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冬季善報

100
滿2 0 1 4 2 0 1 4 滿卡塔仁波切「彌陀天法」教授 真正的修行,超越數字 喇嘛滇巴教導 你求法,像採蜜或採麝香?

Upload: hwa-yue

Post on 07-Apr-2016

2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開放的心,與世界共舞!

TRANSCRIPT

Page 1: 2014冬季善報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開放的心,與世界共舞!

2014冬季號

2014冬季號

開放的心,

與世界共舞!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卡塔仁波切「彌陀天法」教授

真正的修行,超越數字喇嘛滇巴教導

你求法,像採蜜或採麝香?

Page 2: 2014冬季善報

〈新書介紹〉

吉祥如意每一天──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文/李建弘

法王的心,

每天與我們同在

新 的 一 年 即 將 到 來 , 我 們

可有什麼願望?又有什麼計畫

呢?當手中握著的日子就像沙

子一樣越來越少,除了財富、名

聲等種種塵世的追求外,除了

工作、度假的時間安排外,在

執起一本新的日曆時,期許在

這些「新」頁裡,我們將記錄下

生命中什麼樣的「心」頁呢?我

們可以聆聽到什麼樣的「心」聲

呢?許下什麼樣的「心」願呢?

對 於 修 行 的 日 子 來 說 ──

心,每天似乎都是原來的心,

每天也似乎都是新心。但不論

是初心、新心,每天有法王的

加持和祝福,讓法王的心與我

們同在,是很多弟子的夢想。

然 而 , 身 為 凡 夫 俗 子 的 我

們,心是捉摸不定的,我們又

如何能夠把握住它呢?法王的

加持和祝福也是一樣。就算我

們能夠面見法王,親炙法王的

慈悲加護,但轉身回到我們各

自的生活中,也許一切就如同

我們每天不牢靠的修行般,成

為夢、幻、泡、影。除非是體

現為具象的事物,放在我們的

手中、融入我們的眼中,化身

為心靈蒼穹的奧秘槓桿,讓我

們能執起它,撬開無常執著的

「心球」,直擊無可言說的印

記。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得到加

持、有著最大的祝福,也是最

大的新年心願吧。

書,一本每天一翻,即能拈

來一則噶瑪巴言教的書,就是

這樣的體現。

《吉祥如意每一天:大寶法

王口訣日曆》精選了法王歷年

的開示,安排在萬年曆中,每

天都有一則來自法王的提醒,

讓我們帶著覺知過好每一天的

生活。全書節錄近年來眾生文

化 出 版 的 第 十 七 世 法 王 噶 瑪

巴 鄔金欽列多傑的八本著作,

以及1998年至2014年間,法王

歷 次 重 要 開 示 、 經 論 講 授 內

容。主題包括有佛教相關義理

和修持,如生死無常、禪修、

慈悲,以及對全球社會、環保

等 的 關 懷 。 所 有 內 容 集 成 約

三百六十五則語錄,分作十二

個單元,逐月按日排序,可作

為日常生活的座右銘。

在接下來的365天中,我們

可以這麼期許自己:除了向人

報告自己在修行方面,做了禪

修、課誦,或者觀修本尊、持

誦咒語等種種功課之外,在即

將到來的2015年,一年的12個

月,365天不算短的時間當中,

我們從法王的法語中,每天都

少了一種煩惱,得到了「吉祥

如意的365天」。

最後,本書選錄的內容,是

由了覺、了塵兩位法師發心,

從法王大量而珍貴的言教中選

錄 , 細 心 整 理 , 並 按 內 容 分

類,兩位法師耗費的時間、精

神難以計量。在此為讀者能同

霑法雨,共沐佛恩,向兩位法

師致上深深的感謝。一切功德

迴向所有以這本口訣日曆聞思

修的法友,修行成就,一切有

情離苦得樂。

(12月1日由眾生文化出版,定價280元,請洽各大書局通路、因果福利社)

Page 3: 2014冬季善報

1

2014年善報冬季號

發行人/孫春華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社長/妙融法師   總編輯/黃靖雅

執行主編/馮淑蓉  校對印務╱黃志成

美術編輯/施心華  封面攝影/謝宇恆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真/02-8967-1069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

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目錄看著你的心

寫這篇「編輯室報告」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無常。

在法王噶瑪巴「知一全解」大灌頂即將展開,德噶寺周邊籠

罩在辦喜事的氛圍中,聖地菩提迦耶雖然風塵漫漫看起來仍然陽

光燦爛……但一大早,我打開筆電要上工,竟然連開機都開不

了!

不知是印度不穩的電壓加持,或者只是中毒,筆電在兩位法

會專屬電腦工程師急診無效之後,就去印度電腦公司「住院」

了,工程師拉吉夫說要重灌,而且裡面的檔案完全救不回來。等

筆電出院時,真是乾乾淨淨再活一次,肚子裡什麼程式檔案都沒

有了──所以當我看到這期冬季號《善報》的主題「立斷第一

步,清空爆滿的心」, 簡直跳起來,這不是在說我吧?

隨著這個宛如預言的標題,我想起了措尼仁波切「立斷」閉關

報名那天的光景:早上八點多,法友就像一鍋煮沸的水噗噗噗冒

煙,電話call來call 去,奔相走告要「準九點上化育網報名」,果

然,100分鐘內,300個名額全報完,平均每分鐘有三個人完成報

名。這真是「秒殺」。但這不是免費試吃,或名牌包便宜賣,而

是心性教法閉關,要花三天時間盤著腿、直著背聽課,這也能競

爭成這樣,真是心性教法不可思議的年代,大家對「看著自己的

心」竟然有如此高的興趣。

這是有道理的。法王噶瑪巴說:「一切教法,只有一個重

點,就是降伏自心。」看著自己的心,就可以看見地獄與淨土的

門,看見解脫的光。措尼仁波切的大圓滿教法,師承自偉大的大

圓滿上師、他的父親烏金祖古仁波切,以及紐修堪仁波切,前年

的「椎擊三要」,去年的「本覺」閉關,都讓措尼仁波切心性教

學的名聲遠揚,今年「立斷」閉關如此搶手,也就不意外了。

激動人心的心性指引閉關已經過去了,一切還是要回到基

本面,就像措尼仁波切的弟弟明就仁波切說的:「請練習,好

嗎?」瞥見心性之後,還是要回到老實的修心基本功,和心性

「金風王露一相逢」,才不會成為掠影浮光。所以,《善報》火

速幫大家整理了第一部分「立斷」開示,想復習的法友,請趁新

鮮享用!我們本來就和本覺不分離,但顛倒妄想的習氣,把我們

帶入輪迴的歧路,現在我們得努力把自己漂泊的心帶回家,也幫

其他漂泊的心回家。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主題故事

仁波切開示

法訊

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2 立斷第一步,清空爆滿的心

卡塔仁波切「彌陀天法」灌頂教授

14真正的修行,超越數字

22極樂淨土,就在眼前!

36創古仁波切/開示

口到心到,不只是念經

40 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讓炯多傑,超乎想像的一生

46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大樂心語〉什麼也沒真正發生過

50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無相禪修,從放鬆開始

54 確戒仁波切/開示

不動佛咒鬘觀修法

59 慈囊仁波切/開示

證成道理,解碼「無明」

64 喇嘛滇巴/教導

你求法,像採蜜或採麝香?

70 化育活動報導

噶千仁波切/教授

心打開,愛與慈悲才能流進來

75喇嘛滇巴/教授

學習放下,才是真修行

82 藏醫與佛法

五源素不平衡,疾病上身

85 尼泊爾龍樹中文學校報導

小喇嘛辯論賽,用中文比高下

〈編輯室報告〉

Page 4: 2014冬季善報

2

Page 5: 2014冬季善報

3

立 斷措尼仁波切「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開放的心,與世界共舞因為開放,我們得以放下執著,

因為開放,我們得以生起慈悲心,

因為開放,我們得以自在的與世界共舞,

因為開放的心裡面藏著大圓滿!

Page 6: 2014冬季善報

4

教授:措尼仁波切

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地點: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英譯中:施心慧

攝影:謝宇恆

主辦:化育道場

閉關之前,我們先做課誦。談到課誦,

有兩種念誦方式:一、祈請,召請諸佛菩

薩的加持;二、用思維的方式念誦,透過

多次不斷的念誦,思維課誦內容的涵義,

讓這涵義成為習性的一個部分,這時並沒

有外在要祈請的對象。

皈依:分內外兩種

首先來做皈依,我們皈依的對象是佛法

僧。皈依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的皈

依;一種是內在的皈依。

皈依的時候,我們就受到了保護。受到

什麼樣子的保護呢?就是「遠離基本恐

懼」的保護。所謂恐懼,會用眾多不同方

式呈現。而基本的恐懼,是奠基在不穩定

上,或許大家會想把這樣的現象稱為無

常。所以我們請求諸佛菩薩加持,讓我們

能夠遠離恐懼,讓我們成佛,觀想面前有

佛、法、僧三寶,這個是一個有對境的方

式,稱為外在的皈依。

〈皈依發心〉

「大圓滿:立斷」閉關教授

立斷第一步,清空爆滿的心就好比硬碟如果滿了,就灌不進任何資料,唯有釋放空間,放下執著,才能接受「大圓滿」。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布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著是特殊的皈依,也就是內在的皈

依。內心狀態是遠離二執的,所以沒有對

境,以此來了解內心的本質,這也是此次

閉關的主題。念誦的時候,我們要讓心安

住在它本然的狀態中。希望到明天下午的

時候,大家都能夠很自然這麼做。

頂禮 體性空性為法身,

自性昭明受用身,

大悲燦然化身前,直至菩提我皈依。

接下來的念誦部分,主要重點是我們的

發心,也就是我們的動機。發心的基礎是

慈心、悲心以及菩提心。念誦從四無量心

開始:

〈四無量心〉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妙樂,

遠離親疏愛憎常住大平等捨。

接下來是特殊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

非常有力量且非常強烈的承諾,承諾要修

持大圓滿或者是大手印,這樣的修持是為

了讓自己解脫,讓一切的眾生從輪迴的痛

苦中解脫。

Page 7: 2014冬季善報

5

立 斷切,把所有的一切獻供出來。當然,這樣

的獻供是暫時的,當課程結束之後,你還

是可以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但是當在課堂

上做獻曼達的時候,就要把所擁有的一切

執著、貪著的東西,都化為美好的淨土獻

供出去,否則就會持續執著一些必要或不

必要的東西。這樣極度的執著,會遮蔽我

們的洞見,使我們無法如實看到實相本

身,因為實相被自己的感知遮蔽了。如果

我們要理解真正的佛法,首先就必須自

在,最好的方法就是獻供。這就好比如果

我們想要寫下什麼東西,就必須要有一張

乾淨的紙。

一再獻供會變成怎麼樣呢?獻供修持的

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這個世界是如幻

的。但是當你知道世界是如幻的時候,並

不會以負面的角度看世界;相反的,你會

生起慈心跟悲心,用正面的角度知道世界

如幻,而且與世界共舞。這就好比看電

影。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雖然跟得上故事

的情節,但內心非常清楚自己是在看電

影。當然,有些人會完全落入情節,可是

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同

時也跟得上劇情,感受到劇中人的快樂與

悲傷。

很抱歉的,我要告訴大家,其實我們此

生就是一場電影,這場電影上演著所有喜

怒哀樂。當你知道此生就是一場電影的時

候,就會知道如何在這當中找到平衡,大

家可以了解嗎?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專心聽課,但是請不

要過度的專注。大家要聽,同時也要放

鬆。好嗎?否則心沒有辦法敞開。所以大

家要放下。

需要數一、二、三一起放下嗎?不需要

是吧?那麼就請大家把所擁有的一切都化

為最美好的東西,獻供給佛、法、僧三

寶,然後讓它產生一個好的作用,也就是

我們會不斷地重複菩提心的修持跟念

誦,讓我們以思維的方式了解菩提心,能

夠讓它真正變成發自內心的感受,直到菩

提心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性,那個時候的菩

提心,就是非常好的菩提心。

吙 為了救度等虛空無量眾生,

直至圓滿成佛,

我將依大圓滿之方便,

了悟法身之俱生本覺。

欲見實相,先捨執著

接下來是獻曼達。修持獻曼達的真正涵

義,就是要放下我們所擁有、所執著的一

▲措尼仁波切說:「我們此生就是一場電

影,這場電影上演著所有喜怒哀樂。當你知

道此生就是一場電影的時候,就會知道如何

在這當中找到平衡。」

Page 8: 2014冬季善報

6

讓大家能夠清楚的了解立斷的見地,我必

須要做一些準備。我不會講太長,也不會

講太多,我會先談一小部分,確定大家都

了解意思,如果大家不明白的話,我就不

會再說了。所以大家努力一點(這是開玩

笑的)。

練習丟掉情感上的負擔

第一件事情,就是丟掉多餘的負擔。每

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負擔,我們必須要放

下、丟下它。負擔有的時候在思維裡,有

的時候是在情感上,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放

下情感上的負擔。

現在來做一個短短的練習,呼氣的時

候,我們讓呼氣時間延長。我知道大家都

想得到一些東西,那麼這裡就不是大家該

來的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夠失去一些東

西,請大家給我你所有的負擔,不要再背

著這些東西,明白嗎?

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累積福德資

糧。念誦〈獻曼達〉:

大地塗香敷妙花,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國做供獻,有情咸受清淨剎。

〈請轉法輪〉

眾生思想和心識,隨其差別而有之,

大乘小乘與共乘,我今祈請轉法輪。

請大家帶著正確的動機來聽聞教法,也

就是帶著殊勝的菩提心來聽聞教法。我們

聞思修教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能

夠找到自己內在的平靜,去除煩惱,然後

利益一切眾生,不僅此生,希望未來世也

能夠如此。帶著這樣子的心來聽聞教法。

閉關的主題是「大圓滿」。「大圓滿」

有兩個重要的教法:一是立斷,一是頓

超,這一次是以「立斷」為主題。為了要

▲措尼仁波切說:「我們不能從外界帶入佛性,把它植入我們的心中。相反的,我們應該把心

敞開,剝掉一層層遮蔽佛性的障礙物,讓佛性自然閃耀出來。」

Page 9: 2014冬季善報

7

立 斷個「梭哈」,也就是「嗡 SO WHAT WHO

CARE 梭哈」,可是念這個咒語要在心裡

念,不是嘴上念。通常我們念咒語的時

候,都只是在我們思考層次上,並沒有進

入到我們的情感層次。

我已經可以看到各位內在的美好了,內

心充滿了愛,我們是很值得被愛的,為什

麼要放掉這麼美好的東西呢?我們必須要

擁有、聚集美好的東西,但卻偏偏有這麼

多外在的障礙。我並不是說你對所有的事

情都要不在乎,當然我們必須要在乎某些

事情,當你要在乎某一些事情的時候,必

須要先放下那個已經過期的事情。

這就好像你不會因為食物會造成牙垢,

就不吃東西了。你還是吃,只是吃完以後

會去刷牙。如果你是一個男性,在乎你的

伴侶的話,就會一天刷兩次牙。曾經有一

項調查:女性雖然不會抱怨伴侶口腔的味

道,但是她們希望伴侶口腔的氣味是清新

的。這是開玩笑的。這樣的笑話在台灣沒

有什麼用,但在加州卻非常有效。

現在看著我,感受到那個咒語,然後停

留,保持在那種狀態。你要有一點膽識,

管它發生什麼,就讓它發生吧,然後「誰

在乎呢 梭哈」。

你可能想,這樣子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這樣子是一種很膽怯的「放下」,你不需

要覺得不好意思,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

何時機都「誰在乎呢 梭哈」。

爆滿的心放不進「大圓滿」

如果你不這樣子做的話,就沒有辦法了

解大圓滿的教法。如果學習大圓滿的時

候,只是把它當成另一種新的東西,然後

灌進你那顆已經快爆滿的心,那樣只會讓

我們的心的負面跟無明更多而已。不要去

檢查你做得怎麼樣,要發生什麼就發生

吧,不發生就不發生吧!「誰在乎呢?梭

哈!」你必須要有一種很自在的態度來做

我知道大家還抓著感覺,抓著那些東

西,這些負擔已經背在身上很久了,說不

定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也許你覺得自己

已經放下了,事實上在情感的層面上,你

仍然抓著它。

你可能知道怎麼樣去放下它們,但在情

感上,你仍緊抓著它。所以大家先不要

做,先看著我,甚至也不必寫什麼筆記。

當然有一些課程是需要大家做筆記的,可

是有一些課程只要在這裡,只要好好的

看,就可以了。

我覺得大家應該都有足夠的知識,也已

經有了足夠的資訊,希望我們現在可以用

不同的方式進行課程。你並不是一個錄音

機,你是活生生的一個人,是可以轉化的。

觀想、佛法,先放一邊

放下執著的方法是這樣,我們先做甩

手,現在是要放掉所有的執著,大家不要

忘記吸氣了。不要帶著觀想,不要想帶入

佛法,不要像一般觀想觀世音菩薩,祈求

給你這個,給你那個,那樣反而會讓我執

更強大。

有一個放下的咒語叫做「SO WHAT」

又怎麼樣呢?「WHO CARE」誰在乎呢?

當我們放下的時候,你要在內心深處、情

感的層面上,帶入剛剛講的那兩個咒語。

在青少年的時期,我們常會說:「又怎麼

樣呢?誰在乎呢?」不是嗎?大家會跟父

母說:「那又怎麼樣」嗎?可能嘴上沒這

麼說,但是心裡面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

在這裡再說一次:「那又怎麼樣呢?」但

並不是對你的父母說,我們的對象是那些

「不必要的、外在的執著」。

因為如果你在乎的東西,比你需要的還

要更多的話,就變成一種界限了。為了要

改變那樣的習性,所以我們要說「那又怎

麼樣」、「誰在乎呢?」我們可以在這個

咒語之前加一個「嗡」,講完的時候說一

Page 10: 2014冬季善報

8

透過剛剛的練習,或許我們可以放下

某一些東西,好像是可以稍微忽視我們

一 些 基 本 的 情 感 。 但 在 我 們 的 內 心 深

處,有一些陳年的情緒傷口,是很難透

過這個方法就能夠放下的。所以,應該

用什麼方法呢?接下來我們應該要做的

事情是什麼呢?我們必須要能夠感受到

自己的感覺!

練習感受自己的感覺

接下來的練習,就是要去感受到自己的

感覺。之後我們可以再談一些,我不想講

太多,因為講太多只進到腦子,進到思

維。如果我們只是要這樣子,你可以去讀

書,譬如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醒了就

好》,裡面有很多、很多應該要有的資

訊。光只是透過這種思維上的資訊,可以

改變我們內心感受的狀態嗎?

所以,要改變我們內在的習性,內在的

情感性創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我們

必須要先了解我們的情感世界。

我們有一個思維的世界,還有一個情感

的世界,所以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所

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感知,感受到自己的感

覺。

練習,必須確信內心閃耀著佛性。

我們並不能從外界帶入佛性,把它植入

我們的心中。相反的,我們應該把心敞

開,剝掉一層層遮蔽佛性的障礙物,讓佛

性自然閃耀出來。所以再做一次。

做的時候,我們要放下所有概念性的執

著,不要試圖抓住某一些佛法。這樣的練

習,早晚都可以做,甚至工作的時候也可

以做。即使是短短的時間,但它是非常有

效果的。

現在嚴肅的事情要來了。大家準備好要

接受嚴肅的東西了嗎?我希望能夠看到大

家的專注,但是又希望能夠看到大家的放

鬆,在放鬆的同時仔細地聆聽。這就是放

下。大家知道怎麼做嗎?你可能覺得這根

本不是佛法,但是它就是佛法。大家已經

知道怎麼做了嗎?透過這樣做,能夠放下

所有的一切嗎?我需要大家的回應。

學員:會逐漸的放下。

仁波切:只透過這個方法就可以做到

嗎?只透過這個方法就能夠完全的自在

嗎?

學員:是逐漸地可以達到。

仁波切:所以我們需要什麼呢?

學員:見地。

立 斷

Page 11: 2014冬季善報

9

立 斷

個嗨呢?

學員:我在仁波切講感受的時候,也是

覺得心悶悶的,然後想著之前發生的一些

事情。聽仁波切說要回到感受,我在感受

的時候,突然間全身熱熱的,然後那個悶

悶的感受就往上移,然後就不見了。可是

仁波切又說去感受,不要把它變成念頭或

是什麼,於是我又回到感受上,悶悶的感

受又回來,後來我又去感受它的時候,身

體又有一點熱熱的。

請閉上眼睛不要想任何事情。放下所有

思維的心,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然

後感受你各式各樣的感覺。

把思維丟下,回到你的身體去感受,就只

是感受。現在你是在思維還是感受你自己

的感覺呢?任何一種感覺都是沒有問題,我

希望你能夠感受到一些什麼。不快樂……

悲傷……恐懼……,就只要去感覺它。

有些人在想著自己的感覺,不要這麼

做,丟下那一些,對自己誠實,就只是去

感受它。可能有情緒上的痛苦,或者有某

一種心情,無論生起了什麼樣子的感受,

就只是去認識到它,覺知到它。

握手練習,跟感受說「嗨」!

無論是建設性的感受或者是破壞性的感

受,不管是什麼,就只是去感覺它。不需

要隱藏,不要逃離,也不要壓抑,就只是

輕輕碰觸你的感受,只是去感覺它,跟它

說嗨,用非常輕盈的方式跟它打個招呼。

大家可以感覺到一些什麼嗎?現在可以

張開眼睛看著我。我想要五個人來回答這

個問題。當我們做練習的時候,發生了什

麼事呢?

大家有感覺到自己的感受嗎?真的有感

覺到一些什麼嗎?喜歡去感受一些什麼

嗎?它是自己感覺到自己呢?還是你喜歡

去感受它?不是用理智的方式,而是直接

描述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員:我看到我的內在有一種煩的感

覺,我說聲嗨,它就消失了。

仁波切:做得好!那種煩的感覺是怎麼

樣呢?是一種情緒上的感受?還是一種生

理上的感受呢?

學員:我感覺到心裡有一點悶悶的,感

覺有一個孤單的小孩,躲在角落裡暗自的

哭泣。

仁波切:我的結論就是,情緒跟生理會

相互影響。那你為什麼不跟那個狀態說一

▲措尼仁波切說:「無論是建設性的感受或

者是破壞性的感受,就只是去感覺它。不需

要隱藏,不要逃離,也不要壓抑,只是去感

覺它,跟它說嗨!」

Page 12: 2014冬季善報

10

仁波切:那個緊繃是在心裡面呢?還是

一種感受?

學員:一種感受。

仁波切:心跟感受是不一樣的。心是在

思維的,心是可以知道的,但是心沒有辦

法感受。心是可以知道感受,但是感受是

要被感覺的一個東西。這裡有一個很細微

的差別就是:你「知道」你的「感受」,

還是你是「感覺」到你的感受。

你可能會說,喔!我知道這樣的感受。

但是你這樣說的時候,你可能沒有真的去

感受到它。

好,我們再練習一次。這次,你只要跟

你的感受說嗨!這個練習就叫做「握手練

習」。我們要做的事情就只是放下,然後

去感受,然後跟它說嗨。

第一個練習是什麼?是放下。把比較

小、比較容易的包袱放下。但是在我們感

受層次裡,比較深層的那些東西,即便你

想要放下,也放不下。所以我們首先必須

仁波切:很好,首先我們要感受到它。

所以第一步,我們必須要感受,真的感受

到它。否則我們會認為這樣的感受,就是

一種實際狀態,所以我們要覺知到感受。

最重要的是第一步,你先要去感覺到自

己的感受。雖然我們有感受,但是常常沒

有真的感覺到它。如果沒有感覺到它,那

個存在的感受就會改變我們看待事情、感

知事情的方式,也會改變我們的決定。而

且我們不知道是自己的感受,在導致我們

改變自己的感知以及觀點。

學員:我感覺到心裡有一個緊繃感,而

且是存在很久的一個緊繃感。我覺得那個

是長久的情緒導致生理上的感受,照著仁

波切教授的練習之後,我發覺緊繃感頓時

消失不見。

仁波切:你的緊繃感是心裡的嗎?還是

生理的?

學員:我直覺那個緊繃感,是因為長久

的情緒累積變成生理的現象。

Page 13: 2014冬季善報

11

立 斷該要讓它釋放出來。當我們綁住的時候,

就會企圖去控制、掌握它,你做的所有事

情,反而讓它的狀態更糟。所以只要感覺

到緊繃或是任何的一種情緒,就跟它說

嗨!

所以不要把佛法的方法當成是一種榔

頭。我們要信賴感受,讓它自己去展開,

然後把佛法交給它。任何時候,你把佛法

當做一種榔頭來做修持的時候,你整個人

會變得非常的緊,一個小時以後就累了。

那現在要做什麼呢?現在要跟你的感受

打招呼說一聲嗨!對你自己的感受說聲

嗨!只要說嗨就好,不需要跟它自我介

紹,只要跟它說一個嗨就可以了。如果辦

得到的話,你就對它微笑。

請大家閉上眼睛。不要去分析,就只是

去感覺你的感受,覺知到你的感受。只

是跟感受說一聲嗨,不是從你的思維,

只是去對感受說一聲嗨。去說嗨或者說

HELLO,這也是一種感受。可能心裡會

生起一些想法,那也只是去覺知到你的念

頭。無論是生起了念頭或者是生起了感

受,就只是去認識到它、知道它,然後去

感受它。

所以不一定要是讓人興奮的感受,無聊

的感受也是一種感受,只是對它說聲嗨!然

後放鬆,覺知到它,感受到它然後就放鬆。

它可能是愉快的感受或者是讓人不愉快的

感受,就只是去覺知它,只是對它說嗨!

我知道大家在想著你的感受。

把所有的思維都丟掉,只是去感覺你的

感受,所有的念頭可能都會生起,就只是

覺知你的念頭,只是對它說聲嗨。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在想著你的念頭,把

這個思維放掉,只是去覺知,思維跟覺知

是不一樣的。

大家想要討論一下,或者已經了解了

呢?

大家有感受到嗎?有跟它說嗨嗎?然後

要去感知到,感覺到自己的感受,把感受

展開來,而不是緊緊的抓著。因為如果我

們只在理智上知道「我知道這個感受」,

但是沒有真正的感覺它,一切佛法的教導

都變成是虛假的。即便理智上你知道怎麼

去感受,知道有這個感受,然後也知道怎

麼去做,但是你沒有真正感受它,在這樣

子虛假的狀態下修持佛法,到某一個時

候,就會開始覺得疲倦。

為什麼會覺得疲倦呢?因為你沒有真正

領受到佛法想要告訴你的那一切東西,因

為你只是在理智上知道,你沒有真正地去

感受到它。也許在理智上你了解很多事

情,然後你也知道要放下這一切;但是實

際上,在你的內心深處,還是有那麼多的

悲傷、嗔恨、煩惱等等,而且企圖要忽視

這一切。帶著這樣心態的時候,所有佛法

的修持,反而會變成讓你逃避、避開見到

真正感受的一件事。那不是佛法真正想要

告訴你的部分。所以在這裡要做的事情,

就是要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展開來,真實的

呈現出來。

別把佛法當榔頭!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圓滿的態

度不是去忽視它,也不是去壓抑它,是要

去含納這一切。好嗎?否則佛法反而變成

一個榔頭,讓你自己感覺更糟。大家明白

嗎?

當有一天你感受到想要開放,想要放

下,然後你不要去做任何的事情,就是去

感受它。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佛法交給

它,然後跟它一起做修持。這才是真正的

虔敬。

打完招呼後,再對感受微笑

事實上修持佛法是一種慶賀,所以我們

必須要有真正的虔敬心跟慈悲心,不要把

佛法變成束縛它的東西。事實上,我們應

Page 14: 2014冬季善報

12

個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即便你在理智上

知道有一些改變的方法,也沒有辦法真

的改變你內心真正的感受,因為在這兩

者之間有一種阻隔。

學員:仁波切說要感覺自己的感覺的時

候,我感覺到我的心臟開始痛,然後心臟

就怦怦怦跳得很厲害,跟它說嗨之後,痛

的更嚴重,仁波切又說要放輕鬆,我放

輕鬆後,痛的更厲害。然後仁波切又說

「想」跟「覺知」兩個是不一樣的,可是

我就覺得我有覺知到,也有想到,這兩者

到底哪裡不一樣?

仁波切:這是很好的問題。這個事情要

慢慢來,我現在不想講太多,因為不想給

大家過多的概念。因為事實上,大圓滿教

法的重點就是要超越所有的概念,所以在

這裡不會給大家太多的概念。

大圓滿的教法中,洞見是需要超越概念

的,所謂的洞見是什麼呢?

這種洞悉、洞見不是一種概念。它是超

越概念的,這樣子的洞悉是沒有任何的思

維。當時機對的時候,就會跟你們解釋這

個思維跟覺知有什麼不同。

學員:有一個問題想請問仁波切。在您

的引導覺知以後,我心中有一股氣突然升

上來,然後就看到身上很多的綠光,我跟

它說一聲嗨的時候,綠光全部都不見了。

所以想請問仁波切,在覺知跟感受之間,

這種現象怎麼去理解它?謝謝。

仁波切:所以是跟綠光說嗨以後,它就

不見了?

學員:不是,綠光是慢慢消失。

譯者:我再跟你確定一下,綠光是你看

到,還是感受到?

學員:是我看到的。

仁波切:真是太可惜了,那可是綠度母

的化現。OK,開玩笑的。所以你的問題

是覺知跟感受的差別是什麼對不對?你喜

歡那個綠光嗎?

發生了什麼呢?你的感受有任何的回應

嗎?只有一種方式嗎?「嗨」之後大家有

感受到什麼嗎?你有覺知到你的感受嗎?

你有感覺到你的感受嗎?有辦法對你的感

受說嗨,同時還帶著微笑嗎?你也是可以

去感受到你的微笑,而不是用思考去思考

你的微笑。

有一些陳年的東西出現嗎?

學員:當我看著我的感受的時候,比較深

層的那種不安,剛開始我會想要控制它。

和它說嗨以後,不安的心就可以輕鬆了。

仁波切:一開始去看著還是去感受?

