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27
慢慢慢慢慢慢慢 九九 九九九 九九九

Upload: teagan-poole

Post on 01-Jan-2016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九十一期九班 郑东晗.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炎症改变并不明显,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此时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九十一期九班郑东晗

Page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炎症改变并不明显,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此时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Page 3: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早在 1973 年, Strickland 等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

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 A 型与 B 型两个独立的类型。 A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此后, Glass 将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称为 AB 型。

Page 4: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的表现

病变

病因

症状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到底有多可怕

Page 5: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

  ①胃粘膜颜色变淡,呈淡红、灰黄,重者呈灰白或灰蓝色。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块状分布;  ②粘膜下血管显著。萎缩初期可见粘膜内暗红色网状细小血管,严重者可见粘膜的蓝色树枝状较大静脉;  ③粘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  ④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⑤萎缩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

Page 6: 慢性萎缩性胃炎
Page 7: 慢性萎缩性胃炎
Page 8: 慢性萎缩性胃炎
Page 9: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变 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有的几乎消失。

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胃镜检查,可有 3 个特点:①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②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的正常胃粘膜界限明显;③萎缩处因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Page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腺大部分萎缩消失,胃小凹延长,有潴留性小囊形成,腺上皮中杂有不少杯状细胞(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有不少慢性炎性细胞浸润(Ⅱ 74-4950)  ×70

Page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上皮出现多量充满粘液的杯状细胞  ×200

Page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遗传因素 金属接触 放射 缺铁性贫血 生物性因素

Page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体质因素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免疫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

Page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临床上常有上腹部及左右肋下胀痛、嗳气频繁、嘈杂不适、不思饮食 , 时有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大便不爽、胆汁返流引起的食道或胸前区不适,放射性背部痛、咽部异物感、头痛、失眠等及胃镜下胃粘膜变薄,血管网透见 , 色泽以白为主(正常为桔红色)。病理学检查腺体萎缩减少,胃电图幅值频率降低。

Page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

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Page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室检查

胃液分析 胃蛋白酶原测定 血清胃泌素测定 免疫学检查

Page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

X线检查 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

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Page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Page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

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Page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

(2)弱酸治疗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

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 1~ 2匙,一天 3次;或 10%稀盐酸 0 5~ 1 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 10ml , 1天 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 (DPP) 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Page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抗幽门螺旋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

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 (TDB , De NOL) ,每次 120mg,1天 4次,服用 4~ 6 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 , 1天 4次;呋喃唑酮 (痢特灵 )100mg , 1天 3~ 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Page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加粘膜营养 五肽胃泌素和激素 其他对症治疗

Page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

手术治疗 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Page 24: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 B12 缺乏,

因饮食中缺少维生素 B12 而发病者极少见,几乎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其首要的亦是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维生素 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内因子”的保护下才能顺利地吸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萎缩,以致“内因子”分泌缺乏,肠道不能吸收维生素 B12 ,从而引起恶性贫血。

Page 25: 慢性萎缩性胃炎

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有一类型谓之恶性贫血。

这类贫血之所以称为“恶性”,在于它除了一般贫血的乏力、耳鸣、心悸、气短、头晕及疲倦等症状外,还可出现三方面特征性变化:①舌痛,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以及舌质绛红如瘦牛肉。②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腱反射异常及健忘,易激动以至精神失常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③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Page 26: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到底有多可怕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据

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为 86% ,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 1/ 5 。《健康报》 96 年公布的我国九十年代十大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占首位的就是胃癌。当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常伴有肠腺上皮化生,使正常胃粘膜的分泌功能改变为胃所缺乏的吸收功能,给黄曲霉素、苯胼荜等致癌物质准备了条件。所以说萎缩性胃炎是发生癌变的 "土壤 " 。因此萎缩性胃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期状态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属癌前病变,要及早防治。

Page 27: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谢谢观看 !