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名中小学生本色出演,拍摄出69部法治教育短片—— 有什...

1
010-86423397 010-86423503 86423653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5 5 SHENGYINZHOUKAN 本刊策划 郑博超 谢文英 2018 12 10 678 本报通讯员 “原来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暴 力,语言上的欺凌也是校园欺 凌。”“遇到这种情况,沉默无法保 护自己,还会纵容犯罪!”“校园欺 凌不是‘欺负’,而是犯罪,我们 应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12 月4日,一部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主 题的法治短剧《学会说“不”》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多个社区和 学校同步播放,引起了市民和学生 的广泛热议。 学生本色出演是这部法治短剧 的最大亮点。江苏省人大代表周敏 观看短片后感触颇深:“没想到一 年前的一条建议,今天能够以‘学 生自导自演法治短片’这样生动的 形式来诠释,检察机关的这场普法 教育,真的是非常走心了!” 一条建议促成 69部法治短片 一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武进 区检察院在检察开放日播出了一部 未检微电影《妈妈》,赢得了代表们 的一致好评。针对未成年人法治教 育,周敏代表提出建议:“相比于传 统的说教,这种短视频、微电影的普 法方式更能打动人,效果也更好,检 察机关应该思考将这种模式更广泛 地应用到青少年普法教育中。” “人大代表的建议给了我们很 多灵感,法治短视频不仅直观生 动,还能给人很好的代入感和共 鸣,利用好这一特点,就能在青少 年法治教育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会后,检察官便开始思考,如何将 代表的建议切实应用到青少年法治 教育中。为了增强针对性,未检部 干警到多所校园进行调查、座谈,了 解师生们喜爱的法治教育形式。 2017 年 8 月 ,武 进 区 检 察 院 联 合 该 区教育局,共同组织了一场“青少年 可视化法治教育短片”大赛。竞赛 中的“视频脚本”都是以武进区检察 院近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或受 侵害的典型案例为原型,通过对相 关的人物情节改编,根据情节有针 对性地提供给辖区中小学校拍摄。 由同学们亲自参演,在老师的指导 下拍摄成法治短片参赛。 “我们希望用这些发生在孩子 身边的真人真事来警示大家。让学 生们亲自参与拍摄,一方面让他们 更好地了解案例和其中的法律知 识,另一方面也是调动同学们的积 极性,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教育作 用。”武进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康 健介绍。 经历3个多月的拍摄期,初赛 结束后,全区各中小学校共拍摄了 69 部作品,其中小学组 41 件,中学 组28件,短片包含了情景剧、微电 影、歌舞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小演员主动卸载“王者荣耀” 辖区内一所中学参赛的视频与 游戏“王者荣耀”有关,但不同的 是,整个剧情是以学校内发生的真 实事件改编的。该校三年级的语文 老师巢春林是这个剧本的编剧。 “当时是我带的一个六年级的 班级,班上几个学生对这款手游非 常沉迷,瞒着父母花了好几万元, 后来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发现了, 找到班主任,希望和一起玩游戏的 孩子父母分摊损失。”事情发生 后,虽然老师积极找到游戏公司, 提供了相关未成年人转账付款的证 据,同时也咨询了律师,但最终也 没能要回孩子付出去的钱。正因为 这个情况的发生,巢老师拿到这次 的编剧任务时,立马想到了这个现 成的案例,并邀请了亲历事件的几 名“网游少年”作为主角出演。 拍摄中,巢老师敏锐地发现, 这几个演出的孩子常常陷入沉思, 而拍摄完成的那天,当大家观看完 成片后,这几个孩子竟然一齐来到 他面前,主动将手机中的“王者荣 耀”游戏卸载了。“以前总觉得玩 游戏没什么大不了的,能控制住学 习和游戏的尺度就行了,但演了 ‘自己’后才觉得以前的自己太不 懂事了,父母和老师对我付出了这 么多的心血,在本该认真学习的年 纪,却沉迷游戏,甚至还瞒着父母 花了这么多钱。”小郑说,“演自 己”不仅让他看清了要选择的正确 的路,而且剧本中的因沉迷游戏而 遭遇诈骗等情节,更让他和参演的 同学得到了警示,受益匪浅。 “无论是演员,还是故事情 节,都是同学们身边最熟悉的人和 事,所以短片播出后,引起了学生 们热烈的讨论,对短片中释法说理 的部分,每个人都感触深刻。”巢 老师发现,虽然是简单的一次拍 摄,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却着实令人 欣喜。“确实,有什么能比‘演自 己’更能说服这群孩子呢?” 孩子的作品建成视频资料库 据介绍,这次的竞赛作品涉及 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等八大类。