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双公筷600个公勺...

1
热线电话: 2127450 文字信箱:[email protected] YAO WEN 2 2020 年 6 月 10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吴 前 版面设计 刘骁熠 值班编委 丁小伟 夜班主任 洪盛勇 审读 王立新 陈良东 夜班编辑 季凌云 二、三、五、六版校对 夜班美编 王少剑 广告校对 周凌怡 电脑组版 一版 余黄莹 二、四、六版 三、五版 徐旸炀 七、八版 李红伟 记者 蓝倞 通讯员 陈杰斐 法学教授、法学重点学科负责 人、法学研究带头人……6 5 日,来 自浙江大学等四所高校的 4 名法学 “大咖”齐聚丽水市检察院,受聘成为 该院刚成立的“教授工作室”首批检察 实务高级咨询专家。 其中,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于世 忠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刑事 检察高级咨询专家,宁波大学法学院 张炳生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 民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检察高级咨 询专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章剑生 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 察高级咨询专家,浙江财经大学法学 院张旭勇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 院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高级咨询专家。 在聘任仪式上, 4 名专家结合自 身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谈了自己 对检察工作的认识,并对如何发挥 好“教授工作室”的作用发表了各自 看法。专家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从 重大疑难案件处理、开展专业培训、 重点课题调研等方面为检察工作开 展提供智力支持。 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成立“教 授工作室”,是对“检校合作”机制的 继续和深化,能有效促进法学理论 研究与检察实务深度融合、法学教 育与检察实践良性互动,推动“四大 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此次聘任的四位教授都是刑 事、民事、行政法领域的资深专家, 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 法律实务经验。“教授工作室”将充 分发挥“检察智库”的作用,借助高 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和研究专长,深 入检察实践,把握检察规律,参与重 大课题研究;举办案例研讨会,针对 检察办案中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提 出专业指导意见;开设学术讲座,对 如何推进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进行授 课指导;举办理论研究专业研讨沙 龙,指导两级检察院课题论证设计、 调研文章撰写等,共同推进新时代 检察理论体系构建和检察制度、检 察工作研究。 市检察院成立“教授工作室” 4 名法学“大咖”受聘加入“检察智库” 本报讯 记者 杨敏 吴丽萍 通 讯员 刘俊峰 谢川兰)“这边 120 货,我都清点过了,等会就要发出 去,你不能动。”临近下班时间,庆元 屏都工业园区的浙江三箭工贸有限 公司里,包装工为了确保订单及时 发出,和装卸工人“抢货”,这是近日 发生在车间里的一幕,公司负责人 季加贵说,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上 演”。 被争抢的,是公司的“拳头”产 品,一款镶嵌在竹弯曲材料中的“网 红镜”,自 2016 年成功申请专利并投 产后,一直是公司的销量保障。受 疫情影响,三箭公司细化电商渠道, 继续拓展该产品的销售渠道,天猫 后台统计,今年 5 月,销量在同类产 品中居全国第三名,公司同期营业 额得以与去年基本持平, 季加贵预 计,单品全年销售额将达到两千多 万元。 逆境中的成功更显珍贵,背后 是三箭公司对于“创新”的执着追 求。季加贵介绍说,不同于别的企 业以利润定研发标准,三箭公司每 年划拨销售额的 3%投入研发,“含 金量”更高。从最初的布艺嵌入,到 镜子、小家具,这家竹制品企业确保 “每月有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成为 国内知名的主材弯曲应用的引领 者,保有相关专利 80 多项,位居全国 第一。“公司发展至今,最重要就是 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浙江金鸿木业有限公司在危机 中理顺思路,以细分市场、个性化生 产,培育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 调研中发现,以工厂化加工为基础 的全屋定制家具,能够有效减少传 统家装耗时耗力、瑕疵多、气味大等 问题,同时更符合年轻人群的需求。 