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勝利是指占領其戰略地區,故陸地的決戰,才是最後成敗之關鍵。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於一身的戰車主導了陸上之決戰。...

64
1 2 3 4 5 6 7 1 2 3 5 6 7 4 1 2 3 4 5 6 7 1 2 3 5 6 7 4 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 戰戰戰戰戰戰戰 ,, 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 戰戰戰戰 戰戰戰戰 戰戰戰戰戰 戰戰戰戰戰戰戰 。、、一 戰戰戰戰戰戰戰戰戰 — 戰戰

Upload: kourtney-warren

Post on 31-Dec-2015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陸戰之王 — 戰車. 戰爭的勝利是指占領其戰略地區,故陸地的決戰,才是最後成敗之關鍵。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於一身的戰車主導了陸上之決戰。. 戰車 發明 的由來. 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機槍的出現,由機槍掩體、鐵絲網障礙物和塹壕等構成的工事,形成強固的防禦陣地,攻擊一方單純依賴步兵攻擊,很難取勝,戰爭往往形成膠著,大量的人力傷亡在鐵絲網前。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於是有人建議在履帶式牽引機上安裝武器及裝甲板,製成能夠越野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以對付機槍陣地,於是戰車就發展出來了。早期戰車武器系統並沒有發展出自動擊發,為了操作武器如機槍等,戰車乘員都較多。.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戰爭的勝利是指占領其戰略地區,故陸地的決戰,才是最後成敗之關鍵。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於一身的戰車主導了陸上之決戰。

陸戰之王 — 戰車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機槍的出現,由機槍掩體、鐵絲網障礙物和塹壕等構成的工事,形成強固的防禦陣地,攻擊一方單純依賴步兵攻擊,很難取勝,戰爭往往形成膠著,大量的人力傷亡在鐵絲網前。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於是有人建議在履帶式牽引機上安裝武器及裝甲板,製成能夠越野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以對付機槍陣地,於是戰車就發展出來了。早期戰車武器系統並沒有發展出自動擊發,為了操作武器如機槍等,戰車乘員都較多。

戰車發明的由來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英國是第一個發展戰車的國家,首先提出戰車概念的是史雲吞上校,在 1915 年 7 月利用美國進口的步勞克牽引機為基礎研發戰車,首先加長履帶,其次在豎起的角鋼架上安裝鍋爐板做為防彈。 1915 年 8 月在英國福斯特工廠製造出一輛鋼鐵戰車,因為樣子四四方方,就像戰艦上的水櫃 , 因 此 被 戲 稱 為 「 水 櫃 」 , 從 此 英 文 字「 Tank 」坦克就成為戰車的名稱了。

英 國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另一英國人克勞姆上校,也發展出另一型戰車, 1915 年 12 月完成原型車, 1916 年 1 月進行行駛測試,達到軍方要求,能越過壕溝寬 2.44

公尺,過垂直障礙高 1.37 公尺,稱為馬克 I 型 ( Mark I ) ,其外型像菱形,車後拖著一個轉向尾輪與現在戰車形式大不相同,其乘員 8 人,裝甲厚 6-12 公厘,最大速度每小時六公里。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英國人依據作戰需求,將馬克一型戰車設計兩種形式,分別稱為「雄」戰車、「雌」戰車,雄戰車裝上兩門 57 公厘火砲和 4 挺 7.7 公厘機槍,戰鬥全重 28.45頓,雌戰車裝有 5挺 7.7 公厘機槍,主要對付步兵,戰鬥全重 27.43頓。馬克一型戰車也是第一種用於戰場上的戰車,一次大戰期間英國生產出馬克二型、三型、四型及五型戰車,形式都維持一型戰車菱形的結構。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一次世界大戰英法同盟,因此法國是繼英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研發戰車的國家。 法國人埃斯頓上校於 1915 年 8 月參觀英國戰車的發展後,對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提出建議,隨即獲得批准,法國於 1916 年 9 月 8日由法國士乃德工廠製造出士乃德突擊戰車撥交法軍部隊,同時間聖夏蒙工廠也製造出聖夏蒙突擊戰車。