初 选后,该院邀请教育系统等多部门 专业人士对69部作品的剧本、表 演及拍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 定,最终评选出 19部优秀作品。 从今年3月起,对这些精选作 品开始了二次“精加工”。“还是由 原来的学生出演,但我们邀请了专 业的编剧对原剧本进一步打磨,由 专业的团队重新拍摄,并加入了检 察点评、安全贴士等内容,使短片 更加立体丰满,释法说理也更专 业。”未检检察官许榴琴介绍,他 们以这19部作品为基础,建立 “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库”,成为武 进区各学校开展专业法治教育讲座 的重要素材。 目前,“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 库”中的法治短片已陆续制作完 成,并开始了小规模的“试映”。 “形式新颖,内容深刻,这是用心 的普法!”作为首批“观影者”,全 国人大代表李承霞给予了“可视化 法治教育资料库”高度评价:“青 少年为自己普法‘代言’,以直接 参与的方式更深刻的理解法律,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法治教育的 效果,真正实现让宪法精神在心中 不断成长!” 400多名中小学生本色出演,拍摄出69部法治教育短片有什么能比“演自己”更能说服孩子呢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5个国家 宪法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全 体师生在线观看了宪法主题日直播节目 和同步跟读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 讨论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是让学 生们记住宪法日,也是弘扬宪法精神,让 每一个学生懂得尊重宪法、宪法至上,更 是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常态活动。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未成年 人普法要从灌输说教到体验感受,从 走形式搭花架子到融合在学习生活 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许多地区和学校 开展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创作剧本拍 摄法治短片等,因其创新的形式而受 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取得好的普法效果。 谢家湾小学将普法活动融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教育教 学和课程建设中。如语文专题活动开 展“规则与自由谁更重要”“偷税漏税 以罚代刑利大还是弊大”等辩论赛;道 德与法治课引导孩子文明上网;体育 学科将青少年性教育内容纳入健康教 育等。学校还定期开展朵朵讲坛,邀请 律师家长给孩子们进行法律知识小讲 座;交巡警教孩子们认识交通标识;班 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增强普法活 动的生动性、参与性,体验感、现场感。 引导孩子们成长为法律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将普法活动融入学习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 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 ,十 四 五 岁 少 年 犯 罪 案 件占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 以上,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这些资料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是 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从小没有受到良 好的法治教育、法治意识淡薄。可见, 在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 使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法,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普法, 方法尤为重要。否则,面对如此多的 法律精神和条文,学生容易产生望而生 畏的心理,甚至干脆不学法。而生动的 演绎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看到多地检察机关引导学校开展 的法律知识竞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的儿童剧、由学生担任法治课代表等多 种形式,我眼前一亮。 其实,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来 看,学生给学生普法有着天然优势。同 龄人之间的交流,远比成人的宣讲式普 法更容易接受。