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8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艾文(社區發展工作者) 2014.10

Upload: aman-tong

Post on 20-Nov-2014

157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3 download

DESCRIPTION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甘地;馬丁路德金;曼德拉;佔領華爾街

TRANSCRIPT

Page 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艾文(社區發展工作者)

2014.10

Page 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提綱

非暴力和公民不服從

20世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甘地-印度獨立運動

馬丁.路德.金-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曼德拉-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

21世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

小結

Page 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非暴力(Nonviolence)

世界範圍內有諸多宗教和文化傳統推崇非暴力的哲學思想

在現代,非暴力行動方法成為社會抗爭、社會和政治變革的強有力的工具

非暴力社會變革的實例很多,包括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運動,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等

非暴力方法可分三類:

抗議:講話,公開傳播,請願,象徵行動,藝術,遊行,聚集…

不合作: 罷工,經濟抵制,公民不服從,抗稅…

非暴力干預:佔領,路障,絕食,平行政府…

Page 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公民不服從/公民抗命

Civil disobedience一語源自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1849年的短文《論公民的不服從》,其中敘述1846年他為了抗議美墨戰爭、奴隸制度拒絕付人頭稅,而被逮捕入獄

是指主動及公開拒絕服從一個政府的某些法律、要求和命令

一般認為應是非暴力的,但也有認為可包括暴力的(公民叛亂)

非革命性公民不服從可分為:不服從不道德的法律;要求取回被剝奪的權利;要求改變錯誤的政策

革命性公民不服從是推翻一個政府的主動意圖

Page 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公民不服從之主要涵義 “The Justification of Civil Disobedience” John Rawls,1969

1. 它是一種針對不正義法律或政策的行為:它不僅包括直接的「公民不服從」—

—直接違反要抗議的法律,例如,在馬丁路德·金恩發動的黑人民權運動中,黑人故意進入被惡法禁止他們進入美國某些地方以顯示法例的不公義;也包括間接的「公民不服從」,例如,現代的社運或民運通過違反交通法規來引起社會注意某種政府政策或法律的不公義。

2. 它是違法的行為:它以違法方式來抗爭。故此,它是比一般示威行為激進的抗爭方法,因為後者是合法的,而它卻是非法的。

3. 它是一種政治行為:它是向擁有政治權力者提出來的,是基於政治、社會原則而非個人的原則,它訴諸的是構成政治秩序基礎的共有正義觀。

4. 它是一種公開的行為:它不僅訴諸公開原則,也是公開地作預先通知而進行,而不是秘密的。故此,它有如公開演說,可說具有教育的意義。

5. 它是一種道德的、非暴力的行為:這不僅因為它是一種表達深刻和認真的政治信念,是在試過其它手段都無效之後才採取的正式請願,也是因為它是在忠誠法律的範圍內(雖然是在這範圍的邊緣上)對法律的不服從。這種忠誠是通過公開、和平以及願意承擔違法的後果來體現的。它著重道德的說服,故此一般都是和平的、非暴力的。

Page 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甘地-印度獨立運動

Page 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生平

1869年生於印度博爾本德爾土邦,是土邦首相之子

1888年到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回國在孟買做律師

1893年到南非工作,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權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剝奪的現狀,組織了多次抗議活動,於1915

年被強迫離開南非返回印度

1919年開始,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公民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等行動,獲得世界範圍的關注,被英國當局多次逮捕和入獄

1947年,印度獨立

1948年,被一名印度教狂熱分子槍擊死亡

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甘地的生日10月2日訂立為國際非暴力日

Page 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甘地非暴力(Ahimsa)主義

貧窮是最壞形式的暴力

仇恨只能被愛征服

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願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當政府保護你們自尊心的時候,合作才是你們唯一的職責。同樣,當政府不但不保護你們,反而剝奪你們的尊嚴時,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職。這就是不合作之真諦

不與邪惡合作是我們的義務,就如同我們必須要與正義合作一樣

欲變世界,必先自變(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Page 1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甘地不服從運動的九大特徵 1. 公民抗議者(或真理堅固)不懷有憤怒情緒

