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8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姓姓 姓姓 100402510 姓 姓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一、 (FD, Faculty Development) 姓姓 姓姓姓姓 FD 姓姓姓姓姓 FD 姓姓姓姓姓姓姓姓 姓姓 姓姓

Upload: yu-cheng-lee

Post on 23-Jun-2015

151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6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日本大學之教師發展制度

姓名:李昱成

學號:100402510

指導老師:楊武勳 教授

課程名稱: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

目錄:

一、何謂教師發展(FD, Faculty Development)

二、日本大學教師發展制度提出之背景

三、日本大學 FD 的發展歷程

四、日本大學 FD 的現況與未來課題

五、結語

六、參考文獻

Page 2: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一、何謂教師發展(FD, Faculty Development)

所謂的 FD (Faculty Development),從字面上的翻譯為教師發展。各

個不同的學者對於 FD 皆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國家所關注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在日本,FD 是個從國外引進的外來語,一般被翻譯成「大學教師團體的資質開

發」,或是「大學教師的資質開發」。在日語中並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專有名詞。

在 1998 年日本大學審議會的報告中,用的是 Faculty Development 的日語

音譯,到了 2005 年的中央教育審議會報告中則直接使用 FD 這個縮寫。

國際基督教大學名譽教授原一雄(1999)對 FD 的定義為:「各個大學教

師維持、改進為履行對於所屬大學的種種義務(教育、研究、管理、社會貢獻)

必須的專業能力,所進行的所有對策與活動」。有本章教授 (2005)則認為,

FD 在廣義上是指「以教師的研究、教育、服務、管理營運、人事、職業發展等

活動領域為對象,以提高大學教師的專業水準為目標的行為」。文部科學省在

1996 年所公佈的教育白皮書裡,則是將 FD 定義為「教師為改善促進教學內容

和方法所進行的有組織的措拖」。將 FD 的範圍限定在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提

高,只討論如何改善大學教師在教學上的能力。2008 年文部科學省在其發表

的《建構學士課程教育》諮詢報告中,進一步將 FD 定義為「教師為改進教學

內容與方法所進行的有組織的活動的總稱」。京都大學田中每實 (2010)將 FD

分為日常教學促進層級(個人級別)、課程開發層級(中間級別)及教育組織發展層

級(組織級別)等三個不同的層級來討論。絹川正吉(2007)則在關正夫所提出的

四種類型基礎上,加入了第五種類型,也就是日本類型的 FD。另外,日本的

FD 指的是從事教學工作及與教學相關的人員,並不含蓋從事學生事務工作的大

學相關職員。以從事學生事務及技術工作的大學職員為對象的能力發展活動被

稱為 SD (Staff Development)(小松親次郎,2010)。

由於本文討論的是日本大學的教師發展制度,因此將採用日本對於教師

Page 3: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發展一詞的定義來加以論述。綜合以上所述,關於教師發展的定義,可分為廣

義的定義及狹義的定義兩種。廣義定義的教師發展為:對於大學基本資產的教

職員的資質、能力的提升及改善。其包含的面向有專業發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自我發展(Self Development)及組織發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等三個主要的面向。在廣義的定義裡所指的 faculty 是包含在