法 國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士乃德突擊戰車戰鬥全重 14.6噸,乘員 6

人,車體右前裝上一門 75 公厘榴彈砲,兩側各裝有 1挺 8 公厘機槍,最大裝甲厚度 11.5 公厘,其車型如船型,車體前伸出一根角鋼柱子,主要用途是對付敵人鐵絲網而設計的。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也是在 1916 年裝備法軍,聖蒙夏戰車戰鬥全重 22噸,乘員 8 人,車長 8.67 公尺,車寬 2.66

公尺,車高 2.36 公尺,該車採用美國生產霍特爾牽引機底盤,戰車就像一個大箱子,車體裝甲採用鋼板鉚接而成,主要武器為一門 75 公釐榴砲,火砲安裝在前上裝甲板的中央,另有四挺機槍。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德 國 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面對英法戰車的攻擊,也積極發展戰車以為因應,德國第一部戰車型式為A7V 戰車,其設計理念為活動堡壘,直接支援步兵作戰,以對付英國戰車攻擊,因此被要求需火力強大,並加強防護,多載乘員。 A7V 戰車於 1917 年 10 月第一輛問世,加入德軍參加 1918 年春季攻勢。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A7V 戰車全重 30噸,乘員 18 人(車長、駕駛員、砲手、裝填手、 12 名機槍手和兩名機械師),車長 7.35 公尺,車寬 3.06 公尺,車高3.30 公尺,武器包括車首一門 75 公厘短管加農砲, 6-7 挺 7.92 公厘機槍,裝甲厚度 15-30 公厘,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十公里,最大航程 35 公里,通過垂直障礙高 0.45 公尺,越壕溝寬 2.2 公尺。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美 國 美國於一次世界大戰中也加入英法同盟,但其戰車來源靠英國與法國進口,或是進口零件組裝,並非美國自行設計生產。 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主要使用的戰車為法國人 於 1918 設 計生產的 改良型雷諾輕戰 車(Skeleton Tank) 兩名乘員,主要武器為一門 30

口徑機槍,特色為旋轉式砲塔,為世界上旋轉是砲塔的始祖。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美國福特輕戰車,是世界上最輕的戰車,只有 3 噸重,乘員兩員,使用武器一挺 30 口徑機槍,時速每小時八英哩,動力系統為二具福特公司 T4 引擎,提供 45匹馬力,於 1918 年研發成功,於 1919 年僅生產 15 輛,未能及時參加一次世界大戰。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美國參考英國馬克五型戰車型式生產的馬克八型戰車,有 11 名乘員,也是採用菱形設計,主要武器為兩門 57 公厘火砲及五具 30 口徑機槍,重量 43.5噸。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戰車火力是用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彈藥消耗摧毀或壓制各目標的能力來評定的。 戰車火力的強弱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戰車武器本身的性能;二是戰車火控系統的性能。 戰車砲目前主要分為線膛砲與滑膛砲二種。

