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報》小資抗寒一點靈

3
小資抗寒一點靈 這幾週天氣日夜溫差大,要開心迎接聖誕節、跨年還有期末考的話,就得注意保 暖。外宿的小資大學生,要如何簡單省錢又禦寒呢?別擔心,大學報為你整理了 「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保暖撇步,讓你既省錢能又暖暖地度過冬天! ★ 喝帶有油脂的湯比喝熱茶、熱水都暖,喝酒只能暖一時,久了還是會變冷。鼻涕 直流時就表示該喝熱水或熱湯了,熱湯比暖暖包有效。 ★ 張文馨中醫師針對寒冷和燥熱體質的人,於部落格介紹相對適合的熱飲,在家裏 也能方便沖泡。 適合體質的 發熱茶 材料:高麗參 2 錢、桂枝 1.5 錢、 桂圓 2 錢、老薑 3 片 做法: 1)將藥材洗淨,裝入過濾袋, 置入保溫杯中。 2) 沖 入 沸 水 800cc, 悶 泡 20 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適合體質的 禦寒茶 材料:東洋參 2 錢、何首烏 2 錢、 去籽紅棗 2 顆、嫩薑 3 片 做法: 1)將藥材洗淨,裝入過濾袋, 置入保溫杯中。 2) 沖 入 沸 水 800cc, 悶 泡 20 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補充說明: 生薑性味辛溫,可以驅除身體的寒氣,也能幫助發汗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人參屬性偏溫,因此能改善手腳冰冷。其中高麗參偏溫補,西洋參偏涼補;燥熱體 質不宜服高麗參。何首烏性味甘溫,可以降低火氣以及幫助排便順暢。紅棗甘溫, 可以使氣色紅潤。

Upload: yes789z

Post on 31-Jul-2015

1.558 views

Category:

Health & Medicine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學報》小資抗寒一點靈

小資抗寒一點靈 這幾週天氣日夜溫差大,要開心迎接聖誕節、跨年還有期末考的話,就得注意保暖。外宿的小資大學生,要如何簡單省錢又禦寒呢?別擔心,大學報為你整理了「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保暖撇步,讓你既省錢能又暖暖地度過冬天!

食★ 喝帶有油脂的湯比喝熱茶、熱水都暖,喝酒只能暖一時,久了還是會變冷。鼻涕直流時就表示該喝熱水或熱湯了,熱湯比暖暖包有效。

★ 張文馨中醫師針對寒冷和燥熱體質的人,於部落格介紹相對適合的熱飲,在家裏 也能方便沖泡。

適合寒體質的

發熱茶材料:高麗參 2 錢、桂枝 1.5 錢、 桂圓 2 錢、老薑 3 片

做法:1)將藥材洗淨,裝入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

2) 沖 入 沸 水 800cc, 悶 泡 2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適合熱體質的

禦寒茶材料:東洋參 2 錢、何首烏 2 錢、   去籽紅棗 2 顆、嫩薑 3 片

做法:1)將藥材洗淨,裝入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

2) 沖 入 沸 水 800cc, 悶 泡 2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補充說明: 生薑性味辛溫,可以驅除身體的寒氣,也能幫助發汗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人參屬性偏溫,因此能改善手腳冰冷。其中高麗參偏溫補,西洋參偏涼補;燥熱體質不宜服高麗參。何首烏性味甘溫,可以降低火氣以及幫助排便順暢。紅棗甘溫,可以使氣色紅潤。

Page 2: 《大學報》小資抗寒一點靈

住★外宿盡量選擇小房間,因小房間比大房間暖。有拉門就拉上拉門,沒拉門就把門和厚窗簾關上、大片瓦愣紙(紙箱攤平)擋住落地窗,尤其是朝北的窗戶,對抵擋寒風吹入房間非常有效。

★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大學生,在寒冷的天氣下還得在鍵盤上敲打,建議可將手套放在電腦上將水氣「烘」乾戴起來較保暖。

★臨睡前洗熱水澡或用很熱的水泡腳,可解決手腳冰冷不易入睡的問題。穿襪子睡更暖,若需要讓腳部透氣,也可以只穿 10 分鐘。

★解決棉被冷冰冰,可在棉被和身體之間加一層小被子、毛織或壓克力小毯。棉被定期曝曬敲鬆,棉花也較保暖。

★身體蓋毯子、頭頂也蓋一件小的,直接套上毛衣更暖,再不行就祭出毛帽,會保暖很多。

★熱水袋比暖暖包省錢又環保;用保溫瓶比飲水機、加熱盤、微波爐都保溫省電,隨時可以喝到熱水。

★起床前先在棉被裡讓離心臟最遠的腳趾部位,做簡單的伸展運動20 次,然後轉一下腳踝,這有助於全身血液活絡。

★蓋被子記得一定要蓋到肚子。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四肢都暴露在冷空氣中時,血管緊縮、循環會變慢。胃部周圍的中心區域維持溫度,才不會容易受涼感冒。 

衣★在室內時要保持手腳溫暖,手套毛襪可以並用,身體就不用穿那麼多。

★在戶外時再加上頭、耳、頸部的重點保暖,便不需穿得像北極熊。

★毛帽不防風,最好穿連帽衣,可遮住口鼻者更佳。

★洋蔥式薄衣數件比一件厚衣保暖。 若衣服不夠暖,兩件衛生衣褲、兩件毛襪重疊穿都可以救急。

Page 3: 《大學報》小資抗寒一點靈

其他 據台視新聞之醫藥新聞 12 月 3 日的綜合報導,以日本的寒冷天氣為例,可用簡單的指壓來促進穴道循環,消除四肢冰冷的症狀。人體的穴道共有 361 個,指壓穴道能達到健身效果,也能整頓腸胃,讓腸胃恢復活力。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