之后,这家专业生产木条和木 门代工的企业,先后投入 2000 多万 元资金用于研发全屋定制产品,疫 情发生以来,销售额已接近 400 元。目前,企业在丽水市区、龙泉、 云和以及福建等地区都开出了实体 店。“未来我们将细分产品,拓展门 店,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产 品设计总监毛德青说。 浙江艾米家居有限公司在疫 情冲击下主动作为,根据市场需求 开发新产品,高品质与灵活的销售 模式“共振”,企业负责人杨军介绍 说,原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 10 装的普通筷子,如今换成 6 双成人 筷, 2 双公筷, 2 双儿童筷,“消费者 的反馈是更实用、更实惠。”这样的 产销模式,让公司营业额不降反 升, 1 5 月,产值达到 2441 万元, 同比增长 61%每月有新产品 销售有新模式 庆元竹木行业创新发展抢抓机遇 前不久,浙江省第 三批驰援湖北医务人 员、景宁畲族自治县人 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 士许娟走进该县红星 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结 合的形式分享一线抗 “疫”故事,宣讲抗“疫” 英雄事迹,并教授日常 防护知识。 本报记者 蓝吴 鹏 通讯员 吴卫萍 李 金芬 摄 本报记者 叶浩博 蓝俊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 确保村里来料加工的老人和妇女人 人有活干、有货做,沈香 想方设法 对接温州、义乌的来料加工厂商。 汽车不能进城,她就自己开车去高 速路口接货。从 3 1 日起,她开始 每天挨家挨户送料上门,确保农村 妇女每天都能有十几元的来料加工 收益,兑现自己 18 年前许下的承诺。 沈香 ,莲都区来料加工带头 人。因为热衷于志愿服务事业,她 连续 27 年免费为困难居民修补衣 物,组织成立的沈姐协会爱心服务 站,每月为 25 个社区发放 500 张服 务票,已发放爱心卡 15 万张,不断 兑现志愿服务需求。因为引领莲 都群众无偿献血,她连续 24 年带 头累计献血达 43.5 升,组织沈姐无 偿献血队累计献血达 2500 多升, 可供医院挽救 6000 多人的生命。 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诚信经营 的故事。 18 年前,沈香 刚刚开始从事 来料加工生意。在黄畈村分发加工 费时,一位老人领到工资后感慨的 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她:“要是每天 都有‘来料’可以‘加工’就好了,我 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总是问儿子讨 要生活费。” 听到这句话,沈香 当场就承 诺,只要她不改行,就保证天天给老 人送料上门,让其有活干,天天能挣 上“零花钱”。 18 年来,沈香 为老弱妇女发 放来料加工费超 1000 万元,先后在 老竹、碧湖、联城、岩泉、阳光家园、 养老院等 30 多个低收入村庄设立 300 多个加工点,以 75%比例将加工 费让利于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增 加女同胞的家庭收入,提高女性的 家庭地位。 到了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 间,沈香 更是带领志愿服务队参 与各种抗疫服务:为高速路口的一 线公安、交警、医务人员送宵夜,参 与卡口执勤,为隔离户买生活用品 及清理生活垃圾,为复工复产的企 业做口罩,连续 39 天为农民助销椪 柑、荸 荠、萝 卜、毛 芋 达 10 万多斤, 爱心助农、助销行动有效地解决了 农民的“菜园子”和市民的“菜篮 子”问题……她在完成本职工作 —来料加工之余,不断兑现着自 己对农民、对企业和对社会的种种 服务承诺。 面对疫情,沈香 说:“每一个 人都要为社会、为他人做一点事 情。我们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在 后方做好保障工作。”据了解,沈姐 志愿服务团队共连续服务 50 余天、 累计 1000 余人次参与防疫工作,服 务时长达 6000 个小时以上。 沈香 :坚守承诺诚信服务 本报讯 记者 钟根清)浙 江 省作家协会日前公布省“新荷计 划”人才库第八批入库名单,我市 6 名作家入选。至此,我市共有 37 名作家入选“新荷计划”人才库。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学浙 军”,积极储备政治素质好、有较 好创作实绩和创作潜质的青年作 家后备人才,加大对青年作家的 培养力度,省作协在各市作协、行 业作协及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基础 上组织专家评审,全省共有 44 入选省第八批“新荷计划”人才 库。 