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 年,当你老了:中国人口大数据 -...

28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 / 28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联讯宏观专题研究 2050 年,当你老了:中国人口大数据 2017 08 21 投资要点 分析师:李奇霖 执业编号:S0300517030002 电话:010-66235770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人口研究: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用同期群构成法预测人口,过去的人口决定现在的人口,现在的人口决 定未来的人口,所以人口分析需要从过去开始。 (一)过去:2010 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我国 2010 年前的人口变迁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1949-1952 年的提倡生育阶 段, 1953 1963 的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 1964-1982,全国计划 生育思想稳固阶段,1982-2010,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这四个阶段计划 生育政策从讨论、到确定再到强制执行,是逐渐“由松变紧”的过程。 (二)现在:用生育率和死亡率预见未来 第一步,预测已经出生人口的未来。 第二步,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 第三步,整合出生和死亡,全民预测人口。 (三)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调整数据后得到我国人口高峰期在 2029 年,人口最多达到 14.4945 亿。 2017 年我国抚养比是 0.5,意味着每两个劳动力合力抚养一个人,但是到 2050 年抚养比接近 0.9,意味着一个劳动力就要抚养将近一个人。 二、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鼓励生育。长远来看,社会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 附近对我国最为 有利。 (二)移民。如果我国要保持 10%的老龄化比率,在 2050 年的时候需要引 入将近 25 亿处于劳动年龄的移民,或者移出 2.5 亿老龄化人口。 (三)产业移出。到 2050 年,我们需要转移将近 25 亿人口的产业,才能 让国内的老龄化保持在 10%(四)推迟退休。延迟到 65 岁退休就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的老龄化压力,让 老龄化比重保持在 15%~20%之间。 (五)发展人工智能。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n-2020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 / 28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联讯宏观专题研究

2050 年,当你老了:中国人口大数据

2017 年 08 月 21 日 投资要点

分析师:李奇霖 执业编号:S0300517030002 电话:010-66235770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人口研究: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用同期群构成法预测人口,过去的人口决定现在的人口,现在的人口决

定未来的人口,所以人口分析需要从过去开始。

(一)过去:2010 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我国 2010 年前的人口变迁主要经过四个阶段:1949-1952 年的提倡生育阶

段,1953 到 1963 的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1964-1982,全国计划

生育思想稳固阶段,1982-2010,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这四个阶段计划

生育政策从讨论、到确定再到强制执行,是逐渐“由松变紧”的过程。

(二)现在:用生育率和死亡率预见未来

第一步,预测已经出生人口的未来。

第二步,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

第三步,整合出生和死亡,全民预测人口。

(三)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调整数据后得到我国人口高峰期在 2029年,人口最多达到 14.4945亿。

2017 年我国抚养比是 0.5,意味着每两个劳动力合力抚养一个人,但是到

2050 年抚养比接近 0.9,意味着一个劳动力就要抚养将近一个人。

二、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鼓励生育。长远来看,社会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 附近对我国最为

有利。

(二)移民。如果我国要保持 10%的老龄化比率,在 2050 年的时候需要引

入将近 25 亿处于劳动年龄的移民,或者移出 2.5 亿老龄化人口。

(三)产业移出。到 2050 年,我们需要转移将近 25 亿人口的产业,才能

让国内的老龄化保持在 10%。

(四)推迟退休。延迟到 65 岁退休就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的老龄化压力,让

老龄化比重保持在 15%~20%之间。

(五)发展人工智能。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 / 28

目 录

一、当你老了,世界会是怎样?............................................................................................................................ 4

(一)过去:2010 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 4

1、1949-1952 年提倡生育阶段。 ................................................................................................................. 4

2、1953-1963 年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 ........................................................................................ 5

2、1964-1982 年全国计划生育政策加强阶段。 ............................................................................................ 6

4、1882-2010 年,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 ............................................................................................... 7

(二)现在:用生育率和死亡率预见未来....................................................................................................... 9

1、预测已经出生人口的未来。 .................................................................................................................. 11

2、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 .................................................................................................................. 12

3、整合出生和死亡,全面预测人口。 ........................................................................................................ 17

(三)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 17

二、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 22

(一)鼓励生育 ........................................................................................................................................... 22

(二)移民 .................................................................................................................................................. 24

(三)产业溢出 ........................................................................................................................................... 24

(四)推迟退休 ........................................................................................................................................... 25

(五)发展人工智能 .................................................................................................................................... 26

图表目录

图表 1: 1950 年人口分布是最具成长性的“金字塔型”............................................................................... 5

图表 2: 1960 年人口增长略有放缓 .............................................................................................................. 6

图表 3: 1980 年我国人口初现“橄榄型结构”............................................................................................. 6

图表 4: 1990 年我国人口开始呈现出“三层塔型结构”............................................................................... 7

图表 5: 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进入了稳定低速增长阶段 ............................................................... 8

图表 6: 三次生育率高的“婴儿潮”都在普查和人口政策变动时期 ............................................................... 9

图表 7: 2010 年我国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9

图表 8: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

图表 9: 同期群构成法预测人口的步骤 ........................................................................................................11

图表 10: 60 岁开始死亡率出现明显上升.................................................................................................... 12