學員:感受。

仁波切:謝謝,這就是我想要聽到的。

所以,其實不用太在乎。不管是不安或

者是輕鬆等等,你首先就是去感受它,然

後只要去覺知到它。

如果你不是去覺知它,只是知道那裡有

一種感受,這樣是不夠的,所以跟你的感

受建立起連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感覺到

它。接著第二步是去覺知你的感受,至少

你知道這裡有個感受。

所以知道、覺知、感覺,是三種跟你的

感受建立起連接的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覺

知它,然後感受它。所以我們現在是第幾

步?放下,然後感受它,再來說嗨,然後

握手,然後帶著微笑。所以我們到了第三

步了?還是四?應該是五吧!我們必須要

有一些認知。

我們很喜歡有數字,知道一號是這樣

子,二號、三號是這樣子,有這些數字,

你就覺得很開心。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佛法

的教導裡,有那麼多的數字。

過去的時代跟現在是不一樣的。過去

的感 受 跟 理 智 的 心 , 並 沒 有 那 麼 大 的

衝 突 , 它 們 是 比 較 和 諧 的 。 藏 文 裡 ,

「心」包含了感受在內。但是在現代卻

不是這個樣子,思維的心跟感受,兩者

已經分開來了,感受跟思維的心變成兩

立 斷

Page 15: 2014冬季善報

13

立 斷

想要變有錢,只是想要得到財神的加持。

你如果想放太多東西進去,就會變成一個

覆蓋的容器,之後就算財神想要進來,也

無處可進。所以你必須要把它打開,要有

一個開放的心,財神才有辦法進來。

有人說很痛苦,這可能是事實。那裡確

實是有一種痛,我們必須要對它說嗨,那

個痛本身不見了,就會開展出來,就會開

放了。關於法友提問:「感受到,然後

也覺知到它,但是不知道兩者有什麼差

別?」。事實上這是一種經驗、一種體

驗,並不是理智上的學習。所以透過你自

己的體驗,慢慢地就能夠了解我們理智的

心、思維的心跟感受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系列之一)

聽打:林柔君

學員:很喜歡

仁波切:你就去覺知那一種喜歡的情

緒,然後去覺知到你對綠光的那種感受。

或許其實你並不喜歡它。如果是這種不喜

歡的感受,就對不喜歡的感受說一聲嗨,

對不喜歡的念頭說嗨。這是一種基本的方

法,透過此種方法修持佛法,會變成非常

有力量。因為當容器是正放的時候,佛法

的水就可以進去,否則的話,就好像你把

水倒在一個覆蓋的容器上。

但是現在我們在內在製造了一些噪音,

然後你叫它要安靜下來。譬如念誦的時

候,有時候它反而生起更多的噪音。所以

我們要把它打開來,然後把它正放,真的

去皈依,生起菩提心,希望能夠從輪迴當

中解脫,而不光只是讓自己開心,也不是

▲措尼仁波切說:「大圓滿的態度不是去忽視它,也不是去壓抑它,是要去含納這一切。」

Page 16: 2014冬季善報

持咒念誦愈多愈好,是沒有數字的,最好能像水一般不斷。

《彌陀天法》灌頂、開示

真正的修行,超越數字

14

教授:堪布 卡塔仁波切

時間:2014年9月13日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比丘尼洛卓拉嫫

攝影:謝宇恆

繼續昨天的持咒觀想。持咒

觀想分很多部分,昨天講的是

積聚資糧,另外屬於顯乘的觀

想(也就是經部的觀想),也

是可以在持咒的時候做。

顯乘觀想,

心不散亂觀想佛身

之前已經觀想阿彌陀佛在你

面前,觀想的時候,要以猛烈

的虔敬心與信心專注的觀想阿

彌陀佛,並且從頭到尾仔細觀

想阿彌陀佛身體:首先觀想他

的頂髻是豎起來的,髮色像蜜

蜂,既黑又亮還帶有藍色的光

澤;含笑的臉有著細長的雙

眼,雙眉間有一個白毫,像白

色海螺一般白;嘴唇如同蓮花

瓣般柔軟,雙耳的耳垂長且

厚;心間有一個像吉祥結的標

幟(八吉祥標幟之一);身材

不高不矮,比例適中,長相莊

嚴巍峨,就像太陽光一般明

亮,見者都會自然生起敬畏

心;手與腳掌心皆有一個鮮明

金色法輪,手持等持印並且托

著缽、金剛跏趺坐。

以上是觀想阿彌陀佛身形時

的重點,他的眼睛是看著祈求

者(也就是我們自己),這時

候你觀想阿彌陀佛真的開口對

你說話,他跟你說:「由於你

專注阿彌陀佛的身體、觀想他

的功德,專注阿彌陀佛三摩地

的力量(三摩地就是禪定的力

量),因此,你還有跟你有緣

的眾生,譬如你的雙親等,都

能夠往生極樂佛土。」等他講

完這句話之後,他就用右手撫

摸你的頭三次,然後再開口跟

你說:「從現在到成佛為止,

你再也不會墮入輪迴了,也

就是你已獲得不退轉的地位了

(不退轉就是再也不會墮入輪

迴)」。

從觀想阿彌陀佛身體的整個

細節到觀想他對你說話,這就

是屬於顯乘的觀想。其實我們

不要小看這種觀想,只要我們

能夠心不散亂,專注地觀想佛

的身體,這就是最上乘、最好

的一種禪定。

密乘觀想,細分四部

接下來是密乘的觀想。也就

是持咒時可以做這樣的觀想。

密乘的密續有所謂的四種密

續:事部、行部、瑜伽部、無

上瑜伽部。

事部觀想:先觀想阿彌陀佛

的心中有一個白色平躺的月

輪,月輪上有一個紅色的阿彌

陀佛「釋以」種子字。在種子

字的周圍,圍繞阿彌陀佛心咒

「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鬘,這

個咒鬘圍繞就像珊瑚鬘,不是

平躺而是站立的,一字接一字

的排列著,聚成一個圓形,咒

鬘的每一個字正面向外,右旋

而繞(順時鐘旋轉)。右旋而

繞是因為藏文跟中文一樣,是

從左寫到右,讀的時候就從左

讀到右。所以如果字面向外,

你要讀它就必須要右旋,就是

逆時鐘排列。

咒鬘是右旋而轉動(順時鐘

旋轉),轉動時自然發出咒音,

Page 17: 2014冬季善報

15

像鏡中的像一般清晰,但並沒

有真正的存在。所以月輪、咒

輪跟咒字、咒鬘雖然是在阿彌

陀佛的心中,但由於阿彌陀佛

本身也像鏡像一樣是無實的,

身體就像透明的一樣,因此在

他心裡的咒字、咒鬘等等,我

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行部觀想:首先吐濁氣,以

鼻孔由緩而漸次用力把濁氣呼

出去,然後稍微持緩和氣。當

你吸氣時,氣一進入身體的同

時,觀想阿彌陀佛心中的白色

月輪和它上面的「嗡 阿彌喋

哇釋以」咒鬘,整個被你吸過

來,之後就融入自己心中。這

是吸氣時的觀想。

呼氣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

的心中又生起新的月輪咒鬘。

也就是你每次吸氣,阿彌陀佛

的月輪咒鬘就被你吸過來到你

的心中;每次呼氣的時候,阿

彌陀佛的心中又生起另一個新

的月輪咒鬘,如此反覆觀想。

觀想的時候,呼吸不要太過

緊,不要因為要做這個觀想,

就控制你的呼吸,應該要非常

緩和的呼吸。觀想時的持咒聲

音也不要太大聲,這是行部的

觀想。

瑜伽部觀想:首先觀想自己

是白色的世間自在觀音,一面

四臂,兩手在胸前心間合掌,

另外兩手分別各持水晶念珠跟

白蓮。你心中的月輪上有一白

色的「釋以」字,「釋以」字是

阿彌陀佛跟觀音菩薩的種子

字,兩尊都是「釋以」字。雖

然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但

是你心中「釋以」字圍繞的咒

輪,不是觀音菩薩的咒輪「嗡

也就是「嗡 阿彌喋哇釋以」,但

不是你念,是咒輪自然發出咒

音,然後你的心就專注在這個

地方、這個聲音上,讓心不要

散亂。為什麼要這樣觀想呢?

就是因為阿彌陀佛心中的月

輪,其實就是阿彌陀佛的心,

「釋以」字還有它的咒鬘「嗡

阿彌喋哇釋以」就是阿彌陀佛

的心命,就是他一切的心力所

繫。

觀想的時候,不要執著阿彌

陀佛是實有的,也就是雖然他

Page 18: 2014冬季善報

16

瑪尼貝美吽」,而是「嗡 阿彌

喋哇釋以」,而且是白色的,

這是比較不同的地方。

這六字「嗡 阿彌喋哇釋以」

右旋轉動(順時鐘旋轉),放射

出白光,由於你心中的「釋以」

字和咒輪轉動的力量,這白

光就化現眾多的「嗡 阿彌喋哇

釋以」咒字,每一字都是白色

猶如水晶般光亮,然後融入對

面阿彌陀佛的心中。

當咒字融入阿彌陀佛心中的

時候,就激起阿彌陀佛的慈悲

心,回憶起他過去曾經發過的

誓言。於是阿彌陀佛心中的咒

鬘也放光,光中又化現無數

「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鬘,這

個紅色咒鬘就像珊瑚念珠一

樣,從阿彌陀佛心中經由口吐

出,接著進入你心中的種子字

「釋以」,你因此獲得阿彌陀

佛的加持。

也就是說一開始你是四臂觀

音菩薩,心中白色的「嗡 阿彌

喋哇釋以」放光化現很多種子字

和「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字,

咒字進入阿彌陀佛的心中,激

起他的悲心,藉由這樣的因

緣,阿彌陀佛心中的咒鬘放光,

放光之後光中化現很多的「嗡

阿彌喋哇釋以」紅色咒鬘,這

個宛如珊瑚念珠的紅色咒鬘進

入你的口中而到你的心,就這

樣子不斷地重覆。也就是從你

這端出去給阿彌陀佛的是白色

咒鬘,但他回給你的是紅色咒

鬘,如此不斷的旋轉重覆,同

時持「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

語,這是瑜伽部的觀想。

除了「嗡 阿彌喋哇釋以」這

個咒,「嗡 阿釋梭哈」,或是

「嗡 釋梭哈」,或是「釋以梭

哈」等的咒語,都是可以的。教

法中提到,持誦這幾個咒任何

一個都是可以的,但是恰美仁

波切認為「嗡 阿彌喋哇釋以」

還是最甚深。

無上瑜伽部觀想:無上瑜伽

Page 19: 2014冬季善報

17

部的觀想又分父續、母續觀

想。

父續的觀想:觀想自己是白

色四臂觀音,心中有極樂淨

土,在極樂淨土之中又有西方

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也就是觀想在

你心中的西方三聖,跟對生的

西方三聖是完全一模一樣。你

心中的主尊就是阿彌陀佛,他

的心中有一個月輪,月輪中間

是種子字「釋以」,「釋以」

周圍有「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

鬘,右旋而轉,然後放出多彩

光芒,這光就從他的心中往上

走到他眉間的白毫。因為你是

觀音菩薩,你眉間也有白毫,

這咒鬘就從你眉間白毫出去,

出去以後,光芒遍滿虛空,照

耀一切有情,使他們一切罪業

跟蓋障染污都清淨了。就像日

光照著露珠,都得到了清淨,

眾生因此享有往生極樂的福

氣,這是第一個部分。

再來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與第一部分有關,同樣的你是

四臂觀音,你心中的阿彌陀佛

心中放光,這光照到你面前虛

空的阿彌陀佛,使他想起過去

生曾經發過的誓言。因為想要

再進一步利益眾生,所以從他

心中化現無量無數的阿彌陀

佛,這些無量的阿彌陀佛遍滿

一切世間,而阿彌陀佛的咒音

「嗡 阿彌喋哇釋以」也讓一切

輪迴全部空掉,使一切有形跟

無形眾生都獲得阿彌陀佛的果

位。

所謂有形眾生就像是人、動

物、畜生等等,無形的有情是

指中陰的眾生。所以無論有

形、無形眾生,都因為阿彌陀

佛化現無量無數的阿彌陀佛,

還有阿彌陀佛的咒音遍滿一切

虛空,使一切有情都獲得阿彌

陀佛的果位。如此觀想後,又

觀想之前化現的無量無數的阿

彌陀佛,重返回來融入對生的

阿彌陀佛的心中。以上觀想是

屬於父續觀想。

母續的觀想:最主要是在持

誦短咒「釋以」、「釋以」、「釋

以」、「釋以」、「釋以」的時候

觀想。與父續相同的是,觀想

自己是四臂觀音,對生是西方

三聖,自生咒鬘跟對生的咒鬘

觀想也跟之前一樣。首先是觀

想我們心中的淨土裡有西方三

聖,主尊阿彌陀佛的心中有月

輪,月輪上有咒輪,咒輪放光

化現紅色如同珊瑚念珠般的

「釋以」字,一個接一個的從

他的心中經由我們自己口裡放

射出來,進入對生阿彌陀佛

的口中,然後進入他的心中

並融入他心中的「嗡 阿彌喋

哇釋以」咒輪裡,因此激發他

的心續。於是對生阿彌陀佛從

心中也生一個紅色的「釋以」

咒輪,這咒輪往下走到他的肚

臍,從他的肚臍出來進入你自

己的肚臍,之後再由肚臍往

上走到你的心中,融入你的心

中,你因此獲得成就。

這個咒鬘如此不斷反覆在自

生及對生之間旋轉,形成一個

圓圈,你就觀想這個咒鬘像火

圈一樣不斷旋轉,旋轉的同時

散發著多彩光芒,這光照射到

西方極樂世界。這裡說的西方

極樂世界,是真正的西方極樂

世界。所以我們觀想這個光是

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因此不

要想說這只是自己觀想的,不

Page 20: 2014冬季善報

18

了,但是你的觀想要非常清

楚。這是準備工作。

接下來觀想對生的阿彌陀

佛,從他身上化現五位佛母,

這五位佛母分別代表地、水、

火、風、空這五大天女。

風大天女:第一位是綠度

母,他是風大(亦可稱木大)

天女,手中揮動長壽箭,出現

在東方(你的面前)。

通常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

位,但是修法的方位跟地理方

位不同,而是你的前方就是東

方,右邊是南方,以此類推。

所以你觀想這位綠色的三昧耶

度母在你面前出現,揮動著綠

色的長壽箭。在東方的木大跟

風大的精華,形狀就像綠色的

光點(或是光明點)一樣,風

大天女揮動著綠色長壽箭,把

一切木大跟風大的精華收攝起

來,攝入對生的主尊阿彌陀佛

所持的缽裡。

火大天女:第二位出現的就

是白衣佛母,其實五大天女就

是五方佛母,白衣佛母就是代

表火大的紅天女。他出現在南

方,揮動著紅色的長壽箭,收

會真的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

光真的到了極樂世界去,然後

就融入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身

體裡。

被光照耀到身體的阿彌陀佛

非常歡喜,所以這光就變成讓

阿彌陀佛身、語、意都非常歡

喜的供養。由於他非常歡喜,

所以賜與我們加持。因此從極

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身體,化現

無量無數大小不同的阿彌陀

佛;從阿彌陀佛的語言,化現

紅色「釋以」字咒鬘;從他的

心意中化現五股金剛杵。

阿彌陀佛的身、語、意分別

化現無量無數阿彌陀佛、咒鬘

以及金剛杵,這三樣就像暴風

雪片般,無量無數且輕飄飄的

紛紛降下,一一融入到你觀想

自己是觀音菩薩的身體裡,以

及對生阿彌陀佛的身體裡。就

這樣子觀想,不斷的觀想、不斷

的持「釋以」、「釋以」、「釋以」、

「釋以」、「釋以」這個咒,這是

屬於母續的觀想。

以上是密續的四部:事部、

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又分父續與母續)的觀想。

長壽法,排除罪障、病魔

接下來要解釋修長壽法時,

應該做的觀想。為什麼要修長

壽法呢?其實我們做的任何內

(修法)、外(世間方法)事

情,都是為了要長壽、要去除

障礙。譬如世間的方法,不管

是用醫藥、食補,都是為了要

長壽,但是這些方法是有限

的,唯有修法,才真正有助延

長壽命。因此修長壽法,有它

的必要性。

前面講阿彌陀佛心咒「 嗡

阿彌喋哇釋以」,還有它的短

咒「釋以」時,所應該做的觀

想,其中包括顯、密兩種觀

想,雖然就字義上並不是差很

多,但意義是非常的深遠。

現在長壽法的持咒觀想跟先

前的觀想完全不一樣。首先就

是要準備一個綁有五色布(綢

布)的長壽箭。修長壽法的時

候,每念誦幾句就需要搖動長

壽箭,為什麼要搖長壽箭呢?

是祈請長壽空行降臨的意思。

如果你沒有長壽箭的話,用觀

想的也可以,觀想長壽空行來

Page 21: 2014冬季善報

19

攝一切火大的精華並攝入阿彌

陀佛的缽中,

空大天女:第三位是虛空界

佛母,他是白色代表空大(鐵

大)的天女,他在西方(後

方),揮動著白色的長壽箭,攝

集鐵大跟空大的精華,把這兩

大的精華攝進阿彌陀佛的缽中。

水大天女:瑪瑪集佛母就是

水大的天女,在你的北方(左

方)揮動著藍色的長壽箭,攝

集水大的精華,並攝入阿彌陀

佛所持的缽裡。

地大天女:最後一位是佛眼

佛母,是地大天女,他在東

南、西南、西北、東北這四隅

揮動著黃色的長壽箭,攝集地

大的精華,進入主尊阿彌陀佛

的缽裡面。

接著五位天女放光,攝集外

在器世間一切無生命地、水、

火、風、空精華,以及情世間的

一切眾生的血、肉、溫度與氣、

心,攝集一切聖眾五智和加持

與心意精華,所有一切光芒燦

爛,全部都輕輕緩緩而來,攝

集融入於五位天女之中。

五位天女來到主尊阿彌陀佛

手上所持的缽上方,化光融入

缽裡,因此缽裡充滿無死智慧

的甘露,就像水塘充滿水,滿

溢出來,滿溢出來的無死智慧

甘露,就流到你的梵穴,再由

梵穴流入身體中。因此你的一

切罪障、病魔就像黑色的墨汁

那樣,從你的後門,也從你的

腳掌出去。因此你的身體就像

水晶般清淨。這時候,你身體

充滿長壽甘露,而獲得無病不

老的青春。也就是說,不管你

再怎麼老,心都是非常清淨,

成為一個無死長壽的持明者。

作以上的觀想時,不斷持誦

「嗡阿吽 阿彌喋哇 阿宇悉地

吽」,也可持另一個稍微短的

咒「嗡忠梭哈」,不管持哪一

個都可以,或者更短的極短咒

就是「忠」一字咒。

有時候持「忠」字咒,會有

一點奇怪,譬如阿彌陀佛的一

字咒是「釋以」,長壽法的一

字咒是「忠」,一個字念來念

去感覺很奇怪,但其實並不

會,只要你能專心的持,一定

是有加持的,雖然只有一個

字。以上是長壽法的觀想。

Page 22: 2014冬季善報

20

圓滿次第,不離空性

接下來講的這段是屬於圓滿

次第。

觀修本尊經常有兩個次第:

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生起次第

基本上是本尊的觀修,圓滿次第

是最後融入的部分,也就是對生

尊最後融入自身。融入自身之

後,再現起的自己是阿彌陀佛

的身體,從外面看起來是明空

的身體,就像天空彩虹一般,

也像裡面空空如也的氣球。

然後觀想心中有一朵紅色八

瓣微開蓮花,花蕊上有整個極

樂世界。在這極樂世界中,彌

陀主眷三尊非常明晰,就像在

你眼前那般明晰。

再觀想你的喉嚨裡有一朵紅

色四瓣蓮花,花蕊有白色的

「釋以」字。前面的花瓣,也

就是東方的花瓣上,有白色

的「嗡」字,南方(右方)花

瓣上有黃色的「阿」字,西方

(後方)有紅色的「梭」字,

北方(左方)有「哈」字,中

間是「釋以」字。明晰的觀想

喉嚨裡有「嗡、阿、梭、哈」

種子字。在白天下座(修法

完)之後,應該反覆思維現在

所處的一切都是夢,同時一心

專注西方三聖,盡量持誦阿彌

陀佛的咒語。

當然,阿彌陀佛的咒語不

只是我們熟悉的「嗡 阿彌喋

哇釋 以」,其他的咒語也是可

以持的,這裡有另一個建議,

平常我們可以持「嗡 阿 釋 梭

哈」,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咒。

為什麼要念這個咒,而不是

念「嗡 阿彌喋哇釋以」呢?因

為念這個咒特別能夠證悟心

性。在念誦「嗡阿釋梭哈」的

時候,同時不離空性的自然禪

修,意思是不離開認知一切諸

法沒有實性的禪修,這樣的修

法就是屬於圓滿次第,也就是

無二密續的禪修。

接著是阿彌陀佛法門的夢瑜

伽觀想。經常思維一切日間所

見都是夢境,在夢境裡就會知

道自己是在作夢。如果平常沒

做這樣的觀想,會以為夢就是

真的。所以夢瑜伽的觀想,是

幫助我們夢中知夢。能夠夢中

知夢之後,就比較能隨意轉

化、控制夢境,或能到淨土看

Page 23: 2014冬季善報

21

一看,這些都是可能的。這樣

的修法是屬於圓滿次第。

另外修阿彌陀佛法也能幫助

我們修睡眠光明法。在你入睡

之前,觀想心中阿彌陀佛的身

體非常光明,就如日光照耀一

般明亮,然後就這樣睡去,如

此能幫助我們認知到自己的心

性,這就叫阿彌陀佛的眠光明

修法。

這方法如果用在臨死時,認

識到死時的光明,也是同樣的

方法。也就是觀想心中的阿彌

陀佛非常明亮,這樣就能在死

的時候認知你的心性。

接下來講下座。下座之前,

應該廣修迴向跟祈願,也就是

說,修法最後是念誦極樂淨土

祈願文。如果是閉關修行,一

天可以修四座法或六座法。如

果修得比較好,甚至可以一天

修兩座法,白天一座、晚上一

座,修法中間休息一次,因為

時間較多,所以每座法都應該

觀修之前講的積聚資糧觀想、

顯乘觀想以及密乘觀想。如果

覺得困難,可以只觀其中的兩

種,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修四座法或是六座

法,晚間最後一座法可以供養

護法,略為持誦行忠咒語並作

觀想。行忠護法一天修一次就

可以了,這樣一天的修法就圓

滿了。

如法修持,吉兆生起……

離座之後應該怎麼樣呢?

下座到睡覺以前,修持都不能

斷。譬如這幾天白天都在這裡修

法、聽法,晚上回去以後,固定

每天修的法,還是要修,有三

昧耶誓言的修法不能斷。至於持

咒的數目,經典上說,阿彌陀

佛法可以修十天,但是也可以

閉關修持念誦14或21天,或是一

年,念誦越多越好,至於持咒

的數目是沒有一定的,最好能

像水一樣不斷的持咒。修法的

時候一定要非常精進,這樣就

能在這生得到長壽無病,而且

覺受跟證悟都能增長,將來就

可以往生極樂淨土,永遠不會

退轉。所以阿彌陀佛法是極為

甚深殊勝的法門。

真正如法修持法門的時候,

會生起修法的徵兆。會感覺身

體跟以前有所不同,可能會覺

得非常的安適,頭腦很清楚,

覺知敏銳,這是屬於內在的徵

兆。

外在的徵兆有那些呢?譬如

修法供的油燈能夠燒得更久,

也許平常只能燒一天,但過了

兩三天還亮著,而且燈芯自然

增長。又或者在西藏的冬天供

水,但居然供的水沒有結冰,

多瑪也會顯現異相,除了不會

結凍,甚至會滴下甘露。

以上的種種修法有成的徵兆

不會只出現一次、兩次,而是

經常如此,甚至成為常態。實

修得力的行者會聽到從未聽聞

過的悅耳音樂,甚至覺得天樂

在耳邊繚繞不去,眼見彩虹,

但不是因為天空有彩虹,而是

眼前自然就有彩虹,或是聞到

異香。比較上等的行者,在夢

境裡就能夠見到極樂淨土,而

且能見到諸佛菩薩為他授記,

或是自己在淨觀裡看到自己坐

在很大的蓮花花蕊中,或是自

己走在大花園裡。

聽打:徐恆巧

Page 24: 2014冬季善報

修法時,要將壇城上的唐卡等物,觀想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彌陀天法》灌頂暨開示

極樂淨土,就在眼前

22

教授:堪布 卡塔仁波切

時間:2014年9月13日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比丘尼洛卓拉嫫

攝影:謝宇恆

修彌陀天法的時候,如果是

廣陳壇城,就會有很多的的供

品還有法器,包括八個米堆

(放置在八個方位)代表八片

花瓣,以及在壇城上的唐卡、

佛像、缽、寶瓶多瑪等等。但

不要認為它們只不過是實體的

物品罷了,而要把它們看成就

是極樂淨土。

不管是佛像、寶瓶的水或是

長壽丸、長壽榖物或是多瑪頂

端放的阿彌陀佛佛卡、金剛

杵,都要觀它們與阿彌陀佛是

無二無別的。特別在修法結束

之前,要觀西方三聖非常地明

晰,身體非常的廣大,這是屬

於個人修持。

灌頂法,自己為自己灌頂

如果你要多修一些,可以另

外修灌頂法,也就是用彌陀天

法,修一個自己給自己灌頂的

法。

這個時候要觀對生本尊阿彌

陀佛跟自己上師是無二無別

的,並且觀想上師為自己開示

灌頂的意義,而且授予自己灌

頂。所以不是實際由上師灌

頂,而是觀想上師為自己灌

頂,這是屬於廣軌,比較繁複

的方法。

簡單的方法是,可以將灌頂

的法器放在自己的頭頂上,譬

如金剛杵、缽等,把它們放在

自己的頭頂上加持自己,觀想

這些灌頂法器都融入自己的身

體。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持

長咒或是短的根本咒。持一段

時間之後,在根本咒的後面再

加念「噶雅哇噶資達阿比肯匝

吽」,同時以寶瓶水清淨自

己,並且喝寶瓶的水,壇城上

供養的多瑪、長壽丸、長壽榖

物,都可以吃一些,以領受加

持。在這之後,觀想對生尊融

入自己身體。

如果有修護法,就觀想護法

行忠融入他的所依。所謂「他

的所依」,意思就是代表他的

多瑪或是塑像、相片等等,也

可以觀想護法返回他自己的住

處。如果你是閉關修法,可以

在閉關的最後一天才觀想護法

融入他的所依,或是回到他自

己的住處。

最後觀想自己化光融入自己

心中的種子字「釋以」,然後

「釋以」字也融入化光,此時

就安住在無念的空性之中。起

定之後,就可以念誦你熟知的

吉祥文,如此閉關就可以圓滿

了。

以上就是恰美仁波切寫的極

樂淨土修持筆記的內容,在最

後的跋裡,他說:「我之所以

寫《極樂淨土》的修法筆記,

是因為貝瑪金巴比丘不斷地殷

切敦促我。寫好的這一天,剛

好是鵬鳥王年正月初一日,我

口述著,由請法者貝瑪金巴比

丘筆錄。」最後恰美仁波切

說:「如果有什麼錯誤,我在

護法之前懺悔。最後迴向,願

彌陀天法能夠興盛弘揚,願一

切眾生都能夠往生極樂淨土,

六道輪迴的牢獄能夠空盡。」

Page 25: 2014冬季善報

23

正文

現在開始講說彌陀天法法本

的正文,先看天法24頁〈極樂

淨土修法祈請文〉。

禮敬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蓮華淨土尊,

無死世尊無量光如來,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首先就是禮敬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蓮華淨土尊」,就

是世尊無量光如來,也就是阿

彌陀佛的另外一個名字。因為

這是祈請文,所以首先祈請的

對象是阿彌陀佛,祈請他加持

我們得到成就。加持什麼呢?

