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78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教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email protected]

Upload: rahim-koch

Post on 01-Jan-2016

9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姚计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email protected]. 参与讲座的心情:. 兴奋的、心情愉悦的 高兴的、接纳的 情绪平静、试探的 略有不爽、被动的、想小睡.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五、教师心理压力调节与心理健康促进 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什么是健康? 良好的生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社会适应 良好道德意识与行为. 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姚计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email protected]

Page 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参与讲座的心情:

1.兴奋的、心情愉悦的2.高兴的、接纳的3.情绪平静、试探的4.略有不爽、被动的、想小睡

Page 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五、教师心理压力调节与心理健康促进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Page 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Page 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什么是健康? 良好的生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社会适应 良好道德意识与行为

Page 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人生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得当,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 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 牙齿清洁、无痛感,牙跟颜色正常 ;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自如。

Page 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定义,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它包括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以及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1.从统计学角度,以常态分配为标准  2.以个体社会适应性作为标准  3.以个体社会交往行为作为标准  4.从医学角度判定,有无精神疾病症状  5.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

Page 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 社会适应标准:强调个体具有正常认知与自我认知、适应的情绪反应、健全的意志品质、协调的人际关系、良好适应社会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规范的行为表现等;

2) 个体发展标准:强调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塑造,强调个体的终生发展,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实现人生价值。

Page 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生活态度积极 对职业角色有认同感,能面对职业压力

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评价、监控) 具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性,工作感到乐趣 社会适应良好 真实地感受和调控情绪

Page 1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Page 1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是素质 (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质 ) 教育的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是“减负”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职责被认为在于育人,所谓“育人”主要是指“传道、授业、解惑”。目前学校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Page 1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教师的根本职责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美国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人员均系心理咨询专业或临床心理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美国配置学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的比例:小学为1 : 500 ;初中为 1 : 400 ;高中为 1 : 3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每 6000-7500 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

我国心理专业人员缺乏,不能满足或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Page 1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发展良好个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爱学习、会学习。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Page 1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吗?

Page 1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Page 1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

  据调查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

  某调查(江苏): 36%的中学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很大, 69.7%的中青年教师周课时超过 16节(不包括校外兼课),81.7%的教师总感身心劳累不堪但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什么, 45.4%的教师对自己工作厌烦并有调换工作的想法。

Page 1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某调查(浙江): 50%教师不喜欢或不太教师职业; 50%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换工作; 50%教师表示经济上不宽裕,日子过得紧,入不敷出或负债较多; 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Page 1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您对您的职业满意程度:选项 比例 人数( 826

9 )不满意 35.78% 3734

一般 45.44% 2940

满意 15.50% 1274

说不好 3.27% 269

Page 1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您认为您现在的工作量:选项 比例 人数( 5933 )

超负荷 71.17% 4199

一般 7.47% 441

正常 18.68% 1102

较轻 2.68% 158

Page 2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您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选项 比例 人数

( 5626)

不尽如人意 60.24% 3371

没什么感觉 6.45% 361

近两年来有所提升 30.70% 1718

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 2.61% 146

Page 2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您对您目前的工资待遇:选项 比例 人数( 345

0)不满意 62.37% 2141

一般 31.14% 1069

合适 4.34% 149

满意 2.16% 74

Page 2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您最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得到:选项 比例 人数

( 2719)

高收入福利 31.62% 855

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26.81% 725

社会的认同和荣誉 24.63% 666

自我实现 16.94% 458

Page 2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如果放弃教师职业,您会:选项 比例 人数

( 6136)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41.47% 2533

说不好 31.40% 1918

不会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10.13% 619

不会放弃教师职业追求 16.99% 1038

Page 2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发展的现状:教师学历整体偏低教师教学动力不足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发展的挑战: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

教师如何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

Page 2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调查表明:教师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依次为:

   1)放假;   2)发奖金;   3)学生考试成绩优秀;   4)公开课成功。 

Page 2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调查表明: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工作量;   2)考试和升学压力;   3)经济状况;   4)领导的评价;   5)职称。

Page 2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个性问题品行问题职业发展问题

Page 2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职业倦怠( burnout):

主要特点是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淡漠,身体衰竭,以及其它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 悲伤和低自尊。

(1)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比如,疲劳、易怒。

(2) 人际关系混乱,比如,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 ;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

(3)低成就感,低自我价值感。

Page 2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案例一:“教学只是为了谋生” 案例二:“如果能找到新的工作,就决不会当老师”

案例三:“我喜欢教学,但我不喜欢所在的学校”

