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材分析

65
单单单单单单

Upload: ian-nixon

Post on 01-Jan-2016

5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单元教材分析. 一、复习与提高.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复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用法。. 4 、复习用两位数乘除的计算。. 5 、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初步体会到分数“比”的含义。. § 加法与减法 p2 — 3. 教学目标: 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 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一、复习与提高

课时安排章名 内容 课时

复习与提高( 5 课时、 机动 2 课

时)

加法与减法 1

乘法与除法 1

用计算器计算 1

节约用水 1

分数 1

本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复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用法。

4 、复习用两位数乘除的计算。

5 、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初步体会到分数“比”的含义。

§加法与减法 p2—3

教学目标: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

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

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 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 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 1)班有男生 21人,女生 17人,一共有□名学生 ?

2. 理解减法的意义 男生□人 女生 17人

一共 38人

男生 21人人 女生□人

一共 38人

四( 1 )班有男生 21 人,女生 17 人,一共有 38 名学生。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21 + 17 = 38 38 – 21 = 1717 + 21 = 38 38 - 17 = 2

1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25 + ( ) = 1125 ( ) + 732 = 732( ) + 25 = 645 150 + ( ) = 1000

试一试:利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 并写出计算过程。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 64 = 100 87 – ( ) = 18124 – ( ) = 99 ( )– 94 = 94

试一试: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 并写出计算过程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综合练习

改错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 1 ) 100 +( ) = 159 ,( )里应填 59 。

( 2 ) 18 -( ) =18 解: ( ) =18 + 18 ( ) =36

( 3 )( )- 72 =100 解: ( ) =100 - 72 ( ) =18

§乘法与除法 p4—5

教学目标:1. 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

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

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求乘 除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乘法与除法

1. 理解乘法的意义

四( 1)班学生分坐 4组,平均每组有学生 12人。 ______?

( 1)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2)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4×12 表示什

么?( 3) 你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4) 为什么你选择用乘法来解题而不是加法?( 5) 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什么是乘法?

§乘法与除法

1. 理解乘法的意义

四( 1)班学生分坐 4组,平均每组有学生 12人。 ______?

( 1)联系学生生活,改编书本例题:四( 1)班学生分 4组坐,平均每组有 12人,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身边。

( 2)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通过比较,重点让学生感悟为什么称乘法是一种简便计算,它的简便是相对谁来说的。

( 3)请学生根据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比较,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

2. 理解除法的意义

四( 1)班有 48人,分成 4组,平均每组有几人? 48÷4=12 (人)

四( 1)班有 48人, 12人一组,可分成几组? 48÷12=4 (组)

将下列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 6× 7=42 除法算式:13× 6=48 除法算式:45× 2=90 除法算式: 11×11=121 除法算式:

  请小朋友将刚才的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然后列式计算:

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3 × 4 = 12 12 ÷ 3 = 4  4 × 3 = 12 12 ÷ 4 = 3因数 × 因数 = 积 被除数 ÷ 除数 =

尝试练习( 1)把 216×18=3888 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2)把 5200÷325=16 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利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    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注意书写格式)

( ) × 78 = 234 72 × ( ) = 36025 × ( ) = 200 ( ) × 17 = 281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4.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利用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    并写出计算过程

( ) ÷64 = 100 27 ÷ ( ) = 108124 ÷ ( ) = 124 ( ) ÷ 94 = 0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 口答下面各题 ( 1)一个因数是 600 ,另一个因数是 200 ,积是多少?(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1800 ,其中一个因数是 900 ,   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3)被除数是 150 ,商是 30,除数是多少?