加持我們的心續,使我們得到

成就,能夠證得本初佛陀,

「本初佛陀」指的就是我們本

具的佛性。

觀世音與大勢至等等,

菩薩聲聞緣覺羅漢眾,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第二個祈請的對象是觀世音

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其他菩

薩眾、聲聞緣覺羅漢眾。同樣

也是祈請加持賜成就,都是重

複的念誦。

第二文佛蓮花生大士,

持明成就海會諸聖眾,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第三個祈請對象是蓮花生大

士,他是第二位釋迦牟尼佛,可

以說他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再世,

也是持明成就者。這裡也祈請密

法的眾多成就者賜予加持。

明就多傑降魔神通力,

根本傳承具德諸上師,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接下來是對明就多傑做祈

請。明就多傑就是得到彌陀天

法伏藏的祖師,具有降魔的神

通力。除了對他祈請外,也對

所有的根本傳承具德的上師做

祈請。

Page 26: 2014冬季善報

24

寂靜忿怒尊現諸變化,

示現本尊海會諸聖眾,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再接下來祈請的對象是寂靜

尊跟忿怒尊,同樣也祈請他們

加持我們。

瑪根兄妹獅面父母等,

具誓護法海會諸聖眾,

虔誠祈請加持賜成就,

為證本初佛陀祈加持。

最後向護法眾做祈請。「瑪

根 兄 妹 」的「 瑪 」,是瑪摩

的意思,瑪摩是女性護法,

「根」是根波,根波是男性的

護法。這裡的「兄妹」意指男

眾和女眾護法,「獅面父母」

指的是獅面護法,是彌陀天法

的護法,有男也有女,我們祈

請這些在佛陀或祖師面前發下

誓言要擁護佛法的護法眾賜予

加持。

如是祈請以此加持力,

二障病魔障難悉平息,

壽榮智慧光明廣增長,

願證無量光佛無二果。

由於我的祈請加持,願兩種

障礙(煩惱障及所知障)都平

息,壽命與榮耀智慧都能增

長。最後願能證得和阿彌陀佛

無二無別的果位。

前行,息災事業

禮敬三寶三根本,

皈命一切皈依處,

為令眾生悉成佛,

生起殊勝菩提心。

接下來是前行的部分,也就

是息災事業,供養除障多瑪。

前四句是皈依發心,先是禮

敬三寶三根本。三寶是佛、

法、僧三寶,三根本指的是上

師、本尊、護法。上師是加持

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護法是事業的根本,所以三

寶三根本是一切皈依處。「為

令眾生悉成佛,生起殊勝菩提

心」,是發菩提心的部分。接

下來就是修持息災事業的部分

了。

自現明淨觀音身,

心中放光返集後,

護境地神部多眾,(鬼魅)

迎請環列於前方。

珍寶器皿盛食子,

令化甘露嗡阿吽。

首先觀想自己就是觀音菩

薩,從你自己心中放光,光

出去又返回,就出現很多保護

這個地區的護法神(地神)。

「 部 多 」 其 實 是 梵 文 的 譯

Page 27: 2014冬季善報

25

周圍,廣大遙遠的地方就築起

金剛帳幕,這個金剛帳幕就是

護輪,護輪有金剛地基、金剛

牆跟金剛帳幕。金剛帳幕的外

面有佛的五種智慧烈焰燃燒

著。最後念誦護輪的咒語「邊

雜 惹恰 惹恰 忠」。

正行

正行一開始,也是有皈依發

心四句。通常如果是修除障多

瑪,進入正行之後,皈依發心

四句不需要重複念,可以略去

直接到29頁。

加持供品

從本淨界所化現,

遍布天地妙供雲,

藥血食子天女俱,

祈願供養無窮盡。

法本29頁前兩行,是屬於加

持供品的部分。加持供品就是

觀想供品是從本來清淨的境界

所化現,供品不只壇城上所擺

設的供品,而是遍布虛空所有

一切、無量無數的供養。

外在的供養之外,也有內供

眾,請你們不要留在這裡,

請到其他的地方去,如果不

聽我的話,還是要損害我,

我就會化現為馬頭明王忿怒

尊,把你們毀掉。我是這樣

告誡你們,你們要聽命。

念誦這一段之後,最後念一

個咒語「嗡 薩哇 樓嘎巴拉 巴

令達 卡噫 卡噫 薩哇 比嘎念 給

雜給雜」。「薩哇」是全部的

意思,「 樓 嘎 巴 拉 」是世間

神祗,「 巴 令 達 」是食子的

意思,「卡噫 卡噫」是請享

用,「薩哇 比嘎念 給雜給雜」

的意思是,請你們各自回原來

的地方。

除障之後,這些障礙、鬼神

都已經離去,但你要防止他們

再回來,因此觀想護輪。

自身放射烈火焰,

一切魔障悉消滅,

外罩金剛帳幕上,

五智慧火烈燄燃。

這意思是從自己的身上放射

出猛烈的火焰,把一切的魔障

都消除了。在這之後,壇城的

音,意思就是鬼神眾,你觀

想他們都在前方,開始要供

養他們。所以要觀想有一個

珍寶做成的容器,裡面有食

子,這些食子用嗡(身的加

持)、阿(語的加持)、吽

(意的加持)三字加持,使

這些食子變成甘露。

主居此地或客居,

家宅土地諸鬼神,

聚此請納食子供,

對此密乘修行者,

請勿嫉妒或嗔恨,

善品益友作順緣,

惡品魔眾去他方,

倘若不聽欲惱害,

智慧忿怒將毀汝,

如是訓誡請從命。

供養食子加持成甘露後,

接著邀請這些鬼神。不論是

住在這個地方或是暫居的鬼

神,請大家都來接納食子的

供養。特別是對我這個修密

乘的行者,請你們不要嫉妒

或 有 嗔 恨 心 , 你 們 要 做 我

的良師益友,若有不善的魔

Page 28: 2014冬季善報

26

養。內供養就是藥跟血,在壇

城上就是兩個嘎巴拉為代表,

你觀想現在壇城上的供品,變

成遍布虛空的妙欲雲供養,而

且這些供養無窮無盡恆時都

在,不會因為你供養後就不見

了。

迎請

接下來的自生跟對生觀想,

在講恰美仁波切的註解時就已

經講過了。這裡比較簡單,所

以再講一次。

水中所生蓮華上,

於內自現白觀音,

前方蓮華月墊上,

無量光佛身紅色,

一面二臂等持印,

托缽身著三法衣,

金剛跏趺而安坐。

「水中所生蓮華上」就是水

蓮花,也就是自己安住在蓮花

之中,觀想自身是一尊白色的

四臂觀音。在你的前面是無量

光佛,他坐在蓮花月墊上,身

紅色、一面二臂持等持印,等

持印的手掌上托著缽,穿著三

法衣,雙腳金剛跏趺坐於蓮花

月輪之上。

右為白色觀自在,

一面四臂前合掌,

右持晶珠左持蓮,

立於蓮華月輪上。

阿彌陀佛的右邊是白色觀音

菩薩,一面四臂,前二手臂合

掌,後二臂右手持水晶念珠,左

手持蓮花,站在蓮花月輪上。

左為大力金剛手,

一面二臂身藍色,

右手持杵左持鈴,

立於蓮華月輪上,

無量諸佛與菩薩,

聲聞羅漢眾圍繞。

阿彌陀佛的左手邊是大勢至

菩薩,密乘稱為金剛手菩薩,

一面二臂,身藍色,右手持金

剛杵,左手持鈴,站立在蓮花

月輪上。在西方三聖的四周,

有無量無數諸佛菩薩、聲聞羅

漢等聖眾圍繞著。

放光迎請

三位主尊之三處,

三種子字放光明,

自極樂境作迎請。

三主尊的三處:額頭(白色

嗡字),喉嚨(紅色阿字)跟心

間(藍色吽字)的種子字放光

明,邀請極樂淨土智慧尊到來,

這是觀想自生跟對生的部分。

迎請降臨

吽 彌陀海會聖眾盡無餘,

祈請降臨垂賜大加持,

為我具緣具信勝灌頂,

祈求淨除邪引與壽障。

「彌陀海會聖眾盡無餘,祈

請降臨垂賜大加持」,這幾句

都是邀請從極樂淨土來的智慧

尊,所以不是我們觀想,是真

正邀請阿彌陀佛到來。「為我

具緣具信勝灌頂」,意思是邀

請你們來為我們灌頂,「祈求

淨除邪引與壽障」,祈求能夠

清除把我們引導到邪路上的

人,並且淨除壽命上的障礙。

Page 29: 2014冬季善報

27

請安坐

多色蓮華月輪寶座上,

彌陀海會聖眾祈安住。

吽 極樂淨土轉法輪,

恆常慈悲視有情,

誓允救護諸眾生,

頂禮等印無量光。

嗡 阿彌 喋哇 釋以 邊雜 

薩瑪 呀 雜 雜吽榜后 滴

叉廉 阿滴布后

請他們來後,你希望他們能

夠安住下來,所以「多色蓮華

月輪寶座上,彌陀海會聖眾祈

安住。」,是請他們安住、請

坐。

接下來就是頂禮的部分。阿

彌陀佛跟其他的聖眾,發誓要

救護一切眾生,所以我頂禮無

量光佛,念誦阿彌陀佛的咒語

「嗡 阿彌 喋哇 釋以」,

「邊雜 薩瑪 呀 雜」是迎

請的咒語,迎請之後念誦「雜

吽榜后」,觀想真正從淨土來

的聖眾,化光融入到你對面已

經觀想的聖眾。也就是把智慧

尊融入三昧耶尊。所以「雜吽

榜后」就是把智慧尊融入三昧

耶尊。「滴叉廉」是請他們融

入之後能夠安住下來,然後合

掌「阿滴布后」。

為長壽佛灌頂

心中「釋以」字放光明,

迎請五方佛降臨,

賜灌長壽佛嚴頂。

這三句是屬於灌頂部分。

「心中『釋以』字放光明」,

你自己是觀音菩薩,心中種子

字「釋以」放光以後,迎請了

五方佛。所以現在迎請的不是

極樂淨土的阿彌陀佛,而是迎

請五方佛降臨,請他們賜予灌

頂,灌頂的對象就是你前面

(對生)這些聖眾、眷屬。觀

想灌頂的甘露充滿他們全身,

並從頭頂溢出,滿溢出來後化

成長壽佛,作為他們頭頂上的

莊嚴。

獻沐浴

吽 我今敬奉勝香水,

祈沐無量光佛身,

尊身本淨無垢穢,

為淨罪障之因緣。

接著是供養的部分。在恰美

仁波切的註解裡,我們曾經解

釋過供養的部分。在積聚資糧

的那一段,有一部分的供養是

每供養完以後,供養天女就融

Page 30: 2014冬季善報

28

入她所供養給阿彌陀佛的那部

分身體裡。

「我今敬奉勝香水,祈沐無

量光佛身。」這裡我們要了解

的是,其實阿彌陀佛並不是身

體裡有任何髒的地方需要我們

用水清淨,但為什麼我們還是

要供養水呢?是為了要清淨我

們自己的罪孽業障,作為淨障

的因緣,所以我們做這樣的供

養。供養的時候,有一個咒語

「嗡 薩哇 大塔嘎大 阿比

給 嘎喋 薩瑪呀 希日耶 

吽」。

獻擦拭

吽 香滑柔軟淨白巾,

敬拭無量光佛身,

尊身本淨無垢穢,

為作離苦之因緣。

之前我們用清水沐浴佛陀,

所以之後要用非常柔軟上好的

白淨布擦拭無量光佛的身體。

但是也不是因為他身體有什麼

骯髒的地方需要去擦乾淨,而

是做為我們離苦的因緣,所以

我們做這個供養。

獻法衣

吽 端妙莊嚴此袈裟,

敬奉披於如來身,

尊身本無寒冷苦,

為增光燦之因緣。

沐浴擦乾後就要穿衣服,因

此要供養袈裟,但也並不是因

為阿彌陀佛感覺寒冷所以需要

穿衣,而是為了要增長我們自

己的光燦,所以做供養。

獻珍寶

吽 珍寶瓔珞等嚴飾,

莊嚴二尊佛子身,

尊身何需莊嚴飾,

為添光華之因緣。

穿了衣服後,就要加上一點

裝飾品。但阿彌陀佛是現比丘

相,所以是不戴裝飾品,因此

瓔珞等嚴飾是供養給兩尊佛

子,也就是兩位大菩薩。但兩

位大菩薩也是不需要任何莊嚴

飾品,而是為了要讓我們身上

Page 31: 2014冬季善報

29

能更添光華,所以做這樣的供

養。

八供

(飲水)

吽 八功德水供潄漱洗,

敬獻佛與佛子前,

聖眾本無口渴意,

為作離苦之因緣。

接下來是供八功德水作為漱

洗之用,獻給佛與佛子,佛子

就是指菩薩。但是我們獻功德

水並不是因為佛菩薩會口渴,

才供養他們飲用水,而是作為

自己跟一切眾生能夠離苦的因

緣。

(浴水)

吽 為淨彌陀蓮足故,

獻此芬芳浴足水,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獻水黃天女(浴水),

謹向蓮足獻供養。

之前供養沐浴、擦拭、袈

裟、飲用水等天女,之後都融

入聖眾的身體中。譬如供養飲

用水的天女,供養之後,就融

入聖眾的嘴裡。當供養洗腳水

時,從心中化現黃色的供水天

女頂著芬芳的浴足水來供養,

之後又融入聖眾的腳裡。

(供花)

吽 為令彌陀悅目故,

敬奉美妍淨妙花,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獻花白天女,

謹向尊目獻供養。

「吽 為令彌陀悅目故」,

為了讓阿彌陀佛的眼睛能夠感

覺愉快,所以供養美麗的花

朵,後面幾句是重複之前的,

意思一樣,供養完後,天女就

又融入聖眾的眼睛裡。

(供薰香)

吽 為令彌陀悅鼻故,

敬奉馥郁妙熏香,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獻香藍天女,

謹向尊鼻獻供養。

接下來是供養熏香。為了讓

阿彌陀佛的鼻子感到愉悅,所

以供養馥郁熏香,供養熏香的

天女身體是藍色,供養之後又

融入阿彌陀佛的鼻子裡。

(供燈)

吽 為請彌陀把賞故,

敬奉清淨妙明燈,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獻燈紅天女,

謹向尊手獻供養。

「吽 為請彌陀把賞故」,

所以供養明燈。供養明燈的天

女是紅色,供養明燈之後,就

又化光融入彌陀。

(供塗香)

吽 為令彌陀身光燦,

敬奉芬芳妙塗香,

微軀雖然凡夫身,

心生獻塗綠天女(塗香),

謹向尊身獻供養。

為了讓阿彌陀佛的身體能夠

非常光燦,因此供養塗香。這

個芬芳的塗香,是由綠色的天

女來作供養,供養之後就融入

Page 32: 2014冬季善報

30

彌陀的身體。

(供食)

吽 為令彌陀身明耀,

敬奉勝味淨妙食,

微軀雖然凡夫身,

心生獻食黃天女,

謹向尊舌獻供養。

為了讓阿彌陀佛身體能夠非

常明耀,我們供養勝妙的飲

食,供養飲食的天女是黃色

的。供養之後就化光,然後融

入阿彌陀佛的的舌頭裡。

(供樂)

吽 為令彌陀悅耳故,

敬奉尊耳妙伎樂,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獻樂黃天女,

謹向尊耳獻供養。

接著是音樂的供養。為了讓

阿彌陀佛的耳朵感到愉快,因

此供養非常好聽的音樂。同樣

的,黃色天女在供養之後,融

入阿彌陀佛的耳朵之中。

(供明妃)

吽 為令長壽佛身喜,

獻此嚴飾之明妃,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莊嚴之明妃,

謹向尊身獻供養。

嗡 邊雜 阿岡 巴典 布貝

 度貝 阿樓給 根喋 內威

喋 夏達 目札 阿吽(八供

咒)

為了讓長壽佛的身體能夠感

到非常的喜悅(阿彌陀佛是現

比丘相,所以這裡就不供養

他,因為長壽佛是現報身相,

所以是可以有佛母的),所以

「獻此嚴飾之明妃」,供養之

後,以八供咒「嗡 邊雜 阿

岡 巴典 布貝 度貝 阿樓

給 根喋 內威喋 夏達 目

札 阿吽」,來做結束。八供

咒語分別代表剛才所供養的

內容,「目札」的意思是手印

母,也就是明妃的意思。

供吉祥八妙物

吽 最勝吉祥八妙物,

茅草葫蘆白芥子,

牛黃、黃丹與乳酪,

清淨寶鏡白螺等,

謹向本尊獻供養,

願圓有情二資糧。

前面的供養是以八供為主,

這一段的供養則屬於吉祥物

品,以及轉輪聖王的八珍寶供

養。法本裡有兩段都是一樣

的,只不過是繁、簡的差別。

繁的部分就在34頁的右邊

第三行「最勝吉祥八妙物」開

始,到「嗡 薩達 瑞那札 

滴擦 梭哈」為止。

簡的部分是從36頁左邊第

三行「吽 最勝吉祥此八物」

開始,一直到37頁左邊第二行

「嗡 瑪尼 瑞那 吽」。

原來簡單的內容是在36頁

「吽 最勝吉祥此八物」,這

八種吉祥物品,都屬於普通的

供品,不是殊勝或是不共的供

品。這些供品不像前面的供

品,都會由天女來供養,這裡

由自己來做供養。

吽 最勝吉祥此八物,

最勝王者白芥等,

Page 33: 2014冬季善報

31

我以供獻諸尊前,

願圓福慧二資糧。

芒嘎浪 阿塔 悉地 吽

首先八吉祥物(寶鏡、乳

酪、吉祥草、頻羅果、白螺、牛

黃、黃丹、白芥子),這其中

最殊勝的就是白芥子。八吉祥

物供獻在聖眾的面前,然後發

願,願福德、智慧兩種資糧能

夠圓滿,然後就念誦咒語「芒

嘎浪 阿塔 悉地 吽」。

供吉祥八瑞誌

吽 最勝吉祥此八誌,

最勝王者寶瓶等,

我以供養諸尊前,

願圓有情二資糧。

芒嘎浪 棍巴 吽

八種表徵吉祥的供養之中,

最殊勝的就是寶瓶。同樣,供

養之後念咒語許願,願一切眾

生的福慧二資糧都能圓滿。

供妙欲七珍寶

吽 根本妙欲七珍寶,

最勝王者摩尼等,

我以奉獻諸尊前,

願我圓滿二資糧。

嗡 瑪尼 瑞那 吽

接下來就是供養七珍寶。七

珍寶是轉輪聖王的七種寶物,

七珍寶裡最殊勝的是摩尼寶。

現在你觀想用這七珍寶來供養

聖眾,願圓滿二資糧。

獻曼達(外供養)

吽 一切之最須彌洲,

須彌四洲及小洲,

我以供養諸尊前,

願悉圓滿二資糧。

嗡 瑞那 曼札拉 吽

接下來是供養整個宇宙。宇

宙的中央是須彌山,四方有四

洲,每個洲的兩邊,各有一個

小洲。所以總共有八個小洲。

所以一切之最就是須彌山,所

謂須彌洲就包括須彌山、四洲

Page 34: 2014冬季善報

32

祈賜勝共二成就。

鮮血的供養也是由天女來供

養,最後也是祈求能夠賜予兩

種成就。最後就念誦咒語「嗡

 邊雜 邊雜 阿米達 巴令

達 惹達 卡讓 卡噫」,總

括一切供養。第一個「邊雜」

是金剛的意思,第二個「 邊

雜 」是五,「 阿 米 達 」是甘

露,所以「邊雜阿米達」是五

與八小洲,供養後許願能夠圓

滿二種資糧。

內供養

吽 我向怙主長壽佛,

奉獻甘露妙供養,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甘露妙天女,

謹此供養長壽佛,

悲憫自他眾生故,

祈賜勝共二成就。

接著是向長壽佛做甘露的供

養。「心生甘露妙天女」意思是

從你心中化現供養甘露的天女來

做供養,「祈賜勝共二成就」,

就是殊勝與世俗兩種成就。

吽 我向怙主彌陀佛,

奉獻食子妙供養,

微軀雖為凡夫身,

心生妙欲之天女,

謹此供養彌陀尊,

悲憫自他眾生故,

祈賜勝共二成就。

接下來是食子供養,也就是

多瑪的供養。這個時候也是由

心中化現供養的天女,來對阿

彌陀佛做供養。供養之後同樣

也是祈請賜予殊勝及世俗的兩

種成就。

吽 我向怙主彌陀佛,

奉獻鮮血妙供養,

微軀雖然凡夫身,

心生供養之天女,

謹此供養彌陀尊,

悲憫自他眾生故,

Page 35: 2014冬季善報

33

甘露。「 巴 令 達 」是食子,

「惹達」是血的意思,「卡讓

 卡噫」是請食用,所以前面

供養的三種東西就包括在這個

咒語裡。接下來是讚頌。

獻上三門讚頌辭

嗡 金剛身乃殊勝身,

梵天帝釋所不及,

享有如同虛空身,

謹向法身行禮讚。

阿 金剛語乃殊勝語,

巨雷聲響亦難匹,

妙音歌女所不及,

慈悲妙眼示垂顧,

謹向報身行禮讚。

吽 金剛意乃殊勝意,

必定鑒知眾生利,

梵天帝釋意所及,

比此大恩遠不及,

謹向化身行禮讚。

通常供養之後,就會有一段

讚頌。首先讚頌阿彌陀佛的法

身,也就是他的金剛身,這是

非常殊勝的身體,甚至連梵

天、大梵天王或是帝釋天,都

無法跟阿彌陀佛的身體做比

較,因為阿彌陀佛的身體如同

虛空一般。

其 次 是 禮 讚 阿 彌 陀 佛 的

報身。「 阿   金 剛 語 乃 殊 勝

語」,「阿」是金剛語,就是

阿彌陀佛的語言,稱為金剛

語。一般我們都說雷聲是非常

響亮的聲音,但是再怎麼樣響

亮的聲音,都比不上阿彌陀佛

的語言;再怎麼美妙的聲音,

都比不上阿彌陀佛聲音的美

妙,他用他慈悲的妙言來眷

顧眾生,因此「謹向報身行禮

讚」,所以這裡最主要是讚頌

他的語言和報身。

最後是讚頌他的心和化身,

「 金 剛 意 」也就是殊勝的心

意,這個心意能夠知道一切眾

生,然後利益眾生。所以他的

心,是梵天跟帝釋遠遠不及

的,因此向化身來做禮讚。

以上是禮讚法、報、化三

身,各是指他們的金剛身、金

剛語、金剛意。下面這一段就

是懺悔了。

懺罪

嗡 吾以無明之力故,

違逆彌陀之心意,

金剛薩埵咒懺罪,

嗡 懺悔毀損身誓約,

謹向尊身行禮讚,

阿 懺悔毀損語誓約,

謹向尊語行禮讚,

吽 懺悔毀損意誓約,

謹向尊意行禮讚。

由於我無明的緣故,所以違

犯了阿彌陀佛的心意,因此以

金剛薩埵咒,來懺悔任何曾經

毀損的誓言,並且向阿彌陀佛

來做禮讚。第一段是懺悔由身

體所做的任何過犯。語言所做

的不善業也是需要懺悔的,所

以接下來「阿 懺悔毀損語誓

約」,意思就是懺悔語言所犯

的三昧耶戒,並向阿彌陀佛的

語言來做禮讚。最後是懺悔由

心所犯的任何三昧耶戒,並且

向阿彌陀佛的心意來做禮讚。

懺悔禮讚後,就念誦咒語

「嗡 釋以 梭哈 邊雜 薩埵

 嗡 邊雜 薩埵 阿 邊雜 

薩埵 吽」,接下來從「欸瑪

后」開始,這一段是祈請的部

分。

Page 36: 2014冬季善報

34

稀有世尊無量光,

大悲觀音大勢至,

無量諸佛與菩薩,

專一虔誠而祈請,

祈賜予我勝成就,

加持成就無量光。

「祈賜予我勝成就」,就是

殊勝成就的意思,我們知道成

就有兩種:一種是世俗的成

就,一種是殊勝的成就,所以

這裡說「加持成就無量光」,

就是殊勝的成就。

持咒觀想

接下來是持咒的觀想。之前

雖然已經依照恰美仁波切所作

的註解,為大家詳細的講過持

咒的觀想,包括積聚福德的部

分,有顯教及密續的觀想,密

續的觀想又包括了四種密續:

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

伽部,無上瑜伽部裡又分成父

續和母續的觀想。但我們法本

比較簡單,只有一種觀想,基

本上跟父續的觀想是相似的。

所以我們再把法本裡的觀想講

一次。

自身化現白色觀自在,

一面四臂首對前合掌,

次對右持晶珠左白蓮,

頂髻、綢緞、珍寶瓔珞飾,

下身跏趺坐於蓮花心。

首先觀想自己一開始就不是

凡夫身,而是現白色一面四臂

觀自在菩薩,前面兩隻手合掌

於胸前,後面兩隻手分別持水

晶念珠(右邊)及白色蓮花

(左邊),頭有頂髻,身穿綢

緞並以很多珍寶瓔珞作為裝

飾,以金剛跏趺坐於蓮花上。

心間恰似對生所生起,

無量光佛主眷三聖尊,

極樂淨土莊嚴圓滿現,

主尊心月輪上「釋以」字旁,

「阿彌喋哇」咒鬘右旋繞,

由彼放出種種彩色光,

眉間白毫光湧遍虛空,

供養十方一切佛菩薩,

在你的心中,有整個極樂淨

土莊嚴顯現,在極樂淨土之

中,有無量光佛主眷三尊。在

你心中阿彌陀佛的心中有一個

月輪,月輪上有「釋以」字,

四周有「嗡 阿彌喋哇釋以」

的咒鬘右旋而繞(逆時鐘排

列),然後咒鬘放出種種彩色

的光。這個光就從心中的阿彌

陀佛眉間白毫出去,白毫放光

以後,就往上到你自己的眉間

白毫,然後出去,之後這個光

就遍滿虛空,供養十方一切諸

佛菩薩。

諸佛加持返集融己身,

清淨一切有情諸罪障,

即具轉生淨土之福緣,

外器世間悉化極樂土,

內眾有情悉成彌陀身,

佛父、母、子和男女菩薩,

諸佛菩薩皆現聖僧相。

咒音遠揚拔濟輪迴淵,

有色無色一切有情眾,

悉證無量光佛勝果位。

嗡 阿彌 喋哇 釋以

諸佛菩薩接受你的供養之

後,就給你加持。領受了這個

加持之後,你自己和一切有情

眾生的一切罪障就清淨了。因

此,一切有情都獲得了轉生淨

Page 37: 2014冬季善報

35

土的福緣。同時,一切外在的

器世間,都變成極樂淨土,器

世間裡的一切有情,就轉成阿

彌陀佛。也就是說一切都是變

成淨土,但是淨土裡面所有的

佛菩薩都是出家相。阿彌陀佛

的咒音遠揚,到處都可以聽

到,得離輪迴的深淵,一切有

色跟無色的有情都證得無量光

佛的果位,以此觀想持誦阿彌

陀佛的咒語「嗡 阿彌 喋哇

 釋以」。

母續的觀想

接著是持誦短咒「釋以」、

「釋以」、「釋以」、「釋以」、

「釋以」做的觀想。這個觀想

在早上也講過,是屬於無上瑜

伽部裡母續的觀想。

首先觀想心中的淨土裡有西

方三聖,自生咒鬘和對生咒鬘

觀想跟之前一樣。你自己心中

阿彌陀佛的心中有月輪,月輪

上有咒輪,咒輪放光化現紅

色如同珊瑚念珠般的「釋以」

字,一個接一個的從他的心中

經由你自己口裡放射出來,進

入對生阿彌陀佛的口中,然後

進入他的心中並融入他心中的

「嗡 阿彌喋哇釋以」咒輪裡,

因此激發他的心續。於是他從

心中也生一個紅色的「釋以」

咒輪,這咒輪往下走到他的肚

臍,從他的肚臍出來進入你自己

的肚臍,之後再由肚臍往上走

到你的心中,融入你的心中。

這個咒鬘如此不斷反覆在自

生及對生之間旋轉,形成一個

圓圈,就像火圈一樣不斷旋

轉,旋轉的同時散發著多彩光

芒,這光照射到西方極樂世

界,然後就融入極樂世界的阿

彌陀佛身體裡,因此成為了供

養阿彌陀佛身、語、意的供

養,讓他非常歡喜。

由於阿彌陀佛非常歡喜,所

以化現大小不同的阿彌陀佛身

體,大如須彌山,小如芥子,

無量無數。從他的語言,又化

現紅色「釋以」字咒鬘。從他

的心意,又化現紅色五股金剛

杵,無量無邊,從極樂淨土飄

下來,像暴風雪片,紛紛飄落

到你的身上以及對生的聖眾身

上,以這樣的觀想,不斷念誦

「釋以、釋以、釋以、釋以」。

我們把這座法做的善根以及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

根,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他們

的身、語、意都能有阿彌陀佛

的加持,終究成就佛果。

(系列二)

聽打:林柔君

Page 38: 2014冬季善報

《藥師經》實修法門教授

口到心到,不只是念經!創古仁波切說:「其實佛經並不是光要你念文字,而是要你照著其中意義實修。」

36

教授:創古仁波切

日期:2006年6月5日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早上提到《藥師經》裡文殊

菩薩與世尊的問答,下午是阿

難尊者與世尊的問答部分。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

稱揚彼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

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許多人聽到講解佛經的功德

利益,會自然生起信心,有的

人則不然,他們是無法生起信

心的。佛陀了知這點,提出問

題。阿難於是回答:

因為清淨,所以不生疑惑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

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

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

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

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

所言無有異也。」

為何不生疑惑呢?因為一切

如來的身、語、意業都是清淨

的。雖然阿難尊者並沒有這樣

的疑惑,但一些眾生如果不相

信,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呢?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

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

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

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

利?由此不信,反生誹謗。彼

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

流轉無窮!