借此机会,还想给学校 提个建议,对学生普法应该走出校门, 到生活中感悟,如果仅局限于校园和课 堂内普法,会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的脱节,普法不能脱离生活。 同龄孩子的演绎更有感染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州东山中学英语教师 李杏玲 交流法治作业 模拟法庭 拍摄法治微电影 参演法治短剧 学生普法故事 本报记者 郭树合 通讯员 玄承瑛 “下面来分配一下角色,谁来扮 演公诉人啊?”近日,山东省潍坊市 奎文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潍坊一中组 织学生们开展模拟庭审活动。 扮演“被告人”的同学刚一上 场,就引来了同学们的哄笑声。“全 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随 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偌大的模 拟法庭瞬间安静了下来,扮演审判 长和审判员的两名同学,正襟端坐 在审判台上,宣布开庭。 本次模拟法庭的剧本改编来自 该院办理的一起真实案件。被告人 林某依仗自己年龄大,且在社会上 “闯荡”过,多次携带电棍在校内欺 凌同学,大家敢怒不敢言,却因此助 长了林某的嚣张气焰,最终林某强 行将一名女同学带到校外,酿成悲 剧。 台上,“检察官”“法官”“当事 人”认真按照庭审程序宣读起诉书、 进行辩论,一个个有模有样。台下, 旁听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 “太棒了,穿上检察制服坐在公 诉席上时,真的有种自豪感和责任 感。”一场庭审下来,台上的“公诉 人”自豪满满。而“被告人”却提出 了“抗议”:“当犯罪嫌疑人太难受 了,特别是受到公诉人讯问时,整个 人都如坐针毡,幸好只是体验,这种 滋味毕生难忘,我可不想感受第二 次啦!” 台上的同学体会深刻,台下的 同学也有话要说。 “林某的同学们为什么任他欺 负呀,是大家对林某的纵容,让他得 寸进尺、肆无忌惮,最终才酿成了悲 剧。” “是啊,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大 家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及时报告老 师或者寻求家长的帮助。” …… “阿姨,模拟法庭真有意思,下 一次我也要报名上台,到时你记得 选我啊。”临走时,一名同学悄悄与 检察官许下了约定。 模拟庭上体验嫌疑人 本报记者 杨永浩 12月9日上午,伴随着北京市 西城区多所中小学生意犹未尽的欢 声笑语,第十九届“西检杯”西城区 中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决赛 在北京市第四中学圆满落下帷幕。 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张蕾告诉 记者,“西检杯”已连续成功举办 19 届。在每次比赛开始之初,检察官 们都会与参赛学校的师生们进行深 度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 到困惑的法律知识点,再结合青少 年高发的问题,共同拟定法治短剧 的主题,网瘾少年、义务教育、未成 年人吸烟、校园暴力等选题都曾经 出现在决赛的现场。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一个早已 经卷边的、用废旧纸张背面打印的 “剧本”。张蕾告诉记者,在打磨剧本 阶段,检察官们会指导学生自行查阅 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讨论,引导同 学们在不断修正剧本的过程中,学习 法律知识,确保法治短剧能够将趣味 性与更多的法律点相融合。表演练 习时,让学生们在法治短剧的表演中 达到职业体验的效果。 “舞台下,300多名现场观众为 选手们真挚、热烈的表演而赞叹; 舞台上,同学们因来自司法者的关 怀而温暖;舞台后,检察官为同学 们对法律的真诚、独到诠释而感 动。”张蕾对每一次的法治短剧都 记忆犹新。 投入自己,感动同学 本报记者 于要武 通讯员 陈晓曦 2018 年 7 月 ,天 津 市 河 西 区 某 小学六年级学生小琳有了一个新的 “身份” —法治作业课代表。 有课代表就要有法治作业。“法 治作业本”是河西区检察院根据办 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情况及社会热点 问题,以动漫人物“小西”的假期经 历为视角,讲述中小学生假期生活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法律知识。 小琳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问 题就是,在检查同学们法治作业完 成情况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的答 案雷同,错的地方都一模一样。“有 什么办法让同学们真心学习法治知 识呢?”小琳犯难了。正在这时,她 听说同学小颜假期出行时被车撞 了,因为没有及时报警,医疗费用只 能由家长负担。小琳想,法治作业 本中就有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 法,小颜肯定没看。于是,在返校的 时候,当同学们说起这件事时,她立 即告诉大家,作业本上第二课讲的 就是这个内容。 一天,小琳在校门口看到同学 正在互相推搡,她连忙上前阻止。 陈默 (化 名) 那天穿一双新运动鞋。 