图表 11: 2011 年以后各年龄段妇女生育率趋于平稳 .................................................................................. 13

图表 12: 生育率高峰在 24~26 岁,是 90‰ ............................................................................................... 13

图表 13: 2014 年二胎和三胎生育率明显上升,但是对总生育率的影响不显著 ........................................... 14

图表 14: 二胎放开当年低龄育龄妇女生育率上升明显,隔年高龄育龄妇女生育率上升 ............................... 15

图表 15: 2015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 1.05,即一个妇女平均生育一个小孩 ................................................. 15

图表 16: 我国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1.05 上下波动 ......................................................................................... 16

图表 17: 我国性别比有下降的趋势,2015 年是 105:100 ........................................................................... 16

图表 18: 综合出生和死亡预测的人口总数偏少 .......................................................................................... 17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3 / 28

图表 19: 近年来我国死亡率在 7到 8 之间 ................................................................................................. 18

图表 20: 预测我国人口高峰在 2030 年附近,与联合国的预测结果较为吻合 .............................................. 19

图表 21: 调整后的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1.84 上下波动 .................................................................................. 19

图表 22: 2050 年我国老龄化比率将达到 25%左右 .................................................................................... 20

图表 23: 2050 年我国人口结构分布 .......................................................................................................... 20

图表 24: 2050 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近 0.9 ................................................................................................. 21

图表 25: 2050 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规模和前列的老龄化比例 .................................................. 21

图表 26: 生育率在 2.5 或者 3 的时候, 2050 年我国将有 16.74 亿或 19.25 亿人口................................... 22

图表 27: 长远来看,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 附近我国抚养比压力最小.................................................... 23

图表 28: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 24

图表 29: 耐克在中国和越南生产比例变化 ................................................................................................. 25

图表 30: 每延迟退休 5 年,老龄化的压力就减少 5%左右.......................................................................... 25

图表 31: 延迟退休到 65 岁,可以降低近 30%的抚养比 ............................................................................. 26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4 / 28

一、当你老了,世界会是怎样?

当你老了:

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是 26.31%,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将近 0.9,现在是 0.5 左右,意味着每个劳动力人口需要抚养将近

一个人,是当前人口抚养压力的两倍。

当你老了,这些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人口不能在短期之内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

们需要根据预测制定应对措施:

鼓励生育,生育率在 2 左右可以保持代际传承且不过度增加人口负担。

延迟退休,延迟到 65 岁可以有效减少抚养比压力。

下面,我们将从头说起。

分析人口是一件不复杂的事情,根据历史规律可以发现人口发展的既定路线,与此

同时,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国家,所以研究人口的意义大

到国家层面上的经济建设,小到个人层面上的投资理财,对我们解读未来世界都有重要

的作用。

一般预测人口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外推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根据以往的数据(出生率、死亡率)推测到

未来,最常见的有线性外推法和指数外推法,最常用的 logistic 预测人口就是指数外推法

的一种。

第二种是增长成分法,用增长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加上净移民人口就是总人口,这种

方法多适用于短期预测,长期的出生、死亡和移民影响因素较多,不易估计。

第三种就是同期群构成法(同期群构成模型,conhort component model)。从基

年的人口年龄和性别分布的绝对值开始预测,分年龄段(群)按照死亡率、生育率和移

民率等进行人口预测,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采用同期群构成法来预测人口的,比

如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在人口结构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为精确,

本文主要采用同期群构成法。

过去的人口决定现在的人口,现在的人口决定未来的人口,所以人口分析需要从过

去开始。

(一)过去:2010年前新中国的人口变迁

目前我国共进行六次人口普查,巧合的是这六次人口普查大部分是人口变迁的重要

节点,总体上来看,我国 2010 年前的人口变迁主要经过四个阶段:1949-1952 年的提

倡生育阶段,1953 到 1963 的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1964-1982,全国计划生

育思想稳固阶段,1982-2010,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这四个阶段计划生育政策从讨

论、到确定再到强制执行,是逐渐“由松变紧”的过程。

1、1949-1952年提倡生育阶段。

49 年以后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我国

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这时的中国经历了近代以来大大小小无数战争,尤其在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5 / 2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经历了重大的打击。

此后为了休养生息、发展人口,提出一系列政策保障,其中包括禁止打胎(《机关部

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限制节育(《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查避孕药

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等。

因此,到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总人口是 6.02亿人,4年间人口增长

1.27 亿,年均增速 6%。

由于此时的普查条件所限,人口的年龄结构数据不详,为了获知此时的人口分布基

本情况,我们不考虑死亡率,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做粗略的倒推,具体方法

是 2000 年 50-54 岁的人在 1950 年是 0-4 岁,所以得到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如图【1】,低

龄儿童较多,是最具成长性的“金字塔型结构”。由于没有考虑死亡率(开国初的死亡率

较高),所以这个数据被低估,尤其是高龄人口。

图表1: 1950 年人口分布是最具成长性的“金字塔型”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注:这部分的推算没有考虑死亡率进行人口补充,所以高龄部分人口比实际偏少。横轴代表人

