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第十六屆「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暨€¦ · 6....

18
1 2015 年第十六屆「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暨 第十二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報告 The Report on the 16 th ICN Asia Workforce Forum (AWFF) & 12 nd Alliance of Asia Nurses Association (AANA) 台灣護理學會 王桂芸理事長、蔣立琦副理事長 陳小蓮常務理事、陳淑芬秘書長 2015.11.17-1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2015 年第十六屆「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暨 第十二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報告

    The Report on

    the 16th ICN Asia Workforce Forum (AWFF) & 12nd Alliance of Asia Nurses Association (AANA)

    台灣護理學會

    王桂芸理事長、蔣立琦副理事長

    陳小蓮常務理事、陳淑芬秘書長

    2015.11.17-19

  • 2

    2015 年第十六屆「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與 第十二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報告

    壹、前言

    第十六屆「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與第十二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先後於 11月 17 日~19 日舉行,由 ICN 與新加坡護理學會聯合主辦,會議地點在新加坡的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內的 Academia 舉行,本會由王桂芸理事長領軍,蔣立琦副理事長、陳小蓮常務理事與陳淑芬秘書長出席。其中,王理事長與蔣副理事長為本會正式代表,陳常務理事

    與陳秘書長為觀察員。此次會議出席國家包含: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尼、韓國、澳門、

    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泰國與台灣等 11 國理事長與學會代表共三十餘人。ICN 出席代表為護理與衛生政策顧問 Lesley Bell。「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由 Lesley Bell 與新加坡護理學會理事長 Lim Swee Hia 聯合主持,場地位於新加坡中央醫院中,會議中也讓我們可以一窺新加坡醫院的外貌,會議過程順利和諧,會員間之交流熱絡,毫無語言隔閡。此工作論壇為亞

    洲地區具 ICN 會員國代表參與,會議中除檢視各國與護理相關之內外在環境、人力結構與薪資之工作條件現況,並探討護理人員職涯、進階角色之議題、護理人員工作的保障、應屆畢

    業護理學生如何適應職場及正向執業環璄營造,各國護理學會因應之道與成功經驗的分享,

    促進正向執業環境,且探討護理人員之健康等議題。 亞洲護理學會聯盟(簡稱 AANA)於 2003 年在亞洲八個國家代表於韓國首爾市共同連署下起草成立,成立目的在藉由每年舉辦亞洲國家(非限定 ICN 會員國)之護理學會理事長聯席會議中相互學習、汲取經驗,共同解決各國與國際間之護理專業議題。此屆亞洲護理學會

    聯盟會議,在探討亞洲聯盟各國面臨失智症議題及各國護理學會之因應策略。 出席會議除可瞭解亞洲各國護理專業人員的社會經濟福利現況及面臨之問題,吸取他國成功經驗,更新因應策略與解決之道,以作為改善護理人員職場安全及福利等參考依據,且

    可將台灣的成功經驗行銷他國,爭取台灣護理學會的國際聲望,茲將論壇重點摘述之。

    貳、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

    ICN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自 2000 年起每年舉行,由亞洲各會員國輪流舉行,此次由 ICN與新加坡護理學會主辦,討論主題如下: 1. 藉由各國環境檢視,由政府、社會、健康、護理及專業組織不同觀點,探討與分享各國

    之現況。 2. 更新各國護理人員工作與社經福利(SEW)條件之資料庫。 3. 探討護理人員角色及變動中的執業範圍。 4. 探討正向執業環境及分享各國成功經驗。 5. 探討護病比及護理人力配置。 6. 依據世界勞工組織(ILO)第 149 公約,分享各國經驗。 7. 政策影響與衝擊:全民健康覆蓋(UHC)及健康專業人力資源(HRH)。 8. 護理學生之教育:應屆畢業生進入臨床之適應。 9. 經由訓練課程了解新加坡水供應系統(新生水),並從中得到啟發。

  • 3

    一、環境檢視

    論壇開始前,Lesley Bell 先報告這一年她代表 ICN 所參與之活動,謝謝日本在去年舉辦了一個成功的會議,而 2017 年的 ICN 會議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另外在勞工相關會議中亦討論到職場暴力,包括語言暴力等持續增加,值得主管深入探討與

    處理。ICN 亦進行多場的領導及協商訓練;又為瞭解護理人員的健康情形而進行線上護理人員健康調查,將於本次會議中報告調查情形。最後她更提到這是她最後一次主持亞洲人力論

    壇會議,因她將於年底退休,也很感謝大家多年來對她的支持。所有與會人員聽到這消息都

    感到非常訝異,除感謝她多年來的指導外,也都感到離情依依。 此次人力論壇由 Lesley Bell 引導各國代表作環境檢視(Environmental scan),分析目前各國影響護理專業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及所採取的策略。各國代表說明影響職場工作環境與專

    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護理、健康、政府、社會、全國性護理學會等層面。茲將各國代表

    所提出的護理職場內外環境改變重點列舉於下:

    國家 環境檢視重點 中國 1.人口持續增加,至 2014 年末人口已達 13 億 6700 萬,都巿人口佔

    54.77%。2014 年粗出生率 12.37%0,粗死亡率 7.16%0,人口自然增加率為 5.21%0。人口老化情況亦日漸嚴重,至 2014 年末 60 歲以上人口佔 15.5%。

    2.為因應高齡人口健康需求,針對老人照護機構及護理站提供技術指引,推動高齡照護及健康整合服務。

    3.2013 年健康醫療支出 3166.15 億,佔 GPD 5.57%,城鄉間的個人健康醫療支出差異甚大。

    4.為因應民眾增加的醫療健康需求、醫療科技的轉型與進步,政府計劃強化護理的結構及能力、提升護理服務,使能更「貼近病人、貼

    近臨床、貼近社區」。 馬來西亞 1.為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提供全民可及之醫療服務,提升全民健康照

