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104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 工作报告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室 2008 8 21

Upload: jacky-yang

Post on 08-Mar-2016

2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rogram report

TRANSCRIPT

Page 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

工作报告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室

2008 年 8 月 21 日

Page 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目 录

第一部分 关于 5.12 灾后重建项目进展的报告 ................................. 1

一、三月以来的工作回顾 .................................................................. 1

二、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指导思想及工作

成果 ....................................................................................................... 3

三、问题 ............................................................................................ 14

四、建议 ............................................................................................ 15

第二部分 所有已资助项目分类列表 ................................................ 17

第三部分 已资助项目分类介绍 ........................................................ 20

一、房屋和乡村重建 ........................................................................ 20

二、生产自救 .................................................................................... 28

三、 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 .............................................................. 32

四、 研究与政策倡导 ...................................................................... 56

五、 信息服务 .................................................................................. 64

第四部分 附件 ...................................................................................... 68

一、NGO 组织参与 5.12 地震灾后重建形式与传播效果调查 ....... 68

二、“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 ................................ 92

Page 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

第一部分 关于 5.12 灾后重建项目进展的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关于 5.12 灾后重建项目进展的报告

(2008 年 8 月 21 日 北京)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室

一、三月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5 月 13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

迅速作出反应,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

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动。5 月 15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根据“支

持民间公益”的宗旨和资助型基金会的定位做出决定,紧急安排 1000 万专项资

金,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5 月 19 日,南都公益基金

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 NPO 信息咨询中心,组成“南都公

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了联络处。制定了南都公

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公开招标的《资助管理制度》、《申请指

南》和《申请模版》。5 月 20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

室(以下简称 5.12 办公室)成立并开展工作。灾后重建的工作紧迫,5.12 办公

室加快审批程序,每天接收和审批项目,截止 8 月 15 日,南都 5.12 办公室已经

接受项目申请 123 个,批准项目 47 个。为了更好地进行内外部沟通,及时向社

会公示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审批过程,展示项目成果,5.12 办公室设立了专题

网页,公布所有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审批状态,并已完成 14 期工作周报。总体上

看,5.12 项目资助与合作项目进展状况良好,得到了合作方和各界的信任,三

个月来的工作,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 1:三个月以来的重要工作事项

Page 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

号 时 间 主要事件

1 2008 年 5 月 13

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灾后重建,

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

动,168家民间组织响应。

2 2008 年 5 月 15

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理事会提议,基金会紧急安排 1000

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项

目。

3 2008 年 5 月 17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合作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第一期“巨灾过后我们能做什么?”。

4 2008 年 5 月 19

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

NPO 信息咨询中心,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

项目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了联络处。

5 2008 年 5 月 20

建立 5.12 灾后重建项目专题网站

(http://jiuzai.naradafoundation.org/),并公布资助管理制度

和申请指南,公益机构可通过网站提交项目申请。

6 2008 年 5 月 22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一期专家考察团前往灾区需求调研。

7 2008 年 5 月 22

NPI 成都办公室作为南都 5.12 灾后重建项目成都联络处。

8 2008 年 5 月 26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第二期“巨灾当前,公益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9 2008 年 5 月 28

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谢志诚执行长等三位专家抵达北

京并开始工作。

10 2008 年 5 月 28

与 NPP 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就 5.12 灾后重建项目专题网站

建设达成合作协议。

11 2008 年 5 月 29

举办台湾 9.21 灾后重建案例分享会,多家公益机构代表参

加。

12 2008 年 5 月 31

在成都举办“灾后重建案例分享会——NGO 与志愿者如何

参与”座谈会

13 2008 年 6 月 1 日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二期专家考察团。

14 2008 年 6 月 5 日 资助北京地球村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生态文明

与灾后重建论坛”。

15 2008 年 6 月 9 日 两岸民间组织 5.12 灾后重建工作交流会在南都会议室召

开。

16 2008 年 6 月 17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发

布会召开,红基会拿出 2000 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织

Page 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

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5.12 灾后重建项目”。南都公益

基金会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17 2008 年 6 月 17

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心+芯’新闻工作者震后心理支

持项目”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启动仪式。

18 2008 年 6 月 18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三期专家考察团,走访在灾区开展工

作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工作点。

19 2008 年 6 月 20

第三期专家考察团在成都召开NGO灾后重建座谈会。在

座谈会上,明确灾后重建项目应注重3个要素:政府支持、

受灾群众需求和社会关注。

20 2008 年 7 月 5 日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第三期“灾后社区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21 2008 年 7 月 12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第四期“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22 2008 年 7 月 18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就乡村重建试点计划来访,达成合作意

向。

23 2008 年 7 月 23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第五期“网络环境中的筹款及美国非营利管理现状”。

二、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成果

资助、推动、服务,并通过资助项目的目标导向,积极、稳妥、有效地支持

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以出色的工作成果,赢得政府的信任、公众的支持。

2.1 资助

2008 年 5月 15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理事会提议,基金会紧急安排 1000

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项目。该提议遵循了南都

公益基金会“支持民间公益”的宗旨,得到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

会议的批准并形成决议。决议明确:该项专款的使用以小额资助为主,由秘书处

设立专案小组,认真评审,严格把关,加强监测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

化。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主要应承担为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民

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的责任。

在理事会决议基础上,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NPI 成都、上海)、北京 NPO 信息咨询中心等,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Page 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

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简称:5.12 办公室),由徐永光秘书长任主任,吕朝任

常务副主任,主持评标及相关协调工作;刘洲鸿任副主任。5.12 办公室成都联

络处设在成都 NPI。5.12办公室组成精干的工作团队,并明确了各自的分工。

拟定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包括:

1、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

2、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3、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申请书模版;

4、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管理表格;

5、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协议书。

南都公益基金会作为新型的资助型机构的定位和地位进一步确立。

2.2 推动

5.1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公益基金会迅速作出反应。13 日,联络十

多家知名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

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动得到了广大民间组织的积极支持,已有

168家民间组织响应。

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是中国民间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

首次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表达对危机事件的关切,并采取切实行动,为国家分忧

解难。所有参与联合声明的民间组织都表明了参与抗震救灾的行动方式,并公布

了联系办法,以便受地震影响需要帮助的人士及时找到相关民间组织,获得帮助,

社会公众也可通过这些组织奉献爱心。

2008 年 6月 17 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

闻发布会召开,中国红基会拿出 2000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

机构公开招标。南都公益基金会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本次南都公益基金会成功推动公募基金会的资源开放,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公募基

金会在灾后重建中的“花钱难”以及草根组织工作经费不足问题的解决之道。目

前南都公益基金会还在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公募基金会沟通,争取更多公募

Page 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

基金会向民间公益服务组织开放资源。推动公募基金会在新形势下的体制创新。

网址:(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zhenzai.asp )

2.3 服务

2.3.1 组织三批专家考察团到灾区需求调研,以便更好地为灾民和公益组织服务

为全面了解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南都公益基金会三次组织专家调查组奔赴

四川灾区,开展需求调研。三次调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一次调研,提出了调

整资助金额的建议并得到理事会的批准;第二次在调研基础上还进行了两岸 NGO

灾后重建经验交流;第三次调研,不仅考察部分资助项目点并与当地 NGO召开了

座谈会,徐永光秘书长还与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进行了沟通,掌握了最新的政

府政策动向。本次调研提出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灾民需求的三个灾后重建工

作要点,并把灾后过渡房重建、生产自救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南都公益

基金会的关注重点。

(一)第一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5月 22 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程玉带队,第一批专家考察团赴

灾区考察,5 月 22 日晚,专家组一行顺利到达成都。23 日马上开始了工作:上

午与先期到成都的陕西妇女儿童研究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铁军医疗队、

绿色社区网(野草)、中华环保基金会等进行了交流。下午拜访了四川省民政厅,

了解到政府救灾的程序为:救人,安置,灾后重建,而灾后重建将持续大约 10

年左右。慈善组织方面,主要由红十字会,省慈善基金会以及省青基会主导开展

灾后重建工作,主要领域为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学校;目前政府对心理干预工

作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关于孤儿问题,政府再次表态,由政府主导;政府关注

灾后残疾人福利事业,尤其是残疾人就业问题;由于政策不明了,政府对社工工

作的推进也表示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此次救灾中社会组织(NGO)的参与,政府

表示很满意,但是更多的是指有人、财、物优势的大的基金会、商会,对草根组

织的工作没有太多评价。专家组还拜访了市残联和团省委就残疾人安置和灾后就

业以及大学生志愿者问题进行了沟通。

Page 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

第一批考察团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程玉 南都公益基金会 理事

王林生 天津鹤童老人院 业务总监

翟雁 惠泽人,奥运会志愿者 项目顾问

胡刚 红枫心理咨询热线 执行长

顾春玲 公益伙伴基金会 NPP 项目总监

经过此次灾区需求调研,有以下发现:

1、民间组织的力量空前高涨;

2、民间组织的行动速度很快,也很深入,同时,程玉还比较了民间组织、

政府、企业、个人在救灾中的不同;

3、南都基金会发起了民间组织联合行动倡议书影响很大;

4、地方民间组织普遍反映:最高 5 万元的资助太少, 不足以开展灾后重

建工作;

5、未来南都的工作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做实对重建工作应有的贡

献,同时还要巩固和建立 NGO的空间。

第一次调研形成以下建议:

1、快速启动全面深入的信息调研工作;

2、目前很多 NGO 在灾后重建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单独行动的现象造成了资

源的浪费和行动的低效,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沟通, 特别是学界、

官方、基金会和操作型 NGO的沟通;

3、项目审批应该快速跟进。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理事会审议通过决议,将资助最高限额由 5万上调至 20万。

(二)第二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5月 30 日,第二批专家考察团进入灾区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考察团成员为:台湾 921灾后重建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台湾资深 NPO 咨询师、

行动力体验学习中心 NPO总监吴佳霖;台湾 921灾后重建基金会项目主管蔡培慧;

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人吕朝;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李玉

生等。

调研成果:

Page 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

此次调研增进了两岸的交流,在成都召开数十家民间公益组织参加的经验分

享会,将台湾 9.21 灾后重建经验引入大陆,为企业、NGO 及志愿者参与灾后重

建提供指导。

另外,此次调研走访了绵竹及其所辖的遵道镇的 NGO 活动情况。遵道镇受

灾情况严重,约有 80%以上的房屋受损。当时在遵道镇从事救灾工作的有 10 多

家 NGO 组织和企业,还有不少志愿者。遵道镇有可能成为 NGO 与企业、政府

协作的一个样板。遵道的 NGO 对自身的定位较清楚:配合政府工作,从而较好

地规避了矛盾。开展工作中非常注意与政府的沟通,后期政府把许多事(如妇女、

儿童问题)直接交予 NGO 处理,纳入了政府整体规划。

( 三)第三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6月 18 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华民慈善基金会同仁组成的联合调

查小组奔赴灾区开展第三次调研,调查组成员有:

姓名 职务

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康晓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

吕朝 NPI主任,北京 NPO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刘洲鸿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姜慧雨 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学校驻校社工

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唐卫 希望月报摄影

王曼 中央电视台(CCTV)摄像

王茂林 华民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卢德之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陆晓 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日程:

6月 18日上午 抵达成都

6月 18日下午 NPI 成都项目办座谈,项目介绍

6月 19日上午 绵竹市体育馆灾民安置点考察多背一公斤的帐篷图

书馆

Page 1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

考察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

遵道镇中心小学(第一个由青基会援建的抗震希望

小学)

6月 19日下午 考察马跪村项目点,参观棚屋建设及“废墟上的快

乐假期”项目

探访重灾区汉旺镇

参观齐天镇抗震希望小学,并赠予电影放映设备

6月 20日上午 考察梁漱溟乡建中心在彭州白水河保护区小鱼洞镇

中坝村的项目点

考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灾区帐篷文化中心

6月 20日下午 灾后重建调研座谈会

6月 21日 参加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研讨会

6月 22日 返回北京

调查结果反馈:

本次调查组在 1 天半的时间内,分别走访了遵道镇多背一公斤的帐篷图书室、

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遵道镇中心小学(第一个由青基会援建的抗震希望小

学)、马跪村项目点(参观棚屋建设),并到汉旺镇调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 年 6 月 19 日夜,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参观齐天镇抗

震希望小学并赠予电影放映设备后,在齐天镇抗震希望小学举办了一场电影放映

会,本次放映会完全开放,附近的学生、居民及武警官兵都赶来看电影。

本次调研,通过项目点考察、座谈以及与刘奇葆书记的沟通,提出了政府支

持、社会关注、灾民需求的三要点,并把灾后过渡房重建、生产自救和社会工作

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南都基金会的关注重点。

2.3.2 与北大联合举办“救灾的应对”系列讲座

5.1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合作

举办了“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2008 年 5月 17 日,“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

讲座邀请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分享“风险科技防疫防灾”、北

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万鹏飞分享“我们如何应对巨灾:冰雪灾害的反思”、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顾林生分享“日本防灾减灾经验和启示:以新泻、

Page 1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

阪神地震为例”。

5月 24日,第二期讲座“巨灾的应对——NPO的角色与作用”召开。台湾应

急研究专家、台北大学教授丘昌泰做了“非营利组织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的主

题讲座,介绍台湾抗击“九•二一”地震的经验;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的陕西

妇女研究会的雷绍军、农家女的刘大庆,分别做了“灾区调研情况介绍”和“关

注灾区农村妇女”的主题报告,讲述她们的工作经历与思考;南都公益基金会副

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介绍了南都基金会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资助项目

的目标与计划。

2008 年 7 月 5 日,“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之三“灾后社区

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南都公益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指出,“全国有 200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生有 10万左右,而从事社工行业的只占 10%,其他的 90%都无奈选择转行。

大批的社会工作者被忽视。而在这次四川的救灾重建工作中又急需大量的专业社

会工作者。要把既有人才和灾区的需求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把民间组织和政府有

机结合......”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才能充分发挥 NPO的作

用和功能。

2008 年 7 月 12 日,距汶川 5.12 地震两月,“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之四

——“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

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先生做了《恢复重建中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

的演讲,主张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无缝隙合作,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完善政府与社

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攀枝花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伍敏先生讲述了在灾后重建

过程中与政府部门沟通并争取支持的故事。中央党校社科部徐平先生主张进行灾

后的文化抢救与灾后重建。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高小贤女士分享

在四川绵竹遵道镇马跪村过渡房建设项目的经验。徐永光秘书长介绍了南都公益

基金会“根据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灾后重建中开展工作的情况,提

出南都公益基金会目前资助推动重点方向是乡村过渡房建设和恢复重建、生产自

救服务项目及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来自 NGO的代表与演讲嘉宾充分交流,在

各个方面达成共识,为灾后重建双方亲密合作打下基础。此次讲座成为 NGO与政

Page 1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0

府交流、互相了解与合作的契机。

2008 年 7月 23 日,“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之五——“网络环境下的筹款

及美国非营利管理现状”在北京大学召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两位教授来到北京

大学,就美国奥尔良飓风等灾难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挑战以及善款筹集等问题

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参会者就中外巨灾应对进行了交流。

系列讲座举办以来,250多位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人士参加。大陆、

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领导人分别就巨灾中政府与

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民间组织的作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捐赠制度、社工

服务体系、善款筹集、公益税收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为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救灾

提供智力支持。

2.3.3 台湾专家案例分享会

5月 29日至 30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特别邀请到了台湾 921灾后重建基金会

执行长谢志诚教授到北京分别为学界、NGO 与企业代表分享台湾在 1999 年 921

地震后开展灾后重建的经验。

两次讲座均有来自学界、不同民间组织和企业界的代表以及一些志愿者参

加,讲座还安排了听众与报告者之间的互动问答。讲座和分享会对于民间组织沟

通信息、协调资源、提高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2008 年 5月 31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成都举办“灾后重建成都案例分享会—

—NGO 与志愿者如何参与”。会议在成都市科技会场举行,约 80 多个在灾区开

展工作的 NGO 代表及志愿者参加了会议,并与台湾 921 灾后重建专家探讨 NGO

与志愿者灾后重建的问题。会后总结出一线 NGO和志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灾民对救灾人员、物资的依赖性;

村民如何参与式社区重建;

服务如何小区化;

抗震救灾的热潮消退后,NGO可以/需要坚持多久;

NGO如何以一个整体引导政府参与环保议题;

Page 1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1

民间组织间如何协作,台湾经验;

民间组织如何与政府形成良好合作。

台湾 921灾后重建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回复,并指出:灾区人民的问题

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NGO和志愿者只是外部的协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非理

性的灾区人民,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并耐心等待灾区人民恢复理性,实现

自我约束。同时,灾后重建是一个所有人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应该让当地

的人们有讨论与发言的机会,这就是公共参与的开端。

2.4 成效

截至 2008年 8 月 15日,已收到 100家民间公益组织提交的共 123份项目建

议书。其中,审核通过的项目 48 个,倾向批准但须修改的项目 8 个,修改后再

提交的项目 13个,未通过审批的项目 50个,还有 1个待审,自行放弃的项目 1

个,另外,有 2个项目暂缓审批。

已审核通过的项目资金总额为:337.8 万元,根据“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款项分两次拨付,第一次拨付款项为资助总

额的 90%。

已资助项目的领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社区重建、研究咨询

和教育等领域,项目领域分布见下图。

已资助项目领域分布

1

3

1

6

5

3

3

5

4

9

1

1

4

1

1

其他

儿童救助

法律援助

家庭重建

教育

社区建设

生产自救

心理关爱

信息平台

研究培训咨询

环境保护

医疗

志愿服务

老人救助

知识宣传

领域

数量

Page 1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2

已资助项目的项目实施地点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除

了 7个在北京和 1个在上海实施的项目外,其余 83%的项目都在灾区实施。其中,

在四川地区实施的项目最多,有 31 个,占已资助项目总数的 66%。在北京和上

海实施的项目集中在心理关爱、信息平台和研究培训咨询领域。其中,还有一个

项目在各个灾区实施,该项目将救灾手册向四川、甘肃、陕西等各个灾区发放。

已资助项目实施地区分布

7, 15%

2, 4%1, 2%

5, 10%

32, 67%

1, 2%

北京

陕西

上海

甘肃

四川

各灾区

在四川实施的项目中,地区分布也比较分散,分别分布在成都、德阳、都

江堰、绵阳、汶川、绵竹、南充、巴州、彭州、什邡及阿坝的各个县或村镇。

四川地区项目分布

9

1

3

31

9

1

11

12

成都

德阳

都江堰

绵阳

汶川

绵竹

南充

巴州

彭州

什邡

阿坝

Page 1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3

表 2:2008 年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总资助资金

(元)

