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张红叶 美术编辑谭丽娜 2019“护航 … ·...

1
09 青年 2019 年 6 月 18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张红叶 美术编辑 谭丽娜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新闻]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曾经意气风发、筑梦中华的世界各地 留学生们,如今已然成为中外文化交 流与传播的生力军。近日,华东师范 大学举行国际学生毕业欢送会暨首 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 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 18 个国家 及全国各地毕业于不同年代的校友 近50人回归母校齐聚一堂,他们说: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而最近三 届毕业典礼留学生发言代表也在此 惊喜同框,这成为现场最热闹的一个 场景。 走过千里万里再回母校过一 天。上午10点半,校友们相继抵达 母校,齐聚丽娃河畔。他们中有从中 国各省市奔赴而来的,也不乏从韩 国、老挝、土耳其,甚至千里之遥的苏 丹赶到上海的,因怀着对母校深切的 思念,让大家再一次在华东师大的校 园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活动当天,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 2017-2019三年亮相于华东师大毕 业典礼上的留学生发言代表大卫、王 小龙和艾墨本惊喜同框,他们用流利 的普通话共同讲述在华的精彩故事, 让到场的师生感受到了留学生意气 风发、幽默风趣的一面。 “我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里有‘爱国’两个字,我爱自己的 国家,也爱中国,因为华东师大!”大 卫,一个来自哥伦比亚的阳光小伙, 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把关键 词罗列得清清楚楚。2017年从华东 师大本科毕业后,他就读于清华大学 国际关系专业,曾于 2015 年赴云南 贫困小学支教,荣获当年华东师大 “感动师大”人物称号。 来自意大利的王小龙在去年的 毕业典礼上,凭“中国的开水厉害得不 得了”毕业演讲,秒速登上微博热搜 榜。“在中国,不管我身体有任何不舒 服,中国同学为我推荐:喝多点开水。 发烧了?喝开水!胃痛?喝开水! 压力大?也喝开水!我现在才发现 中国的开水厉害得不得了!”当时的这 段话,让他收获外号“网红开水哥”之 余,也被许多工作主动找上了门。 王小龙目前在意大利对外贸易 委员会上海代表处工作。在华东师 大学习期间,他参加了 2017 年江西 婺源“大爱无疆”支教活动,他说离别 时学生流泪不舍的画面令他印象深 刻。他还是一名优秀前锋,所在球队 连续两年代表华东师大在部属师范 大学国际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 艾墨本则是今年在毕业典礼上 调侃“论文让人秃头”的留学生代表。 实际上,他也是一个新时代好青年。 来师大求学前,艾墨本曾到甘肃支教 两年,求学期间获得了2018年华东师 大优秀留学生杰出单项奖学金、 2018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交流 大会季军、第四届江浙沪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这些都成为他在师大学习生活中的 闪亮记忆。作为一名即将入职复旦 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毕业生,他对 于自身即将扮演的中美文化交流使 者的角色有着明确的自觉: “我们应该 让大家了解中国最真实的样子,把精 彩的中国故事带向全世界。”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据介 绍,华东师大留学生校友们奋斗在教 育、商贸、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众 多领域,外交官、大学教授、教育部官 员、商人等行业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 身影。他们也把“爱在华师大”的大 爱传播于世界各个角落,发挥力量, 为中外合作与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独自在外的留学生如何 调节情绪与心理?低龄孩子出国家 长需要给予哪些家庭教育?海外学 子归国后如何规划职业发展?这些 痛点问题,“护航计划”上海站都可以 给予帮助。 在 16 日举行的中国驻英国大使 馆2019年留英学生行前准备会上, “护航计划”上海站首次亮相。五大 板块,配有公益课程和研学实践活 动,为留学生保驾护航。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7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 60.84 万 人,2018年为66.21万人。随着出国 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低龄趋势明 显,出国后学生面临着人身安全、陌生 环境适应、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挑战。 2017 年,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 会发起并实施了“护航计划”公益项 目,旨在弘扬文化自信,通过公益服 务的宣传教育,为留学生、少年学子 成才保驾护航。 为积极响应护航计划,上海青少 年国际交流中心联合相关单位,让 “护航计划”在上海落地。 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副总 郑尤洁介绍,“护航计划”上海站分为 爱国、安全、文化、服务和人才五大板 块,并配有 7 类护航公益课程,如家国 情怀课程会通过爱国主题教育、红色 寻访行动以及聆听红色历史故事等 形式,激发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生涯发展课程则会邀请侨领、优秀留 学生进行经验分享,让学长学姐、企事 业单位领导进校园开展辅导。 配套的9类研学实践活动更为 丰富多彩,可参加有关进博会、垃圾 分类等志愿者活动,可走进纪念馆听 一场青年讲师团的“微团课”,还可成 为国际组织中国青年参访团的一员, 访问欧洲及世界最权威的政府机关 和组织,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项目的推出也是为助力学子们 立志勤学、健康身心、学有所成、报效 家国,能够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 郑尤洁说道。 现场,很多准留学生和家长都举 起手机扫码关注了“护航计划”微信 公众号。9 月将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 读博的小郭目前对留学生活了解并 不多,看到护航计划包含了人身安 全、留学准备等公益服务时,深感“十 分实用”。 纪女士的孩子今年暑假将前往 英国研学一个月,未来也有出国读研 的打算。孩子从小独立自强,生活上 纪女士并不担心,她比较关注孩子的 安全问题和学业问题,护航计划中包 含的安全健康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 仿佛让她找到了方向,“作为家长有 时候也力不从心,有了这样的课程和 实践活动,我们也可以多学习。” 作为一项公益项目,“护航计划” 得到了中信银行、中信保城人寿、青年 报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未来,护 航编队阵容还将不断扩大。 据悉,此次亮相后,“护航计划” 将开启红色之旅从中共一大会 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公益新天地 到渔阳里,学子们通过跟随“护航班 车”的红色路线,打卡人文历史地标, 体验上海之最,提升文化自信。同 时,“护航计划”上海站还将把护航的 宣传教育和公益服务带进各大校园。 2019“护航计划”上海站首次亮相 课程+实践 全方位 护航留学生 留英学生行前准备会现场。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华东师大首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 三届留学生毕业典礼发言代表惊喜同框 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学生毕业 欢送会暨首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 系列活动上,为了让留学生们了解中 国的就业市场和外国人士在中国就 业创业的政策,华东师大还特地举办 了以“中国就业市场大数据分析及海 外人才在华创业就业政策解读”为主 题的论坛。 论坛上,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比 起相对分散的海归来源,外籍人才对 工作地的选择更为聚集,超过50%的外 籍人士期望在一线城市工作。另一方 面,新一线城市对海归的吸引力也较 大,中西部地区对海归吸引力最大的 城市为成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现代化程度更高,可供选择的机会更 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这是外 籍人士选择这些城市最现实的因素。 哪些行业对外籍求职者的吸引 力最大?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为教 育行业,其次为IT互联网。求职者 教育水平如何?能流利交谈的占到 了36%,水平一般的为34%。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哪个行业的老外最多?答案是教育和互联网 从左往右依次为:艾墨本、大卫、王小龙、阿里。 受访者供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张红叶 美术编辑谭丽娜 2019“护航 … · 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60.84万 人,2018年为66.21万人。随着出国 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低龄趋势明