戰車的矛 — 火力系統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線膛砲: 砲管內刻有螺旋形的來福膛線火砲。發射時,砲彈嵌入螺旋膛線,其砲彈在膛內前沿膛線作旋轉運動,使已出砲口後具有一定的轉速,以保持飛行中的穩定;由於砲彈與膛線緊密吻合,可防止燃氣洩漏,進而提高砲彈初速、增大射程和提高射擊密集度。其缺點為膛線易磨損、砲彈飛行過程會沿旋轉方向偏離。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滑膛砲: 由於膛線阻力大,不利於提高初速,故採用無膛線的火砲。由於砲彈射出後並未高速旋轉,故飛行不穩定。改善飛行穩定的方法主要是採用尾翼,所以滑膛砲彈都帶有尾翼,但易受橫風影響其準確度。目前滑膛砲主要用於反戰車,這是由於滑膛砲初速大,使用穿甲彈效果好。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破甲彈( HEAT): 破甲彈是運用門羅效應(聚能效應)原理來製作, 即使用錐形裝藥方式,來強化砲彈破甲效能。其利用彈藥爆炸時,生成一個高溫、高速的金屬噴流,來破壞裝甲。由於破甲彈的聚能裝藥彈頭,利用的是化學能而非動能,故其威力不會隨射距的增加而衰減。目前此類砲彈的破甲深度約為八倍錐形罩口徑。即發射 120 公釐破甲彈,其破甲深度可達 900 公釐。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穿甲彈( AP): 穿甲彈是動能彈。其原理極為簡單,就像弓箭一樣,完全利用本身的能量來擊穿裝甲。依能量定律: E= 1/2×M×V2 ,可知動能彈威力強弱,端視其質量大小及速度快慢。因其不裝有彈藥,沒有引信,簡單可靠。目前普遍使用的穿甲彈為「翼穩脫殼穿甲彈」。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爆震彈( HESH): 此類彈頭亦是利用炸藥爆炸的化學能來穿甲,但與錐形裝藥的破甲原理不同。爆震彈頭中的炸藥採用可塑性的高爆藥,當彈頭撞擊到裝甲時,彈頭內裝藥就會攤布在裝甲表面,再由引信引爆,此刻就會在裝甲材料內部產生一強大的壓變力波而產生剝落現象。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火控系統: 是一套使被控武器發揮最大效能的裝備。戰車火控系統是指安裝在戰車內,能迅速的完成觀察、瞄準、跟蹤、測距、提供彈道修正量、解算射擊諸元、自動裝填、控制武器指向並完成射擊等功能的一套裝置。 它主 要 由 「 測 距 、 瞄 準 和 夜 視 、 夜 瞄 系統」、 「戰車砲的操縱和穩定系統」及「火控計算機和傳感器系統」三個分系統組成。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測距、瞄準和夜視、夜瞄系統:該系統保證戰車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迅速的發現目標,準確的測出目標距離並進行精確的瞄準。戰車砲的操縱和穩定系統:該系統保證戰車在行進間射擊時,戰車砲所賦予的高低和方向角度不受車體振動的影響 ; 並使砲手能輕便操縱火砲。火控計算機和傳感器系統:該系統用來對影響戰車砲射擊準確度的各種因素的自動修正,保證砲手瞄到哪裡,就能打到哪裡。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1. 觀瞄設備8. 傾斜式裝甲板 15. 車殼

2. 主砲護鈑 9. 履帶 16. 引擎吸氣口

3. 同軸機槍 10. 機槍彈藥 17. 引擎

4. 砲膛清除器 11. 車長機槍 18. 履帶側裙

5. 主砲 12. 砲塔艙蓋 19. 動力輪

6. 駕駛員潛望鏡 13. 砲塔 20. 履帶連結扣

7. 駕駛員艙蓋 14. 砲塔環 21. 路輪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遠程武器系統次口徑防護裝甲

隨伴步兵通信電話

後方防護板線型裝甲

熱視裝置

熱視護目鏡

熱視儀

美國 M1 艾布蘭主力戰車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根據統計,戰車砲塔的正面及車體前面中彈率超過 35% ,故戰車防護的重點應在該等部位,使其具備擊中了,裝甲不被擊穿 ; 擊穿了,至少要求能減弱殺傷和破壞效果。 裝甲車輛之防護技術,區分為「主動防護」和「被動防護」。

戰車的盾 — 裝甲防護系統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主動防護: 即「軟」防護,係在敵發射反裝甲武器前,利用「軟」殺手段,將敵瞄準器材和光電系統摧毀,或毀傷射手的眼睛,或干擾反裝甲飛彈的導引系統,此種防護具有主動攻擊之特性。

被動防護: 即為「硬」防護,以本身之裝甲與任何反裝甲武器對抗,是一種「硬碰硬」的較量,又可區分為「直接防護」及「間接防護」。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直接防護: 是戰車安裝堅固的裝甲,直接抵抗穿甲彈藥。

間接防護: 是尋求不被發現或降低被命中之能力,如施放煙幕或設計矮小的戰車外形,使敵難以發現和命中目標。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新虎式戰車虎式坦克全車裝甲是由ERA 反應裝甲、 EAR反應裝甲、機密等級的複合裝甲所組成。