省作协将对入库的青年作家 人才进行创作动态管理,分类、分 批、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步 骤地进行扶持,在培训、交流、出 版、研讨等方面提供平台,提高浙 江青年作家的创作水平,扩大浙 江青年作家在全国文坛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发现和培养了 一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作家,积 极选派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 院、浙江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以 及各类培训班深造学习,不断加 大青年作家推介力度,提升青年 作家影响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 才梯队,提升丽水作家队伍的整 体创作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在全 省作协系统率先开展“一对一”结 对活动,邀请国内的著名作家和 本土青年作家对接,进行“点对 点”文学创作辅导,达到了“名家 请进来,作品走出去”的有效成 果,提升了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 和水平。 目前,我市青年作家作品已 产生广泛影响,入选中国作家协 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浙江省优 秀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浙江 省优秀文学作品助推计划、浙江 省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作品获得 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 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浙 江省重要文学期刊发表创作成 果奖、浙江省活力青年作家奖等 奖项,不少作品在《人民文学》 《诗 刊》等 权 威 报 刊 发 表 。 我市 6 名作家入选 省第八批“新荷计划”人才库 本报讯 (记者 郭真 通讯员 徐潇霞) 6 8 日上午,中共丽水 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的志愿 者们,在市行政中心一楼举行了 “公勺公筷文明就餐”推广公勺 公筷进机关公益活动,现场发放 3000 双公筷、 600 个公勺,号召 党员干部争做文明餐桌示范者。 “刚好需要公勺公筷,你们送 得太及时了!”当天上午,天宁派 出所民警林莹正好到市行政中心 办事,拿到了一套公勺公筷的她 一脸惊喜。 “我们拿到的不仅仅是几双 筷子、一个勺子,更收获了一种健 康的生活观念。”林莹说,使用公 勺公筷是公共卫生的进步,“在将 来的生活中,希望我们大家都向 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疫情发生以来,大家的防范 意识逐步提高,这次的推广公勺 公筷活动,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好 事情。”活动现场,在市人大工作 的李炀德说,作为党员干部应该 积极响应,人人都行动起来,一起 使用公勺公筷。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公勺 公筷进机关活动中,一共发放了 3000 双公筷、 600 个公勺。 “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公勺 公筷行动,机关单位食堂更是要 百分百配备公勺公筷。”市直机关 工委办公室主任茅扬介绍,通过 推广公勺公筷进机关活动,让机 关党员自觉做文明餐桌的先行示 范者。后续,市直机关工委还将 推出一系列文明餐桌相关活动。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宣传 文明餐桌礼仪,并带动家人和朋友 们参与进来,让使用公勺公筷成为 每个人的文明习惯。”茅扬说。 发放 3000 双公筷 600 个公勺 市直机关工委推广公勺公筷进机关 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的党员干 部来到该县鹤溪街道鹤木岭村,与该村党支部的党员一起学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该村的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移风易 俗等方面工作展开交流、讨论。 记者 陈炜 特约摄影记者 李肃人 通讯员 雷梁燕 摄 本报讯 记者 叶浩博 通讯 员 马飞平 郑茹茹)近日,丽水经 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制定并 实施了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 示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的土壤环境 重点监管单位实施分级动态管理。 6 5 日一早,丽水经济技术 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就对辖区 部分列入土壤环境“红、黄、绿牌” 警示名单企业进行挂牌警示。警 示牌就张贴在企业土壤和地下水 监测点位图上,一同接受社会各 界监督。 记者观察发现,在工厂地下 水采样点位上,工作人员用星号 标志,土壤采样点位则用三角形 标记,方便过往市民和工厂工人 区分并详细了解环境监测的情 况。如企业土壤环境确无偷排废 水,导致地下水污染指数超标的 情况,这两种标志都将显示绿色, 并贴绿牌示意。 “啥时候贴红牌呢?2019 年, 开发区一家企业发生了通过未硬 化的地面进行偷排废水,导致地 下水超标,他们被挂上‘红牌’,就 意味着企业已被列为重点检查对 象,环保部门将根据警示管理制 度要求,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监 管,同时将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 等级下调一级。企业在对相关点 位进行修复并验收后,才可以摘 除红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环 保局生态科科长舒金骏表示说。 不同于红牌和绿牌,挂上黄 牌的企业则被要求每年开展一次 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环境整 治工作评分需达到 90 分以上 ,年 度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需达到良 好以上。“在开发区,黄牌企业多 为合成革企业。这些企业需动态 监管土壤和地下水情况。”舒金骏 说。 截至目前,丽水经济技术开 发区第一批共 61 家企业被列入土 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名单, 其中“红牌”警示 1 家、“黄牌”警示 57 家、“绿牌” 3 家。市生态环境质 量预测预警中心负责人楼激扬表 示,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 管理制度,既强化了对土壤环境 重点监管企业的动态管理,又督 促了企业更加积极地履行土壤环 境保护责任,一举两得,就像让企 业的土壤环境拥有了“健康码”一 样。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土壤环境有了“健康码” 本报讯 记者 杨敏 通讯员 雷 王露)近日,市区两级司法部门启动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 传月活动,作为刑事司法一个新的领 域,它将于 7 1 日起正式实施。 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 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 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 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可以 使上述社会危害较轻的罪犯在不脱 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借助政府、 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 助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 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2003 年, 浙江即成为该项工作六个试点省 (市)之 一 , 2006 年,莲都、龙泉开始 在全市率先实施。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新 版《社区矫正法》于去年 12 28 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 会议审议通过,具有注重社会关系 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确立监 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核心任务, 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 矫正、充分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享有 合法权益等 8 大亮点。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 2008 年我市全面铺开社区矫正试点 工作以来,截至今年 5 月,全市累计 接收社区对象 22812 人,累计解除矫 20712 人,每年列管社区矫正对象 3000 多人, 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 对象 2100 人。“社区矫正成本只有监 狱的十分之一,矫正期间重新犯罪 率仅为 0.2%。” 6 月份被司法部确定为新版《社 区矫正法》集中宣传月,市司法行政 部门将策划、组织研讨会、大讲堂、 知识竞赛等“八个一”活动,在全市 形成普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新版《社区矫正法》七月起实施 我市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 2100 诚信丽水 文明好习惯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热线电话:2127450 ■文字信箱:[email protected]要 闻YAO WEN 2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吴 前 版面设计 刘骁熠

