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19
余余余 現現現現現現 第第 4A255063 第第第 4A0C0905 第第第 4A0H0025 第第 4A280100 第第第

Upload: adena-booker

Post on 31-Dec-2015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現代文學導讀. 余光中. 第一組 組員 : 4A255063 吳皇霖 4A0C0905 程雯祺 4A0H0025 林澤 4A280100 葉怡婷. 現代文學導讀. 余光中. 余光中 ( 1928 年 10 月 21 日),生 於江蘇南京,現 居高雄市。 國立 臺灣大學 外文系 現 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 ,曾 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國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於兩岸三地享負語言大師之名 。 曾自言:「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余光中現代文學導讀

第一組 組員 : 4A255063 吳皇霖

4A0C0905 程雯祺4A0H0025 林澤4A280100 葉怡婷

余光中現代文學導讀

生平• 余光中( 1928 年 10 月 21 日),生於江蘇南京,現居高雄市。•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 現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

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國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於兩岸三地享負語言大師之名。曾自言:「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 其精通英語及多種外文,包括德語、西班牙語等。• 現代詩論戰、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白色恐怖

寫作風格• 1. 「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

• 2. 「手握五色之筆」:用紫色筆來寫詩,用金色筆來寫散文,用黑

色筆來寫評論,用紅色筆來編輯文學作品,用藍色筆來翻譯。

• 3. 梁實秋 :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 4. 詩是他的妻子,散文是他的情人,翻譯是他的外遇。

• 5. 曾與覃子豪創辦「藍星詩社」,參與現代詩論戰,倡「詩」與「樂」的結合,表現強烈的現代中國意識。

• 最早的格律詩時期( 1949─1956 )

• � 突顯強烈西化傾向,沉浸於豆腐乾氏的格律詩。作品有激切的情緒而無深刻的情思,有賁發的感覺而無潛實的感悟。

• � 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

作品

• 留美的現代化時期( 1958─1959 )• � 愛荷華大學的寫作訓練開啟與現代藝術的接觸,作品乃有抽象

的趨勢。如:〈新大陸之晨〉「零度。七點半。古中國之夢死在心大陸的席夢思床上」詩人從平鋪直敘解放出來。

• � 西洋文學藝術與文化認同問題。如:「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裡 / 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 / 和固體的堅度」

• � 代表詩集《萬聖節》

作品

• 虛無時期( 1960─1961 )• � 面臨逃出自己,卻又找不到自己的窘迫。一方面對傳統不能完全放棄,一方面對現代又不能全心擁抱。「不知道那條路通向五陵 / 我很冷,很想搭末班的晚雲回去 /焚厚厚的廿四史,取一點暖」

• � 洛夫〈天狼星論〉的批評促使余毅然走回傳統。在〈再見,虛無!〉中,正式告別存在主義。

• � 〈天狼星〉反應詩壇擱淺在西潮的今驚滔駭浪中。《蓮的聯想》《五陵少年》的後半告別虛無,重入中國古典之境。

作品

• 新古典主義時期( 1961─1963 )• � 中國的抒情傳統藉《蓮的聯想》而推向另一次高峰• � 〈蓮的聯想〉:「虛無成為流行的癌症 /當黃昏來襲

/許多靈魂便告別肉體 / 我的卻拒絕遠行,我願在此 /伴每一朵蓮 /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

作品

• 五、走回近代中國時期( 1965─1969 )• � 代表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 � 在《萬聖節》中余是空落落的棄嬰,在《敲打樂》中顯然找回了母親。

• � 由死亡引進對生命或永恆的思索。如:〈公墓的下午〉〈死亡,它不是一切〉〈老詩人之死〉

• � 《在冷戰的年代》中最引人矚目的主題是性與戰爭。• � 自我剖析的主題,如:〈火浴〉「一種不滅的嚮往,向不同的元素 / 向不同的空間,至熱,或者至冷 / 不知該上升,或是該下降 /該上升如鳳凰,在火難中上升 /或是浮於流動的透明,一氅天鵝 /…. 有一種嚮往,要水,也要火 / 一種欲望,要洗滌,也需要焚燒 /淨化的過程,兩者,都需要…」

