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11
創創創創創創創創創創創創

Upload: zaltana-torres

Post on 01-Jan-2016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實例. 某人集合家人資金,開了一家製造食品佐料的公司,經過六年慘澹經營,該公司雖擁有一批老主顧,年營收卻不及五十萬美元,毛利亦不足以支應經常開銷。至於老闆本人及參與公司經營的家人,收入更是少得可憐。如果要大幅度成長,讓公司轉虧為盈,勢必得再設法籌募一大筆資金,然而投資人及潛在的買主對小額獲利的投資並不熱衷,眼看這家人漸漸耗盡所有積蓄,就要走投無路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Page 2: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實例 某人集合家人資金,開了一家製造食品佐料的公司,經過六年慘

澹經營,該公司雖擁有一批老主顧,年營收卻不及五十萬美元,毛利亦不足以支應經常開銷。至於老闆本人及參與公司經營的家人,收入更是少得可憐。如果要大幅度成長,讓公司轉虧為盈,勢必得再設法籌募一大筆資金,然而投資人及潛在的買主對小額獲利的投資並不熱衷,眼看這家人漸漸耗盡所有積蓄,就要走投無路了

另外有一家新創立的公司,從遠東地區進口一些新奇產品,賣給美國當地的大型連鎖店,利潤好,成長也非常快速。創始人身價不但達到好幾百萬美元,同時也榮獲全美年度創業家獎項提名,為了應付公司驚人的成長,創始人不得不將賺得的大部分利潤再度投入,以支提公司增加的存貨及應收款項,問題是,眼看該公司賺到豐厚的利潤,不僅吸引一些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同時有興趣的顧客也開始嘗試直接與亞洲供應商聯繫。看來,如果創始人再不想辦法補救,他所建立的新事業很快就會化成泡影了

Page 3: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架構 - 定期評估公司定位與成長階段

Page 4: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確認目標 : 我要到哪裡去 ?

有些人希望為有天分的藝術家開設藝廊、掌握試驗新科技的機會、擁有一個更具彈性的生活、抓住快速成長的流行風尚,或建立一個能實現心底深處價值的機構

從較為現實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希望很快賺大錢,有些人希望建立能創造穩定收入來源的事業,有些人則希望轉售自己成功的事業以賺取資本利得。當然,也有些人希望建立永續經營的組織,並不把獲得豐厚利潤當成首要目標

Page 5: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從創業中實現何種個人目標 我想要建立什麼樣的企業?

對那些只在乎眼前利潤、只想短線交易賺錢的創業者而言,他們是不會去關心如何建立一個能永續經營的事業。同理,對那些只想建立能創造穩定收入來源,以維持一定生活方式的創業者來說,就不需考慮去建立一個「沒有他們,業務也能正常運作」的企業。但如果創業者最終一定會賣掉自己建立的事業,就得認真考慮建立一個能永續經營的事業了。如果新事業持續需要開發新一代的科技、員工與顧客,好讓組織不斷地自我加強,這樣的事業更需要建立永續經營的模式 ·

新事業要求多大的風險與犧牲? 優秀人才通常不會投效這種既欠缺個人成長機會,也沒有股票選擇權的小公司。

果真如此,創業者將難以擺脫長時間工作的情形。事實上,這種「私人公司」既難脫手,要繼續做下去又太累人了:一旦生病或工作壓力太大,想暫時歇業時,連生活都會發生困難

我能接受這樣的風險與犧牲嗎? 進步軟體公司創始人兼總裁約瑟夫 亞梭普的經驗。當一九八一年創立該公司時,

亞梭普年僅三十來歲,已婚,育有三個孩子。亞梭普認清自己有養家活口的責任,不願意冒太大風險,因此不希望建立一個像微軟那樣的大企業。與合夥人商量後,亞梭普決定建立一個比「個人服務公司」還大的事業,於是他們挑選了一個市場利基,足夠他們建立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企業,但又不會大到遭致業界領導者的攻擊。他們投入個人積蓄,整整兩年沒有支薪地工作。十年後,他們終於把進步軟體公司建立成一個年營收約二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Page 6: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制訂策略:我要如何達成目標? 為了不讓眼前的機會白白溜走,大多數創業者均匆匆

創業,從未考慮過長期的事業策略。但也有一些創業者很快就從短期策略導向轉型為長期策略導向,進而可以開始建立核心能力並累積重要資源,終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對剛創立的公司而言,招募員工、設計管控制度、建立報告關係,或界定創始人角色等工作,自然是當務之急。然而制訂一套正確的策略恐怕更為重要,有了好的策略,就算創業者領導能力差了點,員工也不會無所適從,業務仍然可以照常運作,但如果策略有問題,就算有再進步的組織結構與管控制度,公司也難以存活

Page 7: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應定期檢討現行策略 現行策略經過明確界定了嗎?

