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科發展簡史

40
1 26.03.22 09:52 AM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Upload: -chenyichang

Post on 24-Jul-2015

420 views

Category:

Health & Medicine


3 download

TRANSCRIPT

1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14.04.23 08:18 PM

中醫骨傷科發展簡史

2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掌握熟悉瞭解

3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道:“有了人類便有了醫療活動。”

醫學是人類預防或醫療創傷與疾病的一門科學。醫學與不同時代的歷史環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技術手段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4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概述

中醫傷科學是一門防治人體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

古屬“瘍醫”範疇,又稱“接骨”、“正體”、“正骨”、“傷科”等。

中醫傷科是中華各族人民長期與損傷及筋骨疾患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具有豐富的學術內容和卓著的醫療成就,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5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一、中醫骨傷科的起源(遠古-西元前 21世紀)

舊石器時代熱熨療法按摩手法外治法導引法

新石器時代砭鐮,俞跗

6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這是一段人類從遊牧穴居至農牧定居的時代 。

醫療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追溯原因和本質 ,人們從不自覺地對待周圍事物到逐漸形成了某種理性認識,用自然現象的哲理來解釋損傷與疾患,這就進入醫學理論領域。

7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如儒家天人合一觀念,認為天與人都是一個宇宙,只有大小之分。

由於天圓地方,因此人的頭圓腳方;天上有日月星辰與風雨雷電,所以人有五官與七情六慾;地上有九州,所以人有九竅。

8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9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圓周分為 360 度,人有 360 根骨骼; 中國有 12條河川,人體分為 12 條經脈; 1 年有 365 天,故周身有 365穴,《神農本草經》介紹 365種中藥,《內經》述人體 365 條經脈等。

說明自然界曆象、數字對中國醫學的影響。

10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道家的陰陽五行對醫學影響甚於儒家。 陰陽可以解釋一切事物,陰陽和諧使萬物井然有序。陰陽不調和就會引起疾病與死亡。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體由五行構成,肺、肝、腎、心、脾與之對應。 由於道學的陰陽五行觀念對中國醫學影響極深,有人將中國醫學推源為伏羲所創,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推衍八卦,使陰陽五行 思想更深邃。

11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12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3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人工取火是遠古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科學技術發展史的第一個里程碑,是茹毛飲血的野蠻人與文明人的分水嶺。

14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15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傳說“燧人氏鑽木取火”,使華 夏民族得以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與驅趕野獸,同時人們發現熱物貼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產生了原始的熱熨法。

16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在對付大自然災害及抗擊猛獸侵襲時,常造成創傷,人們在傷 處撫摸、按壓以減輕症狀,經長期實踐,摸索出一些簡易的理傷按摩手法。

對傷口用樹葉、草莖及礦石粉等裹敷,逐漸 發現具有 止血止痛、消腫排膿、生肌斂瘡作用的外用藥物,這便是 外治法的起源。

由於生活環境 惡劣,人們 常患筋骨痹痿之疾,採用舞蹈祛邪解鬱,舒展筋骨,由此 產生導引法。

17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舊石器晚期(約 1.8 萬年前),在“ 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骨 針、骨錐和其他骨制尖狀器具。《 山海經·東山經》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 下多箴石”。

郭璞注解箴石:“可以為砭針治癰腫者”。

18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19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20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21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22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傳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神農氏教人們認識了許多植物藥。

23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仰紹文化時期(西元前 5000 ~ 3000年),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整理神農氏所嘗試過百草性味及治病經驗,與其臣子岐伯、俞跗討論醫學理論,創制醫經,成為醫學之神。

這一時期已有石鐮,又稱為 砭鐮。

24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素問·異法方宜論》載:“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 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拔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說明新石器時代外科手術器械砭鐮已產生,並出現外傷科名醫 俞跗。

25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二、中醫骨傷科的萌芽(西元前 21世紀-西元前 476 年)

奴隸社會 夏:釀酒。商:青銅器(刀)、湯液(內服)周: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 (四診)

26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夏代已有了人工釀酒

27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商代冶煉技術有了很大發展,金屬器具廣泛地用於生產勞動和戰爭

28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29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30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31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周代(西元前 1066 ~ 476年),醫學形成 並開始分科,《周 禮·天官》 記載“醫師掌醫之政

”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

《禮記 月令》記載:“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

32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三、骨傷科基礎理論的形成(西元前 476 -西元 220 )

戰國 馬王堆(醫學帛書) 《五十二病方》-傷痙、水銀膏 《黃帝內經》-中醫理論體系 《呂氏春秋》-動靜結合

秦漢 淳於意-診籍 華佗-麻沸散、五禽戲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33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四、骨傷科診療技術的進步(西元 220 - 960)1

三國、晉  葛洪《肘後救卒方》-顳下頜關節脫位手法整復、竹片夾板固定骨折

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清創療法四要 點

34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四、骨傷科診療技術的進步(西元 220 - 960)2

隋唐 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1.正確復位、夾板固定、內外用藥、功能鍛煉  2.筋骨並重、動靜結合  3. 難以手法復位閉合及開放骨折,採用手術整復  4. 髖關節脫臼分前後,手 牽足蹬 肩關節脫位:椅背復位  5.損傷按早、中、晚三期治療

35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五、中醫傷科的發展(西元 960 - 1368 )

宋‧宋慈《洗冤集錄》、張杲《醫說》元‧李仲南《永類鈐方》-過伸牽引加手法治

療脊柱屈曲骨折、“粘膝征”

危亦林《世醫得效方》  -懸吊復位法治療脊柱骨折 

   用草烏散麻醉

36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六、中醫傷科的興盛(西元 1368 - 1840) 1

明  太醫院 總結以前經驗 異遠真人《跌損妙方》-穴位受傷施治用藥歌

薛已《正體類要》-重視整體療法

37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六、中醫傷科的興盛(西元 1368 - 1840)2

清  吳謙《醫宗金鑒》-正骨八法、攀索疊磚法、腰部墊枕法 

沈金鼇《雜病源流犀濁》  胡廷光《傷科匯纂》  趙廷海《救傷秘旨》  錢秀昌《傷科補要》  王清任《醫林改錯》

38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七、中醫傷科的危機( 1840 - 1949 )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 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醫 受到岐視,骨傷科 面臨危機。  

私人診所 河南平樂鎮郭氏正骨世家,天 津蘇紹三正骨世家,上海石筱山、魏指薪、王子平等傷科八大家,廣東蔡榮、何竹林等五大傷科 名家,武漢武當派李氏正骨,福建少林派林如高,四川 杜自明、鄭懷賢,江蘇葛雲彬,北京劉壽山,山東梁鐵民,遼寧孫華山

39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八、中醫傷科的新生( 1949 -)

成立中醫院 設骨傷科 骨傷科醫院 傷科研究所 骨傷系-本碩博 石筱山《正骨療法》、《平樂郭氏正骨》、《魏指薪治傷手法與導引》

40

14.04.23 08:18 PM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