    護覆蓋率,該國政府自 2008 年始進行 1 Care for 1 Malaysia 的計劃,並進行國家財政、健康照護提供系統的再改造,使能提供國

    民一個具效能、效率、公平及高科技的健康照護系統。 2.該國設置護理理學士(Hons)課程供在職註冊護士進修,以教育來提

    升註冊護士(RN)的進階職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將具實證基礎的知識及技能應用到病人照護上,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

    韓國 1.國家健保局推行“不需照顧者醫院”試辦計畫,於參與計畫醫院急性病房中配置足夠護理人力,讓病人家屬不需 24 小時陪伴或僱用專人照顧,實驗醫院的護病比為三級醫院 1:8、綜合醫院 1:10、醫院 1:12,此計畫原預計於 2017 年時能於非都會區的小中型醫院全面實施,但因 2015 年 MERS 疫情,政府提前至 2017 年於全國實施。

    2.2012 年訂定所有醫療服務專業人員每三年須進行專業證照登錄,以能正確掌握醫療專業人員人力情況,可作出有效的人力資料管理及

  • 4

    人力回流計劃。本年度為第一次的證照登錄年,韓國護理學會受政

    府委託執行護理專業證照登錄更新業務。 菲律賓 1.該國的醫療專業人員大多集中於都會區,城鄉間民眾所得到的醫療

    專業照護差異性大。衛生署為達到健康相關千禧年發展目標,使貧

    窮區域民眾得到足夠的急性公共健康服務,故訂定護理人員部署等

    計劃,交由國家抗貧委員會將醫療專業人員分派至全國的貧窮社區

    及鄉鎮地區提供服務。今年招募了 13,500 名護理人員、398 名醫師、2,700 名助產師及 480 位牙醫師至鄉鎮地區服務,明年仍將招募15,000 名護理人員、1,192 名醫師、3,000 名助產師。加入以上計劃的護理人員資格為未滿 40 歲,且在未來兩年沒有出國計劃者。

    2.該國政府亦將進行麻醉護士的訓練計劃,以補足地區醫院麻醉人員的不足。

    台灣 為解決護理的高離職率、畢業生低就業率、人力招募困難等問題,各護理專業學會聯合向政府遊說,而有以下的改變: 1.三班合理護病比納入醫院評鑑合格標準門檻。 2.護病比與健保給付連動。 3.偏鄉護理精英計畫,於 2015 至 2018 年培養 200 位護理學生以進入偏遠地區或鄉鎮服務。

    4.增加居家護理的給付。 日本 1.該國於2014年6月通過 “Ac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egional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其中明訂護理人員在經過訓練後可執行特定醫療處置,此訓練系統主要是提升團隊照護機制,以滿足日本

    多元化的照護需求。 2.為因應超高齡及低生育率的國人健康需求,並保存健康照護專業人力,該國政府規定於 2015 年 10 月始護理人員必須向各縣護理中心回報個人姓名、住址及專業證照號碼(含受雇與未受雇)。藉此系統希望能提供未就業護理人員更多再就業的資訊,助其重返護理工作

    崗位。 泰國 1.因護理人員的角色增加、教師缺乏、臨床護理人員流動率高等問

    題,使該國一直面臨護理人力不足的情形。泰國護理學會向國家改

    革委員會提出護理人力再造建議,督促政府訂定護理人力政策、提

    升護理人員在公立健康組織中的生產力及地位、健康專業人力的結

    構及管理再造,且提供健康專業人員安全的執業環境等。 2.泰國護理學會致力於緩解護理人力缺乏的嚴重性,為改善護理人員的健康及生活品質,致力於推動正向執業環境(PPE)及護理工作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計劃。

    新加坡 2014 年國家護理工作小組向衛福部提出 15 項建議,建議內容包含護理職涯發展、自主性、認同及教育等 4 個重點,簡稱為 CARE 計畫(Career Development, Autonomy, Recognition and Education of nurses),透過系統性的方法,以強化護理專業發展,使護理人員能力

  • 5

    增加,得以承接更多的擴展角色,使護理人員成為更佳的病人代言人。 1.職涯發展 (1)利用銜接課程等設計,使臨床護理人員在職涯中有升遷的機會。 (2)護理主任更名為首席護士(Chief Nurse)使其護理位階及管轄範圍更清楚。

    (3)增設新護理角色,如 Assistant Nurse Clinician,及早培育護理人員領導能力。

    (4)醫院更有彈性,如增加彈性班別及兼職制度,以助人員可兼顧工作及家庭,也讓退休有能力的護理人員可再回臨床工作。

    2.自主性:經訓練的資深護理人員,在醫師合作下可對穩定的病人開立處方,亦可營運護理管理的復健病房、護理主導的門診等。

    3.認同:薪資調升及增加獎勵,如總統獎。 4.教育:增加銜接課程、進階課程、碩士課程等,以增加護理人員終身學習的機會。

    澳門 澳門醫療委員會委員持續為 15 類醫療專業人員訂一致性的法規,於2015 年 3 月訂出草案,在澳門護理學會的督促中,委員會已舉行六場諮詢會收集意見,並針對草案進行熱烈討論。這對澳門的護理專業

    將有重大的影響。 香港 1.2014 年嬰兒死亡率為 1.7%0,產婦死亡率在每萬位活產數中佔 1.9

    人,平均年齡男性為 81.2 歲、女性 84.4 歲。民眾的健康支出大部份由政府支付,佔所有政府支出的 17%,而政府的健康支出佔 GDP的 5.2%。

    2.政府鼓勵民眾購買私人健康保險及加強管理,可能影響日後民眾對公私立健康服務的使用情形。

    3.2013 年成立指導委員會重新檢視醫院的運作,以加強其服務的成本效益及品質。2015 年 10 月定出行動計畫,包括檢視各院的管理及機構組織架構、資源管理、人員管理、成本效益及服務管理、所

