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9
31 時  評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中國大陸今年 (2015) 二月初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會議,傳遞相關領導 小組成員正式確立的訊息,且代表此一重要的國家戰略將更明確且迅速進行。 1 不論是為了找尋消化大陸產能嚴重過剩原物料的市場,以及注入號稱為「中國 版馬歇爾計畫」的四百億美金的新絲路基金,進一步成為大陸企業走向世界的 堅實後盾;抑或是企圖重現當年絲路暢旺的貿易歷史與文化交流榮景,以彰顯 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身邊陲地帶的國家安全,另方面同時形成國際另一股政經勢力的態勢等,大陸 此一戰略的公布實牽動全球政經版圖的重構,因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在逐 步實現大陸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夢」的道路上,透過「一帶一 路」作為起跑點,已然進入實踐的階段,在習近平掌政的十年內,能否收成所 謂的「中國夢」願景,「一帶一路」或成關鍵。 2 話說 2008 年底引爆的全球金融風暴對持續和平崛起的中國大陸來說,可謂 1 「張高麗領『一帶一路』,王滬寧規劃」,旺報2015 2 3 日,第 A7 版。 2 大陸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即曾表示,若「一帶一路」能付諸實現,所納入的沿線國家人口與經濟總量將分 別占全球的六成與三分之一,而主導者即為大陸。此一西向海陸絲路的建立,似亦象徵大陸在地緣經濟 與政治上形成與美國組建的亞太防禦勢力相抗衡的態勢。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hift of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xis According to Mainland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王綺年(Wang, Chi-Nien)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a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31

時  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中國大陸今年 (2015) 二月初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會議,傳遞相關領導

小組成員正式確立的訊息,且代表此一重要的國家戰略將更明確且迅速進行。1

不論是為了找尋消化大陸產能嚴重過剩原物料的市場,以及注入號稱為「中國

版馬歇爾計畫」的四百億美金的新絲路基金,進一步成為大陸企業走向世界的

堅實後盾;抑或是企圖重現當年絲路暢旺的貿易歷史與文化交流榮景,以彰顯

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身邊陲地帶的國家安全,另方面同時形成國際另一股政經勢力的態勢等,大陸

此一戰略的公布實牽動全球政經版圖的重構,因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在逐

步實現大陸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夢」的道路上,透過「一帶一

路」作為起跑點,已然進入實踐的階段,在習近平掌政的十年內,能否收成所

謂的「中國夢」願景,「一帶一路」或成關鍵。2

話說 2008 年底引爆的全球金融風暴對持續和平崛起的中國大陸來說,可謂

1 「張高麗領『一帶一路』,王滬寧規劃」,旺報,2015年 2月 3日,第 A7版。2 大陸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即曾表示,若「一帶一路」能付諸實現,所納入的沿線國家人口與經濟總量將分別占全球的六成與三分之一,而主導者即為大陸。此一西向海陸絲路的建立,似亦象徵大陸在地緣經濟與政治上形成與美國組建的亞太防禦勢力相抗衡的態勢。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hift of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xis According to Mainland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王綺年(Wang, Chi-Nien)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Page 2: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第13卷 第3期 中華民國104年3月

32

PROSPECT & EXPLORATION

是正面政經效應大於負面的經濟衝擊。全球經濟蕭條賦予大陸在進入主導世界

政經舞臺的過程中,更具有正當性。雖然長期以來大陸始終否認有任何挑戰或

取代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的意圖,但透過世界多極格局論述的強調,並且隨著自

身政經實力與國防戰力的快速提升,大陸也早已準備好成為多極成員之一。儘

管大陸仍必須面對外界紛至沓來的質疑或挑戰,與美國重返亞洲所造成的壓力, 3但當面對國內與國際變化多端的局勢所賦予的強國地位的期待與支持等態度之

際,大陸似乎也必須承擔起做為世界強權的責任。

於此同時,中國大陸也並非毫無阻礙地推動自身的政治變革與經濟成長:

中共黨總書記習近平上臺後緊抓反貪的政令,透露出此一問題的嚴重性,令中

共中央無法再坐視不管,以避免引起社會大眾對執政黨的不滿,而導致政局的

不安,共產黨繼續執政的正當性端視此一政令能否貫徹;近年來所謂的疆獨勢

力在部分地區發動隨機性的挑釁行動,不僅影響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對既

有的維安警力造成莫大的挑戰;全球金融風暴雖對大陸帶來深化經濟結構變革

的機會,以及更進一步穩固其在國際政經結構中的重要地位,但負面影響也不

可小覷,經濟成長率的「保八」「保七」不僅是形式上的精神口號,更是實質上

經濟維穩的政治工程;面對東亞國際情勢的詭譎多變,特別是「中」、日外交關

係因釣魚臺日趨緊張,加之與越南及菲律賓的領土爭議,如何與周邊國家和平

共處,也考驗大陸對外策略的彈性與應變能力。

在內外挑戰日增的環境下,2012 年底新一代中共領導班子就任,新任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在 2013 年的 9 月與 10 月,於訪問中亞與南亞 4 國

以及東協之際,分別提出與盟國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

路」的戰略構想,之後更寫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與 2014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

3 在中國大陸的眼中,美國自 2001年網路泡沫化以降,自身的經濟發展便遇到嚴重的挑戰,並且將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視為一種搭便車的結果,力圖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打壓大陸發展的可能性。因此美國之所以會於 2009年底加入 TPP,並且主導談判進程,另於 2013年推動與歐盟的 TTIP談判,都是以大陸為假想敵,藉以影響大陸與其重要對外經貿夥伴之間的合作關係,並削減大陸經濟對周邊國家甚至世界的影響力。因此,大陸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意涵之一,即為因應美國所帶來的壓力,以為突破。參閱申現杰、蕭金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形式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宏觀經濟研究,第 4期,2014年 11月,頁 30-38。

Page 3: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33

時  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中,全面展現出該論述的國家戰略地位,進而成為國際重要的議題 ( 相關大事記

請參見表一 )。

表一 「一帶一路」大事記

時間 事件

2013/09 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逐步形成區域合作。

2013/10習近平出席 APEC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於印尼國會發表演說時

提出中國大陸願與東協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 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的倡議。

2013/12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納入「一帶一路」的戰略論述;

習近平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2014/02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針對跨歐亞鐵路、「絲綢之路經濟

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銜接問題達成共識。

2014/03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年度重點工作項目特別提到要

抓緊建設「一帶一路」。

2014/04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李克強再度重申「一帶一路」的重要

性。

2014/05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首項工程,連雲港「中」哈國際物

流基地正式啟用,象徵戰略構想邁入實質階段。

2014/11習近平與 A P E C 高峰會上宣布,中國大陸將出資 4 0 0 億美元成立

絲路基金,其次,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有望成立,大陸將是主要

股東。

2014/1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帶一路」是 2015 年區域發展的首要戰略。