已拨

(元)

待拨

(元)

一般项目(13 个) 1,842,080.00 1,573,872.00 268,208.00

“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 200,000.00 96,000.00 104,000.00

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153,200.00 137,880.00 15,320.00

“手拉手安居工程”--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 88,880.00 79,992.00 8,888.00

震后救灾实用建筑技术解析推广 60,900.00 54,810.00 6,090.00

灾后生产生态恢复及羌文化保护技能培训 193,760.00 174,384.00 19,376.00

赈灾公益电影放映 52,540.00 47,286.00 5,254.00

灾后重建与健康促进 76,000.00 68,400.00 7,600.00

推广灾民互助过渡安置房项目 200,000.00 180,000.00 20,000.00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计划 198,000.00 178,200.00 19,800.00

阳光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197,000.00 177,300.00 19,700.00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信息平台 100,000.00 90,000.00 10,000.00

高埂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168,900.00 152,010.00 16,890.00

乐和家园与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平台 152,900.00 137,610.00 15,290.00

小额项目(35 个) 1,536,122.00 1,386,231.06 149,890.60

"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丧失家人者苦

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 50,000.00 45,000.00 5,000.00

5.12 地震甘肃省陇南地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高

中生、妇女及老人) 49,430.00 44,487.00 4,943.00

千秋助读行动(儿童读物、心理干预) 49,970.00 44,973.00 4,997.00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与传播效果调查 45,000.00 40,500.00 4,500.00

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干培训 50,000.00 45,000.00 5,000.00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培训计划 49,900.00 44,910.00 4,990.00

灾区帐篷图书室项目 46,420.00 41,778.00 4,642.00

志愿者小分队赴川紧急救援项目 49,518.00 44,566.20 4,951.80

对灾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展假期课业与心理辅

导支教活动 49,980.00 44,982.00 4,998.00

仪陇县大寅镇利民村”5.12”受灾农户家庭重建项

目 50,000.00 45,000.00 5,000.00

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民间环保组织救灾案例

分享与绿色建议 50,000.00 45,000.00 5,000.00

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协作能力建设培训 49,750.00 44,775.00 4,975.00

Page 1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4

项目

促进公募基金会与民间组织合作进行灾后重建 38,815.00 34,933.50 3,881.50

“5.12 救援行动”聚爱义工联合行动 48,108.00 43,297.20 4,810.80

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 50,000.00 45,000.00 5,000.00

甘肃文县高二学生备考辅导及流行疾病预防教育

和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状况评估项目 19,873.00 17,885.70 1,987.30

地震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适用研究 50,000.00 45,000.00 5,000.00

都江堰市灾民过渡安置区健康教育 49,800.00 44,820.00 4,980.00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资本管理调研 50,000.00 45,000.00 5,000.00

翼起美丽信息平台建设 49,292.00 44,362.80 4,929.20

妇女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 49,710.00 44,739.00 4,971.00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 50,000.00 45,000.00 5,000.00

爱心抚慰灾区儿童、心理救助辅导团 50,000.00 45,000.00 5,000.00

志愿者参与灾区社区发展 46,540.00 41,886.00 4,654.00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 50,000.00 45,000.00 5,000.00

基于本地建立小组辅导模式的灾后心理援助探索 49,500.00 44,550.00 4,950.00

5.12 灾后重建需求调研 37,215.66 37,215.66 0.00

“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护免费培训班 39,850.00 35,865.00 3,985.00

回族乡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求评估 12,116.00 10,904.40 1,211.60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手册 27,980.00 25,182.00 2,798.00

“灾后重建 NGO 如何发挥作用?”培训 25,860.00, 23,274.00 2,586.00

灾区青少年暑期朋辈辅导计划 49,340.00 44,406.00 4,934.00

灾后重建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48,900.00 44,010.00 4,890.00

关注灾区留守儿童 13,454.00 12,108.60 1,345.40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社区重建规划研讨班 39,800.00 35,820.00 3,980.00

合计(48 个) 3,378,201.66 2,960,103.06 418,098.60

三、问题

自 2008 年 5 月 20 日 5.12 办公室成立至今,正好 3 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取

得了很多成果,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间组织机构能力问题。中国很多民间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能力

比较弱,在执行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人员不足、

经验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

Page 1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5

灾后重建的难度和长期性。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能光

靠三分钟热情。在救灾中和灾后重建初期涌现了很多民间组织,但他们

能否坚持下去,长期做灾后重建工作有待时间的考证。目前,短期重建

主要靠志愿者积极参与,而长期的重建工作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对民

间组织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资源不足。灾后重建需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等。需要政府、NGO、企业、受灾群众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如

何保持民间公益组织灾后重建项目与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目标的

一致性?受灾群众利益是民间公益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如何发现不

同阶段需求并为灾区群众提供政府难以提供的差异性服务和帮助?社

会关注是获取社会支持、进行资源动员的根本条件,如何在持续争取社

会关注的同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灾后重建项目的一个重要因

素,由于民间组织缺乏灾区实际需求和其他民间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开展

情况的信息,导致在工作内容和领域的部分重复,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

率。

民间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很多困

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民间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没有

及时沟通困难分享经验,走了很多弯路,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

作,导致各自的专业优势不能形成合力并发挥出来。

政策环境。中国迫切需要灾后重建相关政策的出台,首先明确政府在灾

后重建中的作用和职责;其次,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和职责,

以及政府对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态度与必要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四、建议

针对目前面临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培训。根据我们近期做的民间组织能力建

设需求调研,民间组织普遍需要项目管理、筹资、人力资源管理、志愿

者管理、财务管理、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建议与国内一些专业从事能力

Page 1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6

建设的机构合作,提供长期系统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服务。

鉴于 5.12 项目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建议把帮助民间组织在这个过程中

成长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和工作重点,如:

阶段性的灾后过渡房重建、生产自救、长期性的社会重建(包括社会工

作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信息交流和服务等重点领域,做到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推动建立民间公益组织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信息对接能够减少重建建

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因此,应该推动民间公益组织信息平台和交流

平台的建设。

推动建立民间公益与非公募基金会的资源对接平台。非公募基金会经常

感叹找不到好项目,而民间组织则苦于没有资金,迫切需要一个民间公

益与私募基金会的资源对接平台,将项目与资金连接起来。

加强项目的监测与评估。尽快开展项目监测与评估工作。

Page 1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7

第二部分 所有已资助项目分类列表

NO 项目名称 机构 领域 金额

一、房 屋 和 乡 村 重 建 85.388 万

1.1 “手拉手安居工程”--灾民互助

搭建过渡安置房

陕西省妇女理论

婚姻家庭研究会 家庭重建 8.888万

1.2 推广灾民互助过渡安置房项目 陕西省妇女理论

婚姻家庭研究会 家庭重建 20万

1.3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计划 清华大学社会学

系 家庭重建 19.8万

1.4 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海淀区山水生态

伙伴自然保护中

家庭重建 15.32万

1.5 震后救灾实用建筑技术解析推

广

泰安市泰山区手

牵手数码有限公

家庭重建 6.09万

1.6 乐和家园与灾后社区重建的服

务平台

北京地球村环境

教育中心 家庭重建 15.29万

二、生 产 自 救 49.051 万

2.1 仪陇县大寅镇利民村”5.12”受

灾农户家庭重建

仪陇县乡村发展

协会 生产自救 5万

2.2 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

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 大邑县养兔协会 生产自救 4.975万

2.3 灾后生产生态恢复及羌文化保

护技能培训

大邑兔王扶贫研

究中心 生产自救

19.376

2.4 阳光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藏羌科技扶贫开

发协会 生产自救 19.7万

三、社 区 重 建 与 社 会 工 作 143.6813 万

3.1

"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

区丧失家人者苦难分担和专家

心理支持"

北京关爱家庭中

心 心理关爱 5万

3.2

5.12地震甘肃省陇南地区灾后

心理危机干预(高中生、妇女及

老人)

甘肃怡欣心理研

究培训咨询中心 心理关爱 4.943万

3.3 千秋助读行动(儿童读物、心理

干预)

北京天下溪教育

研究培训咨询中

儿童救助 4.997万

3.4 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干培训 北京农家女文化

发展中心 教育 5万元

Page 2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8

3.5 5.12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

专业社工培训计划

攀枝花市援助少

年儿童志愿者协

志愿服务 4.99万

3.6 灾区帐篷图书室项目 多背一公斤 儿童救助 4.642万

3.7 志愿者小分队赴川紧急救援项

陕西省妇女理论

婚姻家庭研究会 志愿服务

4.9518

3.8 对灾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展

假期课业与心理辅导支教活动

兰州兴邦文化研

究培训咨询服务

中心

志愿服务 4.998万

3.9 “5.12救援行动”聚爱义工联

合行动

深圳市登山户外

运动协会 志愿服务

4.8108

3.10 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 北京桃李天教育

咨询中心 教育 5万

3.11

甘肃文县高二学生备考辅导及

流行疾病预防教育和社区公共

卫生设施状况评估项目

兰州大学乡村实

践与调研协会 教育

1.9873

3.12 “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 北京成长家文化

有限公司 心理关爱 20万

3.13 地震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适用

研究

四川大学法律适

用研究中心 法律援助 5万

3.14 都江堰市灾民过渡安置区健康

教育

上海新途社区健

康促进社 医疗 4.98万

3.15 妇女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 西安市基督教女

青年会 心理关爱 4.971万

3.16 爱心抚慰灾区儿童、心理救助辅

导团

中华儿童文化促

进会 儿童救助 5万

3.17 志愿者参与灾区社区发展 华夏志愿者服务

社 教育 4.654万

3.18 基于本地建立小组辅导模式的

灾后心理援助探索

爱白成都青年同

志活动中心 心理关爱 4.95万

3.19 赈灾公益电影放映

北京信保科科技

发展有限责任公

文化建设 5.254万

3.20 “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

护免费培训班

天津市鹤童老年

公益基金会 老人救助 3.985万

3.21 灾后重建与健康促进 大巴山生态与贫

困问题研究会 社区建设 7.6万

3.22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

手册 智人慧心助学网 知识宣传 2.798万

3.23 灾区青少年暑期朋辈辅导计划 上海市阳光社区

青少年事务中心 社区建设 4.934万

3.24 关注灾区留守儿童 兰州大学绿队 儿童救助 1.3454

Page 2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9

3.25 高埂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上海复惠社会工

作事务中心 社区建设 16.89万

四、研 究 与 政 策 倡 导 35.2707 万

4.1

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民间

环保组织救灾案例分享与绿色

建议

北京地球村环境

教育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5万

4.2 促进公募基金会与民间组织合

作进行灾后重建

润灵公益事业研

究培训咨询

研究培训

咨询

3.8815

4.3 NGO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资本

管理调研

北京惠泽人研究

培训咨询服务中

研究培训

咨询 5万

4.4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

列讲座

北京大学公民社

会研究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5万

4.5 5.12灾后重建需求调研 北京友孚尚盈文

化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3.7216

万元

4.6 回族乡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

求评估

兰州兴邦文化咨

询服务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1.2116

4.7 “灾后重建 NGO 如何发挥作用”

培训

西安慧灵智障人

士服务工作站

研究培训

咨询 2.586万

4.8 灾后重建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人大政府管理与

改革研究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4.89万

4.9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社区重建

规划研讨班

云南省大众流域

管理研究及推广

中心

研究培训

咨询 3.98万

五、信 息 服 务 24.4292 万

5.1 NGO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与传

播效果调查

清华大学传播学

院 信息平台 4.5万

5.2 翼起美丽信息平台建设 青翼社会工作网 信息平台 4.9292

5.3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 震旦纪公益信息

技术中心 信息平台 5万

5.4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信

息平台

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 信息平台 10万

合 计 337.8202 万

Page 2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0

第三部分 已资助项目分类介绍

一、房屋和乡村重建

1.1 “手拉手安居工程”——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项目

金额 8.88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1 月 1 日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陕妇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

妇女组织。宗旨是关注妇女发展,促进两性平等。关注的领域有农村妇女发展、

社会性别教育与倡导、家庭暴力预防与辅导、妇女权益等。陕妇会从事农村发展

十余年,项目区从陕西本省的 10 个项目点拓展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彭阳

以及江西省的兴国县,执行过可持续生计、减灾防灾、灾后重建、妇女组织建设、

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等诸多领域的大小项目 60 余个,总资金达 2000余万元。

本项目选择资源较少的绵竹市遵道镇马跪村作为示范点,发动村民发挥当

地传统的建房经验,利用当地的资源如废旧木板、木船、麦草、稻草等,搭建与

当地环境、气候、文化相适宜的过渡房,并在搭建的过程中倡导互帮互助的协作

精神,特别关注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如老年、妇女及伤残人口的房屋搭建。

1、建筑模式考察

陕妇会对灾区村民现有居住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听取灾民对中

长期过渡房居住的需求,并对当地政府推广的棚花村过渡房模式和村民自发建造

的各种住房作了实地考察、成本核算以及性能优劣比较,从中筛选出以下几种可

供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当地资源和生活需求,搭建中长期过渡房屋的参考。

(棚花村过渡房建造模式) (九龙新泉模式)

Page 2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1

三种建筑模式的性能比较

棚花模式 新泉模式 木框架模式

简要

介绍

房屋结构:一户两室,(3米 X

4米 / 单间)2间,外加 3 米 X 2

米厨房一间;

材料来源:原有地震后房屋木

材;

外墙材料:竹胶合板(外购);

屋顶材料:石棉瓦波纹板(外

购);

造价成本:不包括人工,2000

元左右。

房屋结构:同上;

外墙材料:木条

废旧板材,来自废

旧房屋;

屋顶材料:麦草、

野草或者稻草;

造价成本:1400

元(不包括人工费

用)。

房屋结构:木框架

外墙材料:废旧木板条

或竹编材料

屋顶材料:彩条布加稻

草过渡或石棉瓦加稻草履

造价成本:1200元-1500

元左右

优点 材料购进方便,安装方便,通风

和居住条件可以满足过渡要求

材料全部就地取

材,通风和居住条

件可以满足过渡要

可以在不同阶段上对原有

棚架帐蓬的建房基础上改

进提高,可以满足过渡要求

缺点 材料贵 取材条件受山林条

件限制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

指导和援助

2、设计房屋建造方案

陕妇会成员和英国建筑师 Luke以及万科的技术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一行到

马跪村 6组,与村民一起讨论过渡房屋的建造方案,分享了收集到的建房样版信

息,对村民自建的大棚结构的牢固性、通风和排水等提出建议,设计出了灾后农

村过度实用住房,并得到村民的认可。

(与村民一起讨论房屋建造方案)

Page 2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2

(房屋样版图)

1.2 推广灾民互助过渡安置房项目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12 日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该项目是在前一个项目成功操作基础上的推广。在南都基金会的资助下,陕

西妇女研究会执行了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项目,在灾后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

小分队赴川绵竹市遵道镇,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并发挥民间机构的

优势,利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和村民一起讨论搭建具有公共活动空间的临时居住

大棚,并组织儿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该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鼓励农户建造能够居住 2-3 年的过渡住房,也出台了

一些补助政策,但目前政府的补助有限,仅靠政府补助完成过渡房搭建村民有困

难。基于此,该机构组织志愿者小分队对灾区村民安置居住状况进行了广泛地走

访和调查,对当地政府推广的棚花村过渡房模式和村民自发建造的各种过渡住房

作了实地考察和成本核算,和村民一起就其性能作了优劣比较之后从中筛选出几

种适宜的房屋模型,听取了境外有建房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并依据当地情况进行了

改进,得到村民和镇政府的认可。机构将利用过去积累的社区发展经验,与灾区

Page 2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3

村民一起摸索,建造出他们喜欢、适用并且能够负担得起的过渡房。

项目活动主要包括:

•为 50 户农户每户提供建房补贴 1000 元,弥补政府投入不足;

•鼓励使用稻草、旧木板等当地资源与当地经验,降低成本并发扬本土文化;

•鼓励村民组建互助小组,搭建时相互出劳力,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帮助缺劳动力

的户,重建社区的互助精神和凝聚力;

•制作搭建过渡房指南,供其它村村民学习和参考;

•将上期项目搭建的大棚发展为公共活动场所,推动村民自我管理,尽快恢复社

区功能。

1.3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计划

金额 19.8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学术研究原则是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并

努力与国际社会学界前沿水平接轨和对话。社会学系教学研究人员共完成或在研

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另有多项国际合作课题。

(可持续房屋重建)

该项目在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指导下,建立三大项目团队进行分工协作,重

Page 2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4

视非政府组织以及灾民自发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动员灾区人民更积极地参

与到灾后重建中来,以 PPP 模式(政府—民间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简称 PPP)作为项目实施的核心保障。

项目将实现三大可持续性并举的灾区重建,总结试点重建经验,建立专业志

愿者培训机构,以输送更多的志愿者在政府规划下参与重建;以经济社会发展与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与长远目标,将不同乡村重建模式加以比

较,总结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以人为本为战略目标,三个可持续性乡村重建为指

导理念,执行方式有赖于三个专业志愿者组成之工作团队,建筑团队,心理辅导

团队,以及文史经济工作团队。

1)建筑团队完成构法构材的简化,设计规划试点的社区重建规划及各建筑

设计,指导并培训灾民以自主的非依赖性营建体系从事建设工作,并指导建造尿

粪分离厕所和后期的公共设施建设等;

2)心理辅导团队了解人文风俗辅助社区空间规划;进行灾民群体心理治疗;

适时进行心理干预;以文史工作增强灾民心理健康;保留学术性研究资料;帮助

学术调查研究作访谈员,在重建过程中应有计划的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将重建

经验有效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以提供政府未来重建政策之参考;