由於這些眾生不具備信心,

聽聞佛陀講授藥師琉璃光的名

號、功德與利益,他們會想:

怎麼可能一聽聞名號或《藥師

經》,就會有這樣的功德利

益。的確,對凡夫來講,還是

有些許的懷疑。譬如聽到藥師

琉璃光如來的功德與利益,我

們可能會無法相信。這時阿難

尊者就代問,若不相信,是否

會落入惡趣或失大利樂?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

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

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

無有是處。

此段意思是佛告訴阿難,只

要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

心受持,相信他,不生疑惑,

他也不會落惡趣。

凡人難了解的大悲大力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

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

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

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

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

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

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

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

復難於是。

「甚深所行」意思是指藥

師如來的事業或是大悲大智大

力,是只有佛能證知,凡夫難

以知道。「汝今能受,當知皆

是如來威力」,但今天你能

夠相信,例如講藥師如來的功

德,你能生起信心,這並不是

自然的,這是諸佛菩薩如來的

加持產生,這是如來威力。

要對藥師如來完全的信解與信

心,這要一生所繫菩薩才能了

解,才能生起。「一生所繫菩

薩」即是像彌勒菩薩還在兜率

天,他從兜率天降生到人間就

會成佛,就是一生就能成佛。

就像彌勒菩薩一樣,他們能夠

了解。但除了一生所繫菩薩

外,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

Page 39: 2014冬季善報

37

菩薩都是無法了解的。

「阿難!人身難得」,在輪

迴六道中,看到惡道中的眾生

非常的多,投生在惡道的次數

也非常的多,所以,要投生

人道是非常難得的。不僅投

生人道,「於三寶中,信敬尊

重,亦難可得」,意思是投生

為人,於三寶中對佛法僧有信

心的人,這是更加的難得;能

信仰三寶,又聽聞藥師琉璃光

如來的名號,是更加的殊勝難

得。這一段主要說明依靠諸佛

的大悲力加持,得到人身非常

難得,而信仰三寶也非常難

得,現又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

的名號,是更加的難得。

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

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

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

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

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藥師琉璃光如來具備無量的

菩薩行、無量廣大願以及無量

的善巧方便,就像之前解釋

十二願等等。世尊說,彼佛的

善巧大願說也說不盡,一切諸

佛的大智大悲大力不可思議,

藥師如來特別能消除一切疾

病,這個殊勝功德是更加的不

可思議。

以上三段是阿難與世尊間的

對話,接下來是救脫菩薩與世

尊之間的對話。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

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一

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

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

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

▲創古仁波切說:「不論修持或

供養,都具備了很多功德利益,

但若沒有信心與清淨的動機,果

實可能不會實現。」

Page 40: 2014冬季善報

38

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

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

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救脫菩薩說在末法時期,病

越來越多,眾生會被各種病痛

困擾,吃不得、喝不了,無法

飲食等等,親屬縱使圍繞著你

涕泣,你也聽不見了。人躺在

床上,神識被引領至閻羅王前

聽候審判。這一段主要是象徵

的意義,比喻無論做了多少善

因,它都會實現;同樣地,造

了各種惡業,也是會實現,

因果是不虛的。接著描述藥

師佛的殊勝功德,我們對藥

師琉璃光如來做供養或對他

生起信心,都會得到無上的

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脣

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

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

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

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

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

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

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

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

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

若能為彼皈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

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燃七

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旛,或有

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

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

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

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

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

功德。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

「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

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

燈復云何造?」

之後是由阿難菩薩問救脫菩

薩的一段話。也就是之前聽聞

救脫菩薩說藥師如來的功德如

此的殊勝,我來供養藥師如

來,甚至幫助亡者也能得到解

脫。藥師如來具備這樣的大功

德修持,我們到底要如何做供

養呢?阿難問救脫菩薩。

點燈的涵義

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

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

Page 41: 2014冬季善報

39

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

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

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

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

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

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

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

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

光明不絕,造五色綵幡,長

四十九 手,應放雜類眾生至

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

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此處點燈是積聚大資糧,有

時候透過發願或修持,願望是

能夠實現的。

這裡我要說一個故事。西方

有一位弟子問我,《悲華經》

中提到,只要念過一遍《悲華

經》,就能夠成佛。西方弟子

於是很認真念一遍,他跟我

說:「我念完一遍,怎麼沒有

成佛呢?」其實佛經並不是你

念過一遍文字就好,而是要你

照其中意義來實修。

我們看到這裡有很多供養、

修持方法,其實具備了很多功

德利益。我們會點燈,一起念

誦祈願文,但若沒有非常專

心,不具備大的信心或清淨的

動機,這個果實可能不會實

現,這並不是經典的錯,關鍵

是我們的動機與信心。

口傳〈八聖吉祥祈請文〉

〈八聖吉祥祈請文〉是非常

殊勝的,就好像《藥師經》說

持誦藥師如來的名號具備了不

可思議的利益;同樣的〈八聖

吉祥祈請文〉也是非常殊勝

的,因為它是出於《八吉祥

經》。

當時佛陀特別為了眾生說

了這樣的吉祥經文,我們祈

請 念 誦 , 功 德 也 是 非 常 大

的。我相信,除了避免不了

的 業 力 外 , 透 過 持 誦 這 部

經 , 很 多 的 痛 苦 、 困 難 都

可消除。我雖然是一個很固

執,不輕易相信事情的人,

但是對此經典的信心是非常

大,因為看到很多人念誦〈八

聖吉祥祈請文〉得到真正的

利益。這部經文不僅可以幫

助自己,也可幫助很多人。

常常有很多人遇到困難或痛

苦時來見我,我都會建議他們

念誦〈八聖吉祥祈請文〉,這

是一部加持力很大的祈請文。

念誦的方式很容易,首先要向

八大如來、八大菩薩、八大護

法等祈請。我們只要觀想經文

提到的如來與菩薩,觀想他們

在我們的前方虛空中出現,我

們在他們的面前發願祈請。這

樣觀想之後,就可以開始念

誦,發願一切願望能夠成真,

帶著這樣的心願來讀誦,是非

常具有大力的。

一般來講,我們在接受各種

法門的時候,有三個部分要接

受。第一是「灌頂」,第二是

「口傳」,第三是「教授」。

灌頂:一般接受灌頂時,我

們要做次第觀想,祈請並生起

信心。

口傳:專注聽其聲,這時候

不需要做任何思維,這個聲音

就是加持的延續。當我們耳朵

專心聽聞時,就讓這種加持續

流進入我們,得到加持是一樣

的。此時不需要做任何觀想,

也不要思維其意義,要具備信

心與清淨的動機即可。

接受教授:此時需要專注的

聽聞,專注的聽聞它的意義,

同時思維意義,要如何做修

持,如何做供養。

口傳〈八聖吉祥祈請文〉圓

滿。(系列十二)

聽打:歐陽玉潔

Page 42: 2014冬季善報

歷代噶瑪巴傳記(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128 4-13 3 9])

讓炯多傑,超乎想像的一生弟子眾多難計數,閉關地點無數處,所著注疏更是驚人,化身無量令人讚歎。

40

撰文:堪千 創古仁波切、八蚌

欽澤仁波切、勉東倉巴仁波切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中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皇帝下詔書,邀請進京

元世祖薛禪皇帝忽必烈曾邀

請 噶 瑪 巴 希 到 中 國 , 他 在 位

三十五年。之後元成宗鐵穆爾

在位十二年,武宗海山在位五

年,仁宗普顏篤在位十二年,

英宗碩德八剌(格堅汗)在位

八年1,天順帝阿剌吉八在位

四十天,明宗和世在位僅一個

月2,都在掌政後先後駕崩。到

了土蛇年(1328)文宗圖帖睦

爾即位,於鐵羊年(1331,讓

炯多傑48歲)派遣更柏慈青等

人帶著皇帝的詔書,到了藏中

的貢柏邀請讓炯多傑到京城,

他們在拱這個地方遇到從薩迦

來的倉古拱滾噶嘉岑,就在那

裡宣佈了詔書如下:

「依三寶加持尊榮大福,朕

呈詔讓炯多傑。昔有預言,如

來 法 教 將 北 傳 帝 室 , 依 此 之

力,先皇亦略證法義。其後薛

禪皇帝依禮甚多上師善知,故

佛法得弘於此,乃有目共睹。

朕亦欲效力佛法,聞尊者博學

德殊,諸多善妙,故遣更柏等

攜 詔 書 禮 請 宮 中 。 倘 藉 口 不

至,則有輕忽善信誠意之過,

且懷瑜伽士不欲棄鄉裡之習氣

種,壞平等利生之發心,有不

念法教之罪,置有情苦難不顧

之障,且有違聖旨,令朕心不

悅,豈不害護法之人?為利朕

與有情故請速至,蒞京定當聽

尊 意 廣 被 教 澤 。 羊 年 春 三 月

十三禦書大都。」詔書還附有

蒙哥汗賜予噶瑪巴希的金印。

文宗皇帝還寫了一封諭書給

薩迦等地的上師和長官,內容

如下:

「皇上詔諭:朕遣使更柏等

攜詔書禮請噶瑪巴,敕令滾噶

嘉岑、德嘉峨篤文夏、耶喜寶

滾噶多傑、強丘嘉岑等,至彼

處助其速赴京城,倘慵懶失誤

則有罪過。羊年三月禦書。」

預言成真,元文宗駕崩

拱滾噶嘉岑答應協助法尊讓

炯多傑赴京城,於是先上路,

讓炯多傑則在到了盪地時,說

道:「皇上會有障礙,我們見

不到面了。」因此在楚布寺過

冬。一般來說,噶瑪巴到中國

的 一 行 人 , 需 要 從 民 間 支 援

一 千 個 人 畜 的 差 役 , 但 是 讓

炯 多 傑 覺 得 太 勞 民 了 , 所 以

帶 了 自 己 的 牛 馬 , 在 水 猴 年

(1332,49歲)二月初一從楚

布寺出發。到了藏東時,皇帝

的二位欽差拉紮哈策文和桑巴

歐又呈給他一封詔書:

「皇上詔諭呈善知識讓炯多

傑:朕遣使更柏致尊者詔書,

聞尊者不違諭,將蒞京城,故

復 遣 拉 紮 哈 策 文 、 桑 巴 歐 傳

詔,勿留杏昆,二月二十前應

蒞宮中。猴年正月初二禦書大

都。」

元文宗另外還寫了諭令給讓

炯 多 傑 一 路 上 經 過 地 方 的 官

吏:「皇上詔諭:聞噶瑪巴希3

以其馬匹赴京,諸長官應供草

料諸物,以大上師承事之。」

因此從藏東起,讓炯多傑在赴

京城大都(今北京)的一路上

都受到迎接和熱烈招待,也無

礙地廣大利益眾生。

讓 炯 多 傑 知 悉 文 宗 於 當

年 八 月 十 二 日 駕 崩 ( 年 僅

二十九),於是修法清淨皇帝

的蓋障。十一月十八日抵達皇

Page 43: 2014冬季善報

K A R M A P A歷代噶瑪巴傳記

41

宮,受到豐盛的迎接款待,寧

宗懿璘質班4和大臣都恭敬承

事。讓炯多傑為皇帝和皇太后

灌頂,但是他知道寧宗也將會

有障礙,因此告知了大臣。大

帝師滾噶嘉岑禮請他,並請他

坐 比 自 己 高 的 位 子 。 之 後 寧

宗 駕 崩 ( 年 僅 七 歲 , 在 位 僅

四十三天),讓炯多傑為他作

清淨蓋障的法事。

寧 宗 的 長 兄 妥 懽 帖 睦 爾

(1320-1370)當時被放逐在

中國廣西靜江(今桂林),朝

廷的占卜師們說,如果他在六

個月後即位皇帝,功勳將會等

同薛禪皇帝忽必烈。法尊讓炯

多傑也有相同的預言。因此,

妥懽帖睦爾在雞年(1333)從

靜江到皇宮,迎接的大眾成千

成萬,擠得水泄不通,無路可

開 。 但 是 慈 悲 總 集 的 讓 炯 多

傑,戴著黑冠,用調子唱誦著

嗡嘛尼貝美吽來到,大眾都讓

開一條路。妥懽帖睦爾在一個

大帳篷中很恭敬地迎接,向他

行接足禮。

在佛法上,皇帝、後妃、大

臣眾都接受讓炯多傑的灌頂和

教法,在世間法上,他們也請

教他的建議,因此把佛法和世

間法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

供養服侍極盛大而不可勝言。

朝廷裡有些大臣不和,但是聽

了他的忠告後就和解了。同年

六月八日,妥懽帖睦爾在大明

殿登基為順帝,讓炯多傑在大

典中念誦吉祥文。在京城居住

的期間,讓炯多傑負起了全國

安康的責任,並派侍者查巴增

株把所收到的供養帶到西藏。

皇帝和他二人有許多次在皇宮

中討論佛法和世間的事。

啟程回西藏,一路建寺院

木狗年(1334,51歲)觀音菩

薩給他預言,因此他請順帝允

許他回藏地,皇上答應了,並

說:「您可以回去一段時間,

但是二年以後請再來。」讓炯

多傑應允了。順帝賜國師的名

號 和 水 晶 印 給 大 沙 門 曹 巴 司

徒,並把楚布寺及人神的一切

都交代給噶瑪巴,還為了藏地

的安和利樂寫了三封詔書,又

Page 44: 2014冬季善報

42

供養了印刷《丹珠爾》大藏經

的費用等,賜下了大批供養,二

人之間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帶著順帝對他利生廣大與法

體安康的祝福,以及賦予他的

權責,讓炯多傑啟程返藏,一

路上建立寺院、釋放囚犯、平

息戰事、灌頂法施等,利生無

量。木豬年(1335,52歲)八

月到了欓,西藏的上師首長都

來迎接他,當時他宣佈了皇上

的三封詔書。雖然他受到皇帝

賜予職權,仍然非常謙虛,大

家都對他生起了信心。

讓炯多傑用順帝所賜的金錢

印了一套一百六十本的《甘珠

爾》,然後到了拉薩和桑耶等

地,法施無量。這時,皇帝又

先 後 遣 使 送 了 二 封 邀 請 的 詔

書,但是他仍然在桑耶的清普

洞住了六個月,在這期間不斷

見到蓮師等,並且發現了蓮師

曾加持的長壽水。

再度訪漢地

火鼠年(1336,53歲)讓炯

多傑收到皇上的第三封邀請的

詔書,內容如下:

「依三寶加持,朕5呈詔法

尊仁波切噶瑪巴尊前:年前師

尊盡善澤被朕等已,慈悲應允

復速返,今二年矣。憶師之法

教,由衷虔誠敬信,故遣使攜

詔書迎請,然至今未聞何時返

京。今更遣格西鄧仁等持詔書

禮請,為奉效佛法且憶念朕等

故祈速至。喇嘛千諾!倘未能

如說速返,則失信徒之望,持

▲卡塔仁波切說:「第三世噶瑪

巴曾預言,將來即使成為賢劫千

佛中第六佛獅子吼佛,示現十二

行誼,之後一直到第一千佛樓至

佛,都還會不斷示現化身。」

Page 45: 2014冬季善報

K A R M A P A歷代噶瑪巴傳記

43

法邪見者聞之亦將言,彼若食

言,他人何能信。如此將損佛

法。故詔書至已,惟盼念朕,

為奉事法教利益有情速至。喇

嘛千諾!詔書一併奉上袈裟一

套、黃金一大錠、法器一組。

鼠年正月初十御書於大都。」

於是在西藏的上師長官恭敬

侍奉下,讓炯多傑在鼠年八月又

到了欓。雖然皇上諭令以等同

大帝師的排場迎接他並為他送

行,但是他除了欽差外,不要

排場,因此整個藏地的長官和

差役等都對他更生起了信心。

往中國的路上,讓炯多傑又

接 到 順 帝 催 他 快 去 的 詔 書 :

「請速至。師尊遲早一日蒞臨

皆關係重大。」牛年(1337,

5 4 歲 ) 三 月 初 一 日 他 到 了 皇

宮,迎接他的排場和對他的服

侍比上一次更盛大,皇帝也親

自從內宮出來迎接,向他恭敬

頂 禮 供 養 。 接 下 來 的 許 多 天

中,他灌頂說法,並和皇帝、

太師一起談論如何為佛法效力

及促進國泰民安的方法。他贈

與皇上從桑耶帶來的長壽水,

皇上也供養他四錠黃金等諸多

供養。

那一年夏天發生旱災,順帝

請他祈雨,結果下了大雨。他在

中國建立了一些噶舉寺院,並一

再把所得的供養派人送到楚布

寺及藏中、臧區的寺院。有一次

他預知將會有地震,因此和宮

廷中所有的人一起在宮外草原

的帳篷過夜,得倖免於難。

平息僧眾被迫還俗危機

由於中國和藏東的部分僧人

行為不檢,因此一些不喜歡佛

教的官僚摧毀了許多寺院,逼

迫僧眾還俗,並飭令他們必須

納稅或充軍。於是在皇宮的司

法大殿6中,讓炯多傑坐在椅子

上對著聚集的法師大臣們說:

「諸位大臣和地方首長,你們

召 集 了 帝 師 和 佛 教 僧 侶 來 這

裡,所以我們不得不來。你們

的目的不是為了護持佛法,而

是為了削弱毀滅它。我們不是

因為家鄉缺乏衣食而到皇宮來

請求佈施,而是因為過去的皇

帝像世祖薛禪皇帝等,邀請法

師們來皇宮。皇上難道做錯了

嗎?如果諸位大臣官長能負起

皇上長壽和國家安康的責任,

那麼請便。我們可以都回藏地

去。」他說了很多教訓的話,

大家怕了起來,就把寺院又都

重 建 了 。 順 帝 下 詔 僧 侶 無 論

行為好壞都可以恢復自由,並

且藏地的三大區,即藏中、臧

區、藏東,乳穀稅減半三年。

讓炯多傑也寫了一封支持詔書

的信。

有 一 次 順 帝 問 讓 炯 多 傑 :

「我的其他上師都有自己的功

德主,而且各地都提供服務。

您有沒有?」他答道:「我在

貢 柏 有 大 約 十 萬 戶 。 」 皇 帝

說:「這樣的話,我會特別關

照當地的官吏。」他婉謝道:

「是因為我向觀音祈請,那地

方的人才受我調教的,地方官

紳並沒有能力調服他們。」

有一些不肖官吏大臣破壞祭

天的習俗,使得讓炯多傑有些

不悅,因此在虎年(1338,55

歲)三月八日皇帝和大臣們聚

集時說道:「我一介瑜伽士,

有如空中的雲,去向不定。以

皇上為主的諸君,如果你們想

要 成 就 法 道 , 應 該 趕 快 去 完

成。」大家以為他這麼說的意

思是他想回西藏了,沒有明白

他是在暗示將要圓寂了。

「我要去其他佛土了……」

土兔年(1339,56歲)發生

Page 46: 2014冬季善報

44

僕,另有濃旭主僕等人,都各

自看到他不同的示現。

讓炯多傑的法體保持了十四

天,其間皇帝大事供養。最後

一天荼毗時,所用的燃料是檀

木和黑沈木,像佛陀和轉輪聖

王圓寂後一樣,當時彩虹充滿

天空,虹中還出現很多讓炯多

傑的相貌,許多人都看到了。

荼毗後留下的頭骨梵穴有勝樂

金剛的像,雙眉中間有二個交

錯的三角形生法宮,裡面有金

剛亥母主眷的五個種子字,無

名指上有觀音像,諸如此類的

本 尊 像 、 種 子 字 、 法 器 等 很

多。燒出的五色舍利子有無量

無數,如芥子般大,這些舍利

子在中國、蒙古、黨項都成為

最殊勝的供養所依。

讓炯多傑的弟子們對他有無

比的信心,大家都接受他的教

法。其中有一些弟子有自己的

寺 院 , 例 如 桑 、 內 悟 、 恭 三

人,和確、得、肅三人等。其

他大弟子包括: 第一世夏瑪

仁 波 切 查 巴 僧 給 、 賢 哲 永 登

巴、鄔金巴的轉世、成就者桑

仁、展穗根柏、瑜伽成就者根

焦、焦瓦日徹瓦、瑜伽成就者

坤雄、普柏切、二位大夫、丘

大旱災,大家都請求他降雨,

果真下了一場大雨。有一次他

他在溫泉沐浴,徒眾把他沐浴

過的水拿來喝,由於水的加持

力,許多人都生起殊勝覺受證

悟和特殊徵兆。從那時起到他

回皇宮前,不斷下花雨。他身

邊的人問他這代表什麼意思,

他答道:「有一位善知識想要

示寂。」

回到皇宮後,讓炯多傑大施

法雨甘露給皇帝、后妃、大臣

們,令大家都很滿意。太師向

他頂禮後祈請他不要入涅槃,

但是他沒有答應。國師根丘仁

千請示他:「法尊您圓寂後,

會在什麼地方轉世?我祈願能

生 在 您 的 尊 前 。 」 他 答 道 :

「我會把意念專注在藏地東部

靠近貢柏的地方。您也可以專

注在那兒。」弟子們請求他給

予最後的教示,他說:「要精

進修行佛法。至於藏地的弟子

們,過去我在豬年和鼠年之間

(1335-1336)已經給予他們

開示了。我們師徒很快就會再

見的。」

讓炯多傑五十六歲時,土兔

年(1339)六月十四日午後,

他繞行皇宮中的立體勝樂金剛

壇城,之後恭敬合掌坐下來對

在 場 的 人 說 : 「 很 多 噶 舉 上

師 、 本 尊 、 勇 父 、 空 行 都 來

了,你們應該作供養。」接著

他自己修了勝樂金剛的自授灌

頂和甘露手供,然後說:「把

這甘露分給大家。」大家都嘗

了 甘 露 。 他 一 面 持 誦 勝 樂 根

本 咒 , 一 面 搖 著 手 鼓 , 然 後

說:「瑜伽士我就要去其他佛

土 了 , 你 們 好 好 精 進 修 持 佛

法!」說完就示現他的色身壇

城融入法界。

「讓炯月面圖」的由來

圓寂後的第二天是十五月圓

日,夜晚明月當空時,皇宮的

守衛看到月亮上出現讓炯多傑

的臉。他們稟報了皇上,消息

傳了開來,皇上和宮裡的官吏

等也大多見到了。順帝命令畫

師把它畫下來,這幅唐卡就稱

為「讓炯月面圖」,看到唐卡

和親自見到讓炯多傑具有同等

的加持。當時,在西藏的成就

者查巴僧給(第一世夏瑪仁波

切)也看到他在月亮上走來走

去 。 還 有 大 約 二 十 位 大 禪 修

者,包括阿闍黎僧給,以及過

去受他救命之恩的三個蒙古主

Page 47: 2014冬季善報

K A R M A P A歷代噶瑪巴傳記

45

恭巴、扣也比丘、瑜伽成就者

庫又、瑜伽成就者剎具、瑜伽

成 就 者 哲 候 、 瑜 伽 成 就 者 浙

沃、蒙古瑜伽成就者、紮和瑞

二人、耶焦、拉普瓦、喇嘛達

夏、瑜伽成就者汪桑、瑜伽成

就 者 根 耶 、 侍 者 給 敦 寶 和 耶

焦、大席瑞巴、納苟仁炯、達

波 席 內 巴 、 瑜 伽 成 就 者 拉 瑞

巴、臧巴促根、釋迦多傑、阿

查確焦、聰本元焦、雄努弸、

謝熱仁千、左千巴促洛、嘿魯

噶巴、東登雄努、多傑仁千、

峽陸達瑪巴、喇嘛達炯肯雜巴

瓦、肯卓嫫、喇嘛謝登、焦塞

坤 蔣 、 阿 闍 梨 蔣 念 、 僧 給 焦

曾、能巴瓦、緬隆巴、國師達

瑪惹嘉、達納梭仁國師坤焦、

大文國師、曹巴司徒大沙門、

令沖巴、嘉登坤岑、內淩瓦釋

迦根柏、亞得班千、堪布克尊

等大學者和成就者,另外還和

許多聖人結了法緣,例如達隆

坤邦、坤千鬥波、亞桑瓦、篤

闊查僧、諾僧給等。

讓炯多傑在各地方的弟子,

例 如 達 波 、 貢 柏 、 藏 中 、 臧

區、藏東等很多地區,都說上

師曾經在他們所在的僻靜處住

了三年、十二年等等,但是他

一個人是不可能同時在那麼多

地方住那麼久的,可見他有無

量化身同時在各個地域,因此

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確吉炯內

曾說,噶瑪巴的身體不是一般

人可相比的,他身體的示現是

無量的。

以讓炯多傑的弟子中持有禪

修傳承的人數來看,好像他一

生都致力於教授禪修;以學問

淵博的弟子人數來看,好像他

一生都致力於講說佛學;以他

曾經閉關過的地方數目來看,

好像他一生都在閉關;以他所

著作的注疏數目來看,好像他

一生都花在寫作上,所以他的

一 生 是 超 乎 一 般 人 所 可 想 像

的,因此也沒有人能說他就只

有這麼多弟子,沒有更多。他

曾預言,將來即使成為賢劫千

佛 中 第 六 佛 獅 子 吼 佛 , 示 現

十二行誼,之後一直到第一千

佛樓至佛,都還會不斷示現化

身 。 甚 至 也 會 在 文 殊 菩 薩 成

為遍見佛時,在他的淨土示現

化身。噶瑪巴也會有自己的淨

土 , 等 同 遍 見 佛 的 淨 土 與 眷

屬。(系列之九)

1.雖然噶瑪巴的傳記中說是八年,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英宗只在位了

五年(1320-1323)。

2.雖然噶瑪巴的傳記中說是一個

月,但是根據歷史記載,明宗在位

八個月。

3.讓炯多傑的頭銜是噶瑪巴希。

4.原文作皇太子惹那失里,指的即是

懿璘質班,當時已即皇位為寧宗。

5.原文似是中文的藏文拼音,英文

拼音為:taihortaihudekyieji,不

知中文為何,不像是順帝的名字。

6.宮殿的名稱藏文原文作u m ön

dong,因係譯音,不知中文為何。

Page 48: 2014冬季善報

大樂

心語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開示 中譯:馬爾巴佛學會編譯小組

46

僅只是顯相而已舉個例,讓我們拿夢中花的顯現來說好了,這花

並不存在、並不實存,因為它只是個夢中的顯

現,並沒有一朵真的花在那裡。但另一方面,你

又不能說完全沒東西在那裡,因為的確有花的顯

現——但僅只是顯相,這就是「世間事物有所展

現」的真實本性,並沒有事物真的在那裡,但卻

有展現。在夢中,沒有堅實的東西,但有看似堅

實事物的顯現。所以,其真實本性超越了存在、

不存在兩者。它們的真實本性並非我們能以詞語

概念來形容的,因為它超越任何我們概念所能想

像的事物狀態。所以,就如同在夢中顯現的花,

所有現象的顯現,不管顯現出什麼,都一樣,它

們都僅是單純地顯現,並無任何實質,且它們的

真實本性都超越了存在、不存在⋯⋯等任何概念,所

有此生的顯相都完全一樣如此。

──摘錄自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空性禪修》第96頁,西方那

爛陀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

藏譯英:阿里金洲及蘇珊薛斯科。

Mere AppearanceFor example, let's take the appearance of a flower

in a dream. This flower is not something that exists,

that truly exists, because it's just a dream appearance

- there's no real flower there whatsoever.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n't say there's absolutely nothing,

because there is the mere appearance of a flower -

but just a mere appearance, that's it. That is its nature

in terms of how it exists in the world of appearances.

There's nothing really there but there is this mere

appearance. In a dream there's nothing substantial

but there is the mere appearance of something

substantial. Thus, its true nature transcends bo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Its true nature is not

something we can describe with these kinds of

terms, because it is beyond any type of thing we

might be able to think up about it. And so, just like

a flower that appears in a dream, all phenomena that

appear, wherever they appear, are the same. They all

appear in terms of being a mere appearance. There

is nothing substantial to them, and their true nature

transcends bo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and any

other idea. All phenomena that appear to us in this

life are exactly the same.

Page 49: 2014冬季善報

47

最深奧的見地在各家哲理宗派的支持者之中,沒有任何人會覺

得自己的觀點是低人一等的,支持某個宗派的忠

實信徒,總會認為自己所追隨的觀點是最深奧

的;因為,如果認為自宗的觀點不如他宗,我們

就不會熱切地聽聞學習這些教法,並依此而禪

修。因此,在接觸到任何哲學觀點時,我們其實

得自己決定要相信哪一個是最深奧的見地。佛陀

開演許多不同的哲學見地時,重點是讓人們用本

身的智慧去探討各式各樣的教導,這麼一來就能

通達不同的哲學見地,並學會如何自己進行分

析。

──摘錄自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著作《二諦》,取材於

2001年10月仁波切在紐西蘭香巴拉中心給予弟子的一系列開

示,發表於Shenpen Osel佛教電子期刊 (第6卷第1、2 期,2003

年6月)。

藏譯英:阿里金洲。

The Most Profound ViewAmong all of the proponents of all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tenets, there is no one who thinks that

their view is inferior to somebody else's. Any specific

follower of any tenet is always going to say that their

view is the most profound, because if one thinks

that one's own view is inferior to someone else's,

one will not be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listening to

teachings about it and meditating on it. Therefore,

when we hear any present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views, it is really up to us to decide what we think

is the most profound view. When the Buddha made

these presentations of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s, the point was to allow peopl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ous teachings with their own intelligence,

and in that way, to become skilled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s and to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analyze things for themselves.

Page 50: 2014冬季善報

48

When angry thoughts ariseWhen angry thoughts arise vividly,

If you look at them nakedly and rest without fabrication,

They will vanish in their own ground without harm or benefit.

...clarity of mind is enhanced by the arising of

anger. In the moment of anger it is very vivid and

clear. "Look at them nakedly" means to look at the

essence directly, without obscuration of concepts

or thoughts. In the moment of anger, there is no

covering of thoughts at all. You can see its essence

very directly in its essence since there has been

no time for anything to obscure it. You can look

nakedly, directly, transparently at its essence, without

fabrication or contrivance. You don't need to do

anything except rest in that untouched, unhampered-

with state. When you do that, anger does not bring

benefit or harm, which is another duality like

accepting and rejecting. The anger dissipates or is

liberated in its own ground. What is its own ground?

It is clarity-emptiness, luminous emptiness.

當嗔念生起時當瞋念鮮明地生起時,

如果你赤裸直觀它們並離戲地安住,

瞋念將消融於原處,不帶來任何損害與利益。

……憤怒的生起使心的明性得以增長。在憤怒的

當下心是非常鮮明與清晰的。「赤裸直觀」是指

直接看著本質,遠離任何概念與想法的障礙;在

憤怒的當下絲毫沒有任何想法的遮障。由於沒有

任何東西來得及遮障憤怒,你可以於憤怒中直觀

它的本質。赤裸、直接、通透地看著,遠離戲論

與造作。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唯一要做的僅是

安住在無整及無礙的狀態之中。當你這麼做的時

候,憤怒不會帶來任何損害與利益,利與害不過

是另一種二元性(如取和捨)。憤怒會消散或解

脫於其原處。其原處是指什麼呢?那就是明空不

二,清明的空性。

──摘錄自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對蔣貢康楚仁波切著作《生

起與圓滿──對「本尊觀修法」的精要指引》所作釋論第93

頁,西元1995以及1996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

藏譯英:莎拉哈定

Page 51: 2014冬季善報

不管你做什麼無論你此生從事什麼工作,

要知道這工作的人並不真實存在。

工作的本身並無自性,

連工作的這個想法亦不來不去。

這些想法並無生起、亦無止滅。

思維這一切純粹只是顯相,

思維這都是一場夢。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由阿里金洲翻譯並譜成曲。

藏譯英:阿里‧金洲

Whatever Work You DoWhatever work you do in this life

Know that the worker does not truly exist.

The work itself has no inherent nature

And the thoughts of working neither come nor go.

These thoughts don’t arise

And they don’t cease.

Think it all is mere appearance

Think it’s all a dream!

什麼也沒真正發生過為能理解實相的真實本性,

我們必須領悟到:

從來沒有任何事物真正發生過。

我們必須領悟到:生起與出生並不真實。

──摘錄自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著作《智慧之日》 (德謙

讓卓文化出版)。

Nothing Ever Really Happe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ue nature of reality,

we must realize that nothing ever really happens. We

must realize that arising and birth are not real.

49

Page 52: 2014冬季善報

《彌陀天法》教授

無相禪修,從放鬆開始明就仁波切說,身心放鬆,較少有執著,如此安住就可以了。

50

教授: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間:2004年月8月31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聞 法 的 時 候 , 不 能 光 只 是

為 了 自 己 而 來 聽 聞 佛 法 , 我

們 首 先 要 發 心 , 除 了 為 一 切

眾 生 都 能 夠 成 就 阿 彌 陀 佛 的

淨 土 , 也 要 為 一 切 眾 生 都 能

夠 成 就 究 竟 的 佛 道 , 如 果 未

成 就 佛 道 也 能 夠 往 生 淨 土 ,

而來聽聞佛法。

複習無相的止禪修

關於無相的止禪修,各位有

什麼問題?練習的時候有問題

嗎?覺得容易嗎?這裡要跟大

家講一個方法。

首先心要放鬆,就好像一早

連續做了四小時的運動,活動

做完鬆了一口氣,就這麼很放

鬆的鬆下來。我們一起來練習

呼吸的方法。首先長長的吸一

口氣,吸完之後,一下子吐出

來。但不要刻意的用力吐氣,

而是突然放鬆的讓氣一下子出

來 。 吐 氣 的 時 候 , 手 跟 著 放

下,當我們的手落下的時候,

心鬆了、身體也鬆了。

所謂的放鬆,要百分之百的

放鬆,不需要百分之兩百的放

鬆。請吸氣,在鬆了一口氣之

後,接下來呼吸就可以恢復正

常,像平常一樣呼吸。

我們突然放鬆的時候,心可

能會怎麼樣呢?它不會有此是

此非認執的心,當下不會想:

這個是、這個不是,但是我們

卻 還 是 能 覺 知 。 我 們 現 在 放

鬆,就像一、兩歲的孩子到佛

堂,可以看到整個佛堂,聽到

誦 經 的 聲 音 , 看 到 佛 像 、 唐

卡,見到上師進來了,但是他

不會想上師是台灣人還是西藏

人,不會有分別念。他能夠見

到,也有這些現起,但是不會

有執取。這種情況各位都有,

不需要學習,也不是從他處尋

得,而是此時此刻,任何時候

都有,但是要認識出來。

大家看看我的手指,目前在空

中,碰到了虛空。但其實手指

怎麼擺都碰的著虛空,空間是

無處不在的,都碰的到。手指

並不會超出這個空間,任何時

候都碰到虛空。止的禪修也是

這樣,心的自性任何時候都跟

我們在一起,這一種雖有顯現

但無所執,就好像小孩進佛堂

的情況,我們都是有的。有妄

念的時候,它是存在的,妄念

沒時,它也是存在的,就這樣

子認識出它,在它的體性中安

住。所以不管你有無妄念、修

還是不修,我們本自的清明是

本來就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出

來,如此安住一下就可以了。

問答

問:請問無修跟呆坐有什麼差

別?