口数,纵轴代表人口年龄,为了便于两侧显示,我们将男性人口设为负数,后文中相关的图都

是如此

2、1953-1963年节育思想萌芽和政策反复阶段。

第一阶段的人口增加了 1.27 亿,所以第一次人口普查后的 3 个月,周恩来提出了“人

口过多”的担忧,此后周恩来和毛泽东都在不同场合都反复提出“提倡有节制的生育”

的观点。

1957 年马寅初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此后以《新人口论》

为题,作为一项提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一届会议,并且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主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当年

十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计划生育”这个词。

但是此后的 1958 年,风向转变,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文章中写道“人多

-0.4 -0.3 -0.2 -0.1 0 0.1 0.2 0.3 0.4

0-4岁

5-9岁

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x 100000000

女 男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6 / 28

干劲大”。

1962 年周恩来再次提出“节制生育”,12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

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正式将“计划生育”上升为政策,这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

2、1964-1982年全国计划生育政策加强阶段。

鉴于开国以来中国的交通和信息不畅通,1962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 1964 年才公布,

此时全国拥有 7.23 亿口人,比上一次普查增加 1.21 亿人,增速 20.12%。

我们依然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1960 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如图

【2】,可以看到此时的新出生人口数已经趋于减少,人口增长略有放缓。

图表2: 1960 年人口增长略有放缓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正是在这一年,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省和地级市也开始组建计划生育机

构。

1971年 7 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

作。“有计划地增长人口”被确定为我国既定的人口政策。

1978 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

生育”写入宪法。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至此,标志我国一孩政策正式出台,

但注意此时的措辞还是“号召”,并没有强制执行。

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探索和稳定阶段,人口的政策经历了“只生两个——只生一个,

最多两个,间隔三年以上”的变化,直至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已经达到

10 亿 3 千万,与上次人口普查间隔 20 年,每 10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9.46%。

倒推 1980 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如图【3】,可以发现,在计划生育加强阶段,尤其是

1970 年以后的出生率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此时我国人口是初现“橄榄型结构”。

图表3: 1980 年我国人口初现“橄榄型结构”

-0.6 -0.4 -0.2 0 0.2 0.4 0.6

0-4岁

5-9岁

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x 100000000

女 男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7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4、1882-2010年,计划生育地方落实阶段。

第三次人口普查后,中央再次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艰巨性,1984 年首次对生育政

策明确规定,这次相对前阶段的“提倡、鼓励、最多”等明确了“禁止”条件, “经过

批准农村可生二胎,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对徇私舞弊要处分。”

1986 广东、青海、宁夏、陕西率先颁布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此后,全国各地相继

出台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将政策落实到基层,此后开始了我国将近三十年的严格计划

生育时期。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 11.6 亿,虽然这次普查时间间隔短于 10 年,

但是这个 12.42%的增速已经相对 20%左右有了明显回落。并且根据推测的人口结构(图

【4】),我国人口开始呈现出“三层塔型结构”,1980年-1990年出生的人口(0-4岁,

5-9 岁年龄段)又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

图表4: 1990 年我国人口开始呈现出“三层塔型结构”

-8 -6 -4 -2 0 2 4 6 8

0-4岁

5-9岁

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55-59岁

60-64岁

65-69岁

70-74岁

75-79岁

80-84岁

x 10000000

女 男

x 1000000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8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此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显示我国人口 12.4 亿和 13.3 亿,增速分别是

7.12%和 7.25%,人口进入了稳定低速增长阶段。

图表5: 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进入了稳定低速增长阶段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注:横轴代表年龄,纵轴代表该年龄段人口数,为在两侧显示人口和性别结构,我们将男性人

口设为负。横纵轴是以 2010 年普查数据为准,我们将 200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延后十年,显

示和 2010 年普查数据高度吻合。

观察 2010 年人口结构图,1950 年、1960 年和 1980 年附近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的

高峰,这就是我国的三次“婴儿潮”,巧合的是 1953 年、1962 年和 1982 年正是人口普

查和生育政策变动的重要时点(图【6】),这说明过去我国的生育极易受政策影响。

-8 -6 -4 -2 0 2 4 6 8

0-4岁

5-9岁

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55-59岁

60-64岁

65-69岁

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x 10000000

女 男

-8

-6

-4

-2

0

2

4

6

8

0-4岁

5-9岁

10-1

4岁

15-1

9岁

20-2

4岁

25-2

9岁

30-3

4岁

35-3

9岁

40-4

4岁

45-4

9岁

50-5

4岁

55-5

9岁

60-6

4岁

65-6

9岁

70-7

4岁

75-7

9岁

80-8

4岁

85-8

9岁

90-9

4岁

95-9

9岁

100岁及以上

x 1

00

00

00

0

2000-男 2000-女 2010-男 2010-女

x 1000000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9 / 28

图表6: 三次生育率高的“婴儿潮”都在普查和人口政策变动时期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1953 和 1962 年是政策支持生育,出现婴儿潮容易理解,但是 1982 年中国开始严

格落实计划生育,为什么出生率还是有明显增长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代际关系,

1962 年第二波“婴儿潮”到了生育年龄,生出了第三波“婴儿潮”。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结构变迁从 1950 年的“金字塔型”,1960 年的“平底