3)文史经济工作团队整理当地文化风俗,可以加强灾民文化认同; 以人文

促成经济可持续性—以旅游开发为例;平衡经济与人文的空间规划;发展具文化

内涵之产品增加附加价值;出文章、出书以引起社会大众对灾民的注意; 整理

重建过程之奋斗史,增强社区认同感,为灾民提供进一步心理支持。

三个团队及重建资金则建基在 PPP 模式的平台上。最后,为对此一运作模

式与其他重建模式有所比较,通过问卷调查与参与观察收集客观数据进行分析,

以提出未来的政策建议,并通过成立培训中心培训专业志愿者团队推广经验。

1.4 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金额 15.32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海淀区山水生态伙伴自然保护中心

Page 2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5

“海淀区山水生态伙伴自然

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民间

的自然保护专业组织。在中国西部

致力于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示范

项目,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政策

和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山水在

四川、云南、西藏的野外项目团队

长期开展社区保护工作,积累了丰

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形成了科学有

效的工作方式。并通过与政府林业、环保部门的长期沟通联系,对项目成果形成

政策建议的报告能够在便捷渠道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山水依托北京大学和相关

科研机构,建立了由科学家、专业工作者等组成的科学团队,对自然保护工作提

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针对灾后重建的特点,山水组织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受灾的保护

区周边建立 4 个“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项目点。主要功能:设立文化中心开

展文化活动,丰富灾区文化生活;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平台,逐步恢复和提高灾

区的公共事务组织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内部的民主管理,凝聚社区;培训灾区人

民的生产能力以及灾后环境保护知识;联接社区信息与外界援助的纽带。收集社

区需求信息并及时向外界提供。

现已建成 3 个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2008 年 7 月 1 日,山水在平武县水观乡平溪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

心,已经完成了设备的购置、运送、安置,帐篷小学的建立。7 月 9 日,平武县

林业局、水观乡政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当地援建的成都军

区驻滇 77293 部队与当地村民一起举行了中心的启动仪式暨学校开学仪式。

2008 年 7 月 3 日,山水在安县高川乡天池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并进行了初步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了社区需求初步调查。

Page 2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6

2008 年 7 月 3 日,山水在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

中心。工作人员立刻开展工作,包括:召开第一次社区大会、安装饮用水管道、

修缮蓄水池、垃圾处理及文化中心的各种文化活动。

1.5 震后救灾实用建筑技术解析推广

金额 6.09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20 日

执行机构 泰安市泰山区手牵手数码有限公司

泰安市泰山区手牵手数码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用专业手段关注残疾美术家

推广事业和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机构下分三个部门:创作部、制作部、财务部。

主要工作领域包括:残疾美术家推广项目、关注草根 NGO 及公民社会发育项目、

金沙江民族地区文化保护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拍摄两种类型的生态厕所(临时安置点大型公用厕所和灾

民重建村民小型家用厕所)的实地制作过程,通过完整的操作过程,对技术要点

进行解析,消解专业门槛。项目成果为生态厕所建造教程光盘。可以帮助有此需

求的 NGO 和受灾群众掌握、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实用建筑技术。

2008 年 7 月,在成都野草文

化、绿色学生组织、中华环保基

金会的协助下,在绵竹市红旗村

建造了尿粪分集厕所(如右图所

示)。建筑面积 12m²(6 个厕间与

一个小便间) 。

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的尿粪

分集厕所是继绵竹市棚花村后,乡

村建筑工作室在灾区设计与营建

的第二个尿粪分集厕所,厕所是由

轻钢作结构, 屋顶用竹子搭建,墙 体用竹胶板围合;厕所包括 6 个厕间和一个小

便间,使用尿粪分离收集处理;有效避免尿粪结合产生臭味、减少蚊蝇;集粪箱半入

地式,开口朝南,以利粪便干燥,集粪箱容量可供 200 人一年的粪便量;厕所内使用

现代洁具,保证洁具的耐用与易清洁。

Page 2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7

1.6 乐和家园与灾后社区重建服务平台

金额 15.29 万

周期 2008 年 9 月 1 日——2009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

织,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地球村的工作覆盖绿

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伙伴、绿色智库五大方面,包括垃圾分类、

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化学品安全与环境健康、减塑行动等环境项目。

“乐和家园”的理念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以生态文明为指导,重建自足的、

可持续的生态社区。具体包括:绿色生计、绿色生活、绿色养生、绿色安全、绿

色参与、绿色伦理等六个方面。

本项目旨在为“乐和家园”灾后重建项目提供辅助性服务的同时,为各 NGO

搭建灾后重建信息交流平台,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具体包括:

1、建立绿色生计服务网络,为灾区的生态食品、中草药、手工艺品等建立

绿色销售通道,组织消费者联盟通过购买支持灾区重建;

2、建立灾后重建中的合作伙伴机制,促进政府、企业、NGO 之间的信息交

流和资源整合;

3、组织志愿者培训,组织专家讲座和论坛,分享经验,增强灾后重建的能

力建设。

4、宣传、推动国家的环保政策例如灾后重建中的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加环

Page 3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8

境影响评价。

5、编辑出版以社区重建为内容的简报(每月电子版、季度印刷版),交流

分享 NGO 在社区重建中的经验和信息。

二、生产自救

2.1 仪陇县大寅镇利民村”5.12”受灾农户家庭重建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0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

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其宗旨是扶贫与乡

村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协会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村自主金融服务体系,推动

农民自我组织建设促进社区自主互助发展为目标。目前,协会已经成功地建立起

乡村内生的为低收入群体服务的自主金融服务体系,并成功有效运行。先后累计

为当地 5 万多贫困家庭提供了 7000 多万元的无需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资金帮助

和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直接帮扶了 15 万余贫困人口的发展。帮助建立的农

民互助合作组织十七个,有两千多农户自愿参与到自己的组织中,开展资金互助、

生产合作和联合购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该项目旨在为 41户屋面受损户的房屋进行维修、翻盖,为危房农户的墙体

较正、加固、维修,协助倒塌协助房屋重建。由于贫困,农户修建房屋质量差,

受损严重,维修难度大,费用高,大多数受灾户属于贫困人口,缺乏房屋建设维

修技能和资金。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就近组织房屋维修翻盖、排危等技术员尽快

帮助屋面受损农户和危房农户的房屋加固和维修,同时组织村民进行生产自救和

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巡查灾情、商讨维修计划

通过巡查灾情和核实损失,将受灾户分为三类,并与其商讨出了维修计划:

第一类是将房屋垮塌或墙体严重倾斜、无法住人的列为新建户,在今年年底前必

须建成。第二类是墙体倾斜、瓦损毁严重的列为危房加固户,经请技工校正墙体、

添瓦翻盖后就可以住人,计划在 6月底前完工。第三类是墙体无问题、只是瓦损

毁在 1500---3000 匹的列为一般受灾户,购瓦请技工翻盖后就可以住人,在 6

月底前必须完工。通过干部、群众一起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

Page 3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29

(受损的房屋) (维修工作正在进行)

2、防病防疫知识宣传

在督促以上方案实施的同时,又对受灾农户集中进行了关于灾后防病、杀

菌消毒、畜禽防疫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为灾区农户发放了灾后防病等宣传资料,

播放了“珍爱生命,避灾自救”的 PPT,并时刻提醒受灾农户在新建、危房加固

和添瓦翻盖中应注意安全,预防次生灾害发生,鼓励大家要振着精神,树立信心,

重整旗鼓,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努力发展自己的生产经营,进行抗灾自救,降

低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灾后生产自救) (印发的灾后防病宣传资料)

2.2 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

金额 4.975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大邑县养兔协会

大邑县养兔协会成立于 1985年,致力于大邑兔产业的发展、农村社区综合

发展及和谐社区的建设。会员从当初的 4 户发展到现在的 4000 多户,大邑县商

品兔出栏量也在协会带动下从 1985年的 5万多只发展到 2007年的 240 余万只。

20 多年来,协会通过与各级地方政府、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亚洲基金会等官

方和非官方组织合作开展产业扶贫和农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协助重庆万州、四

Page 3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0

川南充等几十个县组建专合组织,为他们提供理念培训、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培

训,带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区和谐。

本项目旨在在大邑悦来镇拐石村、花水湾镇阳沟村、伍田村、西岭镇沙坪

村、青霞镇七里村五个重灾村进行“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

计划、提高生产技能、社区互助和关爱”等能力建设培训,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

生产秩序,实现受灾农户可持续生计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5.12 汶川大地震,给大邑山丘区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邑县

养兔协会一方面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将自身损失降到最小;一方面在地震发生后

的第三天会长任旭平就带领我们第一时间前往大邑山丘区受灾较重的农村养兔

社区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农户,和各社区负责人和农户一起研究生产恢复方

案,希望通过大家的互帮互助,尽快恢复生产。

从 6月 20日起,协会开始派项目工作人员前往各项目村作村级调查和入户

调查。

6 月 25 日,大邑南都项目工作人员接受了大邑县养兔协会就南都基金会和

南都项目相关信息的内部培训会。

从 6月 28日起,分别在悦来镇拐石村、青霞七里村、花水湾阳沟村、伍田

村、晋原镇新乐村、西岭镇沙坪村举办了培训会,培训会主要介绍了南都基金会

和“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互助小组的功能和

成立互助小组的必要性,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各项目村初步形成了互助小组规章

制度、管理办法框架。

(在新乐村召开受灾农户坝坝会) (在拐石村,受灾农户一致同意成立互助小组)

7 月 10 日,项目主管蒲智勇、项目助理曾南江一行前往拐石村逐户走访农

户,了解农户受灾情况和生产现状,为下一步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计划收集信

Page 3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1

息。

2.3 灾后生产生态恢复及羌文化保护技能培训

金额 19.376 万

周期 2008 年 9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大邑兔王扶贫研究中心

大邑兔王扶贫研究中心是 2006 年成立的,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的人员组成

的民间组织。旨在关注人·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倡导承担社会责任和爱

护社会环境,为农村扶贫模式多样化进行探索,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产业帮扶,

为弱势家庭的子女就学和技能培训提供援助。兔王扶贫研究中心已参与了妇联的

“帮扶贫困母亲、救助失学儿童”工程,科技局的“科技入户”残联的“产业助

残脱贫”工程,三峡外迁移民的“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养兔技能培训工程,

与美国 ECOLOGIA 组织共同实施“爱龙小额信贷项目”和“企业家社会责任项

目”。为政府的扶贫工作由“输血功能”转为“造血功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使部分社区结束了外来援助帮扶的情况下仍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将在大邑悦来镇拐石村、花水湾镇阳沟村、伍田村、西岭镇沙坪村、

青霞镇七里村五个重灾村进行相关“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

计划、提高生产技能、社区互助和关爱”等能力建设培训,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

生产正常秩序,实现受灾农户可持续生计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2.4 阳光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金额 19.7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30 日——2009 年 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藏羌科技扶贫开发协会

藏羌科技扶贫开发协会是由热心阿坝州贫困地区藏羌文化建设和科技扶贫

开发事业,关心全州贫困农牧民的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间艺术组织等

机构和老干部、老专家、艺术家、企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各民主人

士以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以弘扬藏羌刺绣等民族艺术文化、多途径促

进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全方位推动我

州扶贫开发工作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

织。

羌绣是是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

Page 3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2

遗产国家级非物质名录 6 项之一。5.12 地震以后的异地就业或常规渠道就业更为

艰难,羌族妇女几乎断了生计。

该项目通过羌族刺绣扶贫培训项目,帮助受灾贫困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重建

家园,提高受灾贫困群众自我发展、长足发展的能力,增强其自信、自强、生产

自救的信心,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从而减轻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终

使受灾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汶川大地震造成约 3 万羌人死亡,占羌族总人口数 30.6 万人的 10%。藏羌

科技扶贫开发协会多次进入重灾区,

寻访羌绣优秀传承人和羌绣文化主

要保存地。

该项目在前期做了一次羌绣文

化寻访,同时了解几个村庄的受灾情

况。走访的村庄中,大部分处于高海

拔地区,人均年纯收入基本都只有

800 元左右。而地震使本来就贫困的

农户生活更加艰难。

三、 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

3.1 “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丧失家人者苦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5 日——2008 年 7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关爱家庭中心

该项目把关注点聚焦在四川等地因地震而丧失家人的人们,将为他们提供苦

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从丧失家庭里的亲骨肉的巨

大伤痛中摆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灾难,投入到繁重而艰巨的灾后重建的努力中,

建设美好未来新生活。

项目活动如下:

1、在腾讯网建立"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失去家人者的苦难分担和

专家心理支持"专栏,此专栏三大功能:1)开通诉说痛苦的渠道,失去家人者可

在上面诉说自己的痛苦,同时提出自己的心理安慰的欲求。2)在网络管理员的

有效管理下,网友通过跟帖的方式,分担苦难,鼓励安慰。3)专家提供心理对

Page 3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3

策。北京关爱家庭的特聘专家对上面提出的心理安慰需求提供心理解决方案。

2、开通"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失去家人者的苦难分担和专家心理

支持"电话热线和短信服务。包括:

1)24 小时热线服务:热线由经过关爱家庭中心专项培训的特聘心理咨询

师和志愿者接听,提供专业、富有爱心的心理支持。

2)24 小时短信服务:提供更个性化的帮助,使求助者的悲伤得到更大程

度的释放,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安慰,得到更多的心理自救方法。

鼓励受助者通过跳出自己的方法帮助自己,在关心和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使

自己得到更多的释放和更好的治疗。使这些受助者在当地成为帮助别人走出自己

的心理阴影的爱心志愿者。

3.2 5.12 地震甘肃省陇南地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高中生、妇女及老人)

金额 4.943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8 日——2008 年 7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是在几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教授的倡导下

成立的。中心拥有一批来自甘肃各高校的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健康等教学、研

究和咨询服务的专家教授,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获得国家二、三级资格)

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中心 2007 年在甘肃省率先开展了家庭暴力的心理

辅导和援助工作,之前,多次参与兰州市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咨询师具有

丰富的咨询经验。

该项目通过对灾区的前期评估、组织招募心理专业的志愿者、组织对志愿

者进行培训、组织印发宣传资料和专业手册、协调组织各方资源等的基础上,赴

甘肃省地震灾区陇南地区的武都区和文县,对灾区的学生、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的

灾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对灾民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干预方

案。首先选择即将高考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再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后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妇女及老人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或降低她们对灾难的急性

应激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地震发生后,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迅速行动起来,招募了一批心理学志

愿者去灾区对中小学生及灾民做心理救援。5 月 25 日开始,中心员工带领十多

个志愿者在武都区下属的各个村镇中小学和灾民帐篷里做辅导和干预。6月 1日,

在武都区汉林乡三家地村,通过心理游戏、绘画、放飞愿望等方式给了 140多名

Page 3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4

孩子过了一个特殊的儿童节,并给他们发放了文具和书包。离开时,孩子们拥抱

着咨询师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目前,志愿者和这些孩子们仍然通过电话和书信

保持联系,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创伤的阴影!

(在三家地小学分组做心理游戏)

3.3 千秋助读行动(儿童读物、心理干预)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0 日——2008 年 6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宗旨是通过理论探

讨、教育探索和公益行动,丰富乡村教育资源,保护地方及民族文化多样性,推

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在乡村图书馆援建方面已积攒多年经

验,已经为二百余所乡村小学和乡村社区援建图书馆,并做图书管理员培训和促

进阅读工作。

天下溪千秋助读行动项目通过提供少儿经典读物、连环画、玩具等来帮助 0

-13 岁儿童在紧张、惊恐、苦困中获得缓解,得到心灵的滋养,并在暂时简陋、

狭小的空间和无所事事中找到欢愉和学习的机会。

谭千秋,在地震中以他最后的姿态,保存了四个学生的宝贵生命,成为了

永生于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天下溪教育

Page 3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5

中心、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奕阳教育研究所和出版商务周报等组织联合发起

了“千秋助读行动”,根据灾区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和需要,募集图书、文具和

玩具,优质少儿图书。

心理健康类读物和经典、健

康、浅显和有趣的一般性读物是

千秋助读行动重点募集的三类图

书。

“让孩子们在六一之前收到一个

小礼物,轻松快乐几分钟也好!”