資料來源:「大國韜略:一帶一路」(2014 年 12 月 23 日),2015 年 2 月 24 日下載,《和訊新聞

網》,http://news.hexun.com.tw/2014/yidaiyilu/。

但「一帶一路」的推動過程中,也並非全然毫無阻礙,尤其是海上絲路的

組建,紛擾頻傳。目前與希臘和斯里蘭卡的合作,皆因政府更迭而出現變數,

加上周邊深具地緣政治競爭的國家,恐怕也會成為推動此一計畫需克服的難

關,印度即為明例。同樣積極追求大國地位的印度,在面對中國大陸時,自然

Page 4: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第13卷 第3期 中華民國104年3月

34

PROSPECT & EXPLORATION

對大陸欲藉此戰略而將其海上防禦力量深入印度洋一帶,並且進一步發展其在

南亞勢力的舉措深表疑懼,對此,印度除了不回應大陸邀請加入「跨孟加拉、

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的做法,甚至不甘示弱提出相抗衡的戰略計畫,

2014 年 6 月形成了「跨印度洋海上航路與文化景觀」(Project Mausam) 計畫,

以拓展印度在南亞地區文化傳統、地緣政治、海洋經濟與心理上的主導位階,4

其次,印度也在今年 1 月斯里蘭卡總統大選時進行干預,企圖令走親「中」路

線的候選人無法連任。5 由此可以看出,大陸想要打通海上絲路,在與南亞大國

印度政治互信的建立上恐怕要下一番功夫。

然而,畢竟「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未來 5 年甚至 10 年中國大陸重要的內

政與外交的指導方針,應當也是大陸對邁入廿一世紀的頭 10 年全球政經變化的

階段性總結看法,並依此重新設定大陸自身承續過往與迎接未來歷史定位的起

點。因此,未來在完成此一使命的道路上,將能得見大陸領導人如何影響全球

政經互動的真正實力與企圖。而「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政經效應,也值得

從境內與國際的兩個層次來觀察:

一、對境內經濟提升之效應

「一帶一路」的建設勢必將整體帶動中國大陸西部基礎建設的投資,強

化內陸鄉鎮相對基建的薄弱,進一步帶動更全面的經濟再次騰飛。為了爭取跨

國企業資金與技術的內遷,大陸也曾透過西部大開發的經濟策略來達到此一目

的,然當時諸多基礎建設未能及時配合,影響政策執行的成效。但隨著內陸省

分經濟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如何強化外資與陸資的技術與資金持續注入中西

部,更具吸引力政策的推出台係當務之急,「一帶一路」正可彌補此一缺憾。

在此戰略中,最大規模的工程莫過於交通網絡的建設。大陸境內的聯絡網

於 2014 年底,已有蘭新 ( 蘭州到新疆 )、貴廣 ( 貴陽到廣州 )、南廣 ( 南寧到廣

州 ) 三條高鐵正式開通營運,象徵大陸逐步接近高鐵建設全面覆蓋率的目標,也

將打通對外的聯絡網。而在對外交通網絡布建項目上,除目前從大陸連雲港到

荷蘭鹿特丹的鐵路運輸系統,以及渝新歐 ( 重慶—新疆—歐洲德國 ) 的國際定期

4 楊思靈,「一帶一路:印度的回應及對策」,亞非縱橫,第 6期,2014年,頁 51-60。5 參見龐中英,「印度推反制計畫“21世紀海上絲路”充滿挑戰與風險」(2015年 2月 27日 ),2015年 2月 28日下載,《華夏時報網》,http://www.chinatimes.cc/hxsb/comment/sheping/150227/1502272216-140007.html。

Page 5: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35

時  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貨運班列外,已有雛型的為 2014 年 11 月「中」俄兩國簽署備忘錄中所提及總