答:呆坐是無法認識一切自

性顯而無執的,無法真的知道

如何自性安住,因為呆坐是無

念、無覺,所以並不是無修。

而我們這樣的修持,雖然是無

修,但是不散亂,無修跟不散

亂都具備時,就有覺的生起。

呆坐是什麼樣呢?有些人坐

著坐著就恍神了,身邊的人說

什麼也聽不見,整個人就不見

了,那時候是沒有覺知的。但

在這裡,我們的自性是明的,

不去執取,也沒有遺失自己。

問:日常的食衣住行裡,像吃

飯、睡覺、畫畫、聽音樂等

等,我們都能集中精神,但在

Page 53: 2014冬季善報

▲明就仁波切說:「當妄念生起時,它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心不散亂的依靠。如果懂得修持的關鍵跟重

點,一切的妄念都可以成為你的修持。」

51

沒有念頭的時候,無修不散亂

很難。譬如坐在這裡,不去想

人世間的愛恨情仇,或前面的

花、仁波切頭上的光頭……實

在很難,因為會看到、聽到。

答:這種情形可能要用妄念

去修持。我們心中會有兩種情

形出現:一是起妄念的時候,

一是無妄念的時候,除了這兩

種情況,沒有別的時候。

對於起妄念不散亂,沒妄念

也不散亂,一般人都比較難做

到,通常要證悟非常高、修持

境界非常高的行者才有的。所

以大部分的修行人會認為,所

謂修持就是沒有任何的念頭。

妄念一生起時,我們就會覺得

我的仇人又來了,認為妄念不

好,一定要把它壓下去。但是

妄 念 沒 有 止 滅 的 , 它 也 無 去

的,所以會變得越來越多,而

且越來越清楚,最後修行者累

壞 了 , 就 不 修 了 , 就 讓 它 去

吧!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就

是讓妄念成為我們的修持!事

實 上 , 妄 念 是 可 以 成 為 修 持

的,為什麼呢?因為一切修持

的根本就是覺照。若是有覺的

話,什麼事都可以轉。

就像之前說的,把心安住在

阿彌陀佛之上,這樣的安住也

是一種覺、一種念,依止這一

種覺念就成為修持。或者把心

安住在冰箱上,不散亂專注地

看著它,冰箱也成為我們的修

持。若是把心放在台北,不散

亂的安住在台北上,那也成為

一種修持。

接著來說妄念的修持。妄念

像什麼呢?就像這串念珠,一顆

接一顆不斷的轉動,吃什麼、

喝什麼?這好、那不好……,

一個接一個的念頭,這就是妄

念。將妄念轉成修持的方法是

什麼呢?就是看著妄念。

但是怎麼看妄念呢?就像你

看著阿彌陀佛,看著冰箱,那

樣 去 看 著 妄 念 。 就 是 我 們 起

「念」時,看著那個念頭,看

著自己生起什麼念頭,只是看

著念頭的相。

因為念頭不斷的生起,一個

接一個,我們只是看著念頭生

Page 54: 2014冬季善報

52

起,但對妄念不散亂。就像之

前 對 阿 彌 陀 佛 要 心 不 散 亂 的

看,現在就是專注在妄念上,

心 不 散 亂 。 但 是 不 要 執 取 妄

念,就單純看著念頭生起。

所以如果你有十萬個妄念,

心的修持助緣就有十萬個,那

不是很好嗎?我們不需要將妄

念視為仇人,當妄念生起時,

它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心不

散亂的依靠。就好像孔雀,孔

雀依毒精華而活命,吃毒不但

不 會 死 , 反 而 能 夠 讓 牠 更 美

麗。所以,如果懂得修持的關

鍵跟重點,那麼一切的妄念都

可以成為你的修持,管它生起

什麼念頭。比如我們現在要去

台北、想要吃、想要喝……,

不管想的是好的、壞的還是無

記的這些念頭。

現在我們就來練習一下。首

先我們的心要無造作、放鬆的

安住,現在看著你的念頭,可

以 看 到 你 的 妄 念 嗎 ? 有 問 題

嗎?

問:是不是有相禪修比無相禪

修容易?因為眼睛有所緣,有

一個東西可以依靠,會比較容

易一點,就好像看著一根草、

一朵花,或看著阿彌陀佛的

相,這樣子就可以了。

答:眾 生 禪 修 的 情 況 各 不

同 , 有 些 人 覺 得 有 相 禪 修 容

易 , 有 些 人 覺 得 無 相 禪 修 容

易 。 如 果 你 覺 得 有 相 禪 修 容

易,就去練習有相禪修,但是

你現在看得到妄念嗎?

問:看到前面的花,就想到花

快要謝了,或者這花比較紅,

這花賣多少錢?我們要看的是

這個嗎

答:現在不是要你看外面,

而是要往裡看,要往念頭看,

你看的是花,但是你要往內看

你的感覺,就是你內心生起的

念頭。各位都能往內觀看到自

己 的 妄 念 嗎 ? 若 你 還 是 看 不

到,就說看不到。

問:妄念太快了,所以沒有辦

法停在一個地方,是讓它繼續

快快的走呢?還是停在一個地

方?

答:不需要停,你只是去看

著它,就讓它自己現起,而你

不需要去阻止它,也不要去跟

隨它。

問:之前用數息的方式打坐,

現在改成無念的禪坐,但還是

會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如果數

息改成專注在念佛號上,這是

屬於無所緣的禪修或是有所緣

禪修?

答:這種數息或者念佛號是

屬於有相的禪修。你不需要刻

意去阻止它注意呼吸。若你的

心一直專注在呼吸上,那就把

心緣在呼吸上,或有的時候你

也可以改念佛號,都是可以。

問:之前仁波切講的禪修是張

著眼睛,但是我一直都是閉眼

禪修,那時沒什麼念頭,只是

覺知到自己的呼吸,這樣可以

嗎?

答:在此時如果你有各種念

頭生起,就讓它生起,不需要

特別抑制它。如果你的心想到

的 是 你 的 出 入 息 , 不 要 去 壓

抑,這樣就可以了。

問:我看不到念頭的生起,因

為看到的時候,念頭已經在那

裡了,所以沒有辦法在念頭剛

生起時知道在生起念頭。另一

個問題是,仁波切說在看念頭

的時候不要去阻止它,也不要

Page 55: 2014冬季善報

真正的快樂何處尋?現代社會科技高度發展,我們內心反而充滿焦

慮和空虛。透過禪修,將能幫助我們回到當下,開展本具的美好心

性,轉化問題成為寧靜和喜樂的來源。

開心禪課程,運用影音科技的方法,透過 詠給•.明就仁波切的教

學影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教導初學者及忙碌的現代人如何禪

修,以及如何將禪修與日常生活結合。

【授課教師簡介】

當代禪修大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是現今西藏最知名的新生代禪

修大師,從小患有恐慌症,13歲藉由禪修克服恐慌症,17歲擔任閉關

房上師,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的閉關上師,擁有30年禪修實證與20

年指導經驗。2002年受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實驗研究,大腦中的快

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了百分之七百,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世界

上最快樂的人」。仁波切著有《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你是幸運

的》、《請練習,好嗎?》以及繪本童書《小吉寶貝》。

●對象

一階課程:�一般社會大眾,任何對

禪修有興趣的人。

二階課程:�上過一階課程,並圓滿

50個小時功課。�

三階課程:�上過二階課程,並圓滿

50個小時功課。

●費用 免費,歡迎隨喜護持。

●報名資訊

1. Facebook(臉書):

「Tergar�Taiwan/台灣德噶」

http://www.facebook.com/tergartaiwan

2. E-mail:[email protected]

3. 電話:02-89673251�

4.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

段142巷9號5樓之2

5. 護持:

郵政劃撥帳號:50219812

戶名:台灣德噶禪修協會

2015開心禪第一階--平靜你的心

時間 地點

3/14-15 淡水富邦教育中心

5/16-17 高雄

7/18-19 台中

10/17-18 台南美學館

11/14-15 淡水富邦教育中心

第二階--打開你的心

4/18-19 台中

6/13-14 淡水富邦教育中心

8/15-16 高雄

第三階--看見你的真實本質

5/9-10 淡水富邦教育中心

9/12-13 台中

第一階上午9點到下午6點。 第二階課程,上午9點半到下午6點。

Joy of Living

法會通啟 2月7、8日,歲末《詠給忿怒蓮師》除障祈福法會

主辦單位:台灣德噶禪修中心 電話:02-89673251

53

去跟隨它,就只是看著念頭的

生起,但這樣子看著念頭的生

起,與跟隨念頭又有什麼不同

呢?

答:所謂的「跟隨念頭」的

時候,表示你已經沒有看著念

頭了,如果你能夠看到它,就

會有覺性生起,那個時候就不

會跟隨妄念。所以跟不跟隨妄

念,以及看到妄念的差別就在

這裡。

現在我們再來練習。

我們一定要心不散亂的看著

我們的妄念,不管它生起什麼

念頭。若你沒有辦法生起一個

念頭,那就造作一個念頭或是

很多的念頭,而且要製造清晰

且 快 速 的 念 頭 。 這 裡 的 重 點

是,若你不能看到一個妄念的

話,也不要讓妄念跑掉,一定

要去看著它,如果你沒辦法生

起念頭,就製造一個妄念。

首先,放鬆的坐著,現在先

不需要看妄念。

再來,我們製造妄念,然後

去看它。

心再放鬆,這時不需要再去

看妄念,只要放鬆就可以了。

(系列十五)

聽打:季

Page 56: 2014冬季善報

不動佛灌頂與教授

不動佛咒鬘觀修法與無上瑜伽觀修不同,事部本尊咒鬘不會轉動,僅是排列放光。

54

授課教師:確戒仁波切

時間:8月1日下午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攝影:謝宇恆

「吽」字放光,

迎請不動佛

心間啊字月上吽,

其所放光迎智尊,

蒞臨面前虛空中,

以意禮供並祈請,

紮吽邦后無有別,

觀於三處示三字。

「心間啊字月上吽,其所放

光迎智尊」,接著你要觀想自

己心間的不動佛,在他的心間

有一個「啊」字,如同之前提

到 的 「 啊 」 字 , 它 變 幻 成 月

輪,月輪上有「吽」字放出光

芒迎請智慧尊,這裡指的就是

不動佛,將不動佛從淨土迎請

回來。我們從哪裡去迎請他過

來呢?是從現喜淨土。

五方佛各自有居住的淨土,

大 日 如 來 的 淨 土 就 叫 密 嚴 淨

土 , 是 身 、 語 、 意 、 功 德 跟

事 業 中 的 「 身 」 部 族 ; 代 表

「意」部族的不動佛淨土則居

住在現喜淨土;代表「語」部

族,也叫做蓮花部的是西方阿

彌陀佛住在極樂淨土;代表功

德的是寶生如來,他的淨土名

稱是具德淨土;代表事業的是

北方不空成就佛,淨土名稱是

勝 業 淨 土 。 我 們 都 知 道 佛 有

法、報、化三身,而淨土是佛

的報身淨土,不同部族的佛菩

薩,就會投生到不同淨土。淨

土各有特色,基本上是五種類

別淨土。而佛的法身則沒有任

何的形象。

「蒞臨面前虛空中,以意禮

供並祈請」前面說把不動佛從

現喜淨土迎請過來,那請到哪

裡呢?迎請到我們面前的虛空

中,然後我們向不動佛做意念

禮拜跟供養與祈請。

以無量的凡夫化身做供養

這裡重複一下,記得皈依發

心後,最開始的觀想嗎?身為

凡夫的我們,在自心先想著有

一個「啊」字,「啊」字接著

轉變成為月輪,月輪上有一個

藍色的「吽」字放射出光芒,

接著光芒回來後,觀想在自己

的心間月輪上「吽」字轉變成

不動佛。接著到這一段,就是

從這心間的不動佛,他的心間

月輪的「吽」字,放光迎請智

慧尊的不動佛前來,以意供養

並做祈請。這時候的我們是以

凡夫的樣子做供養、禮拜 。

如果在無上瑜伽部,用意念

觀想的時候,會變幻出非常多

的供養天女,然後向前方的佛

菩薩做供養。但現在是事部瑜

伽,做意供養與禮拜時,不是

變幻出無量的供養天女,而是

用自己無量的凡夫化身,向佛

菩薩做獻供祈請。

整個儀軌大概是這樣,但究

竟長的儀軌跟短的儀軌差別在

哪裡呢?就是從「以意禮供並

祈請」開始。短的儀軌就這麼

一句話,但是長的儀軌這一段

意禮供非常、非常的豐富,有

各種供品及各種變幻,也就是

你要不斷的累積福德,不斷、

不斷地觀想。長的儀軌從這裡

開始,是非常的多跟複雜。

智慧尊融入誓言尊

「紮吽邦后無有別,觀於三

處示三字。」這一段的「紮吽

邦後」四字是一個咒,一個梵

文 , 透 過 念 誦 這 四 字 , 你 就

Page 57: 2014冬季善報

▲確戒仁波切說:「當你掌握到

四要點:基礎、心、聲音、影像

的時候,就可以如實修誦不動佛

法門。」

55

「無有別」,這裡是誰跟誰無

有別呢?就是你請來的智慧尊

在 被 你 禮 供 、 獻 供 與 祈 請 之

後,化光融入到你心間的不動

佛,這時候自心的不動佛跟迎

請 來 的 智 慧 尊 不 動 佛 合 而 為

一,就好像水融入到水一般,

都 是 一 味 的 。 所 以 這 時 候 念

「紮吽邦后」,它是合一無別

的咒語。

這部分具象化的觀想是什麼

呢?自心的不動佛是水,被你

迎請來到前方虛空中的不動佛

是冰塊。當你不斷祈請做供養

的時候,前方虛空中那似冰塊

的不動佛就融化了,他融化成

水一點一滴的融入到你心間的

不動佛。於是水跟水融合在一

起,本質一樣,沒有任何的差

別。你可以這樣去領會,會比

較容易瞭解。

「觀於三處示三字」, 接

著 觀 想 在 你 心 間 的 不 動 佛 三

處 有 三 個 字 , 就 是 代 表 了 身

(額)、語(喉)、意(心)

的「嗡、啊、吽」三個字。這

裡或許還是有人會問同樣的問

題 , 這 三 個 字 要 藏 文 還 是 中

文,我的回答還是一樣,中文

或藏文都可以。這些字都只是

一個符號,是為了提醒你記起

不動佛的身、語、意的功德。

換句話說,你還要再特別觀想

這三字真的跟你心間不動佛合

而為一,這代表不動佛的身、

語、意都合而為一了。

以上這部分,就是誓言尊與

智慧尊合而為一,誓言尊是你

觀想出來在你心間月輪上的不

動佛;智慧尊則是被你迎請來

Page 58: 2014冬季善報

56

心才可能容納得下,二、像蛇

身 盤 繞 一 般 , 也 就 是 從 小 圈

開 始 盤 , 接 著 第 二 圈 、 第 三

圈……一直盤繞。

你們可能會問:「為什麼要

那麼麻煩,得觀想一圈又一圈

的咒字?」其實重點是藉由咒

鬘所形成的所緣境,幫助你專

心持咒。這樣子的觀想,其實

是在訓練你的心。因為我們的

心總是向外跑,像個被寵壞的

野 孩 子 , 所 以 得 像 騙 小 孩 一

樣,給「心」一個東西玩,叫

它觀想一圈又一圈的咒語,是

訓練自心專注的方式。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

法,可以一下子把自心收攝,

接 下 來 可 以 說 是 最 重 要 的

觀 修 , 也 就 是 幫 助 你 的 心 真

正入定的修持觀修方法。「繞

吽咒鬘所放光,清淨眾生一切

障。」這裡圍繞在「吽」字周

圍的咒鬘指的是什麼呢?就是

不動佛長的咒語。圍繞在吽字

周圍的咒鬘,那個咒就是上面

這一段的咒語。只要看到長長

一大串的咒語,你就知道這個

大概是事部,因為事部的咒語

都非常的長。這裡象徵的意思

是你心量得大一點,否則繞啊

繞啊就塞滿你的心了。

基本上咒語圍繞的方式有兩

種:一、一個接一個,排成很

大一圈,那就等於要有很大的

的不動佛,透過了念誦「雜吽

邦后」,誓言尊與智慧尊就融

合一起,無有分別。

咒鬘形成所緣境,

觀修入定

繞吽咒鬘所放光,

清淨眾生一切障。

那莫巴嘎瓦帝阿邱比亞. 達他

噶搭亞 阿惹哈德桑母雅桑母布達

雅. 德雅他 嗡岡嘎尼 岡嘎尼. 若

匝尼 若匝尼. 卓札尼 卓札尼. 札

薩尼 札薩尼. 札帝哈那札帝哈

那. 薩爾瓦 噶爾瑪巴讓母巴惹匿美

薩爾瓦 薩埵難匝 梭哈

Page 59: 2014冬季善報

57

專注在咒鬘上。否則一旦放任

自心,就好像把瘋猴子放到大

空 間 裡 , 那 牠 肯 定 像 脫 韁 野

馬,東跑西跳無法靜下來。但

如果規定路線或者限制活動區

域,這瘋猴子就可以乖乖的照

著做,絕對不會東跳西跳。

所以我們在觀修的時候,重

點就是要讓你的心靜下來。當

你持誦咒語、心專注在咒鬘上

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真的能

夠幫助自心安定。

咒鬘靜止放光,

清淨眾生業障

這裡的觀修也跟無上瑜伽的

觀修不太一樣,因為無上瑜伽

的本尊咒鬘都會動的,這裡的

咒鬘不會動,只是靜靜排列在

那裡。「繞吽咒鬘所放光,清

淨眾生一切障。」接著咒鬘放

射出光芒,清淨眾生一切的罪

障,這罪障主要指業障。這就

是不動佛儀軌裡最重要的修持

部分,因為接著要念誦一百遍

或兩百遍的長咒語,就是在這

裡。

之前談到事部的修行,其中

見 、 修 、 行 的 「 修 」 有 四 要

點:基礎、心、聲音、影像。

這四要點配合不動佛觀修,其

中基礎指的是你迎請來的智慧

尊融入到自心的不動佛,兩尊

合而為一,就成為整個修行的

基礎,所以基礎就是你心間的

不動佛。第二要點「心」,是

指 月 輪 上 的 「 吽 」 字 。 第 三

要 點 「 聲 音 」 , 是 咒 鬘 或 者

咒 語 , 也 就 是 代 表 你 自 心 的

「吽」字周圍的咒鬘。第四要

點是影像,不論之前我們做怎

麼樣的觀想,譬如你心間的不

動佛是如何的清晰、生動,但

是你要記得他並不真實存在,

一切只是影像,如同鏡中倒影

一樣,並沒有真實存在。

當你掌握到四要點的時候,

就可以如實修誦不動佛法門。

所以每一次你在觀修,或者開

始持誦咒語的時候,就提醒自

己做到四要點,不然如果只是

念誦咒語,沒有具備四點,那

樣是不行的。

以 上 正 行 部 分 ( 中 善 ) 說

Page 60: 2014冬季善報

58

完 了 , 接 下 來 就 是 結 行 ( 後

善),也就是迴向。

結行,安住於空性做迴向

有情罪障得清淨,

皆成不動如來尊。

化光消融於己身,

己亦如雲散於空。

透過之前的觀修,這裡你發

願或者迴向,「有情罪障得清

淨,皆成不動如來尊」,讓有

情眾生的罪障都得到清淨,一

切眾生都能成就不動如來的果

位。「化光消融於己身」,意

思是你心間的不動佛,這心間

的不動佛已經是智慧尊跟誓言

尊合而為一的不動佛,他化光

之後融入你全身。「己亦如雲

散於空」,這句話是指我們自

身本質上來講也是空性,並沒

有真實存在,所以自己也如同

雲散於空一般。以上這一段文

字不用念,只是提醒安住於空

性做迴向。

最後一句:「己亦如雲散於

空」,是指你安住在空性當中

做 迴 向 , 但 記 得 , 這 並 不 是

什麼都沒有的空性。之前「化

光消融於己身」的不動佛是顯

空不二的部分,而「己亦如雲

散於空」,則指明空不二的部

分。所以這裡的「空」,並不

是空空如也,而是你安住於空

性中,安住在自心明晰的覺察

力上。那什麼是安住在明空不

二的覺性中呢?其實指的是,

你 不 跟 隨 過 去 、 也 不 跟 隨 未

來,安住在當下的那一念心。

這樣子安住於空性之後,你可

以再加念一些迴向文。

以 上 是 〈 不 動 佛 修 誦 儀

軌〉,它包含了初、中、後三

種善,也就是前行,正行跟結

行 。 所 以 無 論 你 是 長 軌 還 是

短軌,可能只是做15分鐘的修

持,一定要具備這前、中、後

三種善。

「安住於空性而做迴向。經

云:如不間斷地做此修持,前

造五無間罪也能得淨;如念誦一

次,惡夢、惡兆皆得扭轉;如於

臨死之鳥、野獸、昆蟲耳邊念誦

此文,能夠關閉投生惡道之門等

等具有無量利益。本文出自《納

唐百部》,是大成就者蘇亞班紮

的修持精要。善哉!」

這 段 是 說 修 持 此 法 門 的 利

益。這裡就不多做解釋。我們

常說利益、利益,你有能力修

得好,這些利益當然一定會出

現,但如果修得不怎麼樣,這

些利益大概不會出現。

(系列之二)

聽打:林柔君

Page 61: 2014冬季善報

《 證 成 顯 相 即 是 佛 》 釋 論 教 授

證成道理,解碼「無明」因為錯亂的心看見錯亂的境,從因找出萬法皆清淨,就能破除幻相執著。

59

日期:2012年8月9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施心慧

攝影:謝宇恆

四、證成道理

所以,有人提問:「那又何

必要有『證成道理』呢?」

法本接下來說:「對於根

器較低的人來說,必須要先以

因理來證明,這樣他們才能夠

瞭解其含義。」這是必須要說

的,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智

慧程度不太一樣。對於根器比

較低,也就是智慧比較低的

人,他沒有辦法依於前面三個

道理(法爾道理、作用道理、

觀待道理)理解,所以得用原

因來證明,讓他們瞭解原因之

後,才能瞭解背後更深的含

意。所以為了讓根器比較低的

人能夠瞭解,我們就必須有

「證成道理」。

「所以,為了讓這些人能夠

理解,就必須以立宗的主體、

所立之宗、比喻。」這裡「立宗

的主體」指的是我們要談的主

體,「所立之宗」是指要證明的

那一件事情,接著提出例子或

經證。」這裡所謂的正反兩

方,一方指的是經乘,就是法

相乘、顯乘的部分,也就是大

乘的部分,另外一方是密乘的

部分。之前提到顯、密有不同

的道次第,在這裡,我們要提

出雙方都認同的經證,一個經

典的證明,以此為基礎談:所

有的顯相都是清淨的。

顯相皆清淨,經典說分明

接著提出的經證是:「《智

相莊嚴經》說:『恆常無生即

如來,一切諸法如善逝,凡俗

有情執相者,世間之人行無

法。』此處,『恆常無生即如

來』就是因,『一切諸法』是

立宗的主體,『如善逝』是比

喻,所立之宗則是『一切諸法

即如來』,如此來證明。」這

裡的「恆常無生即如來」,就

是我們在證明時要提出來的道

理,透過這個道理(原因),

證明我們要證明的事情。我們

要證明的是什麼呢?要證明的

立宗主體就是「一切諸法」。

法本:「『一切諸法』是立

宗的主題」,意思就是,我們

的主題就是一切諸法,我們要

認識的是什麼呢?也就是一切

者比喻,讓聽的人能夠瞭解。

「同品周遍、異品周遍等等來

證明。」意思是說,從邏輯推

論,提出原因來證明我們要談

的這件事情到底對不對。

辯經的由來

「有些人只是這樣就理解

了,但是有些人如果不用『證

成道理』來證明的話,就不會

相信,所以請用『證成道理』

來證明。」在西藏,很著重經

論學習,特別是因理、道理的

學習,所以有辯經傳統。

為什麼有辯經的傳統呢?因

為透過辯經,可以好好思維道

理並且運作。清楚瞭解這些道

理、原因之後,就能清楚確定

並理解經論所談的事情。

我們學習的法脈,可以說是

古印度那瀾陀佛學院傳承下來

的。那瀾陀的傳承,非常重視

道理的分析、辯論,正因為如

此,在藏傳學習裡,也非常重

視辯論還有道理的分析。透過

辯論、因理的瞭解,可以清楚

認識我們學習的經論。

接下來,要提出的就是經

證,用經典來證明。法本說:

「首先,是正反兩方都認同的

Page 62: 2014冬季善報

60

諸法。而「如善逝」是提出來

的比喻。這裡要成立的宗旨是

什麼?要證明的是什麼呢?要

證明的是:一切諸法即如來、

一切諸法都是佛,都是如來清

淨的身、語、意壇城。如果把

這個放到正規的邏輯論式裡,

會變成怎麼樣呢?要談的主題

就會變成一切萬法,要證明的

是什麼呢?就是證明一切萬法

就是如來,一切萬法就是佛清

淨的身、語、意壇城。用什麼

原因證明這件事情呢?舉出的

原因就是恆常無生,恆常無生

的法就是如來,證明一切諸

法都是佛清淨的身、語、意

壇城。接下來提出例子,這個

例子是什麼呢?就是善逝。善

逝是佛的另外一種稱號,是過

去、現在、未來三時的善逝,

或三時的諸佛,他們就是恆常

無生。

凡夫眼見難為憑?

萬法是怎麼顯現的呢?就如

凡夫所見,以外在的器世間狀

態來說,會顯現成山河大地、

城市等種種顯相,情世間就是

眾生的部分,我們會看到顯現

六道的眾生,以及眾生五蘊等

不淨的情器世間的顯相。這一

切萬法,就是我們要談的主

題。

以凡夫來說,凡夫看到山就

覺得是山、看到海就是海、看

到石頭就是石頭、看到大地就

是大地,凡夫認為所見確實就

是這樣,這是凡夫的階段。以

凡夫所見的這一切萬法、這一

切現象,這是我們要談的主

題。這個主題要證明什麼呢?

要證明一切萬法都是清淨。

我們要如何證明萬法是清淨

的,或者一切萬法都是如來

呢?這裡提出的原因是「因

為一切的萬法都是無生」、

「一切萬法的本質都是甚深空

性」。而這個甚深的空性不是

只有空蕩蕩的空,不是什麼都

沒有的空。這個甚深空性的本

質就是佛身、語、意的特性,

是萬法的本質。譬如善逝,善

逝就是佛的意思。

這裡舉了一個例子,萬法就

像什麼呢?就像是佛一樣,為

什麼要舉佛這個例子,因為佛

是清淨、是平等性的。以佛來

說,他完全是清淨的,萬法就

像佛一樣,本來就是清淨的。

透過以上例子來推論證明,我

們要證明所顯現的萬法本來就

是清淨的、本來就是佛的壇

城。

我們在講一切諸法都是清淨

的時候,可能有人會提出質

疑:應該不是清淨的吧!因為

他看到、經驗到的都是不清淨

的。譬如看到的明明是人不是

佛;聽到的聲音也不是佛講出

來的話;種種煩惱痛苦,它就

是煩惱痛苦,並沒有覺得它就

是佛陀的本智。所以你說萬法

是清淨的,我就不覺得它是清

淨的!