車體和炮塔先由中鋼特別研製的新型滾軋均質鋼甲焊接而成,後再運用模組化技術在砲塔四週、車頭正面、車頂覆蓋上複合裝甲、 NEAR 反應裝甲。另外車頭、側裙加裝EAR 反應裝甲保護懸吊系統。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天網主動式防護系統: 改良至海軍玉山級天網防護網的陸基型天網主動式防護系統成為新虎式戰車上,除了裝甲防護外,又構成了一道滴水不漏的保護傘;而其中此套系統更包含了軟殺 / 硬殺兩種功能。感測元件:光電幅射接收預警裝置、毫米波雷達陣列天線軟殺:煙幕彈、熱焰彈、鋁箔彈硬殺:碎片彈、天弩Ⅱ型 20mm 機炮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位於戰車砲塔後方最高處,有一光電幅 射接收裝置。其可偵測 300 公尺內之熱源、雷射、雷達波 ..... 等各種輻射訊號。接收預警裝置設計時,為範圍為 360 度無死角具高低角度探測 能力,且為菱柱形將 360 度區分為 7 個區域,當那一區域接收到預警,砲塔正面則可馬上轉向面對 ( 正面防禦裝甲較厚、 而且正 面 感 測 器 接 收 面積也較大 ) ,並且同時比對內建電腦資料查詢來襲飛彈用以採取最適合的反制方式。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例如:被敵戰車雷射鎖定或是敵飛彈鎖定就發射煙幕彈阻絕敵方視線或探測系統。若是敵飛彈採雷達波探測就發射鋁箔誘餌彈,而採紅外線探測的就發射熱焰彈;或全發射,增加防護能力。

以上皆無效時,當飛彈已經接近戰車周邊快 50公尺時,可計算其飛彈彈道然後 發 射碎片彈 在 戰 車30~50 公尺處爆炸,藉以形成彈幕,保護戰車;另外碎片彈發射器也可以轉動發射角度來朝敵人步兵發射,成為人員殺傷彈。

上述之整個電腦接戰決策過程反應時間不超過 0.1秒。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當毫米波雷達發現速度超過 300m/s 的來襲飛行物,便可連結到天弩Ⅱ型射控電腦,結合其本身的紅外線感測器,雷射測距儀、光學瞄準系統,採封閉式迴路 (Closed Loop ) 修正射擊。 為彌補機炮槍管本身為單管 (因顧及重量,及減少體積 ) ,難以提高射速。故特別改良其彈藥,除使用高動能推進劑外,還採用磁感應引信;如此一來即使沒有第一時間直接打中飛彈亦可在飛彈近處爆炸,產生破害,或轉向。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除了以上直接射擊之外,亦可和光學接收預警裝置電腦連線,用光學干擾機對來襲飛彈投射干擾訊號和假訊號,來降低飛彈命率。 另外此天弩型機炮除作反飛彈裝置之外,亦可切換至手動,由車長來控制,藉由光學或熱像儀來搜索追蹤來攻擊其它具有威脅的目標。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車室成員的安全防護裝置: 新 虎 式 坦 克 之 核 生 化(Nuclear 、 Biological 、 Chemical ) 防禦系統是由放射線、毒劑警報器,密閉裝置,濾毒通風裝置所組成。一但受核生化攻擊時,車內亦會增壓為正壓,以防毒氣進入。

在車室的設計上,乘員室、彈藥室、燃油室皆用裝甲隔板加以區隔,防止彈藥或燃油爆炸傷到作戰乘員。另外於彈藥室上方設置兩大塊的洩壓板,如果彈藥庫受損爆炸時,其爆炸威力會朝上而不是朝乘員室而去。  另外車上滅火抑爆系統如偵測到火焰發生,可在 80 毫秒內噴滅火源,確保作戰人員安全。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基本上,每一戰車乘員都希望自己的戰車具備下列特點:

任何戰場與敵遭遇時,具一發命中摧毀目標的能力(火力大且準確度高)。

對任何角度、任何武器的攻擊,可承受一擊進而以前述優點報復(防護力高)。

在任何地區(形),均能「健步如飛」(機動力強)。

理想戰車的特點: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尺寸的擬定 系統配置彈藥攜行動力系統人因工程

戰車的設計:

存活性 武器裝備乘員安排 承載系統 裝甲設計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一輛主力戰車的設計方向不外於火力,機動力、防護力三方向取得一完美的均衡。而事實上,防護裝甲的過重,則會嚴重影響到機動性能。若要有良好的機動性能,卻又犧牲掉防護力、火力。  所以就裝甲重點防護設計來說,良好的妥協,安排,就為追求一個真正的平衡點。一般來說戰車的防護裝甲最厚部位無庸置疑當然是在正面的位置、最弱的部位則通常是頂部和後方。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由於戰車砲是直射武器,所以理論上攻擊者的砲彈著彈點一般不會打在頂部,且正式作戰時因地形地面不平而略遮住下方射角,所以擊中在戰車履帶部位機率也減少許多。 所以頂部的裝甲自有戰車以來,一直是最弱的地方。故二次大戰時,最強的德軍裝甲車一般不是死在敵戰車手上,而是敵空軍的手中。 然而一味的在頂部增加裝甲,增加的重量也大大的增進了動力的負荷,造成機動力降低。解決之道就是裝設主動式防護系統,藉由早期發現、預警、反制 ... 等措施,來達到頂部的防護。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側裙裝甲設計方面,一般來說為顧及行駛不良、崎嶇的地型 ( 懸吊有其壓縮行程,太大片裝甲有撞地之慮 ) ,所 以通常只會遮到車輪邊緣 ( 因車 型 懸 吊壓縮行程而異 ) ;並不會完全覆蓋其上,也因被戰車砲擊中機率不高( 射角的關係 ) ,故往往不需太笨重的裝甲防護,過度的裝甲防護設計反而增加重量負荷。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貝利橋是全世界最富盛名的軍用橋, 1938年英國工程師唐納德 ·西 ·貝雷發明。這種橋以高強鋼材製成輕便的標準化桁架單元構件及橫梁、縱梁、橋面板、橋座及連接件等組成,用專用的安裝設備可就地迅速拼裝成適用於各種跨徑、荷載的桁架樑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大量用於歐洲及遠東戰場,搶修橋樑或架設臨時便橋。

1234567

123

567

4

1234567

123

567

4

戰艦種類

作戰艦艇

航空母艦

巡洋艦

驅逐艦

巡防艦、艇

掃雷艦、獵雷艦

魚雷快艇、飛彈快艇

潛艦

兩棲作戰艦艇

兩棲突擊艦

兩棲指揮艦

登陸艦、艇

輔助艦隻 港勤船艇

國際上對軍艦種類的概略分法排水量 種類

8,000 至 30,000 噸 巡洋艦

4,000 至 6,000 噸 驅逐艦

2000 至 4,000 噸 巡防艦

1,000 至 2000 噸 護衛艦

1,000 噸以下 巡邏艦、魚雷艇、砲艇

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個海上活動的航空基地,海、空軍武力的大結合,故設計要求嚴格、構造複雜,尤其飛行甲板要儘量舒坦開闊,另外有飛機升降、固定等輔助裝置,以方便飛機之起落、停放及維修保養。 航空母艦為最大型的水面艦艇,是海權國家為達成國家戰略目標,掌握海洋控制權最主要的水面作戰艦艇。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

現代巡洋艦裝備艦對地、艦對艦、艦對空、反潛飛彈、各式自動火砲和反潛直升機等武器,攻擊力非常強大。主要任務是護衛航空母艦、攻擊敵艦艇、反潛、支援登陸作戰,單獨執行作戰任務等,動力分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兩種。

臺灣「紀德級」驅逐艦

驅逐艦是水面艦隻中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噸位小於巡洋艦,主要任務是攻擊敵艦船、反潛、支援登陸作戰、護航、警戒等,必要時可遠洋作戰。目前的驅逐艦趨向核動力、全天候、隱身化、電子數位化方向發展,武器裝備以多種飛彈為主要攻擊力。

臺灣「康定級」巡防艦

巡防艦指遂行護衛作戰任務的軍艦,外形與驅逐艦相似,噸位略小於驅逐艦,主要任務是:護航、反潛、巡邏、警戒、布雷等。配備:防空及反艦飛彈、直升機。

臺灣「永陽級」遠洋掃雷艦

掃雷艦、獵雷艦 指用於搜索和排除水雷的軍艦,艦上裝備有多種掃雷工具,可掃除觸發水雷和非觸發水雷。現代掃雷艦有先進的測定和炸毀水雷的設備,並具有遠距離隨編隊執行任務的能力。