長 7000 公里的北京至莫斯科高速鐵路,另尚有在規劃中跨境的高鐵建設項目,

如:歐亞高鐵、中亞高鐵和泛亞高鐵,以及研擬中的深圳至荷蘭鹿特丹第三條

亞歐大陸橋的建設。

在如此強力的交通基礎建設帶動下,勢必對資源的需求與消耗也會更為增

長,中國大陸與新絲路沿線的能源蘊藏量龐大的國家,也已達成相關的合作協

議,並展開鋪天蓋地的運輸管道建設。跨境油氣管道建設方面,主要項目包括

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工程、中亞天然氣管道 D 線以及「中」俄東線、西

線天然氣管道等,加上已在運作的各類運輸管道,完整地串連起絲路沿線國家

能源的合作關係,以及建構由西向東供應大陸深化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網絡,

進而更為降低大陸能源取得的地緣政治風險。6 「一帶一路」的產業經濟效應對

大陸未來經濟提升的力道透過(表二)可見端倪。

表二 「一帶一路」產業經濟效應

基礎設施

產業鏈

能源管道

產業鏈

文化旅遊

產業鏈

農業與商貿 金融與

合作投資

作為路上主要交

通將打通西北五

省交通要道

中亞國家的跨

國能源運輸將

給沿線帶來油

氣管線建設的

巨大投資機會

海上絲路通航

將加速刺激各

國文化活動與

旅遊景點建設

亞太地區物產

富饒,各國商

貿交流將更為

密切

亞投行將成為

覆蓋全亞洲資

本輸出平臺

資料來源:賴湘茹,「陸版馬歇爾計畫的挑戰」(2014 年 11 月 16 日),2015 年 2 月 26 日下載,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6000118-260209。

二、對外政經關係的拓展

基本上,在廿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中國大陸對於參與國際政經活動採取

「試溫」的謹慎態度,一方面惟恐在國際組織內受制於其它強權國家,不利於

大陸在國際社會中建立既有的地位,而有損國家主權。7 另方面,大陸仍在摸索

6 參見陶怡,「一帶一路將引領跨境基建投資大突破」(2015年 2月 28日 ),2015年 3月 1日下載,《中國金融新聞網》,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j/hqcj/201502/t20150228_71530.html。

7 Ezra F. Vogel,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Changing Face of East Asia,” Asia-Pacific Review, Vol.11, No.1, (May 2004) , pp.46-57.

Page 6: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第13卷 第3期 中華民國104年3月

36

PROSPECT & EXPLORATION

經濟改革開放的方向與強度,相較於對外經略方面,大陸更注重內部經濟的穩

定與持續的發展,大陸相關的對外政經互動行為或政策,都只能被視為服務國

內經濟環境與穩定國內政治秩序的工具。因此,大陸整體外交策略秉持和平共

處五原則,表現在鄧小平掌政時期,採取低調且保守的作風,且認為與美國之

關係必須避免直接對抗,以及持續謀求雙方合作的機會,但此一策略至九十年

代開始轉變。

江澤民上臺之後,中國外交策略的基調成為大陸應適時與其他強權國家

(great power) 合作,對世界格局的看法也由美國超強 (superpower) 主導的世界

秩序轉為由多極國家主導的局面。進入胡錦濤時代,大陸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已

非吳下阿蒙,大陸亦開始視自身為準超強國家 (quasisuperpower),不再扭捏於

隱藏自己的實力。8 加之,九十年代隨著冷戰結束與中國經濟蓬勃發展、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以及 2001 年的恐怖主義分子攻擊美國事件,大陸的整體

對外戰略思維也有所轉變,而以「大國崛起」概念作為總結。9

自 2008 年下半年,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所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更促使

大陸認真思考其與周邊國家的夥伴關係,不僅持續強化與亞太國家的經濟與安

全議題上的合作關係,更透過國際論壇的組建與召開,發展並強化與中亞、中

南美洲以及非洲各國的多邊合作模式。10

2012 年底中共新一代領導班子上任

後,一連串的國事訪問與經貿合作關係的深化,或可視為再造成就自身為全球

政經軸心轉移新局面的布局,而此時所提的「一帶一路」戰略,正是相當明顯

的例證:

8 Willy Lam, “Beijing Learns To Be a Superpower,”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172, No.4(May 2009), pp.20-24.

9 自 2006年 11月 13日起,北京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 12集的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在影片播出後,引起境內外不小的注目與騷動。各界紛紛進行揣測,認為大陸在此時製播此一紀錄片,即便內容全然未曾提及大陸意象,但隱約表達出大陸在未來的全球政經舞臺上,勢必將扮演如同過去數百年曾稱霸世界強國一般的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此片打破了中共長期以來,以馬列史觀解釋歷史的傳統,不再凸顯「大國」的崛起係建基於殖民掠奪與所謂的資本主義帝國的概念上,而以制度創新、國民素質與軟實力等因素解釋大國崛起的原因,此不僅傳達出大陸將更融入全球政經體系,且將以「和平」的形象出現。請參閱亞洲週刊,2006年 10月 12日,卷 20,第 49期,頁 68-73。