杨涛 (化 名) 问:“是什么鞋?”陈默回 答:“AJ8”。因“8”与“爸”同音,杨涛 认为陈默占他便宜,俩人发生争 吵。小琳拉住杨涛,对他说:“‘AJ8’ 只是鞋的品牌,没有其他含义。为 这个事,就动拳头是不对的。检察 官说过,打架斗殴是违法犯罪行为, 你们忘了吗?”经小琳一说,俩人也 意识到自己冲动了,对视了一下,默 默走开了。 半年过去了。小琳除了要协助 老师检查同学完成法治作业的情 况,组织大家针对作业题目进行讨 论,提醒同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 离违法犯罪之外,还要及时将同学 们遇到的问题向检察官反馈,再按 照检察官的指导解答好疑难问题。 “我是法治作业课代表”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绿色建 筑从上世纪 60年代被提出后越来越受到 关注。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 议近日表决通过《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 发展条例》。该条例填补了河北绿色建 筑缺乏地方性法规的空白,不仅明确了 政府及其部门职责,也完善了绿色建筑 标准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和要求。 条例在规划、用地、立项、设计等诸 多环节对落实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作了具 体规定,实现对建设全过程的无缝隙监 管。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还要求雄安 新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 材,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并 对农村新建建筑提出了鼓励和引导的相 关要求。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自 2016 年 起 ,山 东 省 县 城 及 以 上 城 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全部 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 3.1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 目 达 到 9800 余 万 平 方 米 ,其 中 二 星 级 及 以 上 超 过 60%。 同 时 ,由 于 各 地 重 视 程 度不同、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等,全省绿色 建筑发展水平不一,亟待将绿色建筑纳 入法治化发展轨道。 近日,《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 (征求意见稿)》发布,现向社会公开征求 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以上政府 应当建立和完善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建 筑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并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 考核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 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 出了生态立区战略。不久前,《宁夏回 族自治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 提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 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这意味着,宁夏 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通过立法,加 快建立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 向,全力打造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格局。 据了解,条例草案将把绿色建筑发 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提出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遵循绿 色生态发展原则,落实生态环保、能源 综合利用等要求。由于绿色建筑涵盖建 筑规划、设计、审查等全过程,涉及多 个部门职责,条例草案中还将依法明确 各部门职责,用法律的强制力规范和保 障绿色建筑发展。据悉,条例有望在近 期正式出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代表 报》等 谢文英/整理 多地人大发力 推动绿色建筑入法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周刊