    有的管理及控制情形。這將會影響到管理及組織重整,及資源重

    分配。 4.推廣及增強基層照護,如慢性病自我照護知識及技能等。 5.因經濟穩定且通膨率 4.4%,政府於 2015 年 4 月始調高薪資 4.62%。

    印尼 1.2014 年 10 月通過護理人員法,保障護理人員的執業安全。 2.推動全民健康覆蓋,將各種不同的公立保險整合為一種國家保險制 度。

    3.將擷取國際間醫院評鑑的經驗進行醫院評鑑,屆時更能彰顯護理人 員在醫院中的重要角色。

    3.由於護理學校數量增加,為能確認畢業學生的能力,故將舉辦護理 畢業生證照考前考試,以作為確認畢業生能力的策略之一。

    由以上環境檢視中,顯示亞洲各國重視的議題如下:

  • 6

    1. 各國人口高齡化、慢性病盛行、醫療照護需求俱增,護理人力短缺、執業環境不佳等問題持續存在。

    2. 全民健康覆蓋是許多國家努力的目標,但在許多國家中仍存在醫療專業人員分佈不均,使醫療服務的質與量上均出現嚴重的城鄉差異的情形,故多個國家均針對此方面制定政

    策,以期每一位公民均能等到公平相等的醫療服務。 3. 針對人口老化所衍生之健康照護問題,各國均列為重要施政重點,包括政策、服務輸送

    系統、人員及設施等。 4. 營造正向執業環境是多數國家護理學會積極與政府合作之目標,並提出具體策略,包括

    減少護病比、培訓護理主管、規劃護理職涯發展、立法保障勞工權益等。 5. 各國護理教育與實務工作間仍存在落差,需要弭平。

    二、檢視各國護理工作狀況

    ICN 在召開論壇前已先藉由問卷調查各國護理工作狀況,將資料彙整及分析作為論壇的基本資料,會議進行時,由 Lesley 將 ICN 分析各國護理工作狀況進行討論與資料澄清,各國狀況之比較包括: 1. 一般基本資料:含護理人員類別、護理人員修業年限、男性及女性護理人員數與執業人數

    等。 (1)護理類別:韓國、澳門、菲律賓只有 RN;其他國家除 RN(依學位來分)之外,還有 LPN(印

    尼、日本、台灣)、CN(Community Nurse, 馬來西亞)、TN(Technical Nurse, 泰國)、 AN(Assistant Nurse, 印尼、馬來西亞)、EN(Enrolled Nurse, 新加坡、香港)、PHN(Public Health Nurse, 日本)、MW(Midwife, 日本)、RMW(Registered Midwife, 新加坡)等類別。

    (2)進入護理學校前之教育年限:除了台灣、大陸之部份 RN、印尼之 AN、日本之 LPN、馬來西亞之 CN 及 AN 只需 9 年教育外,半數以上國家均須完成 12 年以上之教育後才能就讀護理科系,其他國家至少也要 10-11 年。

    (3)護理教育修業年限:RN:3-5 年(大多數 4 年)、LPN:2-3 年、AN:2-3 年,其中台灣及中 國之護理學制比其他國家更多元且複雜。 2. 護理人員年齡分布:執業護理人員平均年齡、護理生涯年資。 (1)執業護理人員平均年齡:年齡最輕為馬來西亞 (21 歲),最高為日本(41.4 歲)。 (2)平均護理執業年資:大部分國家以退休年齡減去就業年齡,約 33~40 年;而我國、日本及

    韓國則是以護理人員實際服務之年資計算,我國 6-7 年、韓國 8.2 年、日本 17.5 年。 3. 預估護理人力的供需狀況:大部分國家認為未來護理人力依然短缺,唯菲律賓及印尼則認

    為護理人力供應過剩。 4. 改變對護理人力需求的原因:所有國家均認為人口組成、健康需求、病人照護需求、科技

    及政府政策均為影響護理人力需求之原因。 5. 護理人員 1 年內之異動率:韓國 (13.9%),其次為日本(11%),澳門因公私立醫院不同,公

    立醫院 3.7%,但私立醫院則為 5~33%。 6. 薪資比較: (1)各國護理人員薪資比較,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 換算,目的係

    在衡量同一時間點下,各國購買相同物品所需支付價格之變化情形。通常開發中國家的

  • 7

    經濟體規模以 PPP 衡量,比用 GDP 衡量準確,因相同物品在開發中國家的售價常比已開發國家低,相同金額可購買的數量較大。經 PPP 換算後,各國護理人員平均薪資以澳門最高,比當地警察還高。

    (2)護理人員與其他專業平均起薪之比較: 醫師>會計師>警察>教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LPN>護理輔助人員

    顯示護理人員平均起薪比老師、警察及會計師為低,只比物理治療師、LPN 及輔助人員高,如何提升護理人員之專業價值值得各國重視。

    三、護理人員職涯路徑( Career paths for nurses)

    此議題中主要討論改變中的執業範疇及進階護理執業(NP/APN),包括:教育、法規及管理。 1. 日本:2014 年修法准許護理人員經過特定訓練系統後可執行某些醫療活動,此訓練系統

    於 2015 年 10 月開始,共 21 類 38 種醫療行為被界定,如呼吸器及心律調整器處置、中央靜脈導管及引流管的拔除等。此訓練於衛生福利部認可的學術機構中進行,課程包括知識、

    技能及實習,並須通過筆試,訓練時間由六個月至一年不等。 2. 韓國:1.發展出許多護理的拓展角色,如移植協調師、長照訪視護理師、forensic nurses (專

    門協助性侵受害者)、驗屍護理師(nurse coroners)、矯正護理師(correctional nurse,服務於扣押人或家屬)。2.APN 訓練課程由衛福部認證單位執行,畢業時至少須修 33 學分,畢業後可取得碩士學位。APN 於 13 個專業領域提供服務,包括家庭醫學、老人醫學、麻醉科、職業健康、感染管制、公共衛生、安寧、急性照護、腫瘤、精神科、臨床醫學、急診醫學