10 部分大陸學者與專家皆曾對此次的全球金融風暴發表頗為激進的看法,認為大陸應充分運用此次危機來強化自身的影響力。原因在於全球金融風暴嚴重弱化先進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甚至外交層面的能力,而此正給予大陸一個歷史絕佳的機會去強化自身在全球的地位,因此,大陸應當大力向東南亞地區輸出資本,不僅得以協助東南亞國家順利度過再次的金融風暴,亦可避免當地產生不必要的政治與社會紛亂,更能為大陸贏得在此地區更好的名聲與影響力。

Page 7: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37

時  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 一 ) 從東亞出發串聯中亞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南海與菲律賓及越南皆產生嚴重的領海爭議,如何化解

彼此間的猜忌,經濟交流自然是絕佳的解決之道。當然,大陸與東協十國自由

貿易區的組建從談判到實施也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彼此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逐

年強化,透過「一帶一路」也能適時調和當前在政治議題上的衝突性。亞洲基

礎建設投資銀行 ( 以下簡稱「亞投行」) 策略的提出,也正是希冀透過投資網絡

的布設,促使互賴關係更形深化,確實越南與菲律賓都在簽屬國的行列中。但

對於資源蘊藏更加豐沛、地理位置更形重要的中亞地區,大陸也不遺餘力強化

經濟支援的力道,拉攏中亞國家,對新疆維穩的工作自然產生一定的作用。

事實上,俄羅斯經濟危機與盧布貶值也衝擊中亞國家的經濟,加上西方因

烏克蘭事件對俄羅斯所進行的經濟制裁,也導致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日

減,此舉提供中國大陸絕佳的機會進入中亞,而中亞國家對於中國大陸所倡議

的「一帶一路」經濟帶確實表現出興致盎然之姿。11

對中亞國家而言,「一帶

一路」將使中亞受限於交通不便的地緣劣勢轉變為優勢,路上新絲路的開啟,

將使中亞成為此一路上航道的重要中途站,也為中亞各國擴大國際合作帶來更

大的可能性。12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大陸與中亞國家的經貿互動相當密切,大

陸目前為哈薩克與土庫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係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的第二大

貿易夥伴,占大陸國外貿易總額近 15%,因而為中亞參與「一帶一路」提供一

定的條件。對大陸來說,取得與中亞國家經貿關係的深化,也代表獲得更穩定

的戰略性能源的供給,並且對陸資企業的資本與技術的輸出提供更佳的市場先

機,而雙邊換匯協議的簽署,也提供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利基。13

透過大陸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相繼前往中亞 5 國進行國是訪問也可發現,大陸

積極爭取中亞國家對「一帶一路」戰略支持與參與的態度表露無遺。14

( 二 ) 以濟弱扶傾之態強化與歐盟國家的關係—以希臘為突破口

11 參見「俄智庫:制裁俄羅斯殃及中亞,中國『一帶一路』獲利」(2015年 2月 26日 ),2015年 3月 2日下載,《大公網》,http://news.takungpao.com.hk/world/exclusive/2015-02/2927690.html。

12 參見陳暢、周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讓中亞搭上順風車」(2015年 1月 26日 ),2015年 2月 28日下載,《亞太日報》,http://zh.apdnews.com/info/view-156889-1.html。

13 中國大陸跨國企業正積極在中亞各國進行投資布局,除與能源相關的企業外,高科技廠商也在當地經營多年,其中華為目前已然是烏茲別克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

14 袁新濤,「『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理論月刊,第 11期,2014年 11月,頁 5-9。