    联系电话:010 - 86423397

    传真:010 -86423503

    8642365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55版

    SHEN

    GYIN

    ZHOUKAN

    代表声音

    代表人民的声音

    ●●●● ●●●●

    本刊策划 郑博超编 辑 谢文英校 对 周 旭

    2018年 12月 10日第678期

    □本报通讯员 夏 丹“ 原 来 不 仅 仅 是 行 为 上 的 暴

    力 , 语 言 上 的 欺 凌 也 是 校 园 欺凌。”“遇到这种情况,沉默无法保护自己,还会纵容犯罪!”“校园欺凌不是‘欺负’,而是犯罪,我们应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12月 4 日,一部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治短剧 《学会说“不”》 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多个社区和学校同步播放,引起了市民和学生的广泛热议。

    学生本色出演是这部法治短剧的最大亮点。江苏省人大代表周敏观看短片后感触颇深:“没想到一年前的一条建议,今天能够以‘学生自导自演法治短片’这样生动的形式来诠释,检察机关的这场普法教育,真的是非常走心了!”

    一条建议促成69部法治短片

    一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武进区检察院在检察开放日播出了一部未检微电影《妈妈》,赢得了代表们的一致好评。针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周敏代表提出建议:“相比于传统的说教,这种短视频、微电影的普法方式更能打动人,效果也更好,检察机关应该思考将这种模式更广泛地应用到青少年普法教育中。”

    “人大代表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多灵感,法治短视频不仅直观生动,还能给人很好的代入感和共鸣,利用好这一特点,就能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达到最佳的效果。”会后,检察官便开始思考,如何将代表的建议切实应用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为了增强针对性,未检部干警到多所校园进行调查、座谈,了解 师 生 们 喜 爱 的 法 治 教 育 形 式 。2017 年 8 月,武进区检察院联合该区教育局,共同组织了一场“青少年可视化法治教育短片”大赛。竞赛中的“视频脚本”都是以武进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或受侵害的典型案例为原型,通过对相关的人物情节改编,根据情节有针对性地提供给辖区中小学校拍摄。由同学们亲自参演,在老师的指导下拍摄成法治短片参赛。

    “我们希望用这些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来警示大家。让学生们亲自参与拍摄,一方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案例和其中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武进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康健介绍。

    经历 3 个多月的拍摄期,初赛结束后,全区各中小学校共拍摄了69 部作品,其中小学组 41 件,中学组 28 件,短片包含了情景剧、微电影、歌舞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小演员主动卸载“王者荣耀”

    辖区内一所中学参赛的视频与游戏“王者荣耀”有关,但不同的是,整个剧情是以学校内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该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巢春林是这个剧本的编剧。

    “当时是我带的一个六年级的班级,班上几个学生对这款手游非常沉迷,瞒着父母花了好几万元,后来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发现了,找到班主任,希望和一起玩游戏的孩 子 父 母 分 摊 损 失 。” 事 情 发 生后,虽然老师积极找到游戏公司,提供了相关未成年人转账付款的证据,同时也咨询了律师,但最终也没能要回孩子付出去的钱。正因为这个情况的发生,巢老师拿到这次的编剧任务时,立马想到了这个现成的案例,并邀请了亲历事件的几名“网游少年”作为主角出演。

    拍摄中,巢老师敏锐地发现,这几个演出的孩子常常陷入沉思,而拍摄完成的那天,当大家观看完成片后,这几个孩子竟然一齐来到他面前,主动将手机中的“王者荣耀”游戏卸载了。“以前总觉得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的,能控制住学习和游戏的尺度就行了,但演了

    ‘自己’后才觉得以前的自己太不懂事了,父母和老师对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在本该认真学习的年纪,却沉迷游戏,甚至还瞒着父母花了这么多钱。”小郑说,“演自己”不仅让他看清了要选择的正确的路,而且剧本中的因沉迷游戏而遭遇诈骗等情节,更让他和参演的同学得到了警示,受益匪浅。

    “ 无 论 是 演 员 , 还 是 故 事 情节,都是同学们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所以短片播出后,引起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对短片中释法说理的部分,每个人都感触深刻。”巢老师发现,虽然是简单的一次拍摄,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却着实令人欣喜。“确实,有什么能比‘演自己’更能说服这群孩子呢?”

    孩子的作品建成视频资料库

    据介绍,这次的竞赛作品涉及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等八大类。初选后,该院邀请教育系统等多部门专业人士对 69 部作品的剧本、表演及拍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 19部优秀作品。

    从今年 3 月起,对这些精选作品开始了二次“精加工”。“还是由原来的学生出演,但我们邀请了专业的编剧对原剧本进一步打磨,由专业的团队重新拍摄,并加入了检察点评、安全贴士等内容,使短片更加立体丰满,释法说理也更专业。”未检检察官许榴琴介绍,他们 以 这 19 部 作 品 为 基 础 , 建 立

    “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库”,成为武进区各学校开展专业法治教育讲座的重要素材。

    目前,“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库”中的法治短片已陆续制作完成,并开始了小规模的“试映”。

    “形式新颖,内容深刻,这是用心的普法!”作为首批“观影者”,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给予了“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库”高度评价:“青少年为自己普法‘代言’,以直接参与的方式更深刻的理解法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法治教育的效果,真正实现让宪法精神在心中不断成长!”

