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21
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 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

Upload: mckenzie-keller

Post on 01-Jan-2016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董 鸿 武. 曾经有一个教育幽默 ---.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 “ 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 ” 学生们都说 “ 不知道 ” 。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 “ 粮食 ” ;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 “ 紧缺 ” ;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 “ 其他国家 ” ;而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 “ 思考 ” !. 一、值得思考的两个现象.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董 鸿 武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Page 2: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曾经有一个教育幽默曾经有一个教育幽默 ------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

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

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Page 3: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一、值得思考的两个现象一、值得思考的两个现象现象一:每次课堂测试或考试之后,教师

会感到十分困惑,已经教过多遍的内容学生没有掌握,反复训练多次的方法学生根本不会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讲述多遍的完全一样的题目还是不会做,致使广大教师陷入困扰之中,以前很管用的教学方法几乎失效,只能抱怨学生太差,一届不如一届,大都不会学习了。

Page 4: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现象二:大家在驾校学习的时候都有一种相同的感受,绝大部分的驾驶动作都是师兄弟之间相互切磋教会的,而且心态平和轻松,但师傅在身旁手把手教时却感觉拘束、紧张,生怕动作不规范挨批。

Page 5: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给我们的思考:给我们的思考: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尽职”辛苦,

关键是学生并未真正的参与到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学习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与习得结果。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开始,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法、能力的提升结束。

3、“兵教兵”的方法有理论基础,更有现实意义,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Page 6: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二、实施课改的理由二、实施课改的理由1、课改十年,光打雷,不下雨,用好抓

手(导学案),抓住机遇,实现青山初中“弯道超车”。

2、教学质量的提升已到“瓶颈期”。3、教师的内心诉求:从教一辈子,总不

希望只用一种方法教几代人。

Page 7: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三、“导学案”三、“导学案”的内涵界定的内涵界定“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 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编好导学案是实施课改的基础。

Page 8: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内容导学案内容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探究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导学案格式要求

Page 9: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四、导四、导学案的研制过程学案的研制过程 导学案是集体备课的结晶。 编写过程为: 寒暑假备课 主备教师备课 备课组备课 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

电子稿形式

Page 10: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1、各备课组按照本学期的课务,以单元、单元复习等详细安排教学计划进行备课任务分工,在寒暑假提前进行备课。

2、提前一周,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备课组备课( 1)主备老师说课:设计思路,选题意图,例题改编与提高的想法,练习的设计,各环节方法的选择等( 2)从备教师讨论:导学案设计,教学流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统一定稿:综合意见进行修改。

3、课前教师试水,课后自我反思

Page 11: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导学案的设计要求学案的设计要求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做到深入浅出

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中心”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达标 + 提高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问题性:知识以问题形式有梯度的呈现(核心)

Page 12: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总体要求: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导学案”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 “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大体上说 “导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导学案”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第七、学生每科自学并完成导学案时间在 30分钟内,总量必须控制。

第八、每一小组必须有班级展示机会的问题。

Page 13: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五、“五、“导导学案学案””的使用要求的使用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1、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Page 14: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导学案”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 。

3 、用“导学案”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 、在单元检测中要有一定量的试题来自导学案。

Page 15: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六、教学流程六、教学流程( 1 )课前预习 提前一天布置完成( 2 )组内交流 ( 3 )合作探究 10 分钟( 4 )课堂展示 25 分钟( 5 )课堂小结( 6 )当堂检测 10 分钟( 7 )适度拓展

Page 16: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阶段(尝试体验)

发展学习阶段 (交流感悟)

收集知识信息

预习基础知识

提出问题

质疑释疑

交流讨论

积极思维

寻求结论

力求突破

教师活动

设置问题情景

编发‘导学案’

设疑导学

辩疑解难

启导发现

启迪思维

引导迁移

鼓励创新

指导教学阶段 (设计引导)

合作教学阶段(启发点拔)

Page 17: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七、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七、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导“导学案学案””为载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

教师素质教育观的确立是根本,教师观念转变的根本前提又是改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可望实现教学相长。

树立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观念;确立了“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目标;采用 “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为介,导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

摸着石头过河,困难会不少,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Page 18: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

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 “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Page 19: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Page 20: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Page 21: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借用白岩松老师的北京奥运闭幕词借用白岩松老师的北京奥运闭幕词 当今天的太阳升起,生活的跑道又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一如既往的展开,该我们上场了。

从今天起,我们该为自己加油,一路好运,我们自己的生活奥运会同样充满感动与艰辛,充满梦想与挫折,一起加油吧!去破我们自己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