——王曦(志愿者)

2008 年 5 月 29 日第一批 1000 余种 6 万余册图书和 1.4 万件玩具从北京运

抵成都,这些图书和玩具总价值约为 120万元,通过在当地服务的 NGO 组织和志

愿者团队把图书和玩具传递到孩子们手中。这次参加分发的 NGO 和志愿者团队

有:多背一公斤、贵州高地、四川星洋文化有限公司、512民间救助中心、北京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国际行动援助、根与芽等 13个组织。

3.4 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干培训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8 日——2008 年 7 月 4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

Page 3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6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是一个以促进农村妇女发展为总目标的非政府

组织, 2001年 8月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 1993年创刊的《农家女百事通》

(现称《农家女》)杂志社项目部。十多年来,农家女紧紧围绕中国农村妇女

自我赋权与发展,以公民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为切入点,运用参与式的组织手

法,开展了大量的项目与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扶贫与发展、传媒与出

版、研究与推广”于一体的非营利机构。

该项目目标是通过在绵竹

市遵道镇开展抗震救灾农村妇

女骨干培训,向当地农村妇女

提供心理辅导、卫生保健、社

会性别意识和参与式社区工作

方法培训,同时向受灾群众免

费发放《救灾常识手册》和妇

女生活用品,以普及抗震救灾

常识并提高其社区参与能力,

并促进当地灾后重建工作及农

村妇女的自我赋权与发展。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员培训班)

2008 年 5月底农家女与四川广安市妇联合作举办防疫员培训班,学员们学

习卫生防疫知识后不仅要直接到受灾农村从事卫生防疫工作,还要在当地承担

培训卫生防疫人员的任务。目前灾区急需大量的到村里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

此次培训侧重卫生防疫的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技能,同时还开展心

理咨询辅导培训,培训结业后学员直接奔赴受灾乡村开展工作。

3.5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培训计划

金额 4.99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30 日——2008 年 12 月 1 日

执行机构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攀枝花援少会)是四川省一

家专门服务于少年儿童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城乡贫困、留守、孤残

等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通过志愿者行动、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为其在学习和生

活等各方面提供最大程度的援助。攀枝花援少会下属的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是我国

劳动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指定的唯一远程培训机构“北京华夏心理教育中

心”在四川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攀西地区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鉴定招生辅导及

Page 3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7

心理咨询师实习等工作,同时也是中华心理学会成员单位,在全国有充分的心理

咨询师资源可以调用,协会自已组建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有十八名经国家劳动

部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50 余名心理志愿者。长期在社区及高校中开展相关的心

理辅导工作。

该项目旨在为志愿者、教师及家长提供心理培训,通过培训建立灾后心理

志愿者及专业社工关爱梯队,让儿童身边最近的人发挥更大的功效,协助创伤儿

童走出阴影,树立信心。保障提高受灾儿童心理平衡能力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能

更及时、持续、有效的进行。

1、第一次培训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及专业社工

培训计划”于 2008 年 6月 18日~20 日在彭州市敖平中心小学校举行项目启动

仪式暨第一次培训。此次培训的专家师资是台湾儿童福利联盟专家团队,他们在

台湾“921”灾后心理干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加此次培训的有“5.12灾后心

理重建项目”国家心理咨询师 16名,心理志愿者及社工 6名,还有敖平镇中心小

学、敖平镇中学、葛仙山中学、葛仙山镇中心小学、红岩中学、军乐职中、军乐

九年制、楠杨九年制等八所学校、共 60余名老师种子志愿者。

2、第二次培训

6 月 23 日,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培训项目组邀请中国科

学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博士对第一梯队心理咨询师种子志愿者进行——《如何成

为一个合格的助人者》培训。至此,本次 5.12 援助计划中的梯队培训的第一梯

队的培训学习计划——对心理咨询师种子志愿者的培训告一段落,通过这四天课

时的培训,使第一梯队在原本具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就震后心理危机

干预的知识做出了更加专业的补充。

Page 4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8

3、第三次培训

经过了近十天的培训学习和实地操作,项目的种子志愿者在理论水平和实

际操作能力上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6 月 26 日,项目组来到彭州新兴镇中心学

校,组织对彭州山区乡镇老师的第二次培训。

由于彭州市所有中小学都将于七月二日开始放假,因此,我们对教学一线的

老师志愿者进行的心理援助培训工作也将结束。本次 5.12 梯队心理志愿者培训

的第二梯队的培训学习计划——对受灾本地的教师志愿者进行了两次培训工作

后将暂告一段落,余下的时间项目组将进入社区及灾民临时安置点展开对家长的

培训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我们仍然会与教师志愿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下一步

的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3.6 灾区帐篷图书室项目

金额 4.642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以公益旅游作为切入点,向大众倡导一种快乐、简单易行

的公益行动,鼓励每个人在出行时背上学校需要的少量物资,在旅途中拜访学

Page 4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39

校,同时与乡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播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这种简单的方

式,“多背一公斤”自身也实现了良性的公益循环。参与者可在网站自发组织

活动,探访学校,并在旅途结束后继续关注和服务学校;有的参与者还在沿途

收集新的学校信息,扩大“多背一公斤”的服务范围。单是 2007年,参与者就

进行了超过 130次公益旅游活动,并发掘了 98所新的服务学校。目前,多背一

公斤的服务学校超过 200所,遍及中国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乡村旅游点。

该项目旨在在安置点或帐篷学校建立开放的阅读空间——帐篷图书室,为

灾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图书、阅读交流和其他文体活动,以最实际的方式促

进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8年灾后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们为绵竹体育场灾民

安置点的 800名孩子建立起了第一个“多背一公斤帐篷图书室”,图书室由四

个 9平方米的遮阳篷和两个八人帐篷组成,配备了 2000册优秀少儿读物和充足

的绘画用品,以及配套书架、课桌椅等硬件设施。

这些优秀的书籍将陪伴安置点的孩子们度过未来 2-3个月的帐篷阶段,而

多背一公斤志愿者们将前赴后继,确保图书室的运转,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

回到成都后,志愿者们认真地总结了图书室建立和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并着手编制图书室《志愿者工作手册》和《负责人培训教案》。未来,一

个又一个“多背一公斤帐篷图书室”将迅速在灾民安置点和帐篷学校里建立起

来,以最实际的方式促进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3.7 志愿者小分队赴川紧急救援项目

金额 4.9518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4 日——2008 年 7 月 31 日

Page 4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0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本项目拟联合陕西的民间组织共同行动,组织志愿者赴四川协助政府做好

灾民安置工作,用发展的视角评估灾民、特别是弱势人群的需求,向社会大众

传达灾区的信息和需求,协调资源快速回应灾区需求。

3.8 对灾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展假期课业与心理辅导支教活动

金额 4.99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2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致力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发展,关注城市边缘化

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女童的受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妇女健康和两性平

等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失学儿童问题;推动政府、社会关注少数民族农民工

子女及农村教育问题。自 2003年开始,在寒暑两个假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下乡,

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辅导文化课,参与式辅导手法使学生受益很大,很受当

地家长和学生欢迎,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

本项目试图利用暑假时间,对甘肃受灾严重的文县碧口镇少数民族社区的

中小学生,开展以文化课辅导为主,辅助心理辅导的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巩固

学生们因为地震而受到影响的课业知识,指导他们高质量地完成暑假作业,并普

及灾害避险、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使受灾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尽快走出地震

给他们所带来的心理困境,渡过一个快乐的假期,能尽快适应下学期的学习生活。

为了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摆生义于 2008 年 6 月 14—18 日

访问了项目实施地区—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文县震灾最严重的地方有一镇

三个乡:碧口镇,中庙乡、玉垒乡和范坝乡。摆生义访问了碧口镇的文县二中、

中庙中学、玉垒中学,范坝中学因为道路不通没有去成。这 3所中学的教学楼都

成了危楼,校长和老师们正在组织初三学生在各自学校的活动板房教室里进行中

考;除初三、高三两个年级外,其他年级的学生落下了许多课程。对于大学生开

展假期课业与心理辅导支教活动,三位校长都表示欢迎。并表示提供必要的配合

和支持。

Page 4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1

(高三学生备考忙) (初三学生正在中考)

3.9 “5.12 救援行动”聚爱义工联合行动

金额 4.8108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5 日

执行机构 深圳登山运动协会

深圳登山运动协会的长期工作目标是:协助弱势与贫困人群的发展、赋权

贫困弱势人群。宗旨:推进建立公平、公正与民主的公民社会,在各发展领域

协助更多的草根组织成长。工作手段:在充分尊重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助

开发和保护传统文化和本土物种。主要工作领域:农村社区发展、城市农民工

及子女、农民工职业健康。在 2008 年初贵州雪凝灾害救援工作中,配合政府完

成了多个地区的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

该项目旨在为灾区儿童提供一个快乐的假期。由于震后临时放假,学生们

无法进行正常的假期学习及活动。为了使灾区的孩子顺利度过灾后重建的困难

时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由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发起,在遵道镇

10个村 1个社区 104 个居民小组开展“快乐假期”活动,为 1000多名儿童在

复学前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及活动机会。并全国范围内招募教学志愿

者,通过住点和流动教学的方式,为遵道镇的灾区儿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

内课外活动。项目目标是最终实现在全镇建设完成 30个活动点,每个活动点覆

盖 2-4个组,配备 2-4名志愿者,接纳儿童活动 30人左右;计划志愿者有 60

人左右。

该项目于 2008 年 6月 1日开始筹划,6 月 7日开始正式实施,现已建设完

成临时暑期儿童活动室 12个,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人数 20余人,经常参加活

动的儿童约 3百多人。

Page 4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2

项目协调组还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相关办法、志愿者服务指引、志

愿者工作守则、“快乐假期”教学

管理原则、教务组工作指南、教案

课程设计规范、课程表等项目管理

文件。并对 12个已建立的教学点

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

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全部

实施完成,包括:

1、在项目区内进行访谈,了

解儿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活

动形式、教案、教具。

2、与项目区内相关村组干部

或老师联系,确认各村组的协调

人。

3、募集教学用具、图书等活

动所需物品。

4、招募、选择、确定志愿者。

5、征募流动教学车辆。

6、选择合适的村组开展试点

教学活动,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7、建立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流程,完善管理方案和岗位责任。

3.10 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桃李天教育咨询中心

OFS 爱心书库一直以来开展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募集图书的公益活动。通

过两种模式来募集图书:一是通过 OFS的网络平台,宣传 OFS募集口号及目标,

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及团体将自己闲置、并适合中小学阅读的书籍,直接或间接

的捐赠给 OFS所开展项目的受助学校;二是通过爱心志愿者的申请开展捐书活动

及书库负责人的协调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中小学及高校举行较大规模的募

(教师住宿点)

(树荫下的教室)

Page 4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3

捐活动,并将所募集的图书发送给受助学校,OFS与受助学校协商,共同管理和

利用好募捐的图书,并就书籍的使用情况向捐赠人反馈一些信息。此外,对于一

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的紧缺,OFS还组织募捐篮球架、教具、学生住宿用

床等与教学及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不完全统计,OFS 爱心书库截止 2008 年 5

月 31日累计收到赠书约 27714册,已捐赠书约 23902册(不含磁带、文具等)。

“5•12”大地震发生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 OFS 志愿者纷纷捐物、捐款,从 5

月 15 日起截至目前上海、北京不完全统计通过 OFS 已经捐出医药用品、消毒用

品、帐篷、食品等物资 700多箱运往灾区,价值人民币 20多万元。

本项目在全国各个地区开展大型的书籍募集活动,向社会团体、个人及相

关企业、事业单位发出倡议书,争取在灾后学校重建的过渡期,募集到适合学生

阅读的图书(预计募集书籍 40000余册),为该学校筹建临时图书室,以保障灾

后教学的延续。希望通过一些适当的心理教育及相关图书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通过募集和提供给学校的学习用书及物资,使他们能尽快复课,尽快的恢复正常

的学习和生活。

5.12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 2 个月了,OFS 一行志愿者从北京出发,赴四

川灾区开始了 OFS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的第一轮走访。 此次走访历时 7天,

志愿者一行 7 人,共走访了重灾县市 7 个,重建中校舍 12 处,签定图书室援建

协议 7份。

在走访各校区时,OFS将第一期筹措到的 5000本《抱抱你 抱抱我——儿童

心灵抚慰彩绘读本》发放到灾区小朋友们手中,不仅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

容,老师们也如获珍宝。

(给孩子们展示《抱抱你,抱抱我——儿童心灵抚慰彩绘读本》)

Page 4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4

走访的志愿者们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说:我希望我们能默默的为他们做

些什么,而不是去打扰他们。在未完全坍塌的教学楼里看到受地震影响随处可见

的裂缝,和同学们散乱的桌椅、课本,我们在北川县桂溪镇初级中学看到教室的

黑板上亮铮铮地写着:“不管风雨再大,地震再强,我们铭记初三 5班永不分离”

的坚定的字句。

(不管风雨再大,地震再强,我们铭记初三 5班永不分离)

5000 册远远不够!

太多的孩子们正靠着自己小小的身躯努力地想要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们的心中有坚韧和理想,而身处安详、充裕生活中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11 甘肃文县高二学生备考辅导及流行疾病预防教育和社区公共卫生设施

状况评估项目

金额 1.9873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4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以“关注三农,塑造自我,践行社会责任,

服务西北社会”为使命。深入农村、城市贫困地区,开展各方面的实践活动,

包括:下乡或深入城市贫困地区支农支教;城市农民工子弟等社会弱势群体帮

Page 4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5

扶;相关课题的实践与调研;举办公益论坛和交流会,开展各种与农村、农民

有关的募捐和宣传活动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项目旨在对文县一中高二学生进行备考心理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引;以

个体心理辅导或走访陪护的方式为灾区弱势群体开展服务;通过社区资料宣传、

集中宣讲、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重大自然灾害逃生、流行疾病的预防等方面的知

识;以专业的角度设计量表和问卷对灾后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的破坏和重建进行资

料的收集和评估。探索灾后重建工作的持续性模式:对帮扶对象心理持续性影响、

项目多期评估机制等。

7月 12日至 18 日,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对志愿者进行了为期 8 天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社会学调查方法、流行疾病预防宣传、心理辅导、志愿者自我防

护、重大自然灾害预防与避险、社会学问卷理解、团队沟通训练、志愿者基本素

质拓展等。培训的目的是让志愿者掌握志愿活动各项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

好赴灾区的各项组织、思想、行动准备;通过各方面的训练,打造一支有凝聚力

的团队。协会还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志愿者管理和项

目管理。培训结束后,志愿者团队立刻赶赴灾区开展工作。

3.12 “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0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成长家文化有限公司

本项目以赴地震灾区进行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和从事救援救助工作的 NGO

工作人员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心+芯”项目,通过心理支持与辅导,为这些

在抗震救灾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减轻创伤性压力。

2008 年 6 月 17 日下午,“心+芯”新闻工作者震后心理支持项目在中华全国

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启动仪式。这个公益活动是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

建资助项目中的一个,并得到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及北京豪峰科技的支

持。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之后,全国众多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赴

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从一线发回了大量报道,使全国人民和整

个世界及时了解到那里受灾状况和救灾过程,为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动员社会

各界力量投入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也震撼和感动着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记

者们由于直接目睹大量惨烈的灾难场景,以及对灾区人民痛苦的感同身受,也承

受了很多的创伤性压力。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先生说:“我们

Page 4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6

对这次抗震救灾中记者的表现非常感佩,所以想为他们做点事情。”

“心+芯”计划的实施时间为 2008 年 6 月至 8 月。其间,“心+芯”计划的心

理专家团队将为去过灾区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团体和个人辅导,帮助记者提高身心

协调度,缓解突发事件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3.13 地震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适用研究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2009 年 6 月 15 日

执行机构 四川大学法律适用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法律适用研究中心是四川大学批准成立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

任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为四川大学法学院向朝阳教

授,研究中心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研究员五名,博士学历研究员四名,硕士学历

研究员若干,其中资深律师六名;研究中心在进行法律文本,法律内容形式研究

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泛介入到法律实务中

去,代理了若干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与此同时研究中心发挥专业

优势也广泛开展了刑事辩护援助,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的专题调研工

作;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有效的开展各项法律研究和

法律实务工作。

针对四川大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收养、继承、工伤赔偿、房

Page 4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7

屋质量原因所形成的相关法律问题,拟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法律援助,针对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纠纷,特别是群体纠纷和集

团诉讼给予必要法律援助,维护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二、设立法律咨询点,研究中心拟在成都市五城区灾民安置点设立咨询点

安排律师值班解答灾民法律问题;

三、法律援助志愿者培训,研究中心拟招募有法律学历背景的硕士生、博

士生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协助开展灾民安置点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法律研究,研究中心拟以大地震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并

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决策部门参考;

3.14 都江堰市灾民过渡安置区健康教育

金额 4.9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是一家在上海浦东民政局注册的民营非企业单

位。关注的领域是卫生与健康;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组织、企业、政府及

所有专注健康领域的人士建立合作,共同促进人群、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与发展。

新途由一批公共卫生和社区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发起。执行团队是一个多学科团

队:工作人员拥有预防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妇女研究,以及 NGO 发

展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新途的核心工作包括: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设计和管理、健

康机构能力建设和培训、以及社区健康研究。

都江堰市是 5.12 地震的主要

的灾民安置地区,安置了 60 万因地

震失去家园的灾民。这些灾民在经

历了临时安置后,即将进入长达

2~3 年的过渡安置阶段。在集中安

置的环境下,灾民的健康意识和健

康行为,对维护自身健康和确保安

置区健康,都至关重要。本项目的

目的是通过提高当地工作人员和志

愿者开展健康信息传播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提高当地灾民在预防疾病、自我

健康保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建立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过渡安置区

Page 5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8

推动建设“健康社区”,确保灾民的长期健康和安全。

2008 年 6 月底,新途 3 名工作人员赶赴都江堰,对当地灾民集中安置区进

行了健康需求评估。3 天走访了 5 个代表性安置区,进行了观察、访谈、小组会

谈等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新途还对都江堰市民政局局长赵登强、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官员万绍平等进行了深度访谈。社区调查之后,对收集的

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安置区主要健康问题及需求,并撰写了《都江堰安

置区健康需求评估报告》。

3.15 妇女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

金额 4.971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5 日

执行机构 西安市基督教女青年会

西安基督教女青年会(以下称女青年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

旨,关心妇女和青少年儿童的权益和身心健康,面向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进行

各种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康体活动;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各种

社区服务工作;支持并举办多种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国际妇女间友好往来。为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女青年会曾经创办西安市第一所幼儿园,开

西安幼教事业之先河;现在创办有“中小学生托管中心”、“百合花培训中心”、

“百合花自闭儿童康复中心”,有丰富的青少年教育、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

项目期望缓解灾难过后妇女、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害怕、悲伤、愤怒、无助、

失望、罪恶感、重复回忆等心理和情绪问题。同时通过广播、办板报、散发资料

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或文艺活动,增强参与灾后重

建的积极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16 爱心抚慰灾区儿童、心理救助辅导团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30 日——2008 年 6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为国家一级社团,宗旨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

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在协助政府落实《蒲公英计划》,扶持农村儿童文化

建设,支持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援助灾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生存和发

展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Page 5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49

该项目组成心理救助团前往灾区帮助受灾儿童摆脱心理恐惧,鼓励他们坚

定信心,重拾童年快乐,促进心理健康。拟对 4-5 所中小学 1000 名学生进行心

理救助,并结合儿童特点推出有利心理健康的系列活动。

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的

资助下,中华儿童文化艺

术促进会与中国科学院心

理研究所共同发起组成

“蒲公英儿童心理抚慰

团”,于 6 月 26 日至 7 月 8

日分两批赴灾区都江堰、

绵阳、绵竹考察,并实施

心理重建计划。

蒲公英抚慰团给孩子们带来了大量的玩具和文具,有芭比娃娃 200 件、绒

毛玩具 300 件、彩色画布 500

幅、彩色笔 500 盒、文具 100

套、迎奥运文化衫、药品 8 大

箱。另外还有北京行知新公民

学校学生对灾区儿童的慰问

录音带和彩色画布及北师大

实验幼儿园小朋友给灾区哥

哥姐姐的慰问信和小礼物。心

理学专家们还通过讲座、个别

辅导等方式帮助灾区儿童解

决心理问题。

中华文化报和华西都市报分别对此次行动做了报导。

Page 5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0

3.17 志愿者参与灾区社区发展

金额 4.6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8 日——2008 年 8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华夏志愿者服务社