    400多名中小学生本色出演,拍摄出69部法治教育短片——

    有什么能比“演自己”更能说服孩子呢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5个国家宪法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全体师生在线观看了宪法主题日直播节目和同步跟读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讨论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是让学生们记住宪法日,也是弘扬宪法精神,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尊重宪法、宪法至上,更是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常态活动。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未成年人普法要从灌输说教到体验感受,从走形式搭花架子到融合在学习生活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展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创作剧本拍摄法治短片等,因其创新的形式而受

    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取得好的普法效果。谢家湾小学将普法活动融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如语文专题活动开展“规则与自由谁更重要”“偷税漏税以罚代刑利大还是弊大”等辩论赛;道德与法治课引导孩子文明上网;体育学科将青少年性教育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学校还定期开展朵朵讲坛,邀请律师家长给孩子们进行法律知识小讲座;交巡警教孩子们认识交通标识;班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增强普法活动的生动性、参与性,体验感、现场感。引导孩子们成长为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将普法活动融入学习生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占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以上,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资料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法治意识淡薄。可见,在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法,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普法,方法尤为重要。否则,面对如此多的

    法律精神和条文,学生容易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干脆不学法。而生动的演绎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看到多地检察机关引导学校开展的法律知识竞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儿童剧、由学生担任法治课代表等多种形式,我眼前一亮。

    其实,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给学生普法有着天然优势。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远比成人的宣讲式普法更容易接受。借此机会,还想给学校提个建议,对学生普法应该走出校门,到生活中感悟,如果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内普法,会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普法不能脱离生活。

    同龄孩子的演绎更有感染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州东山中学英语教师 李杏玲

    刘希娅

    李杏玲

    交流法治作业

    模拟法庭

    拍摄法治微电影参演法治短剧

    学生普法故事

    □本报记者 郭树合通讯员 玄承瑛

    “下面来分配一下角色,谁来扮演公诉人啊?”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潍坊一中组织学生们开展模拟庭审活动。

    扮演“被告人”的同学刚一上场,就引来了同学们的哄笑声。“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偌大的模拟法庭瞬间安静了下来,扮演审判长和审判员的两名同学,正襟端坐在审判台上,宣布开庭。

    本次模拟法庭的剧本改编来自

    该院办理的一起真实案件。被告人林某依仗自己年龄大,且在社会上

    “闯荡”过,多次携带电棍在校内欺凌同学,大家敢怒不敢言,却因此助长了林某的嚣张气焰,最终林某强行将一名女同学带到校外,酿成悲剧。

    台上,“检察官”“法官”“当事人”认真按照庭审程序宣读起诉书、进行辩论,一个个有模有样。台下,旁听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

    “太棒了,穿上检察制服坐在公诉席上时,真的有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一场庭审下来,台上的“公诉人”自豪满满。而“被告人”却提出

    了“抗议”:“当犯罪嫌疑人太难受了,特别是受到公诉人讯问时,整个人都如坐针毡,幸好只是体验,这种滋味毕生难忘,我可不想感受第二次啦!”

    台上的同学体会深刻,台下的同学也有话要说。

    “林某的同学们为什么任他欺负呀,是大家对林某的纵容,让他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最终才酿成了悲剧。”

    “是啊,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大家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及时报告老师或者寻求家长的帮助。”

    ……“阿姨,模拟法庭真有意思,下

    一次我也要报名上台,到时你记得选我啊。”临走时,一名同学悄悄与检察官许下了约定。

    模拟庭上体验嫌疑人

    □本报记者 杨永浩12 月 9 日上午,伴随着北京市

    西城区多所中小学生意犹未尽的欢声笑语,第十九届“西检杯”西城区中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市第四中学圆满落下帷幕。