一個涵蓋範圍太廣的策略,會讓公司什麼事都想做,從而使公司變得跟沒有策略一樣。

現行策略能創造足夠利潤,讓事業持續成長嗎? 當新創事業遇到業績持續衰退,且短期內可能毫無起色的困境時,創業者亦可考慮再等待一陣子,說不定稍後就有一個能挽救公司命運的奇蹟出現。例如公司可能接到一筆大訂單,或出現某個會笨到願意出錢收購其事業的人。不過通常這類奢望都會落空。因此,如果創業者不能想出其他更有效的起死回生之道,最好的做法就是趕緊收攤。

現行策略能讓公司永續經營嗎? 當新創事業快速成長時,極少創業者,認真思考退路的問題。待驚覺好景不常,通常已為時太晚

幫助人們創業成功的策略,未必要永遠追隨。一開始賴以成功的少數一兩項競爭力量,可能會因為被同業模仿而失效。但如果創業者努力建立了一套可整合許多獨特與互補能力的「系統」,要模仿就較為困難,比方,開發出一條受歡迎的產品線;建立一套經過有效整合的製造與後動支援制度;塑造出一種能快速回應顧客需要的企業文化。再加上能持續開發創新產品的能力等,同業要模仿並不容易

我訂的成長目標是否太過保守或急進?

Page 8: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執行策略:我做得來嗎? 「我能執行此一策略嗎?」 這個問題也許最難答覆,因為它迫使創業者必須非常坦白地進行自我剖析。有偉大的構想並不能保證事業一定成功,許多人創業失敗不是因為點子不好,而是執行不當,如周轉不靈,或行銷不力,甚或是不懂得如何爭取訂單。創業者必須從資源、組織、能力這三個領域,一一評估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執行創業策略

Page 9: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評估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執行創業策略 我是否擁有正確的資源與關係?

一個沒有資產的事業,等於是在向顧客及投資人發出這樣的訊息:這家公司沒有長久經營的潛力與打算。事實上,一個沒有員工與固定資產的事業,有時也很難找到買主,因為買主會擔心,一旦創業者倦勤,所有生意機會與關係也會隨之消失,想要讓公司永續經營下去,創業者必須慎重考慮作垂直整合,或僱用全職員工以取代外包工作。

組織有多強? 在招募人才時,那些忽略組織文化的創業者,通常只會注意應徵者的工作技能與資格,這批元老級員工的性格與價值觀,將主導組織文化的形成。這樣的文化不見得符合公司既定策略要求,甚至可能有礙目標的達成。組織文化一旦定型,再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我能扮演自己的角色嗎? 測驗創業者是否轉換角色的方法之一,是看看他們有無持續嘗試去做

新工作及承擔新職責。如果在新創事業快速成長時,創始人仍然花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工作與決策,到後來公司成長一定會受到阻礙

Page 10: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尋找適當的成長速度 規模、範疇或顧客網絡的規模經濟

目標市場規模大還是小,競爭者容量問題 鎖定顧客或稀有資源的能力

轉換成本高,地段或特定地區 競爭者的成長速度 資源限制

投資人跟人才問題 內部融資能力

將賺的錢再投資,維持高成長率 顧客的容忍度

產品必然有缺點,不要一昧的追求快速成長 個人特質與目標

快速成長的救火性格,壓力、不安的忍受程度

Page 11: 創業家必須嚴肅以對的問題

投入組織的基礎建設 草創的即興演出,他們一手包辦所有事情,決定所有重大決策,若

事業要永續經營下去,營運成本也將隨之增加,決策過程可能因此拉長。因此創業者要問的是:基礎建設到底應建立到什麼程度才算恰當?

任務的授權程度 不要自己來。創業者應把控制重心擺在結果而非行為上面,具體言之,創

業者應設立員工積效標準,定期檢查目標達成率,但別忘了提供適當誘因 任務的專業程度

創集者尚需創造專業經理人的角色,由這類人員,整合專業活動,如行銷、製造;或設計正式的制度,以評估及獎勵對跨功能合作有貢獻的員工。為了追求規模經濟,許多新創事業採用各種策略,如垂直整合、擴大產品線、多開分店等,卻因為整合機制沒有做好而失敗

為追求成長而動員資金的程度 登載營運紀錄

凡希望將來能高價賣掉所創事業的人,必須及早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