因為有這樣的疑問,所以法

本下一段:「如果有人說這在

現量上不成立的話,就如經中

說:『凡俗有情執相者,世間

之人行無法。』就像不熟悉瞭

解世俗狀況的(小孩)凡夫,

會執著眼翳病者見到的髮絲,

以及喜歡旋轉一端燃著火光的

木柴所形成的火輪一樣,凡夫

以錯亂的心識,對於妄念所涉

的對境,執著有相地受用這些

事物,其實都是在受用、運用

不存在的空無之法。」

「如果有人說這在現量上不

成立的話,就如經中說」意思

是,如果有人說在他的經驗上

Page 63: 2014冬季善報

61

不成立的話,這就像經典所

言:「凡俗有情執相者,世間

之人行無法。」就好像不瞭解

世俗狀態的小孩子一樣,這裡

的「小孩」兩字,是藏文法本

裡的用詞。

就像醉酒人看世界

其實「小孩」兩字,除了可

以用年紀來劃分,也可以用智

慧的角度來看。譬如沒有智慧

的人,我們會說他是小孩子,

所以這裡的小孩子,指的是沒

有智慧的凡夫。對這樣的人來

說,他們會以經驗來判斷事

情,認為經驗確實是如此,譬

如罹患飛蚊症的人,會一直看

到眼前有髮絲。因為眼睛有

病,沒有智慧的凡夫看到髮絲

就會覺得眼前有頭髮,那就是

真的。又譬如我們看見有人拿

著燃燒的火把不斷劃圈圈時,

會覺得這好似火輪,但只要了

解狀況,你就會知道那不過是

一根火把在快速轉圈,並沒有

一個真實存在的火輪。可是不

瞭解的人就會說:「真的有一

個火輪在那裡!」

不論是執著眼前有頭髮,或

是認為真的有火輪在那裡,這

一切都是因為凡夫不瞭解實際

的狀態,錯亂的心感知錯亂的

對境,而且會執著所感知的

錯亂境真實存在。「世間之人

行無法」,因為他們錯亂的心

所感知的對境是錯亂,所以它

並不是真實,但世間人因為錯

亂心去經驗,甚至運用錯亂的

境。

譬如有些人身體的膽有毛

病,會把白色的東西看成是黃

色的。有些人可能血液方面有

問題,就會把白色的東西看成

是紅色的一樣。類似這樣的情

況,其實都是眾生自己器官生

病產生問題。

一切萬法本來是清淨、本來

就是佛的身語意壇城,但是因

為我們的心感染無明的疾病,

有無明的遮障,使我們把清淨

的東西看成是不清淨的,就如

Page 64: 2014冬季善報

62

同以上的例子。

這種感染無明病的心,就是

一種顛倒、錯亂的心。之前曾

舉經典的例子,我們凡夫的心

不是真實的。這就好像說有的

人,他可能因為喝酒、喝醉

了,或者說服用了某些迷幻

藥、某些藥物。因為喝醉酒或

藥物的關係,就會產生一種幻

覺,或像瘋子一般產生不真實

的幻覺。這樣的狀況,就像之

前提到無明病的心。

因為我們錯亂顛倒的心,看

到的都是錯亂顛倒的相,並未

看到事物實際的狀態,所以你

可能把實際是白色的東西看成

黃色或紅色等類似情形。這

就是我們法本裡說:「凡夫以

錯亂的心識,對於妄念所涉的

對境,執著有相地受用這些事

物,其實都是在受用、運用不

存在的空無之法。」

舉個例子來說,由於眾生的

心是不清淨的,所以即便親見

佛,他都覺得佛是不清淨的。

歷史上有很多這類故事。佛陀

在世的時候,印度人雖然真的

見到了佛,也覺得佛是不清淨

的,覺得佛只是一個低劣的普

通人。所以只要我們的心是不

清淨的,就算你見到的境本身

確實是清淨的,但你仍然會看

到它是不清淨的,因為我們的

心是不清淨的。

之前曾講到凡夫的心不是真

實、正確的,在《入菩薩行論》

裡有兩句偈言講到:「色等現

量境,共稱非智量。」意思就

是,我們眼睛所見,好像經驗

到、看到的這些境,一般世人

共同認為它們都是真實的,可

是以成就者的角度來說,這些

境並不是真實正確的。

再舉個例子,照鏡子的時

候,如果我們的臉是乾淨的,

那麼鏡子裡面反映出來的臉也

會是乾淨的。如果我們臉上有

一點污垢的話,鏡子反射出的

我們,臉上也會有一些污垢,

此時,去擦鏡子中的你是沒有

用的,你根本無法把自己臉上

的污垢清掉。可是如果我們的

臉是乾淨的,但鏡子本身有髒

污,在鏡子裡顯現出來的那張

臉還是乾淨的。所以清淨的心

所經驗、所見到的,就是清淨

的境。如果心是不清淨的話,

它所見到的境就不是清淨的。

(系列之六)

聽打:張維芸

▼清淨的心所經驗、所見到的,

就是清淨的境。如果心是不清淨的

話,它所見到的境就不是清淨的。

Page 65: 2014冬季善報

大般若經,家中的吉祥結界信用卡六期請供,八折零利率,每期2 , 0 0 0元!

書名:《大般若經》(十冊)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八折零利率‧只要12,000元

般若是佛法中心,更是菩薩

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六百卷

的《大般若經》,是佛教最長

的經典。眾生文化虔敬推出大

唐玄奘大師翻譯的成佛寶典

《大般若經》,唯一600萬字

全部重新打字、排版,並以新

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

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

養,提升般若智慧,發揚如來

家業,護持眾生同霑法喜。

■經典所在之處,

 即成為吉祥的清淨結界!

經典記載,供奉佛經之處,

即有龍天護法善神圍繞,何況

是「諸佛之母」的《大般若

經》,其殊勝的吉祥力量公認

不可思議。

請供安奉在家中,可形成一

種居家的安定、清淨、吉祥力

量。特別適合精舍、佛堂、道

場請供,作為共修之用,功德

利益不可思議。

■大師見證,開悟契機,

 誦經閱藏第一步!

漢傳太虛大師說:誦經閱

藏,要從《大般若經》大部頭

的經典開始。太虛大師也在大

師全集第十三編中說,他本人

也是因閱讀《大般若經》而有

第一次悟境。

藏傳《施身法》成就女祖師

瑪姬拉尊,也再再念誦《大般

若經》,一次讀至「色非紅非

白,非方非圓,色無自性」而

開悟,親證空性。這是成就祖

師的開悟之道,深具加持力,

值得學習。

■誦《大般若經》,

 祈福除障、累積福慧資糧

念誦《大般若經》,是廣為

人知的祈福方式。自己發願念

誦、或請出家眾來家裡念誦,

以念誦功德祈願迴向,招祥除

障。一般人也以持誦《大般若

經》當成個人累積福慧資糧的

殊勝修行方式。

辦法:點選PChome Online商店街-因果福利社,即可辦理信用卡分六期‧零利率請供《大般若經》

http://store.pchome.com.tw/da_yuan/M07337033.htm  ■詢問電話:(02)8967-1019轉15陳師姐

63

Page 66: 2014冬季善報

你求法,像採蜜或採麝香?

64

克里希那穆提曾說:「上

師、善知識是毒啊!」毛澤

東也說:「宗教是毒藥!」

當時的西藏人都非常氣毛澤

東。但我覺得這句話太有智

慧了!就像達賴喇嘛說:

「佛教根本不是宗教。」

之 前 西 藏 人 聽 到 有 人

說:「宗教是毒藥」就生

氣,並沒有仔細思考這句

話的涵意,其實達賴喇嘛

說佛教並不是一個宗教,

跟毛澤東說宗教是毒樂是

不謀而合的。

依止錯誤,

良藥會變毒藥?

那為什麼克里希那穆提

會說上師就是毒呢?在60、

70年代,很多西方人跑到印

度,當時他們的父母都會祈

願兒女們不要遇到上師,因

為他們認為,各種的過患多

會來自於那些顛倒的上師。

其實如果我們依止上師的

方式是錯的,就算認識到很

好的上師,就算上師像佛一

樣,行為舉止也跟佛一樣,

但是因為依止的方式不對,

所以也沒有好的結果。

《道次第》、《普賢上

師言教》或《解脫莊嚴寶

論》、《入菩薩行論》以及

《現觀莊嚴論》中都一再提

到,弟子依止上師的方法,

也就是你要很善巧的去依止

上師。

一般在什麼狀況下會依止

錯誤呢?從心理學來看,當

你感覺痛苦、有失落感想去

填滿時,特別會想找個替代

品。譬如可能是因為缺乏父

母的關愛,或是童年沒有玩

伴、不快樂等等,這時自然

就會向外找人,可能找一個

跟你爸媽很像的對象或是玩

伴。

所以有的時候,你會把上

師當作是自己的父母,因為

自己小的時候沒得到父母的

愛。在依止上師的時候,一

開始會有「喔!這是如佛一

般的上師」,可是當你真的

依止他的時候,卻把他當作

是你的爸爸或媽媽,甚至是

你的奶奶爺爺或玩伴。如果

你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依止

的方式錯了,所以千萬不要

混淆了。

也許一開始,你的確把上

師當成親人或是男女朋友,

但修著修著,就是你一邊依

止著上師,一邊學著法,慢

慢地,你就要超越那種心

態。

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上

師會越來越重要,如果你沒

辦法超越心中對上師特有的

親人心態,那麼善知識跟你

太接近了,也不會幸福,因

為慢慢地,你也會看到上師

的過患、缺點。因此,依止

上師的時候,這部分要特別

小心,不要把上師看作是爸

媽或男女朋友。

喇嘛滇巴修理站

Page 67: 2014冬季善報

你求法,像採蜜或採麝香?

65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依止

的上師,同時包含了一切的

角色──亦師亦父也亦母,

但同時,他也超越了這些角

色。所以你不要把上師固定

成單一角色。也許亞洲沒有

這類問題,但這狀況在西方

滿嚴重的。

他是我上師?

我是他弟子?

竹清仁波切有一次曾開玩

笑的說,「妄念真是奇怪,

我們對上師的定義是,『他

是我的上師』,還是『我是

他的弟子』?哪個比較好

呢?如果不去想的話,會覺

得這兩者沒差別嘛!」但

是多數人都會說:「他是我

的上師!」當你說「他是我

的上師!」的時候,就會比

較有勇氣。因為他是我的上

師,所以當他變成別人上師

的時候,就有點嫉妒了(大

眾笑)。

於是你會聽到這樣的爭吵

「不!不!不!他不是你的

上師,他是我的上師!」那

種感覺好像上師只是你一人

的。但是如果你說:「我是

他的弟子」,就表示任何人

都可以是他的弟子,上師的

弟子有很多很多!

當你說「我的上師」這句

話的時候,「我」的概念太

強,因為這個思想,很多弟

子會互相忌妒。比如「他是

我的上師,但他竟然沒到我

家卻到她家去了。」但如

果你的感受是「我是他的

弟子,別人也是他的弟子,

上師到任何弟子家都行,」

就不會有那樣的嫉妒感覺。

因為「我的上師」就表示我

擁有這個上師,我是主人。

因此我們應該反過來想:

「其實我不是他的擁有者,

是上師擁有我」,對不對?

Page 68: 2014冬季善報

66

遲早完蛋。

我們在法道上到底要的是

什麼?就是法!依止上師有

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一些

人,如果不是被上師背著,

就不知道怎麼面對世間,如

果沒有背著修行者名號,就

不知道怎麼生活,為了能夠

支持他在世間生活,所以帶

著「法道的包袱」,讓法來

支撐我們過世間的生活。對

於這種人來說,「法」不重

要,「人」才重要!所以在

學法的過程中,我們就要不

斷的問自己,為什麼要依止

上師?我們需要這些世間八

法的幫助嗎?

太近會灼傷,

太遠暖不著

我們是為了讓世間八法變

小,才依止上師的,因此弟

子依止上師的時候,就要乾

淨。另外,當弟子依止上師

的時候,也要有技巧──不

要太遠也不要太近。我們

說上師就像一團火,如果

跟了太近,我們又沒有辦法

抵抗熱度的話,會溶化的,

就是會被燒掉。當我們被燒

到時,我們不會認為是自己

抵抗熱度的能力不夠,反而

會怪罪是上師的錯;如果離

太遠,你也就無法感受到上

所以我們要說「我是他的弟

子」。上師才是主人,我不

是主人。

找回初衷,回歸正道

為什麼我們要依止上師

呢?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

除了「法」之外,沒有別

的!一開始依止上師的時

候,弟子是無明愚癡又迷

惑,確實也不那麼的穩定。

我們會有上師像自己的爸

爸、母親或玩伴、朋友的念

頭生起。但是你總要想一

想:我為什麼要依止這個上

師呢?

我們是為了法道而依止上

師,不是為了找酒友、玩

伴,甚或找父母。所以我們

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一再

去思考,如果沒有一再提

醒自己,就會隨著世間八風

走去,因為八風是很有力量

的。一旦你隨順了世間八

法,就會變成依人不依法,

Page 69: 2014冬季善報

67

師那團火的溫度,如果感受

不到他的熱度,你就沒有辦

法了悟到上師的善妙功德。

所以對初學者來說,要把上

師當作火──離太遠無法取

暖,靠太近又會被灼燒。

那這樣的距離到底要多遠

呢(大眾笑)?弟子要自己

把握,這個分際的拿捏,沒

有任何人可以回答的。到底

對你來說,要距離多遠才能

夠得到溫度?多近你會被燒

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

受,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

如何拿捏分際,任何人都沒

有辦法告訴你準確答案。

以大乘佛教依止上師的方

法來看,不會像對親人那般

去依止上師,對不對?弟子

都是先來求法,然後離開,

就好像蜜蜂採蜜。經典說:

「上師的口訣教導就像蜜一

樣。」而蜜蜂會很善巧的採

蜜,不會傷到花朵,也不會

只貪著一朵花,時候一到,

就會輕巧的把蜜採走。

剛剛說蜜蜂輕輕巧巧的採

了蜜就走,對不對?但我們

很多人到上師那裡,像是採

麝香一樣,不管上師死活。

比如有些人依止上師,剛開

始都很好,等把該學的都學

完後,就把上師「幹掉」

了,自封為上師。

曾有位外國喇嘛,求法的

對象多數是西藏上師,最後

他稱自己是佛。他指控所

有的西藏上師都是假的,說

「西藏上師不相信西方人,

所以我們也不要去依止他

們。」如果我們用採麝香的

方式求法或依止上師,就是

最糟糕的。總之,蜜蜂採到

蜜就走,求法也是這樣的。

因為如果跟上師太靠近,就

算上師是佛,但是因為我們

力量太小,反而會看到他的

過失,所以要保持距離。

同學:如果上師的行為確

實看起來不淨,但他的法也

許還有用,那弟子要如何判

斷?

老師:現階段就是依法不

依人,這樣是可以的。也就

是說他不一定是你的根本上

師,尤其當到大手印、大圓

滿的時候,就要看他的傳

承、看他的法脈,所以現階

段依止他學習是可以的。

根本上師怎麼找?

同學:如何才會變成根本

上師?

老師:經論裡說:「所謂

的根本上師,就是指引出你

的心性的那個人。」也就是

說,所謂的根本上師,就是

為你指引、讓你認識心的實

相的那個人。但是這個心

被指引出的分際、標準在

哪裡?這部分就有很多的解

釋,很多的思考面。

有些人是直接證到了法性

地,這是有可能的,比如具

格的上師跟上根器的弟子,

Page 70: 2014冬季善報

68

倆人遇到的時候,就好像帝

洛巴跟那洛巴相遇時,就會

發生這樣的事。但多數的人,

所謂指引出心性並不是指真

正的證悟,多數是指對於心

性產生很好的領會。你會覺

得:「喔,是這樣!」「喔,原

來心性就是這樣子啊!」。

當你有這樣的認識之後,

就表示你被指引出心性了,

然後你再繼續練習,直到有

一天,你會真的直接證悟。

對於能這樣給予我們指引的

人,他就是根本上師,就是

真正的根本上師。

基本上我們都有很多的上

師,在西藏的傳統來說,教

你寫字的人也是你的上師。

我們有教寫字的阿闍黎、皈

依的阿闍黎、受戒的上師等

等。這裡面能夠為你指引出

心性的上師,他就是最重要

的。第二個重要的就是能夠

給予你密乘灌頂的上師,第

三個重要的是給予你比丘戒

的上師。我們認為這三種上

師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可以

有很多上師。

但有時候會發生這種狀

況,你受戒的上師是他,密

乘灌頂的上師也是他,為你

指引出心性的上師也是他,

這個上師就非常非常的強

了。總之,為你指引出心性

的就是根本上師。

其實在西藏,沒有人會跟

上師說「你可不可以做我的

根本上師?」但在國外都

會說:「請你當我的根本上

師!」因為如果你一旦要請

他做你的根本上師,你就要

跟他求授很多口訣教導。我

們其實都是先跟這個人,學

了很多的口訣教導之後,慢

慢你才會確認:「啊!他是

我的上師。」

但在國外,其實根本沒有

跟他學過,就直接跟他請

求:「你可不可以當我的根

本上師?」這種感覺就好像

你突然跑去找一個人,然後

問:「你可以嫁給我嗎?」

(大眾笑)如果他跟你說:

「好啊!」你就開始幻想:

「哇!這會怎麼樣呢?」

目前在西方都是這樣看待上

師,這種做法也許是很好

的,表示一種很好的緣起

嘛,但它也可能成為你錯亂

的基礎,一個錯亂的開始。

也有些人會認為跟根本上師

求了灌頂,不能跟其他上師

求法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只

有需不需要去求法,一切端

看自己的需求。

愈單純,就愈乾淨!

總之,上師跟弟子的關係

真的很麻煩,它可以非常複

雜,也可以非常的簡單。其

實你想跟上師學習,應該是

非常單純的事,但是一旦牽

扯到人的關係就會變得很

髒,這種骯髒關係就會讓事

Page 71: 2014冬季善報

69

情變得非常麻煩。

同學:如果我們原來就有

自己的上師,他給我們指引

心性。但是因為之前我們沒

有完全明白,而第二位上師

釐清了我們的疑點,我們應

該怎樣去對待這兩位上師

呢?

老師:首先指引你心性的

那位上師,就是根本上師。

因為他讓你跟法產生了關連

性,是非常甚深、殊勝的。但

是之後你會發現也有很多的

善知識,他會讓你的心性更明

確、清晰,或讓你的信心更

穩固,讓你對於心性的認識

更穩固,這其後的都是根本

上師,但是恩德最大的是第

一位根本上師。如果你認為

第二個也重要,第三個也重

要的話,那就是喜新厭舊。

有時候,我們對上師也會

有喜新厭舊的心情。所以真

正性格好的人,對於最初指

引你心性的那位上師,是永

遠不會忘記的。比如佛教徒

的話,我們會認為佛陀是最

重要的。如果你認為佛陀不

重要,認為其他的才是最重

要的,這就是喜新厭舊!

(大眾笑)所以不論有多少個

重要的上師出現,都是佛陀

的恩德。我們不應該忘記釋

迦牟尼佛,如果你忘記釋迦

牟尼佛,也不想著佛陀的恩

德,只想著上師,那就成為

了「上師教」,不是佛教了。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佛

陀世尊的恩德,對這些上師

來說也是這樣。最初指引你

心性的那位上師,你不要忘

記,在這之後又有別的上師

輔助了你的心性,所以也是

要想著他們的恩德,他們也

是上師。他們彼此之間沒有

任何矛盾的,互相之間也是

不需要隱藏的。當上師知道

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會

對我們的行為生起歡喜心

的。我們有時會以為上師之

間會互相忌妒,如果會互相

忌妒,就不是上師了。(系

列之二〔完〕)

Page 72: 2014冬季善報

化育道場活動報導

心打開,愛與慈悲才能流進來就好比媽媽餵奶,嬰兒一定要張嘴,如果我們不祈請,是無法體會她的愛與慈悲。

70

教授:噶千仁波切

時間:2014年5月23日

地點:化育道場

藏譯中:張昆晟

攝影:謝宇恆

上堂課講到供養。七獻供主

要是將色、聲、香、味、觸等

的妙欲轉變成供養形式。我們

若進行供養,必定可以得到暫

時和究竟的果。暫時的果是人

天安樂的等流果,例如修持布

施,因此得到財富,這樣的重

點在於以供養獲得等流果報。

究竟而言,藉由五妙欲的供

養,可以去除我們對六塵的執

著心,也就是對外在的貪著而

導致的痛苦,透過嗡、啊、吽

的加持及淨化,不再貪執外在

六塵,我們的六識得以解放。

因此供養有兩種效用:暫時

得到人天的樂果報,以及究竟

從六識耽著獲得解脫。當我們

的心從中解脫時,就是了悟空

性。所以究竟而言,供養的意

義是令我們能了悟空性。

獻曼達,去除內外執著

(獻曼達)

獻曼達:須彌四洲伴洲鐵圍山,

天界三千娑婆遍照嚴,

一切有主以及無主物,

我心取之以獻薄伽母。

惹納 曼達拉 布札 美噶 拉 阿 吽

大地塗香敷妙花,

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國作獻供,

有情咸受清淨剎。如是獻供

獻曼達時要想著:「將一切

世間有主以及無主物,都做供

Page 73: 2014冬季善報

71

養」,且心中要想著「為滅除

我執及執著心來做供養」。就

好像如果我們將財富緊緊抓

牢,認為是自己所有,這種心

態其實雷同吝嗇心,會給自己

帶來痛苦。假使我們懂得將擁

有的一切不斷觀想且供養給三

寶,抱著自己並未擁有的心

態,就能從累積、尋找財富中

獲得解脫。

即使你只有一尊小小的佛

像,把他當成供養對境,將自

己一切都供養出去。透過此方

法,就能將對外在事物的執著

和內心的我執去除,這就是獻

曼達最大功德利益。

七支供養

(一﹑頂禮)

至尊聖母救度母,

及住十方三世中,

勝者諸佛及佛子,

一切我皆誠信禮。

(二﹑供養)

花香明燈與塗香,

食饈妙樂等等供,

實備意化皆奉獻,

祈請聖母眾享祀。

戲曼達之後就是七支供養。

七支供養主要是令我們從煩惱

中解脫的對治力。例如:因為

要對治我慢煩惱而修持頂禮;

對治貪欲、吝嗇心而修供養;

對治嗔心和不由自己而發生的

煩惱而修懺悔。

(三﹑懺悔)

無始以來至今日,

十惡以及五無間,

心受煩惱所逼使,

一切眾罪我皆懺。

「懺悔」極為重要,我們常

會不由自主發嗔心,但當生起

嗔心時,要提起正念:「正在

生氣是不好的」。生氣是可以

懺悔的,要立即懺悔。不由自

主產生怒意時,應該立即表達

歉意,當下對嗔心作懺悔,如

果馬上以懺悔對治嗔心,就能

讓菩提心得以保存、得以恢

復。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隨喜)

聲聞緣覺菩薩眾,

及諸凡夫所造作,

三世所集任何善,

其福我皆作隨喜。

用隨喜剷禍根

對治嫉妒心要修隨喜。若我

們對一切諸佛菩薩乃至凡夫的

一切大小善根感到嫉妒、不歡

喜,這件事情本身就會成為福

德衰損之因。若我們以貪戀又

嫉妒別人的態度來看待別人,

則福德衰損。因此經典中說:

「嫉妒即是福德衰損之因」,

薩迦巴也如是說:「嫉妒令福

德衰損,令惡心增長。」也就

是說,如果對別人擁有種種圓

滿富饒心生歡喜,則福德自然

產生;相對的,若對別人歡

喜、安樂感到不悅、不喜歡,

則會令我們福德衰損。因此,

一切福德衰損的禍根,就是當

別人有圓滿富饒事情時,我們

不隨喜反而嫉妒。當別人遇挫

折、不順時,又幸災樂禍,這

樣就成了禍根。

因此,我們知道嫉妒心的力

量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幫到誰

呢?實際上誰都幫不了。當你

陷入嫉妒時,例如聽到你妒忌

的對手有狀況發生,就興味盎

然,開始比較,如果對方發生

不好的事情,就感到舒服。如

果對上師、善知識不懂得隨

Page 74: 2014冬季善報

72

喜,反倒是用妒忌心、競爭心

去看待他們,你很容易隨著這

樣的競爭心,而導致不悅、嗔

恨,這些都會接踵而來。所以

不論任何善行,感受到任何安

樂果報,都應以隨喜心看待。

(五﹑請轉法輪)

凡諸有情之所思,

心之差別有幾何,

祈請轉動大小乘,

共通教乘妙法輪。

「請轉法輪」主要是對治愚

癡。一切眾生在輪迴中,若受

到種種痛苦,想要解脫,沒有

佛法力量就無法了悟空性。不

瞭解空性跟慈悲雙運,就無法

令自他眾生從輪迴中解脫,因

為完全缺乏方便之故。令眾生

解脫輪迴之法就是一切清淨正

法,因此要希望正法長久住

世,請轉法輪。能令眾生成佛

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就是慈

心悲心的方法,我們需要有這

樣的佛法,需要培養慈心跟悲

心,它就是對治愚癡的請轉法

輪支。

(六﹑祈請住世)

乃至輪迴未空際,

祈請不入般涅槃,

大悲觀照苦海中,

一切沈溺有情眾。

與愚痴關聯的是「懷疑」,

為了對治懷疑心的緣故,所以

修請佛住世。什麼是懷疑呢?

比方說認為佛法到底存不存

在?或者業力因果到底存在

否?這些都是愚癡心的表現,

因此要修請佛住世,願諸佛能

長住世間,並且諸佛成就的剎

土也無有遷變。

(七﹑迴向)

願以我造任何福,

一切悉成菩提因,

不經長時即能成,

接引眾生妙德尊。

為了令一切善根不會落入我

執手中,所以要將所得之一切

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就是迴

向善根支。迴向的方法可以按

照〈普賢行願品〉中四句偈或

廣迴向文做迴向,都是可以

的,這裡與〈普賢行願品〉揭

示的七支供養道理是相通的。

七支供裡的迴向支是很重

要的。首先應當瞭解諸佛利

益眾生的事業,都來自於他

們的發願和迴向所成就。因

此文中提到,以我所造的任

何福德,都拿來迴向眾生。

大大小小善根都應該迴向,

乃至於提供一隻小蟲食物,

或 為 其 念 誦 一 遍 六 字 大 明

咒,這些利益眾生的想法,

都可啟發廣大利益力量。

念誦六字大明咒的力量,能

夠遍及一切佛剎土,及六道一

切處。因此在累積任何善根的

時候,都要想到為眾生而作迴

向,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

當你每發一次利益眾生的心,

就一定會有廣大的效果,能讓

我們堅硬如同頑石、冰塊一般

的內心融化。我們現在的內

心非常堅硬,有如頑石,透過

想方設法利益眾生的心,可讓

我們堅硬有如冰塊的心開始融

化。

我們應該曉得眾生與諸佛的

差異在於,諸佛想的都是他人

的圓滿、他人的利益,所以自

身利益也因此成就。因為隨著

不斷利益他人的想法,他的自

我也越來越消弭,自我中心也

逐漸淡薄。眾生與佛則剛好相

Page 75: 2014冬季善報

73

反。透過這點我們可以了解,

為令我執逐漸淡薄,我們應想

著如何承辦他人利益、如何饒

益其他有情。不管是否進行七

支供,都要以利益有情之心來

迴向,這是極為重要的。

清除乾淨與骯髒的分別念

(上供食子)

食子以「嗡阿 毗噶嫩 大智大 吽

呸」淨穢,

以「嗡 梭跋哇 徐達 薩日哇 達日

瑪 梭跋哇 須兜杭木」淨化,

珍寶器中食子甘露粹,

獻與聖母祈令榮華增。

做完七支供後,37頁有上供

食子念誦兩個咒語,分別是淨

除污穢和淨化兩咒語,主要用

意在於去除我們對於事物是乾

淨和污穢的分別妄念,因此念

誦這個咒語。我們實際要淨除

的污穢就是我們去分別乾淨與

骯髒的分別念。

「珍寶器中食子甘露粹」,

意思是我們透過信心和菩提

心,將要獻供的食子觀想成一

個廣大珍寶器皿盛滿甘露供

養。這廣大珍寶器皿的材質可

觀想為琉璃珍寶,盛裝著牛

奶、蜂蜜等都可以,用這些來

作供養。並想像它成為極廣大

的甘露,遍及三世一切佛剎的

廣大供養,諸佛以自性為光芒

來受用甘露供養。你心裡可以

想著諸佛接受供養以後,覺得

極其美味,內心感到歡喜。用

這個方法供養,所得到的暫時

等流果,是遣除眾生貧困的困

境。

有些說法是獻供食子或供品

的時候,不論放的是牛奶或任

何飲品,透過菩提心的力量,

讓它轉變成無窮無盡來做供

養,然後由無量天女供向十方

諸佛,也是可以的。

獻供的時候,我們可以練

習──「蓮花旋轉手印」。這

需要運用兩隻手,因為雙手

各有五指,分別代表五方佛

和五方佛母。前面曾提及,

地、水、火、風、空的五種

自性就是五方佛母,我們內

心五種煩惱的自性、五種本

Page 76: 2014冬季善報

74

有很廣泛說明。〈度母讚〉的

註釋,也有很多的大德包括吉

美林巴傳承的祖師大德們,都

曾經做過相關的註釋,大家若

要學,可參閱經典中的註釋。

今天我們簡單提第一尊度母功

德,其他請大家自己參閱書

籍。

嗡 頂禮至尊聖救度母!

頂禮迅疾奮勇度母,

雙目剎那猶如電光。

此處講的是度母大悲、智慧

的雙眼,有如電光一般,隨時

了知,看顧著一切眾生。如果

我們對他祈禱,他必然無一不

知、無一不曉。

這裡的問題是,若我們不祈

禱,度母是否知道?其實度母

仍然知道一切狀況,只是因為

我們不祈禱,所以我們感受不

到他對我們的加持。就如同小

孩若沒有張開嘴,母親也無法

餵奶給他吃。所以如果我們不

祈請,度母大悲仍然會照耀我

們、鑑知眾生,只是我們無法

體會到他的大悲。

(系列之三報導)

聽打:馮復華

然智慧就是五方佛。

當我們把雙手用蓮花旋轉手

印交繞,事實上象徵的就是五

方佛父、佛母重重無盡的和合

當中,所展現出無量計的廣大

供養天女,天女做出不可思議

的廣大供養。如果熟悉這個手

印,任何時間你都可以用手印

來做廣大供養。手中結持蓮花

旋轉手印,心裡懷著菩提心的

話,任何時間都可做廣大供

養。比方念誦〈極樂願文〉的

時候,也可想像化現出無量無

邊的供養天女向諸佛作獻供。

只是心中懷著菩提心來做供

養,就有廣大利益。

用祈請來感受!

接下來是大日如來讚頌度母

的〈二十一度母禮讚文〉。

關於度母的讚文有不同版

本,例如度母名號有108個,十

方諸佛在許多經典當中都曾經

以度母108種名號來稱讚他,並

Page 77: 2014冬季善報

化育道場活動報導

學習放下,才是真修行我們一顆心總是想著要得到,其實真正該做的是:思考應該放下什麼。

75

教授:喇嘛滇巴

時間:2014年4月27日

地點:化育基金會

翻譯:施心慧

攝影:謝宇恆

大家一起靜坐幾分鐘。

擺好身體的姿勢,把你的覺

知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就只是

把覺知放在呼吸上,放在吐出

去的氣息以及吸進來的氣息

上,然後觀察、看著你的心

識。不論生起什麼妄念,就讓

它生起,就只是看著你的心

識,持續的觀察你的心識,注

意在兩個念頭當中發生了什

麼?(在你第一個念頭結束,

第二個念頭還沒生起之前,中

間的那個間隙。)

解脫,不是一個獎品

今天要討論「修行」這個概

念。我們來想想釋迦牟尼佛。

在佛陀那個時代裡,他超群絕

倫,毫無畏懼地脫離當時的文

化以及社會觀念,超越了所有

的限制,甚至是幻相以及系

統。佛陀經歷了種種的苦行,

也經歷很多戒律,最後得到究

竟的證悟、究竟的解脫以及究

竟的自由。

要證得究竟的解脫、究竟的

證悟以及究竟的自由,唯一的

方法就是要認識實相,認識什

麼是真實,或者直接體驗到實

相跟真實。這就是之前談到的

般若(智慧),大家還記得

嗎?透過體驗實相或者透過了

悟實相,我們就能夠獲得自

由、解脫還有證悟。但是在輪

迴中的凡夫眾生,總是會認為

證悟、自由或者解脫,是一種

獎勵、回饋。你可能每月15的

時候,都去參訪寺院,心裡

想:我這樣做,總有一天會得

到一個叫解脫的獎賞;又或者

如果念誦10遍咒語,應該可以

得到一個獎品──「解脫」。

但是根據佛陀的教法,證

悟、自由或者是解脫,並不是

精神獎勵。獲得解脫唯一的方

法,就是要認識到實相或者體

驗到實相。

佛陀坐在菩提樹之前,曾經

嘗試所有的苦行以及各種禪修

的方法。到頭來,他發現只是

靠苦行努力的修持是不夠的,

是沒有辦法真正獲得解脫。因

為發現了這一點,因此他脫離

了苦行的道路,轉向中道,最

後來到菩提樹下,在菩提樹下

直接經驗實相、了悟實相,因

此獲得了證悟。

證不證悟,重要嗎?