臺灣「光華六號」飛彈快艇

魚雷快艇: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武器的小型快速水面艦艇。具有速度快、體積小的優點。缺點是航程短、抗風力弱、防禦力差。飛彈快艇:指裝備有艦對艦飛彈的快艇。噸位在 80-500 噸,速度在 30-40節。該型艇由於速度快、體積小,便於隱蔽,通常以數艇組成攻擊群,在近海或預定海區對敵大中型艦船進行突擊。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可同時具有兩棲攻擊艦及兩棲船塢登陸艦兩種不同功能的軍 艦而設 計 的 。例如 :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最大排水量 40,500 噸,動力裝置 為 2 臺蒸汽渦輪機 , 功 率 14 萬 馬力 ; 最 大 航 速 22節 ,續航 力 9,500 海浬。它可搭載 30 架CH-53D/E 、 CH-46E 、 AH-l7 、 SK-60B/F 直升機和 6-8架AV-8B 型飛機。

美國「藍嶺級」兩棲指揮艦

主要作為兩棲艦隊專業的指揮之用。可供兩棲特遣支隊指揮官、登陸部隊指揮官、空管指揮官及其所屬參謀使用 。例如 : 美國海軍藍嶺級兩棲指揮艦,排水量17,000 噸,使用蒸汽渦 輪 機 時 速 達 20節,武裝配備有雙聯裝 76 公釐砲三座、MK25 飛彈發射器 ( 可裝填 8 枚飛 彈 ) 二具、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二座。

臺灣「中和級」戰車登陸艦

目前許多國家已逐步捨棄傳統的登陸艇,而改用氣墊船或水翼船 等表面效應船,不僅搶灘威力大增、時間大為減少,更可降低搶灘時之人員傷亡。

臺灣「劍龍級」潛艦

潛艦是攻擊水面艦的最佳載具,因潛航於水下,能隱祕其行動以奇襲敵船艦,主要任務為對岸打擊、破壞航道、戰略阻嚇。目前潛艦因任務與動力系統而衍生為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常規動力潛艦。

戰艦的建造

造船

機械

冶金

電子

電機

武器系統

戰艦本身不具有攻擊性,它因戰鬥系統而存在,並使之成為發揮最大功效之載具外,設計特性在求自身之安全及戰鬥系統有效運用。

戰艦的設計理念

艦艇設計:戰艦的設計應考量船體尺寸、排水量、航速、耐波性、適航性、生存性、支援性、操控性、穩度、續航力、自持力、裝甲防護力、武器、戰鬥系統等因素。

艦艇材質:為強化結構抗力,或為增加速度而減輕重量,或為其他用途,現代戰艦已大幅採用鋁合金、化學纖維或複合材料代替鋼鐵金屬。

動力系統:目前,戰艦的動力系統主要有:核能動力、燃氣渦輪、柴油主機、複合動力系統及 AIP技術。

安全結構:艦艇為作戰工具,在作戰時易遭受戰損。而生存性能係指艦艇抗拒戰損與災害及受損後仍能維持浮動或遂行有效作戰之能力。

戰艦的武器裝備

艦砲:傳統艦砲目前仍有其存在價值。現代火砲藉由射控系統指揮,能全自動追蹤、鎖定、射擊,用以打擊水面、空中、岸上目標。

飛彈:由於飛彈之飛行射程與船艦航行速率之比,遠超過彈道武器 (傳統火砲 ) 之射程與艦船航行速率之比。目前,戰艦的武器以飛彈為主,執行防空、反艦、反潛任務。

反潛武器:由於反潛作戰是利用反潛兵力,針對水下目標,進行一連串偵測、定位、追蹤、鎖定、攻擊的程序。主要的反潛武器有:反潛魚雷、反潛火箭、深水炸彈、主動聲納、被動聲納、水下監視器、反潛直升機、反潛飛機。

電子與通信系統:

軍用機的傳統分類

戰鬥機:又稱殲擊機,二次大戰前稱作驅逐機。主要用途是與敵方戰鬥機進行空戰,奪取制空權,還可以攔截敵機和導彈。

攻擊機:又稱強擊機,其主要用透是從低空和超低空對地 ( 水 ) 面目標進行攻擊,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轟炸機:指從空中對敵前陣地、海上目標以及敵後戰略目標進行轟炸的軍用飛機。按其任務可分為戰術和戰略兩類。