※ 判断 ①18÷ ( ) =18    ②( ) ×12=12     ③ 0÷ ( ) =0解: ( ) =18÷18   解:( ) =12×12 解: ( ) =0÷0 ( ) =1        ( ) =144 ( ) =0

※ 笔练 12× ( )= 120         75 -( ) =15 ( ) ÷29 = 11         ( ) × 7 = 147 ( ) +12 = 36         1000 ÷ ( )= 20

§用计算器计算 p6

   计算器或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意义,国际数学教育界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计算机或计算器的使用,能代替机械性的计算,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应用数学上去,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 “计算器以及口算、估算的经常性使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计算的更结合实际的观点,并且使他们更加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说明:

1. 估计数据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 “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 , 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时空”。

2. 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计算,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教材通过游戏的活动 ,既巩固计算器的操作 , 同时又为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学目标:

1. 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的估算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既是对第三册中的估算的推广,也是为本册学习四舍五入做的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计算器作精确计算,估算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两者都是需要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

出示: 4386 + 5237 + 2705

    4386 + 5237 + 2705

估算: 4000 + 5000 + 3000

= 9000 + 3000

=12000

一、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

4104÷19×32 估算: 4000÷20×30 =200×30 =6000

注意:27636÷28÷21这道题估算可以是: 30000÷30÷20=50也可以估算成 28000÷28÷20=50 ,而第二种估算的方法学生是根据被除数和除数之间是否能整除进行估算的,这种策略值得表扬。

2 、使用计算器计算:

3×7=21 42÷6=7 1×9=9

33×7=231 402÷6=67 12×9=108

333×7=2331 4002÷6=667 123×9=1107

3333×7=23331 40002÷6=6667 1234×9=11106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33333×7= 400002÷6= 12345×9=

3333333×7= 40000002÷6= 12345678×9=

§节约用水 p7

   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解决实际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1. 对两位数乘除法进行复习。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题 1:小胖提出的问题: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 60千克水,照 这样计算,一共可节约多少千克水?这里 1 、要解决“照这样计算”的含义。 2、一年的天数在这里可以是365天也可以是 366天。

题 2:小兔欢欢提出的问题:去年小胖家共缴了 1224元水费,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有个别小朋友可能会受到题 1的影响,用 1224÷365 ,这时可请小朋友再次审题,学生一定会发现这里求的是平均每个月缴费多少元,和月份有关与天数无关,正确的算式是: 1224÷12 。

题 3:熊猫乐乐提出的问题: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 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224 - 12×4 ( 102 - 4 ) ×12

教学建议:

1. 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分数 p8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朋友在三年级下册,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出现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应注意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2. 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3. 初步体会分数“比”的含义。

题 1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

题 2 用分数表示长方体中的绿色部分。 (可以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

题 3 他们得到的巧克力一样多吗?小胖和小亚都得到 了一堆巧克力的 1/2 ,那么他们得到的巧克力一 样多吗?

二、数与量

课时安排章名 内容 课时

数与量( 16 课时、 机动 2 课

时)

大数的认识 5

平方千米 1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1

从克到吨 3

从毫升到升 4

四舍五入法 2

本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

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 1 平方千米的量感。知道一般表示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3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通过单位间的换算,借用学生已有的平方米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学生 1 平方千米的量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4 、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 1吨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 的量感。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6 、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中国第一高楼

金茂大

  高421米,第88层观光厅,面积为1520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观光厅.

世界第一钢拱桥

卢浦大桥

全长3900米,550米的主跨距离,为当今世界第一的钢拱桥

国内第一条双管,双层越江隧道

上海复兴东路隧道,全长2785米

最大的城市开发区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发区,占地面积520平方公里,到2005年四月引进外资项目15432项

请大家读一读下列数

421 1520 3900

2785 15432

教学目标:1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 、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教学须知: 本册教材采用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进行大数的学习,这些数据为大数的认识提供了现实背景。

教学建议: 建议用 5 课时完成,大数的读 2 课时;大数的写 2 课时;练习 1 课时。

……

……

十万

十万

百万

百万

千万

千万

亿位

亿

十亿

十亿

百亿

百亿

千亿

千亿

1 5 4 3 2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百千万

数位

计数单

1

1

1 1 5 4 3 211 1 1 5 4 3 211 1 1 5 4 3 21

练一练 :

1 、十万位的左面一位是 ( )位 , 右面一位是 ( ) 位 .

2 、 亿位的左面一位是 ( ) 位 ,右面一位是 ( ) 位 .