09青年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责任编辑张红叶 美术编辑谭丽娜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新闻]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曾经意气风发、筑梦中华的世界各地留学生们,如今已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生力军。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国际学生毕业欢送会暨首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8个国家及全国各地毕业于不同年代的校友近50人回归母校齐聚一堂,他们说: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而最近三届毕业典礼留学生发言代表也在此惊喜同框,这成为现场最热闹的一个场景。

走过千里万里再回母校过一天。上午10点半,校友们相继抵达母校,齐聚丽娃河畔。他们中有从中国各省市奔赴而来的,也不乏从韩国、老挝、土耳其,甚至千里之遥的苏丹赶到上海的,因怀着对母校深切的思念,让大家再一次在华东师大的校

园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活动当天,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

2017-2019三年亮相于华东师大毕业典礼上的留学生发言代表大卫、王小龙和艾墨本惊喜同框,他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共同讲述在华的精彩故事,让到场的师生感受到了留学生意气风发、幽默风趣的一面。

“我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有‘爱国’两个字,我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中国,因为华东师大!”大卫,一个来自哥伦比亚的阳光小伙,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把关键词罗列得清清楚楚。2017年从华东师大本科毕业后,他就读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于2015年赴云南贫困小学支教,荣获当年华东师大

“感动师大”人物称号。来自意大利的王小龙在去年的

毕业典礼上,凭“中国的开水厉害得不得了”毕业演讲,秒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在中国,不管我身体有任何不舒服,中国同学为我推荐:喝多点开水。发烧了?喝开水!胃痛?喝开水!压力大?也喝开水!我现在才发现中国的开水厉害得不得了!”当时的这段话,让他收获外号“网红开水哥”之余,也被许多工作主动找上了门。