所以,我們可以來想想,所

謂的「實相」或者「真實」到

底是什麼呢?實相是什麼?我

們怎麼定義實相?這是一個非

常重要的思維,我們必須這樣

思維,然後問自己。

如果解脫或者證悟對我們來

說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就必須

提出問題,然後敞開我們的

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反之,

如果解脫或者證悟對你來說根

本不重要,而且你也沒興趣,

那幹嘛問什麼問題呢!

所以,如果你覺得解脫、證

悟對自己來說非常重要,那麼

就真的應該好好去思維,好

好的問自己到底什麼叫「實

相」。但請大家不要用google

的搜尋引擎去尋找什麼叫實

相。

在現代社會裡,你可以用

google搜尋引擎找到任何你需要

的資訊,google搜尋引擎好像就

是我們的佛。但所謂的實相,

Page 78: 2014冬季善報

76

可以稱為勝義的佛或者勝義的

本尊。我們可以說它是我們的

本來面貌,這就是實相,它有

很多不同的名字。

根據佛陀所說,要證得解

脫、自由或者證悟、涅槃等一

切,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認識實

相,要體驗到實相,而且實相

是無限,是遍有一切,存在所

有的地方。所以經驗「實相」

無需跑到喜瑪拉雅山、印度或

寺院、教堂、森林或山洞裡,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無論身在

何方,可能是在自己臥室裡、

廁所或廚房、地鐵站、火車

站……你都可以體驗到實相,

因為實相一直都在那裡。

總想從實相中逃離……

但是我們有一個問題是,我

們總是想要從「實相」中逃

離。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台

灣的咒語,美國有一個咒語就

是「我沒有空!」「我沒有時

間!」可是這樣忙東忙西,最

後做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

有!為了逃離「實相」,我們

總是把自己搞得很忙,而且還

非常擅長。

所謂的真實或者實相,是一

個單純的狀態。但因為過於單

純,所以很難相信它,而寧願

想著複雜的東西、過著複雜的

生活。生為凡人,也不知道從

跟資訊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實

相就像甘露一樣,必須親自品

嘗才知道那個是什麼。而且有

的時候,資訊是不必要的,甚

至反而會成為我們的障礙。

「實相」的真面目

在佛教名相裡,「真實」或

者「實相」有很多名字,第一

個名字叫空性,這個名相讓大

家一聽就很沮喪。所謂空性的

「空」到底是什麼呢?它沒有

界線、沒有限制、也沒有幻

相,也就是沒有人為製造出來

的限制、界線。

「實相」的另外一個名字是

佛性、如來藏、究竟的佛,也

Page 79: 2014冬季善報

77

哪受了訓練,總是想要往複雜

的方向去。所以我們應該丟掉

所有的複雜,回歸到單純。

對於我想要傳達的訊息,大

家了解嗎?如果各位有興趣,

龍樹菩薩、寂天菩薩或者月稱

菩薩等大師們,寫了很多跟

「實相」有關的經典,有機會

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學

習是非常好的。

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悟實相或

者經驗實相有多麼的重要。但

是可以認識這個實相嗎?又或

者認識「實相」這種事,只會

發生在某些特別的人身上?又

或者這只會發生在過去的歷史

上?我們是否可以認識到實

相?

根據佛陀、菩薩還有過去大

師們所言,我們是可以認識到

實相,而且機會非常大。所以

我們應該在心裡抱持著這樣的

態度,也就是在任何時候、任

何地方,我都有可能認識到實

相。但如何做到認識實相呢?

方法就是修行,或者禪修!

對我們來說,修行或者禪修

已經是老掉牙的話題。說不

定,修行或者禪修這樣的字

眼,你已經聽過上百萬次了,

而且我確定大家都試著要這麼

做。但老實說,你真的經驗到

實相了嗎?修行和禪修,引導

你更接近實相、了悟到實相?

抑或是把你帶離了悟實相呢?

修行或者禪修聽起來非常的

簡單也很容易,但也因為簡

單、容易,所以我們可能就會

犯錯。所以過去的大師就說:

「光只是心向佛法是不夠的,

要讓法能夠向道。」有任何問

題嗎?

修行是

「我應該要放下什麼!」

在這裡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

修行跟禪修的方法,這些方法

是從我的老師那裡學來的,不

是從google的搜尋引擎找到的。

所謂的禪修或者修行,並不

是我可以獲得什麼。事實上,

禪修或修行的重點是,我應該

要放下什麼?

「我應該要放下什麼?」這

不是開玩笑,這點是非常重要

的。事實上,不管到哪裡,我

們心裡總是想:「若做了這件

事,我可以獲得什麼?」「我

應該要得到什麼」、「來到這

個地方聽法、上課,我應該得

到什麼?」我們總是這麼想。

總是帶著做生意的想法:「我

應該要得到什麼!」甚至只是

拍一張照片,你都要想:「我

可以拿這張照片幹嘛?」這就

叫執著、貪著。

我們總是想:「可以得到什

麼?」我們何不改變這樣的態

度。當我們來到寺院聽聞佛

法,或者去中心閉關的時候,

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想法,想

著:「我可以來這裡放下什

麼?」

如果你總是想著「可以得到

什麼」,到頭來,你的修道

會讓你覺得很失望。因為到

時候,你會覺得自己什麼都

沒有得到,覺得修道並沒有

滿足自己的慾望、沒有滿足

「我執」。那個時候,你的那

個「我」,會覺得非常難過;

你的那個「我」就會告訴你:

「不要再做了,應該去做點別

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修

行,很想學禪修,你的心態是

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把「要獲

得什麼」的心態轉變為「可以

捨下什麼」,然後把這個智慧

跟我們的師兄弟們分享。

Page 80: 2014冬季善報

78

有的時候,法友會有非常不

切實際的想法,總是想著要得

到什麼。譬如想著;「從哪裡

可以得到最強大的加持?」總

是想:「哪個佛教團體或是上

師可以給我最大的加持?」又

或者想:「哪一位仁波切或

者上師可以來滿足我的『我

執』?」你總是為了這一切不

停地奔波,總是想要得到更

多。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其

實只是在追逐一個美麗的幻

相。

清除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做禪修或修行的時候,我們

真正要想的是:「我們可以放

下什麼」。所有本來不屬於你

的那些東西,統統都要清除、

捨棄,這就是禪修應有的態

度。

下一次你在想什麼的時候,

你可以這樣子想:「這只不過

是一種想法、一種思維,這個

思維跟想法並不是本具的東

西,所以都是可以丟掉的。」

你可以思考分辨到底是感受

(感覺)或是思維(想法),

如果你發現你現在進行的部分

是屬於思維、想法的部分,就

知道那並不是你本具的東西,

所以那些東西是可以被捨棄

的。如果它不只是個想法,還

是你的感覺,你有辦法說不要

就不要嗎?此時你要把你的感

覺當成「訪客」,所謂的訪

客,意思就是它們是來來去去

的。你可以做這樣的練習。

譬如,有一個狀態叫做擔

憂。想想擔憂這件事,它是想

法還是感受?我們把它表格

化,一欄是想法或思維,另一

欄是感覺或感受,主題叫做擔

心,它是一種想法還是感覺?

一開始的擔心,它是想法、思

維,但是因為不斷反覆想的時

候,到最後,它可能演變成是

一種感覺。

如果你的擔憂不只是「想

法」,已經演變成感覺、感受

的時候,那麼抱歉,這代表你

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代表你

不是一個菩薩,即便你有非常

了不起的頭銜,即便你有一

切。因為只要你讓你的想法變

成感覺的時候,就代表你心理

Page 81: 2014冬季善報

79

的情緒是非常脆弱的,只不過

是輪迴中的眾生而已。

丟了那些「想法」

以上推論可知,擔憂只是一

種想法、一種思維。因為它是

個想法,所以你會發現:「它

並不屬於我」,那為什麼不丟

下它呢?大家想想,傲慢是一

種思維還是一種感受呢?一開

始的時候,它也是個想法,佛

陀說:「既然是個想法,你就

可以把它丟掉。」所以,任何

可以歸類到「想法」這一欄的

東西,都是可以丟掉的。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哪些是

可 以 丟 掉 的 。 虔 敬 心 ? 如

果我們的虔敬只是概念性層

次的虔敬,它就是個想法,

就是可以丟掉的。又或者信

念,它是一種想法還是一種

感受呢?它也是一種想法,

這也是可以丟掉的。關於醜

或美呢?它們也是個想法,

因此統統可以丟掉。

如果發生非常嚴重的事情,

大家擔心的不得了。那個時

候,你就可以想一想喇嘛滇巴

說要來檢查一下,這樣的擔憂

是屬於一種想法還是一種感

受?當你發現這樣的擔憂只不

過是一種想法、一種思維的時

候,就要想起佛陀及喇嘛滇巴

都曾經說過:「只要是『想

法』的東西,都是可以被丟掉

的!」所以你不用不好意思,

盡管大膽的丟了它。就好像你

對於自己的鼻子本來很引以為

傲,但卻有人對你說:「你鼻

子實在太醜了」,這個時候你

就要去想:「這到底是一種想

法還是一種感受?」如果發現

它只不過是個想法,你也可以

丟了它!

一旦學會了怎樣捨棄或放

下,你就會發現好自由。特別

是,我們應該要讓自己的緊繃能

夠消失。總之,禪修或者修行的

重點在於說我們要捨棄、要放

下,而不在於我們應該得到什

Page 82: 2014冬季善報

80

麼。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切。

如果有人想要來參加我的閉

關,我有一個規矩,這個規矩

是什麼呢?就是來參加閉關的

人,不應該去想、也不應該

說自己沒有什麼,他應該要

想,也應該去說「自己擁有什

麼」。

問題出在哪裡?

龍樹菩薩的《中論》有一偈

言:「業力、煩惱及妄念等一

切,都是戲論中的戲論,都可

以為空性所降伏。」我們的問

題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是抱怨

有太多的問題和煩惱,但其實

把這些問題和煩惱歸納,到最

後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從小,我們就有喜歡抱怨的

習性。就算佛陀坐在你身邊,

你都會跟他抱怨說:「為什麼

你今天沒有對我笑?」所以就

算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我們

還是喜歡抱怨。所以真正的問

題是什麼?有時候你會說這一

切都是業力造成的,因為我惡

業深重。但是根據佛陀或者龍

樹菩薩的說法是,業力並不是

個問題。佛陀說業力是我們造

下,而龍樹菩薩也說,我們之

所以會造業,是因為我們的煩

惱。當我們煩惱生起,我們的

心就變得不平靜,就會失去控

制,然後造下業。所以,業力

▲我們心的本質就像廣大無邊的

寧靜海,是什麼風擾亂了平靜的

大海呢?是我們的妄念,我們那

顆思維的心,這才是真正的問

題。

Page 83: 2014冬季善報

81

不是個問題。那麼煩惱呢?其

實像憤怒、忌妒、恐懼等這些

種種煩惱的心,並不是我們本

有的東西、它並不是我們心的

本質。我們並不是與生俱來就

是個嗔恨、恐懼的人,只因為

有了某些的干擾,讓我們的心

變得好像沒有辦法承受。

事實上,我們的心是非常平

穩的,我們的心就像大海一

樣。而大海的本質是平靜、穩

定的。但是在平靜的大海中,

有時候會波濤洶湧。生起巨浪

的主要因緣是什麼呢?是風造

成的。我們心的本質就像廣大

無邊的寧靜海,是什麼風擾亂

了平靜的大海呢?是我們的妄

念,我們那顆思維的心,這才

是真正的問題。

所以龍樹菩薩說,業力、煩

惱跟妄念,都不過是一些造作

的戲論。但偏偏我們不光只是

想,還認為它是真實的。我們

有上百萬各式各樣的妄念,歸

納這些妄念,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帶著信念的妄念;一種

是沒有任何信念的妄念。

對妄念上癮,真麻煩!

對於沒有任何相信或者信念

的妄念,反正它來來去去,所

以不用在意。有問題的是那些

帶著相信,帶著某種信念的妄

念,因為這種妄念總是不斷的

回來,我們會不斷的想著它,

甚至已經上了癮,連作夢都會

想。這種上癮的妄念,才是我

們真正的問題。我並不是說念

頭本身是個問題,念頭本身沒

問題,但是當我們對它上癮的

時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所以禪修要做什麼呢?就是

要斬斷我們不斷想這件事情的

癮頭,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

情。我有一個策略,裡面有

A、B計畫。當然還要有一個架

構,否則就會雜亂無章,然後

把自己搞得很忙,到頭來,你

會發現什麼都沒有做。

A計畫:這是一個捷徑,就

是處在當下。要做的是什麼

呢?就是放下、放鬆。無論生

起了什麼妄念,無論有任何的

希求跟恐懼,就是放下這一

切。放下你心中的八卦、幻

相,無論生起了什麼,就是放

下它,然後放鬆,這就是A計

畫。

所謂放鬆的意思,就是單純

的坐著。坐著的意思,並不是

只有你的身體坐著,而是澈底

坐著。剎那間,你會發現這一

切不過是我的想法而已,所以

你就是把它放下,然後放鬆。

我的老師竹清仁波切總是教我

們A計畫──放下,放鬆。

A計畫可以說是佛教裡最重

要的禪修方法,你也可以叫

它是大圓滿或者是大手印,

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從事A計

畫。可能在洗澡的時候,忽

然生起奇怪的念頭,你就是

放下,放鬆。這也是密勒日

巴大師在道歌裡說:「日日

夜夜就要觀看你的自心,當

你看著自己的心的時候,你

什麼都沒有看到,那個時候

就是放下,放鬆。」

B計畫:是觀察修。如果A計

畫我們使不上力、用不上功的

話,我們就要採行B計畫。所

有的禪修都必須具備一個適當

的身體姿勢,身體的姿勢是非

常重要的。我們先休息一下,

等下再來談身體的姿勢。休息

的時間,大家可以伸伸腿。記

得,不是你本來有的東西,都

應該要把它放下、丟掉。

(系列報導三)

聽打:張維珊

Page 84: 2014冬季善報

藏醫與佛法

五源素不平衡,疾病上身土、水、火、風、空等五源素,各有不同的性能與功效,

一旦失衡就會影響體內器官,產生疾病。

五源素的性能(功效及副作用)

五源素 性能 功 效

1.土 6重 5穩 4鈍 3順 2油 1乾誘發─培根緩解─隆

2. 水 7稀 6涼 5重 4鈍 3油 2柔 1軟誘發─培根緩解─赤巴

3. 火 7熱 6銳 5乾 4燥 3輕 2油 1動誘發─赤巴緩解─培根

4. 風 6輕 5動 4寒 3燥 2淡 1乾誘發─隆緩解─培根

5. 空間 包含上述四種元素的所有性能緩解─培根、隆、赤巴

82

教授:達哇醫生

時間:2013年5月3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養生概念:就是要平衡

我們可以知道,藏醫養生學

的基本概念就是平衡。平衡指

的 是 身 體 、 精 神 或 是 心 情 平

衡 。 藏 傳 佛 教 講 的 也 是 平 衡

(harmony balance)。什麼是身

體平衡呢?主要是要懂自己的

自然體質,知道自己的自然體

質是什麼,就可以選擇適合自

己的食物跟起居,然後隨著時

間、季節的變化來改變飲食起

居,以利達到平衡。起居平衡

主要包括語和意,基本上養身

的概念就是這樣。

首先講的是藏醫的五源學,

藏醫的五源素跟中醫的五元素

有些不同,藏醫的五源素:土

( 或 稱 地 ) 、 水 、 火 、 風 、

空,是很細微,可能像原子那

般小,就好比空氣中的水分,

人類肉眼看不到。

成長、生病,

都與五源素有關

《四部醫典》裡的人體胚胎

學敘述,五源素具全之後才能

成為胚胎。受孕後的胚胎要發

育,也是靠五源素的功效,胎

兒發育主要靠孕婦的飲食。飲

食有6味、8功能,17效能,如

果五源素不具足就不會成長,

所 以 發 育 也 靠 食 物 裡 的 五 源

素。除此之外,生病也和五源

素有關。

甫出生的嬰兒,除了先天性

的疾病外,大致都是健康的,

但為什麼之後會產生疾病呢?

因為嬰兒要靠飲食與父母親的

照料才能成長茁壯,如果起居

不平衡,五源素就會不平衡,

就會影響體內與隆、赤巴、培

根相關連的臟器,久而久之,

器官就會異常,產生疾病。

身體出現疾病後要治療,治

療也是跟五源素有關。因為所

有的藥都是由五源素形成,同

時具備五源素的功效,因此可

以讓身體不平衡的狀況回歸正

常 。 平 衡 隆 、 赤 巴 、 培 根 三

因,有一定的量度,過與不及

都是疾病。

到底五源素有什麼樣的功效

(見圖1),五源素土、水、火、

風、空,空就是空間,每一個源

素都有不同的性能。比如土源

素有重、穩、鈍、順、油、乾性

能;水源素的性能是稀、涼、

重、鈍、油、柔、軟;火源素是

熱、銳、乾、燥、輕、油、動;風圖1

Page 85: 2014冬季善報

83

源素是輕、動、寒、燥、淡、

乾;空源素包含所有上述四種

源素的所有性能。懂得基本五

源素的性能是很重要的。

生小孩,

先培養孕「氣」

接下來講藏醫胚胎學,也就

是《四部醫典》第二部的第二

章。在人體胚胎發育的唐卡裡

(見圖2), 可 以 看 到 很 多 的 圓

圈,圓圈代表男性的父精液和

女性的母血液,也就就是精子

和卵子。

精血健不健康,和隆、赤巴、

培根有關,例如藍色代表隆,

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源素。

如果沒有具備五源素,父母不

可能懷孕,所以精子和卵子裡

也存在很微細的五源素功效。

講到人體構成圖(見圖3),腳

部分有黃色階梯,依序往上有

藍、紅黑、灰的顏色,這就是

代表五源素,一定要五源素具

備之後,胚胎才有機會成形。

我碰到很多病人,結婚5、

6年始終沒有孩子。西醫檢查

男女都正常,可是始終懷不了

孩子,這就是緣份不具足,這

類的故事,在我們藏傳佛教很

多。當然,除了緣分不夠,身

體上的狀況也是有的。西醫只

看精、卵子健不健康,檢查出

來明明都很好,但始終懷不了

小孩,原因到底為何呢?大部

分 是 女 性 子 宮 裡 的 能 量 ( 熱

量)不夠。熱能低,吸收的功

能就差。有關寒、熱這部分,

西醫是不談的,體溫比正常的

體溫低一點,西醫不會說你有

寒性病。有關「氣」的問題,

那就更不用說了。

傳統醫學上,不論中醫或藏

醫,都說熱能很重要,一旦太

冷就動不了。一般而言,身體

有熱能,活動也較方便,機器

也是這樣。比如在零下30度的

西藏,早上的汽車引擎常常發

圖3▼此為藏醫的人體構

成圖,清楚說明胚胎一

定要五源素具備之後,才

有機會成形,從腳的部分

有黃色階梯,依序往上有

藍、紅黑、灰的顏色,分

別代表五源素。

圖2▲本圖詳細描繪了胚胎的形成、發育以及

生產過程。從男女行房開始,到胚胎形成,經

歷魚期、龜期和豬期等。

動不了,司機就會用火爐把引

擎燒熱,一旦燒熱,汽車便能

啟 動 。 身 體 就 跟 引 擎 是 一 樣

的 , 沒 有 熱 能 就 沒 有 辦 法 運

作,所以運作的時候必須要有

氣,氣足不足也要靠能量,兩

者是相關的。

藏 醫 還 有 一 點 很 奇 特 , 會

談 到 靈 魂 , 這 是 其 他 醫 學 不

會 講 的 。 目 前 愈 來 愈 多 的 見

證 說 有 前 世 , 像 探 索 頻 道

(Discove ry)也曾專題報導

過,這樣的故事,印度很多,

西 方 也 不 少 。 故 事 裡 的 這 些

人,都知道前世出生在何處,

認得自己的物品,也記得父母

的名字等等,跟藏傳佛教轉世

的仁波切一樣,所以前世之說

Page 86: 2014冬季善報

84

己被證實。因此佛教不單單只

是 宗 教 , 達 賴 喇 嘛 尊 者 說 :

「佛教裡包含了科學、哲學還

有文化。」

從魚期到豬期,

胚胎發育好好玩

藏醫《四部醫典》敘述,人

體胚胎第1週到第4週為早期發

育。第5週到第9週的狀況很奇

特,此時胚胎呈現長條形,與

魚 十 分 相 似 , 所 以 稱 為 「 魚

期」,這個時間,如果用西醫

的超音波,仍無法照出。

胚胎發育的第10週到17週被

稱為「龜期」。這個階段的胎

兒 逐 漸 長 出 四 肢 , 不 光 長 出

來,也可以慢慢移動,與龜十

分相似。

接下來的18週是「豬期」。

為什麼說是豬呢?藏傳佛教和

藏醫都說此時的胎兒開始有嗅

覺、視覺、知覺。有了感覺之後

的嬰兒,開始在母體內產生厭

煩情緒,聽到外面有聲音,就

想出去玩,全身所有器官均逐

漸成熟,所以隨時都會出生。

人體胚胎唐卡的下方是傳統

的西藏接生方法。藏醫《四部

醫典》中詳述懷男女胎會有什

麼現象,比如懷男胎時會不斷

夢見一些男性或是打鬥的夢,

飲食的偏好及孕婦肚子外形甚

至連起步、坐姿都會與懷女胎

不一樣。

女性在懷孕時,會直接影響

胎兒的發育,更關乎胎兒未來

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起

居。例如有些孕婦特別偏愛吃

某些食物,有的天天吃辣,有

的 天 天 吃 甜 。 《 四 部 醫 典 》

說,孕婦讓醫生看過體質後,

要忌的東西不能完全忌,要慢

慢的忌,然後給她新的食物,

把適合與不適合的食物混合,

目的還是要達到飲食平衡,這

是非常重要的。

胎兒的營養發育,主要靠孕

婦飲食,如果偏食,胎兒吸收的

營養就會不均衡,導致很多毛

病。比如酸的東西吃太多,會

導致胎兒皮膚出毛病,所以生

下的小孩從小皮膚就有問題。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孕婦

一定要愉快開心。如果精神壓

力大,整天發脾氣,會直接影

響胎兒。為什麼現在的小孩生

下來就有自閉症、過動症,以

前為什麼沒有呢?都是因為現

代人壓力過多的原因。如果懷

孕的時候老是發脾氣,生下來

的小孩也會一直發脾氣,怎麼

哄 都 沒 用 , 這 也 是 媽 媽 的 加

持,就如同佛教所說:「種什

麼因,得什麼果。」所以不管

已婚或未婚,記住這點是有好

處的。(系列之七)

聽打:周芫竹

Page 87: 2014冬季善報

尼泊爾龍樹中文學校報導

▲小喇嘛們努力用中文來論述上

網的利弊。

▲每個喇嘛都得到了獎勵。真是

非常愉快的一次經歷。

小喇嘛辯論賽,用中文比高下文.圖/張琦

85

前不久參加塔立寺的中文辯

論賽,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龍樹中文學校在尼泊爾九寺

院開辦中文班,塔立寺是其中

之一。寺院非常重視喇嘛們的

學習,中文教育已持續十幾年

了,每年都有新學員加入,老

學員們也不吝所學,擔任教導

學員的工作。

塔立寺非常重視小喇嘛的教

育,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活

動,鼓勵大家學習,中文辯論

賽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的辯論賽題目是:上網

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喇嘛

們分三組:紅、綠、藍三方,

每方三人,三方都要經歷一次

正方和反方。用中文辯論,對

小喇嘛們還是困難了一些,尤

其是自由辯論環節,我在一旁

觀看,心情隨之起伏。而闡述

觀點的部分相對輕鬆些,因為

可以提前做準備。

聽著小喇嘛們用中文坑坑巴

巴講著上網的利弊,闡述著自

己的觀點,是件讓人興奮的

事。支持上網的大多說:作為

一個追求靈修的喇嘛,只學習

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上網

能獲取知識,雖身在尼泊爾,

但能知天下事。反對上網的觀

點多是:喇嘛就是學習佛法,

上網會影響佛法學習,如果自

制力差,甚至會沈迷線上遊

戲,危害更大。

聽著他們努力的用中文來闡

述上網利弊,我心中充滿驕

傲,覺得中文學校這些年的付

出和努力是值得的。雖然在這

裡,中文教育孤立無援,可是

我們就是在這條孤獨的道路

上,義無反顧的向前走。感謝

塔立寺給小喇嘛們,創造這麼

好的學習條件。

Page 88: 2014冬季善報

郵局劃撥帳號:50201591 戶名:陳宇全(堪布羅卓丹傑)

劃撥時請在劃撥單上註明請購書籍名稱及數量,匯款後請來電、傳真或透過電子信箱告知,以便快速寄件。

請購專線:+886-2-8967-1019  傳真:+886-2-8967-1069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Email:[email protected]

噶舉大祈願法會中文出版品 http://www.kagyumonlam.org/Chinese/publishing/publishing_main.html

噶舉大祈願法會中文出版品義賣

噶舉大祈願法會課誦本〔藏中版〕

特價 NT$ 250

請另付郵資 NT$ 70,

郵寄限台灣地區

《噶舉大祈願法會課誦本》是「噶舉大祈願法會」

現場唸誦使用的法本,法王親身指導編譯,並參與翻

譯與校對事務,收錄上百篇祈願文,重新審譯、編

校,是聖地祈願必備,也是朝聖良伴;平日道場共修

或在家自修,都是非常重要的常備課誦本。全書515頁

精裝,依法王指示以平價250元結緣,歡迎道場、個人

請供,或送給親友當祝福禮物(課誦本與增訂本合購

郵資只需NT$ 70)。

噶舉大祈願法會課誦本 增訂本〔藏中版〕

特價 NT$ 150

請另付郵資 NT$70,

郵寄限台灣地區

2010年,尊貴的大寶法王 噶瑪巴,為了一年一度

全球祈願盛事──噶舉大祈願法會能更加殊勝圓滿,

除了原本的《噶舉大祈願法會課誦本》之外,並指導

新編《噶舉大祈願法會課誦本 增訂本》,新增法王

特別注重的「不動佛」法門經典,暨參加祈願法會的

法友每天清晨領受「八關齋戒」時必誦的〈大乘布薩

律儀〉,方便日後在家持「八關齋戒」時自誦,另有

〈三皈依文〉等課誦內容。

跟著走,就成佛──法王噶瑪巴

「菩提道燈論」釋論

特價NT$ 150

請另付郵資 NT$ 70,

郵寄限台灣地區

《菩提道燈論》是阿底峽尊者最重要著作,文中將

修行人依發心分成下、中、上士夫三種根器,闡明各

自適合修持的小、大、金剛乘法門,以及六度波羅

蜜、戒定慧三學的重要性,誠如書名,是修行人在菩

提道上的一盞明燈。

2010年底,在聖地菩提迦耶所舉行的「喜瑪拉雅課

程」中,法王開示此論修持要義。在法喜充滿的七堂

課當中,阿底峽尊者的根本頌,加上法王 噶瑪巴的

釋論,兩大殊勝合一,金剛語加持威力不可思議,是

兩位聖者給我們的「成佛藍圖」,值得好好聞思修,

直至菩提,信受奉行。

我願無盡──法王噶瑪巴

〈普賢行願品〉釋論

特價NT$ 100

請另付郵資 NT$ 70,

郵寄限台灣地區

藏傳佛教有「五大願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

願王」〈普賢行願品〉,這篇出自《華嚴經》的著名偈

文,以無盡的悲心和勇敢的發願,2500年來感動無數

人,同時為漢傳和藏傳佛教所注重。法王噶瑪巴每年

在聖地菩提迦耶主持噶舉大祈願法會,也親自帶領上

萬名僧俗大眾念誦〈普賢行願品〉,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0年底,在聖地菩提迦耶金剛座前的祈願法會

上,法王以〈普賢行願品〉為主題,連續五天釋論其

修持要義,引領大家勇敢發大願,學習普賢菩薩的精

神,為利益眾生發願修行。透過普賢行願,我們可以

體證如來本願,調伏自心,走上自利利他覺醒之路。

Page 89: 2014冬季善報

〈了義寶藏〉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著作的這部《三主

要道》的簡略釋文,將宗喀巴大師傳承自阿底峽

尊者的「道次第」而整理的教法《三主要道》,

作了言簡意賅的闡釋。

本論中歸納了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講示的「出離

心」,以及二、三轉法輪講示的「菩提心」和「正

見」的精要含義。無論是學習顯或密的教法,初

離心、菩提心、正見這三個法道都是不可或缺的

基礎與命脈,因此它是通屬大、小二乘的典籍。

同時,以含攝所有佛經內容的三士夫道次第來

說,下士夫和中士夫的道法,皆含攝在出離心之

中,上士夫的道法含攝在菩提心之中,而正見則

是三者皆必須具備的共通法門。因此,這「三主

要道」也完整含括了三士夫道次第的精髓。

關於《了義寶藏》

《了義寶藏》系列,有計劃地將古德的重要著作從藏文

原文譯成中文,並以有規劃管理的方式與大眾結緣。

為了讓法友能更直接地親近祖師大德,在翻譯上我們

致力於正確傳達原典文意,在編輯上我們致力於保有原典風貌,然而同

時,也希望譯文儘量符合華語思維,清楚易讀。在有限的人力下,我們

發願將珍貴的藏文典籍,尤其是許多尚未有中文譯本的大師著作,一本

本地從藏文直接翻譯成中文。

《了義寶藏》系列採免費結緣的方式流通,並且提供電子檔免費下

載。希望透過這樣的流通方式,讓更多法友共享無價的法寶。

歡迎法友助印,共同將涓滴匯聚成廣闊的福德大海。

免費結緣◆歡迎助印

助印方式:

銀行:新光銀行 東台北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103

銀行帳號:0028-10-1001627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郵政劃撥: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請註明:助印《了義寶藏》)

網址:www.hwayue.org.tw/HY/todm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中國地區)

善緣解脫道《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主誦:宗喀巴大師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天法密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儀軌》

天法儀軌:天法明就多傑

儀軌編纂:噶瑪恰美仁波切

法本編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行聖乘之道:四加行修誦儀軌》

由實修傳承寶鬘噶瑪岡倉了悟義傳之無垢教導

編寫而成之念誦儀軌次第

◆ 儀軌系列 ◆

Page 90: 2014冬季善報

因果福利社

楚布淨化香

特價:350元/盒

數量:26cm*30支/盒

淨化香原名「楚布聖地香」,第十七世大寶法

王按照其特殊功效重新命名為「楚布淨化香」。

淨化香主要功效為:

1.三寶歡喜除穢垢。2.福業圓滿富足矣。

3.避免地震大災難。4.預防瘟疫傳染病。

宮廷普洱散茶

特價:500元/盒

重量:200g/盒

茶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天然的絕佳飲品。含

有營養價值及具保健功能。如︰抗衰老、抗

癌及保護心血管系統、骨骼、口腔、皮膚等

健康。年份︰2007年

金芽迷你沱茶

特價:300元/盒

數量:30粒裝/盒

普洱茶產自中國雲南,滋

味甘醇溫潤,千年來受到

歡迎,不僅是因為它的香

氣、滋味及飲用價值,飲

茶人士更把它當作養生妙

品。年份︰2008年。

羊毛毯

尺吋︰145cm*180cm

重量︰560g

售價:12,000元

純羊毛圍巾/披肩【特大】

頂級的Cashmere羊絨製作,觸感

滑潤,輕巧舒適。100%Pashmina

純手工雙面織做,透氣度佳,冬

天保暖禦寒必備佳品。

尺吋︰105cm*250cm

重量︰220g

售價:4,500元

純羊毛圍巾/披肩【基本款】

尺吋︰70cm*220cm

重量︰70g

售價:5,000元

喀什米爾圍巾

尺吋︰33cm*165cm

重量︰50g 

售價:1,000元

純羊毛圍巾/披肩【細緻款】

尺吋︰70cm*200cm

重量︰100g 售價:3,800元

精選圍巾

時尚百搭

網路商店超熱賣

歡 迎 光 臨

誠 摯 邀 請 您 一 起 來 充 實 心 靈 資 糧 , 護 持 佛 行 事 業 、 廣 結 善 緣 , 共 創 純 淨 美 好 的 生 活 ! !

