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

17

Upload: sade-gallegos

Post on 31-Dec-2015

4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墙上的斑点. 弗吉尼亚 · 伍尔夫 (1882—1941) 原名弗吉尼亚 · 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 40 年代到 60 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 70 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墙上的斑点
Page 2: 墙上的斑点

弗吉尼亚 · 伍尔夫 (1882—1941) 原名弗吉尼亚 · 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 40 年代到 60 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 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

Page 3: 墙上的斑点

1882 年,弗吉尼亚 · 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这一切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Page 4: 墙上的斑点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 · 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了英国的弗吉尼亚 · 伍尔夫外,还有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等。

Page 5: 墙上的斑点

对斑点的推测 意识涉及的事、物1 、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

2 、好像是钉子的痕迹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

3 、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

Page 6: 墙上的斑点

4 、可能是玫瑰花瓣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墙上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树、树的生存

Page 7: 墙上的斑点

• “斑点究竟是什么”重要吗 ?

结构

Page 8: 墙上的斑点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 、结构上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空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常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Page 9: 墙上的斑点

2 、情节谈化,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从旁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回忆、体验、感知和想象表现出来。 3 、自由联想 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 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

Page 10: 墙上的斑点

哄:哄堂大笑(   ) 哄骗(   )   一哄而上(   )扎:扎进水(   ) 扎针(   )   扎营(   )   挣扎(   ) 扎辫子(   )

赝品 ( ) 比拟 ( )茎干 ( ) 箭镞 ( )纤维 ( ) 莺啼鸟啭 (    )

hōng hǒnghòng

zhā zhāzhā zházā

yàn nǐgàn zúxiān zhuàn

Page 11: 墙上的斑点
Page 12: 墙上的斑点

一、导入现代诗人宋毅烈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字为题写过一首诗:

    墙上的斑点想了一生/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 婚姻是一只闷盒子/只能看不能想:回形针 房间被布置以蝴蝶标本/抽一支烟,从侧面去观察男人 早晨需要阿斯匹林/哦,一只患了抑郁症的花瓶 喜欢带有尼古丁味道的男人/喜欢优雅的手势

Page 13: 墙上的斑点

“让我们谈谈眩晕症吧/或者避孕药如何使用” 她害怕套间,抽屉/她说尖叫吧;女人应该歇斯底里 坏天气,潮湿的婚姻/她对安眠药的依赖性 她偶尔谈到孩子/她的子宫忧郁症:耽于幻想和自我封闭。/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

Page 14: 墙上的斑点

1912 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1917 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 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Page 15: 墙上的斑点

1904 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Page 16: 墙上的斑点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入 30 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 1941 年 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Page 17: 墙上的斑点

强调内心;“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