大學中服務的所有教職員,即包含了教學者、研究者及教學相關的行政人員。

而對於教師發展的狹義定義則為:大學教職員中的教學者之資質、能力的提升

及改善。主要集中在教師個人的教學技巧及相關教學方法的改善上。所以在廣

義的定義上,教師發展關注的面向主要有三方面:專業發展、自我發展及組織

發展,希望能夠達到大學自主性的永續改善及進步的目的。而在狹義的定義上,

則只專注在教學者的教學相關技巧及教學法的改善上,希望能夠有效的增進教

師的教學技巧,以達成對教學品質的確保,培養出高素質、高水準的大學畢業

生。

二、日本大學教師發展提出之背景

日本大學教師發展制度之提出有其相關的背景。首先是大學的擴張:因

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逐漸成為社會培育高級人力的中心。社會的發展

及產業的轉型,皆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大學能培育足夠數量的高素質人力。因

此在此知識經濟時代,各國政府無不傾全力發展大學教育,大量培育高素質的

人力,希望能夠透過充足的高素質人力促進國家產業的轉型並增強國家的競爭

力,以期能夠在世界上立足且保有領先的地位。而日本是個海島型國家,國內

天然資源並不豐富,唯有透過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才能夠有機會在國際社會與其

他國家一較長短,也因此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即十分重視人民的教育,教育普

及率及人民識字率皆有優秀的表現。從 1872 年明治政府發布了學制,制定了

日本最初的義務教育制度後,即更加注重日本人民的教育。1900 年起實施從 6

Page 4: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歲開始的 4 年義務教育制度,這一年的就學率即達 90%。到 1907 年延長義務

教育為 6 年後,就學率更高達 99%。隨著時代的進展,2008 年小學義務教育

的就學率為 100%,而高中的升學率為 97.8%。目前高等教育更是整個教育發

展中的重點項目。大學是否能夠培育出高素質有用的人力,其主要取決於大學

教師的素質與教學能力。唯有大學教師具有足夠的教學能力能進行高品質的教

學,才有機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力。從 50 年代開始,各國的高等教育逐漸從

精英化過渡到大眾化,最後再進到普及化的階段。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在 60 年

代開始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校院開始增設、學生人數也開始大量的增加。至

平成 21 (2009) 年為止,大學的數量已經達到了 753 所,而學生人數也到達

了 2,872,829 人(文部科學省,2011) (如表 1 )。而大學及短大的合併入學率

至平成 23 (2011) 年也來到了 54.5%的高入學率(文部科學省,2011),已經

達到了 Martin Trow (1977)所定義的普及化階段,完成了大學在量上的擴張,

進入到開始重視大學教育品質保證的階段。

表 1 平成 21 年日本大學基本資料表

大學數 大學部 研究所 大學部學生數 研究所學生數

國立 86(85) 355 425 452,225 153,922

公立 77(69) 169 156 118,063 15,613

私立589(44

4)1,555 1,171 1,957,031 94,454

放送大學 1(1) 1 1 75,894 5,627

合計753(59

9)2,080 1,753 2,603,213 269,616

*括號內是在大學內有設置研究所的大學數量*大學院大學有 22 所(國立 4 所、公立 2 所、私立 16 所),在計算大學部學生時已扣除。所以總計是國立 82 所、公立

75 所、私立 573 所、放送大學 1 所,合計 731 所。*短期大學及放送大學以外的通信制學生已被扣除。

隨著日本大學完成了在量上的擴張,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也意

味著大學生的能力差異性逐漸擴大。在此狀況之下,對大學教師專業知識與教

Page 5: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學技能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大學教師必須要有更好的教學技巧與學習更多的