金字塔型”,到 1980 年的“橄榄型”再到 1990 年的“双层塔型”,虽然改革开放以后人

口在持续增长,但是从 1960前后开始人口的结构已经从高增长性的“金字塔型”转变,

增速已呈现放缓的趋势。

(二)现在:用生育率和死亡率预见未来

上一个阶段的人口倒推是比较粗略的,截至 2010 年,我国人口的结构基本呈现出

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其中 55-59 岁,35-45 岁和 20-24 岁三波“婴儿潮”

人口呈现明显凸起。

图表7: 2010 年我国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0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此时,60 岁以上人口占 13.32%,65 岁以上人口占 8.92%,已经超过世界老龄化标

准的 10%和 7%。此后,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抽样统计预测,老龄化持续加剧,2016

年 65 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 10.8%。

结合图【7】上半部分的阴影三角显示,2010 年大于 40 岁的人是呈现金字塔型结构

的,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进入老龄的人口逐渐增加,我国老龄化会呈现急剧上涨的

态势。

图表8: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1 / 28

具体是多少?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人口预测。假如国家是一个大水池,所有的人都是

水池中的水,水有进有出,新进的主要包括新出生和移民移入,出的主要包括死亡和移

民移出。

我国是个净移出国家,但是移民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0.2%以下,所以我们的预测

将不考虑移民情况。

新出生和死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讨论,对现存人口按照一定死亡率预测未来剩余人

口。对未出生人口按照人口年龄结构中的育龄妇女数目和生育率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

口,如图【8】:

图表9: 同期群构成法预测人口的步骤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1、预测已经出生人口的未来。

计算期人口是基期人口除掉部分死亡的人口。人口普查以 5 年为一个年龄段,我们

也先以 5 年为一个时期进行统计,所以计算期的人口数:

计算期人口=基期人口-基期到计算期的死亡人口=基期人口*(1-基期到计算期的死

亡率)

基期:我们以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基期。

死亡率:为估计死亡人数,我们将 2000 年、2005 年、2010 年和 2015 年的普查和

抽样调查人口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比如 2000 年 5~9 岁人口到 2005 年 10~14 岁人口是

同一批人,减少的人口数就是这阶段的死亡人口,这阶段的死亡率表示为: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2 / 28

基期到计算期的死亡率=(基期人口-计算期人口)/基期人口

2000 年 、 2005 年 、 2010 年 和 2015 年 四 个 时 点 有 三 个 阶 段

(2000~2005,2005~2010,2010~2015),我们将三个阶段的死亡率求平均得到跨期的平

均死亡率。

去掉因为抽样调查和普查统计口径不对应导致的明显偏差数据,我们取各年龄段死

亡率的平均数进行计算。

图表10: 60 岁开始死亡率出现明显上升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注:图中显示出的死亡率为负是由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口径和系统误差。

因为抽样调查只有每隔 5 年的人口数据,所以我们得到的跨时期死亡率是每 5 年的

复合死亡率,平均到每一年的死亡率是:

1-基期到计算期的死亡率=(1-基期到计算期内每一年的死亡率) 5̂

基期到计算期内每一年的死亡率=1-(1-基期到计算期的死亡率)^(1/5)

所以就我们可以根据 2010 年每一年的人口数据计算下一年人口数量(没有计算新

增加的新生儿数量,下一部分计算),即:

𝑡期人口总数 =∑ (𝑡 − 1)期𝑖岁人口 ∗ [1 − 𝑖岁到(𝑖 + 1)岁的死亡率]100

𝑖=0

2、预测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

“我们可以知道过去 500 年发生的事情,却无法预知未来 50 年发生的事情”,预测

未来总比回顾历史要难,但是人口预测却是有迹可循的。

预测未来的出生人口的方法主要是用当前育龄期妇女的数量乘以每个妇女的生育率,

即:

当年出生的人口数=当年的育龄妇女人数*生育率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4岁

5-9岁

10-1

4岁

15-1

9岁

20-2

4岁

25-2

9岁

30-3

4岁

35-3

9岁

40-4

4岁

45-4

9岁

50-5

4岁

55-5

9岁

60-6

4岁

65-6

9岁

70-7

4岁

75-7

9岁

80-8

4岁

85-8

9岁

90-9

4岁

男-2010-2015 男-平均 女-2010-2015 女-平均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3 / 28

用总生育率计算很粗糙,不能表示出妇女年龄结构对生育率的影响,我国育龄妇女

一般是指年龄是15~49周岁的妇女,但是20~29岁妇女是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从图表【11】

可以看到,20-29 岁妇女的生育率在 60%以上,30-40 岁妇女生育率略低,在 40%左右,

尽管随着时间的发展 20~29 岁妇女的生育率下降,30~39 岁妇女的生育率有上升趋势,

说明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在延后,但是低龄期育龄妇女生育率依然占据高位。

图表11: 2011 年以后各年龄段妇女生育率趋于平稳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所以为了精确计算,我们用育龄期内每年龄妇女的人口数乘该年龄的生育率来表示

每个年龄妇女的生育量,各年龄段加总就得到当年总的妇女生育量即新生儿总量,即:

新生儿人数 =∑𝑖年龄妇女人数 ∗ 𝑖年龄妇女生育率

100

𝑖=0

图【11】表示的近 5 年人口生育率相对平稳,所以我们取 2011-2015 年的平均生育

率,根据图【12】可以看到,我国妇女各年龄的生育率呈现略微右偏的正态分布,高峰

在 24~26 岁,是 90‰。

图表12: 生育率高峰在 24~26 岁,是 9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15-19岁:生育率 20-24岁:生育率 25-29岁:生育率

30-34岁:生育率 35-39岁:生育率 40-44岁:生育率

45-49岁:生育率 总计:生育率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4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到此为止我们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根据历史情况来看,

我国人口生育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尤其在政策公布的前几年会有一个明显的“生育潮”,

那 2014 年以来的“单独二胎”和 2016 年以来的“全面二胎”后,我国生育率的政策反

应如何?

从统计局公布的生育率来看,2014 年到 2015 年我国生育率从 37.33‰下降到

30.93‰。

分胎次生育率来看,2014 年后,二胎和三胎及以上生育率确实有所上扬,二胎上涨

21%,三胎及以上上涨 52%,可是由于基数较小,对整体出生人口的增加效果不明显。

图表13: 2014 年二胎和三胎生育率明显上升,但是对总生育率的影响不显著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分年份生育率来看,如图【14】可以看到,2003 年开始我国的二胎生育率就逐渐趋

于平稳,2014 年“单独二胎”出台后,2014 年当年 20~30 岁人口的二胎生育率有明显

上升,随着年龄增大生育率下降,但是隔年 2015 年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下降,反而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5 / 28

高龄妇女的生育率上升明显,尤其是 45~49 岁,可见“二胎”政策对生育率存在一定的

影响,对低龄期育龄妇女的影响较为直接,当年就能看到效果,对高龄期育龄妇女的影

响会在隔年表现出来。

图表14: 二胎放开当年低龄育龄妇女生育率上升明显,隔年高龄育龄妇女生育

率上升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我们将生育率按照年份排列,分析不同的年份下生育率是否有显著变化,采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份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 2014年前后生育率没

有显著提高或者降低,说明二胎政策对我国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我们将各年龄妇女的生育率加总,得到总和生育率如图【15】,可以看出我

国总和生育率 2014 年略有上升,2015 年又下降,2015 年平均一个妇女生育 1个

小孩。

图表15: 2015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 1.05,即一个妇女平均生育一个小孩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1.00

-0.50

0.00

0.50

1.00

1.50

2000年增长率 2011年增长率 2012年增长率 2013年增长率 2014年增长率 2015年增长率

1.42 1.46

1.34

1.39

1.46 1.48

1.38

1.19

1.04

1.25 1.23

1.27

1.06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6 / 28

但是我们发现,简单加总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从个人意义上考虑大于国家层面,因为

从国家层面上看,它没有考虑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这样的计算方法会导致两个国家若

相同年龄段妇女生育率相同,但是年龄结构有差别的时候,计算出的生育率是一样的。

比如,国家 A 有 2 个 20~29 岁的妇女,生育率是 80,有 1 个 40~49 岁的妇女,生

育率是 40,B 国家有 1 个 20~29 岁的妇女,有 2 个 40~49 岁的妇女,直接加总计算出

两个国家总和生育率是相同的,但是显然国家 A 比国家 B 的生育能力更强。

所以我们结合育龄妇女人口计算加权总和生育率(通用的总和生育率称做算数总和

生育率),即:

加权总和生育率 =∑ 𝑖年龄妇女人数 ∗ 𝑖年龄妇女生育率49𝑖=15

∑ 𝑖年龄妇女人数49𝑖=15

∗(50− 15)

根据第一步得出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每个年龄妇女的生育率,我们得到如图【16】所

示的加权总和生育率,我国的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1.05上下波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国家

每个年龄段的妇女保持 2011~2015年的生育率,则一个妇女平均生育一个小孩,同时我

们预测我国下一波生育率的波谷在 2030年,高峰在 2045 年左右。

图表16: 我国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1.05上下波动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有了各年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就可以得到每一年新生儿的数量,新生儿还有性别

之分,性别比如图【17】所示(将女孩标准化为 100),发现我国新出生人口中男孩的占

比明显下降,从 2006 年的 120:100 下降到 2015 年的 105:100,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社

会观念的变化,人为筛选男孩的情况有所缓解,所以我们用 105:100 的标准计算新生儿

中男孩和女孩的数量。

图表17: 我国性别比有下降的趋势,2015年是 105:10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7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到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育龄期妇女人数和生育率,以及新生

儿性别比,就可以预测每年各年龄段人口数、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等各种情况。

3、整合出生和死亡,全面预测人口。

以 2010 年普查数据为基期,得到我国人口规模如图【18】所示:

图表18: 综合出生和死亡预测的人口总数偏少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三)未来:老龄化势不可挡

预测的 2015 年的人口数是 13.45 亿,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3.75 亿相差 3000 万,