Page 3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中老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青年教师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青年教师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农村教师  调查表明,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1)男教师, 2)年青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其中高中教师,年龄低于 40 岁的男教师、毕业班的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较为严重。

Page 3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四、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Page 3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什么压力

压力 (Stress) 这一概念最早于 1936 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 (Hans Selye)提出。

   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紧张的伴随生理反应的内部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体验

职业压力:   从事某种职业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紧张、焦虑和不安等。职业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Page 3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

Page 3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教师职业压力   心理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会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教师最大的心理压力依次为: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收入低;升学压力大;教师之间竞争激烈。(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与家长的关系等问题对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较轻)。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教师消极教育行为增多,比如,行为冲动、易激动、情感失常、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抽烟喝酒、旷工,等等。

Page 3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变迁和教育革新使一部分教师适应不良

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教师产生心理困惑

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

Page 3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育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任务使教师疲于奔命

聘任与下岗的压力使教师们感觉到危机四伏

学校组织结构与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压力的释放

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使教师心力交瘁

Page 3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应试教育的原因:   1、社会原因:经济基础、文化、价值观   2、心理原因:观念、信念、动机   3、教育自身的原因:外在激励不够,内在自主不足。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有问题,但谁都在搞应试教育,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不管应试起源于何处,现在大多数人在搞应试教育,加入其中的人就成为弱势,最可能采取的行为就是从众。这是人生存的本性,因为人有归属的需要,人为了获得社会性支持或群体的归属,会做一些明知道错误的事情。

Page 3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自身的原因

生活压力事件遗传带来的神经类型需要与动机,如自我期望值过高教师能力和素质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

Page 3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生活事件  压力感  生活事件   压力感

丧偶     100    离婚      73 直系亲属亡故  63    受伤或生病   53 结婚     50    失业      47 退休     45    家庭成员生病  44 调整工作   39    经济地位变化  38 改变工作行业 36    一般人际纠纷  35 工作责任改变 29    取得杰出成就  28 与领导闹矛盾 23

Page 4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Page 4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Page 4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五、教师心理压力调节  与心理健康促进

Page 4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生活中压力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的压力感也不同。

   为了生存、成长和发展,我们必须学会有效的处理压力,以减轻过度压力给我们身心所带来的伤害。

Page 4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改善教师的外部环境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Page 4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改善教师的内部环境

1、开拓视野,开放思维  你的认识有局限性吗?例一:

Page 4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例二:     A

    100米

     B     200米    C  

Page 4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例三:在正五边形上画一条直线,画出两个三角形

Page 4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 、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师观念体系的核心是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系统的人:  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

Page 4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3 、学会反思,不断认识自我 自我调节,悦纳自我确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 积极的态度和自我暗示,开发潜能提高社会竞争力

Page 5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4、增加经验压力的次数

   案例:对两组跳伞者的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过 100 次跳伞经验的人不但恐惧感小,而且会自觉地控制情绪;而无经验的人在整个跳伞过程中恐惧感强,并且越接近起跳越害怕。

Page 5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5、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案例:心理学家曾对两组接受手术的患者做实验。对其中一组在术前向他讲明手术的过程及后果,使患者对手术有了准备,对手术带来的痛苦视为正常现象并坦然接受 ;另一组不做特别介绍,患者对手术一无所知,对术后的痛苦过分担忧,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怀疑态度。结果手术后有准备组比无准备组止痛药用得少,而且平均提前三天出院。因此,有应付压力的准备也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

Page 5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6、宣泄或沟通

  “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将来着想,而不要为将来着急。”

Page 5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7、想像放松法  选一个安静的房间,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  闭上双眼,想像放松每部分紧张的肌肉。

  想像一个你熟悉的、令人高兴的、具有快乐联想的景致。  仔细看着它,寻找细致之处。如果是花园,找到花坛、树林的位置,看着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尽量准确地观察它。  此时,敞开想像的翅膀,你来到一个海滩,你躺在海边,周围风平浪静,波光熠熠,一望无际,使你心旷神怡,内心充满宁静。

Page 5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随着景象越来越清晰,幻想自己越来越轻柔,飘飘悠悠离开躺着的地方,融进环境之中。阳光、微风轻拂着你。你已成为景象的一部分,没有事要做,没有压力,只有宁静和轻松。  在这种状态下停留一会儿,然后想像自己慢慢地又躺回海边,景象渐渐离你而去。再躺一会儿,蓝天白云,碧涛沙滩。然后做好准备,睁开眼睛,回到现实。此时头脑平静,全身轻松,非常舒服。

Page 5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8、认知调节

   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

    ABC理论:合理情绪治疗技术( 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

Page 5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治疗的核心,它是一种心理调节的理论和方法。 ABC理论是指情绪不是由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   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