教學理論與方法,才能在這個學生素質能力差異性不斷擴大的環境中有效的進

行教學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力。此外,在許多新的科技及工具進入大學的教學

領域之後,教學理論也隨之產生了新的變化,也改變了大學教師的功能與角色。

讓大學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逐漸改變成為學習的引導者。不再單純的傳授

學生生硬的知識內容,而成為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者。為了確保大學

的教學品質及維持在國際間的競爭力,日本開始尋求大學的改革以確保大學的

教學品質。

從 1980 年以來,由於運輸、通訊科技和電腦網路的快速發展,原本侷

限於國家疆界內的各種活動,如金融、環保、旅遊、消費等,逐漸扭脫政府的

控制,以跨國的方式進行交換或流動(戴曉霞,2006)。而各國的高等教育更藉

著資訊通訊科技的發展緊密的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全球化的網絡,並彼此合作與

競爭著。因此,日本開始尋求高等教育的改革以確保其大學的品質並維持大學

的競爭力。在 90 年代初期,日本修改了《大學設置基準》,放寬了對大學的

相關限制,並提高了大學的自主性。日本政府及大學開始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

措施,其中一項即是希望能夠透過教師發展制度來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以確

保大學的教學品質並維持競爭力。在 1998 年的大學審議會答申「21世紀の大

学像と今後の改革方策について-競争的環境の中で、個性が輝く大学-」裡

提到希望將研修(Faculty Development)明確的寫入到大學設置基準裡。而

1999 年則在大學設置基準的第 25條之 2追加了「FD 的努力義務」的條文,

自此 FD 在日本即朝向義務化及制度化的方向發展。2004 年 4月日本的國立大

學全部改為獨立法人。隨著法人化的進展,且基於競爭原理,導入了民間經營

手法,對於教育及研究方面,實施第三者評價制度,導入提升教員資質計劃等,

目標就是為了要讓大學更加地活性化與個性化(日鐵技術情報中心株式會社,

2010)。2008 年更進一步讓 FD 的實施成為大學的義務之一。

Page 6: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三、日本大學教師發展的歷程

FD 最早是 20 世紀 60 、 70 年代在英國 和美國 發 展起來 的 ( 李昕,

2008)。1982 年,日本比較教育學會會長馬越徹介紹了歐洲大學教學法研究

的最新狀況。1987 年一般教育學會(現大學教育學會)進行了「第一次調查」。

之後由文部科學省、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廣島大學、名古屋大學等機構亦進

行了若干次的調查(如表 2)。

Page 7: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表 2 「第一次調查」之後進行的 FD主要調查

實施單位 調查時間 調查名稱 FD 的定義 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 概要

文部科學省 每年關於大學教育內

容等的改革狀況

教師為改進教學內

容與方法所進行的

有組織的活動的總

問卷調查

全日 本 的

大 學(709)

FD(研修會、教學評鑑、

教學發展中心的設置等)的

現狀調查。

廣島大學 2003 年

FD 制 度 化 的 相

關研究(1)-2003

年大學校長調查

報告 教師群體的資質開

問卷調查

全日 本 的

大 學校長(342/675

)

FD 制度化以及教育改善

的 進 展 情 況 , 透 過 與

1989 年的調查之比較,

以時間的角度來探討。探

究 學院、 學系、 大 學 類

型、職稱間的差異。廣島大學 2003 年

FD 制 度 化 的 相

關研究(2)-2003

年大學教師調查

報告(2004 年)

問卷調查

全日 本 的

大 學 教 師(1268/33

20)

名古屋大學 2006 年

東海地區有關大

學 FD 活 動 實施

狀況的調查

(具體的針對各項

FD 活動)問卷調查

日 本東海

地區的 大

學(41/125)

掌握 FD 的實施狀況,探

討教師能接受之 FD 實施

方法。

國立教育政

策研究所2006 年

大學的教育改進

和組織體制教學方法的改善

問卷調查

+ 事例報

全日 本 的

大 學(472/700

)

對推行教育改善的組織(例

如教學發展中心)的現狀及

課題的了解。

名古屋大學 2006 年

以提高學生、教

師的滿意度為目

的 的 FD 組 織 化

方法之相關調查

研究

為學習促進教學活

動所需的能力而進

行的教育、訓練

問卷調查

+ 事例報

海外 的 中

心 (9)+ 日

本 的 大 學(4)

以美國、澳洲、紐西蘭、

荷蘭的主要教學發展中心

為對象,學習 FD 組織化

的方法。

引自蔣妍、林杰(2011)

Page 8: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自此之後,FD 制度即在日本開始逐漸的發展起來。日本大學基準協會對於 FD

的解釋為:以前只透過教師個人來改善教學內容、方法,其成果也只停留在教

師個人層級。今後不應只停留在教師個人層級,包括兼任教師在內,要在全校

或是整個學院、學系中,根據各大學的理念、目標及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

有組織的研究、研修(faculty development)。

從時間上來說,日本的 FD 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李昕,2008)。

(1)80 年代以後,開始關注並研究 FD。這一階段主要是民間團體及個人的研究,

各大學並沒有相對應的活動出現。(2)90 年代中期,設立了全國大學教育研究

中心,開始了 FD 的相關活動及研究。(3)1998 年以後,文部科學省接受大學

審議會的建議修改了大學設置基準,將 FD逐步由努力義務化修改至 2008 年

的義務化現狀。

四、日本大學 FD 的現況與未來的課題

不論是出於改善大學本身的需要,還是導因於 FD政策上的壓力,各大

學陸續成立了 FD 的相關單位來推動 FD 相關活動及教學改革。根據 2003 年廣

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的調查指出已有 73.9%的大學設立了 FD委員會,

並開始進行各項與提高大學教師素質及教學能力相關的活動。主要的活動有:

(1)以大學新任教師為對象進行的基本教學技巧活動。(2)以 FD 組織的相關人員

為對象,希望其能更有效地進行 FD 的各項活動。(3)以一般教師為對象,促進

其對於教學技巧的掌握能力。(4)關於 FD 是什麼而舉行的各種演講。日本大學

實施 FD 的數目自 2008 年義務化以來逐年增加。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2011)

(圖 1),至平成 21 (2009)年為止,已有 746 所(99%)大學實施了 FD 制度,

其中有 4 所大學正在籌備當中,有 2 所在實施的體制上不完備,所以沒有在平

成 21 年實施,另外有一所則是有進行教師個別的 FD 活動,但沒有全校性的有

組織的 FD 活動。如果從國立、公立及私立大學來看,則只有私立大學尚有 6

Page 9: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所未實施,另一所則是放送大學,其餘國立及公立大學皆已實行 FD 制度。

在 FD 活動的類型上,則大致上以研討會、教學觀摩、教學評鑑、教學

方法改善的演講及教學方法改善的檢討會為主。其中研討會最多,而教學評鑑

的方式則最少。另外還有新任教師的研習會、教學改善方法中心的設置及教學

改善方法中心以外之學科內組織的成立等。

圖 1 平成 21 年 FD 實施之狀況

日本的大學除了將 FD 制度化及義務化之外,為了加強日本大學在國際

上的競爭力,文部科學省在 2003 年更推出 GP( Good Practice)計畫。由文部

科學省對各大學(包括所有大學及短大)提供巨額的財務資助,以協助各大學提

高教育品質並發展特色。而在 FD 的未來課題上,則是開始逐漸走向組織發展

及更細緻化的發展。例如分領域的 FD 活動、FD 活動的企劃與實施、通識教育

Page 10: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的實施與改善、教學評鑑的企畫及執行、學習支援方法的開發與實施、高中大

學協同合作的企劃與實行、大學招生活動的發展等。逐漸開始擴大 FD 活動的

範圍與面向。

五、結語

日本大學的教師發展制度一路走來,從個人的研究到慢慢成為大學設置

的要件之一,經過了大約 30 年的時間。雖然在定義上各個學者跟大學之間還

未真正取得共識,但也的確發展出一套屬於日本文化脈絡下的 FD 制度。加上

由於大學設置基準將 FD納入其中,使其成為制度化的依據,也造成了幾乎百

分之百的大學都進行了 FD 相關活動的現況。雖然因為文部科學省採用了較為

狹義的定義,因此造成了目前日本的 FD 活動還集中於教學面向上,但從各個

FD 中心的規劃及對於未來的課題當中,可以清楚看到其 FD 活動與制度正逐步

的擴大其範圍,且開始有組織化的發展與進行,並結合各校不同的特色及分享

資源,希望能不斷提升其資質能力。

Page 11: 日本教育與文化專題研究期末報告

六、參考文獻

Trow, M.(1977). Problem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 Education.

日鐵技術情報中心株式會社(2010)。日本—姿與心。臺北市:漢思。

文部省科學省(2008)。建構學士課程教育。中央審議會諮詢報告。東京都:文部科學省。

有本章(2005)。大學教授職及FD-美國及日本。東京都:東信堂。

李昕(2008)。個性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大學教育改革。教育研究,346,93-97。

原一雄(1999)。大學教育學會的FD研究活動。IDE現代的高等教育,412,66-70。

絹川正吉(2007)。FD的動態。大學教育學會志,29(1),66-70。

蔣妍、林杰(2011)。日本大學教師發展的理念與實踐-京都大學的個案。北京大學教育評論,9(3),29-44。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301-327。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市: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