    值班编委 丁小伟

    夜班主任 洪盛勇

    审读 王立新 陈良东

    夜班编辑 季凌云

    二、三、五、六版校对 陈 琳

    夜班美编 王少剑

    广告校对 周凌怡

    电脑组版

    一版 余黄莹

    二、四、六版 李 红

    三、五版 徐旸炀

    七、八版 李红伟

    记者 蓝倞 通讯员 陈杰斐

    法学教授、法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法学研究带头人……6月 5日,来自浙江大学等四所高校的 4名法学

    “大咖”齐聚丽水市检察院,受聘成为该院刚成立的“教授工作室”首批检察实务高级咨询专家。

    其中,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于世忠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高级咨询专家,宁波大学法学院张炳生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

    民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检察高级咨询专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章剑生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高级咨询专家,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张旭勇教授被聘任为市人民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高级咨询专家。

    在聘任仪式上,4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谈了自己对检察工作的认识,并对如何发挥好“教授工作室”的作用发表了各自看法。专家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从重大疑难案件处理、开展专业培训、

    重点课题调研等方面为检察工作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成立“教授工作室”,是对“检校合作”机制的继续和深化,能有效促进法学理论研究与检察实务深度融合、法学教育与检察实践良性互动,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此次聘任的四位教授都是刑事、民事、行政法领域的资深专家,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教授工作室”将充

    分发挥“检察智库”的作用,借助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和研究专长,深入检察实践,把握检察规律,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举办案例研讨会,针对检察办案中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开设学术讲座,对如何推进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进行授课指导;举办理论研究专业研讨沙龙,指导两级检察院课题论证设计、调研文章撰写等,共同推进新时代检察理论体系构建和检察制度、检察工作研究。

    市检察院成立“教授工作室”

    4名法学“大咖”受聘加入“检察智库”

    本报讯(记者 杨敏 吴丽萍 通讯员 刘俊峰 谢川兰)“这边 120 套货,我都清点过了,等会就要发出去,你不能动。”临近下班时间,庆元屏都工业园区的浙江三箭工贸有限公司里,包装工为了确保订单及时发出,和装卸工人“抢货”,这是近日发生在车间里的一幕,公司负责人季加贵说,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上演”。

    被争抢的,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一款镶嵌在竹弯曲材料中的“网红镜”,自 2016年成功申请专利并投产后,一直是公司的销量保障。受疫情影响,三箭公司细化电商渠道,

    继续拓展该产品的销售渠道,天猫后台统计,今年 5月,销量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第三名,公司同期营业额得以与去年基本持平,季加贵预计,单品全年销售额将达到两千多万元。

    逆境中的成功更显珍贵,背后是三箭公司对于“创新”的执着追求。季加贵介绍说,不同于别的企业以利润定研发标准,三箭公司每年划拨销售额的 3%投入研发,“含金量”更高。从最初的布艺嵌入,到镜子、小家具,这家竹制品企业确保

    “每月有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主材弯曲应用的引领

    者,保有相关专利 80多项,位居全国第一。“公司发展至今,最重要就是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浙江金鸿木业有限公司在危机中理顺思路,以细分市场、个性化生产,培育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调研中发现,以工厂化加工为基础的全屋定制家具,能够有效减少传统家装耗时耗力、瑕疵多、气味大等问题,同时更符合年轻人群的需求。

    之后,这家专业生产木条和木门代工的企业,先后投入 2000 多万元资金用于研发全屋定制产品,疫情发生以来,销售额已接近 400 万元。目前,企业在丽水市区、龙泉、

    云和以及福建等地区都开出了实体店。“未来我们将细分产品,拓展门店,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设计总监毛德青说。

    浙江艾米家居有限公司在疫情冲击下主动作为,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高品质与灵活的销售模式“共振”,企业负责人杨军介绍说,原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 10 双装的普通筷子,如今换成 6 双成人筷,2 双公筷,2 双儿童筷,“消费者的反馈是更实用、更实惠。”这样的产销模式 ,让公司营业额不降反升,1 至 5 月,产值达到 2441 万元,同比增长 61%。

    每月有新产品 销售有新模式

    庆元竹木行业创新发展抢抓机遇

    前不久,浙江省第三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许娟走进该县红星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分享一线抗

    “疫”故事,宣讲抗“疫”英雄事迹,并教授日常防护知识。

    本 报 记 者 蓝 吴鹏 通讯员 吴卫萍 李金芬 摄

    本报记者 叶浩博 蓝俊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村里来料加工的老人和妇女人人有活干、有货做,沈香 想方设法对接温州、义乌的来料加工厂商。汽车不能进城,她就自己开车去高速路口接货。从 3月 1日起,她开始每天挨家挨户送料上门,确保农村妇女每天都能有十几元的来料加工收益,兑现自己 18年前许下的承诺。

