(Ankeruhr)/卡爾廣場地鐵站(Karlsplatz Pavilion)華格納公寓(Wagner Apartments)/分離派會館(Secession)百水之家(Hundertwasserhaus) /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貝維德雷宮(Schloss Belvedere)/美術館區的雷翁波特(Leopord Museum)

主題二 美術和建築的維也納(點播:舒伯特 F小調幻想曲)

走一趟維也納,可以看遍古典建築的不同形式:史蒂芬大教堂,是城市的地標,歐洲第二高的哥德式建築;卡爾教堂和貝維德雷宮,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環城大道上,則矗立著歷史主義的國立歌劇院、古希臘形式的國會大廈等等。除此之外,十九世紀末青年風格的建築,更是這座古城獨有的風景。

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保有王室數百年來的收藏,精緻且豐富。要瀏覽近代繪畫的傑作,則可到貝維德雷宮和美術館區,特別是「分離派運動」的作品:讓我們看看當年它所標舉的創作自由,開展出什麼樣的美學視野?

Page 6: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維也納愛智

主題三 科學與人文的維也納 (點播:馬勒 第五號交響曲)

維也納大學創設於1365年,曾孕育許多諾貝爾獎得主,例如為量子力學奠定基礎的薛丁格(1887-1961)、首創動物行為學的勞倫茲(1903-89);大數學家哥德爾(1906-78),也是在那兒發表「不完備定理」,引發了數理邏輯的革命。維也納大學的醫學院,直到二十世紀初仍是世界級的醫學中心,在它附設的醫院裡,史模懷斯(1818-65)醫師轟轟烈烈地打過一場「洗手」戰役,換來了感染醫學上的進步。

咖啡館文化,是維也納無形的精神遺產: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1856-1939),就時常流連於咖啡館,有時也會在那裡替人看病;作家茨威格(1881-1942)甚至說:「我若不在家,就在咖啡館;若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維也納人的生活,屬於鬆緩的慢板,到那兒旅行,除了順道走進公園,逛一逛市場,當然也要坐到咖啡館裡,享受道地的甜點,並且讀些什麼、談些什麼、或者寫些什麼。

我們會進行的課程:◎ 什麼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什麼「薛丁格的貓」?史模懷斯發現,「產褥熱」的發生率只要靠

醫生洗手,就能大幅降低──這樣的主張,為什麼不被他的同儕接納? ◎ 讀一篇《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分析茨威格的筆法,有什麼厲害之處 ?看一段他的自傳《昨日世

界 - 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試著瞭解:經歷了兩次大戰與納粹屠殺的他,看到人類精神的大倒退,為什麼會那樣痛心?

我們會去: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格拉本大道(Graben) /納緒市場(Naschmarkt)市立公園(Stadtpark)/咖啡館

Page 7: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主題四 維也納的歷史:帝國、戰爭、重生、危機 (點播:布拉姆斯 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我們會進行的課程:◎ 哈布斯堡家族如何維持它的政治權力 ?它的興衰怎樣牽動了歐洲歷史 ?奧地利

地區的封建解體,為什麼發生得比較慢 ?維也納的畢德邁雅時期,是怎樣的文化風貌?

◎ 一次大戰前的奧國與歐洲,是怎樣的情勢 ?戰後的維也納,是怎樣的局面 ?為什麼希特勒和納粹黨,以及「德奧合併」的主張,當年會得到群眾的支持?

◎ 隨著加入二戰,和對猶太人的屠殺,奧國人是否起身對抗納粹 ?如今他們怎麼看待過去,做過哪些補償和反省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才有可能消弭種族歧視,與任何排他的思想?

我們會去:皇宮建築群(Hofburg)/皇宮花園(Burggarten) /英雄廣場(Heldenplatz)黑死病紀念柱 (Pestsäule) / 奧地利抗暴資料館 (Museum of the Austr ian Resistance Movement)/反戰紀念碑(Monument Against War and Fascism)環城大道(Ringstrasse)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範圍內,哈布斯堡是最強大的王室,維也納是它常駐的都城,因此有長達六百多年的時間,位居中歐歷史的核心。走近霍夫堡,我們將見識這王室的堂皇與傳奇。

當拿破崙橫掃歐洲,神聖羅馬帝國被迫解體,奧地利帝國隨之成立(1804);而在他垮台之時,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劃歐洲版圖,奧國首相梅特涅繼以鐵腕政策,壓制自由的思潮,迫使中產階級投注於藝術──直到下一波歐洲革命之前,維也納邁入畢德邁雅時期(the Biedermeier era, 1815-48),就在這段日子裡,貝多芬、舒伯特、小約翰史特勞斯等人,為這座城市的市民譜曲。

1914年,奧國王儲在巴爾幹半島遇刺,引爆了世界大戰;戰後帝國被分割,小小的奧地利共和國誕生;然而左右黨派的矛盾,加上經濟大蕭條,醞釀成1934年的內戰,共和國被法西斯政權所取代。1938年,德奧兩國宣布合併(Anschluss),竟有數十萬人在維也納集會,歡迎希特勒蒞臨!二戰期間那七年的合併,留下奧國人心中停不了的痛楚。

1955年奧地利成為「永久中立國」,經過長期的和平發展,晉升為最富有的福利國家之一。但到了90年代,官僚腐化、失業率增加、和大量的新移民等因素,卻促成極右派的勢力抬頭。更瞭解今日的維也納之後,我們就能知道,正如那可怕的種族主義總是陰魂不散,即使在最優美的傳統和文明之中,也永遠都潛藏著人類的危機;而唯一的救贖,就是深刻地反省,反省所有危機的根源,永遠都是我們自己!