偵察機:是專門進行空中偵察,蒐集敵情的軍用飛機。按任務亦分為戰術和戰略兩類。

運輸機:指專門執行運輸任務的軍用飛機。

預警機:指在空中擔任戰備預警的飛機。

其他軍用飛機:包括電子干擾機、反潛機、教練機、空中加油機、艦載飛機等。

是目前正在研製的最先進的戰鬥機,由於通訊和電子雷達、預警設備的發展,使現代戰機的威脅擴大。第四代先進戰鬥機即是根據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戰經驗所提出的,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22 和俄羅斯的 Su-37 等。

第四代戰鬥機

1970年代服役至今。各方面性能都較第二代大大提高,且已開始運用電傳操縱等先進技術,戰鬥機不僅用於空戰,同時且開始兼顧對地攻擊。美國的 F-l5 、 F-l6 、 F-l8 以及俄羅斯的 Su-27 和Mig-29 是典型代表。

第三代戰鬥機

1960年代服役,以美國的F-4 以及前蘇聯的 Mig-21為代表,飛機的武器和電子設備均有所加強。

第二代戰鬥機1950年代服役,飛機在高亞音速或低超音速範圍內飛行,武器和電子設備比較簡單,以美國的F-86 和前蘇聯的 Mig-l5 為代表。

第一代戰鬥機

• 伯努利定律:

• 攻角:• 縫翼與襟翼:

• 後緣襟翼:

升力

• 飛機的發動機的作用則是克服飛機所受的阻力,推動飛機前進,使得飛機相對於空氣運動,從而產生升力。

• 飛機所受的阻力可以分為摩擦阻力、壓差阻力、誘導阻力、干擾阻力、激波阻力等。

阻力• 重力也就是

地心引力所產生飛機的重量。

重力

• 發動機的主要功用是為飛行器提供推進動力或支持力,是飛行器的心臟。

• 依發動機是否需要空氣,可分為吸氣式發動機和火箭噴氣式發動機兩大類。

推力

飛機的構造及組成

操縱系統:主要功能是形成與傳遞操縱指令,控制飛機的方向舵及其他機構,來改變飛機的動態,包含自動或輔助人為控制的電子系統、控制的傳達系統和受控制的各部。機體:飛機整個外部都屬於機體部分,包括機翼、機身及副翼等。起落裝置:飛機停放、滑行以及飛機起降時支撐整個飛機,同時還能吸收飛機著陸和滑行時的撞擊能量並操縱滑行方向。機載設備:飛機的附屬設備,包括飛行儀錶、導航通訊設備、環境控制、生命保障、能源供給等設備,以及武器與火控系統。推進系統:包括動力裝置 ( 發動機及其附屬設備 ) 以及燃料。其主要功能是產生推動飛機前進的推力。

飛機的性能評估

飛行

機動

穩定

操縱

減速傘

減速傘也叫阻力傘,通常由主傘、引導傘和傘袋組成,其作用是透過增大飛機著陸時氣動阻力的方法來使飛機減速。 減速傘的阻力與滑跑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滑跑速 度較大時;它的減速作用較大,反之則較小。

減速板

減速板也叫阻力板,也是一種增大飛機氣動阻力的裝置。它可安裝在機身或機翼上,用充氣或液壓來操縱。需要時駕駛員操縱作動筒把它打開,不用時收入機身或機翼內。 減速板的面積較小,在著陸滑跑中減速作用不大。飛行時速度較大,因此,減速板產生的阻力也很大,可使飛機很快地減速。

攔網裝置

這是地面〈艦上〉減速裝置之一。欄網用堅韌的尼龍製成,橫著拉緊在跑道上,網端用鋼索連在金屬支架上,與重物相連。支架上裝有能受力的液壓作動筒。飛 機著陸 時撞上欄網,拉著它向 前滑跑,飛機的動能被作動筒吸收,因而很快的停止前進。這種裝置構造比較簡單,易於安裝到任意機場上 ,但吸收動 能 有限,只適用於輕型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