测算数据略被低估,这说明我们用的死亡率或者生育率存在一定的误差,要么死亡率被

高估,要么生育率被低估。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8 / 28

先看死亡率,我国人口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 1980 年后已经相对平稳,

甚至 2006 年死亡率有所上升,所以以当前的死亡率来预测未来是相对合理的,但是统

计局的数据没有分年龄段死亡率,我们根据第一步得到的各年龄段死亡率加权平均求得

的总死亡率是 7与 2010 年统计局公布的 7.1 基本一致,这说明我们对各年龄段死亡率的

估计是相对合理的。

图表19: 近年来我国死亡率在 7到 8之间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再看出生率,我们采用的各年龄生育率是统计局 2011-2015 年的各年龄的算数,统

计局的生育率是根据新生儿和育龄妇女人数计算得到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低龄的少

儿人口被低估,以此为基础的妇女生育率也被低估。

比如 2005 年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我国 0~4 岁的人口有 3765 万,这些人到 2010

年就是 5~9 岁了,但是 2010 年普查公布的 5~9 岁人口有 4446 万,正常情况下人口不

会凭空增多,只会减少,这说明统计口径和系统误差问题导致我国低龄人口(新出生人

口)被低估,以低龄人口(新出生人口)计算的妇女生育率也被低估。

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统计难度,出生与登记时差,还可能与二胎政策限制

而瞒报新生儿有关,根据图【5】2000 年和 2010 年普查人口吻合分布的左侧部分也可

以明显看到低龄儿童的数目被低估,而且这种低估年龄越小的时候越明显,直至 40 岁

开始同一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没有增多,这种情况下,由每个年龄段生育率计算出的

图表【15】和图表【16】的总和生育率也是被低估的。

所以以 2015 年人口数为标准对各年龄段生育率进行调整,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判断

什么年龄段更被低估,所以假设每个年龄段的妇女生育率都被低估了相同的幅度,对各

年龄段加一个常数,以 2015年人口总量为标准,得到为让 2015年人口达到 13.7462亿,

需每个年龄段的生育率增加 20‰(每一千个育龄期妇女生育的小孩中有 20 个没有被登

记统计)。

新的人口预测曲线如图【20】所示,我国人口高峰期在 2029 年,人口最多达到

14.4945 亿,与联合国预测人口最高峰 2030 年(联合国预测是以 5 年为单位)的 14.4112

亿比较接近。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19 / 28

图表20: 预测我国人口高峰在 2030 年附近,与联合国的预测结果较为吻合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Wind

调整后的生育率计算出的加权总和生育率如图【21】所示,在 1.84 上下波动,比调

整前测算出的 1.05 高 0.79,这说明我国妇女已经是每人生育 2 个小孩了,尤其是 2011

年到 2020 年是一个生育率小高峰,2016 年达到 1.92,这说明如果我国近年来的生育率

有所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更大比例的女性进入育龄期(第三波婴儿潮的女性已经进

入 20~30 岁生育最旺盛的时期),而非是放开二胎政策导致。

图表21: 调整后的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1.84上下波动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未来的老龄人口是多少?如图【22】所示,未来我国 60 岁以

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2050年以前一直高速上升,占 26.31%,此时正好第三波婴儿

潮都已老去,对应着图【7】上半部分的阴影三角,意味着每 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0

2

4

6

8

10

12

14

16

x 1

00

00

00

00

联合国预测数据 本文预测数据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0 / 28

图表22: 2050 年我国老龄化比率将达到 25%左右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图【23】是我国 2050 年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到,我国在 2020 年左右又有一波“小

婴儿潮”,我们称之为“第四波婴儿潮”,这波婴儿潮主要是第三波“婴儿潮”生出来的,

第四波“婴儿潮”后的人口逐渐稳定减少。

图表23: 2050 年我国人口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注:下半段人口变动变得平滑,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预测过程没有增加随意误差,现实的数据会

存在扰动项,比如某些地区喜欢特定的生肖等情况,但是这对整体人口预测的影响不大。

0%

5%

10%

15%

20%

25%

30%

y20

11

y20

15

y20

19

y20

23

y20

27

y20

31

y20

35

y20

39

y20

43

y20

47

y20

51

y20

55

y20

59

y20

63

y20

67

y20

71

y20

75

y20

79

y20

83

y20

87

y20

91

y20

95

y20

99

-1.5 -1 -0.5 0 0.5 1 1.5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6

101

x 10000000

女 男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1 / 28

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多,需要劳动力人口来抚养,那老龄化情况下劳动力抚养压

力会增加多少?