华夏志愿者服务社自 2006 年 9 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志愿精神。以

培养优秀的志愿工作人才为使命,以“公益,我们在一起”为口号,号召社会各

界志愿者,一同关注“新公民计划”、农村与城市的社区对接、志愿者培训等慈

善领域。华夏志愿者服务社曾策划实施“新公民学校兴趣班项目”“奥运志愿者

培训项目”“慈善中国全国巡演”“社区奥运文化墙”“慈善中国义卖”以及“西

部阳光行动大学生西部乡村志愿服务项目”。“西部阳光行动”大学生西部乡村志

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每年寒、暑假各组织 100 名左右的首都高校大学生志

愿者,分赴西部的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十个项目点,开展了以“支教、以支

农调研为辅助”的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丰富的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和

管理经验。截止到 2006 年 6 月,已有上万人成为“西部阳光行动”志愿者,现已

成为知名的公益事业品牌。

该项目旨在通过志愿者在当地建立流动图书馆,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促进

村民自治,并以学校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心,带动整个社区的文化活动的发展。

3.18 基于本地建立小组辅导模式的灾后心理援助探索

金额 4.9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7 日——2008 年 10 月 30 日

Page 5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1

执行机构 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

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是爱白在中国青年同志群体中促进公民社会成

长,推广民主、透明的民间/草根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的首次尝试,这在中国也

是首创性的。自 2006 年 5 月 21 日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在探索大学生同志中艾滋

病与性健康干预的创新模式。

面对 5.12 地震,对于救灾、受灾人员以及非直接受灾区域的人都会造成

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目前灾后心理关怀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需进行干

预的人群数量巨大,而合格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相当匮乏,本项目将探索基

于本地社区组成的小组辅导运营模式,为小组辅导的参与者提供同伴支持,协助

当地社区的小组形成互助机制,恢复其正常的生活,同时发现并转介需要进一步

接受专业心理干预的人员。

6 月 30 日,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的项目人员来到什邡市湔氐镇铜铃

村,并在此搭建了灾后工作点帐篷。到达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解村民的心理状态,

探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帮助当地孩子补习英语。

7 月 23 日,爱白成都中心协调

员雷刚以及蔻蔻、曦哲、小孔、吉哥

一行5人再次来到桐林村与当地党政

干部就爱白在当地的救灾项目进行

沟通,并协商下一阶段救援工作。魏

书记代表当地村民和党政机关对爱

白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并赠送了一

面“大爱无疆”牌匾给爱白成都中心。

截至 7 月底,爱白成都中心共派

出 11 批共 70 余名志愿者前往桐林村为村民服务。

3.19 赈灾公益电影放映

金额 5.2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5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信保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本机构团队由多年从事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组成,对项目运作有成熟的管理

经验。围绕新公民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的需求开展公益活动。机构的前一个项目

就是受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给北京地区的新公民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放映数字

Page 5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2

电影,目前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学校反应良好。

本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四川绵阳市新世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

公司合作完成在四川 512 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放映一百场公益电影。放映的电影

全部是广电总局电影中心授权的。除一般商业片外,还特别挑选了有关防震减灾

知识的资料片给灾民放映,消除灾民的恐慌心理。

3.20 “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护免费培训班

金额 3.985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

鹤童是 1995 由民间发起、民间投资、民间运作的民间组织。使命为为老年

人提供公益服务。采用使用者付费、差别取费等方式,达成对特殊标的人口的社

会服务使命和更重要组织目标。

该项目旨在就地招聘农村适龄妇女和青年待业人员,并经过专业培训。培

训后,可使其初步掌握照护伤残老人的专业护理技能,持证上岗,实现本土就业,

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家庭、社区及全社会解愁,造福广大灾区老人。

3.21 灾后重建与健康促进

金额 7.6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30 日——2008 年 12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成立于 2004 年,愿景是保护生态、文化与健

康促进、社区善治、减少贫穷。主要在巴中市进行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实施国

内外生态、文化与健康促进、扶贫项目,开展相关培训与交流。机构成立以来先

后执行多个国际组织援助扶贫、健康促进、生态保护、灾害救援、社区领导力建

设等项目 15 个,累计项目援助资金近四百万元,项目成果受到了援助机构和受

益目标群体与社会一致赞誉,机构在灾害救助、灾害预防培训、社区健康促进、

社区重建与社区善治等方面积累了经验。512 地震发生后,机构立即派出志愿人

员进入震中参与救援行动,同时就地开展灾害调查,灾害防御和救援知识培训,

组织社区灾后重建互动讨论等活动,均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本项目拟通过参与式方法,让社区组织起来,实施社区领导力建设,激活

和提高社区自我组织、实施与管理项目治理社区能力,开展“生计环境安全、水

Page 5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3

利与健康促进、灾后重建与预防、社区领导力建设”等内容为主的“灾后重建与

健康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参与式方法,让社区在生态安全、健康促进、提高能

力、增加收入等活动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让社区 50 户农户走出灾害阴影,

实现社区善治、身心健康、摆脱贫困,持续发展。

3.22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手册

金额 2.798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4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智人慧心助学网

智人慧心是一家以网络助学为基础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西部贫困

地区的儿童有机会完成学习,在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面向

公众传播公益理念,鼓励更多普通民众也参与到教育助学的公益事业中来。该机

构在全国有 35 个一对一助学合作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与捐助人,深入山

区,对受助学生进行家访与交流。

该手册由大量热心志愿者紧急编撰而成,是一本面向震区普通居民的灾后

生活重建的指导手册,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适合普通居民、救灾志愿者阅

读,也可以作为城镇或农村中小学的灾后重建相关教材来使用。印刷好的手册主

要由国内负责救灾的民间组织、有需要的灾区中小学免费申领,并负责发放。负

责发放的机构,也将由机构的志愿者对发放对象进行简单的培训,指导其更好地

使用本手册。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手册》

由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上海浦东非营

利组织发展中心、微笑图书室、山魂公益等机

构联合发起编写,已于 6 月份组织志愿者完成

了《手册》的编写、排版工作;7 月完成了《手

册》的印刷;现手册申领正在进行中,截至目

前为止,手册申领总数为 6930 本(详情查看:

http://www.hshg.org/article/2008/0604/article_69.

html)。

Page 5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4

8 月份,智人慧心将招募 10 名志愿者深入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灾区)开

展活动,内容包括:手册逐校发放,并指导老师与学生学习手册中的知识;对智

人慧心资助的 53 名贫困学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资料汇总并制定资

助方式;对因地震房屋财产受损产生的贫困学生进行调查,确定需要一对一帮助

的学生,在网站上发布并接收捐助。

除了针对四川当前灾区

的普及,还会有全国范围内长

期地震自救互助知识的普及,

其中智人慧心、山魂公益、微

笑图书室、启明书室,在其组

织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内

所有学校(不仅是四川灾区)

将在图书室内,每个图书室配

发 10 本手册,并指导学校老

师向学生们普及手册上的知

识。

3.23 灾区青少年暑期朋辈辅导计划

金额 4.93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2 日——2008 年 9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于 2004年 2月,现有全职专业社工 470

余名;使命是服务青年、发展社工。中心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

和服务事务,负责对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调配等。目前主

要围绕求学/就业辅导、家庭辅导、心理辅导、高危青少年辅导等方面开展。2007

年全年,中心服务上海社区青少年 59984 人,其中外围访谈 125669 人次,与青

少年接触 381888 人次;新开个案辅导 3278 人、结案 2912 人、个案服务 50465

人次;新开小组工作 562 个、3449 节、小组参与 24579 人次;举办社区活动 2597

个、参与人次 61550 人次;成功推荐就业 2167 人、学历培训 1296 人、技能培训

1477 人、协助复学 139 人、协助办理劳动手册 1221 人;志愿者参与人次 14763

人次。

本项目以朋辈辅导为基本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强调个人

和环境之间的互动。通过招募、培训灾区大学生志愿者,使之成为朋辈辅导员为

Page 5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5

灾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暑期活动;并通过安置点青少年为切入点,从而帮助当地

进行家庭和社区重建。推动当地政府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接纳与认同,对灾区的

社会工作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3.24 关注灾区留守儿童

金额 1.34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6 日——2008 年 7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大学绿队

兰州大学绿队作为兰州大学优秀社团之一,已经组织并高质量地完成过两

期拉市海和三期普氏原羚项目,在兰州大学乃至甘肃省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整

个团队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能力。作为本项目的前身,兰大绿队在 06、07 连续

两年在本次项目实施地做相关的社区项目,并在 2007 年得到了福特汽车环保奖

组委会的认同,入围了当年的 10 强。同时,绿队和文县林业局、尖山乡政府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当地的情况也非常熟悉。现在也一直和文县林业局的领

导保持良好的联系,绿队给当地政府和村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当地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游戏、自然体验等活动帮助其

尽早摆脱地震阴影,同时为当地小学捐赠一批学习用品和补充绿色书架中的图书

(绿色书架已在去年项目中建立)。在关注灾区儿童的同时,我们也将针对团队

医学专业优势对当地村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还将进行

衣物捐赠、电影放映等社区服务。

3.25 高埂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金额 16.89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2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依托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由社会工作学系

教师担任理事并参与管理。中心成立的宗旨为利用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

专业特长,依托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技能,

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成立至今,本中心已经开展与儿童青少年以及学校相关的项目五个,各项项目共

涉及服务对象近千人。

该项目主要活动有:

Page 5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6

1、以组织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各种活动和提供暑期服务的形式,协助其在陌

生社区中建立关系、恢复或建立社会网络以及心理重建;

2、深入其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的灾后社会工作服

务,协助受灾家庭的灾后恢复与重建;

3、通过各种服务及活动,挖掘居民的潜力并为其增能,增强社区居民的社

区参与、社区融入和社区归属感。创建一个安定、和谐及文明的新社区。

四、 研究与政策倡导

4.1 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民间环保组织救灾案例分享与绿色建议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7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

织,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地球村的工作覆盖绿

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伙伴、绿色智库五大方面,包括垃圾分类、

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化学品安全与环境健康、减塑行动等环境项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间组织勇于承担,积极行动,是灾难救援和灾后重

建的一支生力军,但这将是一次崭新、持久而又艰巨的挑战。身处前线的民间环

保组织做了大量的救援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救灾经验,同时在救援过程中也发现

了一些问题。召开一次研讨会,不仅可以对民间环保组织在第一阶段的救灾工作

做一次案例分享,更对下一步我们如何参与灾后重建,提出具体的绿色建议。北

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响应民间要求,开展了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

2008 年 6 月 5 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

支持、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承办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在中国国际科技

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救灾一线的民间组织代表,如 5.12 民

间救助网络、绿色江河、陕西省妇源汇性别与发展培训中心等,论坛还邀请了来

自媒体、民间环保组织、企业等近百名代表参加论坛。

Page 5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7

此次论坛中,各位专家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系统----绿色生计与绿色生活;文

化和社会系统----绿色伦理与绿色参与;生态和生命系统----绿色安全与绿色救护

三个方面来探讨灾后重建。各位 NGO、专家、媒体、企业代表纷纷就如何在灾

后重建中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公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此次

论坛希望能够推动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促成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更多的沟通与

合力,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共建生态文明、共创和谐社会。

4.2 促进公募基金会与民间组织合作进行灾后重建

金额 3.881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 日——2008 年 8 月 2 日

执行机构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是一家为公益产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社会企业,致力

于成为产业内权威的咨询机构。润灵的最终目标是紧密连接社会的第二部门(企

业等经济实体)和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促进公益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

发展。润灵的工作从企业社会责任(CSR)咨询和非营利组织(NPO)项目咨询

两个模块入手,秉承对高需求人群负责、对产业整体改善负责的原则,最终达到

既定的目标。同时,相关的定制化与社会性的研究和公众产品也是其努力的方向。

润灵会通过不断的精进,使得客户的付出为社会服务端和高需求人群提供更为行

之有效的帮助,让爱心和善款效率化,使更多人在公益事业中受益。

Page 6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8

该项目旨在通过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民间草根组织进行

灾后重建项目合作提供智力、人员以及项目审核、监察等服务,促成中国公募基

金会与民间组织的首次大规模合作。

2008 年 6 月 17 日上午 9:30,中国红基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发布会召

开,中国红基会将拿出 2000 万元,面向国内民

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5.12 灾

后重建项目”。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评价说,中国红基会此次灾后重建项目能够

公开招标,通过平等竞争,选择优秀的专业公益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共同为灾后

重建提供公益服务,实现公益资源的优化组合,使筹集到的善款能更加合理有效

地用于灾后重建,配合政府在减灾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促进民间社会组

织的发展,这在中国公益史上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相信这一举措还会影响推

动其他公募机构也这么做。

4.3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资本管理调研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惠泽人研究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惠泽人是一家关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性草根民

间组织,通过为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提供培训、组织发展咨询和社会心理支持等

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效能,改善志愿服务发展环境,并探索和研发符合中国国情

的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最终使当地社区和弱势群体受惠于志愿服务,促

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Page 6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59

本项目拟从保护和高效使用志愿者资源出发,对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招募

和使用志愿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国本土志愿者与民间组织的关系类型,以

及志愿者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目的是以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为例,为民间

组织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紧急救援和公共产品供给的自身能力建设提供策略和建

议,同时也将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建设提供借鉴。

惠泽人自 7 月初始确立“NGO 参与灾后重建志愿者管理调研”项目后,立

即组织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召开了项目工作计划会议,确定项目组工作人员及其职

责,并组织进行了项目学习和调研培训,中外文献与政策回顾分析。

7 月 7-16 日项目组派遣第一批小组成员到成都和绵竹市进行参加灾后重建

的 NGO 普查,走访了 10 家 NGO 和志愿者团队,并与 3 名志愿者进行了访谈。

初步确定进行个案访谈的组织是:512 救灾中心,泓德中育,多背 1 公斤,野草

文化中心。

7 月 22-23 日项目组派遣专家董强老师到成都对四家组织进行深入访谈,并

取得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基本确定了个案框架。

项目小组根据前线收集回来的基本信息,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进行分析与总

结,并制定专家深入访谈的计划。第三批小组成员将于 8 月 10 日前往成都、德

阳、什坊、都江堰和绵竹进行现场访谈和调查。

4.4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2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5 年,由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国际关系、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老师组成,其宗旨是密切关注和研究

Page 6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0

转型期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发展,对其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研

究。中心除了编制北大公民社会蓝皮书外,还致力于与 NGO 界的广泛联系与合

作,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在业界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该项目主要以讲演和培训方式,在北大各项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的

各项资源,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举办各种演讲和讨论。目前已举办五期讲

座。主题分别为:

主题一:反思与国际经验

主题二:NPO 的角色与作用

主题三:灾后社区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主题四: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主题五:网络环境下的筹款及美国非营利管理现状

系列讲座举办以来,250 多位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人士参加。大陆、

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领导人分别就巨灾中政府与

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民间组织的作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捐赠制度、社工

服务体系、善款筹集、公益税收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提供

智力支持。

4.5 5.12 灾后重建需求调研

金额 3.7216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0 日——2008 年 6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友孚尚盈文化中心

本项目主要活动为:1、2 次需求调研,组织专家前往灾区考察当地需求;2、

在北京和成都分别开展台湾 921 专家灾后重建经验分享会。5 月 29 日至 31 日,

邀请了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教授分别到北京、成都为学界、

NGO 与企业代表分享台湾在 1999 年 921 地震后开展灾后重建的经验。三次讲座

均有来自学界、不同民间组织和企业界的代表以及一些志愿者参加,讲座还安排

了听众与报告者之间的互动问答。讲座和分享会对于民间组织沟通信息、协调资

源、提高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4.6 回族乡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求评估

Page 6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1

金额 1.2116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

本项目试图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灾区灾民的疾苦。利用暑假,组织大学

生志愿者分队,深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等少数民族地震

灾区,开展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求评估,为政府及民间组织帮助该地区群众重

建家园提供需求方面的依据。

2008 年 5 月 31 日,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崆峒区大寨乡访

问并将所筹赈灾款项交到村民手中。大寨乡 24 个村 146 个合作社受灾,5 人死

亡,32 人受伤。其中梨园、老庄洼两村和前塬八村灾情严重。倒塌房屋主要集

中在高塬村、大寨村、老洼村、白土村。全乡受灾 25 个学校,学校房屋倒塌主

要集中在高塬小学、大寨小学、老庄洼小学、赵塬小学、梨园小学六校。大寨乡

自 2003 年乡镇合并后,受旱情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人居环

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地方财政紧张,恢复重新资金困难。

(倒塌的校舍) (破败危险的窑洞)

此次走访了大寨乡的大秦村、赵源村、锁家村、柳沟村、穆家洼、梨园村、

雨林村,及上杨乡下杨村等总共 8 个村庄。

4.7 “灾后重建 NGO 如何发挥作用?”培训

金额 2.586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0 月 1 日

Page 6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2

执行机构 西安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

512 汶川地震,灾难来袭,我们能作些什么?我们民间组织能作些什么?民

间组织作为促进公民社会成长的先驱者,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和专长,民间组织

有责任出一份力!但很多民间组织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自身优

势。该项目旨在邀请联合劝募的周文珍为西北的 NGO 组织就台湾地区民间组织

在地震等灾害中是如何参与救灾行动、民间组织能在赈灾活动中做什么等内容进

行分享。

培训日程如下:

7 月 31 日 上午 专题一:灾后小区家庭与个人重建问题与需求

主讲人:联合劝募协会陈文良副秘书长

台湾家扶基金会社会工作处萧琮琦处长

下午 专题二:重建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

主讲人(同上)

8 月 1 日 上午 服务模式分享:儿童家庭重建策略与具体做法

1、儿童家庭重建服务(家扶)

2、彩虹屋心理重建中心(家扶中县)

3、学校认养服务(家扶南投)

下午 小组工作坊: 1、个案工作案例

2、团体工作案例

3、区工作案例

8 月 2 日 上午 服务模式分享:在地资源与社会资源网络之建构

1、小区照顾(中华至善社会服务协会)

2、中途致残者重建服务(财团法人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附设中区

服务中心)

下午 小组工作坊: 1、儿童照顾方案

2、妇女协力方案

3、心理创伤辅导方案

8 月 3 日 上午 服务模式分享:小区重建策略与具体作法

Page 6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3

1、灾区原住民就业与产业服务(财团法人天主教耶稣会台北新事

社会服务中心)

2、老人灾后重建服务(南投县鹿谷乡清水沟重建工作协会)

下午 方案撰写作业讨论

4.8 灾后重建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金额 4.89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是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研