    沈香 ,莲都区来料加工带头人。因为热衷于志愿服务事业,她连续 27 年免费为困难居民修补衣物,组织成立的沈姐协会爱心服务站,每月为 25 个社区发放 500 张服务票,已发放爱心卡 15 万张,不断

    兑现志愿服务需求。因为引领莲都群众无偿献血,她连续 24 年带头累计献血达 43.5 升,组织沈姐无偿献血队累计献血达 2500 多升,可供医院挽救 6000 多人的生命。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诚信经营的故事。

    18 年前,沈香 刚刚开始从事来料加工生意。在黄畈村分发加工费时,一位老人领到工资后感慨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她:“要是每天都有‘来料’可以‘加工’就好了,我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总是问儿子讨要生活费。”

    听到这句话,沈香 当场就承诺,只要她不改行,就保证天天给老人送料上门,让其有活干,天天能挣

    上“零花钱”。18 年来,沈香 为老弱妇女发

    放来料加工费超 1000 万元,先后在老竹、碧湖、联城、岩泉、阳光家园、养老院等 30 多个低收入村庄设立300多个加工点,以 75%比例将加工费让利于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增加女同胞的家庭收入,提高女性的家庭地位。

    到了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沈香 更是带领志愿服务队参与各种抗疫服务:为高速路口的一线公安、交警、医务人员送宵夜,参与卡口执勤,为隔离户买生活用品及清理生活垃圾,为复工复产的企业做口罩,连续 39天为农民助销椪柑、荸荠、萝卜、毛芋达 10 万多斤,

    爱心助农、助销行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菜园子”和市民的“菜篮子 ”问 题 …… 她 在 完 成 本 职 工 作——来料加工之余,不断兑现着自己对农民、对企业和对社会的种种服务承诺。

    面对疫情,沈香 说:“每一个人都要为社会、为他人做一点事情。我们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后方做好保障工作。”据了解,沈姐志愿服务团队共连续服务 50余天、累计 1000 余人次参与防疫工作,服务时长达 6000个小时以上。

    沈香 :坚守承诺 诚信服务

    本报讯(记者 钟根清)浙江省作家协会日前公布省“新荷计划”人才库第八批入库名单,我市6名作家入选。至此,我市共有 37名作家入选“新荷计划”人才库。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学浙军”,积极储备政治素质好、有较好创作实绩和创作潜质的青年作家后备人才,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力度,省作协在各市作协、行业作协及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全省共有 44 人入选省第八批“新荷计划”人才库。

    省作协将对入库的青年作家人才进行创作动态管理,分类、分批、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扶持,在培训、交流、出版、研讨等方面提供平台,提高浙江青年作家的创作水平,扩大浙江青年作家在全国文坛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作家,积极选派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浙江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以

    及各类培训班深造学习,不断加大青年作家推介力度,提升青年作家影响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提升丽水作家队伍的整体创作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在全省作协系统率先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邀请国内的著名作家和本土青年作家对接,进行“点对点”文学创作辅导,达到了“名家请进来,作品走出去”的有效成果,提升了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水平。

    目前,我市青年作家作品已产生广泛影响,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助推计划、浙江省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作品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重要文学期刊发表创作成果奖、浙江省活力青年作家奖等奖 项 ,不 少 作 品 在《人 民 文 学》

    《诗刊》等权威报刊发表。

    我市6名作家入选省第八批“新荷计划”人才库

    本报讯(记者 郭真 通讯员徐潇霞) 6月 8日上午,中共丽水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的志愿者们,在市行政中心一楼举行了

    “公勺公筷 文明就餐”推广公勺公筷进机关公益活动,现场发放了 3000 双公筷、600 个公勺,号召党员干部争做文明餐桌示范者。

    “刚好需要公勺公筷,你们送得太及时了!”当天上午,天宁派出所民警林莹正好到市行政中心办事,拿到了一套公勺公筷的她一脸惊喜。

    “我们拿到的不仅仅是几双筷子、一个勺子,更收获了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念。”林莹说,使用公勺公筷是公共卫生的进步,“在将来的生活中,希望我们大家都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疫情发生以来,大家的防范意识逐步提高,这次的推广公勺公筷活动,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好