我们以 60 岁为节点,之前作为劳动力人口,之后作为老年人口划分计算老年人抚养

比和少儿抚养比,发现总体来看,如图【24】我国少儿抚养比相对平稳,但是随着老龄

化的加剧,我国的老年人抚养比在一路走高,2017年我国抚养比是 0.5,意味着每两个

劳动力合力抚养一个人,但是到 2050年抚养比接近 0.9,意味着一个劳动力就要抚养将

近一个人。

所以,如果你是第三波婴儿潮出生的,你儿子很大可能是第四波婴儿潮,等到你老

了(2050 年),你的下一代抚养小孩和老人的压力是你现在的两倍。

图表24: 2050 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近 0.9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

到 2050 年,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重 26.31%,远超 10%的老龄化标准,劳动力人口

的抚养比是 0.84,这是个什么水平,我们来对比一下国际标准。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问题,从联合国预测数据来看,到 2050 年,除印度以外,世界

上主要国家除了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甚至美国、

英国、韩国、墨西哥等都将进入超过 20%的老龄化阶段。

然而我国老龄化人口最多,老龄化比例也位居前列。

图表25: 2050 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规模和前列的老龄化比例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y201

1

y201

5

y201

9

y202

3

y202

7

y203

1

y203

5

y203

9

y204

3

y204

7

y205

1

y205

5

y205

9

y206

3

y206

7

y207

1

y207

5

y207

9

y208

3

y208

7

y209

1

y209

5

y209

9

少儿抚养比 老年人抚养比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2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所以,人口老龄化将是本世纪中我们国家乃至全球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

老龄化问题呢?

二、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按照目前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似乎势不可挡,所以老龄化的社会中,劳动力不足是

最大的问题,我们将根据国际普遍做法做一些假设和计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纯

粹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不涉及任何感情和道德问题:

(一)鼓励生育

既然老龄化人口过多,那鼓励多生,等小孩长大就可以补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

以鼓励生育是解决老龄化的重要措施,老龄化严重的欧洲主要就是采取这种方式。

根据前文我们提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2014 年“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我国生育

率没有明显变化的数据说明,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较为官方的数据表示放开二胎能多大

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生育率,所以我们不能直接估计“二胎”、“三胎”政策出台后我国的

出生率和人口增长趋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总和生育率来量化鼓励生育的效果。

就是说,我们不确定放开“二胎”后我国的综合生育率可以达到 2,放开“三胎”

后可以达到 3,但是我们可以给出当总和生育率是 2、2.5、3 的时候,我国的人口规模

情况如图【26】。

依照我国目前生育率在 1.84 附近的情况,人口会持续下降,在国际公认平稳代际更

替的 2.1 的时候,到 2050 年我国将有 14.6 亿人,本世纪将稳定在 13.7 亿左右,人口超

过 2,达到 2.5或者 3及以上就开始大规模增长,到 2050年分别有 16.74亿和 19.25亿。

图表26: 生育率在 2.5或者 3的时候, 2050年我国将有 16.74亿或 19.25亿

人口

0%5%10%15%20%25%30%35%40%45%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60岁以上人口总数 60岁以上人口占比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3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提倡生育这个措施存在几个副作用:

一是,带来生育的短期性波动。根据第一部分中对历史政策和人口出生情况的汇总,

我们发现政策鼓励生育一定程度上会在政策刚出台的几年,带来一波“婴儿潮”(第一和

第二波“婴儿潮”都是这种情况),所以目前完全放开二胎的情况下,很大可能也是在政

策刚出台的 5 年或者 10 年有一波生育潮,并且根据生育率波动情况我们发现 2020 年附

近我国进入育龄妇女的比重会增加,这是提倡生育的好时机。

然而政策性“婴儿潮”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比如“婴儿潮”出生的孩子的教育、住

房等社会资源争夺会更加激烈,形成与上一代和下一代衔接不适的 “人口断层”。

二是,鼓励生育需要在早期牺牲一定的“抚养比”。小孩成为劳动力之前需要社会的

抚养,增加抚养比,当他们成人才可以大大缓解沉重的抚养比压力,所以鼓励生育是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方法,如图【27】所示,在 2050 年以前,如果提高生育率

到 2 以上,2050 年以后抚养比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性价比最

高的选择。所以,从决策层的人口政策应该是令社会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 附近。

所以这个问题就成为关键:放开几胎才能保障加权总和生育率在 2 附近?

图表27: 长远来看,加权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 附近我国抚养比压力最小

10

15

20

25

30

35

y201

1

y201

5

y201

9

y202

3

y202

7

y203

1

y203

5

y203

9

y204

3

y204

7

y205

1

y205

5

y205

9

y206

3

y206

7

y207

1

y207

5

y207

9

y208

3

y208

7

y209

1

y209

5

y209

9

x 1

00

00

00

00

原生育率1.84 生育率2 生育率2.5 生育率3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4 / 28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三是、鼓励生育会带来人口过多的压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和

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女孩的教育),生育率的降低也是大势所趋,所以,假设即使政策真

的能促进生育率的上升,我们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总人口规模是否能适应经济和环境的

承载力,从图【26】可以看出,生育率在 2.5 或 3 的时候我国人口规模将不受控制,尤

其是 2050 年以后,所以为了缓解眼前的老龄化压力而大力提倡生育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除了鼓励生育,国际上还有其他增加劳动力人口的方法,那就是吸收移民。

(二)移民

世界“反全球化浪潮”中,移民逐渐暴露出一些文化融合的问题,而且吸收移民一

般是美国这种包容性国家的做法,亚洲国家对移民的接受度没有欧美国家高,不太可能

成为我国未来解决劳动力人口匮乏的主要措施。

(三)产业溢出

鼓励生育要付出抚养的成本,吸收移民将面临文化的冲突,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增

加劳动力人口呢?