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和推广公共管理

的知识,提供公共管理咨询,提升政府、公共组织、公共企业的绩效。政府管理

与改革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涉及国内外若干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和重大问题,其

中在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提升等方面具有

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现承担的相关课题有:国家重大课题“国家公共危机安全

管理系统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研究”等等。

该项目旨在研究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政策和管理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存在

哪些差异,如何能够更有利于城乡统筹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研究结果能够递交

给国务院及四川省相关部门。项目团队之前撰写的“彰显人文关怀 力促全面重

建——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已上交国务院、

四川省委和学校有关领导,并得到国务院的肯定。

4.9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社区重建规划研讨班

金额 3.98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简称:绿色流域)成立于 2002 年。

机构宗旨:积极研究、倡导和推广参与式综合流域管理。提供参与式流域管理知

识和技术,提升大众流域保护意识,推动大众参与,以追求流域生态平衡、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为最终目的。绿色流域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影响评价研

究和倡导。自 2002 年,绿色流域实施了漫湾电站社会影响评价,大朝山电站社

会影响评价项目。其中漫湾电站社会影响评价得到朱镕基前总理的重视和批文。

Page 6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4

使漫湾社区获得 7800 万人民币的再补偿项目。在 2003 年的怒江争议中,我们提

出的主要观点就是怒江水电的社会影响,最终获得总理温家宝的批示,暂缓了准

备不足的且对社会和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怒江 13 级电站计划。近年来,社会影响

评价倡导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回应,目前已加入发改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该项目计划在 7-8 月间,对四川、甘肃和陕西省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的 NGO

和志愿者进行为期 3-4 天的培训。培训规模约 60 家 NGO(每家一人参加)。培

训后,还将进一步为部分实践灾害社会影响评价和灾后社区重建规划的 NGO 提

供指导和咨询。

五、 信息服务

5.1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与传播效果调查

金额 4.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7 月 1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

为了有效引导民间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

验室开展了 NGO 组织参与 5.12 地震灾后重建形式与传播效果方面的调查研究,

以了解 NGO 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重点、主要形式和机制创新,及 NGO 组织参

与灾后重建工作的传播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发现此次地

震作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对于各级各

类媒体、媒体从业者及未来对突发性

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宣传工作都有

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提高记者职业道德,避免“二次

伤害”;

2)编辑灾难报道手册,提高记者灾

难报道水平;

3)充分重视互联网的意见传播作用,

形成良好“口碑”;

4)建立民意调查系统,有效引导舆论;

Page 6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5

5)建立媒体报道的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避免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指标的单

一引导误区。

5.2 翼起美丽信息平台建设

金额 4.9292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5 日——2008 年 10 月 25 日

执行机构 青翼社会工作网

汶川地震后,青翼社工网与传神翻译面向社工和翻译界发起与灾后重建人

员翼起美丽项目,致力于灾后重建社工和 NGO 在灾害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和

经验资源搜集和分享,截止 2008 年 5 月 19 日,已有近 150 人加入工作团队,其

中包含大学教师、职业社工、心理学人士、日语翻译专业、台湾专业社工、美国

华人社工,参与者遍布广州、浙江、南京、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美国等地,

现已翻译和整理国内外文献达到 100 余册(篇),排版文献近 80 篇,字数 130 万

左右。翼起美丽第一本《灾后儿童心理辅导》的小册子已经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龙族基金的支持下完成印刷,并已经被多家出版社进行翻印和发放,并在 2008 年

5 月 27 日,由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前往四川团省委视察工作时带给了四川

团省委。

地震后,社工和 NGO 组织已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由于地震灾后重建资料和

经验的缺乏,社工和 NGO 组织此次地震后的工作方向、内容、质量都将是一个

重大的挑战,国内外成熟的社工和 NGO 介入此类事件的信息和经验具有重要指

导和借鉴意义,翼起美丽项目组联合青翼社工网,传神翻译面向社工和翻译界发

起“灾后重建人员翼起美丽项目”,旨在通过专业思路的指引下,专业翻译队伍

的支持,对国内外重大灾害事件(特别是地震灾害)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和经

验等文献进行翻译、整理,并免费提

供参与重建工作的相关部门,供其参

考。

“翼起美丽”第一本手册《灾后

儿童心理辅导》已经完成印刷,并被

多家出版社进行翻印和发放,2008

年 5 月 27 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陆昊在四川团省委视察工作时带给

了四川团省委。

目前已翻译和整理国内外文献达到 100 余册(篇),排版文献近 380 多篇(册),

Page 6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6

字数 90 万左右,并编辑整理成《灾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救灾人员心理介入

手册》、《灾后卫生工作手册》。

7 月 7 日,“翼起美丽”项目网站(http://512.sowosky.com/)正式开通,并

成立项目工作组开始投入网站的建设工作,7 月 17 日已经完成工作组章程、网

站的基本架构、网站规定、版面设置以及版面规则的制定,目前分为六大板块,

即:站务公告、资料搜集、合作组织、新闻资讯,项目动态和建议反馈。

5.3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

金额 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1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是一家从事为公益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和整体解决

方案的机构,致力于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数据库水平和 3S 应用水平。震旦纪拥

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在 GIS 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希望

通过建设实用型公益数据库为提高中国公益事业组织运营能力加油。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是震旦纪推出的一个数据库性质的网站,

主要定位于包括但不限于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并希望借此能

够推进各社会组织在面对重大社会灾难时能够快速协同行动的经验收集并致力

于长期恢复机制的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灾害救助组织名录、社会组织服务信

息、物资配送资料、物资募集资料、参考资料库、社会组织救灾观察、灾区救助

项目点电子地图。

目前,“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立并初步完成了改版工作。版

面设计大致如下:

1.首页的救灾/重建最新动态有两个子栏

目,用于整合需求。

2.救灾中的问题与思路将大量搜集信息以

及约稿,,该部分网友可参与评论。

3.民间救灾观察包括社会组织救灾观察,

及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记录。

4.知识库将介绍国内外的救灾经验、经典

案例、政府政策法规、重建会议记录。

Page 6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7

5.救灾重建项目资助信息这部分用于整合企业、基金会资源。

6.灾害救助组织名录里会加上 ngo 简报下载。

5.4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信息平台

金额 10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3 年 4 月,从成立之日起,社会

学所一直致力于对四川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报告、对策建议、

媒体报导、演讲报告、培训上课、论文专著等多种途径直接服务于四川的社会发

展。512 地震灾后,社会学所的师生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去。从 15 日

起参与了四川民间 512 救助中心的日常服务工作,青羊区西郊体育馆救助站里的

安置工作,“志愿者加油站”工作,以及为志愿者做培训,给灾区学校送药品、

生活用品等工作。

通过网站和简报,搭建民间公益组织之间,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

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信息分享会(专题研讨会)以及日常

联络接待,帮助民间公益组织有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重建和灾区群众提

供有效的服务,并向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相

关信息。

Page 7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8

第四部分 附件

一、NGO 组织参与 5.12 地震灾后重建形式与传播效果调查

(一)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政府主导下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工作的空间较大,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救助、孤儿抚养、社会福利机构的组织

管理运作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监督及民意搜集工

作,也可以成为民间组织的重要工作。另外,民间组织可从自身专业性建设出发,

实地开展考察,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智力支持。

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在此次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并认为民间组织

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会更加重要。民间组织在政府及民众普遍

关心的灾后重建工作重点中,应自主积极寻找可参与合作的切入点,完整展示民

间组织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力量。

以下为民众对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调研以民众调

查意见为主。

1、民众对政府能够主导灾后重建工作的信心达 97.13%。

其中,76.58%的民众对政府主导灾后重建工作很有信心,20.55%的民众对政

府主导灾后重建工作比较有信心,民间组织应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民众对政府主导灾后重建工作信心

76.58%

20.55%

2.07% 0.35%

很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一般 没信心 很没信心

2、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职责中民间组织作为补充力量的参与空间

Page 7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69

90.2%的民众认为,确保拨款和捐款到位是政府的首要职责;68.4%的人认

为制定完善的灾后重建计划是政府的重要工作;63.6%的人认为,加强灾后重建

中的监督是政府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59.1%的人认为政府应首先明确中

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职责,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38.2%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

力度,建立第三方监测系统,提高重建工作的透明度;33.3%的人认为政府应制

定相应措施鼓励灾民自救。

其中,21.4%的民众认为政府应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并制定相

应机制保证民间组织可持续地参与。

第三方监督工作可以由民间组织形成有效系统与政府配合,完善第三方监督

力量。政府应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由于灾后重建工作复杂且持续时

间较长,民间组织应努力在与政府形成委托或其他合作方式中应建立有效机制,

保证可有效长期参与。

近 期 灾 后 重 建 工 作 中 的 政 府 职 责

63.6%

59.1%

38.2%

33.3%

21.4%

19.9%

10.2%

90.2%68.4%

0% 20% 40% 60% 80% 100%

确保拨款和捐款到位

制定完善的灾后重建计划

加强灾后重建中的监督

明确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职责

建立第三方监测系统,提高重建工作的透明度

应制定相应措施鼓励灾民自救

应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立法完善灾后救援应急机制

建立专业化的救援队伍

Page 7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0

3、民众对近期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关注点

疾病防疫问题、校舍建设质量、居民住房问题、钱物使用透明加强舆论监督、

孤儿抚养问题是民众对三个月内灾后重建工作最关心的问题,分别占民众比例

77.90%、71.50%、69.60%、68.60%、64.40%。另外,52.50%的民众认为应该建立

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近期灾后重建工作中民众关心的问题中,民间组织发挥自身能力,可有效参

与的共计 11 项,涉及心理救助、教育、校舍建筑等方面,工作内容涵盖操作性

及智力支持性工作。

77.90%

71.50%

69.60%

68.60%

64.40%

52.50%

46.60%

45.60%

45.10%

42.30%

40.80%

37.10%

32.60%

32.50%

30.40%

29.40%

27.20%

27.10%

26.90%

25.90%

23.30%

20.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疾病防疫问题

校舍建设质量

居民住房问题

钱物使用透明,加强舆论监督

孤儿抚养问题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心理救治

重建规划

饮食问题

特殊群体的长期救助服务

次生灾害(如堰塞湖等)

社会治安

加强居民紧急情况疏散和逃生的能力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部队

灾区交通问题

灾区社会福利制度设计

完善灾害保险制度

外迁居民安置

建立民意快速调查体系

灾区居民贷款和其他金融问题

灾区居民通信问题

灾区学生教育问题

民众对近期内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关注点

Page 7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1

4、灾后重建长期工作中,民间组织可参与空间大于近期工作

民众对灾后重建的长期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为校舍建设质量、居民住房问

题、钱物使用透明,加强舆论监督、疾病防疫问题、灾区学生教育问题分别占民

众比例达 66.80%、64.40%、64.20%、59.90%、58%。

灾后重建长期工作中,民间组织参与的空间高于近期工作,民间组织应考虑

与政府积极合作,完善自身能力建设,长期可持续地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66.8%

64.4%

64.2%

59.9%

58.0%

54.2%

52.7%

46.3%

45.8%

40.2%

38.3%

37.7%

37.0%

35.9%

34.5%

32.8%

32.6%

32.6%

31.4%

31.3%

25.9%

25.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校舍建设质量

居民住房问题

钱物使用透明,加强舆论监督

疾病防疫问题

灾区学生教育问题

孤儿抚养问题

重建规划

特殊群体的长期救助服务

心理救治

社会治安

饮食问题

完善灾害保险制度

加强居民紧急情况疏散和逃生的能力

灾区社会福利制度设计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部队

灾区交通问题

次生灾害(如堰塞湖等)

灾区居民贷款和其他金融问题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外迁居民安置

建立民意快速调查体系

灾区居民通信问题

民众对灾后重建长期工作关注点

Page 7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2

5、完善灾害救援与重建工作中,民间组织专业化程度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

要环节

81%的民众认为透明化是灾害救援与重建工作的重点;78.4%的民众重视建立

灾害救援与重建工作的长效机制;72%的民众认为灾害救援与重建工作中需要政

府与民间力量共同合作;71.5%的民众认为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对灾害救援与重建

工作具有非常有意义;68.7%的民众认为完善舆论监督;65.5%的民众认为应通过

法治化进程完善灾害救援与重建工作。

在民间组织专业化问题上,81%的民众认为不会特别影响灾害救援与重建工

作。但专家认为,民间组织只有提高专业化程度,更有效地承担灾后重建工作,

赢得政府和公众认可,才有可能未来与政府建立长效合作,更广泛地发挥民间组

织的作用。

完 善 灾 害 救 援 与 重 建 工 作

81. 0% 78. 4%72. 0% 71. 5% 68. 7% 65. 5%

58. 5%

11. 1% 14. 9% 19. 2% 19. 2% 21. 2% 29. 1%

34. 6%

12. 0%

7. 9% 6. 7% 8. 8% 7. 3% 7. 4% 6. 4% 6. 9%

81.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透明化长效机制

政府与民间力量多元化救助

建立综合信息平台

完善舆论监督法治化

建立统一的、高规格的灾害救援机构

民间组织专业化

没必要

有必要

很有必要

6、影响灾后重建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86.7%的民众认为政府投入是影响灾后重建效率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84.6%

的民众认为领导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灾民自救、建立监督机制,企业、个人

等多元力量的参与,也是影响灾后重建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外,部队参与、媒体报道、国际救援、志愿者参与及非政府组织参与也是

影响灾后重建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因素。

Page 7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3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参与并未成为影响灾后重建的主要

原因,其中部分程度反应出民众对非政府组织在认知、了解上的模糊,侧面反应

出民间组织工作透明度不高,组织化管理程度薄弱的问题。

86.7%

84.6%

68.6%

58.0%

52.5%

34.2%

30.6%

16.9%

14.3%

9.5%

0% 20% 40% 60% 80% 100%

政府投入

领导重视

灾民自救

监督机制

企业、个人等社会救助

部队参与

媒体报道

国际救援

志愿者参与

非政府组织参与

影 响 灾 后 重 建 效 率 和 质 量 因 素

7、民众对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重要性认识

61.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发挥更重大的作用;34.4%

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将在灾后重建过重中发挥比抗震救援中相同的作用;4.1%

的民众表示对于民间组织的作用估计一般;0.2%的民众表示民间组织在专业化和

组织化程度上受限制,长效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减弱。

Page 7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4

61.30%

34.40%

4.10% 0.20%

民众对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重要性认知

1. 很重要 2.比较重要 3.一般 4.不重要

8、民众对民间组织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期待

90.2%的民众对民间组织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发挥越来越大的

作用;8.6%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受环境及自身能力建设等因素影响,整

体作用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1.2%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的作用可能随突发事件结

束而消失,不能独立、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Page 7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5

90.20%

8.60%

0.70%0.20%

0.30%

民众对民间组织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期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现在差不多 发挥越来越小的作用

没什么重要价值 不清楚

9、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

九成以上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监督工作、孤儿抚养及

心理救助方面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其中对灾后重建过程中,民众普遍认为民间组

织在硬件建设中的作用低于软件建设,可操作性工作比智力支持型工作更适合民

间组织参与。

规划建设类方面。

监督类:92.4%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为提高拨款捐款使用透明度做相应工

作;91.7%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加强灾后重建监督力度;94.8%的民众认为民

间组织可以有效参与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

智力支持:82%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有效支持制定完善灾后重建规划;

79.8%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有效组织专家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智力支持

其他: 87.4%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动员捐款捐物等组织性支持工

作,支持灾后重建的工作。

Page 7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6

68.2%

62.5%

60.6%

49.2%

45.4%

42.0%

25.1%

92.40%

91.70%

94.80%

87.40%

82.20%

79.80%

55.70%

0% 20% 40% 60% 80% 100%

提高拨款和捐款使用透明度

加强灾后重建监督力度

参与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

动员捐款捐物

参与制定完善灾后重建规划

组织专家,进行智力支持

其他

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智力支持、监督

及参与规划等方面可有效发挥作用可参与

可直接参与

重建工作中操作性工作方面。

福利机构建设管理与运作:92.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解决孤儿抚

养问题;84.6%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解决养老院、孤儿院的管理工作;

78.1%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参与灾区社会福利制度设计工作

教育及心理救助:90.5%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参与灾民心理救助;

89.6%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参与解决灾区学生教育问题;84.3%的民众认

为民间组织可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培养居民遭遇突发时间的疏散和避灾能力

应急机制建设:84.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建立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

83.6%的民众认为可通过民间组织建立独立的民意快速调查体系;75.8%的民众认

为民间可有效参与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设计。

Page 7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7

56.0%

56.0%

53.2%

47.0%

45.4%

43.7%

40.6%

37.7%

37.5%

40.2%

90.50%

92.90%

89.60%

84.60%

84.30%

84.30%

81.90%

83.60%

78.10%

75.80%

0% 50% 100%

灾民心理救治

孤儿抚养问题

参与解决灾区学生教育„

灾区养老院/孤儿院的管理

培养居民紧急情况疏散„

建立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组织

建立民意快速调查体系

灾区社会福利制度设计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教育、心理救助、福

利机构管理等方面工作可有效发挥作用可参与

可直接参与

10、民间组织如何参与灾后重建的校舍建设。

65.6%的民众认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学校在灾后重建地区的

功能,规划中适当提高校舍建筑标准;64.6%的民众认为,校舍建筑过程应该更

加公开透明,接受第三方广泛监督;61.7%的民众认为政府应该完善立法监督机

制,保证校舍等公共设施建筑保质保量施工;50.7%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强化问责

制,35.5%的人认为应该引入社会性监督力量,对政府委托进行第三方评估;12.4%

的人认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灾后重建的校舍质量。

对于校舍建筑建设的标准,建筑招标及监督过程、政府立法问责,民众普遍

认为其重要性远高于加大资金投入。其中民间组织可以通过搜集民众建议,整理

成为校舍建筑质量标准及监督办法等智力成果。

Page 8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8

65.4%

64.3%

61.7%

50.7%

35.5%

12.4%

0% 20% 40% 60% 80% 100%

提高校舍建筑质量标准

公开透明

完善立法监督

强化问责制

引入社会性监督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如 何 保 证 灾 后 重 建 的 校 舍 质 量