2. 忍受對方的惱怒

3. 忍受對方的攻擊,不進行報復,即使遭到處罰也不屈從

4. 面對當局人員實施逮捕,公民抗議者將配合拘捕,即使當局試圖沒收其財產,也不進行反抗

5. 若抗議公民的財產是受託性質,他將可以拒絕服從,即使喪失生命也要加以捍衛,但不能進行報復

6. 報復行為包括咒罵

7. 抗議公民絕不侮辱對方,也不會採取新式的喊叫,因為這有違不害

8. 抗議公民不向英國國旗敬禮,對於官員,無論英國還是印度的,也不能進行侮辱

9. 在鬥爭期間,如果有人侮辱官員,或對其實施攻擊,抗議公民將保護該官員,即使有生命危險,也要使其免受攻擊

Page 1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19年發生阿姆利則血案,英國政府和廓爾喀僱傭兵向和平政治集會的人群開槍,數以百計的錫克教徒,印度教徒,還有穆斯林被殺

1920年,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包括:放棄英國授予的爵位、封號和名譽地位;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司法機關,並輔以“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和不買英貨;逐步走上抗稅的道路

甘地宣傳印度人應該穿土布,反對用英國的織布;印度婦女不論貧富應該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織布,來支持獨立運動,把婦女加入到獨立運動中來

1922年被判刑6年(2年後獲釋)

Page 1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30年,開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包括:自製食鹽;監視酒店、鴉片煙館和洋布店;自紡自織棉布;學生罷課、公職人員罷業

3月21日到4月6日,甘地領導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運動--為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從德里到艾哈邁達巴德遊行達388

公里,被稱之為德里遊行(或稱「食鹽進軍」);數以千計的人們徒步到海邊自己取鹽而不是給政府交稅

“沒有一人舉手擋開棍棒,示威者挨打時只是呻吟或屏息不出聲,繼續遊行,直到打得倒地為止。”

在全國性的抗議進行時,與英國駐印總督舉行圓桌會議談判,英印當局同時重手出擊逮捕逾60000人,把抗議運動鎮壓下去

1930年第二次被逮捕入獄

Page 1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1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33年甘地發起第三次「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在雜誌上宣傳反暴力、反法西斯、要求獨立的願景,結果該周刊被英印當局查封,30000人被逮捕;進行為期21天的絕食抗議英國政府對印度的壓迫

1933年第三次被捕入獄

Page 2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2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2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第四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42年,甘地起草第四次的(英國殖民者)「退出印度」運動草案,但草案剛剛宣布開始,國大黨領導層和甘地就全部被英印當局逮捕入獄

1944年,英國殖民當局以生病名義釋放甘地

1946年,印度皇家海軍和英屬印度陸軍發生全面兵變;甘地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和分治方案

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甘地的接班人——尼赫魯成為獨立後的首位印度總理

1948年,甘地遇刺身亡

Page 2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2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2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馬丁.路德.金-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Page 2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2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生平

1929年生於美國

社會學學士、神學學士及博士

1954年起任浸信會牧師

1955年起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

1957年參與創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

1963年,被捕入獄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馬丁·路德·金獲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被一名種族主義者槍擊死亡

1986年,美國聯邦政府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

路德·金紀念日」

Page 2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信念

所有的人都在一個無法逃脫的相互網絡中緊密連結在一起。因此任何一個地方的不正義都會對於所有地方的正義造成威脅

非暴力抗爭者不單拒絕去槍擊反對者,而且拒絕去憎恨他。在非暴力的中心是愛的原則。

沒有非暴力精神的非暴力戰術可變成一種新的暴力

非暴力方法並不立即改變壓迫者的心。它首先改變的是投身於非暴力的人的心和靈魂,給他們自尊,喚醒他們不知道自己有的力量來源和勇氣。最後,它到達反對者並攪動他們的良知從而使和解成為現實。

Page 2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3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3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3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蒙哥馬利罷乘運動 (Montgomery Bus Boycott)

1955年,根據阿拉巴馬州法律,所有的公共設施都實行「隔離但平等」的原則,蒙哥馬利的公共汽車也因此實行黑白分座,當年,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因拒絕讓白人座位給白人,以蔑視法令而被當地警員逮捕。

馬丁·路德·金在該市組織55000名黑人舉行罷乘運動,號召黑人「不與邪惡的規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給汽車公司以經濟上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關於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律違憲。