    及小兒科。 3. 澳門:1.學校護士(school nurse)已被更名為健康促進者(health promoter),因此,此類護理

    人員日後將無法進行換證,目前澳門護士公會正為此事而努力中。 2.專科護士(specialized nurse)訓練在過去培育出為數不少的專科護士,但由於供需問題(政府機構減少聘用),澳門的兩所學校今年停招此課程學生。澳門護士學會敦促衛生署培育專科護士以滿足民眾慢

    性疾病需求及緩解護理人員缺少的問題。 4. 新加坡:目前有 145 位經認證的進階護理師分別於急性照護、內外科、心理衛生、社區衛

    生四領域執業,與醫師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提供病人照護。進階護理師須具專科

    領域三年臨床經驗,完成進階護理師訓練(碩士),並通過認證方可執業。 5. 台灣:1.專科護理師(Nurse practitioner)由衛福部認可之醫院訓練,須接受 184 小時課程及

    504小時訓練,並經考試及格後方可領取專科護理師證照,至 2014年共 5,026人取得證照。於 2014 年 8 月衛福部通過護理人員法第 24 條-專科護理師及接受專科護理師訓練之護理師在醫師督導下可執行醫療行為。且專科護理師甄審辦法亦同時修訂,通過接受專科護理

    師訓練者的資格、及除醫院外亦可由學校辦理訓練課程。2.進階護理師(Advanced practice nurse)為進階護理的一個新角色,台灣護理學會於 2012 年成立進階護理委員會,界定進階護理師的角色及執業範圍、能力及資格等,並於 2015 年制定進階護理師認證辦法,預計於 2016 年推行,期望能建立一護理分級系統,全面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

    6. 泰國:目前所有的註冊專業護士(Registered professional nurse)均為大學畢業,至 2014 年止進階護理師(Advanced practice nurse)則須在取得碩士學位,並通過考試後方可取得進階護

  • 8

    理師資格,2015 年始已將其學歷要求由碩士提升到博士。目前進階護理師的工作場域共有十種,包括:內外科、小兒科、精神科、老人科、助產科、婦女及兒童科、公共衛生、

    社區、及麻醉護理。另外,泰國護理團體正與政府提議立法允許進階護理師開立門診,期

    望進階護理師未來有更多的獨立作業空間。

    四、ILO Nursing Personnel Convention

    Lesley Bell 首先介紹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及 C149。ILO 成立於 1919 年,1946 年成為聯合國第一個專門化機構,其主要宗旨及任務為:1.提升及認識工作中的權利。2.增加合適的聘僱機會。3.增加社會保護。4.強化社會對話。至 2011 年 7 月 ILO通過了 189 項公約,主要是制定工作的準則及權利,若公約為國家所認可,則實施時具有法律地位,而 ILO 常會再訂定建議(recommendation)作公約的細部說明、指引。於 1977 年時 ILO訂定了有關護理人員的 149 號公約(Convention on nursing personnel, C149)。以下為 C149 的重點介紹。

    確認:...護理人員的重要角色,與其他人員共同保護及改善民眾的健康。 art 1:護理人員是指在所有場域中提供護理服務者。 art 2:對護理服務及人事訂有政策,提供護理人員職涯前景及薪津,以促使人員投身專業

    及留任。 art 3:提供合宜教育訓練。 art 4:有護理執業的法律保障。 art 5:增加護理人員參與護理服務之計劃。作決定時參考護理人員意見。勞方及資方應有

    協商機制。 art 6:與其他工作人員有相同的待遇,如工作時數、每週休息、有薪年休假、教育假、產

    假、病假、社會保險。 art 7:符合職業安全及健康法規。 1977 年同時訂有護理人員建議案(No.159),更詳細的說明 C149,並有指引。 目前 ICN 會員國中只有 41 個國家認准 C149,故各國針對如何能保障護理人員工作權益進

    行討論。很多國家雖然沒有認准 C149,但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有該國法令依據,且其內容與C149 精神相同,如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均在薪資、工時、休息時間及工作安全等有法令保障。日本則為了改善護理工作環境,亦積極地與政府協商,期望能立法明定每月上夜班的上

    限天數。澳門於今年針對最低工資、工作時數、及休假等進行討論。但韓國的勞動基準法目

    前仍未把專業的健康從業人員納為勞工。台灣的健康從業人員只有醫師未納入勞基法的保護

    中。為護理人員爭取合理的工作環境及條件是每個國家護理專業團體的責任,如何能在爭取

    護理人員權利時保持平和,使資方、勞方及民眾三贏是每一個國家都要努力的方向。

    五、護理學生之教育:應屆畢業生進入臨床之適應 (Educ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daptation of new graduates to the nursing practice) 各國如何減少教育與臨床差距 韓國:韓國護理學會(KNA)訂出 24 項訓練技術全國統一,並在學校評鑑時抽 3 位學生立即

  • 9

    考試。 日本:日本的應屆畢業生於畢業後接受畢業後臨床訓練,以增加畢業生對新工作環境的適

    應。日本護理學會(JNA)也開始研發 OSCE,以增加學生於畢業後的能力及適應力。 澳門:提出 6 個月的全職訓練計畫,讓畢業生成功轉換,全部都由政府出資,一共有 50

    小時臨床實習。 中國大陸:護生接受執照考試,考完試後八個月的臨床經驗,目前僅以紙本測試,逐漸進

    步到電腦考試,OSCE 正在討論中。學生畢業以後,在醫院則有輔導制度(Mentorship),全國性訓練計畫約計兩年。

    香港:學生必須選擇一種評估方式,通過後才能到臨床,由醫院臨床教師負責輔導,一學

    期換實習單位,分配護理執掌,雙邊合作機制,依學生能力擬定 1-1.5 年的環境熟悉計畫。

    台灣:政府資助學校建置 OSCE 中心,以增加畢業學生臨床技能,學校及醫院合作最後一哩計劃,以增加畢業生的適應時間;進入醫院後則進入畢業後兩年計畫。目前在試辦 5+2計畫,增加專科畢業生再就讀大學時臨床實務實習,以減少畢業後的現實休克情形。

    六、訓練課程--

    The Singapore water Story—Ensuring a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water supply system (NEWater)