    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张蕾告诉记者,“西检杯”已连续成功举办 19届。在每次比赛开始之初,检察官

    们都会与参赛学校的师生们进行深度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惑的法律知识点,再结合青少年高发的问题,共同拟定法治短剧的主题,网瘾少年、义务教育、未成年人吸烟、校园暴力等选题都曾经出现在决赛的现场。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一个早已经卷边的、用废旧纸张背面打印的

    “剧本”。张蕾告诉记者,在打磨剧本

    阶段,检察官们会指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讨论,引导同学们在不断修正剧本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确保法治短剧能够将趣味性与更多的法律点相融合。表演练习时,让学生们在法治短剧的表演中达到职业体验的效果。

    “舞台下,300 多名现场观众为选手们真挚、热烈的表演而赞叹;舞台上,同学们因来自司法者的关怀而温暖;舞台后,检察官为同学们对法律的真诚、独到诠释而感动。”张蕾对每一次的法治短剧都记忆犹新。

    投入自己,感动同学

    □本报记者 于要武通讯员 陈晓曦

    2018 年 7 月,天津市河西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琳有了一个新的

    “身份”——法治作业课代表。有课代表就要有法治作业。“法

    治作业本”是河西区检察院根据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情况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动漫人物“小西”的假期经历为视角,讲述中小学生假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法律知识。

    小琳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检查同学们法治作业完

    成情况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的答案雷同,错的地方都一模一样。“有什么办法让同学们真心学习法治知识呢?”小琳犯难了。正在这时,她听说同学小颜假期出行时被车撞了,因为没有及时报警,医疗费用只能由家长负担。小琳想,法治作业本中就有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法,小颜肯定没看。于是,在返校的时候,当同学们说起这件事时,她立即告诉大家,作业本上第二课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一天,小琳在校门口看到同学正在互相推搡,她连忙上前阻止。

    陈默(化名)那天穿一双新运动鞋。杨涛(化名)问:“是什么鞋?”陈默回答:“AJ8”。因“8”与“爸”同音,杨涛认 为 陈 默 占 他 便 宜 ,俩 人 发 生 争吵。小琳拉住杨涛,对他说:“‘AJ8’只是鞋的品牌,没有其他含义。为这个事,就动拳头是不对的。检察官说过,打架斗殴是违法犯罪行为,你们忘了吗?”经小琳一说,俩人也意识到自己冲动了,对视了一下,默默走开了。

    半年过去了。小琳除了要协助老师检查同学完成法治作业的情况,组织大家针对作业题目进行讨论,提醒同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违法犯罪之外,还要及时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向检察官反馈,再按照检察官的指导解答好疑难问题。

    “我是法治作业课代表”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绿色建筑从上世纪 60 年代被提出后越来越受到关注。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该条例填补了河北绿色建筑缺乏地方性法规的空白,不仅明确了政府及其部门职责,也完善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和要求。

    条例在规划、用地、立项、设计等诸多环节对落实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作了具体规定,实现对建设全过程的无缝隙监管。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还要求雄安新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并对农村新建建筑提出了鼓励和引导的相关要求。条例将于明年 1月 1日起施行。

    自 2016 年起,山东省县城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3.1 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目达到 9800 余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及以上超过 60%。同时,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等,全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不一,亟待将绿色建筑纳入法治化发展轨道。

    近 日 ,《山 东 省 绿 色 建 筑 促 进 办 法(征求意见稿)》发布,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生态立区战略。不久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草案)》提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这意味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通过立法,加快建立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全力打造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

    据了解,条例草案将把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遵循绿色生态发展原则,落实生态环保、能源综合利用等要求。由于绿色建筑涵盖建筑规划、设计、审查等全过程,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条例草案中还将依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用法律的强制力规范和保障绿色建筑发展。据悉,条例有望在近期正式出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代表报》等 谢文英/整理

    多地人大发力推动绿色建筑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