Page 3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3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入座運動

1960年,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斯伯勒,一位叫裘瑟夫·邁克乃爾的黑人大學生來到一家連鎖店的吧台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為黑人服務」,入座運動由此開始;在此運動中,黑人們進入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為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和嘲弄;但他們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裡做作業、讀書、研究學問;不到兩個月,運動就擴大到了美國南部五十多座城市;雖然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發出了號召——「把監獄填滿」。

Page 3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奧爾巴尼運動 (Albany movement)

1961年在喬治亞州奧爾巴尼

數以千計的市民對種族隔離的所有方面進行全面的非暴力抗爭

馬丁·路德·金參與推動,被捕判45天監禁或罰款,他選擇監禁,3天後有人代繳罰款而釋放

經過近一年的抗爭,運動沒有取得具體成果而逐漸衺落,最終被謹慎而低調回應的當地政府擊敗,這使馬丁·路德·金及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受到廣泛批評

Page 3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伯明翰運動 (Birmingham movement)

1963年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

黑人以遊行和靜坐佔領公共地方,並公開違反他們認為不公義的法律

發動青年和兒童參與運動 (“Children’s Crusade”)

馬丁·路德·金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了著名的《來自伯明翰監獄的信》

警察暴力鎮壓示威者使全國震驚

運動最後得到成功,警察首長下台,公共空間更多地向黑人開放

Page 3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3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向華盛頓進軍 (March on Washington)

1963年華盛頓

馬丁·路德·金聯合六大組織,並得到金迺迪的支持,發動「為工作和自由向華盛頓進軍」

運動的訴求包括:終止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有意義的民權立法,包括禁止就業的種族歧視;保障民權工作者免受警察暴力;所有工作者的最低工資

8月28日25萬民眾在林肯紀念堂前聚集,馬丁·路德·

金發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並賦予黑人選舉權

Page 3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4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4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4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我有一個夢想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

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

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搾。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就某種意義而言,今天我們是為了要求兌現諾言而彙集到我們國家的首都來的。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Page 4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於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一九六三年並不意味著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需求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

Page 4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喬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克自拔。

Page 4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Page 4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Page 4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塞爾瑪投票權運動 (Selma voting movement)

1965年在阿拉巴瑪州塞爾瑪

3月7日,民眾擬遊行前往蒙哥瑪利,遭到暴徒和警察暴力鎮壓而中止,稱為“血腥星期日”

3月9日,馬丁·路德·金再次率領民眾遊行,因法庭禁令,中途折返

3月25日,民眾完成遊行

Page 4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窮人運動 (Poor People's Campaign)

1968年,馬丁·路德·金到各地組織多種族的窮人軍隊,準備向華盛頓進軍,在首都進行非暴力公民不服從運動,直至議會為窮人制定經濟方面的人權法案

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5月2日,運動開始,數以千計的示威者遊行到華盛頓國家廣場紮營,稱為“復興市”,持續了六周

Page 4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曼德拉-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

Page 5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生平 1918年生於南非,是部落酋長之子

南非大學及倫敦大學(函授)法學士

1943年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參與組織青年團,積極推動非暴力抗爭

1961年創建了非洲人國民大會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進行暴力抗爭

1962年被捕入獄,判無期徒刑

1990年,南非總統解除對非洲人國民大會的禁令,無條件釋放曼德拉

199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4年,參與南非首次多種族大選,成為南非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2009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曼德拉的生日7月18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其為和平及自由所作出的貢獻

2013年,因病去世

Page 5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非暴力抗爭

1952年領導「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

1953年與同事開設了曼德拉坦波律師事務所,為請不起辯護律師的黑人提供免費或者低價的法律諮詢服務

1955年召開人民議會,制訂自由憲章

1956年與其他155名活動人士面臨叛國罪的指控,經過四年的審判,當局取消對他的指控

Page 5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5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暴力抗爭

1960年,南非白人政府強制實施通行證法,規定年滿16歲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的人隨時會遭到逮捕,引發大規模的黑人抗議運動;南非當局動員大批軍警,出動機關槍和坦克車強力鎮壓,在沙佩維爾向五千名抗議示威者射擊,導致69人死亡,176人受傷,其中大多是婦女和小孩