    主講者:Mr. George Madhavan 是 Director of 3 P Network Department, Pub, The National Water Agency. 將匱乏轉變為機會

    水在新加坡是很珍貴又少的資源,如何用較少的資源來處理缺水的問題,挑戰新加坡的

    政府,一個國家要永續經營與發展必要有充分的水資源,本次是以如何創意改善水的資源共

    享,讓各國護理領導思考如何反思運用在護理專業的問題。新加坡是小港,並非像一般國家

    有高山山川河流可以提供水的來源支援城市,因此,新加坡是非常缺水資源,缺水的國家是

    難以發展的。下圖中黃色區域很難集水,光靠收集雨水是難以供應整個國家生存使用。

    建立全面回收水的系統 在 50-60’s 新加坡水汙染很嚴重,沒有適當的排水系統,汙水開放式排入河水中,如何改善水的清淨, 改善公共衛生是非常重要。過去開放式下水道、雙肩挑水、隨著季節就鬧淹水的

  • 10

    日子,在在挑戰著新加坡的居民。於是乎發展出「乾淨的水道 & 儲水的計劃」,以期望在同樣的空間下擁有高品質的環境與生活。建立公共完整水循環系統(Clean water way’s)以發揮最大效益。全面收集雨水,並淨化雨水佔 45%的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再淨化使用之水(NEWater)佔 55%的水資源,主要用於工業使用。這種再造水(NEWater)亦可用於乾旱季節緊急應變使用。 目前新加坡四個主要水的來源為:1.自然雨水。 2. 馬來西亞進口的水(Imported water)。3. 再造的新水 NEWater, 4. Desalinated water 努力集水。 新加坡第一個集水塘就在 Dorsett,收集雨水與儲存水之用。

    運用高科技過濾製造新水 如何製造”新水”(NEWater)乃是將使用過的水,透過微粒過濾(Micro filtration),保留逆滲壓( reverse Osmosis),再透過紫外線殺菌形成NEWater,過濾膜非常細小,可以將細菌完全過濾,再進行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專家確定(Expert validation),以確保用水的品質與安全。並透過媒體宣傳,小心用字,不用回收水、再生水,而使用”新”水。並蓋一棟 NEWater visitor center,以供市民與遊客參訪、教育、理解新加坡的水計畫。 意見領袖的背書與支持 公共衛生需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統 (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收集雨水、回收水,所有的水都不會只使用一次,這是個典範轉移的世代(Paradigm shift),從污水到淨化的回收,除了歡迎大家來訪,並邀請韓星 RAIN 來代言 NEWater (Reach out for young),以召喚年輕人的認同。 省水儲水永續經營 全面宣導節約用水與儲水的觀念,必須透過以價制量、全方位教育、制定法規與罰鍰,發展 ABC 水計畫(Active Beautiful Clean),逐年下降國人每人每天使用的耗水量。使用節能低耗的方式來製作新水,以 Reverse osmosis 3.5k w h/m, 過濾高壓過濾膜,節省耗能,以最低成本與能源再製造。

    舉辦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 2014,邀請全世界水資源專家於 2014 July 在新加坡辦理國際大會,Asitk Biswas 曾說過大部分國家 40%的水都浪費掉,其實都是可以努力再回收的,工業排水也必須是處理過才能排水,所有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整個系統每個環節都有

    稽核,魚是否可以活下來是個重要的自然指標。當然也會固定有稽核人員進行檢視。

    Singapore nurses Association training session 從小的改革反思新加坡護理人力資源公共衛生的重要,兩項重要的水系統有效運用:1.

  • 11

    Holistic system:應會全面思考,而非單方面的處理,2.供應之間的管理,護理人力也是一項資源(Manpower),人力的資源在護理也是相當重要, 「New」象徵必須改革,以及運用高科技(Technology)創造有效率的組織環境,並運用適切的領導(Leadership),以利改革,護理人力資源應該考量有效率的管理,從供給面的護理教育產出護理人力,到招募與留任(recruiting and retention),都是需要全方位思考、運用管理、領導、創造新價值。 各國針對新加坡水的故事之回應 澳門指出其國家 90%水來自大陸地區,10%水來自雨水,問題比新加坡更困難,馬來西亞則反映,透過各方領袖的通力合作是可以共同解決問題,讓所有人都能合作認同,並透過

    教育人民,驗證了 One management for all system,運用高科技創新改革(technology-NEW strategy)來解決問題。香港理事長則認為有目標(Goal)-提供全民安全用水是引導整個團隊通力合作的主要致勝原因,同樣的護理人力資源的目標也是要提供高品質、安全、合資的護理人

    員,才能真正影響人們的健康,我們需要全面的護理領導與教育,以保障護理人員的品質。 我們 (台灣)認為有人力短缺的問題出現時,正是轉機,不需要害怕,需正視面對問題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往往問題有多大、團結的力量就有多大,例如 2009 年我們面對護理人力嚴重短缺,促使護理專業團體共同合作,正視問題,向政府部門提出十項護理改革措施,增

    加小夜大夜班費用、提出 1:7 護病比,專業團體間的共識是非常重要的,才能團結一致共同解決問題。日本則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必須有全民共識,讓民眾知曉節約用水、儲

    水的重要,以宣導新水的價值,高科技的回收廢水再利用,最後仍是教育發揮了最重要功能,

    要保障護理人力的品質,反思護理教育的制度與功能,如何才能培育出優秀高品質的護理人

    員,需要護理領導與管理通力合作。中國大陸則反映,水的資源如同護理人力資源,要有願

    景目標(vision),要有教育策略(education),以及清楚的訊息(information),護理人力的問題也一模一樣,面對短缺時,需要大家有一樣的願景目標,發展出教育策略,傳遞清楚的訊息,

    才能一一解決。

    七、提升正向執業環境(Promoting Posi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s)

    ICN 發展 PPE 評估工具來監測 PPE 品質,WHO 預估 2035 年將減少 12.5milion 的人力,護理界應省思我們的人力是否足以維護照顧品質。必須有相互尊重的法規訂定,有效率的執