作品

• 六、樸素的民謠風時期( 1970─1974 )• � 留美發酵了《白玉苦瓜》中的口語節奏與民謠風

格。欲使歌與詩的結合「傳誦於街頭巷尾,活在廣大青年的唇間」

• � 在〈守夜人〉中掙脫「我是誰」的迷惘(最後的守夜人守最後一盞燈 /只為撐一幢傾斜的巨影)

作品

• 七、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 1974─1981 )• � 任職於香港中文大,所關懷的是香港與大陸間的唇齒相依切進故土所激起的文化傳承使命感。《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的歷史文化探索,表現知性多於感性的風格。如〈九廣鐵路〉:「向邊境,自邊境,日起到日落 /北上南下反反覆覆奏不盡的邊愁 /剪不斷碾不絕一根無奈的幾臍帶 /伸向北方的茫茫蒼蒼 / 又親切又生澀的那個母體」

• �詠物題材的開拓。如:〈水晶牢─詠錶〉〈菊頌〉〈旗〉• � 對歷史文化的回溯探索。如:〈尋李白〉〈夜讀東坡〉〈湘

逝〉

作品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第一節由幼年時寫起,由於作者曾經與母親分離兩地,當時所感受到的鄉愁 ,其實就是對母親的深刻思念,這種愁懷,只能藉著魚雁往返,互通音訊來紓解,但作者不直接表明,而以「一枚小小 的郵票 」,含蓄的表達了情意。

• 第二節則是寫長大成人後,為了前途、學業,一個人離鄉背井在異國求學的思鄉之情。作者與妻子新婚燕爾,正是濃情蜜意之時,卻必須分隔兩地,這時候的鄉愁是對伴侶的思念,手持著「一張窄窄 的船票 」,搭船返 國與家人相聚,就是當時作者最大的願望。

• 到了第三節,作者寫喪母之後,天人永隔,這種「鄉愁 」不是距離的問題,對母親的感念只能永遠放在心中緬懷。

• 最後作者在經歷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後,情不自禁湧起對大陸故鄉的強烈思念,但由於政治現實的限制,即使只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卻無法輕易跨越。

文義分析

洛夫現代文學導讀

• 洛夫, 1928 年生於湖南衡陽,本名莫洛夫,他名野叟。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現受聘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等大學客座教授。

• 1954 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新世 紀》詩刊,歷任總編輯多年。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 現已退休任專業作家。一九九六後寓居美國,近年沉潛於書法的探索,長於魏碑漢隸,精於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

生平

• 作為一位現代詩詩人,洛夫是豐富多姿的,曾有評論家以「紅、白」兩色來象徵洛夫的風格。認為洛夫起之於白色的「禪」意 (早期詩作【窗下】 ) ,經過摯熱生命的蛻變,以鮮血的「紅」撕裂、頓挫為象徵死亡的「黑」,到近來復歸於開悟的瀟灑自在的「禪機」 (白色 ) ,與天地融合為一 (洛夫晚近有《雪落無聲》的詩作 ) 。複雜多變的洛夫,作為世紀詩人可說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所謂「詩無達詁」證諸現代詩亦然。

寫作風格

《眾荷喧嘩》 洛夫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靜,最最溫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歡看你撐

一把碧油傘

從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輕輕扔過去一拉石子

你的臉

便嘩然紅了起來

你是喧嘩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靜的

夕陽

蟬鳴依舊

依舊如你獨立眾荷中時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輕聲喚我

文義分析• 眾荷喧嘩比較沒有複雜的象徵意象,描述男女曖昧未明情感狀態,主要以荷花表示主人翁身邊眾多仰慕者,其中“你”那一朵顯然最為特別,主人翁也對其有情意,所以欲走還留,渴望對方對他顯露情意,郎有情妹有意卻未說破,是最佳寫照。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4%9B%E5%A4%AB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2022205664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102904326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202220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