Page 91: 2014冬季善報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傳真:02-8967-1069

※ 以上售價、數量及內容均以現場實際商品為準,

 詳情請上PCHome商店街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或洽02-8967-1018轉15陳師姐。

※劃撥注意事項:①訂購前請先來電詢問是否有現貨。

        ①單筆購買金額未超過NT1000元者,劃撥時請另外加上80元運費。

來自尼泊爾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的純素環保香

①列些林藥香粉①

布施眾生‧煙供材料

①供養三寶‧煙供材料

以上三項各為 特價 200元/包

重量 約110g/包

①尼泊爾噶瑪列些林臥香

特價 300元/束 數量:約30支/束

①①

尼泊爾噶瑪列些林‧極品藏香功德圓滿組

特價 900 元/一組

商品: 列些林藥香粉+布施眾生‧煙供材料+

   供養三寶‧煙供材料+尼泊爾噶瑪列些林臥香原料為尼泊爾海拔4000多公尺以上高山所採擷的花草、葉片、

果實,品質純淨,遵循傳統方式,由具備誓言與戒律的僧眾承

辦、如法製作。材料包括:

一、多種加持聖物文殊師利菩薩聖物、普賢菩薩聖物、金剛手菩薩聖物、地藏菩

薩聖物、除蓋障菩薩聖物、觀世音菩薩聖物、諸佛菩薩等各種

聖物。

二、眾多珍貴藥材藏蔻、益智、丁香、紅花、肉蔻、竹黃、海垛、木香、冰片、

藏青果、川楝子、菴摩羅果、許多礦物、蜂蜜、冰糖等。

三、各種天然香料柏棗、白檀香、紅檀香、安息香、乳香、杜鵑花、甘香松、草

木犀、沉香、野蒿等。

誠 摯 邀 請 您 一 起 來 充 實 心 靈 資 糧 , 護 持 佛 行 事 業 、 廣 結 善 緣 , 共 創 純 淨 美 好 的 生 活 ! !

好香遍結十方善

燒了一輩子的香,您知道燒香的功德?推薦您具備供養、環保意義的好香。

五大財神香

觀世音法藥香:為壽命延長防病苦專用,純中

藥製成,有諸多消災鎮宅甘露。

準提聚財香:為祿位增長增益財富專用,依大

寶伏藏經之財神喜好製成,可招請財神。

彌陀彩蓮香:為喜受相逢防惡緣、情感、小人

破害專用,可廣結善緣。

地藏滿願香:為消除業障及防破邪咒專

用,可加持除障放有藏密諸多甘露之加

持味。

息增壞誅香:為具福慧、祿位、長壽、

喜愛、智慧專用,有密法甘露味。

Page 92: 2014冬季善報

90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蕭羽珂、

蕭寶惜、賴偉銘、賴淑霞、謝秀珊、謝凱琳、

謝瑞祥、簡煌石、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

關慧瑛、蘇尹男、蘇淑貞、蘇愛婷、釋法融、

顧正琥、閻高永淋、寰力企業有公司、稷臨四

季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陳奕彰閤

家、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

800元

劉保美

700元

彭文蓮

660元

李月瑟

600元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昌艷屏、林桂涵、洪國倫、張金梅、張阿辛、

張雅鈴、陳金元、彭純姬、楊秀娟、詹靜秋、

劉綠瑛、謝桂香、蘇景暉、顧嘉展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慧娟、王文玲、王文珠、

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王克難、

王宏煌、王秀貞、王秀紋、王俊惠&傅文良&

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

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雪娥、王隆洲、

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

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王燕萍、古乃思、

史皓琳、白水旺、白純菁、石永禎、仲岱蘭、

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朱益村、

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

何阿春、何俊穎、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

余初郎、余珮琦、余夢祥、余漢民、冷天慧、

1,500元

王淑真、江玉琴、余 鑑、卓遵式、侯瑞華&

林錦源、張月娥、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

戴冠福、鍾小元、蘇育玲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1,100元

呂永光、李嬌蘭、蕭秋永、謝蕙曲

1,0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明進、王毓婉、

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

吳三明、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佳蓉、

吳芳瑜、吳建玲、吳淑娟、吳錦釵&林軒秀、

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

宋俊松、李文秀、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

李幸儀、李致穎、杜振源、周 平、林文芝、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惠美、

林翠凰、林蘭英、邵怡雅、邱 菊、姚凱林、

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洪有在、洪來春、

洪昌宏、洪稚盈、紀志豫、唐瑞梅、唐瑞梅、

唐 銑、孫蓉蓉、孫德菁、徐禎陽、張三妹、

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

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

許秋月、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許慧斕、

郭俊亨、郭美秀、郭愛俐、陳玉貞、陳秀玲、

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彩芬、

陳惠玲、陳掌珠、陳睿鴻、陳碧雲、陳潤堂、

彭 佾、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曾鳳宜、

游智偉、辜麗芬、黃芳進、黃淑貞、黃潮岳、

黃麗容、黃寶秀、黃顯智、塗天和、楊培凱、

楊程皓、葉帝余、葉源潔、廖玲華、廖珠善、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夙玲、

劉巡宇、劉鎮誠、歐陽富、蔡明珊、蔡國偉、

中華民國103年09月捐款資料

420,000元

勝美汽車材料有限公司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20,000元

蔡淑君

12,000元

周達偉

10,000元

林君穎、林清子、范雷震

8,000元

王士潔

6,000元

蔡金成

3,500元

顧錦才

3,000元

吳勝欽、李偉泰、李毅平、涂素琴、張桂英、

陳宇慷、陳宏嘉、陳慧玲、傅銘輝、楊智鈞、

鐘寶釵

2,500元

釋如碩

2,000元

吳美綸、李丙登、周麗霞、張文慶&葉美蘭、

陳怡婷、陳慧薰、陳麗宇、黃淑麗、廖伊仁、

蔣東安、黎貴妃、賴淑霞

Page 93: 2014冬季善報

91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普賢行願品〉

蘇瑞德、蘇雋媛、蘇麗容、釋果泉、顧正琥、

顧錦才、顧錦才、謝董幼里、盧張宗蓮、蔡陳

秀絨、廖徐臺妹、楊黃淑娥、陳周林華、袁楊

格蓮、林洪月霞、李汪彩棠、永康波羅蜜書

坊、大有銀樓、太偉企業有限公司、輝盟國際

股份有限公司

400元

林秀珍、楊玉花

320元

鍾彥廷、鍾昱樓

300元

王心妍、王慕珊、朱育儀、吳家賢、李如意、

陳美鈴、劉環生、潘妍如、蔡秋風、鍾昱樓、

簡源良、顏存義

240元

陳裔玲&李豐榮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200元

王啟章、石清陽、艾貽芳、吳水塗、徐清華、

康麗珠、張美華、陳洋鉦、陳秋英、游紹君、

盧麗香、鍾彥廷、羅紫萍、羅紫萍、張簡媛翔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

100元

王雅卿、王駿樺、甘 絮、任秀貞、任怡潔、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姿儀、李碧容、

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

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鄭劉濱&

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閻聿穎、

法界眾生、吳杜淑芬、

陳明珠、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

陳冠亨、陳勉玉、陳勉玉、陳勉玉、陳勉玉、

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

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華、

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陳淑枝、陳勝基、陳惠如、陳惠貞、陳華珍、

陳瑞梅、陳裔玲、陳裕仁、陳麗娜、陳麗雪、

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

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曾孝文、

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

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游李蜂、

游惠鳳、程懷琳、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

黃安堂、黃良銘、黃芝蘭、黃律瑋、黃政富、

黃春銘、黃昭雄、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

黃素卿、黃素真、黃啟源、黃細旻、黃莉娜、

黃富美、黃詩茹、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

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珍、楊玉瑩、

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楊雪霞、

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鴻椿、楊豐瑞、

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俊郎、葉淑鈺、

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鄒雪梅、雷悅俐、

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廖瓊真、

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趙許雪、趙麗萍、劉文英、劉克偉、劉彤芳、

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郁琦、劉娟伶、

劉娟美、劉家東、劉書美、劉書豪、劉連英、

劉登傑、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劉聖裕、

劉聖耀、劉銀河、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

蔡秀純、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

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

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國偉、蔡國偉、

蔡淑美、蔡淑敏、蔡朝益、蔡鳳梅、蔡慧真、

鄭旭昇、鄭俊鴻、鄭美月、鄭國強、鄭惠娟、

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

鄧立生、盧梅娟、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

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

賴清哲、賴翠蓮、錢中浩、錢翠微、駱金興、

薛瑞燕、謝志德、謝婉雯、鍾建芳、鍾秋子、

鍾秋子、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鍾鴻勳、

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簡美玲、簡慧玲、

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

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

羅文傑、羅文喬、羅金梅、羅秋娟、羅 雲、

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

吳仁氣、吳秀蓮、吳秀蘭、吳佩芸、吳季樺、

吳岩弘、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

吳美嫈、吳美觀、吳淑惠、吳惠芳、吳詠儀、

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

呂素足、呂崇明、宋玉青、巫建龍、李文龍、

李永富、李玉英、李玉雪、李志彬、李宗玉、

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李素華、

李素勤、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李雅雯、李榮俊、李蘭生、杜耿邦、沈亦芳、

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佘素君、周一芬、

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

周軒至、周慧玲、周麟甡、易麗華、昌艷屏、

果榮宇、林久媺、林友涵、林壬雨、林水木、

林世民、林台福、林玉好、林宏諭、林杏枝、

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

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

林松德、林俊榮、林恆如、林恆如、林珍貞、

林紀屏、林美英、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湘如、林雯惠、

林意祥、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德乾、

林麗玲、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

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侯宗昌、

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

柯素情、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

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

洪鈴雯、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

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徐如虹、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

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馬永康、

高瑞月、高燕鳳、高靜宜、常 琳、張午媛、

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

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

張晉瑋、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張涵傑、

張雪枝、張惠俐、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

張榮農、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張耀方、

曹麗華、梁美銀、梁慈娟、符兆偉、符兆偉、

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

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許珮瑋、

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許麗月、

許麗芬、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郭斐玲、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陳台運、

陳本元、陳正慧、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

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陳秀珠、陳秀淋、

陳秀鈺、陳佩棻、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

Page 94: 2014冬季善報

92

600元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昌艷屏、林桂涵、洪國倫、張雅鈴、陳金元、

彭純姬、楊秀娟、詹靜秋、劉綠瑛、蕭羽珂、

蘇景暉、顧嘉展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慧娟、王文玲、王文珠、

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王克難、

王宏煌、王秀貞、王秀紋、王俊惠&傅文良&

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

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雪娥、王隆洲、

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

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王燕萍、古乃思、

史皓琳、白水旺、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

仲岱蘭、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

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

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何景輝、何維孝、

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夢祥、余漢民、

冷天慧、吳仁氣、吳秀蓮、吳秀蘭、吳佩芸、

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

吳 玲、吳美嫈、吳美觀、吳淑惠、吳惠芳、

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

吳嬡琴、呂素足、呂崇明、宋玉青、巫建龍、

李文龍、李永富、李玉雪、李志彬、李宗玉、

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李素華、

李素勤、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李雅雯、李榮俊、李嬌蘭、李嬌蘭、李豐榮&

陳裔玲、李蘭生、杜耿邦、沈亦芳、沈亦芳、

沈如蘭、沈瓊姿、佘素君、周一芬、周世良、

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

周慧玲、周麟甡、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

林久媺、林友涵、林壬雨、林水木、林世民、

林台福、林玉好、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

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

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

林俊榮、林恆如、林恆如、林珍貞、林紀屏、

林美英、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湘如、林雯惠、

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德乾、林麗玲、

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邱玲美、

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侯宗昌、俞秋漣、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明進、王毓婉、

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

吳三明、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佳蓉、

吳建玲、吳淑娟、吳錦釵&林軒秀、吳麗芳、

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

李文秀、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

李金福、李致穎、李嬌蘭、周 平、林文芝、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惠美、

林翠凰、邵怡雅、邱 菊、姚凱林、施志忠、

柯能騰、洪如鴻、洪有在、洪來春、洪昌宏、

洪稚盈、唐瑞梅、唐瑞梅、唐 銑、孫蓉蓉、

孫德菁、徐禎陽、張三妹、張木樹、張秀滿、

張順治、張禎宸、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

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許慧斕、郭俊亨、

郭美秀、郭愛俐、陳玉貞、陳秀玲、陳昭蓉、

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

陳掌珠、陳睿鴻、陳碧雲、彭 佾、曾秀照、

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曾鳳宜、游智偉、

辜麗芬、黃芳進、黃淑貞、黃麗容、黃寶秀、

黃顯智、塗天和、楊培凱、楊程皓、葉征勇、

葉宥呈、葉帝余、葉源潔、廖玲華、廖珠善、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夙玲、

劉巡宇、劉鎮誠、歐陽富、蔡世謙、蔡明珊、

蔡國偉、蔡富雄、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

燕慧珍、蕭寶惜、賴偉銘、賴淑霞、賴煥城&

劉燕琍、謝素員、謝凱琳、謝瑞祥、簡煌石、

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

蘇愛婷、顧正琥、閻高永淋、楊慶盛閤家、陳

奕彰閤家、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

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稷臨四季有限公司、

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張發烈(亡者)

800元

劉保美、戴成志、戴宗志、戴曼如

700元

彭文蓮

660元

李月瑟

中華民國103年10月捐款資料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20,000元

蔡淑君

12,000元

張秀禎

10,000元

林君穎、林清子、范雷震

8,000元

王士潔

6,000元

張明華

5,000元

釋思甯

3,500元

顧錦才

3,000元

王莫方、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陳慧玲、

傅銘輝、楊智鈞、蔡忠和、鐘寶釵

2,400元

張明華

2,000元

吳美綸、李丙登、林燕芬、陳怡婷、陳楚澐、

陳慧薰、陳麗宇、黃淑麗、廖伊仁、蔣東安、

賴淑霞、釋道蓮、智覺佛寺、楊慶盛閤家、楊

慶盛閤家

1,500元

王劍江、江玉琴、余 鑑、卓遵式、侯瑞華&

林錦源、張月娥、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

戴冠福、鍾小元、簡素惠、嚴慧心、蘇育玲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Page 95: 2014冬季善報

93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普賢行願品〉

廖瓊真、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

趙曼萍、趙許雪、趙麗萍、劉文英、劉克偉、

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郁琦、

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美、劉書豪、

劉連英、劉登傑、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

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潘郁仁、

潘郁仁、蔣靜華、蔡秀純、蔡育維、蔡宜勳、

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

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

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蔡朝益、蔡鳳梅、

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

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

鄧立生、盧梅娟、蕭弘清、蕭華菁、蕭進文、

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

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

薛瑞燕、謝志德、謝婉雯、鍾建芳、鍾秋子、

鍾秋子、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鍾鴻勳、

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簡美玲、簡慧玲、

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

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

羅文傑、羅文喬、羅金梅、羅秋娟、羅 雲、

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

蘇瑞德、蘇雋媛、蘇麗容、釋果泉、顧正琥、

顧錦才、顧錦才、謝董幼里、盧張宗蓮、蔡陳

秀絨、廖徐臺妹、楊黃淑娥、陳周林華、袁楊

格蓮、林洪月霞、李汪彩棠、大有銀樓、太偉

企業有限公司、永康波羅蜜書坊、輝盟國際股

份有限公司

400元

林秀珍

320元

鍾彥廷、鍾昱樓

300元

王子心、朱育儀、李吉祥、林鎂茹、陳美鈴、

劉環生、潘妍如、蔡秋風、鍾昱樓、顏存義、

徐毅騰闔家

2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柯素情、

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洪美理、

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

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孫美升、

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徐如虹、

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

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馬永康、高瑞月、

高燕鳳、高靜宜、常 琳、張午媛、張永興、

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張宗娟、

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張晉瑋、

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張雅娟、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

張慧婷、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

梁慈娟、符兆偉、符兆偉、符湘萍、莊月環、

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

許岳年、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

許雪雲、許雅惠、許麗月、許麗芬、郭秀貞、

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郭斐玲、郭耀宗、

陳乃菁、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淡、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陳宗緯、

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陳芳英、陳采詩、

陳金葉、陳信昌、陳俞儜、陳冠亨、陳勉玉、

陳勉玉、陳勉玉、陳勉玉、陳威任、陳柔諭、

陳珍枝、陳禹伸、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

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華、陳素慧、

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淑枝、

陳勝基、陳惠如、陳惠貞、陳朝揚、陳華珍、

陳瑞梅、陳裔玲、陳麗娜、陳麗雪、陳麗鳳、

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

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

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曾頂嘉、

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游李蜂、游惠鳳、

程懷琳、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

黃良銘、黃芝蘭、黃律瑋、黃政富、黃春銘、

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黃素卿、黃素真、

黃啟源、黃莉娜、黃富美、黃詩茹、黃種進、

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

楊玉珍、楊玉瑩、楊兆庭、楊宗長&楊雅棠&

楊瑞和、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楊淑美、

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鴻椿、

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俊郎、

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鄒雪梅、

雷悅俐、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

200元

王美英、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李靜芬、

徐清華、康麗珠、張美華、陳洋鉦、陳秋英、

游紹君、廖湘慧、盧麗香、蕭美英、鍾彥廷、

羅紫萍、張簡媛翔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

100元

王雅卿、王駿樺、甘 絮、任秀貞、任怡潔、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姿儀、李碧容、

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

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鄭劉濱&

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閻聿穎、

吳杜淑芬

Page 96: 2014冬季善報

94

700元

彭文蓮

660元

李月瑟

600元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昌艷屏、林桂涵、洪國倫、張雅鈴、陳金元、

陳景樑、彭純姬、楊秀娟、詹靜秋、劉綠瑛、

蘇景暉、顧嘉展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慧娟、王文玲、王文珠、

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王克難、

王宏煌、王秀貞、王秀紋、王俊惠&傅文良&

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

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雪娥、王隆洲、

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

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王燕萍、古乃思、

史皓琳、白水旺、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

仲岱蘭、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

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

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何俊龍、何景輝、

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夢祥、

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秀蓮、吳秀蘭、

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吳青臺、

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吳美觀、吳淑惠、

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

吳慧敏、吳嬡琴、呂欣純、呂素足、呂崇明、

宋玉青、巫建龍、李永富、李玉雪、李志彬、

李宗玉、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

李素華、李素勤、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

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寶彩、李蘭生、

杜耿邦、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

佘素君、周一芬、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

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周慧玲、周麟甡、

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林久媺、林友涵、

林壬雨、林水木、林世民、林台福、林宏諭、

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

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

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林恆如、林珍貞、

林紀屏、林美英、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謝辰彥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明進、王毓婉、

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

何黃雲、吳三明、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

吳佳蓉、吳建玲、吳淑娟、吳錦釵&林軒秀、

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

宋俊松、李文秀、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

李幸儀、李致穎、周 平、林文芝、林玄真、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惠美、

林翠凰、林蘭英、邵怡雅、邱 菊、姚凱林、

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洪有在、洪來春、

洪昌宏、洪稚盈、唐瑞梅、唐瑞梅、唐 銑、

孫蓉蓉、孫德菁、徐進益、徐禎陽、張三妹、

張木樹、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

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許慧斕、郭俊亨、

郭美秀、郭愛俐、陳玉貞、陳秀玲、陳昭蓉、

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

陳掌珠、陳睿鴻、陳碧雲、彭 佾、曾致中、

曾欽一、曾綺屏、曾鳳宜、游智偉、游智偉、

辜麗芬、黃芳進、黃淑貞、黃麗容、黃寶秀、

黃顯智、塗天和、楊培凱、楊程皓、葉帝余、

葉源潔、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

廖震元、熊瑞玲、劉夙玲、劉夙玲、劉巡宇、

劉鎮誠、歐陽富、蔡中庸、蔡明珊、蔡國偉、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蕭珠鳳&

李明翰、蕭寶惜、賴偉銘、賴淑霞、賴煥城&

劉燕琍、薛美卿、謝凱琳、謝瑞祥、簡煌石、

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

蘇愛婷、鐘彩霞、顧正琥、閻高永淋、寰力企

業有公司、陳奕彰閤家、稷臨四季有限公司、

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宇得國

際企業有限公司

800元

劉保美、羅周宜

750元

馬毓穗

中華民國103年11月捐款資料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20,000元

蔡淑君

11,500元

高明芳

10,000元

林君穎、林清子、范雷震

8,000元

王士潔

6,000元

丘清華

5,000元

高明芳、張薰卿、陳思伶

4,000元

葉雲蘭

3,600元

吳佳蓉

3,500元

高明芳、顧錦才

3,000元

尹顯慧、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陳慧玲、

傅銘輝、楊智鈞、鐘寶釵

2,280元

Owen Yim & Tammy Wong &Mac Queenie Ng &

Venus Tong

2,000元

吳美綸、李丙登、陳怡婷、陳慧薰、陳麗宇、

黃淑麗、黃愉娟、楊月治、廖伊仁、蔣東安、

賴淑霞

1,500元

江玉琴、余 鑑、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

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戴冠福、鍾小元、

蘇育玲、蘇淑娟

Page 97: 2014冬季善報

95

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徐清華、康麗珠、

張美華、陳洋鉦、陳秋英、陳慧敏、盧麗香、

羅紫萍、張簡媛翔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

100元

王雅卿、王駿樺、甘 絮、任秀貞、任怡潔、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姿儀、李碧容、

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

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鄭劉濱&

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閻聿穎、

吳杜淑芬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普賢行願品〉

雷悅俐、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

廖瓊真、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

趙曼萍、趙許雪、趙麗萍、劉文英、劉克偉、

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郁琦、

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美、劉書豪、

劉連英、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劉瑞明、

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劉燕琍、潘郁仁、

潘郁仁、蔣靜華、蔡世謙、蔡秀純、蔡育維、

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

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

蔡淳婷、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蔡朝益、

蔡鳳梅、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

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

鄧允怡、鄧立生、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

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

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薛瑞燕、

謝志德、謝婉雯、鍾建芳、鍾秋子、鍾秋子、

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鍾鴻勳、鞠育美、

韓秀鳳、簡妙芬、簡美玲、簡慧玲、顏存義、

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顏孝承&

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傑、

羅文喬、羅金梅、羅秋娟、羅 雲、嚴允寧、

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蘇雋媛、蘇麗容、釋果泉、顧正琥、顧錦才、

顧錦才、盧張宗蓮、蔡陳秀絨、廖徐臺妹、楊

黃淑娥、陳周林華、袁楊格蓮、林洪月霞、李

汪彩棠、謝董幼里、永康波羅蜜書坊、大有銀

樓、太偉企業有限公司、輝盟國際股份有限公

400元

林秀珍、楊玉花

300元

王心妍、朱育儀、李吉祥、許鈴凰、陳美鈴、

劉環生、潘妍如、蔡秋風、顏存義

250元

呂美鳳&林倩如&林士傑

2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200元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湘如、林雯惠、

林慈娜、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德乾、

林麗玲、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

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侯宗昌、

侯宗昌、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

柯素情、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

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

洪鈴雯、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

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徐如虹、徐尚藝、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

翁玉玲、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

馬永康、高瑞月、高燕鳳、高靜宜、常 琳、

張午媛、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

張秀娟、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

張郁琳、張晉瑋、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

張涵傑、張雪枝、張雅娟、張順成、張瑞珍、

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張耀方、

曹麗華、梁美銀、梁慈娟、符兆偉、符兆偉、

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

莊萱琳、許文雄、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

許麗月、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

郭淑卿、郭斐玲、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

陳台運、陳正慧、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

陳吉立、陳君瑋、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

陳佩棻、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

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

陳威任、陳宣佑、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

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

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陳淑枝、陳勝基、陳惠如、陳惠貞、陳華珍、

陳瑞梅、陳裔玲、陳麗娜、陳麗雪、陳麗鳳、

陳蘭芳、陸勝慧、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

彭淑嫻、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

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

曾蘇銘、游亦安、游李蜂、游惠鳳、程懷琳、

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黃秀蘭、

黃良銘、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

黃秋林、黃秋愛、黃素真、黃啟源、黃細旻、

黃莉娜、黃富美、黃詩茹、黃種進、黃德舜、

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珍、

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

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鴻椿、

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俊郎、

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鄒雪梅、

願君長壽離病苦,

受用自在與福樂,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Page 98: 2014冬季善報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護持

專線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

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

慧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

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

用網路閱讀,減少紙張、油墨、

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

點上http://issuu.com/hwayue閱

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

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

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

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

告知:[email protected],或來

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

巷3號6樓,化育道場《善報》編

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

並請再次提供您的姓名、地址、

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電話:﹍﹍﹍﹍﹍﹍﹍﹍﹍﹍﹍﹍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想繼續收到 請回信告知!

Page 99: 2014冬季善報

〈善報書摘〉

覺醒一瞬間──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作者:措尼仁波切著

翻譯:連德禮

心 , 是 佛 教 中 最 重 要 的 面

向,它指的是態度。在追求佛

法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擁有一

種真正的態度。當決心進入佛

門後,我們應該這麼想:「我

竟能值遇這麼幸運的事!我感

到非常高興,而且要充分利用

它。我要利用此一良機,不只

是為了讓我獲得暫時的快樂,

或達成自己的事,而是為了一

切眾生,要減少煩惱並在菩提

道上邁進。」這種態度是我們

需要去培養的。

掌握「心」的根本狀態

培養這種態度後,我們要致

力於證悟一切事物本來就是清

淨的。就本質上來說,所有事

物都是解脫自在而圓滿的,這

不光是我們的想像而已。所有

事物的真正本性是原本清淨。

無論我們談論的是心的本性,

又或是所有事物的本質,基本

上它就是清淨的。這清淨並非

離開事物的染污面之外而另外

存在,也不是我們需要去創造

或 獲 得 的 成 品 。 它 是 自 然 清

淨,原本現前的。你瞭解這個

道理嗎?這是非常重要的。

「俱生本性」

超越輪迴與涅槃

這「本初清淨」(or ig ina l

purity)不要視之為一種成品或

某件新的創作,也不是已經出

現的東西。完全不像這樣。本

初清淨不是被創造或完成的東

西。我們會這麼想像,是因為

我們顯然經驗過染污,因此認

為其他地方一定另有清淨之處

是我們可以獲得的,就好像在

惡臭的房間,會想像另有一個

芳香雅室般。不是這樣的。這

清淨不落入任何範疇,它既不

歸輪迴,也不屬於涅槃。這裡

的意思,不是說輪迴是某種染

污的狀態,而涅槃則是其他某

處清淨的地方。我們內在「俱

生本性」(innate nature)的清

淨 , 在 任 何 狀 態 中 都 是 現 前

的,它既不歸輪迴這類,也不

屬於涅槃之門,但它是全然周

遍的。我會在後面多講一些。

大圓滿修持如何入手

「俱生本性」這個詞,或根

本本質(basic substance)、根

本元素(basic element)、佛

性、諸佛的心要──就是真正

的佛。這就是所謂的清淨,就

是修持下手之處,也是大圓滿

修持的全部。

「基、道、果」這些詞,基

本上都是關於俱生本性,它不

侷限於只是輪迴或涅槃。我們

的根本狀態(basic state)在各

種情況下,都是現前的。無論

是輪迴或涅槃,它都不屬於這

兩者。就某方面來說,它可說

是這兩種狀態的共同基礎。所

以 它 是 清 淨 、 根 本 狀 態 的 清

淨。因此,首先要瞭解最重要

的是「基」,也就是根本狀態。

(本文節錄自《覺醒一瞬間:大

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11月1日由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99元,請洽各大書局通路、因果福利社)

Page 100: 2014冬季善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化育道場暨化育書院

光明燈上燈法會

19:30~20:30

除夕 春節

新春暨清明法會

10:00~20:30

新春暨清明法會

10:00~20:30

新春暨清明法會

10:00~20:30

新春暨清明法會

10:00~17:30

26

2

9

16

23

2

9

16

23

30

6

13

20

27

27

3

10

17

24

3

10

17

24

31

7

14

21

28

28

4

11

18

25

4

11

18

25

1

8

15

22

29

29

5

12

19

26

5

12

19

26

2

9

16

23

30

30

6

13

20

27

6

13

20

27

3

10

17

24

31

7

14

21

28

7

14

21

28

4

11

18

25

1

8

15

22

1

8

15

22

29

5

12

19

26

新春暨清明法會,3/26起至3/29日一連四天預告

二月

三月

四月

非賣品‧歡迎助印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2015年 2 3 4 月份行事曆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