还有一条路就是产业转移,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缓解我

国人口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趋势

也逐渐明显,以最低工资计,我国四川和广东等已经高出东南亚各国。

图表28: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国四川 中国广东 越南 印尼 柬埔寨 缅甸

最低工资标准

(美元/日)

6.3-7.47

6.0-9.47

3.4-4.93

3.7-7.23

约 4.67

约 2.65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网络资料,wind

这种情况下,我国已经逐渐出现产业外溢的现象,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制

0

0.2

0.4

0.6

0.8

1

1.2

y201

1

y201

5

y201

9

y202

3

y202

7

y203

1

y203

5

y203

9

y204

3

y204

7

y205

1

y205

5

y205

9

y206

3

y206

7

y207

1

y207

5

y207

9

y208

3

y208

7

y209

1

y209

5

y209

9

原生育率1.84 生育率2 生育率2.5 生育率3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5 / 28

鞋业为例,来自台湾的宝成鞋业是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鞋品牌的主要代工厂,原在广

东等地有大量的生产基地,从 2001 年起,宝成鞋业逐渐加大对东南亚的投资比例,2010

年起越南的产量已经超过中国。

图表29: 耐克在中国和越南生产比例变化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 2010 年

中国 40% 36% 36% 34%

越南 13% 26% 36% 37%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网络资料,wind

(四)推迟退休

无论是鼓励生育、移民还是产业转移,都是长期工程,如果只是因为老年人口过多,

劳动力人口抚养比太高,让老年人延迟退休是不是也是一种方法?再次申明我们不考虑

情感、道德等因素,单纯从数据角度进行分析。

目前我们对老年人的界定是 60 岁以上(找前面),如果延迟退休,我们分别假设延

迟到 65 岁、70 岁和 75 岁(单纯从数据计算上看),我国未来的老龄化比重(图【30】)

和抚养比情况(图【31】)。

从老龄化上看,每延迟退休 5 年,到 2050 年我国老龄化的压力就减少 5%左右,同

时延迟退休的作用存在边际递减的现象,延迟到 65 岁退休就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的老龄化

压力,让老龄化比重保持在 15%~20%之间,是性价比较高也较为可行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将所有老年人口都计入内,当新政开始实行的时候,符合

旧的退休年龄却没达到新退休年龄的人一般不会再重新进入劳动(比如我国将退休年龄

延迟到 65 岁,去年退休今年 61 岁的人不会重新开始工作),所以实际老龄化的比重会

比图【30】所示的略高。

图表30: 每延迟退休 5年,老龄化的压力就减少 5%左右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6 / 28

延迟退休不仅可以减少老年人人口,也能增加劳动力人口,对抚养比的缓解起到“双

向推进”的作用,从图【31】可以看出,延迟退休到 65 岁,可以降低近 30%的抚养比,

使总抚养比长期稳定在 50%~60%之间。

图表31: 延迟退休到 65岁,可以降低近 30%的抚养比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统计局,wind

注:延迟退休不影响少儿人数,所以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反应的是老年人抚养比的情况

(五)发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适当替代人力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技术进步很多是呈现跃

进式、指数式的“爆发”趋势,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多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老龄化压

力难以估计,但相关产业是老龄化过程中(尤其是 2050 年以前)是较有潜力的增长板

块。

综合来看,我国人口压力峰值在 2050 年附近,在 2050之前老龄化和抚养比都持续

高速上升,2050年后开始下降,到 2070年逐渐趋于平稳,这意味着,当前的劳动力人

口需要筚路蓝缕地挺过 2050,下一代筚路蓝缕地挺过 2070,我国的人口压力才会趋于

平稳。

所以,未来半个世纪我国人口压力都会较大,放开生育到生育率在 2附近或者延迟

退休到 65 岁,辅助以产业外移、人工智能和移民是我国解决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7 / 28

分析师简介

李奇霖,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执业编号为 S0300517030002。

研究院销售团队

北京 周之音 010-64408926 13901308141 [email protected]

北京 林接钦 010-64408662 18612979796 [email protected]

上海 赵玉洁 021-51782233 18818101870 [email protected]

深圳 刘啸天 15889583386 [email protected]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

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

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

联讯证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485001。

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投资评级和行业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公司股价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买入:相对大盘涨幅大于 10%;

增持:相对大盘涨幅在 5%~10%之间;

持有:相对大盘涨幅在-5%~5%之间;

减持:相对大盘涨幅小于-5%。

行业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增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 5%以上;

中性: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基准指数-5%与 5%之间;

减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基准指数 5%以下。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lxsec.com 28 / 28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讯证券”)提供,旨为派发给本公司客户使用。未经联讯证券事先书面

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作任何用途。合法取得本报告的途径为本公司网站及本公司授权的渠道,非通过以

上渠道获得的报告均为非法,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基于联讯证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

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联讯证券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

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在本公司及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

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

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

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

董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

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

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联讯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

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资料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

应风险。我公司及其雇员做出的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红军营南路绿色家园媒体村天畅园 6 号楼二层

传真:010-64408622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 1088 号 2 楼联讯证券(平安财富大厦)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和彩田路交汇处中广核大厦 10F

网址:www.lxs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