曼德拉認為和平抗議已經不能奏效,需要調整策略,發動針對經濟的破壞活動,以暴制暴,向政府設施投擲炸彈

1961年,曼德拉創建了非洲人國民大會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任總司令;1962年被捕入獄,判無期徒刑

Page 6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6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種族和解

1994-1999年總統任內,曼德拉致力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和實現種族和解,消除貧困和不公

Page 6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6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

Page 6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

時間:2011年9月17日開始,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並在該區的Zuccotti公園紮營;11月15日警察將Zuccotti公園清場;其後抗議者曾數次企圖再度佔領公園,均被驅離

地點:運動的主場是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其後,在華盛頓特區、三藩市、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波特蘭、阿布奎基、坦帕、夏洛特、西雅圖、丹佛和緬因州波特蘭都出現了類似的集會示威;後來,該運動已發展成「一起佔領」(Occupy Together),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各地,並在10月15日開始全球各大城市串連,亞洲包括台北、東京、首爾、香港、吉隆坡都有人加入響應

Page 6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

參與者: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雜誌Adbusters發起,人類學家David Graeber及同仁早期協助組成運動的核心“紐約大議會”,但實際活動並無具體領導者;「匿名者」和「美國憤怒日」等組織積極響應;參與者早期以青年為主,後期較年長者也加入,平均年齡33歲;各宗教和種族都有,逾八成為白人;具高等學歷者較多;多數抗議者自認獨立/無黨派人士

抗爭方式:網絡傳播和動員;集會、遊行示威、佔領金融中心(道路、公園、銀行、集團總部、理事會議、大學校園等);「全球罷買日」(Buy Nothing Day);訴訟索償

Page 6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6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6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6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Page 7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

原因和目的:運動帶出的主要議題是社會和經濟不平等、貪婪、腐敗、集團對政府的不當影響。運動的口號“We are

the 99%”指出美國的財富分配不均。運動者組成的“大議會”共識採取直接行動而非向當局請願

「最基本的事實就是我們99%的人不能再繼續容忍1%人的貪婪與腐敗」

「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我們不需要華爾街,我們不需要政治家」

「在運動成氣候之前,提出具體目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開始的目標就是佔領本身——佔領意味着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產生特定目標,也可能不。那些主流媒體不停地問什麼是目標,他們錯了。」

Page 7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

政府應對和結果:

紐約市長彭博表示:“人們有抗議的權利,如他們想抗議,我們樂意確保他們有地方進行”

運動期間,警察以違反法例為由拘捕數以百計的抗議者,但只檢控了其中十餘人;運動進行約兩個月後,當局以衛生為由,對被佔領的公園進行清場

有報導指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局將「佔領華爾街」分類為和平運動,但動用其聯合反恐工作組進行監察,亦有報導指全國範圍內與運動有關的團體受到廣泛的監察和滲透

運動累計使用了逾70萬美元捐款;紐約市政府在警察超時工作方面增加了約1700萬美元開支

11月民意調查顯示:33%選民支持運動,45%反對,22%不確定

Page 7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小結

Page 7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成功要素

1. 歷史格局

2. 目標

3. 參與者

4. 反對者

5. 傳播媒介

6. 暴力

7. 世紀變遷

Page 74: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1. 歷史格局

歷史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會否發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可能取得成果的範圍,然而,這歷史的過程必需通過處於這歷史格局中的人的意志和選擇而實現,並從而創造出新的歷史格局

歷史格局包括全球的、跨國的、國內的、區域的和當地的經濟、政治、社會格局,不可能將其中任何部份與其他部份完全隔離,然而,運動必需當地許多民眾的主動參與,故當地格局相對而言最重要;內因是根據,外因有時可影響短期的成敗

歷史地看,一些運動的目標達成了,另一些運動的目標沒有達成或不可能達成,然而,兩者都是歷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Page 75: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2. 目標

成功的運動必需有SMART的短、中、長期目標

符合歷史格局需要和歷史發展規律的目標(逐漸)達成的機會較大;與廣大民眾的基本權利、尊嚴、利益密切相關的目標(逐漸)達成的機會較大;對當時當地廣大民眾而言較空泛和理念性的目標達成的機會較小