Page 8: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維也納愛智

﹒﹒

主題五 薩爾斯堡音樂節(點播:莫札特 單簧管協奏曲)

離開維也納之後,我們要拜訪莫札特的出生地,薩爾斯堡(Saltzburg);一戰後最艱困的那幾年,為了協助在夏季就沒有收入的音樂家,有人在那兒舉辦了幾場演出,因為越演越好,逐漸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來此獻藝,就逐漸發展成歐洲最重要的音樂節!

此行躬逢其盛,我們不僅要去欣賞札特的歌劇「後宮誘逃」,飽覽在街頭四處可見的表演,和傍晚的露天音樂放映,也常能獲得驚喜。穿梭在古老的巷弄,緩步於主教花園,我們將懷想莫札特的創作源頭。登上雄踞山頭的堡壘,腳下是舊城的教堂和宮殿,薩爾斯河蜿蜒流過──這情景數百年沒什麼變,如同他的樂曲,歷久彌新。 此外,我們也會深入一座巨大的地底鹽礦;畢竟,這座浪漫優美的城市,最早是因為「鹽」而繁榮起來的!

我們會進行的課程:◎ 莫札特的音樂是如此渾然天成,是什麼樣的湖光山色孕育出這樣的天才 ?優美洗

鍊的旋律,恢宏多變的和聲,莫札特對這世界的貢獻到底有多少 ?我們又如何從他的作品窺見天才深不可測的樣貌?

◎「後宮誘逃」是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初到維也納立足的莫札特,應皇帝約瑟夫二世的要求所作的、以本土德語來演唱的歌劇;從行前反覆聆聽的片段,再加上看過現場的表演,我們能得到怎樣的感動 ?那些旋律,為何會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效果?

◎薩爾斯堡的岩鹽是從哪裡生出來的 ?都運往哪裡去 ?當權者如何把生活的必需,變成了統治的基礎?

我們會去:莫札特故居(Mozarts Geburtshaus)/蓋特萊德巷(Gestreidegasse)/大主教官邸(Residenz)/大教堂(Dom) /葛洛肯編鐘(Glockenspiel)郝恩薩爾斯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薩爾斯堡大學(音樂節表演廳之一)海布倫宮(Schloss Hellbrunn)/鹽坑(Salzwelten Hallein)

Page 9: 2014維也納薩爾斯堡簡章

【聆聽曲目】[莫札特]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V622 第二樂章 G小調第 40 號交響曲 KV550 第一樂章 D小調第 20 號鋼琴協奏曲 KV466 第一樂章

C大調弦樂五重奏 第一樂章 KV515歌劇唐喬旺尼 ”Don Giovanni, a cenar teco”(一起 共進晚餐) 歌劇後宮誘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

[貝多芬] 升C小調第 14 號奏鳴曲 「月光」 第一樂章 C小調第 8 號鋼琴奏鳴曲 「悲愴」 第二樂章 G大調第 4 號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降B大調第 7 號鋼琴三重奏 Op.97「大公」 第一樂章 F大調第 6 號交響曲 「田園」 第五樂章

[舒伯特] 四手連彈的F小調幻想曲 D940 B小調第 8 號交響曲「未完成」 第一樂章 六首鋼琴小品 「樂興之時」 D780 「冬之旅」聯篇歌曲第 5 首 「菩提樹」

[布拉姆斯] 降B大調第 2 號鋼琴協奏曲 G大調第 1 號小提琴奏鳴曲

[馬勒] 升C小調第 5 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理察史特勞斯] 交響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一樂章

【參考書目】請自行挑選任何一兩本介紹音樂家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馬勒、或布拉姆斯的書,也可以參考下列的書單:

◎《莫札特和古典樂派》(青林) 《我親愛的莫札特(畫傳)》(先覺) 《莫札特:樂神的愛子》(時報) 《莫札特:古典音樂大師》(世界文物) 《我不是阿瑪迪斯:莫札特傳》(左岸)

◎《貝多芬和古典時期》(青林) 《貝多芬:完成生命的意志》(時報) 《貝多芬:扼住命運咽喉的人》(世界文物) 《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左岸)

◎《舒伯特:歌曲之王》(世界文物)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智庫)

◎《布拉姆斯:德奧古典主義的晚鐘》(世界文物) 《偉大作曲家群像:布拉姆斯》(智庫)

◎《馬勒:十九世紀最後的浪漫主義代表》(世界文物) 《偉大作曲家群像:馬勒》(智庫)。

請自行挑選任何一本和維也納旅遊有關的工具書,也可以參考下列的書單:

《維也納,散步時別打擾我思考》(聯經)。《奧地利》(墨刻)。《維也納,奧地利》(菁英)。

其他參考書:《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邊城)《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網路與書)《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克林姆》(藝術家)《洗手戰役》(時報)

【電影/電視欣賞】《阿瑪迪斯》《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永恆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戰地琴人》《交響情人夢》《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