Page 5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 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假如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是非理性信念或者是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情绪抑郁、行为异常。人们的抑郁、痛苦等消极情绪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就是非理性信念支配下的不合理思考产生的。

Page 5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中的不合理的成分,帮自己弄清它们为什么会这样,明确不合理的信念与心理压力困扰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明确情绪困扰与压力之所以延续至今,是由于它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自己要负责任。

第三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自己认清信念之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第四步: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Page 5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这四个步骤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困扰乃至障碍即会逐步消除,个体将会以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的信念的困扰。

Page 6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9、改善行为方式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极端追求效率、成天忙忙碌碌的 A型性格特征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就会显现出来,而且 A型性格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 A型性格者患心脏病的人数是 B型性格者的 2- 3倍。 B型性格的特征是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

Page 6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弗雷德曼和罗森门 (Friedman & Rosenman, 1974) 在对心脏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了被称之为 A型性格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冲劲、精力旺盛、求胜心切、竞争性强的性格,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无数难以确定的事物。而这种长期处于压力下的紧张状态付出的代价是导致心脏病。  美国心脏医学会在 1981年将 A型性格列为是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Page 6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 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 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 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 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 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 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激怒吗 ?7. 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 你会一边吃饭一边记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 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 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11. 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 你是否觉得全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

Page 6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3. 你是否觉得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改革 ?14. 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 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 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 你是否有信心再提升你的工作绩效 ?18. 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 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 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时非赢不可 ?21. 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 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 .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

Page 6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0、健康的生理状态

  听音乐  锻炼身体  身体放松  积极交往  药物帮助(避免药物依赖)

Page 6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Page 6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者的义务,也应是每一位课任教师的责任。

Page 6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认知基础——如何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准确判断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教师对学生客观、深入的知觉有助于教师正确预测学生行为。

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途径: 1.观察法 2. 调查法 (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 ) 3.测量法 4. 活动产品分析法 (试卷、作业、作文、日记等 )

Page 6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二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知识基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实际问题 教师认为的问题学生厌学 31.3% 的教师将其视为差生

15.6% 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9.4% 的教师模糊地视为心理问题

交往退缩 6.3% 的教师认为没有问题6.9% 的教师认为是自私的表现其余的教师认为只是性格内向

自我中心 18.8% 的教师认为不是问题攻击行为 34.3% 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

Page 69: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 、实践中教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望强等;

2) 以品行为主的交际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

3) 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体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乐于交际,不固执己见等方面。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在校的外显性行为,其中,以学习和组织纪律性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依据。

Page 7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 、实践中教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特征 感性多于理性,主观大于客观。 教师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一维度为标准,凭自己的感性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而不是有意识的从人的心理的各个维度严格地去区分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问题。教师往往对不同群体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对不同学生采取的评价也有着不同的偏向。

Page 7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3 、教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误区 (1) 教师对学生交往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ßÈý¸ß¶þ¸ßÒ»³õÈý³õ¶þ³õÒ»

ʦÉú¹Ø

ϵ×ܾù·Ö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Page 72: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把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合。

1) 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等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行为。

2) 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 3) 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及作用机制。

Page 73: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供参考 >智力正常良好的自我意识有求知欲和兴趣情绪基本稳定正视学习困难,有一定耐受挫折能力行为与学生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相符合;与同学、教师、家长能保持交往适应学校、班集体生活

Page 7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三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操作基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1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模式 发展性辅导模式:宏观长远地看待学生的问题,关心学生发展任务的完成,关注下一阶段发展的衔接和准备,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环境,开发个人潜能,指导未来发展。

“辅导即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的取向是预防危机,教育性大于治疗性,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辅导是全员服务”的模式: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少数几位“辅导员”而应该让全校的人员来共同分担。

Page 75: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 、实践中教师采取的具体策略:言语疏导策略:如谈话,作思想工作,讲道理

责任转移策略:如与家长联系,叫家长管学生

惩罚约束策略:如采取严厉手段(罚站、讽刺、批评、没收小东西和留教室等)

行为疏导策略:如学习上降低要求,区别对待

拒绝忽视策略:如你不愿学就不管你了情感关爱策略:如用感情打动学生

Page 7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3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建议: (1) 是赏识教育,还是惩罚教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忽视,是使学生消沉最好的武器。”  “批评,是毁掉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抱怨和尖刻的言辞,是疏离师生感情的催化剂。”

“ 说教、比较、唠叨,易引起学生逆反。”

Page 77: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尊重与民主放弃命令耐心倾听开放式提问延迟判断(3)移情:体验他人的情绪或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Page 7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