王小龙目前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工作。在华东师

大学习期间,他参加了2017年江西婺源“大爱无疆”支教活动,他说离别时学生流泪不舍的画面令他印象深刻。他还是一名优秀前锋,所在球队连续两年代表华东师大在部属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

艾墨本则是今年在毕业典礼上调侃“论文让人秃头”的留学生代表。实际上,他也是一个新时代好青年。来师大求学前,艾墨本曾到甘肃支教两年,求学期间获得了2018年华东师大优秀留学生杰出单项奖学金、201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交流大会季军、第四届江浙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荣誉,这些都成为他在师大学习生活中的闪亮记忆。作为一名即将入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毕业生,他对于自身即将扮演的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有着明确的自觉:“我们应该让大家了解中国最真实的样子,把精彩的中国故事带向全世界。”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据介绍,华东师大留学生校友们奋斗在教育、商贸、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众多领域,外交官、大学教授、教育部官员、商人等行业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也把“爱在华师大”的大爱传播于世界各个角落,发挥力量,为中外合作与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独自在外的留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与心理?低龄孩子出国家长需要给予哪些家庭教育?海外学子归国后如何规划职业发展?这些痛点问题,“护航计划”上海站都可以给予帮助。

在16日举行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2019年留英学生行前准备会上,

“护航计划”上海站首次亮相。五大板块,配有公益课程和研学实践活动,为留学生保驾护航。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60.84万人,2018年为66.21万人。随着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低龄趋势明显,出国后学生面临着人身安全、陌生环境适应、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挑战。

2017年,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实施了“护航计划”公益项目,旨在弘扬文化自信,通过公益服务的宣传教育,为留学生、少年学子成才保驾护航。

为积极响应护航计划,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联合相关单位,让

“护航计划”在上海落地。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副总

郑尤洁介绍,“护航计划”上海站分为爱国、安全、文化、服务和人才五大板块,并配有7类护航公益课程,如家国

情怀课程会通过爱国主题教育、红色寻访行动以及聆听红色历史故事等形式,激发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生涯发展课程则会邀请侨领、优秀留学生进行经验分享,让学长学姐、企事业单位领导进校园开展辅导。

配套的9类研学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多彩,可参加有关进博会、垃圾分类等志愿者活动,可走进纪念馆听一场青年讲师团的“微团课”,还可成为国际组织中国青年参访团的一员,访问欧洲及世界最权威的政府机关和组织,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项目的推出也是为助力学子们立志勤学、健康身心、学有所成、报效家国,能够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郑尤洁说道。

现场,很多准留学生和家长都举起手机扫码关注了“护航计划”微信公众号。9月将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读博的小郭目前对留学生活了解并不多,看到护航计划包含了人身安全、留学准备等公益服务时,深感“十分实用”。

纪女士的孩子今年暑假将前往英国研学一个月,未来也有出国读研的打算。孩子从小独立自强,生活上纪女士并不担心,她比较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和学业问题,护航计划中包含的安全健康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仿佛让她找到了方向,“作为家长有

时候也力不从心,有了这样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我们也可以多学习。”

作为一项公益项目,“护航计划”得到了中信银行、中信保城人寿、青年报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未来,护航编队阵容还将不断扩大。

据悉,此次亮相后,“护航计划”

将开启红色之旅——从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公益新天地到渔阳里,学子们通过跟随“护航班车”的红色路线,打卡人文历史地标,体验上海之最,提升文化自信。同时,“护航计划”上海站还将把护航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服务带进各大校园。

2019“护航计划”上海站首次亮相

课程+实践 全方位“护航”留学生

留英学生行前准备会现场。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华东师大首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

三届留学生毕业典礼发言代表惊喜同框

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学生毕业

欢送会暨首届国际学生校友返校日

系列活动上,为了让留学生们了解中

国的就业市场和外国人士在中国就

业创业的政策,华东师大还特地举办

了以“中国就业市场大数据分析及海

外人才在华创业就业政策解读”为主

题的论坛。

论坛上,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比

起相对分散的海归来源,外籍人才对

工作地的选择更为聚集,超过50%的外

籍人士期望在一线城市工作。另一方

面,新一线城市对海归的吸引力也较

大,中西部地区对海归吸引力最大的

城市为成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现代化程度更高,可供选择的机会更

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这是外

籍人士选择这些城市最现实的因素。

哪些行业对外籍求职者的吸引

力最大?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为教

育行业,其次为 IT 互联网。求职者

教育水平如何?能流利交谈的占到

了36%,水平一般的为34%。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哪个行业的老外最多?答案是教育和互联网

从左往右依次为:艾墨本、大卫、王小龙、阿里。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