    業環境,充足的護理人力(Staffing),以及良善的教育(Education),才能確保病人的安全。 韓國指出應該吸收更多年輕優秀人才加入護理,讓人們知道 RN 是專業與 Nurse Aids 不同,“RN”是專業,是人們可以信任的專業人員,一般人(病人)搞不清誰是「真正」的護理人員!以為都是一樣。在美國曾經想以制服來區隔護理師與其他輔助人力之差別,認為尊重護理之

    專業角色是相當重要的。 台灣已逐步全面使用安全針具(2012-2017)以維護護理人員執業的安全,並立法強制防範暴力事件(Violence),全聯會(TUNA)鼓勵護理人員回流工作職場的計畫,也將營造優質執業環境納入重要策略中。大陸則認為護理人員可以更前瞻性(proactive),不要過於保守,應更創新與前瞻地看到護理的未來性。泰國認為發動 Campaign 以保留護理人力,協助新進護理人員,以 PPE 影響政府各級醫院,並能尊重護理人員,提供高品質的護理照護。馬來西亞指出護理人員可以改善護理人員的制服,以利人民可以區辨真正的專業護理師與助手(Nursing Aid)之間

  • 12

    的差別! 澳門護理人員相對地薪水較高,目前也積極預防因暴力而受傷的事件發生(Violence injury),積極改善護病之間良好關係,並設定合理的工作時數,提供個人保護措施,並設法教育訓練護理人員減壓、預防意外事件等,2003 年開始推動 healthy city,盡速立法建立人力資源,以改進護理人力荒。新加坡則是積極改變組織文化,使更能充分授權而非傳統的階層

    模式。教育認證來保證護理人員的能力知識,管理領導都必須能認知到年輕護理師招募不易、

    臨床暴力問題與病人暴力問題等等,都是需要繼續改進的方向。香港則認為醫院的公共關係

    系統的人員應該可以協助處理暴力事件的。印尼則表示不允許暴力,所有暴力行為都是不合

    法的行為。菲律賓亦指出防止暴力,減少新進人員的壓力,處理同事間的霸凌,建立公正公

    平的相互尊重的工作環境。 日本指出 10 年來我們努力營造 PPE,發表未來護理願景在 JNA News 2005,我們也建立

    WLB 改進的網站,日本尚無法律來限定護士的夜班天數(regulation),護士因超時工作而死亡 引發民眾及政府討論工時,Reimbursement 超時夜班費,JHA 建立指引 2014 lobby 政府立法,目前日本護理人員有 10% overweight,JNA 保護護理人員每個月

  • 13

    八、護病比與護理人力配置(Nursing Ratios/Nurse Staffing)

    各國分享護病比的策略 日本已經預畫 1:7,2006 應該是全面 1:7。菲律賓的衛生單位有規定 1:12-15,衛生署指引上有規定,但事實上並未達到 1:8,有些私人醫院僅達到 1:7~9。但這只是指引而非立法,有時候夜班甚至照顧到 1:50 病人。馬來西亞則是一般病房 1:6-8 人,護理人員與人口比應該為 1:200 人,目前護理人員人口比例僅達到 1:300 人,護理主管/一般護理人員比例也是一項監督的指標。泰國目前開始運用混合照護方法(Mixed method),目前是 1:15, APN 每 2-3 天換班。澳門目前一般病房護病比 1:7,重症病房是 1:1,仍需增加護理人力才能達到,政府鼓勵大家建立長期照顧(LTC)之發展並開始規劃人力。新加坡護理人員人口比 1:200,邁向 1:150 進步中,RN 在白班時是 1:4~6,夜班則是 1:8,目前仍需要努力加薪,要不然護理人員都會去澳洲或紐西蘭工作了。韓國目前一般護理人員比例三級醫院 1:8, 二級醫院 1:10,其他醫院 1:12 ,但是仍需家屬在床陪伴,醫療服務法中卻只規定 1:13。印尼開始推動混合照護模式(Mixed Model)。

    九、政策影響與衝擊:全民健康覆蓋及健康專業人力資源(Policy influence and

    impact—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nd the WHO Global Strategy on HRH: Workforce 2030) 簡介 WHO 提出全球 HRH 的策略,ICN 亦提出相對應的方案,發展政策,期望會員國能投入共同發展策略,溝通與散播訊息。以下九項策略為主要發展策略: 1、引領與支持跨領域團隊合作之健康照護者教育與臨床實務。 2、倡導健康照護典範與實務轉移,使以疾病為主之照護與全民健康照護能達到均衡 3、確認及支持全球性與國家策略,以解決健康專業人力分布不均與流動的問題。 4、 藉由確保健康照護提供者,具備照護民眾複雜之健康與社會需求的知識與能力, 以強化與創造多元的基層醫療照護。 5、確保在所有健康與社會制度政策、發展與規劃的對話中,有護理界的聲音。 6、考量法規及立法對健康系統與健康專業人力規劃議題的影響。 7、設計與改善資訊基礎設施與資料收集,以支持健康系統的更新設計與規劃。 8、創造及整合與健康專業人力資源、健康系統相關的研究與評值之最佳實證。 9、考量複雜且無所不在的社會及性別議題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健康的決定因素、 ICN 提交 WHO 的主要訊息 ICN 對於 WHO 了解護理人員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表達感謝。此外,如同 WHO 一樣,ICN 也相信惟有充足且適當的配置健康專業人力,並支持他們(尤其護理專業,全世界擁有為數眾多且有能力之護理人員),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才能順利達成。護理人員不僅貢獻其專業能力於病人直接照護與健康服務管理,同時也教育與督導其他健康

    工作者,並與社區合作,促進民眾健康。 ICN 了解,此文件在本質上具備全球化,將高、中、低收入或資源不足的國家人力資源相關議題納入其中。然而 ICN 更關切的是,為了支持與推動永續發展目標與全民健康覆蓋之議