    事情。”活动现场,在市人大工作的李炀德说,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响应,人人都行动起来,一起使用公勺公筷。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公勺公筷进机关活动中,一共发放了3000双公筷、600个公勺。

    “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公勺公筷行动,机关单位食堂更是要百分百配备公勺公筷。”市直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茅扬介绍,通过推广公勺公筷进机关活动,让机关党员自觉做文明餐桌的先行示范者。后续,市直机关工委还将推出一系列文明餐桌相关活动。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宣传文明餐桌礼仪,并带动家人和朋友们参与进来,让使用公勺公筷成为每个人的文明习惯。”茅扬说。

    发放3000双公筷600个公勺市直机关工委推广公勺公筷进机关

    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的党员干部来到该县鹤溪街道鹤木岭村,与该村党支部的党员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该村的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工作展开交流、讨论。

    记者 陈炜 特约摄影记者 李肃人 通讯员 雷梁燕 摄

    本报讯(记者 叶浩博 通讯员 马飞平 郑茹茹)近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的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实施分级动态管理。

    6 月 5 日一早,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就对辖区部分列入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名单企业进行挂牌警示。警示牌就张贴在企业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图上,一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记者观察发现,在工厂地下水采样点位上,工作人员用星号标志,土壤采样点位则用三角形标记,方便过往市民和工厂工人区分并详细了解环境监测的情况。如企业土壤环境确无偷排废水,导致地下水污染指数超标的情况,这两种标志都将显示绿色,并贴绿牌示意。

    “啥时候贴红牌呢?2019年,开发区一家企业发生了通过未硬化的地面进行偷排废水,导致地下水超标,他们被挂上‘红牌’,就意味着企业已被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环保部门将根据警示管理制

    度要求,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监管,同时将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等级下调一级。企业在对相关点位进行修复并验收后,才可以摘除红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生态科科长舒金骏表示说。

    不同于红牌和绿牌,挂上黄牌的企业则被要求每年开展一次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环境整治工作评分需达到 90 分以上,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需达到良好以上。“在开发区,黄牌企业多为合成革企业。这些企业需动态监管土壤和地下水情况。”舒金骏说。

    截至目前,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批共 61家企业被列入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名单,其中“红牌”警示 1家、“黄牌”警示57家、“绿牌”3家。市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警中心负责人楼激扬表示,土壤环境“红、黄、绿牌”警示管理制度,既强化了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的动态管理,又督促了企业更加积极地履行土壤环境保护责任,一举两得,就像让企业的土壤环境拥有了“健康码”一样。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环境有了“健康码”

    本报讯(记者 杨敏 通讯员 雷王露)近日,市区两级司法部门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月活动,作为刑事司法一个新的领域,它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可以使上述社会危害较轻的罪犯在不脱

    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2003年,浙江即成为该项工作六个试点省(市)之一,2006 年,莲都、龙泉开始在全市率先实施。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新版《社区矫正法》于去年 12 月 28 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

    会议审议通过,具有注重社会关系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确立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核心任务,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充分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享有合法权益等 8大亮点。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我市全面铺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 5月,全市累计接收社区对象 22812人,累计解除矫

    正 20712人,每年列管社区矫正对象3000 多人,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 2100人。“社区矫正成本只有监狱的十分之一,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仅为 0.2%。”

    6月份被司法部确定为新版《社区矫正法》集中宣传月,市司法行政部门将策划、组织研讨会、大讲堂、知识竞赛等“八个一”活动,在全市形成普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新版《社区矫正法》七月起实施我市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100人

    诚信丽水

    文明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