Page 8: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第13卷 第3期 中華民國104年3月

38

PROSPECT & EXPLORATION

希臘近年來遭遇極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屢次瀕臨破產邊緣,國內政局不穩

與社會民心動盪不安,與歐盟國家的援助協商亦不順利,面對希臘亟需援手之

際,大陸領導人於 2014 年透過技術性停留與正式訪問的形式,與希臘進行經貿

議題的交流,意欲擴大對希臘的投資,且於 1 個月內接連訪問兩次實屬罕見,

不僅令希臘有得以喘息之機會,也代表希臘在中國大陸進入推動「一帶一路」

的重大經濟建設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且大陸對希臘的援助與經貿合作也有助

於減緩歐盟與希臘金援關係的緊張,對於大陸的歐盟戰略成功與否實扮演關鍵

性角色。

希臘比雷埃夫斯 (Piraeus) 是該國最大的港口與海軍基地,也是地中海沿

岸重要商港,一向有歐洲的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對希臘便具有重要的商貿意

義。大陸中遠集團早在 2008 年即已標下該港 2 與 3 號碼頭的特許經營權,並於

2009 年出資 5 億歐元標購下近 70% 的港口股份,該港已成為中遠集團在亞洲地

區以外最大的貨櫃運輸港口,自然對「一帶一路」戰略海上絲路的推動意義匪

淺,為了強化並鞏固在此港口的合作關係,中國大陸領導人才會如此頻繁地訪

問希臘。15

「一帶一路」戰略欲透過陸上與海上交通網絡的布設,打造媲美古代

絲路連接歐亞大陸的商貿版圖,希臘的地理位置優勢對大陸而言,其戰略地位

不言可喻。

當然,受到希臘政局更迭的波及,以及希臘民眾對港口私有化的質疑,

也可能令中國大陸在此長久的經營鎩羽而歸。16

然而此際希臘仍在紓困的議題

上與歐盟各國僵持不下,即便希臘在左翼政黨主導的政府上臺後,曾宣布暫停

港口的私有化,但希臘總理近日登上大陸軍艦代表的意涵也不容小覷,為了穩

定自身的金融與社會秩序,來自大陸慷慨的金援,希臘政府想必也很難完全拒

絕。17

三、重振當年欲成為第三世界主導者之決心?

15 參閱「中國國家領導人一個月兩次訪希臘」(2014年 7月 14日 ),2015年 2月 26日下載,香港《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4/07/14/IN1407140011.htm;Jannis Papadimityiou,「李克強訪希臘:中國加大投資,希臘仍存異議」(2014年 6月 19日 ),2015年 2月 26日下載,《德國之聲中文網》,http://www.dw.de/。

16 參閱劉維靖編輯,「俄媒: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中國在歐洲的苦果」(2015年 1月 30日 ),2015年 2月26日下載,《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5/01/30/6651s4859417.htm。

17 參見立行編譯,「希臘總理登中國軍艦稱為華打開商業大門」(2015年 2月 19日 ),2015年 2月 26日下載,《BBC 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2/150219_greece_china_eu。

Page 9: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大陸現下強盛的政經實力正媲美當年之國勢;還是運用經濟合作互賴的方式來 淡化瀰漫於全球對大陸崛起質疑的政治揣度,以拉攏周邊國家,一方面維繫自

39

時  評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心轉移之意涵

「一帶一路」戰略明確建構短程基礎建設與貿易便捷化與中程區域自由貿

易組建的目標,乃至於長程以中國大陸為全球經濟軸心的貿易網絡理想。「一

帶一路」以大陸為起始點,向西打造路上與海上交通網絡,串聯起大陸與中

亞、中東及西歐整個歐亞大陸,不僅重塑中國皇朝時代所謂的絲路貿易,也透

過仿造鄭和 7 次下西洋的氣勢,喚起中國大陸亦曾稱霸海上世界的記憶,更運

用向西發展,試圖繞過美國在亞太的勢力範圍,網羅新絲路上所謂的第三世界

國家,實現當年毛澤東時代意欲成就中國大陸為第三世界國家主導者地位的夢

想。如何將「中國夢」延續至其他國家與區域,成為世界新秩序的主導者,將

考驗中共領導人的決心,也觸動未來世界局勢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