11、如何不断完善灾后重建工作。

56.9%的民众认为中央政府应主导灾后重建工作规划并不断完善;45.3%的民

众认为灾后重建工作应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0.8%的公众认为应加强对灾后

重建工作的监督力度;39.8%的公众认为完善灾后重建工作应广泛征求受灾地区

群众意见;34.2%的民众认为农村房屋及公共设施建设,要坚持便民、利民,符

合农业生产的居家要求;26.7%的民众认为灾后重建工作应由地方政府不断完善;

24.7%民众认为应重视房屋等硬件建设与灾区制度创新;13.7%的民众认为灾后重

建工作应吸引国内外专家广泛参与,进行智力支持。

其中,仅有 7.5%的民众认为灾后重建工作规划的不断完善可以鼓励民间非

政府组织参与,但实际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智力支持、民意搜集等民间组织参与的

空间依然较大,

Page 8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79

56.9%

45.3%

40.8%

39.8%

34.2%

26.7%

24.7%

13.7%

7.5%

0% 20% 40% 60%

中央政府制定

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加强灾后重建监督力度

广泛征求受灾地区群众

农村房屋及公共设施建设,要坚持便民、利民,符合农业生产的居家要求

地方政府制定

重视房屋等硬件建设与灾区制度创新

吸引国际国内专家参与

鼓励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

如 何 不 断 完 善 灾 后 重 建 工 作

12、保证灾后重建透明公开工作中民间组织的可参与空间

86.1%的民众认为媒体是保证灾后重建工作透明公开最好途径;84.8%的民众

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重建工作公开计划;77.1%的认为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发

布和互动平台;57.9%的民众认为应建立民意征集与调查系统,保证信息流通互

动强;48.1%的民众认为可以吸收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监督工作。

其中,民间组织在民意征集与调查系统、以及统一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平台也

有着非常大的参与空间。

Page 8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0

86.1%

84.8%

77.1%

57.9%

48.1%

0% 20% 40% 60% 80% 100%

强化媒体舆论监督

制定完善的公开计划

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平

建立民意征集与调查系统

吸收非政府组织参与

如 何 保 证 灾 后 重 建 工 作 透 明 公 开

13、安置外迁受灾地区群众工作中民间组织参与的空间

74.7%的民众认为应该尽量采取各居住单位的灾民集体移居新区的方式;

68.2%的民众认为应完善外迁居民社会福利制度;60.4%的民众认为应注意外迁灾

民的心理救助问题;46.2%的民众认为应鼓励各民间团体积极参与安置外迁灾民

的工作。

另外,整体迁移的灾民工作中民间组织在心理救助、以及完善外迁居民的社

会福利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有较大参与空间。

Page 8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1

74.70%

68.20%

60.40%

46.20%

24.40%

0% 20% 40% 60% 80%

尽量采取个居住单位的灾民集体移居

新区

完善外迁居民社会福利制度

重视心理救劣

鼓励各种民间团体积极参与

鼓励灾民自愿寻找出路

如 何 更 好 地 安 置 外 迁 受 灾 地 区 群 众

14、民间组织如何有效为受灾地区特殊群体提供长期救助服务

与 3个月为期限的普遍受灾救助不同,灾后造成大量孤老、残障人士,以及

由于强刺激造成突发性心理障碍人群亟待得到长期救助服务。76.8%的民众认为

此类救助机构应由政府投资建立,可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民间组织对其进行运作管

理;59%的民众认为也可以鼓励民间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由民间组织自行管理

运作,政府负责监督和指导。

民间组织目前基本具备管理运作社会福利助残机构的能力,无论是否可独立

出资举办,均可在介入相关机构的管理运作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Page 8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2

76.80%

76.80%

59.00%

0% 20% 40% 60% 80%

政府投资建立丏门救劣机构,并由

政府负责管理

政府投资建立丏门机构,吸引民间

组织负责管理

鼓励民间成立丏门机构,并有民间

组织管理

如 何 有 效 为 受 灾 地 区 特 殊 群 体

提 供 长 期 救 助 服 务

15、民间组织如何参与建立民意征集与调查体系

77.3%的民众认为应由政府主导建立快速民意征集与调查体系,完成民意民

声的调查收集和反应;69.6%的民众认为应由具有能力的民间组织负责此项工作,

保证信息的原始性;56.2%认为应由学术机构负责,保证信息搜集调查的科学性。

Page 8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3

77.3%69.6%

56.2%

0%

20%

40%

60%

80%

100%

政府建立 民间组织建立 学术机构建立

如 何 建 立 民 意 征 集 与 调 查 体 系

16、民间组织如何参与提高公民应急避险能力

78.5%的民众认为应立法强制要求中小学进行定期训练;72.9%的民众认为应

鼓励企事业单位自愿开展相关训练;70.6%的民众认为应鼓励各种民间组织训练,

民间组织可有目的开展相关项目,同时促进与政府与公众的交流;67.7%的民众

认为应立法强制要求各单位强制进行定期训练。

Page 8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4

78.50%

72.90%

70.60%

67.70%

0% 20% 40% 60% 80% 100%

立法强制要求中小学强制进行定期训

鼓励企事业单位自愿开展相关训练

鼓励各种民间团体组织训练

立法强制要求各单位,强制进行定期

训练

如 何 提 高 公 民 应 急 避 险 能 力

17、民间组织如何参与解决孤儿抚养问题

75.9%的民众认为应适当放宽收养条件,鼓励个人认养孤儿;72%的民众认为

政府应投资建立孤儿院,并筛选合格的民间组织委托其管理;66.5%的民众认为

政府应自行管理建立的孤儿院;51.4%的民众认为应鼓励民间成立孤儿院,作为

民间非营利企业由民间组织或个人自行组织管理,政府负责监督管理规范其工

作。

71.1%的民众表示应建立灾难孤儿成长信息管理体系,了解孤儿抚养过程,

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中民间组织在管理孤儿抚养机构,以及建立长效

监测体系方面具有较大空间,但此类工作持续性较长,对民间组织人员等素质要

求也较高。

Page 8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5

75.90%

72.00%

71.10%

65.50%

51.40%

0% 20% 40% 60% 80% 100%

鼓励个人认养孤儿

政府投资建立孤儿院,吸引民间组织负

责管理

建立灾害孤儿成长信息管理体系,了解

孤儿抚养过程

政府投资建立丏门孤儿院,并由政府负

责管理

鼓励民间成立孤儿院,并由民间组织管

如 何 解 决 孤 儿 抚 养 问 题

18、民间组织如何更好地解决灾民心理救助问题

74.4%的民众认为应鼓励志愿者个人参与心理救助,73.7%的民众认为应由政

府投资建立专门的心理救助机构,吸引民间组织负责管理运作;64.9%的民众认

为政府应投资建立专门的心理救助机构并自行管理;56.4%的民众认为应鼓励民

间力量成立专门救助机构,并自行组织管理运作,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

导。

69.8%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建立灾难心理问题信息管理体系,促进信息共享和

交流。其中民间组织在相关机构的管理运作,志愿者管理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均

有较大的参与空间。

Page 8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6

74.4%

73.7%

69.8%

64.9%

56.4%

0% 20% 40% 60% 80% 100%

鼓励志愿者个人参与心理救劣

政府投资建立丏门心理救劣机构,吸引

民间组织负责管理

建立灾害心理问题信息管理体系,促进

信息共享和交流

政府投资建立丏门心理救劣机构,并由

政府负责管理

鼓励民间成立丏门心理救劣机构,并由

民间组织管理

如 何 更 好 地 解 决 灾 民 心 理 救 助 问 题

19、民间组织如何参与灾区社会福利救助

78.2%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动员志愿者参与灾区社会福利救助;67.6%

的民众认为政府投资建设的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可由民间组织进行管理运作,接受

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和指导;63.7%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参与建立灾区社会福

利救助监测体系;62.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自主投资建设社会福利机构;

55.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建立灾区基本公共服务监测体系。

Page 8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7

78.2%

67.6%63.7% 62.9%

55.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动员志愿

者参与灾

区社会福

利救助

政府投资

建设,民

间组织进

行管理

建立灾区

社会福利

救助监测

体系

投资建设

社会福利

机构

建立灾区

基本公共

服务监测

体系

民间组织应该如何参与灾区社会福利救助

(二)民间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及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总体满意度及传播效果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间组织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满意度及传播效果较稳

定,但由于一直以来宣传效果的不可持续、缺乏独立第三方的项目及能力评估造

成民众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民间组织力量的不可估,无法建立稳定的信任机制,不

能为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消除相关壁垒。

1、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95.5%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自身工作的透明度

问题,其中包括社会捐助财物的使用情况,也包括公开民间组织的特点、机构特

色、组织能力等;94.5%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93.8%的民众

认为民间组织应发挥自身产出,弥补政府不足;91.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提

高专业化程度;90.5%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89.8%

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提高统一协调程度;89.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建立信

息共享和发布平台;80.7%的民众认为应对民间组织工作建立第三方效果评价体

系。

Page 9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8

95.50%

94.50%

93.80%

93.30%

91.90%

90.50%

89.80%

89.30%

80.70%

70% 75% 80% 85% 90% 95% 100%

提高透明度

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发挥主劢和积极性性

发挥自身产出,弥补政府不足

提高丏业化程度

加强宣传和推广

提高统一协调程度

建立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

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优势

91.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带动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弘扬志愿精神;

80.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64.9%的民众认为行动

较为灵活的民间组织具有决策速度较快的优势,行动力强;60.2%的民众认为与

企业相比,民间组织的行动动机较为纯粹,个人或私利动机较少,易于被民众认

可;57.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没有层级、管理者的形象,更易于介入到群众中

去;41.8%的民众认为在专业素质上,民间组织具有一定优势;36.1%的民众认为

民间组织具有竞争性。

这些优势与民间组织整体形象有关,民间组织平易近人,部分专业程度较高,

且行动灵活,效率较高的印象是与政府整体统一行动相比较的来的;但在实际工

Page 9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89

作中,民间组织应更多考虑如何与政府重建规划协调发展,互通有无。

91.3%

80.9%

64.4%

60.2%

57.3%

41.8%

36.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带劢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弘扬志愿精神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行劢较为灵活,决策速度较快

劢机较为纯粹,个人私利劢机较少

比较平等,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丏业素质较高

民间组织具有竞争性

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优势

3、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劣势

67.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劣势首先是缺乏专业人才;

63.6%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缺乏经济实力支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58.4%的民众认

为民间组织缺乏技术手段;50.6%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缺乏效果评价体系;45.5%

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缺乏与政府的配合,35.7%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缺乏公开透

明。

在与政府沟通相比,民众对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劣势更多地集中在

人力、财力及物力上,侧面反应民间组织在整体形象上,整体实力较弱,集中反

应在“硬件”条件上。

Page 9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0

67.3%

63.6%

58.4%

50.6%

45.5%

35.7%

0% 20% 40% 60% 80% 100%

缺乏丏业人才

缺乏经济实力

缺乏技术手段

缺乏效果评价体系

缺乏与政府的配合

缺乏公开透明

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劣势

(三)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相关建议

1、民间组织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87.5%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迫切需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76.9%的民众认为民

间组织迫切需要加强统一协调的组织能力建设;67%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积极

争取社会公众认同;64.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积极参与政府项目;57.6%的民

众认为民间组织应加强宣传推广;41.7%的民众认为应让政府看到民间组织的工

作效果。在目前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民间组织应考虑发挥自身特长,加强与政府

沟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中。

Page 9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1

87.5%

76.9%

67.0% 64.3%57.6%

41.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广

民间组织如何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2、民间组织应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公众及政府的认知、认可,通过第三方评

估,有效提高工作满意度。

79.9%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投入建立灾后居民心理健康指数的长效监测机

制,促进心理救助的能力建设;78.8%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可投入建立中国公民

应急素养指数长效监测机制,促进并指导相关项目的开展和实施;76.2%的民众

认为民间组织应建立突发事件民意调查系统,促进与政府沟通;69.6%的民众认

为民间组织应建立灾后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长效监测机制,促进与各级

政府间的沟通;67.3%的民众认为民间组织应委托独立第三方为自身建立民间组

织工作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民间组织与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清醒地

认识到自身能力,优势及劣势,主动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工作效果。促进民众及

政府对民间组织相关工作的认知和认可。

Page 9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2

79.9%

78.8%

76.2%

69.6%

67.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

建立灾后居民心理健康指数

建立中国公民应急素养指数

建立突发事件的民意调查系统

建立灾后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

建立民间组织效果评估体系

民间组织应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民间组织应加强对自身的宣传与推广,争取公众认知。民间组织应加强自身

能力建设,有计划地安排独立第三方对自身工作、能力建设、发展方向等做出效

果评估与监测,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我们相信未来民间组织将在灾后重建工作等一系列社会工作中发挥重大作

用。

二、“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

2008.5.19《中国社会报》2 版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应对灾害系列讲座

本报讯 不能奔赴第一线抗灾救人,除了捐款、献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5 月 17 日下午,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邀请部分学者和专家就“公民能为灾区

做些什么”展开了讨论,并邀请三位专家以“巨灾的应对”为主题进行了主题讲

座。这是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举办的有关如何应对

灾害的系列讲座的第一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万鹏

飞,清华规划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顾林生等分别以“风险科技与防震减灾”我

Page 95: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3

们如何应对巨灾“日本防灾减灾经验的启示”为题,结合国内外历次抗灾中的经

验和教训,介绍了业界的最新研究情况。

据悉,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有关如何应对

灾害的系列讲座,将就灾害中公民参与倡导、志愿服务保障、捐赠制度建设等新

课题展开讨论。同时,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筹备协助北京大学心理学

系开展心理咨询和救援专业培训,为尽快派遣心理救援组提供各类帮助,并将把

灾区如何进行心理恢复作为长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

行主任袁瑞军表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倡导,要唤起更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共同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学界和普通民众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据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永光介绍,民间组织在这次灾后救

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都公益基金会正在联合国内有关民间慈善组织,整合各

民间组织的力量参与抗震救灾行动,让公众可以便捷地选择参与方式。(潘聪平)

2008.6.1《中国社会报·社会组织周刊》6版

救灾:中国NPO组织的重要命题

(本报记者 包颖)救灾,已成为摆在中国 NPO组织面前的重要命题。它不

仅关系到 NPO 能否履行自己的公益使命,而且关涉这一群体未来发展空间的大

小。NPO组织急切地想弄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参与救灾,应当在救灾中扮演什么

角色,应避免出现哪些问题?

5 月 24 日,在由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应对

灾害系列讲座第二场的现场,讨论气氛异常热烈。众多来自不同 NPO 组织的工作

人员、志愿者以及 NPO 的研究者汇聚一堂,尝试用热忱和理性求解这一命题具有

现实意义的答案。

雷绍晶:有序参与,为政府救灾工作拾遗补缺

5 月 15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

究会的志愿者雷绍晶,与其他 3名来自不同 NPO的工作人员结伴奔赴成都。他们

4 人,是陕西的 10 个 NPO 组织联合派出的救灾先遣小分队,想通过亲临救灾一

线的方式,了解 NPO 在救灾和日后的灾后重建中,能够做些什么,有多大的可为

空间。

5 月 16 日,雷绍晶一行投入救灾工作。其中,“成都 5·12 民间救助服务

中心”让她印象深刻,这是成都 NPO组织成立的一个抗震救灾联合组织,目的是

为 NPO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地参与救灾搭建平台,提供抗震救灾信息服务。汶川大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 NPO和志愿者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成都,然而,由于缺

Page 96: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4

乏信息沟通平台,导致物资和志愿者在一些地方大量聚集,在另一些地方又极度

缺乏。对志愿者来说,由于不了解有关信息,不知道该去哪里提供服务,也不知

道自己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成都 5·12 民间救助服务中心”成立后,致力

于了解灾区对救灾物资的需求状况,使物资提供者知道应该提供什么,才是灾区

所急需的;把各个 NPO 的每日救灾活动计划发布到网上,使 NPO之间避免服务的

重复提供;每天早上,组织成都的和来自全国各地的 NPO,开一个碰头会,就各

个组织当天的救灾活动计划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成都的某个灾民安置点,由于信息不畅通,导致志愿者大量聚集,使救

灾志愿服务工作变得无序,志愿者甚至占用了救灾资源。雷绍晶和同伴就自己发

现的这一问题与该安置点的有关负责人联系,并提供志愿者培训框架,撰写告志

愿者书,告知志愿者应对自己的路费、食宿进行安排、救灾是一场持久战、志愿

者到当地提供志愿服务的流程,等等。雷绍晶说,地震发生后,可以看到政府和

军队的救灾工作很及时、很有效,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然而,救灾工作是千头万

绪的,政府一时顾不上的地方就会造成忙乱,这些地方其实 NPO可以去弥补。比

如,政府可能顾不上少数人群的少数需求,如对妇女用品、婴儿用品等的需求,

我们就把了解到的物资需求信息反馈给“成都 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他们

会把信息及时发布出去。

雷绍晶认为,救灾工作从救人、救急到恢复、重建,NPO都有很大的可为空

间。NPO应当及时与政府联系,适应救灾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调整参与救灾

的计划。NPO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救灾工作,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应该

发挥专业服务、扎根基层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救助,这对政府救灾工作

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需要注意的是,NPO 应该能做什么才做什么,不会做什

么,就不能只凭着一腔热情去做,至少不能给救灾工作带来负面的效果。比如心

理救助,就是很专业的事情,不是每一个 NPO 可以参与的。科学、有效和正确地

参与救灾,对 NPO来说,才能为以后的运作拓展更广的空间。

丘昌泰:NPO的问题与出路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时 47,台湾发生 7.3 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日

月潭西边 12.5公里处,亦即南投县集集镇附近,此次地震夺走了 2321 人的生命,

8722 人受伤,82238 户房屋受损,损失金额约为 92 亿美元,占 GDP 的 3.3%。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丘昌泰,结合台湾的 NPO 在地震救灾中的表

现,指出了 NPO在救灾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问题和可以探寻的出路。

据介绍,台湾 9·21 地震发生之前,志愿者服务在台湾并不受重视。地震

发生后,不少民间团体与民众积极投入救灾与重建行列。以慈济功德会来说,就

Page 97: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5

有超过 18 万人次的义工会聚灾区。然而,由民间团体与民众提供的救灾服务也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供过于求”,产生志愿失灵现象。当时的灾区仅有两处——南投县