  • 14

    題,WHO 對於健康專業人力資源的承諾,必需更清楚和明確。 WHO 考量政策的領域: a. 有關人(who)、內容(what)與實務範疇的法規政策與立法規範。 b. 教育政策:教育、資金及標準、政策及監督機制。 c. 基層醫療照護政策與永續發展目標及全民健康覆蓋緊密結合。 d. 可持續不間斷地培育健康工作者,可信賴的人員遷徙執業:確保符合倫理的人員招募。 e. 在跨領域團隊組織中反映出關鍵主力,例如:在偏鄉地區的醫療照護機構,是由護理人員 帶領健康工作團隊執行健康照護工作。

    參、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 (Alliance of Asia Nurses Association)

    11 月 19 日進行第十二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大會主席為新加坡護理學會理事長(上午)、副理事長 Kwek Koon Roan(下午)及 ICN 理事 Dr. Jintana Yunibhand,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維持亞洲國家/區域間更緊密的網絡連結,並分享意見與資訊。此次會議之目的:(1)檢討亞洲護理學會聯盟執行方式 (2)瞭解與分享各國面對失智症問題之因應策略,護理學會所扮演之角色,及護理師之努力。茲將討論重點略述於下:

    一、討論亞洲護理學會聯盟規章(AANA Regulation)

    上午時段由大會主席帶領各國代表依據去年在日本開會決議後之版本,逐條審視 AANA

    規章內容,除了修改字句使其更臻完善,並將「亞洲國家」更改為「亞洲國家/區域」,以符

    合大陸、香港及澳門政治現況。另外,規章內亦明訂主辦國家可利用AANA會議前後辦理研

    討會,邀請各護理學會代表主題演講,向該國護理人員分享各國經驗,修改後之版本如附件。

    會中並決議下次會議主題:護理人員之健康與福祉(Health and Wellbeing of Nurses)。

    二、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護理學會在因應此疾病所扮演之角色,及護理師

    之努力

    人口老化是亞洲各國共同面臨之問題,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失智症盛行率亦隨之提高,造成

    國家社會沉重負擔,各國無不積極因應。此次論壇先由各國作 5 分鐘之報告後再進行討論。 各國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1. 台灣:65歲以上老人佔12.22%,預估2025年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2014年65歲以 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8.09%,預估2061年將增加至12.58%。我國對失智者的因應方針包

    括提升民眾認知、早期治療、社會網路建立。為落實「在地老化」政策目標,結合長照十

  • 15

    年計劃,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護、機構式照護及開發多元服務模式,建立家庭照顧者支 持系統、加強培訓專業人力及教育宣導。另,製作大眾教育宣導教材光碟及問答手冊,拍 攝紀錄片,製播失智症篩檢宣導影片,以提升國人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與重視。民國102年推 動之長照服務網計畫,亦已訂定失智症多元照護網絡,建置失智照護資源,包括瑞智學堂、 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與建置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失智專區、專責機構等。我國政府更於 2014年完成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其目標為早期診斷治療,降低失智症風險;失智者 及家屬獲得優質服務、尊嚴及良好生活品質。其重要內涵包括提昇民眾對失智症防治及照 護的認知、完善社區照護網絡、強化基層防治及醫療照護服務、發展人力資源強化服務知 能、強化跨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鼓勵失智症相關研究與國際合作、保障權益。 2. 日本:該國政府針對失智症提出新橘色計畫(New Orange Plan),共有 7 個重點:喚起社會 大眾的覺知,並加深對失智症的了解;提供及時且適當之醫療照護與長期照顧;加強早發 性失智症之治療;支持失智症照顧者;加速建置高齡及失智症友善社區;提高失智症預防、 診斷、治療、復健及照護模式之研發;尊重病人及家屬之觀點。日本護理學提出有關失智 症措施之政策(JNA’s Policy on Dementia Measures),期望建立一個讓失智症者及其家屬均能 在熟悉及舒適的環境度過舒服晚年的社會。並致力發展失智症友善護理(Dementia Friendly Nursing)之架構,包括提升機構及社區所有護理人員之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失智症護理;強 化護理人員間及與其他專業人員間之協調與合作。以上將藉由安排人員教育及培訓、發展 失智症護理照護指引、發展通用紀錄文件以分享護理資訊、建立協調合作機制、聯合訓練 課程及分享成功經驗以達成。 3. 馬來西亞:該國每千人口有 126.8 人為失智症者。失智症治療主要由政府醫院提供,照護 失智症之護理人員大多接受過老年學培訓。護理人員在記憶門診之角色為評估認知行為, 提供失智症家屬衛教、諮詢及病人轉介。2008 年起馬國政府正視到日照中心之需求,開 始逐步於全國 14 州之精神科診所及日照中心提供失智症日照服務。護理學會與其他 NGO 團體共同舉辦失智症家屬及社區衛教宣導,護理人員專業培訓。學會正進行成立失智症家 屬支持團體;向退休官員協會提交成立老人村之計畫書;提供社區護理人員老人照護繼續 教育;規劃老年專科護理人員之職涯發展。 4. 泰國:65 歲以上老人佔 13.2%(2010 年),預估 2040 年將達到 32.1%。預估失智症人口約 40 萬人,但許多並未被篩檢出來。雖然政府正視到老化人口帶來的衝擊,但有關失智症之服 務資源仍不足。例如失智症專家醫師人數有限,大多數病人求助於老人科、神經科或精神 科醫師。該國公共衛生部於各地區推動失智症篩檢、資料庫建置、專業人員及志工培訓課 程,以改善失智症照護品質。並出版失智症照護手冊及照護指引。目前有失智症協會及失 智症照護協會兩個團體緊密合作,成立支持團體、辦理照顧者訓練課程及專業人員培訓。