3 、 从个位起 , 第 8 位是 ( )位 .

百万万

十亿千万

千万

……

……

十万

十万

百万

百万

千万

千万

亿位

亿

十亿

十亿

百亿

百亿

千亿

千亿

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百千万

数位

计数单

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

万位十万

位百万

位千万

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位十亿

位百亿

位千亿

亿十亿百亿千亿

1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 数十次是 ( ).

练一练 :

A 、一千万 B 、一亿 C 、十亿 2 、从个位起第 ( ) 位是百万位 .

A 、六 B 、七 C 、九 3 、最大的六位数是 ( ).

A 、 1000000B 、 999999 C 、 100000

A

B

B

练一练 :

1 、一千万里有 ( ) 个百万 ,10 个一千万是 ( ). 2 、十万位的记数单位是 ( )位记数单位的 10 倍 . 3 、一个数在万级上是 37, 在个级上也是 37, 万级上的 37 表示 ( ), 在个级上的 37 表示 ( ).

……

……

十万

十万

百万

百万

千万

千万

亿位

亿

十亿

十亿

百亿

百亿

千亿

千亿

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百千万

数位

计数单

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

3 752 6 1 5

万位十万

位百万

位千万

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位十亿

位百亿

位千亿

亿十亿百亿千亿

上海的人口数为 16737700,16737700是一个 ( )位数 ,分为 ( )级和 ( )级 ,最高位在( ) 上 , 由 ( )个万和 ( )个一组成

西藏自治区2616300 人

重庆市30904500 人

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440000人

湖南省64400700 人

浙江省46769800 人

上海市 16737700 人

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

92560000人北京市13819000 人

小兔的小结: 读数要从高位读起,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

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 0 都不读。

对各种含有零的情况进行练习

湖南省人口: 6440 0700

6404 0700

6004 0700

6400 0070……

如果从个级的千位开始有连续的 2 个或 3 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 写数时,先从高位写起,这里要先写万

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

写前应想一想所写的数是最高位是哪一位、是几位数;写后也应及时检查相应数位上的数是否写正确。

大数的比较大小 建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大数

之间应该如何比较是方便快捷的。

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大,就看下一位,依次类推。

§平方千米 p16—17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知道一般表示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死海】 世界著名的大盐湖。位于西亚,面积 1000 平方千米。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全长 6397千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 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面积 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4500米以上,山岭海拔超过 6000米。是世界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 亚洲最大平原,介于叶尼塞河和乌拉尔山脉之间。面积 260万平方千米。

1. 出示

2. 感知 1平方千米 出示:第 16页浦东陆家嘴地区图:

边长 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学生对 10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大约有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1平方千米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平方千米,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小结:边长为 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1平方千米,写作: 1km2,读作 1 平方千米或平方公里。

1km2=1000000 m2

3. 对 1平方千米的量感

小熊猫乐乐给我们提了个问题:假如一平方米上可以挤 17 个人,那么, 一平方千米可以容纳多少人呢?

巩固练习:

   认识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半径约为 6400千米,地球赤道长约为 4万千米,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 3.6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 )平方米 5000000 平方米 = ( )平方千米

3. 求下列地块的面积( 17页的第 3 题)

4. 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区,长 250米,宽 2千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1. 读一读:

2. 填空: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单位是三年级教学的,平方千米是本单元教学的,两次教学时间相隔比较长。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有些是100,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0000所以,有必要把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进行一次整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面积单位。这也就是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1000    10 10 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1000000 100       100

1. 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我家大方桌的桌面约是 1( )。课本的封面约是 2( )。浦东新区的占地面积约 523 ( )。亮亮大拇指的指甲面约是 1( )。崇明县的占地面积约有 1041 ( )。我家房间的地面约是 14( )。老师的手掌面约是 1( )。我国领土的面积有 960万( )。

2. 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练习:4 平方千米 = ( )平方米 10000 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4500 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20000000 平方米 = ( )平方千米35 平方米 = ( )平方厘米 200 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450 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1800000 平方米 = ( )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