与台中县,需要服务的灾区其实并不多。志愿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志愿者

只有热诚,欠缺专业,提供的服务并非灾区所需;二是志愿者服务重叠,志愿者

泛滥。从中得到的经验是,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志愿服务的平台,告知民间组织与

民众灾区需要什么样的志愿服务,志愿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灾区中有太多的 NPO 组织,良莠不齐,有必要予以整合、加强联系。一时

之间,灾区突然出现很多的 NPO,每个组织又有各自的项目需要进行,需要向资

助单位交待,导致各 NPO之间难以协调,这就需要有全国性声望的人士出现,整

合这些 NPO,建立一个伞型组织或中介型组织。台湾建立了“民间灾后重建协调

监督联盟”,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领军,这是社会给予了高度信任的一个

民间监督组织。该组织不募款,由两个部门分别负责捐款监督和服务协调,在灾

区重建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NPO 的专业性不够,无法发挥抗灾功能。台湾当时的 NPO以爱心为主,服务

项目不外乎是打杂、饮食、教育、心灵慰问等,几乎没有专门应对紧急灾难的专

业性民间团体,诸如救难犬搜索、紧急通讯广播、生命探测器材等救灾导向的公

益性组织。

台湾参与救灾的 NPO不够多元化,功能与角色重叠,无法发挥互补的功能。

救灾过程中,慈善团体成为相当大的安定力量,获得了民间的信赖,其他各种团

体所担任的救援工作与慈善团体类似,造成资源与人力的浪费。

民间团体外语能力欠缺,未能与国际救难团体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灾难

发生时,不少国际救援团体前来救灾,来到灾区后因缺乏对口团体作救灾向导,

以致不知如何进入灾区,甚至造成少数国际团体来到灾区却无事可做的尴尬场

面。

未能建立民间部门救灾物资(金钱除外)的整合平台。捐赠物资,若未加

以妥善安排,则不需要的物资,可能愈积愈多,需要的物资又极度匮乏。台湾在

救灾初期,多数义工团体未能获得适当的任务派遣而闲置,而军方又不便支配民

间团体与物品,以致捐赠物资愈积愈多。

假志愿者现象破坏志愿者服务的真精神。志愿者服务心态要正确,要强调

独立提供服务,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真正为灾区服务。有的志愿者一碰到问题,

就要求提供援助,不设法自己解决,甚至有志愿者抱着“灾区观光”的心态,不

但无助于救灾,反而增加了社会对志愿者的恶劣印象。

Page 98: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6

多数 NPO 组织的志愿服务计划不够周详,对灾区情况了解不多,导致人到

灾区,却不知如何着手提供适当的服务。NPO 大多欠缺专业规划能力,而且对灾

区信息缺乏深入了解,凭着一股热情投入灾区,于是出现了自己还没有救人却等

着别人救助的现象:开着车到灾区,结果半路车没有油,堵在路上;有钱买不到

食物,到了吃饭时间,跟灾民一起用餐;到了晚上,没有地方睡,要求跟着灾民

一起睡。

那么,在灾后救援中,NPO 究竟有哪些路可走?丘昌泰基于台湾经验提出了

建议:1.运用信息科技专长,建立一个民间捐款账户与流向的整合平台,使庞大

的民间捐款的管理与使用透明化,使捐款发挥最大效果。2.提供长远的家庭服务,

追踪灾民的家庭情况。3.协助政府,在高风险地区,推动防灾教育,使民众了解

如何预防灾害,当灾害发生时,如何避灾才能避免生命与财产损失。4.发扬守望

相助精神,建立安全社区,预防灾时犯罪。5.推动危机心理咨询,推动心理康复

医疗。6.提供社区创业构想,协助推动社区产业复苏。7.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制度,

轮班进入灾区服务。

对于 NPO 组织而言,唯有带着理性和热忱,科学而有效地投身于救灾以及

灾后重建工作,才能不辱公益使命,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7.11《中国社会报》1 版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灾后重建与专业社会

工作介入”讲座

本报讯(记者 包颖)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间专

业社会工作能扮演什么角色,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灾后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专题讲座,对社会工

作在灾后重建中如何发挥特有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学校发展中心负责人认为,相对于设施重建等硬性

需求,灾后重建过程中还存在看不见的软性需求——即重建被地震灾害“震断”

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要满足这种软性需求则需要专业社工的介入。如果不

能在重建设施的同时,迅速而有效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会导致人与人、人与环

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

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负责人表示,在救灾的不同阶段社工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在灾后重建阶段,社工需要帮助灾民积极面对生活,利用自身及外界资源

规划未来;关注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为有需要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神健康

服务,并协助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为灾区搭建外界支持网络,寻找及输入各种

资源;联系受灾群众,建立互助网络;提供各种服务,包括重建学校、照顾儿童、

Page 99: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7

对失去孩子的父母进行心理疏导等等;协助受灾群众重新投入工作,恢复经济生

计;招募、培训、管理及协调灾区内的志愿服务等。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指出,要把已有的社工人才和灾区的需求创

造性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这样也能有利于民间组织

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

2008.8.3《中国社会报·社会组织周刊》6版

灾后重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包颖)

汶川地震是一次空前的社会总动员,从最初的紧急救援到正在火热进行的

灾后重建,社会参与的方式丰富多样,并不断演进。6月8日,国务院发布我国

首个灾后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政府主导与社会参

与相结合是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社会参与者们也有自

己的困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应建立怎样的对接机制,社

会参与有哪些鲜活的模式,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采取哪些解决办法,怎样才能

富有智慧、卓有成效?近日,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北大图

书馆联合举办“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专题演讲会,来探讨这一系

列的问题。

政府与民间:有效合作得益于良性互动

“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对于中国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它不仅考验政府,

同时也考验社会,考验社会理论工作者。灾后重建既是灾区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

的重建,又是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建,更是国家重建体制的调整和转型”。演

讲会上,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用精辟的语言指出了灾后重建的参与者们

应当思考的多个维度。

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参与救灾的规模巨大。从社会捐赠来看,截至 7月 9

日 12时,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 569.25亿元,向灾区拨付捐赠

款物合计 204.79亿元。据介绍,1998年抗洪捐赠款物为 72.59亿元。可以说,

此次社会捐赠打破了历年捐赠纪录,开创了我国捐赠历史的新纪元。从提供的志

愿服务来看,据初步统计,到达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多达 120万人。这次救灾志愿

服务以自发为主,志愿者到达灾区后立即自我组织,迅速与地方管理者紧密配合,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网络。

王振耀认为,汶川地震灾情的严重和复杂不同于以往,这一特点决定了政

府不仅要发动全社会全面参与救灾,还要善于为社会参与提供适宜的体制与政

策。从整体来看,政府和民间在此次救灾过程中实现了无缝隙合作,正是得益于

Page 100: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8

救灾体制以及多项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政府与民间为什么能够实现富有成效的合作?在王振耀看来,最根本的原

因是政府和社会在改革开放后都有了历史性的进步,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开始进入

一种建设型的健康模式。政府方面的重大进步体现为:以人为本的基本政策导向

的确立,法治建设的推进,信息透明制度的确立,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推进,

舆论监督的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等。公民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体现

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组织建设的加强,富裕阶层人员的增加,全社会道德

水准的提升,大量公职人员回归社会改变社会结构等。

与此同时,王振耀指出,在一些具体的行政管理机制方面,我们仍然沿袭

着人均 GDP 低于 1000 美元以下时期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不

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障碍。

缺乏系统的现代标准。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标准化的社会,需要各类技术

标准,但我们现在恰恰是缺乏多方面的标准。以帐篷为例,到底使用多长时间报

废,国际上有通用的标准,而我们还没有。

信息沟通机制存在一定的障碍。现代型的管理需要发达的信息综合分析机

制,参与指导恢复重建的各个系统需要信息高度透明,并形成通畅的管理机制,

然后才能进行较为密切的合作。

缺乏现代咨询机构,专家参与不具有整体性。我们缺乏现代的咨询机构和

咨询项目,缺乏整体性方案。有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很好,但不系统、过于分散,

无法形成整体性的决策。

社会参与捐赠款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社会公众有

参与捐赠款物管理的潜在需求,而确立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机制目前恰恰是我们

的弱项。

技术开发的障碍。新技术不能较快地引进并得到普及,农村建房的各项技

术以及恢复重建的许多技术性问题还不够专业化,高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忽略了灾

后重建的具体技术问题。

规划体制的障碍。规划的决策机制缺乏开放性,规划需要由专家、群众和

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制定。有的规划着重于一般性原则,然而缺乏完备的执行

程序和明确的标准。

王振耀指出,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和社会在应急状态下进行了多方面的

创新和调整,真正经受住了考验;恢复重建的时间要长一些,要善于总结应急时

期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这样恢复重建也就会有较大

Page 101: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99

的提升空间。

NGO 的专业手法:社区发展与灾后重建同步

农村社区发展是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近年来主要关注的领域之

一。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机构积极探寻 NGO参与抗震救灾的空间和途径,并在灾

后重建中发挥了长期积累的专业特长——让社区发展与灾后重建同步。

据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高小贤介绍,5 月 13 日,该机构联合

陕西 10 家 NGO发出抗震救灾倡议。5月 15日,向四川地震灾区派出由 4人组成

的第一支救灾志愿小分队,一边协助政府紧急救援,一边为灾后重建进行前期调

研。5月 18日,小分队进入绵竹市遵道镇。

深入灾区后,小分队的队员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受灾群众被安置在分散的

小帐篷里,当时余震频发,各家各户分散居住不利于相互照顾;而且,在哪里做

饭,在哪里洗澡,在哪里上厕所,孩子们在哪里活动,这些问题都没有着落。于

是,小分队的队员们运用参与式方法与村民们讨论:怎样的形式更适于地震后临

时居住?讨论的结果是搭建“5+1 大棚社区”,不仅有做饭的地方、洗澡的地

方、儿童活动的地方、厕所,还有村民共同议事的场所。具体的实施方案为:陕

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负责提供彩条布、塑料布,村民们自我规划和搭建

“5+1 大棚社区”。截至 6 月 2 日,在遵道镇新田村共搭建7座“5+1 大棚社

区”,解决了 42 户住宿问题,在遵道镇马跪村搭建 17 座,解决了 71 户住宿问

题。

随着暑期的来临,“5+1 大棚社区”也不能满足高温下的居住需求,必须

考虑建造更安全、实用的过渡房。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南都公益基

金会的支持下,6月再次派出一个过渡房项目工作小组进入遵道镇。项目人员广

泛走访,与村民们讨论、比较各种过渡房建设方案,最终选定了比较简易的过渡

房方案:由项目资助村民可重复利用的彩钢瓦;采用社区互助的方式,利用废旧

木料搭建过渡房框架;房顶用石棉瓦,四周钉上窗纱,可防蚊虫叮咬;秋收后,

四周和房顶搭上稻草,即可保暖过冬。其中,建房所需的沙子、钉子和水泥等辅

助材料,均是村民们自己配备的。通过讨论,村民们确定了“优先帮助五保户和

残疾人搭建过渡房”的原则,并采取了公布每家人数及搭建过渡房间数的办法,

经村民认可后方可建房。在房屋搭建过程中,他们还兼顾了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的

问题。村民们将每户清理出来的废杂砖块铺在一条下雨就变得非常泥泞的道路

上,无法清理的废墟就用废砖垒成矮墙将其围在里面,把农村社区从地震后到处

都是垃圾的环境中解脱了出来。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过渡房项目是在遵道镇马跪村第 13组试行

Page 102: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00

的。目前,马跪村第 13组需要建房的 37户人家,已全部住进过渡房。南都公益

基金会为每户提供了不到 1000 元的补助资金,尚有结余。村民们想用结余的钱

建一个公共浴池,装上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人员已和附近水厂协商解决了水源问

题,下一步就是建公共浴池了。只用不到 5 万元的支持资金,就解决了 37 户人

家的临时居住问题,而且通过搭建过渡房,社区的自助和互助风气形成了,社区

的功能得以重建,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声名远扬

——邻近村的村干部纷纷前来,对过渡房项目官员说希望把这个模式推广到他们

村子里去。

南都公益基金会:有限资金调动百倍的资源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中国优秀的民间组织,然而在灾后重建中,没有你的

声音,没有你的贡献,你又怎么向历史交代!”对所有的中国民间组织来说,南

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永光的这番话都足以振聋发聩,激励人心。南

都公益基金会也正是以此为激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灾后重建中有所作为。

5 月 13 日上午,南都公益基金会联络部分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十

万火急;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联合

声明的宗旨为:根据民间组织自身特点和优势,独立行动,联合公告,配合政府

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月 15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决定紧急安排 1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民

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据徐永光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想通

过资助项目的目标导向,积极、稳妥、有效地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5 月 19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恩玖

信息咨询中心等,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并在成

都设立联络处,制定了“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申请

指南》和《申请模版》。该项目明确资助对象为在中国大陆注册的非政治、非宗

教、非营利的民间公益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具有法人资

格的公益服务机构;对于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优先予以资助。

紧接着,南都公益基金会 3次派出人员到灾区进行 NGO灾后重建需求调查,

并于 6 月 20 日在成都召开 NGO 灾后重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徐永光提出 NGO

灾后重建项目应注重 3个要素:一是政府支持。应注意保持 NGO灾后重建项目与

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目标的一致性,优先选择政府需要的项目。二是受灾群

众需求。受灾群众利益是 NGO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根据不同阶段需求的变化,

为灾区群众提供政府难以提供的差异性服务和帮助。三是社会关注。因为社会关

注是获取社会支持、进行资源动员的根本条件。

Page 103: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01

到目前为止,南都基金会已收到资助申请近 100个,批准 37个项目,涉及

的领域包括:儿童救助、法律援助、家庭重建、教育、社区建设、生产自救、心

理关爱、信息平台、研究培训咨询、环境保护、医疗、志愿服务、老人救助等。

其中,灾区帐篷图书馆项目,是名为“多背一公斤”的公益组织实施的,该项目

为灾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图书、阅读交流和其他文体活动,当地也来了不少志

愿者,有些志愿者自己就是受灾群众,仍然抽空轮流为孩子们服务;农家女与四

川广安市妇联合作举办了防疫员培训班;百场赈灾公益电影放映,是南都公益基

金会与四川当地的数字电影院线合作的项目,为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放映 100

场公益电影,帮助他们安定情绪;千秋助读行动,是名为“天下溪”的公益组织

申请的项目,通过提供少儿经典读物、连环画、玩具等来帮助儿童舒解紧张的情

绪,获得心灵的滋养。该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只资助了 5万元,但他们在全国筹

集了价值五六百万元的儿童书籍,开办了 50 个流动图书馆。

此外,还有 5·12 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护培训项目,由天津市鹤童老年

公益基金会负责在灾区招聘农村适龄妇女和青年待业人员,并提供专业培训,使

其初步掌握照护伤残老人的专业护理技能后持证上岗,实现了当地就业,既为党

和政府分忧,又为家庭、社区及社会解难,还造福于广大灾区老人。“心+芯”

震后心理支持计划,由中国记协、北京成长家文化机构负责实施,通过心理支持

与辅导,为赴地震灾区的新闻工作者和从事救援救助工作的 NGO工作人员提供专

业心理援助,减轻创伤性压力。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由四川省大邑县养兔协

会实施,它在 5个重灾村开展生产自救项目,帮助村民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

灾后家庭自救发展计划、提高生产技能、促进社区互助,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生

产秩序,实现受灾农户自救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徐永光说,资助 NGO 开展灾后重建这一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南都公益基金

会主要是资助人力成本,提供的资金很有限,而这些受资助者却调动了百倍的资

源。

2008.7.25《中国社会报》1 版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为社会组织参与救灾开阔视野

本报讯(记者 包颖)7月 23日,由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与南都公益基金

会联合举办的“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的第五场在北大开讲,来自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针对网上筹款、美国非营利组织管

理现状以及应对灾害的经验和教训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讲演,为社会组织参与救灾

提供了一种中美比较视角。

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选国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该基金会约

Page 104: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工作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

102

10%的救灾捐款是网上募得的,由于网上捐款者太多,基金会网络甚至一度瘫痪。

然而,对我国大多数慈善公益机构来说,网上筹款是一件新生事物,应如何开发

网上筹款这一新渠道?印第安纳大学慈善研究中心哈特索筹款主席萨金特指出,

可以从以下 7种策略入手:第一,用统一的信息与公众交流,无论网上还是网下,

非营利组织传递给公众的信息应该是统一的、一致的。第二,不要放过任何与捐

助者互动的机会,一点点联系累积起来就会让捐助者对机构了解得更多。第三,

向别人传递关于机构的信息,有时发一个电子邮件就是对机构的贡献。第四,网

站一定要人性化,要方便公众看到信息,特别是对他非常有用的信息。第五,在

网站的每一个网页上都标明请求捐助的信息。第六,认识到捐助就是捐助,不要

把捐助和其他东西混合在一起。机构获得捐助后,要感谢捐赠者。第七,不要有

任何不利于捐赠的行为,比如要求捐赠者注册、提供个人资料等等。

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公共事务和慈善研究的比勒费尔德教授以“9·11”事件

和卡特琳娜飓风灾害为例,分析了美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救灾的经验和失误。他指

出,“9·11”事件发生后,非营利组织通过努力筹得 20亿美元的善款,并做到

了相互间密切配合,这些都值得推许。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红十字会把

救灾捐款用于一般性项目,从而招致捐助者的批评,认为他们未能善款善用。卡

特琳娜飓风灾害发生后,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在救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

各个机构之间又欠缺协调机制。美国联邦应急管理机构和红十字会等规模较大的

非营利组织,在是否应该发动不以救灾为宗旨的组织参与救灾这一问题上,未能

达成共识。一些小规模的机构拿出大量的钱紧急投入救灾,认为过后应该得到补

偿,结果并没有得到补偿,于是,他们缺乏资金进行本该提供的服务,陷入了极

大的困境。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永光指出,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参

与救灾的规模空前,其中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比如,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出现了过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志愿服务性机构,致使无法完全、有

效地安排志愿者。又如,少数几家慈善机构资金过剩,一些服务性的非营利组织

却缺乏资源的支持。然而,这样的一种形势却推动了中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

进行资源的合作。当前,一些基金会公开向非营利组织招标灾后重建项目,各方

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合作局面。

与会专家认为,地震对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8 年可谓

中国公民社会元年,是一个里程碑,非营利组织的救灾表现赢得了政府的认可,

为其今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