    5. 香港:70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者占9.3%。政府部門除設置網站對民眾做教育宣導、提供 服務資源資訊外,並補助NGO提供各類社區照護與支持服務。學會主要角色在於提供護理 人員專業訓練;籲請各護理教育機構將失智症照護納入課程中;幫民眾代言,請決策者提 供更多資源給失智症者及家屬;與政府、相關專業及團體共同合作,以提供完善之社區支 持服務,確保生活品質。 6. 韓國:失智症盛行率將由9.08% (2012年),提升至15.06% (2050年)。韓國政府於2011年通過 失智症管理法(Dementia Management Act),除由政府提供失智症篩檢及醫療費用補助外, 並成立國家失智症管理委員會,每5年制定失智症管理計畫;設置中央失智症中心,負責

  • 16

    失智症相關服務、教育、研究及宣導活動,各省市則成立各區失智症中心;每個公衛中心 設置失智症諮詢站;成立失智症電話諮詢中心;指定每年9月21日為失智症日。自1996年起 即實施失智症十年計劃,至2008年進入第一個失智症管理計劃,2013-2015年則為第二個失 智症管理計劃,其重點為早期診斷及預防、個別化治療與照護、培育失智症照護專業人員、 家庭諮詢與支持護理學會除參與政府老人長照委員會,以確保老人照護品質及長照保險之 涵蓋率外,自2010年起獲得衛福部補助為官方認可之失智症培訓機構。學會亦針對居家護 理師提供失智症管理課程,並提供護理人員線上繼續教育課程。2015年共舉辦4梯次失智症 培訓課程,285人完訓,課程包括40小時課堂上課,16小時實習。失智症電話諮詢中心主任 為護理人員,必須有4年臨床經驗,接受過2個月失智症照護訓練及1個月的實習才能擔任諮 詢人員,目前成員中30%為護理人員。 7. 澳門:老年人口中有 4.97%罹患早期失智症,其中只有低於 5%的老人願意接受近一步評估 與治療。90%家屬不願意參加失智症照護之衛教。由於公私立醫院間缺乏標準一致之診斷 方法,因此病人常無法順利轉診至其他醫院作近一步治療,甚至無法申請政府部門之醫療、 社福或長照之補助。目前澳門只有一個失智症門診(私立醫院)及記憶門診(公立醫院),由 於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照護相關議題缺乏關注,因此影響該專科護理人員之培育及職涯發 展。目前僅有少數完訓且合資之失智症專科護理人員。有鑒於此,澳門行政首長於 2011 年施政方針中提出發展失智症照護,政府補助老人日照中心及 NGO 規劃失智症照護服務。 2014 年更邀請香港失智症協會參與研究計畫,規劃澳門失智症照護十年計劃之藍圖,除 了解人口老化帶來之挑戰,並提出因應策略。澳門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立法會之 成員,力促政府衛生部門建立一致之失智症診斷方法及標準。澳門失智症協會成立於 2010 年,除致力提升健康知識外,並藉由社區宣導及研究,提升社會大眾對失智症之認知。 8. 菲律賓:該國失智症照護資源不足(包括政策、服務類別、設施及人力),故政府正積極擴 展失智症及老人照護服務,並成立失智症照護工作小組,制定失智症照護指引及標準,以 確保照護品質。護理學會除提供護理人員失智症照護繼續教育課程,並為失智症病人權益 及福祉發聲,參與老人照護政策之制定。 9. 新加坡:該國政府因應失智人口增加,廣設以社區為基礎之日照中心、居家照護服務及護 理之家。特別於中期照護及長照機構設置失智症專區,提供日間及全日式照護。於社會及 家庭發展部下設國家社會服務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以提供失智症服 務。新加坡失智症協會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功能類似,提供失智症者及家屬照護及諮詢服務 (尤其著重照顧者支持部分)、民眾宣導。該協會與國家神經科學院特別針對早發型失智症 者,共同進行一項計畫(Early Stimulation,Exercise and Emotional Support for Young Onset Dementia, ESTEEM),設置失智症友善單位,提供病友日間照護治療活動,並紓解照顧者 壓力負荷。醫院除設立記憶門診(目前有 6 個),提供跨領域團隊整合性照護外,並成立失 智症支持團體。部分醫院或照護機構更設立失智症友善病房或專區,以提升其生理及認知 功能,並維護其安全。 綜合以上可知,亞洲各國均面臨人口老化、失智症病人增加、照護成本提高之問題,多數國家著重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維持病人身體及認知功能。除提升從醫院(急性)、社區到家庭(中期及長期照護)無接縫之服務,強化失智症專業人才培育,以因應老年及失智人口增加,提供整合性、持續性之照護。並致力推動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中心(包括病人及家屬)

  • 17

    之服務,尤其是日間照護、家屬支持團體及照顧者訓練課程等,積極營造失智症友善社區,

    使病人能在熟悉、舒適的環境中,安全有尊嚴地終老。

    肆、心得與建議

    亞洲護理人力論壇會議重點主要針對護理人力資源,因此各國延續往年議題,如人力、

    薪資、正向執業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護理角色與執業範圍等報告這一年來之進展。與會

    者對於此次會議訓練課程「新加坡水故事」,帶給大家非常深刻且正面的反思機會,感到獲益

    良多,對於如何將新加坡水故事之經驗運用到護理專業議題上,引發各國熱烈之討論,實為

    此次最大收穫。從他國成功經驗分享及交流過程中,深感為引領護理專業發展,護理專業團

    體須扮演領航者之角色,尤其在政治及政策參與上永遠不能缺席,才能發揮影響力。 針對未來護理職場環境之改善及護理政策之參與,提出以下建議:

    1. 持續推動正向護理執業環境。 2. 建議衛福部積極推動或試辦混合式照護模式並提出推動成效。 3. 建議衛福部與勞動部共同研議,針對護理人員排班及夜班輪班制訂工作指引,並提出有關 排班及夜班輪班對護理人員健康及病人安全的相關研究計畫。 4. 學會積極推動進階護理師認證,並力促衛福部立法實施護理分級制度。

    伍、影片集錦

    本會出席代表與 Lesley Bell 合影 本會正式代表

  • 18

    兩岸四地護理學會代表合影 各國理事長與 Lesley Bell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