運動不容易速勝,但短期可達成的小成功,對促進運動的繼續發展非常重要

即使是純粹為運動而運動的情況,仍應設定時間或情景目標,以便適時成功退場,否則,將無可避免地逐漸衰落並被視為失敗

一場被視為失敗的運動,其規模越大,對參與者和支持者的打擊越大,負面影響持續的時間越長

Page 76: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3. 參與者

有信念和遠見、堅毅不屈、自我犧牲的變革型

(transformative) 領袖,有助於運動的成功

人數眾多、堅定的行動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多數民眾的支持,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運動的領袖、行動者、支持者凝聚性較強,對歷史格局、運動目標、行動策略的認知和立場較一致,成功達成目標的機會較大

Page 77: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4. 反對者

反對者也是運動必需的要素

反對者同樣可分為領袖、行動者、支持者三部份,他們之間的團結和協調狀況,可影響運動的成敗;一些非暴力運動的成功甚至速勝,與反對者內部的忠誠轉移或權力鬥爭有極大關係

反對者回應運動的策略可分為競爭、合作、妥協、遷就、迴避五種,例如,放任、污名化(“被利用”) 是迴避策略,以法制或暴力手段鎮壓是競爭策略;一般認為通過衝突,尋求合作、雙贏是較好的策略,但不同策略的實際效果取決於具體情景

如回應策略包含使用暴力,可能會增加運動成功的機會;然而,非暴力抗爭者不應有誘使反對者使用暴力的意圖,否則不但違背非暴力精神,而且構成另一種暴力

Page 78: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5. 傳播媒介

多元傳播媒介的存在及其對運動信息的報導,對運動的成敗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極端的情況,當所有傳播媒介受政府完全控制,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基本上成為不可能的選擇--但這並不代表社會較少失序和衝突,只是民眾沒有了非暴力的選擇,當有抗爭需要時,只能選擇暴力以至極度暴力的行動,對社會造成重大傷害

所以,不受控制的傳播媒介其實有助於讓社會更早和更好地認知衝突的存在和原因,並促進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尋求較佳的解決方案

Page 79: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6. 暴力

非暴力主義者一般相信,非暴力方法與暴力方法相比,更正確和有效

然而,非暴力和暴力不僅僅是道德上和戰術上兩種或此或彼的備擇方案,它們之間有更微妙的關係,在真實情況下,兩者往往同時並存、互相糾結、互相影響、互相轉化--非暴力的失敗,可導致更多的暴力;而暴力,特別是廣泛和嚴重的暴力的存在,可使非暴力成為更加可取的選擇--歷史上一些非暴力運動的成功,並非因為沒有暴力,反而是因為嚴重暴力的存在

然而,非暴力抗爭者不應企圖促使反對者或其他抗爭者使用暴力,否則即是背棄非暴力精神,並構成另一種暴力

Page 8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7. 世紀變遷

從20世紀到21世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似乎已經並繼續發生重大的改變,尤其包括:

民眾知識、能力、權力增加--人們更敢於向結構和既得利益挑戰,更不傾向於跟隨權威,更傾向於按自己的認知和意志行動;權威領袖的角色弱化,傳統的公民運動領袖,現在常被行動者質疑和批判,甚至被視為運動的敵人;人們更傾向於拒絕代表民主,而要求直接民主;然因運動中的人群在實踐直接民主方面存在先天的缺陷,結果常使運動陷入無政府狀態,無法形成和貫徹統一的理念、目標、策略和行動計劃;另一方面,運動的多元和難以控制,亦對傳統的政府構成重大的困擾

Page 81: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經典

7. 世紀變遷

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匯--網絡世界並非獨立於現實世界以外的虛擬世界,它正大舉“入侵”傳統的現實世界,並開始重新建構現實;網絡世界有無遠弗屆、永不停歇、傳統權威難以控制等特質,並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新元素,包括:新的信息和技術資源、新的組織和動員網絡、新的傳播媒介,以至 新的身份和角色、

新的權力來源、新的鬥爭手段等;處於這變遷過程中的人(包括運動者、反對者、普羅民眾)表現或多或少的迷失,需要更多的學習去適應

社會意識正在重新建構--關於社會、社會變革、個人存在等的目的和手段的社會意識正在重新建構,新舊建構之間會有明顯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